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影响评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引 言
在建设项目进行规划实施以后,对环境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环境影响评价(EIA)就是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并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信息对预防环境问题以及降低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影响提出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措施,简单来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就是减小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为环境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及解决措施,而为了更好地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就必须加强对环境科研的重视。
一、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主要问题
1、对项目违法的状况处理的不到位,处罚的力度也相对较轻。例如对项目建设的约束力较轻。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明文规定:项目在未经审核之前不允许动工,如果违反此项规定,相关部门应及时给予处罚,并勒令其停止施工,立即补办相关的手续,但这一点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很难应用到位。很多时候在出现这种状况时,仅仅需要交罚款就可以解决,这也就导致了建设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不予以重视。这种对利益过于重视的观念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2、跟踪评价的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其职责并不明确,实施的过程中也很难落实。这一制度不能及时有效的落实,就会导致相关法律的职责无法得到更好的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就无法得到更好的落实,这将直接对环境产生影响。
3、公众参与意识相对较低
由于我国居民对环保的认识不到位,导致环保工作很难落实到实处。对环保的意识也比较薄弱,所以对民众的调查无法反映出公众的意愿。有一部分民众对有可能损害自身利益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愿意参与,即使参加了也是过于形式化,持敷衍的态度,这样就会导致很多不达标的项目直接过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要求的公众参与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也是由于民众文化水平的限制,对相关的建筑项目缺少一定的了解,或者只是对地段不满意等等原因就对该项目进行全盘的否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建设项目的审批。
4、环境影响评价市场管理混乱
有一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为了经济利益,将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与业务交给个人或者中介,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市场秩序。直接的造成了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之间的竞争不正当性,出现恶劣的趋势,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环保工作的社会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对策
1、加强评价准备阶段的摸底工作
所谓摸底,实际上就是在正式开展评价之前,要求进行一个初步研究,以便判断建设项目施加给周围环境的最重要影响或最严重地区的方位和程度,据此确定评价工作的重点、范围和对决策过程有制约作用的关健因素。摸底工作做得越好,评价就会越快速、省钱和有效,而我国评价准备阶段的摸底工作迄今仍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虽然有关文件对此也做了相应的规定,但一般都是双方一经接触就立即签订评价合同,紧接着就时实际工作进行开展。因此,难免顾此失彼,甚至舍本逐末,既浪费了时间,又增加了费用。当然,摸底的工作量有时也相当大,在签仃合同之前进行这一部分工作,必须有相应的文件或法律来保护评价单位的正当权益。
2、对回顾性评价予以充分考虑
作为一项管理措施,在建设项目完成之后一年左右对其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监测和检查,不仅可以判断项目的环境影响是否符合环境标准,进而改进工程的环保措施和管理手段,而且,通过把监列结果同预测结果相比较,还可改善将来评价类似项目时的水平和质蚤。不言而喻,回顾性评价的意义是很大的。但是,即使在发达国家,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这一重要环节也往往被普遥忽视,原因是任何拟议项目或计划的经费预算中都未包括这一内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及其投资预算具有更强烈的指令性和计划性。因此,在制定评价取费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回顾性评价的工作童,要把这部分费用列入投资棍算中。环保部门要把这一工作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管理程序,使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善始善终。
3、提高环评影响评价文件质量
(1)继续深化环评机构改革。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深入持久地推进环评业务与环保系统所属的科研院所脱离,逐步解决环科院变成“环评院”、监测站变成“环评站”的问题。环评业务必须由真正独立的环评中介服务机构、独立的市场主体来承担。要严格禁止环保部门在环评机构参股分利,更不允许环保部门以各种明示、暗示方式,推荐、介绍、指定环评机构,索取、收受各种名目的“回报”。
(2)切实加强环评机构管理。严格淘汰机制,对弄虚作假、环评质量低劣的,要坚决予以淘汰,对分析指标不完整、评价方法不科学、措施建议不可行、环评结论不明确的,要依法降低环评机构的资质等级。
(3)加强对环保审批人员的监管。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相关的审批工作制度,加强监管,强化监督,对环保审批机构工作人员,,,违法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环境保护部要做好与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的信息互通,形成合力,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追究违法违规部门和人员的行政、刑事责任。
4、强化公众参与的实际效果
(1)落实公众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不仅明确了公众参与环评的权利,而且规定了参与环评的具体范围、程序、方式和期限,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有利于调动各相关利益方参与的积极性。
(2)切实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作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中,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真正起到管理和监督作用,要主持制定公众参与的相关实施细则,通过有效措施,来真正提高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及时了解公众参与工作情况,并及时针对公众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疏通和解决。
(3)完善公众参与方式和内容。建设单位在选择征求意见的对象时,应当综合考虑地域、职业、专业知识背景等因素,合理选择相关个人和组织;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环评机构应公开环评报告书简本,便于公众了解信息。在环评开始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公告项目名称及概要等信息;在环评进行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公告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以及主要预防措施等内容;在环评审批阶段,环保部门应当公告已受理的环评文件简要信息与审批结果;为保证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在报审的环评报告书中附上对公众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4)建立健全社会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的作用,形成全民参与、全防全控的环保监督格局。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监测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主要是从保护环境出发,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各种环境因素是否满足环境建设项目要求,则必须由环境质量结果来表明,环境评价体系中环境要素是否可以满足建设项目必须由环境监测结果来支撑,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环境监测分析
环境监测机构,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专业技术工作部门,负责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而环境管理与环境监察工作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正确处理好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的关系,对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更加有效地向科学化、法制化迈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监测,主要是从保护环境出发,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环境监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相关组份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环境监测分析有两大特征:一是以统计学为基础,互相渗透,又互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组成。二是为社会服务,有效的环境监测分析数据是环境监测的主要产品,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充分反映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各类生态环境的各类环境容量,背景浓度,为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质量和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为环境保护而兴起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行跟踪改变的各项目措施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3个层次:
1.现状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已经建设后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
对周围环境已经形成稳定系统,根据各类污染物监测结果来评价该建设项目建设后对该地域环境是否产生影响,是否是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2.环境预测与评价
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拟建立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该项目建设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外环境产生的影响,并作出评价。
3.跟踪评价
主要是指大型建设项目和环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后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评价,当项目出现了与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必须改进的一种评价制度,跟踪评价是现阶段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测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其在监测过程中,由于受到人为或者自然因素的影响会导致监测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监测不全面等现象,这就使得环境监测的数据不能反映监测地的实际环境情况。由于受到监测经费,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也导致了监测单位不能够严格按照监测程序进行,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了压缩或重点监测其余忽略等情况,也造成了环境监测数据存在很大的不真实性。另外,在对生态环境进行环境监测时,存在方法,技术及数据表等方面的不足,致使环境监测工作在这方面处于空白或监测工作无实际意义,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多数都是流于形式。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将会导致在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时造成评价报告的质量的不真实。
四、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必须以环境监测为基础,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进行影响评价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其贯彻到整个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必须以环境监测部门对对项目的建设地进行环境的本底监测,如果环境本底监测没有超过标准规定然后在对项目进行具体的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对监测项目进行具体的规划;当项目建设完成运行一段时间后环境监测单位应再次对其进行项目竣工监测,保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能够得以实施。由此可以看出在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来自环境初期,项目建设起,试运行期,适用期的每个阶段的环境监测数据作为评价的依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环境监测是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要想对环境影响正确的评价必须对项目计划所在地进行环境状况的调查,进行相应的环境监测,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环境影响才能依靠这些数据进行评价。
二是对污染物的状况,分布,环境条件进行相应分析,找出其污染源,预测其污染变化的趋势,对这些进行环境监测,测得的数据将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依据环境监测取得的数据,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水文等资料为在建项目地区常规监测点的优化布局和项目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监测计划是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组成成分,被作为环境执法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依据。环境监测计划的实施能够有效预防和及时的发现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对其提供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四是对在建的项目进行环境监测,可以监测周边环境能否满足环境管理的目标要求,还可以对在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的评价报告,这项工作也是对环境监测单位技术水平的一个考核。
五是其环境监测结果也可以为以后相同项目的建设提供一个有用的参考。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都是中国环境保护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为实现环境保护目的而设立的两项目制度。环境评价是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当每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当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具有环境容量,方可建设。
五、小结
环境监测贯穿于项目的立项审批、项目的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等全过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切实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方能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真实体现其价值,实现对环境问题的源头控制。
参考文献
[1]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J].环境科学文摘,2008,-21.
[2]王定华.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策略[J].民营科技,2009(11).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分析、预测建设项目对环境保护、及环境污染情况产生的影响,判断该建设项目是否具备可行性,并及时制定解决应对方案。而环境影响评价中包括了环境监测、环境管理以及环境监察,三者紧密联系。同时,环境监测作为整个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的基础、重要环节,它在整个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一、环境监测
(一)环境监测的概述
环境监测通过结合新时代的科技手段,例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技术手段对环境中的各类污染物及其成分进行分析、监测,分析其含量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等,它主要包含现场调查、采集样品、分析样品、测试样品、分析数据等步骤。
一方面,环境监测采集环境中各类污染物质等的数据进行实验分析;另一方面,环境监测通过分析各类数据并进行研究、综合,可以及时、全面的监测我国环境污染程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使得污染程度最低化,改善我国的环境。
(二)环境监测的必要性
1、环境监测有助于系统、全面的监测环境质量及受污染程度
只有通过采集环境现场的各类环境数据,通过实验测试进行分析、研究,才能正确判断当前环境质量。由于环境系统属于庞大而且复杂的体系,必须通过监测环境,才能了解大量环境具体信息,了解环境受污染的程度,以便及时、有效的制定解决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及时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2、环境监测有助于保护环境
通过环境监测,了解环境当前存在的污染问题及根源所在,有利于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环境保护方案与计划,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规划管理、控制环境发展。对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整治,结合各类环境标准规范,改善环境。
二、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通过对准备实施的活动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针对调查、分析结果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当前我国通过法律化、制度化,将环境影响评价逐渐演变为我国对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评价制度,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法中较为重要的基本制度,我国环境保护法与环境监督管理主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来执行。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通过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采取公众意见、公众群体决策等方式,集合公众各类意见与观点,集思广益,保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顺利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公众的参与积极性,还可以使得公众主动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中来,将保护环境作为己任,主动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为保护环境作贡献。
2、有利于企业与社会制定可持续环保战略计划
由资质、经验较深的企业为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开展,通过严格的现场调查与分析、研究,获得环境影响评价质量报告书,有助于为企业和社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可持续环境保护战略计划奠定基础,真正做到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相依相存。
三、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分析
(一)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环节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监测的有关部门必须意识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性。环境监测有利于判断并确定整个建设项目的建造对于环境的影响与破坏程度,从而判断该建设项目是否具备可行性。通过环境监测可以获得各类数据,即建设项目是否破坏、改造了现场环境及大气污染程度、成分分析等相关数据,从而对该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也就是说,环境监测为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初期、建设期以及评价后期等奠定基础,以便该建设项目中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工作。
由上可知,环境影响评价的进程如何,环境监测在其占基础重要位置,只有首先了解该建设项目的具体地理位置,从而相关部门进行现场考察、取样、分析,对该项目的预建地的环境情况及环境容量进行研究、调查,包括了解其生态环境、空气环境、水环境及其环境承载力等方方面面。只有通过现场环境监测,才可以准确预知该建设项目的预建设地环境情况、环境承载力是否符合该项目的预期要求,从而顺利开展整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由此可见,该建设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取决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而环境监测又为其提供了基础信息,成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环节。
(二)环境监测有助于向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具体信息
环境监测通过对现场环境的调查、取样、分析,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相关环境监测具体信息数据,包括建设项目的实施条件情况,即大气环境、成分,水情况、噪音污染等方面进行监测,得出具体信息数据,从而进行进行分析。采用精确度高的数据对环境定量进行分析、测评、预测,判断该建设项目是否不利于环境保护,确定项目的可行性与造成的污染程度是否应当设计其它解决应对方案。
由于环境监测中包括多个环节,流程繁多而且环环相扣,因而只有保证环境监测中的各个环节都准确无误,整个环境监测才是具备参考性的,否则很有可能导致环境影响评价环节出错,不具备参考性。由此可见,环境监测中的数据采样分析环节对于整个环境监测流程,甚至环境影响评价环节影响至关重要。只有环境监测数据同时具备精确度、准确度、完整性、全面性,环境监测的数据才具有代表性与可比性,才能将环境监测的作用真正应用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为环境保护活动作贡献。
同时,环境监测在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起着监督、管理、控制的作用。环境监测首先对建设项目的现场环境进行调研、考察,获取监测数据,从而为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奠定了基础,并通过监督、管理,对环境监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数据、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加强环境监测,保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准确性与可比性,从而起到监督整个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作用。
(三)环境监测有利于辅助环境影响评价起到环保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衡量经济建设项目有可能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制定改善计划与解决应对措施,保护环境。越来越多的专家意识到环境影响评价有助于实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越来越多的专家意识到环境影响评价有助于实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只要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便有利于我国创建友好型社会。
加上环境监测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活动起着辅助、奠定基础的作用,在各个建设活动项目中充分做好环境监测的基础任务,对现场环境各要素情况进行分析,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对现场环境产生的影响与破坏情况,设计解决、后备方案,保证项目建设有可能造成的环境消极影响问题得到解决。由此可见,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批评价共同组成了我过的环境保护制度,目的都是保护我过环境免受各个建设项目的破坏与污染,即环境监测有助于辅助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进行,从而对环境的保护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洁.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分析.
1.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内涵
所谓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以已开展及拟开展的各种活动为评价对象,评价其对社会经济环境系复合系统的综合影响,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直接影和累积影响[1]。特别强调在整个评价的过程中要始终贯穿整体的、动态的、可持续的理念,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选择行动规划方案,决策区域开发规划与管理,以实现区域良性循环、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1)整体性原则:区域是一个完整的体现,在评价中要综合考虑区域的整体效益,从全局出发,力求对整个区域的客观评价。
(2)功能最优原则:环境有多种因素构成,应该以实现功能的优化为原则,对其进行功能分区。
(3)有限性原则:任何区域都有环境容量,也就是环境可以承受的最大极限,任何环境影响都应在环境容量之内,以实现环境的自然净化。
(4)可持续发展性原则:区域环境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求达到社会经济环境统一与协调。
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方法
区域环境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系统,因此环境评价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2.1 环境影响识别法
识别是指要找出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变化,从而总结出不利影响的因素,是环境评价的重点更加有针对性[2]。
2.2 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主要评价对象包括生态适宜度、环境承载能力,应用的方法主要有模型评价法、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
模型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层次模糊决策法、模糊聚类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等;综合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指综合考虑区域环境中的各要素,建立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对区域环境进行综合评价[3]。
2.3 环境影响预测法
确定主要环境因子后,对其造成的主要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主要的方法有专家咨询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模糊预测法等[4-5]。
3 我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
3.1 现行的评价方法存在不足
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环境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目前的评价方法评价的环境的因素往往只涉及单一环境要素,孤立地分析环境系统所具有的承载力[6],不能全面客观的评价整个生态环境系统。另外,一些评价方法指标及群众的确定,主要还是根据经验来确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导致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
3.2 理论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虽然取得了一下研究成果,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因此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完整的涵义、主要内容、科学的评价方法、如何建立合理的与区域建设和环境规划的关系等还没有完全解决,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3.3 评价结果真正实现实践的应用还存在一定差距
由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刚刚起步,理论体系尚未完善,评价方法有待商榷,因此直接影响了评价结果的有效性、科学性、可靠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起到的指导决策的作用还有限,与真正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3.4 区域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规则有待进一步规范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我国目前仅有的区域环境规划的相关指导[7]。而实际上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很多其他内容,而这些领域的技术规范目前处于空白阶段,急需建立和完善。另外,在实际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评价的程序往往忽略区域的整体性,总是以单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基础,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仅仅是将各个单项的评价结果简单罗列,极大地影响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对实际区域环境建设规划的指导性[8]。
3.5 缺乏公众参与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对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要还是停留在我国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因此对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外加之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可操作性差,造成实际工作中,公众参与缺乏,即便有一定公众参与,广度和深度也远远不够,没有使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4 结语
目前,随着区域环境变化日趋复杂,传统单一的环境评价已经不能满足环境建设与开发的需要[9]。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很好地弥补了传统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成为了从区域尺度进行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容量要求,更好的把环境因素纳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之中,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对环境进行规划和建设,从而更好地保证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10]。总之,虽然目前在我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起步时间段,主要还是在理论研究的完善阶段,仅为战略环评中较低的层次,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对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今后应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更好的为环境建设的重要决策提供更可靠更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彭应登.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进展,1999,7(4):34-40.
[2] 张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3:43-46.
[3] 陈新庚.环境影响评价的原理和方法[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
[4] 王云.中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J].上海环境科学,2000,19(12):550-552.
[5] 张志泉,等.综述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及方法[J].经济管理论坛,2005,9:34-37.
[6] 刘艳娟,王爱军.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194-195.
[7] 程鸿德.汤顺林.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和方法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5):16-19.
[8] 潘岳.战略环评与可持续发展[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6):10-13.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问题;环境影响评价;措施
0.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地形、地质和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线路所经行的地区不可避免地侵占和分割土地。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填挖方,一方面引起岩体的移动、变形和破坏,使地质脆弱地区边坡的不稳定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地表土的破坏,造成自然植被恢复困难。在公路路域环境下,施工中遗留的边坡若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将造成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甚至山体坍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因此,如何处理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依据现阶段我国经济和技术水平,分析和评价在公路建设的各阶段对环境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以及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者杜绝公路环境污染、逐渐恢复路域生态环境。这是我们广大公路建设者需要面对的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1.公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在环境中出现的各种不利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公路的建设必然会影响到环境,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其施工和运营造成的环境问题更为严重。公路建设会造成如下几类环境问题:
(1)选线不当造成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
(2)公路边坡防护不当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例如坡面侵蚀和泥沙沉淀等。
(3)公路带状延伸造成沿线路域自然风貌破坏和环境损失。
(4)公路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
(5)在公路通车运营期间,车辆通行对沿线环境造成的污染,如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等。
1.1水污染
公路建设对水体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公路建设的挖方地段,对地下水系造成的破坏;其次是公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主要来源与一下几方面:
(1)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岩粉以及其他细颗粒尘土进入水体。
(2)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施工机械由于渗漏油而产生的水体污染。
(3)施工现场搅拌站的废水以及现制水磨石的污水。
1.2大气污染
对大气产生污染的废气主要来源于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以及运输车辆开动时所产生的废气和固体微粒。废气中含有水蒸汽、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甲烷、乙烯、硫化物、醛类和铅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之后,会渗透到水和土壤中,并逐渐累积,致使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
1.3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主要是由于挖掘机、推土机、拌和机、平地机以及各种运输车辆的运行而产生的噪声污染。若噪声长期作用于人体将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如引发听觉和神经系统疾病,而由风动工具、电动工具、运输工具和转动轮工具产生的振动,会引发局部性或全身性振动病,导致血管、肌肉、神经系统、骨关节的损伤。
2.公路环保功能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条公路严格按照现行的公路设计标准及规范进行设计,并按现行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施工,就可起到对路域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并且能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公路各部分的环保功能归纳如下:
(1)路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结合造地还田及疏导排水,各组成部分相互协调配套,使工程坚固稳定,外观优美顺适,并能够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2)路面工程对路基主要起保护作用,同时也有防尘、防水以及保护路域周边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
(3)在桥梁涵洞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公路周边景观环境的影响,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4)排水工程对公路工程的稳固性和整体性起到特殊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防止路基路面水以及水中含有的油污和有害元素直接进入农田,以避免土壤污染或耕地被淹没。
(5)防护工程能够确保路基稳定,减少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该工程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最为密切。
(6)其他工程(一般包括公路与公路之间、公路与铁路之间的立体交叉和平面交叉、公路绿化、公路工程的沿线设施、公路管理养护用房屋及场、厂建筑物等),尤其是公路绿化,在国土绿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行车环境,还能够起到美化路容以及优化环境的作用。
3.公路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在决策、设计和建设活动中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美国是第一个将环境影响评价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且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我国对公路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起步较晚,但这一技术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完善。
3.1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项目建设、区域开发计划以及国家政策的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目前我国只做前两项工作,即通过对公路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识别与评价,提出合理的清除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由于公路属于大型的基础性公共设施,因而公路的修建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和深刻的,必须在实际中根据具体情况对拟建公路可能对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行分析评价,并要找出相应的对策。
3.2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目的
(1)通过对公路建设项目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预测并评价其未来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为选线提供合理的依据。
(2)通过损益分析,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环保措施并且反馈于设计中,以减轻和补偿在公路建设项目活动中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3)为公路建设项目的生产和环境管理提供可靠依据,为路域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和环保规划提供依据,以及为决策者提供协调发展和环境关系的科学依据。
3.3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国际上通行的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噪声环境、交通环境、文物和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及公众参与等。
现阶段,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主要是上述前四项。
3.4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期限
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一般以“公路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确定的拟建公路的中心线两侧各200m为范围,如果情况特殊,则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大或缩小。
我过的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分为施工和运营期两个阶段,预测评价则以项目竣工投入运营后第七年和第十五年为特征年。
3.5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公路建设项目具有线长面广的特点,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一般采用的评价方法为:点线结合,以点带线,着重突出环境敏感点和敏感区域,并对大气和噪声环境采用模式计算及类比分析,而对生态环境、水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则一般采用调查分析法。
3.6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效果的界定
一个有效的运输系统应当能够产生最大的社会净效益,即用最少的资源成本取得货畅其流、人便于行的效果,同时能够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科学。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不仅可为公路的环保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还为采取合理的环保措施提供了界定尺度,并提升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环保措施的效果可综合以下两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是保护环境空间的大小及处理环境污染的多少;其次是采取的措施能够满足国家所规定标准的程度有多大。
4.结语
在公路建设项目中,我们必须加大对公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并从宣传教育入手,切实增强公路建设者的环保意识,对公路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争取使我国的公路建设和公路环境治理水平能够早日与发达国家看齐。
【参考文献】
[1]王艺秋,路磊.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科技博览.2011(5).
[2]徐伟华.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探讨[J].山西建筑.2009(29).
[3]孙贵安.公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初探[J].公路.2003(12).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关系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随着环境的不断被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作用,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是其中的重要手段。通过环境监测所得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可以为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一定的指导,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不言而喻。针对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监测的定义及重要性
环境监测的定义和重要性
主要是指利用环境监测技术,对有关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章程制度等行为进行适时地监测,进而为环境的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从根本上说,环境监测就是为环境管理以及环境执法服务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以环境监测数据为依据,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调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它也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不同科学知识的有机组合,二是为社会服务,提供监测数据。环境监测的范围比较广泛,监测的数据可以反映大气、水、噪声环境等各类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值,这样可以使环境管理部门对生态环境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可以更好的做出环境规划以及对环境质量做出正确的评价。
环境监测由多个环节组成,只有把各个环节都做好了,才能获得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标志的数据,才能反映真实的环境质量。相反,若是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不可能取得代表环境质量的正确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精密性,完整性,代表性和可比性,取决于环境监测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在不能保证各个环节都做好的前提下,过分强调某一环节的作用是毫无意义的。从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只有对环境信息的解析和综合,才能揭示环境监测的内涵,直接为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服务。
三.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及职能
1.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主要是指利用一些特定的环境监测技术手段来对现实条件下一切违反环境法律、管理制度以及行政规章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监测和控制,并提供有效的数据来为后续的执法过程提供科学的依据。由这样一种直观的定义和说明我们就不难理解到,环境监测的实质也就是为环境执法予以良好的科学的服务。我们可以根据其具体的工作阶段进一步的将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两个大的部分:一是在调查阶段所进行的环境监测,二是在竣工验收阶段内进行的调查和监测。环境监测在执行的过程中还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环境监测的进行本质上还是为社会进行服务的,因此环境监测所给出的主要产品也就是其科学合理的分析数据,这样一些数据所反映的就主要是一些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噪声环境等相关的数据。这样一些数据位后续工作的进行提供了相当可靠的科学依据。
2.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则是对一些规划中或者是建设中的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所给出的一种分析、预测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给出处理或者是解决方案的一个过程。可以讲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的分为三个具体的层次:一是现状的环境影响评价,二是环境的预测评价,最后就是跟踪评价,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下这样三个层次的影响评价都需要良好的进行,这样才能够保证最终所给出结论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四.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都是中国环境保护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是为实现环境保护目的而设立的两项制度,两者具有互为支撑密不可分的关系。
1.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
当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进行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承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
2.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中的监督功能
对环境评价体系有多种方法对环境评价进行监督,但环境监测是一种最基本的监督方法之一。项目建设后,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是否具有环境可行性,是否可以满足区域环境区划要求,就必须有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可靠的科学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数据,项目建成后大气环境是改善还是恶化、水环境是好转还是逆转、噪声环境是否改变区域环境、生态环境是否产生时间和空间变更,这些都要由环境监测数据来表达、证明。
3.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体系
项目方委托环境评价后,评价单位必须先委托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对本底监测数据评价,在环境本底可行的情况下进行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同时叠加环境本底后具有环境可行性。在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3个月后对项目进行验收,也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最主要的环境要素预测评价和监督,建成后对环境影响是否超越了预测结果,必须进行环境监测。通过对废气污染源达标排放、厂区下风向污染物监测、环境大气敏感区监测,说明大气环境未改变环境现状;产生的废水达标排放,不改变原有水环境功能;噪声环境达标等;这些均要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时还需要监测数据来说明建设项目建成后未改变环境现状,具有环境可行性。
五.加强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作用的措施
1.增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责任感
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是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者,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一道门槛。因此,只有全面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责任感,才能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首先,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必须要从把控工作质量的角度出发,委任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人员进行仔细的现场勘察,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现状监测方案;其次,在委托环境监测单位进行监测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其对水、气、声监测的项目、频次、评价标准等具体的工作方案。
此外,纪检监察部门必须要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督查,将环境监测作为纪检监督工作的重心,对违反相关规定的部门和个人,严惩不贷。
2.不断提升环境监测单位的技术水平
在现行体制中,环境监测单位是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的实施者,从某种程度上看,其对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确保监测结果的正确性,就需要环境监测单位进一步强化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应用,尤其是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污染因子的监测和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的研究应用。
也就需要检测部门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尽可能的购置先进的环境监测设备,以便能够为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而且,环境监测在接受环评单位委托时还需要对委托的各项监测任务进行全面的分析,如果出现问题时,应及时与环境评价单位进行沟通。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质量保证量质量控制原则,正确客观的反映环境质量及其时空变化。
3.提升环境监测单位人员的素质
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都是靠人来操作完成的。因此,要确保环境监测测的质量,就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就是要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在通过其技术水平的同时,还需要提升其工作的责任感,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为项目环境管理提供优质、高效的监测技术服务。
4.建立明确的惩奖机制
此外,需建立明确的惩奖机制,对在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中出现问题的行为,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如果是轻微的错误,则需要立刻要求环评单位及时更正,如果出现重大事故,则需要对责任人进行严厉惩罚。
六.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水、大气、土壤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及人类的生存。我们必须加强对环境情况的监测,通过对环境的监测,使我们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时候可以做出更好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周涛.论环境管理启动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陕西环境2011.11.15.
[2]孙燕.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环境管理依靠环境监测[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
[3]雪抱尘.结合环境监测实际 传授环境监测技术.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1-12-25. [4]孙燕.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 环境管理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10.01.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较多的环境问题。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推行,环境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各种有关环境保护以及环境监督的法律条例也相继出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将环境监测工作落实到实处,制定配套的环境综合评价体系从根本上将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联动起来,并建立健全可持续环境发展管理体系,促进环境检测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
1.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是以污染物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控制标准、规章制度,主要目的是使环境管理逐步实现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单向治理向综合整治、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转变。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只有对环境信息的解析和综合,才能揭示环境监测的内涵,直接为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服务。而这些定量化的环境信息只有通过环境监测才能得到。脱离环境监测的环境保护是盲目的,加强环境管理也无法落到实处。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应先判断环境质量或判断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破坏及其污染破坏的程度。这项任务单靠环境分析化学一种方法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和先进的物理或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各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完成。判断环境质量,从监测手段上来看,有对环境样品组分、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方法,如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群落、种群变化、畸形变种、受害症状等生物对环境污染所发生的各种信息,作为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生物监测方法。环境监测由多个环节组成,只有做好各环节的工作,才能获得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标志的数据,才能反映真实的环境质量。
2.我国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2.1环境监测缺乏内在动力
现行的环境监测管理体制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由于时间和经费的的限制,环境评价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一些监测
工作进行压缩或省略,为了赶进度,监测单位对于某些监测项目的分析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事业型的运作机制,环境监测部门缺乏驱动力。
2.2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偏低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的污染源不断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临时性、突发性监测任务越来越繁重,监测人员、技术、设备跟不上,经常加班加点披于应付.在环境监测中'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限制,致使监测频率低、监测点位不全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使获得的监测数据不具代表性,某些监测数据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环境的实际状况。部分数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过于形式化,弱化了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技术监督职能,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监测质量。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监测数据准确性不高,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从而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
2.3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低
目前,我国环境检测中仪器设备闲置现象十分严重。环境监测站许多大型监测仪器设备已列入地市级环境监测站的标准配置,但环境监测部门对此突发性污染,没有做出快速反应虽然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财政的支持,环境监测部门的硬件投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申请购置某些仪器设备时不够审慎,只是为了满足环境监测站的基本配置要求而进行申购,不能为政府和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从而监测也就失去了意义。此外,由于未充分考虑地区和本部门的实际需要及其长远规划的使用效益和配套管理,造成部分仪器设备使用率低,部分仪器设备购置后基本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3.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的影响与分析
3.1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基础
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基础,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的环境要素进行分析,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等;项目建成后是否造成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载力。环境现状监测数据可以有效地反映这些问题,以准确的环境检测数据可以衡量该地域的环境质量的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是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是否达到功能区要求等。根据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判断该地域是否具有环境容量,根据判定结果进行建设。
3.2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中的监督功能
环境评价体系中,对环境进行监督的方法较多,但环境监测是一种最基本的监督方法之一。项目建设后,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是否具有环境可行性,是否可以满足区域环境区划要求,就必须有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可靠的科学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数据,项目建成后大气环境是改善还是恶化、水环境是好转还是逆转、噪声环境是否改变区域环境、生态环境是否产生时间和空间变更,这些都需要通过环境监测数据来反映。
3.3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体系中
在项目方委托环境评价后,评价单位应先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对本底监测数据评价,在环境本底可行的情况下进行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同时叠加环境本底后具有环境可行。在项目
建成后应先试运行3个月后,对项目进行验收,也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最主要的环境要素预测评价和监督,建成后对环境影响是否超越了预测结果,必须进行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均需环境监测数据的支持,因此,环境监测贯穿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中。
4.加强环境检测工作的措施
4.1加强环境检测的重视度
加强环境评价单位和监测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监测工作作的认识。从思想上认识环境临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尤其是加强耐环境本底值的监测,为拟建项目的环保审批提供数据。确保对拟建项目在环保审批上的严格把关。
4.2完善环境评价报告书评审责任规范制度
审查环境评价报告书和环境评价大纲时,要求环境监测技术专家参加,评审监测内容。
4.3加强制度建设
应建立并落实环境评价时间、难度和经费的制约机制,项目环境评价等级应与其评价时间、工作量及经费相关.评价时间进度应作为一个评审条件,杜绝急功近利的不良行为。
4.4推广应用新技术
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积极应用Es、RS、GIS等新技术,准确测定监测点位,精确采集监测数据,绘制生态片图,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资料。
5.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中,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基础,具有较强的监督职能,只有认识到的环境监测重要性,加强环境保护,才能真正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艳丽.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问题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7):375.
[关键词]环境监测
环境影响评价 监督治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已经成为大家日益关注的话题。随着人们自身素质的不断在增强和对环境影响生活的不断认识,环境监测也被提上了日程。有效的环境监测无疑会对我们平常的生活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可以对我们生活的环境提供有效的评价数据,让人们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处环境的具体参数如何,明白环境的重要性。当然,在我们分析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前,首先应该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概念和涉及层面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在理解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是才能有据可依。
一、浅析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其实环境影响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通常是指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对人类生活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我们从事的一些生产活动给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也因为如此,环境影响可以根据不同的因素进行不同的分类,如我们可以按照环境影响的来源,将环境影响分为直接、间接和累计影响。而按照其性质分则又可分为可恢复和不可恢复两种。当然也有按照地区和影响来源等的分类,这里就不赘述了,总的意思是,虽然环境影响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法,但其本质上是相同,这点一定要搞清楚。
再来说环境影响评价,它是环境影响的后续步骤,是人们对于环境影响所产生的预测性技术,它的存在实际上时将环境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的过程,对环境保护方案的设计和环境保护策略的施行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通常情况下,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它可以用来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区位划分,最终推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同环境保护同步,促进整个城市的良好运作。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环境现状的影响和评价。这一阶段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环境监测部门一定要担当起自己的任务来,要对环境现状的影响做出客观的检测,在环境承受范围内对其细节实施规范的预测,最重要的是制定出可行的监测方案。并以次为依据持续一段时间,看看这些项目继续运行下去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第二阶段即为环境的预测和评价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项目建成后给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最主要的是根据手上的预测结果对环境影响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第三阶段是指环境影响的追踪阶段。这一阶段是在项目建成后对其环境影响进行客观预测,并根据实际进一步修正,让其环境影响评价更加准确,反映真实情况。
二、深入分析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讲,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是的作用是很大的。当然,他们也不是完全的包含关系,从本质上讲,这两者共同作用将成为环境保护的依据。具体来讲,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下:
第一,环境监测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支持。环境影响评价要有环境监测的数据作为基础,所以,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之前要对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包括项目的自然实施条件,包括大气,水,噪声等环境进行监测,判断项目的有效进行能够在环境安全的允许范围内。还包括,在项目建成之后能否给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即是项目的实施环境的承受程度是否大于项目所带来的影响。这些问题的解答都需要对环境进行监测,对环境做出定量分析,用精确的数据来对项目实施给环境的影响进行证明,进而得出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
第二,环境监测能够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监督。环境监测只是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监督的一种最为基本的方法之一,当项目顺利完成之后,给环境带来的变化能否符合环境的基本要求,能否给该地区带来有利的影响,为了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衡量,而项目的建设能否给当地自然环境,如大气,水,噪声等带来不利的影响,引起环境的恶化,所有的评价标准都是环境监测的数据。
第三,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环节,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线。在项目建设方进行项目建设之前,要委托环境影响评价部门进行评价,然后评价部门就要对项目建设地点的环境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确认项目是否适合在该地区进行。而且,在项目建设完成的一段时期后,仍然要对项目给环境带来的变化进行监测,再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看对项目建设后的环境监测结果是否符合建设前的预测。
此外,当项目运行后依然应该对环境变化做适当的监控,因为这些数据将用来支持环境评价,以此来说明此项目的建设并未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也就是说此项目可以正常运行。
三、总结
总的来讲,环境监测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有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环境监测制度运行的好,才能对环境影响评价作出比较多的贡献,才能使得环境影响评价更加客观真实,进而才能知道环境保护,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1]韦晓梅.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J].北方环
境,2011,(6).
[2]周志波.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J].管理
观察,2011,(10).
关键词:环境监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各种环境因素是否满足环境建设项目要求,则必须由环境质量结果来表明,环境评价体系中环境要素是否可以满足建设项目必须由环境监测结果来支撑,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环境监测,主要是从保护环境出发,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监测的法定地位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环境监测实质上是一项政府行为,是各级政府部门强化环境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的重要阵地,是应用监测技术手段,对一切违反环境法律、行政规章和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监测,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这明确指出了环境监测的实质,是为环境执法服务,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环境监测的检测数据,由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具体完成。环境监测机构,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专业技术工作部门,负责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而环境管理与环境监察工作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环境监测机构是履行环境技术监督职能,并是环境执法过程中是法定“举证”的资格单位,是法定的环境技术仲裁机构和技术鉴定机构,其建设项目“三同时”及治理设施的竣工验收监测,必须由法定的监测机构(环境监测站)负责实施。因此,环境监测机构要对所监测的数据及鉴定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二、环境监测的基本职能
环境监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相关的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环境监测分析有两大特征:一是以统计学为基础,由互相渗透、又
互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所组成。二是为社会服务,有效的环境监测分析数据,是环境监测的主要产品,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充分反映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各类生态环境的环境容量、背景浓度,将为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质量和环境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各种环境因素是否满足环境建设
项目的要求,则必须由环境质量监测来表明。环境评价体系中的环境要素,是否满足建设项目的要求,也必须由环境监测结果来表征。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独特的重要地位。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及分类
1.环境影响现状评价
对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待项目建成后,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当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已经达到稳定状态时,再根据各类污染物监测的结果,来评价该项目建设后,对地域环境是否产生影响,或是否处于环境可接受的范围内。
2.环境预测与评价
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拟建设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该项目建设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作出评价。
3.跟踪评价
主要是指大型建设项目和规划环评,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后的项目运行过程中进行的跟踪评价。当建设项目出现与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必须实行改进的一种评价制度。跟踪评价是现阶段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关系
在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中,环境监测属于支持保障系统,而环境监察则属于监督执法系统,两者相互配合,一方面,环境监测不仅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而且还可以衡量环境监察工作的效果;环境监察必须以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只有依靠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才能科学合理的行使职能。另一方面,环境监察对监测数据的快、准、好的要求,已成为推动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环境监测部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在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服务的过程中,环境监测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
五、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的地位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都是中国环境保护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为实现环境保护目的而设立的,二者关系如下。
1.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
环境影响评价是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对每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的环境要素进行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当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可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要有环境
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如建设地的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限值,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因此,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具有环境容量,项目方可建设。
2.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监督功能
对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而言,可有多种方法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监督,但其环境监测,则是一种最基本的监督方法。项目建设后,对环境影响的结果是否具有环境可行性,是否满足区域环境区划的要求,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数据来证明,而可靠的科学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数据;项目建成后,大气环境是改善还是恶化、水环境是好转还是逆转、噪声环境是否发生变化、生态环境是否产生时空变更,这都要由环境监测数据来表达、证明。
3.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
当项目方委托环评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后,则评价单位必须先委托环境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并对本底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在环境本底数据可行的情况下,方能进行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同时在叠加环境本底数据后,才具有环境可行性。在项目建成并试运行3个月后,要对项目进行验收,这也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最主要的环境影响要素的预测评价和监督。其项目建成后,对环
境影响是否超越了预测结果,必须进行环保验收监测。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进行回顾性评价,还要进行跟踪评价。当建设项目建成后,没有改变环境现状,说明建设项目具有环境可行性。由此说明,环境监测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即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体系之中。
六、小结
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中,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只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真正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为我们的生存环境作出良好承诺,才不会构成环境资源的掠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