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康复年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老年中风患者; 不安全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6-0106-02
在临床上,中风是较为严重的疾病,也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其高发人群为老年和青年,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除了需要对中风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外,还需要进行科学的临床护理,确保患者更好的康复。因此,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主要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中风患者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中风患者126例,其中男60例,女66例,年龄52~75岁,平均(61.10±1.12)岁。60例男性患者年龄56~75岁,平均(60.10±1.02)岁。66例女性患者年龄52~72岁,平均(62.20±1.13)岁。126例老年中风患者病程在3~9个月,平均5个月。
1.2 方法
1.2.1 护理不安全因素 通过对126例老年中风患者的临床护理,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不安全因素。(1)部分护理人员专科护理知识比较欠缺,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参加工作时间或进入专科工作的时间较短,工作经验不足,对老年中风患者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的发现和做出反应,进而导致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存在[1]。(2)护理人员缺乏护理安全意识,很多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无法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且采取防范措施解决,进而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如针对一些意识不清的患者没有严格翻身导致压疮发生,躁动的患者没有预见性的使用约束带,导致非计划性的拔管等。(3)缺乏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由于护理的对象是老年中风患者,这些患者在情绪上波动很大,或因脑部损伤反应慢、接收能力差,不愿或不能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等。而在这个时候,护理人员简单的认为我说过的话你就应该记得,不仔细了解患者的接受情况,导致患者发生跌倒、受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而也影响到护理中的安全,不利于患者疾病的良好康复[2]。(4)环境方面的因素,如病房、走廊地面湿滑,浴室没有防滑垫等。
1.2.2 对策 针对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首先,由于护理人员专业护理知识的缺乏导致安全隐患,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的培训,进一步强化专科护理知识,规范护理操作等,在培训之后,还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了解培训的效果[3]。其次,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充分的讲解在针对老年中风患者的护理中容易出现哪些不安全事件,并且提醒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进行注意,并且告诫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的发现不安全因素,将危险消除在萌芽中,确保老年中风患者的生命安全[4]。再次,护理人员还应该学习相应的护患沟通技巧,及时的安慰老年患者的焦虑情绪,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有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5]。最后,加强人性化管理,及时改进配套设施,为这类患者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也能降低护理风险。
1.3 护理效果评定标准
对这126例老年中风患者在采取安全对策之前和之后分别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分为三项评定标准。非常满意:护理人员操作熟练,护理态度良好,与患者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基本满意:护理人员护理操作基本熟练,护理态度较好,与患者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沟通。不满意: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护理态度不好,与患者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在采取安全对策之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采取安全对策之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针对老年中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其安全防护是否到位已成为当今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还要利用医院现有的各种资源建立防护措施,改善患者的住院环境,除了患者的自身因素,尽可能地避免其他环境问题对患者造成的损伤,重视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并对患者的机体状况做出正确评估,尽可能地创造适合老年患者治疗和恢复的环境。另外,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使患者的家属能了解患者疾病的情况和治疗的进展情况,并且要求患者家属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更快更好的促进患者的康复[6]。(2)加强对患者安全防护知识的宣传,使患者能够了解如何更好的进行自我防护,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更好的促进自身机体的良好恢复。患者的良好康复需要患者自身、患者家属、医院三方因素的共同努力,才能够确保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在采取安全对策之前,126例老年中风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3.3%,在采取安全对策后,126例老年中风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9.2%。通过对老年中风患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且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能够大大的提高护理的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桂琴.老年中风患者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12(4):121-122.
[2]郝桂兰.老年中风患者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 首都医药,2012,3(8):140-141.
[3]许倩茹,赖敏贞,黄秀凤.提高老年中风患者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4(8):159-160.
[4] Wang J, Yin L, Han J. Nursing job insecurity and prevention [J].Jilin Medicine, 2013,24(1):104-105.
[5] Lin L P. Stroke patients with earl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medicine nursing[J]. Chinese Medicine,2011,11(7):191-192.
病人在一轮轮的换着,科里也在这几年中离开了不少老同事,来了好多新同事!不过相处的岁月中,工作的协调与配合中依然那么依然有序。又快过年了,感触不由得从心底像投幕电影一样,放映着这一年之中发生的一件又一件事情!
2011年年终总结
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方面我认真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危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遵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护理部为了提高每位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每月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对于自己的工作要高要求严标准。工作态度要端正,“医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疾苦为己任。我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于是每次当我进入病房时,我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看到病人康复时,觉得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当一个人,总想有完美表现的时候,要背负的就更多,责任这个无形的东西也就越重。像个鞭子一样,在身后催你前进。这1年来,徘徊过,彷徨过,甚至有很多时候有了问题,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但一直有两个字支持着我,那就是坚持。我想无论任何人,在那样的状态下,所有的事,都要自己一个人面对和解决的时候,还有你必须面对和迎向根本摆脱不了的来自内心无形压力的时候,没有人会不得到锻炼,没有人会不成长。
护理事业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我为自己是护士队伍中的一员而自豪。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为人类的护理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即将迎来的2011年,我会继续发扬我在过去的一年中的精神,做好我自己的工作,急病人之所急,为病人负责,绝对不要发生因为我的原因而使病人的病情恶化,我对自己的工作要做到绝对负责,这才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好护士应该做的最起码的工作。人总是在不断成熟与长大,如果说昨天的自己还有那么些浮躁那么些飘摇,那今天的自己则更加成熟更加稳健,对护理工作也有了崭新的诠释,更加明白自己的职责和重担,也能更好更用心地为每一个病人服务
作为一名护士,我时刻的意识到我担子上的重任,我不会为医院抹黑,我只会来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工作。在生活中我也是会严格要求自己,我相信我会做到!
2011度工作计划
首先感谢主任、护士长对我的信任并给我机会让我在护理组长的岗位上继续锻炼,在2011年中我有很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特别是在管理方面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能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学习,争取将工作干得更好,现将2011年工作计划归纳如下:
一、 主要工作目标
1、年护理事故发生率为零。
2、基础护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平均分>90分。
3、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平均分>90分。
4、静脉穿刺成功率>90%。
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
二、 保证措施: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理论,专科护理,计划免疫知识,并进行培训后考核。多翻阅护理相关书籍,密切关注护理知识新动态。
2、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特别是留置针的使用,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胆大心细,克服心理障碍。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穿刺失败原因的讨论,请较有经验的护士讲授穿刺成功的经验。积极学习与护理相关的新业务新技术。
3、加强护理操作规范,实施流程化服务。严格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提高护理质量。
4、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病人,善于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努力改善服务态度,让患者从心里满意。要求每位护士树立良好的服务态度,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位患者,把病人的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方便。杜绝生、冷、硬、推诿病人的现象发生,决不允许与病人发生争吵。
脑卒中是脑中风医学的学名,是发病突然的一种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的疾病,临床也叫做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后遗症即是发生偏瘫,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困难。本文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中40例患者进行了早期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1岁;脑叶出血18例,脑梗死2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42岁;脑叶出血16例,脑梗死2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偏瘫原因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床边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体会。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时进行拍背、翻身的基础护理,预防患者发生褥疮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床边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
1.2.2.1 西医的康复训练 对处于卧床期的患者进行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掌关节等被动运动[1];对离床期的患者进行坐起、站立及平衡感等练习;对于步行期的患者进行行走等训练。
1.2.2.2 中医的按摩护理 每天两次对患者的偏瘫部位进行中医推拿按摩,可以明显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同时防止肌肉的痉挛[2]。
1.2.2.3 心理护理 患者发生偏瘫后,由于生活的不方便极易造成心理上的影响,护理人员要和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了解患者的顾虑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护理训练。
1.2.2.4 健康教育 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偏瘫康复训练的知识,注意防止发生褥疮等并发症,对患者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酒等对偏瘫康复的影响进行说明。
1.2.2.5 其他护理 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指导,建立营养食谱[3];对于出现便秘的患者指导其进行腹部按摩,并根据便秘的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95年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中的评定标准[4],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的协调运动恢复正常,可以独立进行运动,痉挛明显减轻;有效:患者的协调运动有所恢复,患者基本脱离了共同运动,痉挛有所减轻;无效:未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转贴于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2.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31.56,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床边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的康复速度加快,在康复护理中一定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勿急于求成[5-7]。对于患者的康复指导和护理帮助要有耐心和爱心,不要因为重复和疲惫对患者的康复护理产生厌烦心理;在护理时注意不要忽视常规褥疮等并发症的处理;当患者可以行走后,护理人员可以扶患者到室外进行练习,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尽量让患者达到可以自行缓慢行走的程度;在进行中医推拿、按摩时要注意手法的适中,避免过重或者不到位;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家属的护理配合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认真进行指导;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一定要注意对患者的情绪疏导,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宋俊花,李向录.8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床边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4,18(4):32-32.
[2] 赵凤春,冀秀芳,裴磊.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2,16(4):194-196.
[3] 庞图娟.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14.
[4] 邹家莉,何维娜,杨燕.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西医综合康复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472-473.
[5] 葛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120-121.
[6] 任剑锋,刘宏.急性脑卒中偏瘫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疗效观察[j].中 国医学创新,2010,7(4):76-77.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吞咽困难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进食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甚至误吸误咽,轻者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疾病康复,重者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因此早期康复护理,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急性卒中患者可检出约30%~65%伴有吞咽困难[2],还有报道57%~73%的卒中患者发生吞咽困难[3],我们按照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确定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4],对34例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护理配合内科常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为我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住院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共有34例,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岁。全部病例均经头颅MRI/CT检查证实;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吞咽障碍诊断明确,程度不等。
2 康复护理方法
康复训练利用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确定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7级正常范围:没有摄食、吞咽问题,不需要康复治疗。6级轻度障碍:有摄食、吞咽障碍,咀嚼能力不充分,有必要制成饮食、调整食物大小,吞咽训练不是必需的。5级口腔问题:主要是准备期和口腔期的中度或重度障碍,对食物形态必须加工,饮食时间长,口腔内残留多,有必要对饮食给予指导和监察,应进行吞咽训练。4级机会吞咽:用一般的摄食方法可发生误咽,但采用一口量调整、姿势效果、吞咽代偿法(防止误咽的方法)等可达到防止水误咽的水平,需要就医和吞咽训练。3级水的误咽:可发生水的误咽,使用误咽防止法也不能控制,但改变食物形态有一定的效果,故需要选择食物,为保证水分的摄入可采取经口、经管并用的方法,应该接受康复训练。2级食物误咽:有误咽,改变食物的形态没有效果,为保证水、营养摄入应做胃造瘘,同时积极进行康复训练。1级唾液误咽:唾液即可引起误咽,应做长期营养管理,吞咽训练困难。3级以下,以功能训练为主;3级以上,以摄食训练为主。
2.1 功能训练
2.1.1 偏瘫侧面部肌肉的训练:嘱患者吸气鼓腮使气体停留在面颊部,而后双侧交替鼓腮唇角上抬。饮食过程中训练用吸管吸较为粘稠的液体。增强面部肌肉力量,从而代偿功能缺损。
2.1.2 口唇闭合训练:(1)用自制冰棒擦拭刺激口唇,方向从嘴角擦向中间,刺激病人张口。(2)吸指训练:将手指洗净放入嘴中做吸允动作可以改善食物和水从口中漏出。
2.2 摄食训练 即实际进食训练:进食前要注意休息,因疲劳有增加误吸的危险。卧床患者,躯干上台30°仰卧位头向前屈,偏瘫侧以枕垫起;能坐起者,坐于桌边头稍向前倾,身体可倾向健侧30°。食物选择宜选择密度均一带一定粘性不易松散,一般先选用胶冻样食物,根据吞咽变化调整饮食,逐步过渡到糊状食物。入口量从3-4毫升/次逐步增加到10-15毫升/次。进食方法宜选择小而浅的勺,从健侧喂食尽量将食物送向舌根,以利吞咽。每次进食吞咽后,应反复作几次空吞咽,使食块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亦可每次进食吞咽后饮极少量的水(1~2 ml)与食物交互吞咽。这样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除去咽部残留食物的目的。吞咽过程中还可让患者头部分别向左、右侧方倾斜,做侧方吞咽,可除去隐窝部的残留食物。
2.3 摄食-吞咽障碍的综合训练: 吞咽障碍的患者仅有口腔和咽部的功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应进行综合训练,包括肌力训练、排痰法的指导、上肢配合进食的功能训练、食物的选择与调配,口腔护理、护士及家属的协助与监护方法等,凡是与摄食有关的细节都应该考虑在内。因此,我们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和患者家属密切配合,针对吞咽障碍障碍的不同程度分别侧重训练。
2.4 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由于沟通障碍,日常生活依赖他人照顾,情绪常不稳定,烦躁、易怒、不易合作。要向患者尽可能讲清病情、治疗过程和转归,积极疏导,尽可能地争取患者的配合。因患者注意力常不集中,或集中注意时间很短,进餐时要注意减少环境中分散注意力的干扰因素,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宽松、安静的进餐环境,采用鼓励、暗示,以及简短、夸张的语言刺激,待注意力集中时,抓紧训练、进食。
3 讨论
住院脑卒中慢性期的患者约有6%~34%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其中30%能进行训练,但训练有效者只占67%,而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有效率可达到85%[5]。因此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吞咽的全过程分为3个时相,即口腔时相、咽时相、食管时相,重点要加强口腔和咽部的功能训练,当患者意识清楚,对听觉、视觉刺激的简单指令能作出正确反应如吸吮、咀嚼等,即可进入饮食治疗,通过康复训练可防止咽下肌群废用性萎缩,促进舌肌、咀嚼肌的运动,提高吞咽反射避免误吸,促进有效进食,预防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为肢体及各方面功能的恢复奠定基础,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本组34例患者通过心理疏导、分级训练,饮食状况均有明显改善,肯定了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恽晓平.吞咽障碍的评定.康复疗法评定学,2006,20(7):530.
[2]孙启良.脑卒中患者涉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3):141-143.
[3]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学杂志,1996,29(6):379.
【关键词】 中风 便秘 中医护理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风与便秘有着密切的联系,中风患者常常出现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排便无规律,粪质干硬,并伴有排便困难。便秘可影响到患者的康复,也可能诱发患者再次中风,因此,预防便秘是治疗中风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对28例老年中风伴有便秘的患者进行了观察与护理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来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中风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60-86岁,其中出血性中风9例,缺血性中风27例,均符合以下条件:1)胃肠道无器质性病变;2)3天内无自主排便。
护理方法:
1、适当的环境和姿势
为患者提供单独隐蔽的环境及充裕的排便时间。如拉上窗帘或屏风遮挡,避开查房、治疗护理和进餐时间,以消除紧张情绪,保存心情舒畅,利于排便。床上排便时,除非有特别禁忌者外一律采取半卧位,抬高床头,利用重力作用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
2、心里支持
中风患者多是突然发病,患者事先毫无心里准备,由于运动和语言功能的障碍,患者易出现焦虑、激动、烦躁、抑郁、自卑等情绪,进而影响到睡眠、饮食,导致便秘或使便秘加重[2]。护理时应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做好心理疏导,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消除患者疑虑,树立患者康复的信心。
3、合理饮食
指导患者多食粗纤维的食物,可刺激肠蠕动,增加排便能力;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在2000ml左右,或者增加食物中的含水量,以保证肠腔内保持足够的水分润肠通便;每天早晨、进餐前喝一杯温开水,促进肠蠕动,刺激排便放射;还可食用一些润肠通便的食物,如:蜂蜜、芝麻、香蕉等。
4、尽早活动
中医认为“气虚传送无力,血虚肠道失濡”,运动可以促使气血通畅,肠道得润,推动有力,便秘自解[3]。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尽早开始活动,有助于排便;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协助其翻身,进行肢体按摩等被动活动,指导患者进行增强腹肌和盆地肌肉的活动,增加肠蠕动和肌张力,促进排便。
5、中医特色护理
( 1 ) 中医认为中风伴有便秘者多辩证为痰热腑实,治疗当以清热化痰通腑为主,选用星蒌承气汤;也可给潘泻叶10克泡水代茶饮,每日数次或服用一些中成药如:麻仁丸。
(2)松节油热敷神厥穴:松节油适量浸湿纱布,敷于神厥穴,并给TDP照射20分钟,每日换要一次,连续3-5天。
(3)腹部推拿:用单手或双手在患者腹部依结肠走行方向自右向左做环形顺时针按摩,每天2-3次,每次3-5分钟,可促使降结肠内容物向下移动,并可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一指禅推法作用于气海、关元两穴,动作由轻到重,由慢到快,从而增加排便的动力[4]。
(4)耳穴埋豆:取大肠、直肠、角中窝、三焦、交感五穴,用75%酒精消毒待干后,用镊子取磁珠准确贴于耳穴上,每日按压2-3次,每次3-5分钟,留置数日,可健脾益气,促进排便。
结果
经过上述治疗及护理,一周后,所有患者的便秘均有改善,28例患者排便完全恢复正常,8例患者便秘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讨论
便秘在中风患者中发病率很高,由于中风之后患者神经放射障碍、进食及饮食减少、卧床后胃肠蠕动减少及不习惯床上排便等原因,导致便秘的发生。便秘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精神负担,不利于中风的恢复,且粪质干硬,排便费力,容易引起血管破裂、再次中风;此外,便秘还会导致老年人其他合并症的加重,因此,及时解决中风患者的便秘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玉萍.基础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04
[2]徐美镇.出血性中风患者便秘的治疗及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R248.1 1004-745X(2011)08-1369-02.
一、做好各种节日的慰问工作,对那些生活确实困难的人员做好关怀。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文体活动,多组织残疾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利用“助残日、精神残疾日”等 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把欢乐与喜庆传递到每一个残疾人的心中.
二、切实做好2012年就业援助月残疾人就业援助活动,确保每一个援助对象都能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尽可能的为社区有能力的人员创造就业的便利。
三、加强对社区残疾人的情况摸排工作,努力做到及时的掌握他们的最新情况。及时的为他们排忧解难并将各种信息及时上报。
四、结合街道各种活动以及社区自身的条件,尽可能的为社区人员创造活动项目及活动空间,为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创造便利条件。
五、加强对残疾人的各种政策的学习,为社区残疾人更好的服务。当社区人员遇到困难时,及时的为他们提供各个方面合理的支持。
六、继续做好换发第二代残疾证工作。进一步摸清残疾人基本情况,认真采集信息,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准确掌握残疾人基本情况,为残疾人事业各项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七、为把残疾工作做到实处,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扶残助残的活动,并注意吸取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努力改善工作质量。
【关键词】 舍曲林;康复;脑卒中后抑郁
Effects of setraline on post stroke depression GAO Shan, REN Xiao-li, CHENG Yan,et al.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 Tianjin 30005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setraline on post stroke depression ( PSD) .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PS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edicine group (n = 54) and control group (n= 46) . The pati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hysical therapy and the patient in the medicin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etraline and physical therapy. All patients were assessed with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and the Score of CS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HAMD score in both group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5) . Meanwhile, the medicine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ly less depress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 The score of CSS was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P
【Key words】 Setraline;Rehabilitation;Post stroke depression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对卒中患者的全面康复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升高、使躯体疾病治疗复杂化、影响肢体及语言的康复等,已成为影响患者功能恢复和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1]。本文就舍曲林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首次脑卒中患者100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由CT、MRI证实。入组标准:首先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 ZSRDS)筛查,对ZSRDS≥30分者再采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 (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3rd edition, CCMD-3)有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3]中汉密尔顿(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进行评定。 患者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脑卒中病史;②药物过敏史; ③严重的痴呆(MMSE< 17分)、意识障碍、精神障碍抑郁者;④严重的心、肺、肾、肝功能病变者。
将筛选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4例,其中男33例,女21例,平均年龄(62.2±9.88)岁;对照组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平均年龄(63.6±11.2)岁。其中脑梗死58例, 脑出血42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52例, 有糖尿病史者3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发病后均无精神、意识障碍、无失语及认知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和神经营养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再给予舍曲林50~100 mg/d, 连续口服8周。
1.3 疗效评定 治疗第2、4、8周采用HAMD评定抑郁程度,用CSS进行评定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均以均值±标准差(x±s) 表示,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组及对照组HAMD 评分变化治疗组用药后2、4、8周HAMD降低,(P
2.2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比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 有统计学意义(P
2.3 舍曲林可引起口干、视物模糊、头晕等,但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好,治疗组未见有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改变。
3 讨论
PSD总发生率为20%~79%[4]。PSD的发病机制目前未完全确定。Starkstein等[5]认为脑卒中后抑郁是病灶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及其通路,使这两种神经递质水平下降而引起的,另外躯体功能障碍、生活能力低下和工作能力丧失,以及经济、社会和家庭地位改变等则可促发抑郁发生。但多数学者认为脑卒中后抑郁是综合因素所致,与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均有关。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舍曲林可抑制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5-HT的含量而起到抗抑郁作用。舍曲林在SSRIs中作用最强,选择性较高, 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小,不良反应小, 疗效肯定, 服用方便。舍曲林对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抑制作用弱,故很少与其他药物发生配伍禁忌。舍曲林不增强儿茶酚胺活性,对胆碱能受体、5-HT 受体、多巴胺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组织胺受体、GABA受体或苯二氮卓受体均无亲和性,是脑卒中后抑郁康复治疗中最有前途的药物之一。本组54例PSD患者口服舍曲林2周后HAMD量表评分逐渐降低,神经功能恢复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文研究表明舍曲林可使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明显减轻,生活能力也得到很大改进,神经功能得以提高,提示抑郁及功能恢复问题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如果建立良性循环,则可促进患者最大程度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Tharwani HM, Yerramsetty P, Mannelli P,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poststroke depression. Curr Psychiatry Rep, 2007,9:225-231.
2 中华神经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379.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摘 要] 方法:将135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3例,以龙虎交战手法针刺天宗穴。对照组52例,常规取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两组患者针后均进行康复训练连续两个疗程。
结果:①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治疗组上肢总积分高于对照组10分左右。②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亦较明显(P<0.01)。
结论:龙虎交战针刺手法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的疼痛。针灸可促进损伤的神经再生。
[主题词] 龙虎交战针刺手法;肩手综合征;穴,天宗;中风后遗症/针灸疗法
ObservationonTherapeuticEffectsofDifferentAcupointSelectionMethodsCombinedwi
thSystematicalRehabilitationonShoulder*.HandSyndromeAfterApoplexyWangYin,
YangTao,GuoYufeng,etal(Guang’anmenHospital,
ChinaAcadem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53,China)
[Abstract] Methods
Onehunderedandthirty*.fivecasesofpostatrokeshoulder*.handsyndromewererandoml
ydividedintotreatmentgroupandcontrolgroup.Inthetreatmentgroup(83
cases),acupuncturewasgivenatTianzong(SI11)withdragon*.tiger’
salternatefightmanipulationmethod,andinthecontrolgroup(52cases),
routinelyselectedacupointswereneedledwithuniformreinforcing*.reducingmethod
.
Thetwogroupsofpatientstookrehabilitationexercisesafteracupuncturetreatment.
Treatmentwasgivenfortwocourses,onceaday,onemonthconstitutingonecouse.
Results ForFugl*.meyermotionfunctionassessment,
thetotalcumulativescoreofupperlimbsinthetreatmentgroupwasabout10
points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andaftertreatment,
conductionvelosityofmotornervehadasignificantchange(P<0.01).
Conclusion Dragon*.tiger’salternatefightmethodcanef
fectivelyrelieveorkillpaininducedbyshoulder*.handsyndrome,
andacupuncturecanpromoteregenerationofdamagednerves.
[Keywords]Dragon*.tiger’sAlternateFight/acupmanip;
Shoulder*.HandSyndrome/acupther;Point(Tianzong);
PoststrokeSyndrome/acupther
肩手综合征是由于脑、心肌血液循环障碍或外伤后致使支配上肢的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可突然出现,也可呈缓慢、隐匿性发病,直至病变不可逆转时才被发现。国内外目前均无治疗本病的特效方法。自1997年以来,笔者采用于天宗穴施以龙虎交战针刺手法为主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中重度以上肩手综合征83例,并与常规针刺组对照,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科住院患者。以患者就诊前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两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组83例患者中,男48例,女35例;对照组52例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62.32岁。病程平均45天。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①以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为准,全部病例均经临床诊断和CT或MRI确诊。②肩手综合征的评定按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订的标准进行(1996年)[1]。脑卒中患者单侧肩手痛,皮肤潮红、皮温上升,手指屈曲受限,局部无外伤、感染,也无周围血管病。
1.3 观察方法采用BRSS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1]。前者可将患肢从无任何活动至运动协调近于正常分为I~VI级,后者将上肢各关节的运动分解为33项,满分66分。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分别进行病变等级及运动功能综合评定。上肢功能恢复的预测评定:有功能的实用手及残废手的评定。以N/3+3m/4≥1和N/1+3m/4≤1两公式计算[1],以验证预期疗效的期望值。
以肌电图检测患肢臂丛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的感觉与运动传导速度;X线片,对手与肩部骨骼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比;骨密度检测,以观察本疗法对其影响。对此3项均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统计分析。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主穴:天宗、养老、劳宫。根据不同的症状适当加用辅助穴位,如肿胀明显加中渚,僵硬为主加后溪,肩关节剧痛者加肩三针。
操作:天宗穴位于肩胛骨正中,于该穴采用“九六数”即“龙虎交战”手法。用30~32号2~2.5寸不锈钢毫针垂直刺入穴位约1.5~2寸后行针刺手法,捻针时拇指向前快速捻转9次,尔后食指向前6次。如上法连续3次后,间隔5分钟重复1次,留针30分钟,共重复6次,令患者自觉肩背部舒适进而患肢温暖为度。养老穴行快速提插捻转振颤手法,频率约每分100~150次左右,每次进行1分钟,每隔5分钟重复1次,留针期间共重复6次。劳宫穴以1寸毫针刺入0.5~0.8寸后行捻转补泻手法,每次1分钟共重复6次,余加减穴视具体情况选用手法。
康复训练方法:主要进行上肢和手的功能训练。从远端向近端进行。包括主被动运动:A.诱发肌肉活动及训练伸向物体的控制能力;B.维持肌肉长度,防止挛缩;C.诱发手操作的肌肉活动和训练运动控制。同时借助于器械进行训练。医师每日指导患者康复训练1次(每次60分钟)后,令其家属协助自行训练每日不少于2~3次,每次10~15分钟。
2.2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以阳明经肩、曲池、合谷穴为主,施以捻转补泻针法,留针20分钟。
两组患者均针刺与康复同步进行,除双休日外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持续1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上肢运动评分<33分为严重运动障碍,33~43分为明显运动障碍,44~54分为中度运动障碍,55~64分为轻度运动障碍[1]。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及上肢运动评分提高50%为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好转,上肢运动评分提高25%~49%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上肢运动评分增高<25%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Fugl*.meyer评价结果均有明显改善,各组自身进行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与治疗前对照,Ridit检验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83例,显效23例,有效5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52例,显效11例,有效3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5%。虽然Ridit检验两组间疗效从统计结果看无明显差异,但从上肢运动总积分可看出其平均积分值相差10分左右,这对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此外对照组于第2疗程中疗效进展速度有减慢的趋势(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总积分比较
(2)治疗前后肌电图检测 对治疗组患者中21例进行了治疗前肌电图检测,其中18例完成了治疗后复测。结果为:治疗前平均运动传导速度30.90m/s,治疗后45.35m/s,经统计学处理t=3.07,P<0.01,治疗前后差异非常显著。
(3)其他 对53例患者进行了骨密度检测,治疗前后未见明显改变。对50例患肢及健肢进行了X线检测,结果显示发病2周内患肢骨质与骨关节无明显变化,但本征一旦形成,骨关节结构可发生畸形、半脱位、骨质疏松等,且在1个月后鲜有正常不变者。BRSS分级检测观察证实采用本疗法可使患肢在短期内运动功能上升2~3级,生活自理能力亦明显提高。手功能评定与实际治疗结果相符合。
4 讨论
肩手综合征的最大特点是肩、肘、腕关节疼痛后导致上述各关节活动度明显降低,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及康复质量。多年来国内外医师尝试过向心性加压缠绕、冰疗等多种疗法,但缺乏肯定疗效,结果均不尽如人意。本课题主穴天宗采用龙虎交战针刺手法,天宗位于肩胛骨上,总汇三阳经气,采用本针法,使经气上达肩、颈、头,下通臂、腕、手,与郄穴养老合用,通经止痛;加取劳宫,以神制动以促进手、腕、臂的功能的恢复。
针刺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突出了动静结合治疗疾病的特点。国内外学者曾大量报道过单纯针灸或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但疗效难有突破性进展。本征的治疗重点是大脑对肩臂关节的支配能力,对患肢局部单纯采用某种治疗方法是不够的。针刺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各种不同类型沟通相关的突触链,进行功能重组使患肢功能得以恢复,从而有效地防治肩手综合征。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征的有益尝试。
治疗前后肌电图检测证实,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可在短期内导致周围神经的损伤,并使其运动传导速度减慢,针刺与康复治疗相结合,可促进其恢复。治疗前后骨密度检测证实,本疗法在短期内对骨密度影响不大,但发现老年女性骨密度数值下降较老年男性明显。
本研究证实了龙虎交战针法缓痛、止痛疗效确切,同时对针具、针刺操作手法、刺激量、进针深浅、留针时间均采用了量化指标,使研究结果客观公正,并为进一步量化针刺手法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本研究再次证实了周围神经损伤后可以再生的理论。
5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脑梗塞 恢复期 中西医结合 护理
脑梗塞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50%~60% [1]。急性期过后,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角歪斜等症状,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压力负担。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中风后约3/4的存活者有残疾[2],例如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及肢体瘫痪。脑梗塞康复的目的是改善运动、言语、认知和其他受损的功能,使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的再适应,能恢复自主活动和人际间的交往,尽可能恢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中医辨证认为康复期的前6个月,正处于邪气被逐,正气未复,是康复的良机。有研究显示,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后的前3个月是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3]。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和护理脑梗塞恢复期患者10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病例资料介绍
1.1 入选对象
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入住我科的200例经CT或MRI确诊的脑梗塞患者,男119例,女81例;31例为二次发病;均为发病的6天内入院;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其中52例伴有意识障碍,全部患者皮肤无压疮;住院时间为2-4周。
1.2分组及护理方法
将200例脑梗塞康复期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中西医结合组100例,男61例,女39例;平均年龄65.6±10.5岁,有28例患者伴有意识障碍。对照组100例,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龄63.8±11.3岁,有24例患者伴有意识障碍。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提出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病情严重程度评定,分为轻、中、重型。[4]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神经功能缺损、并发症及既往史等方面,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
两组病例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的治疗与西医的常规护理(包括心理、生活、康复、安全、用药等方面的护理),而中西医结合组则在常规西医护理基础上,接受以下中医特色的护理治疗。
2 中医特色的护理体会
2.1中医辨证的心理护理
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其躯体残疾的严重程度与精神因素(包括急躁易怒、紧张、抑郁)是密切相关[5]和互相影响的,脑梗塞患者经常表现为愤怒、焦虑、忧郁、恐惧、暴喜等几种情绪改变,这些心理、情绪因素常常导致患者失去治疗信心、甚至产生绝望的心理。因此,我们通过护理评估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运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肝,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的理论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学习在情志上的自我控制,以纠正异常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昏迷患者清醒之后,更应加强心理护理。
愤怒型患者,常表现为急躁易怒、咽干、口苦、胸闷胁痛、五心烦热。对于此类病人,需要在谅解的基础上,给以正确的疏导。我们运用中医的情志制约法,以悲制怒,向其家人了解患者最悲伤的生活事件,当其发怒时,予以适当刺激,以控制其烦怒的情绪。当其挑衅时,不予计较,待其情绪稳定后,我们向其讲明“百病生于气”的道理,并说服同病室的人给予谅解、忍让,减少其发怒机会。
忧思型患者,常表现为善太息、气短、愁容满面,心胸痞闷,纳食不香。针对患者的忧思症结,我们予以劝导,说明其思虑的错误性,让其认识到只有心情舒畅,配合治疗才是治疗的最好方法。
悲观型患者,常表现为悲观失望、失眠多梦、头晕心悸、疲倦乏力等神经衰弱的症状。“悲则气消”,意思是说悲伤能耗散阳气。我们运用中医情志相胜法,以喜胜悲,为病人提供周到的生活护理,给予患者关心体贴,经常与病人交谈,根据患者的爱好,讲些让其开心高兴的话,并让患者多听欢快、轻松的音乐。
惊恐型患者,常表现为精神紧张,怕病情恶化、瘫痪不起,总惶惶不可终日。祖国医学认为“恐则气下,令人善惊,思使气结。”对此类患者,我们就其病情的发展及恢复过程给患者作出详细的解析,并引导患者对此进行对照分析,使病人消除恐惧的心理。
暴喜型患者,常表现为易于激动,情不自禁,喜笑无常,精神恍惚。喜属于对人体有益的情志,但欢喜太过,则使心气缓散而不藏,心气不足。针对此类患者,我们采用情志制约法,以恐胜喜。了解患者生活中最担心、最敏感的事情,以此适当恐吓之,并告之其疾病的危害性,嘱其家属勿与病人谈论家庭、工作等事,防止诱发病人情绪激动而使病情加重。
2.2按中医分型辨证施护
按中医辨证,脑血管病可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二种。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护理方法。
2.2.1中经络者病在经络,症见半身不遂、肌肤不仁、舌强语涩或口角歪斜等,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兼浮象。肝阳上亢型以情志调理为主,避免暴怒抑郁,保持情绪稳定,饮食宜清淡甘寒,汤药宜凉服;风痰瘀阻型易眩晕,应安静卧床休息,防跌倒;气虚血瘀型体弱多汗,病室保持温暖避风,多汗时及时擦汗更衣,手足肿胀或瘀紫则用温水浸泡以消肿化瘀,并且帮助或指导病人做主动和被动运动;痰热腑实型饮食以清热、化痰、润燥为主;阴虚风动型可用五倍子粉水调后敷神阙穴,饮食以养阴清热为主。
2.2.2中脏腑:中脏腑又分为闭证与脱证。 闭证表现为因气血冲逆,血苑于上,肝风煽张,痰浊壅盛,症见神志昏沉,牙关紧闭,两手紧握,面赤气粗,喉中痰鸣,大便闭塞,舌苔厚腻,脉弦滑而数者。闭证之阳闭风火上扰清窍型,按医嘱予以羚羊角汤服用外,并鼻饲安宫牛黄丸液体以辛凉开窍、清热解毒;指导家属予以病人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忌辛辣、肥甘等生湿助火之品;痰热内闭心窍型应严密观察面红、身热、肢凉、舌绛、苔黄褐等变化,按医嘱鼻饲安宫牛黄丸液体,中药煎液擦身及针刺曲池等穴位以降温。阳闭证病人可用银花、水清洁口腔,达到清热除口臭的目的;阴闭之痰湿蒙闭心神型除服用涤痰汤外,并鼻饲苏合香丸液以辛温开窍;注意保暖,饮食宜偏温性食物。脱证者处于病情垂危阶段,表现出目合口张,手撒遗溺,鼻鼾息微,四肢逆冷,脉细弱;或汗出如油,面赤如妆,脉微欲绝浮大无根者,为真阳外越,证情凶险之征,应采取一切西医措施进行抢救,同时予以结合针灸人中、涌泉、合谷,加艾灸关元、气海、神阙、檀中以回阳救逆,病情稳定后可鼻饲参附粥,有回阳固脱之效[6]。
2.3中医辨证施食,药膳治疗的方法。
合理的饮食不仅能促进疾病早日康复,而且能调理疾病,尤其是慢性病恢复健康和重病恢复期的饮食调节,能起巩固疗效的作用[7]。脑梗塞患者饮食应以清淡、低盐、低糖、低脂、高蛋白、易消化食物为原则。昏迷者按医嘱予以鼻饲流质饮食,吞咽不便者选择半流或稀软食品,少量多餐,进食不宜过快;一般患者可给普食。恢复期应注意滋补,可选用山楂、莲子、大枣、桂圆、甲鱼等有降压、降脂、软化血管和补益作用的食品。
2.4中医辨证的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侧枝循环式的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侧大脑半球的代偿及功能重组可起到积极作用[8]。我们除常规的康复护理外(例如肢体、语言训练等),还进行以下的中医特色的康复护理。
2.4.1按摩:部位和穴位要根据疾病所涉及的部位和中医取穴论加以选定,依照先轻后重,由浅而深,由慢而快的原则,每日给患者按摩2-3次。上肢选用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等穴。下肢选用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穴。头面选用太阳、头维、百会等穴。
2.4.2中药药熨或外敷法:将川芎、丹参、红花、当归、赤芍等中药饮片等用布包好,水煮至沸,待温度适宜时,用药包热敷外熨患肢,日2-3次。熨烫过程中途经上述穴位处稍停片刻以达到温热刺激穴位作用。
2.4.3针灸:在康复早期实行针灸治疗具有一定意义[9]。头针和体针他们的意义相同,但头针更为方便易行应首选。常用的头针刺激区有运动区、感觉区、血管舒缩区和语言区,可根据病情选用,留针时间为1-2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上肢瘫痪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手三里等穴。下肢瘫痪取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绝骨、三阴交、昆仑、丘墟、太冲等穴,每次取4-5个穴位,交替使用,一般用平补平泻或补患侧、泻健侧的手法。语言不畅者可加用通理穴,吞咽困难者可加廉泉穴,口眼歪斜者可加地仓、下关等穴,15次为1个疗程;同时可采用电针或艾灸加强刺激,也可用丹参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耳针可根据病情选用肝点、肾点、脑干点和脊柱点交替刺激。
2.5褥疮预防及护理
除常规护理外(例如翻身、垫棉圈、上气垫床等),每日早晚翻身后用红花酒精(红花15g加75%酒精500mL浸泡1周)倾倒于手掌中少许,用手掌的大鱼际部位向心性进行按摩局部皮肤10-15min。因为红花酒精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对于皮肤已出现潮红的患者,能更有效预防褥疮。对酒精过敏者,用热毛巾敷后涂剂按摩。
对于褥疮溃疡期,清洁疮面后予以外敷祛腐生肌膏以除腐生新,促使愈合。
3 疗效评定
3.1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 ,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临床观察中无变化、恶化或死亡均属于无效。
3.2结果
2组病人住院治疗护理后,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2组总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通过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护理,观察组的100名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心理状态正常,病情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而功能康复程度及并发症减少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4 总结
护理是一门独立学科,中、西医护理在本质、内涵上是一致的。中医护理历来在祖国医学整体观、辨证观的理论指导下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强调以脏腑功能、经络协调、气血平和内在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界、社会人际关系和与疾病的相互关系;强调护士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病情,并根据中医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等方法确立患者证型,并通过辨证施护、三因制宜的方式,针对患者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发病的不同季节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10]。这种强调个性化护理以及强调整体调整的思想,符合人类健康需求。而西医护理在新的医学模式影响下更强调有针对性地对临床出现的症状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其中护理程序是其常用的工作方法之一。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运用中西医两套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把中医理论融入西医的护理程序当中,一方面可使中医护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也使西医护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有利于灵活地辨证施护、辨症施护、辨病施护[11]。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谁主谁次应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参 考 文 献
[1]戴自英主编. 实用内科学. 第8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026
[2]朱镰连.急性脑血管病早期康复,机不可失.中华内科杂志,1997,36(12): 840-841.
[3]Lincoln NB,Jackson JM,Edmans JA,et al.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s about progress of patients on a stroke unit.Journal of Neurology,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1990,53:972-975.
[4]廖鸿石,朱镛连,吴弦光,等.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8-24.
[5]孟祥明,丁伟,郑加平.脑血管病的现代治疗[M].山东:青岛出版社,1999:200-203.
[6]庄礼兴.食疗本草[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7]张广清.中医护理现状及科研展望.中华护理杂志,2002, 37 (4):290.
[8]Weiller C,Cho11et F, Friston KJ, et al.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of the brain in recovery from striatocapsular infarction in man. Ann Neurol,1992, 31:463-472.
[9]李育英,杨莉,刘洁.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及功能锻炼指导[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l9(3):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