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陋室铭教案范文

陋室铭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陋室铭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陋室铭教案

第1篇:陋室铭教案范文

一、书写的档案

一眨眼的工夫,儿子用电脑,“啪啪啪”敲下三行字,我是因为在教育局必须自己使用电脑的缘故,平常打字也是自己来,总是赶不上儿子这一代年轻人的速度,我也有自己对待记录文字的看法。电脑文字虽好,但文字的人情味在一点点消逝,冷漠无情的键盘好像并不能传达一份份情感,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现今社会,人们也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很多读书人会不断地呼吁使用传统书信交流,不能一味地使用E-mail。

我从1981年到泰县第三中学工作,而后被调到泰县姜堰中学,即现在的江苏省姜堰中学工作,一直到1998年离开到姜堰教育局工作,这么多年,无论是教案,还是教学工作笔记,都记录着我对手写文字方式的情有独钟。书写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包括插图也是徒手完成,工整如印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对“方式”的眷顾这样的说法更准确些。

首先,我对优美文字的徒手完成有成就感。Windows 98系统1998年之前还没有真正开始使用,不得不说,徒手书写是当时的工作记录的主要呈现形式,优美的文字自己亲手完成是那么怡情养性,油然而生的是美学情趣,如梦如幻、如虚如烟,体现着一种人生的品味与追求。并没有书法艺术润朗的风神,却有人生一味流静的内敛,我虽然一直坚持练习书法,临各种书法名帖,如王羲之《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文稿》、米芾《蜀素帖》、《张迁碑》、汉简等,但字写得优美这样的评价更甚于研习过书法艺术。

其次,对教案、工作记录的书写得益于在江苏省姜堰中学从教所熏陶的优良作风。从那时起,我对教师神圣使命感逐渐清晰,印象最深刻的是教数学的王灿文的老师,他的教案对我触动很大,工工整整,条理清晰,几何图形、标注、图例,每个字都是亲手书写,字与字间距适当,一气呵成,没有改动的痕迹,宛如印刷书籍,浑然一体,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暗下决心,要让自己也拥有这样的教案。

再回首,看到昔日这些自己书写的教案,想起当年的执著与勇气,不禁感怀万分。

二、读书的气味

美术教师也是需要读书的,首先要排除两个思想上的误区,第一,是做一名美术教师,不仅仅是进行美术创作,参加更重展览、比赛,还需要有自己的修养、情、思想、气质,而这些都要用读书去完成;第二,是读书并非读死书,仅为了功名而去读的书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如:公务员考试用书、考教师编制用书、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等等,光读这些无益于美术教师的美术修养、个人成长,现代年轻的美术教师很多对此趋之如鹜,而忽略的作为美术教师的精神本质,只是一味求取追求功利,既想做官,又想发财,是做不成合格的美术教师的。清代画家郑板桥在画竹之时曾悟出:“功名于我如浮云。”在去除了功利心之后,时代在发展,美术教师的思维也需要发展,既要接受新鲜事物,采纳高科技手段,如视觉传媒中的图像、影像技术,多媒体艺术的使用。同时也要能静下心来,在专业创作中的互相交流,浸润于学风之中,才能让自己的作品达到优雅美学的境界,让自己的谈吐颇显为人师表的神韵,让自己的人生焕发神采飞扬的光辉。昔日黄庭坚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梁高祖谓三日不读谢玄微诗便觉口臭。作为教师,应把教师学养放在第一位考虑,神圣职责的定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精神的专注

作为教师是神圣的,具有使命感。美术教师的核心在于专业的素养,我的专业是国画,这些年,我对国画的学习一直在不断地追求。中学时代,在启蒙老师赵龙骧的培养下掌握了造型规律,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后,确立国画专业,受业于江苏省著名花鸟画家陈培光、沈启鹏、王板哉、陆越子等老师,1994年1月,在泰州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其后多次参加全国、省内画展并获奖,2002年获“中国青年美术家百杰”,2006年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集》,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艺术家”等称号,2008年出版《当代美术家刘争鸣精品集》画册,无论是做美术教师,还是在教育局做教研员,依然不变的是对专业修养的不懈努力。

其实我对画画的热爱是认真总结过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画画早已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一闲下来情不自禁去画画。二是画画我一直当做是“玩”。我这个人是喜欢忙碌的,这样会让我觉得每一天都很充实,真要让我闲下来无事可做时,想玩一玩,消遣下,第一反应便是走进我那简陋的车棚,开始专注于画画,我会玩得不亦乐乎,古有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车棚就是我的陋室,很多人也许想象不出陈列省内乃至全国展厅之中的佳作皆是出自在这样的陋室。其中没有倪云林寥寥几笔,聊以自娱的仙气,但有著名学者陈传席“人无癖,不可与之往”中的癖,即世人所认可的娱乐方式,如:打牌、下棋、钓鱼、画画,恰恰是我的“癖”。

第2篇:陋室铭教案范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吟诵 “山的沉稳” “水的灵动”

自2001年《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文言文的教学却成为语文教改的一个“死角”。这是因为: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虽都是流传千秋的名家名作,但由于古今语言的流变、时空的阻隔,学生要读懂了解文章内容尚不是件容易的事,要领会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文化内涵、艺术表现手法、审美情感等内容就更艰难了。

怎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达成新课标的要求呢?笔者意图结合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立足吟诵建语感,提高对言语灵敏的感觉能力

古语云:“置之齐地则齐语,置之楚地则楚语。”这就是说,学习语言要有一个“活”的语境。文言文学习也是一种语言学习,诵读就是为文言文的学习提供语境。古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又说“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通过反复吟诵,学生就有了对言语灵敏的感觉能力,不需要进行词法、语法、句法等理性分析,就可以直觉辨识言语,体悟文章的情味,换言之,就是有了语感。

二、落实字词品文句,培养浅显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1、授之以渔,文言词义推断有法可循。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所以要让学生养成查古汉语字典自己解决词语疑难的习惯。但有些字词有多个义项,即使查了词典,要确定用哪一个义项也有一定难度。为了学生对词义掌握有“山的沉稳”和扎实,一线老师归纳了多种巧释文言实词的方法。浙江杭州九中余佩枫老师总结了七种方法:语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联想推断法,邻字帮助法,成语对应法,古今比照法。河南濮阳一中范利萍老师也归纳了七种方法:字形推断法,通假字音推断法,成语推断法,整齐句式推断法,语法分析推断法,语境分析法,带入检验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生对文言文字面含义的理解才能更准确。

2、品味词义,方法要有“水的灵动”。

文言文字词句的教学中,不能孤立地解释其含义,要把字词句的理解与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情感的领会紧密地结合起来。笔者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时,让学生从字词句中揣摩人物性格。仗势骄横而色厉内荏的秦王性格通过“其许寡人”、“逆寡人者,情寡人与”和“色挠,长跪”来表现;不畏、机智勇敢的唐雎性格通过双重否定句和反诘句来表现等等。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鉴赏等多种方式推敲文本语言,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于无声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落实文言文字词的教学,达成“山的沉稳”的浅显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穿插背景明意图,领悟思想感情与写作目的

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作品基本上都是产生于特殊历史背景下的重要文章,但如果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时代背景放在开头介绍,学生就会以为是例行公事而无动于衷。背景资料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应该明确时机,当引则引。如教学《陋室铭》,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后,多对刘禹锡的人品不以为然,认为他善于自我吹捧。笔者穿插背景介绍:这篇文章是他被贬至安徽省和州时所作,和州策知县是个见利而为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但他仍然读书作文,并写下了《陋室铭》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了解背景后,学生们为刘禹锡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格深深折服,对文本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四、弘扬个性试创新,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说:“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教材所选的文言文所体现的古人思想在历经漫长的岁月后依然焕发着活力,依然启迪着现代读者的思想,但也不可否认,古文中的某些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与现代人的观点形成了一定的摩擦。教学中,学生必然会用现在的眼光重新审视古代的思想,教师要适时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解读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比如一位教师在讲《宋定伯捉鬼》时,学生提出了与教材观点相反的问题。课文的阅读提示说:此文表现了“人用智谋制服鬼”、“人能胜鬼的积极意义”。学生对此予以否定,说:人鬼相逢,鬼直言相告“我是鬼”,何等坦率磊落;鬼在途中两次生疑,说明他并不愚蠢;鬼善于变化,本领高强。鬼之所以上了当、中了圈套,全是因为鬼对世界和对宋定伯的信任。相较而言,宋定伯其言可憎,一路上尽说谎话;其行可恶,一路上占尽便宜;其动机可鄙,一得“千五百”,就溜之大吉。……这些打破常规的全新认知使得文言文课堂生机勃勃,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使他们有自己的主见与思想,时代的创新主旋律也在小小的语文课堂上唱响。

五、多法写作促领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和理解

文言文短小精悍,语言凝练,作品中不确定的“空白”处不少,足以给人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为学生扩写、改写、补写、续写提供了恰当的情境。学生的写作反过来在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和理解。如学习《桃花源记》时,可以让学生补写渔人“及郡下”和太守的对话;学习《孙权劝学》时,可想象主与臣对话时的神态动作等等。

六、多方延伸求综合,拓展认知领域建立信息网络

1、精选课外篇目,在比较阅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学习文言文时,如果仅就文论文,学生很难摆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之感。精心选择一些与文章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等相似或相反的文章,让学生在思维中进行比较、剪辑、组合,学生就容易与作者建立心理沟通,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某老师在教学《狼》时,迁移另一则狼的故事《牧竖》,让学生在把握了课文中狼的残忍和狡诈之后,又了解了母狼母爱的伟大。笔者在教学《曹刿论战》时,拓展《左传》中内容相似、战争结果大不相同的《子鱼论战》,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了作战时要把握战机的道理,领悟到曹刿作为军事家的远见卓识、作为统治者的鲁庄公和宋公之类“肉食者”的鄙陋。

2、有质量地开展文言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及专题研读活动。

为了感知文言文的文化内涵,教师应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文言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及专题研读。杭州第九中学的俞佩枫老师在教学李白的《行路难》时,设计了课题“酒·文学·文人”。有的学生收集了李白其余的“酒歌”,探究他想像奇特、豪放飘逸的诗风;有的小组重点解答“李白的人生为何如此失意”;也有以“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为研究内容的;甚至有人关注文人好酒的问题。这样,古代美文的欣赏拓宽到了广袤的文学认识领域。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要认清文言文独特的体例特点,立足诵读,以“水的灵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让学生养成“山的沉稳”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深刻反思教学行为,即时调整教学方式,才可能不断超越自我,步入新境界,使课程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俞佩枫《立足课堂,自主发展》,2005年。

[2]范利萍《文言实词词义推断“七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12A期。

第3篇:陋室铭教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设计 创新途径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学科,对于我们日常交流、写作、思考等生活的各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语文一直被视为初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但是长久以来僵化的教学方法,创新缓慢的教学理念,使得本该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却显得单调乏味。究其根本原因,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提高考试成绩为唯一目标的思想占据主导的缘故,再加上部分教师和家长急功近利,使得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效率非常低,很多学生都是被迫走进课堂,整个课堂毫无生机可言。高效课堂,主要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因此,新时期,我们非常有必要用高效课堂的理念重新审视初中语文的课堂设计思路,力求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一、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设计的创新途径的分析

(一)创新课堂角色模式,重新定位师生关系。

“主体相长”的思想倡导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师生定位思想,改变过去“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中心主义”的倾向,放开教师对学生过多的束缚,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尽情的发挥。也只有学生得到尽情发挥,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高效沟通,才能称之为真正的高效课堂。很难想象没有沟通的课堂如何能形成教学的互动,当然更不会形成有效的“主体相长”。角色转变也可以体现在课堂的提问上,比如,把原来“教师提问学生”转变为“学生提问教师”,每次学生提问之前肯定会做足充足的工作,这样一方面能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感觉自己被“重视”,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丰富课堂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课堂,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根本谈不上什么形式,枯燥呆板,也正因为如此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高效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课堂,也只有在丰富多样的课堂之中,学生的潜力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掘。其实,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可以通过很多种途径。以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为例,学习《陋室铭》或《沁园春・雪》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摘录的书法比赛;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由教师组织进行鲁迅先生作品展、关于鲁迅先生生平作品及历史的知识竞赛;学习《变色龙》、《范进中举》、《孔乙己》等小说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的制作,学生分角色饰演,通过现场的演出,仔细揣摩作者对每个人物刻画的目的,进而深刻地认识文章的表意与寓意。这些方式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高效课堂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以人为本的课件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高效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形成高效的课件,那么对于教师来讲,怎么算高效的课件?是领导表扬过的?未必!课件所针对的对象是学生,优秀的课件设计,应该是单位时间内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益达到最大化,包括学习的知识、兴趣的养成、学习习惯与能力、个人修养等等方面。因此,课件设计是教师进行授课的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教师最基本教学能力的体现。具体到课堂课件的设计,最有效的方式,应该是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果一堂课有很多种教学方法都可以达到同一种教学效果,那就让学生来选择吧,选择他们认为最符合他们意愿的那一种。这种方式的教案设计,就好比教师给学生提供一本书,书的内容是一样的,当然包什么颜色的书皮都不影响这本书行使传播知识的功能,但是大家都喜欢的颜色和款式必然会心情愉悦。其实,这样主要是因为教师的年龄与学生差距比较大,大部分教师不清楚学生真正的审美观,因此由学生民主地推荐一些素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二、结语

效率与效益是课堂的两方面,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因此,高效课堂是一种境界,是建立在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效的管理方式等诸多因素之上的。也正因此,高效课堂的形成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一线反复地摸索,并且要不断地修正提高,最终才能形成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第4篇:陋室铭教案范文

我在平时的语文新授课上尝试许多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成为学生智慧展现的阵地,尽量把知识迁移到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提高课堂效率。下面就课堂上的几个环节谈谈体会。

在导入环节中让学生形象感知,创造引人入胜的课堂开端。如尽量找一些形象可感的资料,听音乐、看图片、观影音资料、讲故事等,或吟诵优美的古诗词、成语、名言警句等方法来创设学习的气氛,引导学生学习的思路,迅速调动学生的感觉,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师生共同完成任务蓄势。在教授《台阶》一文之初,我播放刘和刚演唱的《父亲》音频,再用PPT显示歌曲的歌词,学生沉浸在荡气回肠的乐曲中感受父爱的崇高和伟大,为下面的教学做足了铺垫和渲染。

朗读环节采取多种方式并用的方法,除通常的赛读、评价打分式的朗读,还可采用“神入角色,心驻课文”的方法要求学生把自己当作冰心、当作盲孩子、甚至当作被关在笼中的华南虎……去“亲临亲历”,“深入体会”,大声地,动情地,陶醉地朗读,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朗读效果明显,热情高涨。朗读不同文体,我尽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和语调去处理,用播报新闻的语气读《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用讲故事的语调分角色读《皇帝的新装》,在整齐划一抑扬顿挫中齐读《安塞腰鼓》,在美轮美奂的乐音中齐唱《水调歌头》……

理解课文环节尽量少用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的形式充斥整个课堂,而改为不同的提问问题的形式,如采用学生自己质疑的形式要求学生预习时提出几个问题,抄写在预习本上,在课堂上交流提问,让学生与书本零距离接触,既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又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有些问题可采用辩论的形式,辩论法的使用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辩论进程中,无论是正方或反方,为了说服对方或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都会寻求一些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并以精炼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可得到极大的提高。辩论法还能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辩论法的采用就等于为学生的自由思维和充分想像创造了条件。

在上《台阶》一课时,和学生一起分析了父亲的性格和品质之后抛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_______。”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出了下面的句子:“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青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紧接着我有追问:“父亲这样做,你认为值得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有的学生说,值得;有的学生说,不值得。我见学生群情激奋,就适时的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一场辩论。一场如火如荼的辩论结束后,我结合学生的问题,简介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再次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否也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你付出了什么?是否有所收获?与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体验反思环节这一块,我设计一些贴切学生的话题,让他们放开去说;适当设计一些手动、眼观的作业以引发兴趣、激活思维,如: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我把第37节都当成了学生反思的段落,问他们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产生这样的共鸣。因切合学生实际,举手发言的人很多。一学生说,在小学毕业时,在给老师的留言中,表达的语言有好多都是留恋,甚至带有撒娇的语气;有的说,长高了可以打篮球,但又害怕承担象他父母亲一样照顾老人的责任;有的说,长大了,可以有许多特权,诸如回家没作业,可以挣钱自己花,可以有自己的娱乐时间,可是又怕长大了要慢慢老去,直至死亡等等。学生们个个讲得都很真切,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黄河颂》《斑羚飞渡》等课,我要求学生写些关于保护黄河,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标语或公益广告,并制作成精美的卡片,在课上向同学展示并张贴,这也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成果的展示让每一位学生获益匪浅,活化了思维。

另外,除了在课堂上教授新课,我也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设计、自己上课,给学生开设活动展示课。在本学期我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准备上课,学生跃跃欲试,一个语文素质较好的学生煞有介事的上起了《陋室铭》,我在下面当学生,感觉该生上课真有那么一回事。

一月一次的读书交流课,要求学生每星期至少读一本杂志,分成小组或个人在班上进行交流演讲,演讲时可先给班级学生提出几个问题,然后概述文章或朗读文章,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这些课的开设不仅丰富了语文课堂的内容,也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命气息。就一本书,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研讨。暑假期间学生读过《骆驼祥子》之后,我让学生就这本书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交流。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祥子的故事,我说祥子,祥子悲剧的背后,假如祥子活到今天。每个环节分别由不同的小组来完成,其他小组进行评点和校正。这次活动过后,学生吵着嚷着说要多开展这样的读书活动,学生的读书兴趣被切实的得到了激发。

与学生对话、交流、让学生去表现,我们常常会获得意外的收获。往往是这节语文课刚下课,就有同学围上来问:老师,下一节课我们做什么?明天语文课我们做什么?我要做什么?能不能让我做什么?……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表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常会有创新思维的火花在闪现。通过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学校应该是学生学习、娱乐、求知、交友、自我发展的殿堂;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充满兴趣、充满智慧、“充满生命活力”的场所。学生应该是学习、研究的主体,他应该得到的是猎渔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猎物和鱼。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学生群体的智慧和创造力应大于单个的老师。教师要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表现,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真真正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语文课成为学生的至爱。

要做到真正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树立起现代的、先进的、创新的教学观:

1.学生主体观

教师应该在点拨引导上多下功夫,指导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积极自觉地思维,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2.教学民主观

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的安全的课堂交往的氛围,让学生敢于敞开心扉,发表意见,争论问题,做到爱护而不排斥,指导而不指责,鼓励而不泄气,说服而不压服,启发而不包办。

3.个性发展观

提倡个性发展,就是要开展个性化的教学,反对“一刀切”,要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课堂上都有发挥特长的机会,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地方。

4.能力为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