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化工作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州检察院领导:
感谢上级院领导到我院检查指导工作,这充分说明了上级院对我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是对我院工作的鼓舞和鞭策。根据楚州检发[200]38号文件和枪支弹药、国有资产管理要求,现将我院信息化建设、枪支弹药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院核定编制61人,现有在职干警52人,平均年龄35.4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50名,占总数的96.1%,有党员37名,占总数的71.2%,是一支党员多、学历高,富有朝气的年轻化、专业化的检察官队伍。
近年来,我院认真落实《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基层院建设,促进了检察工作的全面开展,为维护禄丰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被省检察院命名为“人民满意的检察院”、“五好”达标检察院等荣誉称号。被省检察院表彰为“全省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纠防超期羁押”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接待室”。控告申诉检察科、驻省第二劳教所检察室、驻看守所检察室分别被高检院命名为“全国文明接待室”、“二级规范化检察室”、“三级规范化检察室”。被州检察院表彰为“全州检察机关先进集体”、“检察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被县委、政府表彰为“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严打工作先进集体”,院党组连续两年被县委表彰为党风廉政建设优秀单位。反贪污贿赂局、侦查监督科、民事行政检察科、检察技术科等科室先后被州检察院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批干警在各级各类业务技能竞赛中受到上级有关部门表彰奖励。
二、信息化建设情况
按照高检、省州检察院关于“科技强检”战略的安排部署,我院自200年以来,院党组高度重视,我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使我院的信息技术装备从无到有,办公、办案装备不断得到改善,“科技强检”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计算机网络建设工作
1、组织机构建设情况。根据省院的要求,我院于200年8月28日成立了检察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检察长杜程担任,两位副检察长王立忠、李林波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检察技术科科长杨洪清、行政装备科科长张翔会、检察技术科系统管理员罗永森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检察技术科,罗永森负责具体工作。后由于人员变动,院党组决定由新进的检察技术科网络管理员杨亚丽接替原网络管理员罗永森的工作,负责我院的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并于200年4月l8日研究决定调整充实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调整后,我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检察长杜程担任,分管副检察长王德云、副检察长王立忠、李智远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检察技术科科长杨洪清、办公室主任张翔会、检察技术科网络管理员杨亚丽、办公室机要管理员彭正光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检察技术科,由杨洪清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2、资金投入情况。200年以来,我院信息化建设总共投入资金59.19万元。其中:中央政法补助14万元,省级财政17万元,州级财政8万元,县级财政11.34万元,本院投入8.85万元。
3、现有装备情况。我院计算机局域网最初建于l999年,2000年3月底局域网正式开通试运行。整个局域网配置集线器4台,用1台计算机作为服务器,计算机21台,网络结构采用星型结构,办公楼分布的44个信息点,中心机房(主控室)设在五楼,小范围开展数据流转与信息资源共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之省、州检察院对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原有计算机局域网已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我院按照省院建设百兆网及建成集语音、数据、视频多媒体信息传输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网的要求,于2001年12月重新对计算机局域网进行综合布线,采用美国3m公司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明敷方式,共92个计算机信息点、46个电话语音点、视频点8个。中心机房改建到办公楼三楼中部。2004年12月对新建的技侦综合楼进行了综合布线,共45个计算机信息点、26个电话语音点、11个视频点。
目前,中心机房设备有戴尔服务器1台、华为网络交换机1台、爱乐电话交换机1台、思科路由器1台、ups电源及电池1组、铁塔稳压电源1组和金长城世恒维护用计算机1台。网络终端设备有计算机37台,其中:厦华三宝计算机16台、ibm计算机1台、联想计算机6台、惠普计算机13台、戴尔计算机1台。有笔记本电脑1台,投影仪1部、激光打印机4台、爱普生针式打印机和彩色喷墨打印机各1台、惠普扫描仪2台、刻录机2台。
4、信息技术用房情况。我院现有信息技术用房2间,面积约37平方米,中心机房和机房操作室各一间,中心机房2001年铺设了加厚型全钢抗静电地板,设铝合金玻璃隔断,并建设接地地线和供电专线各一条,安装了防盗门。
(二)、网络管理工作
1、“五统一”执行情况。根据省院通知要求,2001年我院列入全省检察系统第二期信息网络工程建设的基层检察院之一,统一列入规划,并由省院统一了监理单位,信息化建设的设备、系统软件和部份应用软件统一纳入省政府采购并组织实施,在实际工作中统一了运用。
2、规章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情况。根据信息网络实际运用的情况,我院制定了《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暂行规定》和《计算机网络保密管理规定》,日常工作严格按照制定的规定加以落实,没有出现违反规定的情况。
3、安全管理情况。我院38台计算机和l台服务器,没有一台与因特网或其他行业计算机信息系统相联接。我院为确保国家秘密信息安全,对本院全体干警进行了保密宣传教育,成立了安全与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在管理中做出了相关规定;(1)凡属计算机用户,一律不得直接或间接与公共信息网相联接或与其他行业计算机信息系统联接。(2)任何科、室、局不得擅自与公共信息网络相联接,任何人在网上建立主页或信息,都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3)绝密信息不准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4)禁止在其它网络上处理内容。(5)内部使用的相关业务软件由技术科统一管理,禁止在网络上安装。(6)信息需经分管副检察长审批。全院干警都严格遵守保密规定,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4、网络日常维护情况。我院按照上级检察机关要求,系统管理员按照规定认真对计算机信息网络进行日常维护,发现问题立即处理,保证了中心机房服务器的正常运转、与上级院的计算机广域网保持畅通,各办公室的专网电话通信畅通。州院通知试线和召开会议时,按时开关机,保证了音频电话会议系统的畅通。
(三)、网络运用情况
1、oa办公自动化运用情况。根据楚州检发[200]32号文件要求,致力推广办公应用软件工作,我院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自安装后运行正常,日常工作将文件、信息、简报通过办公自动化软件上传和下发;接收的文件按规定及时进行传阅、贯彻和办理,初步实现了信息网络上的资源共享,基本满足了办公服务的需求,最终实现检察系统内部公文、信息无纸化处理、传送。
2、综合信息系统应用情况。我院于200年5月建立了本院的综合信息系统,在工作中不断对综合信息系统的内容更新,为我院干警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
3、电子邮件系统应用情况。电子邮件系统投入使用后,邮件发送、接收均属正常,通过电子邮件的应用,保证了上报材料、信息、稿件传送的实际需要。
4、机要通道建设和应用情况。我院的机要通道建设,根据规定,机要通道机房属于保密要害部位,单独设立了机要通道机房,门窗已进行了加固,配备了专用保险柜,安全防范上已做到了“三铁”(铁门、铁窗、铁柜);并配备了机要通道专用计算机、彩色打印机和扫描仪,设备已符合上级院的要求;配备了具有一定计算机技能的干警为系统管理员和机要管理员,已经过州检察院组织的专门培训,实现了专人管理、专人使用。在工作中下载和传输机要文件时,统一印密级字样,同时严禁无关的人员进行查阅,做到了安全和保密的要求。
2012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认真贯彻《条例》,严格执行《局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提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为目标,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组织机构进一步明确、工作人员进一步充实。健全组织机构和人员是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基础。我局结合机构改革和人动,及时调整明确了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由局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局分管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具体牵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局机关处室和市村镇建设管理处、市测绘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同时,明确局办公室为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充实局政府信息公开具体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并联动局其他处室和直属单位,共同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二)公开平台进一步规范、公开渠道进一步多样。为方便社会公众查阅我局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我局组织人员对建设网政府信息公开栏目进行了调整完善,进一步规范了局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我局在继续做好“中国•”门户网站和建设网这两大平台局政府信息外,还通过市规划展示馆城乡规划信息、通过局有关办事窗口行政审批(许可)信息,局领导还先后3次通过新闻广播“阳光热线”栏目与社会公众就“清洁家园、和谐社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筑节能等开展交流;同时,在建设网上提供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格式文本,接受网上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并在市城建档案馆提供城建档案查阅窗口,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渠道和形式进一步体现便捷化和多样性。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因物价部门尚未核定信息公开收费标准,故我局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未收取费用。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2012年,我局无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2018年8月27日)
今天,各位领导莅临我局调研,充分体现了对人社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此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根据工作安排,下面汇报三个方面情况。
一、人社信息化建设情况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简称“金保工程”,是国家十二个重点信息化建设项目之一;建成统一、安全的人社信息系统事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因人员流动,异地就业、养老、就医非常普遍。2002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就业社保业务特点,全国一盘棋,统一规划全国的“金保工程”建设,按照全国“一个工程、二大系统、三级中心、四级网络”的原则,建设覆盖全国、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网络共用、信息共享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建立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险两大信息系统;建立部、省、市三级数据中心,构建一个人社业务专网,涵盖部、省、市、县区四级网络,并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和村;具备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四大功能。将原来各地区、各业务分散的、低层级的信息系统整合,构建全国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人社信息网络系统。
我局信息化管理综合部门是统计信息中心,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工作人员10人,其中研究生2名,信息项目管理师1名,信息工程师3名,经过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
我市从2007年开始“金保工程”建设,建立市级数据中心、人社业务专网。先后建成就业、养老、医保、工伤、失业等业务系统,数据由市级集中统一管理,网络覆盖全市人社系统、乡镇(社区)、医院、药店、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为全面贯彻党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决策部署,建立人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快推进人社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实现信息数据共享,提升政府效能,最终建成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智慧治理的人社政务服务体系,实施“互联网+”和大数据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二、大数据应用情况
(一)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
社会保障卡是由人社部统一规划,由各地人社部门联合合作商业银行面向个人发行,具有多种社会保障应用功能和金融应用功能的集成电路(IC)卡,是持卡人享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权益的信息载体。
一是目录内应用情况。目前全市已开通人社部102项应用目录中的92项社会保障卡应用,应用目录开通90.2%,其中: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工伤保险、就业等领域社会保障卡应用目录开通100%,人事人才社会保障卡应用目录开通50%,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卡应用目录开通25%。养老保险领域实现了参保人员凭卡在待遇申请、资格认证、参保缴费、待遇查询和领取等方面的应用;医疗保险领域实现了参保人员凭卡在医保信息记录、信息查询、就医结算、缴费和待遇领取等方面应用,全市三级医院已实现“就医一卡通”。二社保卡是目录外应用情况。鼓励县区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各种惠农资金,新田、零陵、江华等9个县区已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惠农资金、惠民补贴、低保待遇等资金。
(二)以社保数据为载体,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依托“人社信用体系”,建立业务分类处理新模式,对诚实守信主体实行信用承诺、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激励措施。探索通过社保卡查询核验持卡人信用情况,分级授权网上业务范围,分类设定创业担保贷款额和贷款周期等。推动公务员录用、荣誉表彰等业务环节同步审查信用情况。加强对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保险协议服务机构的信用管理,依法打击用人单位违法行为,惩处“黑中介”和协议机构的违规、欺诈、骗保等失信行为,引导社会诚信文化。
(三)以业务协同为重点,推进人社服务“一体化”
构筑和完善业务协同平台,促进部门协作。依托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与政府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进一步减少纸质证明材料,按规定支持相关部门及社会机构联网核验参保状态情况。鼓励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部门协同的网上人才绿色通道。配合“精准扶贫”工作,做好贫困人员社保卡发放和信息核对。利用社保卡基础信息,对精准扶贫对象建档制卡。做好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我市社保卡数据采集将制卡数据与公安户籍数据、城乡居民医保数据进行比对,清理出已参保数据和未参保数据,通过联合教育部门,由县区社保卡服务中心组织工作人员到学校采集照片、核对信息并提交制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牵头深化全市人社系统“放管服”改革,梳理各部门权力清单、服务清单、问题清单,优化再造办事流程,清理精简证明材料。
(二)制定市本级行政许可制度改革具体举措,对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梳理,组织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便民化,彻底清理各类无谓证明,为企业降费减负。
(三)全面清理对外办理事项,深入推进“互联网+人社”,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人社领域审批和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和便民化水平。形成平稳有序、运转高效的行风建设工作机制,建成全市统一的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各级审批和公共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完成“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任务,90%以上的服务事项可以网上办,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为贯彻落实防控指挥部工作要求,信息化建设组以“天府健康通”推广应用和智慧治理中心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着力开展我市信息化建设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全面加强系统推广使用
一是广泛发动开展全覆盖宣传。采用线上、线下、协同宣传同时推进的方式,确保“天府健康通”在我市全覆盖宣传。目前,通过微信、微博以及社会信息平台“天府健康通”宣传文章430余篇,累计阅读量52.4万余次。制作发放宣传“天府健康通”DM单33万张,海报1.9万张。二是规范个人健康码场景应用标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个人健康码场景应用标准。在全市小区、农村集中居住区、散居院落等实行“亮码通行”;在医院、药店、大型商场超市等实行“扫码登记”的场景应用规范。在全面做好市民群众健康监测服务的同时,助力我市全面复工复产和居民生活正常化。三是严格督查提升注册率。会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对“天府健康通”推广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定期进行通报,倒逼各镇(街道)、市级有关单位加大工作力度,提升我市“天府健康通”注册率。3月12日,提前完成采集率达60%以上的阶段性工作目标。截至3月23日下午16:30,我市申报注册人数697734,按登记人口(87.18万)计算,申报采集率为80.2%,按彭州市常住人口(约78万)计算,申报采集率为89.45%,申报占比率排名在成都市22个区(市)县第13位,在9个郊区(市)县排名第6位。
(二)规范个人信息安全管理
一是确保系统安全稳定。信息化建设组办公室通过电话对接、邀请“天府健康通”开发公司到彭沟通讨论等方式,动态掌握系统调整、应用情况,及时解决系统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二是确保个人隐私数据安全。制定疫情防控保密制度及个人信息保护通知,规范系统数据采集使用确保个人隐私数据安全。梳理涉疫情数据泄露相关法律法规,为信息数据安全做好保障。三是规范系统数据采集使用。在全市范围内停止了除省、成都市要求推广的信息系统之外的系统数据采集。全面确保“天府健康通”“四川外出务工人员健康申报和查询系统”顺利推广。
(三)推进智慧治理中心信息化建设
一是完成共享交换平台的系统设计开发。以智慧治理中心建设为契机,现已完成共享交换平台的系统设计开发工作,已部署到彭州市政务云上。为保证数据共享的准确有效,在前期1043项资源目录的基础上,现正在对彭州市各部门的政务信息数据进行第三轮走访调研,充实目录数据内容,目前已汇总了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14个部门的数据和系统。梳理完成后各部门可将各自数据陆续上传到对应目录,实现我市政务信息资源的全面梳理和灵活共享,经授权后可供有需要的单位共享使用。二是完成智慧治理中心可视化系统开发。以数据共享为基础构建信息“中枢”,开发了智慧治理中心可视化系统,含经济运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四个专题,能够全面直观展示彭州市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建设情况,通过系统集成和数据融合,在智慧治理中心能够满足应急指挥、重大项目建设调度、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多场景应用的需求,为领导决策和指挥调度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提高城市综治、网格化管理等精细化治理水平。三是主体建设有序推进。智慧治理中心道路开口工作、墙体外立面装修、总平以及管网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内部装修已组织协调装修装饰、建筑声学、操作台、办公家具等厂家进行项目现场技术交流、现场交底。现已完成机房工程夯土、水泥浇筑、无机涂料基层处理、机房机柜支架制作等工作内容。完成音频扩声系统、无纸化系统、多网融合系统、视频融合系统等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正在敦促各信息系统设备生产备货及发货到货。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天府健康通”增速减缓
因我市一直是疫情防控低风险区域,随着我市全面复工复产和市民群众生活正常化,近期市民群众注册使用“天府健康通”的积极性有所降低,日均增长量已从最高峰13万多人下降至目前的9000左右。
(二)通行标准不统一
各部门要求的通行标准不统一,造成小区等出现“亮码+比对通行证/身份证+测量体温+可简化登记编号+询问+戴口罩”等繁琐的通行方式,加重了基层负担,甚至出现质疑物业、企业不按规定收集信息情况。
三、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天府健康通”宣传力度
各牵头单位、乡镇(街道)按照既定任务分工,全面加强“天府健康通”推广应用,力争3月31日前,实现全市实有人口“天府健康通”申报采集率达90%以上。
一、进一步认清保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做好保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前,保密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是天下并不太平,国内外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特别是随着现代化通信和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的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中,传输在空中和网上,敌对势力的窃密活动也越来越呈现出高技术、全方位、立体化的特点,窃密手段更具有隐蔽性。二是一些部门和同志对保密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有些同志包括领导干部,保密意识不强,敌情观念淡薄。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建设上,"重建设、轻防范,重应用、轻安全"的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单位的计算机网络长期处于不设防状态,甚至有的部门计算机系统经常与互联网联结,对国家秘密安全构成直接威胁。还有的把保密工作当成额外负担,甚至与业务工作割裂开来,与发展经济对立起来;有的单位随意调整人员,有的人员调离未按脱密期进行管理,造成人员失控,存在着很大的泄密隐患。三是保密工作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漏洞。例如,由于保密技术和防范手段相对滞后,多数党政机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工作薄弱、保密技术设备配备不足、管理人员保密技术和防范知识缺乏。去年以来,我市就曾发生几起将涉及隐蔽工作内容的敏感信息和标有密级的领导讲话在政府公开网站上的事件。所幸,这些问题都被上级保密部门及时发现和化解,否则,将会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此外,个别县(市)保密工作部门的机构设置还没有理顺,执法主体资格还不明确,依法行政受到一定制约。
作为边疆省会城市,我市处于反窃密斗争的前沿,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任务格外繁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落户于我市的外资企业不断增多,涉外活动也日益频繁。我市军工企业多、科研院所多,许多科研成果和产品都成为境外窃密的重点目标。这些都给全市保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新的压力和新的挑战。长期以来,我们在保密管理上形成的以行政关系为基础的保密管理方式、以内部管理为主要手段的保密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敌情观念,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全面做好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和服务,营造良好的安全保密环境。
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把我市党政机关保密工作抓出成效
王刚同志的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央精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着眼全市的工作大局来筹划保密工作,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一要加大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力度,筑牢思想防线。结合"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实施,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保密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人员和国家公务人员的保密意识和保密法制观念。开展保密宣传教育,要贴近形势、贴近工作,与普法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要突出工作重点,加强要害部门、部位的保密管理。去年,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我市集中抓了全市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确定工作,明确了保密工作的重点。我们要在全面加强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切实管好保密要害部门、重点部位,管好人员、文件、软盘等各类载体。进一步明确各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职责,建立和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的综合防范体系,确保党政机关要害部门、部位的安全。强化重要会议和涉外活动的保密管理,严格执行保密管理程序,落实具体保密措施。同时注意加强对新闻报道的保密管理,防止从新闻媒体上泄密。
三要加强网络管理,进一步完善技术保障措施。目前,全市党政机关正在推进无纸化办公,许多部门既有内网,又有外网,有的单位还建有行业归口专网。我们要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和我市《"十一五"保密技术发展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市保密技术装备水平。各党政机关要加大各类网络的日常管理,正确处理好"保"与"放"的关系,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堵塞漏洞、确保安全。加强对政务网络和公共信息网络的保密监督检查,严禁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上网。认真执行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手机保密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在手机上谈论内容,不把手机带入重要场所,严防手机泄密问题的发生。
四要强化督促检查和查处失泄密案件的工作力度。实施保密工作的监督检查,是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也是堵塞保密工作漏洞,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各级 党委和政府要支持保密工作部门工作,加大保密工作的检查力度,解决秘密文件、重要信息运转传输过程中不按制度、规程操作的问题;解决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各级领导干部及人员保密意识不强,保密责任措施不落实的问题,消除隐患,确保党和国家秘密安全。坚持运用法律武器严肃查处违反保密规定行为和各类泄密犯罪活动,对违规操作造成失泄密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三、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好保密工作的职责国家安全高于一切,保密责任重于泰山。重视保密工作不能挂在嘴上、写在纸上,必须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领导是保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认真履行保守党和国家秘密的重要职责,把"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要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把保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像王刚同志要求的那样,"真正像重视业务工作一样重视保密工作,像支持业务工作一样支持保密工作,像加强业务干部队伍建设一样加强保密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做到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保密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二要认真执行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真正负起领导责任,经常过问保密工作;分管保密工作的领导同志要担负起具体组织领导的责任,积极抓好保密工作的督促检查;有关方面的同志要负责好分管领域内各项保密工作措施的落实。方方面面都要各司其取,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共同做好保密工作。对保密工作失职、渎职的要进行问贵,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欧阳海洪、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明、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加工所所长沈瑾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镇企业局张伟书记致欢迎辞。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信息化办处长张国就网络信息安全和农业信息化问题做了精彩的报告。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规划统计处处长傅金凯主持会议,来自全国各地农产品加工业主管部门的80多位信息员参加了会议。
欧阳海洪在讲话中指出,信息化是当今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服务的支持。加工网自2004年开通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经成为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宣传工作的重要窗口,是农业信息化工程中关于农产品加工的门户性、标志性网站。信息员培训班已经举办了六届,加工网已经建立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信息员队伍,他们的扎实工作为网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讲话中强调农产品加工信息化建设已经列入农业部“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中,农产品加工监测预警工作在加工网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提出了下一步地方监测预警点的工作首先要与职能建设、中心工作有结合点,顶层设计者要把国家、行业协会、顶尖行业专家及地方信息监测点进行整合,多方位全面的采集行业信息,摸清全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从中找到预警监测点,不断挖掘发挥自身优势,体现特色,使监测预警工作真正发挥成效,早日构建四位一体即院校、企业、协会、专家的预警工作机制。
崔明一直非常关心和支持加工网的工作,在讲话别谈到在中国国家农产品加工信息网运行基础上,还建立了由国家预警中心、省级分中心和地方信息采集点三个层次组成的农产品加工预警服务体系。三年来建立了29个省级预警分中心,分别对大豆、小麦等重点产业进行了信息采集与监测。加工网为预警工作提供了网络平台,而预警工作是加工网不断发展的重要支撑,此次农产品加工信息汇总系统的建成,更是为预警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后沈瑾从网站改版、构建全国农产品加工预警信息直报平台、全国乡镇企业统计直报系统运行等几大方面向大家做了网站工作汇报。她希望今后努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信息员队伍素质,二是提高网站信息质量,三是加强网站内部建设,四是将杂志《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办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专业突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精品,为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和科技人员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关键词:企业管理;标准化;运行示范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01
一、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按照“全面实施、典型示范”的原则,选取公司本部部门、基层单位或基层单位的职能部室、业务实施机构(以下统称“创建示范单位”)开展标准执行的示范工作。通过总结提炼示范工作成果,交流推广标准体系运行经验,发挥标准执行示范效应,推动公司各层级全面执行“三大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促进标准执行落地,体现标准的价值,确保公司标准化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
二、工作目标
该项目总目标遵从公司《标准化工作“十二五”规划》中对示范工作的阶段目标要求,2012年,建立标准示范机制,开展标准体系运行示范工作。在公司本部、10个供电局、电科院和检修分公司先行开展示范工作;2013-2014年,健全标准示范机制,拓展标准化工作示范范围,其中,2013年,公司直属单位典型示范覆盖率实现100%,2014年,供电公司典型示范覆盖率实现100%;2015年,公司标准化工作实现常态化,标准化工作水平持续提升。
各年度阶段性目标为:
——建成一批标准体系运行示范单位。
——总结提炼一套标准体系运行的典型经验。
——培养一支标准化工作专业队伍。
——推动公司标准体系有效运行,标准的要求在各层级执行落地。
——促进公司标准化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
三、具体做法
(一)制定工作方案,科学选取创建示范单位
标准体系运行示范是公司推动标准执行落地的一项创新举措。2012年2月,公司制定并印发《公司标准体系运行示范工作方案》(渝电综[2012]12号),启动运行示范工作。
方案下发后,公司直属单位积极涌跃申报示范单位。按照方案的要求,采取由公司标准化建设委员会指定和各单位申报、标准化建设委员会审定相结合的方式选定首批示范创建单位。第一批创建示范单位选择取公司“三集五大”部门,在供电企业选取有代表性的检修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物资供应公司三种类型的业务实施机构,以及电科院、检修分公司等两个支撑实施单位的典型业务实施机构。
(二)建立标准体系运行示范工作支撑体系
公司在开展标准体系运行示范工作的同时,同步规范示范工作内容、评价方式和示范单位的管理,将对标准化工作原组织机构、培训学习、执行考核、持续改进等比较粗放的管理要求进行细化,出台《标准体系运行示范工作实施细则》和《标准体系运行示范工作评价细则》。《实施细则》将标准体系运行示范工作分为创建示范部门、创建基层单位、创建示范部室和创建示范业务实施机构四个类型,分别从成立示范工作组织机构、制定示范工作方案、保持标准的协调统一性、信息系统应用、示范工作成果和示范工作展示等十个方面规范示范工作的标准化内容,增强了示范工作的可行性、指导性;《评价细则》,按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分层次、分专业建立起“1+N”模式的标准体系运行示范工作评价机制,解决了以往标准化工作评价主观性较大、定量评价不足的问题。
(三)加强过程管控
标准体系运行示范是公司推动标准执行落地的一项创新举措。为保证运行示范工作效果,公司建立标准化工作调研和信息反馈机制,加强对示范单位的检查和指导。
标准体系运行示范工作也得到了公司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公司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对标准体系运行示范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并做出重要指示。9月,公司分管领导亲自参加标准体系运行示范工作汇报会,听取第一批创建示范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和初步取得的示范成果汇报,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四、工作成效
(一)已取得的成效
经过近8个月的运行示范,逐步建立起公司标准体系运行示范工作模式,为推动公司各层级全面执行“三大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促进标准执行落地,体现标准的价值,确保公司标准化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一是增强了标准化工作认识。通过公司和各单位标准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宣贯,统一了公司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员工标准化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对推进标准化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标准化工作的认可度逐步提高,执行标准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标准是“摆设”、标准与执行“两张皮”等观念逐步得到转变。
二是建立了标准化工作常态机制。公司各层级标准化宣贯培训、执行与检查、监督与考核等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各级标准化工作办公室与专业部门协同配合,逐步形成具有重庆公司“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特色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和“套路”,促进标准化工作常态开展。
三是标准化与专业工作相互促进,标准体系持续完善的理念逐步形成。加强标准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将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固化到业务系统,保证标准执行规范统一。公司生产、基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和物资管理根据工作需要和业务调整,优化管理流程,及时制修订“三大标准”,保证公司标准体系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四是建立起一支标准化专业队伍。公司“三集五大”部门积极争取牵头上级标准的制定,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示范单位的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和部室、车间的标准化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标准化能力,已成为公司标准化建设进程中的骨干力量,公司整体标准化工作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
五是公司标准化工作的特色和亮点逐步显现。结合公司标准化工作实际,公司总结提炼出“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协调实施、高效运营”二十字方针、“管业务同时管标准”、“一岗双责”、“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标准化工作分级评价”“五大表单梳理适用的标准”等工作思路。“三个分委会”强化标准体系运行维护,技术标准分委会及时更新技术标准目录、强化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卡)管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分委会结合机构和职责调整及时启动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修编工作。
(二)预期效果
公司系统示范工作覆盖率达100%,各单位标准化工作平衡开展,标准化工作真正实现常态化。
参考文献:
[1]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2]GB/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3]GB/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浙江省交通厅感谢交通部对浙江交通信息化工作的一贯支持和帮助。感谢所有为交通信息化示范工程做出努力的组织单位、参建单位和技术支持单位,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了三个示范项目的顺利完成。
但是我这里特别要感谢的还是部示范工程工作组和技术组的领导和同志们。示范工程从方案选择的准备阶段到具体项目的实施阶段,一直到今天验收,他们都给予了指导和帮助,有些同志和专家专程为示范工程来浙江已不下六七次。期间于胜英副司长还曾亲自带队来我省进行专题调研。而几次交通部组织的示范工程阶段工作汇报会,又使我们对示范工程的目标更加清晰、要求更为明确,也使我们有机会与兄弟省市进行深入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改进工作。应该说我省三个示范工程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交通部的正确领导,与工作组和技术组的全过程指导、全力帮助和热情服务是分不开的。对此,我再次表示感谢!
浙江交通几年来对信息化非常重视,把她作为我省交通实现新跨越、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尤其是“十五”后期,我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继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同时,更加注重从信息化发展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上,来解决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性问题,确保我省交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而交通部示范工程“面向应用、理性务实、整合资源、提升效能”的要求正好与现阶段我省信息化发展思路吻合。因此,三个示范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我省信息化的建设,使我省在交通业务系统建设、信息资源整合、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不仅为我省交通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而且其经验和成果为“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借鉴作用。为此,下一步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深化交通信息化示范工程的建设。
今天示范工程的验收并不意味着工程项目的结束,而是工程项目应用的开始。除了要根据专家组的意见修改外,还要在日常的应用中不断地完善和深化,切实发挥示范工程的效益和作用。省级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项目要充分发挥作用,深入到公路日常的业务工作中去,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尤其要推广应用公路、客运的数据标准。区域客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要继续加快建设,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全省200家三级以上客运站售票系统与省运管业务数据中心联网的既定目标,在提升浙江省客运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客运市场,增强市场透明度和自我调控能力,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结算信息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要进一步挖掘交通信息资源,在信息服务手段、服务内容、服务范围上要进一步拓展,要在建立长效运营机制方面积极探索,取得突破性进展。
总之,我厅要乘势而上,深化示范工程,使示范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还要结合我省交通信息化的实际,积极争取新的示范工程,如水运信息化项目。
二、要善于总结和推广交通信息化示范工程的经验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队伍 重要性
一、引言
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全校师生学习、生活和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国家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因此做出了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重大决策。但是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中并非易事,国内大部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远落后于信息化技术的飞速成长。首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管理者和教师难以接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变化,坚持固有的管理和教学方式。其次由于生活中用到的信息技术产品都很成熟和稳定,即使接受模式的改变,往往也会因信息技术产品的缺陷和不稳定而放弃使用。再次高校推进的教育信息化还停留在物理网络和管理系统的建设面层,缺乏更高层次的利用。问题的产生需要人解决,如果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好的信息技术队伍作为支撑,仅仅认为网络覆盖或使用软件管理就是教育信息化,那么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就本末倒置了。但是要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引入信息化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需要有强大的信息化队伍作为支撑,从高校信息化发展方向、整体建设规划、具体实施阶段等方面进行宏观的把控、过程的监督及结果的维护。信息技术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然而信息化部门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未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存在建设方向模糊、组织机构不明晰、职能定位不明确、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信息维护人员较少等诸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信息化的发展,要将信息化技术更好地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组建一支结构合理、配置完善、分工明确、技术过硬的队伍。
二、信息技术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信息化着重物理网络、管理系统建设,这只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教育教学改革,高校信息化部门应该加快转变,从物理网络维护中脱身出来,促进和加紧资源建设、开放教学讨论平台,让师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教和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释放学生的求知能力,信息技术才实现与教育教学的完美融合[1]。
在各个高校扩招扩建的过程中,而信息技术队伍仍在原地踏步,少量的信息技术人员需要承担起全校的信息化管理维护工作,每增加一项建设内容,工作量随之增长,系统的建设越来越多,师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何来人手开展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在美国高校,信息技术服务部门人数从100到500不等,人均服务师生数在100人左右,占学校全部管理人员的10%,国内高校仅清华大学拥有超过百人的信息化专业人员队伍,人均服务师生数在300人左右[2]。而大部分国内高校,信息化技术人员配置严重不足,主要精力都分散在物理网络的维护上,很难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有所改变,要在高校信息化工作中有所突破,必须壮大信息化技术队伍,没有人员做支撑强行前进,信息化成果很难巩固和延伸,导致资源难以整合,信息孤岛遍地。体制已经成为制约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最大瓶颈,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前进的步伐[3]。高校信息化工作应该由专门的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以服务为导向,致力于资源的整合、技术的创新和服务的提升,高校的信息化技术人员不仅要精通技术,更要懂得教学与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信息化建设队伍组成分析
根据高校自身特点,参考国外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果,合理的信息化建设队伍至少应该包含以下组成要素:
1.发展决策人
即信息化建设决策人,可以借鉴美国高校信息化管理模式引入CIO(首席信息官)体制,在明晰学校教育理念、明确人才培养方式的大前提下,由CIO领导和统一管理高校的信息资源,参与高校的高层决策,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信息化战略方针,全程监控信息化项目进程,适时调整教育信息化前行轨迹,有效调配信息化建设资金,管理高校信息技术服务部门。CIO的使命是避免学校盲目引入信息化技术,从全局和整体的需要出发,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
2.规划设计人
即信息化建设管理者,学校信息技术服务部门的负责人,在学校教育信息化指导方针下,详细规划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与使用信息化资金,参与信息化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参与信息化技术人员和信息资源的管理,主持信息技术服务部门的日常业务工作。规划设计人需要具有丰富的信息化知识与建设经验,负责安排学校内的各项信息化工作具体的走向,定期组织开展工作汇报、项目督办监察,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朝着既定方向有序开展。
3.建设实施人
即负责项目的信息技术人员,参与到各个建设项目具体工作当中,一方面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参与建设。作为参与建设的实施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主要包括软件开发、安全管理、硬件维护等方面;此外他们要善于交流,可以很好地协调校内人员与校外人员的沟通与合作。建设实施人是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人数最多、实战技术最强的技术力量。他们的能力,均会在各个信息化平台的使用过程中逐一体现。
4.管理维护人
即负责平台或系统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熟悉平台或者系统的具体设置、操作,熟悉平台或系统所对应的用户的使用模式或业务流程,具备简单的软硬件维护知识与技能。管理维护人一般需要直接面对用户,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与问题、是用户与建设者之间的桥梁,他们是信息化建设的一线工作者,组成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联络网,及时有效地反馈用户的建议与体验,有效帮助平台或系统的升级与改进。
四、信息技术队伍的建设
根据上述分析的情况,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在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同时,更要重视信息技术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教育信息化才有可能发展得更长远,现就目前国内高校形式,提出以下信息技术队伍发展措施。
1.改变信息化管理体制
引入CIO体制,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参与学校学术、管理等方面的决策,转变信息化建设工作辅、从属性的地位,以CIO为核心,形成以集中管理为主,分散管理为辅的模式[4],在CIO的带领下,制定和实施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建设规划、各项标准、管理规范及资金配置预算,从而改变现有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固有模式,教育信息化工作才能得以推进。
2.利用现有人力资源扩充信息化技术队伍
(1)从现有各个部门征集信息化管理维护人员1名,负责所在部门信息化管理、联络、服务工作,对该类人员进行基础信息技能的培训,不定期的组织汇报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2)引入信息企业的信息化人才,以挂职或培训的形式参与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该类技术人员的项目经验,提高信息化建设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专业素养。
(3)引入教师团队,鼓励计算机专业教师组建项目开发团队,参与到校内项目的研发与测试,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信息技术队伍建设保障
信息化技术人员不同于专职教师与管理人员,他们的工作具有多元负责的特点,在高校的职称体系下,信息化技术人员的发展难以保障,导致信息技术人才的流失,学校需建设相关的保障体制,切身考虑他们的发展需要,为学校的发展留住信息化人才。
五、结语
建设信息技术队伍的过程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部分,队伍中包含高校所有类型的人员,从校领导到学生无一例外地参与到信息化建设当中,潜移默化地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因此,在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信息技术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陈俊良.高校信息化“云中求变”[J].计算机世界,2013(18):1-2.
[2]王磊.浅谈高校信息化联络员队伍的建设[J].现代企业教育,2013(1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