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图书馆下乡送书范文

图书馆下乡送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馆下乡送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图书馆下乡送书

第1篇:图书馆下乡送书范文

在国家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大背景下,县级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的做好文化服务工作,打造一个本区域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是我们需要解决和思考的问题。结合东阳市图书馆的工作实践,笔者提出了“坚持两公两民、搭建一个平台、建设一支队伍”的服务模式,与同行探讨。

1.坚持两公两民,吸引读者到图书馆。

1.1坚持公益,免费服务

《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原则上应该提供免费服务。文化部、财政部也于2010年颁布了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意见和经费保障的通知,要求公共图书馆对公共空间设施免费开放,基本服务项目健全并全部免费开放。作为公共图书馆主要部分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当然也不例外。

1.2坚持公平,为特殊群体服务。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的文化服务部门,要让社会上的每位公民都能得到普遍、合理、公平、标准的服务。为此,图书馆在针对一些特殊的群体,应该采取公平的政策和特殊的措施来保障这些特殊群体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和机会。如对外来务工者采取跟本地居民一样只需凭身份证交押金就可以免费办理借书证;对于特困家庭可以凭低保证和特困家庭证明免费免押金办理借书证;对于一些身体残疾、盲人、面部毁容等特殊群体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照顾,设置无障碍通道和设施,有条件的可以设立专门的盲人阅览区,购置盲文书籍和有声读物。通过这些服务措施,保障各个群体能合理公平的享用图书馆服务的权利。

1.3坚持便民,保证开放时间

公共图书馆开放时间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是以读者为本,处处为读者着想,千方百计为读者延长开放时间,方便读者、留住读者、吸引读者来图书馆,还是固步自封,坚持固有观念,坚持机关式的作息制度来制定图书馆开放时间,这是一个图书馆是否以读者为本,开放办馆的显著标志。与此同时,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推出一系列的便民服务措施,比如:在馆门口设置24小时便民还书箱、电话续借、网上检索等服务,有条件的可以实现局部区域的文献借阅“一卡通”等等。

1.4坚持活动亲民,举办内容丰富的讲座、展览。

当前图书馆新馆建设迅速,各馆要充分利用报告厅、展厅,开展各类型公益性讲座和展览,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和资源发挥图书馆的公益性作用。我国图书馆界近年来树立了一些知名的公益讲座品牌,如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浙江图书馆的“假日讲座”等。基层图书馆也要因地制宜,打造自己当地的品牌文化。就笔者知道的宁波慈溪图书馆“三北讲坛”,义乌图书馆的“商城大讲堂”,东阳图书馆的“市民讲坛(家庭教育版块)”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成为当地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要积极引进、开办各类展览,也可以通过联合办展的方式,举办各种科普、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展览,让广大市民免费接受科普教育、文化欣赏、艺术熏陶,使广大读者来到图书馆有更多的文化选择,丰富了读者的文化生活,增强了图书馆的吸引力,同时也强化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2.多种服务模式并举,打造一个区域性的文化服务平台

2.1合理布局,在本区域内建立分馆和图书流通服务点

公共图书馆要根据本区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设立分馆和图书流通点。在一些居民较多较集中、财力较好的社区或乡镇可以建立分馆,人、财、物由公共图书馆统一管理,对分馆图书的采购、分类进行统一规范,对分馆的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比如在“十二五”规划中,东阳市将在横店、巍山、南马三个中心镇建立图书分馆,届时将实现总分馆间的通借通还。目前湖溪镇文化站作为我馆一个分馆的试点,正在开展图书的著录工作。为有效解决社区,企业和一些文化薄弱地方看书难、文化配套资金不足、不方便等问题,同时也可以盘活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提高公共图书的利用率,我馆在企业、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社区、部队、残联、监狱等多处设立93个图书流通服务点。为配合“文明在东阳”活动的深入开展,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我馆在新的政府机关大楼设立了“机关自助图书室”,为广大机关干部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掀起了一股机关学习之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利用学校图书馆为村民服务,实行共建共享

学校图书馆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公共图书馆,但由于分属文化、教育两个不同系统,所以学校的社会教育和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拥有良好的人力、资源和现代化服务设备,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与学校图书馆合作来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和信息服务水平。比如可以根据当地特点和农民需求,由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共同补充一部分图书,学校图书馆定期为村民开放,同时还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现代化设备定期为村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和检索服务。也可以指导乡村图书馆与当地中、小学图书馆共建,共享图书资源,有效解决乡村图书馆资源和人力不足问题。

2.3融合社会力量办馆,开展联合服务

政府应当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服务。社会力量办馆可以形式多样,可以独立建馆办馆、捐资建馆或捐书助馆,也可以通过政府牵线与图书馆合作或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不管何种形式,都需要社会力量和图书馆的合作,是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的一种共建模式,双方各司其责,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其中社会力量出资提供场地、设备和人员,图书馆提供文献资料,在业务辅导、流通服务、人员培训、管理制度的建立等方面提供技术和服务。

2.4提供远程借阅和数字化资源服务,有效降低农民看书成本

农村地广人稀,交通成本是农民看书的最大障碍。目前,县级的公共图书馆在图书借阅、查询和咨询方面已经十分成熟,公共图书馆可以将此项业务向农村进行延伸,由县图书馆出资,在全县范围内实施统一的图书管理系统,实行本县域范围内各分馆和固定流通服务点之间通借通还。另外,公共馆要把上级部门提供的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网络图书馆资源和本馆开发和采购的数字资源一并免费提供给广大农民,除了在本区域图书馆和文化服务网络上建立站点外,还要依托当地现有的设施网络如政府网站、教育网站、新闻网站等广布站点,让文化信息资源更大更广的传播,让广大的市民和农民朋友都能享受国家给予的免费文化大餐。

3.组织一系列的文化服务队伍,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3.1成立农村图书指导员,实现点对点的服务

2011年为了做好农家书屋建设,东阳市图书馆创新性的推出了农村图书指导员制度,即每个图书馆工作人员结对1至2个乡镇或街道,负责该乡镇(街道)的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具体运作如下:第一步调查摸底。由每位图书指导员对自已负责的乡镇进行调查摸底,内容包括有无书屋、书屋面积、现有图书、开放情况、人员和设备配备情况等,根据摸底情况同乡镇文化站商讨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比如书屋、书架、桌椅,人员配备不到位的由乡镇与村共同解决,图书配置由指导员具体制定和负责配送。第二步图书配送。由采编部门根据国家出版总署推荐的书目选择图书品种,按照每个指导员制定的详细图书配送表,由新华书店和图书馆统一安排,指导员负责配送。第三步统一培训,由东阳市图书馆制定农家书屋管理员辅导讲义和农家书屋管理员手册,安排一名培训人员和图书指导员到每个乡镇,由文化站召集各村图书管理员进行统一培训。第四步个性化业务辅导,图书指导员根据每个村的具体存在情况进行一对一业务辅导,比如图书的在版编目、书号的认识;图书的分类、登记、标引、排架;读者信息登记、图书借阅登记;图书修补等进行专门辅导。书屋建成后,农村图书指导员要继续跟踪各行政村农家书屋的运行情况,对书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解决,按需添置和更新图书,做好后继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3.2深入开展“送书送讲座”下乡,组建一支强有力的讲师队伍

“送书送讲座”是公共图书馆直接服务于农村的重要举措,要持续化,常态化。平时要加强对农村现有公共图书资源的调研,多送乡村缺乏的急需书,多送新出版的好书,多向公共文化薄弱的地区送书。“送讲座”要有针对性,由于是公益性讲座,图书馆往往缺乏资金用于外聘高级讲师,所以要积极寻找对策。东阳市图书馆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送书送讲座”活动,取得一定成效。具体做法如下:“送书下乡”由专人负责,采编人员精心挑选图书,由指定的几位人员对全市93个图书流通点进行合理调配,每次以500-1000册书不等,在各流通点进行轮流定期更换,一年共流通图书10万多册。另外,我馆每年给自己布置送讲座下乡的任务是不少于20场,由于没有资金外聘讲师,我馆积极寻找对策,与东阳市关工委,东阳家庭教育QQ群联系,邀请公益讲师参与到“送讲座下乡”活动中来。2012年我馆邀请中华家庭教育高级讲师王晓燕到歌山镇做试点讲座,听课的家长纷纷表示希望这样的讲座能多开展,接着我们又在画水,马宅等镇举办公益讲座5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初步的成功鼓舞了我们的工作热情,我们主动跟家庭教育QQ群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也自愿加入到家庭教育学习的队伍。这样图书馆和家庭教育团队签定了合作协议,组建了一支讲师队伍,年初就制定了讲座计划,安排了一系列讲座,然后根据安排有序开展活动。现在我馆的家庭教育讲座已经在全市打出了一个响亮的品牌,2013年包括市民讲坛和送讲座下乡,家庭教育讲座就举办了14场,每场讲座都爆满,反馈良好。

3.3成立文化服务宣传队,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长效性

在农村特定的环境下,图书馆服务自身力量有限,应当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协作和联合,形成服务宣传的整体合力。为了服务更有针对性和长效性,东阳市图书馆成立了文化服务宣传队,与当地相关部门配合开展文化送下乡服务。比如我们跟人劳局、科协合作,利用科技下乡,知识下乡的机会开展图书宣传和服务活动;跟卫生、计生、防疫部门合作,宣传推荐生理卫生,疾病预防,健康养生方面的文献资料。通过这样的活动,服务更对路、更到位,农民的接受程度也大大提高。我们还利用其他文化和相关部门开展文艺表演、广场活动、车展等机会免费送书,免费办理借书证;利用乡镇的集市、庙会、民俗聚会等群体性的活动进行图书馆的服务和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2篇:图书馆下乡送书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公共服务层面现状

图书馆是一个全社会的服务机构,它的服务范围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它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群众。图书馆是一种社会事业,它与其他服务行业不同,它主要是通过免费为读者提供图书资料及其他知识、信息载体、各种设备服务,它提供的是精神产品、知识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1.乐昌市图书馆公共服务的现状

乐昌市图书馆是一类公益性文化机构,免费为读者提供公共服务。目前定位仍是基础服务与传统的延伸服务,具体为:

1.1 基础服务

乐昌市仍然坚持县级图书馆一直坚持的基本服务内容――借阅服务,图书馆提供阅览室及相关设备和环境,以开架式阅览供读者在馆内利用各种文献以及通过办理必要的手续后将馆藏携带出馆的服务方式。馆内设有成人区和儿童区,儿童阅览室以传统的读者学习环境设置,提供儿童读书学习杂志。

1.2延伸服务

1.2.1送书下乡服务。乐昌市图书馆的延伸服务主要是流动书香车送书下乡服务,由于乐昌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各乡镇留守人员多为幼儿和老年,这些人文化水平低,致使流动车送书下乡服务未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1.2.2互动服务。乐昌市图书馆与读者或市民互动的服务主要是:春节灯谜竞猜、书法比赛、书法培训班和科普图片展等。这些活动服务范围小、影响力不高,不能很好地让广大市民参与其中,这大大地制约了图书馆公共服务水平的发展。

1.2.3机构影响力。乐昌市图书馆是一座园林式的建筑,三面环竹,环境幽静。但由于地处环境人流量少,而且没有很好地通过网站、短信、推广手册、主题活动等主动方式进行宣传,这令本地很多群众不了解图书馆的功用,没有进场体验。公共服务是大众化的服务,不是只为特定人群提供的服务。乐昌图书馆现今的服务层面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充分体现公共服务的真正意义。

2.国内图书馆公共服务的发展成果

近年来,图书馆特色服务引起了国内图书馆界的日益关注。2012年9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启动“提升未成年人服务计划”,与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2012全国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提升计划”巡讲活动。

1986年12月,深圳市成立国内第一家以读书学习、宣传、帮助、推广、交友、共创为宗旨、具有法人资格的群众社团组织――深圳读者联谊会,该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参加者涉及行业众多,凡有志读书学习、热心参加联谊会组织的读书活动者均可参加联谊会并成为会员。读者联谊会的建立,加深了人们对图书馆所起的社会作用的理解与认识,有力地推动了深圳地区图书馆网络的建设与发展。

东莞图书馆漫画馆是国内公共图书馆中第一家漫画特色馆,她拥有大陆及港台漫画书20000余册,期刊34种,视频资源2000余件。馆内功能齐全,特色分明,功能布局与漫画文化有机地融合于一体,栩栩如生的蜘蛛侠、琳琅满目的周边产品、青春时尚的环境氛围都给人一种强烈的漫画冲击力。漫画馆针对不同年龄层的漫画爱好者分设赋予休闲的成人阅读区、赋予想象的青少年阅读区、赋予童趣的少儿阅读区;针对不同读者的特殊需求提供作品展示、动漫画欣赏、在线涂鸦等个性化服务,为青少年和儿童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通过腾讯微博,至2013年初已拓展了8万网上新读者群,极大地拓展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时间和空间,实现了平等便捷的信息服务和信息交流。

3.提升乐昌图书馆公共服务层面的对策

以人为本,贴近读者,树立“图书是人民创造知识财富”的理念。将乐昌图书馆打造成为广大读者的精神家园和共享空间,成为人们学习、休闲、体验、约会、交流的市民广场,成为文献流、信息流、知识流、人才流、思想流的汇聚地,成为各类文化教育活动为一体的活动中心。为使乐昌图书馆现代化公共服务中能占有一席,我们需要提升乐昌图书馆公共服务层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3.1改善图书馆软实力,提升服务层面

3.1.1提升文献资料的选购方式和质量。设置一个读者文献资料推荐栏,读者可按个人需求,在读者文献资料推荐表里填写想推荐的书籍或视听文献,图书馆采购人员每半年收集整合读者建议,采购文献资料。

3.1.2合理利用志愿者,充实人才队伍。志愿者的定义是: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活动的人。乐昌市财政薄弱,为了不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图书馆除了通过对外公开招聘补充流失的工作人员外,可通过联系团市委或其他相关行业的志愿者机构,充实专业人才队伍,开展图书馆公共服务活动。

3.1.3开通移动图书馆,读者可通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获取信息服务。移动图书馆的特点在于“移动”,在现今的科技时代,移动图书馆已经突破时空的限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信息与知识。

3.1.4充分利用服务网站资源宣传和推广图书馆的服务与功能,开展各式各样的读者活动,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期间举办与群众文化相容的灯谜竞猜活动、中外摄影成果展、本土风光人文摄影展、书画展、科普知识图片展等等,实现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当地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层次。

3.2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层面

3.2.1增加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对分散的、利用率较低的台口进行整合;提高远程服务能力,在提供面向人群服务的基础上提供更多面向个人的信息服务,如参考咨询、读者读书沙龙、互动交流中心、就业或再就业推广中心等。

3.2.2建立多媒体视听室。多媒体视听室是现代化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和信息职能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信息的载体形式逐渐多样化,传统的纸质印刷品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作为知识信息的传播枢纽,公共图书馆务必尽快建立起多媒体视听室,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提升图书馆公共服务层面。

3.2.3转型儿童阅览室服务功能。在儿童阅览室内设置幼儿玩具区、识字角和家长休息区,通过玻璃与其他区域隔离,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和家长提供充分而舒服的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世伟. 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发展道路初探(下)[J].图书馆杂志,2013(5)7-9.

第3篇:图书馆下乡送书范文

社区图书馆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是公共图书馆的纵向延伸。它的出现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进进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它主要为周边的居民读者提供便利、快捷的信息服务,从而成为所在区域群众的精神乐园。生活在每个社区的居民,感受最多也最为关心的还是身边的文化---社区文化。因此,城市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显然应该在基层,在社区。笔者就如何建设一个让居民满足的社区图书馆提几点拙见。

一、社区图书馆的地位

现今的公共图书馆最基层设置为区(县)级,社区图书馆并未纳进公共图书馆体系。现有的社区图书馆多数只是作为社区文化站或居委会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并隶属文化站或居委会治理。

二、社区图书馆发展现状

社区图书馆的地位决定了它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经费的逐年进步,社区图书馆条件相应也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总体情况还是相对滞后,存在一系列题目。

1、资金匮乏

现有的多数图书馆主要依靠政府的投进,投进方式单一,投进有限,躲书增长受到限制,设备更新速度缓慢,文化活动等一些延伸性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直接影响社区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2、文献资源欠缺

国际上衡量图书馆发展水平有两个主要指标:一是均匀一座图书馆的服务人口数;二是一座城市的人均公共躲书量。标准是5万人应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躲书最少3册。在社区建设初期,区政府给每个社区补贴一千元用于购置新书。现在,固然每个社区都设有图书室或阅览室,但有的阅览室躲书量还不及个人躲书量多。城市社区尚且如此,乡村的条件就更可想而知了。

3、躲书品种少,内容单一

社区图书馆一般只躲有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几乎没有;图书的类型较单一,多数是文学、生活类图书。因缺少购书经费,也存在购买盗版书的现象,图书更新速度缓慢。因此,门庭冷落,少人问津。

4、服务治理效能低

社区图书馆缺乏具有治理知识和运作能力的专业职员,基本只能承担简单的图书借还工作,服务类型单一,影响图书馆效能的发挥。

三、社区图书馆运作模式

长期以来,社区图书馆的治理体制还是遵循计划经济下“一地一馆”、千“区”一面的模式。在躲书量、馆舍面积、治理规范、设施标准等方面都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因此,急需更新旧的治理理念,积极参与社会大循环,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降低本钱,进步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应努力寻求建设特色馆的模式。除了政府投进办馆外,能否尝试其它的几种办馆方式。一是将城市的公共图书馆与一个或若干个社区图书馆联合起来,形成一种总馆与分馆的关系。由社区提供场所,文献资料由公共图书馆提供,并配备专业治理职员负责治理。这样,一方面公共图书馆闲置的文献资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又有了经济效益;而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又可以在身边享受到与公共图书馆同等质量的服务,使社会利益最大化。位于赛罕区的学府花园图书馆正是这种模式的尝试者。该馆是内蒙古图书馆的分馆,是自治区第一家社区图书馆。八千多居民拥有二万册躲书,借阅方便,居民满足。二是社区与四周高校图书馆联合办馆,实行一馆两用。高校历来代表着当代的最高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合作办馆将会提升社区图书馆的素养。三是社区图书馆与企业共建。社区内一般都驻有一些企业和单位,社区可主动与之联姻,由这些企业和单位出资、社区出面联合办馆,服务面向社区居民和企事业职工。四是个人办馆。鼓励热心公益事业的实业家以个人名义出资建馆,由出资者全权运作,在不影响公益服务的条件下,使投资者获取公道的经济利益。社区居民只是图书馆的受益者,两相得益,各取所需。五是居民集资办馆,自建自用。一般由居委会倡导,由社区居民捐资、捐物、捐报刊、捐书籍等来筹建,治理职员由居委会工作职员担任。

四、社区图书馆服务措施

第4篇:图书馆下乡送书范文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着力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让全市人民方便、就近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其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xxx通过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三送工程”活动。

一、认真组织,明确分工

成立“三送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亲自挂帅,一名副局长具体牵头负责,建立以文艺科长、市场科长、图书馆长、文化馆长和各镇文化站长为成员的工作班子。今年年中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三送工程”规范管理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三送”工作内容、程序、管理等,明确时点,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完善了考核措施和督查体系,形成了相关科室、单位共同协力的统一体系。

二、扎实推进,力求成效

1、“送图书”:送图书工作分为送图书到镇(区、街道)及送图书到村(社区)两个部分。今年,我们科学制定图书分配方案,将图书向迫切需要的地区倾斜,向中心村(社区)倾斜,向有创建任务的村(社区)倾斜。同时,将图书分配方案以文件形式下发各镇(区、街道),并利用市局网站等媒介进行公示,扩大群众知情权。今年以来,全市范围内共送书下乡达26788册,送书经费达?万元,能够达到每村每年流动送书2次以上,在全市形成一定的影响,充分发挥科普知识在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2、“送电影”:在去年送电影下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工作,加大监管力度。按照政府采购办法的规定,在市纪委派驻市局纪检组监督下公开招标,依法确定送电影工作承接主体,明确送电影场次、地点,并提出影片质量要求,确保电影放映程序公正,影片较新,反映较好。今年以来,共送电影下乡2015多场,投入资金??万余元。

3、“送戏”:今年采取委托服务和政府公开采购服务相结合的办法,与xxx签订文艺演出购买协议;同时采取企业出资、联合组办的形式,在春节期间,与市农商行共同组织送戏下乡活动,尽可能的满足城乡老百姓日益提高的文化审美需求。今年以来,共送戏下乡101场,投入资金??余元。

第5篇:图书馆下乡送书范文

当前,社会各界服务“三农”的各项举措已经很多,增收惠民政策也不断出台。农业类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想担当这一新角色,必须依托信息资源特色、专业学科服务和学院专家优势,打造主题文化,搭建信息、科技、社会与用户的桥梁和平台,以信息资源支农,以学科服务导农,以专家指导助农,通过集“资源、学科服务和专家指导”为一体的全方位的服务模式服务农户,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

1.打造农业文明主题图书馆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地处成都,学院图书馆在收集区域农业资源的基础上,将图书馆打造成为成都平原农业文明主题图书馆。图书馆的一楼设计为“成都平原农耕文化馆”,集中展示成都平原地区的农耕文化,农业文明和农业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宣传及未来的展望,是集参观、体验和学习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图书馆的其他馆舍的设计也以成都平原农耕文化为主题,统一风格进行设计,利用走廊、过道等空间宣传农耕文化的知识,营造出独特而浓厚的农耕文化氛围,为读者感受和了解成都平原农耕文化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环境。

2.构建特色信息资源

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在为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图书馆在长期的馆藏建设中形成了与本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科研密不可分的文献体系,文献资源门类齐全、专业性强、富有特色、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且还拥有具备专业知识的馆员,具有服务社会的天然条件和强大优势。比如,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建馆50余年来,馆藏图书近50万册,其中农业图书占70%,同时设有专门的“农业信息资源平台”,为服务农业提供保障。农业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农村信息服务,除了购买纸质资源和商业电子数据库资源外,还应当注重特色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和文化特色,结合学校的科研项目,依托本馆收藏的专业特色文献,围绕当地特色产业,搜集和筛选出相关的文献信息,形成特色信息产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特色学科和专业领域,构建具有特殊价值的馆藏体系。同时,加强对电子资料和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料的收集和开发,突出地方特色,选择一批与本地区历史人文、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加以数字化,构建虚拟图书馆知识库,为图书馆服务农村经济提供强大而有效的基础保障。比如,广西大学图书馆的“区域特色农业病害数据库”为广西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资源保障[2]。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将结合成都地区特色和学院专业优势,陆续建立“农业气象”、“园艺植物保护”“动物药理”等区域特色数据库,服务区域农业。为保证农户方便使用资源,“图书馆”应当走出学校,走到田间地头。图书馆可以根据地方农业生产特点,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种养传统的图书,送书下乡,通过当地的农家书屋向农户提供借阅服务。随着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图书馆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将馆藏农业信息数据库向农户开放,通过手机或电脑在网络上提供服务。

3.提供专业学科服务

目前,高校图书馆为地方开展的服务主要有文献共享、馆际互借和科技查新,基本属于传统的情报信息中介的角色。农业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服务农业的学科服务,必须根据用户需求,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组建专业学科服务团队,走出围墙,将服务的阵地移到用户一线[3],将学科服务融入农村一线,以专业的学科服务为支撑服务农业。普通农户由于受经济、交通和知识水平等原因的影响,信息来源主要还是电视、广播或亲戚、朋友等。他们接触的图书和报刊比较少,即使能上网,也很难通过网络获取有效信息。他们需要的信息主要包括最新的种养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供求营销信息,外出务工信息,以及维权信息。他们更容易接受服务到户的简单直观的信息服务,比如专业图书,图书导读,宣传单,小册子等。涉农企业自身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一些大型涉农企业甚至拥有自己的图书馆、情报部门和资料室,而大部分中小型涉农企业条件有限,主要通过社会机构和网络解决,但也存在成本高和缺乏专业指导的问题。他们对市场、行业、政策和消费者信息和专题情报调研方面有很大的需求[4],这正是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优势所在。即将陆续形成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会有不同的信息服务需求,成为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重要用户。图书馆应以馆藏资源为基础,根据用户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组织专业的学科服务团队,形成服务农业的专业学科服务。和常规的学科服务相比较,服务农业需要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学科服务。第一,及时采访信息需求:安排专人负责调查农户的信息需求;通过农家书屋反馈、农业专家推荐等方式收集农户信息需求;利用学院的地方农村学生的地域优势和其与农户的天然亲和力,吸纳为联络员,负责收集当地农户的信息需求。第二,资源开放服务:送书下乡,将最新书目的索引提供给农家书屋,同时张贴在村委会或社区的公告栏上,还可以通过短信发送到农户手机上,让农户及时了解新书资讯;定期采访农户对图书的满意度和最新需求;为农户提供免费电子资源服务。第三,信息导航服务:为专业图书提供导读,为当地农户需要的种养项目提供信息简讯。比如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特色种养,项目主要包括“青白江区福洪乡种植优质杏”,“金堂县淮口镇帽顶村林果地散养生态土鸡、蔬菜新品种台湾苦瓜、甜糯玉米”,“双流县牧马山二荆条海椒”等,图书馆通过积极参与这些项目,为当地农户提供相关的专业图书、信息简讯和图书导读。提供简单易操作的电子资源导航,比如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就在网站上单独设立了“农业信息资源平台”,方便农户使用。第四,信息咨询服务:定期派学科服务团队下乡,直接解答农户的疑问;或者通过设置网络服务客服,在线解答,及时解决问题。第五,信息定制推送服务:结合当地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选择农户关注的领域,摘编农村科技简报和农村实用技术小册子,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种养技术、农药化肥、饲料兽药、婚姻家庭、务工、法律维权等方面,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在服务农村的工作中,收集地方涉农法律案例,捕捉热点,组织编写了一本普法小册子《案图说法—农业法》,为农户了解《农业法》,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帮助。针对地方涉农企业,应和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掌握企业信息需求,建立涉农企业信息档案,进行定题跟踪,提供专题情报调研服务。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图书馆在服务地方经济的路径中,选择了地方企业,做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探索出了一条服务地方企业的路径。第六,提供教育和培训服务:定期介绍图书馆馆藏,指导农户如何科学阅读。进行信息检索培训,帮助农户掌握通过网络查找有效信息、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解决问题的技能;组织致富信息、农民就业、农村普法等方面的主题讲座,帮助农户了解先进的致富技术与信息,就业信息,惠农政策和合法权益的维护。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提供服务,推广信息。第七,科技查新及推广服务:为进行科技研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主要是专业大户和涉农企业)提供代检代查、科技立项、成果鉴定、专利申请等专业服务,帮助农户了解行业动态,转化科技成果。收集地方农业生产生活的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地方农业的最新技术与成果,搭建产销交流平台;调研地方农业信息,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专题情报;宣传和推广地方农业特色,推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第八,联合服务:通过参与学院的“服务农业”活动,积极融入农村一线,了解农户信息需求,宣传农业信息资源和服务。同时,加强同当地图书馆及农业部门的联系,注重收集地方农业特色文献,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地方农业发展为主题的活动。比如,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目前开展的项目主要有“科技专家大院”、“科技扶贫”、“三下乡”、“服务基地”等,图书馆通过参与这些项目,深入一线,掌握最新动态与信息需求,开展学科服务。

4.专家服务团队

图书馆服务地方农业的优势,除了丰富的资源、专业的学科服务之外,还依托于一支强大的专家服务团队。目前,已有许多农业科技团队活跃在服务地方农业的战线上,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团队通常是由学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等组建和启动,为地方农业提供科技服务。图书馆为区域农业提供服务的优势是信息服务。在集“资源、学科服务和专家指导”为一体的服务模式中,专家服务团队具有更新的模式和功能更为强大的平台。图书馆在本学校的农业专家教授服务团队的基础上,通过合作联盟等形式,将本区域的农业专家教授组织起来,形成区域农业专家服务团队,在图书馆搭建的平台上,共同协作为农户解决问题。农户可以通过图书馆主动寻求专家帮助,并且还可以自主选择专家团队,预约专家进行现场指导。这种由农户启动的服务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农户主动寻求图书馆和专家服务的意识,及时解决问题,也能使区域农业专家通过协作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结语

第6篇:图书馆下乡送书范文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农家书屋;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261-01

一、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农家书屋是农民获取知识的免费“加油站”

农家书屋建设在农民身边,免费为农民提供看书读报的便利条件,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农家书屋配备了大量的适合农民阅读的图书,如种植、养殖、保健、法律、少儿等,使农业科技知识直接进村入户,充分发挥了出版物便于传播,便于长期保存的特性,解决了农业科技知识与农民长期隔绝的问题,成了农民获取知识的加油站,为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农家书屋体现了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职能

农民群众不仅有得到衣食住行基本物质保障的权利,还有获得读书看报等基本文化生活的权利。农家书屋工程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一样,是政府履行各个文化服务职能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解决农民“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文化发展成果,为改善农民群众的民生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农家书屋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神乐园

随着农民大量的外出务工,大批的留守儿童滞留在农村家中,他们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他们的健康成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农家书屋里配备了大量的儿童读物,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借阅,从小培养他们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二、巴里坤县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建设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一)帮助农家书屋选好图书管理员

首先,管理员要对图书有感情,热爱这项工作。书屋的管理员目前多为义务劳动,工作没有报酬,长此以往,管理员的工作热情就会降低。这就要求管理员要对图书有感情,热爱这项工作。对图书有感情,他就会爱护图书,他就会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其次图书管理员要有一定文化素质,责任心强,办事细致。有文化素质,他就能耐心替借书的人查找图书;责任心强,他就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办事细致,他就能认真做好图书的借阅和归还登记,管理上也不会出什么差错。

(二)加强图书管理员的培训,引导农家书屋的规范管理

优秀的图书管理员是农家书屋生存的基础。目前,农家书屋的大多数图书管理员没有经过图 书管理专业培训,缺乏图书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业务辅导和培训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也是县级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2009年以来,巴里坤县图书馆共举办“农家书屋管理员业务培训班”3批,学员200多人,使他们掌握了基本的图书管理知识,从而使每个农家书屋能正常开展工作。

(三)调查走访群众,根据群众需要,有针对性地配置图书

建设“农家书屋”最终目的是为了用,如果配送的图书没人看,书屋也就成了摆设。各个村的情况不太一样,对图书的需求也不一样,这就需要做大量的调查走访工作,摸清农民想看什么书,按群众要求调整选配图书。例如枣村乡牛庄村搞农副产业的较多,对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方面的图书需求较多,我们就重点选配了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方面的书籍;上官镇殷柳里村外出务工人员多,老人和留守妇女儿童多,我们就重点选配了劳务法律、医疗保健、庭院经济等方面的书籍。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激发农民读书兴趣,提高农民阅读能力“农家书屋”的建设,不是单纯的解决农民读书难、购书难的困境,更重要的是培养农民读书和阅读习惯,提高农民素质。

第7篇:图书馆下乡送书范文

引言

公共图书馆的宣传推广策略是指公共图书馆为了提高其社会知名度、扩大其用户群体和服务辐射范围,亮化事业形象,优化发展环境,通过精心策划、系统执行的与营销推广活动相适应的一系列创意、方式、方法和手段。图书馆的宣传推广工作,类似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品牌塑造和品牌营销,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关键的工作。

信息资源收集于纸质文献中,而数字图书馆需要大量的磁、光、电等新型存储媒介来存储文本、图像、声音、动画、影视作品等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它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

一、公共图书馆宣传推广的必要性

社会大众长期缺乏对图书馆社会地位及作用的正确认识,大部分民众认为图书馆只是一个可以借书的地方。其次,随着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网络设备的普及,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变得不再依赖图书馆,获取方式也逐渐趋于多元化,开始通过互联网来查找所需信息。同时,电子书刊的也严重影响到读者对书籍的借阅,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对图书馆提出了严峻的要求,公共图书馆势必要创新思维,利用新兴媒体和手段,达到宣传、推广公共图书馆的目的。

二、宣传推广工作的局限性

以汉中市图书馆为例,公共图书馆现阶段宣传和推广工作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①宣传意识不明显、手法单一。目前仍有一定数量的公共馆依赖单一的媒体宣传。例如举办各类活动时只联系部分传统官方媒体报道,活动结束后在官方网站挂出活动报道等。这种单一的宣传方式很难将图书馆推向人们讨论的话题之上,无法达到有效的宣传与推广;②严重缺乏宣传资金和人员支持。公共馆大多依靠财政补贴和政府拨款以供运作,经费缺乏,宣传经费就更为匮乏。同时,图书馆宣传人员中很少有专业人员,他们往往不具备专业的宣传推广知识,因此很难在宣传和推广方式上推陈出新,提出独到的宣传推广方式。

三、公共图书馆宣传推广措施

公共图书馆应正确认识目前公共馆宣传推广工作的不足与缺陷,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实行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打造出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宣传推广方案,以达到实现公共馆宣传和推广的目的。

1.利用各种宣传手段

1.1加强图书馆网站建设。在互联网如此便捷的时代,网民的数量也在以成倍的速度迅速增长,也许人们在浏览图书馆网站时看到了感兴趣的内容,便会制定改日到馆阅览的行程。试想,如果图书馆网站做的平淡无奇、毫无新意,那又将如何吸引读者的兴趣?所以公共馆应当首先做好网站的建设,以独特的设计展现自身服务,吸引读者。

1.2重视新媒体宣传。Web2.0环境下产生了许多的新型媒体,这些新媒体有一个普遍共性,就是注重与用户的交互性。迫切需求有效率的宣传途径的图书馆自然不能错过这一大好良机,例如为了丰富青少年们的暑期生活汉中市图书馆为大众读者免费开通中华连环画数字阅读馆提供数字化阅读的微信平台。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将Twitter、Facebook、YouTube、播客、博客和Flicker共6种社会化媒体社交工具作为本馆的宣传营销工具,可见该馆对网络社交媒体的重视。在国内,新浪微博以其及时性、开放性、简约性的特点成为了图书馆绝佳的宣传工具,但目前国内公共馆对于微博的使用还未全面普及,部分公共馆还未开通图书馆官方微博,建议开通利用。公共图书馆对于新媒体应用的利用不仅要做到多而广、广而精,而且要及时跟进动态,避免出现用户闻讯长久无人回应的现象。

1.3主动提供信息服务。除过图书馆建网站、刷微博之外,各公共图书馆还应当主动出击,主动投身到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开展一些类似于送书进社区,去社区、企业等机构开展信息咨询的活动,将公共图书馆服务推广到基层大众群体中去,并结合媒体做好宣传,达到宣传和推广的目的。 汉中市图书馆一行五名同志参加三下乡活动服务队,活动中开展了图书期刊资料展览、咨询活动,现场为农民朋友赠送期刊360册,发放2016年“三下乡”农业科技专辑《信息与资料》80余份,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

2.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

汉中市图书馆一直担当着发展全民阅读、培养公众阅读意识等方面的重要责任,儿童是?D书馆重要的服务群体之一。为了满足儿童们的阅读需求,汉中图书馆2016年暑期新增加图书470多册供他们选择阅读。再深入到学校搞一些有奖征文活动、走进图书馆寻找好书活动、个人好书漂流活动、学生向图书馆推荐书目活动、利用图书馆的场所在寒暑假为学生提供演讲活动、请品学兼优的学生讲学习经验等活动。以达到让学生了解图书馆并喜欢上图书馆的目的。元宵节猜灯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自1980年起至今,汉中市图书馆每年春节期间都要举行猜谜活动。长期坚持做下去图书馆怎么还会缺少读者。

展览是诸多图书馆常用的宣传手段之一,汉中市图书馆主办的“又见最美读书人”摄影展览,7月在汉中市图书馆二楼展览厅举办。上海图书馆就拥有两个展厅来承接和举办各种展览,因为在举办展览活动必然会吸引各种社会媒体前来采访报道,这无形中提升了图书馆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知名度,可见这是一举两得的有利举措。当然,公共图书馆举办的展览活动不能都是一些晦涩难懂的高雅艺术,还应该举办一些大众的、通俗的接地气的展览,融入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最为合适。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开办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来吸引用户,宣传图书馆。

第8篇:图书馆下乡送书范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对策

1.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从磐石市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上看,磐石市作为一个县级市,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0%以上,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农村文化设施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农民的文化权益保障不足。为改变这种局面,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十二五”期间,磐石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磐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县级图书馆为中心,大力推进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资源,把原有的农家书屋、文化大院、街道社区图书阅览室纳入磐石市公共图书馆统一管理利用。全市目前17个乡镇(街道)中已完成12个分馆建设,299个行政村(社区)已建成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图书阅览室230个,占应完成76%以上。实现所有馆藏资源免费阅览,免费阅读,读者可持证到任何一处网点借还文献资料、图书,有力地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建设发展,提升了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水平。

2.基层公共图书馆(室)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磐石市82家乡村图书馆事业发展,馆舍建设,资源建设,设备设施配置,服务状况进行了问卷和实地调研,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发展不平衡,资金投入不足.图书阅览室、文化大院网点建设,基本按行政区域进行布局,没有综合考虑人口、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因素。由于各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乡镇财政支持力度,投入水平有很大差距,还有近30%左右的村还没有办公室、图书室,甚至没有村级行政办公场所。已建成的村级文化大院,其藏书也是少得可怜,没有制定和形成长期投入机制,经费没有保障,使得图书资源增长,更新阅读设备及服务人员配置受到遏制。

图书缺乏吸引力,数字资源建设滞后。绝大部分基层图书馆(室)、文化大院层次低、规模小,仅停留在报刊阅览室水平。相当或大多数书籍为过时的没有文化价值淘汰书,受读者欢迎的新书、社科类、自然科学类、文化教育类、农村科普使用类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村级文化大院用于阅览的电脑、网络系统设备是捐赠的淘汰落后设备,网速极慢或根本就不好用,会应用的人太少,缺少培训。前去借阅或读书的人不到10%,根本就没有利用的阅览室达85%以上,文化服务层次,质量低,对阅读吸引力不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专业指导人员缺乏,服务意识不强。80%的村(社区)图书室没有设服务管理人员,在村级文化大院或者图书阅览室50%左右管理人员是村委工作人员或聘请的更夫兼职。业务素质低,缺乏培训,无法承担咨询、指导、互联网检索服务工作。积极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对弱势群体更跟不上服务,更难以选出去开展品评读书、文化交流,深层次读书等基层的文化需求,造成读者对服务水平满意度不高。

3.创新基层公共图书馆均等化发展的对策

努力构建县、乡、村(社区)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连锁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扩大服务群体,改进服务制度,努力保障全体城乡居民平等享用图书,文化信息资源及读者服务活动。

3.1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提高全民阅读平台

提高全民综合文化素质,认真推广并实行全民阅读,是各级党和政府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全民应尽的义务。各级政府要将全民阅读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史欠账补回来,跟上时展的步伐,文化落后经济就落后,文化落后民族就落后,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强国梦、文化强市就必须提高认识,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日程上来,加大精力,财力,物力,人力上的投入力度,改变现状,提高全民族阅读水平,使阅读向深度广度发展。首先,做到资源整合。将乡镇文化馆与图书分馆合拼,实现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进行统一的文化领域有效传播。大的乡镇街应设有3~5人,也可以招聘公益岗位人员择优录用;文化馆、图书馆面积应在200~300平方米,一馆多用;馆藏书籍按人均2~3本书籍。小的乡镇街应设有2~3人岗位编制;文化馆、图书馆面积应在150~250平方米左右,人均藏书保持在2~3本。村(社区)图书馆面积应在100~150平方米,藏书应保持在5000册以上。市、乡两级财政每年为馆藏书添置10%左右的图书。更新改造陈旧设备设施,创建良好的人文阅读环境。

3.2服务标准化,构建有效管理机制

服务的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基层图书馆开展服务效果。为使区域内各分馆有序、经常、健康发展,应从管理制度入手、人员配置,业务流程、服务内容统一规范标准,健全基层图书馆及阅览室管理制度和监督考核机制,奖优罚后。加强对基层馆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使服务人员熟练掌握业务知识,系统操作,数字资源使用方法,服务礼仪,提高职业素养,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制定《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管理建设手册》《分馆服务手册》《规范化建设考核标准》等,构建有效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多级分馆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为全民阅读服务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3.3提供数字化服务,突破服务时空限制

目前,在三网融合等新技术的背景下,无间断不受时空限制的互联网服务,是提供信息资源均等化的重要途径。基层图书馆应加快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不断扩大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资源库互通互联,除提供纸质文献外,积极提供多种电子格式的国内外、图书、期刊、论文等文献资源,多种类型的讲座、课件、考试信息等教学资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乡土,文化信息、历史传统文化,各种休闲杂志,音频视频军事等文献资源,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工作、学习需求。

3.4延伸服务,实行送图书下乡

首先,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资金做好保障。可实行定期组织人员下乡镇、村、社区,街道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宣传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开展每周一次大篷车送下乡活动,将交流、捐赠,添的新书送到村屯,方便阅读。针对一些发展地方或偏远村屯开展送书到屯、到户。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了解并走进图书馆,文化大院及农家书屋。积极开展品评读书活动,公益性讲座走进最基层,营造爱书读书的文化氛围,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文化艺术展览,读书心得,经验交流。表扬优质服务人员,品质高尚的志愿者团队和个人,为全民阅读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调动广大群众读书用书,科学致富的热情,使广大人民群众掌握丰富的法律知识,卫生健康知识,应用科学知识,传统道德文化知识,提升综合文化素质,促进和推动学习型新农村社区建设,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实现中国梦奠定扎实基础。

第9篇:图书馆下乡送书范文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村文化体育建设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推动我县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体育健身需求,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文化体育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农村文化体育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文化体育。

基本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实施、全面推进;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做好农村文化体育建设工作。

二、农村文化体育建设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以建设和谐农村文化体育为总目标,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21世纪、每一村、每一月放一场电影)、送戏送书下乡工程、农村文化活动繁荣工程、农村文化示范户创建工程、农村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等十大工程建设,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设施比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文化体育服务网络,争创文化先进县和体育强县。

(二)主要任务

1、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按照国家提出的县有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乡有一站(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有一室(文化体育室)的要求,建设县、乡、村文化体育设施和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县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2500平方米)。乡镇(街道)建设多功能、综合性文化站,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村级(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充分利用闲置校舍、礼堂、宗祠、村集体用房等建设。力争到2010年,全县85%的行政村(社区)建有室内室外文化体育活动阵地,其中重点建设100个省、市、县级文化体育示范村(社区)。

2、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到20*年,全县20户以上自然村有线电视联网率达95%以上,力争入户率达到85%以上,有线广播农户收听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加大广播电视发射设施更新改造的投入,完成中央关于基本实现无线覆盖的要求。建立广播电视维护保障运行机制,确保"村村通",并逐步向"数字通"过渡。

3、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建成以县图书馆为骨干的资源共享平台。至2010年,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实现县图书馆建有文化信息共享分中心,乡镇(街道)建有基层中心,省、市、县级文化体育示范村(社区)建有基层服务点的目标。使广大农村群众能够就近、方便享用各类网上公共文化资源。

4、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工作,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引导,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加强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深入实施《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制订和完善保护农村文化遗产的相关政策,促进农村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及民俗表演项目,培育扶持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村镇、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命名表彰民间艺人,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名人、名品。

5、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以创建体育强县为契机,按照创建标准加强村级体育设施的建设,力争到2010年,城区100%的社区和乡镇50%的行政村建有一个健身点。以村文化体育室建设为平台,推进农村基层文体组织建设,鼓励乡村之间以协会、老年体协为参赛团队开展联赛活动。广泛开展送健身器材下乡、送体质监测下乡、送体育培训下乡活动,动员和组织更多农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

6、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

进一步增加农村电影放映点,推广电影数字放映技术。省、市、县级文化体育示范村(社区)基本实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其中数字电影放映覆盖率达到20%。到2010年,全县基本实现"2131"目标,农村电影年放映场次超过2000场。

7、实施送戏送书下乡工程

①送戏工程。根据"三贴近"的要求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农民喜欢的文艺节目资源下农村。县级组织的下农村演出,每年每个乡镇(街道)不少于6场,即每个乡镇(街道)两个月看一场演出。争取每年送戏下乡覆盖面达到100%,送戏到文化体育示范村(社区)覆盖面达到50%以上,切实解决偏远地区农民群众看戏难问题。

②送书工程。县图书馆设立图书配送中心,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设立图书配送分中心,通过分中心向村流通点配送图书,采取送书上门、定期更换的方式,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看书的文化需求。20*年建立10个农村图书流通站,到2010年,全县60%以上的文化体育示范村(社区)建有图书流通站。

8、实施农村文化活动繁荣工程

大力扶持发展农民自办文化,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文化活动,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各乡镇(街道)每年组织一次以上农民群众为主体的乡镇(街道)百花会活动,县文化部门每年组织一次农民艺术节或农村文艺汇演。同时,扶持和引导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各类文化活动,办好农村传统节庆文化活动、民间艺术活动、社团文化活动、文化体育竞赛竞技活动等。

9、实施农村文化示范户创建工程

农村文化示范户是以农村家庭为基础,以基本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为特征,集思想教育、干群沟通、农技交流、信息传播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公益性文化传播场所。"十一五"期间,每年评选省、市、县级文化示范户100户,由政府命名并给予一次性奖励。由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指导农村文化示范户创建工作,并对经常性活动的经费给予适当补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示范户建设,大力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联户结对,为文化示范户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

10、实施农村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

全面提升全县农村文化队伍素质,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人才支持。"十一五"期间,每年培训乡镇(街道)文化干部,每人不少于40学时;每年培训业余文艺队伍骨干100名,每人不少于20学时;组织省、市、县级文化体育示范村(社区)文化管理员进行培训,每人不少于20学时。组织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群文作品及成果展示等活动。形成覆盖县、乡、村的群众文化队伍网络,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人才体系。

三、农村文化体育建设的政策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委、县政府成立*县农村文化体育建设工作小组,统筹指导全县农村文化体育建设工作。各乡镇(街道)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行目标责任制,把农村文化体育建设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年度考核体系。

2、科学规划,合理布点。从我县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分步组织实施。各乡镇(街道)文化体育示范村覆盖人口在2000-3000人,服务圈在步行20分钟左右,便于农民经常性参加文化体育活动。

3、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实行一体化管理。各村文化体育活动室由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统一管理,配备专(兼)职文化体育管理员,落实责任,保证开放时间,服务广大农民群众。要制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采取措施,确保实效。

4、多方筹资,加大投入。统筹规划,加大对农村文化体育的投入,不断提高公共财政用于乡镇和村文化体育建设的比例。设立农村文化体育建设专项资金,并积极争取省专项补助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