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实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引言
城市快速路对构筑城市空间框架,完善城市路网布局和推动城市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能大大改善城区内交通拥堵状况,提升交通服务水平。为满足快速、安全、经济、舒适等社会发展需要,如何控制好城市快速路的施工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质量、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行车舒适性和行车安全等,因此控制路基的施工质量,尤其是控制填土路基的施工质量,对减少路基病害的发生,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就某城市快速路填土路基试验段的实施方案,论述试验段的测量、施工、试验作业流程及实施试验段施工的意义。
一、工程概况
某城市快速路工程,主要工程内容包括:路基工程、桥梁工程、地下通道、雨水工程和交叉工程等。路基施工包括主线、L线、W~Z还原路及A~H匝道共14条线路。主线全长1.82km,设计车速80km/h。
经研究决定,将路基试验段定为该项目K3+705.053~K3+919.985填方路基全幅,长度214.932米,双向六车道,宽度26m。
二、施工准备
(一)填料选择
试验段填料采用该标段K2+400~K2+500挖方区土料,对土壤按每5000m3或在土质变化时取样进行液限 、塑性指数、含水量、重型击实、土的强度(CBR )进行试验。
取土场共抽取3个不同的土样进行土壤物理性能试验依据试验结果, 3个土样液限小于50%、塑形指数小于26,均可作为路基填料;K2+400处土方CBR为5%,仅可作为上路堤0.8~1.5m及下路堤1.5m以下填料;K2+450及K2+500处土料CBR分别为15.0%和19.3%,均大于8.0%,可用做试验段全断面填料。
(二)测量放样
全线已完成导线点、水准点测量数据的复测,并在试验路附近增设了导线点与水准基点。测量组按20m距离一个断面放出该路基中桩、施工填筑边线(按设计填筑边桩加宽50cm,并完成了该段原地面横断面复测)。
(三)现场准备
1、试验段相应人员组织安排到位、做好试验段协调工作。
2、试验段施工机械配备已到位,打通通往试验段的施工便道,人员及机械设备可直接进场作业。
三、试验段施工
1、路基施工严格按照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进行作业,并把试验检测作为主要技术手段,指导施工。
2、对试验段首先用全站仪进行放样,以确立开挖线或坡脚线,根据中桩及相应高程测出试验段和取土场横断面面积,对工程量进行复核;对试验段纵断面水平分层,编制填筑计划;然后对试验段和取土场进行清表,将试验段范围原地面以下30cm内的建筑土头垃圾等予以挖除,并且运出填筑场地。试验段场地清理完成后,全面进行填前碾压,使其密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填筑压实度达到93%以上。根据地形特点,清表采用推土机配合挖掘机及人工结合的方式进行,将横坡大于1:5的地段按要求做成台阶,在试验段内根据具体情况每隔一定距离开挖横向排水沟,将路基水引入纵向排水沟,排到路基外。经过2个自然日晾晒后,再用推土机清除表土,最后将表面按填筑要求进行整平与压实。
3、清表后的填前碾压达到要求后,用全站仪重新进行放样,恢复边线控制桩,并沿基线边线撒石灰、立施工标尺,按一定的高度挂线,用以控制松铺厚度,重新测绘断面图,作为确定松铺系数的依据。确立填土面积及坡脚位置,按要求每侧超宽50cm。所填土按松铺30cm控制。
4、采用自卸汽车,按10m间距均匀地将填料堆卸在场地上,用推土机初步摊铺和平整,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由现场试验员对铺筑土层进行含水量抽检,当初平好的铺筑土层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时,再用压路机静压一遍后用平地机整平,然后用压路机振动碾压3~6遍后,试验人员开始用灌砂法跟踪检测压实度,直到达到标准,最后再用压路机静压一遍收光。
四、试验记录
试验段施工采用T140推土机、PY180平地机配合YZ20H振动压路机进行作业。施工时,由现场试验员进行全程跟踪检查,测定碾压前含水量、记录碾压遍数,并随时对碾压后压实度进行抽样试验。取样频率为每层每1000m2一组,一组分3个点。测量资料、相关试验资料、试验段填筑时机械配备类型和数量,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均按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和整理,并加以总结,根据不同的碾压遍数下所测得压实度总结得出不同的机械压实填料最佳含水量、最佳的机械配备和施工组织。试验段含水量试验采用酒精法进行测定,压实度采用灌砂法进行检验。试验采用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进行试验检测,检验结果详见下表。
试 验 结 果 汇 总 表
注:施工段经试验压实度达到要求后再静压一遍收光。
五、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
施工中,重要的是能确定达到符合要求密实度的有效压实深度,这个深度也就是每层土的合适压实厚度,有效压实深度主要与压实机械类型、碾压遍数、土的性质和含水量有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将机械压实作用能够达到的深度与符合要求密实度的压实深度区别开来,通常前者大于后者;机械压实作用能够达到的深度与土质及机械类型有关,土的粘性小并接近最佳含水量,压实作用能达到的深度就大;使用轻型机械只能得到较小的密实度,使用重型机械可以得到较大的密实度,振动压路机比相同重量的普通光面钢轮压路机的压实效果好得多。振动压路机一般设有调频调幅装置,可以根据需要调成不振、弱振或强振的不同强度,因而可兼做轻型、中型、重型压路机使用。试验表明,本项目使用的20t振动压路机静线压力578N/cm,频率28Hz,激振力374KN,有效压实深度可达0.7~1.0m。本工程根据原拟定松铺系数1.2,经测定虚铺厚度和压实厚度结果显示,所在区段压实厚度差别不明显,平均虚铺厚度30cm,压实厚度平均24.5cm,压实系数计算得为1.22。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后,路基表层材料会直接随滚轮一起振动,在振动轮的压力波作用下,表层材料变得疏松,往往表层的密实度比较差,因此,为了消除这种隐患,在振动碾压后需要进行静力碾压。
碾压速度对路基土能达到的密实度有明显的影响,而且碾压速度过快容易导致被压层的平整度变差。碾压速度低时,单位面积内的振动次数比碾压速度高时要多,因而作用在被压路基上的能量,碾压速度低时多于碾压速度高时。通过该试验段碾压比对得出以下结论:①在相同碾压遍数的情况下,碾压速度越高,所得的压实度越小;②为达到相同的压实度,碾压速度越高,所需要的碾压遍数就越多;③尽管碾压速度大时生产率高,但碾压速度大时,就不可能达到较大的压实度。虽然采用高碾压速度要比采用低碾压速度的压实生产率高而且比较经济,但速度过快,容易导致路基面形成小波浪,即不平整。因此针对本工程采用的碾压材料和所用的压路机,通过铺筑试验段,拟定I档碾压速度不超过3.0 km/h,II档碾压速度不超过 5.0km/h。
综合试验及记录数据,试验段施工采用T140推土机、PY180平地机配合YZ20H振动压路机进行作业,松铺厚度30cm,当前采用路基压实组合如下:93区:初压使用振动压路机,关振静压1遍;复压使用弱振复压2遍, 强振碾压3遍。
94区:初压使用振动压路机,关振静压1遍;复压使用弱振复压2遍, 强振碾压5遍。
96区:初压使用振动压路机,关振静压1遍;复压使用弱振复压2遍,强振碾压6遍。
施工段经试验压实度达到要求后再静压一遍收光。
路基填筑按断面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压路机作业应沿铺筑段长度方向,由路肩向中心线顺序进行碾压。碾压作到先慢后快、先外后内、先轻后重;压路机每次折回的位置应呈阶梯推进。碾压过程中保证土表面始终保持潮湿,如表面水份蒸发过快,应适时洒水,严禁洒大水碾压,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现象及时翻开重新或用其它方法处理。在进行低填方及94区、96区施工时,应进一步严格控制土壤含水量及碾压厚度,及时做好现场抽样检验,保证路基填筑的质量。
试验段施工时,所有机械、仪器设备均采用投入本合同段施工的机械、仪器设备,机械均满足施工要求。同时派专业技术员指挥施工,并由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督施工过程。
结论
试验段在路基工程施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试验段的铺筑施工,在现有的压实机械的情况下,确定路基填筑最佳的压实厚度、适宜的碾压顺序、碾压速度和碾压遍数,以及压实机械的组合等工艺,并检查施工组织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组织方式以及组织各环节出现的问题,为制定正确的施工工艺流程提供依据,对下一步路基工程的全面展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增涛.公路填土路基施工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1) (期刊类)
[2]张清军.浅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 (论文集)
[3]崔国海.路基工程质量的成因及处治措施 [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0 (论文集)
[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标准)
Abstract: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eeds of accounting talent market, compani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whether they ha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skills when hiring accounting staff. So I think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staff,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training,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thus to provide accounting personnel who adapt the market demand to the society.
关键词:会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实践;方法
Key words: accounting personnel;training;teaching staff;practice;method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141-01
0引言
2010年我在电视里听到一条消息,这条消息说,有一家公司要招聘一名会计,把招聘信息登到网上后,有200多名会计专业毕业生投简历,后来200多名毕业生来这家公司面试时,发现没有一个人符合这家公司的要求,也就是200人中没有一个人毕业后直接能处理业务。这是一条实际的消息,听完这个消息后,我们高校的会计老师们是不是应该重新思考思考培养方案了呢?下面就是我对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点看法。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财务会计教学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它对高校教师队伍有着特殊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大部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都是走出校门走上讲台,没有任何实践经验,有的教师甚至还没有教育意识来改善教学效果。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发展对财务会计教学的要求。针对以上不足,我想首先应由会计专业毕业并有资深实践经验的教师来管理会计专业,同时具有较高的教育意识,形成一个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专业研究领域更加广泛和深入、教学水平更高、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师梯队。培养硕士研究生以下学生层次的教师应该具备双师资格,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专业技能应达到专业领域最高水平。学校要加大师资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要强化教师队伍的挂职能力,使其理论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实践,再上升为新的知识理论,并进一步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2加强会计实践教学
几乎人人都知道,会计是越老越吃香。原因是实践经验对会计人员非常重要。基本核算岗位需要2-3年的工作经验,中高层次会计人员需要3-5年的工作经验。缺乏经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拦路虎。因此,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验教学和校外实训教学两个方面,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2.1 校内实验教学
2.1.1 建立仿真会计模拟实验室仿真会计模拟实验室应具备仿真的财务室环境。将实验室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为一个仿真财务室,每个区域的人与人之间用厚的半透明的玻璃隔开,配置会计机构负责人、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等会计岗位。每个区域可按岗位安排学生进行模拟实训。学生可轮流参与不同的岗位。学生可在实验室模拟不同企业财务部门的内部岗位分工及制度设计,体现会计岗位分工的“一人一岗”、“一岗多人”等多种形式。仿真会计模拟实验室具有模拟手工和会计电算化处理系统的功能、模拟内部控制的功能。仿真会计模拟实验室的硬件一般包括: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教学用电脑、电脑投影仪;学生计算机、针式打印机和凭证装订、裁剪机;挂图、实训操作规程、实训考核方法等。
2.1.2 完善实验教学环节实验教学环节包括单项模拟实验教学、课程模拟实验教学、综合模拟实验教学三个层次。单项模拟实验教学是以会计基本理论教材中的各章节为实验单元,按授课进度分别组织实验。目的是解决专业课学习中某一方面的实务操作问题。课程模拟实验教学是在学完会计专业课程后,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和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与程序进行综合的模拟实验。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如:基础会计实验,可以使学生熟悉会计循环系统,了解会计工作的特点和流程,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原理及内涵。电算化实验是让学生掌握各个模块的应用软件。会计报表编制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综合知识,掌握相关账务处理程序,能提供综合的会计信息。综合模拟实验教学是将相关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实训,也是在单项模拟实验教学和课程模拟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的复合实验。主要运用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知识,结合电算化对模拟资料进行综合处理。目的不单纯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主要的是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2 校外实训教学校外实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到校外单位实际训练。主要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来解决,学校可以聘请校外单位人员进校讲座、承担必要的实践教学任务等方式实现双赢,以保证实训基地的长久存在。校外实训教学分为认识实习、专业技能实习和毕业综合实习三个层次。认识实习安排在大一进行,让学生了解各种单位的环境,看看原始单据,听单位的讲座等,使学生初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接轨。专业技能实习安排在大二、大三进行,让学生体验实际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毕业综合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学生可以通过投简历的方式自主找实习单位,以便自如的从实习阶段过渡到工作阶段。
3改进会计教学方法
在具有强健的教师队伍的前提下,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
3.1 应善于总结教学方法教师授课要大胆脱离课本,把某些重点和难点做归纳总结,做到化难为简,使学生能深入掌握并且不易忘记。如:存货的计划成本法、坏账的备抵法、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等,都可以总结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让学生掌握。
3.2 用互动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互动从而达到认知共振、思维同步、情感共鸣,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注重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互动型的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结语
随着会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师资、教学水平和实训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研究,以便提高会计教学质量,让更多的毕业生适应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将理论知识向实际工作转化时,往往需要一个适应阶段。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如何培养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挑战。
一、会计模拟实验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会计模拟实验的必要性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会计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会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这种实践操作能力除了可在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实习获得外,还可在学校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财务处”,使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获得。
(二)会计模拟实验比校外企业实习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
会计工作的直接载体是各种票据和账表,所有这些会计票据、账表都要求填制及经办的会计人员签名或盖章,以明确经济责任。从未动手制作过此类票证、账表的学生动起手来总会出错。为了避免出错,也为了及时获得会计信息,再加上会计资料涉及商业秘密,多数情况下,实习企业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极少。因此,多数学生到校外企业实习也只能是观光实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会计模拟实验通过创造一个模拟的企业,可以使学生在这种模拟环境中,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自己动手,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直到进行财务分析。通过这样的模拟实验,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直观的了解,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这种实践效果,是在校外企业实习所无法比拟的。
(三)会计模拟实验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强化了技能训练
在会计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这有悖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一些学生参加工作以后,虽然有较强的会计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能力很差,不会制凭证、登账、结账和编制报表。会计模拟实验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例如:让他们分别充当出纳、会计、会计主管和稽核人员等,练习假币识别、点钞、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以及审核签字等,大大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
二、会计模拟实验的组织
(一)会计模拟实验的内容
会计模拟实验的内容分为单项、阶段性和综合模拟实验三类。
1.单项模拟实验
这种模拟实验是以理论教材的章节为实验单位,按理论教学进度分别组织实验。如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开展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结账和错账更正实验等;在《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开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试算平衡表、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审核实验等。这样可使学生在学完一个内容后,在实践操作中对会计理论知识形成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阶段性模拟实验
在学生学习完一门会计专业理论课之后,应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和相关会计处理方法、程序进行比较综合的模拟实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比如在学完《成本会计》后,可设计一些材料费、人工费、水电费、燃料费等费用的结算和分配业务,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的成本,使学生熟练掌握费用的发生、归集和分配的全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综合模拟实验
这种实验主要是在学生学完大部分专业课程后进行,以提高学生对所学过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综合模拟实验的资料,是某一模拟单位某一特定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等。按照实验的总体要求,从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到完成实验报告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模拟实验。
(二)会计模拟实验的方式
对于单项模拟实验和阶段性模拟实验来说,实验内容不多,一般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而对于综合模拟实验,因其实验内容较多,工作量较大,综合性较强,实验时可采用以下组织方式:
1.个人独立运作
要求每个学生各自单独完成全部会计模拟实验内容。其优点:学生通过整个实验过程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其缺点是:不能使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各岗位的业务分工和内部牵扯制度以及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学生的工作量大,材料消耗也大,实验成本较高。
2.分工运作
要求把学生进行分组,在每组中按照会计机构内部各岗位的分工情况,进行分岗位操作。其优点是:增强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能熟悉、明确各种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以及原始单据和其他会计凭证在各个会计岗位之间的传递程序和方式,也能了解到财务部门与企业内部其他单位及外部有经济业务往来的相关单位的财务关系,掌握相关业务的处理方法。其缺点是:实验过程组织难度相对较大,而且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全面了解和掌握程度明显低于个人独立运作方式。
三、目前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会计监督
会计模拟实验基本都是要求学生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即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最后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学生拿到实习资料后,接着就按要求编制记账凭证,忽略了“审核、监督”这一重要环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在准备资料时,没有准备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供学生判断、选择,使学生从观念上淡化了这一步重要的审核工作。
(二)模拟实验指导教师由会计专业教师或实验员担任,脱离实践
目前,高校中的会计模拟实验指导教师多数是由会计专业教师或者实验员担任,而这类指导人员对于具体的经济业务环境一般也未亲身经历过,在指导实验过程中,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凭自己的能力来判断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但理论知识往往与实际会计操作有一定的差异性,使指导教师的解释表现得不够真实,脱离实践。
(三)模拟实验中偏重手工会计,忽视计算机会计
由于计算机会计的快速发展,大多数企业实行了会计电算化,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进行会计处理,会计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成为现代会计人员所必备的能力。但在高校会计模拟实验中,绝大多数仍然停留在手工会计模拟阶段,对于计算机会计的模拟实验进行得还很少。学生工作以后,还要适应计算机会计的处理方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师生在意识上对计算机会计模拟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
四、对今后会计模拟实验的设想
(一)配备有经验的专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教师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应选择那些既有深厚的会计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有高度敬业精神的会计人员担任学生的实验指导教师。如果学校与校企合作办学办得好,还可以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高级会计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增加学生实验的现场真实感。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
高校已经配有计算机会计实验室、财务软件,只是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让学生在手工会计模拟资料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计算机模拟,从原始数据的录入、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编制,到计算机自动登记账簿和生成会计报表,让学生从计算机会计模拟中体会到会计电算化的快捷方便。从手工会计模拟到计算机会计模拟,计算机模拟是在手工模拟之后进行的,学生对经济业务已比较熟悉,虽然计算机模拟的时间可能较短,但收到的效果却很大。
(三)完善会计模拟实验的总结和考核工作
关键词:实践教学 方法 环节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126-02
会计实践教学是本科会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为完成整个会计教育目标服务。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模拟实务,更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不是开几门模拟实践课程就能实现的,应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形式,将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手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安排内容不同、各具特色、富有实效的实践教学环节,使会计实践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
一、目前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与分析
1.会计实验教学的目标低、实验内容简单,对学生各种能力锻炼和培养不足。目前很多相关文献资料认为我国会计实验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会计,此目标较低,相应的实验内容、体系、方法等通常紧紧围绕学生操作能力来进行,这样的会计实验只能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而对会计分析、预测、决策和纳税筹划等较少涉及,实验内容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领会会计工作的真实价值和深远意义,也不利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将固定的观点和做法灌输给学生,甚至公布固定答案,学生只是照搬照抄,对于“为什么”却不深入探究,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锻炼学生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创造性地分析复杂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内容,使实验变成理论知识的翻版。
2.实践教学课程、进程安排上缺乏整体考虑。实践教学是通过多个环节、多个层次的会计实践活动来完成的。目前,一些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缺乏有机联系,对各实践环节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不明确,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从开设实践课程上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而涉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等课程的实习项目还非常少。从实践方式上看,如课内实验,单独实训等诸多实践方式如何正确安排到学生各个课程和学习阶段去,如何做、如何控制、如何衔接、如何单项达到目的,并实现总体的完整和有效,这些都没有细致规划和运用。
3.很多实践课程流于形式,操作失效,效果不明显。例如一些校外实习基地的生产实习,基本是在授课老师带领下,到财务部门观看凭证填制或手工操作,完成课堂讲授知识的实践或观摩,这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或实践,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到毕业实习时,大部分学生自己寻找毕业实习单位,学校对学生的毕业实习失去了控制,从而导致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花费许多的时间寻找就业机会,如联系工作单位、参加面试,根本无心实习,使许多毕业学生实习流于形式,其实习报告也是想办法编出来的。
4.实践教学方法和硬件配备运用不到位。根据有关调查结果证明,目前大多数院校都配置了“手工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并且很多院校配备了“沙盘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已经对实践教学非常重视。但从实际情况上看,很多学生毕业后仍不能很好的胜任一个普通工作,说明实践教学虽引起重视,但实施情况和效果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好。这和实验室的利用情况、利用效率有直接关系。所以,好的硬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善加利用,不仅实验室配备完善合理,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利用相关规定都应详细制定并有效实施,才能使硬件设施不流于形式,发挥应有的作用。
5.实践各环节控制不到位。实践过程控制不严,没有按照进度完成;实践参与者参与积极性不高,迟到、早退、缺勤、抄袭现象严重;实践用教材及凭证账簿资料与实际存在差异,实用性不够强;实践结束对结果没有讲评,没有总结经验教训;实践计划安排不当,组织混乱,时间安排不合理等。
6.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由于长期以来对实践教学的不够重视,使教师们也普遍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对实践技能掌握不牢,电算化软件操作不熟练,对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现实情况,也使教师无暇顾及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也少有机会到企事业单位真正的进行实践锻炼,从而使实践教学没有本质的质量保证。
二、对策建议
(一)实践课程和形式应合理安排
1.实践课程安排应重点突出、合理完善。对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要重点安排课内实训和单独实训,使学生牢固掌握最基本的会计工作能力,而对于其他课程应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情况合理安排实训内容,以提高学生综合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财务管理、审计、会计分析、纳税筹划等。
2.应运用多种实践形式互补配合。实践教学应采取多种形式,每种实践的方式不同,适用课程和情况也不同,实践目的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但只要安排得当合理,实施过程中严格、有效,注意各种方式的结合,会是非常完善的体系,起到非常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1)课内实训:理论教学中必须穿插课堂模拟实训,否则,初学者往往感到抽象和茫然,难以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如结合基础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中的章节设计单元实习项目,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单项操作技能,使学生及时验证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课程教学结束后,可再进行课程综合实习,安排课外单独实训,这样既扎扎实实突破每门课程的每个知识点,又有助于学生对课程体系的理解,从而建立起该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及科学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会计仿真实训是为了训练学生在未来的会计岗位上处理各种情况,因此,除了课堂模拟实验、阶段模拟实验以外,还必须安排综合的仿真实训,以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生产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有专门的实习教师带队到企业去亲自体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相关部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也有机会从最基础的事务做起,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接触的具体实务有机地融合。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工厂的各个岗位上体验真实工作的情形,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清楚地看到企业生产组织的各个环节,让学生积累最基本的实践经验,为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ERP实训: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会计的含义也逐渐被接受为是一个会计信息系统,ERP的广泛应用也使得会计的ERP应用成为必然,因此,可以引入ERP综合实训项目,建立高质量的ERP综合实验室,从供应链、生产链、财务链等几大模块全面了解、分别模拟,并合理安排、高效应用,使学生受到综合、系统、全面的操作训练,将会对学生会计核算技能以外的其他技能的掌握和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5)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毕业生必须经过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全面考察和总结,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对毕业实习进行监控。指导教师应对实习生布置各阶段的任务,并检查其完成情况。实习结束,实习生应完成实习报告及上交实习鉴定表,并检查所收集的论文资料。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数量、质量及实习报告论文资料的完成情况,作为学生实习成绩评价的标准,学校根据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书信往来评价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毕业设计应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写作水平方面加以要求,作为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环节。
(二)应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控制和把握
实践教学的进行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性环节: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实践教学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而根本原因在于各个环节的不规范。
准备阶段: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会计实践教学资源配备,专业人员配备。首先,应制定合理完备的实践教学计划,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有统一标准,能准确把握进程和实践内容,这在前面已详细论述;另外,应给学生配备全面的实训工具,包括凭证、账页、报表、装订器等等;再有,要保证实践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能给予学生正确和规范的指导。
实施阶段:严格执行实践计划,这是最重要的,它直接决定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为保证实施阶段的有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加强。首先,对于作为会计实践主要参与者的学生存在的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态度不够端正、不严格执行实践纪律等问题,在实施前,有必要给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动员,让他们明白实践目的和计划、在整个专业学习环节中占的重要作用、要完成的任务和实践过程中要遵守的相关规定、考核方式,以增强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意识和积极主动性;其次,老师组织学生对账务处理流程和实践资料进行回忆、熟悉和了解,包括相关账册、有关原始资料、基本操作规定、基本处理方法等,使学生们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不仅能明白怎么做,还能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从而达到真正独立操作的目的;最后,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时刻监督,一方面指导老师要履行职责,工作到位,严格按计划和规范要求对学生给予充分的指导,但不是直接告诉怎么做,而是让学生每一步即动脑又动手,另一方面监督学生是否按实践进程安排、实践质量和纪律进行。总之,实施过程要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阶段:按计划回收实践资料,组织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成绩进行评定。教师应该按量化指标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出勤率、手工操作技能、电算操作技能、实验报告撰写等方面。对整个实践过程及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总体分析和评价,发现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提出解决方案,为下次实践教学提供依据。
(三)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和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般高校通常只注意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殊不知教师实践基地的建设也相当重要。而实际上,建立教师实践基地,让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是非常可行的,一方面教师实践基地的数量、规模不大,比较容易找;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向实践单位提供会计服务,实践单位乐于接受。所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对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从而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效果是非常关键的。
建立实验室管理和运用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的运用有计划中的高效运用,也有计划外的对外开放,让学生们自主实践。
参考文献:
1.梁丽萍.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实问题与改革构想[J].南平师专学报,2006(4)
2.刘红娟.针对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J].商业经济,2007(12)
3.洪荭,易风华.论基于ERP的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3)
4.秦少卿,黄兰,覃创建.高校会计实践教学规范研究[J].会计之友,2006(4)
5.黄芙萍.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财经纵横,2006(1)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
一、引言
会计教学倘若离开了实践过程和实践环节,就会使整个会计教学变成呆板机械的说教,会扼杀会计教学的生命力。然而,由于受师资力量、教学场地、教材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跟着教师和教材亦步亦趋,不去主动思考,更谈不上创新。会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如何用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综合运用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本文试图从会计实践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入手,对会计实践教学的组织程序进行设计、探讨,以求提供不同环境下会计实践教学的组织程序,使会计实践教学更具可操作性。
二、会计实践教学程序组织
会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实训教学、模拟教学、实习及社会实践教学等环节,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分配的顺序和时间安排也不完全相同,关键是要符合教学目标和培养目的的要求,适度把握、灵活运用,与相应的课程相匹配、协调。
(一)课堂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选择相关案例,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对教学活动有实质性的参与,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通过案例分析,实现和达到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
1.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并不是适合所有的课程或所有的教学内容。对于会计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讲,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能使学生深入理解会计理论知识,并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教师来讲,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的要求;然后分析达到教学目标应采取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即是否适合采用案例教学。
2.依教学内容选择适当案例
确定了教学内容需采用案例教学,接下来就应搜集、选择相关案例,并精心挑选最能体现教学内容要求的案例。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及审计等会计专业课,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由于我国目前缺乏相关的案例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搜集、积累会计教学案例,为案例教学提供“素材”。案例的选取:要特别关注国内、国际会计领域发生的重点“事件”,要体现其典型性和与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3.分析案例,设计应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选好案例后,指导教师首先应详细了解该案例的背景知识以及“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在此基础上对案例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依教学内容的要求提出应讨论和解决的问题。提出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及组织教学的时间要求等方面。如选取的是较大的案例,或是影响较大的“会计事件”,应提前让学生搜集、了解与该事件有关的情况,以有助于学生对案例的深入分析。
4.组织讨论,进行启发、引导
教师依据案例设计好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分组讨论、课上讨论、课下讨论,也可以是师生共同讨论等。教师应根据所讨论问题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引导、启发,打开学生的思路,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并承担相应的问题。通过提出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急于给出答案。
5.汇总讨论结果,进一步启发、引导
通过讨论,学生对案例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与解决方式,教师应发挥其作为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可以安排学生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以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并作最后“点评”。教师最后要阐明会计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给出案例分析的整体思路,指出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各环节存在的不足等,使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
(二)实验室模拟实训教学
会计模拟实验,是通过模拟特定单位生产经营过程的经济活动和业务事项,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充当其中的会计角色,依据所学会计理论知识对该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分析,深入理解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将会计理论运用到会计实际工作中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会计实际操作技能。多年来,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对提高我国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合理组织设计模拟实验教学程序,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探讨。
1.设定教学目标
会计模拟教学(这里仅指综合模拟实验教学)是在学生完成会计相关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后开设的,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会计理论知识指导会计实践;要求学生站到一定的高度,从全局出发考虑模拟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管理问题,综合驾驭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避免简单机械地模仿,就“会计论会计”。
2.模拟单位情况介绍
会计主体的性质、规模等实际情况不同,所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组织会计模拟实验时,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模拟企业的有关情况,如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类型的特点、工艺流程以及内部规章制度等;如果有条件,尽可能地带领学生深入相同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增强学生对企业的直观感受,为下一步的会计模拟实验操作奠定基础。
3.会计用品、参考资料准备
会计模拟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与企事业单位相同的会计核算用品,如各类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等,以增强实验的真实性。此外,会计模拟实验是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实施,需准备必要的参考资料,如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及会计法律法规条例等。实验开始前,要求学生备好各类必需的实验用品及参考资料,有助于会计模拟实验的顺利进行。
4.模拟实验指导
(1)会计模拟实验目标确定:会计模拟实验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会计操作技能,但绝不仅仅是“操作”,更重要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各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加深对会计核算规程和方法的深入理解与把握,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尽快胜任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会计核算整体程序设计:会计模拟实验,尤其是综合实验,在实验前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理论建立会计核算程序,打开学生的视野,避免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就事论事”,不能将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会计核算程序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账务处理程序,了解账证之间、账账之间和账表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进行财务分析。
(3)不断提出“假设”:会计模拟操作虽然是对一个个具体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但指导教师应带领学生进入“实战”状态,分析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并不断提出“假设”。因为企业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有的业务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而模拟企业的环境处在相对固定的状态,这种“假设”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开阔思路,逐步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4)实训资料补充:目前市场上的模拟实训教材可谓“五花八门”、“参差不齐”,在选择质量较高的教材的前提下,以教学内容和实验目标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以提高模拟实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操作细节指导:会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在具体的业务操作过程中,对于没有任何实践操作经验的学生来讲,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指导教师在业务指导过程中,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通过会计模拟实验,使学生经历一次品格的磨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今后的会计实际工作过程中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
5.模拟总结、成绩评定
成绩考核是会计模拟实验系统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模拟实验质量、促进实验过程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实验考核体系。实验考核项目的确定,取决于实验的要求、环节和具体内容。
(1)实验态度考核: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将学生的实验态度作为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
(2)过程考核:过程考核包括实验纪律、实验进度、实验日记等环节。实验过程考核是保证实验有序进行及实验质量的关键。
(3)实验技能考核:实验技能是整个实验的核心,体现在实验操作的各个环节,如凭证的填写、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及实验用品的装订等。
(4)实验报告考核:实验报告是完成会计模拟实验的书面总结,该环节主要考核学生能否依据实验内容,结合相关制度及标准,提出问题,并联系实际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等。
(三)实习(包括社会调查)
1.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实习单位,避免“放羊式”
实习,是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通过实习,可以真正了解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包括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专业运用等。而眼下,大多数学校将学生的实习选择在最后一个学期。这一时期,学生面临找工作、考研等诸多问题,大多数学生难以落实实习单位,实习往往流于形式,几乎成为“放羊式”。基于此,学校合理安排实习
时间,尽最大能力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单位,使学生透过实习单位这个“窗口”了解社会,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2.实习过程“遥控”指导
学生实习时应带着“任务”。实习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实习的准备,安排好实习任务,使学生带着问题实习、有目的地实习;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除亲临现场进行指导外,还要不时地进行“遥控”,跟踪学生的实习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避免放任自流。
3.实结、实习报告
学生实习结束后,要以实习报告或实结的形式上交实习“成果”。实习报告或实结的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加书面的。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谈,了解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建议与指导,使学生通过实习,真正获得一些必要的“社会经验”,使实习成为学生正式走向社会前的一次“尝试”。
(四)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总结与提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1.毕业设计(论文)的类型
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尤其是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采取岗前实践和毕业综合实训等形式,由指导教师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进行选题,鼓励学生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
2.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是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延伸。因此,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教师在选题上要进行专业指导,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专业特点的要求,在学生的能力范围确定题目。其次,在时间的要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调研、搜集整理资料。再次,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管理与考核,建立必要的学生记录卡,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确保论文的正常进行及按时结题。
3.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除加强答辩环节的成绩外,还要重视学生过程环节的成绩考核,如将学生的选题、开题报告、资料的获取渠道、调研过程、中期报告、成果的实用性等都纳入考核的范围,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有效避免论文、设计“走过场”。
三、结语
总之,会计实践教学是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培养国家经济建设所需实用型经济人才的关键。改革传统会计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校企联合及实践教学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编写实用案例教材、模拟教材、实训教材,为教师顺利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保障;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从根本上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等,不仅需要学校加大实训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同样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政府也应在此方面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从制度上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 会计综合实验 应用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企业所面对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计划、分析、管理、决策等综合素质,而不仅仅只会记账算账。再者,会计学是一门专业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会计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无疑是迎合这两方面需求的有效途径。在理论研究方面,现有实验教学研究大多集中于会计实验教学整体结构,或是以课程为基础的实验,专门关于会计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的成果较少。在实践方面,虽然大部分高校日益重视会计综合实验教学,但现有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存在诸多缺陷。本文尝试以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为基础,引入角色扮演法,构建角色化、任务化、开放化的会计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体系。
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及角色扮演法概述
(一)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Situated cognition and learning)概述 角色扮演法源于西方的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这一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并发展,其超越传统并基于心理学与人类学的情境观,成为九十年代学习理论研究的主流。Brown、Collins与Durguid(1989) 发表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领域中的权威性之作——《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Brown等认为,传统学究式教学方法人为造成了知与行的分离,把知识当作完整的、自我满足的个体,理论上独立于学习与应用的环境。如果忽略认知的情境化本质,教育将无法实现其提供有用的、扎实知识的目标。而且知识来自于情境中实践活动,知识是文化、情境和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形成与运用知识的实践活动也并非与学习及认知脱离开来,而是学习的一部分。Brown等强调通过认知学徒(Cognitive apprenticeship)方法,把学习嵌于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社会与物质环境。Lave (1988)明确提出,认知囊括了精神、身体、实践活动与环境。1991年在《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参与》(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一书中,人类学家Lave和Wenger(1991)提出“情景学习”理论。他们认为学习是社会实践完整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这一理论包括三个核心概念:实践共同体(Community of practice)、合法的边缘性参与(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与学徒制(Apprenticeship)。实践共同体是实践环境,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涉及在社会环境中的实践活动,学徒制则关于学习方法。总的来讲,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以行动者技能导向与认知性理解导向为原则,提供了一个整体平台。其主要理论观点如下:(1)知识与概念如同工具一般,只有通过实践应用,才能充分理解,并随着时间与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发展。(2)把学习与环境构建联系起来,在这一环境中学习者可以体验真实世界中学习的复杂性与模糊性。(3)提倡采用合作与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学习团队中,学生共同思考、解决难题。并通过多种角色的扮演、与他人互动、实践活动、所涉及的环境背景等,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积累合作经验。(4)实践主题来自于环境所提供的线索和团队内部交流。
(二)角色扮演法(Role playing method)内涵及其要素 角色扮演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社会心理学技术(洪冬美,2010)。角色扮演法的实施包括五大要素:任务设计、情境设计、道具准备、学生参与、评价总结。所选择的任务与情境要尽量贴近企业真实状况,任务难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稍稍超出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有一种挑战感和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和激发热情。任务量的大小要考虑实验教学时间安排与学生承载力。同样在情境设计时,既要有特殊情境,也要有一般情境,而且要与最后评价的内容相一致。角色扮演法是要在一种模拟环境中进行的,环境中的各种道具必须应与现实的情景相似,使演示过程中具有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角色扮演最终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意识、知识结构与水平。客观、适当的评价总结也是角色扮演全过程管理的必要环节。教师要设定适当的评价标准,在活动中根据小组表现和学生个人表现,对他们的活动给出中肯的反馈和评价。有效地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未来学习确定方向。
(三)角色扮演法应用于会计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的意义 首先,符合我国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开放地实验环境,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自行设计案例场景、处理分析数据等来体会和了解会计信息系统整个过程,以主动探索式学习为主要方式,最大程度发挥了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其次,角色的设计与参与使实验内容岗位化,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角色,更好地锻炼某一方面专业能力,或者通过轮岗,锻炼专业综合能力。实验内容的高仿真性也让学生体会到会计知识和实际经营活动间的紧密联系、及灵活多变的应用。第三,整体任务设计与评价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庞大的任务架构要求学生根据情节需要组建小组,担当不同的角色。而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的结合必然导致小组成员间紧密配合,共同讨论所遇到的问题、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此外,角色扮演法有利于建立新的师生关系,真正贯彻“以学为中心”的理念。
三、会计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一)任务和情境设计缺乏可选择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在进行会计综合实验教学时,为了配合主干课程的教学,通常只选择工业企业12月的100-200笔基本经济业务。而且所考虑的经济背景较为简单,一些特殊情况如经济危机、破产、合并、通货膨胀等基本没有包括在内。这不利于学生对不同行业的各个主体、不同环境进行整体性认识。统一固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也无法让学生领会到会计灵活多样的魅力。学生在进行实验时,通常一人身兼数职,无法选择所感兴趣的职位,也很难理解不同岗位权责的划分。任务和情境设计的固化使得整个实验过程变得千人一面,难以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主动性。
(二)知识覆盖面较为狭窄 会计综合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及成本会计,而基本不涉及其他专业知识。同时会计实验教学中一般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正确计算成本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处在会计核算内容的操练这一层次上。这既缺乏挑战性,也不利于学生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等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大部分高校的会计实验教学方式多停留在会计手工记账,实验所用的各种原始凭证主要来自于实验教材。与现实经营活动中形色各异的凭证相比,这些印制品略显粗糙,缺少真实感,很难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大大削减了实验本身的严肃性与吸引力。
(三)实验时间安排不合理 中级财务会计及成本会计等主干课程的教学计划,会计综合实验一般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的期末。在这一期间学生要忙于课程的期末考试,奔波于各大招聘会场与公司之间,要么埋头于考研、考公的备考。部分学生参与实验的意愿不高,对实验漫不经心应付了事,甚至出现个别抄袭的现象,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实验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四)实验评价与考核过于单一 客观评价教学效果也是完善实验课程全过程管理的必要环节,这也是当前教学实践中非常薄弱、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梁樑等,2011)。当前的会计综合实验教学考评基本仍采用传统的模式。一方面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较为陈旧,不够科学,基本以单个学生为单位,过分强调实验结果,忽视对过程的关注。另一方面,在考评内容上,偏重注重凭证的编制及装订、账簿的登记与报表的编制是否规范,相关会计分录编制是否符合正确合理,忽视其他素质考评,如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等,不利于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彭洋,2011)。
四、角色扮演法在会计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任务设计 可以跨行业的企业集团为蓝本,涉及制造业、服务业、商品流通业等,由学生自行选择某个行业的实验任务。要按会计信息的生成、利用及控制来设计若干项实验任务,既要包含一般企业的基本业务又要兼顾其他企业类型的相关业务。实验任务在整体上可分“两纵两横”。在横向上,每项任务内容由核心和分支两部分构成,或者说,必选项和可选项两部分。核心部分要围绕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充分展现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内容。学生必须要完成这一部分所规定的实验操作。分支部分包括会计制度设计、内部控制设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会计、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等模块,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三项或四项。在纵向上,实验任务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完成核心任务实验操作,第二阶段,实施分支任务实验,并运用审计学知识,对核心和分支任务的实验成果进行互相审计。较为灵活、自由、开放的任务环境可以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情境设计 按照核心任务和分支任务之分,实验情境的设计也一分为二。在核心任务部分,情境设计主要为模拟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如工业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包括销售与收款、购货与付款、生产与存货、投资与筹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等。在分支任务部分,考虑到对同一课程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每一模块可以设置一个或若干个情境。如财务管理模块可以设计一般经济环境和经济危机下的融资、固定资产投资、股利分配等情境。实验道具要尽可能贴切现实,要依据最新的相关法规和制度选用当前各行业最新的票证、单证以及各种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让学生有真刀真枪的实战感。同时,要给学生配置每个角色所需的各种印章。当然,实验道具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根据业务情况和管理需要进行设计,如会计制度设计模块就包括了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设计。
(三)角色选择与扮演 模拟企业中会计机构的架构,实验需要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平均每组5人。角色的扮演者可由教师指定,也可通过抽签或依据个人意愿等方式确定。依照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实验任务,小组成员一人一岗,具体岗位设置如下:出纳;财产物资核算会计;工资及财务成果核算会计;往来结算会计;会计主管负责总账报表及稽核。分支任务则根据各模块情景设计情况,由小组成员通过内部讨论、自行分工。指导教师一般不扮演任何角色,但他是整个过程的设计者和仲裁者。在实验开始前,教师要讲清实验要求、内容与方法,包括如何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每个岗位要各自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会计主管或者组长应当在实验过程中起什么作用、要完成哪些实验任务、有哪些实验步骤、如何对实验成果进行评价等内容。在实验过程中,还要与随时与学生沟通讨论,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拓展知识(史保金,2011)。
(四)实验时间安排与考评 现在不少高校在春夏学期中开设了“小学期”或者“第三学期”。考虑到本科培养计划、学生精力与时间,会计专业综合实验可以安排在大三春夏学期的小学期。在结束这一学期所有课堂教学与期末考试后,专门安排2-3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实施第一阶段核心任务的实验,然后上交实验结果。在大四秋季学期期初,利用5-6周的周末时间,实施第二阶段的分支任务。最后再安排2-3周周末进行小组审计。完成实验后,每小组组长代表发言,阐述所选择的实验任务与情境,解说实验过程,总结小组成员完成情况。这样通过各自总结与相互交流,学生们既可以发现自身不足,吸取他人经验,也可以提升对学科知识的感悟。针对传统实验考评机制的缺陷,基于角色扮演法的会计综合实验考评有以下特点:多角度,以小组为单位,同时结合个人表现;全方位,既要关注结果评价,也要重视过程评价;立体化,包括学生互评和老师考评。小组互评以实验第二阶段小组互相审计后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意见作为小组互评的结论,按照意见类型,成绩分为优、良、差,或者采用百分制。老师考评则从过程与结果两方面着手。在过程方面,考核在实验过程个人是否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岗位职责的履行是否合规,是否与其他组员相互配合,是否遵守实验课堂纪律等;考核小组是否按计划、按实验步骤实施、按时完成实验任务且提交实验结果,组员间是否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单证流转是否合规等。以财务总监为例,除完成总账报表与稽核等一般任务外,财务总监还必须出面组织协调,安排分工,开会沟通,陈述厉害,激发积极性。在结果方面,考核小组成员个人所负责事项的完成情况、小组对核心任务与分支任务整体完成情况,包括小组对其他小组的审计意见是否适当。最后把小组互评与老师考评结果结合起来,得出小组最终的实验成绩。在小组成绩和老师对个人考评基础上,分别设定两者权数,进一步确定个人实验成绩,这样做既能考虑独立性又能考虑团队精神。
五、结语
21世纪会计教育将会更为主动地去计划和控制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王光远,2001)。在这一背景下,会计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应该打破常规,不断创新,大力推动角色扮演法的应用,切实提高实验的效率与效果,进一步促进“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育。但是角色扮演法的有效应用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学校应该改革教学培养模式,修订教学计划,加大实验软硬件的投资,通过相关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机会让教师深入企业或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综合素质。教师和学生都应转变实验教学观念,明确各自的定位,相互配合,积极沟通互动。
参考文献:
[1]隋英杰、夏鑫:《会计高等教育实验教学体系架构研究》,《财会通讯》(综合·下)2007年第8期。
[2]李江萍:《会计本科实验教学研究》,《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年第7期。
[3]杨定泉:《会计实验教学范式及其创新研究》,《财会通讯》(综合·下)2010年第11期。
[4]张晓岚等:《高校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思考》,《财会通讯》(综合·下)2010年第9期。
[5]占慧莲等:《基于ERP 系统的会计实验教学研究》,《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年第7期。
[6]李志钢:《开放式会计实验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3期。
[7]陶燕:《ERP 环境下高校会计实验教学的思考》,《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第14期。
[8]李震、彭洋:《财经类高校财务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初探》,《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年第3期。
[9]梁樑、李勇、陆蔚群:《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探讨》,《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第28期。
[10]王光远:《中国会计教育的回顾与展望》,《高教出版信息》2001年第2期。
Abstract: This paper made a survey on course setting,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content of accounting of non accounting specialty in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by questionnaire, using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carried out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and summed up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accounting of original non-accounting major,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from accounting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updating teaching outline,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innovativ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adding non-accounting major, etc.
关键词: 会计学;教学改革;非会计专业;教学方法
Key words: accounting;teaching reform;non-accounting specialty;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233-03
0 引言
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财经类专业成为社会和教育界公认的专业。即便到目前为止,会计专业仍然是每年高考中的热门专业。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各大院校的非会计专业中开设了会计学课程。经过这20多年的发展,由于社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和进步,对会计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索一条较为创新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之路则成为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向授课的非会计专业在课程结束后发放问卷的形式,来运用实践调查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非会计学专业对本课程的理解和学习掌握情况,以有助于该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的有力推广。学术界已经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进行过探讨,如孟祥英等、张慧、侯日敬、张健、李云梅、郝迎金、赵馨燕[1-7],但是基本是从理论视角来探讨的,本文将从实证角度来研究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改革和建设,以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1 《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会计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也会影响到会计学的教学实践。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而在2008年和2010年均作了修改,这无不说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逐步接轨。这也必然要求在会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家的这些新的政策内容。因此,从外部政策的要求上体现出《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此外,《会计学》课程作为非会计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通过核算和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而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可见该课程从自身知识结构和内容上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学是管理类的一级学科,《会计学》作为非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本身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的,管理类和经济类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或多或少的会涉及到会计的内容。因此,该课程已经成为各大院校中管理类和经济类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作用不容忽视。
2 问卷的设计、发放及回收情况
2.1 问卷的设计 为了准确的了解我校非会计专业对于《会计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的相关情况,本教改项目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头脑风暴会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并不断的修正调查问卷,在2011年问卷的基础上,2012年6月再次修订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6个部分,涵盖了26个方面的内容,每一部分都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问卷的要求所设计的。即这六部分内容分别为学生对本课程的了解及相关知识储备、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教学与教学课件。
2.2 问卷的发放 问卷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了发放,主要发放的对象是我校2010级信管专业、行政专业和国贸专业三个专业的班级。
2.3 问卷的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了169份问卷,回收了169份,但是其中有一份问卷由于填写不完整作为无效问卷,其他168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了99.4%。由于教改项目的问卷发放非常具有针对性,采取现场填写、现场监督和现场回收问卷方式进行,因此问卷的回收率较高,有效率也较高。当然,为了保证问卷的真实性,均采用匿名方式来填写问卷。
3 问卷的基础性分析
3.1 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课程的了解及知识储备情况分析 调查中发现,有39.05%的学生在修本课程之前对会计相关知识不了解,而有43.20%选择的是一般,可见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对会计相关知识了解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在后期对本课程的学习。在调查学生是否在学习本课程前选修或者辅修其他课程时,有95.86%的学生之前没有选修或辅修过相关会计的课程,这与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基本相呼应。而学生对于以后有机会选修或者辅修相关课程的内容选择和排序方面也不尽相同,其中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是学生比较愿意选修的课程。
3.2 课程设置调查情况分析
①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有62.13%的学生认为非会计
专业有必要设置该课程,有21.89%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也就是说超过八成的学生认为非会计专业有必要设置会计学课程,可见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在实践中得到了认可。②关于通过本课程学习希望获得什么样的知识选项中,学生们的意见不尽相同,具体的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注:1:了解会计基础理论知识;2:熟悉常见的业务核算知识;3: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4:成本核算;5:其他.
从图1可以看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非会计专业学生比较愿意获得在了解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常见的业务核算,体现了学生对本课程作为基础性课程的正确认识。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非专业学生对于期望的了解程度非常基础,而对于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成本的核算等内容的了解需求不是很强烈。这可能与他们不是会计专业有很大的关系。
③课程开始时间方面:有28.99%的同意在大二上学期上该课程,27.2%的同意在大二下学期上该课程,也就是说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同意在大二以前上《会计学》课程。不过,也有23.67%的学生同意在大一下学期上该课程。
④课时安排方面:有72.19%的学生对该课时比较满意;有15.98%的学生认为课时有些太短,需要增加;有11.83%的学生认为课时太长,需要减少。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目前56个课时是较为满意的。说明原有课时的设置比较科学合理。
3.3 教学目标的调查结果分析 关于会计专业目标应该定位在什么角度上,不同的学生答案也不一致,但是通过调查也基本看出了学生对于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关于会计的的教学目标,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专业介绍》中对经管类专业培养目标作出了规定,其根本意思是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将来从事具体会计实务和会计管理的工作,而其他管理类学生培养目标是在企业具体职能部门从事广泛的管理工作[8]。据此可以看出,会计学针对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其教学目标是有差异的。经过调查发现,有46.75%的学生认为《会计学》的教学目标应在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应该保持一致,而50.89%的学生认为应该不一致,两方面意见支持率基本相同,各占50%左右,这样可以考虑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目标与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基本保持一致。此外,有37.22%的学生认为教学目标应为了解财务知识,有43.05%的学生认为教学目标应该是看懂财务报表。
3.4 教学方法的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个问题:关于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的调查中,针对“数字总结法”有
19.53%的学生认为是非常科学有效,66.27%的学生认为是有效的,还有13.61%的学生认为一般,仅有0.59%的学生认为是无效的。也就是说,该方法的科学有效性得到了绝大部分学生的肯定。第二个问题:对采用的课堂实践教学方法是否满意的调查。其中有23.67%的人认为是非常满意,有57.4%是满意,18.93%认为一般。也就是说针对课堂中的实践教学方法是值得肯定、值得继续推广的。第三个问题:针对非会计专业是否有必要开设会计模拟实验的问题。该问题设置了5个答案,为了后期的教学改革的需要,特将调查结果统计如图2所示。
由于非会计专业是我校修《会计学》课程而不进行会计模拟实验的专业,通过对图2统计结果分析,可以看出50%以上的学生愿意进行会计模拟实验,目的是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3.5 教学内容上的调查结果分析 针对教材内容是否完整方面的问题,有53.85%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完整,34.32%的认为一般,8.28%的学生认为非常完整,只有3.55%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是不完整的。从总体上来说,超过60%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是完整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的是教材内容较为完整的,但也需要作一些调整。针对老师讲解中是否结合新的会计政策方面,有86.98%的学生认为是讲解结合了新的会计政策,学生也基本领会到了新的会计政策。在教学内容与实践关联性的调查中,有56.21%的人认为是有关联的,有11.83%人的认为是关联密切的。另外,有83.43%的学生认为教材不需要增加太多的内容,这也与前面的调查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3.6 多媒体教学和教学课件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针对《会计学》课程的多媒体教学的满意度、课件的完整性、课件整体设计的合理性、课件内容和设计的形象化五方面作了调查,具体的统计结果见表1所示。
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本门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和设计、以及课件内容和设计的形象化方面均是非常优秀的,值得继续坚持和推广其教学经验。
4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原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1 教学大纲的陈旧和缺乏针对性 原有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主要从会计的六大要素来分别进行讲解,大纲的内容设置更适合于会计专业的学生。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要求不一样,通过调查发现,信管专业的学生更加侧重于了解会计业务核算和会计电算化的内容,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侧重于了解会计业务的处理,国贸专业的学生侧重于对税收会计方面业务的处理等。原有的教学大纲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还缺乏科学有效的安排。
4.2 原有教学方法的陈旧 会计属于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技术,并且作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初次接触会计学课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讲解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的话比较枯燥,学生也不容易掌握,况且旧的教学方法过多的重视课堂教学、理论教学,没有进行案例教学,更没有将其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
4.3 原有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原有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板书,在调研有些高校时,也有些高校用到的是多媒体教学。但是针对《会计学》这门基础课程来讲,只用板书教学,或者只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都是不科学的。每种教学手段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如板书教学比较枯燥,针对会计知识点过多,书写内容较多,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时间过长可以造成学生上课疲劳,教学效果也不是最完美的。
4.4 原有的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不一致 针对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一般是了解会计专业的基础性理论知识,熟悉掌握会计销等各项业务的核算过程,对报表可以进行简单的分析,最终可以从事简单的会计工作。而旧的教学大纲主要集中于从会计六要素进行讲解,作为初次接触会计的非会计专业学生,难度较大,这样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 针对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的建议
5.1 教学大纲应具有针对性,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教学大纲内容的确定应该具有针对性,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即在大纲中尽量体现新企业会计准则、新税法、新内部控制规范等内容,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在内容的深浅安排上做出合理的调整,这样更有助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掌握会计学知识。
5.2 改进教学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学课堂教学的手段不断增多,有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但是大多数学校采用的还是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针对《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应该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板书教学,这样学生不会一味的去记录教学内容,而是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况且教学中应该结合案例教学,增强上课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对《会计学》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
5.3 创新教学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均肯定和认同教改项目的两种方法,即“数字总结法”和“实践教学法”。本次教改项目中首次推出了“数字总结法”,由于会计与数字联系最为密切,并且会计的知识点较多,运用传统的方法不容易记忆。因此,“数字总结法”将会计学每章的内容运用数字有效的总结出来,通过总结后使得学生对于会计所有的知识点很容易记忆,也容易扎实的掌握会计的理论知识。在掌握了会计理论知识后,并不是会计学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最终目标是能将理论有效的运用于实践工作中,因此,在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中,应该推广课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强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这种实践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5.4 增设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模拟实验教学 在我校的会计模拟实验专业中,除了会计专业的学生外,包括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专业、国际贸易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但是没有信管专业。通过前面的调查结果发现,信管专业中有82.09%的学生愿意进行会计模拟实验,因为会计模拟实验可以将理论知识,在模拟实验中得到有效的巩固。另外,国内也有些高校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也是部分进行会计模拟实验,部分不进行会计模拟实验。通过对西安工程大学非会计专业学生的调查,也可以从也一个侧面反映出非专业学生应该都进行会计模拟实验。因此,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也应该在全部非会计专业中开设,这样也有助于为学生提供就业的另一条出路。
参考文献:
[1]孟祥英,谭旭红.关于会计学原理课堂教学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8(10):16-17.
[2]张慧.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探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125-127.
[3]侯日敬.基于核心能力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J].财会月刊,2010(9):103-105.
[4]张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差异化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月刊,2010(10):149-151.
[5]李云梅.《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2):125-127.
[6]郝迎金.以实用性目标为导向探讨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会计学教学,经营管理者,2011(22):336-337.
1 会计手工实验课程的学生成绩考核
(1)会计手工实验课程成绩考核存的问题
会计实验教学是整个会计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应与课堂教学一样,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这对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其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实验任务,进一步提高实验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会计实验教学与一般课堂教学相比,有其特殊性。
(2)会计手工实验课程成绩考核的可行性办法
总评成绩=平时考勤+实验考核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平时考勤,占10%;实验考核成绩占60%,由凭证、账簿、报表、事后抽查,分别占20%,20%,10%,10%;实验报告成绩占30%。
平时考勤。该成绩根据实验指导老师每次的考勤记录评定。学生在实验课期间内,无故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旷课一次3%,假设无故迟到或早退5次或旷课3次,平时考勤成绩为0分;无故迟到或早退5次以上或旷课3次以上(含3次),直接取消实验考核资格,该课程成绩以0分论处。
实验考核成绩。在整个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指导老师要进行三次检查,每次要对学生所操作的情况进行详细登记,每次检查占20%,并且每次要对学生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告知和集体进行讲解,在检查前要对学生宣讲评分标准,扣分标准。每次设定一个标准90分,在这个基础上,首先检查是否按时完成任务,完成指定的实验任务不扣分,完成90%的扣5分,完成80%扣10分,完成70%扣20分,完成70%以下的为不及格,其次每发现一个错误扣2分,重大的会计分录、试算不平衡和账簿的余额不正确每项扣5-8分,最后对平时回答老师提问积极而且正确的同学每次可加2-3分。每次检查可根据具体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扣分: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对账及结账和会计报表的编制
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1)书写是否规范,例如数字有没有倾斜,占格是否正确,7和9是否下去四分之一,6是否上去四分之一等;(2)相关人员的签名是否规范;(3)会计科目和金额是否正确,例如原始凭证的金额大小写是一致,记账凭证会计科目符不符合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等;(4)填制的日期是否正确,例如票据的出票据日期要大写;(5)空余的金额栏是否划线注销;(6)附件的张数是否正确;(7)凭证的编号是否正确和连续;(8)原始凭证的粘贴是否规范;(9)装订是否规范。
会计账簿的登记、对账及结账
(1)是否根据会计凭证进行登记,例如凭证编号、会计科目和金额登记是否正确;(2)数字和文字的写书是否规范;(3)编号是否连续;(4)有没有跳行和隔页登记的现象;(5)有没有数据计算错误;(6)会计凭证和账簿对账是否正确;(7)明细账与日记账对账是否正确;(8)明细账和总账对账是否正确;(9)日记账与总账对账是否正确;(10)错账的更正是否符合规范(11)结账划线是否正确,数字是否正确;(12)科目汇总表和试算平衡表是否正确等。
会计报表的编制
(1)会计报表的数字填写是否规范;(2)会计报表的数字是否正确;(3)会计报表的项目的合计数是否正确;(4)资产负债表的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年初和期末的合计数是否相,应收账款、存货、未分配利润等难点栏目填列是否正确等;(5)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是否正确;(6)现金流量表的数据是否正确,最后的数字与资产负债的数字是否对得上;(7)相关人员是否签名。
事后抽查成绩。学生在完成实验任务时,抄袭他人实验成果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有必要进行事后抽查,事后抽查是指在实验老师完成了学生的实验任务检查后,根据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口头向学生提出并要求当场回答。假设被抽查的学生不能全面地、准确地和熟练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则应扣减10%。该成绩的设置与评定,一方面,有利于指导老师了解学生实验的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下次加以注意或改进;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少数学生不认真弄懂问题,抄袭他人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行为的发生。
实验报告。该项成绩是在学生完成实验任务后,对自己所做的实验进行全面总结的局面证明,包括实验封面、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和实验心得体会等,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可以加强学生对操作的理解、总结。该项目占总成绩30%,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1)实验目的和要求是否明确,占2%;(2)实验步骤是否正确占3%;(3)实验结果占2%;(4)实验数据记录占15%,实验数据一定要把重要的操作过程拍照或截图,并且要配有说明,最少要有20张图片,不是图片越多越好,抓住重点是关键,可以判断该生对专业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5)心得体会占8%,要体现通过实验后掌握了哪些专业知识和哪些操作,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行继续努力学习,对难点和重点的操作要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分析,对自己操作的一个合理的评价,对该实验课程的合理建议。
2 会计电算实验课程的学生成绩考核
(1)会计电算实验课程成绩考核存的问题
会计电算实验教学是整个会计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应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这对于学生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实验任务,进一步提高实验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2)会计电算实验课程成绩考核的可行性办法
总评成绩=平时考勤+实验考核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平时考勤,占10%;实验考核成绩占60%,由账套初始化、总账、薪资管理、应收应付款管理、固定资产、会计报表组成,分别占5%,20%,10%,10%,5%,10%;实验报告成绩占20%。
平时考勤。该成绩与会计手工实验课程的考核差不多,学生在实验课期间内,无故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旷课一次3%,假设无故迟到或早退4次或旷课2次,平时考勤成绩为0分;无故迟到或早退4次以上或旷课2次以上(含2次),直接取消实验考核资格,该课程成绩以0分论处。
一、传统银行会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银行会计涉及内容广泛,专业性极强,其核算过程和业务运行更是特殊复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很好地结合银行会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业务需求进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方法较为单调传统银行会计课程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学习,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进行备课、教授,教师讲解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案例教学也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度不高,对课程内容的感性认识不足,无法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不利于其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抽象繁杂银行会计教学涉及面广。需要讲解的内容很多.会计核算方法与账务核对、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齐头并进,使得教学重点难点不够突出,且在核算过程中,所使用的某些会计科目很抽象、很不好理解;在结算业务中所使用的凭证联次众多、格式不同、传递方向复杂,学生即便很好地领会了讲解内容,也很难与实际工作岗位相衔接。
(三)基础课程设置脱节银行会计逻辑性很强,需要有良好的会计理论基础,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高职院校往往只注重先行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金融概论》等基础课程.或只开设某个基础课程.对于财经基本技能、货币银行学、计算机课程等专业性课程的设置不够,致使学生的基础性、专业性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入。
(四)考核方式不够合理传统银行会计成绩考核普遍采取较为单一、刻板的考核方式。主要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缺少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对于实务性较强的银行会计而言,更应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和操作能力上。
(五)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由于受到某些主客观因素制约与影响.很多高职院校仍没有商业银行模拟实验室和仿真模拟系统,相关的凭证和账簿设置也不齐全,一些凭证和账簿已不适用:有些院校虽已购买相应模拟操作系统,却很少更新,与商业银行现有系统相比滞后.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这些都将导致学生因缺少上机次数,而不能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 技自 Il练。
(六)教师队伍素质不高从总体上讲,高职院校缺乏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教师队伍.少数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等条件的影响和限制.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完成课程实验、实训等任务。
二、银行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思路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对提高学生运用操作水平、创新创业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高职院校在银行会计教学中.既要深入细致地讲授银行会计基础知识,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银行会计的基本理论,更要贴近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确实将实践教学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牢把握理论教学中的实践因素和实训教学中的仿真因素.使理论与实践自然衔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一)牢牢把握理论教学中的实践因素1.运用实物教学,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对于没有任何银行经历的学生而言,其对银行相关业务普遍存有神秘感,各种认识相对粗浅、模糊,很难掌握以三票一卡为中心的新银行结算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使用实物凭证进行直观教学,从银行购买与银行实际使用相一致的银行会计材料.如银行传票、存款凭证、取款凭证、总账、分户账、日计表、日结单、各类委托书以及各类托收承付凭证等等,将这些模拟资料或票样直接带入课堂.让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真实感受实际票据.并亲自进行出票、签发、承兑、贴现、转账等操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操作技能。
2.采用案例教学,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案例教学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对相关信息进行专题讨论,从而掌握信息本身。银行业务本身比较复杂,会计主体间关系纵横交错,如果没有实训案例进行说明,学生很容易混淆。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近年来银行领域乃至金融行业发展的一些趋向、衍生的一些业务新种类、改革的一些新内容,主动将相关案例引入课堂,采用教师提供案例(学生提供案例) 组织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或分环节讨论)分析总结点评(改进实践行为)等方法进行教学,把学生从理论世界带人到特定的情景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对话,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每位学生始终处于事件的中心,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3.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环节。银行会计核算方法特殊复杂,学生不易掌握,这就要求教师要紧密结合银行会计核算特点,合理分配教学时数,尤其要突出疑难问题的典型分析,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I生和适用性。如,针对商业银行储蓄柜台的会计、出纳柜员这个典型岗位,分析、总结出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和职能,分解出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然后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而确定银行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出具体的项目和任务,进而编写出既具有耐读性、实用性又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理论陛、操作性并重的教材[2】。
4.借助多媒体课件.实施情景教学(1)通过插图的形式,把业务流程直观、生动地表现出来。银行会计核算具有涉及会计主体多、资金流转环节多、业务流程复杂等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图解教学,将业务核算过程中涉及的各个行处的上下级关系抽象概括为图表形式.并标注资金的流转方向,形象直观地反映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弄清业务所涉及的行处,厘清各行处之间的关系。了解各笔业务的核算手续。进而确定资金汇划方向.做出正确的会计账务处理
比如在讲解银行汇票业务时.根据图1所示的流程图,给学生重点讲解银行汇票业务的处理程序后,将每4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分别代表甲(银行汇票申请人)、乙(出票行)、丙(持票人)、丁(付款行),准备好申请书、汇票等票据。情境布置好后,就可以具体模拟此业务。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环境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全面理解。(2)采用表格方式,弥补教材的系统性不足,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如《贷款业务的核算》一章中的贴现贷款和一般贷款容易混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列表说明二者关系(见表1)。
(二)牢牢把握实训教学中的仿真因素
1.加大模拟实验室建设。模拟实训室是实践性教学体系得以实施的基本载体。高职院校要积极仿照银行进行结构布局,将实训室用玻璃窗口隔成里外两个部分,专门制作银行标牌,并在窗1:3贴上出纳、结算、储蓄等字样,外面作为客户办理业务的大厅.里面作为学生实训的工作场所,从窗口接受老师或其他学生提供的各类凭证票据。受理各项银行会计业务,使得学生坐在实验室内如同置身于银行[41。
2.运用模拟银行系统操作。高职院校应尽量使用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软件,将商业银行的计算器、点钞、凭证填写、审核、盖章与上机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对银行会计各个柜台业务进行全面的、一条龙式的仿真操作,使得课程更加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针对银行会计工作内容设计不同的经济业务,整理出完整严格的银行各项工作操作流程,提供完全仿真的信息载体(包括凭证、帐簿、报表及其他的各种格式的表格资料),让学生自行处理。
3.实行分组多个岗位轮训。在银行会计实验课上,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分工轮训等方式,通过事先制定科学的实验规划,精心设计,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和实验材料,将每个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之间相互独立,小组内部则分工协作,某一岗位的工作每个学生都要分担一部分.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多个不同岗位进行锻炼。同时,每办理的一项业务至少由其他学生进行复核一次,使得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亲手操作各类业务,全面系统地进行训练。
三、银行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尝试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探索商业银行人才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直接前往银行实习,或者大力推进学生顶岗实习,不断增强学生对银行会计业务活动和操作流程的熟练掌握,逐步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过渡。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也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到商业银行营业大厅进行实际业务操作观摩,将实验室模拟操作与实际观摩有机结合起来。
(二)提升师资队伍素质高职院校要多渠道地解决专业教师师资短缺、素质不高等问题,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育,既可让教师深入到银行进行实践锻炼.熟练掌握具体业务的操作;也可让教师多参加专门培训,通过与银行进行合作的方式,由银行会计人员亲自传授具体业务的操作过程,从而解决现存的教学需求;还可邀请拥有扎实丰富的银行工作经验的人员.在本课程中担任金融专业外聘课程建设顾问,负责银行业岗位分析、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指导等工作。
(三)配备教学设施目前,许多院校现有教学设施设备、操作系统相对滞后。因此,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在建立银行模拟实验室、实训室的基础上,及时更新模拟银行操作系统,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如点钞机、钞票箱、凭证、账簿、打码机等,不断满足学生的实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