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教学论文范文

传统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教学论文

第1篇:传统教学论文范文

(一)吉祥与长寿类。中国传统图案中,较多的是吉祥如意类。吉祥代表了美好的征兆,也象征着善良的事件,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的祝福与希望。在现代首饰设计中,通常会运用到一些花鸟、人物、走兽等形象化的、吉祥如意的图案造型,结合比喻、双关、象征等表现手法,展现出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图案有:“龙凤呈祥”,将龙、凤和祥云结合起来,是天下太平、美好的预兆;“喜上眉梢”,代表喜鹊枝头报喜,一对吉祥鸟的代表,寓意好事将近,喜形于色;“三阳开泰”,寓意去掉邪恶,好运吉祥。长寿多福类图案有“五福捧寿”、“三星高照”(福禄寿三星)、“鹤鹿同春”等。长寿类首饰设计图案中经常会采用寿桃、寿星等代表长寿的图案作为纹样来体现美好寓意,有时候也采用龟、鹤、松等来表现寓意,期望健康向上,长命福寿。

(二)家和与平和类。家和万事兴,家和也就寓意兴旺。一般代表夫妻和睦、家庭兴旺等寓意。在首饰设计中,一般会采用荷叶、鸳鸯、白头鸟等图案作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类图案的玉佩一般作为结婚礼物赠送,代表着夫妻和谐、家庭和睦。家和兴旺的图案有“百年好合”、“年年有余”、“白头富贵”等。这些都代表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年年生活富足。安宁和平一般是现代人对社会生活安定、和平的向往。一般会选取如意、宝瓶等图案设计在玉佩上,适用于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佩戴,以此寄托亲人、友人对他的平安祝福。代表这类寓意的图案有“竹报平安”、“富贵平安”(花瓶内插一枝牡丹花)等。

(三)事业与消灾类。代表着人们的事业发达类美好寓意的事物也比较多,一般是寄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常见的是选取桂圆、核桃、竹节、鲤鱼等事物作为代表图案,来象征人们对于仕途前景的美好向往。较为常见的寓意图案有“鲤鱼跃龙门”、“连中三元”、“状元及第”、“节节高升”等图案纹理等。消灾驱邪类的传统寓意是向往着人们的生活顺利、万事如意、和谐幸福、一切顺心。一般在首饰设计中选用佛、观音等图案作为寓意代表,以期望生活和谐、驱除灾难等。将传统的图案与现代的首饰设计元素相结合,可以创新设计理念,打造符合现代人们需要的吉祥愿望。

二、传统图案应用在首饰设计中的方法

(一)临摹与仿照。纵观现阶段的首饰设计,将古代纹样借鉴进入首饰设计中的做法有很多,将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首饰设计有机融合,进行二次结合设计,其中对纹样进行临摹与仿照是常见的二次结合设计方法。具体思路是,选择造型较为简洁的、具有丰富寓意的纹样,依据其本身含有的寓意,直接将其作为设计元素,当作首饰设计的主要造型元素,再充分赋予首饰结构性与功能性,使得其设计成一款独具匠心而又具有传统意义的首饰。

(二)简化设计。简化设计理念,就是选取复杂的优秀传统图案,进行造型提取和元素简洁化操作,实现传统提取,再根据平衡、对比与对称的现代化美学设计元素,实施结构再次组合和二次设计,有效设计出符合现阶段人们审美品位而又保留传统文化寓意的首饰作品。例如,将传统的凤凰双飞的图案简化设计,设计出“凤凰双飞”项链,简单的展翅设计与纹理设计,使得凤凰的造型栩栩如生,也象征着吉祥如意,快乐和谐。

(三)运用深层寓意。主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第一,结合图案与图案载体造型。在现代的首饰设计中,往往大多只考虑图案设计本身,而没有结合图案的承载主体来进行分析。对此,可以将图案与图案的承载部分设计相融合,充分利用纹样与其载体本身,将这两者进行结合,设计理念综合考虑这两者,创新设计理念。例如,兰花戒指设计“自然”,将图案与造型这两者相结合,结合了兰花的纹样,也结合了兰花的自然形态特征,设计出造型新颖、形态生动的首饰作品。“门”吊坠设计中,将门的原有传统图案进行保留,这是外观的层面,其次,在造型设计方面,结合“门”的功能习惯,将平面的图案设计成立体化的“门”功能造型,有效打造出设计独特的主题吊坠。第二,结合历史背景的造型设计。一般的传统图案由于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也就赋予了它们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个朝代都有它独特的故事,朝代的历史背景赋予了纹样特有的艺术风格与特色,是设计首饰的首选主题。现代首饰设计中,比较善于运用传统图案的艺术理念,将主题中的故事展现出来,表现出图案的象征含义、隐喻等。结合乡土特色、生态文化、古典气息等不同种类的特点,结合现代的生活理念,在设计首饰作品时做出内涵的诠释。例如,战国时期粗犷、狂野的首饰纹样,适用于男性首饰;唐朝的柔美风格纹样,适用于设计出东方和古典风格的女性首饰。

三、传统图案应用在首饰设计教学中的体现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历史文化的发展与沉淀,带给我们优秀的文化资源,传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是现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在首饰设计教学中,选取首饰设计的主题,追溯其历史,还原历史高度,挖掘传统图案的含义,以此赋予首饰文化与历史内涵,从而使得优秀的历史文化能够传承与发展,回归到民族文化的历史画卷中。

(一)借鉴传统纹样。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优秀的历史文化却一直是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关键。在现代首饰设计中,借鉴传统纹样,要与时尚和民族特色这两者相结合,寻找现代设计元素中与传统元素相结合的契合点,将传统优秀元素应用到首饰设计中。传统纹样中有丰富的灵感来源,也给我们提供了简洁的造型、符号元素,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将回纹样、万字纹样这些简洁的几何纹样直接或者间接地运用到现代首饰设计中,以此设计出具有时尚气息而又独具民族特色的首饰作品。例如,“回”字纹样中,它以点作为整个图形的中心,结合方形的不断向外环绕构成的图案,由此形成简洁而又韵味十足的图案。清代家具中的“回”字纹样设计,具有整齐划一的画面感效果,能够产生不一样的装饰效果。“万”字纹样中,它比较类似于古代的符咒,象征着火与太阳,在梵语中也象征着“吉祥集合”。将其运用到现代首饰作品中,装饰性很强。

(二)借鉴吉祥图案。借鉴吉祥图案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首饰设计方法。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样普遍存在于中国古代的图案作品中,例如,上文提到的福禄寿、吉祥如意等,象征着人们生活福气、富贵、长寿,而又吉祥顺心。吉祥图案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它标志着我国上下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运用吉祥图案于首饰设计中,能够体现出民族精神和民族志向,同时,也可以让我国优秀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结合首饰的本土特色,打造具有民族风格的首饰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龙凤呈祥”首饰创新设计中,结合不同的应用场合与背景,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和主题寓意,借助龙凤恰当地衬托出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蕴。

(三)借鉴传统建筑。借鉴古代建筑图案进行首饰设计,包括了建筑的颜色、造型等各方面。现阶段,建筑的造型变化很大,与古代传统建筑相比更加适用于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而古代建筑的独特颜色、造型等,独具特色。红色的墙体,碧绿的瓦片,建筑体本身雕龙画凤,独具匠心,而现代建筑中缺乏这些美的元素。借鉴传统建筑,在首饰设计中将亭台楼阁、屋檐屋顶等传统元素应用于首饰设计中,以此使得首饰更加灵动,也扩宽了现代首饰设计的来源。

四、结语

第2篇:传统教学论文范文

传统素描教学是以培养准确再现对象造的造型能力为目的,遵照客观物象大的形体、结构、明暗、体积、比例、质感、空间等,强调如实地客观表达客观物象,侧重技术和技巧上的训练,以培养眼、脑、手相一致为己任,思维上也侧重严谨、理性、客观。学生根据描绘的现实对象,反复去推敲对象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明暗关系和体积的起伏转折、质感、量感、空间虚实等,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真实再现对象本身上,重视素描技巧,很少涉及灵感和感受问题。因此学生忽略了素描的创造性、思想性的一面,即大都是一种特征为概念,空洞、麻木、苍白,言之无物,仅仅重视表象事实的描述与再现这种应试式的写实素描,致使技巧方法抑制了创造力的挖掘,从而造成大量的素描浪费,所获颇少。所以这种直观写实训练是一种纯粹的再现造型的技能训练。现代素描教学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注入新的教学理念,是重新用新鲜的眼光观察我们周围世界的生动表象,将过去所谓的素描知识悬置,颠覆了以往“传统素描”在造型思维和训练目标上的认识,将自然的一些形态与形式要素转化为设计的要素,接受从亲身经验中获得信息的理念。注重训练学生对客观物象的再创造,鼓励打破客观物象的原有造型,强调以主观的方式“主动”地去破坏重组物象,重新建立新的画面秩序,从自然形态中获取敏锐的洞察力,从而超越过去表面的描摹,重新认识形态与功能的潜在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脑对事物的联想与创造能力。在思维造型上更加自由、无拘无束。发掘每个学生潜在的看待事物与表达事物的一种新的可能性。

二、教学内容不同

传统素描教学内容以几何石膏、静物、风景、石膏像、人物头像半身像全身像、人体这一秩序来按部就班操作的,绘画对象比较单一。教学侧重再现与表现光影与物体两者间的内在规律和微妙变化,深入挖掘研究物象形体之间的各种微妙关系,力求造型上以准确表达再现为主,偏重纯粹的审美性与艺术性。传统素描更进一步地传达物象内在的艺术性和精神性,探索的是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和纯粹的视觉艺术语言。设计素描教学围绕设计专业的特点,经过不断的探索,基本可将教学内容归纳为五个单元:形态的表象研究,形态的写生解析变体,自然形态的内部分析,人工形态的写生解析变体,造型与语言表现研究。形态的表象研究强调重新用新鲜的眼光观察我们周围世界的生动表象,将以前所谓的素描知识悬置,接受从亲身经验中获得信息的观念。着重训练学生自主选择与综合处理的能力和对现实物象的敏锐感受力,以及选择与构图的审美原则。作业的研究对象以铁桶、废弃物、破碎的石膏、手套、揉皱的纸张等,也可以有学生按照个人的兴趣选择物品,要求学生非常真切的感受事物,改变看的方式,借以发现这些易被忽略的物象所具有的表现力。通过跟老师的讨论决定形态的造型与构图处理,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基于观察现实的审视方式,培养一种超越一般审视自然物象宏观的视觉眼光。形态的写生解析变体重点要求学生认知各种不同的结构,例如植物的枝状结构、自然中生长的螺旋结构、动物的解剖结构和骨架结构以及几何结构、榫接结构、团块结构等,通过研究这些结构从而强化对形态的掌握与再造能力。重点训练学生在排除自然光影、肌理与明暗的干扰后以结构分析的眼光观察自然、认识形态,理性地分析表象之下形态的结构的能力,旨在能够透彻地分析存在的物体,掌握功能与形态、环境与形态的关系原理,并进一步将功能构造转化为实用的设计,从而为形态的创造和主动的表现打下基础。作业的研究对象以人、动物、植物、瓶罐、三通等机械物的结构等。自然形态的内部分析着重给学生讲述内部结构单元形及相似形态,让他们关注造型、结构对设计的启发。思考物体的内部的确隐含了富于功能性的结构骨架从而也存在着一般无法观看到的种种形象,例如剖面的青椒、西红柿、圆白菜、洋葱等;分析这些自然形态,剖析物体从外部到内部的研究和分析形态单元、放大微观图形分析与宏观景象的对比,采用研究草图、摄影、文字分析、速写、素描等方法记录分析的过程,将分析的形态、形态之间的关系分门别类,利用分析、解析的结果通过透叠、交错、切割、局部放大、缩小等手法发展成一张或系列变体绘画,使学生的认知行为得到延展,并且初步具备分析能力,这是绘画素描所不重视不具备的。我们身处在后工业社会文明之中,周围的环境基本上是人工形态的东西,所以人工形态被我们所关注是必然的。人工形态这一单元的写生解析变体要求以自行车为对象,做不同研究小稿20张,可利用圆规尺子等辅助工具表现造型的几何性所归纳的准确性,理性地寻找形态之间的比例关系、数理关系并且从中寻找出一种处理画面的结构秩序规律,在随后此类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形态的归纳拆解并继续保留自我判断能力,最后根据解析,完成一张变体作业。此单元旨在训练学生对现代主义设计物进行解构,启发更多新形态的想象空间,唤起内心深处对于潜在创造力量与隐喻的渴望。造型与语言表现研究这一单元训练的内容以明暗练习、空间练习、空间形态写生、节律练习、色彩练习、线条练习为主,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视觉因素丰富性的传达与表现技巧的提高。虽然在前边各单元的训练里,形态的表现已涉及语言的表达,但是专门就语言表现本身做一番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三、教学方式不同

传统的素描教学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依据自己的审美挑选静物,模特,最后画面是由教师本人的审美提供的,学生只是被动地画出老师所摆出的美感色调,画出老师的审美。设计素描在此教学方式上作出大胆的尝试,以指导并鼓励学生对素描对象进行适当的拆解、解析、变体的作业推导方式进行,强调对客观物象的再创造。减少长期作业,提升速写与默写量,培养学生的推测与想象力;通过“凭空”设计,即不给出实物,仅给出实物功能,让学生自行开始设计素描;“反面”设计,即给出具有相反功能的实物,让学生自行设计能实现所需功能的物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过程不再是老师摆好静物被学生围一堆写生的状况,而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点去着手挖掘题材,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给自己摆静物,保证出来的每一张作品独一无二,风格和主题都具有鲜明的审美取向和个性;适当地引入设计类专业的相关内容,带领学生深入设计的世界中,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或者实地观摩,让学生认识设计的整个过程;当然教师也特别注意在作业中启发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的审美和设计意识的形成,而不是纯技术层面。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作业无论从构思上,构图上,审美上,表现上都是前所未有。同时由于每个学生问题不同、路径不同,老师会针对问题提出下一步会怎么做,从而说明教学是一种思想的传递和交流,一种活泼的参与行为,突出教学互动。

四、小结

第3篇:传统教学论文范文

1.1将教师的讲授与自我学习向结合

传统教育方法,通过课堂为基础,将教师的授课与学生之间的讨论研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这个体系之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讨论起到辅助作用。将自主学习与接受性的学习相互结合,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加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而在远程教育之中,虽然并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但是对于自主学习的要求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强,学生要自行的对学习的目标和重点来进行学习,同时进行时间的规划,最后取得成果。

1.2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足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那么学生在完成了学习之后就不知道如何在实际情况中将知识加以应用。目前来说教育的目标已经从单纯的知识教学向实践教学不断地进行转化,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增长,这样才能在毕业之后适应实际的工作情况。虽然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重视时间的部分,但已经有很多学校在传统教学的方法之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实践学习的部分。要注意到,远程教育的应用者主要都是在职者,他们对实践经验的重视程度比起传统教育方法的学习者来说更为迫切。但是远程教育由于自身的形式限制,并不能提供场地或者条件来为学生增长实践的经验,只能以一些毕业设计之类的形式来对学生的施加能力来做出考验,这当然是远远不足够的。

2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区别

2.1教学模式方面存在差异

教学模式之间的差异是远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之间显而易见的区别所在。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的各项内容,教学节奏都是由教师来进行决定,而学生对学习次序和重点不能自行决定,只能靠教师的讲述,在学习姿态上属于被动的接受者。而远程教育对这个方面则是截然相反的,教师只是担任学习资源的提供者,而学生在学习上更为主动和自由。

2.2师生交流方式的差异

通过传统教育模式教师与学生同聚一堂,在教室中进行讲授,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可以直接的向教师提问并获得解答,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讲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设置,同时学生之间也能获得交流。而在远程教育的方式下就不同,教师与学生之间并不能进行当面的交流,学生也只能自行记下笔记。若要对教师的教学提出疑问或者建议就只能在课后通过电话或网上聊天的方法。这就是远程教学中的一个重大的缺点。总的来说,远程教育模式在课程的选择和学习时间的决定上更加自由,但是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自由性就大大降低了。要注意到,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有着电脑所难以代替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活跃的气氛和教师针对问题给出的解答能够大大的增进学习成果,教师也可以自由的发挥自身的教学才华和课程设计方法,而远程教育在这方面就远远不及。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自认为学习条件(时间精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者更加倾向于选择远程教学的学习方法,同时惯于传统学习方法的学生也能够很快的对远程教学法得到适应,并不会出现难以适应或者学习效果大幅下降的情况。与此同时远程教育的学习者明显的对于学习内容的交流程度较少,对于学习内容的心得体会难以得到交流和修正,但是获得的学习资料明显的更加丰富,可以在学习资料上获得更多的参考。

3完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策略

3.1可以考虑在学生开始学习之前进行预先培训

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主要过程都是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考虑到参与远程教育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正在工作的人员,首先对于相关的知识已经多半淡忘,对于学习也很有可能不太适应,在开设学习之前需要进行相关的资料学习或者工作人员的介绍或者培训,帮组学习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3.2采用虚拟技术,让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随着我国的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越来越重视,而对于远程教育来说,假如缺少了实践环节,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会大幅降低,达不到远程教育的成果。因此,如果要提高远程教育的工作成果,就有必要对远程教育过程中的实践学习做出提升。对于远程学习来说,一般学生时间不多,学校也缺乏条件来给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因为这样的原因,就需要应用虚拟技术来建立模拟实际情况的实践学习条件。利用现代技术来对实际中可能面对情况来进行模拟,让学生获得接近现实的实践经验。通过采用网络虚拟实验室可以获得以下优势:①由于是在网络上构建的虚拟实验环境,除了软件费用之外不需要太多的支出,相比于实际利用设备来进行操作来说,在经济性上有着明显的优势。②符合远程教育更好的利用零碎时间和便利的特性,使得学习者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在自己选择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模拟现实的学习,这样的便利性是传统教育远远无法做到的。③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能力自由的定制实践学习的内容,充分的培养各方面的能力。④虚拟实验环境对于很多工科和理科的内容也可以进行模拟,既不存在实践中的危险性,同时也拓展了远程学习的范围。

3.3增强师生间的教学交流

之前已经提到过,传统教育模式教师可以在教师与学生展开交流并对教学内容作出修改,但是在远程教育之中这一点就无法做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的渠道。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途径进行拓展,不断丰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渠道。比如说,学校可以建立相关的讨论群组和论坛,并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和有建设性意见的时候与老师或者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从而提高工作成果与工作质量。

3.4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由于远程接受教育者的能力水平和学习能力还有学习目的都各不相同,一些学习者已经具备了很多的实践经验,需要更多的理论知识来进行指导,另一部分学生则没什么知识基础,需要一些基础性的知识来强化自身。学校在进行远程教育的时候也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些问题,在教学资源的设置上秉承丰富化和广泛性的原则,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来获得知识的补充,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这也是提高远程教育水平的重要努力方向。同时,对于远程教育的课程而言,要提高实用性,不能是机械的对课本的复述,而是要与时俱进并结合技术应用的实际,从而更好的创造教育成果。

4结语

第4篇:传统教学论文范文

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指出:“上工(高明的医生)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已成者用力多而成功少,吉凶各半矣”,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说高明的医生在疾病发生之前开始预防,不高明的医生在发病后再去治疗,已发病再去治疗花费的精力多而治愈的少,生死各占一半,所以有智慧的人不等疾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就如同渴了才去挖井,打仗了才去制造兵器一样,那不是太晚了吗!这些论述表明我们的先贤早在几千年前就知道疾病预防的重要性,疾病的预防可以做到花费少,效果好。在《最大回报:健康投资》一书的序言中,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刘德培院士写道:“中医历来重视预防,强调养生保健,从整体、动态和辩证的角度认识健康和疾病。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健康战略观念与现代健康领域的许多新概念不谋而合。”刘院士指出:中医“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整合调节的干预方式,追求人体功能平衡状态,适应了生命过程的多样性和病变复杂性的实际情况;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理论及方法在老龄化社会和健康观念转变的现代社会里,正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许多经验性的自然科学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相继被实验科学淘汰了,而中医学却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仍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为人类的医疗保健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由其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所决定的。中医理论融汇了阴阳、五行、精气等哲学概念,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吸收了古代自然、社会、生物、心理等多学科的重要成就,从整体、联系、运动的观点出发,综合地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及病理变化,它十分重视自然、社会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其理论形成之初就确立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雏形,孕育着现代医学生物模式的胚胎和萌芽。正是这些宝贵的理论精髓,赋予了中医药学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疾病谱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卫生费用快速增长,人们已经认识到一级预防优于二级预防、全人群策略优于高危人群策略、综合的危险因素干预优于单个危险因素干预[1]。而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和“天人合一”的养生保健思想正是一级预防和综合的危险因素干预的具体体现。《渥太华宣言》指明了健康促进的三个基本策略:倡导、赋权和协调,其中提到激发社会关注和群众参与,从而创造有利健康的社会经济、文化与环境条件。在健康教育的社会动员和社会营销策略一章中,指出鼓励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健康教育的各项活动,是社区健康教育成功的重要原则[1]。

2传统医学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的优势

2.1方法上的优势中医学防治疾病的方法丰富多彩,除广泛应用的方药和针灸外,还有推拿、按摩、刮痧、火罐、熨疗和气功等许多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

2.2方药上的优势天然药物储藏丰富,我国有中药材12807种,历代方剂10多万首,目前我国生产的中成药有5000多种[2],是新药筛选开发的巨大资源,这些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应用的有效方药,具有开发投资少,风险小,周期短的特点,将成为新药研发的热点,也将成为我国的新兴支柱产业。这些中成药对一些慢性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方便群众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具有经济高效的特点。

2.3养生保健方面的优势根据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开发具有延缓衰老,调节免疫,抗疲劳等功能保健食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药食同源”理论还可以应用到我们的一日三餐,因为食物也有性、味、归经之分,有着良好的食养、食疗效果,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有“饮食有节,瑾和五味”的至理名言。宋朝《太平圣惠方》列出了对28种疾病进行食疗的方法,如水肿病人食黑豆粥、咳嗽病人食杏仁粥等,明确了饮食的治疗学意义。中医传统食疗的特点用两句话可以概括,“润物细无声,王道无近功”。就是说食疗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见效!中医对食疗“无功可言,无德可鉴,而人登寿域”的功效描述,就是对传统食疗突出的保健效果做出的高度评价。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对于养生有具体的描述,包括精神上的修养;饮食起居的调节;环境气候的适应;适度的体格锻炼。这些和我们现在的健康四大基石内容是一样的。还有古代名医华佗的五禽戏,以及后来发展的八段锦,导引术等都是非常适合老年人的锻炼方式,在慢性病的防治上有着积极的意义。

3传统医学曾经对我国健康事业作出重大的贡献

在50~60年代,我国经济相对落后,我们靠着祖国传统中医药学的理论,在各个城镇乡村建立卫生所,培养一大批的赤脚医生,靠着一把草药,一根银针,以最低的投入获得了最大的社会效益。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与已得到控制的急性传染病相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尚缺少生物学预防手段和治愈方法,因为这些疾病不像传染病那样由单一的病原微生物引起,而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发生的,而我们传统的中医药学有着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整合调节的干预方式的特点,在防治慢性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4建议

第5篇:传统教学论文范文

1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其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活的生命”。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如“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等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以其鲜活的生命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着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如今,“全球化”、“地球村”加速了世界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将以怎样的姿态参与合作与竞争,是摆在每一个中华儿女面前的严肃问题。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遗产,也带来了因袭的重负。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了解和传承本国的传统文化,是责无旁贷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分辨能力,了解传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分析传统,有助于他们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认识我国当前的国情;变革传统,也有助于他们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我们的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以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着极大的便利性和可行性。

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第6篇:传统教学论文范文

(一)学生古诗文阅读功底薄弱

文言文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一定程度上讲,文言文的教学、学习质量,直接影响传统文化的教育。所以,文言文在当前语文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文言文本身的艰涩难懂,青少年学生对佶屈聱牙的句子,生僻古奥的词语都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这造成学生的文言学习兴趣较低,也影响了传统文化的教育。

(二)语言文字的背叛与创新

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让网络语言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交流工具。互联网改变着世界,促进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也影响语言文字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青少年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今天的青少年很少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策

(一)夯实古诗文基础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传统文化教育的自觉。在构建初中语文课堂的实践中,应该自然融进传统文化内容,从而演绎语文课堂的精彩。在内容选择上,传统经典作品是集文学、哲学、历史于一体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博爱思想的传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学生要学会推己及人。据此来说,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选择应该从对人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来“放出眼光”,谨慎选择适合学生消化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二)鼓励传统文化写作素材积累

在写作中,所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知识较多,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积累相关素材,从而起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效果。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后,中学语文学科,形式了新的“课标”和“教材”结构。在“三维目标”的教学要求下,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注重“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等内容和形式。教师就应该按照教材编写的固有模式,通过资源的整合,把有关“传统文化内容”分类归纳在一起,然后有目的地进行地重点讲解,从而使之积累和积淀了文化传统的素材,就为其写作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挖掘课文的传统文化精髓

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古文是一个重要领域。现代文中同样有传统文化的精髓。比方说,曹文轩《孤独之旅》一课,文章讲解的是杜小康的性格特征和成长过程。文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的心情,创造了氛围,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说,孤独之旅其实就是成长之旅。杜小康的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文章告诉我们: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本文中所体现出的坚韧、执着、勇敢,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性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现代文的讲解,一样可以推动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

三、结语

第7篇:传统教学论文范文

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感恩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所崇尚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感恩教育的基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感恩教育的文化价值所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对接点。感恩教育就是最佳的对接点。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由他们传承并发扬光大。但是部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受到来自不良文化影响较为严重,部分大学生则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抛掷于脑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孝道、尊师重教、感恩自然等思想,在他们的视野中失去了吸引力。目前大学生中存在道德缺失、知恩不报、不讲信用等不良现象,只有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强化他们的感恩意识,培养他们的感恩情怀,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感恩价值观,才能唤起他们内心深处“善”的品质,使他们自觉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恩教育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提升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品质。

二、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志也曾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感恩教育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新生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但是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称的现象:无视父母的辛劳、老师的付出和社会的关心,不能承担对自然恩惠的保护责任。因此,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引导大学生以感恩之心回报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导和祖国的培养,培养他们具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品质,对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时代新风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感恩教育,把感恩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让他们怀感恩之心,留感恩之意,存感恩之情,行报恩之举,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三、有利于实现美丽中国梦

第8篇:传统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渗透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影响,高中教育体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高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设计与组织工作,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好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同时还要适当的渗透好传统文化,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作为文化中的重要载体之一,高中语文已经成为了教学中的关键科学之一,因此,就要充分发挥出在传承传统文化上的重要性,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第一,要避免多元化文化对学生产生出的负面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影响,不仅促进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动,同时也产生出了许多消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大多是因为这一阶段是学生树立起健康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很容易受到消极文化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理念。所以教师就要做好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其中的正面意义。第二,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可以激发出学生的W习积极性。可以说枯燥乏味的语言知识是难以被学生所接受的。所以教师就可以运用一些比较优美的诗词,以此来保证教学的效果,同时还要让学生受到文人情怀等方面的影响,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第三,借助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国许多的传统文化作品中存在着积极意义的思想,学生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也可以树立起正确的文化意识。所以教师就要运用好古诗词等,以此来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

二、现阶段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对学生的情感观念认识不足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教学活动的引入并不是单纯要让学生掌握好名句与名篇等内容,其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通过诗词来实现深层次的理解,与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等方面产生出共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将目光放在了诗词的翻译以及诗词的结构等方面上,这样也就难以对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讲述,造成了学生虽然学习了这一知识,但是却并不能理解其中的精髓与价值。

2.对学生的自我理解与赏析认识不足

为了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教师在引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就要从古文教学上出发。但是在实际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过度关注对文言文以及诗词等方面的解析,或是直接借助教学工具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内容,这样也就忽视了学生的自主与认识,最终也就降低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难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来说,其自身有着一定的综合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做好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突出传统文化的功能,发挥出其影响力。

1.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的引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教材上出发,以此来开展教学工作。在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大多是精心挑选过的,其中也存在着比较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对其中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培养好学生的人文精神。如学生在学习《鸿门宴》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找出其中的民族精神与审美意识,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借助语文来传承好文化。

2.保证融入方式的准确

现阶段中大多数的语言教学中往往都是从古诗文上来融入传统文化的,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情境与信息技术等手段来帮助学生学习。如学生在学习《逍遥游》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词汇上出发,借助相应的画面等来给学生进行展示,同时还可以引用音乐等来帮助学生进行想象。可以说,这种教学方法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不同,所以也就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想象力的发展。

3.筛选好传统文化内容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引入传统文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而记住文化内涵等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要避免存在盲目崇拜的心理,而是要采取批判性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如在一些古诗文中诗人在落魄后所写的内容,教师就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保证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满足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亚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好学生的文化修养,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引入传统文化的意义,从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上出发,完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晓鸾.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育,2016(9):93-93.

第9篇:传统教学论文范文

一、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作用是引和导,“给学生以思维的阶梯”,逐层铺垫,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必须注意以下两方面。

1.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和解决问题,给学生一条经过努力可以攀登的台阶,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授切线长定理时,课本知识给出两个结论:(1)切线长相等。即PA=PB。(2)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即∠1=∠2。(如图)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

(1)∠3=∠4吗?

(2)连结AB,PO是AB的垂直平分线吗?持之以恒

地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数学中的“一题多解”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对有“一题多解”现象的题目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对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激发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维活动。

例:在半径为6的O中,两直径AB和CD互相垂直,弦CE=9,CE交AB于点F,求AF(如图)

解法一:可设OF=X,则CF=,AF=6-X,BF=6+X,

然后利用相交弦定理列出方程即可解出。

解法二:连结ED,则可知CosC====,可求出CF,在RtCOF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F,则可求出AF。

通过长期引导,经常运用“一题多解”的题目,可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自觉性。

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要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都需要有创新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想像。教学中可经常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不断激发学生去观察,思考和学习,激活学生创新的思路。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创新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强化学生的想象意识,另一方面要对一些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的思想沉浸在好奇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2.设置疑难,促使学生想象。数学的许多问题都是互相联系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所以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应用变式训练等手段,引导学生想象问题的内外联系。

三、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创造思维的发展需要学生自己大胆设想和猜想。

例如在教授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关系时,若教师把结论先告诉学生,然后再证明这个定理,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如果教师先给出一组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计算两根和,两根积后再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主动猜测结论,最后让学生自己写出另一组方程来验证这个猜测。教学的效果就明显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