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系统工作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进一步加强推进办事公开的组织领导。
各单位要把本单位办事公开作为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总体部署,认真检查落实,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单位要树立“以公开促服务,以服务促和谐”的意识,建立健全促进办事公开长效机制,对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事项重点公开。
各有关单位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办事公开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制订对策措施。要积极争创办事公开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办事公开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建立推进办事公开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办事公开的相关制度。结合行业实际,编制办事公开目录和指南,建立健全听证、咨询、公示、信息、投诉、反馈、处理等制度,规范公开程序和形式,逐步实现标准化服务,做到行为规范、公正透明、优质高效、便民利民。
(二)建立健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办事公开主体、工作机构、各岗位从领导干部到具体办事人员责任明确、主体清晰的责任体系。
(三)建立健全考核评议制度。按照简便、实用的原则,把实际效果作为考评的核心,合理确定考评内容,量化考评标准,改进考评办法。坚持全面评议与重点评议相结合,现场评议与网上调查、问卷测评相结合,接受群众监督,并根据群众评议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
三、扎实推进我市文广系统办事公开工作。
各有关单位要按照总体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迅速行动,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办事公开工作,进一步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进一步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以职谋私、以业谋私等不正之风。
(一)宣传发动:10月20日前为宣传发动阶段,动员全市系统内公共企事业单位将深入推进办事公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二)制定方案:11月10日前为制定工作方案阶段。从各单位、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公开的内容、形式,确定方法步骤,落实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做到方案具体、目标清晰、措施有力,保证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梳理公开项目,编制公开目录,绘制流程图。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对公共企事业单位所有职权和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逐项编制职权目录。并绘制涵盖办事条件、承办岗位、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环节、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等要素的办事流程图。
(四)抓好公开载体。一是要充分运用公开栏、服务卡、办事指南等方式,向群众公开信息。二是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讯工具,通过“视频点播”、电子邮件、在线解答、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建立办事公开信息平台。三是要建立健全各种服务热线,方便群众咨询、投诉、建议和求助。四是要利用听证会、论证会、新闻会、邀请群众旁听有关会议等形式进行公开。
一、工作目标
通过此次大检查,全面排查治理各类安全隐患,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坚决降低事故总量,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组织机构
成立市经信委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经信委运行科,负责大检查综合协调工作。
三、时间安排
按市安委会的统一时间安排,大检查从2013年7月开始,9月底结束。
四、活动内容
(一)营造安全生产社会氛围。组织、动员企业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和省政府《实施意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系列配套规范性文件,开展群众性安全教育活动,强化一线岗位员工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安全素质,培育安全文化。要采取新闻媒体集中采访报道、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标志、散发相关手册、播放安全生产电影电视、开展演讲比赛或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营造良好的安全生社会氛围。
(二)开展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大检查。重点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学习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运行情况;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情况。检查过程中,要通过现场检查及明察暗访等形式深入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以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单位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运行、维护、完善的良性循环。
(三)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期间,广泛发动群众,集中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活动。针对重点企业、重点生产环节、重点工作岗位,制定安全隐患排查计划,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对查出隐患,要分类排队,责任到人,资金到位,限定时间,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消除隐患。对限于客观条件一时难以治理的,要落实监控责任,提出治理计划,落实治理步骤及具体时限。活动期间,市经信委将组织督查组赴各地就安全隐患整治及安全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四)严格安全生产执法。继续巩固“打非”工作成果,继续保持“打非”工作的高压态势,积极配合安监部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力度,特别是对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改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及时整改消除事故隐患,铲除滋生事故的土壤,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五)加强应急防范和应急值守,切实加强节日期间的值班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和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并做好值班记录。要切实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按照省、市防灾减灾办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切实增强预案针对性和操作性,做好应急组织机构、救援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的落实。一旦发生事故、遇到紧急情况、灾害发生时,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要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抢险和处置,妥善处理事故,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是进一步促进经信委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重要举措。各级领导务必高度重视,制定方案,认真组织,狠抓落实。主要领导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全力推动安全大检查活动深入开展,确保取得实效,严防走形式、走过场。
(二)突出重点,深入排查。要根据企业灾害特点和安全工作薄弱环节,明确排点,深入开展多层次、多专业、多循环的排查和整治,要切实加强化危物品、压力容器、一级防火企业隐患排查力度,努力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要督促企业加大投入,加快隐患整改进度,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一、组织领导
市交通运输局成立防汛防旱工作领导小组。
二、工作机构
防汛防旱领导小组建立应急保障分队、运输保障分队和机械保障分队,共168名队员、40辆车辆、10艘货船、10台套清障设备、6艘搜救艇、1艘打捞船,同时贮备一定量的防汛物资,根据汛情,由领导小组统一调度指挥。
(一)应急保障分队(80人)
1.公路班(10名)
2.航道班(6人)
3.海事班(6人)
4.运管班(10人)
5.工程维修班(8人)
6.客运班(10人)
7.通用路桥分队(30人)
(二)运输保障分队(60人)
客运班:10辆30座以上的客车,12名队员
路运班:10辆30座以上的客车,12名队员
运管班:10辆交通标志车辆,12名队员
货运班:联运公司10辆5吨以上的货运车,12名队员
水运班:航运公司10艘干货船,12名队员
(三)机械保障分队
1.打捞救助班:航务公司打捞船,打捞救助人员4名;
2.水面搜救班:海事处2艘大艇、4艘小艇,8名队员;
3.清障筑路班:通用路桥公司:4台自卸车、2台挖掘机、2台平板车;养护公司:2台挖机、2台自卸车、2台平板车,16名队员。
(四)物资贮备
编织袋2000只:存放通用路桥公司仓库。
木桩200根:存放通用公司南渡工区。
铅丝80kg:存放通用公司南渡工区。
石料5000吨:存放南渡沥青拌合场、泓口水稳拌合场。
安全标志牌80副:存放通用公司仓库。
柴油60吨:存放在通达加油站。
三、工作要求
1.完善职能。各单位要对照各自的工作职能,认真做好防汛防旱的准备工作。公路管理部门要对所辖公路、桥梁、涵洞进行汛前调查和汛期巡查,确保安全度汛;工程建设部门要对工程目标、建设现场和相关水系做好防汛维护准备;运输管理部门要组织落实应急保障车辆,并根据汛情发展及时满足调配车辆防汛需要;海事和航道部门要加强水面监管,做好河道、驳岸、桥梁的安全检查,危险和重要部位要重点防范。
2.加强值班。防汛期间根据市防汛办的要求,局防汛领导小组实行24值班制度,防汛值班室设在局交通战备办公室,值班电话,领导小组成员保持24小时手机开通,各单位也要确定值班领导、值班电话,确保遇到特发事件,组织网络能够发挥应急作用,确保应急指挥和信息畅通。
一、整治目标
通过开展道路、渡口渡运、工程等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实现“三个明显”。既:道路、渡口渡运、工程安全事故明显下降,死亡人数明显下降,经济损失明显下降。实现全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整治范围
(一)道路运输领域。
(二)交通基础设施领域。
(三)工程建设领域。
(四)渡口渡运及港口码头领域。
三、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今年全区交通运输系统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领导,局成立以局长周卫东同志为组长,副局长张以胜同志为副组长,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安法科,具体负责专项整治活动的日常组织和协调工作。局属各有关单位成立相应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并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四、活动安排
此次专项整治活动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3月1日—3月15日)。各单位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展板、横幅,在车站、码头、收费站点等地段,开展广泛的宣传工作,营造专项整治工作良好氛围,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专门印发宣传资料手册,发放给广大从业人员和人民群众。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阶段(3月16日—3月31日)。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广泛深入的进行调查摸底,重点要摸清在一些重点领域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通过召开座谈会、形势分析会等形式,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工作中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为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专项治理阶段(4月1日—11月30日)。各单位在全面排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边排查、边研究、边整治”的原则,对各类安全隐患进行集中整治,并定期召开专题会,对整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再研究再分析。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人员对整个整治工作进行总结。
五、整治内容
(一)道路运输领域。重点对道路企业(含农公交、城市公交、出租)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情况,安全教育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安全会议制度执行情况,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实施情况,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制度建立情况,安全生产经费提取和投入情况,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安全生产有奖举报情况,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情况,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情况,交通事故违章处罚情况,超速超载车辆处罚情况,“三超一疲劳”管理制度执行情况,驾驶人员安全例会制度执行情况,驾驶人员使用审核把关考核制度执行情况,车辆定期维护和检测制度执行情况,车辆例保制度执行情况,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北斗监控系统及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强制保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重点排查整治道路客运企业在以上领域不能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责任主体,安全投入缺乏,车辆技术性能不达标等情况进行集中治理。牵头部门:区运输管理所。
(二)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重点对公路、县乡道路上的危桥险段、标志标线,码头、渡口渡船设施、设备运营情况和完好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重点排查整治公路、县乡道路上存在的危桥险段、标志标线,桥梁存在隐患,港渡口、码头安全设施、设备不全等情况进行集中排查和治理。牵头部门:港口办、养护科、安法科。
(三)工程建设领域。重点对全区交通工程依法转包、分包情况、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情况、安全制度执行情况,安全投入情况,新进人员教育培训情况,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情况,安全技术交底落实情况,特种设备检验情况,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安全工作台帐整理情况和现场指挥部安全履职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重点排查整治施工企业,监理企业不安要求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安全投入缺乏,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没有设立安全标志,特种设备不经权威部门检验,操作人员不持证上岗,现场指挥部不能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等情况进行集中和排查。牵头部门:交通工程处。
(四)渡口渡运港口码头领域。重点针对现有个体码头,布局不够合理情况、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情况、违反港口基本建设程序行为时有发生情况、坚持“依据规划,兼顾历史,分类管理,逐步规范”的原则,加强港口码头清理整顿、整合,进一步规范港口码头经营行为,切实加快港口码头建设步伐,提升港口码头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开辟我区港口码头以及渡口渡运发展新局面。牵头部门:港口办、安法科。
六、相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细化方案。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今年开展的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工作,充分认识开展这四个方面的专项整治工作对全区交通系统安全工作整体的促进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安排具体的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确保专项整治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局将对各单位专项整治工作开展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和考核,对好的单位和个人将进行通报表彰,对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二)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各单位在专项整治活动中要加强沟通,形成合力。要定期上报有关专项整治工作信息,各单位每月要将专项整治工作信息以书面形式上报局安法科。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按照财政分级管理的原则以及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政策规定,充分利用市级已有的硬件设备、网络资源和技术力量,在“金财工程”网络平台上建立全市统一的非税系统,实现各区财政与代收银行、执收单位的网络连接和数据交换,以“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为征管模式,实时记录非税收入收缴及征管数据,达到以“收缴分离、以票管收”为核心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信息化、规范化的目标,逐步实现全市非税收入数据信息的共享,也最大限度地方便缴费者、方便群众。同时,以区级非税系统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全市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全面规范和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应收尽收,应缴尽缴”,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整合资源、以市带区的原则。充分利用市级现有硬件设备和网络资源,合理配置新增设备并有效集成,对区级非税系统实行数据统一管理。各区非税系统核心设备(数据库服务器和前置机等)配置在市财政局信息中心集中管理,通过网络连接,为区级银行和执收单位提供数据访问,为各区财政部门提供财政端业务的在线处理,系统维护及故障排除由市财政局信息中心和系统服务商共同负责。
(二)统一规划、整体推进的原则。采用市级现有的非税系统软件,在结合区级征管工作实际需求进行完善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全市七区(因收入规模小经济开发区除外)非税系统应同步建设、整体推进,确保年底前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统一标准、纵向衔接的原则。按照“统一项目、统一编码、统一票据、统一报表、统一接口”的原则,建设和配置各区非税系统,确保与市级非税系统保持一致,便于市、区系统纵向联网后,收入数据的信息共享和及时传输。
(四)依托系统、综合改革的原则。要以区级非税系统建设为契机,整体推进各区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各区要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完善区级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体系,明确非税收入征管范围,认真清理非税收入项目和执收单位账户,规范非税收入票据管理,搭建非税银行代收服务网络,积极推进融收缴改革、预算改革、票据改革和信息化改革四位一体的非税征管综合改革,构建科学、规范的非税收入管理新机制。
(五)先行试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各区非税系统建成后应选择部分单位先行试点,在实际运行中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积累系统操作和管理经验,待试运行验收通过后在本级执收单位全面推开。
三、组织领导
区级非税系统建设工作,在市财政局的统一领导下,由市非税局、市财政局信息中心、各区财政局和系统服务商共同组织实施。各区财政部门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并合理分工,同时应积极争取本级政府的支持,加强与同级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非税系统建设和征管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经费预算和落实方案
根据我市区级非税系统建设的软硬件需求和目前市场价格,初步测算区级非税系统建设经费预算为54万元(不含区财政部门及执收单位需配备的系统终端设备),其中:硬件设备及软件购置费36万元,非税软件实施和系统集成服务费18万元。为支持各区财政部门做好非税系统建设工作,本着不增加区级负担的原则,上述经费由市财政局统一负担。此外,区级财政部门及执收单位需配备的系统终端设备(电脑和票据打印机,约0.7万元/套),所需经费由各区自行筹措解决。
五、实施要求
根据非税系统建设的需要,各区财政部门应统筹兼顾、扎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健全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各区应根据国家和省、市非税收入管理的政策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和完善非税收入征管的相关制度、办法,明确非税收入管理范围,确立非税收缴和管理模式,完善票据管理办法,强化监督检查机制,为非税系统建设和征管改革提供制度依据。
(二)设立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目前我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徽商银行和通商银行均为市级非税收入银行,完全具备区级非税收入资格。各区财政部门可根据上述银行的网点布局、服务水平等,择优选择1-2家确定为本级非税收入银行,并在银行设立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用于记录、归集、核算和反映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情况。
(三)开展执收单位基本情况调查,对非税收入项目和过渡账户进行清理。各区财政部门应通过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全面摸清各执收部门的单位信息、收入项目信息和票据使用信息,为建立非税系统基础数据库奠定基础。对单位申报的非税收入项目,财政部门应依据有关政策规定进行认真梳理,确认合法的项目方可纳入项目库。对于执收单位开设的非税收入过渡账户,在非税系统启用前一律予以取消,保证各项收入直接缴入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
(四)实行统一票据,做好原使用票据的清理核销工作。区财政局在启用非税系统后,建立以《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为主,专用票据为辅的非税收入票据体系。为保证非税系统的顺利运行,各区财政部门应要求本级执收单位在启用非税系统前停止使用旧票据,认真清理后到区财政予以核销,重新领用新票据,并由财政部门在系统中完成票据发放的操作,以备单位使用。
(五)配备非税系统财政端和执收端所需设备。区级财政部门、执收单位要配备好电脑、票据打印机等系统终端设备,并确保联网畅通。各区财政部门应根据本级执收单位年度票据用量,合理确定开票方式。用票量大的单位应安装执收端系统,采取自行开票的方式,对于票据用量较小的单位,建议采取财政部门代开票的方式,以减少执收端数量,降低建设成本,同时也便于加强非税收入征管。
(六)组织好软件安装和人员培训工作。区级财政部门应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在系统服务商的配合下,做好非税系统财政端、执收端的软件安装及相关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六、实施步骤
我市区级非税系统建设工作从8月份启动,年底前试点单位上线运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部署阶段(8月1日至8月31日)
1、市财政局召开专门会议,就非税系统建设工作向各区财政部门进行动员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同时听取各区的意见和需求。
2、各区财政部门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非税系统建设工作,并将人员名单上报市财政局。
3、由市非税局组织各区财政部门相关人员,前往合肥市考察“以市带区”模式下区级非税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借鉴其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加深认识并完善我市建设方案。
第二阶段:前期准备阶段(9月1日至11月15日)
1、市非税局、市财政局信息中心会同系统服务商,根据现有软硬件情况和建设需要,确定中心机房新增设备清单和经费预算,编制区级非税系统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时间表。根据该方案,落实相关经费并做好核心设备和软件的采购工作。
2、各区财政部门向本级各执收执罚单位布置非税信息系统建设相关工作,下发非税系统建设基本情况调查表,收集各执收执罚部门的单位信息、项目信息、账户信息及票据使用信息等,并进行整理和汇总。
3、各区财政部门在全面做好清理清查的基础上,认真梳理、审核并确认各执收单位非税收入项目、标准、分成比例及资金管理方式等,确定本级非税收入项目目录,作为建立非税系统基础数据库的依据。
4、各区财政部门对执收单位非税收入过渡账户进行全面清理,根据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无政策依据的过渡账户一律予以撤销。
5、各区财政部门制订、完善本级非税收入管理的相关制度(征收管理、票据管理、资金管理等),确定非税银行并设立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确定本级执收端联网接入方式,配置财政端硬件设备,同时督促各执收单位(采取自行开票方式)配备执收端所需电脑和票据打印机,并确定系统操作人员。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及人员培训阶段(11月16日至12月20日)
1、市非税局、市财政局信息中心配合系统服务商,做好中心机房区级非税系统核心设备及软件的安装调试工作。
2、各区财政部门安排专人配合系统服务商,将经审核确认的执收单位和项目等基本信息录入非税系统,建立基础数据库。
3、各区财政部门配合组织,由系统服务商负责对区级财政部门及执收单位具体经办人员就票据填开、收入核算、资金划解等系统操作流程进行业务培训。同时,各区财政部门负责督促银行做好内部人员银行端系统操作的培训工作。
4、各区财政部门配合系统服务商,完成区级非税系统财政端和执收端软件的安装调试工作。
5、由系统服务商负责进行各区非税系统财政端、执收端和银行端的联网测试工作。
6、各区财政部门确定的试点单位,按要求对原有的财政票据进行清理缴销,换领新票据。
第四阶段:试运行阶段(12月21日起)
各区财政部门确定的试点单位,上线进行系统试运行,通过非税系统开展收缴业务。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理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以“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为主题,以落实安全责任地、传播法治文化、普及安全知识、曝光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为重点,强化问题导向,强化改革创新,强化舆论引导,为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二、活动主题
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
三、活动时间
2015年5月31日至6月30日。
四、活动内容
(一)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活动(5月31日至6月8日)。全面启动安全生产月活动,集中组织开展典型事故警示宣传和教育活动,各企业组织事故案例图板巡展,编印完善事故警示录。采取组织观看主题宣传片、专题培训、组织反思大讨论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吸取事故教训,讲解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在职工中开展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组织参与全市“企业安全文化”征文活动,活跃安全文化建设。
(二)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6月9日至15日)。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主题咨询宣传活动,为企业和广大职工提供咨询和安全服务,采取宣传咨询、专题讲座、发放资料、知识竞赛等形式,宣贯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在公共场所和企业悬挂条幅,张贴宣传标语,充分运用电台、电视、广告、手机短信、社区电子屏等载体,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公益宣传,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氛围。
(三)开展企业安全文化活动(6月16日至22日)。各企业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职业健康危害防治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同时在单位门前、主要道路和车间内悬挂“安全生产月”主题宣传横幅,设置公共宣传栏、宣传橱窗、宣传画廊等,宣传教育安全法律法规,传播安全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指导、推动平安创建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安康杯”竞赛和“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
(四)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6月23日至30日)。各企业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安全应急预案,要广泛开展不同层级、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加强应急基础建设,增强应急意识,掌握处置要点,提高科学施救和事故灾难应急救援能力。要将演练活动与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救援培训相结合,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从业人员防灾、逃灾、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和职工对各类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开展演练时,要注意保留相关影像资料,做好总结和评估。
(五)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各企业在“安全活动月”期间认真开展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目前已进入夏季,正值用电高峰期,各企业要立即行动,对本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有关键性影响的重点工程、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设备、重点隐患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全面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做到排查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切实把隐患排查工作做深、做细,发现隐患立即整改,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月”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谋划部署,科学组织实施,把“安全生产月”活动纳入年度工作考核。
(二)精心编制方案。各企业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安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围绕“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这个主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三)广泛宣传。各企业要广泛宣传安全教育基层基础建设的工作举措,广泛宣传安全专项整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成果,广泛宣传安全教育工作取得的新成效,让“安全生产月”活动更好的服务于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大局。
实施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工作方案
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程,加快国家二级乙等医院创建工作步伐,规范医院诊疗行为,减轻人民群众经济负担,解决病人“看病难”等问题,根据####人民医院信息化管理实际,经调查研究,决定从2010年12月1日起全面启动医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实施步骤
我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的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0年12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1、由医院信息科牵头,对医院原有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的适用性、网络系统的硬件设施进行全面调查。并拟订出软、硬件更新、添置的可行性计划。
2、各县人民政府采购办申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升级、更新所需软、硬的的采购计划,并予以实施。
3、改造原有的医院局域网线路布局,使之适应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更新。
第二阶段 培训测试阶段(2011年1月—3月)
1、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对医生工作站模块、护士工作站模块、药房管理模块、药库管理模块、收费管理、院长查询模块、物资管理、电子病历模块及医院OA办公、医院网站等进行整合,实现医院信息化统一管理、资源共享。
2、对全院医生、护士、收费人员、行管人员、财务人员分模块进行培训考试,对考试不合格者延长培训期,让全院人员熟练掌握医院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操作和基本维护,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3、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进行初始化处理,完成基础数据的录入、审核、测试。3月10日启动新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HIS),为电子病历的启动奠定基础。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为主线,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增强质量意识,积极参与质量发展事业,努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我市质量总体水平,全面建设质量强市,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市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活动目的
(一)推广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质量管理效能,推动质量工作发展。
(二)加强质量工作,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三)宣传和推动质量强市工作,配合《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制定工作,在全社会营造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
三、活动主题
建设质量强市共创美好生活
四、主要内容
(一)市局重点组织开展的活动
1、组织对2011年申报市长质量奖的企业及个人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组织我市企业参加省长质量奖获奖企业典型经验巡回报告活动。
2、组织我市食品许可、工业产品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等重点企业参加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专家巡讲活动,学习先进管理方法和工作经验,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3、开展企业质量访谈活动,联合新闻媒体,对我市省长、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和名牌企业进行专题访谈,介绍其在质量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品牌打造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带动全市企业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发展自主品牌。
4、组织开展质量教育培训活动,把质量教育作为提高劳动者技能的重要内容,助推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5、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六五”普法规划要求,积极组织各市局、开发区分局,市局稽查局及直属各单位加强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印发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材料,开展专场宣传活动;积极推进法治质监建设,以省局《建设法治质监知识读本》为教材,抓好质监系统普法宣传教育,提升全市质监系统法律法规意识;举办全市质监系统法制骨干培训班,宣贯《行政强制法》和《省行政程序规定》。
6、组织举办电机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质量分析会;组织举办全市工业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应知应履法律法规培训活动,推动企业提高质量安全意识,有效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围绕消费品安全,积极开展对机动车刹车片、危化品、电线电缆等18种重点产品获证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
7、组织全市企业开展“百家企业标准创新贡献”争创活动;开展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活动;组织工作成熟的服务标准化试点开展试点验收。
8、组织全市召开热量表生产企业及经销企业质量分析座谈会,增强企业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推进热量表安装首次检定工作的开展;组成技术服务小组到热量表生产企业走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企业计量水平。
9、配合省局组织冶金、化工等行业开展在用计量器具专项监督检查,按不少于已提交自查报告企业数的10%进行抽查,进一步加强对工业企业安全防护用强检计量器具的监管,及时分析我市冶金、化工等行业发展对计量检定工作提出的需求,全面规范提升我市计量工作水平。
10、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宣传咨询服务活动。通过举办事故案例图片展览、观看警示教育片、召开事故反思会及发放特种设备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宣传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设立咨询投诉台,及时解答消费者的质量问题,现场受理消费者投诉;组织人员深入特种设备企业开展质量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和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
11、为落实好“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年”活动,按照工作计划,继续抓好食品生产企业法人履责报告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增强食品生产企业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深入推动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全面落实。
12、组织好“2011年质检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根据总局及省局活动方案安排邀请省级及当地新闻媒体、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消费者代表、食品专家等深入我市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如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与酒类生产企业及质监系统检验机构观摩分析,宣传报道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13、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做好酒类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对全市酒类产品生产企业进行集中调查摸底,全面了解和掌握获证酒类产品生产企业的基本状况;严格海参制品专项整治,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海参加工小作坊监管。
14、组织开展强制性认证产品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中直接关系人身、财产安全,且在我市分布较多的机动车辆及安全附件、信息技术设备、机动车辆轮胎、装饰装修产品、安全玻璃、电线电缆等产品。
15、开展实验室资质认定专项监督检查,组织全市实验室进行实验室管理体系自查,组织各市、区局,市局稽查局对重点实验室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管理体系能否正常运行进行监督抽查。
16、组织开展食品检验机构能力验证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全市质监系统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技术水平,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组织开展调味品的能力验证工作。
17、组织开展全市建材类实验室水泥产品能力验证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建材类实验室的检测水平,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建材类实验室水泥产品能力验证工作。
18、开展质量服务进百企活动,向企业发放计量、特种设备、产品标识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材料,向企业负责人发放质监法律法规手册,倾听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遇困难,帮促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充分发挥“12365”质监热线的作用,重点解决老百姓关心和消费者反映强烈的质量问题。
19、开展“质量月”计量现场宣传活动,深入社区、学校等人口密集的场所,现场设置宣传展台,开展宣传活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计量工作的认知度和重视度,并为市民免费开展检定、咨询活动,营造良好的计量工作氛围。
20、组织全市眼镜生产、加工企业的验配眼镜技术人员,对《验配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以及其他有关标准和法律法规进行培训,督促企业重视和开展认证活动,强化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全市验配眼镜企业整体水平。
21、9月9日,开展“食品检测实验室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参观质监系统食品检测机构,发放宣传材料,普及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展示质监系统食品检验能力,提升质监形象。
22、围绕食品、消费品安全,积极承担产品监督抽查工作,开展中秋节前的月饼专项监督抽查工作,确保中秋期间的食品质量安全,为百姓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组织开展学生装和学生公寓床上用品质量监督检查,确保全市不发生恶性和区域性“黑心棉”等重大质量问题。
23、组织举办标准化检查员培训班,聘请省标准院的专家对全市的标准化检查员进行培训,重点宣传《标准化法》、《省<标准化法>实施办法>》、《省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登记管理办法》和《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提高标准化检查员的法律意识。
24、组织召开全市特种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学习研讨班,宣讲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探讨保证特种设备制造质量的管理措施;召开重要设备和人口密集场所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相关负责人会议,宣传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组织一期院内实际操作技术比武,强化业务水平,提升自身能力。
(二)各市、区应重点组织开展的活动
各市、区要围绕质量月活动主题,参照全国、全省、全市组织开展的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质量月宣传咨询服务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重视质量的良好风尚。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王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局各有关科、所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质量科,各市、区局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高度重视,相互配合,各负其责,发挥优势,创新质量月活动内容和形式,落实好2011年质量月活动的具体工作,增强质量月活动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三)各单位要结合质量月活动的主题,在推进质量强市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工作的同时,抓好“中秋”和“国庆”两节安全工作,确保产品质量、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
一、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正处于加快建设的重要时期,信息化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中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倍增和优化作用,已经成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支撑手段和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推动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保障。统筹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建设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保工程”是政府电子政务核心平台之一,具有支撑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的功能。目前,我市已在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业务中应用了人社部统一开发的全国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软件,发放社会保障卡77万张。养老保险使用全省统一软件,失业保险未使用软件系统。劳动力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尚未按全国统一软件(劳动99)正式启动。按照全省金保工程的统一安排,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一软件正在启用。依托电子政务的金保专网正已向县区、街道乡镇覆盖。医保网络已与500家医院药店连接,实现了就医购药的实时结算。市人社局门户网站和医保、就业、人才市场网站等已经开通。这些都是我们升级更新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但是,这些计算机设备大多是年前后购置建设,设备处于超期服役,老化频临淘汰的状况;资金投入不足,分散建设水平低下;信息化队伍力量薄弱,县区信息化建设的专职机构和人员尚未落实;信息化机构管理方式不适应工作需要;信息共享程度较低,业务协同能力较弱等问题。与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实需要差距很大。即使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处于落后的状态。几十万人的数据只有一台pc服务器或几台pc机在管理,不能满足日常业务工作的需要,不能为广大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业务办理和查询服务,更不能为决策分析提供数据依据。数据安全隐患重重。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部、省、市信息化发展战略部署,坚持“统一建设、应用为先、体制创新、服务为本”的基本原则和“整合、应用、共享、安全”的方针,围绕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工作,以现有网络系统和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推进网络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为重点,以深化业务应用和信息利用为根本,着力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着力推进管理体制创新,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实现“五险合一”的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一体化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就业等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突出“五险合一”和网上办公、网上申报、网上办理的主要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金保工程”主干网,形成统一的核心应用软件,同时兼顾我市机构设置的特殊性。
──统一规划、规范运作。坚持规划先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按照规范设计、规范招标、规范建设的要求,实行“金保工程”独立运行,系统内部信息耦合,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可靠实用、适度超前。按照成熟先进、持续稳定的需求确定信息系统的建设规模、软硬件档次及网络通信技术,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良好的可伸缩性,既立足于现行政策和管理体制,同时为将来改革和业务发展备有余地。
──加强管理、监管并重。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监管结合、同步推进。统筹考虑管理工作中人才、制度、机制等方面建设,早做谋划,早定方案,及早运作,同时做好同金融等相关部门、单位的协调沟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安全可控、方便使用。系统建设必须始终遵循国家和省市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规定,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便捷。
三、工作目标。
按照“西北创一流、全国争上游”的要求,以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水平为目标,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总体建设要求,紧紧围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重点工作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增强网络性能,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险、就业服务、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监察等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的信息化水平,建设完善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并实现两者的整合,为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之间的协同办理及跨地区协作提供技术支持;建立和完善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一数据中心,建立覆盖城乡各类人群的社会保障资源数据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延伸到街道(乡镇)、社区(村)。建立市社会保障服务网、12333服务电话、社区平台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联动体系。在完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基本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应用系统,基本形成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覆盖全市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全面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建设“五险合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信息系统。将金保工程覆盖的业务范围从社会保险、就业管理服务扩展到劳动关系、人事人才管理等业务领域,实现系统内各项主要业务的整合,通过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之间相应衔接和协同办理。
2.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市域网覆盖到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础上,全部覆盖到各县区社会保险、就业服务机构、就业培训机构、人事人才、社会保障监察机构,实现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内部互联互通,并通过主干网实现系统内的网络互联,以提高系统内的信息共享程度和业务管理的协同工作能力。建立覆盖全市人社工作联通城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网络。并实现与公安、财政、税务、工商、金融、教育、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的网络衔接应用,要达到“数据向上集中,业务项下延伸”的目标。
3.公共服务系统进一步完善。完成公共服务系统基础平台和信息库、数据库建设,集成网上办事(网上职介、网上申报、网上年检等)和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建立比较完善的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办理,减轻社保大厅经办压力。
4.宏观决策支持形成体系。实现包括统计分析、监测预警、预测分析、风险分析、政策仿真在内的多层次决策支持模式。信息系统成为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的重要支撑手段。
5.系统安全体系基本建立。建设异地容灾中心,加强系统安全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系统安全建设方案和运行管理制度,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健壮性。提高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监督力度。为我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发挥效益。
四、主要任务
(一)网络系统建设
1.建设和完善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中心。实现设备、网络、数据、人员、应用系统的集中和整合,实现县、区数据向市级数据中心集中管理,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建立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地实现数据和网络系统的安全保障。
2.完善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完善市数据专网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扩大联网应用范围。建设覆盖县区、街道、社区、乡镇、定点医院、定点药店以及相关单位(部门)的网络系统,上联社会保障部、省,形成部、省、市、县区、街道社区网络互联互通,并实现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3.建立覆盖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的集中式资源数据库。对各类业务数据进行整理和整合,实现“同人、同城、同库”;逐步建立标准统一的市级业务经办数据库(含异地和交换)、宏观决策数据库、基金监管数据库。
4.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统一的网上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基于统一的安全信任体系和互联网技术的自助式网上业务办理,逐步扩大应用的业务范围,使网上缴费申报、网上审批受理、网上投诉举报成为业务办理的一种重要形式;继续推进12333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扩展咨询范围,将服务领域从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工作,向人事人才管理等其他领域扩展。同时,继续完善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做到拓宽广度、增加厚度、提升效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进一步加强“12333”宣传,提高社会影响力;开展基层平台建设,在街道社区和农村乡镇普遍建立综合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窗口,在权限控制、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服务功能通过网络延伸到基层,为社会公众就近提供服务。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政策和咨询、就业信息、社会保险账户查询、投诉举报及业务受理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实现社会保障服务向下延伸,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
(二)应用系统建设
1.推广应用部、省社会保障统一应用软件。重点推进部、省组织开发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统一应用软件的应用工作。
2.实现“一卡通”。基本建成全市统一、功能齐全的社会保障卡系统,建立覆盖全市的卡服务网点和规范的卡管理体制;加快社会保障卡的发放进度,在继续做好城镇参保人员发卡的基础上,推进向农村参保居民的发卡工作,在利用社会保障卡就医买药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卡在办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中的应用,实现“一卡通”。
(三)加强运行维护监管
1.完善运行维护系统。市、县分别完善网络运行、信息维护、策略配置以及系统恢复和数据备份等系统,为金保专网的稳定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2.加强数据分析,建立基金监管系统。建立针对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的制度化的分析预测机制,实现包括统计分析、监测预警、预测分析、风险分析和精算在内的多层次决策支持模式;建立宏观决策分析系统,通过对各类统计数据的应用分析,为宏观决策提供相关依据。建立多部门网络互联、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系统,实现对社保基金的非现场监督,促进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保障社保基金安全、规范运转。
(四)实现规范管理
1.完善管理制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市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有关制度。各县区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和完善本地区信息化建设、使用、安全、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2.健全标准规范。坚持规划先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按照规范设计、规范招标、规范建设的要求,实行“金保工程”独立运行,系统内部信息耦合,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五、实施步骤
统筹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建设需求,通过信息平台的升级改造,将其中需要信息化支持的内容全部纳入金保工程,具体项目进度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项目进度表》。
(一)一期工程(8个月):建成金保工程市级统一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市级社会保障网络向县区、街道、社区、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进一步延伸;在市本级以及县区推广实施部、省统一应用软件,完善和扩展软件功能,完成社会养老保险、劳动就业统一软件的全市应用,实现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业务的信息化管理;12333电话服务系统覆盖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类业务;进行全省统一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及试点运行。建设异地容灾中心。
(二)二期工程(6个月):完善全市金保工程统一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的覆盖面;大力推进实施全国和全省统一的应用软件;逐步建立劳动监察网络化和劳动合同信息化管理;扩大全市统一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积极建设社会保障社区平台信息系统,并逐步投入应用;探索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信息系统运行模式;探索异地网上招聘求职、异地领取养老保险金和社会保险关系异地转移及劳动和社保业务网上办理等。
(三)三期工程(6个月):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到县区、街道、社区、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全面覆盖,有条件的县区将网络延伸至村镇,实现与财政、税务、民政、银行、公安等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结;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完成省统一应用软件的全市推广应用,实现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各项业务协同管理,实现业务经办的全程信息化;建立全市退休人员指纹信息库,实现退休人员生存状况信息化管理;进行就业状况分析、社会保险数据分析、宏观决策分析试点工作;推广应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信息系统;进行异地网上招聘求职、异地领取养老保险金等业务的试点工作。同时,建立覆盖全市的宏观决策数据库,包括参保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劳动就业监测数据库,建立同城异地数据实时灾备中心;遵循国家、省、市的规范和标准,将原有的劳动力资源信息系统和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规范和标准逐步一致,对劳动者就业和社会保险管理实现“同人同号同城同库”,实现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五险合一库”,实现“一单征缴”。在全市实现对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非现场监督;实现异地网上招聘求职、异地领取养老保险金等业务的实时办理。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任组长,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管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协调“金保工程”建设工作,并加强与外地“金保工程”建设的学习考察交流工作和推广应用工作。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将“金保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
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组织实施,重大问题提交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具体组织协调工作由市局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县区按照分级负责,做好本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机制。建立接入金保专网平台的审核机制,市和县区各人社系统利用金保专网资源及接入金保专网平台安全保障有关方案、建设方案,应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审核。建立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机制,建立政策制订、业务经办和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协作机制,促进政策、业务和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
(三)落实信息化建设经费
按照金保工程建设统一规划、分级负担的原则,落实金保工程建设资金和运行维护费用,并按要求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费用纳入正常财政预算科目。同时,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多渠道筹措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资金。
(四)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公开引进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一套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工作机制。为“金保工程”建设培育一支强硬的队伍,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提高信息化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信息化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信息系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建立全市信息系统技术服务联动体系,实现优势技术资源共享,保障工作持续发展。探索建立工作激励机制,为信息化人才充分发挥才能创造良好环境。
(五)加强协调配合
“金保工程”建设是一项重点工程,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相关部门、单位要从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的高度出发。重视“金保工程”建设,确保按时、按要求完成各自任务,具体任务分工是:
局机关:机关业务应用需求;办公自动化需求;档案管理应用需求;作好协调工作;经费车辆保障。
社保局:负责养老保险系统的应用;配合信息办对历史信息的校验、整理入库;负责县区社保局联网运行的协调工作;参加五险合一业务流程讨论。
医保局:负责医疗保险系统的应用;负责县区医保局的联网运行的协调工作;负责医保业务需求的确认;参加五险合一业务流程讨论。
就业局:负责就业保险系统的应用;配合信息办对历史信息的校验、整理入库;负责县区就业局联网运行的协调工作;参加五险合一业务流程讨论。
劳动监察大队:负责两网化建设的应用工作。
仲裁院:负责仲裁业务的需求调研和软件的应用工作。
人才交流中心:并入社保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