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言表达训练范文

语言表达训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言表达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言表达训练

第1篇:语言表达训练范文

一、 关注内容,言为心声

教学伊始,教师出示了一幅鲜花满地的图片,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学生回答:“我看到了鲜艳的鲜花。”教师说:“鲜花和鲜艳中都有一个‘鲜’字,只要用一个就可以了。”学生马上领悟,改正道:“我看到了鲜艳的花朵。”第二个学生回答:“我看到了满地色彩斑斓、各种各样的鲜花。”教师说:“把各种各样放后面说,句子就更加生动了。”经过提醒,学生重新表述为:“我看到了满地色彩斑斓的鲜花,它们各种各样的!”

应该说,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语言发展尚不完备,所以,口头表达能力非常有限,概括来讲,低年级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有这样明显的三个缺陷:一是说话不够完整;二是说话不够准确;三是说话不够简洁。学生习惯于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悟。所以,作为教师,引导学生用语逐步从生活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让学生不仅想说、敢说,而且能说、会说。

二、 关注情感,传情达意

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语文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所以,学生语感的培养一定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

例如,课堂中的一个说话练习,教师问学生:“如果你在这大片的花丛中,会干什么?”一个学生回答道:“我会摘下两朵花,送给爸爸、妈妈戴头上。”教师笑了,抚摸着他的头说:“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这花给妈妈戴很合适,可是给爸爸戴的话……”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略想了一下说:“放在爸爸桌上。”

很显然,低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对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感受能力。他们能从别人的语言中捕捉信息,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欲望和情感,只是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还不够深入、精细。而学生语感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等各种方面,必须建立在个人体验的基石之上。作为教师就是要进行多方位地引导、点拨,将隐藏于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调入前台,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三、 关注思维,准确流畅

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他们对语言的体验不同,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获得的文化、精神也就不同。课堂上,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学生逐步学会对语言的倾听与反思,学会对语言的欣赏与评判,这不正是经历了智慧共享后的儿童语言的发展吗?

课堂上,在描述一幅满地鲜花的图片时,一个学生回答道:“我看到了很多花。”他顿了顿,又接着说了句:“很美丽。”很明显,他的思维没有连贯起来。教师和蔼地提醒他:“没关系,连起来再说一遍。”学生得到鼓励,放开声音说:“我看到了很多花,很美丽!”

另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模仿课本上的句式自己说诗句,一个学生说道:“我喜欢草原上遍地的羊儿,这儿一只,那儿一只,真比火红的枫叶还多!”不难预见,因为教师出示的第二幅图是火红的枫叶,所以,这个学生受眼前图片的冲击和局限,一时想不出其他更具有相似可能的事物了,就把现成图片上的事物用到了自己的句子中,这是低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出现的情况。教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个问题,问道:“枫叶是红色的,羊儿是什么颜色呢?”学生答道:“白色的。”师追问:“白得像什么?”学生马上想到:“白云!”然后,师继续启发那个学生:“那你可以把羊儿和什么比呀?”学生会心一笑,把先前的句子改为:“我喜欢草原上遍地的羊儿,这儿一只,那儿一只,真比天上的白云还多!”教师适时小结:“小朋友在写小诗的时候,要注意想一想,你写的事物和什么最像,就可以和什么去比。”准确的思维就在这里产生了!

第2篇:语言表达训练范文

【关键词】语言表达 自觉意识 平时练习 背诵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强调了“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等内容,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良好的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纵观近年高考语文试题(尤其是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高考语文试题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能力的考查,尤其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查。

这正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必须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我们必须在夯实学生字音、字形、字义、词语运用、病句等方面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当然,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就要提高我们语文教师自己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语文教师,上课时的语言必准确明白,符合语法习惯,逻辑性强,以保持汉语的规范化――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汉语的典范。优秀的语文教师更应以其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准确丰美的文采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汉民族语言的艺术魅力。

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更要注意在课上课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阅读、积累生活、积累资料、积累素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练习时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这又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首要的前提是我们应努力加强对学生意识方面的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在应试中、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样,他们才会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自觉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在平时多实践、多学习、多读多说,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关中方言同普通话存在一些差异。很多学生就“是”与“寺”不分、“竹”与“走”不分。在白水县内,不同乡镇的方言也存在着很多差别。每次上语文课,普通话说得不好的学生被我叫起来读课文时,总是有些不好意思,生怕个别字音读不准确――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普通话其实是越来越好了。我也了解到,在课间时,一些方言比较重的同学会主动找一些普通话比较好的同学“聊天”,而那些同学也会在聊的过程中,认真地帮他们纠正发音。知道这些后,我很开心,相信他们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都会收获很多。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也应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比如对课文中某段话的概括,对一些精彩句子、语段的仿写、改写、续写等。专项的语言表达题的训练更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不定时地穿插着练习。对于学生们写出得很精彩的句子,我们应大力表扬,最好在全班诵读,以激励其他学生写出更好的句子。我记得,在一次自习课上,我要求学生写一句感恩的句子。有位平时学习并不太用功的学生写道:“你是我迷茫时的一盏灯,当我徘徊歧路时,璀璨的光芒让我豁然开朗。”结果,他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肯定和赞扬。在之后的课堂中,他活跃了许多,经常会想到一些很有创意的东西,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当然,我们应该将语言表达题的解题规律与方法科学地教给学生,并让他们完全掌握。这样天长日久,学生们这方面的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另外,我还想说说背诵的重要性。

高中教育从根本上说还是基础教育,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仍然是高中教育的一个重中之重。从这个角度上讲,在高中阶段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和文学作品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背诵对于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目前,学生们写议论文时,普遍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材料。但我们如果把近几年来高考的满分作文拿出来分析,就会发现不少满分作文中的材料来自于我们的语文课本,甚至就来自于我们要求背诵的名作名篇。

记得有一次,我们以“个性与价值”为话题,让学生们作文。有一个学生就很好地引用了我们学过的《病梅馆记》里的句子,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当我向全班同学读这篇作文时,很多同学都很遗憾地说,自己也想过,但就是一些句子想不起来,便放弃了。由此可见,背诵是非常重要的。

背得多了,一些素材和妙语都烂熟于心了,写起来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这样,在高考时,材料信手拈来,作文取得高分甚至满分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高中课本要求背诵的篇目有40多篇,古今中外,风格各异。如:《游褒禅山记》中“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等句,信手拈来,均可成文。

有时候,苦思冥想、东翻西阅,倒不如就地取材,从课本所学撷取佳句,稍做改动,写出新意。如:2007年湖南卷满分作文就得益于此: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第3篇:语言表达训练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表达训练;策略;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5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却有被减弱的严重倾向,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极其不利的。按照新课标的最新指导精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以新颖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心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世界。

1.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有助于训练的进行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会受到外部或是内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并发生不同的变化,在其本质上实际是一种心理的过程。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够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为教学提供有力的保证。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后进行教学,在阶段性的实验教学后,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文章时,通过对比句型与句式的变化,让学生更加直接的体会句子在改变前后感彩的变化,并且通过递增式的修辞手法,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引导,让学生通过阅读深刻的感受到文章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并以文章中的内容为基础,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有效地深刻理解到句型和句式之间转换时情感的变化,为以后进行语文写作奠定了基础。

2.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生的语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语感的培养重在教师带领学生主动去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体会语言丰富的内涵,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并加以丰富的想象,用比较精炼的语言描述各种情景。这些内容的设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还可以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我要的是葫芦》这一文章时,有这样一段内容:"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教师根据这一内容可以提出这些问题:"你们觉得小葫芦可爱吗?具体可爱在什么地方呢?你们喜欢它的可爱吗?"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体会和感受,这时教师还可以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让学生想象这棵葫芦会是什么样子的,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并结合课文内容,简单描述一下自己认为的葫芦的样子。在这个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就利用了语言的训练达到让学生感知、理解和运用的目的。

3.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提出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把不认识的字、不明白的词都归纳于语言问题,并且这些内容的学习都是在学习课文前进行的。

4.在学生思维发散处进行训练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有助于学生能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在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创新极大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锻炼小学生发散性思维,不仅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重要内容。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训练,以新颖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心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世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学生不会感到训练的枯燥和单一,并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第4篇:语言表达训练范文

一、怎样让学生敢说

首先,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才勇于表达、敢于表达。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积极的思维只有在自由自在的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因而在学生处于高度紧张地机械地接受知识、缺乏心理安全与自由的地方,他们思维的火花、表达的欲望是难以迸发出来的。

其次,教师要学会倾听,成为学生忠实的“听众”。 倾听是一种美德,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对方的具体体现。教师学会了倾听,无形中会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不管发言的孩子是优生,还是差生,老师都要一视同仁,公正评价;不管表达的观点正确还是错误的,老师都要给予鼓励,积极引导;不管发言的内容是预设之中的,还是意料之外的,老师都要心态平和,耐心倾听。即便是语无伦次,教师也要俯下身子倾听,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并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困惑、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等。

二、怎样让学生有话说

这需要老师积极引导,正确指导学生用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思维成果;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提问,课堂应摒弃是非性、选择性等形式化的、无意义的提问;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探索、体验的机会,学生就有话可说。我的课堂上,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述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品评题中某个字词的重要价值,可以说解题思路,说解题注意点,说思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说计算技巧,也可以评价他人的观点,评价他人的作业,交流学习的体验,介绍解题经验,总结整堂课的收获……

课堂上,人人都要争取“说”的机会,但是一个47名同学组成的集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展现自我的好机会。为了能让大家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每堂课我都会组织孩子们把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收获与同桌分享,或与学习小组成员分享,回到家,再与爸妈一起分享。

起初,我班孩子的发言也仅仅局限于陈述性的叙说,思维含量并不很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他们敢于标新立异了,敢于提出问题了,甚至敢于质疑课本了,敢于质疑老师了。因为他们拥有了一份勇气,收获到一份自信,更愿意去尝试、去探究、去挑战了!

前几天,教学《小数乘法(第二课时)》。因为有第一课时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的基础,有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本课的学习任务相对轻松许多,所以我安排同学们自主学习。不到十分钟时间,大家便开始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了。

同学们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围绕着“当位数不够时,应该用‘0’补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通过自学,我懂得了:位数不够时,要请‘0’帮忙!”

“对!0起到占位的作用!”

“我觉得,添0还应注意所添0的个数。句子中‘补足’的意思就是:缺几个0,就补几个0。”

“当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大于整数乘积的位数时,就需要用0补足。”

“哎呀,其实,要找对小数点的位置,关键是记住昨天的结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嗯!”

你一言,我一语,有粗浅的理解,也有深入的剖析;有心灵的共鸣,也有个性化的见解,还传来了质疑的声音。

“老师,为什么0.28乘0.28,乘积会变小了呢?”

“0.28乘0.28,表示的是0.28个0.28相加是多少?所以,结果当然会比0.28本身来得小!”

“物体的个数是不可以用小数表示的!”

“0.28是百分之二十八,我觉得0.28乘0.28,表示的是0.28的百分之二十八是多少?所以,结果应该只是‘0.28’的一部分,自然就小于0.28了!”

……

第5篇:语言表达训练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表达训练

中国分类号:G623.5

在1989年,Duguid、Collin与Brown《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这这篇论文中 “情境教学”这个理念被第一次提出来,在Duguid、Collin与Brown看来“只有在形成与应用的具体情境之中才可以充分体现知识真实含义。知识脱离其所在环境,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在情境中学习是最好的学习知识的策略。”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语言表达练习,是语言表达训练最好的教学策略。

但是,贾志敏在2013年第二期《教育时报》中发表的论文《作文本来是一件乐事》中指出:现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阅读课与作文课二者是独立分开的,也就是阅读与语言表达训练相脱节了。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此文通过为读者详细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美。某教师在上课时是这样处理这篇课文的:

步骤一:细细阅读文本,找出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精彩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手法、语言表达巧妙的地方。

步骤二:讨论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述漓江水的美?

步骤三:讨论作者是如何将桂林山水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来的?

在这节课中,教师尝试把课文出现的表达方法在一堂课之中全部讲解给学生听。然而,教师解读这些表达方法之时却没有指导学生联系课文中心去理解、品读,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单单学会了课文中出现的几种表达手法而已。阅读教学应当是通过形式去理解文本,进而掌握形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又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再鲜活生动的语言材料离开了文本,所谓的表达训练只能是无本之木,不利于孩子们迁移与应用语言表达的相关知识。

换句话来说,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就必须引导学生透过文本内容去感悟语言表达的策略,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学习中。在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融入语言表达训练,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在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对特殊的语言范式给予充分重视

现今的语文教材有很多语段或儿童诗都包含着许多特殊语言范式与语言规律。在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结合这些语段或儿童诗开展模仿语言表达练习。例如人教版新课程三年级上册第四组《花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有多个描述多种花朵盛放的独具特色且形象生动的语句。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对这些语句进行仔细品读之后,设置下面的语言表达练习:孩子们,作者在这一自然段中写了几种花开放呀?虽说这些语句都是描述花的盛放姿态,但是作者却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那么同学们可不可以也像作者那样试试写一种自己喜爱的花呢?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范式:____(哪种花),_____(开放的姿态是怎样的)。通过这个练习可以让孩子们品读课文语言范式的基础上开展语言表达训练,让孩子们有“法”可依,有“章”可询,不仅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内化了课文语言,并且还通过训练学会了自由表达,事半功倍。

二、在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找准隐藏的语言空白

在有意或无意间,作者会在文本中隐藏有某些语言空白的地方,就像是“曲虽终而音犹存”一般。在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字里行间的语言空白之处引导学生表达出韵外之旨,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三、在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把握关键词句举象

“举象”指的是把文字语言还原成一定的意象、印象、形象。文字语言是抽象程度较高的符号,而对于一个有着丰富生活体验的人而言,抽象的文字语言不单单是一个个的符号,而更多的是一个个具体的“象”。在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握课文中语句指导孩子们举象。例如人教版新课程六年级上册第五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饱经风霜”这个词语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难以理解,新华字典中关于这个词语的解释也比较抽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同学生将自己的记忆闸门打开,回想实际生活中是不是曾经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呢?然后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试着描述车夫的脸。由于有了之前回忆生活经验的铺垫,孩子们的描述也就比较生动形象。例如一位同学这样写道:“车夫脸黝黑黝黑的,两边颧骨高高突起,眼睛却深深陷下去,两篇厚嘴唇上面有着一道又一道的口子,头发上面挂满了灰尘,一眼看去似乎已经是上六十的人了。……”利用“举象”的方式,车夫饱经风霜的沧桑形象活脱脱站在我们面前一般。这样把抽象的文字语言变为形象的具体描述,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有效提高了孩子们语言的应用能力。在古诗词实践教学过程中“举象”的方式更是被经常用到。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新课程五年级上册第二组《古诗词三首》中《长相思》的教学之时,我们可以首先让孩子们将这首词通读一遍,将整篇词的大意与词意都过一遍,然后教师结合背景音乐进行示范朗读,让孩子们一边听朗读一边闭目想象:在听的过程中什么景象在你头脑中浮现?什么声音在你耳中回荡?你又仿佛置身于什么样的世界之中?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想象:在词作者心中,其家乡处于何种状况?之后让孩子们将自己所想象的动词通过语言有条理地描述出来。而两次的“举象”活动,不但在课堂上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效果,而且还有效地将教学张力充分发挥了出来。利用对比的手段,让学生体验到战争的残酷、征途的艰辛,进而感受到亲人的温暖、家乡的美好,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其形象思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材是一个例子,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紧紧联系语言,深挖教材中的“表达”因素,为孩子们搭建更高的语言表达训练的平台,指导孩子们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内化、应用语言,进而全方位提升他们的语言素养。

参考文献

[1] 朱柳青.语文课文教学与阅读能力的关系[J].九江师专学报.2010(3)

第6篇:语言表达训练范文

关键词:普通话测试;训练;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31-02

普通话测试内容分为四项:单音节字词(10分)、多音节字词(20分)、朗读短文(30分)、命题说话(40分)。从分值的分配可见,第四项“说话”分值最高。在以往的普通话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注重学生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标准练习,而对学生命题说话训练不够,导致一些学生在测试时第四项丢分较多,据统计被测学生中约有50%说话项失分在7~8分之间。在“说话”项测试中,学生暴露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各类问题,本文的主旨是总结归纳“说话”项测试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口语表达训练方案,让学生“能说”、“会说”,通过“说话”项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一、普通话测试中学生“说话”存在的问题

“说话”项的测试目的是考查学生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条件下,运用普通话口语所达到的标准程度。它不仅考查学生的语音面貌,还要考查学生运用普通话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和表达过程的自然流畅的程度。它是学生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心理素质、临时组织语言应变技巧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说话”最能体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在近几年的测试实践,尤其是机辅测试中,我们发现“说话”实际与测试要求存在偏差,学生在“说话”项测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1.以“背稿”、“读稿”代替“说话”。在测试实践中,很多学生按照命题说话题目提前准备好稿子,测试前将稿子背熟,测试时以“背稿”代替“说话”。背稿能增加流畅度,还可以减少词汇和语法的错误,掩饰了学生许多语音错误和词汇、语法缺陷。

根据河北省普通话测试评分标准,“语言基本流畅、口语化较差、有背稿的表现”视情况酌情扣0.5或1分,而“词汇、语法偶有不规范的情况”要扣1到2分。因此学生为了少扣分,测试中用背稿子增加流畅度,减少语音错误和词汇、语法缺陷。

以前人工测试时,两个测试员考一个学生,学生不能作弊只能将准备好的稿子背熟,而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机辅测试后,一些学生测前用手机上网,搜到成篇的“说话”内容,趁监考老师不注意掏出手机对着电脑将三分钟“说话”变成朗读。

2.测试中出现无效话语。无效话语指的是测试中考生所说话语和考试题目没有任何关联的一些内容,无效话语在机辅测试中容易出现,以往的人工测试,遇到学生说到与话题无关的内容时,测试员给以适当的提示,并对其予以引导。机辅测试是学生面对电脑的单向说话,被测学生自己可以看到电脑下面的时间条进度,可以估算出还差多少时间满三分钟,当其把准备好的内容说完后,剩余时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就会出现说话与题目无关联的内容,例如与测试无关的自言自语、重复读准考证背面的考试注意事项、重复前面已经说过的内容、反复读考试电脑页面提示语、倒计时数秒等现象。这些现象在普通话测试中都称为无效话语。无效话语经常出现在一些准备不充分的学生录音中。

3.离题与雷同。河北省普通话测试说话题目共有40个,有些学生往往把内容相近的题目先归类,如《我熟悉的地方》、《我向往的地方》、《我的家乡》,然后用一个内容套在上述多个话题上,出现雷同或离题现象。学生开头两三句用所考题目相关的语言,随后便把话锋转到事先准备的同一个内容上。有时几个人抽到不同话题,说话内容却是一样,造成雷同。在测试实践中,有些同学的“说话”雷同与离题同时存在。如《我的学习生活》、《我的兴趣爱好》、《我的业余生活》,学生开篇说几句,随之便大段的背诵歌词、古典诗词或别人的文章,用这些内容来填充测试的三分钟时间,以致于造成全篇离题和雷同。

以上三类问题在普通话测试“说话”项中经常出现,这些问题暴露了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不足。也为我们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普通话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在教学中教师除注重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辨正外,更应该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二、加强“说话”项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说话”是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心理素质、临时组织语言应变技巧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其中,学生的知识储备要充足,思维要敏捷,应变技巧要具备。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多措并举,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说话”的训练内容要拓宽。如果我们的普通话教学仅仅围绕测试规定的40个话题,即使学生“说话”很流利,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好,也只是表面现象,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求教师拓宽“说话”的训练内容,要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如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一段经典影视作品,看完后请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要求每人用三到五分钟时间复述作品,谈一谈观后感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多角度的对作品进行评析、欣赏。这样,学生不但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综合素质。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实质的提高后,应对测试的40个话题就不再是难事。

2.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要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意识,就要让学生的口语表达在生活、学习中得到锻炼。选取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即兴演说,让所有学生有“说”的机会。学生讲自己感兴趣且熟悉的话题,容易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物,话题采取即兴方式给学生新鲜活泼的感觉,学生乐于表达,不会产生厌倦情绪。

3.根据学生的不同方言区分组强化训练。先把不同方言区的学生进行分组,根据每个方言区的用词和语法特点,制定具体训练方案。在朗读中学生一般不会暴露方言、方音,但在测试“说话”项时由于没有文字凭借,学生在口语表达中会下意识使用方言词汇和语法。要通过口语表达训练,纠正不同方言区的习惯用语。如河北、东北、河南等部分地区将普通话的“什么”说成“啥”;河北的部分县市将“昨天”说成“夜个儿”、“早晨”说成“早清儿”、“下午”说成“后半晌儿”等。根据上述情况,在教学中将发音、说话有相同问题的学生分为一组,以便集中纠正偏差,有效地进行强化训练。

总之,通过教学要让学生领会“说话”的要求,首先语音要正确;其次内容具体、完整;最后说话内容要合乎逻辑、有条理。通过训练,让学生说起话来用词恰当、语句连贯、不重复嗦、有条理。在训练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思缔,黄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应试技巧[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8).

[2]孔瑛.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项的问题探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5).

第7篇:语言表达训练范文

英国创意大师霍金斯说过,人人都有创意,只是不会表达。人类最常用的基本表达是言语,而小学是言语的丰富阶段,将小学生言语表达能力提高到具体、生动的高度,应该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开展的言语训练与创造力培养的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探索小学语文课程日常教学中的创造力训练方法

阅读教学。阅读课进行重点词句教学时,常采用联想、替换、组合等方法。教师们常常要求学生为故事设想一个原因(如《丑小鸭》中的天鹅蛋为什么会在鸭妈妈那里),给课文续编一个不同的结尾(如为《松鼠和松果》编一个完全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结尾),或是逆向想象(如《太阳》一课想象“如果没有太阳这个世界将会怎样”)。香华实验学校程敏芬老师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学生读了《蜜蜂》扮演法布尔或女儿,读了《玩出了名堂》变身列文虎克,读了《找骆驼》选择扮演老人或商人,读了《花钟》则扮演导游。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挑战心理,学生在复述中有意增加富有想象力的细节,使复述明显具有创造性。

“语文园地”的教学。《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栏目中无论是形声字规律练习,还是短小诗歌的积累背诵,教师们都能让学生进行饶有趣味的儿歌创编。何丽老师引导学生编出:有“足”快快跑,有“饣”能吃饱,有“氵”能洗手,有“扌”能做事,有“犭”是动物,有“忄”有感情,有“艹”是植物……这些方法可以形成教学流程,先面向教师培训,再通过教师面向学生,使每一节课基本标准相同,还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二、促进中低年级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由于学生入学后首先受到的是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所以教师们反映:在课题刚开展时明显感到学生思维局限,言语表达趋于雷同,鲜见创造性思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运用联想、替换、逆向、组合四种方法进行灵活的言语表达,逐步表现出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甚至独特性。在经过两年的教育实践以后,孩子几乎都很好地学会了观察和发现,表达时有了勇气与准确性。

陈晓凤、王献莹两位老师教学《画风》一课,学生在言语表达训练中写出了这样的句子:“风来了,风把小朋友的头发吹起来了,风在和头发赛跑呢;风来了,风把火吹旺了,风藏在燃烧的火焰里;风来了,风把白云吹散了,风藏在吹散的白云里;风来了,风把风筝吹走了,风藏在吹走的风筝里。”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司空见惯的东西,发现了美和诗意。

三、优化课程目标,在微观层面上改变了语文课程形态

语文教材的形态是主题统整下的文章集锦,语文课的形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表现为文本解读型,即初读课文—分段讲读—总结练习。然而我们着力将语文课转变为掌握知识(方法)—指导运用。即便是一年级教学李白的《静夜思》,我们的做法也是尽量展现作者的写作过程:“这么了不起的诗是怎么被创作出来的?其实就是联想出来的:光—霜—月—故乡(可能在家乡也看过这样的月亮)。那么我们也来试着运用联想的方法创作一首诗吧。鱼,渔船,轮船,太空船——一艘鲸鱼形状的太空飞船,在金色的月亮前驶过……如此一来,学习就成了模仿他人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孩子有了学习的自信,而不总是在仰望别人。

四、催生教师的教学创造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8篇:语言表达训练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表达能力 培养研究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层进行了一项专门调查,选取了一百名学生进行表达能力测试,发现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所占比例不足三分之一,其他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感染力、临场发挥效果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笔者专门进行了研究,下面做具体论述。

一、利用读写阵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读写活动是近年来各学校普遍开展的一项训练,虽然在语文课程体系中没有专门的读写课程,但是其作为校本课程或是特色活动融入语文教学,彰显了其强大生命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建设读写阵地,以此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在读写阵地建设方面下了一番大工夫,在黑板专门设置了每日诗歌栏目,要求学生每天摘录一首优美诗歌供大家进行朗诵;在班级设置了口语角,每天公布一个话题让大家认真思考、踊跃表达。读写阵地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上能够起到较好的补充完善功能,是落实语文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发展的有力载体。

二、利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互动,需要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有效开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习成效的影响非常大,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表达方面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观点。笔者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教师讲解的内容,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启发性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认真回答。每回答一个问题,对学生而言都是一次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在全班学生面前还能够克服怯场心理。在一位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其他学生也可以进行相应交流,可以开展补充完善,也可以提出另外的观点,等等。课堂上进行充分互动,可以全面实现增加学生回答频率、提高思维深度的综合目标,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兼顾师生互动这一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间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三、利用小组探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利用学习小组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大家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集思广益,牵头的学生会带领大家进行认真思考,相互交流讨论。他们要么冥思苦想,要么相互探讨。在整理出自己的初步答案之后,小组范围内要进行相互交流,大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你认为应当怎样。每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交流发言,都是对自己思考问题答案的阐述,都是对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这样,利用小组这一单位,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也可以逐层递进地进行培养,无论是学生语言表达的技巧还是水平,都会在高频率的训练中得到巩固和提升。

四、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抓住课外资源的利用,否则整个语文教学就是残缺不全的。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的空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快速提高。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笔者在课外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配合学生语言难点能力的训练。例如在课外举行了即兴演讲活动,现场出题准备两分钟然后上台进行演讲,从拿到选题到进行演讲之间相隔的时间很短,学生需要有丰富的底蕴,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有效实现这方面的训练目标。再比如课外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训练技巧,大家一起针对语文学习中存在哪些方面问题开展探讨,各自说一说掌握的技巧。当大家踊跃地把自己熟悉了解掌握的内容展示出来时,学生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训练了表达能力。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非常悠久的渊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活动,组织他们深入生活之中寻找相关素材,寻找相关资料。这就需要拜访一些人物了解一些事情,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打交道,语言表达能力对他们学习任务的完成将会产生非常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多在这样的活动中锻炼学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有效提高。

五、利用专项竞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比赛是检验语文教学成效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各种专项竞赛,特别是与语言表达能力相关的专项竞赛,可以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激起一道道涟漪,营造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这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样具有积极作用。为了配合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笔者在课文先后组织开展了口头小作文、发音训练、怎样打腹稿探讨等一系列活动,在此基础上举行相应竞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在读写阵地及教学模式方法、资源整合等方面,教师要善于做裁缝,将这些资源和有利因素“裁剪”成自己所需要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培养,推动和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些方面在教学实践中都得到了验证,广大教师应当积极参与,选用一些好的方式方法着力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使他们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之我见[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1).

[2]宋卫泽.如何提高中专生语言表达能力[J].北方经贸,2001(02).

[3]才娟,闫晶淼.提升应用型大学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对策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6(02).

第9篇:语言表达训练范文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引言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还能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

一、物理学科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旧的概念、规律、说法不断被淘汰,这也是物理语言发展的一个过程,随着物理学的发展,科学家们也在不断地创造着新的物理学语言,如“楞次定律”等。与此同时,物理语言不仅仅是对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描述和总结,也承载着物理学习的方法,如我们在研究一些物理问题时会使用微积分、概率论等数学语言,并将其变为自己的方法。初中生是第一次接触物理,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物理语言,更是物理语言中所承载的物理知识和学习方法,因此,物理语言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一大难题。

初中物理语言主要有概念语言、符号语言、规律语言、辅助语言几种,概念语言如“比热容”、“磁场”等基本概念,学生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语言的内涵,还要了解其外延。符号语言是物理学中最常见的,如直流电符号、交流电符号、电阻符号等,每一个符号都对应着一个物理学知识。规律语言是偏综合性的物理语言,因为物理规律必然涉及物理概念,同时有很对规律语言是通过物理符号表示出来的,如Q=I2RT。规律语言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辅助语言指的是一些物理学现象、图形等,能够让我们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去学习物理知识,理解物理学概念。由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初中生在掌握物理语言时必须要做到科学性、真实性、直观性、严谨性、标准性、哲理性、趣味性,能够简洁、直观、真实、科学地表达出物理学意思。

二、物理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原则

1.以学生为本,避免死记硬背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能够背出课本上冗长的陈述,但是却不理解其中的内涵,更别提自己去组织语言,这是学生被动学习的典型表现。被动学习所培养出来的语言表达能力必然是无法达到要求的,老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多个角度来培养学生。新版人教版每一章节都会有趣味性的引入,有简单的小实验,有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介绍,让学生在这些有趣的知识活动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循序渐进,避免拔苗助长

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一切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未知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养成也需要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对学生的要求都要遵从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日积月累中实现质的飞跃。在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时,可以先让学生学会对课本中语言的理解分析,然后再训练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对物理知识物理现象进行概括综合。

三、初中物理课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1.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与学习交流

新版人教版的教材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文字还配有大量的图片,不仅有定理、规律的介绍,还配有详细的说明,不仅有知识的学习还有一个小实验小活动,给了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众所周知,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学生要想光听就能学好理解透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就要他们自己加强阅读,来培养对语言的分析能力。这里所说的阅读不同于语文英语的阅读,而是思考性的阅读。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阅读,先自行理解文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对教学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上课时就能够提高效率。针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这些概念的外延,对概念、公式有一个更深入的领悟,最后形成自己的理解,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释。

其次,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初中物理就是一门探究性课程,尤其是在上实验课时,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可以用于相互间的交流。由于是课堂的环境,学生交流起来语言也比较正规,不仅能够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得到知识的完善与吸收。可以说,一个充满交流的课堂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最好的舞台。

2.利用实验现象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实验课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最好的场所,我们需要描述实验该如何进行,需要观察实验现象,需要对实验进行总结分析,描述是实验课必不可少的过程,学生长期通过描述来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培养出来了。老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一些小实验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学习声音的特性时,可以先用电脑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学生描述听到的声音是哪些物体发出来的,都有什么特性。如可以先后播放噪音和音乐,让学生说说听到的感受,然后分析这些声音的不同之处,引入课程,进入频率、音调、响度、音色的学习。然后,可以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来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学生观察自己描述音调、频率与所发出声音之间的关系。

3.通过课后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结束后要想让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就必须让他们自己重新构建、复习一遍。首先,每一章节学习完后,老师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对缺失的知识点进行搜索整合,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本身就是一个物理语言的锻炼过程。之后,可以在全班进行一个复习讨论,每个学生都将自己的知识体系展示出来,由其他学生进行质疑和提问,每一位学生则在复述中理解在交流中巩固。课后习题的设计也要尽量覆盖更多的知识点,尤其是要注重各物理概念、规律的使用条件和范围,突出隐藏条件,因为学生在学习时关注的往往是如何使用这些概念、规律,老师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将知识补全,让他们学会去阅读文字中的隐含条件,同时对物理知识的表达也有更好的了解。

综上所述,语言表达能力是学习物理的基础,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力争做到科学、严谨、合理、简洁、富有逻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