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量化金融论文范文

量化金融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量化金融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量化金融论文

第1篇:量化金融论文范文

物理学已完

***中国免费-免费论文|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资料|专业论文:/

电子机械13民法33通信学4统计学完文化战略3

农林学完新闻传播5法学理论22

**在线-论文,免费论文,毕业论文,医学论文,职称论文

51lun-/

**中国51在线免费论文资源下载网-各专业毕业论文,奥运会论文,2009各..

**,毕业论文,论文格式,中国,免费/

*****(/)

***体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中教网:/Jylw/Sxlw/

**/一级

[工程材料论文]第一页

行政法17

(***),毕业论文,论文格式,中国,免费

数学论文2[人力资源管理2管理论文2

国际贸易149由后到前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免费论文,毕业论文,各专业论:/

国际金融完

护理427由后到产前

管理体制7

历史学9

外汇11

审计2

政治其它相关7中间

民主制度完

医学28

经济理论8

平面设计室内设计5从后到前网站设计完

市场营销10

农村研究22

现当代文学2

(五)考核标准没有严格区分

新《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公务员考核是指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考核。对领导成员的考核,由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虽然该条款规定了领导类与非领导类公务员的考核,但没有对非领导类公务员中不同工作职位的人员采用不同的标准考核。比如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和司法类的公务员工作性质、工作要求和责任大小都不同,对他们的考核采用同样的标准显然不合理。

(六)公务员的考核救济制度不完善

新《规定》第十四条:“公务员对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等次不服,可以按有关规定申请复核和申诉。”该条款规定了不称职公务员有权提出复核和申诉,加强了对考核中公务员的权力保障,但对其他等次的公务员却没有规定有这项权利,如被评为基本称职的公务员对考核结果有异议,自认为工作认真,完全达到称职等次,那么他的权力就难以保障。

三、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对策探讨

(一)科学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并尽量具体化、数量化

首先,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职位说明书,使每个公务员都有明确的职务、责任、权力和应有的利益,为公务员考核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对定性的指标尽量进行量化。将德、能、勤、绩、廉五个大指标根据工作和任务的实际给予细化,达到可操作化的程度,同时确定考核指标的权重,以体现以实绩考核为主的考核思想。例如:“能”这个指标可细分为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谈判技巧、上进心以及其他专业技能等,再对各小指标进行相应的行为描述,可参考法国记分考核方法,通过与实际情况相比较给定合适的分值。考核标准量化后,在考核中既容易掌握,又便于分出高低,避免了单凭主观意愿给被考核者评定等级。

(二)适当增加考核等次,完善激励机制

我国公务员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等次,大多数人都集中在称职等次上,优秀等次的人员一般都按照所给比例确定,基本称职和不称职两个等次的人员所占比例很小,不能反映我国公务员实际情况的复杂性,考核结果的激励功能也难以全面体现。对此建议在优秀与称职两个等次之间增加良好等次,来区别称职人员中一部分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都比较好的公务员与一部分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都比较差的公务员,做到考核结果的公正、合理,进一步完善考核的激励功能。

(三)考核确定的优秀人员比例应与单位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挂钩

笔者认为,新《规定》中无条件地规定了各个参加考核的机关单位优秀等次人员的比例,为机关单位不管工作优劣,一律按人数分配指标提供了法律依据,这明显背离了考核的目的,削弱了考核的效果,因此,笔者建议考核确定的优秀人员比例应与单位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挂钩,即先制定本部门的总体目标,然后按照本部门总目标的完成情况确定适当的比例。比如,较好地完成了或超额完成了总目标的单位,可按20%的比例确定优秀人员,而没有完成目标的单位只能按10%或更低的比例确定优秀人员,这样能达到奖优罚劣、评先促后的效果。

(四)强化绩效考核结果的使用,使考核结果的运用与考核目的相符

我国公务员考核的根本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客观公正评价公务员工作态度、工作状况和工作绩效,判断其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二是为公务员的奖惩、培训、晋级增资提供依据。三是培养、发掘优秀人才。目前,我国公务员的考核结果主要应用于人员的升、降、奖、惩,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发挥了激励竞争的作用,但要注意考核的目的不光只是激励人员,如果考核结果不能有效转化为对公务员的进一步培养、发展的途径,那么考核的激励、竞争作用会变得没有意义。因此,考核结果的运用要与考核的目的相符,不仅要切实与薪酬、晋升、培训、奖惩挂钩,还要与公务员的职业发展相联系,让公务员在为组织作出贡献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

(五)实行分类考核制度

分类考核就是对不同类别的公务员,在坚持考核标准的前提下,按照职位分类所建立的岗位职责规范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分类考核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对领导成员和非领导成员应分别考核,这一点新《规定》第二条有明确规定;第二,按照职位特点,对从事专业技术、行政执法及司法工作的公务员,除运用基本的考核方法外,还要采取相应的补充办法。由于我国公务员范围较大,涵盖面广,采取通用的考核方法,很难做到准确和科学,因此,在强调采用对所有公务员普遍适用的基本考核方法基础上,还应针对职位的工作情况和特点,对不同类别的公务员采取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补充性的考核方法。

第2篇:量化金融论文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指在投资决策前,对与项目有关的资源、技术、市场、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和评价,判断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财务上是否盈利,并对多个可能的备选方案进行择优的科学方法,其目的是使房地产开发项目决策科学化、程序化、从而提高决策的可靠性,并为开发项目的实施和控制提供参考。可行性研究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是项目立项、审批、开发商与有关部门签订协议、合同的依据,是项目筹措建设资金的依据,是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论文写作,房地产项目。

1.房地产项目经济评价特点分析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特点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的过程本身就是房地产商品的生产过程,房地产产品的总成本费用之和即为总投资,其财务效益主要表现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销售收入。对于一般的房地产项目而言,经济评价主要是财务评价,因此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即财务评价的特点:

1.1微观效益分析与宏观效益分析相结合,以宏观效益分析为主

房地产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不能只看项目本身的获利能力,还要考虑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即考察项目的建设和经营对国民经济有多大贡献以及需要国民经济付出多大代价。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房地产开发商更应该重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方向的分析,根据国家的需求,更多的投资经济适用房、中小型住房等项目。论文写作,房地产项目。

1.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

财务评价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唯一的量化的评价部分,必须进行数据的预测估算,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更加直观,能直接反映项目的效益,据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作为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业,迫切需要从粗放式开发向集约式开发过度。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下,房地产开发商要扩大开发利润空间,必须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量化开发过程中的每一项成本支出,摆脱过去粗糙的定性分析,从而真正达到全过程量化监测成本费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开发风险。

1.3分析过程中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主观性所占比重较大;

如实践中,由于编制财务评价报告的目的不同,委托人及编制人对财务评价缺乏应有的认识和重视,使得财务评价主观意识较强,受委托人和编制人员影响较大。投资额、房价、销售量等是编制人员可以对财务效益进行主观控制的手段。编制人员对风险的态度和对项目的认识也会使财务评价表现出很强的主观性。

2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过程

2.1以投资机会研究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投资项目或投资方向提出建议,即在一定的地区和部门内,以自然资源和市场的调查预测为基础,寻找最有利的投资机会。投资机会研究相当粗略,主要依靠笼统的估计而不是依靠详细的分析。该阶段投资估算的精确度为±30%,研究费用一般占总投资的0.2%~0.8% 。如果机会研究认为可行的,就可以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

2.2初步可行性研究

在机会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项目建设的可能性与潜在效益进行论证分析。论文写作,房地产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精度可达±20%,所需费用约占总投资的0.25%~1.5% 。

2.3详细可行性研究

详细可行性研究是开发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基础,是在分析项目在技术上、财务上、经济上的可行性后作出投资与否决策的关键步骤。这一阶段对建设投资估算的精度在±10%,所需费用,小型项目约占投资的1.0%~3.0%,大型复杂的工程约占0.2%~1.0% 。项目的评估和决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于大中型和限额以上的项目及重要的小型项目,必须经有权审批单位委托有资格的咨询评估单位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论证。未经评估的建设项目,任何单位不准审批,更不准组织建设。

2.4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精度表

第3篇:量化金融论文范文

数学建模可以为数学理论和金融问题搭建一座桥梁。数学模型在金融领域已经有广泛的应用,如证券投资组合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数学建模教育在金融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可以归结以下几方面:

1.提高学生的应用

数学素质以及学习兴趣数学建模教学是案例教学,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很好地将数学理论与金融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如在量化投资中,可以基于智能算法建立套利模型;利用最优化方法研究资产组合模型等。数学建模教学可以避免抽象理论知识的讲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金融中的重要应用价值。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提高对数学的认可度,体会到数学是一种重要工具。数学建模课程中讲授了大量的数学建模思想方法,如时间序列分析、最优化方法、微分方程、智能算法等。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与训练,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是一个不断探索的创造性过程。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同一个问题会得到不同的数学模型以及求解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这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在建立数学模型之前,必须查阅大量的资料,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数学建模最终解释实际问题必须以论文的形式呈现。经过数学建模训练之后,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例如我校获得国家二等奖的小组,被选中参与量化投资大赛,最后也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因此,数学建模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献查找能力以及论文撰写水平、培养学生探索、研究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数学

建模教育除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做准备。数学建模竞赛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工作,3个人分工明确,但又不可独立开来。面对复杂的赛题,3个人只有共同思考、互相启发、各司其职、、攻坚克难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种竞赛模式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攻坚克难的毅力,为今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中的挑战奠定基础。除以上之外,在数学建模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学以致用能力、综合判断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等。而这些能力恰恰是21世纪金融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可以说一次参与,终身受益。数学建模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金融人才提供了有效手段。

二、地方金融类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育措施

1.重视数学基础知识

在金融中的应用高等数学中,我们可以用泰勒级数去近似一个抽象函数。教师在讲授这节内容时,可以将其用于研究债券价格的变化以及波动性。在概率论中,概率分布研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二项分布在金融中最常见的应用是关于债券价格的变化。概率分布可以用于预测资产价格或资产收益率的未来分布。如果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公共基础课上适当引入以金融知识为背景的例子,学生将更加深入体会到所学的抽象内容在现代金融的有用武之地,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然而,要在数学基础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与金融专业知识相结合又是不容易的。数学基础课程大多数为公共基础部承担,大部分教师没有金融背景。因此,在招聘数学教师时应该适当考虑有金融背景的数学教师。

2.将数学建模思想方法与现代金融相结合

现代数学包含各门学科知识和数学方法。数学建模课堂上,教师讲授大量的数学建模思想方法,如优化理论、多元统计分析、预测方法、回归分析、现代优化算法、综合评价法等。而数学建模教学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如果能将其与现代金融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利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可以加深理解专业知识。以量化投资中多因子选股模型为例,在选股的时候,人们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基于基本面或技术面。新兴的量化投资也慢慢发展起来,相比传统方法,量化投资更加客观、理性。多因子选股模型是采用一系列因子作为选股标准,建立过程主要为候选因子的选取、有效性检验、冗余因子剔除、综合评分模型的建立和模型的评价与改进。这一建模过程为数学建模思想方法与现代金融相结合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3.开设金融建模与编程或数学实验选修课

大数据时代对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要求金融人才必须具备一定处理数据、分析数据、计算数据的能力。目前,一些金融行业要求求职者必须具备一定编程能力,特别是熟练使用Matlab以及C语言。通过开设金融建模与编程或数学实验选修课可以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以及计算能力,为今后就职奠定基础,增加就业筹码。对于一个金融问题,通过问题假设、分析、建立模型,之后,还得借助计算机求解。比如金融分析中的优化问题、回归分析方法等。事实上,这些方法都有现成的函数可以调用。各种数学软件都有各自的优势所在,而对于金融模型,笔者更青睐于使用Matlab软件。Mtalab的编程语言和规则简单,较容易入门。在金融领域有以下几种工具箱:金融数据工具箱、计量经济学工具箱、金融衍生品工具箱、优化工具箱、统计工具箱。使用这些工具箱可以进行投资组合优化和分析、预测和模拟等。比如我们可以基于Matlab平台,采用蒙卡洛模拟方法模拟新股申购中签过程。

4.以竞赛或立项为载体,提升建模能力

目前,数学建模活动在我校开展两年以来,先后组织学生参与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华东杯”数学建模竞赛等,取得了一项国家二等奖以及多项省赛区一等奖。我校数学建模课程为全校公共选修课,学生参与数学建模活动热情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事实上,金融院校的学生学习了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运筹学、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等。学完这些知识再经过适当培训完全可以胜任数学建模比赛。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建模对金融人才的积极作用,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建模比赛,同时学校应该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组织、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统计建模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竞赛或立项为载体,项目为驱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将数学知识与金融专业知识相融合,为应用型创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提供新途径。

三、结语

第4篇:量化金融论文范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一、全球化程度指标体系的确定

考察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程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衡量指标,这些指标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了解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广度、深度及在历史变迁中的轨迹,而且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由“浅”到“深”以及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由“弱”到“强”的演变过程。

国外对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评价指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其中主要有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绩效指数”和“潜力指数”、科尔尼公司和《外交政策》杂志联合推出的“科尔尼/外交政策全球化指数”、世界市场研究中心的全球化指数、德雷尔的全球化指数以及兹维茨的修正的全球化指数。

国内已有对“现代化指标”、“信息化指标”、“市场化指数”的研究与设计,并逐渐趋于成熟。但是,关于全球化的指标或指标体系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经济全球化的量化方面。

罗肇鸿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与制度创新》(1995)一文中指出,衡量经济全球化的指标主要有贸易系数、生产要素的国内外流量、企业国际化程度以及有效保护率四类。其中“贸易系数”落实到某个国家时又可分为两种,从不同侧面反映该国参与全球化的程度。一种是一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另一种是进出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即一国的外贸依存度,它反映国内再生产过程中与国外资源技术和市场的相互依赖程度。“生产要素”主要是指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尤其是对外直接投资。贸易和投资是衡量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两项最重要的指标。“企业国际化程度”指标包括:跨国经营企业的数目、规模以及经营活动的领域和所处国际分工的地位等等。“有效保护率”是因为保护政策和贸易保护措施(如进口数量限制、配额管理、外汇管制和关税补贴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反映国内经济运行与国际经济活动在何种程度上进行连接。

2000年中国金融国际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陈雨露教授在其论文《金融全球化的理论与政策》中认为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角度出发,分析国际直接投资、汇率变动机制以及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就可以衡量一国金融全球化的程度。他认为,外国直接投资额占GDP的比重、抛补利差、储蓄投资相关系数、本国偏向这四个指标可以用来直接而有效地衡量一国金融全球化的程度。2002年胡鞍钢在其主编的《全球化挑战中国》一书中,构建了一个全球化指数。他认为,通常衡量各国经济开放及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指标就是贸易类和资本类指标,但是,伴随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和劳动力国际间流动的增加,就有必要从更广的范围对各国的经济一体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他的“全球化指数”实际上是“经济全球化指数”该指数分为四大类,共八项指标。2005年,冯芸、吴冲锋在《经济全球化的测度理论》一书中,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达到优化配置经济资源的目的。《经济全球化的测度》(冯芸、王柱、胡戈游)则将经济全球化度量指标分为流动阻力指标、总量指标和结个趋同性指标三类,并对这三类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此外,论文《量度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刘玉玫,2003)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量化研究》(刘玉玫、张,2003)将经济全球化程度指标体系分为四类:生产一体化指标、投资全球化指标、贸易自由化指标和金融国际化指标,通过对一个经济体上述四方面的指标的综合分析得到其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总体量化结果。由于经济全球化涉及面很广,因此对于如何度量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全球化程度和水平,目前尚未达成共识。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评价指标,但都没有形成完整的指标体系。综合以上的指标体系,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资料来源的可比性,本研究认为考察一个地区的全球化程度可以从贸易、投资、人员联系和信息技术四个方面入手,具体包括以下指标(见表1)。

二、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全球化程度的量化分析

1、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在具体应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评价时,有多种评价方法可以选择,归结起来主要有传统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多元统计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三大类。传统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多采用综合评分分析法。这种方法一般采用简单线性加权,如果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则会造成信息的重复,从而扩大某一方面指标的作用,且在指标合成前需要人为地为各指标确定权数。这种做法很容易受到评价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而评价指标权数确定的恰当与否也会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可以避免信息重复的问题,且权数是在指标合成过程中自动生成的客观权数,避免了人为确定权数时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多元统计方法可用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主要是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它们对多指标进行合成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即用少于原有指标个数的互不相干的主成分或公共因子来代替原有指标,这些主成分或公共因子不仅能够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有指标的信息,而且由于它们都是从具有相同特点的指标中将信息量抽取出来经线性加权组合而成。因而,组合后所得的主成分或公共因子反映了某些指标的共同意义和特征,综合解释效力往往大于每个实际指标解释效力,且各主成分或公共因子是不相关的。

2、样本数据的因子分析

本文所选取的数据来自浙江、江苏和上海的2007年统计年鉴中2006年的统计数据,这些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指标值,见表2。

3、因子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因子分析是从众多的原始变量中构造出少数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因子变量。这就要求原有变量之间应当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如果原有变量之间不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那么就无法从中综合出能反映这些变量共同特性的少数公共因子变量来。因此,因子分析的第一步应确定待分析的原有若干变量是否适合于因子分析。

SPSS在因子分析过程中提供了几种检验方法来判断变量是否适用于因子分析。本文采用 KMO 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 Testof Sphericity,KMO值为0.631,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给出的相伴率为0.000。KMO是 Kaiser-Meyer-Olkin的取样适当性量数。当 KMO值愈大时,表示变量间的共同因素愈多,愈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根据专家 Kaiser1974观点,如果KMO的值小于0.5时较不宜进行因子分析。此处的KMO值为0.631表示适合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零假设,认为适合于因子分析。

运用SPSS软件提供的因子分析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选择主成分分析作为提取因子的方法,得出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表明,前三个因子描述了原变量的84.466%的信息,大于80%,可以较好的反映原变量的信息。为了构造综合评价函数,根据回归算法计算因子得分函数的系数,得出以下三个因子的线性组合:

F1=0.163X1+0.221X2+0.195X3-0.303X4-0.0228X5-0.017X6-

0.022X7+0.108X8-0.147X9-0.021X10-0.085X11+0.243X12+0.138X13

F2=0.050X1-0.052X2+0.341X4+0.122X5+0.124X6+0.279X7-

0.018X8+0.373X9+0.109X10+0.321X11-0.144X12+0.043X13

F3=-0.081X1-0.038X2-0.061X3-0.089X4-0.355X5-0.071X6+

0.225X7-0.073X8+0.205X9-0.108X10-0.108X11+0.184X12+0.043X13

本文采用的综合评价函数为E=ω1F1+ω2F2+ω3F3,其中ωi是三个因子的贡献率,在本文中ω1=48.620%,ω2=26.262%,ω3=9.584%。利用综合评价函数计算得到长三角16个城市的综合得分,进而得到综合排名。表3列出了16个城市的综合排名。

表3中许多国家的得分为负数,这并不表明这些国家没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由于在因子分析过程中将数据标准化的缘故,世界经济全球化综合平均水平应视为零,这里的正负关系则表明该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综合平均水平的位置关系。

三、结论

经济全球化只是全球化内容的一部分,经济全球化指标体系也只是全球化指标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仅仅是全球化指标体系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从表3能大致看出,排名与一个经济体的总体经济实力并不正相关,不是说,一个经济体越强大,则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就越高。经济实力与经济全球化水平有关,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容易混淆。当完整的全球化指标体系建立起来之后,便可以将它作为分析工具,来讨论诸如一个经济体参与全球化与该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经济实力,经济开放度之间的关系,与该经济体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环境状况之间的关系等等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1] 柴忠东、周晔:经济全球化测度指标评述[J].经济学家,2001(3).

第5篇:量化金融论文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金融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77-02

一、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是大势所趋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专门技术人才为主,是以应用为目的的专业性通才教育。它既关注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即科学家素质的塑造,也为学生未来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更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就业或创业做准备的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突出表现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快、创新意识高、综合素质好。

现代金融业不仅需要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更需要那些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面对当前的金融形势以及社会对这类金融人才的需求,现有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提高对金融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分为三个层次: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金融本科教育强调的是“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研究型大学在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教学上,在多样性、可选择性课程设置以及专业之间的融合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而实践教学恰恰是其薄弱环节。

二、强化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要求

实践教学是理论知识和实验活动、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训练才能相结合的过程。它能培养学生敏锐的直觉能力、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其成功的主要秘诀在于对学生实行创新能力的强化训练。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以及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金融业务操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在教学中更应注重实践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习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

三、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需要考虑两个重要因素:一是金融学发展的趋势;二是社会对金融人才的实际要求。

金融学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1]:一是金融研究内容从宏观视角向微观视角转变。随着以直接融资模式为主的资本市场的兴起,市场对关于公司金融、资产评估、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人才需求变得非常强烈。二是数量化方法在金融研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金融业是一个充分运用高科技的产业,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推动了金融业技术含量的提高,也深刻地改变了金融的运行方式。传统方式进行的融资和支付业务,被电子化、信息化、系统化、工程化的现代金融工具取代。三是金融学已逐渐变为一门由数学、统计学、工程学、心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紧密联系的交叉性学科,如金融工程学、法和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等。微观金融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应用性和操作性使得在教学中更应强调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今天,金融学本科教育应放弃已被证明脱离现实状况的“培养相关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应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满足社会各种金融组织不同层次需要的实践型专门人才,并为更高阶段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具体体现就是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金融通才。

(二)应用型金融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包括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构建和实践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见表1。

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目前金融专业开展的实践教学项目形式单一,内容简单,时间较短且时有重叠,实验课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程,基本没有涉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尚未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的实践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层面:专项实践、综合实践和社会实践。

专项实践是针对金融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开展的实验类课程实践,主要包括针对金融基础理论开展的操作性和验证性实验、针对金融技术开展的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针对金融专业技能开展的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和创新性实验。此类型的大部分实践可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校内金融实验室的全方位仿真模拟软件完成,如股票模拟交易系统、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国际结算模拟系统、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模拟系统等软件等。

综合实践是整合金融专业知识,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具体包括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论文写作是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专业实习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专业实习,可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主动调整学习目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社会实践[2]是学生接触社会、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实践环节,而社会调查是让学生深入思考社会实践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鼓励学生参与金融行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金融行业的情况、金融行业的价值观与行业操守等。

2.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师资的建设是完成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目前担任专业课的任课教师90%以上具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学历,[3]高学历人才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加之高校长期以来对实践教学的研究不足,对实践教学的师资培养不够,使得实践教学长期处于一种辅助地位。教师的考核以及职称的评定,更多注重理论教学学时和科研水平,教师缺乏进行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佳,导致了实践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低水平循环的局面。

为此,应该将学生培养和教师培养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派出教师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参观访问、学术交流、教学研讨等,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可以要求教师定期到金融机构业务部门工作和进修,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金融部门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领导及专家作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还可以录用一些有一定金融从业经历的人员组建专职的金融实验教师队伍。

3.实践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学校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应逐步建立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使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保持连续性、系统性、协调性和衔接性,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首先必须制订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课程大纲。实践课程大纲应包括实践教学目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实践教学地点、实践资料来源、实践教学内容与步骤、考核要点及学生实践必要说明等内容。其次应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的评价。目前的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沿用理论教学的方法,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流于形式化。特别是对于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由于学生分布分散,管理难度很大。因此,应建立以过程评价为主体、结合结果评价的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对实践效果的评价不仅要看结果文件,更重要的是看过程文件,如实验设计、实验模拟情况、社会调查过程等。考核内容既包括对学生实践的考核,还包括对老师指导的考核,形成完善评价与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峻.金融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金融本科教学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0,(2):230-230.

第6篇:量化金融论文范文

关键词:服务贸易

一、绪论

在当今的世界贸易中,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服务贸易的相对份额不断提高,但货物贸易仍居主导地位,服务贸易的发展相对滞后,受人们的重视程度不够。与此同时,伴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向及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制度安排,国际服务贸易增长态势比较强大。此外世界上主要的货物贸易国家也是主要的服务贸易国家,国际服务贸易是随着商品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两者关系密切,从世界各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贸易总量上来看,呈现出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且在国际贸易中,随着货物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大促进了与此相关的国际运输、国际金融等服务的发展,并带动其服务产品出口,而服务贸易反过来也不断提升货物贸易的质量并优化货物贸易结构。服务贸易为货物贸易升级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创造条件,后者则为前者的发展创造需求,两者存在相互支撑的关系。因此,对于正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国来说,研究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认识、了解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关系对于一国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经济政策的实施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互动协调发展量化分析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和服务贸易的全球化发展,理论界对着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关于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互动协调发展关系的问题也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从我国的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在总量上是否已经形成互动、均衡的关系角度入手,通过采用计量经济学中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来证实这一点。

1.单位根检验。本文以1982年-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数据作为考察的样本(其中S代表服务贸易和G代表货物贸易),使用Eviews软件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出结果如下:

表 序列S和G平稳性检验结果

根据上表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变量LNS和LNG的ADF值都大于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H0:序列数据存在单位根),即上述两个序列为不平稳时间学列。变量ΔLNS和ΔLNG的ADF值都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即拒绝原假设,序列为平稳时间序列。所以序列LNG、LNS是一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2.协整检验。由上述单位根检验可知,LNS和LNG的原序列为不平稳时间序列,但均属一阶单整过程,所以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充分列用序列中长期信息找出变量间的长期线性均衡关系。本文采用EG两步法对LNS和LNG这两个非平稳序列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为T=-2.778469

三、政策建议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探究了基于总量视角下的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需要使得我国服务贸易与和货物贸易协调发展。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涉及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明显依赖货物贸易,而忽视服务贸易。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法律和银行服务业等生产业与货物贸易息息相关,而我国货物贸易的增长与服务贸易增长发展不平衡,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于货物贸易。因此政府应当大力发展与货物贸易相匹配的服务贸易,才能提高其发展规模,提高竞争力,以实现其与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通过推动国际服务贸易来推动货物贸易的发展,既可以对我国的服务贸易产生新的推动力,又可以改善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2.提高新兴服务贸易参与度。服务贸易的发展会促进货物贸易的发展,尤其是那些与货物贸易联系紧密,对货物贸易有支撑作用的服务。我国传统服务贸易,运输服务贸易同货物贸易的互动比较紧密,但是新兴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互动还不够紧密,其影响程度可以有大幅提升。应加强对新兴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政策,发挥其高附加值的带动作用,促进货物贸易结构升级。

参考文献:

[1]卢仁祥.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互动关系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2008.

[2]徐光耀.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相关性和比较差异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第7篇:量化金融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个性化玩具产业,市场细分,模糊综合评价

 

一、市场前景及优劣势分析

(一)市场前景

个性化3D人面公仔是基于三维扫描和快速制造技术的一项新兴行业,其技术和理念来源于日本。由于产品充满时尚气息,处处彰显个性和自我,很快便风靡日本并受到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如今,这种个性化的3D人面公仔已经流行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韩国、东南亚、以及欧洲各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也陆续出现了个性化3D人面公仔的制造、销售公司,并逐渐形成规范性行业。

(二)优势分析

1.新兴行业,市场空白

个性化3D人面公仔兼备大头贴与陶艺真人公仔双重优点:制作时间短,成本低廉,具有个性化立体效果。作为一项刚刚在国内驻足一年多的新兴行业毕业论文怎么写,目前国内生产销售同类产品的公司并不是很多,主要有济南高科、北京爱松利(乐思淘)、北京韩情国度、东莞旭隆实业、中国思维(香港)等,相比同类玩具行业,市场基本属于空白状态。

2.响应国家创业号召,进入门槛低

2009年,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入,这场风暴的影响已经不可避免的向实体经济扩散开来,多国经济出现衰退,无数企业倒闭、裁员,本科生甚至硕士、博士生就业困难。个性化3D人面公仔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也为社会增加了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就业压力小论文。正因如此,国家没有对这一新兴行业实施壁垒,进入门槛较低。

3.产品多样化、竞争优势显著

3D人面公仔行业的所有产品均以“个性”为主题,包含众多时尚元素。产品可以用于手机饰品、书包饰品、汽车饰品、家居饰品、电脑饰品、办公饰品等,风格多样,品种齐全。既有个性化玩具所具有的共性特征,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竞争力强,拥有潜在的消费市场和较高市场需求。

(三)劣势分析

1.产品结构单一、替代产品排挤

3D人面公仔产品,虽然独特且具有多样化特点毕业论文怎么写,但是所涉及的主题和理念仅仅局限于玩具和装饰用品,其他用途的产品尚未涉及,产品结构单一。玩具产品的替代性较强,容易被相关替代品排挤,如模型手办、陶艺公仔等。

2.技术商用化速度慢、程度低

3D人面公仔的核心技术源自于日本,日方企业拥有这一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也有自主研发3D人面公仔的技术和设备,但是研发和实验需要一个过程,而实验成果运用于实践又需要一个过程,技术化的商用化速度慢,运用程度低。

3.新兴行业面临市场细分

新兴行业的发展要对症下药,不同的市场对产品有着不同的需要。对于市场上已经存在的行业竞争者来说,细分的市场已基本形成。然而对于新兴行业来说,空白市场意味着没有依据可循,一切都是未知的,一旦对市场进行了错误的细分,产生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二、细分市场模糊综合评价

(一)确定指标体系各维度及其指标的权重系数

表1细分市场评分指标体系

 

评价内容

具体指标

权数

市场消费者需求结构(u1)

市场需求量0.3

0.15

需求量保持稳定0.3

需求结构合理化0.4

消费群体资金情况(u2)

有可供支配的消费资金0.4

0.2

用于休闲、娱乐的资金量0.6

市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u3)

善于发现新鲜事物0.3

0.3

消费者敢于尝试0.4

对其他群里的影响力0.3

该市场对信息的掌握程度(u4)

充分掌握市场动态、信息0.5

0.15

信息传播能力0.5

市场是否易于进入(u5)

几乎无壁垒,易进入0.5

0.2

第8篇:量化金融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人民银行业缋考评考评项目考评指标

论文摘要:开展业缋考评对于中央银行充分发挥激励机.更好地履行职责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机构性质特与考评工作的复杂性。当首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业缋考评制度在考评项目、评分规则及具体考评指标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业绩考评(也称“绩效考核)是组织对其下属部门或员工工作效果考核与评价的过程。近年来。为了科学地评价各分支机构工作业绩.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民银行系统借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关于业绩考评理论与实践的先进经验。努力探索建立适应人民银行特点的公平、公正、公开的业绩考评体系。特别是在2004年。人民银行总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业绩工资总额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以收入分配为突破口.建立了与分支行工作业绩相联系的工资总额分配制度。但是。由于机构性质和业绩考评工作的复杂性。目前的业绩考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人民银行业绩考评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考评指标的复杂性。与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相比。人民银行系统内衡量工作成效的业绩指标更为复杂由于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往往是利润最大化。其考核体系中多为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等可量化的指标。而人民银行作为国家机关之一。其产出是复杂的。要达到的目标也是多重的,因此考核体系中只有部分可以进行量化。更多的指标则较难进行定量分析,因此对于人民银行而言。如何在定性的基础上对业绩指标进行更多的量化是开展业绩考评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二)考评体系的多级性。根据<暂行办法>规定,人民银行实行的是总行一分行『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1一地市中心支行一县支行的四级考评体系。即总行人事司根据总行各司局的专业考核结果.确定各分行、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的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和等级。并确定各等级的业绩工资分值。其中。分行的业绩工资分值仅作为核定其所在省分支机构(不含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业绩工资总额的依据;非分行所在省(区)的中心支行(不含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和县支行业绩工资总额要根据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的业绩工资分值来核定;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的业绩工资总额要根据其自身的业绩工资分值来核定。同时。各级分支行可视辖区情况参照此办法制定对辖内机构的业绩工资管理办法。

因此。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是整个考评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不仅要充分调动省内各地市中心支行的积极性。努力争取在总行业绩考评中取得好成绩。确保本省获得较好的业绩工资总量。还要积极探索总行划拨的业绩工资在地市中心支行的分配办法.将总行进行业绩工资总额管理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各基层行。为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现行体制,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负责对全省地市中心支行各项金融业务工作进行考评。以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为例。总行文件明确授权的管理全省的业务包括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和金融市场、调查统计、征信管理、安全保卫、货币金银、金融稳定、办公室、支付结算、国库、反洗钱、科技、金融研究、会计财务等14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人民银行实行业绩考评的复杂性以及现行体制等原因。基层行在贯彻执行总行有关业绩考评规定时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

(一)外汇管理工作未纳入考评范围,难以准确衡量分支行的工作业绩。根据<暂行办法>第二章的有关规定。人民银行在评定各分支机构考评等级进而确定业绩工资分配额度时并未考量各分支机构的外汇管理工作.而在基层行,国际收支、外汇检查、资本项目管理、经常项目管理等外汇管理业务是人民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单纯依靠人民银行总行各司局的专业考评不能准确衡量被考评单位的工作业绩,也不能充分发挥业绩工资奖勤罚懒的激励作用。

(二)各考评项目在总体考评结构中的比例不明确。根据<暂行办法>规定,人总行人事司根据总行各司局的专业考核结果,确定各分支行的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和等级。但是。对人事司如何运用各司局的考核结果进行评定。该办法并未提及。在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货币政策的执行、调查统计分析、金融稳定以及金融研究等业务的地位日益突出,在综合考评时。它们是与其他业务同分值考量还是要占据更大的比例,这些都是基层行(特别是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在接受考评与制定对其他单位考评办法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总行相关文件对考评规则未予以公布,基层行在准确把握业绩考评工作标准和贯彻执行时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三)一些具体考评指标在实践中操作性不强。总的来看。人总行各司局制定的业绩考核办法内容较全面,考核指标刚性较强,考核依据与评价标准较客观公正,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分支行的业务工作状况,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适用性,基本能公平、合理地反映分支行之间的工作业绩差异。但从具体操作层面看,一些条款过于原则或表达不清,还有一些指标则未充分考虑到基层行的业务工作实际,在考评过程中难以贯彻执行。

三、完善对分支机构业绩考评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考评项目

1.外汇管理工作应纳入人总行对各分支机构的业绩考评项目。建议将外汇管理工作纳入人总行对各分支机构的业绩考评项目,并由总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建立考评结果联系机制。即外管总局对各分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外汇管理工作进行考评,考评结果送交人总行人事司,与其他专业考核的结果一道作为确定各分支行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和等级的依据。

2.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进一步明确省会中心支行对地市中心支行的考评项目。对于地市中心支行而言,年度考评应由所属分行与省会中心支行分项进行考评,分行根据各项考评结果确定最终考核等次。因此,分行与省会中心支行对考评项目的合理分配对于客观准确评价地市中心支行工作业绩至关重要。分行与省会中心支行就此方面应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协调。(二)评分规则应凸显人民银行工作特点,增强透明度人民银行职能转变后。宏观调控与提供经济决策信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综合评价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的考评得分和排序情况应根据以下指导思想制定,并将评分规则予以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一是业务工作与工会、宣传等非业务工作在总分值中所占的权重应有不同。前者应占主要部分。二是各项业务工作所占总分的权重也应有所差别,如凸显中央银行核心业务特色的货币信贷管理工作与会计财务管理工作在总分数中的权重不能等量齐观,对于某分支机构而言,当两者在各自业务评比中所得的分值与名次都相同时,货币信贷管理工作对提高该分支机构总体得分与排名所作的贡献应大于后者。

同样。业绩考评须充分关注人民银行业务工作特点的思路也应运用于对县(市)支行的考评中。目前,人民银行县(市)支行之间存在着业务规模、人员数量的不平衡,而由于其上级行分工较细,机构的设立比较完整,县级行股室对应上级行多个处(科)室的情况比较普遍。如县支行办公室,要对应上级行办公室、内审、宣传群工、保卫、科技、人事等6个部门,一定程度上疲于应付上级行和行领导部署的工作任务,影响了工作质量。人总行党委<关于加强地(市)中心支行和县(市)支行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县(市)支行要稳定队伍,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在宏观调控中政策宣传、情况分析、反映问题的作用,及时反馈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上级行提供决策依据。同时,积极调整,逐步使县(市)支行的业务量、人员配置和机构布局适应县市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认为,地市中心支行对县(市)支行制定考评办法应体现以下原则:一是要切合基层实际,考评方法尽量从简。二是要有利于维护县(市)支行稳定,重点突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业务操作的规范与服务质量、内部管理的有效性与水平、领导班子及员工队伍建设等方面。三是要兼顾各县(市)特色,充分调动各县(市)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增强总行各司局制定的考核内容和指标的可操作性

1.明确或量化部分考核指标。人总行相关司局制定的一些考核指标过于原则,建议应进一步明确或细化。

一是明确部分考核指标内涵。(1)货币信贷管理业务。如总行金融市场司制定的(2005年分支行信贷政策和金融市场业绩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中,第8项“黄金市场专题研究”要求“对辖内黄金市场有关情况和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并上报”,同时还明确“迟报、漏报一次扣0.5分,扣完3分为止”。从现有情况看.人总行先前并未对黄金市场相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因此报表报告具体内容、时间要求不详,基层货币信贷部门难以操作。(2)会计财务管理。<中国人民银行会计专业业绩考核办法>在“会计管理”的“办理与金融机构有关的会计事项”中规定,各分支机构“未对商业银行的会计报表进行分析的,此项不得分。”由于机构改革后,人民银行会计财务部门对各家商业银行的监管职能减弱,若要得到具体、准确的分析资料,面临着人员、时间上的困难,而且缺乏对各商业银行会计报表和年终决算的资料进行分析的统一口径。为此,建议总行能在这一问题上给予指导。明确报表分析的口径与要求。

二是细化部分考核指标。(1)金融稳定工作。维护金融稳定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金融稳定工作中关于风险评估、金融稳定资产管理等部分指标.在实施考评时较为原则,基层行不易掌握,建议进一步细化该类考核指标,并根据金融稳定工作情况及时调整。(2)货币金银业务。建议能明确“业务量大小”的考评标准。

2.考核内容和指标进一步考虑各分支机构业务实际。

(1)考核指标中应体现有关分支行的试点工作成绩,即根据分支行完成试点工作任务的情况给予酌情加分。近年来,人总行相继推出了多个业务系统建设项目,如企业征信系统、小额支付系统等,业务系统建设的试点行在建设、推广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实践中对系统建设提出了许多积极、有效的建议,为人总行在全国推广系统积累宝贵经验。因此,在有关业务的考核指标中应增设试点行完成试点工作的奖励部分。

第9篇:量化金融论文范文

我国金融体系主要以银行为基础,但是管理层已经意识到证券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的建设也有必要与时俱进,适应金融体系发展的方向。事实上,内地教育体系引入的投资学课程,基本上是西方证券市场和公司金融的内容。正如张新(2003)所说的那样,西方对金融学的理解集中在以公司财务、公司融资、公司治理为核心内容的公司金融和以资产定价为核心内容的投资学;而内地对金融学的理解则主要集中在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两大类代表性科目。在资本市场发达程度不高而银行体系又独占优势地位的情况下,这一背离影响并不明显。但在A股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越来越高,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已经达到相当大的比重,四大国有银行和相当部分央企都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情况下,原有的以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为体系的金融类专业课程势必会转型为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而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本的本土化和专业化也逐渐提到日程上来。但是,在本土化和专业化的问题成为大家关注重点的同时,课程体系的其他问题往往被人忽视。既然是课程体系,势必有一个层次化或分层化教学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笔者在此所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一、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

这些理论从简单到复杂,从开创性到发展型,从公司金融类到投资类,再到金融工程类,有纯理论的推导,也有应用于实践的方法。把这些理论全盘照搬,直接应用于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之中,显然并不一定适用。因为金融证券类专业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不相同,全盘的填鸭式教学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很难奏效。显然,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要求对各专业层次、年级层次和学术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化的教学体系的设计

金融证券类专业各层次的知识水平、教学要求有比较大的差异。一二年级的本科生、三四年级的本科生以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各个层次的学生其知识水平肯定不同,而且理论教学的深度对各层次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比如,在知识层次方面,一二年级本科生专业还没有接触,部分基础课也只是刚刚入门;而三四年级的本科生才刚刚接触相关的专业课;硕士研究生虽然对专业课的要求有所提高,但是现在硕士研究生中不少学生来自本科其他专业,短短的二到三年时间需要补充不少的专业知识。而在教学要求方面,本科生目前主要是通才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本科生学习本专业知识内容,也要求本科生学习各专业模块的内容。相比之下,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时间也并不算多,其理论教学侧重于面而并不精深;硕士研究生理论教学的要求较高,同时也有升学进一步深造的可能。不过,目前硕士研究生教学也在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上部分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稍差,因此,在本科生教学基础的要求之上加以深化,由面及里侧重于线,理论与应用两方面相结合;而博士研究生的理论教学深度较高,而且研究视角一般较集中于某一点,不再像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那样发散于面或者线。因此,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的理论程度最深,显然对教学的要求也与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并不一样

不仅如此,即使同样是本科生,因专业的不同对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也并不一致。比如,金融学专业学生、公司金融专业学生与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的理论课教学要求势必不同,而金融学专业中银行管理专业方向、国际金融专业方向或者证券投资专业方向等,对课程的配置和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深度的配置可能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数理知识的教学,金融证券类专业的教学往往与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相互交叉。但仅就本科专业而言,金融工程等专业尤其需要相对层次较高的数理知识用于金融工具的设计和开发。对于一般的金融学等专业,数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要求可能会低一些。因此,一般的金融学专业和专业性要求更高的金融工程专业,在证券类专业课的教学上也相对应存在着不同的层次。

二、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分层化分析

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如何针对各层次学生的要求加以分层化教学呢?笔者所在的金融学院,既在金融学专业下设置了公司金融专业方向,又主导了金融工程新专业的建设,现在又在金融工程新专业下并设证券投资的专业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金融学院既有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学专业,同时还有以投资学为主导的金融工程专业和证券投资专业方向,另外还有保险学专业,真正实现了大金融证券类专业的专业设置。同时,金融学院既有大金融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下设银行管理、资本市场运营和金融工程等方向),还新批了金融专业硕士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对于这些不同的专业和专业方向,相应的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当然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比如,金融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金融经济学,财务管理专业将其作为选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投资学方向为主体,而金融工程专业将其作为必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会更多地以数理经济学方向为主体;对于普通的本科学生金融经济学的教学以说明、分析为主,而对于硕士研究生金融经济学的教学则以量化推导为主;对于一般的本科生可以以应用为主进行讲解,而对于高年级和硕士研究生可以适当地以数理分析的方法进行讲解;而在教材的选择上,本科生可以用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布莱恩·克特尔所著的《金融经济学》,该书主要以论述和图示为主,相对较为浅显,而对于不同专业层次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则可以用杨云红老师所著的《金融经济学》和王江老师所著的《金融经济学》

另一门金融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金融市场学,由于课程主要的目的在于介绍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基础知识,因此,其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内容设置。比如,对于本科生,它是金融学入门课程,可以以介绍各金融市场的划分、功能实现和相关金融产品的运作实现机制为主进行教学,以便本科生对金融市场有初步的认识;而对于已经了解了金融市场和各类金融产品运作模式的高年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可以进一步讲授金融合约理论、信息经济学、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的模型的结论,以使其了解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制度等运作,并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金融制度和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进一步了解金融市场运作机制的本因;而对于更高层次的学生,如博士研究生和个别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可以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合约理论、法与金融学等各方面理论,构建制度内生观点的金融制度分析理论框架,讲授金融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金融制度演化的内在规律,也可以涉及金融体系的选择和设计,充分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产生和发展的制度变迁因素

作为一门内容相当全面的资本市场专业课的投资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投资学Ⅰ、投资学Ⅱ和投资学Ⅲ进阶课程。对于本科学生,可以重点讲授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市场均衡理论,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现代金融学理论;对于高年级的本科学生或硕士研究生,可以专门设置相关基本面的证券分析内容和资产组合管理内容进行讲解;而对于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或者已经经历过前两个知识阶段投资学学习的学生,可以进一步讲授普通的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证券的基本定价知识

金融工程作为专业课程,也应该分层次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比如,对于普通的金融类专业本科学生,可以以介绍金融工程工具、手段和策略为主,同时恰当介绍部分较为浅显的衍生工具以利于讲授金融工程的手段和政策;而对于金融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以及其他硕士研究生,则可以进一步相对深入地介绍部分金融工具创新和产品开发,同时讲授更高层次的金融工程手段和策略。相应的期货、期权与衍生证券这一课程也可以进行分层教学。普通本科学生以介绍简单的衍生证券为主,以利于入门;对于相对专业的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则可以作为金融工程这类专业课程的进阶课程,进一步介绍较为复杂的期权定价和衍生证券定价的方法,以及介绍新型期权、指数期权、期货期权等衍生品种。

事实上,对于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还有一类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那就是实训课程。证券类专业课程有必要加强具有时效性的内地金融市场的实际案例,联系相应的理论加以体会。其一,对于本科学生要加强证券分析类实训课程的培养,辅助以大量的A股证券分析方法应用的实例;其二,对于金融证券类专业学生,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选题方面,尽量以实证为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三,对于更高级的学生,金融工程等证券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其未来的就业很可能就是证券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等纯粹的投资行业或投资岗位,因此,有必要在专业课内加强金融证券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尤其是诸如研究报告这样的应用文的写作

至此,应该说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分层化教学的模式已经初步形成,既是系统化的,又有针对性,有助于这些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实行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分层化教学的对策

1 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要求对各专业层次、年级层次和学术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化的教学体系的设计。现代金融理论从简单到复杂,从开创性到发展型,从公司金融类到投资类,再到金融工程类,有纯理论的推导也有应用于实践的方法。而金融证券类专业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不相同,全盘的填鸭式教学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很难奏效

2 各层次学生知识体系和知识水平的不同要求进行分层化教学体系的实践。金融证券类专业各层次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要求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一二年级的本科生、三四年级的本科生还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各个层次的学生其知识水平肯定不同,而且理论教学的深度对各层次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