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冰心纸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他曾师从于著名医家哈荔田教授,又是著名中医妇科专家朱南孙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从医三十余年,对于妇科病的诊治颇有经验。他认为,治病不拘于一方一药,重要的是在于辨证遣药,在于“平衡阴阳、攻补得法”的治则治法,方可获得良效。
专家介绍
胡国华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妇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分会副会长、上海药膳协会副会长。发表文章十余篇,编著数部。擅长妇科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月经不调等病的诊治。
中医治妇科病确有独到之处
胡教授谈到中医药的优势,尤其是他从事的中医妇科,感慨万千。他从医之初,随师应诊,见到老中医治妇科病疗效明显,才报考中医妇科研究生确定自己终身的事业。“中医因有中医妇科而出彩”,妇人之经、带、胎、产、杂病,中医药调治皆有效验。近年来,胡教授主要从事妇科炎症、月经不调和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盆腔炎
谈到盆腔炎,胡教授有些痛心地说,其实盆腔炎的患病率很高,占妇科门诊量的1/3,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但其防治却并未得到患者的充分重视。
比较轻的盆腔炎,患者仅有轻微的腰酸腹痛,休息后症状会减轻,不影响生活和工作,有的没有急性发病史,也没有人流、宫腔手术等明确感染史,盆腔组织中常常找不到病原体,所以往往最容易被患者忽视。待疼痛症状加重,时间延长,休息后不能缓解,就难以治愈了。盆腔炎的中医辨证多属热瘀互结,冲任气滞,予以清热化瘀、疏理冲任治疗。临床因人、因时随证加减,坚持治疗,注意生活调摄。但现在很多盆腔炎患者为年轻女性,工作也忙,若觉得汤药煎服不方便,也可选用中药颗粒剂。
对于病程长,邪实正虚的慢性盆腔炎,日久肾气耗伤,应用攻补兼施的方法治疗,即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痛药,同时用补益肾气药。胡教授传承朱氏妇科“盆炎汤”,灵活运用,效果较好。常用的补肾药有川断、桑寄生、杜仲、狗脊等。若同时伴有输卵管不通,可加桑枝、路路通、石见穿等 ;若有输卵管积水,可加马鞭草。清热解毒药有蒲公英、地丁草、败酱草、红藤、车前草等。止痛药常用元胡、刘寄奴,若痛重,则用血竭粉。中药保留灌肠可提高疗效。
胡教授说,慢性盆腔炎的后遗症比较多,如不孕、月经不调等,比较难治。但是,通过中医合理的调治,还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轻的可以根治,不再发作,重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轻症状。他一再强调,女性患了急性盆腔炎一定要早治,并且要彻底治好,防止急性盆腔炎转为慢性,变为顽疾。其次呼吁女性应重视盆腔疼痛,哪怕是微小的疼痛。再者要重视疾病的预防,尤其在身体有感染、劳累、房劳时或产后,易引发盆腔炎。
阴道炎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属中医带下病范畴,看似小病,治疗不当就易造成病程缠绵,反复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胡教授对阴道炎治疗也有自己的心得。
胡教授介绍说,诊断明确的单纯性阴道炎,比如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等,治疗不难,一般两个疗程就可以根治。但一些顽固性的阴道炎,如混合感染反复发作,或为一些原因不明的阴道炎,属于难治病之列。对此,他强调“调整内环境,治疗带下病”,这里提到的“内环境”,一是指人的整体内环境,二是指阴道局部的内环境。前者主要指调整脏腑(重在肝脾肾)、祛除外邪(重在寒热湿毒邪),这对带下病的预后影响很大。若热性体质者整天吃辣椒、狗肉火锅等热性食物,反之寒性体质者嗜食生冷,机体内环境都无法平衡,带下病也很难治愈。生育期健康女性的阴道内存有大量正常寄生菌,其中乳酸杆菌占绝对优势,对维持阴道正常菌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发生不良生活习惯,不适当的外阴、阴道洁浴方法,不正确的阴道灌洗,不洁,雌激素水平改变,长期使用抗菌药物,阴道内使用抗生素软膏、病原体入侵等,乳酸杆菌生长受抑,阴道内正常菌群平衡破坏,从而引发阴道炎症。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扶正祛邪,不仅可提高人体免疫机制,调节阴道菌群的平衡,又可外用中药局部灌、熏洗杀菌,对一些复发难治的阴道炎确有很好的近、远期疗效,复发率也低。
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也称围绝经期综合征,胡教授遵其师朱南孙教授的“益肾清肝”之法,选用验方“更年清”平衡阴阳,方中有紫草、女贞子、枸杞子、桑椹子、生熟地、淮小麦、瘪桃干、糯稻根、首乌藤、合欢皮、钩藤等,补中有清,补中兼疏,谓之清补。更年期综合征虽有热象,一般忌用苦寒降火之品以免伤及脾胃。胡教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属肾气已衰,天癸已绝,故不可能也不应该恢复到原先水平,治疗的关键不在于提高雌激素水平,而在于调治整个机体达到新的阴阳平衡,肾充肝清,阴阳和谐,故潮热、汗出、心烦,甚则焦虑之症得以消除。
致力于妇科临床研究
针对妇科致病菌,胡教授带领研究生较早开展了中草药抗解脲支原体(UU)的研究,已获得一定成果。目前还专注于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证型的研究。
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率很高,是妇科疑难病,而治疗方法与效果也不一。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很多证型,如肾虚血瘀、痰瘀互结等,其中哪种证型比较多?各证型与患者内分泌指标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对此,胡教授联合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的专家们合作开展了研究。探究证型辨证与患者内分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第一步,然后才有相应的治法和方药。这些工作可以为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更有力的依据,同时也促进了该病治疗的规范化。
身体力行,传承中医
胡教授为人爽快,思路灵活。身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妇科学会主任委员,他一直致力于中医妇科传承工作,他认为“创新的前提基础是继承,继承是为了发展”。近几年,他先后组织在上海举办“首届全国妇科流派学术交流会”,在南通召开了“江浙沪妇科流派学术论坛”。今年,“海派中医妇科流派的研究”课题也已立项。作为分管科研、教学的副院长,他组织实施了中医大学生进社区。作为研究生导师,他很关注临床妇科研究生的传承教育工作,首次提出了中医研究生需重视“六名”即“名流(流派)、名家、名著、名案、名言、名方”的学习,打好中医基础;他还发起了首次“沪蓉妇科研究生联谊会”,在全国中医药院校都起到了较好的反响;上海中医妇科学会准备建立一个针对名医传承和研究生教育的激励机制⋯⋯他参与了全国首部《妇科名家心悟》的策划和撰写;作为上海中医药进社区的首席专家,胡教授还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规化教材》的编写工作。在交谈中,记者深深感受到他创新求实的思路和身为一位学者儒雅、宽广的胸襟。
(胡国华教授每周三上午在上海市中医医院有特需门诊)
关键词:补气定喘汤;肺心病;右心衰竭
中图分类号:R541.6 R289.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9-0862-01
肺心病右心衰竭以心悸、胸闷、咳嗽气喘、不能平卧、吐泡沫样痰、发绀、少尿、水肿、上腹部胀满和疼痛、食欲缺乏、颈静脉怒张、肝脾肿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科常见重症。属祖国医学咳喘、心悸、水肿、肺胀等病范畴。目前对肺心病右心衰竭的西医治疗以控制肺内感染、改善呼吸功能为主。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气定喘汤治疗肺心病右心衰竭,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106例病人均为2003年-2006年住院确诊的肺心病病人。诊断标准依据1997年我国修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106例病人均表现有右心衰竭症状,如:喘息、心悸、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体征:发绀明显、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可见心律失常、肝大、下肢水肿等。将10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49岁~85岁,心功能(NYH)分级,Ⅱ级14例,Ⅲ级28例,Ⅳ级12例;对照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47岁~86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2例,Ⅲ级30例,Ⅳ级1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按常规治疗给予吸氧、抗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小剂量利尿、正性肌力药物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气定喘汤辨证用药,组方:人参、附子、桃仁、红花、丹参、川芎、茯苓、白术、桂枝、生姜、甘草。伴四肢凉、畏寒、手足无力者加用肉桂、吴茱萸或仙茅、仙灵脾等,伴呕恶、纳差、口渴不欲饮者加陈皮、苏子、莱菔子等。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5 d。
1.3 观察指标:两组病人均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肺动脉压力、主肺动脉值、肺动脉压差及临床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按NYHA分级,显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或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
3 讨 论
课堂上有两个重要的对象:教学的内容和上课的学生。教学内容是根据需要讲授的知识点汇合成的集合,它既包括既定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堂实施中对既定课程内容的改造,还包括教师甚至学生在教学中所产生的课程内容;既包括教师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既定教材内容的重构——改编乃至增删、更换等,还包括其他途径的种种材料的呈现。学生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接收者,又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承载者。如何使这些知识点快速有效地为学生们所接受、理解,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精心的安排。
例如,在讲授课文《纸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前面我们读、品《纸船》,知道冰心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请你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或最适合你的学习方式来自读《繁星》、《春水》中有关“母爱”主题的诗歌,也可选择自己平时积累或搜集到的诗歌,也可在老师提供的诗歌中去选读。
由于提供可读的范围扩大,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提示学生结合生活中相关的经历体验,使学生自然回忆起生活的点点滴滴。正是由于情感的高度融通,有的学生在讲述中热泪盈眶,真情流露无余,很多学生的笔下流淌出对母亲充满深深敬意的文字:
如果母爱是根线,我就是那高飞的风筝,风筝飞得再高,总被爱的丝线紧紧相牵。
寒冷的时候,妈妈是棉被;饥饿的时候,妈妈是美食;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
在洒满母爱的大道上,我们执著地前行,终会走出一个艳阳天。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流泪的红烛,不要因它无端入梦而惊讶。
在这次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了引导、点拨和激发,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展现出来。此时,我的教学注意力很自然地从教学内容覆盖到了学生在课堂的精彩表现上。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我没有再考虑其他的因素,就带着已有的成功,犹如导演一般,盲目且强制地将学生推入预设的剧本当中,试图想把“做好的课”复制式地重新演绎一次,却忽视了两个班级教学场景的差异和学生个性的差异。自然,“期待”中的“精彩”与我背道而驰。
老师的心理期待是双重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首要期望的是学生能把所有的知识完全理解、消化,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潜能,超越自我,获得新的突破和发展。因此,老师的心中装着即将落实的教学内容走向课堂,心中的期待是期待预设,期待已知,亦即期待学生进入预先设想的储备中,按预定的计划全面掌握所传授的知识。与此同时,老师同样期待学生在课堂上能愉快地感受到来自各方的信任和鼓励,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知识之外的如胆量、勇气、自信、大方等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当中应该得到培养的素质。
因此,在讲授课文《纸船》时,我把诗中这几个句子找出来:①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②从舟上抛下在海里;③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④有的被海浪打湿,粘在船头。让学生通过揣摩句意,体会冰心此刻的心情。在某班教学过程中发问时,学生能很快就畅所欲言:第一句写数量之多,表明对母亲思念之深;二、三、四句中的抛、卷、粘三个字写出纸船最终的结局,暗示了纸船回不到母亲的身边了,给人一种悲观绝望的情绪。但是,同样这一个问题,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学生总是沉浸在思考中,未能及时回答,而我又自认为学生们本就应该知道,没有及时给与有针对性的引导、鼓励,相反在心里却产生了埋怨:“同样的问题,人家回答完完整整,你们却不会。”这样,老师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教学中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而忽略学生的个性特点,忽略学生的情感需求,显示出急燥、不耐烦的情绪,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教学双方的情绪在无形中紧张起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老师的教学机智在于能快速打通意料之外与正常的教学内容之间的通道。教育教学机智是在具体的、出人意料的、无法预见的情境中自然迸发出来的。这首先要求老师在课前对教学内容做充分准备,考虑周全,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其间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此外,还要求教师在教学具体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把实时情景与授课内容快速有机地契合,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引导到正常的教学中来。
《纸船》教学接近结束时,一个小男孩的声音从教室的后面传来:“老师,能不能把纸船换成一只结实点的船或是别的物品呢?”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学生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望向我。我快速做出反应:“同学们,你们小时候是不是很喜欢和父母在一起玩游戏?”话音未落,一个学生迫不及待站起来说:“我知道了,冰心可能想起了小时候和母亲在一起叠纸船游戏,她借纸船想妈妈了。”另一个学生抢着说:“船是用纸叠成的,独放在水里漂不结实,容易坏,就像她远离父母,漂泊在外,无依无靠,她想通过纸船把自己思念带给母亲。人在孤单的时候是最容易想家的!”我继续追问,把学生关注的问题引向课本实质处:“文中写了几种船?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两种,一只是她当时只身一人赴美读书乘坐的大船,一只是装满对母亲思念之心的纸船。”学生回答。我接着说:“对,纸船在这里已经赋予了丰富的意蕴,并给诗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暗示了冰心对母亲深沉的爱。这也就是不用结实点的船或是别的物品带替代它的原因。”在这样的特殊情境里,老师教学的灵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老师与学生的激情碰撞,智能与才干的发挥,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得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一节课下来,不仅仅收获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收获了学生在学习上坚持不懈的探求精神。
《纸船》出自于冰心女士的诗集——《繁星春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这就能看出冰心女士认为“母亲”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像这样的诗冰心女士还写了很多,
如:“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这些短短的小诗都能表现出诗人真挚热烈的情感,对母亲的热爱。可我这才知道“母爱”的伟大。
非甾体类抗炎药川崎病相关关节炎的治疗常用药物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应用于临床的有布洛芬、萘普生钠,关于两者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总结如下。布洛芬:布洛芬为解热镇痛非甾体类抗炎药,其化学名为a-甲基-4-(2-甲基丙基)-苯乙酸或异丁苯丙酸,属丙酸类衍生物,是环氧化酶的强力抑制剂。布洛芬可以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缓解前列腺素聚集引起的炎性反应(组织充血、肿胀),降低周围神经的痛觉敏感性,从而起到抗炎、镇痛的作用。萘普生钠:为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中芳基烷酸类药物,芳香醋酸衍生物,化学名称为sodiu2(6‘-methoxy2’-Naphthyl)propionate,其主要作用为:降低溶酶体活性,减少巨噬细胞生成过氧化物而发挥抗炎作用,并且刺激T抑制细胞的活性;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还原酶、环氧化酶、异构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E2的合成,从而减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痛觉的敏感性。为一种高效低毒的抗炎解热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且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小。国外Sandesh Guleria的一项865例川崎病研究显示[2],其中川崎病相关性关节炎患儿40例,随原发病的治疗而缓解8例(占20%),接受了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32例(占80%),其中使用了萘普生钠15 mg(kg·d)的有29例,使用了布洛芬15 mg/(kg·d)的有3例,除1例患者加用了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其余患者关节炎症状均缓解。因此,非甾体类抗炎药临床应用广泛,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高,可以考虑作为川崎病相关关节炎首选的药物。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作用广泛且复杂,是由肾上腺束状带合成和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其作用随剂量不同而有差异。生理情况下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主要对物质代谢过程产生影响,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抑制免疫应答、抗休克等药理作用。糖皮质激素在临床较多疾病中均有应用。其中在川崎病治疗中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议,一般作为丙种球蛋白非敏感川崎病的补救措施,早期部分研究认为糖皮质激素可导致血小板凝集出现高凝状态,从而可导致心血管损害的发生率增加,但随着临床应用及研究,这一论点已被推翻,近年来部分研究证实,糖皮质激素能够缩短川崎病热程、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3]。糖皮质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可通过抑制核因子κB活性,减少辅T细胞的炎性因子释放,从而达到抗炎效果。有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可以明显降低B细胞活化因子水平[4]。因此糖皮质激素在川崎病治疗中可起到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Manlongat等[5]报道了1例2岁男孩,该患儿患有不完全川崎病伴双侧髋关节滑膜炎和积液,确诊后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关节疼痛症状不能缓解,遂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量治疗3 d,后续改为小剂量泼尼松口服2 mg/(kg·d)并逐渐减停,效果良好。Guleria等[6]报道中的1例患者在川崎病急性期及恢复期共发生2次川崎病相关关节炎,患者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效果疗效不佳,最终口服了泼尼松[初始剂量为2 mg/(kg·d)],随后逐渐减量并口服维持6个月后痊愈。国内的一项综合病例研究报道了2例丙种球蛋白非敏感川崎病同时合并严重关节炎关节腔积液的患儿,均为早发型关节炎,其中1例是在应用丙种球蛋白后出现,经原发病治疗,关节炎症状不能缓解,均在应用泼尼松[初始剂量为2 mg/(kg·d)]口服并逐渐减量过程中,患儿关节疼痛症状缓解、关节腔积液吸收[7]。因此,川崎病相关关节炎的患者,在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疗效不满意的情况下,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先以冲击剂量短疗程(一般为3 d)后再改为小剂量口服或者直接小剂量口服并维持2~3周的治疗疗程,亦可达到满意疗效。
环孢素A环孢素A是一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抑制某些细胞因子的合成,同时能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在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及炎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8]。目前环孢素A已被川崎病治疗指南推荐为第2次应用IVIG、英夫利昔单抗或类固醇激素治疗均失败的难治性川崎病患者的进一步治疗[9]。因此,环孢素A在难治性川崎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日本Takuma曾报道了1例川崎病相关关节炎合并滑膜受累患者,给予环孢素A口服后获得满意效果[10],但目前国内外并无相关大样本报道。环孢素A作为免疫抑制剂,临床应用相对不良反应较大,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如川崎病相关关节炎患者在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后,且疗效均不满意的情况下酌情考虑选用该药物进行治疗。
一、以新课标为导向,尝试课堂教学改革
近年来,不断尝试着的英语教学改革,就是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语法、词汇的讲解,而忽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能力的过程。依我看来,新课标新就新在学习方法的改革。新课标要求我们应“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在实践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彰显个性地学习,这与我们以往的教学完全不同,由老师“如何教”,转变到在课堂的“互动”中学生学会“如何学”。
教学方法实际上可分为接受型和发现型两种。接受型是学生以获得系统知识为目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需要通过认真听课,去获得知识就行。发现型学习也是以获得系统知识为目的,但是强调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分析、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学习的内容常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以前更注重前者。使用新课标后,我们的体会应该是这两种方法应互相补充,而不是相互排斥。
二、在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标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为目的,突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独立性。在学生的学习中,独立性尤为重要,从教到学是一个转化过程,是学生接受、消化知识的过程,是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化的过程。
2.主动性。主动性也是当今社会对人的另一个基本要求。会学习、好学习,需要主动性。学习过程中从接受知识到学会用知识转化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积极主动,需要克服困难。
3.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就是常说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方式、接受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在外语学习中,学生的差异性更为突出。以往教学中的“统一要求”、“一刀切”,是难以收到好的效果。所以新课标要求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个性和差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创造和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和成功。
4.兴趣性。要使学生获得知识,首先要让他们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这就要求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然后由学生来解决,增长知识,获得快乐。
三、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过去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去理解、记忆、回答、做试卷,用这样的方法,使部分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一次次的考试,升入高一级的学校继续学习。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就像一个个机械的机器,没有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快乐,没有受到作为学习主体应该受到的尊敬,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空间,难以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使我们所教的学生缺乏继续学习的后劲,缺乏独立和创新精神。新课标以人为本的课程内容,始终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倡导体验、参与,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快乐、活泼,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老师只要把握好时机,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使课堂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平等发展的,老师也是一个学习者,老师要勇于面对未知,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共同实现全面发展。
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
作为教师,我们都希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但是在现实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如此,这时老师不能对学生表现出不耐烦,而是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形成探求知识的积极的心理倾向。课堂上如果学生出错,要学会善待学生的错误,使学生在克服一个个错误的基础上成长,并发展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一个经常受指责的学生,慢慢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降低对自己的评价和要求,也许因此会变成一个弱者,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关键词】 儿童喘息性疾病; 心先安; 治疗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2.017
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憋性肺炎、小儿哮喘是儿童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此类疾病以喘憋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积极有效地控制喘息发作,预防并发症,是治疗该病的关键。笔者所在科采用心先安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具有典型喘息症状的儿科住院患者55例为观察对象,患儿均有气喘、气促,双肺闻及哮鸣音、湿音,部分患儿有口周发青,口唇发绀,鼻翼煽动,呼吸三凹征,心率增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个月~12岁,其中6个月~1岁11例,1~3岁13例,3~12岁6例。对照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6个月~14岁,其中6个月~1岁9例,1~3岁12例,3~14岁4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皆常规给予吸氧,控制感染,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等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氨茶碱,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治疗组给予心先安3.0~5.0 mg/kg加入5%葡萄糖液中缓慢静脉滴注。
1.3 疗效判断 (1)完全缓解:呼吸平稳、咳嗽、喘憋、肺部音完全消失,FEV1增加量大于35%;(2)显效:有时咳嗽,无喘憋,肺部音明显减少,FEV1增加量25%~35%;(3)有效:仍有喘息,肺部音减少,FEV1增加量15%~24%;(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2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6例出现心悸、恶心、呕吐及烦躁不安;治疗组除1例因静脉滴注过快出现一过性心率增快外,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喘息缓解时间分别为(1.5±0.6) d和(3.0±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憋性肺炎、小儿哮喘是儿童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患儿感染或过敏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一系列炎性介质,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上皮细胞损伤,黏膜水肿等,从而导致喘息发作。由于气体交换障碍,氧进入肺泡以及氧自肺泡弥散至血流均发生障碍,血液含氧量减少,导致低氧血症,若二氧化碳排出严重受阻,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则可发生呼吸衰竭。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引起肺小动脉反射性收缩,使肺循环压力增高,形成肺动脉高压,致右心负担加重,此为诱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如治疗不及时,甚至可导致死亡。因此,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是有效平喘、改善低氧、高碳酸血症的措施之一。对于喘息患儿的治疗,适当地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既有利于症状的缓解,又可使病死率下降[1],因此,平喘也是治疗该类疾病的关键。
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浓度增加或(和)cAMP/cGMP(环磷鸟苷)比值增高,抑制炎性介质的合成与释放,使平滑肌舒张,黏膜水肿减轻,通气改善,从而防治和控制喘息发作。许多研究证明,糖皮质激素、茶碱类、拟肾上腺激素类等药物都是通过作用这一共同途径而发挥止喘作用的。
心先安是近年国内合成的cAMP新衍生物,化学名称为环磷酸腺苷葡甲胺,它易通过细胞膜,直接增加支气管平滑肌内cAMP浓度,而且能够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减少cMAP破坏。喘息患儿体内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作用低下,cAMP含量不足[2],经过直接注射外源性cAMP制剂,可获得满意止喘效果。
综上所述,心先安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疗效确切、安全,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Garenne M, Ronsmans C, Campbell H. The magnitude of mortality from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children under 5 yea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World Health Statistics Quarterly,1992,45:180.
2013年 麝香保心丸临床注册登记研究(真实世界研究)已在全国800家医院启动,预计首批入组患者40000例,5年内累计入组患者200 000例。此研究将建立麝香保心丸临床实际应用的研究、质控、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平台,为心血管药物在临床真实世界中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数据支持,并为完善中成药的有效性、安全性证据提供数据与支持平台。
2012年 《麝香保心丸的研制、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项目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该项目证实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具备良好的临床耐受性与安全性,为长期用药提供了临床证据。同年,麝香保心丸循证医学研究中期总结会议在上海召开。循证医学概念的引人,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带来机遇。
2011年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药理机制研究发表于国际著名的《分子生物系统》(Molecular Biosystems)杂志。该研究表明,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死的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炎症反应、能量代谢及心肌肥大等代谢通路,从而抑制心肌梗死进展。此外,一项采用分子生物网络技术明确麝香保心丸等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发表于国际知名杂志《生物信息学前沿》(影响因子9.283)。同年,麝香保心丸循证医学研究“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平行对照评估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临床转归的临床研究”开始启动。
2010年 麝香保心丸被评为“上海市十大优秀专利产品”。同年剑桥大学与上海和黄药业签署协议,将开展麝香保心丸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研究。
2009年 麝香保心丸大型循证医学研究项目立项,该项目是国内率先开展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心血管中成药循证医学研究。该研究将评估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2008年 麝香保心丸被纳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2008ZX09202-002)。
2007年 麝香保心丸获得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支持。在项目支持下,第二军医大学及清华大学专家组开展了药物物质基础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目前从麝香保心丸共分离得到95种纯化合物,其中4种为新型化合物。麝香保心丸物质组学的明确为制定中药复方标准、深入开展系统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2006年 麝香保心丸促进血管新生系列研究荣获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同年麝香保心丸入选国家中药保密品种。
2004年 麝香保心丸促进血管新生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生命科学》(Life Science)杂志。
2003年 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细胞管腔结构形成的作用,并可促进动物模型缺血心肌周围的血管新生。通过对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肌影像学评估发现,该药可改善缺血心肌血供,其促血管生成机理可能与增加内皮细胞表达和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相关。
2002年 麝香保心丸被率先证实为具有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的中成药。
2000年 麝香保心丸入选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甲类目录。
1998年 研究显示,麝香保心丸具有扩张冠脉作用,并具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室重构的特性。
1995年 多项研究显示,麝香保心丸具有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同年麝香保心丸荣获“中国中药名牌产品”称号。
1994年 运动平板试验和硝酸异山梨酯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1991年 麝香保心丸荣获首届上海市科学技术博览会金奖。
1985年 麝香保心丸荣获国际传统医药荣誉奖。
1983年 麝香保心丸荣获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一等奖。
关键词:新疆伊犁州;直性传播疾病;流行状况;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03-01
近年来新疆伊犁州直的性传播疾病呈现出一种波动性传播发展趋势,发病率起伏不定,总体上较前几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在发病群体的分布上,波及范围却明显扩大,尤其是低龄人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因此。新疆伊犁州直性传播疾病流行状况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笔者将从当前的现状分析产生的原因,力图探索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疾病防治工作。
1现状分析
性传播疾病是一种通过交互传染的,其传播性较强,一般具有较大的损害性,主要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等疾病。性病在我国整体情况来看已经成为第二大常见传染病,这与我国长时间的性病防治意识淡薄息息相关。
1.1疫情概况:就新疆伊犁州直的疫情情况来看,在最近十年间每年平均发病率为61.25/10万。疫情在2002-2004年间达到发病高峰,04年以后发病率起伏不定,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性病的病种上来看,7种(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软下疳)主要性病均有病例涉及,其中非淋菌性尿道炎发病率排在第一位,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又呈现出上升趋势。就总体疫情来看,性传播疾病在所有传播疾病中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就其自身发展来看,性病发病率有所下降,性病的病种也逐渐增多,虽然还是以七种主要性病为主,但在长期的发展传播过程中滋生了一些罕见性病。
1.2性传播疾病分布情况:性病的分布情况分为地区构成、性别构成以及年龄构成、职业分布、文化构成等方面。首先从地区分布来看,新疆伊犁州直的病例主要分布在伊宁市、奎屯市、霍城市,病情传播位于前的三位县市。就性别分布来看,男女的性病比例大约是男性:女性2.5:1,男性的病例数量明显高于女性,就男女的发病率来看,男性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女性,并且逐渐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从年龄构成来看,30-39岁是分布最为集中的年龄段,其次是20-29岁,以及49-49岁。随着时代的发展,性病发病率的年龄构成也逐渐向20-29岁较为年轻的群体接近,20-29岁的性病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年龄构成逐渐向低龄段靠近。另外从职业分布来看,其中个体户的性病发病率较高,其次是干部职员、农民以及工人和无业人员。从文化构成角度来看,中学文化程度占据了65%以上的比率,其次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和小学分化程度,文化程度对性病的分布有着较大的影像。
1.3传播途径: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传播,有一些特殊性病是通过间接传播和母婴传播及血液传播。传播主要是指通过接吻、、接触等进行直接传播,是性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就伊犁州直的研究报告显示,传播占据90%以上。间接触摸传播是指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通过共用毛巾、浴盆、衣服等进行传播,这样的 传播方式主要针对淋病、滴虫病、真菌感染等,间接传播方式主要是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血液和母婴传播在性病传播中较少见,但都具有发病快,发病率高的特点。就新疆伊犁州直的传播途径情况来看,最主要的还是传播。
2防治措施
2.1针对性防治:就新疆伊犁州直的现状来看,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是有效措施之一。伊犁州直性病以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以及梅毒为主,其他几种2性病种类在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在性病防治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这几种长发性疾病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社会大众的性健康意识,增强对这几种性传播疾病的了解,强化个人防治意识和预防能力。另外针对不同的年龄构成进行性传播疾病宣讲教育,尤其是20-29岁这一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的群体,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2.2加强宣传教育:生活在新疆伊犁州直的人群对性传播疾病知之甚很少,长期以来政府及卫生机构没有重视。因此要普及人群对额性安全意识就要对其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免费发放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人了解性传播疾病,加强个人防范措施。宣传教育要具有经常性和持续性,并且在宣讲过程中注意把握针对性,帮助人们认识性传播疾病的危害,规范个人行为,通过相互影响的方式降低性传播疾病交互传染的机率。
2.3加强行为干预:强化行为干预较前面两种措施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它是规范社会行为,以一种政府强制干预的方式维护社会稳定,防止不良的性传播。具体来说行为干预主要是针对一些性传播高危人群展开,对他们进行正规治疗,加强他们的个人保护意识和自我意识,防止其在无意或有意中将性疾病传播给他人。强化行为敢于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规范地区性传播疾病防治。政府行为的监管又与法律保障的完善密不可分,政府借助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实现对性疾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对各种性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法律依据。
综上所述,新疆伊犁州直性传播疾病已成为新疆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对其的防治需要来自政府及社会群众的共同参与,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对性病防治的管理,提高群众的防治意识,加强宣讲教育,规范社会主体行为,控制性传播疾病的进一步蔓延。
参考文献
[1]陈志胜、李秀英、刘伟等,新疆伊犁州直2890例性病疫情分析——《疾病监测》,200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