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听课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

第1篇: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范文

一、认真阅读的习惯

很多学生都认为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问题,在数学学科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有这样的想法的人根本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阅读. 阅读不是简单的读一遍,不经过大脑思考的阅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阅读是把教材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的一个过程,需要大脑对知识进行加工和整理,只有真正地理解掌握和学会运用知识,才算是真正完成了阅读. 很多学生对一些真理、概念都是死记硬背,对很多知识点都是似懂非懂,这些都是肤浅阅读造成的严重后果.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尤其数学题目中有很多数据,稍有不注意,就会出现混淆,通过认真阅读,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题目所传达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选择对自己有效的信息用语解决问题. 认真阅读对于提高小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二、认真听课的习惯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因此,为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足够多的知识,必须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一是在课前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这样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会带着自己的问题和目的进行听课,听课的效率相对比较高,而且通过预习,学生对教师所要讲解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听课时不至于盲目和无所适从. 二是在指导学生养成正确记课堂笔记的习惯. 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笔记中所要记录的内容,一般只记知识点、提示或者概述等,在课后对其他内容进行整理填充. 让学生学会抓重点和难点的方法,学会在课上调节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

另外,学生在听课时由于对课堂的兴趣以及对教师的喜好不同,一般都会带着自己的情感色彩听课. 因此,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好习惯,教师还必须从自身做起. 教师要付出自己的真心诚意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还有就是要想方设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只有学生对教师认可对教学内容有兴趣,才能够认真听讲,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用题一直是其中的难点. 很多学生在读完应用题后觉得无从下手或者是读完后立即做题,之后却发现由于没有弄清题意或者由于马虎看错数字、运算符号等,没有把题目作对. 这些都是没有认真审题造成的. 因此,要想让学生能够把自己会的题目做对,必须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训练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好习惯,使学生做题的速度和质量都可以提高. 在做题之前教师要告诉学生认真仔细阅读题目,如果时间充足要连续读两遍,通过读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比如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思考找到解决问题所用的方法,在阅读时让学生用手指着题目,放慢速度,对一些有用的信息还可以用笔画出,以此来保证审题的正确性. 审题是贯穿整个解题过程的,所以要求学生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既要保证题目的全面又要保证运算过程中,数字以及运算符号或者数量单位等信息的正确性. 只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才能保证题目的正确率,从而保证成绩的稳定性.

四、课后复习的习惯

在新课讲授完成后,如果不能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及时的复习,那么学生很容易就会遗忘,因此,在课后学生一定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 对于复习的方式可以个人单独进行,也可以结伴进行,这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 关于复习的顺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按照教师板书的顺序,从提纲要领到具体部分;另一种则是按照教材安排,从课题到重点内容再到例题等,复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按部就班. 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一般都是记录的重点或者大纲,对笔记进行填充的过程就是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的过程. 因此,利用课堂笔记进行复习也是一种不错的复习方法. 对于复习的时间间隔来说一般是课后及时复习,等知识掌握以后,每过一段时间复习一遍,以便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当然这种复习的间隔随着复习次数的增加会越来越长. 学生还可以通过做一些练习来检验和巩固复习的成效,并通过一些综合性稍强的题目达到把知识联系起来组建知识网络的目的.

五、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第2篇: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范文

数学 教学 衔接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中一脉相承的两个教学阶段。因此,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促使小学数学知识向初中数学知识过渡,是摆在我们中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呢?

一、分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

1、教材的直观与抽象 、

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的都是较为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而升入中学后,要学的知识在抽象性、严密性上都有一个飞跃。

(1)由算术数到有理数。

学生在小学里只学过算术数(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都是从客观现实中得出来的,进入初中后,引进了新的数――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飞跃。

(2)由数到式。

就是从特殊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是数学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实现了由具体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意义十分重大。

(3)由用列式计算解应用题到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学里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进入初中后,用列方程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并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

2、思维的单向与多维

我们小学数学的第一思维是算术方法,讲究的是因果关系,逻辑推理非常缜密。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强调先分析再综合,求得这个未知量才能求另一个未知量。初中数学的第一思维是方程,解决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所以一道应用题,用算术方法往往只有一种或两种方法,而采用方程则方法要多的多。这或许可以说明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差异。

3、课时的宽余与紧张

在小学,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比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反复练习,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初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全部都讲和巩固强化。

4、学法的单一与灵活

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大多数考试时,学生只要熟记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然而,许多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

1、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1)立足于新课标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教学。

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适度加快教学节奏,以适应初中数学的快节奏教学;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中小学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有理数、三角形等,到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小学成立的结论到初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小学教师不要把内容讲得太死,可以适度说明这些内容到初中学习时是有所变化的。

(3) 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小学数学的概括性不如初中数学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所以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总结归纳,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特别是用方程来解。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4)重视专题教学。

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初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①课前预习,指导自学: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学生听课时有针对性.

②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书演算;“手到”,即适当做好课堂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

③及时复习,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复习时要以课本与课堂笔记为主,回顾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应与本组同学讨论,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

④独立作业,解决疑难: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假思索地请教本组同学。

第3篇: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范文

一、教学内容――注重知识链接

人的认识发展总是要经历从低到高的过程,过去的认识是现在和将来认识发展的基础,所以学习新知是一个建立在旧知基础上的发展过程,而不是对原有认知的否定。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往往较简单、粗浅、直观,但这是基础,是为了学习初中数学以及将来更高层次数学知识的必要准备。因此,针对小学刚升上来的初一学生,教师必不可少的工作是要了解他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做好教材上的衔接准备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必要的知识衔接。

例如,在学习《负数》的内容时,学生在小学阶段认为从整数到分数这样的知识构建就已经是数的全部,所以对于引出负数要先从思想上进行衔接,让学生通过观察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正反两面性,接受负数知识存在的必要性。在引出负数的方法上,可以借鉴小学阶段分数引出的方法,进行知识引出方法上的衔接,让学生从旧知中迁移出新知,有利于学生的接受,使知识的构建更顺利。在教学中,学生明白了负数后,及时地引导学生将对数的认识进行扩展,将数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分类,构建有理数的系统为整数与分数和正数、零、负数。

可见,在初中与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上,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要有必要的了解,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防止知识上过大的跳跃而造成学习上的鸿沟,让小学的基础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正能量。

二、教学方法――遵循认知规律

教学方法的研究表明,十全十美的教学方法几本上是不具备的,每种方法都既有它的优点,也有其不足之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是几种教学方法并用以实现最佳的教学目的。所以,教无定法,合适才是最好的方法。对于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阶段就不一定适用,因为随着初中知识量的增加,学生认知的发展,原有的方法必须改进。同理,初中阶段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也是不适合的。为此,对于初一阶段的数学教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小学、初中阶段教学方法的区别,做好必要的衔接工作,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虽然初中的知识比小学要抽象,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仍然是有效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教师还是要从旧知中引出新知,从学生熟知的事物中抽象出一般规律。例如,在学习有理数乘法法则时,教师要从小学学过的乘法法则入手,从两者之间的联系上理解有理数的乘法,再从两者之间的区别上即符号使用上,将学生已有的乘法法则发展到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样的类比、对照,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才能构建新的乘法知识体系。

此外,教师还要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从学生身边的事例中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学习方法――突出习惯培养

针对教学内容上的变化和教学方法上的不同,学生在自身学习方法上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初中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更多地依靠自主探究、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来学习知识。为此,我让学生在学习上学会做好以下的工作。

1.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预习活动,学生能事先了解学习内容,从而在听课过程中做到抓住重点,提高听课的效率。对于初中数学的一些概念、定理等,教师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通过布置相应的预习题目,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预习,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会探究,认真笔记。要做到课堂45分钟都能集中精力听讲不开小差是很困难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教师设置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学生只有学会问题探究的方法,专注其中,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必要的问题探究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还要学会做听课笔记,将在听课中觉得有用的东西记下来,以供后续复习使用。这些有用的东西可以是自己听课时还是半生不熟的知识,容易犯错的地方,必须掌握的概念、定理,对自己思维启发特别大的地方等。学生学会做笔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对于初一学生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他们这样的习惯。

第4篇: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范文

一、课前预习的作用

首先,预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预习可以改变学生听课的被动性, 给学生以自学的空间. 对数学学习感到吃力的学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听课很盲目,不能把握听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预习,其实也就给了学生自学的空间,也给了学生思考的余地,帮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 从而使学生上课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一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掌握好,会形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对简单的问题,学生能从容而顺利的解决,增加了表现的机会;对复杂的问题,学生可以用前面节省下来的充裕时间来解决课堂中的难点. 对于有些例题,则是仔细审题,然后合起书来,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之后再翻开书对一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所做,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强化记忆,提高课堂效率. ?预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在听课时抓注重点,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第三,通过长期的预习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把预习笔记作为课堂笔记的基础. 预习过程中,学生边看,边想,边写,在书上适当勾画和写点批注,使学生对新课的内容加强了解. 这样学生在做笔记时就更有针对性,记住关键点、重点和疑难点,上课就可以带着问题去探究. 而且通过预习还可以扫清知识上的障碍,为学习新的知识铺平道路,使听课变得容易和轻松. 对预习中不理解的问题,会更加集中精力去听,同时分析不理解的原因. 更主要的是,这样做能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自己的认知结构有动态性发展,避免了因忙于记笔记而影响听课的状况. ?通过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必定要走上社会,“终生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如果能够长期坚持预习,就能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就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后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预习才会有好的效果呢?在教学中我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的

1. 布置预习

预习和课堂学习一样,有着一般的步骤和方法,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预习的操作步骤,以便学生有模可循. 下午放学前布置明天要学的新知识,同时布置晚上回家的作业,就是预习. 告诉学生预习的重点在哪,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 第二天组长检查本组的学生预习作业是否带回,是否还有没完成的同学.

2. 读、想

读是预习的第一步. 课本是学习的依据,读课本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过程. 读的时候要逐字逐词逐句、边看边勾划,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 如果是基础问题,可以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 如果是理解上的问题,可以记下来课堂上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 想一想这些新旧知识是怎样链接的,自己掌握得怎么样,做一些必要的回顾与思考,为新的学习打好基础. 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

3. 写、记

开始,可以让同学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在阅读课本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学生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 开始时教师都要抽出一定的课内时间带着同学进行,在要求、步骤、方法、格式上均要给以细致的指导,然后再放手让同学独立预习、做笔记.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 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验证这几种预习方法的适用性,另一方面要寻求其他适用的科学预习方法.

4. 做、练

在预习时,一定要把课本中的例题动手做一做,因为每课时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而且课本中的“想想做做”、“练一练”安排的都是与例题同步的模仿练习,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做练习,通过试做,可以检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内化新知,然后回顾整个预习过程,归纳出新知识的重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听课时重点解决.

5. 查

第5篇: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学困生;成因

从小学到初中,甚至到高中,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虽然投入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可是成绩总是不理想,许多学生小学数学成绩挺好的,一旦进入初中,情况就不妙了,天天走“下坡路”,即使全身心的扑在数学上,仍然无济于事,这种付出了却没有半点收获的现状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厌学情绪油然而生,为了探明学生的这种学而无功的怪异现象,我对此类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方法进行了反反复复的调查分析,经过多次调查研究表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跨越

在小学,学生的依赖性非常强,包括读题,审题,列式等等都养成了依赖教师,根本不会自己用脑去思考问题,只会进行简单的,直接的计算;而到了初中,教师就再也不会给他们读题,列式了,而是逐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这时的学生就会很不适应,觉得失去了依靠,对于数学知识就会很茫然,对于数学作业就会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就失去了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二、学习缺乏主动性

许多学生进入初中了,学习还是要在家长和老师的严格要求下进行的,没有发至内心的兴趣和爱好,还向小学一样,老师和家长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求做就不主动做,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和家长的“惯性”运转,缺乏学习主动性,没有目的,没有计划的坐等上课,极不情愿的接受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课前不会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没有作到先了解,课堂上只会机械的听老师讲,注意力很少集中到老师分析问题的点上来,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会很吃力,日积月累学生在数学上所存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感到寸步难行,天长日久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成绩也就一落千丈了.

三、学习方法过于呆板不灵活

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过程,剖析概念的内涵,扩充概念的外延,分析知识的重难点,强调数学的思想方法;而有一部分同学上课不认真,没能专心听课,对老师讲的要点没听到或没听全;另一部分学生则是非常认真,每节课都认认真真地记笔记,虽然笔记记了一大本,可对老师讲的要点一点没听,课后又不能及时整理,归纳,结果问题存了一大堆,做起作业来就非常吃力,每天晚上就只能加班加点地开夜车,白天上课就无精打采,结果就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还有一部分学生非常聪明,接受能力也很强,课堂上掌握的非常好,可是课后懒惰,不认真巩固,作业靠抄别人的来应付老师,久而久之在学习上也就成了华而不实的人了.

四、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乃至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时期,学生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如果老师没有做好引导或者学生没有认真学习,都会导致学习下降.

五、学习懒,不肯动脑筋

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或者把目标定得过低,结果就在学习上马马虎虎,纪律松散,作业不认真做,遇到困难就退缩,不愿意静下心思考,还说“数学真难”。

六、不计划,惯性学习

每天对课余的时间不作计划安排,对学习数学没有整体安排,具体安排。想学的时候,高兴了拿起书本乱翻,见了题一知半解地做一做,不做深入细致的分析思考。

七、忽视预习,坐等上课

上课,许多学生没有预习数学课的习惯,因而机械地听老师的课堂上的讲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老师的某个问题没有明白,课后也不去问,似懂非懂的就过去了,一学期下来问题成了堆。

八、不会听课,事倍功半

课堂上,有的学生分心走神或打瞌睡提不起精神,有的学生,老师在上面讲,他忙着在下面记,对老师重点强调的问题,应注意的几个方面都没有聚精会神地听,结果笔记记录了几大张,但问题也来了几大堆;也有的同学是懒得动手,一字不计,只听。正确的听课应该是:对概念的阐述要注意听,老师强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时应心神领会,同时要积极积累老师所介绍的好的解题方法。对于做笔记应记课本上没有的公式及公式变形、小结和特例方法。最没有效果的听课方法是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后看书、做题。你讲你的,我做我的,正是我们说的“上课不用心,课后用点力”的错误做法,结果是收效甚微。

九、轻视基础,好高骛远

第6篇: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融合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随着我国政府对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以计算机和网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走进了校园。那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怎样将现代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就成为诸多学者及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融合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通常情况下都由教学大纲或者该学校所选用的教材来决定,这样使得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换句话说,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尤其是教材上的内容很难反映出当下时展的活跃性,时代性特征也不明显。这就需要处于小学数学教学一线的教师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尽可能地从实际的生活环境中吸取教学素材。这样不仅能够使现代科技在教育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能丰富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再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而是与实际生活和现代科技息息相关的知识。这也就是说,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时效性。

例如:在讲解“直线的认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演示直线的相关特征。先在屏幕上显示出一条较短的直线,使直线逐渐地向两个方向延伸,然后利用动画的效果向学生展示出直线能够无限延长、没有端头、不可度量等特征。这样的演示能够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直线具有的特征,并且能够加深学习印象;在讲解“三线的区别”这一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点亮端头,没有端头的向外延伸,以这样的形式来表示射线可以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有两个端头的线段则不可延伸,并且能够策略其长度。这样通过多媒体生动直观的演示有助于学生对三种直线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这一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融合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小学数学教师通常会采用课堂单方面的讲解,还要在黑板上明确地写出所讲内容,这就大大影响了教师的讲课效率;另外,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还得记笔记,所谓一心不能二用,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率。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而且能真正地使学生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亲自查阅相关的数学资料,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方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年、月、日”一课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老师把关于年、月、日的相关知识用语言或板书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即使教师的课堂语言再生动,学生也只能通过想象理解老师所说的、所写的,这样的教学会收到一定的效果,然而无法使学生完全理解,这也是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应用信息技术之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课前预习的方式让学生从网络上、电子阅览室或者其他媒体上搜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内容,影像资料和图片都可以。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整理得到的资料,再加上教师的解说,使学生全方位地理解有关知识。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融合不仅能够发挥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学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活”起来。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在学习时比较被动,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少。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便能够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种种不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进行开放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那么,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突破。

例如:在讲解“比多少”一课的过程中,教师编了一个小动物帮助小狗盖房子的故事:一群小动物正在忙忙碌碌地盖房子,小猪运木头,小马运砖,就连河里的鱼也忍不住跳出水面来看热闹。小狗也正在准备丰富的食物来招待帮忙的客人。那么,教师可以在这时提一些问题:画面中小猪总共有5头,那么小马有几匹?小猫有几只?哪种小动物的数量最多?哪种最少?这样学生便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自主学习,并且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融合就是要教师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来促进教学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样教师不仅是相关教学内容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领航者,从根本上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结语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人民群众生产力的进步、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够发挥其在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必须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形式的改善、教学方法的改进等紧密地集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结构,最终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范文

【关键词】教育;衔接;学生;差异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落实,中小学教学所存在的脱节现象日益严重,通过调查发现,升入我校的,由于新知识的增加引发了许多的变化,视野的扩展、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致使一部分刚步入初中门槛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导致成绩一时明显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因此有必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深入了解,因势利导,从小学做好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这不仅能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防止学生过早分化,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有积极影响。在小升初衔接问题中,不仅重视知识上的衔接,同时还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数学的应用能力的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与初中学生因为年龄差异导致其在学习态度和心理,学习行为与习惯,学习方法与手段,学习能力与水平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在小初过渡阶段数学成绩产生分化。

一、学习态度与心理的衔接

升入初中后,一部分孩子会有失落感,特别是上小学时成绩很好、升入初中后成绩下降的孩子。因楹⒆哟右郧暗摹爸谛桥踉隆钡较衷诘某杉ㄆ狡剑肯定一时接受不了,所以往往情绪低落,怀念以前的小学生活。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是比较直接的,短期的;而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则逐渐向间接的,长期的方向转化,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并且逐渐持续而稳定,并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强烈的责任意识。

二、学习行为与习惯的衔接

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订正、提问等内容。小学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初中则要求学生将学习习惯内化,自觉地形成“我要学”的概念;同时围绕学习目标,主动吸取他人的学习方法中的精华,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1. 提前预习: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认为预习环节不重要,因为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小,不预习直接上课也不会影响学习成绩。而且,提前预习容易丧失对于课堂听课的兴趣。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还不够全面。经过预习,学生可能是带着问题来上课的,在听课时,对于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必定会更进一步,对解题格式会更熟悉,对解题思路和技巧也许能有新的想法和收获。更重要的是,为后续的初中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2.认真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边听边记,边听边思考,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口到”,一边听一边记一边思考,及时将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积极和老师互动或者向老师提问,以达到更好的听课效果。当然,课堂的记录不能是老师写什么就记录什么,而是要有选择的记,记书本上没有的,老师反复强调的等等,这样才能不耽误正常的听课。

3.作业及订正:作业方面,做到“先复习后作业”,也就是先把课堂学习内容系统地回顾一遍,较好的方式是把课堂内容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来,并把重难点再次理解。订正的要求不再是单单把答案改正过来,而应该是找准错因,明确到底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并记录在错题旁边,以便于后期复习时能够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三、学习方法与手段的衔接

小学阶段,数学学习课堂内容少、对老师的依赖性强,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不会注意总结性学习方法,导致自学能力有所欠缺。通过调查发现,95.4%的小学生不会主动预习,在老师的要求下才进行预习的也只有34%,而且预习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把要学的内容浏览一遍”,通过预习找重点,难点或者解决疑难的学生所占比例只有6.2%。在听课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处于思维被动状态,对于老师抛出的问题,更多的只是想要得到一个答案而已。课堂的效率低下,绝大多数学生缺少积极思考和主动发言的习惯,更多的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处在课堂之中,另外很不好的一个习惯是偏向记录课堂中老师讲过的知识点和题目,而对于问题的理解浮于表面,导致课下的复习很盲目。在复习方面,主动复习的学生所占比例只有6.7%,而90.2%的学生等着老师复习。从整体来看小学生还没有达到独立学习的学习方法,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背景之下,面对初中数学学习课堂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高要求,同时也要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和积累、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学习能力与水平的衔接

表达能力上,在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感知能力上,重视感知的完整性、细致性、抽象性的培养;识记能力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识记的有意识性和稳定性;思维能力上,既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更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做好了小升初学习各方面的衔接,就会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初中学习的乐趣中,以便于后续学习的展开。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范文

关键词: 数学 学习方法

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中起非常重要的的作用。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作为衡量一个人逻辑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到大很多学生对它十分重视,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数学上。但并非人人能成功,甚至许多学生在小学,数学学科成绩是佼佼者,但进入初中阶段,首先就栽在数学上。因为和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不仅内容多,而且抽象性、理论性强,所以有不少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很不适应。下面笔者就怎样学好初中数学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1 要改变学习观念

1.1要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许多学生进入初中后,还像小学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教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重点和要点,课后只做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随着所学内容的增加,负担越来越重。因为初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要学好它就必须主动地对所学知识在理解上下功夫,多思考,多研究。

1.2强化数学研究性的学习。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说按社区成立学科学习互助小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数学的氛围。数学的特点可体现在它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它需要积极主动地探索、思考和研究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要强化学习方法

2.1计划制定的有效性。制定学科学习计划,是明确学习目的、合理安排时间、不慌不忙、稳扎稳打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也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自己的学习意志。

2.2课前预习要有针对性。好的预习方法是在预习中发现难点,掌握好旧知识,减少听课中的困难;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识点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既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还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2.3上课听讲要有目的性。好的学生上课时全神贯注,用心思考,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分析教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而不是成为教师的记录员,忙于记录。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有时对难掌握的知识点教师会通过分化,降低知识掌握的难度,但有些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笔记主要应当记下教师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

2.4复习要有总结性。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教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了必要的改进措施。还要把握好短期学习知识的复习与长期知识复习的关系。一个章节结束了,要理清全章的知识网,将知识网络化、立体化,还要掌握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一个学期结束了,要将不同的章节知识系统化,串联起来形成更大的知识网络。从而避免知识点脱节,使知识点整体化。

2.5练习要有效益性。有不少学生认为要提高数学成绩就必须大量做题。这是不妥当的。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其实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是否掌握全面,你的学习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有效果。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反而强化了你的缺欠。因此,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

2.6 学习要专心,要勤学好问。在学习中,要一心一意;切忌三心二意,预习不上心,上课不专心,复习不用心;在遇到难点时要及时向教师或学生请教。郑板桥读书总要反复诵读,常常进入忘我之境,往往是“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不知所穷”。在学习中,郑板桥比较注意“问”,他认为:“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他提倡学习好问,才会使“疑窦释然,精理迹露”。

3 要提高学习能力

3.1 加强对概念的理解能力。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学好数学就是要牢记公式、多做题目,而对基础概念的学习和理解不太重视,这是一种严重的错误观点。数学学科是一个理论体系、逻辑体系非常强的学科。有一个知识点理解不透,在整个体系中就永远有一个“黑洞”,无法弥补。强化概念的学习,要扩大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概念的内涵就像一个武林高手所练就的内功,内力越强,功夫越深;概念的外延就像就高手所练就的高招,可以克敌制胜。

3.2 强化典型例题的辐射范围。有人认为题目一定要多做,越多越好,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点。题目在精不在多,一个好的题目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典型性。有人说过,有目的地做一个题目,远胜于无目的地做一万个题目。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他主张学习要“求精求当”,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求精”是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的题目去做;“求当”是恰到好处。做题时要认真分析和思考,深度挖掘知识点和要求,努力达到举一反三,做一个题,活一片知识点,就会做同类型的所有题。

第9篇: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范文

一、注重预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必须预习.只有通过预习,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听课效率。由于七年级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进入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刚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他们虽然有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但自学能力是较差的。七年级教材涉及数、式、方程,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七年级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也不尽一致,他们往往认为看书就是预习。因此,找不出要点,也不知自已有无问题,上课时只得把老师讲的内容“胡子眉毛起抓”。显然,这样做“疲劳有余,效果不佳”。为此,在上某一新课前,应给学生介绍课型、特点及预习方法。如对概念课,一般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编排相应预习题,让学生看书思考去找答案,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注重听课方法,向45分钟要效率

七年级学生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学生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使课堂上的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宋代朱熹在他的“三到读书法”中说过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见听课必须专心。我结合数学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所谓心到:是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要求学生会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要善于从特殊到一般,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遇到问题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办”。只有会想,才能会学,也才能学会。眼到是要善于观察、勤看。既要观察老师表情和手势,因为数学上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通过教师的眼神、手势往往会表达的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现,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识。耳到:要求学生学会听,要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听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旧知识要耐心听,新知识要仔细听,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听完一节课后,概念的实质要明确,主次内容要分明。手到:是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掌握技能。二是学会做笔记,根据教师讲课特点和板书习惯,抓住中心实质,在理解基础上扼要记下重点、难点;思路有时也可以记下。教师形象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渐形成。显然,在上面“四到”之中,“心到”是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

二、注重复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复习方法上,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知识的能力.通过比较可以明确本质,辨析异同,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通过联想,可以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概括,可把零砰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记忆,利于掌握,并灵活运用。

四、注重解题方法,培养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