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情人节的文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日期在每年公历的2月14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著名的浪漫节日,但是不同国家的人们表达爱意的方式却各不相同。
2、情人节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情人节的晚餐约会通常代表了情侣关系的发展关键。
3、情人节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其他国家也已开始流行。中国将传统节日七夕节视作情人节。由于能表达共同的人类情怀,各国各地纷纷发掘了自身的“情人节”。
(来源:文章屋网 )
2022情人节给女朋友发多少红包合适
一般发红包,微信特殊“示爱红包”,数额是5.20元、13.14元、9.99元、99.99元、7.77元、77.77元。
不过近年晒红包的金额也逐渐增长。常见的金额有131.4元、520元、1040元、1314元、2099元等。
当然,假如对方不懂你可以设置口令红包,比如“我做你女朋友”、“我们在一起”之类的。
发红包其实本来是一件很让人开心的事情,红包自古以来就代表了一种好运和祝福,收到红包也往往会让人开心很久。其实心意到了就行,不用去比较在意数字到底有多少,日常每天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1、2021年2月14日是情人节。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日期在每年公历的2月14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著名的浪漫节日,但是不同国家的人们表达爱意的方式却各不相同。情人节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情人节的晚餐约会通常代表了情侣关系的发展关键。
2、2021年2月14日是正月初三。正月初三又称小年朝,也称赤狗日,作为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相传这一天女娲娘娘创造出了猪。中国民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中国民间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来源:文章屋网 )
春节与情人节双喜临门日记
一转眼,又一个新年。
记得去年的除夕,当秒针“滴答”一下指向12,我激动得跳了起来:“噢——我又长了一岁!”
现在,又迎来了一个除夕新年。
去年的那个时候,我激动得跳起来,高兴我长了一岁。现在,我度过了那个岁数,将要失掉初长成时候的喜悦。
_____.
在上网查阅资料,突然弹跳出一个方框:怎么度过情人节。
我眯起了眼睛——关掉了方框———情人节,2.14,不是小孩子可以过的。但是我转念又一想?什么?2.14?!大年初一?
突然发现我好笨,别人也许早就知道了,或许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这个巧合,我呢?呵呵,至今。
情人节、大年初一、情人节、大年初一……
初一的喜庆,就是父母与儿女的情人节吧。
每一年都是这样。
拜年、不是在给亲人朋友送上一份关爱的、友谊的亲情么?这就是情。
友情、亲情、爱情、不都是么?
安谧的笑了。
大年初一,请允许我,把它当做孩子们的情人节、给亲友长辈,送上一份真挚的感情,永远、美好的祝福。
忧伤与快乐同在,
幸福与美好肩并肩。
我们年少而真挚的情感,在亲友和长辈之间,
送上一份无暇的翡翠般
的祝福
又是一个崭新的年华
逆转的世界
让我们更早成熟,
来吧
不必使用你可爱的储蓄罐
只需要你的喉咙轻轻发出声音:“
大年初一、情人节快乐!
我送你们
一份最真挚最纯洁的情谊祝福。”
春节日记: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经历了几千年文化的传承,早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春节俗称“过年”,关于这个名字有个很有趣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十分凶猛,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来到人类的聚集地,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于是人们把年每来一次的时间称为一年。后来人们发现年害怕红色和响声,于是人们就将红纸贴在门前,用火烧竹子来驱赶年。这就是贴对联和放鞭炮的由来。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就是贴对联、门神。每到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联。有雅兴者也自己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还有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鱼虫和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在春节期间,放鞭炮是个十分讨小孩们欢喜的活动。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鞭炮,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正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虽说放鞭炮是个不错的活动,可最受孩子们追捧的,还是压岁钱。在新年倒计时的时候,长辈们将钱放在红包里送给晚辈,寓意着能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春节最热闹的自然是年夜饭。这时,在外的游子们都会赶回来,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一顿饭。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取的是“更岁交子”的意思。有时候,还会在饺子里放几枚硬币,如果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啊!春节,美好的春节,快乐的春节,人人喜爱的春节!
春节日记:我爱春节
我国的节日有很多,比如:春节、重阳节、七夕节、情人节等。但在我国最盛大、最受欢迎的是春节。
我不仅知道贴对联的来历,还知道压岁钱的来历呢!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凶猛无比的怪物,只要春节来临就会出来摸小孩的头,被摸头的小孩就会高烧不退,直到变成傻子。一位老爷爷无意中把钱放在了孙子的枕头旁边,早晨老爷爷发现孙子没有得病,后来他便把这件事告诉村子里的人。人们都按老爷爷的方法去做,果然那个怪物再也没有来过村子,小孩子也没有发过高烧了。从那之后,大人就有了给小孩子发压岁钱的习俗。
每次一过春节,我妈妈就早早的买好了年货,准备到奶奶家去过年了。到了奶奶家,我发现奶奶一直在为春节做准备。此时,爷爷却在厨房包饺子。到了晚上,我们便在奶奶家吃饺子。晚饭过后,奶奶准备的烟花被点燃了,随着一声巨响,轰!轰!天空中出现了一朵朵美丽的烟花,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当午夜的钟声敲响时,人们便大声喊道:“三!二!一!新年到!”天空中又出现了许多烟花,在天空中闪闪发光,这代表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春节是个美丽的节日,它充满了热闹、团圆、喜庆,在这温暖的春天让人感觉很幸福,我爱春节!
情人节日记:情人节
今天是情人节,满眼,是美好的爱情!芬芳的玫瑰,呢喃的情语,一如含苞待放的花蕾,仿佛轻轻一碰,便是满溢的甜蜜,彼此一个眼神,一句轻嗔,却已包含千言万语!正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情人眼里,如一点金风玉露,便已胜却人间无数!
年轻、爱情,总是美好的!而走过十几年婚姻道路的自己呢?再美的爱情,也被雨打风吹去了吧!更多的,是随日月渐逝相濡以沫的默契,是亲情,是友情,是责任,是道义,是不离不弃的身体的一部分!年轻的时候害怕在人前表现亲密,现在呢?可以肆无忌惮的,亲密些有什么错,我们是夫妻啊!想想不禁莞尔,原来,有点“老不羞”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能在尘世之中,找到一个无论何时何地愿意与你相守,相扶的人,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吧!女子如花,当有惜花爱花之人!不然,纵有一身风华,难觅知音,也是高处不胜寒啊!
曾经很喜欢的`花是蓝色妖姬,也是玫瑰的一种,因为稀有而昂贵,蓝色妖姬的花语是:“相知是一种宿命,心灵的交汇让我们有诉不尽的浪漫情怀;相守是一种承诺,人世轮回中,永远铭记我们这段美丽的爱情故事!”我的爱情,便是想象中彼岸的那株蓝色妖姬,摇曳生姿,风情无限!
亲爱的,我们的第十六个情人节过去了!未来的情人节呢?无论多累,无论多远,你只需轻轻一个回眸,我一身风华,只为你绽放!
情人节日记:最美情人节
瓦伦丁是一位虔诚的教徒,可是面对腐败的统治阶级,面对黑暗的时代背景,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他只能为自己的信仰献出自己的生命,奉上自己的灵魂。可是他的生命虽然消逝了,但是他诚挚的爱意,他纯净的真情,他痴痴的眷恋却没有消失,因此他的处刑之日成为了他真爱的宣誓之日,这也就衍生出了我们今日所熟悉的情人节。
而情人节到底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浪漫,唯美,甜蜜,幸福,欢乐,愉悦,这就是一直以来情人节所带给我们的感受,而满大街的玫瑰,满世界的情侣,满怀抱的礼物更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场景和画面。可是事有例外,今年的情人节就显得特别的不一样,可也就是这份不同寻常反而让我们觉得新奇和有趣,让我们觉得印象深刻和难以忘怀。
在“世界是平的”之后,我们迅速与世界接轨了,我们融入到地球村后,发现我们一直在跟风:跟风人家的科技、跟风人家的时尚、跟风人家的娱乐、跟风人家的文化……
比如提到情人节,现在的年轻人会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二·一四”,同时联想到红色的玫瑰和美味的巧克力,而提到中国的“七七”情人节,不知八零后小年轻们是否还知道那个关于牛郎织牛的美丽爱情传说?受传统文化渗透过的我们认为,这个美丽的故事使得中国的“七·七”情人节比国外的“二·一四”要浪漫得多、有深度得多、有人情味得多。并且经多年文人墨客之歌颂,“七·七”情人节有非常高雅的品味和深入人心的品牌效应,像“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人生愿景,再如对有情人被银河隔开的遗憾描述(“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让看客都扼腕叹息 。
可是我们也无奈的看到,年轻人钟情于“二·一四”远远大于“七·七”,钟情于玫瑰花和巧克力远远大于在葡萄架底下听悄悄话(我没有想出咱们七·七的流行寄情物),并且这种钟情不仅仅是限于“情人节”,我们可以环顾一下我们吃喝拉撒出行的日常生活、我们现在的节日、娱乐、时尚……等等等等,当钟情泛滥成灾全部被人家替代的时候,我们失去的是什么?
我们可以向别人学习,我们在很多地方可以跟着别人走,因为别人比我们先进,引进能使我们缩短与世界相差的距离,但现在在文化上,对社会潮流的话语权把控,包括在关键词的引导方面失了声、失了位,这一点非常可怕。在话语权上失语,就会影响在贸易战中的胜负,最终影响的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自尊心、我们的脸面,影响我们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真正地位。有谁知道在低碳的背后,有没有低碳经济的阴谋在作祟?在大家都期待的环保节能的美好愿望下,又隐藏着多少低碳陷阱?人家引领了“Low-carbon”,就引领了低碳标准、低碳交易、低碳模式、同样就构筑了低碳壁垒。
1、其实就是在要红包和奶茶秀恩爱或者秀感情的梗。
2、一般发52元红包或者是520元红包都是情侣或者女性闺蜜之间的操作,一般发红包就有个原因,比如情人节,发个52或者520来意思一下,也就是应季或者是应节的感觉。而秋天的奶茶其实就是应季,秋天天气变凉了,奶茶代表着可以温暖人心,所以在微信送红包的时候加上文字“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样的话就代表要在天冷的时候做第一个温暖你人心的人。
3、所以很多人就开始用这个来要求自己的情侣或者是好闺蜜,发送给自己在意的人,主要是为了调侃居多。其中也诞生了非常多关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相关的表情包。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英语教材;双向文化导入; 策略
一、引言
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的强调目的语文化教学,导致文化失衡现象严重。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因此本文积极探索外语教学中对学生双向文化的导入策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衡现状
就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情况看,我国的文化教学存在严重的文化失衡现象。首先,教师方面:教师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语言技能的培训上,而忽视了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强调外国文化的导入,却极少提及本土文化,致使学生文化意识淡漠,跨文化交际失败。其次,学生方面: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成为了课堂记录的工具和考试的机器,却不知在实际交流中如何使用语言。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低下, 处处可见语用错误。最后,教材方面:现行的大多数英语教材以西方国家文化为主,课文绝大部分都是有关英美文化的,或者直接是英语著作或者报刊的节选,几乎没有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文章。
因此,要改善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文化失衡现状,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文化差异敏感度,积极利用教材,及时捕捉教材中的文化信息,着力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双向导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语言实用能力。
三、利用教材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双向导入
教材是折射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因此英语教学要立足于教材,挖掘潜在的文化信息,适时适量地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双向导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减少语用失误。《新标准大学英语》系类教材,内容广泛,并注重语言质量与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中西方文化的双向导入提供可能。下面作者以《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一册为例,积极探讨文化双向导入的策略,并就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尽阐述:
(一)通过相关词汇的对比讲解导入中西方文化
在《新标准大学英语》中出现了很多关于西方美食的词汇,如第二单元Food, glorious food中的fish and chips炸鱼和薯条, juicy bacon sandwich咸肉三明治, hamburger汉堡,falafel香炸豆丸,satay加香烤肉等,教师可以针对上述提到的西方美食,让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的特色美食,如饺子dumpling,混沌wondon,炒面fried noodles, 凉面cold noodles, 麻辣烫hot spicy dip等,并结合课文介绍中国特色的街头小吃,如锅贴linghtly fried dumplings,小笼包soup dumpling, 烧饼baked pancake等。通过中西方文化词汇的对比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掌握了中国美食的英语表达,为跨文化交际奠定词汇基础。
(二)在课文讲解中,加强课文主题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在讲解第五单元Valentine时,教师可以将西方的情人节与中国的七夕情人节进行对比导入。在西方, 每年的2月14日(Valentine’s Day情人节)都是一个充满爱与浪漫的日子,相爱的男女会用玫瑰花、巧克力等礼物表达爱意或友好。而在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the Double Seventh Day)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教师可以结合两者的由来及庆祝传统的不同进行比较,同时可以让学生用英语演讲或者英语短剧的形式, 将牛郎与织女这一中国经典的爱情故事进行英语演绎。 通过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比照分析,既加深了学生对于西方文化内涵的理解,又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展示,迸发出新的活力,英语语言学习的同时,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加深学生对文化信息的理解与把握
第八单元Duelling By Folk Dance一文中,教师可以利用文章中的两张西方民间舞蹈的插图作为文化导入的切入点, 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更多西方特色舞蹈的相关图片,如西班牙斗牛舞(Paso Doble),苏格兰的风笛舞蹈(Bagpipe dance), 巴西的桑巴(samba)等。同时展示中国特色的舞蹈图片,如孔雀舞(peacock dance),广东的狮舞(lion dance),东北的秧歌(yangko),安塞腰鼓(Ansai drum)等。影音资料是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最直观、最便利的手段,不仅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文化意识,改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加强中西方文化的双向导入,注重目的语文化输入的同时,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 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 陈爱萍. 浅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1).
[3] 李娅琳. 试论跨文化交际中平等交流意识的缺失及对策[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4(3).
小学节日专题作文从一年级说话就有的,作好这方面训练,要将文本生活与创意联系在一起,打开思维比直接描写更重要。
【关键词】
节日习作 紧贴文本 写出新意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从低年级的说话到中高年级的习作,有关节日的内容多次出现,多次训练,多次考到。妙用节日,创意习作,可以很好地桥接生本和文本,有话写,写真情,可以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一、紧贴文本,打开思维
在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第一单元就有许多有关节日的文章,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讲的是中秋节。而在第一单元的习作中,直接以“我心中的节日”为主题让学生习作。由课文到习作,读写结合,两翼一体,我们要的是弹离,而不是模仿。我们在训练时,要紧贴文本,打开思维。以下是教学的部分内容:
师:中国有许多节日很热闹,很有意义,你知道吗?
生1:2014年元宵节,我们中国许多市县搞灯会,猜灯谜,比新年还快乐呢?
生2:元宵节我家放焰火、燃炮竹全家人开开心心地在一起吃汤圆、看晚会。
生3:2014年元宵节,恰逢情人节。妈妈给爸爸发了微信:祝你双节快乐,有情人,过个情人节;没情人,就在家过个元宵节。我爸回信道:有情已经成眷属,情人妇人同一人,你让去找谁人?我把他们的信息读给姑姑他们听,一家人都笑翻了。
生4:端午节,老师让我们写过屈原,去年还带我们一起搞了个赛诗会。
师:传统节日有很多,其他类型的节日也不少,你知道吗?
生:我们班级有“斗蛋节”是立夏时搞的,很好玩的。
……
师:让学生想象自己想设立一个什么样的节日,为什么想设这个节日。在这个节日中,你准备开展一些什么活动。
生:我想在无作业节,这一天,大家尽情创意,只管不受书要限制。
生2:我想在春节里出去过,出去玩,去年过年的时候,大人天天打麻将,小孩就看电视,太没劲了。
……
二、突破拘泥,写出新意
节日习作要扎根生活,生活是多层面的,我们颂扬光明,也不掩饰蒙昧,这样的习作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看到希望。在苏教版习作教学中,关于节日的习作更多地被分配到了探究类和想象类的。探究类如,研究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三上习作8的内容;三下习作5的内容是关于端午节的,可以入习作,可以出析报。想象类的如四下习作1的要求学生按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并写出。可以写是什么事情让你想到要设立这个节日,也可以写想象中自己或别人是怎样度过这个节日的。在过程中,要突破拘泥,写出新意。
如:《我家幸福年》片断
听说,我爸在外地是“包工头”,我妈是跟他们几个一起去烧饭的。爷爷奶奶就在家里做了我的伴读。我们这一家子,妈妈说他们四个是花瓣,我是花蕊儿。
晚上,爸爸和爷爷拉家常,妈妈和奶奶在厨房里有说有笑的做饭,我这个小“跑堂的”,就在大人中穿梭。开饭了,爷爷端起大汤碗里的勺子先喝了几口汤,连说真鲜、好喝,我也习惯性像爷爷一样,端起勺子喝了几口汤,然后把勺子放回汤碗里。妈妈端起酒杯,站起来,先碰了下爷爷的酒杯,又响了下奶奶的酒杯,说:“爸、妈,你们带欣欣辛苦了,祝你们永远健康……”
大年初一,一大早我们就拜年,先拜年爷爷奶奶,然后到外公家里拜,他们听说我得了一大把证书,给了我好多的压岁钱。给钱的开心,拿钱的更开心。晚上,我们又回到家里,开饭前,妈妈给每个人加了一套餐具――调羹和碟子。爸爸先拿起调羹尝了一口汤,看大家不动,爸爸拿着调羹在汤碗前比划着说:“一起来啊!”我们大家都拿起了小调羹尝起了鲜汤。我端起酒杯又拜年,妈妈打趣地说:“又来了,还想再要一把压岁钱啊”她一边说着,一边还用手指点了一下我的小脑门子,我一个趔趄,倒在了爸爸的怀里,全家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
大年初二,我缠着爸爸去看海,我看过课本上《烟台的海》总想看下真的大海,爸爸说,听说连云港有海,那里离我们近,我们一家五口,正好开私家车去。到了连云港,我看到海滩,没找着书本烟台海的气魄,连云港的海太过平静,安静得就像个小姑娘。连云港的花果山,倒是个热闹的去处,人看景,人挤人,爷爷说,以前过年人往家里蹲,现在过年人往外面走。上花果山的路就像迷宫,上山就像上云梯,我在山下看到一只猴子,山上看到一只猴子,花果山上有花果,水帘洞里无天堂,就这么个地方,吴承恩成就了半部西游。看了《西游记》,再去花果山,你不得不佩服施耐庵的想象力。
大年初五,我家先在盱眙“凤悦天晴”看中了一套房子,是18层的,光线好,站在楼上,盱眙风景一览无余,爸爸说,18层好,我们又“要发”了,“18层,不就是18层地狱吗?”妈妈忽有所悟似的,自言自语道。最后,我家在盱眙的“山水明都”定了一套二手房。
大年初六,妈妈亲了亲我,抱了抱奶奶,又和爸爸开上了马踏飞燕的行程。
……
习作要扎根生活,生活是多层面的,我们颂扬光明,也不掩饰蒙昧,这样的习作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看到希望。小作者在《我家幸福年》中,点出了家庭的物质幸福,也写出看山看水看历史的精神享受和敬老爱幼的融融亲情。但我们又隐隐地感觉诸多的不协调:如爷爷用公用汤勺直接喝汤,爸爸抽烟,妈妈迷信等,让我们看到生活的真实,就像看到一幅素描,在明暗衬托中,更逼真,更亲切。
总之,在小学节日专题训练中,要将文本、生活与创意联系在一起,打开思维比直接描写更重要。
【参考文献】
【1】刘秋葵.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J】.成功(教育),2011(23)
而我在美国生活十几年,在日本也住了一年,基本见不到这样的现象。比如,美国的节日非常多,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乃至更现代一些的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马丁・路德・金节等等,虽然眼花缭乱,但大家一到节日似乎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对自己的节日这样有信心。对外来的节日也就张开双臂欢迎。在全球化时代,过外国的节日也是时髦。比如,每到春节时刻,妻子就要跑到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讲中国的节日和文化。去年我带女儿去波士顿音乐厅欣赏古典音乐,发现演出是在旁边的小音乐厅,主音乐厅被中国杂技给占了。那时我才意识到:春节快来了。
两相对比,我得出一个也许是过于简单化的结论:不管本土的节日还是引进的节日,中国人对节日越来越不满,甚至有些人一到过节就担忧,就在报纸上写文章抱怨。这说明中国人已经感到节日不能反映自己的价值观念。
为了说明这一点,还是讲个美国生活中的例子,不久前过圣诞节,我们全家虽然都不信基督教,但妻子还是带着女儿到教堂里看了―下,发现牧师在那里回顾圣诞节的历史:中世纪城市中商人力量崛起,赚了大笔的钱,而且大家都是基督徒,到了圣诞就颇为奢侈地庆祝。但他们心里越来越感到不安,毕竟城市里饥寒交迫者遍地都是。如此过上帝的节日,死后还想进天堂吗?这种罪感和焦虑,促使他们把这个节日变为和穷人一起分享“上帝的荣光”的时刻:给穷人礼物、救济。毕竟大家都是上帝的孩子。
这种历史记忆是否准确倒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们选择了这样的记忆。美国的街上教堂比超市还多。你可以想见,圣诞前后,有多少教堂聚集着多少善男信女来听类似的故事。而且,圣诞节前一个月,办公楼的前厅、超级市场门前、健身房入口……到处是给穷人孩子捐献圣诞礼物的箱子,而且都装得挺满。大街小巷,许多人穿着圣诞装募捐。去年老布什夫妇这样带头上街,还上了电视。我感动之余,想教育一下女儿,经她同意后给几个无家可归者救济中心打电话,希望圣诞之夜能带女儿去服务。结果对方并不是很热心,不太愿意给我明确的指示。后来经美国朋友点拨才明白:那种地方圣诞节不要去,因为人们到这个时候都善心大发,纷纷跑去服务,导致这些救济中心服务人员过剩,连停车场都占满了,这时去只能添乱。
明白之后,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受教育时背诵的话:“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这个人圣诞节突然积极起来,是不是因为平时好事做得太少呢?不过,不管怎么解释,人家的圣诞节反映着人家的价值观念,所以全社会有一种气氛,乃至把我这个外国人也感染了。
中国的节日,则大多没有这种气氛。二十年前北京的朋友们开玩笑说:“过节不过是大家找个借口一起吃一顿而已。”在经济不发达的时代,上馆子解解馋也许还算生活中的一个小亮点吧?在还要挨饿的日子里,这当然是个盛典了!如今丰衣足食,甚至卡路里过剩,节日也越来越多,大家还是那么个过法,心里自然若有所失。
如今大家为什么对春晚这么有气?春晚实际上也是一餐,满足感官而已。而且这种满足,是填鸭式的,即人家往你耳目中填什么,你就消化什么。吃不饱的人看着被填的鸭子也许还羡慕,吃饱了的人谁愿意当那只鸭子?节日是一个社会重申自己价值的时刻。这种重申,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收。
去年妻子在圣诞节前去了一次教堂,发现并不是牧师讲,而是每个人上去讲一小段,以纪念自己心目中的一个人。她的奶奶几年前去世,于是她看人家讲,自己也忍不住上去讲:
“我奶奶一生命最苦,当年被卖作丫环,后来嫁给主人;可惜刚当上太太,又成了‘地主婆’,跟着爷爷挨斗。总之,什么样的人倒霉她就当什么人。不过她这一辈子,从来不抱怨,对谁都谦让,下农村吃不饱,把饭都让给爷爷,自己耳朵都饿聋了。她去世时我不在身边,也未能把女儿带回去让老人家看一眼自己的重孙女。我总是对她充满歉疚。不过,她这一无所有的一生也许很富足。她对别人总是充满善意,别人为她做一点事情她就受宠若惊。她内心更多的是感激而不是怨恨。我希望为她祈祷。我常和女儿说:‘我奶奶信佛,相信来世,也许她已经转世为―个别的什么动物。所以我们对动物都要好。’有时我看着自己养的鱼还和女儿说:‘也许这就是我奶奶吧?’一天早晨起来女儿叫我:‘妈咪,你奶奶饿了!’”
说到这里引发哄堂大笑。事后许多人走过来说:“故事很感人,我为她祈祷。你的鱼还活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