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回环往复范文

回环往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回环往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回环往复范文

摘要: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是在不断适应业务快速发展趋势而产生的新一代光传送网技术。ASON网络作为具有分布式智能的光传送网,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传送平面和管理平面的基础上引入了具有智能的控制平面,他用了新令、路由、自动发现等技术。

关键词:ASON 保护机制 恢复机制

不断适应业务快速发展趋势而产生的新一代光传送网技术。ASON网络作为具有分布式智能的光传送网,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传送平面和管理平面的基础上引入了具有智能的控制平面,他用了新令、路由、自动发现等技术。ASON技术在光传送网中的引入将为运营商带来很多优势。以现有的保护恢复标准和开况为基础,重点对保护和恢复在网络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保护恢复机制

1.保护机制

保护机制是为了对一条或多条公主连接进行保护,而预先建立起一条和多条保护连接的机制。这些用于保护的容量即使未被使用也不能被重路由利用,而且中间节点用于保护的交叉连接已经事先完成配置,在保护时不需要进行改变。在保护机制中,由于保护通道/链路都是预先建立的,在故障发生时不需要通过ASON信令去指挥任何中间节点的连接控制器发生到换,因此业务恢复的速度快(一般小于50ms),使用于较高等级的业务;但是由于用于保护的容量即使未被使用也不能被重路由使用,这就使得保护机制需要较多的冗余资源,一般会超过100%。保护方案分以下几类:

(1)专用保护。

①保护:业务在两条完全不相交的通路/链路(工作通道/链路和保护通道/链路)上同时传送,在接收端选择质量最好的信号。

②保护:业务只在工作通道/链路上传送,而保护通道/链路不传送业务或传送低优先级的业务。当工作通道/链路发生故障时,业务工作通道/链路倒换到保护通道/链路上,而保护通道/链路上的低优先级业务被放弃。

(2)共享保护。

①N保护(N>1):N条工作通道/链路共享1条保护通道/链路。N条工作通道/链路同时出现故障的几率很低。如果有超过一条工作通道/链路出现故障,就保护优先级最高的工作通道/链路。

2.恢复机制

恢复机制是指通过重路由机制建立新的连接以代替失效连接的机制,这些新连接会占用网络冗余的共享容量。与保护不同,当故障发生需进行恢复时,网络中支持该连接的部分或全部交叉连接会发生变化。由于恢复利用共享冗余量建立新连接来代替发生故障的连接,通常会涉及动态的资源建立和路由计算(路由计算可以预先进行),因此比保护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倒换,不能适用于高等级业务;但也正式由于能够对共享冗余容量进行动态的使用,使得恢复机制的资源利用率比较高,只需要50%~70%的冗余容量。根据路由计算和资源分配发生的时间不同,恢复可以分为预置和实时两种方式。在预置方式中,恢复路由或资源在故障发生之前就已经确定并在相应的节点进行了预置存储,当故障发生时直接调用相应的恢复路由或资源(时隙)信息进行交叉连接;在实时方式中,计算软件在故障发生之后,才根据网络当时的资源情况进行路由计算和资源分配,继而完成交叉连接。实时方式可以反映当时网络资源使用情况,所以路由资源的调配较之预置方式更具灵活性,但其恢复速度比预置方式慢。根据故障恢复后的业务处理,恢复机制可以分为可返回和不返回两种。可返回方式就是指故障恢复后需要将业务从保护连接上倒换到初始的工作连接上,这样做可以尽量保持网络的初始化设计;不返回方式与前者相反,即使故障得到修复,业务也不返回到初始的工作连接上,这样做节点不需要保存初始的信息。

二、保护恢复功能的研发现状

目前,各个厂家ASON设备的保护修复功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造成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保护恢复方面的标准还有待发展,目前的标准主要是提出了保护恢复定义和基本功能要求,而具体的实现方法还没有规定,而且对于互连互通涉及的问题也没有进行规范;二是保护恢复同运营商的需求密切相关,不同的运营商提出的不同需求引导了厂家对于保护恢复功能的研发方向。

从支持的保护类型看:1+1保护和预制/实时恢复在实现上相对简单,并且需求明显,因此他们是多数厂家目前都可以实现的基本保护恢复机制;而1:1或M:N涉及优先级,业务抢占等比较复杂的策略,而且需求还不明朗,因此多数厂家还不予支持。从时间性能看:保护机制,特别是1+1保护的倒换时间都可以控制在50ms以内,而恢复机制的业务恢复时间则差距很大,这是由于厂家采用的检测机制、路由算法效率、预置程度(路由或资源)等实现方式上具有各自的特点。从保护恢复方式的组合形式看:这个方面应该是厂家在保护恢复功能最具特色方面。永久1+1保护(当故障出现在使用备用电路的同时再生成另一条备用电路),保护失败后进行恢复,传统环保护/SNCP保护失步后恢复,传统保护/SNCP保护和ASON保护的分段接收等等组合形式满足了运营商不同的需求.但是,多样组合形式在为运营商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给互连互通造成了障碍,厂家特殊性必然导致标准化程度的降低。

三、保护恢复应用策略

在ASON网络中保护恢复的应用非常重要的,与信令和路由不同,它的应用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保护恢复的应用策略涉及方面很多,这里进对保护恢复的等级划分和域间保护恢复的实现方式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1.保护恢复的等级划分

由于不同的保护恢复机制出自不同的设计思路,它们在保护恢复时间和对于业务可靠性的保护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区别,正是这种区别划分业务等级提供了一种技术基础运营商可以根据业务的要求,为不同的业务选用不同的保护恢复等级,并且可以和客户签订基于保护恢复的SLA。现有保护恢复机制进行的等级主要划分为永久1+1、1+1/环网保护+实时恢复、预置/M:N+实时恢复、无保护和额外保护,这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等级划分,运营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平衡业务需求和网络资源利用率来选择适当的划分等级。

2.域间的保护恢复

第2篇:回环往复范文

关键词:往复机;Hydrocom(无极气量调节);逐级返回气量调节;无扰动切换

1 概述

往复式压缩机大量用于炼油厂的各类加氢装置。往复压缩机本身不具备气量调节能力,

这就需要为其配备一套气量调节系统来满足不同时期工艺系统的耗氢需求。目前,最常见的就是Hydrocom(无极气量调节系统)和逐级返回气量调节系统。

2 Hydrocom

Hydrocom(图1)是通过控制压缩机吸气阀的开关时机,进而改变被压缩的气量。实现的方法是通过液压油提供外力作用在吸气阀上,使吸气阀延迟关闭。另外,Hydrocom中的XX部分和XX部分能保证气量调节的更加精确。由于可以控制被压缩的气体量,所以压缩机配备Hydrocom后,效率非常高。

图1

3 逐级返回式调节

逐级返回式调节是最传统的气量调节方式,此种方式下(不改变卸荷器状态)压缩机始终处于满负荷,满吸气量状态。通过将多余的压缩气体从工艺管路重新送回压缩机各级入口或火炬系统来改变进入工艺系统的气量。由于存在多余的压缩气体,所以此种方式会造成气体和电能的浪费。

4 无扰动切换

4.1 无扰动切换要求

①切换过程中,压缩机总出口流量保持不变,确保反应系统压力波动尽可能小。②严禁循环氢流量大幅度波动,导致加热炉或其他装置联锁启动。③压缩机本身运行要保证稳定,只顾系统而勉强压缩机工作也是很危险的。

4.2 从Hydrocom机切换到逐级返回机

①首先,Hydrocom机(后文用A机代替)需要切换到手动模式,待DCS将控制权完全交于操作员后,可以启动逐级返回机(后文用B机代替)。B机启动稳定无异常后,开始进行切换。②为B机提升负荷(根据各自装置实际情况,通常都为满负荷),升至满负荷。③调节B机各级返回阀(图2中PSW11101,11102,11103),让B机各级出口压力稳步上升,当B机三级出口压力达到A机三级出口压力时,开始调低A机的Hydrocom手操器(图2中PSW8051A,8052A,8053A),顺序从三级到一级。④无论是A机还是B机,在切换过程中都要密切关注各级压缩比。无扰动切换不仅对于工艺系统,对于压缩机本身更为重要。切换过程中靠压缩机某一级气缸单独承担大部分负荷,会对气阀、曲轴、连杆产生伤害,严重时有机械损伤的危险。⑤切换过程中每一次负荷调节后,最好留给系统几分钟时间来消化调节过程中带来的少许波动,并以此为据修正下一次调节的幅度。⑥每一次调节量不宜过大,要随时观察两台机进入系统的总流量保持不变。同时也要注意,B机此时虽然满负荷,但输送进工艺系统的气量较少,大量气体再被B机重复压缩,一旦调节稳定就果断进入下一次调节,B机长时间低负荷会造成气阀温度升高。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Hydrocom在低于30%负荷运行时会使气阀温度升高,建议当接近30%负荷时可以少许打开A机的返回阀,通过级间冷却器为气体降温,但30%以后仍需快速将负荷降至0,并停A机电机,通过B机来保证切换末期的稳定。

图2

4.3 从逐级返回机切换到Hydrocom机

①切换的第一步是对应的。②切换过程中Hydrocom系统处在手动操作状态。为A机升30%以上负荷,确保A机三级出口压力达到B机三级出口压力后可以为B机减载。③通过A机各级手操器逐步提升A机的负荷,之后操作中注意事项与A机切换到B机相同。

5 总结

自装置投产以来,已经多次完成两台机组的切换,通过不断的试验和摸索,以上的方法能够满足工艺生产,也不会对设备造成损伤。经过实践证明此种切换方法也是便捷的,安全的,可靠的。

参考文献:

第3篇:回环往复范文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解说;节奏;美学意蕴

电视纪录片,以其“记录真实”的文献记录价值、社会认知价值、历史文化传承价值、艺术审美体验价值,拥有了其他影视作品无可比拟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电视纪录片中,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是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要素。除同期声外,听觉语言主要表现为解说。它的主要功能是延伸画面信息量、增加作品意蕴、渲染烘托气氛、提炼升华主题、表现画面未尽之意蕴。

“解说这种手段在电视节目中的主要功能是延伸画面,扩大信息含量,补充画面不足,挖掘画面内涵,渲染烘托气氛,提炼升华主题,连接画面实现语言蒙太奇,顺利过渡转场,协调电视片的转化艺术效果。”[1]纪录片解说是将创作者的一度创作成果——解说词,通过配音员的二度创作以有声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个配音员的生活阅历、对作品的理解程度、情感的生成表达、内外部技巧的运用以及用气发声时的音质、音强、音高、气息控制、语速等具有特殊性,这种独特的个性特征在形成语流时构成了艺术的律动,具有美感。而在众多的有声语言表达技巧中,“节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解说词的写作风格、纪录片的立意、音乐的节奏制约着解说的节奏。对于“节奏”掌握的优劣,直接影响配音乃至整部纪录片的艺术表达效果和美感。本文拟就这一技巧对纪录片配音的美学意蕴进行阐释。

一、“节奏”在古典美学中的本源表现

.“节奏”这一概念在中国最早属于音乐范畴。《荀子·乐论》中提到:“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諰,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礼记·乐记》里也提到:“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先王耻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乐而不流,使其文足论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在这里,“曲直是指转折、平叙;繁瘠是华丽、简约的意思;廉肉则指的是高亢、柔婉。”[2]82有声语言和音乐在节奏上有相似之处,也有本质区别。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音乐讲究旋律,有声语言讲究韵律,这个韵律就体现在节奏上。

六朝时期的刘勰在他的著作《文心雕龙·定势》中将“节奏”命名为“势”。“什么叫势,弩机发射的箭自然是直的,溪身是陡曲的,溪水自然是曲折而湍急,这是自然的趋势……说明道理的文章自然要求明白确切,即景抒情的文章自然要求在景中含情,即含蓄不露。命意浅露的,谈不上蕴藉;措辞明断的,用不着繁彩;情绪激昂的,自然发言慷慨,风格刚劲;情思曲折的,自然吐词婉转,风格柔婉。……刘勰认为‘辞已尽而势有余’就是话说完了,这种气势还留在听众的印象里,余音绕梁。”[3]作为有声语言的美学范畴,“势”反映着一种形诸于外,表现为具有审美意味的动态语势结构,指示着话语的心理和生理趋向。在古人那里,“节奏”具有的这些特点,体现了纪录片解说中丰富的美学意蕴。

二、“节奏”——富于美感的乐音之美

纪录片解说是声音的艺术,是诉诸听觉的艺术,在为画面及内容服务的前提下,解说语言自身也应具有丰富的美感,这对于提高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美感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便是“乐音节奏”。徐世荣在《汉语语词结构的音乐性》中提出“音乐性”是汉语造词的一条规律。他认为:“音乐性增强表演效果,这不仅仅是修辞的问题,也是造词的一条规律,这条规律实际是存在的,历史上已按这条规律造成若干语词,而成为语言中表情达意的好材料。”[4]但凡听起来入耳流畅、具有美感的解说词往往在遣词造句上下了一番工夫。往往通过平仄、对偶、排比、反复、谐音等多种形式构成听觉上的抑扬顿挫,形成美感。

中国电视纪录片在经历了政治教化阶段(1958—1977)以及随之产生的“高调门”“强控制”“重修饰”的解说风格后,新时期的电视纪录片解说越来越回归到真实、朴质、大气、自然的特色上。在具体的解说实践中,起点、落点、起势、落势在依据文字稿件的基础上应该做到抑扬顿挫、起伏跌宕,在对比度、起伏度和明暗度上富于变化,形成乐音美感。

如纪录片《的诱惑》片段:(女)的诱惑,是一次次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纵马高山,是因为高原的生命这般顽强。

(男)的诱惑,是一次次在大山的怀抱里露宿长河,是因为遥远的天边,有过往日的辉煌。阿里旷野的荒城啊,古格王国的遗址,你是历史古道的风,你是千载流沙的浪……

开始出现的“的诱惑”五个字起声不必着力,只用平缓的语调引入,让受众进入纪录片营造的氛围即可。紧接着的“一次次”是平仄仄,配音时应注意控制好气口,声音状态做到上行的态势,“古老”是仄仄,且内涵沧桑之意,故应用下行且松弛的声音状态,“神奇”是两个平平,含有探究之意,配音时可表现出积极的上行态势。“纵马高山”给人感觉节奏急速且极具力量感,在配音时声音形式应贴合这一特点。“是因为”为过渡性语词,不必着力,一气带过即可。最后的“顽强”二字有坚定之意,在配音时可采用欲扬先抑的技巧。

三、“节奏”——合节推进的回环之美

“节,是节拍、节律、节制、节度的意思。既有段落分合的关联问题,又有控纵制约的分寸问题;既有时间的长短问题,又有空间的大小问题。……无节不断,无节不通。朗读时,必须把中断处加以留白,把衔接处给以填充。”[2]82在配音时,要善于找准语流中的地点和时机,使之不生硬、不平淡,从而达到“停中有连、若即若离、意在言外”的艺术表达效果。“奏,是推进的意思。单独的、单个的某种声音,突兀的、孤立的某个声音,不能称其为奏,它必须是一连串地、一段时间里的声音,而且要有变化,显示出某种走向、某种态势。”[2]85“节”和“奏”的融合造就了解说的“抑扬顿挫”“回环往复”的流动美感。即刘勰在《文心雕龙·定势》中阐释的弩机发射的直与溪水的结合。也就是纪录片配音中有声语言推进态势的过程。

在解说时,当思想感情喷涌而出、奔腾而下时,“节奏”就需要发挥“统领全局”的作用。它与有声语言的另一技巧“语气”紧密相连。在解说中,“语气”确定“这一句”的声音形式,而“节奏”则要驾驭由许多“这一句”构成的“这一部”。语气的跌宕起伏,造就了节奏的抑扬顿挫;节奏的回环往复贯通了语气的轻重缓急,形成了合节推进的回环之美。这种回环往复一定是在某一个段落中,基本的语气和格式虽不能完全是同样的语流速度和样态,但却有大致相同的语气和语势。

如下面这段解说:

还记得那和着沂蒙小调的纺车吗?曾摇出多少情和爱?

还记得那日日夜夜转动的石磨吗?曾磨出多少支前的军粮?

还记得这弯弯曲曲的山路吗?子弟兵从这里开进城市,走向胜利。

这段解说在排比句的运用上达到了极致,解说效果一吟三叹,一气呵成,辞已尽而势有余,听之令人荡气回肠,如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运用了三个“还记得……吗?”和两个“曾……出”造成听觉上的一种积累和情感上的延续。在解说时,要掌握好停连、区分开重音。即重音不能在同一起点和落点上,停连也不能用在同一位置,要控制好咬字力度、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表达出这种回环往复的节奏之美。

此外,在给纪录片配音时出于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声音有中断的地方,也有衔接的地方。在配音时,要在中断处做到“音断气不断”,在衔接处做到“一气呵成”。

如:纪录片《再说长江——生生不息》中有这样一段解说:

茂密的森林是建设者眼中的栋梁;

林立的烟囱是高速发展的标志;

鱼跃歌飞的场景是丰收的喜悦;

大片的湿地更是成了耕种最好的选择。

这是母亲河20年的给予,长江流域以不到中国1/5的面积养育了中国1/3的人口,生产了中国1/3的粮食,创造了中国1/3的财富。长江三角洲成为世界上正在形成的第六大城市群,长江经济带更是中国最宽广、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带。

在这一段的配音中,配音员李易在体现总编导整体配音风格平实、平和的基础上,对“节奏”的把握与前后段落又有所区别,创造出了较强的审美性。李易一反一般配音员在同一段落中运用相同起点和落点的特点,从内容出发,将解说词中深厚的文化积淀用有声语言的形式很好地表现了出来。他的处理大致如下:

“茂密……的森林—是建设者眼中的—栋梁;林—立的烟囱是—高速发展的标志;鱼跃歌飞的场景—是丰收的喜悦;大片……的湿地—更是成了耕种最好的选择。”紧接着后面的一段解说词中出现了许多数据,这是配音员较为头疼的东西,因为配得不好容易给受众造成平淡无味的感觉。但这些数据往往又是撰稿人千筛万选后留下的,对于这种平淡中的“势”的把握则更显功力。此外,在看到这些宏大的叙事语言后,配音员心中往往会升腾起一种热血,语音语调会不由自主的拔高,但李易却没有这样做,他总是含着,用“欲扬先抑”的对比的技巧体现出“势”的美感。

在纪录片配音中,要想突出节奏的美感,还必须做到从整体出发,造就有声语言的“抑扬顿挫、回环往复”之感。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有的配音者认为在配音中语气和节奏是相同的内容,节奏表达的优劣也就是语气的优劣,这种想法是值得商榷的。在有声语言表达体系中,“语气”是一句话的声音形式,而“节奏”则是从全篇稿件出发的抑扬顿挫、回环往复的声音形式。就像树干和树枝的关系一样,抓住了语气,节奏才有了根基,统住了节奏,语气才有了归宿。“语气的跌宕起伏,造就了节奏的抑扬顿挫;节奏的回环往复,贯通了语气的轻重缓急。反过来,节奏的回环往复,是由语气的跌宕起伏的同一和统一形成的,节奏的抑扬顿挫,是由语气的轻重缓急的对立和并比形成的。”[2]88

[参考文献]

[1] 徐舫州.电视解说:安排与处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122.

[2] 张颂.朗读美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3] 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277.

第4篇:回环往复范文

放眼当今政治课教学,形成有吸引力的教学语言风格,应当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雨果在谈到艺术家的创造性时说:没有风格的作家,尽管有可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却达不到真正的胜利。同样道理,政治课教师若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就不可能走出一条留下美的轨迹的教学之路。因此,要使教学具有美的魅力,形成生机勃勃、洋溢着美的气息的过程,就必须精心追求教学语言的风格美。

一、豪放的美

豪放就是气势浩瀚、激越高昂、豪壮刚舰英武奔放的语言格调,即人们常说的阳刚之美。形成豪放的语言风格的要素,主要表现在对词语声音色彩的大量选用上,“音节高则神气必高,音节下则神气必下”。博大高远、气势恢宏、色彩鲜明、胸襟开朗是豪放的主要特征。豪放的语言风格能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给学生一种豪壮英发的动感美。

二、柔婉的美

柔婉是与豪放相对应的语言风格。柔婉的特点是语句优美,情意缠绵,韵味深长。柔婉风格的语言,大多来自于使用语句的变幻多姿,短句急而促,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绮丽洒脱。这些句式错落而谐调地结合起来,造成一种情调婉转的艺术效果,使学生久久难忘。

三、灵秀的美

灵秀就是绮美绚丽的语言格调。它能给学生以错落有致、轻松谐趣、色彩斑斓的优美感受。灵秀风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如何使用形容词和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它的节奏既充满着强烈、深厚的情感,又回荡着起伏不停的音律,能增强对教学内容的形象描述和抒情感。

在讲授高二《思想政治》(下册)“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一问题时,我引导学生说:“同学们还记得写的《松树的风格》一文吗?”(学生答,略)然后,我满怀激情地朗诵道:“我赞美你,松树,你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你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你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接着,我进一步引申道:“我赞美你,英雄模范人物,你们所追求的是无怨无悔的人生。从、英勇献身到焦裕禄、孔繁森甘做人民的好公仆,从徐洪刚、白雪洁见义勇为到徐虎、李素丽无私奉献、真情为人民……索取不属于我们,我们只有付出,绝不期待回报,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在这一语段中,我用松树的顽强生命力和自我牺牲精神来比喻那些在革命战争年代不顾个人安危,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顾个人得失,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开拓进取的人们的崇高品质。这绮美娟秀的语言、深厚的情感,形成跌宕起伏的音律和景外有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画面,恰如其分地把各个段落要表达的意思衔接起来,一气呵成,使教学情景交融、丝丝入扣、灿烂可观。正所谓“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

四、回环的美

回环就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又回过头来用前一句的开头做后一句的结尾的语言格调。教学中一句优美的话语就是一颗璀璨的珍珠,把这些彩色的珍珠两端串结成圆圆的项链,就是回环。这种修辞手法通过语序回环往复的巧妙配合,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排斥或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它结构严密、上递下接、语势连绵、音律流畅,用之则可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在讲授高中“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问题时,我是这样复习提问的:“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是什么?”(学生答,略)接着,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说:“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就必须有正确的路线做指导,这条正确的路线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段语句,每句内部意思衔接,揭示了“宏伟目标――基本路线”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含义深刻,精辟警策。加之结构整齐匀称,具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传递出和谐统一的美的节奏,使学生听后情趣横生。

五、含蓄的美

第5篇:回环往复范文

关键词:修辞;广告语

通常情况下,我们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修辞的历史告诉我们,修辞就像一把用语言与非语言符号铸造的利器,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都曾在各自不同的历史时期运用它,从而为社会交际需要服务。

所谓广告,从汉语的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广而告之”。广告中大量运用的修辞无疑就是广告的这种“仪容”的最佳体现。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随着时代与社会的进步,修辞的类型也更加多元化。广告语中的修辞主要包括修辞的语言手段和辞格。

“修辞格”简称辞格,也称语格、辞藻。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提到:“把语词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光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的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修辞格”指的是人们在组织、调整、修饰语言,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特定功能的用语模式。商业广告语为了增强广告语言的生动性、可读性,吸引消费者,使用辞格现象尤为普遍。常用的有比喻、双关、对偶、回h、夸张、通感等辞格。

比喻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点,通过打比方来使某一事物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说服力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契合了广告语要在很短时间内传达完美信息的特性。由于广告是个特殊的文体,它都尽量避免在广告中出现本体,更少出现“好像”“仿佛”这类喻词,我们很少看见一则优秀的广告,像以前小贩走街窜巷般的吆喝一样,如“某某公司的产品好像旭日一般”,这是属于典型的垃圾广告,不过也有“特步――飞一般的感觉”(鞋),“牛奶香浓,丝般感觉”(德芙巧克力)、“美加净护肤霜,像妈妈的手,温柔依旧”(化妆品)这些优秀的广告语。

双关中可以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词,广告语言巧妙的利用双关,就可以创造出新颖别致、内涵丰富的广告语,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例如“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英特尔)”“默默无蚊(蚊香广告)”等。语义双关的广告语如某眼药水广告:“滴后请将眼球转动数次,以便药水布满全球。”“全球”一可指全眼球,二可指全世界。还有如“人类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电脑)”“中意冰箱,人人中意”等运用了语义双关的广告语。

对偶是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或相对的短语、句子、句群,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它是广告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运用对偶手法,可以使广告语言精炼、简洁、易记、易诵,让人印象深刻。如“悠悠岁月酒,滴滴沱牌情”“喝杯青酒,交个朋友”这样的对偶广告,又如“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四字句构成的对偶句,非常整齐对称,符合中国人的表达和欣赏习惯。再如“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小身材,大味道”“使头发根根柔软,令肌肤寸寸嫩滑”等这些广告均采用了对偶的手法,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内容上概括集中,具有特有的表现力,便于记诵。

回环是利用相同语句的循环往复来表现两事物相关的修辞。在广告中运用回环的修辞,读起来不仅琅琅上口,给人一种美感,而且上下两句字数相同,结构整齐,便于记忆。例如:平安中国,中国平安。是保险公司的广告语。前一句表达了对中国的美好祝福,后一句将“中国平安保险”的名称巧妙地融进其中,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意境,产生了更丰富的意义。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如“眼睛一眨,东海岸变成西海岸”(航空公司广告),这句就极言其公司的航运速度之快。当人们以某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运用夸张的广告时,就会表现出欣赏之意了。

通感也叫移觉。是使五官功能感觉相互转化,彼此沟通,把某种感官上的感觉移到另以器官上。例如:“阿尔卑斯,甜蜜如拥抱。”(奶糖广告)“一股浓香,一缕温暖”(南方黑芝麻糊)都是从味觉到触觉转化的,它们使人的身心都能感受甜蜜和香甜的滋味。广告语中除了上述的几种修辞手法外,还有顶真,例如“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日本丰田汽车广告)。引用,例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某锁厂广告)。设问,例如“泻痢停”做的广告:“别看广告啊。那看什么?看疗效!”这个广告既体现了此药的疗效好,又无形中讽刺了某些广告的不真实。

广告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与一般的应用文体在写作目的、阅读的对象、表达方式、结构形式、 手段媒介,宣传内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广告语言由于这些不同的要素具有特殊性,不应将其与文学语言或其他应用文语言等同看待。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增订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08.

[2]胡性初.修辞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广东教育学院学报[J].2003(3):78.

第6篇:回环往复范文

1、珍珠之歌随波荡漾,余音袅袅,终于完全消失。

2、在沙漠那边,袅袅白烟缓缓升起。

3、在课之尾设疑,让学生感到余音袅袅,言已尽而意无穷。

4、那声气哗啦哗啦,又像风涛澎,又像狼吞虎咽,中间还夹着一丝又尖又细的声音,忽高忽低,袅袅不绝。

5、这结尾是而似乎不是文章的结尾,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6、那些乐曲是如此的美、余音袅袅,使人感到心灵平和。

7、她已离去,但她那美妙的歌声仍然袅袅余音,不绝于耳。

8、小说情节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给人一种余音袅袅的感受。

9、那些声音又回来了,像一根根弦接连绷断,铮然作响后在寂静中余音袅袅。

10、思念像一条流不尽的江河,思念像一片温暖的流云,思念像一朵幽香阵阵的鲜花,思念像一曲余音袅袅的箫音。

11、思念像一曲余音袅袅的萧声。

12、希望之歌随波荡漾,余音袅袅,终于完全消失。

13、爱情和情歌一样,最高境界是余音袅袅。

14、这只歌唱遍了神州大地,五十年悠悠岁月,余音袅袅,一曲难忘。

第7篇:回环往复范文

一、“醉”美的结构

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体现。《醉翁亭记》在摹山、状水、述情时,以一条主线——欧阳修的主观感受“乐”字贯穿始终。全文布局匠心独具,文章的起承转合无不统摄于作者主观感受和体验的波澜起伏之中。

文章开始交代醉翁亭的位置,从“环滁皆山”而到“西南诸峰”之中的“琅琊山”,接着又从“琅琊山”引出“酿泉”,最后才点出“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真好比导游引路,使读者渐渐步入佳境;远景近景中景的特写似电影镜头逐次拉开,引人入胜。

写山水的目的是抒发“得之心而寓之酒”的“乐”,围绕“乐”字一路写去,游人不绝于途表现人情之乐;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表达了“宴酣之乐”;山鸣鸟啭,飞荡林间,显示了“禽鸟之乐”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表现太守寄情山水自我陶醉的“游而乐”。就这样因景生情,因乐抒情,围绕“乐”字行文走笔,犹如一根银线上结出粒粒珍珠。

文章“前者呼,后者应”,多处伏笔,多处照应。藏墨于首,显志于末。开篇说“太守”道“醉翁”,其人到底是谁却不言明,埋下伏笔。在写尽“乐”字之后,篇末揭出,深意自出。诸如文中“太守乐”呼应“山水之乐”,乐自山水来,太守乐就有了根据;“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又与前文“暮而归”呼应;“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照应“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年事既高,又放情山水,太守醉就有了着落……总之,《醉翁亭记》结构上写景抒情有机融合,以“醉”的表象寄寓一个“乐”字,前呼后应,层次相因,逐步推出,使文章的艺术境界不断加深。

二、“醉”美的意境

散文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其意境美是读者与作者发生共鸣的重要因素,作者把外界的境界——景物与自己心中的境界:喜怒哀乐高度统一,达到具体事物与思想感情自然融合,使读者如临其境。

文章开篇大处着眼先写亭的远景,“望之蔚然而深秀”。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展示其丰姿,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接着描绘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直抒胸臆,道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抒情的基调。以下又从两个方面营造一幅幅美景:写亭四周之境,以“乐亦无穷”表现欧阳修纵情山水;写滁州官民同乐,显示政治清明的景象,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就这样,由景生情,情景交融,达到了环境与心境的统一,景和情的统一,意和境的统一。

我们透过字里行间,自然便走进了作者创设的意境之中,体会到了《醉翁亭记》委婉从容,情致满篇,如散文诗一样的优美意境。

三、“醉”美的语言

《醉翁亭记》全文仅四百多字,简约而不失其丰腴。写景写人,惟妙惟肖,抒情记游,酣畅淋漓。这无不得力于欧阳修散文语言的妙用。

(一)句式骈散并用错落有致。欧阳修在文中大量运用了骈偶句且长短错落,富于变化。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一早一晚,句式整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一春一夏,排列工整,下面写秋冬之句又与写春夏的句式参差有变,就这样,骈句与散句配合,骈散相间,使文章摇曳生姿,华彩照人,极富韵味。不但读起来音韵铿锵,而且更能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二)用字可谓绝妙,昔人感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的用字,“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一“翼”字,将亭之情,亭之景,亭之形俱写出,如在目前,可谓绝妙矣。其他如“渐闻水声潺潺”的“渐”字,“泻于两峰之间者”的“泻”字,“云归而岩穴暝”的“归”、“暝”字,“颓然乎其间者”的“颓”字等,也都用的非常准确、生动。

至于虚字的运用,《醉翁亭记》一文中的“者”、“也”二字,回环往复赞咏也大有特色。欧阳修在文中以“者”、“也”虚词结句前后呼应,声调十分优美,兼之句内“而”字的巧用,读来韵味别致。全文用了21个“也”字煞句,形成一种十分新颖别致的咏哦句调,使文章洋溢着一种平和、愉快的情调,造成回环往复的气势,既增加了文章的艺术魅力,却又毫无单调重复之感。

另外,在修饰的运用上也独具匠心,大量的比喻,对偶,设问等,还有“互文”“错综”等辞格的运用:“风霜高洁”,“泉香而酒洌”用的是“错综”手法,在表达上使语气矫健多变;“至于负者歌与途,行者休于树”,写“负者”有“歌与途”的,也有“休于树”的;写“行者”有“休于树”的,也有“歌于途”的,是“互文”的运用。

第8篇:回环往复范文

我喜欢星巴克,只因那面大大的落地窗,那里看得到冬天里暖暖的太阳。

我喜欢太阳的怀抱,用自己冰凉的指尖,轻轻碰触太阳洒下的笑,如此,我才听得到血液里的冰融化的讯号……

坐拥满怀的温暖,我在流动的冰凌中,逆流而上。却忽然发现:

记忆。不过是几米长的锦缎。

回忆。将锦缎折了又拉长。

我不是一个凉薄女子,手心里却握满了凉薄的印记。时间的脚步总是太快,像永远追逐不到的地老天荒。

曲折的流年,深深的庭院。蹉跎的岁月苍白了谁的容颜,寂寞了谁的誓言……

我想是我执拗了,执拗于苍茫人海中那一个回眸的遇见,执拗的希望和你心手相牵,执拗的盼望和你一起走到时光长河的另一边。可是,哪里有什么永远,永远的那一头,是时间握不住的手……

是我贪恋了,贪恋那些美好的誓言,微薄的信念,和那些回也回不去的昨天,留也留不住的玩伴。那些下着雨的夏天,究竟谁住到了谁的心里面?

总有一些人或者事在这回环往复中,扯得远了,淡了,散了,乱了……也总有许多人或者事在心底的影像愈发的清晰。

冬天了,窗外的风声呼啸,如刀剑划空,撕破的,可是你我单纯的笑脸?习惯了,习惯了一个人形色匆匆,如同习惯在夜里趴在阳台看星星,只是身边的位置却空了……

岁月就这么斑驳了篱墙,我在阳光的巨大罅隙里,拼命想抓住过往。只是那些幸福抑或是伤痛都被时光的洪流一一洗刷干净。青春的明媚宛若冬日枝头的枯叶,忽然在某个清晨全都销声匿迹了!

我搁浅,搁浅在时光的海。

谁是谁的幸福,经年后我依然在乎。

谁经谁的旅途,离开后我想你记住。

总以为青春是一场绚丽的舞台剧

却忘记了所有的戏剧都会落幕、

第9篇:回环往复范文

文/李拥军

我在门诊中接触到多位因长期服用去痛片而导致成瘾的患者。

例如一位50岁的女患者,20年前因头部跌伤,术后伤口疼痛服用去痛片。伤口一周后愈合拆线,但她仍感头痛,继续服用去痛片,逐渐成瘾。

一年后,去痛片的剂量加大。后来,断药一天,她就会头晕、胸闷、心悸、恶心、乏力、烦躁不安、全身不适、不思饮食。恢复用药后,症状就会很快消失,并有舒适欣,去痛片的剂量也越用越大。

20年来,她吃掉的去痛片不计其数。把胃也吃坏了,经常胃痛、茶饭不思、体质消瘦,并多次出现胃出血,住院治疗。突然有一天,她感到浑身无力,即使服用10片去痛片也无济于事,眼睛和双腿都肿起来,排尿也少了,到医院检查,诊断为尿毒症。

去痛片,又名镇痛片或索密痛,是一种复方制剂。本复方所含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均有明显不良反应。可有呕吐、皮疹、发热等,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服用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诱发肾盂癌和膀胱癌。因此,一般情况下,连续服用去痛片别超过半个月,以免成瘾。

酒后服安定类药物会致命

文/李坚韧

美国流行音乐界天后人物惠特尼・休斯顿尸检报告表明,其死因系服用阿普唑仑等药物与酒精混合而导致中毒。

为什么酒后服用镇静催眠药能置人于死地呢?这是因为酒精本身具有麻痹神经的作用,神经系统反应性降低。如果酒后再服用镇静催眠剂,犹如雪上加霜,可产生协同作用,加重该类药物的毒性,会发生致死性中毒。酒后服用镇静催眠药中毒很难抢救,同理,服用各类镇静催眠药后亦应忌饮酒。

服用安眠药应注意:短期间断使用、单一用药、更换品种、注意药物反应。

除了镇静药,酒后还应注意勿服以下药物:

降压药 饮酒可使血管扩张,增强药物的降压作用,引起突发性低血压。

降糖药 饮酒会令血糖下降,同时,酒精增强了微粒体酶活性而使口服降糖药在血中半衰期缩短,影响疗效。可引起严重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还有引起酸中毒的危险。

服抗生素、治癫痫药、抗抑郁药、治溃疡药、抗凝血药时也应禁酒。

服抗生素少喝果汁

文/蒋宇利

用清甜的果汁送服苦涩的抗生素药片,这看上去是个不错的对策,实际上却埋下隐患。

果汁含丰富的黄酮类物质,至少包括800多种化合物。加拿大曾有一项研究发现,近50种药物会与果汁发生反应。例如,柚子汁、橙汁和苹果汁会抑制部分抗生素,以及抗过敏药、心脏病药的功效。

另外,成品装的果汁通常都含增稠剂,可能吸附药物。为了避免影响药效,最好用温水送服药物,之后约1小时再喝果汁和饮料。

老忘事,吃点天王补心丸

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教授 熊丽娟

健忘的人,如果伴有心慌、手足心热、大便干燥等表现,很可能是阴虚血少、虚火扰心所致。治疗这种病症的经典药方当属“天王补心丸”。

天王补心丸由丹参、当归、党参、茯苓、五味子、麦冬等中药组成,具有滋阴补血,养心安神的功效。另外要注意,该药药性偏寒凉,脾胃虚寒、消化不良者不宜服,痰多湿重者不可久服。而且由于该药含有朱砂,用药时一定要咨询中医师。

服黄连素后别喝茶

文/赵彩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