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地理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3-0064-02
1 前言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因其时间短、规模小、针对性强、图文并茂、音视频兼具等优势,已经得到高中广大地理教师的普遍使用。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要基于微课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微课资源整合,以发挥微课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最大效应。
2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类型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不同于传统课程资源,但是它是在继承传统地理课程资源基础上的再发展与再创造,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是新的教学模式。微课资源主要在地理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反馈、学习指导等多种资源的基础上,又根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与运用领域,主要分为三大类型。
知识型资源 知识型微课资源是以传授地理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微课教学资源。教师围绕地理教学的某一知识点,进行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发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微课资源的利用,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启发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基本知识与知识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总之,知识性微课资源以传输知识、培养学生地理知识构建能力为主要任务。
活动型资源 活动型微课资源主要是围绕高中地理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而开发的教学资源。为了推动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有序进行,教师借助微课资源,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学生在微课资源的引导下,开展自主与合作学习活动;为了提升学生地理应用能力,地理教师往往借助微课,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以实践活动为主线,采用体验法、参与法、置换法、演示法等实践活动方式,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的吸收与内化,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辅助型资源 辅助型微课资源主要是指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辅助作用的微课教学资源,它着眼于拓展学生地理知识面,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性学习。辅微课资源尽管不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但是对学生地理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与辅助作用。如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同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链接型微课资源,帮助学生开阔地理认知视野,对高中地理教学起到有效的补充与拓展作用。因此,辅助型微课资源也是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3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路径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只有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才能充分实现其价值与效益。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路径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是针对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进行的资源整合,是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具有强烈的资源整合意识,推动地理微课资源体系与学科资源的有效整合。
1)新旧教学资源整合。鉴于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是整个地理教学资源中的一种新的资源,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加强地理新资源与旧教学资源之间的整合,使微课资源更好地丰富地理教学资源库,形成相对完善的、持续的地理资源体系。微课资源与旧资源的整合,首先,要继承与发扬传统资源的优势;其次,微课资源要创造性地开发新的地理教学资源。要充分发挥微课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就要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提高新旧教学资源整合的整体效益。
如教学“区域发展差异”这一课,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区域发展差异,对教学资源进行再整合。把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有机融合在微课中,使之成为微课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这样既发挥了传统地理课件教学资源的作用,又通过微课模式,凸显微课的教学优势,实现传统课件资源升值[2]。
2)不同类型资源整合。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具有类型多等特点,不同类型的微课资源在不同的教学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较好地体现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那么高中地理教师如何才能实现不同类型地理微课资源的最大价值呢?整合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高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地理教学的需要,加强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微课资源的整合设计,使不同类型地理微课资源有机结合。@样就能避免微课因时间短小带来的容量劣势,更好地突出微课针对性强的优势,做到互为补充、互相支撑。
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活动型资源”可以结合“知识型资源”,使“活动型资源”紧紧围绕“知识型资源”展开设计与开发,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的吸收与运用;“辅助型资源”又紧密围绕“知识型资源”“活动型资源”展开设计,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微课资源链,实现课内向课外、知识传输向知识运用的有效延伸。
3)不同学科资源整合。现代教育理论注重构建开放的教育教学模式,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也要坚持开放性原则,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将微课资源与其他学科资源有机整合,实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同时,这种整合既要立足于地理课程教学实际,又要充分考虑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抓住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点,这样才能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
地理微课资源与其他学科微课资源的整合将进一步丰富高中学校教学资源库,推动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迁移,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高中地理学科与高中历史、高中政治等学科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知识互相交叉、互相渗透。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可以尝试与高中历史、政治学科微课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互为补充,通过不同学科微课资源的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思维的发展,用联系的教学思维提升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含金量。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路径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在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思路和总体方案引导下,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和学生实际、微课教学特点,有序、有效推进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
1)合理规划。为了提升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的效率,避免微课资源建设中的资源浪费与重复建设,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必须要进行合理规划[3]。地理微课资源建设首先要根据高中学校的统一要求,具体由高中地理备课组为实施主体。各位地理教师在备课组长的领导下,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及高中地理考试大纲进行深入解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与考纲要求,制定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方案与建设流程,尤其要把微课资源合理定位,使微课资源能够贴近教材,紧扣地理知识点;贴近学情,充分考虑微课背景下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能力、习惯等,将微课与地理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2)搭建平台。平台是微课资源价值实现的物质基础,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离不开资源平台建设。高中地理要根据“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求,强化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高中地理教师之间的微课资源开发与建设互动,互相借鉴、互相促进。
此外,还要善于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地理教师基于微课的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如微课大赛、微课题研究等,激发高中地理教师微课资源开发热情,提升教师微资源开发与研究水平,使平台真正发挥出辐射作用,建构起地理教师之间微资源建设的桥梁,营造出融合“微课建设、管理、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立体化服务h境。
3)微课制作。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的关键是微课制作,它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具有精湛的教学技术,还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化素养。高中地理微课制作要重点突出“三性”,即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
首先,微课制作要具有科学性。按照高中地理知识与能力发展的需要,科学地制作微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认知特点。
其次,微课制作要体现技术性。高中地理微课制作必须要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出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微课资源,以确保微课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有助于凸显微课优势。
最后,微课制作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为了更好地展示微课的魅力,需要高中地理教师优化微课设计,融入艺术元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审美享受。
4)应用改进。微课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为了推动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应用,高中地理教师要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这不仅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价值,更有助于推动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改进。在共享的过程中,教师将根据自身对地理教学的理解与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意见,提升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水平[4]。此外,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改进还要善于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同行点评、专家点评等形式,推动微课资源建设更大范围内的互动,促进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水平的再提升。
4 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微课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必将推动地理教学的新发展、新突破。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强化实践探索,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路径,更好地发挥微课在提升地理教学效率中的积极作用,为高中地理教学增添更精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何晓萍,蒋鑫.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43-46.
[2]苑雪.微课资源开发的实现路径分析[J].电子世界,
2014(9):178-179.
一、重视新课导入设计,引入方式新颖贴切
这次展评的课件中,几乎全部老师都认真设计了导入情境。有的利用视频切入,有的设计歌曲插件导入,有的使用相关图片并配以文字设计引入……例如,江苏西交大附中王晨光老师(特等奖)通过插入一段“魅力昆山”的视频,在优美舒缓的轻音乐、绚丽纷呈的城乡景观的视觉变换中,很悠然地将学生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引入“产业转移——以昆山为例”的学习中。这种导入不仅能强烈吸引学生注意力,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后面学习“产业转移”做很好的铺垫。北京顺义二中计爽老师(一等奖)则设计了米糕、糍粑等稻米加工品及其制作过程的一些图片、文字,以引入对“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的学习,这种导入贴近生活实际,学生熟悉又易于进入情境,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又如,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王玉萍老师(特等奖)设计的课堂引入,利用石河子市貌、石河子玛纳斯河谷及其下游水库等一系列景观,并辅以解说,将本土的地理资讯设置为导入材料,使学生既感亲切又有认同感,能够迅速进入预设的课堂情境。
二、科学把握新课标,大胆利用本土案例
新版教材设置了很多案例,特别是必修三,基本上是案例教学贯穿始终。案例教学如何进行?案例怎样选择和处理?案例只是研究学习某一地理问题的载体,科学灵活地选择案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案例(增或减),可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例如,王晨光老师的“产业转移——以昆山为例”,让学生探究自已家乡昆山市,由苏南穷县变迁为苏南首富,历经了自费建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资招商—发展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变“昆山制造”为“昆山创造”、“昆山服务”这样一个艰苦而卓越的过程。通过这种亲切自然、轻松惬意地学习探讨本土地理知识,会促使学生在激动与自豪中顺理成章地领会和把握产业转移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在王老师创造性地设计明学“昆山的产业转移”,暗比“东亚的产业转移”,明暗两条线并行又交叉的教学中,将本地案例与地理教材呼应。王玉萍老师的“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则是另一个选择本土案例进行教学的典范。通过学习玛纳斯河流域的环境背景、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方案,从而让学生掌握河流流域地理环境分析、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基本方案与措施的探究方法;再引导学习教材“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之案例,以深入和深化学习。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案例,不能单纯、机械地理解为所有的案例都不用教材上而只用本土的或是其它地方的案例,应以实际情况而论。又如,北京计老师设计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即直接利用课本案例。但不是就案例论案例,而是通过学生一系列探究活动,归纳出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特点,进而推导出各类农业地域类型区位和特征的一般分析方法。因此,对必修二“农业地域类型”部分只讲“季风水田农业”,其它几类则通过学案引导学生自习探究完成,省时省力且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精心设置探究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指导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这种新理念虽然老师们知道,但要真正领会和付诸行动,却并非易事。这次观摩全国优秀课件展评活动,欣喜看到许多老师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而且取得了明显成效,很值得学习和借鉴。例如,江苏王老师设计的“角色扮演”活动,结合相关材料将招商局局长、迁移企业董事长、市长、环保局官员、外出农民工、省长等不同人物角色分配给学生,进行角色对话,让学生在各自的角色中尽情发挥、尽展风彩,进而加深对昆山产业转移的认识。辽宁大连李听老师设计的“课外调查”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利用闲时调查大连的城市功能区分布,并填表和绘制分布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切身体验城市化的魅力及其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深思如何解决城市化产生的负面问题。新疆王老师设计的“分组讨论”探究活动也很有特色,讨论的核心内容——水利部、农业部、工业部、监察部的工作重点,为学生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法,在讨(辩)论的活动氛围中,学生不仅兴趣大增,积极性高涨,而且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更生动、更深入。当然,探究活动的设计绝不能机械照搬教材,抑或设计活动越多越好。活动设计一定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而定,注意探究活动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四、突出重点、击破难点,彰显多媒体优势
这次课件展评活动一个很大的亮点是充分利用地理课件突重点、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且省时省力。例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在新课标中设定的教学时数为二课时,这部分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学中通常要用超课时才能完成,教学效果仍不一定满意。东北师大附中张福彦老师利用flash 3D技术设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件,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一课时轻松完成,并且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flash 3D动画演示,将抽象复杂的地球自转、公转及其引发的昼夜交替、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等地理难题迎刃而解。广东广州王万里老师利用Dreamweaver和flash两种软件有机结合制作的“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更是将网页与动画集于一体,生动直观地演示地壳运动的过程、地震、火山爆景等地理动态事物,且设置了菜单式操作方案,学生完全可以利用此软件自主化学习,可起到事半功倍之功效。新课标下的新教材中,正文的显性陈述内容少了许多,教材中的“案例”、“读图(材料)思考”、“活动”、“问题探究”等版块却大大扩展其地理学习容量,甚至很多基本的原理性内容也融入到正文以外的“活动”中。因此课堂教学恰如其分地辅以多功能的地理课件,可增加课堂容量、突出重点、击破难点,并收到省时省力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高效课堂 高中地理教学 “洋思”模式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简单说,“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新课改的实施带来了新气象的教学课堂,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成败,且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是实施素质教育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广大地理教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社会的发展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构建和谐高效的地理课堂显得尤为重要。从实际情况来看,每周3节地理课程,有时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本着减轻学生负担、不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的目的,向课堂45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打造高效课堂,我借鉴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每堂课的基本结构十分清晰,一般有三个环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上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质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
1.“先学”
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贯彻正确的学法指导。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初中地理新课程的着眼点是学生,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指导学生读书、理解和自悟,指导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地理课程图文并重,图文对照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读文、读图方法和思维技巧;会分析图像,即以图释文、以文解图、图文转换;会归纳、比较、分析因果关系;会掌握各种学习技巧和解题方法。这样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地理的“金钥匙”,使学生“会学”,比直接教给学生地理知识要强得多。
(2)提出有效问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善于营造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师生成为互动的统一体。这是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弗思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行为爱好,研究教材,研究课程资源,找准时机,通过提出有效问题,营造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乐学”、“乐动”、“乐于探究”,从而实现和谐的师生互动和教学共振。及时利用教材知识和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问,积极组织学生召开讨论、辩论会,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准备材料,不仅能开阔眼界,而且能丰富知识。课堂讨论或辩论,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能够引发思考,激活思维。这样学生会在知识能力、经验及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形成地理问题的认识,掌握正确认识地理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知识应用的能力。
2.“后教”
在自学的基础上,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解释时要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种手段结合。
在地理教学中,图像的运用应贯穿于始终,通过图像教学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并能调动和运用已有知识,利用图像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分布与特征,论证和探讨其成因原理、规律等,从而揭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及发展演变过程。如用传统板图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边讲边画,学生边看边听;教材图文并茂,会用图用好图,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是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良策。
现代教学手段形象、直观。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又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教学的首选方法。世界各国的和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景观亮点、美丽动感的画面等都可以通过投影、电视录像、课件制作等生动有趣地展现给同学们,让他们坐在教室能看到世界,了解世界。另外,一些常规教学中的难点,可以通过Flash降低难度,让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如世界地理中的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对于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容易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学生由于立体感差,很难建立多维的空间,教学难点难以突破。如果采用Flash教学,通过立体的旋转画面,学生观看以后经过思考很快就会明白。
3.当堂训练
在“先学后教”之后,要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当堂训练题的设计应为弹性的,把训练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即体现“因材施教”,这样,基础稍差一点的也有所收获,较好的同学又可以得到一定的拓展。
我以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不是轻松了,而是工作量更繁重了。课前预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对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进行设计,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让老师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和奉献。但是只要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就应该坚持下去,只有这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和自学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
总之,一节地理课是否高效,不仅要看老师讲得是否到位,更要看老师的组织、引导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课堂是否情感交融、气氛和谐,看学生学科能力能否提高。
参考文献:
[1]于春祥.发现高效课堂密码.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4.1,(1).
【关键词】课堂教学;传统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中学地理教学过程所采用的形式有课堂教学、课外教学及课外活动三种形式。其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和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留恋”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而学生在地理学习上存在着许多问题,课堂效率还普遍较低,地理教学也发挥不了它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在几年来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力图在优化教学结构的进程中来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下面,就优化中学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结构浅谈一下新思路。
一、教师要充分还权于学生
“学生是学的主体”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形式上说,是多样的,观察、操作、质疑、讨论、分析、归纳等;从内容上讲,是多方面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情感的展现,行为的表现,以及思维活动等;从时间上说,是全程的,体现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从范围上讲,是全员的,包括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状态佳(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参与度广(人人参与)、参与方式多、参与品质优(善于倾听、敢于质疑、积极动手)、参与效果好(目标达成并注意迁移到新的学习情景中去)。
还权的途径在于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生命潜能”、“每一位学生都是学习的资源”,这不是口号,要体现在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上。高效课堂要将学习、管理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将自主、自治、监督、管理、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这就需要将学习小组由课内迁移到课外,迁移到生活的各方面,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从学习的解放拓展为生活的解放。
在地理教学时,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并适时地引入课堂,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地理原因。将地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自然科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然科学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自然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自然科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自然科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例如:让同学谈一谈炎炎夏日,走在柏油马路边与林间小路里的感觉;让家住山区的同学说一说夏日白天和夜间站在山顶的感觉;让去过海滨城市的同学谈对气温的感受等等,并引导学生用刚刚学过的热力环流知识去解析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入手,从生活中汲取养分,为地理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学习实用的地理知识。
二、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程序的培养
培养的途径在于训练程序。45分钟的课堂,如果没有学习习惯的支撑,就难以落实高效课堂教学。传统课堂也强调习惯,但更强调的是学生不该做什么,而高效课堂更强调的是学生应该怎么做。高效课堂思想的基础是学生的天性和权利,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序,将“课中45分钟”向前后延伸,即强化“自学--展示--反馈”的过程,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能够自觉、自主地遵照学习程序进行学习,呈现出自然、真实的自学状态。
1.自学——寻求新知
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基础,“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载体,而教师可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在引导学生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地产生学习的需求。因此,恰当的“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演示课件,温习旧知、观察现象、布置练习题等,提出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丈量小区的楼间距,与开发商探讨楼房建设的合理性。收集当地近十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分析归类,提高防灾避险的意识。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大胆探究、寻求新知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2.展示——自主互动
有人说过:“创造性在一致性的要求中慢慢被泯灭”。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以老师和同学所做的为规为矩,强调自己的演示要与众不同。例如,讲热力环流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各自做的热力环流实验(有燃烧纸张,观察纸灰的运动情况;有点燃篾香,观察香烟的一定情况等)──观察现象──描述现象──教师设问推进,学生探究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分组合作用原理解析生活中的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与城市热岛效应,情感价值得到了升华,地理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大胆创新,成果展示,自主互动,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开放搞活,学生创造性火花得以展现,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想象力得到发展,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潜能得到开发。
3.反馈——实现调控
反馈是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送的教学信息。经过学生的接收、处理后产生的教学结果信息再送回到地理教师,并对教学信息的再传输产生影响的过程。根据系统科学的观点,世界上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调控。地理教学系统的运行也要靠学生的信息反馈来进行调控,从而使地理教学系统有序运行和正常发展。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地理教学实际情况,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信息反馈,才能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改进和调节,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传统地理教学把学生看做是接受信息的容器,忽略教学信息的反馈,对于教学活动中的失误难以得到及时的矫正,容易造成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心理障碍,从而使教学信息得不到有效的传输。因此,地理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活动中的信息反馈,促使地理教学系统运行有序,以实现最佳的地理教学效果。
三、让学生充分进行自主评价
评价的最高境界是自主评价。以往,常见的评价来自教师和同学,经常出现无目的、无目标、表面化的评价,对学习毫无益处。而在高效课堂中,学生的自主评价是对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的自我诊断,主要通过评价指南来实现。
学生在出示学习目标的同时,要明确完成目标的层次性要求,包括思维的层次性、表达的层次性、习惯的层次性。针对学生个体进行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懂得学习无需与他人比较,只要根据评价指南进行自我矫正和努力即可。
由传统课堂向高效课堂的转变,将更加彻底地解放学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释放创造潜能。同时,也使教师真正回归到指导者、观察者、记录者、管理者的角色,而不是讲授者、传递者、威权者、统治者,现代课堂的管理制度对于教师而言,就是回归角色。
总之,新课改下打造高效课堂是向传统教法的挑战,因为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它是当前教改的目标。教学还需必须不断地反思,及时地总结,适时地改进,充分地完善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切实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刘柳,赵媛.浅析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旅游资源”.中学地理教学考,2011.10
[2]孙勤.探析实时信息与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4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高效课堂
一、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高中地理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也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教育者所采用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也有了明显的改进。然而,由于或多或少地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之处,为了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尽快打造出科学高效的地理课堂,仍然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案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现有的高中地理教师队伍中,有很多教育者并不是毕业于地理教育专业,可能是因为他们之前所学习的专业和接触的工作与地理有关,因此就选择成为了一名地理教师。在此种情况下,地理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就会同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出入,所应用的教学方法也表现得过于传统和守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没有为学生提供应有的实践机会等等。其次,由于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的大多数高中都比较重视三大主科的教学,校方对于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并没有过多关注,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新课改中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打造自主学习课堂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才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想要顺利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就是将学生对于地理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唯有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由教育者所设计的各类教学活动当中,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合理化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中包含了很多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如果仅凭教育者的口头讲述是无法让学生较好理解的。基于此,教育者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来合理化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让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绘声绘色。例如在教授中国地质地貌的相关课程时,教育者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向学生展示几组地形单元图片,同时配合视频解说来让学生直观、多面地看到不同地形的地貌形态,进而将他们的爱国情感激发出来。2.采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包含了很多真实的教学案例,教育者应当充分把握好这些教学案例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例如在教授《城市空间结构》这一课程时,教育者就可以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城市空间着手,向学生展示出一幅“你所生活城市的空间结构图”,让学生从中找到住宅区、商业区以及工业区等等,同时结合教材内容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功能分区的所处条件,掌握功能分区的合理性。
(二)积极优化原有的教学理念
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程中,教育者一直处于课堂主导地位,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由教育者的所灌输给自己的地理知识,很少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长此以往,这种缺少互动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为此,在日后的高中地理课程中,教育者要进一步优化原有的教学理念,将更多地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全方位地满足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要求。例如在教授《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课程时,教育者就可以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开放式的地理课堂。由于天气变化是每位学生都非常熟知的一种现象,因此教育者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他们联系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根据所在城市的天气变化特点来自行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而后再委派一名小组代表来对自己组内的研究观点在班级中表达出来,通过此种方式来强化所学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
(三)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的地理感知
地理课程的所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性,因此教育者可以在课堂中多多引进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例子,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来加深地理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标准。例如在教授有关降雨成因的相关课程时,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一下,当在家里用水壶烧热水时,当我们将水壶盖子拿起来以后会看到何种现象呢?当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烧热水的情境后,就能够直观地理解:当水被烧开后会形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空气后会凝结成为水滴,当水滴汇聚到一起并降落下来就成为了降雨。
四、总结
正所谓教育即生活,地理课程中的知识学习同样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地理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者作用,帮助学生运用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通过此种方式来打消学生对地理课程的畏难情绪,积极投入到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并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程秀兰.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J].教育研究,2014,(9):69-76.
关键词:高中地理 转变观念 改进方法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育人为本的目标。
教育的一切改革,皆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指导思想。传统的以应试为目的教育观是一种目光短浅的狭隘的功利主义教育观。表面上看,教师似乎是辛辛苦苦地提高教育质量,实际上只是为高考而教。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目的观则注重人的发展,它不只满足于让学生把握教材,而是让学生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语言、思想、情感等。它不反对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它更加重视人本理念、主动发展理念、民主和权利意识、科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提倡以育人为本实际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陈旧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社会面临着人口增长、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全球性重大问题。地理是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基本内容的学科。因此应将地理课堂当成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点教育的主渠道。
2、进一步改进完善教学方法。
改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适宜地选择教法,最后适度地运用教法,才能真正适应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2.1 从注入式改革为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再到“满堂练”,均未实现教法与学法的同步改革,只重视教法,不关注学法,正是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大缺陷:教师只顾自己讲得精彩、不关心学生到底学得如何。因此加强学法指导是能使学生具备自学能力、成为创新人才的措施。实现陶行知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在课堂上占主体地位,增强主体能力,进而推动教学改革,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例如,“人口合理容量”这一节的教学中,我并没有按书本上的内容直接讲给学生,而是设计了一个启发性的活动;首先,为全体同学展示了部分专家学者关于地球可以养活多少人的研究资料,然后让同学们来思考哪些专家学者在地球可以养活多少人的研究是比较准确的,并说明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启发学生对人口与环境关系问题的思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去,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2.2 针对性地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妙在变化,重在得法,得法就是适宜,就是在一定的课堂或其中的某一环节能取得好的效果。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1)教学目的任务:(2)教材内容;(3)教学原则。另外还有学生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素质、学科特点、学校环境条件。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针对不同情况做相应的考虑。如根据目的任务,课堂教学若以培养地理技能为主要目的,那么除了选择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等方法外,还应该配合实习法和练习法,加强实际操作的训练。再如根据内容,课堂教学若以区域地理知识为教学内容,涉及的地名、数据及感性知识较多,可选择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通过读图分析、图文配合、比较鉴别,有利于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丰富的地理表象,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观念。对于系统的地理知识,涉及有关原理、规律等理性知识较多,可选择启发式谈活法、发现法、尝试教学法等。不仅各个课时的教学方法不相同,就是一课时内也常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水循环和洋流”这节内容教学时,水循环部分可以采用讲授法,洋流的成因采用发现法,洋流的分布采用直观演示法、练习法,洋流的地理意义讲授法、谈活法。实现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以期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3 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之一,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任何教学环节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教学手段。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既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以形象的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又能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手段日益完善和现代化,对于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现代教学手段在减少教师讲授、板书、板画的时间的同时,将地理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快速地再现于课堂,一目了然。多元化的信息传递方式扩展了教学信息传递的通道,带动学生多种感官一起活动,从而提高了传递和接受信息的速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多种媒体不仅可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理论浅显化,大大缩短认知过程,而且可使枯燥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盎然地学习必然使学习效率大为提高。
关键词: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 素质教育
近年来,我省不断深化课程改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原来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合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大力构建地理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好地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新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要想打造高效课堂,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学生,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1.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2.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根本,围绕这个中心不放松,再枯燥的知识也能充满灵性,再内向的学生也能在课堂上魅力四射,人人参与,人人达标。在授课中采用“角色扮演,个性展示”这一做法来充分体验地理环境整体性,同学们精彩的角色扮演,小组间激烈的辩论,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很好地展现,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我又不失时机地抛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你有何启示呢?请各小组内讨论2分钟,随后展示。
小组内讨论,教师也参与其中。
一组展示:人类在治理大江大河时,必须按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办事,对于河流的认识必须考虑到上中下游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师:那么,人类如何治理不同河段,才可能使人地关系和谐发展?
三组抢先展示:一条大河的上、中游多流经山区,搞好封山育林非常重要。
二组补充:还要管理好河流沿岸的过度引水问题,以保证河流下游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人类活动必然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对于河流的认识必须考虑到上中下游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上中游地区的植被破坏和过度引水等都会对下游生态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二、教师要处理好几个转变
1.转变教师角色、观念。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
2.转变师生关系。教师应真心地走进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
三、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
1.紧盯教学内容。“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
2.紧盯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1.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首先,课堂语言要充满活力和感染力,要抑扬顿挫,要风趣幽默。这需要教师自己的感情投入,要进入角色,眼睛有神,动作有力。其次,课堂可以像相声演员那样设计些“包袱”,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下学习。
2.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或生成度。
总之,“高效课堂”要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做到身动、心动、神动,使每一个学生肯学、想学、会学,让每一个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地理老师变了,我们也变了,每堂地理课后,我们都会有新的收获……学习地理已不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课堂现状 构建方法
对于每位同学来说,一个好的学习方法终生受用,但对于教师而言,能够构建高效课堂是一项挑战性工作。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在地理课上,教师有清晰的思路、严谨的逻辑是不可或缺的。根据调查分析得到一个结论,在一堂课上,如果教师能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那么效果大大不同。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喜欢活跃的课堂氛围,而且人类在思维活跃时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更强。
一、高中地理课堂的现状
现阶段的高中对文理分科有着一定的定向,但对于地理这门学科,就理科生来说学起来有方法,但对于文科生来说却是一件难事,因为地理在一定程度上偏向理科,理解时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导致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不乐观。
(一)依赖性
学生对教材的依赖性甚为严重,没有教材就不会自主思考问题,导致教学目标实现不了,并且与课程标准相背。
(二)效率低
新课标标准以学生为主体,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但由于一些教师教授课程时仍然运用以前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创新教学,这一沿袭的方式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降低。
(三)教学模式存在缺陷
地理学科是一门偏理性的学科,学习时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新课程改革后,由于高中地理课堂研究相对较少,不能够很好地与新教材教学大纲结合,还是沿用以前的教课模式,虽然拿的是新课标模式教材,但实践的教学模式却相同。
(四)主次位置认识不清
有的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带着一种错误心理,认为老师的地位是超然的,即使实行新课改革,却不在乎,以自我为主体决定每堂课的内容。
(五)评价方式单一
高中教师对于学生成绩的关注度比初中时更高,换句话说,就是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完全忽略了新课标的要求,在评价学生时,只注重实质性的优点而忽略了个体存在的优势,注重别人对于自己的看法,而忽略了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二、对地理课堂的探析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教师方面的因素。一堂高效的地理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一堂安静、氛围低沉的课,对学生就是一种无形的折磨,不论是心理还是身体,都受到不同的影响。一堂高效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甚为重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式教材进入高中校园,带来的是种种问题,但主要对象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老师充当的是知识的传递者,怎样让学生很好地接受,并学以致用是关键。教师要扮演执行者,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提高学习效率。
三、如何构建地理课堂
合理选择方法方式,对以往不同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吸取有用的加以运用。(本文中的案例与教师口中的案例不同,它是指教学中的教案、教学体会等。)
(一)教学方法情景化
由于地理这一学科需要一定思维逻辑并清晰的情景化,但老师所举的例子,大多使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不大,在这方面,教师要尽量言语连带语言场景化,比如可以把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等都一一说明。
(二)探究性教学
一个好的案例对于地理学科而言,是能够真实营造场景的,教师应该丰富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不是把数字塞满,让学生朝向一个正规化的方向迈进。对高效课堂的探究不仅在于此,还要对本学科进行一定的构想与理解。
(三)教学的针对性
教师在准备教学方案时,应带着明确的目的性,把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准备充分,因为新课标改革后教学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注重的是实际教学,所以在案例的准备中应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对有效信息进行合理化筛选。
(四)教学的吸引性
学生对于事物的好奇性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案例的筛选要可读性强些,在讲述的方式上带有一定语气,这样可以给学生营造发挥想象的空间,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灵活性教学
高中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形式很灵活,要结合真实处境的感触,在现实环境中感受知识的成就感。教师针对不同的问题和词语灵活变通地加以解释,这样才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地理课堂的高效性对于老师而言是一项艰难任务,要不断探索课堂建设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用一种创新的思路解决问题,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潜在性。
参考文献:
[1]许忠良.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4.
[2]抽奔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选修模块“海洋地理”内容解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5.
[3]李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整合高中地理教材[J].地理教育,2010-5.
[4]吴作诚.谈高中地理课的预习-高效地理课堂的基石[J].中学教学参考,2011-15.
关键词:地理 高效课堂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素质,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密度一定要增大,方法要更加高效。那么,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里,既要讲授课本上的内容,又要把各个知识点所涉及的习题给学生练习到位,从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率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和谐课堂融洽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之一,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之一。它要求:(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互动共享、教学双赢;(4)转变角色、健全人格。其中,第四点是师生融洽关系的核心因素。它要求教师转变4种角色:由知识的传承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由课程的接受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研究者、开发者和设计者;由教学的实践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由单一的管理者成为全面发展的启发者、点拨者和激励者。
这些角色相互渗透和联系,统一于课堂的活动中。从教师角色看,上课是为追求生命的增值而工作;从学生角色看,上课是创造潜能得与发挥和三维目标全面生成的过程。所以,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目的是影响和吸引学生,使师生关系更平等、融洽,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从而创设生命化的课堂氛围。
二、课前精心准备,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需要教师,精通本学科,精心备课。教材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师不仅要对教材的内容熟练掌握,而且要对教材的图表、案例等进行提炼,并梳理知识间的条理关系,使知识理性化,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另外,要依据课程标准,做到总体把握教材,注意学生知识学习的阶段性,总体把握章节之间的关系,知道所讲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融会贯通,既将现学知识原有的知识相联系,也能够为后继学习做准备。
专研教材的同时,我们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分析研究。教师就要用心研究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选择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大力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另外每位教师还应备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特色。
三、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思维
情景创设的功能任务之一便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景,让每位学习者身临其中,触景生情,都有一种探究新知的渴望,奋力向前的冲动,使他们处于一种“愤悱”的状态。教师创设情景必须符合学生实际,隐含学科内涵;必须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的交互,有利于促进学生萌生学习欲望,启动思维过程,激发创造热情。教师通过问题的梯度设计帮助学生深化对地理概念和过程的认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案例的剖析形成对典型地理事象的分析框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强化应用意识,实现知识的迁移。例如,讲到“洋流”时,教师创设洋流与航海的相关情景来启迪学生的思维:(1)请在世界空白地图上绘出哥伦布两次跨越大西洋的路线,并标注经过的洋流名称。(2)请在地图上指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为什么冬季出发,夏季返回。(3)请指图讲解: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的航行路线、沉没地点,及惨剧发生的原因。以上案例引入历史事件等材料,创设诱人思考的问题情景,不仅考虑到了问题情景的现实性,而且考虑到了情景的创设是否有利于本节课目标达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载体。因此,这样的情景创设是有效的。
四、做好基于学生本身的互动式工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为此,教师应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出发,担负起及时发现和捕捉学生“变动”这一重要职责,及时调整和充实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基于学生本身的互动式工作,在课堂上营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互动、学学相长、教学相长的互动氛围。具体而言,就是教师确定好每堂课的教学主题,适时引入学生互动环节,充分释放学生的参与热情,在互动中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互动中要充分发挥地图、模型等重要的教学道具的作用,让学生在演示、想象、类比等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画面效果,提升学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