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学课程是理论性、时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经济和金融快速发展,社会上迫切需要培养大量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了解金融发展现状、掌握金融技能的人才,解决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经济稳定的问题。在高等院校中开设公共选修课,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是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必然要求,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各种技能,发挥个性优势,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拓宽就业渠道起到积极作用。
现阶段金融教学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借鉴先进国家的课程设置,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通过开设前沿创新科学的金融学课程,重视学科交叉,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在高等院校开设《互联网金融》选修课程,系统地、有侧重地介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案例模式,比较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理论和实践异同,介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让学生在互联网金融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如何整合金融市场信息,与金融市场发展步伐保持一致,养成不断更新知识系统的习惯。
一、开设《互联网金融》选修课的目的和意义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网络社交等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风起云涌,余额宝、p2p、网络金融社区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型机构正在迅速崛起,互联网和金融业强强联合对传统运营模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对传统金融的挑战,必然推动现代金融学的发展。开设《互联网金融》公开课课程具有如下目的与意义:一是为了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学生普及知识,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外延,讨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应对策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二是让学生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走势。三是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理解互联网金融贷款模式、第三方支付、众筹等模式的创新与挑战。四是全面认识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介绍金融大数据分析与互联网金融,发挥学科交叉教学的作用。五是培养学生用思辨的思考方式分析新时期下金融市场风险,完善市场监管,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平台。
二、《互联网金融》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体系设置
(一)教材的筛选
互联网金融是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目前尚未有系统的教材可以直接采用,本课程的教学材料由相关的专著和市场信息整理而得。本课程使用三本相关专著:一是罗明雄、唐颖、刘勇合著的《互联网金融》,二是盛佳编写的《互联网金融第三浪:众筹崛起》,三是芮晓武和刘烈宏合著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3版)。这三本专著较为系统全面地诠释了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所取得的成就与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二)教材内容的安排
本课程主要涉及以下教学内容:第一章互联网金融的概况、内涵和外延,第二章互联网金融浪潮回顾,第三章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第四章p2p网贷,第五章众筹兴起与发展,第六章大数据金融,第七章互联网金融机构模式分析,第八章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与监管。课程内容介绍上以中国互联网金融业的兴起与发展为主线,重视与美国互联网金融业模式做比较。
(三)教学手段的利用
在教育思想上,本课程强调创新性、实用性、研究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以期对传统金融教学系统做有益的补充和拓展。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如下:一是课堂讲授,以生动精辟的语言讲述互联网金融知识,启发学生多做前瞻性思考和研究性探讨。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纪录片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声、光、色,更强烈地刺激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观点,并通过项目讨论互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考核方式的设计
本课程考核最
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等组成。各部分成绩均以百分制单独记分,加权平均记为最后成绩总分,各部分权重分别为总成绩的35%、65%。平时考核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在学习本课程期间要求学生写课程学习心得、课堂作业、课堂考勤。期末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以论文的形式考核。为确保论文质量,提前四周布置论题范围,确定课程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规范要求。
三、《互联网金融》课程开设所面临的难点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两个原本不相干行业之间的合作、融合,互取其长。互联网金融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提供了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的特点:金融服务高效化、便捷化、低成本化、长尾化和大数据化。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出现了第三方支付、人人贷、电商+信贷、众筹、传统金融信息化、直销银行、互联网金融门户和虚拟信用等多种模式。相关方面的知识和案例可谓目不暇接,日新月异,如何精挑细选,如何精辟生动地讲解,紧密联系实际,需要授课者做大量细致的学习和准备工作,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这样一个新兴边缘课程,必要时请实务部门的专业人士客座讲授,有利于学生了解该课程的最新动态,增强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使任课教师获益匪浅。互联网金融课程本身主要体现了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金融学与金融创新、财务管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的交叉互补应通有机结合。多学科的内容要求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考虑现代金融实证和实用性,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加强实践环节,推广案例教学、专题讨论等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方式,培养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正确处理好知识的持续性与变革性的关系,教学内容既保持课程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又不断吸纳新知识、新信息,对该领域发展的前沿信息不断更新升级。
互联网金融课程的学科交叉的特点对选课学生的专业基础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课程对多个学科的交叉和渗透的特点,在选修本课程前,对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监管等课程要有必要的了解和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开设课程时可以考虑此公选课程主要面向大三和大四具有一定金融学和经济学基础的学生授课,保证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达到教学质量要求。
高等院校应该加大对公选课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尤其是对于课程涉及的教学资料和工具的购置应予以支持,对于优秀的公选课要给予适当的褒奖和奖励,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打造精品课程。高校应重视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做兼职教授或讲座讲授,加强学校师资力量,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现代金融形式,其并不仅局限于为传统金融所忽视的市场,而且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和核心服务领域。其作为一门与金融相关的公共选修课,学生按照兴趣选择一个跨学科课程,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培养综合素质,加强对金融市场信息的反映。本课程的开设有必要顺应现代经济金融发展的趋势,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甚至是超前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学习新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尽力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映清.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与对策[j].证券市场导报,2013,11.
[2]刘丽萍.关于公司金融课程教学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姚军.试论交往式教学在金融课程中的运用[j].当代经济,2011,9.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创新,金融监管,金融规制,科斯定理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有着独特的经济学基础。传统金融以二八定律为基础,互联网金融以长尾理论为基础。“长尾”实际上是统计学中幂律(Power Laws)和帕累托分布(Pareto)特征的一个口语化表达,这个概念最早提出是用来描述亚马逊等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式。过去几十年中,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忠实地履行其资金融通的职能,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金融中介机构的重要性都超过了金融市场,而金融中介机构引以为傲的间接融资功能,其产生根源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降低交易成本;二是实现风险分担;三是降低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带来的损失。当前中国主要存在三种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一是电商金融,其雄厚的实力对市场业已造成巨大的冲击;二是P2P网贷,代表有人人贷等;三是众筹模式,着眼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互联网金融凭借其强大的平台优势,通过信用评分体系等的加成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交易可以绕开传统金融中介机构、自由开展。
马云曾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当下传统银行及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中介机构受到电商等的冲击,也在适应性的发生改变,不仅开拓综合型平台,还利用进入对方领域等制造行为性障碍,缓解竞争压力。我们需要认识到,这其中固然有互联网金融天然的优势以及后天的积累,但监管的宽松对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互联网金融创新
1 1 电商金融
电商金融是电子商务与金融结合的产物,《2014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检测报告》中公布当年B2C市场份额排名,从高到低分别是天猫(59 3%)、京东(20 2%)、苏宁易购(3 1%)、唯品会(2 8%)、国美(1 7%)、亚马逊中国(1 5%)、1号店(1 4%)、易迅(1 1%)、聚美(0 6%)、其他(7%)。当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2 3万亿元,同比增长21 3%。B2C占比超过七成。其中天猫总成交额为7630亿元,京东全年交易总额为2602亿元。巨大的成交额背后是庞大且忠实的用户群,正是基于电子商务取得的巨大成功和激发的无限活力,辅以科技进步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覆盖面广,WiFi、4G普及等,电商金融其本身不仅实力雄厚,而且起点高能做的事情也多。互联网支付货币、供应链金融、跨界合作金融、货币汇兑、移动支付等,电商金融所涉及的业务品种多样繁杂、兼具深度和广度,金融论文对传统银行业务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斩获大量拥趸,符合普惠金融的精神,得到监管当局的宽松对待。比如,它不仅有对供应商的融资,还有对消费者的授信,极大地拓展了可以发挥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表明,2013年余额宝规模超过2500亿元,客户超过4900万名。
1 2 P2P网贷
最早的P2P网贷以多种不同表现形式先后出现在世界上某些国家,如英国的Zopa,德国的Auxmoney,美国的Prosper、Lending Club等,是在网站上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缺乏资金的人群的一种借贷模式。P2P网贷最突出的特点是“人多”、“量少”,得益于庞大的基数,非系统性风险被充分的分散。同时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风控技术,目前数据显示其贷款效率较高、不良贷款率较低。2014年网贷之家综合各项指标,给出排名前十的网贷平台,分别为陆金所、人人贷、招财宝、有利网、小企业e家、民生易贷、开鑫贷、宜人贷、点融网、鹏金所。陆金所更是跻身世界第三大P2P平台,交易规模超过300亿元。
1 3 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一种较通俗的解释即是群众集资和大众筹资,本来这并不是什么最近才时兴的概念,但是和互联网的碰撞使其格局大为改观。融资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凭证式、会籍式、天使式。众筹模式与其他互联网金融模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它采用“团购+预购”的方式对创意进行预消费。相同点在于利用网络平台将项目发起人和赞助群众联系起来。2013年通过众筹全球总共募集资金51多亿美元。我国的众筹发展起步较晚,自2011年至今,规模虽然无法与其他几类相较,但增长态势还是很可观的。
2 互联网金融及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2 1 系统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普遍存在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众筹 技术创新 路径
随着Internet技术、智能终端设备(如计算机、智能手机、PAD等)、存储技术、搜索引擎、云计算技术、社交网络等新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互联网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模式、社会产业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正是在这种变革中产生的。
1 互联网金融内涵与模式
1.1 内涵
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谢平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中率先提出;此后,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与内涵出现了众多观点: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两个概念的简单加总[1];互联网金融,又称电子金融(e-finance),指借助于互联网、移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在国际互联网实现的金融活动[2];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指出,广义互联网金融既包括作为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也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的业务。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仅指互联网企业开展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
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包含一切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开展的金融服务活动,是互联网与金融业务的融合创新而产生的新兴金融服务模式;其本质和核心仍是金融,是金融服务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模式。
1.2模式
通过相关文献收集整理以及结合调研发现,关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论述非常之多,各家均有不同观点,有提出互联网金融10个生意模式[3],有提出按照金融在线化、互联网企业金融化、电子商务等互联网金融分类模式,有提出阿里金融、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模式[4]等等;本文依据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新兴业态模式,总结归纳整理处互联网金融的六大新兴业态模式,主要包括互联网支付、P2P互联网借贷、众筹、电商金融、互联网理财、虚拟货币。
一是互联网支付是指是指电子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企业、金融机构及其他机构,通过计算机、手机等互联网终端设备,依托互联网发起货币支付或资金转移的服务。如支付宝、财付通等互联网第三支付平台。
二是P2P(peer to peer)互联网借贷,是通过网络为借贷双方提供借款信息以及借款人信用评估、催还借款、逾期贷款追偿等服务,属于借贷类众筹,P2P平台已经成为P2B、B2B、P2C、P2F等借贷模式的统一代名词。如拍拍贷、人人贷、陆金所、宜信等。
三是众筹,指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通过互联网对公众展示他们的项目、产品设计或创意等,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集中大众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为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等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或渠道支持。如众筹网、点名时间、天使汇、原始会等
四是电商金融,是电子商务和金融相结合的产物,是基于电子商务的历史交易等大数据信息基础上,运用云计算等先进信息处理技术,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由电商平台提供担保,将资金提供给有融资需求的消费者或供应商。如阿里小贷是典型的电商金融模式。
五是互联网理财,是指互联网企业或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为投资者或家庭提供的理财金融服务。如余额宝、百赚、小金库、理财通、朝朝盈、掌柜钱包、活期宝、钱袋子等。
六是虚拟货币,是指互联网上虚拟的货币且可用于互联网买卖、投资活动的货币,是指非真实的货币。如比特币、百度公司的百度币、腾讯公司的Q币、新浪推出的微币等。
2 众筹分类与运行模式
2.1分类
众筹的概念源自国外“crowd funding”一词[5],从这个字词的意思我们可以看出,其内涵就是汇聚大家的力量共同支持完成某项事情或活动,即个人或单位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公众展示自己的项目、产品设计或创意等,争取更多人的资金支持、渠道支持,为个人或单位进行某项活动等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渠道支持。众筹按回报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债权众筹、股权众筹、奖励众筹、公益类众筹(没有回报)[6]。广义上而言,P2P业务也被看作是众筹中的一种,即债权众筹。而狭义上的众筹则通常分为奖励类众筹和股权类众筹两类。奖励类众筹的代表有Kickstarter、Indiegogo,众筹网、点名时间等,人们通过在这些平台上出资可以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股权类众筹的代表有FundersClub、天使汇、原始会、大家股、好投网等,投资者们可以在这种平台上进行资本投资,所有投资实体的股权。
2.2运行机制
通过对众筹的运行模式与机制进行相关文献研究发现,有研究者提出众筹商业模式的基本框架,并对不同类别众筹模式进行论述[7];结合实地调研,总结出众筹运行的基本模式,图1所示。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众筹平台是推动创意创新理念、产品或活动与消费者、投资者、出资人等大众群体进行直接对接,并提供资金、策划、营销、市场渠道等服务,为创新创意实现商业化或成功实施提供全面服务。
3 众筹本质
互联网时代的众筹,要在分析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活动、思维和特征基础上,分析研究其本质与功能。
3.1互联网时代显著特征
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活动是基于互联网的思维和特征的社会活动[8],互联网的本质是让互动变得更加高效。互联网九大思维[8]包括: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人们普遍认为互联网具有全球性、分布性、交互性、即时性、共享性、虚拟性等特征。基于互联网思维和特征,结合案例(案例来源:《互联网时代大型纪录片》 中央电视台 2014-09-03),分析总结并提出互联网时代的三大显著特征:
一是平等参与。在互联网上,不论身份高低、不论贫穷富有、不论丑陋帅气、不论高矮胖瘦,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参与权力;互联网赋予个人更多的权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互联网上事件或活动的领导者,通过社会自发组织形式,每个人能够以个人的形式采取行动。如北京“7.21”水灾事件中,参与的人自发组织,没有上下级关系,参与的每一位都沉浸在帮助别人的喜悦中。
二是聚集资源。在互联网上,由于“屌丝群体”、“草根一族”等普通人能够获得“参与感”、“存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更多普通群体参与到互联网的事件或活动中去,而互联网能够将大众群体碎片化的供需聚集起来、组织起来,并进行有效地点对点对接,形成规模化收益。为天下需求者提供临时住房的Airbnb公司,将地球上有空余的卧室、客厅搜索出来,为即便只租住一天的需求者提供满意的服务,该公司为有意出租者创造了年10亿美元的收益。
三是不同时地协作。工业时代,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到特定的地点进行协同工作;而互联网时代,人们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障碍,可以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进行协同工作。维基百科是以协作模式运营的、当今全球规模最大的、最流行的网络工具书,共有287个语言版本,全球用户共有10亿民众,有来自全世界的1600万人志愿者。
3.2众筹本质
众筹是基于互联网进行协作的众包模式的一种类型。企业选择将价值链上的一些环节依托互联网外包给众多消费者完成的行为被称为“众包”[9]。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角色正在发生着变化。众包的实质是消费者参与到企业价值创造和创新过程中,众包是让消费者参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创新,以及经营和营销过程,消费者不再是纯粹的消费者,而兼有生产者的角色,成为“产消者”(Pro-sumer)[10]。“产消者”这种模式的兴起正在改变着生产方式、创新模式、服务模式的变化,是经济社会结构的一种新变革。
归根结底,众筹本质就是筹集智慧、筹集资金、筹集渠道。众筹就是让消费者参与到投融资环节中,让消费者参与到创新创业产品中,让消费者参与到创新创意产品的商业化中,真正融入到创新创意实施、商业化过程中。众筹鼓励大量的消费者、投资者参与进来,因为参与者越多,智慧聚集就越丰富,就越容易解决问题,就会有越多的高质量的创新创业项目实现商业化,越能提高创新创业项目成功的概率。
4 众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
在分析技术创新阶段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众筹的功能和运行模式,提出众筹支持技术创新的路径与内容。
4.1技术创新阶段划分
技术创新理论中,关于技术创新过程的阶段划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划分方式,在所有划分方式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我国学者傅家骥在《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发展之路》中提出的观点,综合傅家骥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在企业技术创新阶段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技术创新阶段,主要包括三大阶段,如图2底层所示。
一是技术发现阶段,是指面向市场应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技术发现、技术预见、创新构思阶段。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现活动是要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发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技术应用。
二是产品(服务)开发阶段,是指新产品(服务)的设计、样机开发、试制、小试中试等产品开发活动,为大规模生产活动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产品(服务)价值实现阶段,是指新产品(服务)价值的实现阶段,包括规模化生产、营销策划、市场推广、销售渠道建立、产品(服务)的商业化、创新扩散等活动,为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市场支撑。
4.2众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
依据技术创新阶段活动的内容,结合不同类型众筹的功能与模式,提出不同类型众筹在技术创新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与支持的内容,如图2上层和中间所示。
股权众筹主要是对种子期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企业在获得资金支持的同时还获得渠道和人脉资源,以推动初创期企业的发展。
产品众筹是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品进行的资金和市场支持,即企业成功研发出新产品、进入市场和产业化前期,通过产品众筹企业既可以获得资金支持,也可以获得市场对新产品的反馈意见并进行不断完善,还可以获得媒介推广、市场渠道等服务,为企业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和产业化获得服务。
债权众筹(P2P)是为金融供需双方搭建对接平台,将碎片化的大众资金聚集,通过点对点的投资与回报,服务企业或个人的资金需求;主要服务对象是有贷款需求的企业或个人,贷款用途主要有个人消费、进货、扩大规模资金周转等内容。
股权众筹、产品众筹、债权众筹是服务于不同发展时期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众筹中的股权众筹,即天使投资的互联网化,主要针对初创企业,以及处于技术研发阶段的企业进行投资;产品众筹适合做面向产品的中试阶段和市场推广阶段的投资;P2P债权众筹主要面向产业化阶段,用于企业资金周转、扩大再生产阶段的投资。
5 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与研究,发现众筹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良好的模式。在众筹支持技术创新活动方面,建议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5.1搭建科技众筹平台,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环境
众筹模式兴起于文化活动的众筹,借鉴文化活动众筹,技术创新项目众筹活动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技术创新活动的众筹越来越多。在创新引领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新时期,建议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搭建科技众筹平台,构建推动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渠道和路径,尝试采用众筹模式支持科技项目,突破常规科技项目支持形式,让更多更好的创新创意项目、新技术新产品、创新创业者到技术创新众筹平台上进行展示和对接,与更多的创新创业者、投资者、消费者等大众进行互动,获得更多资金、渠道、智慧等资源的支持,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更好更快在市场上的推广与应用,努力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环境。 5.2引入众筹模式,构建政府支持技术创新项目的市场化决策机制
在众筹平台上获得市场认可的技术创新项目才能得到支持。建议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引入众筹模式中市场决策机制,在对面向市场应用的技术创新项目进行支持时,采用盲评模式,让更多技术创新项目成果的使用方、消费者等市场用户对拟支持的技术创新项目进行评价,市场用户数量越多越好,获得大多数市场用户支持的技术创新项目,可以作为政府支持该技术创新项目的决策参考依据,促进更多技术创新项目面向市场开展工作,推动科技工作更好面向经济主战场,发挥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
5.3借鉴众筹模式,推动面向创新创业全链条提供综合服务的新型科技孵化器建设
借鉴众筹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全链条式综合型服务的模式与机制,针对创新创业全链条需求,开展综合服务型孵化器建设,从场地、注册、税务、政策等较为单一孵化服务,转变到面向大众群体创新,开展风险投资、媒介推广、市场渠道构建、创新创意市场互动等综合服务,升级科技孵化器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现有科技孵化器功能,针对重点领域,建设一批面向创新创业全链条提供综合型服务的新型科技孵化器,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更好服务于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 陈一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现状与发展建议[J].金融发展评论,2013(12).
[2] 郭畅.互联网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9).
[3] 梁利峥,周新旺.互联网金融十大生意模式[J].经理人,2013(34).
[4] 逄 渤.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发展的互联网时代[J].国家商务财会,2013(63).
[5] 胡中彬,何健.中国式众筹大爆炸[N].经济观察报,2014.
[6] 荣 浩.以实际案例揭示国内股权众筹发展现状研究[J].金融法苑,2014.
[7] 孟韬,张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黎明,董大海.众筹的发展及其商业模式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50).
[8] 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的“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03-20.
[9] 杰夫豪.众包[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大数据
1互联网金融特点
1.1基于大数据的运用
互联网金融拥有海量的数据,这是传统金融远远无法做到的。在这个信息时代,互联网金融呈现多样化发展,不仅创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且用户体验得到了很大提升。互联网金融采用一种全新的信息来源模式,可以直接收集和分析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并且可以对客户信息、交易信息以及整个金融市场等的数据分别进行分析,从而促进利率市场化的形成。
1.2金融服务惠普性
在以往金融模式中,资源集中在20%的大客户手里,无疑会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甚至会导致小微企业直接融资面临巨大困境。互联网金融提供的金融服务可以更全面地服务于社会各个群体,信息是公开的,自愿签订契约条件下风险是自负的。传统金融中受歧视的群体也可以公平高高效地享受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可以扩展服务边界。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金融体系服务的普惠性。
1.3经营环境公开化
互联网环境是包容和开放的,因此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有利于各种产品的供需信息的透明和公开。交易双方能够直接进行互动,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客户可以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中找到需要的产品,客户的选择空间变大。
2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2.1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有利影响
2.1.1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创新
(1)创新渠道运营方式。互联网金融近些年迅猛发展,我国商业银行认识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在移动金融方面增加对移动支付业务和手机银行的重视程度。2012年以前,电子银行的定义只是一种单纯的支付和交易渠道,是一种辅助银行的渠道。自2012年,逐渐偏向于服务和销售渠道,是一种银行经营的渠道。搭建商业银行自有的平台和渠道,在初期会投入大量固定资本,但其后期带来的利益时无法估量的。(2)创新大数据产品组合。在互联网金融的压力下,商业银行将业务拓展到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上游和下游企业,形成了供应链金融。此领域中涌现出许多创新型产品组合,比如“订单+应收账款转化融资”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获得供应链每个环节的数据和各种信息,强化银行与核心企业、物流公司、电商平台的合作,推出此类供应链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服务。
2.1.2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调整
商业银行以往很少能够大幅度放开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对个人贷款的开放程度就更低了。因为小微企业信用低,风险高,个人贷款的信用就更低,风险就更高。但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已经开始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甚至是个人贷款。商业银行必须在中小微企业及个人贷款领域改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很多银行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很大一部分银行已经或正在准备开展p2p行业的业务。
2.1.3优化我国商业银行市场格局
如果商业银行仅仅靠自主设计产品和开发平台来谋求发展,将会给自身带来大量的成本增加。因而商业银行不能过分排斥互联网金融的涉足,应当合理评价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评估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同时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从而实现双赢。商业银行要紧跟时代潮流,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数据,整合资源,从而使其信息流和资金流得到更加优质的聚合。目前已经有很多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合作模式逐渐兴起,给商业银行的转型带来了相当重大的机会。
2.2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不利影响
2.2.1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不利影响
(1)商业银行的存款面临流失的威胁。虽然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客户群体目前集中在青年,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种理财方式,青年客户群体的财富也逐渐积累,互联网金融会抢走银行的许多存款业务。客户将以前存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转为投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来实现资金增值,不仅可以保证资金流动性,而且风险几乎为零。客户转为投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资金运用更加灵活方便,可以实现快速提现,有些产品甚至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提现。并且客户通过互联网金融获得的收益要比银行存款利率高很多。以余额宝为例,自余额宝出现以来,很多人选择将闲散资金存入余额宝,就造成商业银行存款的大量流失。(2)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有增大的压力。互联网金融通过各种投资理财产品获取大量的资金,然后将其投入到同业存款、协议存款及银行定期存单等银行储蓄中,这样就使得以往流入银行的储蓄没有直接存入银行,而是通过其他存款的形式间接回到银行,这样会改变银行的负债结构。由于银行通过协议存款支出的利率要高于其对储蓄存款的利率。而互联网金融中投资理财产品的种类不断丰富,数量持续增加,这使得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将会不断提高。
2.2.2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不利影响
商业银行利用负债业务得到的资金,通过对外放贷等方式,可以获得收益。获得收益的高低取决于商业银行对这些资金的利用方式方法。银行资产业务主要在两个方面受到互联网金融的不利影响:一方面是小微贷款业务,另一方面是信用卡服务业务。(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小微贷款造成冲击。以“拍拍贷”为代表的p2p网贷更适合于中小微企业贷款平台,抢夺了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很大一部分。互联网信贷借助与开放、直接、可互动的网络平台,可以实现资金流动和利率市场化。因此,很多中小微企业会选择互联网信贷,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变小,收益来源渠道变窄,收益自然会降低很多。甚至将来互联网信贷由于其交易成本较低,也很有可能对大型企业信贷业务形成替代效应。(2)互联网金融直接威胁银行信用卡业务。在个人业务方面,商业银行的信用卡服务占据了很大份额,他们通过缴费手续费、收单商户佣金盈利。如今互联网信贷体系推出海量适合于个人消费者投资的网络信贷产品,抢占了部分商业银行的个人信用卡业务,进而会降低商业银行的收入。第三方支付原本只有线上支付服务,但网络购物的兴起促进了打三方支付的线下支付发展,相当一部分信用卡业务所产生的缴费手续费以及收单商佣金收益由商业银行转移到第三方支付。商业银行通过提供信用卡服务得到的收益大幅下降。
2.2.3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不利影响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在是否大量使用资金上有很大不同,商业银行几乎不需要利用负债业务筹集的资金,就可以实现盈利。此时商业银行是金融交易的中间人,为客户提供客户要求的服务,不涉及到资产筹集与利用,只是收取服务手续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结算业务方面,另一方面是业务方面。(1)商业银行的结算业务受到挤压。商业银行通过其固有优势,形成很多支付结算工具,在向客户收取手续费的同时,通过为客户提供支付结算服务为客户办理支付结算,还可以暂时占用大量资金。但是借助于网络,第三方支付也可以为客户办理支付结算业务。并且后者易操作,可以随时随地提供服务,客户需要缴纳的手续费或者佣金也比前者要低。银行作为主要的支付结算渠道地位被弱化。(2)商业银行的业务有所减少。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中,具有代销保险、代销基金等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只有商业银行,如今很多互联网企业例如很多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取得了此类业务。而商业银行在此类竞争中自然会处于劣势,因为很多客户为了节约成本,会偏向于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来此业务。比如,第三方制度平台与通信商、缴费部门和超级市场的合作,人们不再需要去银行兑换外汇,不用去通信商交话费,还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直接缴水电费煤气费等。
参考文献:
[1]梁璋,沈凡.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J].新金融,2013(07).
[2]仇远文,王乐风,孟庆军.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生态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9).
[3]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互联网金融,2013(10).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 保险布局 SWOT分析
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无疑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最蓬勃的产业之一。互联网企业进军保险业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基于大数据客户消费行为和偏好的分析、特定场景下保险产品的创新、自有互联网平台的号召力与流量优势等。互联网企业已经不满足单纯的作为保险销售平台,而是希望拿到保险牌照,从快速发展的中国保险业中分一杯羹。因此,以互联网企业的保险战略为出发点,系统地梳理互联网巨头在保险方面的发展现状,是一项无论对保险行业还是保险公司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
一、互联网企业开展保险业务的SWOT分析
(一)互联网企业开展保险业务的优势分析
1.互联网企业庞大的客户群。体截止2014年,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49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网民数量也达到5.57亿,移动支付随着阿里和腾讯“支付大战”也得到了普及{1},移动支付用户已达2.76亿。本文分析的互联网企业庞大的客户群体拓宽了潜在的保险客户人群,为互联网企业保险布局带来一定的内部优势。
2.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精准定价。传统保险公司给产品定价时,基于固定的经验数据,通过一套精算理论来厘定费率。互联网企业通过分析庞大的客户群体,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对用户行为、交易数据等进行记录和追溯,基于此,保险产品设计核定价可以实现差异化和个性化,同时提高保险理赔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互联网扩大保险覆盖的风险范围。在互联网时代,投保理赔成本可以降到极低的情况下,对一些碎片化的风险也可以承保。如众安在线推出的网络购物退运险和航班延误险,投保和理赔都在网上进行,人工成本极低。
(二)互联网企业开展保险业务劣势
1.互联网和信息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不足。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不足就会导致以下后果:一是安全认证存在风险;二是在线核保存在风险;三是网上支付不安全。虽然互联网企业对信息系统建立了多层次的安全保护措施,但是保险业务的安全保障仍是业务中最薄弱的环节。
2.道德风险。互联网中由于虚拟性,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虚拟的网络环境,减少了客户在购买保险时与人或经纪人面对面的沟通,客户有跟大的可能信息造假。
3.法律体系未有效完善与健全。2004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但是由于缺少其他有关电子合同的法律配套规定,仅此一部法律,对于保险业而言,同时还受到保险法的约束,因此缺乏针对保险网络销售的相关电子商务问题更楦丛樱同时还涉及到保险法律法规与其他法律法规相对接配套的问题。
(三)互联网企业开展保险业务的外部机会
1.政策的支持。在中央政策方面2014年,将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支持。在2015政府报告中提出了促进保险业发展的“国十条”,作为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第二条路径,互联网企业开展金融业务,得到了大力的政策支持。
2.互联网保险有巨大的提升空间。2014年,中国互联网保险的渗透率为4.24%。财产险中的车险,渗透率为6.70%;人身险的渗透率则为2.78%。而国际上互联网保险发展水平较好的国家,一般财产险渗透率都超过20%,人身险渗透率超过10%。对比可知,中国互联网保险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四)互联网保险布局保险领域的威胁
1.互联网保险行业征信体制不完善。2006年央行建立全国统一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但其中真正有信贷记录的仅约3亿人,我国互联网行业征信体制仍然不完善,作为需要客户遵守“最大诚信原则”的行业,道德风险会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2.传统保险企业开展互联网保险的威胁。通过保监会的数据可以看到,从表1中可以看出,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也超过了100家,这意味着国内超过65%的传统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图1中,由于目前保费规模增长迅速,所以互联网保险保费占总保费的比例还是较小的。传统保险企业凭借自身的品牌优势、规模大、影响力强和保险专业技能,借鉴互联网金融模式,积极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
3.专业化人才匮乏。现阶段我国的互联网保险大部分都从事标准化的保险产品销售活动,由于在互联网产品精算定价、个性化服务、定位群体等方面专业人才匮乏,这将会限制互联网企业保险的布局。
二、对策及建议
总结上文对互联网企业布局保险业的现状以及SWOT分析,对传统保险企业提出如下对策:
第一,传统保险企业在利用第三方渠道,如综合性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专业型第三方营销平台(即互联网的保险中介)销售产品时,应考虑佣金或费用水平,以及对这种销售渠道的实际控制水平。同时,传统保险企业可以在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过程中调整和改善网上销售模式,若取得一定的规模可以适时推出企业自己的互联网销售平台。
第二,由于互联网企业线下网点匮乏,无法进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销售的保险产品主要是退货险、航意险、车险等,传统保险企业可以利用“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策略,在互联网上进行产品的介绍和宣传,利用线下的销售网点进行个性化的保单服务。
第三,传统保险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其专业优势,开发新的保险品种,在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等方面开发全面完善的产品。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保费的流失,甚至可能增加保费,但是对保险产品进行创新和扩展才是传统保险企业继续发展的正确途径。
第四,传统保险企业也可以尝试开发新的保险形式。如发展互联网相互保险,传统保险企业可以作为互助保险的发起人,运用互助基金进行投资升值,同时降低了保险公司的展业成本。互联网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互助组织、会员、潜在会员之间沟通的效率,“互联网+相互保险”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注释
{1}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数据来源中国保监会.
参考文献
[1]黄倚嘉.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研究[D].硕士论文,2014.
[2]李东荣.《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R],2015.
[3]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R],2014.
[4]陈劲,互联网大数据推动保险征信体系建设[J]上海保险,2014(11);(46-48).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对金融业产生了深厚的影响,互联网金融成为行业中的热门。余额宝、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迅速崛起,并将电子产品与货币基金进行了很好的组合,从本质上改变了小额金融产品的市场格局。本文以余额宝为例,通过与传统小额金融产品的比较,探寻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小额金融产品, 互联网+, 趋势研究
一、研究背景
我国小额金融产品起步于金融机构内部产品的组合模式,后期经历了银行单方面销售模式后,进入到现银保合作、银券合作,最后来到了现在所处的综合开拓阶段。学者认为除了最后一个阶段涉及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外,其他阶段提供的理财服务都是通过结算工具帮助客户增值的服务组合。随着“互联网+”社会的形成,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小额金融产品具有灵活性高、收益性、低成本的优势,极大的挑战者传统商业银行的主导位置。即便如此,此类小额金融产品对于风险的控制和收益性的保证,将成为决定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互联网+”时代下小额金融产品的风险及其控制
按照我国当前的相关执法法则,第三方机构是没有代销基金的权利。针对这一规定,很多互联网小额金融以基金直销的形式推行,巧妙地规避了相关部门的监管风险。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市场风险的存在,很多互联网小额金融产品在交易关系达成时,强制性的通过电子协议等形式明确了风险的归属。
此外,“互联网+”时代下小额金融产品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便利的买卖流程,其自身优势背后也隐藏极大地流动性风险。“T+0”赎回制,即用户可以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这对于资本运营一方来说是极其不愿意看到的局面。针对极其方便的资金赎回,为了控制器流动性,多数的互联网小额金融产品针对性地拟定了交易规则,如规定了单户投资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同时,对于“T+0”来说也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当日交易,资金当日回到传统金融机构的账户当中。特别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已经抢占先机的余额宝产品,可以用于第三方支付,很多消费者利用余额宝进行实时消费,且它拥有相对庞大的客户群。“T+0”是指从余额宝转到支付宝的过程,而不是转到y行卡。同时,在消费者进行消费时需要从余额宝中支付这笔资产,但这并不意味着余额宝要在当日做出实际的支付。消费者在网购后货款不会立即到卖家的账户而是在第三方平台上,直至买家收到货物并确认收获后货款才会被转走。这一举措很好的控制了余额宝的流动风险。此外,支付宝背后的天弘基金公司通过对数据分析总结支付宝的客户的特点,于是利用大数据对用户的购物支付规律、对基金流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度分析研究,对资金的流动性进行了提前估算。在大数据下控制余额宝的流动性风险,将它调节在可控的范围内。
三、发展趋势展望
小额金融产品品牌局限。在小额互联网金融产品当中,绝大多数是不具备余额宝背后的优越资源,因而很难在短时间内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并接受。因此需要实现差异化营销方式,寻找各自的市场缝隙,定位专属的客户范围。例如,通过与保险和医疗业的三方结合,为小额的医疗支出与赔付一体化运营,抓住特定使其的客户需求。另外,还可通过与特定产业的尝试融合,例如与旅游产业、游戏产业的结合,在将虚拟、无形的资产领域进一步放大,将新型消费行为通过互联网工具,有机的嵌入到小额信贷体系中来。
另外的一个重点是在强调互联网经济的“用户体验”概念的同时,保证信贷安全的前提下,发挥互联网的数据可获得特性、数据可挖掘特性,高效的识别风险,进而在对特定客户的审查手续及利用过程中,最大化的减少审核流程,提升响应速率。
小额金融产品在本质上与传统金融产品并无二异,互联网的影响势必导致二者的趋同化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小额信贷并不依附于某一类特定的运营主体,而是在服务模式上提出了新的概念。
参考文献:
[1] 苏雯.网络理财VS银行理财[J],金融街,2013,11,60-61.
[2] 孙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问题分析[J],金融经济,2014,6,89.
[3] 毛灿贞.银行理财产品选择与评价[J],财会通讯,2015,11,25.
[4] Patricia Constante Jaime,Daniel Henrique Bandoni,Flávio Sarno.Impact of an education intervention using email for the prevention of weight gain amongworkers[J],Public Health Nutrition,2013,17,7.
作者简介:
关键词: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性”原则
贷款业务始终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激烈竞争下,必须加强安全性管理、流动性管理、盈利性管理。通过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审查审批环节的制度建设、贷款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可以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性。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增强信贷资产的流动性[1]。最后通过差异化信贷定价策略、简化放贷程序、精简信贷人员等措施来提高贷款的盈利性,以此抵御市场新生力量的竞争,保护银行的传统业务——信贷业务。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一)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必须审慎控制风险,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通过其信用中介的职能成为全社会最大的债权人、债务人。在信贷业务中,存在着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一系列风险[2]。因此在银行日常业务经营管理中,安全性原则尤为重要,是商业银行的基本目标,重点强调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风险。因此在贷款业务过程中,贷前、贷中、贷后都必须坚持安全性原则。(二)流动性原则。在银行负债中,存款业务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在我国,存款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既要满足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随时提存的需要,还需要满足定期存款、定期储蓄存款在规定日期提现的需要。为满足这些需要,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需要提存一定数量的存款准备金,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防止挤兑的产生。同时为了满足资产的流动性,银行需贯彻信贷配给原则,审慎信贷风险,并通过一系列手段提高贷款流动性,使贷款能在银行需要时具有及时变现的能力。(三)盈利性原则。盈利性原则指商业银行作为一般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是银行最终效益和经营能力的体现。其盈利性目标地实现对自身的经营管理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充实银行资本、扩大银行经营规模、提高银行的信誉,从而提高其综合竞争力。衡量其盈利性程度的指标主要有盈利率、盈利资产收益率、收入盈利率等。贷款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是最主要的盈利资产,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主要手段[3]。近些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花呗、京东白条、民营银行等新生力量开始抢占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尤其是小额信贷领域。同时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使商业银行贷款盈利能力逐渐下降,因此,其目前发展面临双重困境。
二、“三性”原则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
(一)贷款业务与安全性原则。第一,建立社会征信体系。信用体系的健全和信用风险评估机制的确定对于商业银行降低经营成本、降低坏账率、发展小额信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商业银行借鉴互联网金融的优势[4],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将借款人或者投资人的行为模式、消费习惯、诚信记录等纳入信用风险防范模型,做到全面、真实地反映贷款人的资信能力和偿债能力,同时借鉴信用分评分模式,加快全民征信体系的建设。第二,完善审查审批环节制度建设。目前我国实行审贷分离制度,制度核心是相互制衡与自我约束,但自我约束的实现需辅以制度制衡,因此不仅需要加强对专职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建设培养,提高其自我约束能力,同时应辅以恰当的奖罚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制将考核人员的收入与银行效益挂钩,实行收付实现制,加大信贷风险责任考核力度。第三,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贷款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需多方主体参与。首先,企业信贷人员要实时监控企业微观环境、中观环境、宏观环境[5],充分调查企业信贷能力和管理状况。其次,商业银行向政府寻求帮助,在必要时借助行政力量充分分析企业的经营能力、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等,要求企业保证经营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再次,商业银行要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发挥银行同业间的作用,共同防范信贷风险[5]。最后,建立动态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实时监控数据、录入数据,建立完善的风险等级评估,充分发挥预警机制作用。(二)贷款业务与流动性原则。流动性风险以其不确定性强、冲击破坏力大的特点,被称为“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因此,加强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者面临的重要课题[6]。贷款是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缺乏流动性,贷款与存款之间存在期限不匹配的矛盾,这是贷款流动性管理的核心。第一,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将原来缺乏流动性但有未来现金流的贷款通过重组转化为可流通资本市场证券的过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将制造业、冶炼矿业等传统产业的非优质贷款移出资产负债表,将资金再投放于服务业、新兴产业等行业,以此完善信贷结构,提高信贷整体质量,解决贷款与存款期限不匹配的矛盾,提高银行流动性。需要注意的是,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不能急于通过这一金融创新工具将长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以获得流动资金,并且利用这些资金去进行具有较大风险的投资业务,这样容易降低银行的流动性水平[1]。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信贷证券化产品单一、二级市场流动性缺乏、信息披露不规范、金融监管和相关法律不完善、风控和信用评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更加需要商业银行谨慎实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一手段。第二,适当提高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目前,全球经济受疫情的影响呈现下行趋势,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银行贷款风险增加。在此特殊背景下,易发生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需提高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对贷款风险进行充分保障,增加一级资产、二级资产的比重。同时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将会安抚社会大众,避免疫情当下产生恐慌心理发生挤兑危机。但资本充足率提高的幅度应视商业银行实际情况而定。大型商业银行信誉好且有较多优质信贷资产,不易产生流动性危机,这时可提高较小幅度或不提高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流动性原则适当让位于盈利性原则。小型商业银行信誉较差、信贷资产质量较差,在经济下行时更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因此应较大幅度提高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三)贷款业务与盈利性原则。第一,差异化信贷定价策略。面对中底层客户,可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中底层客户有着对利率变动敏感、小额信贷、追求快捷低成本服务的特点,因此商业银行要结合底层客户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开发低利率、低贷款金额、放贷快捷、手续简单的金融产品。这时商业银行的重点是降低成本,即需从放贷各个环节入手控制贷款成本,以期用低利率来扩大市场份额,拉拢客户资源,与花呗、京东白条、民营银行、P2P借贷在小额信贷领域进行竞争。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居民信用档案,减少审贷放贷时间,提高服务水平。面对上层客户,可采用客户盈利性分析定价法,考虑与客户的整体关系、双边关系,加强对大额贷款风险的审查,贯彻落实信贷配给原则。对于低质量大额的贷款,应予以拒绝。对于高质量大额贷款,商业银行在提供贷款的同时,还应根据客户具体需要提供更加灵活的优惠利率,进行个性化定制。商业银行还应积极发展与客户的双边关系,在存款上采用上层客户定价法,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发展忠诚顾客,并获得较高收益来弥补提供贷款的潜在损失。第二,简化放贷程序、精简信贷人员。5G技术的产生、新基建的发展、大数据技术的普及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给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带来了转型机会。商业银行需充分利用这些科技、互联网的力量简化放贷程序,精简信贷业务,加快推进业务线上化、数字化以及互联网化,使人工智能逐渐替代传统人工,智能化、科技化逐渐渗透商业银行贷款程序各环节,这也是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大势所趋。信贷业务的智能化、科技化不仅能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率,给客户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更重要的是,节约商业银行工资支出、培训费用的同时进行科学化审贷,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信贷质量,这些都将提高信贷业务的盈利水平。
参考文献:
[1]孙芳琦.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博士论文,2019.
[2]邵琴.商业银行抵押信贷业务风险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22):232-233.
[3]卢毅.北京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研究[D].广西大学博士论文,2019.
[4]刘宇杰,周红.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20(36):30-32.
[5]徐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防范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4.
关键词:余额宝;互联网金融;SWOT分析
1. 背景
2013年6月13日,支付宝与天弘基金联手推出新型理财产品-余额宝,这是一款类似货币市场基金的服务。据阿里巴巴官方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余额宝用户数已经增加到1.85亿人,规模已达5789.36亿元,人均持有3133元,相当于2013年年底规模1853亿元的3倍。余额宝作为一种新的网络金融形态,未来在渠道、业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会不断倒逼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
2. 基于问卷调查的SWOT分析
2.1 余额宝优势(Strengths)
第一,余额宝客户庞大,潜在资源丰富。依托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余额宝有着庞大的客户基础,1.85亿人的用户数及已超过5000亿元的资金规模都说明了这一点。而从调查问卷结果,也可以看出在未使用余额宝的调查对象中有64%愿意了解使用余额宝,潜在客户资源相当丰富。随着日后支付宝在线支付领域的不断拓宽,目标客户的活跃程度以及忠诚程度将明显高于其他支付平台。
第二,余额宝的门槛低,流动性高。余额宝打破了传统的理财产品最低投资额的限制,客户可以随时随地转入资金,得到收益的同时,还可以随时用于网购、缴纳水电费等日常消费①。网购支付方便、零手续费、转账方便已成为余额宝最为吸引客户的亮点。
第三,余额宝具有相对较高的收益率。调查数据显示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维持在4.0%-5.0%,以2015年4月2日各大互联网货币基金的收益为例,余额宝4.457%,理财通4.203%,现金宝4.623%,活期宝4.2%,可见余额宝收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表现甚至优于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
2.2 余额宝的劣势(Weakness)
首先,余额宝是货币基金,存在亏损风险。虽然货币基金是所有基金产品中风险比较低的一类产品,一般用于投资收益稳定的金融工具,国内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普遍在3%到4%,收益比银行活期高出近十倍,但作为一项基金产品,本质上收益伴随着风险。一旦天弘基金出现收益或是流动性风险,对阿里巴巴公司信誉也会带来打击。
其次,余额宝在法律监管方面还有一定争议,有监管风险。按照央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管理规定,支付宝余额可以购买协议存款,但对能否购买基金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余额宝借助天弘基金实现基金销售功能的做法是在打球。从监管层面上来说,余额宝并不合法,但也不违法,处于灰色地带;一旦监管部门发难,余额宝有可能会被叫停。
最后,余额宝在灵活性与银行活期存款相当、收益性方面完胜银行活期存款,在一定程度上会危及银行利益,有银行风险。余额宝的生存依赖银行,毕竟支付宝的支付体系是搭建在各大银行的系统之上。失去支付宝,余额宝将失去存在的平台。
余额宝将碎片化存款集合起来,通过快捷、灵活的购买方式,形成了创新性的基金产品②。这是一种渠道的创新,同时,这种创新所带来的新的风险也不得不面对。
2.3 余额宝的机遇(Opportunities)
从客户规模来看,目前使用余额宝的人数调查样本的44%,未使用余额宝的人员中也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愿意了解余额宝,可见余额宝的潜在客户资源十分丰富。与同类基金产品相比,余额宝的收益率比较稳定,其七日年化收益率大多时候都保持在4.5%左右,高于银行定期利率,在这种利率水平下,约有41%的潜在客户表明愿意投资余额宝。
从资金规模来看,虽然近90%的被调查者月均在线支付金额低于1000元,在线消费能力处于中低水平,但约有42%的潜在客户愿意把其收入的31%以上投入余额宝。这说明余额宝的资金规模前景良好,资金量会不断上涨。
除此之外,余额宝前景被看好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其对人们理财观念的颠覆和由此带来的理财方式的转变③。本文的调查样本人群在接触余额宝之前的主要理财方式为银行存款,占到62%左右。而在接触余额宝之后,银行存款所占的比例下降到了35%,与此同时,余额宝的比例占到了33%。
天弘基金总经理周晓明直言,余额宝覆盖到了原来覆盖不到的人,在传统的金融体系里面得不到很好的服务,或者说按照常理现在还不认为自己需要理财服务的人群。一块钱都可以理财,使人们感到理财离自己那么近,很多以前没有想到理财的人进到了理财的服务领域。由此也可以看出,余额宝的市场潜力巨大。
2.4 余额宝的威胁(Threats)
同类型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自余额宝2013年6月推出后,很多电商公司和基金公司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前景,均接连推出类似的产品。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腾讯和华夏基金合作推出的“微信理财通”、百度公司和嘉实基金推出“百赚利滚利”产品、京东互联网理财产品――小金库也在2014年3月底上线,分别对接鹏华增值宝货币基金和嘉实活钱包货币基金。以上理财产品都不同程度的转移了余额宝潜在和现有的客户。
银行类理财产品的反击。余额宝的推出给各大银行的存款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分流威胁,各银行也纷纷推出了各种类似余额宝的产品④。由工商银行控股的工银基金公司推出了规模最大的银行类理财产品“现金快线”、平安银行与金融机构合作的“平安盈”以及银联推出的依托230万POS用户的“天天富”等理财产品有着和余额宝类似的高流动性、高收益性以及赎回到账快等特点,且这类理财产品以银行资金为依托,较余额宝的安全系数高,给余额宝带来了极大的竞争。
风险的不可控性。余额宝推出时阿里巴巴对其风险提示不足,重点宣传了它的高收益率。首先,这种高收益率是存在与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没有开放的情况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一旦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必然会影响余额宝的收益;其次,余额宝的收益会受到货币基金市场的影响,如果货币基金市场形式走低,余额宝用户的收益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的调查样本认为余额宝的风险低于5(风险程度由低到高为1―10),这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余额宝目前的风险相对较少,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3. 结论
余额宝作为创新型理财产品,从推广至今,争议之中规模得到迅速的扩大,市场风险也不容小觑。但余额宝毕竟是互联网金融领域一次创造性的尝试,它对于推动我国金融自由化和银行业的不断创新具有一定的意义。(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该论文基于西南交大公共管理学院文渊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
注解:
① 王莹. 余额宝的流动性, 收益性及风险分析[J][J]. 中国商贸, 2013, 35: 65-66.
② 王瑶. 基于 SWOT 范式的余额宝理财思考[J]. 金融经济(理论版), 2014(1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formation of "Internet+" environment makes the banks no longer in the traditional monopoly situation.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terne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关键词: 互联网+;商业银行;发展
Key words: Internet+;commercial bank;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7-0015-03
0 引言
我国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到现在己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商业银行类型也从最初的中、农、工、建四大行,发展到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三大类银行。近些年,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出具有时代特点的网络金融公司,同时,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引入,导致银行业不再处于传统的垄断地位,而是逐渐转变为相互激烈竞争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若仍照搬原来的商业模式而不针对新的市场环境进行创新,就很难维持稳定的盈利能力。囊陨峡梢钥闯觯从现实角度出发,研究“互联网+”环境下商业银行发展的问题及解决路径具有重大意义。
1 “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1.1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
1.1.1 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五大行,作为我国银行体系的主体,国有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员工数量、机构网点设置与市场份额上都在我国处于领头羊的位置。
国有商业银行具有雄厚的资金贮备,它主要针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业务往来,不断推出适合目标客户的创新型服务与产品,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高信誉、大规模,其外汇业务相对发达,并且通过优越的工资待遇吸引优秀的金融人才为其服务。然而,国有商业银行的现有商业模式存在许多缺陷,庞大的垂直化的组织结构阻碍了银行内部上下层级的沟通,降低银行办事效率,国有银行稳定保障的工作吸引大批寻求终身保障、工作安逸的员工,他们虽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但普遍创新能力差,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国有银行创新速度慢、发展速度慢,患有大企业的通病。
1.1.2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国有商业银行产生时间较晚,发展较快,经营管理较为灵活,其网点分布在全国大部分城市,但在广度上没有国有商业银行多,资金也不及国有银行雄厚,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形成了集中于某一领域精品化发展的商业模式,股份制商业银行精品化的商业模式具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特点,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了传统的银行业务,并且,通过全方位的考察,锁定某一领域,实行专业化的商业模式,将银行传统业务赋予新的特征,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从内部价值链角度出发,通过对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创新,尽可能发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优势,通过高效、全能的专注于某一领域,实现生产优质的服务产品、降低银行成本等多个目标。
1.1.3 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在2012年末,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总数接近150家,其总资产为12.34万亿元。在网点分布上,城市商业银行没有国有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布广泛,其资金储备也没有国有与股份制商业银行雄厚,但城市商业银行通常是基于某一区域建立和运行的商业银行,其了解该区域的特殊性并且经常能够获得当地政府帮助和支持。
城市商业银行熟悉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了解顾客需求,其侧重面不同于国有商业银行与大型企业的合作,而侧重于资金需求少、时间紧、频率高的当地中小型企业与个人业务,此外,城市商业银行运营手段较为灵活,管理决策层级较少,虽然在“量”上无法与大型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拟,但在“质”上城市商业银行寻求出新突破,城市商业银行更加重视效率的提升,纷纷都在转型突破,探索资本消耗低、稳步增长、内生能力强的商业模式。
1.2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1.2.1 价值主张问题
我国银行的金融产品有将近五分之四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品种单一,属于自有品牌的产品少,后发展的新产品中相似性太高,存在互相模仿的嫌疑,尤其是资产类产品,开发的很多产品很多都不是客户所需要的,这就使产品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特别是“互联网+”环境下,网络金融公司兴起,更对传统银行的产品造成很大的冲击。
1.2.2 内部价值链问题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点设置不合理。一些银行在选择网点时,没有做充分科学、实事求是的分析调查,造成了有些地区网点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而在另一地区需求不足,造成网点重叠布局,导致资源浪费,客户流失。其次,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不足,我国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全面风险管理意识,缺乏全面风险管理平台。
1.2.3 外部价值链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原有的四大国有银行的垄断,随着市场的开放、监管的放松,股份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也逐步进入市场,市场份额被逐步分解。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银行间合作可以降低银行内部成本,并且通过分销渠道的共享增大销售能力,实现银行间共嵌。但实际上,我国银行间过于强调竞争而忽略合作产生的共赢,固封在原有模式中而忽略信息共享可降低的巨大内部成本。
1.2.4 盈利模式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依靠我国政府制定的存贷利差限度保障了商业银行的收入。然而,随着近些年市场利率化、严格的市场监管、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过分依赖存贷利率差的收入模式极大的削弱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近些年,我国商业银行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在互联网快速发展金融市场深化改革的环境中,银行业也逐渐改变其收入结构,通过发展中间业务的多元化收入来源代替只依靠传统以利息为主的局面。以我国工商银行为例,其中间业务收入从2000年的35.32亿增长到2012年的1191.17亿元,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也从4.98%增加到22.2%,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己取得卓越成效,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相比,我国盈利模式仍存在许多问题。
1.2.4.1 收入来源单一,非利差收入金融产品少
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逐渐重视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银行相比,我国金融产品与服务种类仍然较少。据统计,美国银行有将近2000种以非利息收入为来源的金融产品,而我国商业银行仅仅有不足300种,有限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除利差收入以外进行的其他形式盈利活动。
1.2.4.2 存贷款业务过度竟争
我国设置的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虽然保证了商业银行的收入,但简单的以存贷利差为主的收入模式,抑制了商业银行创新热情,并且造成在存贷款业务方面的激烈竟争,有限的市场份额将减少商业银行利润。此外,利率市场化、银行监管的日益严格也将逐渐减少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其中,产品开发单一是主要问题。我国制定的存贷款利率上下限与分业经营政策对商业银行具有绝对保护作用,导致商业银行存在不重视产品开发创新、中间业务发展缓慢、不以顾客为中心等诸多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仍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和较大的发展空间。
2 “互联网+”环境下解决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问题的路径
2.1 价值主张创新
价值主张是指企业需要与价值对象进行何种价值交换,解决的问题是“客户是谁”,“企业为顾客提供怎样的价值”。商业银行通过不断对产品与服务进行改进、不断与顾客沟通提高服务质量,希望通过满足顾客需求来进行价值交换,为商业银行创造利润,互联网环境下,商业银行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2.1.1 加强顾客关系管理
“互联网+”环境下使企业与客户之间产生一种互动的关系,极大的改善了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互联网+”环境下,商业银行可通过更多媒介与顾客进行交流,顾客可通过在线平台、电话等多种渠道与银行沟通,不必遇到任何问题都前往营业网点进行处理,同时,商业银行通过定时的邮件、电话和在线平台的回访,可及时了解掌握顾客对产品与服务的满意度,按照顾客需求对顾客所需要的产品做智能化服务。
2.1.2 创新顾客服务内容
在“互联网+”环境下,商业银行可建设先进的顾客智能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可收集和分析市场上各类信息,对顾客的需求进行智能化了解,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准确掌握客户的爱好和倾向。此外,商业银行利用这种系统获取并分析与顾客所有的交往历史,从整个行业的角度认识顾客,及时了解掌握顾客各种信息,为银行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降低商业银行的决策风险。
2.1.3 提供个性化产品
“互联网+”环境下,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双向交流显得十分容易,全国的客户都可随时购买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银行根据顾客在客户端留下的数据,分析顾客的爱好和对产品的倾向性,然后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和倾向或者客户的建议来开发客户所需要的产品,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2.2 内部价值链创新
2.2.1 业务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是价值链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互联网+”环境下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实现“前台前移”,主要是指充分发挥顾客在金融服务生产流程中的作用,扩展顾客采用自助服务的电子分销系统的宽度。互联网的发展正帮助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多样化的电子分销系统,电子分销系统使得银行业传统前台的作用不断减小,必要性不断下降,顾客可通过与银行主机相连的各种终端机,进行业务办理,传统的人与人界面将发展至人与机器界面,这将为顾客提供标准化服务与高质量服务。
互联网的发展引发银行业激烈竞争,迫使商业银行寻求一切方法降低成本,以求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商业银行后台的主要工作是为产品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并且,向前台各类业务提供支援和服务,商业银行可利用互联网整合银行各流程信息,分析出能为银行带来竞争优势的核心流程和一般业务流程,将成本高、复杂、所占资源大但不能为商业银行带来高价值的流程进行外包处理,从而降低银行成本,使银行免除沉重的投资负担,将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
2.2.2 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银行是高风险的行业,在银行的经营中随时都有可能因为各种不可预料的因素而导致经济损失。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内部流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之一即为准确的评估风险,并进行及时有效的风险管理。
互联网可帮助商业银行构建覆盖到银行经营的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等每一项业务的授信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庞大全面的数据库,并通过适时更新,不断完善和推广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同时,商业银行可通过互联网建立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实现系统内从总行到网点间的顾客风险信息互传、信息共享,以保证顾客在任何网点进行信贷业务时,银行都能迅速的计算出客户的违约概率,使授信决策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
2.2.3 市场营销创新
市场营销是商业银行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的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互联网+”环境下,顾客的需求发生巨大改变,商业银行的营销模式也应随之改善,以客户需求橹行牡氖谐∮销方式与渠道的创新,可以成为商业银行的战略竞争优势。互联网环境下,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最主要创新为网络营销,商业银行开展网络营销的目的是通过网络整合传播维持和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良好形象,促进产品销售,并且通过多元渠道吸引客户使用网上银行业务,降低柜面压力,集中资源为优质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传播不再简单为企业向顾客的单向信息传递,而是逐渐演变成企业与顾客间双向的信息传播模式,商业银行积极地将自身优势展现给顾客,同时,顾客也积极地向商业银行展现自身需求,索要需求信息。互联网的发展帮助商业银行进行多元化的营销方式,例如通过电视、电脑进行广告宜传。现代技术的宜传手段具有高频、高效、影响面广等特点,为保持市场宜传的有效性,商业银行必须高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互联网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商业银行开发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短信银行、网络银行等不同的分销渠道,此类称为虚拟网点。虚拟网点的建立消除了顾客在业务办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增加了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诚度。在实际工作中,商业银行需要针对不同产品和服务选择合适的分销渠道。在选择时,要确立不同分销渠道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虚拟网点的建立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营业网点,他们有各自的特点,能满足顾客不同的需求。因此,商业银行需协调发展虚拟网点和传统营业网点,从而最大化实现目标顾客的价值。
2.3 外部价值链创新
商业银行外部价值链是指商业银行与组织边界之外的其他企业进行的合作联盟。传统价值链强调企业优化内部价值链,力求达到竞争优势,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各个银行通过对抗性竟争活动并不能帮助银行保持绝对的优势地位。此时,银行通过外部合作联盟带有的收益比相互竞争带来的收益更大。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帮助商业银行了解更多外部企业信息,有助于商业银行准确寻找到可以进行合作联盟的战略伙伴。商业银行利用外部价值链,在不具有竞争优势的环节寻求合作联盟伙伴,通常采用两种方式。
2.3.1 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联盟
银行业较其他行业拥有更高的共同成本,并且运营成本在一定时期内也保持不变,因此,业务规模的扩大可以降低共同成本。通过互联网进行行业间沟通交流与资源共享,将商业银行与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连接起来,分享资源和分销网络。
2.3.2 与高技术企业联盟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满足顾客多元化需求,商业银行通过与通信企业联手推出更多能使顾客方便使用的产品与服务。例如,招商银行与中国移动联手全面推出的“手机银行”,方便顾客进行业务办理。在“互联网+”环境下,银行可以制定“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策略”与先进、高效的业务流程一起成为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方式。
2.4 盈利模式创新
2.4.1 实行科学定价
在“互联网+”环境下,商业银行通过业务介质虚拟化,将线下业务活动搬到线上,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运营成本的降低可使商业银行提供更多产品优惠活动,吸引更多顾客。互联网的发展,减少银行与顾客间的信息不透明现象,方便顾客比较不同银行间产品价格,我国现在多采用简单的成本加成定价法与追随定价法,相对比于西方国家依靠市场需求水平、竞争水平、成本费用水平制定价格,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定价过于简单,缺乏对顾客的吸引力。我国商业银行在产品定价时应学习西方发达国家,考虑帕累托效应和规模经济法则,采用多样化产品定价,例如边际成本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差别定价法、脱脂定价法等。对于产品定价,应采取科学差别化原则,以顾客作为评价的组成部分决定产品优胜劣汰。
2.4.2 开发中间业务
高科技是中间业务发展的关键,是中间业务增加竞争能力的重点,商业银行可通过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金融电子化的建设,推进中间业务发展。信息化和网络化是当今时代的两大特点,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互联网科技手段,通过科学技术减少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投入,并且提高劳动生产力、银行内部运营效率和对客户的服务质量。通过持续创新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实现商业银行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维波.我国商业银行再造综述[J].财经政法咨询,2004(3):48-57.
[2]龚玉霞.中国商业银行再造及创新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3]李维民.关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再造的几点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6(11):75-76.
[4]罗耀龙.城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J].财税金融,2006(2):59-60.
[5]付霞,龙华贻,白华龙.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J].西南金融,2015(2):55-57.
[6]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7]王国刚,张扬.互联网金融之辨析[J].财贸经济,201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