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师值周情况总结范文

小学教师值周情况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师值周情况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师值周情况总结

第1篇:小学教师值周情况总结范文

关键词:绩效 绩效评价 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

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是当前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普遍关注的话题。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改善和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收入待遇,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着不少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为谁评、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急需解决的四个问题。

一、为谁评: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价值主体

评价伊始,首先要明确价值主体,即为谁评。开展教师绩效评价是为了管理、选拔,还是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实行监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两者本身就反应了主体的终极价值追求。教师绩效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改进和发展,通过绩效评价促进教师、学校的良好发展,保证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1]义务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实施的目的,是通过改善和提高广大教师的收入待遇,既而对教师形成激励作用,最终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理想的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是基于教师自主发展取向的绩效评价,是倡导人文关怀,是对教师生存体验和发展需求的一种关注,旨在通过实施教师绩效评价,了解教师现有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表现,根据教师的专业基础和个人发展目标,对教师进行指导或提供进修的条件,从而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提高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完善教师的专业发展。[2]

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是为教师评,对教师工作起着一种导向作用,引领着教师的发展方向,为教师评说明关注教师、重视教

师,也有利于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的绩效评价,奖优惩劣,激励教师努力工作,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改进和自我发展。

二、谁来评: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评价主体

我国《教师法》第23条规定:教师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在教师绩效评价的实践中,通常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评价标准,学校领导组织实施,先由被评价者进行自评,然后同事之间进行互评,最后再交由学校行政人员进行讨论总评,这就是常见的“自评、他评、总评”。[3]为了保证评价的公平,形成有效的教师绩效评价结果,应采取构造联合评价主体的方法建立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应是那些能够掌握信息和能够进行有关价值判断的人,对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来说,即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学生、同事、专家和教师自身等构成的联合评价主体。

1.教育行政部门

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教育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依照法律、法规,制定教师评价标准,由学校和专门的教育机构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定期考核。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由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学校负责评价。教师绩效评价的结果记入本人业务档案,作为聘任教师、晋升职务和增加工资、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

2.学校管理者

学校管理者要将教师的工作与学校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对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学校管理者应该在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大的评价框架下,细化本校的评价标准,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评课、开教师座谈会、谈话以及日常工作中的仔细观察收集有效、信度高的评价信息。

3.学生

学生评价的重点是教学评价,学生是教师直接的服务对象,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师绩效评价非常有价值。[5]现代教学论中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作为教育对象,学生是教学活动最直接的参与者,因此学生对教师工作有着最直接的感受。[6]但是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绩效评价,低年级的学生缺乏必要的评价理论和技能,所以有些老师认为学生没有资格担任评价主体,基于此,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委托相关评价者对教师绩效做出评价。学生清楚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风格和教学效果,所以学生能够对中小学教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4.同事

同事有机会观察到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比较熟悉,学校要组织教师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互评,收集改进课堂教学技能、专业发展计划的制订过程以及在教育科研中的合作情况等信息。

5.专家

在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状况两个方面,专家最具有发言权。学校可以邀请教育方面的专家来帮助、分析教师的教

育教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对教师绩效评价给出权威性的评价。

6.教师自身

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活动进行自我评价,实际上是一个反思、修正的过程,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教师自身应该最了解教学的实际效果。在对中小学教师实施绩效评价的过程中,教师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联合评价主体之一,教师通过自我诊断,产生激励作用,促进自我发展。

三、评什么: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

内容

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取决于对教师绩效评价概念的理解,根据上述的归纳,教师绩效评价是对教师的工作行为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教育部2009年2月5日的《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特别要求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唯一指标。教师绩效评价是对教师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不仅涉及教师教学状况的完成情况,而且还涉及教师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教师的工作过程。[7]以往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从“德、能、勤、绩”四个维度展开。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与之基本相似,一般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工作过程及表现、教师工作结果和教师专业发展四个方面阐释。

蔡永红和林崇德结合有效教学和教师素质结构理论的相关研究,提出教师绩效结构理论,认为教师绩效包括六个维度:职业道德、职务奉献、助人为乐、教学效能、教学价值和师生互动,这六个维度的操作定义为:(1)职业道德是教师表现出来的对职业准则与规范的遵从;对学校目标和自己的工作目标的认同、维护与支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等行为。(2)职务奉献是教师表现出来的不断地反

思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工作经验,关爱每一个学生,并适应时代不断完善自己等方面

的行为。(3)助人合作是指教师主动地帮助同事,表现出良好的协作精神,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真诚待人等方面的行为。(4)教学效能是指教师在计划、组织与表达教学内容方面的行为。(5)教学价值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在各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6)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交往与互动行为。[8]教师绩效的六个维度中,职业道德、职务奉献和助人合作属于教师的关系绩效维度,而教学效能、教学价值和师生互动属于教师的任务绩效维度。[9]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应该是全面性和多维性的统一,上述六个方面系统归纳了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

四、怎样评: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程序

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程序就是:依据评价目的制订评价标准―组织实施―评价反馈,三者分别属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反馈阶段。

1.准备阶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开展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在评价前需要制订考评方案,明确考评的目的、考评周期、价值主体、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时间、评价方法等。[10]在整个准备阶段,要提前做好上述的各项工作,以保证教师绩效评价的顺利进行。

2.实施阶段

在教师绩效评价指标、程序、方法和评价人、被评价人等内容确定后,教师绩效评价实施过程的管理就是协调各部门按照既定程序搜集信息。教师绩效评价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部门搜集不同的信息。在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怎样收集、处理信息?怎样选择评价动机?这些都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效度和信度,所以应该在教师工作的全过程收集信息,得出全面的评价结果。

3.反馈阶段

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应该是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通过评价反馈,发挥出绩效评价的功能。通过对分类评价信息的筛选,随后将评价信息量化处理,最终反馈交流评价的信息。反馈的作用是促进教师的反思,让教师及时地知晓自身的不足,帮助教师实现绩效目标,促使教师不断改进而得到专业发展。

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式,因为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劳动,采用绩效评价旨在更好地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建立多样的评价标准,为教师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董银银,姬会会.再论教师绩效评价――基于国内教师绩效评价研究与实践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8.7.

[2]熊伟荣.基于教师自主发展取向的中小学绩效评价[J].教学管理.2010.4.

[3][4]胡中锋主编.教育评价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232~233.

[5]熊伟荣.基于教师自主发展取向的中小学绩效评价[J].教学管理.2010.4.

[6]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2.61.

[7]熊伟荣.基于教师自主发展取向的中小学绩效评价[J].教学管理.2010.4.

[8]蔡永红.教师绩效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教师教育研究.2005.1.

[9]董银银,姬会会.再论教师绩效评价――基于国内教师绩效评价研究与实践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8.7.

第2篇:小学教师值周情况总结范文

钟屯乡中心小学 王文国

为进一步抓实中心校及村小的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活动能够真正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乡各小学的实际情况,决定以网络教研为主要形式,改变集中教研“交通不方便、占用大量教学时间、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的弊端,及“村小所任学科教师人数少难以开展教研”的现状。特制订《网络教研实施方案》,并征求全体教师的意见,以进一步完善。

一、成立网络教研领导小组

组长:张艳杰(负责教研活动全面的工作)

副组长:王文国(具体负责教研活动的开展)

组员:姜颖(负责数学教研活动的指导及引领)

岳秋艳(负责语文教研活动的指导及引领)

何志剑(负责科学、信息技术、地方学科教研活动的指导及引领)

王文国(负责英语、综合实践、音美学科教研活动的指导)

董英(负责品德学科教研活动的指导与引领)

王铁生(负责体育学科教研活动的指导及引领)

吴敏(负责幸福小学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组织和指导)

付春华(负责罗台子小学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组织和指导)

赵大勇(负责沙河堡小学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组织和指导)

二、确定各学科教育博客负责人及主持人

一年组:博主:谢英

二年组:博主:王淑敏主持人:张宝莲

三年组:博主:付金环主持人:杨丽君

四年组:博主:么爽主持人:白垠

五年组:博主:冯波主持人:陈素英

六年组:博主:吴研主持人:张坤

英语组:博主:王威主持人:陈淑丽

品德组:博主:吕学春科学组:博主:霍明

美术组:博主:吴海涛音乐组:博主:冯杰

体育组:博主:王慧斌综合实践组:博主:杨进

地方课程组:博主:穆慧

三、博主及主持人的主要职责

博主的主要职责:

1、建立教育博客,为年组教研提供交流平台;

2、及时更新教育博客内容,为年组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3、管理教育博客,及时删除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评论及留言;

4、每月与主持人一起至少组织2次网络集体备课活动,根据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至少组织一次小课题研究活动。

5、负责记录和统计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活动情况。

6、负责整理网络教研有价值的过程材料。

主持人的主要职责:

1、与博主配合,根据学校教研计划,组织好本年组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2、确定本年组的小课题研究内容,组织年组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

3、与博主配合负责记录和统计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活动情况。

4、与博主配合负责整理网络教研有价值的过程材料。

四、网络教研的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

主要内容:

四月份主题:如何设计“实用、管用、好用”的教案。

五月份主题:课堂教学中如何具体体现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六月份主题:各学科如何设计有效的学生课堂活动。

时间安排:

语数外学科:周三下午;品德学科:周一早8:00—9:30

科学学科:周二早8:00—9:30美术学科:周三早8:00—9:30

音乐学科:周四早8:00—9:30体育学科:周五早8:00—9:30

地方学科:周二下午15:30—16:20

综合实践:周四下午15:30—16:20

五、网络教研形式

(一)利用教育博客,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开展网络教研。

1、每个学科或年级组要建立一个博客,供年组内教师开展网络教研,年组博客由教研组长负责建立;其他教师要积极建立自己的博客,总结教学经验,积累教育资源,促进专业发展。

2、根据学校教研计划,各年组教师在组长的组织下,开展网络集体备课,每月进行两次。集体备课由组长做中心发言人或组员轮流做中心发言人,确定下一时段各学科备课的知识点、重难点,以及教学中可预见的问题的解决办法。中心发言人以日志的形式在年组博客上,其他年组教师及时阅览,发表意见,最后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同时组内教师要对上一时段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博客留言中,全部教师都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答疑。每次交流后,对有价值的内容由组长进行整理,以日志的形式进行。

3、每个月各年组要利用教育博客进行一次小课题研究的交流活动,小课题的确定由组内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提出,组内教师共同研究。小课题研究以短期研究为主,每月一个主题,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每次交流后,对有价值的内容由组长进行整理,以日志的形式进行。

(二)利用“钟屯乡小学教师教研QQ群”开展网络教研。

利用教育博客进行“评论、留言”式教研是我乡小学主要的教研形式,为

克服博客教研交流速度慢、反馈时间长的问题,以及一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比较低,参与博客教研有一定的困难的实际,以“钟屯乡小学教师教研QQ群”为平台,通过语音进行在线教研为补充形式。

1、各校要保证宽带的畅通,为网络教研提供便利。中心校为各校配备网络教研所需要的音箱、话筒。2、QQ群教研时间由各年组自行确定,中心校不做统一要求。开展语音教研时要利用录音软件进行录音,教研后,由组长整理出文字材料,在年组博客上。

六、网络教研的要求:

1、各年组博客上,要在醒目位置公布年组教研的时间和内容,方便教师参与教研。

2、教师要按照年组公布的教研时间和内容,参与年组教研,积极发表意见,取长补短,用于指导教学实际。

3、各校校长要通过学校博客的信息及博客链接,及时了解全乡各年组开展教研的情况,督促、指导教师参与网络教研。

4、中心校教研室领导及全乡骨干教师在教研中要起到引领的作用。(谢英、吴研参与全乡语文学科的教研;杨进、张君成参与全乡数学学科的教研)

七、网络教研的考核奖励办法

1、教师参与网络教研采用积分形式进行考察,每次教研结束由教研组长统计积分,并将统计情况上传到.......。积分如下:中心发言人发表集体备课日志20分/篇(不低于500字);中心发言人讨论话题日志5分/篇;教师参与讨论精彩留言或评论3分/篇(不低于50字);一般留言或评论0.5分/条。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言论,每条扣10分。

在学校博客主页面设立“网络教研教师积分榜”,定期公布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积分情况。

2、在教研博客中,评选优秀博主。标准如下:(1)博客页面设计合理,栏目齐全,链接有效。(2)按时组织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教研效果好。(3)每次教研后及时整理教研内容,进行。(4)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3、在教师博客中,评选优秀教育博客。标准如下:(1)博客页面设计合理、新颖,内容丰富,便于查阅。(2)个人教育日志真实反映教师生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第3篇:小学教师值周情况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对策

一、前言

中小学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者,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问题已是关系到教育品质、全民福祉的大事(檀传宝:2007)。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引进精华的同时也带来了糟粕。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当前师德形势,提出整改措施,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有时也简称为师德,从古至今,我国一直重视师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要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不正,不令而行;其身正,虽令不从”;唐代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的教师职业道德已经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李春玲(2005:46)等学者在《教师职业道德》一书中写到,对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的特殊道德要求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些学者把师德定义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具备的品德(梁庆周:2007)。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2013年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等六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2013)。综上所述,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钱焕琦:2008)。

三、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不可否认,当前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职业道德偏失问题。陆明玉(2015)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对学生缺乏爱心;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依法执教意识淡薄等问题。何智明(2014)对农村教师职业道德遵守情况进行问卷、访谈和观察的结果表明:当前农村教师不道德行为比较常见。这些不道德行为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重视。明确自己的职责并恪尽职守,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是爱岗敬业的基本价值取向。简单来说,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是古今中外所有职业对各自的从业者设定的普遍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过分追求个人利益、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的教师。这些教师从事这份职业只是因为它相对稳定,他们仅仅把教书当作一种谋生手段,而非真正热爱这份事业。他们在工作中态度不端正,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也不重视自身知识的更新,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法老套陈旧;忽视学生道德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过分重视分数;课堂上也不因材施教,批改作业应付了事。这类教师不能安心本职,往往把重心放在自己的第二职业上,显然就缺乏对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更有为评职称而搞科研的现象,所以这类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些均会影响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与树立。

(二)对待学生缺乏公平原则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管在法律上还是在人格尊严上都是平等的。师生平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要求,教师能否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和睦的关键,也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前提。每个中小学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获得老师的尊重也有被教师尊重的权利。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其个体差异,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客观,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同时应该给予差生和问题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然而在当前的中小学中,更多的教师会把赞许的目光投向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课堂提问也更倾向于学习好、积极性高的学生。而差生和问题学生,则缺少了很多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在施教过程中,个别教师甚至有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这违背了《义务教育法》(2006)对教师应该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规定。

(三)教师之间缺乏合作意识

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学校这一集体的场所所进行的一项集体活动,这项工作需要各科教师相互合作配合,共同完成。但部分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没能做到相互协作配合,他们过高的肯定自己的贡献而忽视其他教师的作用。这类教师在教学中只顾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顾其他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占课、拖堂等现象更是经常发生。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特别是一些技能科教师,他们很少主动联系家长、向家长说明学生在校的学习及表现情况,这些教师理所当然地把这项工作交给班主任处理。学校开家长会是一个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沟通的好机会,然而大部分学校的家长会只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与家长在家长会上的沟通交流很少。

四、提高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对策

(一)完善教师入行管理

近年来,由于少数地区在师资管理中出现漏洞,导致一些不具备从师资格和素质的人混入教师队伍,这不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因此,改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加强和完善教师入行管理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应该从形式上进行完善。形式上的完善是指能够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需要,为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做到完善和细化。目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证书的认证工作中,对申请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准仍然缺少必要的考核,而对这项内容的考核不应该是通过考试答题的形式来衡量,而是应该通过观察和调查的方式来把关。例如,对申请者毕业的学校、所在单位和所住的小区、街道等有关单位的调查来确定。

(二)完善教师的分配与激励制度

从各项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党和国家反复强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但事实上,特别是一些城乡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低、待遇普遍较差,这已成为阻碍其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对于这种情况,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各所学校领导部门应不断改革现行的教师分配制度,通过此措施来激发中学教师提升其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积极性。各中学要对师德建设评比规范化,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及惩罚条例;可以利用先进教书育人的事例进行师德师风宣传,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校整体师德师风的提升。例如,学校可实行奖罚政策,对教师良好的师德行为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相反的要严肃批评和处理某些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的教师。

(三)强化中学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首先,要提高理论修养,通过学习《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作为教师必须依法履行的教师职责和义务。其次,在教学工作中磨炼师德意志。教师想要在充满诱惑的外界条件下保持高尚的情操则必须具备顽强的道德意志,而顽强道德意志的形成则离不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磨炼。长期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身的师德意志,才能使道德理想、道德规范转变为坚定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最后,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师德素养。教师的道德修养是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形成的,所以广大中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在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中不断地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五、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肩负着教育、培养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未来的教育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何智明.农村教师职业道德遵守情况调查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9):83~84.

[2]梁庆周.当前我国高校师德问题研究[D].广西: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2007.

[3]陆明玉.内蒙古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5(1):273~275.

[4]李春玲.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4篇:小学教师值周情况总结范文

一、创建生活化的数学模型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许多数学知识以应用到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中为教学目标.因此,针对同种类型的数学问题,如何提升解答效率成为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常年的经验总结,学者们归纳出相关的数学模型,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因此,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数学模型较为抽象,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难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教师需要将数学模型赋予生活化,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数学,更好地应用数学模型[1].

例如,在小学数学加减法的讲解教学中,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知识,小学教师可以举例讲解:小丽家有两棵梨树,经过小丽的观察,其中一棵树开了4朵梨花,另一棵树开了7朵梨花,请问两棵树共开了多少朵花?可以列出如下公式:4+7=11朵.第二天,小丽观察第一棵梨树又开了3朵花,请问两棵梨树共开了多少朵花?公式计算如下:7+7=14朵.第三天,小丽发现第一棵梨树又开了3朵花,请问两棵梨树共开了多少朵花?公式计算如下:10+7=17朵.通过举例子,询问学生们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

小学生一般对生活中的情境比较感兴趣,在认真听讲之后,得出答案,教师可以对例题进行讲解和总结,引出知识点:在运算加法时,一个量不变,另一个量增加,那么最后的结果也随之增加.通过教师构建生活模型,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激励学生参与模型的建立

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模型,掌握数学知识,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应当多多激励学生参与模型的建立中,教师对学生多加引导,鼓励学生努力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内容,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参与其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模型思想,进行深入的解析[2].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讲解角的相关知识时,小学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角向学生讲解.如,三角尺、三角旗以及三角形的交通标志等.之后,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对角的特点及组成元素进行观察和讨论,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猜想角的相关模型.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出数学知识点:角是由定点及两条边共同组成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划分教学实践,给予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鼓励学生通过动脑,思考问题,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模型的构建中.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不仅可以获得成就感,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提升?W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应用数学模型思想解决问题

设立数学模型思想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数学模型思想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将数学模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也是数学模型思想存在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掌握学习数学问题的方法,通过数学思想模型,学生可以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了乐趣,树立自信心,除此之外,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思想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掌握更多数学知识[3].

第5篇:小学教师值周情况总结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专业自主发展 策略研究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应把教师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1986年,美国“卡内基基金会教育与经济论坛”经过调查研究提交了题为《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的调查报告,报告肯定了教育是一种专业,教师是专业人员。美国霍尔姆斯集团教育基金会的“教师工作组”也发表了《明日的教师》、《明日的学校》、《明日的教育学院》等研究报告,在强烈呼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声望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目前,人们一致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1]。这种思想一经提出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上是在专业化目标的导向下,教师内在专业结构的自我提高。”[2]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首要问题便是以教师这样的理念为依据,不断引导、推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随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探讨与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实现了一种内在的转变,即由外控式的教师专业发展转向了内驱式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这种转变意味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已不再只是一种社会的要求,而是一种自我变革和自我实现。但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制约,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研究也较为宽泛,缺少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实证研究,通过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实证研究后提出相应的策略更是十分少见。

一、调查研究及结果

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当前教师自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课题小组以徐州市中小学教师为调查样本,走访了徐州市各个中小学进行实证研究,对教师自主发展的实际状况,本课题自行设计了包括问卷、访谈、实施策略,以及数据统计在内的具体调查方案。

问卷调查于2011年7月开始,历时3个月,对包括徐州姚庄小学、徐州解放路小学、徐州矿大附属中学、徐州第三十一中学,徐州铁路中学等徐州市各中小学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调查。

(一)教师职业认同感的调查分析。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直接影响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处的精神状态与职业动力,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有着重要关系。“教师个体的自我发展应是在教师职业内部获得的专业发展”。[3]因此,只有当教师自己认同自己的职业时,他才会自觉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与自我发展中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自主专业能力。课题组成员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职业认同感的调查与分析,当被问及“您当教师的原因的时候”,具体情况如下:

当被问及“对教师职业满意度”时,具体情况如下:

由此可见,徐州市教师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单纯处于对教师职业的个人追求爱好率较低,因机缘巧合进入教师这一行列的占大部分。教师的初始职业动机并不强烈,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一般,对教师职业的满意度不高。缺乏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对教师职业满意度较低的情况在徐州市较为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动摇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教师在自我发展上的主动追求。

(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愿的调查分析。

教师提升自身专业自主发展的意愿直接决定了教师自主发展水平,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意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教师对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愿望与要求,也包括自身价值定位等因素。

当被问及对当前教育环境下教师寻求自我发展的表现情况,具体结果如下:

由此可见,教师对专业自主发展兴趣浓厚,但对现阶段教学环境中教师自我发展表现情况积极性一般,以上观点还可以从以下问题得到印证:平常阅读教育类报纸杂志与专业理论书籍情况,10%长期,18%经常,32%有时,28%极少,12%没有。

(三)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因素的调查分析。

在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中,其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是阻碍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因素。当被问到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因素的时候(可多选),具体情况情况如下:

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因素按频数可依次统计为(频数靠前几项)

由此可见,教师对时间支持与制度保障的要求更为迫切。相对而言,经费支持与同伴合作对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能力的提升影响较小。

阻碍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因素按频数可依次统计为(频数靠前几项):

由此可见,教师认为时间的不支持与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对自身的自主专业发展能力影响较为突出,经济因素和社会地位的影响相对靠后。

此外,对这几个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与被调查老师深入交流,当问及最迫切需要增强的能力时候,多数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反思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觉得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因为各种因素导致自身很少在教学中反思。这说明当前教师工作量的繁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自主专业的成长与发展,教师对教学反思能力满怀期待但对没有进行反思表示无奈。

(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行为与策略的调查分析。

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行为就是教师平时对专业发展的一种自觉和自律行为。教师在具有进行专业自主发展的行为能力后,更要有所规划及并进行有效的实施。在课题组进程的调查中,当被问及教师在寻求自主专业发展的积极性表现时,具体情况如下:

由此可见,徐州市中小学教师对自主专业发展并不持特别积极的看法,有超过一半的教师对专业自主发展持一般与比较不积极的态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并没有深入人心,没有获得绝大部分老师的积极回应。

此外,在对徐州市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规划与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时,具体情况如下:

由此可见,徐州市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整体停留在的规划阶段,具体实施情况很不理想,缺乏对对自主发展的实践,自主专业发展的行为能力有待进一步改善。

在谋求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希望得到学校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哪些帮助,结果如下(频数靠前几项):

除了对时间支持(自具体表现)一如既往的渴望之外,教师还对方法指导与制度保障提出了强烈要求。当就制度保障与方法指导具体要求与教师深入交流后,教师表示方法指导中主要是有明确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明确而有效的规划,规划的缺失或不完善会直接影响专业自主发展的效果,在规划之前必须有一定的制度保障,这是保障教师发展效果的重要前提。

二、徐州市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策略

(一)培养职业认同感,增强专业自。

职业认同感作为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价值的认可与正向评价,是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源泉,它对职业发展的作用更持久、更稳定。有学者研究发现,职业认同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实现职业目标的心理基础[4]。只有当教师自己认同自己的职业时,他才会自觉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与自我发展中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自主专业能力。调查折射出徐州市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并不强烈,小组对教师职业认同淡漠的原因进行分析,职业的社会地位、收入情况、入行的原因等因素并不是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根本原因,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徐州市教师对经济因素,教师待遇与地位相对满意,并不构成明显的对其自主专业发展的瓶颈,有超过半数的教师对职业生涯中教师自缺少,疲于应对日常繁重的教学与学生管理表达担忧,教师的精力与时间并没有高效投入到自身自主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去。

教师自主专业的发展应当建立在教师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即外驱式向内驱式的转变。徐州市中小学教师在自主专业发展意识上的缺失并不明显,与其访谈过程中,教师都表示对自主专业发展的浓厚兴趣,而将发展中的问题大多归结于自身教育教学、时间精力等方面,表现出对教师自的强烈期待。

(二)注重教学反思与发展性教师评价。

教师发展的实现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反思及合作。“没有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过程的反思,就难以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5]“反思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6],教育教学通过反思才能得到总结和提升。调查反映出当前徐州市教师教学反思意识不强,教育反思能力堪忧,这就要求教师回归到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去,将教学反思提高到相应的高度。另外,教师评价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对教师反思后成果巩固的重要支持,“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7]。在对徐州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中不难发现,当前,徐州市中小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依旧停留在传统层面,即以教师履行了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所规定的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职责,并将教师的工作表现作为奖惩教师的一项重要依据还将作为教师评判的唯一标准,因此很多教师不得不迫于这种评价的压力来计划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从而忽略了促进自身发展的完整需求。

因此,为了更好地强调教师自身在学校组织中的价值,优化教师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应该是发展性的,是一种新型的、面向未来的发展的评价体系。发展性评价体系将更加注重内部动机对教师的激励作用,弱化奖惩措施在教师评价中的作用,从而更大限度地调动教师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让教师不断发现自身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加以调整,从而达到自身需求的理想效果,以此来促进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

(三)重视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自主发展规划。

“教师自主成长的关键还在于具体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即要对教师自主发展有科学的规划,规划本身即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提升的过程,同时应该明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师在各个阶段都具有一些典型的心理、认识与能力”。[8]此次调查发现:徐州大部分地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规划意识并不强烈,具有清晰明确规划的情况并不多见,因此,引导教师制定专业自主发展规划显得尤为迫切,在制定专业自主发展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准确、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需求、学识等个人特点,还需要对教师本身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现在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规划也是一个科学而发展的规划,无论规划本身多么具有前瞻性与科学性,都需要教师根据时代需要和个人发展态势,对规划适时地调整和修改,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既具有一定成分的挑战性和发展空间,又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四)健全的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规章制度。

“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学校教师发展制度建设追求的最高目标,而保障机制是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保证”。[9]通过对徐州中小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缺乏一定的保障体系。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科研经费发放延迟、科研设备的配置缺乏等物质保障问题较为突出,此外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动机不足、校园相应的文化理念建设,以及相关制度保障缺乏,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教师专业自主的发展。

为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教师自主发展的制度体系,一方面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及时发放科研经费,对徐州经济欠发达的周边地区及时地提供相应的科研设备的支持,以此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强化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观念,在精神上给予教师充分的保障,学校还应为教师提供良好文化氛围,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以此来保证教师教学外拥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赵昌木.教师成长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

[2]肖建勇.小学教师自主发展问题研究.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

[3]杨建云等.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教育科学,2002.

[4]启哲.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J].职业时空,2005.(8).

[5]孙惠利.我国教师自主发展问题探究.陕西.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6]代慧玲.反思: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J].当代教育科学,2005.

[7]陈莉.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保障机制问题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86-89.

[8]姚安娣.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

[9]潘学君.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J].教育探索,2006(1):123-124.

第6篇:小学教师值周情况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1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现状

1.1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各校各具特色,有待于进一步凝练第一,以外显知识形态为主的培养目标。这类学校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认为:小学教育专业是高校教育的一个专业,是知识分化的结果,就应该体现高等教育应有的理论水平,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强调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即强调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的学习。这种思维源自学院派,在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占主导地位。第二,以内隐知识为主的培养目标。这类学校在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是认为小学教育专业是社会职业发展的产物,即职业意义的专业,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就应该以实践性知识为主,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与小学教育专业相应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即强调实践性知识的学习。这种思维源自中师办学的传统经验,但又没有得到学院派的认同。由于以上两种不同的观点左右了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现状,便产生了不同的培养模式。

1.2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

依据内隐知识理论和培养目标,产生了小学教育专业的三种培养模式,即分科培养、综合+方向培养和综合培养。第一,分科培养模式。这种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与二级或一级师范培养中学教师相一致,强调学科专业知识,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扎实,但教育专业知识及相应能力差,不适应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仅有少数学校运用这一模式。第二,综合+方向培养模式。这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强调综合培养,明确方向,其优势淡化了学科专业界限,强调文理相通,学有专长,但这一模式与分科培养模式并无质的区别,强调学科知识的精与深,忽视了知识的广与博,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首都师大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就分为中文、数学、英语、科学教育、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七个方向。他们凝练出小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综合培养、发展专长、注重研究、全程实践和“综合培养、学有专长”的培养模式及“多种性、综合性”的课程设置是该专业突出的特色。第三,综合培养模式。要求毕业生能胜任小学各科教学,因此,不分学科方向,强调文理渗透,注重知识的广与博,突出了教育专业的特点,但课程门类众多,内容庞杂,知识体系性差。要充分考虑到各科素养的全面培养、各学科教学指导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技能的掌握。突出“实践性”:全科教师培养理念的基本取向,即全科教师培养植根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综合化改革的现实需要;(全科教师培养指向于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时代内涵;全科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彰显了“校地双赢”协同创新发展之路。

2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

2.1准确定位,学以致用

小学教师作为一种特定的职业,其职业技能服务和面向的对象是小学校园内外的方方面面,即从课堂、校园、学生、教师到家庭,因此必须区分主次、循序渐进。就职前教育而言,这些技能主要表现在通识理论掌握、学科基础奠定、专业能力训练、信息技术应用、学校工作与反思等,并将作为基本的目标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小学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区分于其他专业学生培养的显著标志。就职后成长而言,课堂掌控、校园文化、学生心理、家校沟通等将是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成熟的重要表现。因此,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应方向明确,学以致用,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优势,避免照搬他人经验。

2.2学练结合,特长发展

小学教师基本职业技能的系统性培养,首先是在职前教育阶段完成的,而技能的掌握更多地依靠实践环节。目前教育部正在进行的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内容之一就是对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培养进行全科型、全覆盖、过程性探索试验,同时通过课程体系改革进行模块化实践技能训练,并将训练情况延伸到职后教育阶段进行检验。尽管全科发展是小学教师的理想状态,但无论是何种技能,也不管是在哪个阶段,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小学教师都必须经过学习和实践,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并有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方向。

2.3建立体系,多样评价

教师的职业技能中的操作技能主要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技能即人们常说的基本功,如三笔字、简笔画、课件制作及基本的艺体技能等,而智力技能主要体现在学科教学、课程研发、教学反思、教学评价和心理健康辅导等。由于各类技能之间的差异较大,在目前尚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对小学教师(包括职前职后)进行技能体系的构建和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均应形成规范。在具体操作中则要将训练总目标细化为小目标进行分级分类训练,同时注意各个训练项目的联系和融合,在考核中可以进行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考察,即可进行书面设计,也可以采取以演代评、以展代评等,进行切合实际的综合衡量。

2.4注重思想引领,关注教师发展

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所学校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我校非常重视对教师群体的思想引领工作,力求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促使教师积极向上地发展。学校每双周召开一次全体教职工工作例会,在会上对学校工作进行小结,并对教师作风效能建设中表现出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总结,使每一位教师明确责任,提高觉悟,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加强自身修养。学校还定期从《人民教育》中选择优秀的文章推荐给教师自学,用这种灵活的方式对教师的师德修养进行培训。近年来,随着学校生源的不断扩大,新教师数量激增,并日渐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基于这种情况,学校在做好全体教师学习培训的同时,还格外关注青年教師的成长与进步。学校党支部成员与青年教师帮带结对,定期和他们开展不拘形式的座谈活动,了解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拨开迷雾,解除困惑。

第7篇:小学教师值周情况总结范文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可能平淡无奇、周而复始,但不知你是否体会到,一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是在这平淡无奇、周而复始之中实现的。试想,有些人在这平淡无奇、周而复始之中觉得毫无激情、毫无创意而消沉,但有的教师就在这平淡无奇、周而复始之中找到“奇”,找到人生快乐,展现自我,实现人生抱负。

二、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是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

1、小学数学教师必将从过去学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个性形成、人格完善的引导者、促进者。

(1)小学数学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一步步走向学习目标。有了学习动机,就会产生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象,创造性的运用,学生也才会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将“要我学”内化为“我要学”,“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主动寻求发展。学习效果要远远大于消极的外在鞭策力。

(2)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格养成。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教学过程不能只关注学科教学的进度和体系的完整,教学过程首要应该关注的是学生此时此刻学科学习的态度和兴趣。教师要善于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3)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过程的教育

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显现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实则比获得现成的结论更重要。

2、小学数学教师要从过去单纯的授课者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1)小学数学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教育事实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对此采取一些针对性的做法以求有所改善。教师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实践更为有效,然后慢慢地形成自己的理论,同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最终获得理论的升华,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者。

(2)小学数学教师逐步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小学教师不但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作为一个教育实践者,还要在教育教学中,总结实际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具体反思、研究和改进,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成为一个能根据周边社区的资源等条件,自觉地把教育实践作为观察与思考的对象,并且运用科学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然后提到理论的高度加以概括,说明事物的本质,按照客观规律指导教育活动的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小学数学教师要以问题解决者的目光来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3、小学数学教师要逐步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

(1)小学数学教师逐步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对小学教师来说,是否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宽松并非不要课堂秩序,不要学校管理准则和行为规范,在目前新课改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教师仍然要发挥好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随时把握驾驭课堂各个活动的环节,保证课堂的良好秩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作为组织者,要在营造宽松愉悦环境的同时,培养学生成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

(2)小学数学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成为朋友式的融洽关系,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讨论,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不要用统一的答案去限制学生的思维;要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和学生一道去找真理,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这样,通过教师的积极参与,师生的良性互动,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从而形成了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

(3)小学数学教师逐步成为课改中主动的决策者,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们被赋予了更大的自,而不是像传统教育那样受到过分的控制和自己的工作被专家所详细框定,这样教师就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依据自己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自主地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教育,可以同学生一起协商他们的学习计划。

4、小学数学教师从课程的“消费者”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1)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由于长期以来课程管理方面存在的“大一统”的问题,对教学,特别是教学常规、教学技巧等非常熟悉,但严重缺乏课程意识。因此,教师只能是课程的“消费者”,在课程活动中处于被动位置。对于发展中的数学教师来说,必须要具有课程意识和课程观念,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在课程活动中能干什么,有课程的“消费者”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2)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学校的课程建设。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基于学校,而课程是为教师和学生发展所涉及的“跑道”,对一位教师来说,应该时刻关心学校的课程建设,这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也关系到自身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成长

1、新课程要求创建新型的教师文化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探究和构建的过程。只有重视教师的反思和理解教学活动的能力,才能使他由以往的知识传授者和管理者向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和促进者转换,据此使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也才能证明教师拥有了专业能力。

2、新课程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

课程变革在本质上是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它新的课程理念整合原有的课程与教学,提出新的课程形态以及新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这些都是教师的一种动力,推动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参与专业发展的活动,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小学教师还要在课程改革和教育实践中,注重自己的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并在具体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课程改革发挥一个基础教师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教师值周情况总结范文

【摘 要】可根据教师需要用多种培训方式。培训理论与当前所教“新课程”的实践相结合,应是培训主基调。教育目标在学校主要是通过每节课和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实现的,那么培训就要从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和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抓起。教育培训部门充分挖掘教师集体智慧潜能、创造力,开发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件。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课件资源库。帮助一线教师提高并参考搞好教育、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培训方式的创新。

【关键词】培训方式 ;创新 ;案例课件 ; 教育、教学课件; 课件资源库

作为 培训者,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培训方式创新?对此我谈下自己的认识:

我认为,培训者应围绕这样的宗旨:培训要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能力得到实际提升。让教师会教、教会、教好;让学生会学、学会、学好。

培训者应增强一个意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培训关键要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深入挖掘他们的潜能。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交流,合作完成某些研究课题,在共同实践中探索提高。培训者起参与、合作、引领、总结和指导作用。

培训者应提高一个认识:一个好的培训源于一个好的开端。培训开始十分重要的工作是搞好需求调研。真对一线教师的需求,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我认为国培项目专题设置了这个讨论问题“作为中小学教师,您最欢迎什么方面的培训课程”就是搞需求调研。这个调研非常好,能了解中小学教师和培训者对培训课程的需求。

培训者要严禁一个错误:培训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形式主义是劳民伤财的。培训工作应扎扎实实地做。这样培训者,尤其是培训者的管理者需要增加责任意识与历史使命感。教师培训工作,培养地是教师,受益地是学生。这关系到国家的建设,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富强;关系到每个培训者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培训者要突出一个中心:理论教学应与中小学的“新课程”相联系;与课堂教育教学、课内外活动相结合。 因为当前很多地区,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所以应根据“新课程”,引导教师共同探究如何“让教师会教、教会、教好;让学生会学、学会、学好”。

我考虑,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情况多样,水平参差不齐。新教师、中年教师、老教师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能力各有不足。。培训应教师缺什么补什么,可根据教师需要用多种培训方式。培训可以实行分岗、分层、分学科、分专题,分主题培训。组织培训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如全脱产培训、混合式培训、远程项目培训、送教到校到课堂培训、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可以专题讲座、示范课观摩、师徒结对、小课题研究、合作式的校本研修的新模式(IE-S教师研修模式)等。

教师的成熟是学习理论――应用――实践――反思――理论水平提高――再应用――再实践――再反思――理论水平新的提高――再应用――再实践――再反思――熟练掌握理论或发展理论的过程。他们的开端可能不同,但本身就是交互的、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那么我们培训者就要与他们一起学习、实践,反思,一起成长;或学习在先,或实践在先,反思在先。教师培训就要组织一些理论水平高,业务成熟、精湛的优秀教师,培训指导理论水平不高,业务不成熟的、发展中的教师。培训者就是要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头军。

作为培训者,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培训方式创新?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培训者深思。我认为,中小学教师大多数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渴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教师培训不能只注重系统理论地讲解,也不能割裂理论谈应用。理论与当前所教“新课程”的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应该是培训主基调。

教育目标在学校主要是通过每节课和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实现的,那么,培训就要从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和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抓起。只有帮助教师把各科教学的每节课上好,把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搞好,才能把教育教学质量抓上去。每节课,每项活动的质量搞好了,积少成多,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就提高了。这样培训就要在帮助教师们教好每节课和搞好每项课内外活动上下功夫。培训要突出指导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让教师会教、教会、教好;让学生会学、学会、学好”。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帮助教师总结教学规律、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

如何从每节课教学抓起?我做过中学数学教师和班主任。我感觉,同仁们很希望能有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资源可供参考。这样节约了一些备课时间,能尽快掌握每节课,每项活动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利用一些已经开发好的图像,声音等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所以培训工作开发与“新课程”相配套的优秀教育教学课件,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新课程”应该是非常好的培训方式之一。

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件资源哪里来?我想,目前教师可共享的“新课程”教育教学资源比较少,可以开发一些的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课件。培训的资源可取之于一线中小学校优秀教师上“新课程”课和组织课内外活动的教学案例课件。教学一线有那么多有教育教学经验、理论、能力和智慧的教师。而每个教师都有他的智慧和独到之处。

如何将培训的资源取之于教学一线?培训机构和培训者,可以引导教师校本学习,依据“新课程”,利用情境教学和多元智能等理论,搞好校本课例研修。发挥培训者与一线教师大团队协作备课、课例研修的作用,以文本或光盘的形式把研究成果保存下来,开发些优秀的教育资源,优秀的教学案例课件。这些优秀的教育资源,教学案例课件做为资料保存下来,供本校教师共享教学资源。这样教学会收到好的效果,受本校教师们欢迎。

市、县、区培训机构可以向所属中小学教师征集这一学年“新课程”的各学科一些课的优秀教学案例课件,并征集其它课内外活动的优秀教育案例课件资源,研究评比出一些有价值的。然后编辑成册或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制作成光盘,供本市、县、区的教师资源共享。这样有利于本市、县、区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以此类推,逐级征集。各省、自治区、建设兵团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向所属市、县、区培训机构征集些所属中小学,这一学年的“新课程”各学科一些课的优秀的教学案例课件,并征集课内外活动的优秀教育案例课件,研究评比出一些更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案例课件。然后编辑成册或制作成光盘。让本省、自治区、建设兵团的教师们资源共享。这样有利本省、自治区、建设兵团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中央委托的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向各省、自治区、建设兵团教育培训机构征集这一学年“新课程”的各学科一些课的优秀的教学案例课件,课内外活动的优秀教育案例课件资源,研究评比出一些更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案例课件。然后编辑成册或制作成光盘。让全国的教师们分享。全国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促进全国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这样逐年累积,最好新课程的各科,每课都有优质教学案例资源,各项活动也都有可以参考的教育案例课件资源。教育教学课件有周期性地根据情况更新,不断提高课件的水平质量。

我认为:通过教育教学案例课件的征集活动,这样做有利发挥全国教师集体智慧,帮助中小学教师上好“新课程”的课;有利于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培训。也有利于收集优质的教育资源,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年轻教师更会极大地受益。这样做地过程本身就是对教师们的培训。选拔优秀教育教学教案例课件的过程,实际也调动了教师们教、学、研的内在积极性,挖掘了他们的智慧潜能。这样优中选优的、范例多样的教育教学案例课件凝聚全国教师的集体智慧,一定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最后还可以把同一课的若干个优秀教育资源的课件取其精华,进行整合。编辑出更优质的课件。

通过教育教学案例课件的征集活动,不仅让全国教师互相学习交流, 分享这个教育资源,帮助教师搞好教育、教学,促进全国教育均衡发展。也可以同时通过这个方式,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制定适当的奖励政策,对做教育教学案例课件有贡献的单位、集体与个人予以奖励。这样就更可以调动教师们学习、教学和研修的积极性。

第9篇:小学教师值周情况总结范文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

一、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博耶尔(Ernest L.Boyer)认为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是一个由教师(本文指被培训者)、培训者以及其他人员组成的组织。在学习共同体中,成员有清晰的奋斗目标,可以面对面的沟通与互动。①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是为完成真实任务,解决实际问题而与其他人相互交流和协作,这促进了教师对知识的理解与获得,也促进了知识和情感的分享。②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学习共同体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有共同体的学习目标;(2)作为相互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3)人员之间坦率的相互沟通,交换角色;(4)共享资源和成果,共同解决难题。

本文中的学习共同体由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以及管理人员构成,成员角色可以根据其自身的优势自由确定,比如当某一被培训者熟知某方面的培训内容时,则这个被培训者可以充当培训者的角色。共同体成员以“分享(资源、技术、经验、价值观等)、合作”为核心,以共同目标为纽带联结在一起,互相交流和共同学习的组织。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学习共同体可以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进成员之间的协作及信息交流,使个体在团队的互动中获益并培养个体与他人有效协作能力。

二、 培训模式构建

为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如图1)。

图1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

(一)培训模式关键要素分析

1.培训情境

培训情境是培训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培训者根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被培训者的特点来创设培训情境。被培训者则是培训情境中问题的发现者、研究者和解决者;在学习共同体的培训情境中,实行“主导――主体”的教学方式,强调“双主”地位的充分发挥,即以培训者为主导,被培训者为主体,被培训者是学习任务的主动探究者;培训者是指导者,鼓励被培训者自主质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培训者、被培训者与发展

在培训活动中,成员间通过交流学习、分享学习资源等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同时,他们能及时发现自己在知识、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的不足,以便及时补充修改,从而完善培训活动,因此,整个培训过程是个发展的过程。

3.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对整个培训有着调控和指导作用。在此模式中,以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培训目标,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以及他们之间可以通过交流协商,在总体目标确定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内在需求,分层次、分阶段的确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

4.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是由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在交流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开发和设计的。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综合能力,培训内容应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

5.评价体系和修改更新

评价体系和修改更新环节贯穿培训的整个过程,是有效实施培训的基本保障。本文采用的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共同体成员随时进行评价以调整某些要素,适应具体的培训要求。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评价体系侧重成员的交流沟通、协作能力,注重被培训者共同体能力的发展,应坚持积极观念,多给被培训者以自信和正向的评判。

6.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是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协调、管理以及配备人员,使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行政机构。该机构通过了解模式中人员的需求、培训内容,培训情境等情况,以便对培训机构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给予补充,保证培训活动按规章制度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二)培训模式的特点

1.该培训模式包含十个要素,包括培训情境、培训者、被培训者、培训内容、培训目的以及评价体系等。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安排没有起点和终点,表明设计的非线性和弹性。

2.培训情境位于该模式的核心位置,培训情境周围的培训者、被培训者、培训目的和培训内容四个要素,用环线连接,并通过双箭头分别与培训情境连接,表明在具体的教学培训中,要素间是相互关联的,并通过培训情境相互作用的。

3.环境是开放性的,处在模式的最,指社会大环境及其设施。本模式强调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并且培训情境在环境中创设的,培训活动的设计和流程始终要以环境为基础。

三、培训策略

(一)课题带动培训策略

课题小组可以由培训者和若干个被培训者构成,在这个小型的共同体中,成员间进行合理分工,然后依据自己的研究任务创设情境、查找资料、进行调查研究。为及时了解成员间的研究状况,一段时期后,可组织面对面的交流,结合成员间的当前成果,作出适当的调整。同时,将教学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了教师的教学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发展。

(二)自选式培训策略

培训者事先设计几种培训方案,由被培训者自主选择。在培训目标和总培训内容都不变的情况下,被培训者根据自己某一阶段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特定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相同的被培训者可以组成一个小型的学习共同体,由对这方面知识掌握比较扎实的被培训者带领同伴共同研究、共同进步。当学习达到某个阶段时,被培训者也可以要求培训者进行适当的集中授课,以解答疑问。同时,共同体成员间可以通过当面交谈,及时了解成员间的学习情况,当被培训者修满某一级培训方案所规定的学分,可以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

(三)综合实践活动互动培训策略

综合实践课的实施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与协调。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理论知识为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实践活动也促进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设计课件《桂林山水歌》来检查对教学设计理论的理解,前提是被培训者已经学习了这方面的理论,且对被培训者进行分组(注意校与校之间成员的搭配和专业搭配)形成学习共同体。成员按照习得的教学设计理论知识,通过交流、集体备课、辩论等形式达成共识,对课件进行设计、开发、试行、评价,最后得出最终结果。该培训策略把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