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总结发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强化宣传,在统一思想上形成共识
二、合理规划,在科学发展上奠定基础
在编制规划中,既体现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又考虑到实际建设能力;既有可行性,又有前瞻性;既有利于群众生产,又有利于群众生活。规划工作在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多次召开乡村干部征求意见会、党政班子联席会,集体制定了《**乡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及十项相关《实施细则》。《实施方案》依据本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产业分布特征和农业农村基础,规划以集镇为中心,以s216和冯达路沿线各村为龙头,以油茶、板栗、茶叶、食用菌为支撑,以旅游开发为抓手,连接县内“一园四景”,着力抓好吃、购、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三年至五年的努力,最终形成“一点三线带一面”的格局。《实施方案》为科学发展提供了依据,明确了方向;《实施细则》为强力推进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三、健全组织,在推动建设上提供保障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切实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及其他副科级领导任副组长,乡机关全体干部和部分乡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宣传组、指导组、保障组、协调组和督导组,明确了相关职责和工作制度。组建了专门办公室,抽调4名专职人员,配备两台电脑,安装一部电话,做到有牌子、有制度、有经费、有版面。与此同时,还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农业、村建、国土三个单位10名专业人员组成土地流转中心、山林流转交易大厅,实现了制度上墙,人员到岗,责任到人,经费有保障,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切实做到创建工作有人抓,具体工作有人干。建立了领导干部当“村长”和单位包村责任制,加强对试验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及协调。
一、制定实施方案
按照xx办事处干部队伍思想纪律作风整顿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和要求,10月14日下午召开了社区干部工作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讨论,决定成立由吕成安同志任组长的冶建社区干部思想纪律作风整顿领导小组,组建了办公室,制定了《冶建社区干部队伍思想纪律作风整顿实施方案》,为开展干部职工作风集中整顿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作了充分的组织和工作准备。
二、召开动员大会
主要任务是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在思想纪律作风方面与全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纪律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把全体干部的思想统一到认真贯彻落实区“两代会”精神,把全体干部的组织纪律观念和精神状态提升到全面适应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上来;把全体干部的工作作风改进到围绕“xx”规划和“六化目标”、“五大举措”,抓实施、抓落实、抓发展上来。
三、制定学习计划
四、网上下载学习资料
五、具体落实
1、认真学习,促进提高
在开展干部职工作风集中整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学习教育阶段,社区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紧扣主题,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学习交流与专题讨论相结合;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精读原文,认真记录,结合实际,深入思考,掌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岗位工作的政策法规。
2、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写出心得体会
坚持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学习和讨论相结合,学习和交流相结合,学习和查找问题相结合,学习和工作相结合,每个人都做了学习笔记,写出了心得体会。通过学习交流,全体工作人员基本上掌握了开展学干部职工作风集中整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明确认识了开展干部职工作风集中整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干部的大局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
3、组织召开专题讨论会
时 间 XX年10月28日下午4时
地 点 社区办公室
与会人员 社区全体工作人员、辖区单位特约代表
主 持 人 xxx
会议议程 一、重新学习《为人民服务》——集体朗诵
二、提出讨论主题
尊敬的检查验收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刚才,自治区检查验收专家组对×××区创建国家科普示范区工作进行了意见反馈,×××组长作了很好的验收总结发言。听了各位领导、专家的重要讲话,收获很多、启发很大,各位对我们的肯定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创建成果。连日来,检查验收专家组一行不辞劳苦深入社区、深入校园,认真仔细检查验收。你们的敬业精神,令我们十分感动和敬佩,也值得我们学习。在此,我谨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和全区人民,对检查组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区的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得益于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也得益于各级干部共同辛勤努力,也得益于中央、自治区、市科协领导的鼎立支持,也得益于科技普及的不断发展,科普已经渗透到了我区发展的各个方面。这次创建国家科普示范区,既是××区××万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区委、区政府长期以来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此次检查验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区科普示范区创建的特色、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根据检查验收组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代表××区委、区政府作如下表态:
一、面对肯定,我们绝不自满、决不懈怠、绝不停步,一如既往地举全区之力,聚万众之心,再接再厉,精益求精,切实巩固成果,使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辜负考核验收组领导的殷切期望。
在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前,局党组确定了今年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是“学习廉政准则,争做廉政表率”,并按程序了公告。局党组成员采取交心谈心、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征求意见箱、召开企业业主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了意见和建议,并将征求到的班子意见和班子成员个人意见进行了梳理汇总,共有5条意见和建议。
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情况
我局班子民主生活会于6月22日下午召开,局党组书记刘志国同志主持会议,邀请了县第一纪工委书记彭平同志,县人大代表、党代表、鸣凤镇航天社区书记徐同菊同志,县政协常委马琴同志,以及机关支部12名党员和部分群众代表列席本次会议。会议主要有以下几项议程:一是局党组副书记刘宪法同志通报了民主生活会会前征求的意见和建议及汇总情况;二是党组书记刘志国同志对局班子一年来工作进行总结和剖析;三是局党组成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四是党组书记刘志国同志针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措施。五是邀请的人大代表、党代表、县政协常委进行指导性讲话。
为提高班子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党组书记刘志国同志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了“亮问题不怕丑,揭问题不怕刺,有问题不护短的要求,并带头进行了自我剖析和检查,带头以点名的方式对每一位班子成员开展批评。局党组副书记刘宪法,党组成员敬顺平、徐泽锋、侯成富也先后进行了自我检查和批评。在总结发言时,大家一致认为,这次班子民主生活会,是一次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大家都做到了坦诚相待,正视问题,正确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这种形式,沟通了思想,增进了交流,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局党组书记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和不足,并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整改措施。
三、检查出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在班子民主生活会前,分别召开了班子会、党员会和职工会集体座谈,党组成员分别与股长、党员和一般干部个别座谈,交心谈心。局党组还采取了问卷调查、个别走访等多形式,征求到了以下建议和意见。
(一)对局领导班子的评价
安监局党组班子团结民主,务实低调,清正廉洁,工作能力强,整体素质高,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很好地发挥了表率和带头作用。班子成员能认真履行职责,同心同德,使各项工作既有条不紊又富有创新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重点工作目标明确,走在了全省县级安监系统前列,为构建平安xx、和谐xx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群众满意率达100%。
(二)检查出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1、安监局要组织一线人员走出去,学习其他县市和外地安全监管的经验和作法。
出学习一次。
责任领导:刘志国、刘宪法
具体责任人:斌、熊从新、单光权、曾旭东
2、要建立乡镇安全管理机构,理顺县、乡安全管理体制,解决乡镇安监员工作关系和身份。
责任领导:局党组
具体责任人:刘宪法及相关股室负责人
3、加强执法方面的学习,切实依法行政。
责任领导:刘宪法
具体责任人:斌、张洪君
4、在安全生产责任追究上,既要依法办事,又要充分考虑我县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稳定执法队伍。
责任领导:刘志国
具体责任人:刘宪法、徐泽锋、候成富、敬顺平
5、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转变执法方式,加强安全宣传,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责任领导:刘宪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计算机教学 教学改革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有序推进,课程结构项目模块化的提出,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这些宏伟的教育目标,崭新的教学理念,给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激动与振奋。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知识,培养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一、根据需要组织课堂教学
面对课程改革,教师要及时地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解放思想,自尊、自强和敢于创新。教师要尊重学生,诚心诚意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陈旧教法,实行教学民主。比如,在学习《建立学校网站》的第一节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位置组成若干个小组(如学校概况、教育园地、师资建设、教育科研、学生社区等),让他们自己划分职责:有人负责图片信息的收集,有人负责文字信息的收集,有人专门进行版面的设计,而教师也应是其中的一分子。这样的形式,学生喜闻乐见,师生其乐融融。当然,师生间民主、和谐的关系也不是靠一两节课就能建立的,而是要牢固树立起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的观念,在长期的教学中与学生逐步形成的。
2.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计算机专业课本身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实践,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凡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绝不代替;凡学生能阐述的,教师绝不替代。这样学生可以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网页制作中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自己看书进行操作,学生完全都是在兴趣和欲望的驱导下,自己边看边进行操作的,教师在这过程中,只是兴趣的激发者和简单的传授者。而通过对未成功的操作讨论后,学生能把所有的要点都记住。
3.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好练习题,要注意练习的层次性,特别要设计好发展练习,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方说,教师要求学生练习的都是已经学习的东西,虽然美其名曰“巩固知识”,但学生的反应却是毫无兴趣可言。这样的练习宜少不宜多,否则就变成填鸭式的教学了。
二、灵活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给学生布置相应难度的任务,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并组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上或师生共同收集的一些富有趣味性的信息处理内容,巧妙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实际上机操作中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任务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
任务明确,学而有趣。如在教网页制作时,我先出示自己用Dreamweaver制作的网页,开始上课,就给学生展示本节课要用Dreamweaver完成制作网页的效果,学生看了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样的作品?”接着我讲述并演示了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任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设计任务要注意以下四点:(1)“任务”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的任务具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探究的主观欲望,以达到教学任务。(2)“任务”要有操作性。计算机专业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一定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并适当引导提示。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有显著的效果。(3)“任务”要有合作性。设计的任务具有合作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与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喜悦。(4)“任务”要有生活性。“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句话很好地反映了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设计任务时注重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的实例:在讲述“当前站点的物理目录与虚拟目录”的关系时,我给学生的任务是:创建一个名为mytest的站点,在c:\interpub\wwwroot文件夹中建立一个子文件夹mytest,然后将网页文件与相关资源复制到其中。把mytest文件夹设置为虚拟目录(右击完成),设置别名mytest2,也可以不改名。在IE浏览器下访问两个地址:localhost/mytest和localhost/mytest2,并说出访问后的结果。说出物理目录和虚拟目录存在的地方。
a.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相互讨论;b.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总结发言,题目是“虚拟目录和物理目录”。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心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在总结中学生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
三、注意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规定主题,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一件作品,从作品内容选定、计划的制定、材料的选择、完成的过程,教师都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例如在讲Dream weaver网站设计时,就可以限定一个主题和基本框架,提供相关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等素材库,要求学生进行创意制作网站,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动脑能力和独立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人格。
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做到教学做合一,把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主题策略,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实行的课堂模式,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座谈会由《基础教育参考》杂志主编陈海东主持,教育部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展涛和北京市丰台区副区长狄涛致欢迎辞,其后与会嘉宾踊跃发言,分享了他们各自在促进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完善当前基础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思考、做法与建议。现将发言要点集萃如下。
程方平(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要在教育法的建设和督导方面下大力气。
基础教育的改革,应当加强政府责任,而不仅仅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因为它已经从一种行业行为转变为民生大事,转变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是让人民满意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要想做好这件事,应该在教育法的建设,特别是学校法,和督导方面下更大的气力。
第一,基础教育的发展中面临的最为首要的问题,就在于目前的法制建设不全面。《学校法》一直没有出台,甚至在短期内还不能出台。我觉得,这正是教育法制建设方面一些僵化的体制导致的。缺乏为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法定的标准,必然影响深入发展,因此,应当努力推进这项工作。
第二,加强督导工作非常重要。在督导条例出台以前,地方上的督导比较薄弱,各种问题都没能通过督导这个渠道及时地反应上来。事实上,督导肩负着帮助政府和民众来促进学校规范发展的任务,只有健全相关法律,督导才能有充分的依据,从而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这次督导条例出台后,教育督导机构应从教育主管部门转移到人大这个体系,这样能够帮助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政府更超脱、更有效、更得力、更方便地解决教育体制中的实际问题。
尽管在基础教育或者义务教育这方面的治理确实比较复杂,牵涉面很广,但如果通过法制建设,规范各方面的责权利,一些长期解决不好的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孟繁华(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教育综合改革的落脚点应聚焦在转变教育发展范式上。
第一,教育治理是区别于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教育治理主要包括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机制复合化、治理手段多样化和治理目的重视价值理性几个特征。现代社会对人的观念经历了以人为成本、以人为资源和以人为本三个阶段。以人为本阶段自然就要求以人与自然统一的生态和谐发展为核心的新的发展范式。
第二,从对教育效率的追求到对教育公平的追求,要求转变教育发展范式。应当摒弃那些以教育之名、行负教育之实的行为,基于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他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第三,作为治理体系下的教育实践的学习共同体,强调师生之间通过积极的合作与平等的对话,强调多元参与、共同完成知识和意义的建构。我们的社会必将成为学习型社会,这一社会也必将由无数学习共同体构成,这些共同体将会在更广泛的视域下为知识的获得与创新开辟新的路径。
李永生(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委主任): 八项改革综合推动门头沟区学校治理现代化建设。
一是破除干部终身制,实施“干部任期制”。 二是破除学校副校级干部教委任命制,实施“逐层岗位竞聘制”。 三是破除干部选拔论资排辈制度,鼓励年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四是破除学校传统的教师任用制度,实施教职工竞聘上岗制,变教师“单位人”为“系统人”。五是破除教职工传统的劳动分配制度,实施岗位绩效制,实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六是破除“九龙治水”的教研体制,实现教师进修学校“研训一体”,探索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变革。七是破除单一行政督导体制,建立教育日常巡视制度。八是破除单一行政考核体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探索管办评分离机制。
钟灵(北京市丰台区教委副主任):学校治理结构改革要特别关注四个“摆脱”。
在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治理结构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解放教育生产力,改善现在的教育生产关系,让我们的学校能够在更加适合于发展的外部环境中,产生其自身内部的变革,从而真正实现教育质的提升。对于学校个体的内部而言,如何通过治理结构把内外环境和内外各种关联性更好地、科学地建立起来,有四个方面特别需要引起关注。
一是摆脱对教育的功利性追求,回归教育的育人性和社会性。学校内部治理结构,需要从教育思想的正本清源来入手,引领学校建立更加科学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只有价值判断非常清晰的学校,才可能在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过程中,达到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目的。
二是摆脱学校治理中的官本位,改变以管理为核心、与现在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追求不相适应的学校治理结构,重新定位,实现教育者的价值而非管理者的价值。否则,学校的行政化必然使得办学思想和办学价值很难自主、科学地建立。
三是摆脱人治的不确定性,加强学校的民主治理。学校的均衡优质发展除了优秀的校长,更要从制度的层面进行设计。一方面,要放权给校长,让其行使应有的自主管理的权力;另一方面,要用制度约束校长,使之能够在民主的框架内合理地履行责任。
四是摆脱决策执行和监督的不清晰,做到责、权、利的进一步明晰。实行管、办、评分离,不能一味地强调学校的办学自,而忽略了教育行政或者督导以及其他一些监督权力,从而形成更加科学的管理机制。
管杰(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校长):方庄教育集群探索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
区域教育问题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对区域教育现代化治理模式的探索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随着丰台区在北京市率先进行教育集群发展模式改革试验,方庄教育集群成为北京市最早建立的教育集群。三年来,集群建设步步深入、不断升级,已经从最初的“抱团取暖”式的、以资源共享为主要功能的初级区域教育共同体,发展到以课程为中心的区域生态教育共同体。又开始了以打通各学段学生的出口、改变区域教育结构为主要任务的现代化区域教育共同体建设,走过了一条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不断地走向成熟的道路,探索出了一种推进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新模式。
李英(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教育局副局长):着力城乡教育均衡,提升区域教育品质。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乡人口结构、城乡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影响着城乡教育的发展。四川省蒲江县围绕“城乡均衡、学有良教”发展目标,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区域教育品质。
一是以“托管、领办”为办学试点,创新现代学校治理机制。二是以“联盟、集团”为发展路径,创新县域教育治理机制。三是以“法制、民主”为核心理念,创新学校内部治理机制。四是以“家庭、社区”为重要依托,创新社会教育治理机制。
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教育信息化是现代学校教育治理体系的核心特征之一。
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的基本生存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普及性,技术也在改变我们教育实施的生态环境,它将给我们关注的一些重大教育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信息化分三个阶段,从物的信息化到结构的信息化最后到人的信息化,逐层递阶,教育的信息化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能从制度方面去努力推动信息化的发展,很多难以解决的教育问题或许都能得到解决。
周仁祥(贵州省贵阳市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副主任):信息化使得招生考试工作越来越简单。
基础教育治理要现代化,招生工作治理也要现代化。招生入学工作最基本的特点是制度化、信息化、标准化和流程化,这其中信息化是最基本的。基于现代化技术,招生机构能够将信息化作为基础来实现招生考试现代化。网上阅卷、网上录取、网上招生体现了规则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要实现教育公平这个目标,必然要求基础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治理现代化。
此外,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校长史德志认为教育治理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化的思想满足当代教育的发展需要。他结合自己近50年从事小学教育的丰富经历,介绍了北京怡海教育集团和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发展;围绕怎样办好学的问题,着重论述了按教育规律办学这一学校治理改革的基础。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校长余晓灵把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作为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核心问题,提出应把高中示范校与初中彻底隔离分开。
江苏省口岸中学校长封留才赞成基础教育高中单设,并呼吁高中教育立法,并强调了学校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一、教学分析
1、学生分析: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保护环境,已有初步认识,但还不够全面和清晰,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在教学方法上要适应初一孩子的特点,采用活泼灵活的方式。
2、教材分析:通过学习,能够关注身边的环境,使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懂得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落实环保行动,关注身边的环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为家乡环保出作贡献;小手牵大手,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人,共同保护好环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知道破坏环境,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知道保护环境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提高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
四、教学策略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设疑引思
今天,咱们一起聊一聊有关“环境”的话题。
板书:环境
我想知道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觉得什么是环境?举个例子来说明。
*演示文稿2
学生1:我们自己的家庭、学校。
学生2:森林、草地。
学生3:公园、广场。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秀美的山水、蓝天白云、茵茵绿草等等,我们身边的这些具体可感的事物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环境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小到一个家庭、一条街道、一个城市,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乃至整个地球都是我们生存的环境。那么,环境和人的关系究竟有多么密切呢?
(二)营造环境,观察分析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短片,看过之后想一想你能从中明白点儿什么道理?
演示文稿3《地球家园》
学生1:地球是人类唯一能够生存的星球。
学生2:是地球给了我们生存所必需的空气、水等条件。
师:同学们分析地很透彻,由于地球所处的空间位置,使得她能够形成生命生存所必需的空气、水等自然条件,为人类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是地球养育了我们。因此,有人说,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不能没有地球。
(演示文稿5)地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从目前人类认识宇宙的能力看,地球仍然是我们能够生存的唯一星球。所以说,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是人类共有的家园。
(三)交流操作,同化顺应
演示文稿6(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既然地球对于人类来说如此重要,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她呢?
学生1:保护好地球。
学生2:保护好我们生活的环境。
师:是啊!地球就象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我们要善待她,保护好自己的生存环境。
板书:保护环境
师:一说到保护环境,我想大家一定有好多的感觉和想法。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破坏环境后果到底有多么严重?保护和改善环境又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四)构建获得,强化记忆
咱们先不忙着回答,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一组图片。
演示文稿7—13(破坏环境、保护改善环境方面资料)
学生1:环境污染损害人和其他生物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学生2:环境污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学生3: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学生4:合理地改造环境,可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让人们生活得更好一些。
学生5:改造环境,可以造福一方。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各种中毒、生物死亡和物种灭绝、沙尘暴、水土流失造成的泥石流、滑坡等现象,都是由于人们破坏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恶果。因此,
破坏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演示文稿14)相反,
保护和合理地改造环境,就会使环境变得更加适合人们生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我国一方面北方地区淡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南方地区又有大量的淡水得不到充分利用而白白流入大海,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调集了大批专家学者经过几十年的考察论证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这一工程现在正在进行中,预计完工之后将大大缓解沿线地区的城市用水紧张状况。(演示文稿15)保护和改善环境,是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
一次次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重视了环境保护,人类就会享受到环境的恩惠,什么时候放弃了环境保护,人类就或受到环境的惩罚。”正是人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开始采取各种措施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
请同学们看图片(演示文稿16)
人们主要通过三种形式进行环保活动。
制定各种环保纪念日。
自从1960年世界地象组织为了提高公众对气象问题的关注制定了世界气象日以来,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有14个环保纪念日。其中世界环境日,每年都要确定一个主题,开展环保宣传活动。这些环保纪念日的目的是通过这些纪念日的宣传活动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醒人们进行积极的环保行动。
除此之外,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各种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使破坏环境的行为得到制裁,强迫人们的行为必须规范到保护环境上来。比如:我国现在已经十几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规定、条例等。;美国通过机动车排放立法来控制尾气污染;等等。
另外,由于环保宣传地深入开展,使得各国纷纷推出了一些有利于环保的具体措施。如:我国政府加强了河流和空气治污管理,定时河流的水文、水质和空气质量状况公告;英国推出“零碳社区”;美国则建成了“零能耗社区”。
由此,我们可以说,人类已把保护环境看作了一切工作的前提。
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地球公民应尽的义务。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五)迁移拓展,发展智力
为了确保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我们要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同学们,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演示文稿
我这里有几组资料,咱们来分组讨论一下。每组选出一名同学作好记录,再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做总结发言。
合作探究活动
四人一组,把学生分六至八个小组,确定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
第一小组:阅读:《德国人的环保意识》
小组探究:想想从自身做起,我们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请写出三——六条建议
学生总结:A、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B、随手关紧水笼头
C、不踩踏草坪
D、不攀花折枝
E、主动对垃圾进行分类
师:说得很能具体,实在是个不的主意。
第二小组:阅读:《生活中如何减少“白色污染”》 《垃圾分类回收》
小组探究:1、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管理好垃圾,保证环境的清洁?
2、根据我校、我市的实情,提出处理垃圾的可行的一两项措施。
学生总结:A、在家里帮家长进行垃圾分类
B、在班里,放置两个垃圾桶
C、管理好自己产生的垃圾
D、建议学校设立分类垃圾桶;建议给市民发放垃圾袋;建议制定措施限制市民使用一次性方便袋。
师:有见解!课后可以写成书信发给环保局。
第三小组:阅读:《历年“世界环保日主题”》《“环保纪念日”》
小组探究:1、即将到来的6月5日是环保什么纪念日?
2、今年的环保日主题是什么?并试着写出相关的环保宣传标语3~5条 。
学生总结: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中国宣传主题为:“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为了那满眼的绿色,让我们一起来吧!
让蔚蓝色的天空永存!
爱布制手提袋吧!
师:大家创意好极了!希望同学们就从现在做起,当一个环保的宣传者。
第四小组: 阅读《禁食野味》《野生动物的路》
《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自然区》《环保图库》
小组探究:1、如果你去饭馆就餐,发现了用野生动物做的菜,该怎么办?
2、请你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设计一个徽标。
学生总结:A、拒食这个菜
B、告诉老板他们的做法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是一种违法行为,不能这样继续下去。
C、向到餐馆就餐的人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告诉他们野生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地球的子女,我们要象爱护自己一样爱护他们。
D、徽标:
师:保护野生动物,就要和人们的陋习作斗争,这需要勇气和毅力!让我们坚持、再坚持!
第五小组: 《水的故事》
小组探究:1、你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好办法?
2、根据自己的观察,给家长和学校提几条节约用水的意见建议。
学生总结:A、实现水的多次使用,如:用洗菜水浇花、浇地;用洗手、洗脸水冲厕所等等
B、养成随手关紧手笼头的习惯
C、小件衣服尽量用手洗
D、建议学校给每个班级发一只水桶,用来涮拖把,这样比在水管上要节约水
E、建议家长洗碗、洗澡要用盆。
师:同学们观察地十分细致,让我们把这些好的习惯保持下去,把这些好的建议尽地告诉学校和家长吧!
第六小组:地球之肺——森林
小组探究:1、平时你见到过那些破坏植被的事情?
2、就保护植被给同学们提几点建议。
学生总结:A、有人在草坪上打闹玩耍
B、有人攀折树枝
C、还有人为了自己方便把污水倒在树旁,致使树木死亡。
D、也有人在树木上刻字
E、建议:不在草坪上玩耍打闹;不随手折树枝;不在树木上乱刻乱画;学会种花种草;坚持每年种一棵树。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努力,绿化美化我们的环境。
第七小组:阅读《零碳城市》、《法国的第一座绿色学校》
《合理利用能源,保护自然资源》
小组探究:1、节约能源,我们平时能做些什么?
2、在节约能源方面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学生总结:A、在光线充足时,及时关灯
B、尽量少空调
C、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D、外出时,尽量步行或坐公交车
E、我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尽量步行做事
师:我赞成大家的做法。
第八小组:阅读《美境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
小组探究: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你打算采取点儿什么行动?
学生总结:A、我们想把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给保护母亲河组委会
B、我们主动购买有绿色环保标志的商品
C、向家长和亲朋好友宣传绿色消费
D、从自身做起,积极宣传和参与环保活动。
师:大家的想法太让我感动了。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相信蔚蓝色仍属于地球。
(六)反馈调控,提升经验
把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些总结一下,可以概括成三大项:
演示文稿
1、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2、爱护山林绿地和动物。
3、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具体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们应该从以下小事做起:
演示文稿
爱护环境,改善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参加环保宣传,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带动全社会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是一项保护人类自己,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提倡高尚的消费理念,提倡绿色消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3-0062-02
1 引言
初中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口号,对于这个命题,许多一线教师长期致力于把生物学课程资源融入生物教育教学活动的探究实践。在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过程中,课堂与课程的有机协调是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在展开教学之前,首先要对课程有一个宏观上的系统性的认识和把握,在课程框架下确定教学的方向、定位课堂的目标、选择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其次,要在教材的基础上,让教学的基本点向现实拓展,把生活中的人和各色事物都纳入课程的框架范围之中,努力寻找到课堂与生活的契合点,适度地使课堂教学与“互联网+”联系起来,使得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达成优质高效的目的。
在笔者看来,校内的许多元素都可以按课程资源来对待,校外的诸多事物也能充当课程资源,信息化的元素同样可以当作课程资源。如果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把它们进行有机整合,课堂效果会得到显著增强。
2 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要以发掘校内资源为主
校内资源的开发首先要“挖掘”。教师是引领学生深入教材的领航人,教师在“吃透”教材时,不光要挖出教材的知识含量,还要把这种能力转移给学生,达成“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初中阶段的教材,从顺应学生认知规律的角度,在体系结构上安排了“我们生活的生物圈”“生物从环境中摄取物质和能量”“环境中的生物的统一性”“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环境与健康”“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等8个单元。这8个单元内容中,在主体学习内容之外,还附带编入图片、辅助资料、相关知识的信息库,设计了探究活动等建议性内容。
对课本提供的资源,第一开发人是教师。教师在组织教学前,要在通览教材的前提下,设计好教材资源利用的策略、方式、步骤,引导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各知识点,按照预期完成相关实验、开展好相应的实践活动。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教学智慧,对各类教材内容进行适度整合,为带领学生创新性地开展拓展性实验和具体的实践活动服务;还要找到现实生活中与教材的关联点,使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影响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情和课堂教学需要对课本资源进行整合。在教师带领下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学生、师生的行为、所取得的成果、师生展开教与学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就是对教材知识内容的重新建构,均属于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
要发挥生物实验室、图书室、植物园等场所的资源功能。实验室里的标本、模型、教具、药品,图书室中(包括有条件的学校建立的电子阅览室)的相关书目,是课堂向外延伸的平台。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进行与教材相关内容图书阅读的任务,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推荐图书室藏书中如《大自然探索》《昆虫记》等类似课外读物,组织学生开展生物专题阅读活动(借助电子图书馆的录像А⑹犹光盘等多媒体课程资源展开阅读活动)。在让学生开阔眼界、丰富见识的同时,增强学生自愿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相关主题,明白其中的科学依据,为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做好铺垫。
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过饲养小动物或栽培植物的经历,也曾有过患流行性感冒或肠胃炎等常见传染病的体验,还或多或少地参观过植物园、动物园,这些经历都让他们不自觉地形成了一定的理性经验,属于隐性的课程资源。植物园中的花草树木都是实实在在的课程资源,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引领学生对耳濡目染的实际生活的触及,增进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如在教学“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教师可以把课堂学习的主体过程放在室外,课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带领他们走进校园绿化区,让各个小组选择几种诸如蝴蝶、蜻蜓之类的小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发现它们与环境适应的现象或特征,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更感兴趣,他们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更加深刻。
3 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要向校外延伸
把生物知识学习渗透在活动中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新基础课程实验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课堂教学倡导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根本性变革。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潜力,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的转变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要以实现“三个转变”为指导:1)要从传统教学的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向以教材内容为主轴、以现实生活为纽带、以应用知识为导向转变;
2)要从掌握知识量的大小为指标,向以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为原则转变;
3)要从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转变。
实现上述三个转变的关键因素在于把活动贯穿在课堂各环节之中,让学生在亲力亲为参与实践活动的体验中,了解学习的意义,唤醒积极进取的意识,主动提升自己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这是新基础实验的理念,也是教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的导向。
淄博市临淄区朱台中学地处鲁中平原、丘陵、山地交汇地区,校外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地区周边到处都是田野、树林、池塘等自然资源和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为校外课程资源利用和整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便利了教师组织学生走向户外进行实践和探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前做好规划,让他们利用周末或假期结伴到野外亲近大自然,观察自然状态下植被的分布、识别植物,采集植物标本、微小型动物标本。学生通过自己的野外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对书本知识的认知,还能享受亲近自然的乐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为课内学习服务。例如:在教学“人类的遗传病”时,教师可让学生走进社区、卫生所或基层医院,调查了解当地遗传病的种类,也可聘请相关专业人员或医疗工作者进校园给学生举办专题演讲活动;在教学“环境污染与保护”时,可要求学生走进社区、乡村,调查水质、农田及河流的污染情况,了解当地的各种污染程度,从而提升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这种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利用,既改变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又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增强了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 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要合理融入信息化元素
教师在课件设计中,借助多媒体终端和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复杂而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单、直观化,让枯燥的图形解说在计算机的动感演示下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还能节省时间,加大课堂的教学容量,使教与学变得更加轻松。如教学“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概念、细胞、细胞分裂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概念,仅靠教材中的两幅图和几句解释的话,学生是不能透彻理解的。如果利用多媒体或Flash课件演示手段,可以把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展示给学生,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染色体,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染色体分裂的变化过程。这样安排,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有了更深、更全的印象,理解的过程也缩短了。
多媒体终端也有利于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如教学“人口的增长与控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需要了解的信息,按主题输入文字,然后快捷地从网上搜集到诸如“我国及世界人口现状”“人口过多的危害”“如何控制人口快速增长”等相关信息。课堂上,学生把自己根据专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后交给组长,各个组长代表本组在全班做总结发言,小组间可以互相补充和修正。最后还可以将集大家智慧于一体的专题总结,以电子白板展示的形式展出,课堂的生成性得到显著提高。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知识和信息的获取者、加工者,他们分工协作,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认识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又如进行“生物与环境”教学时,可以利用现代化手段设计课件,以动画、动画+视频的形式将动物在环境中生存的状态等相关内容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合适的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适合的素材,制作PPT、Flash、微视频或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演示教材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用图表、动画、视频等手段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学习内容。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或者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生物W实验现象,降低学生在疑难问题上的理解难度。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对教学方式、课堂结构、训练与拓展手段的整合,正是对信息化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
信息化是当前不可忽视的元素,信息化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明确提出,课堂要改变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教师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核心任务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敢于进行创新思维和开展创新活动的能力。
亚太可持续发展教育第三次专家会议于2015年6月2日至4日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主题是“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学习创新”。此次会议旨在贯彻2014年11月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在各个国家的落实。
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和亚太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代表,美国、加拿大、瑞典、日本、老挝、俄罗斯、蒙古、菲律宾等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专家,中国教育部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领导,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专家,中青视线研究团队,北京、上海、广东、湖北、江西、河北等省市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校长、教师代表等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到会致辞,副院长褚宏启主持开幕式,副院长张军在闭幕式上做了总结发言。
一、专家主要观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联盟主席霍普金斯(Charles Hopkins)在题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优质教育的贡献》(The Contributions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SD) to Quality Education)的报告中强调了以下3个方面:一是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了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评估方法的创新,同时改变了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需要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持续学习;二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给予课程更多的意义,使学生的学习更多地与社会建设相结合;三是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优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教育的附属品。
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报告《塑造我们希望的未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监测与评估报告》(Shaping the Future We Want: UN Decad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5-2014)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Report)起草人、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可持续发展教育协调员巴克勒(Carolee Buckler)在题为《2014年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回顾与主要结论》(Review and Main Conclusions of the ESD World Conference in 2014)的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学校的课堂教学方式正在发生转变,人们通过全机构方式(Whole Institute Approach)①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参与程度不断深入,期待各国能够在政策指引、行政支持方面做出努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主任帕迪拉(Danilo Padilla)在题为《可持续发展教育:今天与明天》(ESD: Today and Tomorrow)的报告中指出,在区域官方机构的重视与推进下,可持续发展教育已逐渐融入正规教育。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了《非物质文化教育区域指南》(Regional Guide for the Study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为可持续的未来提出了创新的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亚太地区很多国家积累了一些优秀的跨学科学习的案例:越南的案例中总结了利用声音的来源,将传统的音乐融入到七年级的物理课当中的经验;巴基斯坦将传统的刺绣技艺、传统书法融入到历史教学当中,鼓励学生欣赏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帕迪拉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需要每个人、每个社会阶层、每个社会团体的积极参与,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即在教育和学习的各个层面与领域行动起来,加快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
日本宫城教育大学教授世濑智纪(Tomonori Ichinose)在题为《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如何提高教育者的能力和改进学习者的创新力》(How to Increase the Capacity of Educators and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Learners Regarding ESD to Fit into GAP)的报告中分享了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学校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亲密的伙伴关系、学校面向外界开放,让更多的当地居民参与到学校活动中能大大增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效果。人们通常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强调合作性与实证性,伴随着小组学习的体验式学习和探究活动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最为普遍的学习形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史根东在题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呼唤――未来五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之路》(ESD: the Calling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inking on ESD for the Next Five Years)的报告中介绍了未来五年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思路,即“一个主导、三个强化、一个落点”。“一个主导”就是以国家或者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为主导;“三个强化”是强化教育工作者培训、强化实验学校和实验区的建设、强化可持续教学与学习方式创新实验;“一个落点”是有效提升青少年可持续学习素养。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巧玲在题为《可持续发展素养的结构框架与实践应用》(The Structure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tainment a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的尊重资源和环境教育,拓展到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知识、能力、可持续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有效地培养了青少年的可持续发展素养。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局长周飞在题为《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塑造面向未来的优质教育》(Shape Future Oriented High-quality Education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的报告中表示,可持续发展教育推动了区域教育的优质发展,尤其是在可持续教与学方式探索和实践方面获益良多。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教育顾问安文铸教授在题为《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习创新课堂范式》(An Innovative Teaching Paradigm Dedicated to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习创新课堂范式做了梳理与总结,分享了区域推进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同时也展示了禅城区在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中所取得的教育教学创新成果。
二、对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教育走势的预测
(一)国际合作将是推进亚太各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的有效途径
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愈加需要国际合作。史根东在报告中希望各国改变孤芳自赏、孤军作战的状况。他指出,“国际合作的目的就是更好实现信息交流、人员交流、技术交流,从而使得各方的研究在国际大潮流的推动下产生更有效的成绩。中国将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联盟更好地加强联系,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更深入地展开研讨,以更好执行《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
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可持续发展教育协调员巴克勒指出,曼尼托巴省建立了新的国际网络学习环境,同时与欧洲可持续发展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合作,亦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成为了中国的合作伙伴,主要目的是相互学习,互通有无。
(二)基于数据的研究正在成为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深度研究的重要方法
此次会议中,大部分国内外专家在报告中都详细列出了调查研究、评估过程的数据,显示了实践研究过程的真实性、规范性与可行性。
例如,《塑造我们的未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监测与评估报告》撰写人巴克勒在与大家分享撰写研究报告的过程时,阐述了以数据为基础的实践研究与评估方法,让参会者更好地了解评估报告的撰写过程。
(三)全机构参与正在成为推进地区与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方略
《塑造我们的未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监测与评估报告》总结了十年来的主要成果和趋势,其中谈到了运用“全机构方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即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主流化,将其纳入教育与学习实践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将可持续发展植入学校课程编排和学习过程、基础设施和日常工作、与周边社区互动、学校治理和能力建设等当中。
在本次会议上,以巴克勒与美国西华盛顿大学教授诺尔莱特(Victor Norlet)为代表的很多专家在专题报告中都论证了全机构参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诺尔莱特教授介绍:“在过去的十年当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完成的;现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开展涉及到很多机构的、多层次的努力。”
专家们还谈到,很多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项目的数量都在增加,并由原来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授课到目前的各种组织机构通力合作。当前,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持续关注,全机构方式必将成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策略。
(四)教育工作者培训将成为亚太地区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
会议期间,史根东向参会代表介绍了中国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承担《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中“优先行动领域三”所提出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和培训人员能力”这一专项工作,并就培训教材内容的设计与编写同与会专家开展了讨论并达成共识:以中方提交的《亚太地区ESD教育者培训手册(征求意见稿)》(The Teacher Training Manual on ESD in Asia-Pacific(exposure draft))为基础,继续修改完善,同时各国积极提供可持续发展教育案例,争取在2016年召开的第四次亚太可持续发展教育专家会议时,用作对首批中国与亚太其他国家教育工作者培训的范本。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项目部主任佩尔森(Magnus Persson)认为,“中方的雄心勃勃的思路和扎实工作为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教育作出了贡献,《亚太地区ESD教育者培训手册(征求意见稿)》的编写必将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培训范本,更好地助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开展。”
三、结语
《庄子・秋水》中有“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其核心在于视野。第三次亚太可持续发展教育专家会议带给我们更广阔的视角,让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学习、分享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地区、国家、全球的发展进程。
虽然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有了较大的进展,很多国家也都在做出努力推进本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并编制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政策,但是,能否长久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仍然需要政府政策制定、资金投入的支持,需要研究者、实践者不断深入学习、研究、思考与探索,将教育融入可持续发展,将可持续发展融入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之路上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