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文学故事范文

儿童文学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文学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童文学故事

第1篇:儿童文学故事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统文学;文化气质;民族精神

在《左传》中,《赵氏孤儿》是这样记述的:赵盾死了,他的儿子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姐姐赵庄姬,公元前587年,赵朔也死后,庄姬就和赵盾的异母兄弟赵婴齐有了私情。赵朔的另两个叔叔赵括和赵同不忍看此,便把赵婴齐放逐到了齐国。此事气坏了赵庄姬,她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把账都算在了赵氏的头上,联合了对赵氏有积怨的栾氏、氏,共同对付赵氏。几股势力在晋景公面前轮番诬陷赵同和赵括要谋反。晋景公信以为真,杀死了赵同、赵括。如此一来,赵家可就剩下庄姬的儿子赵武了,她把赵武带到了晋国的王宫之中,保护了起来,以免受到栾氏、氏的杀害。晋国执政大夫韩厥挽救了赵氏,土地后来又封还给了赵武,赵氏家族才得以复兴。

在《史记》中的故事则不同:赵盾死后,赵朔袭职辅佐晋景公,屠岸贾准备发动对赵氏的攻击,也就是“下宫之难”,杀死了赵朔以及赵家的三百多族人。唯独赵朔的夫人庄姬,门客公孙杵臼和好友程婴活了下来。屠岸贾知道了庄姬为赵朔生下一个男婴,于是在宫中搜查,庄姬把孩子藏在胯下,他们才得以幸免。但是屠岸贾显然不会就此罢休,于是程婴和公孙杵臼就上演一出双簧,杵臼带着另外一个婴儿死在了屠岸贾面前,而赵氏孤儿则由程婴抚养成人。晋景公十五年,晋景公突然病了,韩厥把实情和盘托出。最终由赵氏孤儿赵武率军攻打了屠岸贾,屠岸贾就此被灭了族。

不难发现,从《左传》到《史记》,从儿女三角私情、晋景公和大臣的恩怨,到大臣之间的朝堂之争斗。赵氏孤儿的故事的侧重点变了,变得更有味道,更有艺术感觉了。这或许就是真正历史与艺术作品的差别。笔者认为,《左传》中的记载可能与历史更接近。但是司马迁的故事也显得合情合理,里面可能并无主观臆造,但应该保留有民间走访传说。不可否认,这样的故事的的确确是极其吸引人的。屠岸贾是个大奸臣,而程婴、公孙杵臼则是不折不扣的大英雄。最终,英雄们的牺牲没有白费,坏人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样的结局是符合中国人的认知的。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另外,中国人向来讲究“仁”,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仁义道德是我国传承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程婴、公孙的行为无疑是讲道义的,公孙以自己失去生命的代价换取赵氏孤儿的活路,而程婴在抚养赵孤长大报仇之后也毅然决然选择死亡。这种行为的的确确值得我们赞扬,但是,不论是《左传》、《史记》、还是后来的元杂剧,又或是现在上映的电影《赵氏孤儿》,他们之中也都有着这样一种思想,那就是“重男轻女”,程婴说“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如果是个男孩子,程婴就抚养成人,如果是个女孩,他就去死。这在历史上虽然是具有理据的,但是也是我绝对不认同的,为什么他们从来不相信女子也可以成就大业呢?我们说“巾帼不让须眉”,也就是说女孩如果有天赋又有后天的努力,完全可能替家族报仇的,就算是不用武功,也可以选择或者其他的方式。女孩同样留着赵家的血,也是赵家的血脉,就不是赵家的后人了么?生了女孩就是无后了么?在我这里当然不是。接下来我希望有人可以再根据赵氏孤儿写一个女子版的故事,相信同样精彩,同样吸引人。

纪君祥的元杂剧的故事基本是由《史记》而来,但也做了大幅度的改动:他为赵氏孤儿的故事增加了一些故事情节,屠岸贾派锄刺杀赵盾,不料锄看到赵盾心系天下而不愿成为罪人于是撞树而死;屠岸贾暗中训练神獒,并让它在晋景公面前污蔑赵盾,而赵盾被殿前太尉提弥明所救;以及赵盾曾经帮助过的桑树下的饿夫灵辄救赵盾为报恩等等故事。除此之外,还有韩厥变成了屠岸贾的手下,在危急时刻放走程婴,然后取剑自刎;庄姬为保儿子自杀;而公孙杵臼抱着的死在屠岸贾手上的孩子则是程婴在45岁才得到的唯一的儿子;还有程婴抱着孩子投奔屠岸贾,认屠岸贾作父,赵氏孤儿跟随程婴学文、随屠岸贾练武,最终让屠岸贾死在自己养大的孩子手上;以及最后的大团圆结局――屠岸贾损害忠良,百般的挠乱朝纲;将赵盾满门良贱,都一朝无罪遭殃。幸孤儿能偿积怨,把奸臣身首分张。可复姓赐名赵武,袭父祖列爵卿行。韩厥后仍为上将,给程婴十顷田庄。老公孙立碑造墓,弥明辈概与褒扬。这一些改动,让我们看到了更加分明的角色,他们的人物性格更加具有感染力,故事的矛盾冲突更加引人入胜,也使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戏剧的力量。且唱且云的表演形式相信会更加直白、更加吸引观众,一切的改动都与原文显得天衣无缝,一切也都是合情合理,如果放在现代,纪君祥也一定是个称职的好编剧。故事整个是在不断丰满、不断发展的,其中的民族精神气质也更加突出。忠臣赵盾被纪君祥创作的更加为人所崇拜,善良、为国为民、认真工作、乐于助人、德行高尚、有脱俗的气质。而屠岸贾则显得更加心狠手辣,想尽各种办法陷害赵盾,以城中百名婴儿的性命作为赌注只为全灭赵氏一族,妄图谋权篡位。而锄的悬崖勒马、及时悔改,灵辄的感恩图报,程婴的牺牲自己儿子性命换取百名婴儿生路,公孙杵臼的不畏死亡,都令我们感到这一杂剧的魅力,纪君祥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不是天马行空而是恰到好处。还有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也是极其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眼光的,国人向来喜欢团团圆圆的寓意。

中国人跟外国人即使面对同一个故事,也会衍发出不同的感悟和联想。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孔子道德五幕剧》,有了太大的改动,我觉得他大概只是借用了赵氏孤儿的大体框架,内容有太多不同,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故事发生在宋元之际,宋臣桑提为了保住王室后裔,把自己的儿子当成王子交给蒙古人,同时请朋友把真王子带到高丽,桑提的妻子伊达美到宫中为王子和自己的儿子求情,成吉思汗却要求她成为新皇后才能放人。伊达美不肯成婚,只希望在临刑前见丈夫一面,她要求丈夫杀死自己然后自杀。成吉思汗偷听了他们的对话,感动于他们的爱情和气节,从而释放了所有人。这样的故事情节在我看来有点荒诞,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果然与我们不同。

而由陈凯歌导演,葛优、王学圻主演的电影版《赵氏孤儿》基本上完全延续了纪君祥的作品内容,但其中也有新增加的内容和些许改动。但同样继承和延续了人性本善的民族文化。

从赵氏孤儿的故事被后人不同改编的不断变化,我们不难发现,时代的不同、地域的不同都对故事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无论中国和西方对的赵氏孤儿改编再有不同,但是都是缘赵氏孤儿而起,都有着蛛丝马迹的联系,只不过是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世界是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赵氏孤儿的理解也有着巨大的不同。就像是我在先前提到的关于《赵氏孤儿》中“重男轻女”思想的解读,放在古代,或许没有人会质疑,但是到如今世界的男女平等,又叫我怎能不心生质疑呢?这就是时代的变换对思想的影响,《赵氏孤儿》的故事是不断发展变化越来越精彩的,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也是不断发展的变化的。

第2篇:儿童文学故事范文

关键词:儿童文学;鉴赏活动;文学素养;幼师

一、儿童文学鉴赏活动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儿童在成长阶段都会接触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可以说,在童年,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必不可少的陪伴。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应重视儿童文学鉴赏活动,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让儿童多多阅读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主要面对的是儿童读者,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审美及理解能力,是以儿童为主体创造的一种文学形式,一般都会与儿童的生活相关,贴近儿童心理。一些文学作品表达了儿童的愿望,一些表达了儿童的情感,既有童趣,又符合儿童审美,有别于其他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带给人一种美好想象。现代是一个网络化时代,由于信息开放,儿童成长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儿童文学不仅可以提升儿童的情趣,还可以守护儿童的成长,给予儿童快乐,给儿童带来温暖,让儿童的童年过得更加幸福。金波曾表达过,阅读对人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所表达的是一种思维模式,可以通过阅读来提高思维能力,丰富情感,获得真实的成长体验。不管社会如何进步,时代历经怎样的变化,儿童文学鉴赏活动对儿童的成长都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对儿童的语言表达、思维判断、艺术鉴赏及想象力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说,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成长阶段的影响,不仅网络无法取代,其他媒体也无法取代。儿童文学作品鉴赏活动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培养儿童的写作水平,而是以儿童文学为介质,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带给儿童美的享受,让儿童成长为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表达能力强、文学素养高、人格健全的人才。

二、强调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趣

儿童文学普遍具有趣味性,阅读儿童文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不断探索,产生幽默、诙谐、机智的艺术趣味。儿童文学主要面对的读者是儿童,因此,比较注重童趣,没有趣味性的文学作品,难以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因此,在进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开展文学鉴赏活动时,幼师应区分成人作品及儿童作品的差异,包括想象空间、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以及关注对象等差异。我们的视野与儿童的视野不同,很多在我们看来非常普通的事物,在儿童的视野里,却充满了趣味和新奇,且由于逻辑思维差异,儿童的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充分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和烂漫。例如,在《我和小雪人》中,诗句表达了儿童对于天气变化的反应,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太阳出来后,小朋友们堆的雪人慢慢融化了,这让他们觉得很好奇,于是去问,太阳公公啊,我的雪人怎么融化了,太阳公公说道:“天气太热了,小雪人跳进河里洗澡了。”这首诗对于天气变化做出了奇幻的描写,生动地向小朋友们解释了自然变化,具有童话色彩。儿童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但是又缺乏对世界的了解,因此,他们常常很好奇,很喜欢问为什么,对于世界的一切都有自己的想象。小雪人的例子充分说明了童趣在儿童文学中的重要性,儿童文学除了“文”之外,还要具备“趣”,童趣是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要素。培养学生的童趣是开展儿童文学鉴赏活动的重要前提,可以从形象构建、意境营造、情感表达、语言技巧以及审美角度等方面,体现文学之美,让读者获得身心愉悦的感受,给人带来幽默、滑稽、轻松。

三、感受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美

儿童文学作品除了要注重趣味性,还要注重美感。任大霖说过,语言、意境以及想象均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美感的体现。现代化社会是一个网络化时代,优秀的儿童作品对于儿童的成长必不可少,儿童应感受儿童作品的美感,体会快乐和幸福,感受温暖。语言表达代表了人的思维,阅读可以有效提高表达能力,对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儿童在情感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文学阅读,来丰富语言,提高思维能力。在《鸟树》这个童话故事中,扬扬和东东两人一起捉住了鸟儿,并给鸟儿喂食,帮它找妈妈,但最后鸟儿还是死了。他们非常伤心,把鸟儿埋在树下,并用葡萄藤做记号。后来,葡萄藤发芽了,成了鸟树。这个故事具有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儿童的日常生活十分贴近,充分体现了儿童的天真无邪以及在儿童阶段的独特情感。幼师在儿童文学鉴赏活动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在儿童文学鉴赏活动中加强文学素养的培养

优秀的文学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让读者产生共鸣,当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与读者的经历或情感相似或相通时,就会打动读者,使读者产生强烈感应,形成共鸣。在《岩石上的小蝌蚪》这一童话故事中,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得到了两只小蝌蚪,用瓶子装好,但不小心把瓶子弄碎了,于是他就把蝌蚪放入小水坑里,养在岩石中。由于天气炎热,水坑里的水不断蒸发,但小蝌蚪对小男孩非常信任,当小鸭子和小花狗来邀请小蝌蚪下山时,它们拒绝了请求,最后被太阳晒干,依附在岩石上,成为两个黑点。当读者读到这个故事时,如果仅仅了解故事内容,那只能说这是阅读,而不是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文学鉴赏指的是读者根据童话故事中的形象,如小蝌蚪、小男孩、小鸭子及小花狗等,进行积极的联想,使形象更为丰富,让故事更生动,将故事剪辑成电影镜头回放,为小男孩的善良及小蝌蚪的执着感动,为小蝌蚪被暴晒而揪心,为小蝌蚪变成黑点而惋惜,为小男孩的不负责任而愤慨,使故事充满情感色彩。这就是读者对故事的共鸣体现。如果读者因为这个童话故事联想到信守诺言、讲信用等美德,那这个故事便充满了艺术内涵,进一步提升了文学鉴赏能力。

五、从不同角度提升幼师与学生的文学素养

儿童文学作品较多,可分为多种类型,例如诗歌、小说、童话等,应根据不同的儿童文学作品类型,从不同角度提升幼师的文学素养,逐渐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金银岛》《丛林故事》《快乐王子》《彼得潘》《艾丽丝漫游奇境》等儿童文学类型各不相同,但都表现了儿童的心理特征,展现了儿童爱哭、好奇心强、喜欢逞能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生动。在阅读时,应从不同的类型中获得不一样的阅读感受。例如,《长袜子皮皮》讲述了一个叫皮皮的小女孩,为人仗义,性格豪爽,力气奇大,但被人们认为是“坏孩子”的代表,但作者对于皮皮的天性却大加赞赏,没有将儿童形象复杂化和成人化。在阅读该作品时,应站在儿童的视野去看待世界,了解主人公的内心想法,挖掘作品的深层含义,从不同层面不断完善文学素养。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应不断探索儿童文学的鉴赏方法,充分发挥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趣”和“美感”,使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总之,幼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儿童文学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挖掘作品中的艺术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洁.要重视提高幼师生可持续发展的儿童文学素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2).

[2]张莉燕.提高幼师生教学实践后反思能力有效性的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3).

[3]朴晓琳.品味童趣、激发美感、引起共鸣———通过儿童文学鉴赏活动促进幼师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

[4]周凤丽.叶嘉莹“兴发感动”说与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第3篇:儿童文学故事范文

一、平实简洁叙事自然

儿童文学作品作为青少年儿童的读物需要符合他们的思维逻辑和兴趣爱好,无论在故事内容还是情节设置以及人物形象方面都要有别于作品。儿童文学要以亲切平和的姿态拉近与青少年儿童读者的距离,简洁明了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故事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首先,儿童文学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吸引读者的关注。青少年儿童的世界观简单而纯洁,对于复杂的成人语言很难理解,要以儿童的思维和角度理解事物,要以儿童的视角看待生活才能真正地融入他们。儿童文学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只是作品的内容,包括题材风格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就当代的儿童文学作品而言,由于时代环境和社会文明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儿童世界的探索和了解都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作品的内容和故事情景以及语言风格都更接近读者。以著名的英国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的《奇异的巧克力工厂》为例,巧克力是主人公查理最重要的生日礼物,查理对它视若珍宝,倍加珍惜,馋的时候只是舔一舔,可以分一个月将它吃完,作者在讲述查理对巧克力的喜爱时使用的语言是质朴的,儿童读者们很容易读懂,并且对查理对巧克力的珍爱也能感同身受,作者开篇就交代查理对巧克力的喜爱也为接下来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这种叙事的思维方式尽管简单直白但却符合青少年简单的思维逻辑,更容易吸引读者。其次,儿童文学以通俗易懂的故事激发读者的兴趣。平实质朴的语言为儿童文学作品的读者扫除了阅读障碍,是吸引他们阅读的开端,而最重要的是要让读者能够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儿童文学作品在选定内容主题时都是以青少年儿童的审美水平和理解范围为标准,只有受到广大读者所喜爱的才是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即使文学作品为了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也要以读者所能接受的方式来实现,而被青少年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故事内容才是最佳首选。例如美国作家《夏洛的网》,作者选择的是发生在美国农场的动物们的故事,虽然故事的主题是友谊和磨难,但是用儿童读者所喜爱的动物们作为主人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充满童趣的故事,更加容易让读者理解并且感到亲切,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讲述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之间亲密交往和彼此帮助的故事背后,读者自然会理解故事背后所承载的主题,简单而不空洞,通俗而不粗暴的语言风格,是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标准,也是英美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风格。

二、生动形象情感丰富

虽然单纯和善良的儿童读者并不太懂文学作品的文学造诣,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喜好,他们在选择何种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自己的读物时标准很简单,符合自己兴趣的就是好的,枯燥无味的就会被舍弃,儿童文学作品要有独特的语言魅力才能吸引儿童读者的眼球。首先,英美儿童文学刻画了生动形象的人物。当代儿童读者随着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他们对于儿童文学读物已经不再满足于幼稚的故事内容,而是需要丰富多彩的变化,虽然青少年儿童的思想是简单的,但是内心世界却是色彩斑斓的,他们可以接受任何美好的事物成为他们专属故事的主角,他们天马行空,他们乐观向上,他们与作品里的人物做朋友,他们需要所有的新鲜事物。儿童文学作品体裁有很多种,可以是儿童诗歌、儿童散文,也可以是童话故事和儿童小说,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儿童文学作品都是在向读者讲故事,既然是故事就一定有故事人物,哈利•波特是J.K.罗琳的系列小说《哈利•波特》的主人公,作者将这个人物刻画得勇敢善良有灵魂有血肉,深受广大儿童读者的喜爱。对于哈利•波特这个人物的塑造,作者并没有用夸张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平实的语言将他的性格和形象都描写得活灵活现,使得在每一个读者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利•波特,只有这种生动形象的典型人物,才是儿童文学作品创作时所要追求的。其次,英美儿童文学描写了精彩刺激的场面。热情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即使在读儿童读物时他们的思维也没有一刻安静下来,他们喜欢热闹,乐于读到刺激精彩的内容,文学作品是读者的精神食粮,使他们在心灵上得到满足,而儿童文学作品的作用却又不能局限于此,儿童读者要切实感受到作品内容的气氛,或紧张或欢乐,或惊险或刺激,他们都要参与其中产生互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场面要描绘得足够精彩、足够奇思妙想才能契合读者的喜好。《哈利•波特》和《指环王》都是充满想象的科幻小说,儿童读者不管内容是否真实,只要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就是存在的,《哈利•波特》和《指环王》中大量的魔法搏斗场面给读者们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惊险的奇遇震撼着读者的心,奇幻的情节又让他们陷入其中,儿童读者伴随着时而平和时而激昂的场面在故事中经历着种种冒险,儿童文学作品就是要用这种有活力的语言来感染小读者们,调动他们的想象,让他们在文字中体验不同的美好,随着主人公的经历一起克服磨难度过险关,潜移默化中形成独立的人格和感受正能量。

三、幽默风趣饱含哲理

第4篇:儿童文学故事范文

(一)准确掌握儿童心理儿童是主动接受知识的,不应该被动地去接受知识,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儿童文学中的乐趣。儿童主动去接受文学,是有感情地去接受的,并不是一味地盲目去接受知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儿童对事物的认识。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受到儿童的喜欢,而且会主动去阅读,因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充分地掌握儿童的心理,而且所写的故事以及故事里的人物,都是儿童所喜欢的角色。

(二)教育方式语文是灵活多变的,而且教育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着多样性,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即使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都可以对小学生进行教育。例如说,同学之间发生了一点小矛盾,教师应及时进行调解,并告诉学生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三)教师的自身魅力在每一位学生眼中,对教师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一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是不一样的,但总的来说,教师的形象分为内在和外在。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多才多艺,有童心,有幽默感,有热情,有爱心;而且一位优秀的教师也应该是无所不知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晓古往今来,对大自然有很多的认识。教师应该把这些通过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而不是直接把理论知识告诉学生,否则学生无法理解。小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而且非常具有想象力,直观、具体的实物(形状、颜色、声音等)易于引起他们的兴趣。儿童文学中的故事、童话、科学小品等很能引起儿童的强烈吸引力,当这些源源不断地从教师口中说出来时,自然而然在学生的心中形成较强烈的形象魅力。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儿童文学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和少年文学,其中小学生阅读的是儿童文学,小学生区别于幼儿和少年,他们可以自己阅读,有自己的理解,他们不像幼儿,没有阅读能力,需要大人的辅助,也不像少年,阅读范围那么广。

(一)认识作用丰富、生动的儿童文学艺术形象,既顺应了儿童的心理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的某些本质。

(二)教育作用儿童需要儿童文学的陪伴,儿童文学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的感情世界,也可以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儿童文学作品中描绘的故事,给他们带来无尽的想象,让他们在想象中发现其中的乐趣,能让他们得到满足。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丰富了儿童的知识,开阔了视野,让他们在作品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让他们的思维更活跃。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儿童文学在各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具体表现在:1.儿童诗可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还有丰富的语感,利于写作。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自然美,诱发他们的想象力,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例如: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北师版)中的《成长》,它简单易懂,而且以诗的形式出现,学生读的时候简单明了,明白随着自己的长大,不应该做的事情就不能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就应该积极去做。2.童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爱幻想,想象奇特丰富,他们身上蕴藏着无穷的想象力、创造力,童话、寓言、科幻小说的创造性是其他文学无法比拟的,它们对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新思维和探索欲望有很大作用。3.儿童故事、叙事故事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审美作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丰富儿童的情感世界,使他们在精神上获得满足感,同时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例如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北师版)中,《女娲补天》中的女娲集美丽与智慧于一身,用七彩石补天,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略了古代神话的美丽,也知道运用智慧做事情,救民于水火之中。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丑而伤心,相貌上的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心灵上的美,告诉学生,要培养自己的内在美。

三、总结

第5篇:儿童文学故事范文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的缘由

儿童文学近年来的发展态势引起人们的关注,它逐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与它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以及我们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改革所引起的。

(一)课程地位的演变小学语文课本来就是小学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语文让小学生增加自己的一些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过去的课本中大部分编排的是一些关于榜样、故事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一定的责任感,由于过份注重学习结果,以至于学生对于这方面认识不足,收效甚微。这就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考虑把儿童文学纳入小学语文课程中,所以在教科书编排的过程中,这个体系被提上日程,这让儿童文学的地位得以提升。紧接着是新时代的到来,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儿童文学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课程环境的改善近年来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改革不断推进,这的个为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为儿童文学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它虽然说没有把儿童文学的目标和内容明确提出来,但是相关阐述为儿童文学教学的组织提供了很大依据。以前,那些故事书一般只作为家长为了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给他们买的课外读物,在学校老师并不允许它介入课堂,怕它干扰学生学习。但是现在,《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故事书已经越来越成为儿童文学融入语文课本的重要参考,这些故事通过讲故事让小学生从中领悟其中的意味,这个对于小学生思想的引导效果还是比较良好的,至少要比死板的文章要有益很多。

二、儿童文学融入小学语文课的的教学策略

现在的小学生视野是很开阔的,一部分出于生活环境的改善,一部分出于教育环境的改革。所以说当前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对新一代青少年来说是极为有利的,特别是儿童文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对于小学生学习更是有很大的帮助。

(一)把握小学生的特点,快乐学习小学生也可以说出在儿童期的儿童,既然是儿童,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就是很强的,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儿童文学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老师可以采用丰富的表情,不断变化的语调来给学生讲书中的故事,让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融入课堂环境中,从而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当然这就对老师的要求相对较高,他们必须具备很好的工作能力才可以做到这些。

第6篇:儿童文学故事范文

儿童文学作品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在展开儿童文学作品教学时,教师要善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文本,教学的侧重点不一样,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也会有所差异。教师应具体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注重拓宽教学维度,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儿童文学作品积极的教学作用。

关键词:

儿童文学;课程视野;教学策略;教学维度

儿童文学作品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一、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语文课本中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众多,而且类型、题材等也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丰富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体验。对那些和自然环境有关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现来加强学生的感受,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那些故事性很强的作品,尤其是那些很有趣的童话故事或者寓言故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故事表演出来,引导学生走进故事。只有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才能够提升文本教学的整体效率。教师要善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比如,在学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篇课文时,由于文中描写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师就应向学生展示一些山河风光的图片。当学到“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时,可以展示蜀南竹海以及黄山迎客松,引导学生理解翠竹松柏的那种坚韧不屈的精神;当学到“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时,就可以展示丰硕的果林、一望无际的稻田,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成语故事类文本的教学,教师的教学策略则要改变。例如,在学习《成语故事》时,三则成语故事都利用夸张的动作、语言表现出来。比如,“自相矛盾”,教师可以一手拿“矛”,一手拿“盾”,然后双手碰撞,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凸显儿童文学作品的特征,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认知,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爱之情。

二、拓宽文本内容的维度

教学儿童文学作品时,教师要在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拓宽与延伸,这一点很有必要。有的儿童文学选文,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尤其是那些包含着相应的历史、社会背景的文章。对这一类文本,教师要引入相应的教学辅助资料,以拓宽文本教学内容的维度,进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文章。教师只有有意识地拓宽文本教学内容的范畴与维度,才能够让学生对文本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如,《郑和远航》一文,对未曾接触过这个故事的学生而言,他们很难理解文章描述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给学生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外,也要稍微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强调郑和的精神品质,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故事的层面上。在学完故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些都会很好地增强学生对文章的学习体验。只有不断地丰富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的维度,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儿童文学作品中有着很多趣味性强的童话故事。对这些故事教学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非常重要。对趣味性强的童话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形式进行学习,加强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文本提出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儿童文学作品对发展、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有着很好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有价值的教学素材,让语文的教学整体质量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时,因为这篇寓言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局,教师在介绍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进行故事续写。教师应稍作引导。如,原文表现了狐狸的虚荣和虚伪,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学生在思考后就会知道,还表现了老虎的霸道愚蠢和其他动物的胆小怕事。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就可以将故事续写下去。这是一个对学生的思维引导与启发的过程,能有效地发展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思维的海洋中自由翱翔。这不仅是儿童文学作品教学应当实现的一个基本教学目标,也是所有课堂教学努力实现的目标。

四、结语

第7篇:儿童文学故事范文

[关键词]儿童文学 动漫 改编

儿童文学以其独有的魅力,使得动漫改编成为潮流,并和原作一起,共同影响儿童的观赏及其成长。动漫作品运用儿童文学的形式是改编,改编的原因从艺术上看,儿童文学已经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从商业上看,儿童文学形成了大批的潜在观众。但动漫作品的文学性缺乏重视,“你们的影片形式都很好,就是文学性不强”1980年代初的问题,在当前的动漫实践中仍未解决。在电影界,电影文学也被认为是“国产大片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动漫作品有着良好的关注少年儿童的传统,其自由表现的艺术本质,比其他文艺样式更加符合儿童的审美需要。

以下讨论儿童文学在动漫作品的运用问题,着重于儿童文学为动漫作品提供的文学性。熟悉于此,有利于国产儿童动漫的发展,还将对动漫专业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有所裨益。

一、追求美好理想及教育性的主题

现代儿童文学定义的要素在于为儿童创作的、适宜儿童观看两大方面。而前现代阶段的一些文学虽然不是专门为儿童创作,但因其在书面或口头的改编后适宜于儿童观看,如《西游记》也被归为儿童文学的范围。在这些儿童文学中,主题表达总是积极而健康向上,为实现美好理想而服务的。“从此,他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这是童话故事常用的结束语,观众百读不厌。在人类美好的爱情模式及人生理想模式上,儿童文学及相关动漫作品都做了生动的再现。

二元对立的主题模式,是哲学上矛盾的对立统一在叙事作品中的表现,也是生活中对事件是非、人性善恶的抽象归纳。诸多童话和寓言都侧重善恶矛盾的建构,如童话里的白雪公主、灰姑娘及其反方继母和王后,寓言里的狡猾狐狸及其相对立的善良的动物们。动漫作品在商业环境中生存,总是偏爱戏剧性矛盾即有正反双方戏剧性冲突强烈的文学素材。这一类的儿童文学首批和持续地进入动漫领域。剪纸动画长片《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取材于《一千零一夜》设置了王子、阿拉丁等正面角色,大反派是亚洲男巫师,结局是王子和阿拉丁依靠女巫的帮助,打败了男巫师,分别获得女王和公主的爱情。《白雪公主》、《花木兰》《宝莲灯》等,都把反对敌人作为故事的动力。二元对立的主题模式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演绎着追求美好、自由、爱情、保家卫国等思想,把生活中的不公化作邪恶,让正义和善良的代表获得拯救。动漫作品继续发挥着来自儿童文学古老的梦想。

儿童文学及动漫作品中的教育性备受关注,甚至是评论其成功的一个标尺,这是和儿童特有的成长发育相关联的。对儿童而言,教育性侧重在纪律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在儿童成长上,提示儿童遵从长辈的有益建议,以便远离不测《小红帽》就传达了这样的思想。

儿童文学的主题在动漫作品中出现了解构和颠覆的现象,它们以成人观众为主,以搞笑甚至表现为能事,如《白雪公主续集》等,属于非主流作品,接受面较为局限。

二、幻想故事情节与叙事语法

从远古到当代,从婴儿到老年,人们无不沉浸在故事之中。在故事之中,人们获得生活的知识、抒发人生的情感,寻找和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国。

1、幻想世界的创造

动漫作品因其创作方式的特殊性,本质要求注重幻想世界的创造。这一点在动漫发展的早期阶段,就被认知和运用。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和神话等类型的儿童文学都是动漫作品重要的改编对象,支持了动漫创作,推动了动漫作品的形成和发展。仅就动漫长片而言,包括《白蛇传》《大闹天宫》《辛巴达七海传奇》《红孩儿大战火焰山》等。神奇的故事给动漫作品带来了最大的生命力。

儿童文学在动漫的细节设计方面也贡献巨大,扫把、仙杖、水晶球、魔镜、神灯、飞毯、装水的月亮《有求必应》、秋千似的月亮(鼹鼠的故事》)等,都以其绮丽的幻想,丰富了动漫作品的魅力。

2、叙事语法的贡献

法国格雷马斯让叙事作品的叙事,如同语言中具有普遍语法结构的句子一样,成为语义分析的对象。他把行动划分为4个:即产生欲望、具备能力、实现目标、得到奖赏。从而建立了叙事语法。如《灰姑娘》童话及改编的动画电影

a灰姑娘失去父亲,在继母家里受冷遇;b仙女的出现;c灰姑娘参加舞会,并与王子一见钟情;d灰姑娘匆忙离开舞会,遗失了一只水晶鞋e灰姑娘试穿鞋成功与王子喜结良缘。

上面是《灰姑娘》的主要故事情节,a是“产生欲望”,灰姑娘需要改变被冷遇的现状。b是“具备能力”,仙女出现,给灰姑娘带来华丽的穿着和出行的马车。c是“实现目标”,灰姑娘参加了舞会,赢得了王子的青睐,目标实现。d是铺垫,把故事转向美好的结局。e是“得到奖赏”,灰姑娘和王子喜结良缘。

在一些动漫短篇作品中,儿童文学单线索叙事的简洁性特点、多次重复的特点,被很好地继承着。这当然有利于保存原作的古老信息,并符合儿童的接受心理。

三、角色的道德意义和形象设计

儿童文学以自由的想象,虚构出众多有别于现实的角色。儿童文学以间接的想象来复活角色,动漫作品则直接地展示角色。在角色的道德意义和形象设计上,儿童文学为动漫作品提供较多的启示。

1、角色的道德意义

角色的道德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艺术典型性的体现。通过正反角色的设置,也就传达着教育性的需求。如代表不学无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教育儿童刻苦学习技能,拥有真才实学。儿童文学以及动漫作品里的被压迫被侮辱者,必定获得美好的结局为他人(亲人)、集体、国家、人类造福献出生命的,必定受到颂扬。这里有体现的是人际之间的道德。

生命之间、生命与生存的环境之间也存在着伦理道德,万物有灵、众生有性的观念让万物具备言说权利的机会,幻想的扩张让宇宙进入观者的视线,外星人和地球人的关系,也需要道德的约束。传统的儒佛道及新生的生态伦理学,为此类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思想资源。

动漫角色承继着远古流传的信息,众生平等、万物胞与、天人合一。被世俗利欲掩盖了的现代人,经由儿童文学及动漫作品角色道德意义的提示,将会逐渐重现最初美好的记忆。

2、角色的形象设计

儿童文学为读者提供了各类角色的描述,激发我们的联想。动漫作品的优点之一就是让文学形象变成具有生命的直观形象,但有时存在与原作不符的问题。如孙悟空在小说《西游 记》中有学仙的形象、美猴王及齐天大圣形象,以及取经路上的和尚形象。而在各种《西游记》动漫改编作品中,孙悟空形象众多。或者僵化,或者肆意发挥,与原著相去较远。《铁扇公主》的孙悟空头大眼大身小腿长,受到了米老鼠的影响。《大闹天宫》奠定了观众眼中的孙悟空形象,头带金箍、穿虎皮裙、拿金箍棒;受京剧脸谱影响,脸部两个圆,宽额头,显示出勇敢和智慧。《红孩儿大话火焰山》的孙悟空去掉虎皮裙,儿童化明显,顽皮、说大话、流行口语多。《最游记》师徒四人的形象颠覆了以前造型,改造成了现代式青年。

经典童话女主角存在定势写作的现象,宣扬女主角必须拥有受苦受难的经历,以美貌为幸福的前提,以赢得婚姻为最后结局。动漫作品对此并没有总体上的改观。经典童话大多产生于前现代时期,女主角的身上体现了当时女性地位。“童话也是历史文献。”而历史往往又是当代史,今天的我们在进行动漫创作时,需要推陈出新。

四、童话色彩的场景

儿童文学对于场景的描绘经常让位于故事情节,在著名的童话、寓言,甚至是小说中,都是如此。法国童话《美妞与野兽》里野兽王子的宫殿场景的描述是:“他看到丛林中一条狭长小道的尽头闪耀着亮光。他朝亮光走去,终于看清它是从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里进出来的。”迪斯尼据此改编的动画《美女与野兽》没有让宫殿一开始就“金碧辉煌”,而是暴风雨之阴暗的蓝色调,借此符合商人失意的心理,配合遇险的情节。

儿童文学以故事和角色为中心以情节取胜,符合儿童的欣赏心理。因此,动漫作品的场景描绘拥有一定的自由度。在动漫中,经常出现森林、城堡、宫殿、巫女的工作室等童话色彩较浓的场景。哥特式的城堡场景自《白雪公主》创造以来,影响深远。

城堡、森林等经典儿童文学和动漫场景,不仅是公主王子等表演的舞台,而且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原型理论所说的集体无意识心理。城堡之中,角色往往处于困境之中。如等待救援的公主、没有婚姻自由的公主、嫉妒心可杀人的王后、被施以魔法的公主王子等。森林隐喻人类的心灵存在的场所,森林意象都被儿童文学和动漫作品所重视。如凶杀(《白雪公主》)、私合(《睡美人》)、诱骗《小红帽》、栖息《小熊温尼》、善恶交集所在《小红帽》等设计。

第8篇:儿童文学故事范文

一项研究要走得久、走得远,首先在于方向的明确。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与小学教育(语文教学)的关系是什么?这是“联盟”首先需要厘清的基本问题,是开展儿童文学教育的逻辑起点。2012年3月,联盟顾问、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教授,作了“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的专题报告。诚如方卫平教授所言,儿童文学文本以其独特的文化积淀、人生内涵、艺术魅力,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从这些作品中,小读者和大读者们既可以享受它们的天真和趣味,也可以领略其中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学。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人类所积累下来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既是他们课堂学习的一个乐园,更是他们可以追寻的一片文学天地,可以遥望的一个精神远方。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存在正相关,这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有识之士认同。浙江有2013年,“联盟”开始酝酿和思考建构儿童文学课程,以期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在不少专家学者的引领下,大家进一步明确到:语文学科本身就应该是开放的、发散的。语文课堂的基本姿态,除了讲授,还更应该重视引导,从教材学习向课外书籍拓展,从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从相对狭隘的知识获取进入更加广阔的语感培养、审美体验和文化吸收的自由空间。三年来,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教授、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刘堂江等多次到会,亲临指导,就“联盟”的研究方向和实践策略,提出了各自的经验,为“联盟”的各项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和深入提供了坚强的理论后盾。

二、课堂主导课外延伸

语文课堂教学无疑是儿童文学教育走向深入的主阵地。在这几年中,“联盟”组织了特色鲜明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有力地推动着儿童文学与小语课程改革。“联盟”成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6次课堂研讨活动,形成了系列化的课堂教学课例成果。其中,既有义务教材中的童话课,也有各校校本教材课,还进行了数学童话课、绘本阅读课、儿童文学小说阅读课、诗歌教学课、寓言教学课、民间故事阅读课等多主题的教学实践探索,极大地丰富了儿童文学教学的内涵。2014年3月,在我国著名童话大师,《神笔马良》的作者洪汛涛先生的母校——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浦阳一小,“联盟”和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等联合举行了第六次活动,来自北京、浙江、上海等600余名小学语文教师,聚集一堂。会长何夏寿执教的民间故事阅读课《鲤鱼报恩》,更是开启了童话教学跟民间故事结合的探索之路。周一贯老师在评课中说:何老师本着对民间文学的珍爱和推广民间文学的担当,选择了这一类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把民间文学从被语文教学遗忘的角落里“营救”出来。这节“另类”语文课,启示我们语文教育不应偏守在现代文明的殿堂里,把三千宠爱结集于“教材一本”,而应该问鼎民间,亲近民间,走进民间唱“民歌”,将民间故事(民间文化)作为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让母语教育因为“民间”而更接民情、更得民心。精彩纷呈的儿童文学教学课例的开设,轻松有趣的文本,童心勃发的课堂,独到的儿童文学教学思想,睿智的文学教学方法,彰显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独特魅力,大大开阔了教师们开展儿童文学教学的视野,展现了“浙派语文”教师的文学情怀,以及沉醉其中的激情!

三、系统推进文化渗透

第9篇:儿童文学故事范文

【关键词】小学儿童文学语文

一、儿童观和与之相应的儿童文学观

1.儿童被“遮蔽”的阶段:古代社会,儿童从属于成人社会。儿童处于被忽视、轻视甚至丢弃的境地,人们完全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儿童。儿童被视为“缩小的人”,典型的“小大人说”以及中世纪的“原罪说”很能说明当时的情况。儿童被认为不具有独立价值,对儿童文学的需要理所当然不被关注;

2.儿童被“发现”的阶段: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提出“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极力主张“自然需要的儿童成为成人以前,儿童就是儿童”,提出“尊重儿童期的独特价值”,从而发现了儿童,呼吁社会尊重儿童的独特需要,也逐渐出现了作家有意识地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3.儿童被“尊重”的阶段:20世纪后期,人们开始从发展的观点、开放的观点看待儿童和儿童文学。如上文提到的培利?诺德曼把儿童观提到意识形态层面来分析,认为我们如何看待儿童是基于我们对于儿童的假设。他指出,儿童是审美经验欠缺的群体,而不是审美能力低下的群体。“我相信好的儿童文学是假设读者没有经验,而不是他们没有能力透过经验发展出更多的理解――包括阅读的经验。因此,最好的童书文本是可以用简单的字眼来了解,但又不像太多童书那样过于简单。那些文本反而容许那些有能力以更复杂方式回应的读者,产生较为复杂的理解,并且其建构方式也常常鼓励读者在阅读历程当中,就发展出更复杂的回应。”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儿童文学研究中儿童观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儿童到发现儿童,进而发展到尊重儿童的过程。当下,“以儿童为本”的儿童文学观向已被儿童文学界广泛接受。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1.外国几童文学的发展及其与儿童教育的关系。。传说古代有一个国王有三个蠢笨的儿子,国王要他的丞相调教这三个儿子,但都无能为力。后来一个年长的婆罗门自愿承担起这项教育任务,并保证在半年之内教会三个王子管理国家的才能。他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最能吸引儿童的动物故事作为教材,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为此编成这部流传千古的故事书。这就是古代印度童话寓言故事集《五卷书》中卷首的序言,也是关于儿童文学最早的记载,以儿童喜欢的动物故事为载体,并且以此为教材用于教育儿童。由此可见,儿童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与语文教育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2.我国的儿童文学发展及其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中国由于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的束缚,儿童文学的发展比较缓慢。虽然文学史中出现过一些适合儿童阅读以及深受儿童所喜爱的作品,但是某种程度上来说那些也都是儿童文学的雏形,并没有真正地形成主流的儿童文学。即便是有史可考的专为孩子们创作的儿童诗、儿童小说、儿童戏剧也是直到晚清才陆续问世。五四之后,儿童文学才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在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当中国的现代语文教育兴起的时候,儿童教育便在第一时间与儿童文学完成了接轨。从课程标准的设置到教材的选文,都以儿童文学为中心,以儿童文学为标榜。同时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创作也进入了最为辉煌的时期。虽然的热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地降温,但是儿童文学却与小学语文教学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三、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儿童文学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源泉。儿童文学是成年人依据儿童发展的需求而创作的不同与的一个门类。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儿童文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必然的果实。在儿童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儿童文学是成年人于儿童沟通的一个纽带,同样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儿童文学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产生阅读的动机,从而成为更有价值更为有效的阅读方式。儿童文学主要可以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我们这里所指的儿童文学就是适合于7、8岁――ll、12岁的小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目前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阶段。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是语文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活动的重要源泉。

2.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源泉。在我国,随着“五四”运动白话文的兴起,儿童文学颠覆了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代表的蒙学读物和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作品的垄断地位,开始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在儿童文学作品大量走进小学语文教育走进语文教材的时候,也有一些人对其深恶痛绝甚至恨不得把儿童文学作品彻底地“驱逐出境”,但是为了顾应与国际教育的接轨的趋势,“我们环顾欧美各国的小学教科书,差不多早已‘儿童文学化’了。美国的小学教科书尤甚,苏联文坛近来也竭力提倡儿童文学,创造儿童文学,可见儿童文学绝不会跟小学教科书分起家来。即使有时强迫而分家,也只是一时的现象。”…然而这样的儿童文学与教材分家的情况,终究在20世纪的后半叶上演了一幕我们都不愿意见到的惨痛景象。但是这毕竟是历史的错误导致的,它将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带入迷途。当人们在迷途中渐入绝境的时候,反思在扭曲时代的错误,又一次重新确立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并逐渐地将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及当下的富有时代感的儿童文学作品重新纳入到小学语文教材之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