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教材论文范文

语文教材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教材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材论文

第1篇:语文教材论文范文

语用学就是“研究在一定的上下文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的学科。”“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应用语言学本来多指把语言原理应用于教学方面,但是随着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语言学的领域越来越广,已经包括文字创制、语言政策制订、语言疾病治疗、通信技术研究乃至人工智能研究等等。”“句法学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句法学回答的问题是:句子是按什么规则组成的?语义学回答的问题是:意义是按什么方法确定的?语用学回答的问题是:语言的使用在一定的上下文里产生了什么影响和效果?”“句法学追求的是规则,语用学要弄明白的是功能。语文学问:X是什么意思?语用学问:你对某人说X是什么意思?”语用学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语用学研究语言文字符号的意义及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的不同用法,乃至不同的表达效果,侧重于语言的实用。

2.语用学注重语言本身的使用,以语言为基本的要素,讲究语言的组织与驾驭,特别在乎语言在特殊环境里的特殊表意效果,讲究语言规律的内在探索。

3.语用学始终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发展的速度越快,语用学的内容也就越充实。它在最初的发展阶段,仅仅以语言教学为目的,随着社会的前进,它的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4.语用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内在联系。只是它更侧重语言的基础性特点。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说专门对语用学进行过介绍,然而高考却并没有缺少对语言运用的具体而实在的考查,只是我们的注意力不是那么强罢了。而这一点也造成了目前语文教育效率不高的真正原因。如此重要的一条规则,语文教材与教学在有意无意之中忽视了。

二、教材体系应考虑的问题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我们应当以语言训练为其要点,这样,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从语言学习的角度出发,大讲特讲语用学,以语用学的科学体系作为最终出发点,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出路所在。实际上,教材中大量具有相当文学水准的作品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本来就远,实用倾向也不明显,训练体系严重不足。教材内容和形式单一的这种倾向,恐怕是语文教学效益不高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建立以语用学为目标的学科教材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1.语汇运用体系。如果说,在小学时期还比较注重字汇的学习,上了初中以后,字汇的积累没有能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到了高中,更是忽略了词汇的进一步提高。语言是建立在大量的词汇基础上的,但是语文教材并不注重母语词汇体系的教学。

2.口语体系。“几百年来,书面语一直是文学的工具,也是判断语言优劣的标准的根据。人们认为书面语使语言具有永久性和权威性。因而,语法规则无一例外地都是用书面语作为例子。相反,日常用语却被忽视或被谴责为只表现出粗心和没有组织,是不值得研究的课题。”“一个人倘不把已有的文化积累——包括语言——尽可能地占为己有,并且从这个基础上跨开步去,那他实际上是不懂得利用条件,让自己处在优势的地位。”“不过作为语言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毕竟还是来自活人——尤其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在我们的教材里,口语体系与书面语体系各自的作用并没有被引起重视。在教材里相当多的口语语汇系统,口语的语法系统更是付诸阙如。

3.书面语体系。现代汉语沿袭了古代汉语的深远影响。“在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以前,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实际上是古今语的区别。文言……往下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叶。”可惜,教材在这方面也没有太大的突破。

4.口语与书面语的语法运用体系。“书面语能精心组织,表达更紧凑、更复杂的结构话语的单位。”而相反的事实是,“口语的自发性和快速性使复杂的事先计划的机会减少到最低程度,并且助长了说话人当机立断的特征——比较松散的结构、重复、重新措辞、插入语、以及用语调或停顿把话语分割成易懂的意群。”“书面语展示出数种独有的特点,如标点符号、大写、空格、色彩和其他图文效果。口语中几乎没有与此相对应的特征。例如:口语中问号可以用升调表达;感叹号和划线部分可能用放大音量表示;插入语可能用减速、降低音量或音调来表示。”“有些结构只能在书面语里找到。词汇里的某些词条很少或从来不用在口语中,如许许多多音节的化学术语,或较神秘的法律术语。反之亦然,口语里使用的某些词一般不用于书面语,以及某些俚语和猥亵的词。”比较我们的教材,其语法系统,虽然多年以来有所创建,但是至今还是没有一点是关于口语方面的。

5.篇章运用体系。文章通常以篇章驭段落,以段落驭句群,以句群驭句子,以句子为基本构成单位,实现其表意功能。现存教材侧重了完整的文章,忽视了用选段的方式来实现其篇章的灵活性和巧妙性。与此带来的结果是,增大了学习的难度,大大减少了学生大量占有信息,进行对比学习的机会。

6.综合文体运用体系。教材中的文体通常以记叙、说明、议论的三分法为标准。对各种新兴的文体往往视而不见,远远落后于实际和时代的需要。也就难怪教师在教学中无法用新颖的知识为内容吸引学生,学生学习起来也觉得枯燥难耐了。

7.语文与文学体系。语文当然离不开文学。但是在教材中怎样处理语言与文学的关系却是一件值得研讨的事情。我们的教材中,文学作品所占的比例相当大,但是缺乏一个明确的准则。并且在教学中是以无形中拔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为前提的。我们以为只要在教学中对范文进行一番分析就能达到目的了,因而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往往有一种文学化的教学倾向。文学的创造是要讲很多因素的,我们却忽视了这些因素。西瓜没有拣到,芝麻也丢了。

8.语文与文化体系。语文绝不是单纯的一门学科,文化语言学告诉我们,语言与文化联系密切,它是以广阔的历史文化为深厚的背景的。反之,我们也能从语言中窥测出历史的长久渊源。可惜,语文教材以表面化的思想教育体系取代了语言丰富的文化意义。

“文化语言学从一问世就呈现出它令人目不暇接的丰富性:方言与历史人文地理,言语交际中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语法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通约性,汉语言史与汉民族文化交融史,古汉字与先民的意识特征,……几乎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每一个分支都可以打开一个引人入胜的文化视界。”(《语文的阐释》申小龙p612)教材中,有关文化方面的范例只有一二篇知识短文和少数几个练习,没有较为适当的选文。这或许就是当代学生缺乏文化的根源。

9.语文与多学科体系。语文的工具性特点最能及时反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在语文教材中我们却发现并没有一点有关这方面的材料,而高考却无中生有地出很多这一类型的考题。这几年,高考题中这一类考题分值都在10%以上,范围十分广泛。

10.语文与信息语言体系(机器语言、计算机语言)。“电视、传真、复印、录像、激光照排、卫星通信、模式识别、各种语言分析合成仪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出现,更把语言的运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随着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语言学的领域越来越广,已经包括文字创制、语言政策制订、语言疾病治疗、通信技术研究乃至人工智能研究等等。”可是我们的语文教材却对此置若罔闻,视而不见。这无疑是对语文自身科学性的怀疑和否定。

11.语言与风格学体系。《文心雕龙·体性》把文章风格分为八种类型“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并且进一步指出:“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将风格分成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由于交际的场合、媒介、对手、目的、内容等的不同,语言的运用也不同,因此,存在着不同的文体。”“语言里最常用的语音、词汇、句法项目是全民共用的,然而,每人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里对这些项目常须作出不同的选择。”“对于语言中一个项目的运用,有约定俗成的常规,然而,在人们运用的时候,常对常规作或大或小的变异。”直到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对此都还没有任何反应。比如高中教材全文选文140余篇,讲解课文68篇,48位作者,作品风格的单调可见一般。

三、出路与思考

1.文章内容信息量太少、运用语言的几率不多

现行的教材是按文章本体的方式编排的,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全面了解作者的意图;知道作者为设计篇章而付出的辛劳;缺点是夸大了篇章的实用功能;减少了语言本身的规律化的运用机会;增强了学习难度;忽视了语言的操作水平。为此,我们不妨学一学西方一些教材编辑法,把教材编辑为教程的方式,通过大量选文的方式实现信息的集约化处理。比如现今世界上有名的几部英文教材《循序渐进美国英语》、《新概念英语》、《主导英语》等等。首先侧重语言本身的科学规律,表意的功能,其次才考虑它的其他方面,而不是首先把个性化学习的文学色彩放在第一位。

2.文体对比性信息欠缺

我国的文体学具有悠久的传统。“文辞以体制为先。”古人就是通过研究分析文体来教人写作的。现代社会的发展为文体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当人们已经把文体当作一种“美的创造”时,我们的教材还停留在极为古旧的自以为是的贫乏的说法之中。这实在是一种不相称的事情。为此,在新的语文教材中,我们必须考虑适当增加各种新型实用的文体,以适应学生认知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上海H版等多种版本已从阅读能力方面要求,并不怎么看重三分法,对社会需要的文体样式如报纸、期刊、书信、工具书、书目、读物介绍等设置单元进行专门训练。这无疑为文章读写提供了新的思路。

3.辩证理解缺乏层次

美国沃尔夫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塑造者,它决定人们的思维,甚至决定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日本的语言学家时枝诚记也说:“语言是思想的表达或理解,思想的表达过程和理解过程本身就是语言。”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是得到公认的。高考对思维能力的测试也无一例外放过,但检诸教材,却不能发现有系统的训练模式。学生能否理解得深刻,还得看老师的教学修养如何,学生的天资有无差错。否则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材时必须考虑的是怎样把语言的思辨功能加以强调。

4.练习设计无梯度

统观我们的练习,很容易发现它的随意性和杂乱性,即使教了多年的老教师也很难找到这其中的内在联系。由于以文章为本体,所以练习就成了附属产品。它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明显的不足:

①练习无梯度。高三的文章可以初一读,初一的文章放在高三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与之对应的是,高一的学生做高三的考试题不会在话下,而高三的学生做高一的写作也就同样一回事。初中的语文知识体系是由拼音、字词、标点符号、字典词典到写作,高中的语文知识体系也无一例外。聪明的学生只需要在初中努一把力,上了高中往往就会应付裕如。这样一来即使老师使劲教,也等于做了无用功。

②练习频度低。比较西方一些有名的教材,都十分重视练习的设计,往往为学生配有大量的操作练习题;练习与教材之间差不多50%的比率;并且还十分重视练习的简易性和难度大小,不需要学生另起炉灶,在教材上就可以通过操作来完成,从而得到提高。相反,我们的教材,由于选文侧重文章本体,所以很容易忽视练习在课本中的独特作用。有很多练习就是思考思考,如果要做,就得大动干戈,不是准备笔,就是准备纸,教师还得费心费力使劲改,总之问题一大堆。这样一来,操作不便,工作量增加,学生厌烦,老师也不愿意。

5.其他

语文教学包含着互相包容、互相作用的许多因素。但是,我国当前的语文教学形成了识字—读书—作文章这样一个程序,语文教学被完全孤立起来,“语文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既是中国文化、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关系发展和国际文化发展的需要。使语文教学与教育科学和语言科学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纳入应用语言学的发展轨道,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语用学的角度把握语文教学的本体性质,研究语文教材,看来确实是改革语文教学的一条捷径。

[1]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M]。

[2]剑桥语言百科全书[M]。

[3]孙犁.作家要铸炼语言[M]。

[4]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M].152。

[5]剑桥语言百科全书[M].283。

[6]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M]。

[7]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M]。

[8]明吴讷.文章辨体序说[M]。

第2篇:语文教材论文范文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不足

1.新型编排方式为教学带来不便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特色之一是按照专题编排,即将统一专题的课文统整在一个章节中,并在章节后面进行该专题的写作指导。这种编排的明显目的是在一个单元中专门学习了某个文体的课文之后强化学生对该专题的理解,并“趁热打铁”锻炼学生对该专题的写作能力。然而语文教学是要将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起来的,欠缺了人文性的语文课无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欠缺了工具性的语文课无视语文的技术技能作用,按照专题编排过度突出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只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却弱化了对语文“双基”的落实,不利于凸显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另一个编排特色是文体错乱编排,这是由专题编排引发的连锁反应,文体错乱编排即同一专题由不同文体的篇目构成,这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截然相反。文体的错乱编排增加了教学的跳跃性,容易使思维发生断裂和错乱,而这种方式的最不可取之处在于它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利于学生在流畅的认知顺序中形成逻辑清晰的知识结构。

2.古诗词选文少,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共选了十首古诗词,并且范围集中在唐诗宋词,相比人教版选择的二十九首古诗词,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魏晋诗、唐诗、宋词都有包含,苏教版中古诗词的数量少不利于有效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范围窄不利于呈现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仅局限在唐宋时期。

3.讲读篇目过多,师生负担过重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共五册(必修版),新课程要求必须用1.25个学年完成全部内容,也就是半个学期完成一册书的教学,这对于师生双方都显然负担过重了。教学内容过多、教学进度过快,这只会使教师只顾追赶进度却罔顾教学质量,而学生也只能机械化地追赶,却不能细细品读文本。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但苏教版过多的篇目却容不得师生把“刀”慢条斯理地磨快,教学质量无从说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无从说起。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改进策略

1.着重把握各专题及各课文间的联系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融合了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各种要素,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升精神境界的基本素材。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以文章赏析为教学中心,以读写能力的养成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能力为教学重点,虽然是“传统”教学方法,但也有其可取之处,有利于将听、说、读、写四种语文基本能力整合起来,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不利之处则在于欠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实用性不够,多是“坐而论道”。而苏教版语文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这正是按照专题编排文本的目的所在,教师要领会教材编写者的这一意图并努力贯彻。

2.额外摄取,举一反三

古文阅读鉴赏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古文篇目较少的现实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鉴赏能力。对此,语文教师可以采取额外摄取和举一反三的方法来弥补古文篇目少带来的弊端。额外摄取即教师除了教好教材收录的古文,还要根据教学经验,发挥教学敏感性,从选修教材或其他版本的教材中选取价值较高的古文教给学生。举一反三即掌握了一类知识之后也能掌握同类知识,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应善于在古文教学中融入拓展性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区分知识点间的差异并在运用时作出正确的选择。另外,既然苏教版只选取了十篇古文,说明这十篇文章有巨大的代表性和概括性,教师要着力讲解这些文章,将其中的精华输送给学生,使其能举一反三。

第3篇:语文教材论文范文

(一)语文教育同其他学科的异同

语文教育同其他学科相比较,它的基本呈现形式是语言和文字,尤其是对于通识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育来说,对作家作品的呈现和分析就成为了主要的教学途径和模式。对语文教育来说,它的文字和语言是十分独特的,它不同于其他学科通过文字来表达理论,而是通过文字呈现出多样的精神、感情主旨,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是教学的目的,而其他学科则作为了一种教学手段;语文教育同其他学科又有相通之处,具体表现在语文教育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无论其他学科的教学目的是怎样的,其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通过文字为载体,语文和其他学科在方法的表达上是一致的,成为了其他学科的教学基础。

(二)语文教育和其他学科的配合

语文教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和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例如政治科目的学习,往往同语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即使是理工科目的学习,也同语文学科密不可分。其一是语文的特性使得语言文字在其他的科目中得到了最为广泛和直接的运用,也就是说在为其他学科提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同时也对自身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其二是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关于专业术语的涉猎和运用的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不同领域的丰富词汇,甚至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习惯,形成学科交叉和互相借鉴的教学特点。

二、通识教育下语文教学对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探究

(一)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在通识教育的环境下,高校对语文教学的地位始终摆在次要地位,甚至有的学校只是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而对于语文科目的实质性开展毫无用处。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乏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诸如“为什么大学语文被摆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上”“大学语文是否真的像自己所接触到的那样枯燥乏味”“大学语文相对于其他科目的主次之分和个人喜好”等等。这些问题困扰着不少学子,同时这些问题也对当下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模式相对于学术型的教学模式来说,从表面内容来看,研究型的模式并不像教学模式那样单一和枯燥,而是具备更充分的实验环节和锻炼机会;从深层的性质来讲,研究型教学是从学科领域本身出发,或者从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选择出发,通过自主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自己所学习的科目产生更明显的期待和更浓厚的兴趣。对语文学科本身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结构等进行自主归类,尤其是可以通过学生都较为感兴趣的课题和篇目作为切入点。在语文教学中,类似于《霍小玉传》的经典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并对当代的爱情、婚姻等多种话题产生自己的感性认识和深度思考。

(三)设置一定的情景教学

语文在高等教育的学科安排和知识构建上,都被不约而同地放低目标,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默认了语文科目的通识性和参与性,同时对于更深层次的思考来说有所欠缺,将语文课作为一种涉猎性的专业缺乏必要的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对教学内容的及时调整,在课堂的表现中由传统的教师进行主体教学转变为教师和学生占有平等的主体地位,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双向对话的模式。在具体的设置中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理解或根据作品的内容和思想等等进行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普通话比赛或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并且能够通过作品的内容设定一定的情节环境,使学生能够模仿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中心思想进行自我表现或情景剧的表演,通过情景设定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平台

在当下通识教育为主要模式的教学环境中,语文教学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对学生提供一定的了解性的课程,而是应当尽可能地在学生心态放松的情况下稍微深入地涉猎到较为专业的学术问题。在具体的手法上尽量辅助采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课件的运用和对不断变换的需求的搜索。例如,在介绍我国经典的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介绍小说的主要情节和创作主旨等等,而通过对现代网络平台的运用,教师完全可以分为课堂和课后两部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生动的PPT讲演形式将情节、部分剪辑的视频等课堂资源运用其中。尤其是视频的运用,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甚至可以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或制作自己感兴趣的视频剪辑、电子演讲模板等等;在课后教师可以自主建立教学平台,将有效的教学资源放入教学平台中,尤其是课外的专业性资源链接,其中包括和其他高校的有效对接,也包括在本专业领域内更专业的学术思考、学科资料以及专业分析等等,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线举行以班级或个人单位的学术竞赛。由此能够使得对课堂通识内容感兴趣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课后对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补充和额外地吸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第4篇:语文教材论文范文

一、努力体现口语交际的交际性和实践性

重交际。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行为,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营造交际环境。多层次是指在二人、小组、班级等各个层次上开展交际活动。二人交际可以是同桌、好友、师生,小组交际可以是课内学习小组、课外学习小组、社区活动小组等。多渠道是指口语交际的渠道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条渠道。三者有机结合,互通信息,形成交际网络,构成信息影响的全方位状态。多形式是指口语交际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如“课前一分钟要事谈”、“学校一日生活谈”、“上学见闻谈”等,还可以辅之以“跳蚤市场”、“逛超市”等活动,教学形式各有千秋。在交际活动开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热情的态度投入其中。如:“有表达的自信心”,“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等等。

重实践。重实践就是要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交际。教师要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组织教学活动,将口语交际训练贯穿于生活的始终。要创造机会,教育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关注日常的生活,关注社会大事,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交际。

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口语交际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实践课,教师组织教学时,必须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忌上成语言技巧课。作为教师,对交际活动的策划和设计要高屋建瓴,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以引发学生“深层互动”为前提,以“活化教材,深化教学”为方略,把培养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落到实处。

设语境,激兴趣。语境,就是指让学生有话可说的情境。学生置身其中,将激起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

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根据教材内容,借助实物、图片、声像、表演、语言描绘等,创设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场景,让孩子们置身其中,乐而动情,进而情动而辞发。如:一位老师在上《请到我家来》,她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个具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家园,并配以儿童歌曲《我的家》:“看那边绿水青山风景美如画,弯弯流水,几支野花,围着竹篱笆……”稚气的童声感动了孩子们的心灵,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在轻快悠扬的音乐声中,孩子们活蹦乱跳地找到了自己的好友,兴致勃勃地打开了话题……

联系生活,再现情境。丰富的日常生活是孩子们永恒的话题,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时空,再现多彩生活的一时、一事、一物……让孩子们触发灵感,激发兴趣。有位教师在上《打电话》一课时,有意设置了这样几个情节:

①放学时,要下大雨了,我回不了家……

②因为天气变化,学校临时通知明天的春游改期进行,可是我们的主老师开会去了……

③爷爷生病了。一大早我们全家都赶到了爷爷家,还没来得及请假……

④下午排练节目去了,我不知道今天的作业是什么……

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打电话”。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稍作引导:如果对方不在家呢?给家长和老师打电话与给同学打电话有什么不同?这样,借助生活,引发话题,循序渐进,点拨引导,不仅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文明行为和习惯,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实际交际能力。

讲互动,重参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只有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功能。口语交际教学的互动方式很多,较为基本的有这样几种:

生生互动。这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它的运作方法是课堂上学生互相讨论。这种方式特别容易激活学生思维,因为,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在互动中,学生会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获得平等交谈的权力,合作精神、交际能力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

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决不是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也不能只停留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范围内,而应该走出师生圈,转换角色,建立一个平等交流的交际网。教师应该与学生融为一体,把自己作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

群体互动。指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全班式的集体讨论,甚至包括走出课堂与人们交流。这种方式,学生的参与面更广,接触的人更多,探究的问题更深入,效果会更明显。

一位教师在上《请到我家来》一课,教师安排了三个环节:①同学们,找到你们的好朋友,热情地请他到你家里做客吧!②同学们的家真好玩,老师也想去你们家,谁来请我呢?③听课的同学和老师也想到你们家去看一看,你愿意与他们交个朋友,请他到你家里去吗?拿上你的名片,热情的邀请他们吧!这样,生生、师生、群体互动,场内场外融为一体,情感的交流、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全部蕴涵其中了。

给“自由”,扬个性。这里的“自由”是指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学龄前的儿童,他们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能够随心所欲的表达心声,但有的儿童入学后口语发展反而出现倒退现象:说话瞻前顾后,甚至不言不语。因此,教师首先应创造一个任其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得到保护,千万不可限制孩子们的自由,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提意见,甚至允许插嘴。总之,在交际中要做到:形式上自由组合,思想上放胆随意,表达上言无不尽。要让学生充分建立表达的自信心,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下面是某一年级班在课前一分钟交际时的说话内容:

生1:昨晚你看了电视吗?

生2:我看了新闻。美国的飞机撞了我们的飞机。我们有一个飞行员失踪了。

生3(插话):哼!真可气,撞了我们的飞机还不讲道理!

生1:我看了《蜡笔小新》。蜡笔小新会唱“加油”的歌。妈妈很累的时候,我就给她唱──

生2(打断生1的话):我会唱,我会唱。“打起精神来,打起精神来……”

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们感到孩子的天真、稚气,同时还能体会到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这些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教师如果能因势利导,将促使个性的发展。

三、高度重视学生在口语评价中的参与意识

口语交际教学除了分年段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的评价外,还应重视在教学中及时评价。教师应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小学生参与评价,从内容上说,一是评价交际的语言是否清楚明白;是评价交际的方式是否讲究文明礼貌;三是评价交际的习惯(说话姿势、心理因素、普通话准不准确)。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不要求全责备,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一位教师在听了两个学生介绍从学校到自家的路线后,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我应该到谁家去做客呢?”学生纷纷发言:“您应该到女同学家去,因为她说话很热情。”“您应该到男同学家里去,因为他说得很清楚,他家比较好找。”“您不应该到女同学家里去,因为她说话的声音太小,我没听清。”这样,两位同学说话的优劣在孩子们的评价中一览无余了。

第5篇:语文教材论文范文

航材贸易与管理专业是这几年才有的新专业,至今没有适合的专用教材。现在使用的机务维修专业英语教材针对机务维修岗位要求编写,包含了大量的操作原理和维修知识。而这些知识,在航材贸易与管理专业课中,并未涉及,这就使得学生在接触到这部分内容时,觉得艰涩难懂,同时也觉得毫无用处,产生厌学情绪。

2航材贸易与管理教学改进建议

2.1以应用为导向设置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因此,专业英语的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在校企合作的环境下,结合岗位的实际需求,对课程的设计进行改革。首先,课程应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再来学习专业英语课程,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加每周课时,采用小班教学,按照学生基础英语程度分班,每班20~30人,增加课堂练习和互动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其次,航材贸易与管理岗位涉及采购、国际贸易、仓储、航材管理等职能。教学中要针对各职能的要求,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不仅掌握阅读和翻译科技文章的能力,国际贸易各种术语和外贸函电知识,还能熟练查询航材的各种产品手册,熟悉航材的适航要求。此外,因工作中要与国外航材供应商和维修商交流,该岗位对英语的听说能力要求较高。在教学中,增加在语音实训室的听说训练课程,让学生熟悉各种商务语境,提高语言交流的能力。

2.2结合学生能力设计教材

因为缺乏专用教材,现在使用的是机务维修专业英语教材。该岗位要求维修人员严格遵守维修流程,能阅读各种外文维修手册。因此教材中介绍了飞机各系统的操作原理、维修知识以及维修手册的使用。教学也以阅读为重,而这与航材贸易与管理岗位的要求明显不同。因此,要为航材贸易与管理专业学生编写适用教材,教材难度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符,针对专业自身的特点,按照不同职能需求设立教学单元,结合岗位实际工作内容设置教学内容和情境。教材编写时可以将企业考察中接触到的航材产品说明书、零件手册、新技术论文以及行业发展新闻等实际工作资料作为教材的相关内容,再将岗位部分涉及到的国际贸易交流、资料翻译等技能进行设计编排,对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进行培训。

2.3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式教学法,参照实际工作需要,设计场景,布置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分派不同角色,在规定的时间里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等技能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完成规定任务,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使用英语技能。比如讲授航材贸易的内容时,可以根据国际贸易的流程设计向国外订购航材的任务。根据任务,先将学生自愿分组,每组再分采购人员、供应商、物流企业等不同部门,建立询价、还价、签合同、安排运输等环节,让学生在课前准备相关内容。课堂上,每组按照准备的内容用英语表演,其他组学生提问、打分,老师对每组的表现按照任务完成情况,口语或书面表达是否符合商业惯例等进行综合评定。最后,再对此类场景中涉及的各种专业英语知识进行补充、归纳。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2.4开展课后实践活动

专业英语是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只在课堂上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增加应用语言的机会,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航协IATA的官网上有大量国际会议的工作文档和航空资料,要求学生课后在网上下载感兴趣的文章,阅读、翻译,制成简报或幻灯片,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由此锻炼学生读写译的能力,同时了解航空业的最新发展,拓展知识面。又如,组成兴趣小组,观看BBC制作的航空类记录片,然后进行讨论,提高听说的能力。再有,和GAMECO等公司的外籍专家建立联系,请他们来做航材知识讲座,与学生交流,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3结论

第6篇:语文教材论文范文

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趋势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大势所趋,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必然要求。财会专业作为社会的热门专业和社会需求量很大的一个专业,重视教学辅助手段的更新换代,打破传统的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互联网、电子资料库、庞大数据库等新型手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应用水平,开发出全新的有效教学方法,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就势在必行。

2应用优势

2.1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教学形式,也使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综合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知识掌握情况,有的放矢,从所缺失的专业知识为切入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层次地进行广度和深度学习,更有效率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学习方法。例如,在《基础会计学》一书中,“账户和复式记账的应用”主要包括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产品销售业务的核算、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等几部分,涉及复杂多样的核算方法和核算步骤。通常书本上只有寥寥几页理论知识的叙述,对缺少专业知识和专业学习经验的初学者来说显得格外困难。但如果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用视频的形式将复式记账的详细步骤直观的呈现出来,并补充讲解会计核算的过程和所需要的要素,就大大减小了教学难度,更有利于学习者的内化吸收,使空洞抽象的理论知识化成具体易懂的形式。

2.2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深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普及的影响,具备手机和电脑等现代信息通讯工具,且学校的教育经费也大量投入在更新教学设备、建立新型网络信息系统等方面。在财会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设备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在多媒体影音的指导下,学生更易于接受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弥补不足,查漏补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全方位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听觉、视觉冲击结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更有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丰富多样的网络信息平台可以使学生具备自学的海量资源,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升。

3应用方法

3.1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首先,课堂上老师的见解受讲课时间、课程安排进度、教材内容等限制,并不能将所学专业的相关内容全部讲解清楚。然而网络资源中有丰富的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等资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自学加以适当引导,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便利自学部分课程,开拓视野,提高专业水平。其次,网络资源中有很多财会软件,这些软件的熟练掌握是新时期对一个财会人员的必备能力。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训练时间都极其有限,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实践操作训练,有效调整学习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分配时间,将基本财会软件中的基本程序熟练掌握,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第三,网络资源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及时更新,利用网络信息时常关注财会学科的动态变化,掌握学科发展动向,根据新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适应专业变化需求。

3.2建立模拟实验室系统

财会专业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很高的实践操作要求和专业技能要求,实践操作是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的纽带。一旦忽略实践操作,理论知识就成了一盘散沙,不能很好地适应实际的工作需求,导致就业困境的出现。中职学校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因此,更应该加大重视实践操作的力度。一个装备齐全的会计实验室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要加大实验课的比重,鼓励学生上机操作,在实际操作中熟悉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知识分析能力,建立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系统知识体系,以更好的适应日后的工作岗位。比如,会计账簿和财产清查等重要的会计流程都已经开启了网络化操作流程,只掌握传统的纸质格式的书写和操作流程远远不够,学生应该提高对实践能力的重视力度,加强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对财会专业的能力要求有一个合理科学的认识。

4结语

第7篇:语文教材论文范文

要培养创新人才离不开素质教育,而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尤其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教育从事者开始关注人文艺术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价值,艺术教育一般是指艺术知识艺术欣赏、艺术创作教育,涵盖美术、音乐、文学等学科,艺术教育可以启发人的智慧,对人格进行完善,同时可以提高人的道德水准,开发人的智力,尤其可以促进人创新能力的形成,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与近年来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于素质教育及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品。高等学校必须将艺术教育纳入正常的教育体系,实现人文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精神,才能顺应时展的潮流。

二、艺术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由前文陈述可知,各级各类学校要想培养出新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就必须以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准绳,贯彻落实教育新课程改革计划,修正过去对于艺术教育的偏见,注重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结合,将创新突破艺术教育的科研领域纳入到推进高等学府的学科建设当中,为了成功完善艺术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一)完善艺术类课程的设置及师资

目前,艺术类课程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全面普及。高中教育阶段仍需要按照规定增加艺术课程的开设。高等学府不仅仅要将艺术课程作为选修课,更应该将其纳入主体的教育计划当中,计入学分,充分重视艺术教育的作用。同时,大力培养专业的艺术教育师资,不仅要能达到学校艺术教育的要求,而且要具备专业性、全能型。除此之外,投入更多经费以提供更好的艺术硬件设施,促使高校的场馆设施、艺术器材走向现代化、多样化、全面化。

(二)打造艺术精品课程,强化艺术校园建设

要推进艺术教育,首先要强化艺术校园的建设,充分挖掘周边的艺术教育资源,努力建设诸如少年宫、文化活动中心等便民的艺术学习活动基地。其次高质量、优秀的艺术课程才是吸引生源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要做到全新的转变,创新思维,才能升华艺术教育的理念,推陈出新,开发出个性化、趣味化的艺术课程。开设的艺术课程类型必须多样化,充满互动性、协调性。此外,创新的教育方式能够引导学生的积极性,“选课制、学分制、走班制”的评估制度也有利于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升华。

(三)推动、引导艺术社团的建立

为推动艺术社团的建立,学校应该扮演好带头人的角色,引导学生遵照一定的程序建立各类艺术社团。由老师参与监督,引领艺术特长的学生自主管理和运行社团,最大限度的给予学生享受和发展艺术的自由。此外,学校可以定期为学生举办艺术类的集会活动,例如艺术讲座、艺术表演、各类表演集会、各类艺术考察活动等等。只有在经常性的艺术活动中,学生的艺术细胞得到激发,创造性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四)组织、强化艺术实践活动

推广大型艺术实践活动,必须把握住“普及”和“提高”这两个关键词不放。首先,高校必须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准,量力而行,举办具有广泛参与度的艺术实践项目。例如校园文艺晚会、校园歌手比赛、课堂寝室文化节等等。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准,可有条件的开设一些高雅的艺术实践活动,例如师生美术展览、师生书法展览、师生平面设计作品汇总展示等等。在普及中有意识的举办一些提高性的活动,最终达到提高师生艺术修养、获取审美愉悦的目的。当广泛的艺术形式已经在校园中得到普及,此时,可适当推进高雅艺术进入校园。高雅艺术并不是小众的,每一种艺术生于大众,最终的归宿依然是大众。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贯彻以来,国内外的艺术交流层出不穷,各省市的艺术交流活动大有峥嵘之势,一些地级市就曾在有关部门组织下举办了诸如中日音乐交流会、国际童声合唱节、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等国际化的艺术交流活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三、结语

第8篇:语文教材论文范文

1.以20小时免费教育津贴计划为依托,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学前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公益性,政府作为最大的公权组织,必须主导、优先提供并不断扩大学前教育的普惠面。[2]因此,免费学前教育的实施需要政府给予财力、人力和物力保障。新西兰重视对免费学前教育的实施,通过采用一定时间的免费教育来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新西兰注重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实施20小时免费教育津贴计划,并逐步扩大受益对象范围。2007年7月1日,教育部实施了20小时免费学前教育津贴计划,该计划规定无论儿童的家庭背景如何,所有3~4岁儿童均有资格接受20小时免费教育,并且获得20小时免费教育津贴。在一些毛利语言所每周也可以获得20小时免费学前教育津贴。自2010年7月开始,教育部扩大了享受20小时免费教育津贴的资助年龄,5岁儿童也有资格去接受20小时免费教育津贴。其次,扩大学前教育经费的资助范围。据教育部2009年预算报告显示,政府在2009—2012年间,对20小时学前教育项目中总共投入了将近7000万美元的经费资助,包括儿童和学前教育机构均受益。[3]最后,20小时免费教育项目提升了经费标准和水平。20小时免费教育津贴主要是由20小时学前教育津贴和10小时附加学前教育津贴组成。总体而言,新西兰20小时免费教育津贴计划扩大并强化了政府在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使更多的儿童能够接受学前教育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2.以提高教师质量为关键,增加对学前教师的经费补贴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质量保障。关注学前教师的质量,增加对学前教育的经费补贴,是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为学前教育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直以来,新西兰非常重视学前教师的经费投入,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新西兰对注册教师计划不断进行改革,并且给予充足的经费补助。例如,从2010年11月开始,教育部决定注册的小学教师将获得认可,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服务也将获得经费补助。由于这种政策变化,在4年内将提供1950万美元的经费资助学前教育机构,符合资格的学前教育机构将会获得更高的经费资助。同时,新西兰资格认证局扩大了对一些海外学前教师资格的认可范围,政府计划在4年内投入1540万美元来支持此项计划,最终使海外学前教师资格可以等同于新西兰学前教师资格,扩大了合格教师的数量。[4]其次,新西兰为学前教师设立了专门的经费补贴计划。例如,学前教师津贴是优先帮助以教师为主导的学前教育机构,实现80%的教师注册的一种经费补助形式。该项津贴主要用来弥补合格注册教师的短缺,为教师获取技能和文化、语言知识提供资助等等。而临时注册教师津贴也是以提高教师质量为目标的一种津贴计划,其主要是为学前教育机构中的临时注册教师提供额外经费支持的一种资助计划。该津贴旨在帮助临时注册教师转变为完全注册教师提供支持。最后,通过对学前教师的经费资助,其合格教师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据教育统计局2011年统计报告显示,自2007年开始,合格教师在教师总数中的比例一直在增加,并保持在一个恒定的速度(大约每年2%的增长率),即从2007年的60%增加到2011年的69%。[5]从2007—2011年,合格教师的总量增加了57%。总体而言,新西兰通过对学前教育的经费补贴,在一定程度上为学前教师的质量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新西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对我国的启示

从新西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特点来看,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反映出其内在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以教育公平为导向,保障各类儿童的受教育权。以“儿童为本”为理念,扩大儿童入园率。以建立健全的经费投入体系为根本,注重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这些取向为我国完善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1.以教育公平为导向,保障各类儿童的受教育权以教育公平为导向,保障各类儿童的受教育权,是新西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价值取向之一。一方面,新西兰政府出台以一定小时为单位的免费教育津贴计划。新西兰于2007年实行20小时免费教育项目以来,分阶段逐步实行免费教育,从而使3~5岁的儿童都能接受每天最多6小时、每周最多20小时的学前教育。在此基础上,新西兰又增加了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服务时数,即提出了10小时附加免费学前教育计划,即每位儿童在20小时学前教育津贴服务的基础上,又可以获得10小时免费学前教育津贴。由此可见,新西兰采用一定小时为单位的免费教育津贴计划,使更多的儿童能够接受学前教育服务,在实施上保证了学前教育的起点公平。我国目前正致力于推动学前教育的普及,以小时为单位实施免费教育津贴计划,这对我国而言是一条可以尝试的途径。另一方面,政府重点关注对偏远地区学前教育机构的经费资助。截至2011年7月,注册学前教育机构中欧洲裔儿童比例占62%,毛利儿童占21%,太平洋岛屿儿童占7%,亚洲裔儿童占7%,其余3%属于其他种族儿童。相比2010年,亚洲裔儿童注册人数增长了9.2%,太平洋岛屿儿童和毛利儿童的注册儿童人数分别增长了7.3%和6.1%(见表1)。此外,新西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还关注对特殊儿童的经费投入。所谓特殊儿童指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的儿童,也称为身心障碍儿童或残疾儿童。特殊需要儿童是属于弱势群体中最需要关注的群体,对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经费资助是改善学前教育公平的必然诉求,新西兰非常重视对具有特殊需要儿童的经费补助。例如,特殊需要、非英语背景儿童扶助金主要就是为学前教育机构中具有特殊需要或者非英语背景的儿童提供资助的一种经费形式。这些普惠性的措施为特殊需要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服务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也增加了学前教育的普及率,进一步增强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体现了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与新西兰相比,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加大对偏远地区、少数民族以及特殊需要儿童的扶持力度,设立各类教育扶持津贴,无疑将极大地改善我国学前教育的公平程度。

2.以“儿童为本”为理念,扩大儿童入园率以儿童为本为理念,扩大儿童入园率,是新西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价值取向之二。学前教育是教育阶段的起点,新西兰政府坚持一切为了儿童的原则,对儿童进行经费投入,从而扩大儿童入园率。这里的儿童入园率主要由注册总人数和每一个年龄阶段儿童注册人数所决定,因此,儿童入园率随着注册总人数与每一个年龄阶段儿童注册人数的增加而上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西兰对学前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改革,特别是对经费模式进行了创新,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结合,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因此,自1990年以来,儿童入园率有了显著提升。据新西兰教育统计局2011年学前教育年度报告显示,相比1990年,2011年儿童入园率增长了52%。随着我国普及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应成为我国坚持以“儿童为本”理念的基本表现。另一方面,新西兰政府非常重视儿童的起点发展,故把学前教育经费设立为专项财政,包括每年的财政预算和决算,都是把学前教育作为独立的阶段进行经费投入,在投入机制上与其他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相得益彰。具体而言,新西兰针为学前教育的各项发展设立了专门的经费,比如有为学前教育机构提供补助的学前教育补助金、为教师发展设立的学前教师教育津贴、为儿童提供免费教育机会的20小时免费教育津贴、为偏远山区小规模注册的学前教育机构所设立的偏远地区学前教育服务年度补贴等等。这些专门的津贴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为不同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儿童提供经费支持,从而使学前教育机构的基础设施、安全设施以及儿童的入园率都有了物质保障。同时,在2010年,新西兰教育部颁布的《学前教育经费使用指南》,更是进一步在制度上明确了学前教育的独立地位,强化并践行着设立专项学前教育经费的理念。由此可见,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专项财政制度,也将是我国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体系的必然方向。

第9篇:语文教材论文范文

(一)幼儿语言教育的计划性

幼儿语言教育具有计划性特征。语言作为复杂的符号体系之一,有着其本身的结构、要素和规则。可见,幼儿除了通过活动与交往获得有关语言知识外,还需要有组织的语言教学活动,使幼儿集中学习语言知识以及发展语言能力。比如,在对幼儿文学作品体裁及构成要素的学习时,可以让他们初步了解和掌握,并引导他们对作品的中心思想进行归纳;适当运用字、词、句、段等,但这些都需要在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这样,可以让幼儿相互感染,也有助于增强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

(二)幼儿语言教育的差异性

我们知道,各地的幼儿语言教材不尽相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每一阶段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不尽一致,都是根据幼儿语言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而设计的,其中既有倾听与表述方面的目标,又有欣赏文学作品以及早期阅读方面目标。因此,教师只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语言教育活动,才能全面地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由于幼儿个体的差异,使得了我们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时,必须根据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和个体差异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具体的语言教育活动,不断地培养和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进而保证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全面实施和有序开展。

二、选择幼儿语言教材的策略思考

(一)结合幼儿特点

通过多年幼儿语言教育和管理的实际,笔者认为,开展幼儿语言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在结合幼儿特点的基础上,着力选择好语言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幼儿选择具有审美价值、贴近实际生活、喜闻乐见并易于创设情景的语言教材,尽量给幼儿予美的熏陶,让语言、情景和生活相互交融,进而促使幼儿产生互动。比如在故事《戴项链的比赛》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其中几个小动物的角色与特征,引导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并戴上相应的头饰或道具,让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容易投入到了故事情景中,进而学会了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和感受。又如在《我在草地上翻跟头》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幼儿直接带到草地里,让其在草地里自由打滚与玩耍,引导他们观看蓝天、白云等,在幼儿开心的同时,也引导他们发现了大自然奇特的美景,这样比在教材中学习了更多的东西。可见,幼儿教师必须要善于选取幼儿语言教材。

(二)结合实际生活

结合实际生活,是幼儿语言教材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及时发现、学习和运用语言,不仅有利于幼儿自觉地表述一些现象与事件,而且可以让幼儿有机会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比如可以专门把每周的一天作为与幼儿的“谈心交流日”,给幼儿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把自己的趣事、食物以及所做的事情表达出来,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此外,可以利用游戏,创设与实际生活相似的场景,鼓励幼儿用生活化的语言交流。比如娃娃家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如果我们把游戏的环境布置与幼儿家里一样,他们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就会身心放松,乐于交流。而且在幼儿的日常自理活动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特别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些准确、精练的学习与表述情景。例如可以在教室使用物品处张贴一些简短、温馨的提示语言,久而久之,幼儿们的准确表述能力就会无形中得到极大地提高。教师更要做到心细,要充分利用幼儿实际生活中的一切可以运用的场景和例子,科学合理地引导幼儿把自己听到、看到、闻到、摸到的东西等等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表达出来。实际上,在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有的语言教材本身就是有声音感觉的。因此,有的时候,为了准确地表达幼儿语言教材中的具体声音,我们可以精心设计和录制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风声、雨声、雷声、叫声、哭声、鸟声、蛙声、汽车声等等,然后在具体语言教学过程中运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听雨》时,我们可以大声地播放有风、雷、雨、电等声音光碟,让幼儿们边听边议论。这时,他们有的就会说这是雨点打在窗户上的滴滴答答的声音,这是雷公生气了在大喊大叫的声音,这是风姑娘在天空中欢快唱歌跳舞的声音等等……幼儿们的回答各种各样,就好像大自然中的一首歌一样。

(三)结合家庭教育

结合家庭教育,是幼儿语言教育中最为关键的有利保证。我们知道,家庭和幼儿园都是幼儿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由于幼儿在这些地方生活与成长,所以就必然成为了幼儿语言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且家庭的各种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等,都是幼儿运用语言的活灵活现的教材之一,也往往会成为了幼儿语言发展和丰富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家庭和社区的高度重视。只有家长与教师共同合作了,才能够促使家长有意识地在自己家庭、社区生活环境中创设一定的场景,进而帮助幼儿发展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比如家长可以利用给幼儿过生日的有利时机,积极在家中为幼儿布置一个温馨融洽的生日环境与氛围,让幼儿在美好温馨的气氛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心愿。又比如在家长接幼儿回家的路上,不妨让家长引导幼儿学习路边广告牌上的文字等等。这样,久而久之,幼儿的识字量、阅读量以及语言能力就会逐渐地增长了。

(四)结合其他知识

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是幼儿语言教材必须要着力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会错误地认为语言教学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在之重,从而忽视了其他学科领域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锻炼。可见,幼儿对于语言的学习,仅仅依靠单一的语言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将幼儿语言教育有机融入到其他学科领域的教育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创设一些有利于幼儿语言学习的场景,不断培养和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比如在音乐欣赏“水族馆”时,既让幼儿在欣赏优美音乐,陶醉其中的同时,又学会了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心中奇妙而独特的海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