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农业发展范文

低碳农业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农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农业发展

第1篇:低碳农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农业;发展战略

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在以往的时间里,农业活动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造成了重大伤害,特别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造成了高碳量的排放,致使温室效应逐步加剧,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全球变暖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发展低碳农业是当前低碳经济发展下应该坚持的战略,我们应该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寻求到创新的农业发展战略,为实现低碳农业和低碳经济而努力。

一、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的相关内容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提出还是源自于十几年前的英国,英国是最早发现能源的安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指的是人们要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或法律法规,利用创新的技术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并要为开发出新能源而努力,尽最大程度来减少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和污染,减少高碳气体的排放,从而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农业的概念虽然并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但是它的理念源自于低碳经济,同样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实现的绿色种植、绿色生产、绿色排放等农业活动,尽可能的使用无毒无害的产品,减少农药、化肥、机械等产品的过分依赖,杜绝大面积焚烧秸秆而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减少农业活动中高碳的排放量,实现绿色的低碳的农业发展。

二、实现低碳农业的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多,我国的农业发展和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甚至出现了非法垦荒等现象,使得生态绿地越来越少,大面积的农业开发加剧了水资源的使用和浪费,水土的流失使当前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农田开发的机械化也造成了众多废弃物的产生,再加上大量高污染的农药、化肥等产品使得土壤化学含量超标,水质和土壤及农作物、植物的质量不断下降,人们过于重视工业的开发,忽略了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发展,使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得不到提升,种种原因,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了威胁,实现低碳农业发展可以将以上提出的种种障碍性因素进行针对式的处理,尽最大限度的减少在农业生产或开发过程中二氧化碳及高碳气体的排放,有助于促使低碳农业的发展,并维护人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实现低碳农业的发展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既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缓和人与自然关系最为重要的必要路径。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战略

(一)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低碳农业的发展理念

想要实现低碳农业的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理念上的转变和普及,提升农民低碳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相关内容的宣传或讲解,借助农业生产中新型的技术或设备提高农民在农业活动和发展中的认识,做好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宣传工作,尽力完善农村生态农业的设备及创新的技术,可以在当地举办技术解说交谈以及高碳农业对生态破坏的负面效应的相关会议,让当地农民都参与其中,尽量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低碳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完善低碳农业的发展战略

相关的地方政府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地农业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并制定符合该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战略决断,完善激励和监督制度,对违反低碳农业发展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或警告,杜绝一切生态污染问题的出现,提倡绿色环保的农业发展模式,针对非法垦荒的行为要进行严抓严打,加强监督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定期的走入到地方中去,寻找影响低碳农业发展的潜在因素。提升该地区农业经济在绿色发展的前提下得到稳步的提升。

(三)坚持创新科技创新应用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

在已有的低碳农业发展理念下,相关的部门要加强对农业创新技术工作的研发,鼓励技术人员投入到新型技术的研究中,适当的给予资金的支持和投入,让研究工作者积极主动的将精力投放在创新技术开发的事业中,为研制低碳环保的农业设备或技术创造良好的基础,为了让农民更好的使用新型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当地的政府要完善该项目的补贴政策,实现创新技术及设备的广泛应用,促使低碳农业和人们生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农业低碳发展结构及模式的创新改变传统的单一化农业生产模式,带领农民群众寻找更广阔的农业生产空间,丰富农作物的种类,发展出属于当地的农作特色,如生态化绿色的采摘园,通过网络进行大力宣传,促使城市居民主动的来到城郊或农村游玩和观光,不但能让该地区经济得到快速提升,还能加强当地绿色务农的宣传,实现了现代低碳农业、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低碳经济下的农业发展战略应该以实际出发,遵循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农业理念,转变传统的农业结构,实现农业技术、设备上的创新开发,坚持低碳农业发展战略的创新原则,坚持农业科技和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坚持经济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农业发展战略,提高农民整体的低碳化农业发展的认识,在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提升的同时,又维护了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远红.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创新[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263-267.

[2]王雪.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创新[J].农业经济,2013,(12):57-58.

第2篇:低碳农业发展范文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有些地区发生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冰雹、高温天气等)的频率与强度加剧,根本原因是大量排放温室气体CO2所致。基于这种严峻形势,我国政府和农业部门十分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为逐步降低农业生产中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提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三低一高”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1]。

1发展低碳农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发展低碳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从2003年开始化肥农药使用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而化肥中氮、磷、钾肥主要生产原料为天然气、煤炭、重油、磷矿石、氯化钾矿粉等,其生产过程中也要用到大量煤、气、油,化肥大量使用直接导致农业生产的高碳化和高污染化。据调查,2003—2008年水稻用药次数从3~4次/季上升到9~12次/季,最高达16次/季,稻田农药成本从150~225元/hm2增加至975~1 275元/hm2,其中化学农药占总使用量的93%。二是畜禽养殖业畜禽粪尿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溪河、鱼塘、农田占97.2%;使用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的只占2.8%。三是秸秆随意丢弃现象普遍,大面积露天焚烧量占总量的10%,导致空气中烟尘、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浓度的急剧增加,影响大气和水体质量,对人民生活和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四是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科技化发展,农业机械使用面积越来越大,在降低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导致石油燃料使用量的提升。

2对策

2.1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其利用率

一是推广秸秆还田,扩大冬季绿肥种植。绿肥不仅是最清洁的有机肥源,其还能有效利用农田残余化肥,减轻污染,改善土质,增加生物覆盖,减少耕地裸露,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按产秸秆18 t/hm2计算,相当于尿素195 kg/hm2、钙镁磷肥90 kg/hm2、氯化钾135 kg/hm2。据调查,冬季种植绿肥田翌年水稻产量可增加300 kg/hm2以上,共节本增收1 389元/hm2。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能有效减少化肥用量,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田间试验表明,采取秸秆还田的田块一般可增产3%~5%。二是引导积造农家肥。农家肥积造占用场地少、简单便捷,整个过程基本没有碳消耗,是低成本、低污染的绿色肥源,不但能有效利用废弃物,减少污染,美化农村环境,还能降低化肥用量。三是全面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西方发达国家化肥利用率在60%以上,而我国的化肥利用率只有35%,盲目过量施肥和施肥方法不科学等,都会造成化肥利用率下降。通过对农田环境监测,以大量采样数据为基础,经专家系统探研出最优的配肥结构,减少单质肥料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耕地质量。四是推进绿色植保。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生态环保安全的综合措施,以及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减少农药残留和污染,确保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  2.2 建设标准粮田,提高耕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整合农田水利建设、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以机耕路为骨架、以田间道路为网络,平整土地,达到排灌自如和农业机械操作便利的标准粮田,提高耕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积极推进耕作制度改革,采取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简单松翻等措施,减少耕地翻耕,保护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和土壤墒情,同时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水土流失和节约能源,发展循环农业。一是推广立体种养模式。如种植-养畜-渔业、粮菜-林粮-果蔬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充分发挥人力、物力、空间、资源和技术作用,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实现一地双收甚至一地多收。大力推广稻鸭共栖、稻鱼共育、葡兔鱼共养等立体种养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种养效益。二是有机废物多级综合利用模式。积极推广运用鸡粪喂猪、猪粪喂鱼、沼气发电、秸秆还田等模式。尤其要大力推广“猪-沼-灯-果”模式,以山地、大田、庭院等为依托,采用先进技术,建造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形成物质与能源的良性循环[2]。

2.3开发农业生产新能源,促进低碳农业全面发展

农村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大量新能源增长点,若能利用新型能源转换技术进行开发,对低碳农业发展意义重大[3]。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推进生态工程。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将太阳房、日光温室或太阳能畜禽舍、沼气池和秸秆气化等农村新能源技术与生态农业技术进行集成组装,与农村改房、改厨、改厕、改圈、改庭院统一规划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新能源综合利用技术。二是与养殖小区建设相结合,推进沼气工程。要求各养殖小区及规模化养殖场,都要配套沼气工程,有效地解决畜禽粪便

[1] [2] 

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等问题,实现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三是与设施农业建设相结合,推进太阳能利用工程。利用玻璃、薄膜等材料,建设太阳能日光温室,通过人工光、温、湿等调节,使农业生产不受自然气候影响和限制,促进工厂化生产;利用太阳光热转换技术,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太阳能取暖器等渗透农村生活;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转换技术,将太阳能转换为独立的电能,用于农业机械、植保病虫物理防治器材等,减少设施农业对石油的依赖。四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推进生物能源工程。利用秸秆能源,将其生成的气、液、固态燃料直接作为生活用能,或深加工处理后可替代柴油、汽油等用于生产;开发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是一种优质清洁柴油,已被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大量使用,其中主要的提炼原料是油菜,因此建立生物柴油基地必须巩固扩大油菜生产面积,保证原料供给。发展低碳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因此,除应制定发展战略、出台扶持激励政策外,还要加大低碳农业宣传力度,让广大民众了解发展低碳农业的好处,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谢立勇,林而达.适应二氧化碳肥效作用的农业技术潜力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

曾国揆,谢建.沼气发电技术及沼气燃料电池在我国的应用状况与前景[J].现代农业,():-.

陈兴中,孙丽丽,李富忠.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探析[J].商场现代化,():-.

第3篇:低碳农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低碳农业;SWOT分析;节能减排;江苏省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增加,导致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威胁。世界各国都在为解决气候变暖问题而努力,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最先由英国政府于2003年提出,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于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50%。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中国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出口以及缓解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上所面临的国际压力的需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没有农业的低碳,就没有整个经济的低碳。据调查,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排放的13.5%,可见,减少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控制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低碳经济目标的作用巨大。本文对江苏省低碳农业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发展低碳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农业是指为了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改善全球气候条件,在农业领域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固碳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农业[2]。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新特征,是具备多元功能的新型农业。发展低碳农业既能有效地控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又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其市场竞争力,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发展低碳农业是农业节能减排的需要。农业生产各个阶段都有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别是农药、化肥、地膜的不合理使用,不仅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以化肥为例,化肥是资源消耗性产品,过量施肥会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化肥生产不但能耗大而且利用率低,2006年中国氮肥生产综合能耗1亿吨标准煤,占到全国能耗的5%左右;有研究表明中国当季氮肥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约为15%~20%,钾肥约为35%~40%,化肥当季利用率约为30%,远低于欧美国家60%~70%的水平,且近年有下降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氮肥利用率约为35%,现今已经下降到27.5%左右[3]。化肥利用率不高是导致化肥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这主要包括水体面源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等。发展低碳农业可以有效控制农业生产各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农业节能减排目标,因此农业生产中提倡发展低碳农业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发展低碳农业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导致城镇人口和非农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同时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为了应对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和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农业生产部门必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产能,以此满足日益增长的非农业人口的粮食消费和应对耕地的日益减少。低碳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广节能技术,转变农业发展方向,降低能源成本,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高农业效益;同时也有利于检测及控制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环保指标,以此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江苏低碳农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1.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发展低碳农业首先要考虑农业自然资源的禀赋条件,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等。低碳农业技术的开发或者引进要能够在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基础之上发挥作用,这样的技术才是切实可行的。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地区,长江及淮河均流经江苏,并在淮河形成了一条自然的分水岭,淮河以南多以水田为主,以北多是旱田,境内土地地质肥沃,大部分是广袤的平原,适合农业生产。无论历史记载还是在现在,江苏省的农业生产力都较高,农业发展水平属全国前列。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为江苏省低碳农业的大规模实施和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

2.农业生产经验丰富。低碳农业的发展必须结合实际有效的农业生产经验,做到古为今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业低碳化和传统经验的发展和传承。江苏省有着良好的农业耕作传统和技术,循环农业发展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其中由江苏省农科院结合动物科学基地的建设,在六合启动的生态种养项目,探索回圈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已发展成为现代循环农业的示范样板。其主要内容是形成一个大循环,即“肉用羊、生猪养殖—废弃物生产沼气—(沼气发电—生产、加工)沼液、沼渣肥田—优质种植业产品生产—农作物秸秆喂羊”的物质能量大循环。构建两条产业链:一条是种植业产业链:“优质种植业(甘薯、玉米、青毛豆)产品生产—加工—配送—销售”;另一条是养殖业产业链:“优质养殖业产品(猪羊)生产—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从而构建起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回圈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这些已经成型的经验和技术构成了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3.市场化组织程度较高。近年来,中国农业领域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农民以个体或者组成团体参与市场竞争,市场开放程度和农户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低碳农业发展中碳汇交易机制的发展水平。江苏省处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成熟。根据第二次农业普查公报得出:截至2006年末,全省89.6%的乡镇有综合市场,54.1%的乡镇有专业市场,45.1%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 000万元的农产品专业市场达301个,占乡镇农产品专业市场总数的26.6%,98.7%的乡镇有储蓄所[4]。江苏省可以利用已经建立起来并逐渐成熟的农业市场,注重低碳技术和农业发展的紧密结合,把低碳技术和低碳农业成果推向市场,充分发挥低碳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凸显低碳农产品的环保、安全、营养功能,以取得长期的市场购买认同。

4.科学技术优势突出。低碳农业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农业生产效益。低碳技术的供给不足已逐渐成为阻碍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江苏省科技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据统计,2009年全省有5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5],江苏省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2.3%。全年申请专利17.4万件,比上年增长36.2%,其中发明专利3.18万件;授权专利8.7万件,增长95.7%。企业成为专利申请主体,全省企业共申请专利7.9万件,占专利申请总数的45.6%。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解决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对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瓶颈制约,有利于实现江苏农业经济的有效运转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为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劣势(Weakness)分析

1.地少人多,规模经济难以实现。农业规模化有助于机械化作业的展开,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户经济利益。江苏省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第二次农业普查可知,截至2006年底江苏省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1.41亩(江苏省全省耕地面积468.806万公顷,其中水田293.025万公顷,旱地175.781万公顷。按乡村人口计算人均占有耕地面积941.84平方米,就是1.41亩 [6]);同时受到土地流转等一系列因素的困扰,规模化的农业很难形成。此外,由于开发或者引进的技术具有排他性,使得低碳技术只能在技术所有者及其亲属周围的小范围内使用,而其他人因不是技术拥有者或相关者不能使用此技术,这就造成了低碳技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规模效应难以实现。

2.低碳技术回报率低,企业参与不足。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成本,但是这些技术的近期收益不明显,企业在进行了“成本—收益”的评估之后,认为低碳技术的收益远低于市场平均利润率,因此许多企业不愿意涉及低碳技术领域。目前,江苏省大部分地区低碳技术成本高昂,低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条件不够成熟,并且很难形成体系,缺乏可持续性,使得低碳农业技术收益远低于市场追逐的基本回报率。以秸秆为例,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可以用于生产包装材料、一次性餐具、肥料和饲料等。使用秸秆处理技术能消费大量秸秆,但是需要投入高昂的成本,而且最终产品和原来的生产材料相比并没有多大的优势。因而,虽然江苏省秸秆年产量达3 700多万吨,但是相当一部分被直接焚烧掉了,这不仅污染了环境,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监督不够,相关低碳认证体系不完整。首先,低碳农产品认证机构既是产品的法律、法规、行政规定和标准的制定者,又是实施监控和颁发证书的部门,导致认证过的产品难以取得经销商的信任。其次,低碳农产品认证标准体系不够健全,江苏省目前尚未出台统一的认证标准,导致有机认证体系杂乱,降低了产品的可信度。最后,监督管理力度不够,江苏省越来

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事低碳农产品的开发,认证监督部门需要更多更专业的检查员对获得认证的农产品进行监督。

(三)机遇(Opportunity)分析

1.世界经济低碳化绿色转型为江苏省低碳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随着全球对低碳农业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及国际资本与节能减排技术的传递与延伸,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农业生产管理经验等也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入并影响江苏低碳农业的深入发展,使其农产品更环保、更富有竞争力。江苏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性的机遇,充分利用发展低碳农业的各种优势,克服困难,实现低碳农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2.新农村建设为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导向。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发展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为农村的科学发展指明道路。新农村建设不仅强调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更要求注重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目前,江苏省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综合治理农村的生态环境、减少农村污染物的排放和丢弃以及建设良好的农村生态系统,这些都与低碳农业要实现的促进节能减排、推进生态建设及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吻合。

(四)威胁(Threat)分析

1.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对低碳农业发展造成巨大压力。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比较大,截至2009年底,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5.86亿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26 400.5亿立方,工业粉尘排放量20.15万吨[5]。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凸显,陆地生态系统退化,耕地被当做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征集,生物多样性正在不断减少;空气环境质量问题相对严重,工业化生产过程中,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环境,有害污染气体不达标排放,使得空气质量下降;水生态系统问题突出,工业和生活污水乱排乱放,2008年,太湖遭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严重威胁,在整个太湖外部污染总量中,农业面源污染就占到了59%。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基础比较脆弱,低碳农业发展面临较大的生态环境压力。

2.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阻碍了低碳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受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的束缚,粮食作物种植等传统农业一直是江苏大部分农业地区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产量和收入,与温室气体排放关联度相当大的农药、化肥,农用塑料薄膜等不合理的大量投入使用,再加上规模化的禽畜养殖粪便处理不当等其他因素造成了江苏省部分地区水质和土壤环境恶化,使得农业发展中的碳含量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低碳化农业生产方式面临很大困难。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结论

由SWOT分析可知,发展低碳农业是江苏省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江苏省发展低碳农业有很多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因此,我们应遵循农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充分地把握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的机遇,清醒地认识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威胁。顺应低碳农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统筹规划,在提高物质装备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江苏各地区的自然特色和人文特点,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根据江苏省基本情况和利益,寻找一条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权衡各类政策目标、谋求“多赢”的低碳农业发展路径。

(二)政策建议

1.多管齐下,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技术。我们要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好我省数千年来形成的农耕文化,发挥自然和人文优势,引入和发展相关低碳技术,倡导发展特色农业、循环农业,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低碳农业发展的目标。首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根据实际构建农业产业链,如“粮食种植—畜禽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生态循环链、“畜禽养殖—粪便—沼气(或粪便生化处理加工)—有机肥—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循环链等。大力宣传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及途径,教育和引导农民节地、节水、节电、节肥,实施清洁农业生产,积极参与和支持循环农业发展。其次,发展相关技术,加强绿色保护。扩大冬季绿肥种植,有效利用农田残余化肥,减轻污染、改善土质、增加生物覆盖、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引导低成本、低污染的绿色肥源的农家有机肥,减少污染、美化农村环境,降低化肥用量。最后,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生态环保安全的综合措施,减少农药残留和污染,确保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

2.注重制度创新,强化政策引导支持。积极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碳金融制度,建立由银行贷款、直接投资融资、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组合而成的碳金融体系,参与碳排放权的市场交易相关服务,充分发挥碳金融体系在促进低碳农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首先,制定绿色低碳农业相关信贷政策,丰富农村信贷的种类。为符合低碳农业发展的项目提供优先信贷支持,提高贷款授信额度,对不符合低碳农业发展中的环境指标和一些未达标排放的农村发展项目实行贷款逐步退出政策。对于准备支持低碳农业项目的贷款,界定还款责任,加强贷款使用的监督。其次,明确资源和环境的公共产权,积极实施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在低碳农业领域建立起反应供求的市场价格机制,搭建起碳交易市场平台,提供与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的诸如碳信用的登记托管、结算和清算等工作,形成统一有序的初始公共产权的分配机制和二级市场交易机制,建立碳汇交易机制和低碳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有效地推进低碳农业的发展。

3.积极引导农民参与低碳社会的建设。低碳农业的发展需要内源性动力,即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农民是发展低碳农业的主体。低碳农业要实现其发展目标,其引入的技术和发展模式首先要经得起广大农民的考验,只有农民真正接受了低碳农业,其发展才有前景可言。所以上级组织和乡、村等基层组织要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开展环境警示教育,通过墙报、农民喜爱的各种科普宣传和农村培训项目等活动,让农民了解到环境危害的严重性。向农民宣传低碳农业,强调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和发展措施,让广大民众了解发展低碳农业的好处;积极倡导农民形成低碳社会的生活方式,推行农业低碳经营的理念,建立低碳农业的生产机制,引导农民真正接受低碳农业的生产方式,使农民真正融入低碳生活。同时,加强对农民低碳技术知识教育,增加农业产出的同时多方位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形成以农业和相关的低碳产业为基础的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的低碳乡村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

[2]李晓燕,王彬彬.低碳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下的农业发展之路[J].农村经济,2010,(3).

[3]陈宏坤,张强.实现低碳农业的有效途径——革新化肥产业,发展缓控释肥[J].中国农资,2010,(6).

[4]2006年江苏省农业普查公报[Z],2008.

第4篇:低碳农业发展范文

【摘要】介绍了低碳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改变施肥结构、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发掘新型农业能源等对策,以期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低碳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对策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有些地区发生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冰雹、高温天气等)的频率与强度加剧,根本原因是大量排放温室气体CO2所致。基于这种严峻形势,我国政府和农业部门十分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为逐步降低农业生产中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提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三低一高”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1]。

1发展低碳农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发展低碳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从2003年开始化肥农药使用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而化肥中氮、磷、钾肥主要生产原料为天然气、煤炭、重油、磷矿石、氯化钾矿粉等,其生产过程中也要用到大量煤、气、油,化肥大量使用直接导致农业生产的高碳化和高污染化。据调查,2003―2008年水稻用药次数从3~4次/季上升到9~12次/季,最高达16次/季,稻田农药成本从150~225元/hm2增加至975~1 275元/hm2,其中化学农药占总使用量的93%。二是畜禽养殖业畜禽粪尿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溪河、鱼塘、农田占97.2%;使用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的只占2.8%。三是秸秆随意丢弃现象普遍,大面积露天焚烧量占总量的10%,导致空气中烟尘、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浓度的急剧增加,影响大气和水体质量,对人民生活和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四是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科技化发展,农业机械使用面积越来越大,在降低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导致石油燃料使用量的提升。

2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

2.1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其利用率。 一是推广秸秆还田,扩大冬季绿肥种植。绿肥不仅是最清洁的有机肥源,其还能有效利用农田残余化肥,减轻污染,改善土质,增加生物覆盖,减少耕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按产秸秆18 t/hm2计算,相当于尿素195 kg/hm2、钙镁磷肥90 kg/hm2、氯化钾135 kg/hm2。据调查,冬季种植绿肥田翌年水稻产量可增加300 kg/hm2以上,共节本增收1 389元/hm2。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能有效减少化肥用量,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田间试验表明,采取秸秆还田的田块一般可增产3%~5%。二是引导积造农家肥。农家肥积造占用场地少、简单便捷,整个过程基本没有碳消耗,是低成本、低污染的绿色肥源,不但能有效利用废弃物,减少污染,美化农村环境,还能降低化肥用量。三是全面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西方发达国家化肥利用率在60%以上,而我国的化肥利用率只有35%,盲目过量施肥和施肥方法不科学等,都会造成化肥利用率下降。通过对农田环境监测,以大量采样数据为基础,经专家系统探研出最优的配肥结构,减少单质肥料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耕地质量。四是推进绿色植保。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生态环保安全的综合措施,以及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减少农药残留和污染,确保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

2.2建设标准粮田,提高耕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整合农田水利建设、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以机耕路为骨架、以田间道路为网络,平整土地,达到排灌自如和农业机械操作便利的标准粮田,提高耕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积极推进耕作制度改革,采取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简单松翻等措施,减少耕地翻耕,保护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和土壤墒情,同时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水土流失和节约能源,发展循环农业。一是推广立体种养模式。如种植-养畜-渔业、粮菜-林粮-果蔬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充分发挥人力、物力、空间、资源和技术作用,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实现一地双收甚至一地多收。大力推广稻鸭共栖、稻鱼共育、葡兔鱼共养等立体种养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种养效益。二是有机废物多级综合利用模式。积极推广运用鸡粪喂猪、猪粪喂鱼、沼气发电、秸秆还田等模式。尤其要大力推广“猪-沼-灯-果”模式,以山地、大田、庭院等为依托,采用先进技术,建造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形成物质与能源的良性循环[2]。

3开发农业生产新能源,促进低碳农业全面发展

农村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大量新能源增长点,若能利用新型能源转换技术进行开发,对低碳农业发展意义重大[3]。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推进生态工程。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将太阳房、日光温室或太阳能畜禽舍、沼气池和秸秆气化等农村新能源技术与生态农业技术进行集成组装,与农村改房、改厨、改厕、改圈、改庭院统一规划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新能源综合利用技术。二是与养殖小区建设相结合,推进沼气工程。要求各养殖小区及规模化养殖场,都要配套沼气工程,有效地解决畜禽粪便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等问题,实现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三是与设施农业建设相结合,推进太阳能利用工程。利用玻璃、薄膜等材料,建设太阳能日光温室,通过人工光、温、湿等调节,使农业生产不受自然气候影响和限制,促进工厂化生产;利用太阳光热转换技术,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太阳能取暖器等渗透农村生活;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转换技术,将太阳能转换为独立的电能,用于农业机械、植保病虫物理防治器材等,减少设施农业对石油的依赖[4]。四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推进生物能源工程。利用秸秆能源,将其生成的气、液、固态燃料直接作为生活用能,或深加工处理后可替代柴油、汽油等用于生产;开发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是一种优质清洁柴油,已被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大量使用,其中主要的提炼原料是油菜,因此建立生物柴油基地必须巩固扩大油菜生产面积,保证原料供给。发展低碳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因此,除应制定发展战略、出台扶持激励政策外,还要加大低碳农业宣传力度,让广大民众了解发展低碳农业的好处,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1]谢立勇,林而达.适应二氧化碳肥效作用的农业技术潜力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6,27(3):161-166.

[2] 曾国揆,谢建.沼气发电技术及沼气燃料电池在我国的应用状况与前景[J].现代农业,2006(8):14-15.

第5篇:低碳农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低碳农业;核心产区;困境

中图分类号: F31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003-1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占到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以上,相当于150亿吨的二氧化碳。发展生态农业系统可以减少80%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所以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农业潜力巨大。河南等粮食核心产区作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农业发展方式同样亟待转变。

1 低碳农业发展困境剖析

1.1 水利设施老化失修

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频繁发生的洪涝干旱灾害,反映了水利设施“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突出问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投入巨大的人财物力进行大规模建设,在提升抗灾能力的同时,也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然而,在之后30年里,全国仅修建各类水库827座,不及前30年的百分之一。以河南省安阳、鹤壁、许昌、商丘为例,2009年各市已配套机电井占总量的97.55%,平均61.44亩耕地拥有一眼机电井,离国家50亩地一眼井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

1.2 施肥结构不合理

化肥是土地的粮食,但是如何为农田“营养配餐”,减少环境污染增产粮食却是目前农业生产面临的难题。资料显示,1980年至2002年我国化肥用量增长了61%,而粮食产量只增加了31%,简单依靠大量化肥投入已经很难再度实现农业大幅度增产。调查显示:传统的氮、磷、钾等化学肥料使用率高达32.53%,复合肥占到34.09%,缓控释肥仅占到24.38%,农家肥也只有9%左右。

1.3 土壤固碳手段落后

过度翻耕、湿地排水、过度和不适时的机耕、无投入或低投入生产都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加速土壤退化。相反土壤恢复措施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恢复土壤肥力。这些措施包括保护性耕作技术,把严重退化的土地恢复为草地和森林,平衡施肥、轮作、秸秆还田以及灌溉等。目前我国农田土壤固碳手段主要有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和平衡施肥,调查发现,固碳手段中秸秆还田率最高,达到79.43%,而保护性耕作仅占25.07%,平衡施肥比例为29.75%。

1.4 化学农药过度使用

据统计,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面积达1.8亿公顷次,受污染农田近1,330万公顷,土壤中累积的DDT总量约为8万吨。然而,农民对于农药危害却所知甚少,在对滑县留固乡、鹤壁浚县、河北邯郸磁县以及安徽宿州萧县的341名农民进行调查中有55.43%的农民回答“否”,44.57%回答“是”,正是由于农民对农药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农药使用量逐年递增。

2 政府作为

2.1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发展低碳农业,首先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淘汰农业生产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等生产方式,积极进行高效生产,降低碳排放,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平衡。其次,积极调整农业生产中的能源结构。既要充分进行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又要进行风能、地热能、水能等低碳能源的研究和开发,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2 推广应用低碳技术

推进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和农业投入品技术创新,逐步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为更好的促进低碳技术为农业发展服务应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增强低碳农业技术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大国家投入,拓宽渠道;以市场为导向,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特别是要重视县乡两级农技站的建立和运行,加大研发资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投入,实现农业生产技术共研、共享,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2.3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对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在政策上适当倾斜,加大对建设资金的投入,以引导、带动、激励企业、农户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同时,政府还要针对农户出台专门的优惠政策,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等。例如对水利设施经营者实行减免税收、银行专项优惠贷款;对农户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其次,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补贴性激励机制,政府补贴性激励机制是促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定心丸”。

参考文献

[1] 江泽慧.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低碳林业.世界林业研究,

2010,(23).

[2] 杨志,郭兆晖.低碳经济的由来、现状与运行机制.学习与探索,2010,(2).

[3] 张新民.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农业经济展望,

第6篇:低碳农业发展范文

(一)模型构建考虑影响安徽省低碳农业的主要因素,从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生产绩效、农业能耗状况等三个方面来选取指标,采取主成分分析法,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综合评价。1.首先对原数据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差标准化),计算相关系数矩阵。2.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3.依据特征值方差大于1或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确定主成分个数。4.计算各主成分的得分。5.以主成分数值为基础,通过加权计算,得出各县低碳农业发展的排名总分。

(二)指标说明本文选取11个指标。1.农业生产总值(X1),2.农民人均纯收入(X2),3.森林覆盖率(X3),4.单位农业产值化肥施用量(X4),5.单位粮食产量化肥施用量(X5),6.单位农业产值农药施用量(X6),7.单位粮食产量农药施用量(X7),8.单位农业产值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X8),9.农业能耗指数(X9),10.单位农29业产值农业机械动力使用量(X10),11.单位粮食产量农业机械动力使用量(X11)。本文所用数据是根据2012年《安徽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和计算得出的数据,及从相关部门获取的有关资料。数据选取62个县级数据,含5个县级市,不含市辖区。本文利用SPSS16.0完成以上转换过程

二、结果分析

将数据输入SPSS16.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前6个主成分,进行加权计算,得出安徽省各县低碳农业发展综合得分根据安徽省区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和低碳农业计算结果,全省大致分为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江淮地区、淮北平原地区三大块区域进行分析评价。总体来看,安徽全省低碳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出“南高北低”和“山区高、平原低”的态势。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农业产出不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加上对我国发展生态农业较为重视,较高的森林覆盖率优势,总体来讲低碳我国农业发展水平较高。淮北平原地区则由于森林覆盖率较低,加上多是粮棉生产大县,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用电用能也较高,从而总体来看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较低。江淮地区处于淮河、长江之间,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具有安徽省“鱼米之乡”之称,农业生产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森林覆盖率、农业用能、化肥农药施用强度等方面均处于中游水平,综合低碳农业发展水平处于全省中间位置。

三、政策建议

(一)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不同地区的农业经济实际发展水平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生产方式及传统生产习惯不同,决定了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根据所分析的结果,针对不同区域,从实际出发,制定不同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一是对于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建立低碳长期发展制度,充分利用其植被绿化率较高的优势,保障低碳农业持续发展。二是低碳农业水平处于中间的江淮地区,建立鼓励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减少农业用能和化肥农药的使用强度,提高农业低碳水平。三是低碳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沿淮淮北地区,一方面要增加植被绿化,另一方面减少农药、农用塑料膜、化肥的使用,推广农业立体种养,增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促进农业低碳发展。

(二)加强技术进步,推广低碳农业科技低碳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是发展低碳农业的基础条件,也是低碳理念转变为低碳农业现实的推动力和支撑力,正是农业技术不断创新才使低碳农业发展持续成为可能。一是大力推广和普及已有成熟的低碳农业技术,包括对沼气生产、配方施肥、秸秆还田、节水农业等的应用和推广。二是建立与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部门相对接的低碳农业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加大对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三是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低碳农业技术的示范、培训和推广。四是建设农业技术人才队伍,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集中培训和定向培养生态农业技术大学生,打造一支高素质、有能力、有责任的农业技术人才队伍。

第7篇:低碳农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低碳农业产业化;农业可持续发展;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28日

农业生产非理的不断强化,引起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给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发展低碳农业经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人类应对气候“大变脸”的根本途径。目前,在我国各地农村推广应用的低碳农业模式已呈现出了显著优势,但与之相匹配的必要条件仍然不足:在我国,小农分布的农业特点不利于低碳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财政投入不足阻碍了节能、节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上的局限性影响了低碳农业的推广和应用;收益不足,无法调动农民发展低碳农业的积极性。研究发现,利用产业化形式来实现低碳化可以有效促进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产业化有利于形成低碳农业规模效应

从目前的生产方式来看,我国的低碳农业虽然前景广阔,但距离“低碳”的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现代农业追求的是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农业,低碳农业更加需要规模经济的支持。但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的农业生产仍以小农的生产系统为基础,缺乏根本的竞争优势,与国外规模化的农业结构相比,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还比较分散,农副产品的商品化很低,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等附加值却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我国的低碳农业并不仅仅是要减少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有害品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打破我国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制约。低碳农业不是“单打独斗”,也不是凭借一两个农户或一两个种植园就可以实现的,只有依靠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大范围合作,才能保证在大面积的土地上,按照同等条件实施低碳生产,从而避免低碳农业的生产环境受到周围化学农业生产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同时,低碳农业生产模式还要求各地能因地制宜地根据当地情况来对可利用的生态环境进行循环利用,这也需要发挥低碳农业的规模效应对生产技术进行大规模地研发和创新。

发挥低碳农业的规模效应需要以产业化为依托,以产业化形式来实现低碳化有利于在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共同作用下来发展低碳经济。产业化将生产、经营、服务融为一体。通过产业化经营可以将弱小分散的农户整合起来、将大量的土地集中起来,大规模地进行低碳农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这就是所谓的农业产业的横向一体化。同时,产业化经营的另一大潜在优势就是对先进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产业化经营促成了低碳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只有规模化生产,才有可能更广泛地利用生产技术,改进生产技术,为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二、产业化有利于开拓低碳农业广阔市场

农业是第一产业,也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工业化农业的发展是以投入大量的物质和能源为标志,在促进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调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低碳”理念下的农业生产,修正了以高投入、高能耗换取高产出的农业发展思路,将“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作为最高标准。低碳农业是节约型农业、效益型农业,是要以最少的物质投入,获取全社会最大的产出效益。在农村发展低碳农业不是赶潮流,而是要在科技的不断扶持下,加大各种资源要素的投入,以点带面,最终形成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我国,农业属于弱势、低效的产业,土地小规模分散经营体制,使得分到农户手中的田地较少,根本不够养家糊口,很多农户忙着外出打工,对农业的绿色低碳带来的效益丝毫不感兴趣。因此,实现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有技术的支撑、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更加需要有产业化的运作,使低碳农业与市场充分结合。

农业产业化运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在农业产业内部及其他产业之间建立起各具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比如,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农户按照低碳农业模式进行生产,公司则为农户提供包括品种、资金、技术、信息、生产管理、产品深加工、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服务,通过这种产业化的组织方式可以架起低碳农业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从事低碳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低碳农业不能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产业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才更有利于低碳农业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比如,有机蔬菜产业就属于生态农业和低碳农业的生产模式,但如果不实现产业化,也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因此,只有农业产业化才能提供低碳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广阔市场。

三、产业化可以有效实现低碳农业节能减排

联合国食品权特别报告员奥利维埃・德舒特在一份纪念世界粮食日的声明中说:“目前的农业发展状况……威胁着我们的子孙后代为自己提供食物的能力。如果我们希望明年还庆祝世界粮食日的话,就亟须进行根本改变。”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同样岌岌可危,就现状看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能源浪费和污染排放同时并存,并且情况日趋严重。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国每年花费的使用量高达4,700万吨,而利用率仅为35%左右;农药使用量为140多万吨,利用率仅为30%左右;灌溉用水效率仅为45%;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得到资源化利用,利用率较低,对水体污染影响巨大。高污染、高排量的农业生产模式,已使我们付出了沉重代价,如天津、山西、甘肃等地玉米的显著减产,辽宁、湖北、湖南等地小麦的歉收。在我国,农业的节能减排刻不容缓。发展低碳农业是推进农业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可以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化肥、节水灌溉、秸秆还田、使用沼气、科学育种、健康养殖等。

以上诸多措施,需要现代化技术作为支持。目前,在我国节能减排领域缺乏的不是技术,而是如何让技术得到推广。比如,科学的育种技术如何让农民了解、秸秆还田技术如何在农村地区大面积的应用、如何筹集资金让家家户户都使用上沼气等,这些问题都可以依靠产业化来解决,农业产业化通过包括生产、管理、营销等手段在内的市场化运作,将各种节能减排技术最大限度地进行推广,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低碳农业的节能减排。

四、低碳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政府支持

低碳农业就是要在农业系统中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实现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开展低碳农业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一次深刻的经济产业和社会观念的革命。目前,在我国发展低碳农业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和小规模、小区域的实验阶段,还没有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在现实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在一些地方,基本上走的还是传统的农业化发展道路,是一种非低碳的模式,其最大的弊端是粗放发展和分散经营,非循环性特征依然显著,具体表现是:过于分散的耕作和经营方式使农业机械化、集约化运作无法顺利进行;农户各自为战不成规模,很难抵御市场风险;资源利用效率低,能源、原材料、水资源等消耗高;长期使用农药、肥料,使得农业生产过分依赖现代工业等。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低碳农业减排的碳汇补偿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对接;另一方面在于社会对低碳农业、低碳减排施肥的重视程度不够,农民对低碳农业的生态效益、产品质量效益的认识不充分。低碳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需地方政府给予资金、技术、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引导。但目前在调动地方政府发展低碳农业的积极性问题上,一直未能引起相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实际上,一些地方政府对发展低碳农业的积极性比农民还要低,这对低碳农业生产的近期和长期发展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发展低碳农业首先要调动起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通过地方政府的积极扶持来引起低碳农业的良性发展和不断推进。

低碳农业产业化比农户的“单枪匹马”更能左右地方政府的决策。在地方行政区域范围内,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作为一个集体的利益代表,更容易唤起集体行动的力量,也更容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增强对地方政府的影响,而分散的农户就像一盘散沙,很难统一起来,也很难形成集体力量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集体效应,以产业化形式发展低碳农业,可以有效引起地方政府对低碳农业的扶持。通过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统筹各区域的发展优势,因势利导,从财力、物力、人力等各个方面加强对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使低碳农业真正成为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农民致富、造福子孙后代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http://.cn/baike/201109/nongye211521.shtml.

[2]北京农业.2010.10(上).

第8篇:低碳农业发展范文

本文以低碳经济时代为研究背景,重点论述如何让农业发展由高碳到低碳进行转变,以及如何在低碳经济视野之下寻求农业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

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一、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低碳经济

与高碳经济不同,低碳经济是以节能环保作为经济发展前提的,在进行经济生产过程当中主要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的能源。通过使用环保型的能源不仅可以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同时还可以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量,使经济发展和节能环保同步进行。关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在很早以前就被提出,其主要目的就是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使经济的发展不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各国共同努力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国学者针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也十分宽泛,主要集中在对能源消费与排放的研究,经济发展与排放的研究以及农业生产与碳排放的研究,这些研究涉及到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模式的转变等等。从研究内容上看,各国对于低碳经济的研究相对成熟,但是针对农业经济发展如何适应低碳经济环境还稍有不足。

二、农业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创新,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高值化的农业生产。所谓的农业生产高值化是指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经济环保为主要目的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这一过程当中减少了对能源的消耗,同时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低碳经济的转变主要利用低碳生产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创新:第一,放弃土壤耕作。摒弃传统的土壤翻耕生产转为免耕生产。传统农业在进行种植之前都会对土壤进行翻耕,但是这一过程会将土壤中大量的碳释放出来,从而降低土壤中碳的含量。实行免耕的生产手段可以尽量减少土壤中碳的排放,同时免耕的过程也可以减少机械的使用,减少能源消耗,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的排放。其次,土壤中碳的含量增多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而化肥中的主要成分是N2O,其也是温室气体之一,所以减少化肥的使用也进一步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除此之外,免耕的生产方式不仅可以让农业生产者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土地的生产率,使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得到增长。第二,改变灌溉方式。传统的浇灌技术不仅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同时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农业低碳生产技术就是将浇灌方式转变为滴灌或喷灌方式。采取滴灌或喷灌的灌溉方式可以让农作物最大程度获得水资源的同时,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滴管设备安装方便,方便生产者对农田进行管理,最大程度的减少劳动力的投入。第三,改变秸秆的处理方式。许多生产者在收割之后就将秸秆进行燃烧,但是秸秆燃烧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为了更加高效的利用起这一资源,可以将其回收作为牲畜的饲料,或是将其掩埋在土壤当中,作为土壤的肥料,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同时降低其碳的排放量。

三、低碳经济视野下农业经济转型与发展路径

1.转变发展观念,树立低碳农业理念

低碳经济成为现代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农业生产必须秉承低碳的理念,改变生产方式,转变思想观念,大力发展低碳农业经济。低碳经济的第一步就是转变人们的发展观念,树立低碳农业理念。首先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尽量使用绿色可再生能源,同时提倡多次使用,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其次,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尽量使用节能设备,同时较少对农药、化肥的使用等。

2.政府加大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扶持力度

低碳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首先政府要加强对低碳农业经济的管理。提高对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重视程度,对发展低碳农业经济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政府部门在对低碳农业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多与农业生产者进行交流,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政府还要制定完备的政策措施对农业生产进行细致化的指导。其次,政府要加强对低碳农业发展的监管。通过制定完善的地方法律制度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约束,避免违法乱纪行为的出现,促进农业经济更加稳固的发展。再次,给予相应的优惠措施。政府要扮演好领导者的角色,为了更好的鼓励生产者实行低碳经济的生产模式必须给予生产者相应的优惠政策,奖励在生产活动进行技术创新的行为。最后,政府要帮助生产者进行技术指导。生产者的知识水平有限,如果依靠他们进行技术创新还有很大的难度,政府可以为生产者提供与专业人员交流的机会,或者邀请专家直接进行指导,引导他们进行生产创新。

3.加大培训力度,培育新型现代农民

政府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农业知识教学体系,让农民有机会学到专业的农业知识,能够与专业的农业生产人员交流经验。政府可以采取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让农业生产者了解低碳经济的概念,让他们形成进行低碳生产的意识。然后再帮助农业生产者与农业科技专员进行交流,了解到最专业的生产知识。

4.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核心,推进关联产业集群节能减排

实行低碳农业经济不仅是为了改变农业生产方式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也是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集群的形成不仅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同时可以最大成都的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在关联产业集群当中进行能源和信息的集聚,使其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应。例如,在集群当中可以将一个产业产生的废水废料作为另一产业的原料,实现废物的再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录 单位: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农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第9篇:低碳农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途径

[DOI]10.13939/ki.zgsc.2016.03.054

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张造成人类对常规能源的使用逐渐增多,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断日益恶化,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碳足迹”等概念应运而生[1]。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通过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污染,还有利于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促进新型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必然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1 低碳经济内涵

低碳经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重大进步,是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量、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及改变生产方式,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经济发展中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通过开发低碳能源系统,研发低碳技术并建设低碳产业体系,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

2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困难

目前制约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生产的小农分布。尽管我国近些年来已经实现农业大规模生产,但基本生态生产单位仍是农户小农生产,制约了农业生产中碳生产的合理标准规划。例如农村地区仅只有一户或几户开展低碳农业生产,而大部分农户依旧仍采用粗放生产,碳生产无法实现大规模的集中化,这种情况下依然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等,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增加推广和开展低碳农业的成本。

2.2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村地区许多基础设计健身不完善,例如水利设施出现设备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这是由于水利投资偏向于大型水利工程,对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较小,资金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农业节能、节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

2.3 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发展低碳农业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而技术创新是发展农业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农业技术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先进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完善等,这些现状严重制约了技术在低碳农业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缺乏先进的技术,例如沼气的开发和使用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但目前只适用于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家庭生产生活,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大中型沼气池等技术还不完善,使沼气的开发和利用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2.4 农业生产方式还未完全转变

尽管我国农业科技得到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农业生产中对化肥、农药等污染土壤的资源的依赖性依旧严重,导致农村污染仍在加剧,造成土壤结块、肥力下降等恶性循环。粗放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3 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

3.1 建立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西方国家低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例如阿根廷实行完善的免耕加秸秆还田的低碳农业技术,打破传统的额“种地必须先耕”的现状,有效的保护土壤面积;巴西政府在2010年实施低碳排放农业计划,运用生物固氮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实现农林牧一体化生产等。我国人口总量大,但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地矛盾突出,且农业生产效率低,耕地污染严重,因此应大力推广和使用农业固碳技术,减少高碳能源、化肥等资源的使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模式,降低资源消耗率。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综合利用,加强对情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3.2 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

首先要转变农业生产发展理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屏气原有的“重农业产出,轻生态环境”理念,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坚持集约化的经营理念,加强对农村农民知识和技能的再教育,提高现代农民的综合素质。其次,坚持资源的多层利用,实现资料良性循环,例如发展沼气利用模式、病虫草防治模式、产业链延长增殖模式等;充分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大力发展农田平原、水体立体等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低消耗、高产能[3]。

3.3 促进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一方面要大力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促进我国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进行支持和引导,引导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积极开发新技术,整合现有的先进技术,降低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成本,同时要注重技术服务体系的构建,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学会运用先进农业技术,使技术真正运用到低碳农业生产中,缓解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强农村地区新型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开展免费农业教育课堂培训业务,宣传新型低碳农机的作用,使低碳农机在农村得到真正使用;增强安全意识,更好地发挥低碳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有机物多层利用技术的推广,在生态系统中形成物质良性循环多级利用的状态。

3.4 提升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的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加强树立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理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农业的发展是一种全面的、科学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走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现代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再次还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充分利用好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耗,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最后,要加强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农民是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力量,在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低碳经济宣传活动,使广大农民逐渐转变生产理念,坚持低碳环保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资源保护法》等资源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适当利用优惠的经济政策引导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鼓励和扶持绿色低碳农业生产。

3.5 发展低碳休闲旅游农业

农业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和农业文化的发展,农业经济的休闲观光作用逐渐显现。发展低碳休闲旅游农业模式既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还能够在农村形成品牌经济,带动品牌效应。要以农村现有的旅游资源为开发和发展基础,加强对低碳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力度,构建农家乐旅游的新形态。开发农业观光旅游模式,首先要保护农村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色,在此基础上开发农业高新技术,将农产品作为农业加工的突破口,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服务业务,将旅游业融入至低碳农业经济之中,带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例如发展农业生态种植园参观、农业主题公园、农家乐等旅游业务[4]。

4 结 论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碳农业的发展,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一部分。低碳农业的发展应将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相结合,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加强开发和利用清洁资源,实现环境保护,从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转变,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强农业低碳生产、环境保护、生态涵养、文化旅游等各项功能的融合,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蛟.从低碳经济时代消费者行为特征看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宁夏休闲产业发展为例[J].农业经济,2010(10):38-39.

[2]胡新良.低碳导向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3]刘国斌,党美丽.低碳经济时代吉林省县域经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1(1):114-120.

[4]张蓓.低碳经济视野的都市农业旅游:政府行为与市场边界[J].农业改革,2011(2):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