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境对翻译的作用
The Function of Context in Translation
2. 毕业设计(论文)起止时间
2019年3月15日~2019年6月5日
3.毕业设计(论文)所需资料及原始数据(指导教师选定部分)
1)Boud, D. (ED.).Developing Students Autonomy in Learning [M]. London: Kogan.1988.
2)Candy.Self-direc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 [M]. California: Jossey-Bass.1991.
3)Dickinson, 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1981.
5)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 1: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 [M]. Dublin: Authentik.1991.
6)Littlewood, W. Autonomy: ‘an autonomy and a framework’ System [M].1996.
7)Nunan, D. ‘Designing and adapting materials to encourage learner autonomy’. In P.Benson&P.Voller (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1997.
8)O’Malley, J.M.and Chamot, A.V.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London: Macmillan.1990.
9)Vygotsky, L.S. Mind and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Mental Processes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10)Wenden, A. 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 [J]. Great Britain: Prentice Hall.1998.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12)叶军.如何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题作用. 中学外语教与学[J].2019.
13)谷莉.新课标引导下的一堂英语课. 中学外语教与学[J].2019
14) 何琳. 在新课标的体验下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M].
15)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16)武和平.元认知及其与外语学习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第二期.2019.
17)王立非.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问题与对策[J].外语教学第四期.2019.
18)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9.
19)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从自主学习的定义,理论基础以及学习策略的概念及其种类来判定我国中学阶段自主学习能力的缺乏,进而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1)自主学习的定义: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2)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为指导。
3)学习策略的定义:是指在学习情境中,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对学习者来讲,学习策略是学习执行的监控系统。
4)学习策略的类别: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等。
5)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从学生和老师两方面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
5.毕业设计(论文)的目标及具体要求
1)通过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从而对本课题的当前研究情况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为论文的撰写做好准备;
2)拟订粗线条的论文大纲,指导教师认可后撰写详细的论文大纲;
3)文献综述和论文大纲获得指导教师的认可后,开始准备开题报告;
4)按外国语学院统一安排的时间,参加开题报告答辩;
5)开题报告获得通过后,进入论文的写作阶段。在论文的写作阶段要保持与指导教师的经常性联系,并且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论文的写作情况及进展;
6)按时提交论文的初稿和修改稿,并做好论文答辩的准备;
7)通过完成上述各项任务,对学术论文的写作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6.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需的条件及上机时数要求
1).利用一定数量的与本论文有关的中英文资料
2).在校内图书馆,校外图书馆查阅大量相关的资料
3).至少200小时的上机时间
学院(系) 外国语学院 专业 英语 班级 英语本科
学生姓名 XXXX 指导教师/职称
任务书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系)主任(签字)
任务书下达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字)
完成任务日期 年 月 日 学生(签名)
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名 称: 语境对翻译的作用
题 目 类 别: 毕业论文
学 院(系): 外国语学院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评 阅 教 师:
开题报告日期: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The Function of Context in Translation
语境对翻译的作用
一、题目来源
其他,专题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基础教育阶段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实际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大多数同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没有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本文通过对自主学习的研究,提出一些有效的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去学习知识,从而做到真正的会自主学习。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Benson, P. and Voller, P.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London: Longman.1997,
[2] Breen, M.P .and Mann, S. Shooting arrows at the sun: perspectives on pedagogy for autonomy. In P.Benson and P.Voller (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 1997.
[3] Boud, D. (ED.).Developing Students Autonomy in Learning [M]. London: Kogan.1988.
[4] Candy.Self-direc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 [M]. California: Jossey-Bass.1981.
[5] Dickinson, 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6] Gardner and Miller. (Eds.).Tasks for Independent Language Learning [M].
Alexandria. 1996.
[7]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1981.
[8] Jones.Strateg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gnitive instruction in the content areas [M].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of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87.
[9] Nunan, D. ‘Designing and adapting materials to encourage learner autonomy’. In P.Benson&P.Voller (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1997.
[10] O’Malley, J.M.and Chamot, A.V.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London: Macmillan.1990.
[11] Sinclair, B. “Learner autonomy: the next phase” In Sinclair, B.et al. (eds).Learner Autonomy, teacher Autonomy: Future Directions [M]. London: Longman.2019.
[12] Voller, P. Does the teacher has a role in autonomous learning? In P.Benson and P.Voler (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J].1997.London: Longman, 98-113.
[13] Vygotsky, L.S.Mind and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Mental Processes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14] Wenden, A. 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Learner Training for Language Learners [M], Hertfordshire, UK:
Pretice Hall International.1991.
[15] Wenden, A. Learner Strategies for Autonomous Learning [J]. 1998.Great Britain:
Prentice Hall.xi:347
[16] Wenden.A.In cooperating learner training in the classroom. In A.Wenden
and J.rubin (Eds.) 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J],159-68.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1987.
[17]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18] 武和平.元认知及其与外语学习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J]第二期.2019.
[19] 王立非.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问题与对策[J].国外外语教学第四期.2019.
[20] 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9.
[21] 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1.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的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维果斯基学派、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社会认知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作过一些探讨。对此,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自主学习和学习成绩:理论、研究和实践》一书已作过系统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对自主学习问题的研究更加广泛、深入,尤其在自主学习的实质、机制、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等基本问题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随着我过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是一个热门话题。《基础教育阶段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研究的主攻方向
自主学习理论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但是,在我国现阶段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和同学都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本文旨在提出一些有效的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1.主要研究内容
1)自主学习的定义及理论基础;
2)学习策略的概念及其类别;
3)通过对我国中学阶段自主学习能力的分析,提出一些有效的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
2.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思路
我国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力提倡学生从被动、依赖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本论文旨在通过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及其理论基础进行说明,针对当前我国中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六、完成毕业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1.所需工作条件:
1)搜集大量相关的中英文资料,寻找类似课题的论文作为样本借鉴;
2)利用网络查询课题研究的国内外信息,了解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
3)要求有先进的文件检索系统及完备的计算机打印设备。
2.解决办法:
1)充分利用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查找所需资料;
2)利用中国期刊网,下载CAJview5.5浏览器查找相关论文;
3)运用Microsoft Word 撰写、编辑、排版论文;
4)通过学校机房及打印室完成论文的打印和装订。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1. 2019年12月20日确定论文题目.
2. 2019年12月20-31日前查找资料,阅读文献,翻译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拟定写作大纲。
3. 2019年1月5-10日开题报告,做好开题准备。
4. 2019年4月1日前完成初稿,并让指导老师提出指导意见.
5. 2019年5月20日前结合指导老师意见认真修改论文.
6. 2019年6月7日前定稿,打印上交,准备论文答辩。
八、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同意开题。
附件大学英语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申报、审核表
关键词:创新人才;毕业论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38-02
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大学本科生的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毕业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大学教育的迅猛扩张,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各校普遍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教育质量不同程度有所下降,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应对毕业论文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建立一套完善的毕业论文教学体系,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多渠道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大学毕业论文培养要以创新人才为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成就斐然。但也应看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即现在的大学热衷于招生规模的扩大但人才培养的质量重视不够。2005年钱学森先生在病榻上向同志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老科学家认为这是很大的问题。紧接着数学大师丘成桐教授对中国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以目前中国的本科教育模式,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两位科学家的话值得我们反思。近些年来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我们的培养模式有没有问题,问题在哪里?我们现在的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一定程度上还可能扼杀大学生有待开发的创新潜质。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普遍存在着重视不够、指导不力、抄袭严重、质量下降的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培养创新人型人才,首先必须要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本科生培养目标的12项标准设计中就包含了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具有清楚地思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具有以批评的方式系统地推理的能力;具有形成概念和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敢于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具有判断什么意味着彻底理解某种东西的能力;具有辨识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具有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相关之处的能力;具有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就是要围绕这个培养目标去设计、去开展。只有这样,毕业论文这一重要教学环节才不至流于形式,达到应该达到的目的,取得应有的成效。
二、精心设计毕业论文前的基础训练
培养创新人才,毕业论文教学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应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写作前的教学培训,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是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前的培训课程。如文献检索,前沿知识讨论等,使学生从一入校就学习有关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方面的有关课程,了解如何选题、搜集资料、引证论据等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
二是增设选修课,如论文写作、专业软件使用、科研方法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基础知识,培养写作兴趣。
三是增加已有课程的研究性内涵,如专业外语、双语课程的资料翻译,专业课程的参考文献阅读等,使学生提高文献阅读、外文翻译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
四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研究性因素。介绍专业课程的前沿动态,拓展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分析经典结论的形成过程,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思想与方法。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学生写专题总结、文献阅读体会、课堂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的作业,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专业书刊,激发学生通过阅读,增长知识,探究问题,逐渐完成由单纯学习知识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五是改革命题和考试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课可以增加开放式题型比例,考查课可以撰写专题论文,使学生把主要精力从过去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转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上来,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三、严格毕业论文操作规程
制定毕业论文操作规程,从毕业论文动员开始到论文答辩全过程,规定每个阶段的大致进度、具体要求和指导老师、学生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
(一)合理安排毕业论文时间
大学生毕业论文安排在第七学期为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写毕业论文和应聘工作的矛盾,便于大学生集中精力和时间投入毕业论文写作。召开毕业论文工作动员大会,学院院长或系主任做动员,强调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端正态度,提高认识,认真对待。请本院知名教授介绍毕业论文写作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提高学员的写作技巧,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
(二)严格把好论文选题及写作关
毕业论文致谢
非常感谢xxx老师、xxx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毕业设计阶段给自己的指导,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她们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她们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她们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她们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四年来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xxxxxxxxxxxxxxx》终于完成了,这意味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大学阶段,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xxx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毕业论文暂告收尾,这也意味着我在XXX大学的四年的学习生活既将结束。回首既往,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光能于这样的校园之中,能在众多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老师们的熏陶下度过,实是荣幸之极。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论文的写作是枯燥艰辛而又富有挑战的。XXXX是理论界一直探讨的热门话题,老师的谆谆诱导、同学的出谋划策及家长的支持鼓励,是我坚持完成论文的动力源泉。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xxx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集、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从标题到标点,她都费尽心血。没有xxx老师的辛勤栽培、孜孜教诲,就没有我论文的顺利完成。
本科毕业论文是中国本科教育中的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和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的重要平台。2004年教育部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都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处理好与就业工作等的关系,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1]
一、本科毕业论文的界定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学生运用本科所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对实际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本科学习成果的一次综合性总结,是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不仅是高校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一个重要方式,对培养学生素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进入社会从事专业工作之前的预演。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004年修订,沿用至今)中,对于学士学位已明确了两条考核标准: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2](P4)
二、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取得的成就
(一)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
以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为例,2001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时,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1人,指导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而到2013年,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4人,指导教师中教授有2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4人。此外,还从学院地理系、教师教育系等聘请相关教师参与毕业论文的指导。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职称、学历不断提升。
(二)旅游管理专业论文选题逐渐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广,理论知识基础宽且实践性强,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范围相对较宽,增加了选题的难度,导致学生选题出现空泛的问题。如“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对策”、“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等。从2002年开始至今,从各届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来看,已逐步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多以中国、云南的某一县市、某一区域的区域旅游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抑或某一酒店某一类型服务项目的开发,抑或某一旅行社产品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现状等进行探讨研究。
(三)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指导工作已实现了从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
论文指导工作从第七学期学生教育实习回来后的11月初开始直至第八学期的5月中下旬,历时6个月的时间中,对学生毕业论文召开专门的动员大会,交代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中的整个流程、具体要求、注意事项并分旅行社管理、区域规划与开发、酒店管理三个方向要求学生报名,按照学生报名情况进行分组并安排指导教师,各指导教师按计划进行各组开题,要求学生提交开题报告、论文研究综述,之后再进行论文撰写及一、二、三稿的修改工作,同时学生还要对指导教师论文每一稿的修改意见进行整理记录,提交论文指导记录表。论文指导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程序环环相扣,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后面的工作将无法顺利进行,这种论文指导工作重心的转变,也说明了论文指导工作正逐步迈向规范化。
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出国的冲突
统计数据表明,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2006~2009 年,高校毕业生分别为413 万人、495 万人、559 万人、611 万人,而就业率分别为77%、70%、68%、68%;2010年高校毕业生增至630万人。扩招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使大部分学生奔忙于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等,无法专心致志地完成或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仓促
毕业论文的撰写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从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实习、教育实习(师范类学生)等返校后仅6个月或8个月时间,在仅有的这几个月时间里,学生既要确定选题又要参与一系列的实证调研、收集文献、撰写等工作,时间非常紧迫,加之找工作、考研等,论文质量往往不尽人意。有的学生为节省时间,干脆省略了实地调研的环节,使论文空泛、缺乏论证数据。有的学生甚至从网络或其他途径大篇幅抄袭他人论文,学校对此虽三令五申并采取将学生毕业论文上网、学术不端检测等手段,但抄袭现象仍屡禁不止。
(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是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毕业论文的指导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除了论文指导费用外,没有其他经费的支持。学生为撰写论文的实地调研、实习等经费也十分有限。[3](P17)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水平层次参差不齐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入学门槛的降低,大学已由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截至2009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为2900 余万人,居世界第一。[4](P23)旅游管理专业由于是面向全国招生,招收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间本身在学习水平方面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学习态度和对自身要求的不同,使得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把握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一、二稿就可通过,有的却需要五、六稿甚至更多。此外,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也存在一定偏差,排除时间的仓促外,有的学生虽已找到了工作,但考虑到毕业论文并未对今后的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依然不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完成论文撰写。[4]
(五)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
在高校论文指导教师学历、职称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的同时,仍有部分教师由于主客观原因不能高度重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出现学生找不到教师或教师不能及时修改学生提交的论文;论文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论文缺乏新意、条理不清、论证不充分等论文质量问题。
(六)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在整个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学校虽让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完成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的审核工作,但这些做法流于形式,除了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外并未产生真正监督的作用。另外,在奖惩机制方面,除对为数较少的优秀论文进行奖励外,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论文却没有明确的惩罚措施。这在某种意义上也严重挫伤了那些责任心强,认真指导论文教师的积极性。
四、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改革的措施
(一) 调整毕业论文工作时间
将毕业论文撰写时间调整至大四上学期,在大三时就确定论文研究方向,明确指导教师,布置科研任务、阅读材料,大四下学期学生便可专心进行实证调研、收集资料数据,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论文的撰写,也能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沟通、交流,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同时也能减少大四下学期中论文撰写与就业、考研的冲突。
(二) 设置“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指导论文的学生人数也有增无减,一个教师指导8~10个学生已是家常便饭。通过学校和学院共同承担的方式,可设置一个“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根据教师指导工作量给予相应的报酬。同时也可增加学生论文调研、实习中的经费。
(三) 加强学生监管、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除毕业论文动员大会教育学生重视毕业论文、了解毕业论文外,还应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增加“论文指导”之类的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写作的能力。与此同时,指导教师也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所指导的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
(四) 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检查
学校以及学院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方面的教育,为教师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供条件。对论文指导工作的监督必须实现具体化、量化管理,如修改次数、与学生见面次数等都必须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
(五) 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借鉴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实行“导师负责制”,从大三开始组织学生确定专业研究方向,明确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其进行研究课题的选择,布置调研任务、推荐阅读材料,到大四上学期,对学生论文的撰写进行具体指导。学院负责本科论文工作的领导、应对教师完成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在奖惩机制方面,除了评选学生优秀论文并给予奖励之外,还应对指导优秀论文的教师、指导学生论文整体水平较高的教师给予奖励。而对缺乏责任心、指导的多数学生论文存在质量问题的教师予以惩罚。
【关键词】商务英语;大学毕业论文;现状研究;问题;对策
一、引言
大学毕业论文的写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关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如,论文的选题、摘要的写作与翻译,关键词的提炼,论证的过程、语言表述等等)已受到很多学者和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因此,本文无需重复讨论此类的问题。在连续几次毕业答辩中,笔者发现商务英语大学论文关于现状研究存在几个严重的问题,很有必要在此提出并加以讨论,以引起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注意,避免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犯同类错误。
二、商务英语大学毕业论文关于现状研究的几个常见问题
(一)对“现状”这一概念的模糊和错误认识
首先,什么是现状研究?所谓现状研究,就是对当前的某一现象状况分门别类,离析出本质及其内在联系,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可见,现状研究的时间段应当是“当前”。然而,怎么理解“当前”这一概念呢?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当前”,是指“近期的时间概念,视野范围内的时空阶段。可见,现状研究,应当把时间段放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具体地讲,就是近一年内。然而,有些学生将现状研究的时段放在了十几年前,甚至三十年前,恰恰缺少近一年(即,2016年)的数据。例如,有一学生以“珠三角外贸企业的现状研究”为题,然而,该生追溯了珠三角企业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至21世纪初的大约三十年的外贸发展状况,恰恰缺少近一年的数据和事实。显然,这不是现状研究,而是历史研究。又如,有一学生以“中国电子商务存在的新问题及对策”为题,其实,这也属于现状研究。然而,该论文所选择的时间段却是中国电子商务从开始至2012年前后这段时间,而最重要的近一年(即2016年)的数据却被完全排除在外。当然,还有学生将现状研究的时间段放在“历史”和“现在”两个阶段。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之所以犯这种致命的错误,是因为学生对“现状”这一概念存在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认识。但也有学生是因为一时无法收索到近一年内的相关数据和事实,就只好用历史数据来充当近期数据了。但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能混淆“现状”和“历史”这两个概念,不能用“历史数据”来代替“现状”
(二)对“特点”、“优点”、“缺点”、“存在问题”这四个概念的混淆
在现状研究中,我们常常是通过对某一事物近期数据和事实的分析,得出该事物现在所具有的特点、优点、缺点,或存在的问题。然而,很多学生分不清“特点”、“优点”、“缺点”、“存在问题”这四个概念。所谓“特点”,是指“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特别或特殊之处。”特点就是与众不同。任何物质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也有同其它物质所持有的共性。比如同样是人,有的语速快,有的语速慢,有的个性张扬,有的个性谦和,比较之下,都是一个人的与众不同,在某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与众不同,就是特点。[3]所谓“优点”,是指人的长处、好的地方,其与缺点相对。优点是与同类事物作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重点在于更优秀、更好。[4]所谓“缺点”,是指人或事物的短处,欠缺之处,其与优点相对。缺点是与同类事物作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重点在于认清自身不足而尽量改之。
所谓“存在的问题”,在这里主要是指“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麻烦”通过对这四个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特点不一定是优点或缺点。特点是不同于其他事物之处。但是,有些学生,在分析现状时,却习惯于将事物的某个特点归于优点或缺点。例如,上文提到的“珠三角外贸企业的现状研究”一文,该生将“珠三角企业GDP增长速度减缓”这一特点归入到“缺点”这个范畴。显然,这是不对的。珠三角企业GDP增长速度减缓,只是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的,或相对于以前而言的,只是它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或必然结果,既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从某种角度来讲,这可能还是优点,因为,这符合“软着陆”的原则。但是,该生却盲目将这个特点归入“缺点”这个范畴,显然,她混淆了“特点”与“优点”、“缺点”之间的区别。同理,“缺点”不能等同于“存在的问题”。前文已经指出,所谓“存在的问题”,在这里主要是指“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麻烦”。事实上,“缺点”是导致“存在问题”的部分原因,除了“缺点”,外部环境的恶化也可能导致企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不能简单地将“缺点”归入到“问题”这个范畴,而应当分析,这些缺点是如何导致问题的。但是,仍然有学生,误以为,缺点就是问题。例如,企业技术不够先进,这是一个缺点,但是,这个缺点并不必然导致问题。因为,这样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技术不够先进的劣势,生产一些低端产品,来满足低端市场的要求。
(三)“外贸企业”与“企业外贸”——专业知识或概念的混淆
仍以“珠三角外贸企业的现状研究”一文为例。按照该论题,论文应当论述分析珠三角地区专门从事外贸的企业的现状。然而,该生在文中阐述的却是珠三角地区各行各业的从事生产的企业在外贸活动方面的情况。显然,“外贸企业”与“企业外贸”两个概念被混淆了。“外贸企业”是指“专门从事外贸活动的公司”,这些公司一般不从事生产活动,他们的业务是组织货物(或服务、技术等)的进出口,通过差价从中谋取利润。而“企业外贸”是指各行各业从事生产的企业对外进行贸易的情况。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2001年加入WTO体系以来,珠三角地区及中国其他地区专门从事外贸的企业或公司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小,特别是随着中国跨境电商的兴起和发展,这类外贸企业已大大地猥琐,相反,企业的外贸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对策
(一)加强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
本文所谈及的三大问题,其中前两个都属于基本概念的问题,属于普遍性问题。这类问题不仅存在于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中,同时也存在于其他专业的论文中。学生对于这些基本概念(如,“现状”、“特点”、“优点”、“缺点”、“问题”等),往往自以为是理解的、清楚的,而实际上却是模糊的,或是想当然的。我们往往因为对自己太熟知的东西(或概念)缺少思考,而造成对它们的错误的认知。因此,我们应当在商务英语专业中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加强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并将此类涉及基本概念的共通问题纳入教学中,以避免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屡犯此类错误。
(二)加强专业课程的教学
本文所谈的第三个问题,是属于商务英语领域里的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外贸企业”与“企业外贸”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异,应当在相关的专业课(如,外贸实务、电子商务等)的教学中呈现出来。同理,其他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如,“电子商务”与“移动商务”、“互联网”与“物联网”等概念的差别,都应当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得到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以避免学生在论文基本完成时,甚至在毕业论文答辩时,才发现此类错误。这类错误,往往不属于局部错误,修改的难度很大,是论文的硬伤。
(三)加强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
毕业论文的指导,是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加强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才能避免学生犯基本概念的错误,以及其他涉及论文全局的错误。教师应当对学生论文写作的全过程进行指导,从选题、开题报告、初稿、中稿到定稿,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教师不要过多地检查论文中语言表达的错误,因为此类错误容易修改,它并不影响论文的全局,即使放在论文写作的后期修改,都不影响论文的进程。教师应当重点检查论文是否存在上文所谈及的基本概念上的严重错误及专业知识或专业概念的错误,尽可能杜绝论文出现难以修改的硬伤。
结语
关键词: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200-02
0引言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现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本科学生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对提高人才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榆林学院自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至今已经有了五届本科毕业生,虽然各专业的实验(实践)条件、指导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等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然与学生规模的增长难相适应,致使毕业论文的质量出现较多问题。
1存在的问题
1.1 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剽窃或抄袭是指科研成果的基本内容不是来源于自己的研究,而是直接、公开地使用别人的观察结果、实验记录与实验数据、原始性思想与语言等而不予承认的行为,它是科研领域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不端行为。”[1]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上各类信息资料也越来越丰富,而且查找和使用也变得极为容易。无论是老师课堂布置的作业,还是毕业论文题目,很大部分学生会在第一时间到网上寻找参考资料,然后直接复制粘贴,不进行分析,提炼,不思考,这极大地助长了抄袭之风。复制加粘贴已成为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必用方法,抄袭似乎已成为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公开的秘密。有的学生提交的作业或论文,自己都不知所云,大量地粘贴拼凑,前言不搭后语、甚至自相矛盾。
1.2 捏造实验数据实验环节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对于工科类专业,只有严格按照既定的实验方案操作,并认真做好实验过程记录和问题分析,才能够得到可靠可信的实验数据。然而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实验技能,如记录试验现象、社会调研、野外考查,以及处理和收集有效数值,统计分析,单位换算,主动分析失败原因等,也不愿意尝试和探索,缺乏科学钻研精神。在分析和提炼数据时,网上任意摘录相关数据,或者从书上借用案例数据,最后做简单整合。令人更为震惊的是,在提到这种现象的时候,当事人没有丝毫的羞愧感,反而是洋洋自得。[2]
1.3 分析抽象能力及语言表述能力较差由于学生的论文大多是由不同文章拼凑而成,且在完成过程中没有对观点进行提炼,或者学生本身对论题的认识不够,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或是没有真正理解所摘抄资料的观点,经常出现整篇论文平铺直叙,仅仅局限与罗列大量的论证材料,洋洋洒洒几万字,确没有抽象和分析,没有提炼,没有明确的论点,阅读完整篇文章,还不能明白作者的意图,这完全不符合论文的要求。
2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学生各方面压力巨大当代大学生所承受的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越来越重,主要体现在:一是学业负担过重。要学习和完成的各类课程越来越多,而专业课程所占的学时和学分确有所下降,同时各类考试应接不暇,除了各种专业和非专业的考试外,还有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等级考试,以及各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二是毕业后,合适的工作难找。我国自1999年扩招以来,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增大,导致大学生的就业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毕业之后,很多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大四的毕业生们只能将找工作作为最主要的事情,他们从每年的十月份开始就忙于各类招聘、面试、实习等;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现在的本科生中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人数逐年上涨;而我国目前的高校政策又往往是招生和就业率直接挂钩,学校迫于压力也从各个方面给学生就业、考研开绿灯。这样学生将大四一年过多的精力用于考研、考证、找工作,而无暇顾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完成毕业论文只能是应付。
2.2 社会诚信的缺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认知领域中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意识逐步抬头,诚信意识也因此淡薄。少数为人师表的教师,也存在着一定的学术腐败现象,甚至一些大家、名师都在抄袭,一些名校集体造假,这些事件都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成员之一,尤其作为还未成熟的年轻一代,一旦受到社会上诚信危机事件的冲击,就很容易形成急功近利的心态。他们也逐渐奉行实用主义原则,很少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毕业论文本是用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可是,相应地,我们又时常听到抄袭作业、伪造实验报告、剽窃论文等名词,毕业论文的抄袭、数据造假,甚至是花钱请,这在一些学生眼中成了无所谓、可理解,甚至是可炫耀的资本。[3]
2.3 指导教师疏于指导近年来由于高校普遍扩招,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建本科院校中的一些热门专业,由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滞后,造成师生比严重失衡,反映在在毕业论文指导中,就造成每个教师每年需要承担指导的论文篇数过多。或者是教师队伍的数量虽然充足,但大多是在集中几年中新进的硕士,或者博士,这些教师几乎都是刚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尚不具备讲师资格,但是又没有足够的讲师、教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所以有些学生的论文就只能由只有助教职称的教师承担指导任务。这些都无疑会使得论文指导的质量大打折扣。
2.4 高校扩招导致生均教学资源数量减少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扩招以来,招生人数连年增长,从1999年160万的招生量,到2011年675万的招生量,短短几年时间,高校在校生人数大大增长,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2000多万,成为高等教育大国。高校扩招未必就一定造成培养质量的下滑,但实际情况是本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就较为薄弱,连续扩招后,教学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问题更加恶化。截至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只有3.48%,远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到2012才能达到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4%。种种现实导致高校内生均可用教学资源,特别是实践教学资源的数量极为有限。
2.5 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太注重形式而偏于内容基于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现实,一些高校在毕业论文管理上往往采取一些过于苛刻的制度,比如一些高校开始简单套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管理办法来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这对于一些条件较好的高校可能会得到一定的效果,但对于广大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并不具备实际上的可操作性。在管理上形式主义严重,导致着力点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对过程的要求繁琐而不切实际,过于注重格式要求而忽略了论文的实质内容。一些高校制订的毕业论文写作规范,从字体、字号、体例编排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严格限制,并且作为论文评价的重要指标。学生和指导教师在一些形式性的环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选题的分析和研究。在管理过程中对一些规定的理解过于僵化,比如为了避免学生之间的抄袭,教育管理部门要求实现一人一题,不允许多个学生合力完成一个论文,这也是值得商榷的,对于高度强调协作能力的现代社会,多人合作、团队化完成某项工作更应该是值得鼓励的做法。
3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3.1 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治学的基础。[4]毕业论文是大学毕业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必须恪守学术诚信。毕业论文的抄袭行为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科研能力,而且会使学生缺乏严谨的科学治学态度,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因此必须在毕业生中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净化学术空气,使教师、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学术抄袭等同于偷窃,是一种不道德、可耻的行为,应坚决杜绝。应积极开展思想动员工作,从纪律上严格要求学生,明确毕业论文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在论文的最后阶段应进行严格审查,通过开题报告、论文独创性声明、反抄袭论文检索、论文检索信息反馈等一系列手段,排查有可能抄袭的论文。同时严格把好答辩关,使答辩真正成为检验论文水平的一个放大镜,而不能流于形式。
3.2 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感指导教师对于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论文质量,所以必须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感。首先要明确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资格条件,一般要求讲师以上、教学经验丰富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才能担任指导教师,同时还必须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可联合校内外的人力资源,与具备指导条件的科研所、公司联系,选择素质高、责任感强的人员负责指导工作。其次把握好选题关。指导教师应与学生充分交流,了解学生的特点、能力、兴趣,合理设置选题。再次指导教师严格管理、监督毕业论文各环节,对于在论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都应及时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最后指导教师应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补充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在处理、解决问题时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3.3 建立多元化的毕业论文形式当前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也出现了一些新内容,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特点,建立多元化的毕业论文形式。避免传统一刀切式的单向思维模式,才能真正符合大学培养人才的实际取向,符合多元化社会要求,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多元化形式的本科毕业论文可以是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也可以是反映学生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的与专业相关的作品、设计、调研报告、艺术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竞赛取得的成果、方案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大学生创新性实践项目取得的成果、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和带有学术性的实践、实习报告等等。
3.4 加强完善质量评价体系任何活动领域要保持较高水平的成就,评价就不可或缺,要提高并保持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完善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环节较多,从选题、调研、资料收集、分析研究、实验、论文评阅、答辩等等包含诸多的环节,而且不同的专业在每一个环节的评价侧重又各不相同,因此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候要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选题、不同能力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在论文成绩的评定上,要执行严格的评分标准,对论文质量的评定具体化制度化,避免出现人情分、特殊分或随意打分的现象。
3.5 严格奖惩机制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产生的原因固然复杂,但是学生思想上的不重视,及有些指导教师工作态度的消极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必须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例如将毕业论文的成绩作为评选优秀本科毕业生的重要条件,或者学校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论文成绩优秀的学生,这势必会使得毕业论文的质量与学生就业、考研前景相挂钩,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完成此项工作。对于指导教师,可将指导毕业论文的能力和质量作为教师的年终评价指标之一,并在教学课时量、津贴补助、评优晋级、项目申请上予以倾斜,从而提高指导毕业论文工作的积极性。[5]
4结束语
毕业论文是本科生结束四年高等教育,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次总的演练,是对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目前由于各种不利的因素导致一些地方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这就要求高校采用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态度,结合自身分析导致毕业论文发生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使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洗礼,为学生今后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科研活动道德规范读本[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刘荣佩,史庆南,等.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监控与质量评估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3,3(4):57-61.
[3]龙庆华.高校诚信道德建设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毕业论文;管理系统;B/S结构;ORACLE
一、引言
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个综合性的作业。但是,随着毕业设计课题的数量和研究领域的增加,而且就业压力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法保证正常的毕业设计时间,使得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和信息收集工作变得复杂和困难。由于高校毕业论文综合评价的特殊性,目前许多高校对毕业生的毕业导师选择和论文选题流程没有一种快捷而高效的方法,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一个高效的基于Web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对毕业生毕业论文的选择和完成过程进行规范的管理。
目前国内的部分高校有了相似功能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其模块的划分大同小异,都是为了保证信息的充分共享以及方便用户的操作。主要有南京农业大学的基于.NET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有学生平台、教师平台、教务管理平台、公共数据处理平台等模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有教师出题、论文题目的审核、学生选择论文题目、开题报告审核入库、毕业论文审核入库、毕业论文查询等模块;中国矿业大学信息工程系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有:个人查询、课题查询、网上指导、请假手续、重要通知、论文格式、论文上载等七个模块。所有各功能模块的划分体现了开发者对数据库建模的思路。而且在运行模式上,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分而治之的设计思想,即数据库信息(如课题、老师、学生、论文等)在各院系中是单独进行的,在各院系之间及院系与教务部门之间却没有提供信息交互的手段。
二、系统概述
(一)总体规划
基于对目前其他院校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比较分析,总结其长处,提出了一套高等院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研究方案。该系统方案基于Web技术,不仅要面向学校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的共享,还要解决各部门已有的或将建立的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利用率,系统结构应具有跨平台访问不同数据源的机制。在教务信息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布局,在提供优质、高效的业务管理和事务处理的同时,使全校师生可以在任一平台上对毕业论文的信息进行方便地沟通与交流。同时,系统要具有安全高效的通信机制,要有效预防由于Web技术的应用而引发的信息泄密和对保密信息的非法侵入等安全隐患。
(二)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三层B/S结构,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在这种结构中,应用服务器接收到客户机的请求页面指令后,就向数据库服务器请求有关的数据,数据库服务器从数据库中取出相应的数据交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将之整合成页面再返回给浏览器[2]。该结构主要特点是:客户端实现零维护,系统维护和升级方便。软件程序、数据库、的信息以及其他一些组件都集中在服务器,用户除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外无需其他软件,即用户以Web页面的形式与系统进行交互。
该系统是通过DCOM或HTTP远程调用服务器端组件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以完成特定的功能。在具体实现上,应用服务器使用通信线程来提供查询并从后端数据库服务器获得结果。应用服务器接收从客户机通过Web浏览器或其他界面软件发来的信息请求,并连接到服务器上。接着对请求进行处理并从服务器返回信息。然后,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断开并把请求的信息返回客户机。使用这种方法时,客户机不与数据库保持连接,应用服务器只有在进行请求并接收请求的结果时才与数据库保持连接。空闲进程并不占用网络资源,网络流量显著减少,可以更快地进行查询处理并且响应时间得到了改善。如果许多客户机都在频繁请求,可以对这种配置进行更改,使应用服务器能预先与数据库连接,以降低每次处理客户机查询请求时建立连接所需的开销时间量。
该系统是一个基于Web平台、涉及毕业论文管理各环节、面向学校各部门以及各层次用户的多模块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完成毕业设计的申报、选题、论文上传、论文批阅、在线答疑等功能。其相关的系统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三、系统的相关设计
(一)数据库设计
由于系统内部数据流量大,数据检索要求高,用户通过浏览器从后台数据库获取数据信息的响应时间也要满足需求,在该系统中,表示层使用ASP用来开发网页,后台数据库使用ORACLE作为服务器端的数据库管理。ORACLE是以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为基础的大型关系数据库,是目前最流行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ORACLE8.i以来引入了共享SQL和多线程服务器体系结构,提供了基于角色(ROLE)分工的安全保密管理,支持大量多媒体数据。因此从性能需求上分析,采用ORACLE来完成底层数据库的开发。
在具体实现上,系统整体ER图设计如图3示。
其中,教师数据表包括教师号、教师名、性别、职称、所属学院(系)、科研情况、电话、电子邮件、登录密码等教师基本信息情况;学生数据表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级、学院、专业、班级、电话、电子邮件、登录密码等学生基本信息情况;管理员信息表包括ID号、用户名、密码等;课题信息表包括课题号、课题名称、所属院系、申报教师、规定人数、实选人数等;论文信息表包括论文号、论文名称、学生姓名、所属院系、指导教师等信息。
(二)界面设计
系统界面的设计是创新性的使用了双树型结构实现的,即在前台的WEB系统界面中,针对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操作功能,采用ASP和先进的ORACLE数据库技术展现了“左-右”双树型菜单。其中,左边的菜单树上是学生姓名及其已选课题,右边的树则是其他已申报的备选课题,通过此双树型结构的界面设计,学生在方便的选择自己所倾向的毕业研究课题,而且还能很便捷地对其选报课题进行修改或调整。同时,由于该双树型界面本身所具有的美观性、友好性以及操作简便性,从而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需要查看帮助文档就可以轻松地实现各种相关的操作。
(三)安全设计
任何一个应用系统都对安全性有一定的要求,即数据的保密性和可靠性。而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学生档案等重要信息,其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该系统的安全性,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实现。
1.分级授权安全管理。该系统采用分层授权安全管理,用户分五种权限:超级管理员、一般管理员、教师、学生、过客。用户登录系统时,让用户录入用户名(或者是帐号)和密码,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在安全性上采用多级认证体系对各级用户分级授权,同时各级用户的操作痕迹相互制约,并采用双密码保证超级管理员密码的内部安全。
2.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的安全性是由Oracle数据库系统本身的安全机制进行控制。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性体现在它对用户、权限、角色和用户配置文件的管理上。用户是由管理员建立并授权的一个数据库帐户,每一个企图使用Oracle的用户都必须得到一个合法的用户帐户和口令,只有用合法的帐户和口令连接数据库成功才能操作数据库对象。每个Oracle数据库都有一个叫做DEFAULT的配置文件,它被赋予数据库中所有已经存在的用户和新创建的用户。在系统中通过修改该配置文件,对数据库所有用户都限制为使用特定资源。
3.Web服务器安全保障。Web服务器的安全依赖于校园网的安全,同时对web服务器特殊的安全措施。外网用户通过校园网的VPN技术与web服务器进行通信,在校园网出口处部署网络防火墙,同时在Web服务器上主机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系统进一步防护和监测。另外,通过定时的安装补丁、及时升级、关闭不必要的服务进一步加强了Web Server层和操作系统的安全。
四、系统性能的优化
由于系统基于B/S三层架构,其性能具有很好地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为了提高程序的性能,应用服务器采用多线程通信技术,实现多线程服务器和连接管理器与数据库服务器的预先连接,及时、准确、可靠地采集和传输信息[5]。在该技术的具体实现上,采用的是抢先式多任务,使得系统能执行多个进程,而每个进程也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线程,且进程中的线程是并行执行的。系统不停地在多个线程之间切换,由于时间很短,看上去多个线程是在同时运行。使用这种方法时,客户机不需要与数据库始终保持连接,应用服务器只有在进行请求并接收请求的结果时才与数据库保持连接。空闲进程并不占用网络资源,网络流量显著减少,可以更快地进行查询处理并且响应时间得到了改善。多线程服务器和连接管理器用于保持与服务器的固定预先连接,这样连接可以重复使用。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序上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这就更加有效地保证了各级用户在不同地点可以同时访问系统中的数据,加强了系统数据共享能力,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五、结论
本文所讨论研究的高等院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采用了当前流行的B/S结构、Internet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等,突破了原先使用地域的局限性,使整个校园网甚至Internet上的用户都可访问系统。用户可在多地域、任意时间段以不同身份来访问系统中的数据,大大加强了系统数据共享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毕业论文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够高等院校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高等院校的毕业论文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在社会上也能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必荣.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7(8):54-56.
[2]杨永,梁金钤.基于B/S模式的通用试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4):143-145.
[3]马薇,娄雨.Oracle数据库容灾备份中的流复制技术研究[J].科技通报,2012,28(2):182-184.
[4]刘昌平,范明钰,王光卫.可信计算环境数据封装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10):3891-3893.
[5]赵建伟.γ遥测数据远程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6):3849-3851.
作者简介: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信息化时写作字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教师推荐题目√自拟题目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选题目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是语文教学首要任务之一。识字写字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阅读写作、学习语文的基础,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的普及,手写体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信息化书写工具的冲击,学生写字现状不容乐观,写字教学面临空前的挑战。本论文致力于探求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发现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症下药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改善写字教学现状提供相应参考。
选题意义: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写字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写字教学也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当世界三大古典文字中的北非埃及的圣体字、西亚两河流域的楔形字早已淹没在时展的浪潮中,汉字却依然生机盎然。我们骄傲的以为汉字能经受住高科技的挑战,在信息化的冲击下站稳脚跟,然而,事实却不容乐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电脑手机等信息化交流工具的普及,传统的手写交流方式被Email、QQ、短信等所取代,手写体汉字逐渐被方便快捷的键盘输入所取代,甚至连作业都大兴打印稿之风。学生写字质量愈发下降,出现了写字兴趣淡化、提笔忘字、字迹潦草凌乱、错别字连篇等现象,有人戏称为“电脑失写症”。如何保证学生的写字质量,如何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在信息时代中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对于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2011年8月26日,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按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法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软硬笔兼学,还要临摹名家书法,学习书法知识。此通知一出台,引起各方热议。可见,写字教学已引起各界关注。导致写字教学问题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信息化的冲击,对写字教学的认识不足、应试教育下沉重的课业负担等也是制约写字教学有效开展的因素。开展写字教学并不是盲目的,我们首先要明确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然后去发现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再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写字教学的开展。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通过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检索,从获得的“写字教学”相关研究的信息来看,主要集中在写字教学意义、写字教学现状及写字教学的策略研究上,论述写字教学的意义的重点多在写字教育的功能上作了一些论述,如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汉字不仅有着鲜明实用性,而且具有丰富的艺术性,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与美育因素。认为写字教学具有育德、益智、健体、审美、养心、博学等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与高尚的精神品质,提高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大有益处。在写字教学的现状和策略研究中,大都提到了电脑、手机等信息化工具对学生书写汉字的冲击,很多学者认为频繁使用电脑打字已对学生的汉字书写和学校开展写字教学造成了不良影响,汉字书写有着电脑打字不可替代的优点和特点,写字教学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些研究认识到电脑等信息化工具对写字的影响,却没有探究信息化工具对汉字书写影响的具体表现,更没有从造成问题的根源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提出运用好电脑等信息化工具促进写字教学的策略。总之,这些研究强调了意识的提高,但缺乏具体的方法对策和实践探索。
为改善写字教学现状,教育部做了很多努力: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写字教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2011年8月,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通知中也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按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除此之外,国内很多学者也在探求写字教学的出路,提出改善写字教学现状和解决写字教学问题的策略。
江平主编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五章第一节详细论述了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识字写字教学的教学目标、识字写字教学关注点及识字写字教学的教学方法,提出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蒙学相结合促进写字教学开展。
刘永康主编的《语文教育学》第三章论述了识字写字具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使用电脑的意义,并结合课程标准论述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原则和策略,论述了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和教学措施。
王振刚《对键盘时写作字教育困境的思考及其教学探索》一文中从造成写字教育困境的原因出发,确认科技对书写技能的影响和基础教育中写字教学的弱势地位是造成写字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认为全球化的背景使汉字书写文化出现了认同危机,新媒体技术形成了对传统审美文化的强烈冲击,电脑的广泛使用在客观上造成了书写技能的弱化。现实中应试教育难以撼动的强势地位,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写字教育变得无足轻重,甚至名存实亡。对写字教育如何走出困境,提出了见解并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尝试和探索,试图为写字教育的生存、发展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使写字教育在“键盘时代”充分发挥它的文化传承和综合育人价值。
魏南疆著的《语文教学散论》第三章论述了汉字具有简洁明确、构词灵活、达意迅捷的特点,并评价了童俐俐的《识字与写字5》的示范教学。
孙熙春在《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的思考》一文中提到中小学书法课“虚位”现象极其严重,并指出应试教育、师资不足是制约学校书法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最后从转变思想观念、做好师资培训、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明确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努力方向。
刘伟在《从电脑打字对青少年汉字书写的影响谈汉字书写教育》一文中从电脑打字会导致青少年汉字识记能力下降、导致手写汉字附带信息的减少甚至丧失、增加青少年写别字的几率几方面论述了电脑打字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并要求社会、家长、学校互相配合提高对写字教育的认识,重视键盘的同时不应忽略了手指。
总之,很多学者都意识到了写字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并从多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可见,写字教学还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解决写字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改善写字教学现状,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继续屹立于信息化时代浪潮中,还是很有希望的。
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一、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二)手写体汉字有着电脑打字无法取代的特点
1、个性化特点
2、艺术性和观赏性
(三)识字写字是学习的重要基础
1、汉字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基本工具
2、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学习语文的基础
3、识字写字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前提
(四)写字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耐心、恒心
3、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写字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书写现状令人堪忧,远未达到课程目标
1、写字兴趣淡化
2、写字习惯不良
(二)学校写字教学开展有待加强
1、写字课落实不到位
2、写字教学师资力量单薄
3、大部分教师书写水平偏低
三、导致写字教学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各界对写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错误的写字观:电脑输入能代替手书
2、社会对写字要求减低
3、教师重写字质量,轻写字教学过程
(二)应试教育的桎梏影响写字教学开展
1、学校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忽略写字教学
2、沉重的学业负担导致学生无暇练字
3、对“减负”的错误理解:把写字课当“负”减掉
(三)交流工具信息化的冲击
1、手机电脑等信息化产品减少了手书的几率
2、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教师板书示范行为
3、打印稿作业增多导致书写能力下降
四、写字教学对策分析
(一)多方协作、端正对写字教学的认识
1、社会、学校、家长应提高对写字教学的认识
2、学校应确保写字教学课时,明确写字的要求和目标
3、教师应做好表率,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写字
(二)从源头抓起、标本兼治
1、把“三笔字”纳入教师考核范围
2、做好在职教师培训,优化教师队伍
3、师范院校应加强对准教师写字能力的培养
(三)科学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
1、学校避免盲目推崇多媒体教学
2、教师应有目的有选择地使用信息化媒体资源
3、家长应监督孩子正确使用信息化工具
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主要问题:当前信息化时代下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尤其是信息化对写字教学的冲击及其如何科学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来促进写字教学。
重点:提出改善现阶段写字教学问题的对策
难点:如何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来促进写字教学
研究目标:
论述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科学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等对策。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查阅、分析、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精华,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技术路线:
第一阶段:前期文献准备,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第三阶段:根据导师建议修改和完善论文。
第四阶段:完成论文设计。
可行性分析:
首先,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对该课题相关理论有所了解,而且近年来关于写字教学的研究很丰富,通过搜集、分析、整理,能找到充足的资料支撑该论文的论点。
其次,研究成本低,该论文不需做问卷调查、实验,我坚信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及同学的帮助下,我能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写作。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分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脑、多媒体等信息工具对写字教学的冲击,并从学校、教师、家长三方面提出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的对策。
进度安排及预期结果:
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第一至二周选择指导教师
第三至七周选题,收集文献资料
第八至十周整理文献资料,撰写提纲
第十一至十三周撰写开题报告
第十四至第十五周论文开题答辩
第十八至第二十周完成论文初稿
第八学期:第一周至第五周论文修改
第六周至第十周论文定稿
第十一周至第十五周论文答辩
预期结果: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第2版
[3]魏南疆.语文教学散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4]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5]王振刚.对键盘时写作字教育困境的思考及其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7,(05)
[6]张琼.农村小学写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D].江西师范大学,2006,(12)
[7]王洪峰.试论中小学写字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10
[8]孙熙春.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年6月20日
[9]赖冬美.汉字是美丽的,写字是快乐的——浅谈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写字现状及对策[J].现代阅读,2011年1月第一期
[10]刘凤山.键盘文化背景下书法教育新探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9月第36卷第5期
[11]尹功仁.源流并导.标本兼治——浅析中小学写字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月第24卷第12期
[12]章立千.走好“五步”练就好字——浅议小学低段写字教学的现状和策略[J].读与写杂志,2010年9月第7卷第9期
[13]王智杰.“躯壳化”正让汉字面临文化危机[J].中国教育报,2008年5月3日第004版
[14]辛旭.E时代,握住鼠标丢了笔杆?[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9月17日第A01版
[15]刘伟.从电脑打字对青少年汉字书写的影响谈汉字书写教育[J].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5月第6期NO.6
[16]曹远富,李世淼.当前小学写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行动与反思,2007年2月号
[17]吴永波.从社会书写现状谈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紧迫性[J].美与时代,2007.10下
[18]纪光治.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写字教育[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6月
[19]籍艳玲.网络时代加强汉字书写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3月
[20]马梨.教育部出新规:小学三到六年级每周要上一节书法课,这四十五分钟书法课该怎么上[N].美术报,2011年9月3日第051版
[21]陈一玙,曹娴.小学书法课离学生有多远[N].湖南日报,2011年9月9日第009版
[22]燕怡.勤于打字疏于练习——学生手写字丑各方看法不一[J].教育与职业,2003年第6期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DB/0L].,2011年8月2日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答辩小组意见:
组长签名:
关键词:信息管理;专业;学位;方案
作者简介:刘吉成(1963-),男,宁夏中卫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教研室主任,教授;王钇(1972-),男,河北定州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049-02
在信息经济时代,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大量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我国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专业,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结合华北电力大学工学学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方案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该专业学生的培养和建设方案。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基本情况介绍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自2000年9月开始正式招生,截至2012年7月已经毕业9届学生近400人。
华北电力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培养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结合电力行业的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知识,有较强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较强的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本专业重基础、宽口径、讲实用,重视外语、数学等基础课的学习,将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类课程与管理类课程并重,教学过程中强调运用计算机进行定量分析、辅助决策与优化管理,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毕业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单位领导分析所处环境、确定目标并对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改进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在电力系统、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和国家各级管理部门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维护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从近几年的学生就业和考研情况看,每年就业率基本维持在89%左右,考研率在30%左右,而且考研率近年有上升的趋势。
目前,为适应新形势下对该专业学生培养的需求,拟申请从2013年起将华北电力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学位由过去授予的管理学学位改为工学学位。
二、学位变更的必要性
1.对学位点建设具有支持作用
华北电力大学目前已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信息管理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在上述一级和二级学科点下有相应的硕士专业或方向,并且该硕士点可以授予工学硕士学位。因此,为突出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特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如果能够授予工学学位,对上述学位点的建设将发挥更有力的支持作用。
2.对学生就业及发展有帮助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日益深入,面向发电、输电和配电等一体化的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正开始应用并逐步完善。许多企业正在推广和实施全企业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在如此迅猛发展的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大量掌握信息管理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工学学科人才。当前,由于本科毕业生的增多,使得用人单位更多地是把大学生作为一种具备特定技能的普通劳动者看待,拥有特定的技能是大学毕业生能够找到一个较好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
在此背景下,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如果能够授予工学学位,将明确体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学科技术背景,更容易取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在实际工作中,某些技术岗位职称评定也要求有工学学位,取得工学学位有利于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获得相应的职称和岗位。
3.有助于学生考研及海外深造
国外一些著名高校在招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时也特别要求应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如取得工学学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选择国外知名大学读研的机会将会更多。
4.向国内部分高校看齐
专门设置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院校很多,其中工科院校偏重对计算机应用的学习,文理院校偏重在管理上的研究。适应信息经济时展的需要,当今国内部分高校纷纷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位由管理学向工学方向发展。如已经确认该专业授予工学学位的部分大学有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电子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系)、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管理工程系)等高校。
三、学位变更的可行性
1.符合国家相关文件规定
按照国家教委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等相关文件规定:1201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目前国内基本上985、211高校都逐步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专业基础建设比较扎实,专业教学培养方案基本合理
秉承华北电力大学“办一所负责任的大学”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团队协作精神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发展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系统开发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强化学生信息应用能力及创造力为出发点,科学设置专业培养体系,重视专业知识更新,强化专业教材建设,把“夯实基础、突出能力、注重创新、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贯彻到专业教学的各个方面。不断摸索专业培养思路,总结办学经验,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对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补充、完善,使其具有特殊性,也更趋于科学、合理和规范。
四、专业建设与发展目标
将从多个方面改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教学,以适应学位类型的转换。华北电力大学工学学士学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改进与发展规划的目标是:追逐信息经济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发展的国际潮流,紧密结合电力行业的特色,面向社会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既懂管理理论又精通信息技术(IT)的电力及其他行业的复合型工学专门人才;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拓宽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以适应学位类型的转化;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具有计算机和信息管理背景的专业教师,壮大师资队伍,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
五、应对学位变更的专业建设策略
为了实现学位转型后的培养目标,在课程建设上拟定了三个主线:即复合型课程主线、技能型课程主线和电力特色主线。按照这些主线,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1.突出课程建设特色
(1)拓宽基础课程。一般说来,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立在整个经济与管理学科的专业课基础之上。按照整体的要求,计划将和信息管理关系较为密切的课程,如技术经济、电子商务、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管理运筹学、财务管理和会计学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并按照其重要的程度将其划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程。
(2)类C语言的应用贯穿于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教学的自始至终。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设计上突出培养技能型人才这条主线。按照社会的需求,在技术上以网络技术和编程语言为主线,贯穿了类C语言系列课程以及系统开发、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使得学生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到课程之间的相互呼应和逻辑关系。主干专业课程中的技术类课程规划如图2所示。
(3)突出电力特色课程。设立电力特色的课程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与华北电力大学的电力学科优势相结合,旨在让学生学习电力市场中信息理论的最新发展应用。它体现了电力系统中信息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专业特色。设立电力特色课程不仅可以推动教学,也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在电力系统中的就业。
(4)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在技术类课程和大部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将安排学生动手实践的学时,这些课时一般占总课时的1/3左右,以保证学生可以获得实际的动手能力。另外,在毕业论文阶段,规定其论文必须以毕业设计的形式展现,在设计中必须体现计算机在经济管理当中的应用。这一措施有力地保证学生能够利用毕业设计的阶段综合运用专业课程学习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方法,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2.强化教学特色
(1)不断探索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如何更好地培养社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学校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本专业自2000年开始招生至今,在办学实践中大家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存在共性,作为个体,又千差万别,存在特殊性(个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又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在信息经济时代,探索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要继续倡导“重实践、重设计、积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理念,继续保持并加强课内实践教学,提倡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较早地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和生产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华北电力大学信息系统开发研究所、管理工程网络实验室硬件条件一流,实验室安装了Delphi、SQL Server2000、Visual Foxro、java、.net、VB、Microsoft Project2003、P3等应用软件,安排专门课程学时,组织学生上机操作,使学生能学习软件应用技术,由此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专业将强化过程管理,建立教研室、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的三级管理体系,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努力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软件开发和综合应用能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采取毕业设计,要求在毕业前的14周时间内完成,主要工作包括毕业设计选题、撰写开题报告、软件开发、撰写毕业论文等方面的工作。与毕业论文不同的是加大和突出了软件开发的工作,旨在培养学生信息
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的技能。通过毕业设计能将学生大学期间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锻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3)“学生助研”,以科研带动教学。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积极支持和参与,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学校老师应该吸纳优秀学生参加科研课题,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和追踪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并解决在科技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4)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魅力。由于专业特点,本专业应全面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课程教师积极学习、采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每个学期学校组织对教师进行前沿的多媒体教学培训,将灵活多样的教学技术引入课堂,及时更新教学课件等电子教学材料,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5)实践教学平台开发与运用。近年来,无线移动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且互联网、校园网络也日益成熟和稳定,如何利用这些最新的技术和相关的网络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容许学生参与的网络教学平台是至关重要的。实践教学平台的开发与运用是贯彻复合型专业的办学理念和“T”型知识结构培养的重要举措。
(6)专题讲座与报告。将定期邀请校内外信息管理行业的专家学者为学生举办专题学术讲座和热点问题讨论会,研讨信息管理方向前沿理论和学术动态,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