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电算化实训总结范文

会计电算化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电算化实训总结

第1篇:会计电算化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算化;实际操作;案例;实验室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

第二、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象区域网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

二、强化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案例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三、合理设置实验、实训课程,加大实验、实训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高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安排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一)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太低

在专业课程中,手工会计占到50%,计算机课程占到35-40,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不到15%。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70-80学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 第二、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针对存在问题,应做到以下两点:1、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到的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开发,这些内容绝非一门课程所能包含。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

(二)选择或自编合适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材

实践课教材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健因素之一,当前市场上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而适用于高职学生使用的则是少之又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可分两阶段进行。首先选择一种较好的手工会计模拟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使之应用于电算化实践教学;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组织一线教师编写实训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

(三)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大部分经济类高职院校都有会计电算化专业,而且几乎都具有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应该说,真正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并不多。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从教学设施上就无法保证实训需求。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例如,目前,我校投资约五十万元,正在筹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从软、硬件系统、数据系统、运作过程,都全真模拟企业。建设报告被有关企业的专家鉴定后,非常赞成这一举措。同时,要考虑功能的全面性和前瞻性、运行的稳定性、结构的开放性、性能价格比等因素。

四、加强 校企合作,拓宽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

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体现为:

第一、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从教育产业的角度来看,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而企业是这些“产品”最终的消费市场。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的需求。在这次我校拟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的过程中,我们几个专业教师先后走访了八家大中型企业,了解到目前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企业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企业对我们拟建会计电算化实验报告的宝贵意见。这些对我们加快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

第二、与企业开展合作,有利于开辟多种办学途径。使高职学校教育和职业社会培训相辅相成地同时蓬勃发展。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合作途径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和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

第2篇:会计电算化实训总结范文

1 前 言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处理与传递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管理策略的深远影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娴熟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本人在多年的实训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性(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养,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呢?具体到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和内容,重视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加大实践性教学投资力度,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走校企合作之路。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个人看法。

2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在社会中的地位有所提升

2.1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稳中有升

建设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加快了知识、信息的扩散和传播,电子商务企业、网上公司、中介服务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的兴起,导致会计处理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要性,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覆盖面和升级率在急速扩大。同时,会计电算化软件本文由收集整理在安全,稳定前提下,功能也在不断扩大。可以说,会计电算化现在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

2.2 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

目前,市场上相当多的企业非常看好“拿出去就能用”的专科层次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有如下要求: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练的电算化操作技能,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沟通及创新能力,尤其对会计人员诚信品质,计算机及网络运用能力,税收专业知识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必须认清高职高专学生的现实情况

目前,在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加之知识掌握程度不高,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在计算机基本操作方面也不太熟练,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地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实训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刚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这或多或少会会影响到学生对实训课的认识和教学效果。

4 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实训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更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合理地安排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课时和内容。目前,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训时间和教学设备的投入。

5 强化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案例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3个步骤:①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些案例;②在课堂上先由学生们对案例进行讨论,然后教师通过引导、提示、总结来激发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案例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会计电算化案例可以大量地应用在会计模拟实训中。先将教师所提供的会计案例,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中利用其所提供的凭证、账本、报表等实训工具进行实训,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然后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再在电算化模拟实训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电算化实训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会计案例的选择,应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选定。在选择会计案例时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在案例的来源上,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例如,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初期帮助进行软件的初始设置,从而收集会计资料作为教学案例。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③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④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为了编制案例,有条件的教师可深入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实现社会兼职,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同时有条件的还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实践的保证,由于会计专业学生较多,一般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不可能容纳太多学生,应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在大学一年级时,带领学生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参观实习,熟悉会计流程,看实际的账本、报表以及相关资料,感受会计工作;第二步,在大学二年级时选择部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具体从事会计工作,一段时间后回到学校,进行经验介绍,并在校内实训中充当辅导其他同学的角色。

6 认清实训目标

第3篇:会计电算化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会计电算化课程 实践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理论、方法相结合,运用电子计算机及会计应用软件进行会计处理,是一种现代化的会计工作方法。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它符合学校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方向。进行了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教学显然不够,还必须对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技能进行实践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尤其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比较先进的情况下,已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要求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可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演示版或商业版,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子系统,如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

        1.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技能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电算化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

        2.重视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

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的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社会调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不管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操作方面,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

       3.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开展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实验室,应安装先进的erp 软件,分别模拟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及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日常运转流程,从单纯的财务教学应用拓展到多层次的erp应用人才的培养,有效地解决理论与时间相结合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重视岗前培训,将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②强化实践性的模拟教学,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更好地服务于电算化实践教学,高校可联合组织编写实训指导教材。

        二、改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方式

        现阶段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实训操作也是按教师固化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学生缺乏独立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比已远不能适应。近些年,许多高职院校(包括我们学院)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采用的“项目化教学”就是一种最适合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教师的“满堂灌”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

第4篇:会计电算化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它随着会计学理论、会计法规与制度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点,所以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技术应用型和技艺型为主,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能用传统和现代的方法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实用型人才。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虽通过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但到了工作单位后仍适应不了岗位工作需求。一些用人单位招聘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后,主管领导惊讶地发现:他在电脑上连个下料单都做不出来。类似这样的现象绝非个别和偶然,说明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教学目标模糊,造成了各校在设置会计电算化相关课程时缺乏针对性,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另外,各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时间短,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对开设哪些相关的专业基础课、讲授哪些内容、如何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和上机实践、学生应掌握哪些理论和技能等缺乏总体规划,这难免造成教学上的混乱。

        2、教学实践环节薄弱,重视不够。会计电算化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目前大多数院校对实验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课时安排相对较少,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充足的实验条件,如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和会计模拟实验室,由于上机锻炼的机会少,影响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进行,更影响了教学质量。

        3、教学实践教材不尽合理。目前现成的会计电算化经济业务实训教学用书在教学中极少见到,教学中使用的软件文档也仅仅只提供了一些非教学内容的说明书。因此,设计一套完整的、适于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教材非常必要,但这对于会计电算化教师来说却是极繁重、极精细的工作。

        4、师资队伍知识老化。师资队伍知识结构老化是制约会计电算化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目前高校从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部分属于“半路出家”型,不是没有系统学习过计算机专业知识,就是没有系统学习过财会专业知识,真正“科班”出身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非常少,很难适应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随着sybase、oracle等大型数据库在财务会计软件中的广泛应用以及erp等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不断完善,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深感身上的压力之重。如何更新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5、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主要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任务中包含有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含着学习者需要的能力训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掌握知识点与技能点。虽然这种任务驱动教学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但对学科的知识体系掌握较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应注重解决的问题

        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会计电算化》归属于会计专业课,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的前提下,还应该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相关的知识;在确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时,应在本专业教学定位的基础上,注重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注意知识的连续性与变革性的有机结合,培养出具有熟练专业实践技能、面向基层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人才。中职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应用技术型、技能型会计人才。社会需求是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给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为学校开办会计专业提供了广阔市场。

        2、重视实验教学,做好课程设计。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以培养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改革措施。会计电算化实验包括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两部分内容。教学实验应围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掌握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则作为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延续,在把握和分析会计电算化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的、专门化的强化训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弥补那些在教学环节上没有重视的知识点,对所学课程做综合的归纳总结。

        3、解决实训教材的问题。会计电算化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借助软件平台来实现,要理解这种思想必须借助良好的实践课教材并保证充分的操作时间,这是决定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市场上会计电算化实训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

第5篇:会计电算化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财政部早在1994年5月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意见》中就提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得到迅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已在各个单位普及,社会需要大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熟练掌握财务软件操作方法,增加职业判断能力,提升自己专业竞争能力,以满足本专业岗位的人才需求。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内容构成的多元性。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通多学科相关理论的课程,包括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相关知识。会计学知识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内容为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知识、网络技术等内容。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学生既要掌握会计知识又要掌握计算机知识。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都应该是在相关课程开设完毕后才开设,或且至少是在学完基础会计和计算机基础后才开设。

(二)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实际的上机操作即掌握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学生只有通过长期的上机练习才能掌握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两者并重,即理论知识占一半的课时,上机操作占一半的课时,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课程内容的连贯性。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能够利用财务软件完成整套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而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的特点,从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到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是一系列连贯的流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对财务软件各个功能模块的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连贯意识、做好各个功能模块训练的备份工作,将一系列工作流程统一起来,从而更好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技能。

三、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场所限制,教学设备不足。大部分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与其他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一样安排在通用的机房。不能保证一人一机固定使用,尽管每次上课学生都自带软盘备份,但部分学生的文件经常丢失,无法完成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训练。因为会计电算化教学不像其他专业可以每节课完成一个训练,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步数据丢失,下一步就无法继续进行。影响了教学进度。

(二)教学版财务软件有待升级。2007年1月1日财务部颁布了38个新的会计准则,会计理论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可目前所用的教学版软件大部分是2006年以前制作的,所用的会计科目和会计编码是旧版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软件版本严重滞后,使得实训能力、实训效果差异很大,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使用这类软件作为教学软件,造成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单位的需求,已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个严重阻碍。

(三)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会计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积极性较差,依赖性较强,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一旦发现问题。大多会停止训练,抄袭现象严重,个别会向老师求助,一个班通常只有1/2能独立完成练习,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

(四)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够,教学效果欠佳。会计电算化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边缘性学科,它要求教师既掌握会计知识、管理知识,又要精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师有的原来是学会计专业的,他们会计业务处理较为熟练,但计算机知识水平有限,对数据库的管理、网络管理、电算化系统的维护等方面经常力不从心,有的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对整个电算化系统的管理、维护、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较为得心应手,但会计知识不够全面、系统;刚从学校毕业的老师可能会计理论功底较扎实,计算机知识的运用也熟练,但无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经验及组织教学的能力,以上原因均严重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

四、改进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途径

(一)建立专用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根据会计专业学生的人数,设计成标准的网络教室,保证每人一台电脑,把教室内的电脑联网,建立一个模拟企业真实经营环境下的网络财务机房,适应高层次的网络化信息处理要求。在配备硬件和应用软件系统时,要考虑今后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此过程中,可以与大型的管理软件公司合作,让对方给出专业的设计意见。购买正版财务软件,由其提供先进的实训教学所用的财务软件和技术服务与指导,并随着软件的不断开发和升级及时更新;同时,可与其合作开展会计电算化培训业务。

(二)采用模块教学,使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有整体的把握。教师以一个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以及会计凭证在各个岗位传递程序作为讲解对象,把理论内容分类成模块形式。如:初始设置、总账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工资系统、报表系统等模块,分类讲解,把每一模块所对应的实际操作讲解清楚,使学生弄通弄懂。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会计电算化要做到讲练结合,边讲边练,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统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操作水平。如,对工资模块系统的学习,先讲解该模块的操作流程:1、建立工资管理账套,对工资管理系统进行初始设置,包括工资项目设置、人员类别设置等;2、工资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包括计算公式设置、工资数据的录入等;3、工资管理系统月末处理:包括工资分配等。其次,按这一步骤实际操作给学生看,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遍,老师在旁边辅导,把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和规律,让学生熟练完成每一个模块的实际操作。最后进行综合实训,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职能岗位等。在进行实训时,学生可根据手工操作环境下所完成的会计资料,在指定的财务软件(如用友软件或金蝶软件)环境下重新进行计算机模拟操作,完成记账凭证的输入、账簿数据的生成、记账凭证、总账、明细账的查询方法、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打印账簿、报表等全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让学生从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模拟实训中体会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不同,感受会计电算化的快捷优势,同时掌握运用通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方法。

(四)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成绩考核方案。目前,学校的绝大部分课程的考核成绩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70%,这对有上机实践操作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不合适。会计电算化考核的是学生掌握财务软件处理实际经济业务的能力,应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单纯以期末理论考试结果为主,考核成绩应包括实训操作和理论考试两个方面。具体做法是: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0%,实训操作成绩占60%,实训操作成绩又分为平时实训占30%,期末上机考试占30%。平时实训包括考勤、纪律、上机作业是否按实训要求和进度进行、实训过程操作的正确性等。采取现场打分。期末的理论考试和上机考试要结合社会职业资格认定,即以会计电算化上岗证考试代替本课程的期末考试,实现考试和认证的双重结合。考试时,由财政局负责考务工作,成绩由财政局认可,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可得到会计电算化合格证。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他们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实习和调查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目前,财务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中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学院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和社会调查。实习是通过校企合作或由学生自己联系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比较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异同,遇到困难可以向带自己的企业师傅或指导老师请教。巩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熟练职业技能;在实习同时,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内容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社会需求安排,学生从具体操作方面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法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了解财务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了解各个单位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

(六)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实训操作技能。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训能力。教师要获得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训课;第二,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专业进修。随着计算机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日新月异,电算化教师要定期深入软件生产或营销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及时掌握专业软件的发展动态与内在体系结构;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定期送教师到对口高校进修,对专业的缺陷进行弥补;第三,专业教师应深入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各个单位的实际应用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失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综上所述,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只有加大实训室经费投入,设置专业模拟实训室,配备先进通用的财务软件,开展模块教学、改革电算化课程的考核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随着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作者单位: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照军.会计电算化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赵晓煜.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3]李玲华.《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4]张利芬.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6上.

第6篇:会计电算化实训总结范文

摘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实习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使其毕业走向社会后能适应专业岗位的要求。会计实习教学的基础是会计理论知识,会计实习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实行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本文作者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积累了新的经验,特别是在会计实训课的教学方面,创新了一些新的模拟教学模式。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计算机 教学模式 会计流程 模拟教学方式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一、建立会计流程

会计实习是按照会计实践性进行的一次仿真教学。教师采用企业会计资料,按照会计工作流程设计,让学生感受仿佛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建立会计实训教室,配备实训材料、实训工具、会计电算化软件等,按照工作流程分配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接受各自的工作任务,根据实训材料按照会计流程,将记账活动实习一遍,这样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整个流程。

1.角色分配

将学生分两大组:①手工操作组:分派会计主管1名、总账主管1名、成本核算1名、会计1名和出纳两名,即银行和现金各1名。按照会计准则每人分工不同。②会计电算化操作组:分派会计主管1名、记账1名、复核1名、出纳1名、制单1名,进行分工,设置权限,明确其职责。

工作要求:

按照企业需求建立现金日进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各个明细账,将上期结余核对清楚,将准备工作安排就绪。

2.会计循环

教师按照企业实际材料,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作流程,按照会计循环独立操作。要求准确运用会计科目、借贷方向、金额等。为确保实习效果,要求整个模拟实习真实、具体,并尽可能地发放大量原始凭证。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编写、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总账和明细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除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外,还能锻炼实践技能的目的。

3.会计电算化

结合专业特征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按照会计流程处理相应的会计实际工作,并打印出凭证及报表。

4.总结

会计流程从月初到月底,在总账试算平衡以后,会计便可据此编制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然后将编好的会计报表,经过装订后交给任课教师,进行验收。此时,会计流程基本完成。

这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总结经验。任课教师指导评价各组的“工作业绩”,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不足。对存在的通病,任课教师统一指导,重点强调,力争改正错误,以利下一步共同提高。

二、分析会计流程实践出现的问题

一是学生对会计科目运用不够准确,容易混淆,方向经常记错,造成账面不平衡,没法结账,给月末会计结账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量。

二是会计格式填写不够熟练,不注重细节。

会计模拟实习为学生提供了自制的和企业的原始凭证,有些原始凭证一式多联,各联都有各联的用途,而有些则是单联。对此,在实习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看到只要与某一项经济业务有联系,也不核对每联原始凭证的用途,就全部附在记账凭证的后面。这样,有的原始凭证只有一联单,学生不熟悉其余各联的格式,影响了原始凭证的审查力度。

三是会计环节混淆,权限不分。

四是由于涉及税金比较单一,到社会中这方面有些匮乏。

三、改进会计实习教学的办法

1.指导学生多学多练

教师利用理论课多讲实际例子,让学生多熟悉会计科目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变,准确把握借贷方向。将每张凭证的用途讲解清楚,在模拟实习时尽量贴近实际。

2.增加实践学习资料

教师多联系企业及税务部门,了解会计税务更新知识,增加实际例子,让学生深入了解税务登记方法,到企业可以顺利适应岗位要求。

3.改进模拟教学方式

教师将原有的模拟实习方式再扩大,多设置一些与财务关系密切的部门岗位,比如:仓库保管、销售人员、车间管理统计等。只要凭证涉及的业务,就都要有相应岗位,让学生每次实习都要轮换岗位,让学生在每个岗位上都体验工作任务及职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4.增加会计电算化课程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针对现有企业都已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多增加会计电算化课程,多讲几种会计电算化软件。

第7篇:会计电算化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型团队;思维导图;云课堂

会计电算化作为中职院校会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体系中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重在传递知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养成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部分。本文以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例,研究实训课程教学创新模式。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现状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现状需要正视和思考。

(一)以考证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过于单一,与企业职业能力要求脱节会计软件涵盖财务、采购、销售、库存、管理分析等各种业务软件,涉及知识面很广。但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大多只讲授财务部分的知识及应用,知识能力落后于企业实际需求,无法体现ERP软件的核心管理理念,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

(二)实训技能教学仅以软件使用流程为主,缺乏原理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以教授某主流会计软件的使用为主要内容,以操作实训为主。因院校课程设置的课时及师资的限制,在教学中往往只针对考证需求,以一个会计软件进行讲解,忽略能力培养的目标。导致学生掌握的只是会计软件的界面、菜单及操作流程。能应付考证的实操试题,同时难以独立面对企业的财务业务。

(三)教师为主导、学生依赖性过高

目前,中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通常一般按照”课堂讲授——演示教学——指导实训——自主实训”四个步骤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事实上,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陷入僵局。环境、设备以及人的状态都直接导致了演示教学中每个学生的接纳吸收的差异。我们留意到很多学生都在自主实训时遇到软件操作的瓶颈,教师只得把宝贵的课堂时间浪费在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软件操作和业务处理上,一方面导致学生对教师协助解决问题的依赖性过高,同时也导致实训教学进程的拖沓,最终使实训教学只能停留在软件流程操作的表面技能教学中。

二、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

(一)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简介

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创新为例,研究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针对实训课程教学特点,通过编写项目任务式的实训教材、团队合作学习团队创建、思维导图思维方式导入、信息化云课堂资源库建设等创新的教材、学习平台、思维方式、信息资源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学习关键的目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探索的核心,同时也是极大地提升职校学生实训课程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四位一体的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1.自编项目任务式实训教材

笔者在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过程中,有感项目任务式的教材资源可以更高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探究学习的体系。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例,我们开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核心的实训教材,教材以一家小型制造业作为实训案例,以小企业典型经济业务为主线,以16个项目及81个学习任务作为实训学习载体,以原始账套资料进行真账练习。配套的实训教材系统化地设计和推送学习任务,覆盖知识点广且贴近企业实务,难易适中,兼顾拓展性。在项目任务式实训教材的引领下,自主探究学习更容易形成系统、体系。项目任务驱动式实训教材思路清晰、结合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实际编制并推送学习任务。形成实训课程的“技能树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利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将技能知识点系统化、内化,推动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实施。

2.创建合作型的学习团队

中职生从初中的基础学科学习直接过渡到职业技能学习,对比大学生从年龄结构、心理认知到知识基础都有较大的差别。这也是中职教育遇到的挑战之一。中职生在实训学习过程中,因个体差异、领悟能力的参差导致实训学习效果的不一。更为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中职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和学习自信心未能完全建立,依赖于单一的、被动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创建合作型的学习团队,可以快速地帮助学生打破传统的学习模式框框桎梏。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通过团队共同努力去探究解决教师布置的学习项目任务,更容易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个人学习成就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进入快速学习通道。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分组——破冰——团队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成员互助解疑答难等方式在学习任务下达的同时,创建合作型的学习团队。通过学习团队的创建,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助鼓励、各团队之间的竞争、团队完成任务业绩呈现等方式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效果。

3.思维导图——创新思维方式导入

思维导图(mindmapping)是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在70年代所创,是一种放射状的辐射性的思维表达方式。思维导图注重开发人的左右脑,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将复杂经济业务处理流程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出来,结合操作步骤示例图,可以让学生学习效率成倍数上升。例如会计电算化购销存实训步骤是比较复杂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先将准备好的购销存业务流程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的脑海里对经济业务流程有形象的认识和记忆。同时帮助学生从软件操作的迷宫中走出来,结合学生实训操作体验,更高效地内化与掌握操作流程。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实证研究证实,思维导图的形象思维方式导入促使聪明的大脑不断去记忆和思考,思维导图能有效指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全局观念,构建知识,让知识变得有层次,有结构,清晰易懂。会计经济业务处理流程是一个体系,传统的教学难点在于为了让学生熟练地记忆流程操作,进行反复的操练。而实训操作教学的关键在于是够能理清思路?思维导图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只需要一张纸或一个板书就可以将一种类型的经济业务流程体系化出来,让学生一眼看清问题与业务流程的构架。同时,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实训体验作图,联想知识点,不拘泥于现有形式,使用各种相关的色彩、符号加深印象,让学生形成开放性的思维。

4.信息化云课堂资源库建设

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例,目前由于课程的课时安排、学校实训场地的限制导致不是每个职校生都可以大量地进行实训练习操作。自主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进行预习、复习、自主探究实训操作、总结要点、团队分享等。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引导学生实现自主探究式学习一个关键点在于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资源平台的构建。我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信息化云课堂资源库包括会计电算化精品课程资源网站、《会计电算化实训》实训教材配套网盘资源、会计专业空中课堂。信息化云课堂资源库建设通过多个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会计电算化实训项目实训提示、实训项目理论知识准备、实训项目微课视频资料、实训项目过程性账套数据、会计电算化学习软件安装版软件等自主探究学习资源。

三、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小结

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通过项目任务式的实训教材、团队合作学习团队创建、思维导图思维方式导入、信息化云课堂资源库建设等创新的教材、学习平台、思维方式、信息资源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开启创新学习思维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碎片化个性化学习、课堂变成一个解决问题、相互探究、合作学习的地方,教学结构实现了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的新模式。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是系统化、体系化的翻转课堂教学创新。它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和协作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中职实训类课堂的教学创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爱红.翻转课堂的微课课程改革在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2).

[2]刘丽琼.翻转课堂在会计电算化专业岗前实训教学的实证研究[J].职业教育,2015(8).

[3]毕启冬,唐文文,张彦鹏.思维导图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14(24).

第8篇:会计电算化实训总结范文

1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双元制”理论的借鉴

“双元制”发源于德国职业技术教育,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教学场地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但以企业培训为主,把企业中的实践和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相结合。“双元制”下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就是学徒工。所以不同于简单地提供岗位培训,双元制的本质在于,向年轻人提供职业培训,使其掌握职业能力。而通过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完成某一工作岗位的任务,还能够胜任其职业领域里的工作任务。

在此理论基础上,会计电算化的职业能力培养,不仅要关注直接对口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而且要关注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此,我们把会计电算化专业方向定位在培养具有在收银、仓管、出纳、会计以及在储蓄、营销、文员等岗位,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基于岗位能力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建设

基于“双元制”理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应更关注于关键能力培养,从岗位能力出发,这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四合一”综合实训室、教学软件的引入及综合性实训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维。

21以岗位能力引领专业课程设置

结合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内容,选定收银、仓管、出纳、会计、会计主管、储蓄、营销、文员等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与工作岗位能力对应的课程。如基于学生已学的“会计基础”“出纳”“点钞”“翻打传票”等专业课程,结合最新教学改革实验教材《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和《企业沙盘模拟实战》等,选定出纳、会计员、会计主管等工作岗位,分析岗位的主要职责,更能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如何整合并指导其实际工作流程,使学生更直观的体会到工作岗位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以便在岗位工作中主动查阅、获取课程知识,体会主动学习带来的乐趣。

22职业情景引导“四合一”综合实训室建设

岗位任务及能力要求不仅仅为课程内容整合提供了新的思维,也引导实训室的建设,根据会计职业情景特征,规划“四合一”实训室,分为企业财务室、税务、工商、银行四个区域,设置企业出纳、会计、会计主管、税务员、工商职员等,结合企业ERP模拟沙盘,仿真企业财务的外围环境,通过创设职业场景,使学生在实训室体验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

23引入会计电算化、报税等教学软件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开展“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除安排资格证“初级会计电算化”的考证内容(如用友T3)的学习外,可安排一定的课时指导学生学习、辅导学生自学其他主流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如金蝶、速达等。尤其是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其就业单位很多是中小型企业,由于这些企业规模不大或者资金比较缺乏,更多地可能选用如管家婆或速达等财务软件。学生在校期间即掌握多种财务软件的操作,在企业实习就业时能更有自信,也为企业节省了岗前培训时间。

24加强综合性实训演练

在学生实习前,教学内容应侧重于综合性实训,要求学生对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从整体的角度去了解一个企业各部门的运作以及会计部门各岗位的分工与合作。学校可安排两门课程:“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和“企业沙盘模拟实战”。“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可采用课堂手工训练形式或引入一些公司开发的模拟系统,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并掌握出纳、会计、会计主管等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要求、实际会计工作流程等,逐步实现从学生到财会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企业沙盘模拟实战”分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不管是什么形式,它的目的都是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认知企业,明确财务在一个企业的地位以及与其他部门的联系。

3基于岗位能力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法与策略

31适应社会实际,明确教学目标

为适应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制定教学目标不能只培养学生对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还要加强培训学生对该软件的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与此同时,教学过程中还应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使学生在熟练掌握操作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后,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其他常用的财务软件。

32自编校本教材《上机指导训练》

为有效接轨企业会计工作实际需求,我校自编电算化教材《上机指导训练》,弥补学校目前选用的教材内容不足。《上机指导训练》不仅能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让学生体验仿真ERP的实际应用情况;而且能满足一部分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能在课余时间通过自学实现理论迁移、技能拓展,达到企业对会计岗位能力的要求。

33教学方法、方式多样化

中职学校必须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改革目前的课堂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将企业各会计岗位所需用到的素材引入到课堂中来。学生既要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也要掌握手工会计的处理,为就业上岗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上,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演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岗位任务法、逆向思维教学法等。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式上,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先讲演后练习”“边讲演边练习”“先练习后讲演”等具体教学方式,并开展会计岗位角色扮演、分组竞赛等教学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学习。这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迁移,技能的延伸与拓展,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34加强实践性教学

因为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中等职业技能人才,所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标准要求。近几年,省教育厅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锻炼,使教师能够联系工作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因此,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组织老师、学生积极参加企业实践,使知识技能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真正做到校企合作。作为专业教师,应当通过企业实践积极做好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与素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同步,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

第9篇:会计电算化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应运而生,会计理论扎实、操作熟练的应用型人才是企业十分需要的人才。会计电算化作为财经类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如何上好这门课,通过教学改革来真正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所有会计电算化教师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当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时总数在50-80之间,理论与实践的学时分配比为1:1。鉴于授课课时的限制,教师授课内容仅限财务软件的总账、报表、工资和固定资产等常规模块,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同时由于实践课时占比低,学生只能熟悉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没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实训,这就造成学生实践意识不强,实践技能不足的

问题。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参与

教师主要运用多媒体演示穿插于课程全过程是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主要教学手段,以讲授法、演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将财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师仍居于课堂主导地位。传统教学模式虽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的进度,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解、演示来熟悉财务软件的各个操作步骤,但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 教学软件单一

大部分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课软件和配套教材为用友、金蝶这些大企业常用,且功能强、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大型财务软件的演示版。通过一个学期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这些软件单独模块的业务操作,但对其他中小企业常用财务软件如:管家婆、速达等财务软件的应用界面比较陌生,不会操作。此外,学生上机操作的演示版软件多为单机版软件,这使学生对网络软件或当前新兴的云会计的使用较生疏,这使得学生在今后工作中遇到该种网络财务软件造成了

困扰。

(四)具备综合素质的教师资源匮乏

计算机加会计并不等于会计电算化,而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跨学科技术。会计与计算机专业两者间的跨度很大。由于近年来会计专业发展迅猛,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日渐匮乏,很多学校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承担会计电算化课的教学,由于计算机专业老师的会计知识薄弱,授课中只能指导学生按照教材操作步骤操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并不理解操作步骤背后蕴含的会计理论知识。由会计专业出身的教师担任会计电算化教学任务,在遇到计算机问题时又不能很好地解决。所以,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会计理论与计算机业务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由于财务软件的数据库庞大,安装过程耗时较长,学生不接受老师的帮助很难将财务软件安装于自己的电脑中,这也使得学生不能充分利用课下时间练习技能,完成作业,影响课堂效率。

很多会计电算化教师并没有在企业从事电算化工作岗位的经历,缺少从业经验和处理实际业务问题的经验,只能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依照教材教学生一步步操作,实践技能的灵活性较弱;此外,大部分教师在计算机操作上水平上不如财务知识水平高,难以独自配置财务软件的运行环境,并将软件安装在计算机中。

(五)教学软硬件所限,限制了学生技能的提高

会计电算化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核算的一门新兴跨学科技术,没有足够课时的上机实践练习不可能掌握好这门技术。由于经费所限,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因经费、场地所限,并没有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而是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共用计算机房,需要每次课前课后引入、输出账套,占用了课上时间,没有实现学生实训效率的最大化。另,学校使用的财务软件为教学版,仅能连续做账2个月,稳定性实用性无法与企业使用的软件相比,致使学生实际工作后还需要适应

过程。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调整课程结构,立足岗位需求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较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用型人才,可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学时适当增加,同时增加实验学时数,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导地位,通过大量业务的练习,夯实学生的电算化操作技能基础,帮助学生树立独立思考的工作习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还要突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仿真性,可将会计基础、中小企业会计、会计综合实训中遇到的企业真账都利用电算化系统进行核算处理,尽可能多的练习业务, 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

(二)改变传统教学中心,优化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教一点,学生学一点,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成为了一台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这既不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会计电算化课程操作性较强的特点要求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交互式、探讨式的学习模式取代传统的单向灌输。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给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与权力,教师将功夫用在课前,积极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情景化教学方法,设计工作目标与内容,通过经济业务案例的运用,设计丰富多彩的通关式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

根据每节课的不同任务目标与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分岗位实训,赋予学生不同会计岗位:会计主管、会计、出纳的权限,体验工作内容与过程。通过让学生解决业务实例的方法体验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从“要我学”转换成“我要学”的心态。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软硬件建设

由于高职层次的会计专业学生大多是进入中小企业的财务部门工作,学校学习的用友U8、金蝶等软件很难接触到,但管家婆、速达、金算盘等中小企业常用软件又鲜有涉猎。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毕业生的去向,相应调整会计电算化课程所用教学软件。除继续以用友U872及软件为主流教学软件,实训机房还应安装管家婆、速达、金算盘等中小软件,指导学生利用同一企业真账数据,在相关财务软件上都进行一次对比学习、演练,从中悟道财务软件的共性操作,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学校还应对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软硬件加强建设,由机房管理员定期对计算机查杀病毒,防止出现帐套丢失,学生重复建账等低效率时间的发生。

(四)建设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石。首先,现任电算化课程教师要不断优化个人知识结构,补齐短板,提高优势,根据会计业务知识的发展更新理论祭奠。根据高职学生新特点,不断调整教学方法,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新常态。其次,学校应保证与企业的沟通,将聘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座、交流作为制度化进行建设,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经常来校给会计电算化教师举办技术培训,帮助老师更新专业知识,选派教师进入企业的电算化岗位进行定岗实习,以解决教师实践经验欠缺的问题。将企业的工作内容与流程任务化地应用于教学中,以便实现校企工作任务的无缝对接。

总之,会计专业的电算化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教训,“教学做”一体化地实现会计电算化课程在高职院校的落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燕飞,邢海萍.浅谈我国的会计电算化问题[J].商业经济,2006(7).

[2]宿敏.会计电算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