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八年级历史下册总结范文

八年级历史下册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八年级历史下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八年级历史下册总结

第1篇:八年级历史下册总结范文

一、开门见山说背景

某些经典阅读篇章因写作年代距离今天久远,且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如果学生对其不甚了解,阅读时往往会不明其意,甚至一头雾水。所以对此类文章教师讲授时只有开门见山地说背景,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全面把握人物形象和主旨思想。

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课)一文,学生只有了解了鲁迅先生青年时留学日本时清末衰败、饱受列强欺凌的社会大背景,才能理解文中鲁迅先生敏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依然弃医从文后以笔作枪、战斗不止的爱国心,才能明白在当时这种历史背景下,藤野先生这种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极大地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的精神和行为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从而使藤野先生潜移默化走进学生心中,逐渐成为学生脑海中一个亲切而感人的难忘形象。

二、感知文意插背景

某些经典阅读篇章不仅思想深刻而且格调昂扬、语言精美,适于吟诵。如果上课伊始教师便直说文章背景,未免太煞风景,不能使学生首感其美,也不利于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所以此类文章适于学生熟读课文、感知文意之后,教师再插叙背景。

如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反复诵读,不仅使学生陶醉于散文诗的音乐美中,而且使高傲勇敢、乐观自信的海燕根植于学生心中,然后我适时设疑:高尔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篇激越豪壮的散文诗的?“海燕”是他闲情逸致下的海边观赏之物吗?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此时我及时穿插其写作背景,不仅使学生深入把握了海燕的象征意义,而且被经典美文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彻底折服。

三、巧用文本提背景

某些经典阅读篇章内容本身就有很强的时代痕迹,是作者现实生活的体现,所以这些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师无需单独介绍,只要巧用文本信息,引领学生反复阅读,筛选出能体现作者当时社会生活的关键词句,然后轻轻一点,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轻松了解了作者写作的社会背景。

如在学习牛汗的《我的第一本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一文时,我抓住文章难点句“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请学生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童年生活“荒寒”的语句。学生相继找出“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和“我把书撕了一半给乔元贞,一人看一半”等句子,从而使学生了解到本文内容只是20世纪初中国农村苦难生活的一个小小缩影,自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四、结尾升华点背景

有的经典阅读篇章运用象征手法,感情委婉曲折,主题别有深意。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主题,提高阅读的能力,适宜结尾升华点背景。

如在学习巴金的《短文两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一文时,我通过引领学生反复阅读、研讨分析、比较异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认识到《日》《月》都体现了作家巴金对光明的歌颂,对为了拯救人民,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怕牺牲自己的一切人的歌颂,都表达了作家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至此,本文的课堂教学也接近尾声,于是我适时追问:“同学们知道巴金吗?你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吗?请给大家讲一讲。”然后在学生自主介绍的基础上,我补充说明:本文写于1941年,1940年―1941年正是进行到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全部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也使学生的心与作家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油然升起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神圣感。

第2篇:八年级历史下册总结范文

历史具有真实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对历史讲解的真实性往往会把学生带入一个乏味无趣的氛围中去。所以故事性教学法把历史事实通过故事述说的方式呈献给学生,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首先去搜集一些历史小故事来作为课堂学习的“热身”训练,收集历史故事的方法也帮助了学生更快地去了解历史,调动学生学习欲望。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的“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搜寻一些关于科举制度的小故事并且摘录下来,然后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这些“科举”小故事。同学们在搜寻科举制度的故事时,会接触到一些历史名人、历史重大事件等,而这些内容正代表着当时时代的突出特点,对学生把握历史阶段特点有着直接的帮助作用。学生对历史上科举制度时期、关键人物等的把握也为科举时代的历史学习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学生接受历史知识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在人教版初衷历史八年级下册中的“不怕远征难”的学习中,学生课前收集的历史故事更能代表着本课题的真实性。“”这个主题涉及到太多感人事迹,也有许多民族英雄的壮举永远成为历史的定格。学生收集这篇主题的历史小故事扩宽了教材内容,把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呈现给老师同学,加深了师生对历史的认识,对历史人物的敬畏,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小组合作,演绎历史

初中历史的学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故事化教学提供给了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编排历史故事,把真实的历史故事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呈现给师生。这种演绎历史的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将历史事实通过更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述给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历史。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的“原始的农耕生活”这一课,学生就可以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小组合作过程中制作道具、服装和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等都要体现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原始居民所代表的不同生活方式和生活用具。比如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生产水稻,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使用耒耜,种植蔬菜,住半地穴式的房屋。这两种类型的原始居民不同的生活方式就要通过小组演绎充分体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甚至可以编排一些小情节、小故事来体现原始居民的生活状态,帮助学生去理解远古时期的历史。学生参与与合作,共同构建这样一种生趣的历史课堂也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促进作用。又比如七年级下册中“贞观之治”这一课,学生也可以采取故事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讲述历史。学生们可以演绎“唐太宗”,通过小故事创编来表现唐太宗在选用治国措施的过程,并且列举出贞观之治中采取的具体措施。这种小故事表现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下贞观之治的历史概况以及唐太宗治国之道的方法,对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起到帮助作用。所以故事化教学通过历史演绎的方式能够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课堂,更能帮助学生在演绎故事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三、课后交流历史故事

学生在经历课前、课中的历史故事性学习后,形成了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教师此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去再次加强历史性认识,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纳总结。达到对历史更加客观、深度地了解。比如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的“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时,学生可以举出明清时代的历史故事,比如青花瓷制造的故事、李贽离经叛道的故事等。在这些故事的背后,教师要强调的是明清时代的经济、政治等的特点促使着这些故事、现象的出现,所以历史的发展具有必然性。学生通过历史故事交流达到这种认识也是一种历史学习的成就,通过现象反映实质,通过具体问题总结出历史概念。所以,课后交流历史故事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了历史事件这种现象性的问题,更给学生启发性的思考机会,到达对历史表象地总结性认识。从而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对于教师教学而言,学生参与历史故事交流同时也给了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机会,间接地推动着教师教学手段的创新。

四、总结

第3篇:八年级历史下册总结范文

关键词 历史课堂;历史教学;课堂效率

一、注重语言习惯

1.忌口头禅

在课堂中,教师是通过语言来向学生传授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杜绝口头禅。可能教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课文内容没讲错就行,但对学生影响是巨大的。有一次,我在讲授七年级下册历史的《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时,讲的生动有趣,引经据典,气氛活跃。下课时,本以为收效不错。没想到有两个学生跑来告诉我,说他们对这节课听了很烦。原来我一节课下来,讲了有二百多个“是哇”,他们都用练习簿记着。我顿时愕然,一句简单的“是哇”,把我讲述的课文内容都掩盖了,正像俗话说的“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一些细节,少说一些跟课堂教学无关的废话,要反思自己的说话特点,进而消除口头禅。

2.忌重复嗦

要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必然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明快简洁,达到要言不烦,一语中的。但在教学中,教师总过于担心学生对所讲内容不明白,一而再,再而三地讲,重复嗦。学生因此感到烦恼反感,甚至对历史课失去兴趣。所以教师最好是在上课前把要说的每一句话写下来,然后进行修改,把不必要的字句删掉,经过锤炼,然后背下来。

二、注重提问方式

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手段,历史亦不例外。如何通过提问取得好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方式是主要的。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历史的《》时,大多数教师会这样问:在什么时候爆发?订立了什么条约?割了什么地方?赔了多少钱?标志着什么?这样问虽然是达到了学习目标,但学生学到了什么?结果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提问而去死记硬背,成天去研究割地赔款,这有何用?又能怎么样?这样的提问只能使学生成了一部部标准的复读机,谈何去思考?学生又怎样去思考?

历史教学不单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史实,更重要的是懂得以史为镜,去思考未来。同样的课题可否换一个方式提问?我们是输了,但在21世纪,假设又和日本爆发战争,会在什么时候?会因为什么而爆发?是因为问题或其它问题?中国能赢吗?赢在那里?如果输的话,又输在什么地方?这样问,不但与现实相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去进一步了解课文,而且引发学生去思考,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开拓知识的深度。同样的课题提问方式不同,效果就不同。好的提问方式,能促进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水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注重情景再现

1.想象再现

历史教学大多内容讲述的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些情景离我们遥远悠久,无法亲临其境,学生比较困难去理解。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去描述想象。如教授七年级下册历史《郑和下西洋》,郑和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七次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为什么说是壮举呢?教师可让学生想象郑和下西洋在途中的情景:会遇到缺水,饥饿,风暴,航行时间长,在茫茫大海上没有什么娱乐,无聊,海盗的袭击,有可能撞上暗礁……学生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回答出来。学生的想象被激活了,收到不用教师多言而学生自明的效果。

2.视频再现

很多历史情景可以视频再现,它直观现象,给学生感官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甚至引起学生的震撼共鸣。如在教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大战的扩大与转折》珍珠港事件时,教师再怎么讲,口沫飞扬,学生就是不大了解当时的场面,懵懵懂懂。千言万语还不如适时插播好莱坞拍摄的电影《偷袭珍珠港》,学生马上兴趣盎然。视频再现可以帮助有效去了解课文,生动鲜明,加深印象,完成学习目标。

四、注重教学反思

第4篇:八年级历史下册总结范文

启示。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技巧;启示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精彩的课堂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序幕”。好的导入可以帮助学生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彩的导入,为学生创设情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不能忽视课堂导入的重

要性。

营造课堂氛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能找准学生的最爱、激发他们的兴趣,就可以得到“净水投石”的效果。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在课堂教学中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实施兴趣导入,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播放歌曲,渲染气氛

历史虽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但它不是干瘪枯燥的文字,它是有血有肉充满活力的,为了体现历史的真实性、生动性,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自然把学生带入事件发生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2课最可爱的人》一课时,我播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歌曲将学生带入抗美援朝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中,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进入本课的学习主题。

二、观看图片,形象导入

历史图片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历史课堂中如果教师能恰当地运用图片进行导入,就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我在九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中就采用了图片导入法导入新课,出示《德国妇女清理废墟》《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和漫画《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实力变化》请学生仔细观察,前两幅图片和漫画内容形成巨大反差,学生自然想知道其中原因,自然便进入到本课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导入既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心理,又符合初中历史课程的特点。

三、生动讲述,故事导入

学生在上课前几分钟精力比较分散。于漪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故事对于学生来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能恰当讲述故事便能将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到课堂情境中。讲述历史名人的小故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一课的教学中,我课前搜集了林肯的生平事迹,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这不仅有利于课文学习,而且使学生增长了多种背景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学生由此对林肯其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学起来知识来更加兴致勃勃。

四、设置悬念,问题导入

正所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课堂教学教师如能精心构思,巧设问题便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将学生带入教师设置的情境中,以便学习新知。教学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时,向学生提出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灾难,它席卷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那么这场大世界战因何而起?交战双方到底是谁?大战的结果怎样?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又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呢?利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心里充满了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尽快知道究竟,从而形成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

课程导入方法很多,重在精益求精。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效课堂令人心驰神往,每一节课都精心设计导入便可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在瞬间就呈现出生命活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共同参与探究新知的热情,有利于学生真正体会到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作为教师只要我们能乐于奉献,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坚持做一名“实践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实践者”,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并且坚持不懈,就一定能不断进步,赢得

成功。

参考文献:

[1]逯彩霞.初中历史作业创新设计新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5).

[2]刘思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12.

第5篇:八年级历史下册总结范文

关键词:分步教学 地理 课堂运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地理知识来说,由于目前中考没有对地理知识的检测,因此,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并不感兴趣。但地理知识对他们今后人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所以,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地理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我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引进了分步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现行文如下与同行们交流。

一、分步教学模式的内涵及作用

分步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目标进行分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学习身边的地理、有用的地理,简化书本知识、分散教学中的难点、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突出教与学的重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我在分步教学过程中,对分步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即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小碎步走路”的方式在学习求知的坡路上循序渐进、逐步攀升,以学生学到知识为主,教得好是为了能学得好,只有学生学到了地理知识,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如在教学“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晋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歌曲“黄土高原”,并出示了我自己制作的视频“黄河上河图——黄河中河图——黄河下河图”,接着我陆续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黄河发源于我省的唐古拉山,在唐古拉山黄河的水真是清绿,可是出了青海省后,她流经了哪些省市?出了青海省后为什么她开始变得又黄又浊?她在历史上曾经带给我们哪些好处和坏处?目前,我们治理和保护黄河的方法有哪些?为什么说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这节课中,我运用分步讲解法对黄河及黄土高原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分步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施

师生共同制订导学案是分步教学模式的灵魂。

目前,导学案在我市刚刚开始被教师们运用。导学案中提出教学活动要明确、具体、适当,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熟悉教材,而且在课堂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另外,教师既要制订教学目标,又要重点考虑学生学习的目标。如教学“新疆——祖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晋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时,我发现,地理教材中并没有单独讲解我们青海省的地理知识,于是我结合青海省及我们格尔木市的地理,和学生共同学习我们身边的地理,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备课时,我就事先和学生共同制定了如下导学案(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目标,对教师来说是教学目标):

第一步:认真默读课文,了解新疆的地形、气候、资源、贸易、旅游等等;第二步:将我班的学生分成两组,各选出形象代言人,认真对比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我市周边的柴达木盆地,并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出两大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干湿状况、所属温度带、主要河流及特征、主要农作物等等;第三步:找出塔里木盆地和我们柴达木盆地周边的城市,分组讨论“为什么我们柴达木盆地周边城市的经济落后于塔里木盆地的周边城市?”

第6篇:八年级历史下册总结范文

随着课程的实施,时间的推进,教材也做到了与时俱进,今年的九年级教材就做了很多方面的修改和完善。如将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修改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立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同时也删减了社会初级阶段理论体系的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材的不断修订和完善给广大教师提供了科学的、发展的教育素材。

我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已经有15年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了教材编写中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拖沓,现将其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教材在某些细节内容的安排上影响教学的流畅性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第一目“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课文开头(第4页)探讨了我国现阶段人民的构成和人民的范畴,接着在第5页中指出“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力。作为国家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然后在第6页才开始涉及公民的概念以及和人民的区别:“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从整体上看,这部分内容有点混乱,每次讲到开头,面对“公民、人民”“权力、权利”,理解能力有限的学生都是一头雾水,效果不太理想。我觉得应该把公民和人民的区别先提出来,放在人民范畴的后面(就是第5页),连贯着讲效果好得多,接下来讲人民享有的是权力,而公民享有的是各种权利,就很好理解,而在实践中也证明这一点。此外,九年级第九课中的《我们的共同理想》一课中我们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出现的顺序也应调换一下,因为共同理想我们可以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首先一带而出,而由共同理想引出最高理想也就更加顺理成章。

二、教材在一些内容的难易程度选用上应进行一些调整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心有他人天地宽》一课中第107页《理解至上善待他人》中链接的事例“管鲍之交”中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这个故事引用得很好,但我感觉不足的就是文中的文言文对于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他们知识面窄、对文字的领悟力差,需要教师逐字逐句地结合历史背景详细解释才能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无形中浪费了时间。我觉得可以直接翻译成白话文,或者引用其他简单易懂的事例更好。又如,九年级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中67页的连线练习,如果学生独立完成,难度也偏大。

三、教材中可以用于充实课堂的实例不多

我在教学中经常收集与每节课有关的材料或者事例来辅助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例如,讲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品味生活》中第二框《追寻高雅生活》中从众心理可以举例《毛毛虫试验》。法国心理学专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远处撒了一些毛毛虫比较爱吃的食物。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在对这次实验进行总结时,法伯的笔记本里有一句话:“毛毛虫中如果有一只与众不同,它们就能马上改变命运,告别死亡。”故事启示:“学会思考、学会求异、学会创新、敢于质疑”这种素质最能出奇出新,总是从众、随大流是永远没有大出息的。又如在讲八年级上册《诚信做人到永远》可以引用《美丽的笑话》。故事为:美国的“阿罗兹”饼干是一个知名的品牌,圣诞节后的一天,阿罗兹食品公司突然接到一个匿名电话,宣称在澳洲某一地区待售的饼干中投了毒,“阿罗兹”饼干在澳洲有上千个品种,当月批发量已达到4000万元。几个小时后,董事会做出了一项惊人的决定:查封澳洲所有的“阿罗兹”饼干。短短的十几个小时内,全澳洲所有商店柜台上的“阿罗兹”饼干被全部撤下。此举让阿罗兹食品公司遭受了巨大的损失。8天后,“阿罗兹”饼干新包装面市,这种包装采取了防伪技术,打开后就无法复原。新包装上市不久,销售量继续保持稳定。正当阿罗兹食品公司在巨大的打击中慢慢复苏时,警察局查出了那个打匿名电话的人,他竟然是个精神病人。这样,这个事件就成为了当时该地商业界的一个笑柄。但是使旁人不解的是,原来因为种种顾虑而不愿进口该品牌饼干的东南亚国家,例如日本、韩国等了解了这个事件之后竟然纷纷要求进口。就在当年,阿罗兹食品公司不仅挽回了因为召回商品而造成的巨大损失,还成功地打开了亚洲市场,营业额有了很大提高。正是这个公司对产品质量的高度重视,对信誉的保证使他们的商品赢得了更多的市场。

第7篇:八年级历史下册总结范文

关键词:历史教学 培养学生 人生观、价值观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历史人物对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影响、甚至对历史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说,“以史为鉴,可明得失”、“读史使人明智”等语,都显示出人们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重要性。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的进化过程,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影响,有着重要作用。所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重视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中学历史新课标明确规定的。

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社会的影响和受到的正确教育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历史教师必须要很好的利用好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利用好教材和课堂教学资源,对学生逐步建立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好引导作用。

学生的历史知识不仅来自课本和课堂,也来自家庭、影视作品和课外读物等。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歪曲史实、美化封建人物的“帝王、妃后、公主(格格)”等的影视品,这些影视品宣扬皇权天授、至高无上、臣民要盲目服从等封建思想(当然也有一些为了国家的富强和稳定而采取的一些治国治民的政策值得肯定),这与现代文明社会提倡的人人平等、废除特权等的价值观相违背,还有自改革开放以来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至上”等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对我们一些涉世不深、判断力、鉴别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有着非常大的误导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把历史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通过教材,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对历史的影响做出正确评价,以此影响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下面就简单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些做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出现一些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但“人民历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贯切这一观点。例如,在学习到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内容时,必须强调这些发明都是经过了无数的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和获得的成果的基础上,然后再被一些发明家、科学家创造性的发明的,比如宋代的发明家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些发明为人类发展、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发明家、科学家等人的生平有些已无从考究,但他们的人生存在于平凡的生活中,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出伟大的事业。这个从无数人们的科学实践到伟大的发明过程,正体现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即是人民历史观的最好说明。把人民历史观扎根于学生脑海中,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其次,通过评价历史人物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大量的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人类的正义事业而奋斗、牺牲的无数英雄人物,如我国明朝英雄戚继光,为了抵抗倭寇的侵扰、保护沿海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所做的努力被世人称颂;民族英雄郑成功克服重重困难率军远越台湾海峡驱离强盗葡萄牙人,,为捍卫国家的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不怕牺牲,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中国,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等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再如,利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同志的感人事迹,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好总理同志等这些伟大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对西方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个人至上这些资本主义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批判,引导学生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历史正面人物的评价,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在历史教学中除了利用历史人物实行正面教育外,也可以利用历史的反面人物的可耻行径和可悲下场来警示教育学生,对违背人类正义和危害社会的人,都逃不脱正义和法律的惩罚。比如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罪魁祸首希特勒、东条英机、墨索里尼等法西斯战争罪犯,为了想独霸世界,实行霸权主义和侵略,给世界人民造成严重的、痛苦的灾难,但这些发动法西斯战争的刽子手最终都落得害人终害己可悲下场。通过对这些历史反面人物的批判,教育学生树立热爱和平、坚持正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非常重要意义。

第三、要结合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造成的影响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比如,在学习到中国近代史的中日、八国联军的、和中华民族的等内容时,要向学生讲明由于当时统治者的闭关自守、腐败落后,加上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导致国家差点被灭亡,有着几千年辉煌历史的中华民族差点成了亡国奴。从这些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讨论,最后说明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激发学生要热爱科学、认真学习科学知识,要掌握科学技术并进行创新,为建设伟大富强、民主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样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重要作用。

当然,在历史教材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题材是丰富的,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把正确的历史、丰富的人文知识结合起来,避免说教,能利用多媒体资源,使学生感到如身临其境,这样教学效果就会更加显著。但教师必须牢记一条:真实性是历史的生命。教师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用精深的内涵来丰富自己的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学习中不断提高认识,达到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永远是我们历史教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国历史》教材 七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中国历史》教材 八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第8篇:八年级历史下册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72-02

课堂活动即以课堂为依托,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性质,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目的的动态教学形式。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牢牢把握课堂活动设计的三个要点――活动目标、活动形式、活动评价,有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明确活动目标,提高教学针对性

当前,不少历史教师设计课堂活动时,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也丰富多彩,但在确立活动目标上却存在着随意性、过大化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设计历史课堂活动时,必须提出明确的活动目标,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下,保证活动目标的有效实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对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把握和分析,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对课堂活动提出明确、有效、可实现的教学目标。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开展课堂活动进行有效引导,防止活动目标的偏离,以有效实现活动目标。

例如,教学湘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中“我们的远古祖先”的内容时,教师组织了“看图说史”的课堂活动,要求学生针对《北京人劳动图》这幅画进行“看图说史”,并明确活动目标:通过自主讨论,掌握北京人与猿类动物的区别。活动实录片段如下:

生A: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北京人可以直立行走了。

生B:他们在一起劳动,他们之间会不会有血缘关系呢?

生A:他们是夫妻吗?

生C:不可能是夫妻,在原始时代,女人是不出去劳动的,要在家料理家务,应该是两兄弟吧。

生D:也可能是父子俩。

师:同学们都能对图中的画面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你能说出北京人有什么特征吗?

生A:从图中可以看出,他们在用工具劳动,可见,北京人会制造工具。

生B:他们在一起劳动,那肯定有交流,所以,他们已经有了简单的语言。

……

在上述“看图说史”活动中,学生非常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他们对图中人物的血缘关系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开展讨论,已严重偏离了活动目标。此时,教师及时进行了引导和点拨,让学生们思考“北京人有什么特征”这一问题,学生们很快就“言归正传”,并能准确说出北京人的特征,轻松掌握了北京人与猿类动物的区别。可见,课堂活动必须目标明确,目标是整个活动的中心。目标明确,活动才能顺利地开展,教学才能有效地进行。

二、根据学生特点,适当选择活动形式

历史课堂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科学地选择活动形式,保证课堂活动高效率地开展。历史课堂的活动形式主要有资料搜集、讨论交流、角色扮演、辩论赛、专题演讲等,教师应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如知识水平情况、兴趣爱好取向、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等),针对活动的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分层次、分类别地为不同特点的学生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动”起来。

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一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特点分析,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分类别开展不同的课堂活动。(详见表1)

以上三种不同的活动方式,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动”有所获,达到了“学优生学活,中等生学好,学困生学会”的目标。历史教学课堂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教师只有紧紧围绕学生的特点来科学选择活动,才能不断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三、采取高效评价机制,有效总结知识点

在开展历史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机制在教学中的导向、激励、诊断的功能,促进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质量。高效的评价机制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点评和对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其中对学生活动的点评主要是对活动轨迹、细节、情感态度等的评价,注重过程的体验,不能只看到结果,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每一处闪光点,并及时用激励性的话语给予评价,用客观性的语言描述学生的点滴进步,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不断完善自我。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总结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活动的展开程度,用联系的观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与活动相关的知识进行全面剖析,使学生能够完全地掌握知识点。

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中“贞观之治”的内容时,教师组织了关于“你怎么看待武则天”的讨论交流活动。活动实录片段如下:

生A:武则天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认为人才就是国家的未来,并开创了科举考试中的殿试和武举!但是,武则天为了扫清登基称帝的障碍,重用酷刑,刑讯逼供,滥杀无辜,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我认为她就是历史上的祸害!

师:同学A在看到武则天的功绩的同时,也看到她的过失,这是非常好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她的过失就全面地否定这一历史人物。

生B:在农业方面,她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发展农业,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看问题的时候要一分为二,看待武则天也同样如此,她既有功也有过。在功绩方面:①广开言路,善纳诤言,并开创了科举考试中的殿试和武举。②劝课农桑,发展农业。③抵抗外来侵略,巩固边疆。在过失方面:①重用酷刑,滥杀无辜。②大兴土木,多崇佛道。③蓄俊男,秽乱春宫。总的来说,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向前发展,延续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从大体上来说,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军事家。

第9篇:八年级历史下册总结范文

一、 巧妙运用地图,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

许多历史知识需要记忆。但很多同学缺乏空间概念,对地理位置、地形、自然环境、经济特征缺乏了解,导致地理概念、地名难记易忘。如有好的记忆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适当运用地图,使其形象化,就会克服这一障碍。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讲对外开放的时候,要求学生背熟5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这么多地名如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仅枯燥无味,而且不容易记牢。对此,我们可以借助教材所配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图来加以记忆:5个经济特区,结合地图编成一句谐音口诀:深珠头厦海(生猪头下海)不仅容易记忆,而且生动有趣,调动了课堂气氛。14个沿海开放城市,我们可以结合地图从北往南编成口诀记忆:大秦天,烟青连,南上宁,温福广,湛江和北海。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弄清它们的方位,记住它们的名字,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地图,加以口诀记忆”――掌握了这―方法,记忆能力就会随之提高。

二、 借助历史图片,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培养比较能力呢?借助图片和地图,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历史的发展趋势。

例如我在讲百家争鸣时,课本上有四大学派的人物像。我们对图像比较分析,从而总结出四大学派的学术思想及治国思想。墨子的像看起来清瘦,同学们据此得出墨子的性格,总结出墨家的思想:以人为本的兼爱,非攻。孟子看来像是慈祥长者,我提问孟子是哪家学派的代表时,同学们异口同声说儒家,并很快总结出孟子的思想:施仁政于民。庄子的像看来仙风道骨,同学们都说是道家的特色,并由此记住道家的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韩非子最特别,看来冷峻,刚毅非凡。一看就是严格执法的法家代表。从这几幅图像的比较我们轻松地记住各家的思想,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三、 巧用地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苏联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的话,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是眼高手低,缺乏应变能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不断的教学思考中,我觉得如果对课本中的一些地图加以深入研究,就能够运用它来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其思维能力。

例如在看《春秋五霸图》时,单凭老师的讲述,学生对春秋五大诸侯国的位置及地形会非常模糊。对此,我补充重耳的逃亡历程,并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周游列国的旅行家,从哪儿出发?沿途会遇到哪些困难?用哪些方法去解决困难?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学习秦朝的疆域时,可以用“+”字形对秦朝疆域进行形象记忆,学习清朝疆域时,可以用“*”字形加以形象化。类似例子不胜枚举,只要善于发掘,注意左图右史,史地结合,就能使学生易于学,乐于学,提高思维能力。

四、 综合运用地图,加深学生对历史体系的理解能力

初三总复习时,可以运用中外同一时期不同方面或不同时期相同方面的地图,通过比较分析,加深对历史知识体系的理解。

如总结“康乾盛世”时,可结合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利用《清前期疆域图》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等图进行比较分析。从《清前期疆域图》可以看出,康乾时期疆域广大,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等图中可以看出,与康乾盛世同时的欧洲,英国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法国大革命正在轰轰烈烈进行。这说明东西方世界之间的差距已明显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