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馆特殊人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老年人;公共图书馆;社区
1 老年问题
根据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并且老龄化速度比较快。据有关部门估算,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数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调查显示,在老年人当中的85%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其主要表现为:“认知问题、消极情绪问题、自我观念问题、性格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生命发展问题。其中悲观心态、人格问题、被动应对、消极防御较为明显。”[1]
据2004年统计,过去10年里,德国老年犯罪率上升了28%;日本全国犯罪率整体下降的情况下老年人犯罪率反而上升趋势。2008年《犯罪白皮书》显示,老年人犯罪率较上年增加4%,是1988年的6倍。[2]韩国老年人犯罪增加速度早已超过老年人口增长速度;2001年之2006年,全国犯罪率降低16.7%,但老年犯罪率上升近45%。我国目前老年人犯罪率约占犯罪总数的3%[3]。研究者认为,老年犯罪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消极的观念和空虚的精神世界。
2 公共图书馆的任务
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担负着为大众服务的任务,为大众服务、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是它的首要任务。公共图书馆为个人和社会群体提供终生学习的基本条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强调,公共图书馆必须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社会弱者服务。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于,由于知识的缺乏和y以适应信息技术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地位的缺失和生人价值的失落,主要表现在情绪跌落、无聊、抑郁等现象。终身学习能够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
对于知识情报相对薄弱的老年人,进行针对性的特殊情报服务,提供终身学习的条件,这是公共图书馆应尽的义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共图书馆必须提供充足的图书资料,组织各种宣传、培训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方便的设备,为他们做好专业咨询服务,把图书馆服务工作延伸到馆外。
3 公共图书馆服务嵌入到社区
随着图书馆服务由“书”到“人”的转变,我们应该把图书馆职业的人文价值观念应用于图书馆服务之中,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我国图书馆学专家程亚男曾将图书馆服务理念归纳为八个字:关爱、无限、完美、超值。要实现这个服务理念,公共图书馆服务必须实现人人平等原则。“公共图书馆网点的‘普及’易,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平民化’难,‘平等化’更难。”[4]
公共图书馆越来越重视对老年人群的服务,不过很多社区老年人还没有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还不了解公共图书馆。我国城镇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活动空间主要在社区,但目前为止,社区图书馆的设施设备、馆舍功能、老年服务体系状况跟省、市级图书馆相比相差很远。因此,公共图书馆老年服务必须嵌入到社区,延伸到社区老年人身上。
3.1 通过各种竞赛活动等推广图书馆服务
首先,组织关于了解图书馆服务的知识比赛。准备竞赛期间图书馆工作人员专门给老年人讲座,让更多老年人了解图书馆的职能和作用、规章制度、服务项目等。这样,通过竞赛了解图书馆权利――即平等享受权、读者使用权、读者履行义务权,掌握利用图书馆的技巧和查找信息的方法。其次,组织读书比赛。读书是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中补充知识提高适应信息时代的能力以及体现自身价值、尊严和社会活动的基础。比一比谁能做好读书笔记、谁能讲好读书心得等方面,由此来激励老年人看书,让他们找回自信,保障老年人在晚年生活充满幸福、健康、尊严,感到生活有意义。再次,组织保健、养生、园艺、法律常识、新闻等生活常识比赛。为了参加比赛,老年人自然会到图书馆翻阅图书资料,这样能掌握广泛的知识信息,还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2 在馆舍建设和服务措施方面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使用
1)为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图书馆建在社区附近,而且图书馆保持道路畅通,轮椅能通行的坡度通道和升降电梯畅通。2)为了视觉不便的人提供大字本资料和语音图书,随处可见的地方放置花镜和放大镜,图书馆里的告示牌字要大,为了交流不便的人准备字张和笔,为视觉、听觉有障碍的老年人准备专门老年人用的电脑,并且配带耳机。3)必须有专门的老年图书室,阅览座椅的放置必须考虑轮椅的使用。4)建设专门老年人和轮椅使用者用的洗手间。5)老年人感兴趣的图书资料放在容易发现随时容易取出的地方。6)藏书和选购图书是老年人最关注的关于健康、生活科学小常识、艺术体育、文学等。7)老人读物必须选购字体大、轻便的。
3.3 公共图书馆设立专门为社区老年人服务的平台
1)在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图书资料馆藏信息、数字图书馆都在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公共图书馆网站的宣传推广是不少读者获取知识信息途径。利用多媒体技术让老年读者不用到馆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能尽情享受图书馆服务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是一种福音。因此,公共图书馆有义务有责任给老年读者进行图书馆网络使用指南培训。2)要安排为老年读者服务的专业图书馆员。专业馆员给老年读者定期进行培训,同时定期访问社区,给社区老年人介绍新上架图书,接收老年人推荐的订单,了解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即家庭情况、身心状况、文化程度等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馆外服务。3)要对社区困难群体做好特殊服务。图书馆对所有人实施无区别的公平服务是图书馆权利的一项理论原则。公平服务并不是无区别服务,不是怠慢和歧视不能正常接受图书馆服务的特殊人群,而是对特殊人群实施特殊服务。图书馆专业人员必须深入到社区,了解特殊人群的实际困难,进行针对性的服务。这是包括特殊人群在内的全体公民,公平接受继续教育,实现自身价值的保证。
3.4 允许和鼓励社区老年人在公共图书馆当志愿者
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是老弱病残的特殊照顾对象。不少老年人身体健康,思维敏捷,接受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强。在社区老年中,要选出有威望、有知识、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社会能力的人当义务宣传员、咨询员、联络员,让他们参与到图书馆活动中发挥余热,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对老年人的尊重和肯定。
总之,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整体上看,发展速度比较快,规章制度也日益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人员的意识也逐渐提升。但就社区的公共图书馆看,它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理念、制度和实际服务工作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关注社区图书馆的发展,让社区老年人过美满享福的晚年。
参考文献
[1]杨Z、张洪兵、张临凤、刘英.老年人心理问题探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3(5).
[2]李杰.老年犯罪的文化社会学分析[J].求索.2013(3).
[3]吴宗宪、曹健、郭平、郭晓红、彭玉伟.完善老年福利体系视角:中国老年犯罪状况研究[J].社会福利.2012(3).
[4]武英杰.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社会包容问题研究[J].图书馆.2015(4).
关键词: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利弊;方案
为了激励志愿者为图书馆服务,为公众服务的积极性和热情,必须要分析我国国内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体系的状况,再从中改革创新,融入创新精神,健全和完善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体系,逐步改进对图书馆志愿者的管理。从招募、训练、鼓励制度、停止以及设立图书馆志愿者长期服务制度等五个方面开始改进,让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体系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施,让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体系更加高效科学的为全体公众服务,保证图书馆志愿者的活动能够长期持续的开展,促进人类知识文化的传播,提高国民素质。
随着人类对知识的渴求的欲望以及图书馆服务范畴的开拓,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管理者开始意识到了各大图书馆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在于图书资源的丰富与否,而是更加倾向与如何利用这些图书资源去服务公众人群。所以图书馆必须顺应潮流,不断提供新型服务来满足读者要求。而为了实现这种创新措施,人力资源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因而,最近几年许多图书馆开始招募志愿者并开展志愿者服务,来服务公众人群。然而,利弊相依,图书馆该如何进行志愿者管理则是现代化图书馆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因而,图书馆必须对志愿者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进而设立起一系列的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制度体系,从而提高志愿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效率。本文就这个问题深入探讨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制度体系,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务必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对图书馆志愿者进行管理。
1 志愿者的概念含义
志愿者,在国际上的普遍定义是指:“不以金钱、名利为目的,而是为了各自地区甚至全世界奉献自身的人”,指的是能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无偿主动参加社会服务劳动,为促进社会发展,而伟大奉献自身力量,包括时间、身体、技术等,而不为名利,而且没有任何物质报酬的人。而根据我国国情而言,“志愿者”则是不为任何物质回报的大前提下,自愿参加各类相关志愿活动,自主奉献出自身个人可以牺牲的任何东西,为帮助社会中有需要的人或事,开展符合实际的、力所能及的活动,并且拥有一定专业水平并长期服务于公众的人。志愿者都是基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良知而组成的一支团队,服务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层次。志愿活动是一种充满爱与激情的,又十分高尚的活动。而我国的志愿者活动开展较之于外国比较缓慢,而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汶川大地震时达到了顶峰,对世界,对社会都要不可磨灭的影响。从此我国开启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新纪元。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注重参与志愿活动,为世界,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各种长期志愿义务活动应运而生,其中包括图书馆志愿者服务。
在国外,志愿者服务历史悠久,全民参加志愿服务十分普遍。而我国志愿者活动开启比较晚。我国的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则是从1996年福建省图书馆开启,然后不断更新发展到如今全国各地都有具有一定规模的志愿者服务。特别在最近的几年来,图书馆逐渐从图书资源的比拼向以服务为主的竞争转变,图书馆服务不断加大引进志愿者活动服务,图书馆志愿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与趋势。志愿者们自愿奉献自身的时间和精力维护图书馆的公众利益。然而,我国的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尚未成熟完善,因此各大图书馆必须借鉴外国各大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再融入我国国情的要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色彩的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并初步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体系,并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从而激励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且要在进行基本的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从而深入分析问题因由,进而提出解决方案,让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更好更快发展,最大限度的取得志愿者创造的各种效益,再逐渐扩大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规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 志愿者对图书馆的积极影响
2.1 缓和图书馆人员的缺乏
我国图书馆大多数是公众事业,基本是由国家全额拨款建立,因此经费十分有限,导致固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越来越少。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前进,公众人群对知识的渴求欲望越来越旺盛,对书本的需求越来越大,各大图书馆为了满足公众对书本知识的需求,也逐步扩大其服务范围,如开展各种各类的阅读活动和扩大其借阅时间和册数。这就需要更庞大的人力资源来确保图书馆的正常运营。而志愿者的出现则为图书馆缓和了对图书馆人员的需求。更有甚者,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要有清晰的知识结构来满足各类人群对不同书籍的需求,而来自不同背景的志愿者则可以尽可能的满足各类人群的各种不同的需求,刚好可以补充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不足之处,能够为公众提供更为良好的服务。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社会阅读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曾经说过:“我曾经一直在默默想象,天堂的模样应该与图书馆的模样没有什么区别。”美好的诗句体现了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图书馆神圣的地位。在笔者眼中,图书馆之所以会被人们必做天堂的样子,是由于其自始至终一直在专注推动社会阅读,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人们心中的善念,塑造人们的人格。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阅读的方式、阅读的媒介、阅读的场所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顺应时代,不断将自身的服务更新换代,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从而为读者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氛围,积极的引导社会阅读氛围。
一、建设优良阅读环境营造怡人阅读氛围
1.阅读环境的定义
阅读环境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指的是图书馆这个建筑本身以及其中的内外设施,图书馆所在地区周边的景观,而内在设施主要指的图书馆的阅读室的室内装潢、窗外景致、硬件设施等。人文环境则指的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外在形象、服务态度以及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人文关系。
2.自然环境的建设
简洁大方的自然环境会让人产生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因此有助于人们调剂他们的心情并激发他们的灵感,因此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首先,在空间排布以及设施配置上应该根据不同读者的实际需求来进行配置,要以不同的年龄段为依据来进行书记的归类,并且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来分配相应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其次,有关于书籍布局以及图书馆内部的方向指示图应当做到准确无误,要详细标注出每一个阅览区域的书籍类型,每一个区域的防火走廊及安全通道的位置,如果有电梯要详细标注电梯位置以及卫生间的位置,尽可能让读者可以做到一目了然。这样可以从最大程度上带给读者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从而成功营造出一个让读者感到舒适的阅读氛围。
3.人文环境的建设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机构,因此在此工作的馆员应该具备服务他人的意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服务能力并确保服务质量,因为这些都会对读者的阅读体验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读者在借阅书籍的过程当中,如果可以得到来自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关心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建议,读者的知识的渴望以及对于阅读的热情无疑会进一步发展。首先,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端正的仪容仪表,还要摆正自身的工作态度,要以每个人为单位共同为维护图书馆良好形象,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而努力。在服务窗口要悬挂公示牌,让工作人员接受广大读者的监督。其次,图书馆每间隔一定时间就要对图书馆从业人员展开培训,这样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热爱岗位热爱工作服务读者的精神、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公共图书馆应推行自助式服务,拓展服务方式
1.自助式服务的涵义
自助式服务,指的是拥有获得服资格的读者,可以在某些设施的帮助下,依照双方的服务协议来自行操作,自助服务属于一种非常人性化的个人服务。眼下,我国图书馆所提供的自助服务一般有:书籍文献的自助接取与自助归还、文献资料的自助复印、读者自助充值、计算机设备的自助上机、自助办理证件等。不同的图书馆受到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读者的需求影响,因此在某些服务上会存在一定的区别。
2.自助式服务对促进社会阅读的意义和作用
自助式服务可以进一步提升读者的阅读效率,有助于读者更快更好的享受到图书馆的某些服务,这无疑会对社会阅读起到促进的作用。首先,自助式服务可以为读者节约大量的等待时间,因此在读者时间既定的情况下可以提升读者的实际阅读时间以及阅读效率。其次,自助式服务可以帮助读者化被动为主动,因此可以节约大量时间资源。
三、重视弱势群体的阅读服务
1.弱势群体的定义
弱势群体的界定往往较为模糊,目前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定义是“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由于经济困难因此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特殊人群。一般情况下包含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失业者和贫困者”。
2.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措施
(1)提供“无障碍”的设备设施
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帮助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他们可以像普通人一样运用图书馆当中的资源。公共图书馆应该安装一些必要的设施来帮助弱势群体:比如设为残障人士设置专门的特殊通道、为盲人设置相应的盲人阅览室、设置专用的卫生间等。如果条件允许,图事关可以开展面对弱势群体的一站式服务,也就是说可以让读者在一个阅览室即可满足自身全部借阅需求。
(2)坚持长期的培训和指导
弱势群体的读者一般情况下只会借阅纸质文献,这是因为他们不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技能,因此无法操作先进的设备。因此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对面的服务,教会他们该怎样使用相应的设备以及系统以便更好地完成借阅,而且在此过程之中还要注意给若是读者以应有的尊重,因此在服务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服务态度,这样可以帮助他们逐渐缩小与其他读者之间的差距,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进一步促进社会阅读活动的开展。
公共图书馆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服务至上的思想,以强化读者的阅读素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最终实现社会阅读为根本目标。在工作过程当中应当对读者善加引导,并为读者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氛围,增加读者对于阅读本身的兴趣,帮助更多的人充分的利用读书馆中的资源,让图书馆成为帮助人们陶冶情操、终身学习、快乐阅读的最好地点。
参考文献:
[1]王瑛琦.我国“社会阅读”的缘起及其研究述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5):26-31.
一、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
我局按照《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1527号要求,结合我地实际制定了《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细则》,并按照细则要求严格执行,做到科学化管理。
二、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按照财教【2014】1527号文件精神,配套资金足额落实到位。我县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资金各20万,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资金各5万,其中中央财政补助50%,其余部分省级财政和县级财政各承担50%,足额及时拨付了资金。资金到位后,全部用于免费开放项目支出,专款专用,无被截留、挤占、挪用等现象。
三、免费开放情况
我局按照《关于做好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免费开放的意见》要求,建立了免费开放工作领导机制,结合本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服务的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免费开放工作实施方案。把免费开放举措落到实处,达到免费开放工作要求。
(1)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图书馆、文化馆紧紧围绕着基本文化服务功能,精心设置服务项目,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等,强化远程服务能力,拓展数字文化服务空间,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形式、手段,开展流动服务、联网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公共文化服务,拓展服务领域。在实现均等普惠的基础上,逐步增设个性化服务,重点增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特殊人群的对象化服务。
图书馆所有设施如借书室、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报告厅(培训室、综合活动室)免费开放,文献资源借阅、检索与咨询、公益性讲座与展览、基层辅导、流动服务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如办证、验证及存包等全部免费。文化馆所有设施和资源全部免费如多功能厅、辅导培训教室、舞蹈(综合)排练室、娱乐活动室,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时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文化骨干、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
(2)乡镇综合文化站
关键词:图书馆 社区文化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256-01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社区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发展也相当迅速。而地方院校图书馆如何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也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方向。
1 社区文化的重要性
社区文化是特定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其主体对象是其居民,群众基础的广泛是社区文化繁荣的保证。优质的社区文化,有助于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对城市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都有着积极作用。首先,优质的社区文化在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方面有着积极作用,这有利于社区群众之间的感情互动,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优质的社区文化利于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利于消除社会中的消极思想,陶冶美好人们的心灵,在优化育人环境、稳定社会秩序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再次,优质的社区文化利于居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对社区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予以解决和导向,在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 地方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公共图书馆建设投入的不足。从国际标准来看,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20世纪70年代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规定,每5万人拥有一所图书馆,一座图书馆服务辐射半径通常半径为4公里(约50平方千米)。而实际上大部分地区都达不到这个标准,这就给高校图书馆介入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空间。以江苏省泰州市市区海陵区为例,海陵区常住人口40万左右,土地面积237平方千米,目前拥有公共图书馆2所,这样的配置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更谈不上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而泰州目前拥用含高职高专在内的各类高校计有5所,每个高校都有自身的图书馆,他们的馆藏各有特色,且有足够的馆藏资源和人力资源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一份力量,而且泰州社区文化建设也需要这份力量。
其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由于受众面的知识结构的不同,自身馆藏建设的重点也不同,这样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刚好可以形成一个互补。而公共图书馆主要能够满足群众的一般文化需求,对于有较高层次文化需求的供给则略显不足,而这方面是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点,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可以较好的弥补公共图书馆的不足。高校图书馆开展社区服务,既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也可以节省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这也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再次,地方院校在地方办学理应服务地方的各项建设。地方高校在地方办学离不开地方政府、人民的大力支持,所以地方高校必须服务于地方的各项建设。故而地方高校除了培养地方需要的各类人才服务地方建设外,还可以通过高校图书馆服务于社区文化建设,为地方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大发展出一份力。
最后,地方院校图书馆服务于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地方院校在群众中建立良好的口碑,利于扩大地方院校的影响力,对于地方院校的的招生和向社会募集办学资金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3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策略
3.1 加强队伍建设
高校图书馆服务于社区文化建设,首先必须有一支能够具有相关素养的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必须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开放意识,高校图书馆要有计划的培养能够服务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图书馆员,要化变被动为主动,加强图书馆员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的思想,将开放的意识贯穿到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这条征途上,发挥较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3.2 利用信息技术服务社区文化建设
目前,泰州市高校图书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图书馆馆藏资源有了较大的丰富,其中除了丰富的纸型资源外,还包含大量学术视频在内的电子资源。泰州目前城区基本实现了网络的全覆盖,城市居民完全可以在家中通过网络利用各高校的电子资源。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使得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再受到高校局域网的限制。当然,社区居民更可在家通过查询各高校的书目数据库,查找自身所需的纸型资源,节省借阅的时间成本。
3.3 为社区居民提供信息素养培训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往往受制于读者是否掌握足够的信息技术。而社区居民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极大的限制了社区居民利用图书馆,特别是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自办讲座或者深入社区等形式为社区居民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当然在开展信息素养培训的同时,也可以为其他技能培训提供文献资源保障,如为有考导游证、会计证等方面需求的读者提供专业文献保障。
3.4 为社区提供定制服务
高校图书馆可以为社区居民中的特殊人群提供专项服务。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对于老年人我们可以为其开办健康知识以及钓鱼、旅游、养花等知识讲座,还可不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学术报告会等等,丰富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再比如泰州地区是梅兰芳大师的故乡,有很多的京剧爱好者,高校图书馆可以为这些人群提供专项服务,如果本馆有相关方面的资源更新时,及时的将这些信息通过邮箱等方式通知到个人。
4 结语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我国的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社区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春天。服务社区文化建设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故而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转变办馆观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地方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服务
一、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原状
1、缺乏对服务弱势群体的重要性认识。 如何正确对待弱势群体读者,加强对弱势群体读者的尊重、理解、爱护、扶持是图书馆人应尽的社会责任。做为社会的一员,弱势群体理应享受到平等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然而,图书馆在服务上存在忽略性和被动性,图书管理员也继承了原有思想,将服务重点放在了到馆的普通读者身上,忽略了特殊群体的图书馆服务需求,更别提主动服务。
2、服务弱势群体的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鄂尔多斯市图书馆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无论是在整体规划、基础建设还是人才培养上,都下了很大的工夫。但图书馆建设步伐还是远远跟不上人民迅猛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近年:鄂尔多斯整体城市发展,聚集了许多农民工,公共图书馆数量少、人均藏书量低且分布不均等限制服务弱势群体的问题就凸现出来了;也没有完全考虑残障人士的不便,具体设施设备不健全,就比如针对弱视群体来说,只有简单的放大镜,没有盲文书籍,更别说专门的弱视群体视听辅助设备了。从整体来说,服务弱势群体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设备投入、服务项目调整和人才配备等配套建设显得相对薄弱。
3、滞后的服务方式不能满足弱势群体的现实需求。 图书馆服务方式从传统意义上讲是对用户进行面对面的即时服务,具有简单性、重复性、被动性等特点。弱势群体因为自身的局限性和特殊性,非常需要图书馆能够提供主动的、交互的、增值的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要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而图书馆工作者除了有较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专业水平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良好的交际能力等。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已经养成了传统服务方式的惯性,在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后,缺乏应有的服务方式与能力。
二、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现状
1、成立农民工流动书屋,让书香走进工地。随着鄂尔多斯市城市整体发展,涌入了大量农民工。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又在新区,农民工享受图书馆资源极不便利。针对这一问题,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在农民工聚集的几个大型施工地生活区,分别建立了配套设施完善的流动书屋。由专门人员定期更换书目,来满足农民工的阅读需求。
2、完善服务残障人士的配套设施设备,建立残障人士读者档案,将阅览室建到残障人士身边。为了让更多的残障人士走进图书馆,享受公共文化资源,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合理规划无障碍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无障碍服务。为残障人士配备了无障碍通道、盲道、残障人士专用洗手间等设施。在图书馆最方便区域开辟盲人阅览区。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区现有600多种书籍和影视资料,此外,图书馆还会定期针对他们的需求,选购一些最新的盲文书籍和影视光盘。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建立了专门的特殊群体读者档案,图书馆随时向弱势群体敞开大门。一方面,热情地为他们提供各种优质优先服务,吸引弱势群体走进图书馆学习知识、免费使用各种文化信息资源。为他们免除押金,(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办证借阅全免费)减少其经济负担;适量延长外借时间,优先预借、代借、代还;协助使用图书馆的电脑设备等。另一方面,图书馆一直主动为无法到馆的残障读者提供上门服务,定期送去报纸期刊等,并及时更换,使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图书馆资源。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还在鄂尔多斯市特殊学校成立阅览室。经过调查咨询,精心选购了一批适合特殊学校不同孩子的图书,并定期免费更新、更换。将图书馆建在身边,满足特殊孩子们平等的阅读权利。
3、对老年读者的服务充分体现人文关怀。鄂尔多斯市图书馆根据老年读者走路不便视力不好又喜欢看报纸的特点,在图书馆的入口大厅摆放了多台电子读报器。老年人只需轻轻一点屏幕,就可以看到或听到当天的各类报纸上的内容。由于他们的阅读爱好和欣赏水平各有不同,鄂尔多斯市图书馆根据不同老年读者的需求,购置多数人感兴趣的书籍及报刊,吸引他们来到图书馆阅读,各阅览室均设有老年人专座且配备视力辅助设备。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阅读氛围。使老年读者足不出馆就可以陶冶情操,了解国家大事和天下趣闻,心情舒畅地获取信息。
4、成立少儿阅览室。鄂尔多斯市图书馆专门针对未成年人,成立少儿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共分为文献借阅、电子阅览、儿童游艺三个区域。明快的阅读环境,色彩活泼的低矮书架、桌椅、沙发。无一不是考虑到孩子们的喜好与生理特征。图书、报纸、期刊更是经过精心筛选,供小读者自由借阅。
三、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未来设想
1、免费举办各项针对弱势群体的培训服务。通过与当地民政部门、老年人协会、残疾人联合会、教育机构、社区中心的合作,举行各种关爱活动,提高弱势群体的阅读兴趣和信息技能,满足他们的文化、教育需求。让他们真正拥有享受社会公共文化的权利,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弱势群体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信息比较闭塞,对政策了解不多,由此衍生一系列负效应。图书馆可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发挥独特作用,为弱势群体提供与他们利益切实相关的多方面的信息,从而为改善他们的状况创造机会。努力为下岗职工,农民工以及失业者提供就业知识讲座和专门的业务培训,宣传政策措施及国家帮扶弱势群体的一些战略方针,增强他们生活的自信心,为社会释放就业压力。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站的辐射优势,开辟弱势群体专栏,提供有关就业、社会福利、教育、培训、休闲等方面的信息,还可以设置相关网站导航链接,为弱势群体访问政府机构、有关团体、协会等提供方便。
利用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设备一流的培训教室,请专业讲师为残障人士开展心理辅导、健康养生、医疗护理等讲座,使残障人士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提高生活质量。
2、不断提高图书馆员工素质。除了从硬件上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外,图书馆还必须注重软件的建设。进行员工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具备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意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图书馆员工整体素质。
首先,提高图书馆员工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意识。弱势群体在社会上常常是受歧视的对象。在图书馆中,这种现象也偶有发生。因此,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提高图书馆员工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意识,消除个别员工的歧视观念,并以身作则为其他读者扶助弱势群体树立榜样。
其次,强化图书馆员工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知识和技能。针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情况,图书馆应对馆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使他们了解国家有关弱势群体的法规政策、弱势群体的心理特点、使用图书馆的模式和习惯、对服务和信息的需求特征、有效交流的方式、办法等,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水平和效果。
弱势群体是政府高度关注的社会群体,也是我们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服务工作是图书馆整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不仅是对弱势群体文化权的尊重,更是图书馆自由平等原则的体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而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服务不仅促进了图书馆事业与时俱进,也体现着图书馆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在服务弱势群体读者上一直力争做到更好。除文中所指出的针对老年人、青少年、农民工、残障人士几类弱势群体的服务,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还将特殊人群服务面扩展到了军营、警营、还有监狱等,充分做好文化传播工作,使文化公平享有权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陈晨,公共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与发展――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服[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
【关键词】中小型图书馆;农民工群体;公共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331―01
随着当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但是,很多农民在为城市经济发展能做出贡献的同时,却没有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的成果,因而成为了城市社会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图书馆信息服务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成果,对农民工群体的文化水平提升和有效信息获取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开始针对农民工群体建设了一批中小型图书馆、阅览室,旨在为农民工提供信息咨询、技能培训和法律培训服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中小型农民工图书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这皆是我国城市中小型图书馆建设中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
一、当前城市中小型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图书馆数量少针对性差,农民工群体缺乏认同感
从当前我国城市中小型图书馆建设现状来看,办馆数量上依旧十分有限,一般来讲,我国各省省会城市拥有省级图书馆一所、市级书馆一所,各区拥有区及图书馆一所。省会城市外,各地级市、县级市基本仅有一所市(县级)图书馆一所,部分乡镇拥有县乡级图书馆、阅览室若干。但上述图书馆阅览室基本以综合性为主,并不具有针对某一领域或某一群体的专门性图书资料信息服务。除此之外,部分社区还建有社区图书馆,但此类图书馆仅向本社区内部居民开放,基本不提供社区外居民的图书报刊借阅服务。然而,农民工群体基本来自于城市周边农村和偏远地区,没有本地户口,在当前以身份作为配置与获取资源特有凭证和渠道的城市地区,农民工群体普遍缺乏利用现代生活中各种资源的能力。此外,多年来,我国图书馆的地位和功用在公众心中的定位一直较为模糊。大部分公众依旧将图书馆视为专业人士收集和涉猎科学资料的场所,与一般居民生活相距甚远。在此思维下,自认为“低人一等”的农民工群体更不愿意进入城市图书馆,这一情况使得农民工群体很难对城市开设的公益性图书馆机构具有认同感,加之综合性较强的图书馆不能提供专门针对农民工群体的信息服务,更使得城市图书馆设施被广大农民工所忽略。
(二)现有工作体制和方式僵化,农民工人馆困难重重
当前我国城市图书馆的工作方式与体制制度中都存在一些阻碍农民工群体入馆的制度性因素,无论是国立、省立的大型图书馆,还是市立、区立的中小型图书馆,都基本无法吸引广大的农民工人馆学习和查阅文献资料。究其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公立图书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其开闭馆时间严格固定,基本以早九点至晚六点为开馆时间。然而这一时间正是农民工群体的工作时间,时间上的冲突使得农民工群体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图书馆。二是大部分开馆时间较为灵活的社区图书馆却又对人馆人员身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基本以社区居民证作为人馆许可凭证,因而农民工也根本无法进入上述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此外,当前我国城市中小型图书馆的工作体制中,计划经济时代的印记依然存在,如入关需要办理借阅证、需要交纳一定的押金,部分图书馆借阅证的办理甚至需要单位提供身份证明。这些机制都使得城市中小型图书馆的建设距离初衷渐行渐远,农民工群体依旧无法真正进入图书馆之中。
二、城市中小型图书馆加强对农民工服务的措施探析
(一)化整为零,建立图书馆流动站模式
针对当前城市图书馆无法直接面向农民工群体服务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化整为零、机动作业的方式将图书送交到农民工手中。例如,中小型图书馆可以采用“汽车图书馆”的方式,定期选取一批针对农民工群体需要的法律类、健康类书籍装运到专门的车辆上,前往市内较大的工地,方便农民工群体就近借阅,同时也避免了将图书交由工地直接管理带来的借阅难度大、图书损坏率高的情况。但是,“汽车图书馆”举措是一种成本较高的服务方式,需要政府机构、图书馆机构加大财政投入和人员配置。此外,有条件的中小型图书馆可以在工地聚集地区建设一些“读书屋”、“报刊亭”设施,发挥自身灵活机动的优势,以图书馆工作人员直接管理的方式在对农民工提供书籍资料的同时保障图书资源的安全。
(二)把握重点,定期开展相关知识讲座
针对当前农民工群体知识水平较低,信鼠来源有限的状况,中小型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定期在附近地区工地组织一些有关劳动安全、工伤保险、劳动争议、劳动合同等方面的讲座。邀请辖区内的专业人员或驻地高校有关专家对农民工所关心的问题进行宣传和讲解,同时鼓励农民工提出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并为其推荐一些与其切身合法权益有关的书籍报刊。通过这一方式,使广大农民工认识到图书馆存在的重要性,并了解一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城市中小型图书馆相比于省立市立的大型图书馆而言,虽然在图书规模、专业化程度上存在一些差距,但由于其规模小、灵活性高,因而更能够深入农民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快速的获取认同感和信任感。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城市中小型图书馆应当善于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农民工提供一些急需的信息资源,以赢得起认同感。
(三)整合社区图书阅览室,开办特殊人群服务专栏
现有的社区图书馆及阅览室多数仅向本社区内部居民开放,而农民工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往往会被排斥在外。这一情况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自社区图书馆阅览室的管理及运行资金来自于本社区内部居民的共同缴纳,因而不愿免费向社会人群开放。但是,社区图书馆作为当前数量最多的小微型基层图书馆,不仅深入到社区之中,更由于其极低的入馆门槛更容易被人们认同和利用。对此,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城市中小型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妥善的发挥这些社区图书室的作用,给予其一定的财政支持,在一些社区的图书室内设立专门面向农民工群体的服务专栏,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在社区图书室的基础上建立一批小型图书馆、一方面使农民工获取所需要的图书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也加深进城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之间的联系,消除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生活中的自卑感、孤独感等,通过图书知识的交流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系,构建和谐文化。
小结
综上所述,面向农民工群体的城市中小型图书馆能够为其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法律知识,维权方式等等,在丰富了农民工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其开展有益的休闲娱乐活动提供了空间。因此,在今后的城市中小图书馆构建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不断加强面向特殊群体的有针对性的馆藏建设,图书馆方面也应当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深化服务内容,努力满足农民工群体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把优秀图书送到广大群众手中,使广大群众能看上书、看好书,于是“图书馆馆外图书流通点”的模式就应运而生了。所谓“图书馆馆外流通点”,就是用车辆把原本在图书馆的图书送到已建立的馆外流通点,再由各流通点的图书室负责人把书借给当地读者。其基本服务流程为:第一是县图书馆,第二是馆外图书流通点,第三是读者。
一、馆外流通点的含义及相关概念
1.馆外流通点的含义
公共图书馆馆外流通点。是指公共图书馆利用自身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在馆外地区设立读者服务点,主要是提供图书和报刊的流通阅读服务。它是图书馆流通阅览服务向社会进一步延伸,图书馆工作人员走出馆门,读者可以就近借阅书刊的服务形式,让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馆外流通点使图书馆由被动变为主动,体现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千方百计满足读者的一切阅读需求”等现代图书馆读者工作的指导思想。图书馆的理念就是满意是办馆宗旨,一切为了读者是它的精神实质。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是图书馆行为是否让读者满意的最直接表现。开放是基础,公益是内在品质,平等是人性化方向,创新是动力,满意是图书馆服务的终极目标。
2.馆外流通点是一个面向大众的服务机构,为读者服务是它存在的根本目的,其服务目的是分布在县城、农村各个角落的读者群体:馆外流通点可以设置在企业、公司、机关、学校、社区及乡(镇、街道)、村委会等人口稠密的地方。图书馆也可以与上述这些单位联合办馆,即与对方出场所、设施、人员,图书馆出藏书的形式建立图书馆馆外流通点。根据馆外各流通点的读者结构和层次配置相应的书刊资料,如年轻读者大部分需要一些娱乐性强的书刊,中老年人更多是需要一些养生保健的书籍,而农民则需要一些专业性强的农科资料等。面对不同的读者人群,配送不同的图书,面对特殊人群,就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图书,如部队流通点,配送的以党政、军事爱国主义为主的图书多一些,监狱流通点,以教育及心理学方面的图书等。图书馆与各流通点之间可以定期互换书刊,使这些馆外流通点和藏书处于新老交替的状态,以吸引更多的人成为图书馆的读者,同时可以大大地提高书刊资料的周转率和使用率。
二、晋宁县图书馆的馆外流通现状
晋宁县图书馆成立于1979年,现馆建于1992年,同时,图书馆自身也需要在巩固图书馆原有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模式,并扩大服务范围,馆外流通点成为突破口之一,至今我馆已发展了21个馆外流通点。
晋宁县图书馆的馆外流通点建设工作完成以后,日常的图书借还工作由图书馆的外借室负责,主要采取流通终端的形式,大力发展社区流通点和集体用户。流通点主要选择在交通便利的企业、公司、机关、学校、社区及乡(镇)、村委会等人口稠密的地方,馆外流通点提供场地、设备和管理人员,晋宁县图书馆定期派出工作人员对流通点进行业务辅导。书刊资料以集体用户的方式从县图书馆外借,借出后由流通点离线管理,图书更换率由县图书馆半年更换一次,也可以根据流通点的需求确定更换次数。
三、馆外流通工作存在的问题
晋宁县图书馆的馆外流通工作起步很晚,覆盖范围只能在县城附近内,服务的方式老化。我馆的馆外流通模式与昆明市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及省外公共图书馆有很大的差距,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也阻碍了这项工作的提升和拓展。
1.服务网络不健全
每个新建的馆外图书流通点没有实行网络化管理,通借通还图书还处于传统的徒手操作,晋宁县图书馆虽然目前使用中国专业图书馆网(CSLN)系统来开展工作,但还不能与已建的21个流通点形成一个能够运作的服务网络,我馆深入这项工作基本上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不能获得其它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就我馆自身的原因,在设施、设备上与其它馆相比较落后,又不能与云南省图书馆和昆明市图书馆图书管理软件互联,完全离线的借阅方式无法获取资源,制约了书刊资料的利用和周转率。
2.投入经费不足
要建立馆外流通点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即便是我馆有藏书近10万册,但相关的资源还远远不够支撑逐步增大的外借需求。由于我馆的购书经费紧缺,全年的购书经费只有8万元,其中:2?f元征订期刊,2万元征订报纸,4万元用于采购图书。馆藏资源又不足,馆内图书复本和品种又有限,最新图书、畅销图书在不同的借还流通点中周转周期很长,无法满足各地读者的需求。所以在图书供给量上不是很足,加上图书馆没有交通工具,所以不能及时的更换图书。
3.管理措施不健全
因为馆外流通点依托当地的部队、企业、公司、机关单位,人员变动频繁,有的流通点负责人还兼着单位其它工作,也没有时间指导读者选书,有时单位工作忙时,图书室都顾不上开门,导致开放时间无序。由于图书管理员工作不到位致使书籍损坏严重及丢失现象,影响了读者利用流通点的积极性。还的有流通点负责人员因缺乏专业管理水平,在服务的时间、工作的热情上做得不到位,无法为读者处理借还以外的图书管理专业服务。
四、加强图书馆对馆外流通点的服务对策
晋宁县图书馆流通点的宗旨在为企业、公司、机关、学校、社区及乡(镇、街道)、村委会不便于使用图书馆的人群众提供便捷、免费的图书馆服务。
1.开展流通点服务工作的前提是甲乙双方领导要沟通好,重视图书馆的馆外流通工作,相互配合,并与流通点签订切实可行的友好合作协议,在资金设备、图书、人员安排上有一个明确的约定,并互相监督执行,使以后的图书馆流通工作有章可循,在流通工作中加强管理制度,按照签订的协议按时送书,达到较高的流通率,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部分流通点书架不足,种类单一不足。
2.充足的资金是开展馆外流通服务的基础,今年我馆根据经费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图书,定期为各流通点轮换图书,借阅方式通过图书流通登记册进行登记人次、册次,归还时,交换下批图书。
3.开展通点服务工作,首先工作人员要有一颗爱岗敬业、热诚为读者服务的事业心,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既让领导认识到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又发挥图书室的职能作用。其次工作人员要学习图书管理的业务知识,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在馆外流通点工作中,我馆的工作人员不仅仅是送书、换书,还要辅导培训流通点的图书管理员,不断做好馆外流通点的服务工作。
有人说美国人读书的习惯是被建构起来的,这一点与美国的社区文化建设运动及图书馆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早在100年前,教育在美国还只是上层社会享受的特权,虽然美国社会一向强调民主和平等,可是教育作为一种维护特权阶层的工具及向上流动的机制,仍然没能实现面向全社会的普及,直到19世纪末,美国各州才有了免费的公立小学,初步实现了面向儿童的义务教育。当时的问题仍在于,教育如何能实现面向全体公民,面向人的一生?1848年,美国第一家免费的、面向公众的、由政府税收支持的波士顿公共图书馆正式建成使用,自那以后,美国公共图书馆在政府、社区和民众共同努力扶持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由于美国是一个以社区为活动单位的国家,社区公共图书馆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刺激了公共教育的参与和诉求,奠定了美国社区文化教育及全民读书运动的基本格局。
社区公共图书馆是美国学校教育的延伸,是知识的大学更是人民的大学。如今,当人们提起美国社区图书馆都会不约而同想起钢铁大王卡内基,殊不知远在他之前100年就已经有人提出并奠定了公共图书馆的理论基础,他就是美国开国之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富兰克林生活的时代,图书馆只是上流社会的私人物品,阅读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一种奢侈品,这成了阻碍下层民众参与社会公共事件的障碍。富兰克林意识到图书馆及阅读对于民众及民族发展的意义,为提高平民阅读能力而创办了“费城图书馆协会”,并经常在图书馆里举办一些以探讨社会公共事件为议题的活动,激励下层社会人民思考和参与社会的发展,由此,费城图书馆协会成了美国社区图书馆的雏形,对于新独立的美国的公共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Cheltenham是费城邻北的一个郊区,居住人口不是很多,但公共图书馆发展得极其成熟,共有四个分支图书馆,其中Elkins Park 图书馆是规模较大的一个。该图书馆是在1957年由社区的居民自愿建立的,最初只是在一个由当地居民捐出的民居里,后来因为规模的壮大扩建成现在的样子,据说,图书馆的原始图书是由当地的一个家庭捐出的,现在图书馆已经拥有65334册藏书,其中包括一些比较珍贵的书籍。图书馆专门设有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读者需求的阅览室和活动室,如1-3岁儿童活动室、青少年阅读区、老年阅读活动中心等,此外还有专门为特殊人群设置的阅读室(如残障人士和盲人),图书馆的占地面积不大,外形上也极为普通,被当地人称为“图书之友俱乐部”(Friends of libriay club),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容纳量和提供的服务而言足以满足当地读者的需求。
Elkins Park 社区图书馆是完全对外免费开放的空间,对于不长期居住在本地的人也不例外。因为地处费城北部郊区,这个地方居住的一般都是中上阶层的家庭,但对于一些临时从外面闯进来的读者并不排斥,即使你不是本社区的居民,只要你能提供任何可以证明合法身份的证件或文件,如学生证或护照,就可以免费办理图书馆的借阅卡,并随时来享受它所举办的各种活动。该图书馆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为家庭和儿童提供的诸多服务,如每周末的主题活动,如“Vicky讲故事”“童话剧场”“魔术变变变”“小小画家”等。针对社区居民大多是年轻父母家庭的特点,图书馆专门就他们的需求和特色设计活动,家长们带着孩子来,交流育儿经验,增进学校之外的交流。此外,图书馆还专门为小学生提供下午的校外阅读,因为当地的学校一般都是3点结束,这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并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在Elkins Park 社区图书馆,青少年阅读区的书架式完全是开放的,从书架的质地、高度、颜色设计,到上面书籍的摆放无不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图书馆也会经常组织一些专题的讲座和讨论会,多主题的参与和设计延伸了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图书的喜爱。此外,图书馆还专门为青少年提供专门的网上阅读,电脑桌的高度及鼠标都是按青少年的特点偏好设计的。
走进Elkins Park 图书馆,你会有一种非常愿意读书的感觉,除了和这里环境布置有关,图书馆服务人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是一个非营利的机构,Elkins Park 图书馆只有13个专职的工作人员,流动的社区志愿者成了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他们都是一些非常敬业而乐于助人的人,只要你有困难,他们都会耐心帮助你。更值得一提的是,每周在这里有一群义务服务的老年人,他们不仅帮忙整理馆内的图书和帮忙出售图书馆募捐来的一些过期图书,并用出售书的钱在图书馆旁边开了一家名为“图书之友”的咖啡店,为那些带孩子来的家长提供休息和放松的场所,同时为图书馆募集资金。要是没有诸多志愿者的参与和协助,Elkins Park 图书馆许多的服务工作注定是无法开展的,而且图书馆每年运行的资金除了直接来自于 Cheltenham的政府资助,更多的就是通过本社区居民的捐助和参与筹资,而这也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