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3S技术在城市管理、规划工作中发展迅速,在信息的采集和、城市动态监测、城市的规划管理、模拟分析及预测以及现状的评价分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1.1信息采集与
城市环境信息不仅包括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局部的和整体的,还包括自然、地理、土壤等方方面面。3S技术用于城市综合管理,可以提供宏观和微观、动态和静态的综合信息,从而实时可实现综合、系统的城市环境信息采集。遥感(RS)是一种非接触式对地观测技术,具有快捷、实时、动态地获取空间信息的能力。RS技术给地形图等基本资料的快速更新和包括土地利用、道路、城市绿地等城市各种专题信息的提取与制作等工作提供更加有效、快捷、经济的手段。GPS主要被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和GPS的相结合使用,可以使得城市规划和综合管理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经济的更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利用方便了规划方案的信息、网上公布、意见征集和动态查询,提高了公众参与度,改变了传统的单方参与模式,变单方参与为多方参与。提高城市规划的法律基础和群众基础。
1.2动态监测
城市人口的过快增长,对于城市空间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城市的每一寸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有必要对城市发展和运行规律进行分析和监测。城市的变化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发展变化的城市而言,及时的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处理尤为必要。其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监测模型,并对信息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实现对城市变化的动态监测。我们可以依靠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利用选定的监测模型,可对多源城市信息进行处理,从中找出城市发展演变的规律。
1.3城市规划管理应用
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其综合管理的基础的城市规划管理,它的核心是城市建设项目的管理。对于要立案的项目,我们可以借助于GIS数据库信息系统向提供相应的信息,以此作为检查项目受理情况和工作周期的依据。在项目审批阶段,我们可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让审批人员迅速了解到施工土地的相应具体情况,以利于进一步的施工工作。总之,以GIS技术为核心的集成系统来实现整个城市规划管理的方法已经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具体的应用如利用GIS平台上建立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及信息建库3个环节衔接的电子报批系统。同时形成“一书两证”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传统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提高城市综合管理的科学性。
1.4模拟分析与预测
城市发展演变的过程急需要定性的分析,又需要定量的分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城市规划的定量分析更进一步实现。城市发展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些以前没有的具体数据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在城市管理中3S技术成为了城市环境演变模拟和预测的有力工具。GIS数据库在城市交通方面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现状路网密度、出行距离和时间、交通可达性、公交服务半径进行合理性评价,结合专业软件能进行城市交通的规划预测、出行分布和流量分配,开展交通环境容量影响评价。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对道路的勘测设计,利用该系统可以迅速实现对路线所经过地区相应的地形、地貌等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判读。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三库一体(影像数据库、矢量图形库、数字高程模型)技术可以进行道路方案的仿真表现和环境模拟,更新和改变了传统的规划和分析模式,这也是城市规划和分析的一大进步。
1.5现状评价与分析
城市的发展变化,对于城市化进程至关重要,对于城市环境的分析与评价,传统的定量分析方法已经显得力不从心。现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某些方面也对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S技术在城市规划、城市工程建设、城市环境维护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S技术通过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将城市的大量信息储存在庞大的数据库中。针对具体问题,只要选定主要的因子,通过模拟和模型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就能够大致了解到问题的基本状况,从而及时的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2结论
1.自然特征梨树县(镇)地处松辽平原腹地,位于吉林省的西南部,地理特征属东南高,多低山丘陵、西北低,是呈波状平原地势。一般地理高程为511.3~110米,幅员总面积为4209平方公里,人口83万人,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的重点产粮大县。全县属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气候,多旱平均降水量为556毫米。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降雨量各年及各月分布不均,汛期6~9月份降水量为411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而且暴雨集中,强度大,经常暴发局地突发性洪涝灾害,形成春旱夏涝的自然规律。
2.科学规划、设计、建设防洪工程城市防洪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建设、城市交通、通信、城市排污、流域防洪等。因此,必须对防洪标准、防洪预案和工程总体布置,进行充分论证、规划。一般县(市)城镇基本不设城市防洪工程,大多数城市没有系统的防洪规划。因此,县(市)城镇在进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前,首先必须进行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技术保证。
3.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规范化管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一定要按《防洪法》和基建程序进行,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按“四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来组织工程建设,把项目法人责任制乃至终身负责制放在突出位置,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主管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现代化的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一定要在建设时考虑到工程建成后的管理工作,绝不要“重建轻管”。因此,在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立项后就要按建管结合的原则,尽快组建城市防洪工程管理机构,城市防洪工程管理机构在工程建设时可为项目法人代表,承担建设管理职责,工程建成后则为防洪工程管理维护单位,确保工程建成后能得到应有的管理和维护,保障工程发挥最大效益。
【摘要】本文结合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与管理,阐述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标准和管理工作及相关问题。
【关键词】城市防洪;建设管理
论文摘要:工程施工管理尤其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工作。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文章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重点对管理特征、管理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应注意的事项。
随着基本建设市场的不断规范有序,以“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等为核心内容的三项制度的不断推广,施工管理在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显现,尤其是作为施工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通过加强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施工合同管理和质量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手段,尽可能地以最小的投入,建成使项目法人满意的合格产品,并使自己获得合理的回报。由于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加上管理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决定了施工管理没有太多“规范”的模式可循。根据多年来从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实践,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提出一些工作方法和思路,共同探讨研究,以期为水利建设事业服务。
一、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特征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系统的组成十分复杂,影响因素多变。只有找出工程施工管理的特性,才能在实践中作出科学的工作计划,完成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特征如下:
1.涉及面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涉及工业、水利、电力、交通、矿山、城建、环保等诸多领域。
2.涉及学科多。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涉及地质、气象、园林、经济、法律、管理等学科。
3.涉及法律、法规多。工程施工管理涉及《合同法》等,同时涉及水利、电力、交通、土地、矿山、城建等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
4.不确定性。对工程施工管理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人为因素;二是自然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有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土壤类型等因素,水利工程的自然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能决定工程的成败;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政治、经济、军事背景及参与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工作态度、协调配合能力等。上述某些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及经济危机、社会动乱、战争等社会灾害,是由不可抗力引起的,不是人所能预见的。
5.地区差异大。全国各地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甚至在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都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通常人们所说的施工环境好坏,有的地方工程施工管理容易,有的地方工程施工管理难度大,就包含了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因素。
6.缺少统一的量化标准。由于施工管理表现形式不一样,难以准确判定,给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
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不仅包括项目施工期间的管理措施,也包括项目完成后采取的竣工验收管理措施,其管理的内容如下:
1.加强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形成以项目法人(业主)、承包方、监理工程师三方相互制约,以监理工程师为核心的合同管理模式,以期达到降低造价,保证进度,提高施工质量。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为工程合同管理,按照合同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并协调有关各方的关系,包括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及施工过程的管理。
2.施工期的工程施工管理主要为协助项目法人做好开工准备;审查并确定分包单位;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提出施工技术措施、施工进度计划和资金、物资、设备计划等:执行工程承包合同,按照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和批准的工程施工设计文件施工;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检查安全防护设施;核实完成的工程量,领取工程款,整理合同文件和技术档案资料;处理违约事件和索赔;协助项目法人进行工程各阶段验收。3.工程完工后,接受主管部门的检查,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
三、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因此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为了适应施工管理工作的需要,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关注:
1.加强学习和培训工作,提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项目经理)业务素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施工管理工作具有专业交叉渗透、覆盖面宽的特点,项目经理应做到一专多能,不仅需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面和比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更需要具备法律、经济、工程建设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知识和经验。项目经理的培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更能够熟练掌握并通晓工程施工的有关法规体系;(2)学习工程建设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但要熟悉和掌握合同条款,而且要通晓整个项目建设的合同文件体系;(3)学习工程建设管理和行政管理知识,提高组织协调和应变能力,能够因人、因事、因环境、因目标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方法,使之与实际情况尽量保持协调,从而使管理工作真正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4)学习经济知识,能够准确地分析资金使用计划和工程变更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准确地对概算和工程结算进行分析审核;(5)学习风险管理和防范知识,能准确地分析风险产生机理,逐步细化各种风险因素,划分相应的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其发生;(6)学习施工专业知识,掌握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摆正位置,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协调处理各方关系。项目经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程施工也属于服务行业,自己的一切行为都要控制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正确处理好与项目法人(业主)、监理公司、设计单位及当地质检站的关系,以便在施工过程中顺利开展工作,互相支持、互相监督,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3.严格执行合同。按照“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核心”的原则,运用合同手段,规范施工程序,明确当事人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调解纠纷,保证工程施工项目的圆满完成。
4.严把质量关。既要按设计文件执行施工合同,又要根据专业知识和现场施工经验,对设计文件中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意见,以供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修改。拟订阶段进度计划并在实施中检查监督,切实做到以工程质量求施工进度,以工程进度求投资效益。依据批准的概算投资文件及施工详图对工程总投资进行分解,对各阶段的施工方案、材料设备、资金使用及结算等提出意见,确保能节约投资。
5.加强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特别是项目经理必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坚守阵地,廉洁奉公,一身正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并维护应有的权益。
6.坚持以人为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每个项目参与者的作用,推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尽可能的用数据说话,达到人人参与管理,个个分享管理带来的实惠。
1党支部书记作为施工队HSE管理小组的重要负责人,除了要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要求管理小组执行外,还要配合好对于施工队干部的HSE意识宣传,监督指导好施工队的各项工作,保证各项措施的实施。
2副施工队长在HSE管理小组中也负有重大责任。副施工队长的工作同施工队长一样,需要对施工队各项工作监督负责,同时还辅助施工队长带领、管理施工队。
3工会主席在施工队中主要负责施工队群众和员工的HSE意识的宣传工作,参与施工队的各种方案的讨论决定,保证各种宣传工作的有效进行。
4团支部书记在施工队中主要负责向共青团员宣传开展HSE工作,负责向青年员工宣传普及HSE知识,保证HSE工作能够在青年员工中有效执行。
5HSE监督员在施工队工作中主要负责对于各项方案的制定实施的监督工作,在施工队工作中起重大作用。
6班组长在施工队工作中主要起领导、监督以及管理作用。
7员工作为施工队工作中的主要劳动者,同时也是被管理者,是施工队HSE管理体系的中坚力量。10施工现场医生主要负责给员工提供医疗服务,在救助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HSE的相关要求进行,同时还要对钻施工队的卫生设施进行消毒。
二、财务管理体系
良好的财务预算管理在石油施工现场工作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只有严格的估计预算好所需要的费用才能保证好施工工作的有条不紊的进行。单位人力成本和机械设备有效利用率是石油施工现场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财务支出。成本的考虑需要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每天所需的单位时间内的施工作业费是时间上讲的成本,而空间是指施工机械设备所消耗的成本。需要考虑好这两点,在石油施工现场的财务管理方面才会没有什么纰漏。
2.1安全管理体系
石油施工现场的人事管理是安全管理中首要考虑的因素。合理的人事安全管理可以使事情做到事半功倍。如果在工作时不能做到各司其事责任分明,对于各个人事把不好关,那么,由于石油施工现场的作业风险系数高这种特性,很有可能会出现危险事故和人员伤亡。其次,施工队长、副施工队长、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及监督员等在石油施工现场及工作前也要做好安全意识的普及以及各种培训,使员工们能够在石油施工现场进行作业时注意安全,随时防范。
2.2风险管理体系
HSE风险管理体系是以科学化和系统化为核心的科学管理,中心思想主要是以预防为首要考虑对象的,所以各类数据的严谨性必须得到保证。做好各类HSE风险的识别管理工作可以未雨绸缪。首先关于石油施工现场的风险环境需要做出合理系统全面的调查分析,然后在得出相应的数据库系统前还要将各种风险数据整理出来,这样该HSE体系才能安全实施,并且该系统是具有实用性且操作性强的。
除了该风险数据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外,还需要工作人员的全面配合,只有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整个工作才能有序进行,整个系统才能更具现实性、动态性、系统性。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估计HSE的各种风险级别,实现分级管理,施工队管理小组、施工队长、副施工队长等各个管理人员分级预控、预警,各司其职,同时充分调动各员工的积极性,只有大家的热情调动起来,工作效率才能更高。为了提高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各个管理人员深入浅出的对员工进行风险意识的培训,深入的在施工队员中进行HSE的宣传教育以及学习,加强他们对风险防范措施的了解,督促员工积极执行HSE工作,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关键词]汉代;江南;城市;商业
城市既是政治统治的中心,也是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城市与商业问题,对于了解当时的政治统治、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拟就汉代江南城市的建置、商业活动、商品经济发展的限度及其制约因素等相关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一江南地域范围与城市建置若干特点
“江南”一词,在秦汉史籍中屡见记载。但“江南”者何?其空间范围有多大?古人对此解说殊异,各有所云。
考诸《史记》、《汉书》,有时往往将“江南”指为某一特定而具体的地域。据《史记·秦本纪》:“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越王勾践世家》:“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货殖列传》:“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其俗大类西楚。”各家在对《史记》作注时,解释也各有歧义,如裴駰《集解》引徐广曰:“江南者,丹阳也,秦置为鄣郡,武帝改名丹阳。”而张守节《正义》则认为:江南者,“此言大江之南豫章、长沙二郡,南楚之地耳”。①又《汉书·地理志》称:南郡“夷道县”,“莽曰江南”。这里,或将“巫郡”与“江南”、“江南”与“泗上”并列,或以“江南”与“衡山、九江”、“豫章”、“长沙”等并列,甚至将“江南”或释为“丹阳”,或释为“豫章、长沙”,或谓之曰“夷道县”。于此诸多事例说明,江南的地域范围,有时确乎仅指相对具体而特定之地域,乃至等同某一郡县,似无可疑。
但文献中,有时又将“江南”泛指为长江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它往往是“大江之南,五湖之间”②的统称。如《史记·黥布列传》:“黥布军败走,渡淮,数止战,不利,与百余人走江南。”《货殖列传》:“江南卑湿,丈夫早天。”同书又云:“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枬、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以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司马迁根据地理条件、物产分布等,把当时全国划分为山西、山东、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四大经济区,其中的“江南”,包括了长江以南的许多郡国,当很显然。③
古人地理观念尚欠精审,加之文献记载的着眼点有别,所以有关“江南”的地域范围也就说法不一,各有所指。我们这里所说的“江南”,泛指岭南以北,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它包括会稽、吴郡(东汉)、丹阳、豫章、南郡、江夏、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等郡,也就是汉代荆、扬二州的大部分地区。
中国古代城市起源很早,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城虽大,无过三百丈,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④至战国时期,由于兼并战争,列国出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在险要之地及交通要冲皆普遍设城。正所谓:“御外之道,莫若设险;制胜之方,莫若因形。重门纛折,设险也;高屋建瓴,因形也。”⑤城市的数量和规模得到迅速发展。《战国策·赵策》云:“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想望也”。就其地理分布范围来看,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及淮河上游地区,江南地区则寥若晨星,仅有吴城、郢都等几座较大的城市。
秦灭六国,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在地方推行郡县统治,江南地区已出现了会稽、闽中、南郡、长沙、黔中、九江等六个郡级行政区,可考的县治大约有38个左右。到西汉高祖六年:“令天下县邑城”,师古注曰:“县之与邑,皆令筑城”。⑥且“以其(秦)郡太大,稍复开置,又立诸侯国。”⑦加强地方行政建置,使西汉城市建设得到飞速发展。在江南,先后增设了豫章、丹阳、江夏、武陵、零陵、桂阳等六个郡级行政区,加上秦原有的南郡、长沙和会稽等三个郡级行政区,共有九个郡国,县治140个。东汉时期,由于南方人口增多,土地垦辟,又在会稽北部分置吴郡,县城进一步增加至144座。⑧
秦汉时期,江南地区郡县级城市体系业已基本形成。由于江南的经济水平、人口因素、地理条件以及交通状况与黄淮流域不同,它的城市发展也与之有着不同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江南城市分布较为稀疏。为说明问题,我们把荆、扬二州长江以南地区的城市分布密度列表如下:
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西汉扬州之会稽、丹阳、豫章三郡,总面积445887平方公里,占当时全国总面积的11.31%,县级城市61座,城市平均密度为7310平方公里一城;荆州之江夏、桂阳、武陵、零陵、南郡、长沙等六个郡国,面积426607平方公里,占当时全国总面积的10.82%,县级城市79座,平均密度为5400平方公里一城。按《汉书·地理志》记载:元始二年(公元2年),凡郡国103,县邑1314,道32,侯国241,合计县级城市1587座。而荆扬二州之江南城市,西汉140座,占全国城市的9%左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期的淮河流域及黄河中下游流域的情况又如何呢?为了便于比较,我们以州部为单位,列置各州部城市分布密度表如下:
综合上表各项数据,江淮问之豫州、徐州总面积160236平方公里,占当时全国总面积的4.05%,有县级城市240座,平均668平方公里一座;黄河中下游的司隶部、兖州、青州、冀州,总面积为352649平方公里,占当时全国总面积的8.98%,有县级城市496座,平均为711平方公里一座,平均密度远远高于长江以南的荆、扬二州。
城市分布密度,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古代城市在政治上统治着农村,经济上却依赖农村。从政治统治的角度而言,要做到朝令夕至,一个县治的有效管理幅度最好保持在方圆数百里之内;在财政上主要依赖农业税的条件下,维持一个县级政权至少要控制几千户纳税农民。这样,在方圆数百里的地域内,至少要有数千户居民方可划为一县,建立一个县级城市。在地域与居民两个条件中,居民数对设县立治的意义无疑更为重要。如东汉光武帝刘秀,在践祚之初,面对户口耗减,不得不“省郡国十,县邑道侯国四百余所”⑨便是例证。在中原,由于地狭人众,县的辖境一般只有数百平方公里,县级城市分布密度很高。而江南“地广人稀”,县的辖境自然较大,城市分布密度也就很低,一般在数千平方公里,甚至上万平方公里设一县。
2、就江南内部而言,其城市发展也极不平衡。江南北部沿长江及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流域的城市密度又比江南南部要高一些。如会稽南部,面积158568平方公里,有县城13座,平均密度为11326平方公里一座;而会稽北部,面积68835平方公里,有县城13座,平均密度为5295平方公里一座,其密度高出会稽南部一倍以上。同样,在豫章郡的18座城市中,有110处于鄱阳湖之滨,其密度远远高出豫章之南部。城市发展不平衡与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江南地区,地貌构造多以丘陵为主,在当时生产条件下,开发极为不易。而地处长江沿岸的江汉平原、鄱阳湖、太湖冲积平原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开发,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人口也相对较多,所以城市发展较快,密度相对要高。而江南南部,原多为越族所居。《汉书·朱买臣传》称:“越,非有城郭里邑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险。”开发程度不高,城市密度也就很低。
3、江南城市规模普遍较小。从考古发掘资料来看,江南城市除吴城等极少数城市有一定的规模外,大多数城市面积在一平方公里以下。如丹阳郡之春谷县城面积只有0.12平方公里,石城县城面积为0.39平方公里,芜湖县城面积为0.12平方公里;⑩豫章郡之枭阳县城,面积接近1平方公里,⑾昌邑古城面积为0.24平方公里;⑿福建崇安县城村汉城,平面近似长方形,南北长约860米,东西宽约550米,面积约0.48平方公里,据初步推测,城村汉城是汉灭闽越之后的冶县县治“冶城”。⒀
城市规模的大小,与人口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人口分布来看,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公元2年四万户以上的县有长安、成都、茂陵、鄢陵、宛、阳翟、彭城等。而广大的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据东汉应劭《汉官仪》称:“荆扬之江南七郡,唯有临湘、南昌、吴三县令”。⒁按秦汉制度,万户以上的县设令,万户以下的县设长,荆扬之江南七郡仅临湘、南昌、吴三县超过万户,可见江南之县户口稀少,所以城市规模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江南城市分布稀疏、呈区域内不平衡发展,城市规模普遍较小,这些都是由江南经济发展及人口、地理环境等因素决定的。就整个南方而言,从秦38座城市到西汉140座,东汉144座,增长了近3倍,其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这也和秦汉时期江南社会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
二以城市为中心的商业活动
毋庸讳言,两汉时期的江南城市主要是作为行政统治中心和军事镇压基地,有着强烈的政治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也在逐渐增强,这突出表现在以城市为中心的商业活动日趋频繁。
(一)区域性商业都会出现
城市是商业活动集中的场所,因而也是商业发达的重要标志。在两汉时期,地理要冲城市业已成为区域性商业都会,如吴城和江陵。
吴城(今江苏苏州市),又名姑苏城,是春秋吴王阖闾根据伍子胥的建议所修建。作为当时的都城,其城区规模较大,周围23.5公里,开水陆门各8个,城中又有小城,周围6公里。至秦统一后,为会稽郡治,汉代因之,东汉为吴郡郡治,长期为吴越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由于地处肥沃的太湖流域,交通便捷,物产丰富。《史记·货殖列传》载:“夫吴,自阖闾、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所谓“东有海盐之饶”,主要是指其煮盐业的发达;“章山之铜”,说明铜的冶炼和铸造业先进。吴王刘濞时“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国用饶足”。⒂“三江五湖之利”说明其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同时交通便捷。《越绝书·吴地传》载:“吴故水道,出平门,上郭池,入渎,出漅湖,上历地,过梅亭,入扬湖,出渔浦,入大江,奏广陵。”可知其有渠道北通长江,南通过江南河沟通钱塘江。《史记·河渠书》也云:“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陆路,可北循陆道直抵无锡历山,西循九曲路达于太湖。由于便捷的交通,吴越之地的盐、铜、越布等产品通过这些商路输出。
江陵(今湖北沙市附近),楚国故郢都。自楚建都于郢后,经过几百年的开发,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的基础。特别是商业更为发达。桓谭《新论》说:“楚之郢都,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鲜而暮衣弊。”⒃《战国策·楚策》记:“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这里,楚国当指郢都,说明郢人口众多,所以尽管当地是出稻米之区,食、薪仍然昂贵。而行人车辆拥挤,正是人口密集、市场繁荣、贸易发达的具体表现。后来郢都虽被白起所焚坏,而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江陵仍然是全国重要都市之一,所谓:“江陵亦一都会也。”《史记·货殖列传》亦云:“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说明江陵腹地资源丰富。据司马相如《子虚赋》载:“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弗郁,隆崇律蟀,岑崟参差,日月蔽虧;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罷池陂陁,下属江河,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柟豫章,桂椒木兰、蘖离朱杨,榩梨梬栗,橘柚芬芳”;“西通巫巴”,证明其交通便利,溯江而上,和巴蜀经济区保持联系;同时北上陈、宛(今河南南阳市)和中原可以往来;东通江、淮,和吴越经济区交往。江南所产梓、梗柟、姜、桂、金、锡等物品通过江陵行销各地。而各地物产,亦通过江陵,散销江南腹地。
(二)商业形态多样
汉代江南商业就其性质而论有官营和私营;从形态上讲,又分贩运贸易和店铺零售等几种形式。
1、官营商业
官营商业是指由政府直接控制商品买卖的一种商业形式,它是以官营手工业生产为基础的。汉代官手工业已在江南部分郡县有所出现,如下表:
从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来看,主要包括煮盐冶铁,生产铜器、铁器、木器、漆器等生产、生活用品。这些官营手工业产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供皇室和贵族们享受的奢侈品,如金银铜器等;其二是与人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如食盐、铁农具、舟车、日用漆器和铜器等;其三是一些特色产品,如木器、橘柚等。此三者除前者之外,其他产品大多投放市场,进人流通领域,形成官营商品。
官营商业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得以实现。其一是盐铁专卖。在江南主要是通过分布于上述的盐、铁官实行统供调拨,控制经营。其二是均输平准。均输平准实行于桑弘羊受任为大司农的元封元年(公元前70年),这是汉武帝接受桑弘羊建议的一项商业国营措施。《盐铁论·本议篇》云:“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故曰均输。开委府于京师,以笼货物,贱即买,贵则卖,是以县官不失实,商贾无所贸利,故曰平准。……故平准、均输所以平万物而便百姓。”可见,均输、平准把贡物商品化;同时,利用国家雄厚的财力,控制商品流通和物价,部分地取代商人贩运贸易的职能,使利润归于国家。正如《汉书·食货志》所云:“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为赋,而相灌输”。
当然,官营商业虽然控制了国计民生的商品销售,但并不能完全控制全国的商品买卖,这也为其他商业形态存在提供了条件。
2、贩运贸易
贩运贸易,亦称贩运商业。在秦汉简牍、文献中,有“行贾”、“中舨”、“商贩”、“贾贩”、“市贩”、“贩贾”及“私贩卖”等用语。它是商人将生产物从有余的地方运到缺乏的地方,利用物品的地区差价,通过长途贩运,贱买贵卖的不等价交易而牟取利润的一种商业行为。
江南地区贩运贸易起源甚早。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从事贩运贸易,“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⒄战国时楚国鄂君长途贩运,舟车路线达十几个城,范围遍及三楚地区⒅。可见贩运面之广,路途之远。
至汉代,在统一局面下,江南贩运贸易进一步发展。参与贩运的不仅有富商大贾,而且也有小股资金的合伙经营。江陵凤凰山汉简就有“中舨共侍约”,其文如下:⒆
(年)三月辛卯中舨:(舨)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相与为贩,约人贩钱二百,约二。会钱备,不备勿与同舨,即贩直行共侍(持)。非前谒。病,不行者罚日卅,毋人者庸(佣)贾,器物不具,物责十钱。共事以器物,毁伤之及亡,贩共负之,非其器物擅取之,罚百钱。贩吏令会不会:(会)日罚五十,会而计不具者罚比不会,为贩吏,枲(集)器物及人。贩吏秦仲。
从这份契约可以看出:民间合伙经营的资金很少,人均仅200钱。但其规定却比较细密,对因病不能参预买卖者,对器物不备或器物损坏者以及不参加聚会或虽去聚会,但财物账目不清者均要处罚;而且设有贩长、贩吏具体管理,制度比较严格。这足以证明,当时江陵一带民间商贩合伙经营形式比较普遍,发育得比较成熟。
3、店铺零售
贩运贸易主要是调节地区间商品流通,要使商品直接进入消费者手中,还多依赖店铺零售。这在秦汉文献中称为“坐列贩卖”。如《汉书·食货志》云:“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师古注曰:“列者,若今(唐时)市中卖物行也”。在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出土木牍中,有专门记载从事零售而得收入的帐单。据有人考证:“(丁)组简所记人数至少有四、五十人,从张母称呼看,似非雇佣关系,应是合股经营商贩,由贩长统一安排,分派到市中‘坐列贩卖’”。⒇
(三)区域商品交流频繁
汉代中央集权的大统一局面,为商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活动条件。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曰:“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汉书·伍被传》云:“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故交易之道行。”又《盐铁论·力耕篇》载:“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臻,万物之所殖……宛、周、齐、鲁,商遍天下。”江南,作为中央集权统治下的区域,亦介入其中。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荆、衡阳经济区与中原内腹地区商业交流。司马迁在论及荆、衡阳经济区与中原的关系时云:“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陈在楚、夏之交,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受江、汉、淮,宛亦一都会也”。把它们看成是俗同互惠的经济圈。从商品流通渠道看,江南之商品主要通过江陵,北上宛,再上洛阳而行销中原各地;中原之物则通过宛、江陵再散销江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有一简就记载:“上官乙人圣二户贩马郃少一日。”[21]这是江陵贩马之记事,马产于中原,其购销渠道主要是通过较北的宛而输入的。湖北之云梦睡虎地12座秦墓中出土了相当多烙有“咸”、“咸亭”、“咸里”、“咸亭上”、“咸上”等戮记的漆器,湖北江陵和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亦出土了不少烙有成都工官所造漆器,如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漆器制品,有相当部分烙有“成市”、“成市草”、“成市饱”、“成市素”、“市府”、“市府饱”、“市府草”等戮记。江陵凤凰山8号墓出土的漆器制品印有“北市”等戮记。据有人考证:“‘成市’和‘南乡’、‘北市’戮记的性质既明,便能判断马王堆一号汉墓和凤凰山8号墓出土的漆器,基本上都是成都市府制造的”。[22]其输入路线,据有人考证:“江陵等南方楚地通过南北交往问最大的商业城市宛市与长安沟通,成都官府所出漆器便通过这种渠道进入楚地”。[23]另据王符《潜夫论·浮侈篇》记载:京师贵戚死后制作棺椁“必欲江南檽梓、豫章梗楠”;贵戚豪门甚至“其徒御仆妾皆服文组彩牒……犀象珠玉、虎魄瑇瑁”。江南之木材、犀象珠玉、虎魄瑇瑁行销京师洛阳,其北上路线估计是从江陵经陈至宛而行销洛阳。
2、吴越经济区与淮河流域商业交往。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云:“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基本上把吴楚经济区与淮河流域划为一体。当时东楚的重要商业都会吴城“有三江五湖之利”,水路“入大江、奏广陵”和江北淮河流域联系起来。“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南楚之地,通过江北之重要的商业市场寿春、合肥与淮河流域保持联系。“郢之后徙寿春,亦一都会也,而合肥受南北湖皮革、鲍、木输会也。”江南之铁器,多是通过这种渠道输入。例如江西修水出土汉代的制农具铲和臿,就有“淮一”的字铭,证明是从临淮郡输入的;[24]今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汉墓中出土一件陪葬农具登记单——“东阳田器志”中记载的铁臿、鉏(锄),也是从临淮郡输入的。[25]福建崇安城村的汉城遗址中也曾出土铁器71件,农具18,其中铁犁一件,它的形制与北方的铁犁完全相同,估计也是通过淮河流域的郡县输入。
3、江南与岭南商业联系。江南和岭南毗连,经济上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早在南越时,就与长沙国有着密切的商业贸易活动。当时开发南越所需的先进工具铁器及牛、马、羊等,大多是通过长沙国输入的。吕后时“有司请禁关市铁器”,南越王赵佗以为是长沙王从中作梗,因此发兵攻打长沙国,便是例证。至武帝灭南越,设郡县,统一于中央集权之下,岭南与江南贸易往来就更为频繁。《汉书·地理志》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其交易通道主要是秦朝修筑的大庾岭道和灵渠等。在海上,则是通过会稽的东冶上下往来。《后汉书·郑弘传》云:“交阯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讯海而至。”在东汉,为了更好适应日渐频繁的商业往来,当时毗邻岭南的桂阳郡太守卫宏在含涯、浈阳、曲江三县“凿山通道五百余里,列亭传,置邮驿”;[26]章帝时“开零陵、桂阳峤道,于是夷通”;[27]桓帝时,桂阳太守周憬又开辟水路,繁盛商业:“桂阳有泷水,人患其险,太守下邳周憬,字君光,颓山凿石以通之”;[28]“郡又与南海接比,商旅所臻,自瀑亭至乎曲江壹由此水……府君乃命良吏……顺导其经脉,由是小溪乃平直,大道允通利,抱布贸丝交易而至。”[29]这些道路的开辟,进一步加强了江南与岭南的联系。同时。岭南又是中国与东南海上各国的前哨,外国商品传到岭南以后,又能从江南传入中原内腹地区。从史书记载来看,岭南与江南及中原之交易,最迫切需要的是开发岭南所需的“金铁器马牛羊”等;而岭南输出的主要是土特产,如白壁、珠玑、玳瑁、犀牛角、翠鸟、珊瑚树、荔枝、岭南佳果等。
值得一提的是,江南还存在一定的海外贸易。据《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东冶海外有亶、夷二洲,秦时方士徐福入海求仙所率童男女数千人,即留居在那里,“世相承有数万家,其志土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冶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直州者”。证明江南同东南海上贸易的存在。另据《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曾在大夏国看到巴蜀物产邛杖、蜀布,而当地人说系由商人从身毒国(印度)贩运而来;东汉时为与掸国、天竺、大秦等进行铜铁、毛织物、象牙、犀角、珠金等贸易,而辟置永昌郡。“近年来,‘南方丝绸之路’的考察和研究,均把两汉看作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30]
三商品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及制约因素
如上所述,江南虽然存在较为频繁的商业活动。但同中原及关中地区相比,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还是较低的。这主要表现在:
其一,江南自给自足性经济成分仍然很高。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云:“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果隋赢蛤,不待贾而足。”从城乡市场的联系来看,为广大人民普遍需要的大宗商品,主要是非家庭所能制作的盐铁两项。小农与市场的联系只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并没有形成自觉的商品意识,故“千金之家”还是少数。
其二,为商品交换而生产的手工业作坊较少。当时全国设在各地的工官有8处,而在江南没有一处;设铁官49处,而江南仅有耒阳1处,占2%;设盐官37处,而江南仅有巫、海盐等2处,占5%。我国考古工作者迄今为止已在全国各地发掘汉代冶铁遗址30余处,有的规模十分宏大,面积达十余万平方米,却没有在江南发现一处。同样,民间手工作坊亦相对较少,致使江南作为商品交换的多为方物特产。
其三,商业市场相对较少,且规模较小。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当时全国著名的商业都会二十个,其大部分分布在中原地区,江南仅有江陵和吴二处,占10%左右。而且规模亦较小,象长安九市,临淄“市租千金”的商业市场,江南没有。江陵、吴城和成都仅是区域性的小市场。
由此可见,当时商业的发达,北方确实远远超过南方。经济重心在北方,商业中心亦在北方。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诸因素制约着江南商业的发展。
其一,自然资源丰富,人们不需要通过努力就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使人们缺乏开拓精神。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总结为:“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也无千金之家”。
其二,地广人稀,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较少。江南地域面积占当时全国总面积的22,13%左右,而人口在西汉平帝元始二年时仅有3,444,947口,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5.97%左右,人口密度平均为3.95人/平方公里;到东汉,虽然有大量人口南迁,但至顺帝时也仅有7,307,675口,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5.26%左右,人口密度平均为8.38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低,开发程度不高,很难分离出富余人员去从事商业买卖。
其三,远离政治中心,开发程度不高。两汉时期,黄河中下游既是政治统治的中心地带,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赋税来源之地。汉王朝极为重视这一地区的开发。国家的农业、手工业投资亦多有偏重,使得其整体经济环境良好,市场机制活跃,为农副业及手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广大的江南地区,由于远离政治中心,且在国家赋税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小,政府尚无暇顾及这一的开发,使得这一地区的农业、手工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自然不会很高。
其四,城市分布稀疏,且规模较小。传统社会,作为商品交换的农业、手工业产品,其消费对象主体并不在农村,而是城市中非农业生产的人口。所以,商品经济发达与否,与其城市分布密度及城市中的消费人口的多寡休戚相关。江南地区,由于城市分布稀疏到数千平方公里甚至上万平方公里才有一座,这就大大地限制了农村与城市以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商业交流,也增加了运往市场的商品成本。再加上江南城市规模普遍较小,消费人口相对较少,扩大不了商品的需求量,商品经济很难繁荣。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①《史记》卷129《货殖列传》。
②《史记》卷60《三王世家》。
③王子今:《秦汉气候变迁与江南经济文化的进步》,载《秦汉史论丛》第六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④《战国策·赵策》。
⑤《玉海》卷174。
⑥《汉书》卷1《高帝纪》。
⑦《汉书》卷28《地理志》。
⑧详见《汉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以及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⑨《后汉书》卷1《光武帝纪》。
⑩张南等:《安徽汉代城市的分布与建设》,《学术界》1991年第6期。
⑾《枭阳城址初步考察》,《考古》1983年第7期。
⑿《江西新建县昌邑古城调查记》,《考古》1960年第7期。
⒀《崇安城村汉城探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11期。
⒁《续汉书》卷25《百官志》注引。
⒂《汉书》卷35《荆燕吴传》。
⒃《北堂书抄》卷29引。
⒄《史记》卷61《货殖列传》。
⒅黄盛璋:《关于鄂君启节地理考证与交通路线的复原问题》,载《历史地理论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63—285页。
⒆黄盛璋:《江陵凤凰山汉墓简牍与历史地理研究》,载《历史地理论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68页。
⒇黄盛璋:《江陵凤凰山汉墓简牍与历史地理研究》,载《历史地理论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69页。
[21]见黄盛璋:《历史地理论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70页。
[22]黄盛璋:《关于鄂君启节地理考证与交通路线的复原问题》,载《历史地理论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84页。
[23]《关于凤凰山168号汉墓座谈纪要》,载《文物》1975年第9期。
[24]《江西修水出土战国青铜车器和汉代铁器》,载《考古》1965年第6期。
[25]蒋廷瑜:《广西汉代农业考古概述》,载《农业考古》1981年第2期。
[26]《后汉书》卷76,《循史传》。
[27]《后汉书》卷23,《郑弘传》。
[28]洪适:《释棣》,卷23。
在当今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中,城市建筑越发增多,人口的密集度也在逐渐增加,大部分城市中的绿化覆盖分布不具备均匀度。如果在城市中发生一些大型灾害,其蔓延度较快。而在城市当中又缺乏大型躲避场所,人群疏散速度极为缓慢,极易出现人员损伤的情况。如果在城市中进行大面积城市园林的建设,便可在灾害发生时将其作为一个有效的防避场所,为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2城市园林的管理及创新
2.1创新管理观念,积极增强城市园林管理意识
在城市园林的管理中,大部分园林管理工作人员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自身并不具备科学的管理意识,其主要的想法便是:管理工作就是对园林植物进行浇水及除草等操作,确保其生存。这种管理意识是极不科学的,城市园林管理工作极具复杂性及系统性,其中所包含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植物日常养护而已。针对此种情况,园林管理部门应做的便是对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知识普及,促使其对园林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熟悉掌握,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准,将其作用最大化发挥。
2.2制定整体管理目标,突出城市特色
在城市园林管理中,应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园林建设条件等具体状况进行长远型目标的制定以及近期目标的安排,用一个整体全面的角度进行园林管理规划的制定实施。以漯河市为例,在城市中先进行绿化工作,之后将绿地的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化处理。在扩大绿地面积之后,对整个城市园林的绿化质量进行逐步提升,从而使得整个城市美观度得到提高。城市园林的管理创新务必要注重特色问题,从而使得各个城市的风貌能够在园林管理中得以体现。漯河市的秋天风沙状况较为严重,因此,其城市园林建设管理中应确保植物具有一定的防风沙特点,积极选用一些耐干旱的植物进行种植。在园林灌溉方式选取上,也应尽可能地采用园林节水灌溉技术,如对花坛草坪进行微喷灌,对绿化带植物进行养护滴灌。经过一段时间的节水灌溉,水、肥、药便能够得到较大幅度地节省,之后又可将其运用于一些必要的地方,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为园林植物的良好生长提供了最大化的帮助。
2.3健全完善城市园林管理体制
在城市园林管理中,应始终遵循科学合理的管理原则,对城市经济发展与绿化环保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调整。积极建立一个园林管理责任制,制定出相应的奖惩制度,实行随机的检查考核,将管理工作的职责落实到每一个管理人员身上。另外,还需在对管理效率进行稳步提升的同时,对园林市场进行小面积开放,将城市园林的管理工作划分一部分,给一些具有专业养护管理水平的园林养护单位,之后再对其养护工作进行科学监管。
3结语
1.1档案数量的增加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档案人才流动性较大,很难培养和留住档案人才。这一点与档案管理工作自身的特点息息相关:一是工作强度大;二是工作比较枯燥、繁琐;三是工资待遇不高。对于人员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政府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期限的大背景下,我市工程档案部门受理档案验收的承诺期限由7天缩短为3天,而且增加了档案预验收环节,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的骤然加大,对档案人员的耐性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1.2档案数量的增加对档案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服务技术和服务方法比较落后。资料搜集和整理依然仅靠人工处理的方法,信息化发展缓慢导致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率普遍较低;(2)即使有些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已经对档案实施了信息化管理,但档案实体的整理和档案信息化扫描的工作进度无法保证即时完成,从而影响了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水平;(3)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我们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设备严重落后。而且各个城市之间城建档案管理水平发展不平衡。这是由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对城建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导致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1.3档案数量的增加对档案利用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档案数量的增加直接导致档案利用量的增加,加之人员不足、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档案利用需求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由此导致档案部门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及民众心目中的公信力下降,从而也影响到部门自身的发展。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档案信息,是对我们城市建设档案部门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但是当前形势下,我们有些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在这一点上难以做到。
2提高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
2.1加强城市建设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1)通过“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以及适当的待遇留人”,广泛吸纳人才,打造一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适当提高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2)要定期不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对于优秀的管理或技术人才,要给予重点培养。(3)通过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对工作优异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此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2.2提高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1)对档案进行全面的核查,在对竣工档案资料进行移交时,包括前期准备文件、施工文件、竣工文件等资料都要保证其完整、准确、规范和系统。(2)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基础是档案的著录。由于每个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单位的条件不同,应该研究制定统一的《城建档案著录细则》,以实现档案著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3)合理组卷,在整理过程中如若发现案卷内容混乱,无页码等现象出现时需要重新进行加工,并将有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组卷合理化和规范化不仅有助于科学管理、优化馆藏,还能提高计算机管理的利用效率。(4)档案分类号以及档案题名的准确无误有助于提高检索查准率。对一些含义不清或模糊的题名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出现计算机无法识别的情况。
2.3提高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先进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的融合,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实现网络一体化:借助相应的软、硬件平台,通过扫描、录入等方式,实现档案的“三态”同步,从而实现网络检索和在线阅览,大大提高了城建档案的利用效率。我们的社会已经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期,信息技术的在各行各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城建的档案管理也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将一些已经不符合或者陈旧的管理模式加以改进和创新,以此更好的为城市建设提供服务。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城建档案管理上来,从根本上提高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4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提高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由于档案管理单位的人员和编制有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来完成城建档案的实体整理、图片扫描和数据录入工作,也不失为解决当前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该方法已经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城建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和提供利用工作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5提高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的“社会意识”
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城市建设服务是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自身的价值所在。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为社会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档案信息,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我们要注重服务理念、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实现由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的转变:一是要改变“重藏轻用”的旧观念,树立“以用为主”的新观念,如指引群众通过“依申请公开”的方式申请利用。二是开展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将信息整理加工成册,提供给社会利用。三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信息主动给社会。城建档案部门一定要充分提高“社会意识”,由此提高自身价值。另外,城建档案部门还要加强自身的宣传,通过提供良好的服务来提升整个社会的“城建档案意识”。
3结语
在水电工程中一般的大型水电站都建立在崇山峻岭中。在水电工程建设中大型的开挖如:导流洞、地下厂房、隧道公路、等都是洞挖。而,在溪洛渡水电站的建设中洞挖的工程量相对来讲比较多。所以,隧道测量是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施工程序。现代的测量工程中有许许多多的测量方法都叫测量的组合,而每一种测量方法都能把测量工作完成,就算是同一个测量部位、同样的条件及其他的因素。为此,我们一定要用科学方法来解决测量工作中的测量问题。溪洛渡水电站位于云南永善县和四川雷波县境内,为一跨流域开发引水式电站。电站枢纽由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和厂区枢纽三部分组成。首部枢纽位于金沙江上游Ⅰ级支流,厂区枢纽位于金沙江左、右岸。其中引水系统由引水隧洞、调压井、压力管道组成。引水隧洞分为左右引水分别3条全长9393.947m。溪洛渡水电站引水隧洞于2005年10月1日开挖贯通,继而进行开挖断面测量。按规范及监理要求,每3m测一断面,工作量相当大。为给施工班组进行清欠处理提供准确的开挖断面和提高测量效率,各单位采用了徕卡多功能全站仪断面测量Profiler机载软件。
(一)、前方工作运用
(1)、隧道测量工程测量前的工作准备:
由于,在隧道工程测量中一多半的工作时间都是在隧道里。但是,隧道里的工作环境一般的比较恶劣,如:光线太黑、空气恶劣、路面不平有少许暗沟等。因此,在隧道测量时的测量工作人员在上班之前必须要准备以下测量工具,强光探照灯、测量仪器和其它的辅助工具,其强光探照灯是在洞中测量中必不可少的一样。
在溪洛渡工程测量中每个单位用的测量仪器都不相同如葛洲坝测量队在右岸导流洞测量中用的是徕卡402、405、拓扑康502型红外线测量仪,而水电六局在左岸导流洞测量中用的是徕卡702、402、1202、等型号的红外线测量仪。在溪洛渡测量队中大部分的测量队都用的是红外线激光测量仪。以方便在洞中找点。
(2)、隧道测量的程序及运用:
在测量隧道中由于时代的变化、科学的进步,我们运用的计算工具也在不断的变化。在如今我们测量工作中一般运用的是CASIO4500、4800、4850等型号的科学计算器还是一种有编程功能的计算器。
在隧洞测量时测量人员要根据现场的要求来进行编程,边角程序如:
边角后方交会
BJHFJH
L1ABCD:Lbl5:{KSP}
L2pol(C-A,D-B)
L3Q=90(1-K)+KSIN-1(SSINP/V)
L4T=W+180-P-Q
L6Rec(S,T):X=A+VY=B+W
L7Goto5
说明:
1、测边的已知点作为P1(A,B),未测边的已知点作为P2(C,D)。
测边对角为锐角时K=1,测边对角为钝角时
2、K=-1。
3、角度P是以测边方向为起始方向,顺时针观测另一个已知点方向的右角。
注:理想图形要求实测的S边相对于已知边P1P2越短越好,角P越接近180°越好。
坐标反算
ZBFS
L1AB:Fixm:{CD}
L2pol(C-A,D-B)
L3W<0W=W+360
L4lntW+0.01lnt(60FracW)+
0.006Frac(60FracW)
说明:
1、本程序用于计算直角坐标值已知的两点间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
2、起算点和目标点的坐标分别为(A,B)、(C,D)。
3、起算点改变时应重新调用程序以改变A、B的值。
4、边长值和方位角值分别自动存放在“V”和“W”中。“W”的单位为:度“°”。
隧洞断面图如上的程序如下:
直线断面放样程序(2)
ZXFY2
L1Lbl0:{ABH}:ABH:POL(A-X,B-Y):
L2L=ICos(J-G)
L3M=Isin(J-G)
L4V=H-N
L5V=16.83W=
((V-16.83)2+M2)
Goto5
说明:
1.本程序用于计算直线段的如图断面样式的隧洞程系放样程系。
2.坐标A,B,H,是测算出来的坐标数据。
3.已知的坐标X,Y是从图纸上的起算点坐标。
4.J是方位角,是隧洞的轴线方向。
5.M是偏中,V是实际高程,W是实际测量出来的顶拱位置。
后方交会3HFJHCX
L1ABCDEF:Lbl5:{OPQ}
L2I=-O+P:J=Q-P
L3G=Abs(I/90):H=Abs(J/90)
L4G=1I=I+0.01″
L5G=2I=I+0.01″
L6G=3I=I+0.01″
L7H=1J=J+0.01″
L8H=2J=J+0.01″
L9H=3J=J+0.01″
L10K=(A-C)+(B-D)/tanI
L11L=(D-B)+(A-C)/tanI
L12M=(C-E)+(F-D)/tanJ
L13N=(F-D)+(E-C)/tanJ
L14U=(K+M)/(L+N)
L15X=C+(K-UL)/(1+U2)
L16Y=D+U(K-UL)/(1+U2)
L17Goto5
1、本程序用于利用3个合适的已知点进行方向后方交会法计算测站坐标。
2、观测、计算时将3个已知点按顺时针方向对应排列,已知点的直角坐标分别为(A,B)、(C,D)和(E,F)。对应3个已知点的方向值分别为O、P、Q。
3、L3至L9行的作用是当两相邻方向间的夹角出现直角或平角时将导致不能计算时进行自动处理。
4、为提高解算精度和防止错误,宜尽可能使测站点与3个已知点组成较理想的图形,如采取测站点靠近3个已知点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区域、避免出现“危险园”图形和增加已知点组成多组后交图形比较计算等措施。
5、当已知点发生变化应重新调用程序。
边角后方交会
(Filename)9BJHFJH
L1ABCD:Lbl5:{KSP}
L2pol(C-A,D-B)
L3Q=90(1-K)+KSIN-1(SSINP/V)
L4T=W+180-P-Q
L6Rec(S,T):X=A+VY=B+W
L7Goto5
说明:
1、测边的已知点作为P1(A,B),未测边的已知点作为P2(C,D)。测边对角为锐角时K=1,测边对角为钝角时。
2、K=-1。
3、P是以测边方向为起始方向,顺时针观测另一个已知点方向的右角。
4、理想图形要求实测的S边相对于已知边P1P2越短越好,角P越接近180°越好。
(3)、测量过程及人员安排
仪器架设在待测断面前,位于仪器无棱镜观测的最好方向便于观测,(竖直度盘定天顶方向为0度,顺时针注记)测量的竖直角读数,。记录仪器高、观测的竖直角、斜距水平距离和高差便于检查。如隧道洞内干扰很大,可能影响仪器的稳定。所以在测量过程中要不断的查看仪器是否气泡居中,与免影响测量的精度。
在测量的人员安排是有固定规定的,在测量放样中每个人都有他的一定作用呀!一般情况下,一组放样人员需要4人,带班一人,辅助3人,具体如,观测一人、记录一人、扶棱镜一人、做点一人,这是一般的安排,但是,具体的还要分人员的数量和工作效率来安排具体的工作人数。
(二)、展图过程及方法:
1.通过全站仪的内存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后为GSI格式的数据文件,在通过南方CASS5.1、6.0来毒气数据如图:
点击后进行下一步:
转换后的数据为.DAT文件,可以直接在CASS上展图了。
选择好你转换后的数据文件名后就点打开,根据CASS6.0的下方命令提示来一步步的完成操作。
(三)、超欠挖的计算
超挖大家可能都比较清楚就是在比预定或者是在工程上所说的设计的面积大了就叫超挖,欠挖也就是比设计图纸面积小的叫做欠挖。
打开边界的命令符号显示如图;
点击新建后选中超欠挖的线段和设计的线段后,然后点击反键或者回车以后选择超挖的位置正键单击后如图:
绿色线段是面域后的图块。然后,单键点击线段后旁边的对象特征中的面积一格中就会显示面积数目。
做完一个后记录到xls上根据断面桩号的超欠挖面积,如图表的样式
填入图表后根据xls的计算功能来计算超欠挖的面积。体积计算以两个相邻面积为底的梯形公式计算。
参考文献:
有利于工程的合理展开,保证工程质量。大体上,工程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设备安装准备、设备安装、设备调试、送电前的准备、送电,以时间为单位,利用界点为这5个阶段进行设备安装准备阶段占据时间最长,设备调试次之。整个流程一环套一环,前后紧密联系。为确保正常的施工进度,不能在任何一段掉链子。在施工质量控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设备安装、调试及送电三个阶段,这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难点。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及有利的施工环境和条件的创造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在保证施工进度前提下,需着重把握细节,精益求精,提高施工质量,施工质量的控制需在各种复杂的具体工序中进行,有些工序联系紧密、相互穿插,需要得到重视。另外,施工的主体,也是就人的安全性永远排在第一位。一切工作都需以此为前提。工程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并做到严格的质量把关。
二施工管理
1设备安装准备阶段
施工管理认真阅读工程图纸,做好会审工作,最后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在购买设备过程中,设备的型号、规格均需一一对照工程图纸所注的具体参数。对于不同的设备,结合施工现场具体状况决定设备运输方案,整体运输或者分体运输,并计划运输的具体方式。对于需要临时制造的设备,需要派专门人员到制造厂家监督设备的制造过程,要保证其遵循设计图纸的要求和相关规定。在准备阶段,需要将工程组织计划设计好,并制定好吊装方案,吊装工作须先通过甲方和监察单位批准,且在吊装施工整个过程中,均需有承包单位和监察单位人员在施工现场,确保吊装质量。基础工程、线路设计及保护装置的预埋和预留工作均需严格遵守设计图纸进行。对于基础工程,土建单位人员必须和电气单位人员协商,达成共识。槽钢基础应当依照相关规定施工,完成施工后,需要采用水平仪对其进行检查,保证必要的水平度和平行度。如果发现没有达标,就要及时完善。
2设备安装阶段施工管理
2.1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十分重要,是达到预期工程目标的保证。首先,需对一次原理图进行严格审批,由相关审图单位受理。然后,由中标商家给出配电系统的二次原理图,由图纸设计单位进行审批。监察人员对到场的设备及相关资料进行检查和验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设备、附件繁多,应该由专门人员统一管理,包括各种重要资料和钥匙。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及设备吊装方案,对线路和保护装置以及槽钢基础预埋、预留等地面工作进行验收,最后验收墙面及顶板工程。
2.2设备安装施工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工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重难点所在,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控制工程质量,还需格外注意人员安全。其主要任务有布置高低压柜、于其内部安装铜排、敷设二次线、安装压桥架、母线、风管、墙面。其注意事项有:必须严格遵循《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在充分熟悉相关条款后,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落到实处,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一个合格的工程人员,应该十分了解工程中的常见质量问题,所以在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到重点检查,关注细节,发现问题,严格处理。通常,就设备自身而言,需要检查以下问题:检查母排有没有足够的支架或者支架不稳而导致母排无法固定牢固;仔细检查小零件、小元件,确保没有缺失;检查开关,保证有复位功能的开关能够成功复位;检查设备接地保护装置,有些保护可能没有接到地面上,或者地线太细,留下安全隐患。在安装设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检查的包括:检查变压器的接地,确保其严格遵循《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这里,通常出现一种通病,即采用铜辫子将槽钢接地,再连接接地体上预留的接地扁钢和设备的槽钢基础。正确的接地方法是直接从接地体上拉出一镀锌扁钢,拉出的长度大概为15cm,其头做好标记,专门用来接地。检查设备的接地连线的连接处,确保均用到了接线鼻子;检查高低压柜的布置,不能让它们之间间隔太大。在安装母线、桥架过程中,需要注意检查的方面包括:接地问题,需严格按照《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桥架质量要平整,不能有翘起的情况出现;检查吊杆上的横担丝,不能太长;检查桥架布局,两个之间的缝隙要适中;检查防晃支架等安全设施是否完备。
2.3设备安装施工进度控制
完成配电室设备、母线、桥架、风管的图纸设计。做好定位和标高工作。若在图纸设计中发现设备、母线、桥架和风管中有位置上的冲突,其优先顺序应该为先设备、再母线、接着风管、最后是桥架。为了不影响后来设备的安装工作,我们在施工时,要注意按照由内到外的次序实施。笔者认为,考虑到环境因素,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安装顺序应该是:安装吸音龙骨框架安装墙面布置高低压柜于高低压柜内部安装铜排敷设二次线安装母线安装风管安装桥架安装顶板。本工程由于进度安排比较紧,在预埋槽钢后,确定事先布置好的高低压柜的大小形状,便需要测量桥架漏斗。在此,需要把握好制作漏斗的时间,确保不能影响正常施工进度。
3设备调试阶段施工管理
3.1调试准备
审核调试具体方案和送电方案;准备好调试工作应配备的所有工具和仪器;安排好工程人员。
3.2设备调试质量控制
做好各种器件的耐压、耐高温试验,包括变压器、封闭母线、真空断路器等。另外,对于真空断路器,还要进行重合闸和失压脱扣检查。做好直流屏试验。为保证变压器质量,需要在使用前通直流电,测量其线路电阻,不可过大,引起发热损耗。CT、PT试验。检验低压侧设备装置。采用低压断路器连接低压柜,并通三相电,进行检查。高压柜连接的检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试验大多涉及高压,试验具有较大的危险性,但由于重要性很高,必须严格做好。为安全起见,不仅要按照科学方案进行调试,还要做好充分的安全防护措施。最后将调试结果整理汇总。
4送电施工管理
4.1送电前准备
送电准备,在图1中表现在界点3和界点4之间的阶段。这一阶段尤其需要预防安全事故、当然,质量管理和进度安排也需引起足够重视。准备工作很重要,因为其具体工作不少。不同于安装施工阶段,这一阶段的工序之间相互关系不是很大,相互影响的程度较小,但均不可替代。工程人员要保证的工作很多,具体包括:编写送电方案;培训合格的工程人员;安装设备和计量用表;做好线路保护工作;准备安全工具,像绝缘鞋、手套、应急灯、标志牌、灭火器等;联系高压检查人员,审核施工效果;请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监督;审核送电方案,设备、人员到场,填写相关表格等。
4.2送电
送电人员首先要熟悉配电站的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懂得如何规避危险情况,能够积极预防故障,发现故障,能够及时处理。在送电前,送电员要认真阅读事先制定的送电方案,严格遵守其相关规定进行送电。送电完毕,填写相关记录表格,做好事件记录工作。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