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义务教育学校扶贫总结范文

义务教育学校扶贫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义务教育学校扶贫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义务教育学校扶贫总结

第1篇:义务教育学校扶贫总结范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要求,按照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做好2018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陕教〔2018〕168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残疾儿童少年就学的实际情况,对2018年招生入学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和部署,规范有序地开展了秋季招生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8年10月,我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72名,其中44名在韩城市聋哑学校上学,其余28名中精准扶贫户8名残疾儿童,具体情况为:多重残疾17名,精神残疾6名(其中1人在外地接受治疗),智力残疾5人,基本不能生活自理。目前我们主要采用送教上门的方式,帮助残疾儿童尽可能地接受义务教育。

二、主要工作

1.组织广大教师了解和学习《残疾人教育条例》。召开专门的特殊教育招生工作会议,详细传达、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提高广大教师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要求做到招生工作要规范有序,残疾学生报名各个环节有专人接待。

2.广泛调查,摸清情况。在暑假期间通过家访、电话联系,与残联、民政、公安、卫计、扶贫办等部门积极对接,进行残疾儿童新生的摸底、调查工作,对全市适龄儿童少年进行走访,尽可能的鼓励条件允许的学生家长送孩子到特殊学校就读。

3.坚持送教上门工作。根据“千名教师包联千名贫困学生”的精准扶贫工作统一部署,教育局结合教育工作实际,落实残疾儿童不能入学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建立电子学籍档案,落实送教上门服务,将残疾学生包联到人、到校,由学校、教师每两周安排至少一次的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并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尽最大努力做好残疾儿童的教育工作。

4.聋哑学校出台贫困残疾儿童入学帮扶政策。

(1)建档立卡贫困生在校期间所有学习用品由聋哑免费提供。

(2)贫困学生每生提供春夏两季校服,床单被罩被子各一套。

(3)给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每人每学期发放500元生活补助。

5.积极落实省厅有关残疾学生政策。为每名残疾学生申请公用经费6000元•生/年,优先保障随班就读学生和送教上门的残疾学生经费支出。

三、今后工作方向

我市特殊教育学校通过这几年的发展,虽然在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上有所提升,但仍不能很好地为残疾儿童进行全方位的服务。

1.特教学校的办学条件急需提升,目前新的教学楼虽然建成,但在部室和器材购置上仍不完善。

第2篇:义务教育学校扶贫总结范文

近年来,合作市深入贯彻落精准扶贫工作,紧盯“全市2015年实现基本脱贫,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举全市之力,集各方智慧,坚决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切实做到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真扶贫、扶真贫,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在教育精准扶贫方面,合作市教育局根据《合作市“1+17+1”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要求,精心安排,狠抓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均衡发展

“以前学校很简陋,小平房,土操场,下雨天泥泞不堪,经过这几年改薄项目建设,我们的校园真的变成了花园,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明亮,各种辅助设施齐全。”合作市佐盖多玛乡中心小学校长华尔贡说出了全市乡村学校广大师生的心声。

近年来,根据《合作市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安排,市教育局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科学布局,争取项目,把工作重点放在建好、办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2016年,全市精准扶贫义务教育阶段建设项目为17个,总投资1.1706亿元,其中包含校舍新建、校舍续建、操场、围墙等项目;同时,为14所中小学和教学点购置了学生床、课桌凳、食堂设备、安保设备及音体美教学器材和图书;全市农牧村学生宿舍全部实现锅炉、电暖供暖。

2016年,全市投入1762万元新建4所双语幼儿园,通过全省招教等项目招录幼儿教师15名,转岗16名,举办新幼儿教师岗前培训8期236人次,缓解了农牧村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短缺问题。据了解,2013以来,该市累计投入6147万元建成“双语”幼儿园18所,在建幼儿园7所,全市乡镇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合作以实施“全面改薄”项目为契机,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2016年,投资590万元为全市14所乡村学校和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教育信息采集共享室14间和“班班通”资源共享平台;投资302万元为中小学配备“班班通”设备54套,计算机200台,实现了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和计算机教室全覆盖。

完善资助工作 帮助学子圆梦

“我家的经济条件差,以前父母为交不起学费发愁,现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学校管吃管住,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了”。合作市第四小学学生卓玛草说。2016年新学期开学前,合作市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为考上大学的梁宁、包士维、当子吉等30名特困家庭学生每人发放助学金2000元,为拉毛才让等10名学生每人发放700元路费补助。而这已是合作市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的常态。

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合作市在全市开展农牧村贫困家庭学生建档立卡工作,市教育局督促、指导各乡(街道)完成了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教育扶贫信息的采集和系统录入工作,建立了贫困学生的电子信息档案,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资助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资助项目及标准,确保所有贫困家庭子女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同时,将全市农牧村幼儿园营养餐经费纳入市级财政保障范围,足额落实;提高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补助标准,并持续发放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继续实行12年全免费教育,将高中免费教育经费列入年初财政预算,按照生均1000元/年标准落实公用经费96万元,同时对合作户籍家庭困难的高中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减轻了广大农牧民群众送子女入学的负担。

在充分落实现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该市持续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积极倡导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设立特困学生救助基金,采取优惠政策叠加的方式加大对特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孩子的正常学习。以此,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对待,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政策,对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享受免学杂费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

做好招生工作 落实优惠政策

在实施贫困地区高校招生专项计划方面,合作市不断完善“制度公开、群众监督”招生工作机制,高考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站、致家长的公开信、招生咨询电话等渠道积极宣传各项招生政策,特别是国家和省上出台的贫困专项计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藏区专项计划等政策。

市招生办严把考生资格审查关,全方位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指导服务,为农牧民子女上大学创造了更多机会。2014年以来,全市通过贫困地区专项计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藏区专项计划共录取贫困家庭学生205名,计划推免和单招录取534人。

2015年以来,合作市积极推行甘肃省内藏区“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政策,让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初中毕业生继续接受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绝不让一个贫困生掉队。目前,全市有152名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136名学生在外地企业就业。

壮大师资队伍 关爱乡村教师

随着教育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实,合作市农牧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校学生人数持续增加,各学校学科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为应对新情况,合作市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借助全省招教、事业单位招考、特岗计划等项目,通过“培、招、转、聘”等方式,进行了“分层、分岗、分类”培训和招聘,壮大了师资队伍,提升了师资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随着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新上岗教师人数不断增加,各中小学、幼儿园,尤其是乡村学校教师住宿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新来的教师多半未婚,远离父母,要让他们安心教书,必须提供基本的吃住条件。

2014年以来,合作市将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纳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做好教师生活保障工作。目前,佐盖多玛乡中心小学等乡村学校的教师周转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确保了这些教师住有所居,安心从教;2008年以来,合作市将包括乡村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纳入全市干部职工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之列,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各学校教师按时参加体检,体检结束后为受检教师建立健康档案,医生当面讲解体检结果,提出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改善建议,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近几年,市政府对教育上的投资力度很大,办了许多民生实事,免费体检就是一件很好的事。以前,老师们患了病之后才去医院,现在免费体检让我们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增强了基层老师的自我保健意识,有了一个好身体,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合作市勒秀乡中心小学教师道吉才让感慨地说。

另外,合作市在教师晋升职务(职称)和评优选先时,也向农牧村学校、薄弱学校、一线教师、长期扎根基层的教师倾斜。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纳入高级教师职称评聘范围,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和班主任岗位补助等。

落实“三区”计划 强化引领作用

根据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的《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方案》,2013年开始,省教育厅已连续三年为合作市选派“三区”支教教师65人,教师参与到各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中。

支教期间,他们用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理念为受援学校传送经验,让更多的老师观摩了支教老师的示范课,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支教活动起到了真正示范引领作用。

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陇东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高校先后选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80人到合作市乡村幼儿园开展精准扶贫帮扶支教(顶岗实习)工作。

“在支教老师们的帮助下,学校创办了各种社团组织,体育课、舞蹈课、音乐课都也开设起来了。支教老师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留守儿童学习,给这些孩子们带来了精神关爱,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支教老师们都年轻,学生们不仅喜欢听他们的课,平时也喜欢和他们一起玩。他们开展的各类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给学校工作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促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走向正规化迈进。”合作市加茂贡中心小学校长丹真贡保介绍道。

深入开展“双联” 帮助农民致富

合作市佐盖曼玛乡地瑞村是合作市教育局的联系点,自2012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市教育局成立了“双联”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合作市教育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局机关全体干部与该村36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

根据“实施方案”及“干部个人帮扶计划”,市教育局充分发挥教育行业优势,紧密结合地瑞行政村的重点工作,通过政策宣传、科技培训、文化引领、智力扶贫等方式,全面实施帮扶计划。局领导带头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及时了解掌握帮扶村的动态信息和村民的个人信息,共同制定了扶贫工作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求做到精准定位扶贫,不脱贫不脱钩。

同时,市教育局选派专门人员驻村,配合乡村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大数据采集等各项工作,为联系村扶贫工作精准聚焦,为真扶贫、扶真贫奠定了基础。2015年底,市教育局帮扶的36户贫困户中已有25户实现了脱贫,其余11户有望2016年底脱贫。

第3篇:义务教育学校扶贫总结范文

为了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依法治校力度,充分调动各校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控辍保学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全镇初中三年保留率,提升全镇义务教育实施水平,台营小学与全体教师签订《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责任书》,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控制学生辍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的领导,动员和组织社会、家庭、学生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控辍保学工作,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确保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保留率在省定标准以上。

二、责任目标:

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初,我校与任课教师签定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把控辍目标分解量化到每一位教师。学期末,对目标落实情况自下而上进行汇报,自下而上进行检查。年末,我校与全体教师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导评估。

严格学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学校,要依法保证本地区适龄儿童少年及属于本学区内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适龄子女按时接受义务教育,维护残疾人合法利益,保证有学习能力的各类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最大程度的满足残疾学生接受义务的需求。新生入学后,要及时建档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我校认真执行,《秦皇岛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和抚宁县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加强学籍管理,严格履行学生入学、转学、休学、复学、借读、毕业等手续,严禁弄虚作假。除特殊情况外,不再办理县域内各初中学校之间的学生之间的学生转学手续(特殊情况指购买住房举家迁址、单亲学生随父或母另组家庭、孤儿投亲靠友、随外出务工父母异地居住,须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建立动员辍学学生复学制度。学生无正当理由3日内不到校,班主任要及时向学校报告,学校要派人说服动员其返校,并向家长下发劝学书。家访要填写《学生辍学(暑假安全责任书)家访记录单》,对经多次说服教育仍不返校的学生,由学校向学区中心校或乡镇人民政府送达学生辍学报告书,并由乡镇政府向辍学学生监护人发出《复学通知书》,要求辍学学生限期返校。我校组织教师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开展进村、入户、访家长、帮教学生活动,客观地宣传教育,宣传学校,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农村困难户学生、学困生、初中已辍生或有辍学苗头学生进行重点家访,沟通情况,力所能及解决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同时随着学校布局调整、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做好路途较远学生和寄宿生的服务工作,传授知识有耐心,生活情感有爱心,控辍保学有恒心,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严格辍学生报告制度。我校对在校学生流动情况要实行动态掌握,特别是对辍学情况,班主任要随时报告,学校要做到一月一汇总,每学期初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书面详细报告。县教育局于每年的1月份、7月份统计全县辍学情况。

设立义务教育助学资金。对因家庭贫困难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生采取扶贫措施。县和乡镇人民政府将通过多种渠道筹措义务教育助学资金,为经济特困学生提供就学保障。学校要广开渠道,积极筹措助学资金。助学资金主要用于经济特困学生的学习用品等支出。

强化学校的内吸力工程。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备课和讲课上下工夫,在育人的艺术上下工夫,以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育人艺术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以知识、艺术、真情实感全方位控辍。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单纯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禁止公开排列学生考试名次。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断增强学校的吸引力,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重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断增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凝聚力保证书。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中小学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初中生三年保留率不断提升。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不低于90%。

三、检查考核:

我校对所有教师控辍保学工作要随时了解、定期检查、全面掌握。学期末要对全体教师控辍保学工作进行总结,并上报中心校。 我校对各年级的控辍保学情况进行随即抽查,抽查结果全校通报并上报中心校。

实行控辍考核一票否决制度。我校将控辍保学责任落实情况作为年终教师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的硬性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控辍保学工作的先进单位进行通报表彰,对辍学严重的班级要追究老师责任;学校对班主任和相关科任教师,在评优评先活动和年终考核中也实行一票否决制,并将其控辍保学情况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

四、组织领导:

校长是做好控辍组织实施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做好以下工作:

建立控辍组织机构:成立本级单位控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学区、本学校的控辍保学工作。

加强控辍制度建设:各中小学要深入调研,制定详细、具体、可操作性的控辍实施方案,对本级单位的控辍做出周密部署和安排,在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控辍保学联系网并层层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

注:此责任书一式两份,学区中心校一份,各中小学一份

第4篇:义务教育学校扶贫总结范文

小学控辍保学责任书范文(一)

为了进一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保障学生接受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不流失,中心学校与各学校签订此责任书:

1、实行控辍保学校长责任制,制定控辍保学目标,并落实到班级,责任到人。校长每学期都要与班主任教师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

2、坚持依法控辍,认真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做好家访动员工作,组织全体教师采取电话、上门等形式进行走访,尤其是有辍学苗头的学生要及时跟踪,了解其辍学原因、思想动态及监护人的意见,做好跟踪记录、家访记录,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动向,劝导学生复学,三日内还未能复学的学校要填写“辍学报告单”报中心学校和监护人,并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学生复学,对未能及时报告或未及时家访,工作不实造成辍学的,要追究责任。

3、关心后进生,树立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生同等重要,留住一个易辍生与毕业一个合格生同等重要的思想。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歧视学困生,切实关心学习困难学生和行为偏差学生,避免学生因厌学而辍学。

4、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上好课程。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爱护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充分利用课程改革的契机,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留住一个学生,就是留住一个希望”,“成长比成才更重要”的思想。保证每一个学生“进得来”、“留的住”、“学得好”

5、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控辍工作,建立控辍保学奖罚措施:奖励控辍保学成绩突出的班主任和教师,对每学期无辍学班级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

6、学校要做好学籍管理工作,认真执行教育局关于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规范学生转入转出手续,保证每一个学校人籍一致。

此责任书自签字之日起生效。责任书一式两份,中心学校、学校各执一份。

中心学校(盖章):

校长:(签名)

学校(盖章):

校长:(签名)

年月日

小学控辍保学责任书范文(二)

为了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依法治校力度,充分调动各校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控辍保学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全镇初中三年保留率,提升全镇义务教育实施水平,台营小学与全体教师签订《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责任书》,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控制学生辍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的领导,动员和组织社会、家庭、学生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控辍保学工作,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确保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保留率在省定标准以上。

二、责任目标:

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初,我校与任课教师签定“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把控辍目标分解量化到每一位教师。学期末,对目标落实情况自下而上进行汇报,自下而上进行检查。年末,我校与全体教师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导评估。

严格学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学校,要依法保证本地区适龄儿童少年及属于本学区内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适龄子女按时接受义务教育,维护残疾人合法利益,保证有学习能力的各类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最大程度的满足残疾学生接受义务的需求。新生入学后,要及时建档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我校认真执行,《秦皇岛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和抚宁县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加强学籍管理,严格履行学生入学、转学、休学、复学、借读、毕业等手续,严禁弄虚作假。除特殊情况外,不再办理县域内各初中学校之间的学生之间的学生转学手续(“特殊情况”指购买住房举家迁址、单亲学生随父或母另组家庭、孤儿投亲靠友、随外出务工父母异地居住,须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建立动员辍学学生复学制度。学生无正当理由3日内不到校,班主任要及时向学校报告,学校要派人说服动员其返校,并向家长下发“劝学书”。家访要填写《学生辍学家访记录单》,对经多次说服教育仍不返校的学生,由学校向学区中心校或乡镇人民政府送达“学生辍学报告书”,并由乡镇政府向辍学学生监护人发出《复学通知书》,要求辍学学生限期返校。我校组织教师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开展“进村、入户、访家长、帮教学生”活动,客观地宣传教育,宣传学校,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农村困难户学生、“学困生”、初中已辍生或有辍学苗头学生进行重点家访,沟通情况,力所能及解决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同时随着学校布局调整、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做好路途较远学生和寄宿生的服务工作,传授知识有耐心,生活情感有爱心,控辍保学有恒心,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严格辍学生报告制度。我校对在校学生流动情况要实行动态掌握,特别是对辍学情况,班主任要随时报告,学校要做到一月一汇总,每学期初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书面详细报告。县教育局于每年的1月份、7月份统计全县辍学情况。

设立义务教育助学资金。对因家庭贫困难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生采取扶贫措施。县和乡镇人民政府将通过多种渠道筹措义务教育助学资金,为经济特困学生提供就学保障。学校要广开渠道,积极筹措助学资金。助学资金主要用于经济特困学生的学习用品等支出。

强化学校的内吸力工程。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备课和讲课上下工夫,在育人的艺术上下工夫,以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育人艺术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以知识、艺术、真情实感全方位控辍。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单纯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禁止公开排列学生考试名次。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断增强学校的吸引力,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重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断增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凝聚力。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中小学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初中生三年保留率不断提升。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不低于90%。

三、检查考核:

我校对所有教师控辍保学工作要随时了解、定期检查、全面掌握。学期末要对全体教师控辍保学工作进行总结,并上报中心校。 我校对各年级的控辍保学情况进行随即抽查,抽查结果全校通报并上报中心校。

实行控辍考核“一票否决”制度。我校将控辍保学责任落实情况作为年终教师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的硬性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控辍保学工作的先进单位进行通报表彰,对辍学严重的班级要追究老师责任;学校对班主任和相关科任教师,在评优评先活动和年终考核中也实行“一票否决”制,并将其控辍保学情况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

四、组织领导:

校长是做好“控辍”组织实施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做好以下工作:

建立控辍组织机构:成立本级单位控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学区、本学校的控辍保学工作。

加强控辍制度建设:各中小学要深入调研,制定详细、具体、可操作性的控辍实施方案,对本级单位的“控辍”做出周密部署和安排,在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控辍保学联系网并层层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

【此责任书一式两份,学区中心校一份,各中小学一份】

蔡旗完小 20**年9月

小学控辍保学责任书范文(三)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赤山镇中心小学为把“控辍保学”工作落到实处,要求各班主任负责此项工作,落实责任,特别是保证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和智力残疾等孩子入学,确保适龄少年儿童“同在蓝天下,共进大学堂”。为此,学校与各班班主任签订此责任书,对未采取措施组织防止本班学生辍学的,依照学校有关管理条例条款追究其责任。

一、保证不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不乱收费、乱罚款,强制学生购买教学辅导材料,不向学生推销商品,不向学生家长索要财物,不接受家长的宴请或馈赠。

二、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役使、变相役使学生。

三、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按时上下课、按时放学,作业符合标准,不用作业惩罚学生、剥夺学生的考试权利。不单纯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不公开排列学生考试名次。不指责、训斥、刁难学生和学生家长。

四、班主任是制止学生辍学的主要负责人,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动向,做好“两困生”的家访工作,保证本班学生巩固率为100%,一旦发现辍学情况要及时上报。

五、本班学生转学后一定要催促其办理好转学手续。

六、学校实行辍学工作责任追究制,凡因工作不力或言行违背职业道德而造成学生辍学的,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5篇:义务教育学校扶贫总结范文

一、基本情况:

我校有教学班20个,普通教室20个,专有教室6个包括: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并设有图书室、卫生室。我校学生食堂5间,备有开水房,为师生提供饮水。

二、入学率

2010一2010学年度,在校学生总数为1155 ,入学率100%。

三、在校学生辍学率

2010一2010学年度,学年初在校学生总数为1155人,截止3月底辍学10人,辍学率为0.86%。符合国家的基本要求。

四、具体措施

(一)建立组织,高度重视,明确目标,夯实责任

继续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学校组织机构。本学年,学校继续成立了以王春明校长为组长,副书记马观领、副校长马会民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团委书记、政教干事及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学校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20个班级的控辍保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明确目标及职责。

2、进一步建立完善控辍保学学校工作网络:校长——各包年级中层领导——班的班主任——副班主任与包班教师——各班学生的家长。各网络中的责任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相互配合,扎扎实实地作好控辍保学工作。

3、层层签订控辍保学工作目标责任书。按上面的网络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控辍工作“双向目标责任制”。落实责任,指标到人。并把控辍工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和教师业绩的主要内容。对网络前四层的责任人考核年终工作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4、制定出台并修改完善了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1)本学年伊始,学校控辍保学领导小组。根据我校实际,修改完善了《2010—2010学年度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用这个纲领性规章来总体指导我校本学年的控辍保学工作。(2)为把控辍保学这项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的工作切实抓好落实。本学年初学校又先后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使该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管、有度可量。①辍学报告制度。包括:《班级出席日报表》、《教导处出席日统计表》、《学校辍学月报表》。②家访(登记)制度。③控辍保学活动月制度。④学籍管理制度。⑤控辍保学承包制度。⑦控辍保学责任书制度。以上各项制度便于随时掌握学生动态,对生源的去向了如指掌,为及时发现及时做好辍学学生和家长的工作,提供准确信息,防止出现管理上的空区。未雨而绸缪,防患于未然。

5、加强学籍管理,严把学额流动关。教导处建立起了用微机管理的比较科学、规范、详细的学生学籍、学生名册档案资料。对学生的正常流动和辍学实行动态管理。严把休、转、寄、降手续关。要求外寄转出、中职分流的学生及家长或所在学校必须开回回执证明。

6、每学期开学后第二周为家访动员活动周。学校将根据教导处、总务处提供的相关数据,逐班、逐个排查清理结果,安排班主任或其他教师专人家访动员,趁热打铁,严防、紧追、死保。班主任教师还要根据《班级出席日报表》情况及时汇报学额流失及家访动员成果。控辍重心放在八年级,我们的口号是“看住七年级、保住八年级、留住九年级”。

7、多次例会研究对策,家访动员严防死保。针对本校控辍保学的严峻形势,学校班子多次例会研究对策。特别是每学期的控辍活动月,都要召开一次由班主任或全体教师参加的控辍保学专题会议,对控辍保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要求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做好学额统计情况汇总,对辍学生按其所在村屯、班级分别统计,安排班主任或教师逐个家访动员,填写好《家访登记表》、辍学生和复学生名单。要求每名班主任每学期家访都在15人次以上,对个别有反复的学生家访次数至少要达到了3次以上。仅上学期的九月末和本学期的三月初,全校就下午停课两节,每次家访学生都达到30多人、领导带队、出动老师20多人、涉及全校9个班、20多个村屯,成功保学共10多人。

8、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对领导教师的考核中,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与年终的评优、晋级、奖金等挂钩,奖优罚劣。结合开展“无辍学班”、“控辍先进教师”评比活动,对表现好与差的班级的包班领导、教师、班主任及及时给予表彰、宣传典型经验或批评、总结经验教训、分清良莠。上学期已评出七年级三个班为“无辍学班”, 3名同志被评为“控辍保学先进班主任”,给予物资奖励,用以辐射带动其他。

(二)坚持教改控辍:

1、认清严峻形势,把控辍当作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几年来,我校干部和群众都牢固地树立起“有生则校在,无生则失业”的观念,明白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清醒地认识到了学校的命运与个人的生存的必然联系,都发自内心的决心把这项“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的工作做好,倍感肩上责任之重大,充分认识到了控辍的重要性、紧迫感、使命感。 《1》

2、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树立教师眼中无差生的观念。针对本校师资队伍现状,结合控辍保学工作,学校班子重点抓了师风师德建设,旨在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重塑教师的良好形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政治业务学习等活动,加强对领导、教师的培训教育,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尊重、关爱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使领导、教师都深刻认识到,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道理。大力倡导教师眼中无差生,“献给学生都是爱”的观念。特别是对四种学生更应给以“特别的爱”,让他们充分体味到“师之爱,校之暖”。“四生”即:“学困生、单亲生、贫困生、偏科生”。“献爱心,送温暖”的宗旨是“激活偏科生、专注学困生、扶助贫困生、关爱单亲生”,不要让任何一名学生因你的不当或过失而辍学。严禁教师岐视、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学差生都能产生恋校、恋班、恋师、恋学情结,增强师生间的亲合力。

3、改革和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按照国家部颁标准开齐、开足所有课程,努力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或个性发展。学校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不以考试成绩排名次、排学号、排座次;不歧视学困生、学差生;不强行或变相要求其退、休、转学;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的课业负担,不擅自补课;学校还倡导教师为学困生、学差生知识补差,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梯次教学,为他们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机会,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更多学生把根留住。本学年,学校成功地组织举办了本校成功地举办了七八年级体操表演赛、拔河比赛、九年级篮球、冬季长跑比赛等体育活动;还举办元旦、五一、五四、七一书法绘画诗文展览、手抄报比赛、钢笔字比赛及演讲比赛等;并由学校团委发出《“开卷有益”读书倡议》活动,在全校掀起了“读好书、求真知、做正人”的读书热潮。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使学生对校班、师生产生眷恋感,有效地防控了辍学。

5、利用召开家长座谈会的契机,调动家长参与控辍保学。根据我校和农村生活实际,我们在每个学期的中旬——期中考试过后,都要利用午后半天时间,召开一次全校规模的各班家长座谈会。上学期的11月22日,我们成功地召开了一次各班家长座谈会。为了营造氛围,充分广泛发动家长,学校出板报、印发《请柬》和《家长签到簿》及《家长意见单》。并要求各班布置好黑板、教室,班主任充分准备材料向家长汇报,各科任教师下班做记录、听取意见。由于准备充分、发动广泛,共有260多位家长参加,创我校家长座谈会到会人数历史新高。会上互通了学生的情况,签定了控辍责任状。此举增进了师长关系、密切了家校合作,深受家长拥护与好评。

(三)我校总务处每天由专人对两个食堂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限期整改,为了迎检,刷新了墙壁,书写标语,更换了各类制度,对违返《学校食堂管理制度》的食堂,如洗菜不净、操作间不整洁、提前开饭、用手拿馍等,发现后给予10—50元不等罚款。提高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食堂从业人员均具有健康证。

2、重视宣传教育 ,师生食品卫生意识较强

学校经常利用晨会、班会、校会以及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卫生宣传教育,教育学生购买食品做到三要和三不:一要看好食品色泽,二要嗅一嗅食品气味,三要看清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及合格证;一、不喝生水,二、不买过期食品,三、不吃发霉变质食物。组织师生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要求学生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换晒衣被,懂得季节性病菌、病毒的传播与预防。12月中旬,又在全校掀起了“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先后在校园、食堂等地悬挂“食品安全关系你我他”、“以人为本确保食品安全”、“食品安全责任重于山”等宣传标语。通过宣传学习,我校师生具有较强的卫生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 辍学保学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一)、依法控辍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控辍合力

《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至今已近20年,而我乡尚未有较完善的与之相应的管理制度。控辍应是政府行为、社会行为,虽然《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规定年限的九年义务教育,既明确了责任又明确了义务。而事实上,我乡控辍保学工作主要是靠靠学校、教师去做,制止辍学仅凭教育部门的内因起作用是很难办到的,需要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虽然目前我乡已经有了部分相关的规定,但控辍保学工作仍然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二)、基础教育设施相对较弱,目前我校基础设施滞后,与现代学校的要求相去甚远,这种城乡之间差距,导致了学生的流失,而且“教育移民”现象逐年呈愈演愈烈之势,基础设施的滞后,已经制约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

(三)、家长对义务教育认识不足。家庭原因,父母离异辍学2人,外出经商打工7人,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辍学的1人。

(三)、我校学生的饮水、取暖及食堂的硬件设施相对滞后,亟待改善。

第6篇:义务教育学校扶贫总结范文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坚持正确导向。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导初中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选拔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3.坚持科学规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既使教育教学、考试、招生有机衔接,又能切实减轻初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坚持公平公正。通过改革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完善招生的程序和规则,建立和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配套制度,为初中学生毕业和升学创造平等的机会。

5.坚持普职并重。加强初中毕业生升学指导,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高中阶段教育,确保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二)改革目标。

到2020年左右,全区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建立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推进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从2018年起,全区各设区市已实行的初中毕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两考合一”考试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考试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涵盖《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的全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13科。其中英语包括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包括实验。

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相关情况(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考试方式: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科目采取书面闭卷考试;体育与健康采取现场测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采取操作考试;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可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查相结合的形式,以纸笔开卷考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试方式由各地自行确定。

成绩呈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原则上以等级形式呈现,克服分分计较,避免过度竞争。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市按自治区统一要求制定。

(二)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要根据义务教育性质、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

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和突出表现。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参考或依据,条件成熟的设区市可逐步过渡作为重要依据,引导学生、学校、家长、社会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各设区市要进一步明确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的基本要求,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科学应用,切实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以评价促进学校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以评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评价促进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舆论氛围。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探索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区域内统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高中阶段学校要根据自身办学特色提出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评价作用的使用方案,并经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至少提前1年公布,使用情况必须规范、公开。

初中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初中学校要将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使用。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发展进步。无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应届初中毕业生,高中阶段学校不予录取。

(三)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1.改革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在全开全学、全科开考、保障基本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夯实基础、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稳妥推进”的原则,全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继续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和化学等8科计入学业水平考试总分。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采取4(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模式进行试点。现已采取4+6模式的不再减少计分科目。

非计分考试科目的成绩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控制标准。条件成熟的设区市应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成绩计入对应科目成绩并计入录取总分,其他设区市要加强实验教学管理,逐步将实验操作考试计入对应科目成绩。

2.完善招生录取政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原则上以设区市为主,统筹管理,组织实施。各设区市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认真分析区域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状况,以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为目标,不断完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政策。要坚持将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辖区内初中学校的比例不低于50%的要求(民办初中按其招收地段生的人数分配指标),分配名额适当向农村、薄弱初中倾斜。要采取设置最低录取分数线等有效措施,在保证指标数量总体完成的前提下,引导初中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质量。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

3.完善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政策。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是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自主确定招生标准的招生方式,主要包括招收在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具有特殊潜能的特长生和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特色生,推动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各设区市普通高中每年自主招生比例须严格控制在本地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的5%以内。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规划目标加强统筹,合理确定本地区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时间,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严格审核学校自主招生方案(含学校特色创建目标任务、基础能力、主要措施、招生范围和人数、招生办法等),同时将审核后的学校自主招生方案汇总报自治区教育厅备案。

经批准实行自主招生学校的招生比例控制在该校总招生计划的10%以内。经设区市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的普通高中学科课程基地学校、自治区特色普通高中,可适当放宽至15%。自主招生不得将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竞赛成绩作为前置报名条件和录取依据,不得单纯以学业成绩作为录取依据,不得简单以学业水平考试替代自主招生测试。各设区市要加强对学校自主招生各环节的监管,及时向社会公开各校的自主招生方案和录取结果。

(四)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1.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各设区市要按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区域内初中毕业生数量、高中阶段学校布局、适宜的办学规模和班额以及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统筹核定招生计划,严格组织执行。各地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要按自治区年度下达的招生任务,统筹考虑招生和送生,必须将区直学校和非本地中职学校一并纳入。

2.严格招生管理。加强招生工作统筹管理,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格控制普通高中跨市域、跨县域招生学校数和招生规模。未经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高中阶段学校不得单独组织高中阶段招生考试,严禁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3.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统一取消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等学生加分项目,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本地区加分项目和分值进行清理和规范,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项目,根据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4.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5.规范招生录取程序。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在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下,按照自治区和各市招生计划,组织普通高中分批录取,组织辖区内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并向辖区外中等职业学校送生,实现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要完善学生志愿填报办法,引导初中毕业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理性填报志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高中阶段学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升学需求。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管理,积极推进全区中等职业学校统一招生录取。

(五)推进改革试点。

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起,确定北海市开展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重点从改革招生计分科目、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录取依据等方面进行探索。鼓励其他设区市在2018年、2019年进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不提前进入试点的设区市,可继续按照2017年招生录取方式进行招生。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治区统筹规划,各设区市组织实施。自治区教育厅成立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指导试点工作,研究制定推进全区中考改革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意见。各地要参照自治区做法,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并提前公布。北海市应于2017年11月底前将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试点方案报自治区教育厅备案,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有序开展改革试点,及时总结工作,为全区推进改革探索经验。其他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区域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于2018年8月底前报自治区教育厅备案后,适时向社会公布。

(二)强化条件保障。各级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初中学校师资、实验室、体育器材等设施设备方面的条件保障,适应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需要,保障正常教学需求;要加强教师校长培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要加强考试条件建设,全面完成标准化考点建设任务,切实维护“平安考试”的良好环境。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电子化管理平台建设。要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确保高中阶段教育学校考试招生所需经费。

第7篇:义务教育学校扶贫总结范文

(一)落实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进一步落实各级人民政府职责。

市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对全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十五年教育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宏观管理,加强对县(市、区)教育工作的监督、指导、检查和评估;负责市区教育发展规划、市本级学校的建设、校长和教师的管理。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各级各类学校的建设;建立有效的教育发展保障机制,依法征收教育费附加费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确保按时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统筹安排中小学公用经费,落实校舍建设和维护改造资金;负责中小学校长、教师的管理,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维护学校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开展助学活动;负责对乡(镇)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评估。

乡(镇)人民政府承担相应的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办学责任。负责组织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入学,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在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寄宿制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营养状况、协调解决寄宿制学生交通问题、提高高中入学率和巩固率、组织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乡(镇)、村要共同负责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维护校园平安。

(二)高起点高质量做好教育规划。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各级各类教育统筹发展、逐步实现“小班化、均衡化、信息化”的教育现代化要求,编制完善教育规划。并按照2020年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组织实施教育发展规划。要特别重视在推进“集聚发展”中,按照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的要求,同步修订完善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在旧城改造、房地产成片开发、新区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中,必须按照规划要求与工程同步配套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县域内农村学校建设要纳入城乡一体化综合发展规划,促进教育均衡,提高整体办学效益。各县(市、区)、乡(镇)要对学校和社会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实施统筹规划,尽可能实现共建共享。

(三)完善基础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各县(市、区)要将基础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依法做到财政对教育拨款的“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积极创造条件,使各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所占的比例逐年有所提高。各级财政每年超收部分和预算外收入应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用于教育。至2015年,全市力争基本化解高中段学校基本建设的债务。

(四)加快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按省定标准足额安排生均公用经费,做到逐年增长,并对农村学校和寄宿制学校有所倾斜,切实保障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正常运转。在规划建设和项目安排上,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基本功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在财政投入上,把教育基本建设经费、“校舍安全工程”经费、新“四项工程”经费、标准化学校建设经费等列入预算予以保证。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按规定测算安排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对办学条件低于基本要求的薄弱学校,制定限期改造计划,通过加强基础建设,使每所学校的校舍、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班级规模等均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基础教育校舍建设享受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配套费用的减免政策。切实做好学校新建、改造项目包装,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类专项扶持资金。

(五)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认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切实做到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将中小学教师合理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按时足额予以统一发放,不留“缺口”。关心教师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因地制宜安排教师定期疗休养和定期体检。努力改善教师住房条件,积极推行教师“安居工程”,统筹安排经济适用房。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解决好教师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险。

(六)充分保障各项专项经费。各地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信息技术装备、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添置。到2015年,市本级每年安排用于信息技术装备、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添置经费不少于200万元。从2010年起,市、县两级财政都要安排一定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课程改革、质量管理、教育督导、农村教师“领雁工程”等专项经费,以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按照省政府规定的“各地每年用于中小学师资、校长培训的经费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的3%”的要求,将师资培训专项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不低于公用经费的10%”、高中段学校按“不低于学校总支出的5%”的要求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努力提高教师和校长的培训质量。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市、县两级教育附加可用部分,应安排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和“企业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的要求,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七)严格管理财政性教育经费。全面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严禁截留、抽调、挤占、挪用教育经费。完善教育费附加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对教育费附加和专项资金实行单列管理,专款专用。各地要将教育费附加及时、足额安排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明确基础教育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八)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十五年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三市并举”的发展战略和“四个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十五年教育,作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坚持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农村教育为重点,面向各类教育,面向各类群体,面向所有学校,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教育优质发展的价值观念,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教师素质提升”和“管理机制创新”为重点,推动教育从量的扩张向内涵发展转轨,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

(九)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十五年教育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学前三年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资源优质、教育体系完善、教育特色明显、教育质量满意”的目标,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至2015年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是:

——巩固提高十五年基础教育的普及水平。全市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5%以上;小学入学率、巩固率保持在99.99%和99.96%;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保持在99.9%和99.6%以上;“初升高”比例达到96%以上,中职与普高招生比例总体上保持1:1,中职学生巩固率保持在90%以上;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巩固在95%以上。

——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品位不断提高。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基本到位,消除民办“三无”学校;中小学标准化学校达到90%以上,各类学校98%的班级班额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等级幼儿园达72%以上,在等级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占适龄幼儿总人数的85%以上;力争新增2-3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或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职业学校,高中段学校全部通过省级等级评估验收,力争创建50所市级“现代化学校”;全部县(市、区)通过省教育强县评估验收,力争有2个以上县(市、区)通过省教育现代化水平评估验收。

——推进教育公平取得明显成效。不断完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趋向均衡,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上的差距逐步缩小;适龄儿童少年公平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逐步得到保障,决不让适龄儿童少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学业有困难或父母工作流动等原因而失学。

——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在继续巩固提高教师学历合格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高学历”教师比例,全市小学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学历达到30%以上,中学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达到2%以上;培养省、市级骨干教师2200名,省、市级名校长培养对象100名;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专业课教师达到75%以上;教育行政管理、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得到明显改善。

——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课程改革为抓手的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推进,教育管理不断创新,着力促进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到40.5%。

三、牢固树立教育公平理念,有效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十)切实加大投入,发展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十五年教育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各级政府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意见》,坚持政府履职、统筹规划、多元办园的学前教育发展和运行机制。积极实施以提高保教质量为主要目标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推进计划,加大对农村和民办学前教育的扶持,促进各类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十一)深化管理改革,发展农村教育。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统筹规划学校布局。要通过增加投入、合并重组等措施尽快完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农村学校校内教师宿舍的改造与建设,解决好寄宿生和教师的住校问题。积极实施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共同体管理模式和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小班化教育”推进计划,努力优化农村学校的教师资源、管理资源和文化资源。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校长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不断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评职、评先、评优要向农村教师倾斜。广泛动员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对农村学校进行结对支援。争取到2015年基本实现学校布局的合理化、办学条件的标准化、教育管理的规范化。

(十二)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城区教育。顺应城市化发展要求,将新增的教育资源重点配置在城区,加快学校项目建设,扩展城区教育资源,有效缓解城区教育资源十分紧缺的局面。加快改造城区内的薄弱学校,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契机,加大对薄弱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倾斜扶持。要通过学校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好每一所学校。有效遏制“择校热”的升温,提升区域内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

(十三)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遵循“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做优做强”。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立足实际,以体现教育公平又为当地群众提供选择教育的机会为目标,做好“国有民办”学校的整改工作,积极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十四)立足当地做强做特职业教育。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认真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用好用足省政府出台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落实配套措施,增加经费投入,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统筹全市职业教育资源,合理设置专业和配置实训设施,鼓励通过组建职业教育联盟等形式,促进联合招生,打造优势专业。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拓宽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引进渠道,落实特聘兼职教师制度,加强专业课教师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扎实推进“借力发展”,通过山海协作、校企合作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密切校企关系,实现双赢。进一步培育特色专业,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和传统工艺培养更多合格的技能人才。

(十五)发展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认真落实民族教育的扶持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民族地区和民族学校(班)的办学条件,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和教育质量。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初升高”比例,力争达到当地平均水平。依法保障“三残”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年限。加强对“三残”儿童的早期干预,加快高中阶段特殊教育的发展。继续抓好智残儿童少年的随班就读工作。30万人口以上的县要办好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十六)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凡符合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的意见》的规定,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已持有全省流入地(县级)普通人员居住证,或具有领取普通人员居住证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直系子女,要切实依法保障其接受教育的权利。创造条件,尽快做到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与当地居民一视同仁。

(十七)建立健全扶贫助学长效机制。根据“应补尽补”原则扩大助学面,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的子女、列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的未成年人、由社会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家庭经济确有困难和其他因突发事件造成贫困的学生实行补助。各地在扶贫助学中,要统一建立“贫困学生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助学活动。关心爱护“学困生”和“留守儿童”,对学习有困难、心理行为有偏差的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健康成长。

四、深化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

(十八)切实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把中小学校长队伍、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研究队伍、教育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加以落实。组织实施“绿谷名师培养工程”,制定和出台促进校长、教师、教研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激发工作积极性、提高师德修养的政策、制度和管理机制,建设一支素质较高、能够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中小学教育人才队伍,逐步提升区域教育核心竞争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十九)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的管理。积极促进校长“静下心来管理学校、潜下心来研究教学”。改革中小学校长的选拔和任用制度,推行校长“民主推荐、竞争上岗、主管部门聘任”制度,淡化校长行政级别,积极试行校长职级制。全面实施校长任职资格制度、聘任期制度、任期目标考核制度、定期交流任职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校长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切实重视学校中层管理干部和校长后备人才的培养培训,有效开展干部到外地先进学校挂职学习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在学校建设、经费筹措、外部协调等方面为校长“减负”,在教学研究和学校管理方面给校长“加压”。建立校长“走进课堂、研究教学、亲自上课”的促进机制,有效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十)保障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编制。各地要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并按照当地实际,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发展、精简高效”的原则核定教师编制,并对农村小规模学校予以倾斜,坚决制止“新代课教师”的出现。稳步推行“师范优秀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缓解农村教师紧缺的状况。针对职业学校部分专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动较大的特点,对其实习指导师和专业课教师推行合同聘用制度,提高办学效益。

(二十一)改革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制度。鼓励面向重点大学招聘专业对口的非师范类优秀毕业生。招聘专业对口的硕士研究生,在招聘方式上,应按照教育专业人才的特点,重在专业知识和能力测试。对招聘的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必须限期取得教师资格证。教师流动必须规范有序,本市范围内教师流动不得重新建档。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实行人事制度。

(二十二)创新教师职务评审聘任制度。加快完善教师职务评审办法,全市统一组织申报中学高级职务者的课堂教学能力考核,突出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实绩、师德师风的作用。建立健全“教代会”民主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教师聘任制”,扩大校长聘任教师的自。加强教师职务评后管理,支持学校实行“评聘分离、高职低聘、待岗待聘”等制度,完善市级骨干教师的考核奖励办法,发挥市级骨干教师应有的作用。鼓励县(市、区)开展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教师职务评定与管理方面的探索。从2009年起,在全市开展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评选工作。

(二十三)进一步落实教师培训工作。制定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实施常态化管理。鼓励“借智”培训,积极引进省内外高等院校以及教师教育与培训、教学研究等机构,通过竞标方式参与市级骨干教师、名校长培养对象的培训工作,着力创新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各地要加强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保障培训机构人员、经费、设施的落实,到2015年所有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达到省定备案标准,并创建2-3所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要落实在岗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认真开展教师暑期集中培训、备课、研讨活动,确保新课程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力推进校本培训工作,强化校本培训工作的管理,将校本培训作为考核校长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之一。继续实施“农村教师领雁工程”和“农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二十四)完善教师支教和奖励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工作,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凡晋升高级教师职务的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都应有在农村中小学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职称评定向农村学校倾斜,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凡评上中小学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应在本市范围内服务8年以上方可调出。充分利用省政府有关支援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创造条件引进更多的优秀教师支援当地教育,实现“借力发展”。各地要结合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的落实,建立健全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奖励政策,激励名师名校长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二十五)重视教科研和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制定和出台教育科研、教学研究人员的选拔任用、培养培训、目标责任考核和奖励制度。按照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的实际需要,配备“数量足、素质高”的教科研队伍,教科研人员与教师享受同等的待遇,鼓励教科研人员开展区域性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充分发挥教科研工作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行教育行政管理队伍的管理改革,加强培养培训和工作绩效考核,完善“岗位定期交流”、“下校挂职锻炼”、“上挂学习”等制度,加快改善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二十六)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确立“向管理要效益、抓管理提质量”的理念,把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来加以推进。组织实施“教育管理创新工程”,制定和完善政府、教育行政和教学研究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政策、制度和具体的措施,全面推进学校内部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加快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十七)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要提高校长、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基本保证。深化中小学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组织对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实施素质教育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特别重视总结和推广“轻负担、高质量”的经验,积极推进中小学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二十八)不断完善德育工作的管理体系。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以广大教师为生力军,全面实行全员德育导师制,不断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扎实推进中小学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要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关注大众媒体、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健全防范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预警机制,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工作体系,建立帮助心理、行为有障碍学生的指导网络。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其他德育基地对中小学生要一律免费开放。

(二十九)构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加快建立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公办优质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推行区域内幼儿园教学业务的系统化管理。鼓励和支持优质幼儿园以集团化的模式扩大办学规模,采用合作办园的模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各地要将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同步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培训,加快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要完善学前教育评估办法,强化监督和指导作用。

(三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管理机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强化“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理念,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特长,保持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扎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切实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快建立科学而有效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实施对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能力的诊断性监测与评价,运用反馈、矫正手段,调控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发挥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的政策效应。有计划地组织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校长的高级培训,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名校长队伍建设和以特色创建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文化建设推进计划的实施,努力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化发展。

(三十一)逐步完善高中学校的管理机制。以促进全市高中学校“共同发展、优势发展、错位发展、借智发展、和谐发展”为原则,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为目标,组织实施普通高中五项行动计划、职业高中五项提升工程和学校发展水平评估实施方案。加快改造薄弱学校,充分挖掘潜力,扩大优质高中资源。运用政策机制调动所有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增强学校发展的动力。改进学校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考核评价体系,努力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发展专业能力,增强自信心、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大力促进高中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有效而充分的发展。着力提高职业学校的巩固率和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三十二)创新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机制。积极实施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教研工作管理改革。整合全市力量,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对高中课程改革、高考改革、学校教学管理规范、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指导。要借助学校发展水平评估手段,创新教学调研、教研活动、教师培训和考核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发挥教研人员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形成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三十三)切实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及教育、安监、公安、交通、卫生、工商、建设等部门都要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督促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指导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切实维护学校及周边秩序,严厉打击扰乱学校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学校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狠抓“校舍安全工程”,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决不允许在有安全隐患的设施和场地内从事教育教学活动。

五、切实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有效促进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十四)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党务、政务、校务公开工作,严格规范项目招标、教师招聘、人事调动、校长任免、职务评审等各项制度,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切实加强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坚决制止商业贿赂行为。

(三十五)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师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大力弘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尚精神。推行全员德育导师制和学科导师制,及时对心理行为有偏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坚决制止歧视、侮辱、体罚学生。中小学教师不得违规从事有偿家教或擅自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兼课,在节假日期间不得组织学生接受有偿家教。

(三十六)规范学校办学和招生行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和招生行为。按照民办机制运行的改制学校,必须完全达到“独立法人、独立校园校舍、独立核算、独立办学”的要求。对于公办学校举办的“校中校”、“校中班”等,要坚决予以清理。严格控制公办学校的跨县域招生,普通高中跨县招生,必须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统一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跨县招生,必须经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由学校严格按照招生计划组织实施。任何中小学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发现违规办学和招生行为,一律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十七)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基础教育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收择校生和公办高中择校生的“三限”政策,坚决制止乱收费行为。

六、加强领导和监督,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十八)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十五年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把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十五年教育发展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教育投入政策的落实情况和教育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任期政绩考核内容。

第8篇:义务教育学校扶贫总结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规范性;启蒙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人口基数越来越大,教育事业也蒸蒸日上,早在1986年通过《义务教育法》,2008年小学入学率就高达99.5%,一直到今天,全面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已经有了显著效果。很多学者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总结经验,完善中国教育,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从我国中小学生的生活结构来分析,可以简单分为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两方面,而从孩子成长过程中来看,家庭是孩子的启蒙导师,并且能成为影响孩子未来的中重要因素。

据各地方教育局的相关要求统计,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8小时,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5小时,在这短时间内所受到的则是校园环境的熏陶,而一天当中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家庭环境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就一份《关于家庭教育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66.11%的家长都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家长选择的教育方式则是以请家教、送补习班两种方式为主。而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认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最大,这些结果都显示了家庭教育已经逐步被重视起来。但在最后一项调查中,91.53%的家长都认为很有必要规范家庭教育,可竟有62.63%的家长不知道该如何规范家庭教育,尽管在思想上的对此重视的,行为上却毫无头绪。

陶行知先生在《现代生活与现代教育中》中总结道:现代教育应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要反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做法,提倡教学做三合一,以做为中心,在做的基础上教,在做的基础上学。三合一的教育方法是很有必要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践的,其中的教和学就是校园生活的理论体现,而“做”正是将校园生活中的学和教在家庭生活的运用,“学以致用”这一词,不仅是说将学用在科技文化上,而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早在1990年3月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上,就提出了全民教育,全民教育在我国一直在全力以赴的实现中,不少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是单指课后作业辅导之类的“工作”,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或是时间内进行,例如孩子的在校老师规定家长任务之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发现,每每要求家长对孩子家庭作业进行检查,总是有一些家长完全不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完成质量,只是“机械性”的在孩子家庭作业的最后签上自己的姓名,以表示有进行过“家庭教育”的环节。这样的“家庭教育”不仅没有任何的意义,反而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一旦孩子习惯了这种教育模式,对家庭作业以及学业都会变得不重视。

著名教师王开东在《教育,非常痛、非常爱》一书中写道,他认为整个中国教育至少缺少了四个东西,一是缺少了哲学支撑,二,缺少了梦想牵引,三是缺少了智慧浇灌,四是缺少了教育情怀。这四个观点仅代表他的个人看法,而作者王开东是从教师的角度去阐述这四点的,启示教师应该从这四点出发,进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我认为这四点,也能够成为规范家庭教育的起点。第一是哲学支撑,现今很少有人知道何为哲学,但哲学却是基本的母体般的存在,是意识性的领导,而我们的家庭教育最缺乏的也是一种以基本的价值判断为枢纽的思想观念,并不能把中华传统文化最优秀的精神品格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从日常的各种行为习惯上都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第二是梦想牵引,梦想从某一角度来说是动力般的存在,如今,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已经逐渐转变为培养家长的兴趣爱好,很多小学生在日常放学后和周末需要同时上主持人,舞蹈,乐器,武术,音乐等多个兴趣班,但是不下学生在这些兴趣班中并没有真正释放自己的梦想,很显然,这种粝肭R是错误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真正让孩子做他想做和适合做的事,梦想才能转化为动力。第三是缺少智慧浇灌,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智慧不等于知识,学到知识并不是学生学习的最后目的,成为有能力运用学到的知识人才才是最终目标,智慧教育应该是有灵魂的教育。第四是缺少教育情怀,小学家长中,极少数还认为教育应该只是教师的工作,与家长本身无关,不少人对家长这个角色的理解还有距离感,缺少做家长这一角色的能力、素质、水平,家庭教育就是所有家长应尽的义务。

对于规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一问题,虽然不是像“精准扶贫问题”一样迫在眉睫,但也确实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家长自身难以意识到的一个诟病。家庭教育缺乏规范性,缺乏理论性的指导,守着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依然保持原始自然的教育方式。因此,家庭教育更需要用新观念来引导,使家庭教育成为民族的希望,鲁迅在80年前呼喊着,“救救孩子”,同样,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救救家长”。

参考文献:

[1]湖北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教材编委会 组编,现代教育理论[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79,84.

第9篇:义务教育学校扶贫总结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其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省、地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全县教育工作情况,找出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同时,安排部署2011年的教育工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教育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一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全国、省、地、县教育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结合威宁教育发展实际,按照我县“四五六七”的工作思路,以迎“两基”复查、“普实”验收工作为重点,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狠抓落实,全县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得到顺利推进,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全县教育发展现状

全县现有小学校(点)471所(个),在校生259636人,中学61所,初中在校生81490人,高中在校生13721人;小学入学率达99.12%,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62% ;有幼儿园4所(民办3所),在园幼儿5103人,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05人;现有小学专任教师9968名,学历合格率为97.2%,初中专任教师3659名,学历合格率为98.7%;现有小学校舍面积650621平方米,生均2.51平方米,初中校舍面积325960平方米,生均4平方米,高中校舍面积90624平方米,生均8.5平方米;小学图书2199569册,生均8.5册,仪器468套,初中图书1536872册,生均18.9册,仪器69套;88所学校开通了宽带,远程教育模式ii学校379所,模式iii学校38所,49所学校装备了计算机网络室。

二、201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力推进“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工作

今年10月份,我县接受地区复查评估团对“两基”工作的复查及“普实”验收。11月份,接受省人民政府的复查验收。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为确保顺利通过验收,我局紧紧抓住提高普及程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扎实推进“两基”复查及“普实”验收各项工作。一是为确保省、地“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全县启动实施2011年学校建设项目132个,建筑面积15.1027万平方米。同时,2011年第一、二、三批校安工程332个项目学校工程建设按上级要求相继启动,新建校舍面积13.6875万平方米,维修加固面积36.3992万平方米;二是先期投入经费2499.6万元,建成小学实验室326间,中学实验室198间,多媒体教室146间,购置仪器柜1580个;三是填平补齐小学成套仪器476套,初中成套仪器69套,小学音体美器械482套,初中音体美器械61套;四是投入大量经费补充图书1151126册,使小学图书达2199669册,生均8.5册,初中图书1536872册,生均18.9册,高中图书472599册,生均33册;五是职业教育稳步提升,教育基础得到夯实,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开展工作,职校现有在册学生1513人,有“同心智力工程”招生学生461名,学校还开办电大教育,现有在读本专科学员1600余人;六是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得到全面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覆盖率达92.96%。以上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省地对我县的“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1月29日至12月3日,省人民政府组团对我县“两基”及“普实”工作进行复查验收达双合格,并评出了七所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威宁四中、羊街中学、哲觉中学、金钟中学、玉龙中学、威宁一小、白马小学)。2011年12月中旬,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率教育局班子成员到威宁考察学习。

(二)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一年以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强化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工作,优化教师队伍,使全县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教育结构日趋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办学效益日趋明显,基础教育特别是初高中教育成绩喜人。今年,全县参加普通高考3858人,一本上线212人,二本上线1132人,三本上线1240人,本科共计上线2572人,上线率66.67%,专科上线1184人,本专科共计上线3768人,上线率97.67%,高考成绩综合评比居全区第一。中考全区700分以上4人,4人均在威宁,全县660分以上考生除毕节外居全区第一。

(三)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在国家、省、地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多方筹集资金,全面实施薄改工程、大班额改造工程、校安工程等各类教育工程,大量新建和改造中小学校舍,使全县中小学校舍总面积达105万平方米,最大限度地改善了学校办学的需求。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培训合格师资

通过不断整顿,补充、招考、培训、扩大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素质,教师专业化水平大大提高。今年,新招录特岗教师1789名(其中国家级特岗895名,县级特岗894名),高中教师110名,配合人事部门组织完成了360名小学教师的招考工作,全县师资力量得到了极大充实。同时,加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力度。一年来,共培训中小学校长、站长1500余人次,通过各种形式培训教师16000人次。“国培计划”全县3227名教师参加培训,参培率、合格率、有效学时率均达100%,优秀人数3189人,优秀率达98.82%,名次居全区第一。积极开展决战课堂、新教材过关和优质课评比大练兵活动。通过各类培训,大幅度提高站校长、教师综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突出成绩。全县“十一五”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11月份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验收,并受到省地专家组的高度赞誉。

(五)站校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加强站校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学校的关键,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我局严格执行《威宁县站校管理实施细则》、《威宁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制定各种工作措施,使站校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教师从教行为不断规范,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六)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切实加强了义务教育经费的管理使用,使各项经费的管理使用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一是出台了《威宁县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意见》、《威宁县教育局关于学校财务报销暂行规定》等管理制度,校财局管工作效果明显,受到省教育厅计财处组织的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在地区的反馈会上,作典型经验向全区推;二是认真配合县财政局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工资、生均公用经费、贫困生寄宿生生活补助等经费按时足额发放工作;三是指导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做好编制经费预算工作,管好用好经费,严禁用公用经费发放教师津补贴,严禁私设小金库,严禁学校乱收费;四是配合县财政局按省教育厅在5月份对我县义务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时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七)、建立长效机制,重抓师德师风建设

为了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教育局和各站(校)都成立了以局长、站(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威宁县教育局关于建立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与年终考评和绩效工资挂钩,把任务层层分解,全面落实,责任到人。同时,印发了威教字[2011]41号、42号、51号文件,大力开展以“增强生命感和责任感”、“十个不”的承诺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实践活动和“六风”建设活动。由于各级领导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站(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进一步规范,校风、教风、学风得到根本转变。

(八)、进一步抓好各项综合工作

1、以“五心”教育活动为载体,认真抓好德育工作。根据省、地对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要求,认真落实全员育人职责,努力形成良好的德育环境,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节俭教育、感恩教育、妥协教育等活动,认真组织好“祖国好、家乡美”诗文大赛、“颂歌献给实验区”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增强胸怀祖国、心系社会、关爱他人、孝敬父母、自信自强、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爱家乡、爱父母的责任感和自豪感。通过狠抓德育工作,师生良好行为习惯不断养成,文明程度得到较快提高。

2、党风廉政建设和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教育系统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落实了目标责任。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廉洁教育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县教育局会同纪检、监察、财政、物价等部门,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力度,建立健全学校收费巡查制度。组织人员对35个乡镇教辅站和县直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党风廉政建设和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教育人事工作。积极配合组织部,成功推荐副科级以上干部11名;积极创新人才管理机制,除公开、公平、民主推荐选拔任用所缺站校长外,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为发现和培养潜在人才,公开组织教师进行笔试、面试,建立“站校长后备干部人才库”,使一批掌握一定管理理论和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教师进入人才库,并对进入人才库的人员进行跟踪考核培养,为培养合格的站校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组织完成1324人教师资格的认定工作;按照事业单位聘任要求,完成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及聘任工作;完成初级2420人,中级385人,高级59人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及推荐工作;筹备了第二十六个教师节庆典活动,表彰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200名。

4、维稳工作。坚持从源头治理的原则,做好全县教育系统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工作。认真查找分析不稳定因素的起因,积极排查化解,把矛盾消化在基层。今年共受理举报件75件,其中县委宣传部网络舆情信息转办3件,互联网信息3件,县“三级联动”领导接访转办3件,地区局交办4件,县委局转办8件,县人大室转办3件,县纪委室转办6件,上级领导签转督办信件7件,当事人亲自送达和通过邮寄方式来信38件次,举报电话5件次。现已办结73件,其余2件正在办理中。四是对来自各乡镇各校、社会各界人士反映的问题逐个加以分析研究,积极调查处理,对重点举报单位进行督办,对重点人进行帮助和教育,均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同时,全面完成了1999年整顿在册的1800名代课人员的调查清理核实工作。并以威教字[2011]185、186、187号文件对959名原代课人员作辞退处理,对58名原代课人员作一次性补偿处理,继续聘用了404名代课人员。最终为县委、政府解决代课人员待遇问题提供了决策依据,基本稳定了代课教师队伍,为有序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5、招生考试工作。以严肃考纪考风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措施,以人为本,依法治考,全面加强教育考试环境的综合治理。今年有效组织适龄儿童入学,完成初中招生32796人,基本完成普通高中招生和职高招生任务。认真组织完成1462人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统一考试工作。

6、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全面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做到“应贷尽贷”。受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828人次,办理贷款1275.8万元。同时,办理“招商局集团助学助教基金”,资助贫困大学生45名,资助贫困优秀高中生150名;办理“深圳---贵州助学金”,资助贫困优秀学生60名;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17494人次,金额1309万元。

7、教研教改工作。教研教改工作始终坚持以“提高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强化优质课评比、校本教研、素质教育教学评价等为重点,促使全县教育教学强根固本,提质增效。今年以来,认真组织开展小学数学、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及研讨交流,初高中政治、初高中化学、高中生物等优质课评比及研讨交流活动,共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共393人给予表彰。高度重视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推荐上报优质课23节,评选上报优质课件、优秀论文省级353件(篇),地级25件(篇),教育教学资源得到全面开发。2011年3月2日,赫章分管教育的副县长率教育局班子成员到威宁交流学习。

8、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为确保师生安全,我局进一步完善机构,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强化防控措施,切实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力度。一是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我局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强调学校的安全、稳定。二是明确职责,加大学校安全管理力度。局机关各职能股室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公安、交通、卫生、消防各部门通力协作,形成了网络式安全防范体系,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三是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出发,把学校综治、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好,切实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证了学校的安全、稳定,初步形成了人人重视、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综治、安全工作的良好局面;四是各站校始终坚持学校教育“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了学校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严防事故尤其是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局机关和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从整体上提升学校安全防控水平。

9、工会工作。认真抓好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切实履行工会职能,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利益,积极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坚持以教代会为载体,抓好学校民主管理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认真抓好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工作,健全完善工委留守儿童组织机构,认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10、教育督导工作。遵循“督政为主、督学为重”的原则,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加强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工作的督导检查,切实帮助学校指出问题,帮助学校认真整改,促使其提高办学水平;认真督促各乡镇抓好迎“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各项工作;积极督促各学校认真抓好“整脏治乱”及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稳定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11、结合威宁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编制《威宁县2011---2020年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威宁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贵州省威宁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教育规划》,明确了威宁教育发展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目标。并编制了《威宁自治县“两年提速”发展教育规划》、《民办教育实施意见》等。

12、积极推动威宁民族中学西校区建设和威宁民族中学“申办省级示范性重点中学”相关工作。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11月22日,威宁民族中学“申示”已通过初评;积极和省教育厅对接,协调相关部门,推进教师周转房建设、幼儿园建设、威宁县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等相关工作。

13、积极组织教辅站和县直中小学人员,对全县教师档案进行整理归档,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省委组织部于10月23日组织专家验收,达到一级标准。黔西县教育局2011年2月27日至28日到我县考察学习。

14、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以教学育人,环境育人为原则,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状态,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一年来,认真抓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学校制度化建设,以培养优良校风、学风为目标,努力将“尊师、爱生、文明、守纪”的校风和“勤奋、踏实、认真”的学风铸就成校园精神,促进了学校精神文化、形象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工作,通过多彩的校园文化阵地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提高的文明育人的环境。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大、政协有力支持和监督的结果,是各乡镇党委、政府及各涉教部门通力协作的成果,是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艰苦努力的结果,总结成绩的目的是增强信心,振奋精神,更好地抓好以后的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虽然近年我县教育从各个方面发展较快,但各项指标与全国、全省、全区的平均水平存在差距,甚至差距较大,按我县提出“两年提速”发展要求,问题多,困难大。

(二)教育结构不均衡。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全县只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只达1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只接近42%。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生源不足,职业教育发展缓慢。

(三)部分站校的管理,部分教师的素质还不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学生及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四)我县城镇、农村初、高中学生住宿问题亟待解决。我县地域广阔,校点分散,初高中学生入住率需达80%以上。全县现有学生宿舍10余万平方米。到2012年,初中在校生大幅度增加,现有住宿条件不能满足学生住宿需要。按生均2平方米计算,还需新建宿舍面积10.43万平方米,需建设资金12516万元,由此产生大量的资金缺口。

(五)我县地域广阔,校点多且分散,师生数量大,基础差,历史遗留问题多,安全、、维稳问题是教育系统需要长期重视的问题。

(六)普通高中改扩建、学前教育工程建设、职教基地建设、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教师周转房建设等工程建设的力度有待加强。威中西校区建设协调工作难度大,进展缓慢,很多工作亟待推进。

(七)、特岗教师接转后工资财政压力过大、威宁民族中学“申示”等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四、二0一一年工作安排

(一)按照县委提出的“四五六七”的工作思路和“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落实好各项制度,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威宁教育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积极配合好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包括职高)等各类教育工程建设项目,并加大督查力度,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使工程尽早投入使用。

(三)加强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全面推进“威宁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强化学校精细化管理,加强教师考核管理。积极开展校长、教师培训,提高校长、教师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积极配合省教育厅,按照“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评估试点县”、“校本研修基地县”教改和培训工作的要求,大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加大高中(特别是职高)考试及招生宣传工作,确保完成2011年高中招生任务。加强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方案,大幅度提高素质教育教学质量。

(五)深化以“五心”教育活动为载体的师德师风建设和德育工作,编写好以“五心”教育为载体的乡土德育教材,唱好“五心”歌。按照“六风”建设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学习,推动思想解放;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健全管理机制,形成良好氛围。力争使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履行职责能力明显增强、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职工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明显改变,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六)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拓展以威宁职业技术高级中学为龙头的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抓好现有职校及“同心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农、科、教”统筹发展的路子,搭建“职业教育综合发展平台”,优化办学机制,增加职教投入,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培训工程。

(七)继续补充整合高中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威宁民族中学“申示”相关工作,全力推进威中西校区建设,确保二评顺利通过,扩大高中办学规模,促进学校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八)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推进科研兴校,加大教研网络的建设力度,逐步在威中、二中、三中、四中建立远程教研系统,建立一支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教育科研队伍。

(九)努力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把学校管理与“整脏治乱”、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打造新型农村中小学精品校园。

(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完善教师补充和培训计划,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强化师资培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师德修养,努力建设一支能满足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十一)认真做好大学生贷款和贫困生资助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贫困生档案,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和贫困生资助面,构建和谐教育发展格局。

(十二)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教育环境秩序的和谐稳定,解决好代课人员的稳定问题。

(十三)加大教育科研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抓好各类科研课题的研究、实验工作,统一组织全县性的优质课、示范课、研究课活动。积极向省、地各级推荐优秀课件和优秀选手,加大交流力度。继续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充分依托已建成的教育综合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十四)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加强对各类教育经费的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校财局管”财务管理系统,规范使用生均公用经费以及其它教育经费,发挥好资金使用效益。

(十五)认真落实好“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切实转变部门工作作风,创设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