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给长辈写一封信范文

给长辈写一封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给长辈写一封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给长辈写一封信

第1篇:给长辈写一封信范文

我特意做了充分准备。

1.利用周一晨会时间对学生发出感恩活动倡议,对全体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每一个学生真正体会父母辛苦,培养学生的感激之心。

2.读感恩谚语和关于赞美母爱的文章,进一步使全体学生认识母爱伟大、至高无上,激发学生的感激之情。

3.布置感恩作业。要求学生:察、听、想、做、写。观察母亲或长辈从早到晚做了哪些家务。听妈妈、长辈讲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艰辛。想一想妈妈和长辈们都为你做过什么?哪些事情令你难忘?令你感动?平时你又是如何对待妈妈和长辈的?有没有尊敬他们?是否为他们做过家务?

在“三.八”妇女节这天,可以为妈妈、长辈们说一句暖心、感恩的话语;给他们一个小小的拥抱;为他们捶一次肩、洗一回脚;给他们亲手做一张贺卡;帮他们分担点家务等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孝敬之情。给妈妈、长辈、老师写一封信,抒发自己对他们的爱。还可以把感恩活动的体会和收获写下来,让大家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成长。

4.开展“最佳孝星”活动

让各位学生讲述他们的感恩事迹,展示相关资料,评出2名“最佳孝星”。

第2篇:给长辈写一封信范文

母亲节主题班会设计(1)

一、活动背景:

针对现在大多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感恩之心淡薄,不理解父母的苦心和爱心,不懂得体谅、孝敬父母的现状而设计的。懂得回报、有孝心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中做人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懂得感激和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自己的职责。

2.让学生理解孝敬父母的具体内涵,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如何爱自己的父母,进而把这种爱上升到对集体、对祖国的爱,使学生有一种博爱的胸襟。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国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a.召开班委会,讲清这次班会的目的和意义。并组织大家讨论班会具体内容与安排,以及班委会干部的具体分工与落实。

b.给家长写一封信,讲明召开这次主题班会的目的,请家长参与我们的教育活动,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写这十几年来的教育与感人的故事,以及对孩子的希望。

c.孩子给家长写一封信,写自己最想对家长说的话,必须结合亲身体验在这十几年的成长中,父母所给予的爱和付出的劳动,以及对自己的培养与教育。

四、班会过程:

(1)宣布活动开始:

主持人甲:人间最美是真情

主持人乙:人间最真是亲情

主持人甲:人间最值得珍惜的爱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爱。

主持人乙:人间最无私的情感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情感。

主持人合:《纪念母亲节》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了解母亲节的相关知识

(3)回顾篇走近亲情

1、我名字的故事

主持人:我的降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未来的曙光。我的名字是父母理想的编织,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吗?(提问学生)

2、我成长的足迹

主持人2: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亲爱的妈妈。下面请同学们讲述妈妈呵护我成长的一个个难忘的细节。。。

生甲: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生乙: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

生丙:每次周五放学回家,妈妈精心准备丰盛的晚饭等我吃,让我补充营养。

生丁:有一天,我忍不住进了网吧,对妈妈又说了谎,妈妈说要我看着她的眼睛,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主持人:我们慢慢地长大了,母亲的皱纹也越来越多了,那是母亲操劳的见证,是爱的涓涓印痕,是亲情无偿的演绎。你了解自己的母亲吗?你关注过母亲的变化吗?(主持人提示同学们现在,母亲就坐在你的身旁,母亲和你生活那么久,你发现你母亲有什么变化吗?她的精神好吗?她的额头上的皱纹深吗?等等。然后提问 3个同学,请他们说说此刻心里的感受。最后,主持人简单总结同学们的发言:是母亲和父亲的无私的奉献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快乐的成长。)

(4)拥抱篇体验亲情

1、朗诵赞美母爱的歌曲和诗文。

生1,朗诵《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生2、唱歌曲《妈妈的吻》

2、母子了解知多少

师:父母总是时刻牵挂我们的生活,那我们又对这些关爱自己的长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请到场的几位同学的家长和孩子共同做个游戏。测试一下对对方的了解有多少。互相猜对方最爱吃的菜,最爱穿的衣服以及爱好。

(5)行动篇回报亲情

主持人:父母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爱,我们已经渐渐长大,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呢?请同学们讨论交流。

1、给父母一份惊喜: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父母洗洗脚;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

2、帮父母做家务事:每天在家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向父母表示关爱。

3、陪父母聊聊天:放假回家了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

4、母亲节,送一束康乃馨鲜花给母亲。

(6)倾听母亲们的感受

主持人: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妈妈们有什么感受呢?下面请妈妈们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妈妈们谈感受。放背景音乐《懂你》。

主持人:多么感人的话语,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这几位家长的肺腑之言。面对着父母对我们的无私付出,我们能无动于衷吗?今天很多同学都准备好了一份礼物献给自己的家长,现在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把礼物当着大家的面送给自己的父母,并说一句感谢父母的话。

(学生依次送,学生准备,不告诉家长,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主持人:哦,这位同学送给母亲的礼物是一封信,让我们用掌声欢迎她说说她的心理话。《妈妈,请听我说》(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主持人:亲爱的妈妈,谢谢你们对我们的肯定,感谢您们对我们的爱。我们要加倍努力学习,不断前进,做个优秀的学生。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起立,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向给予你们生命的父母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父母的无私奉献。

齐声祝福:我们祝天下的父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母亲节主题班会设计(2)

活动时间:2016年5月7日

活动地点:五(2)班教室

活动目的:

1、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2、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3、让学生把爱延伸到社会,能用感恩的心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亲人和老师。

活动准备:

1、让学生查找日历,确认今年母亲节的时间。

2、准备卡纸、彩笔

3、手语歌《感恩的心》

4、制作幻灯片

活动形式:介绍、表演、宣誓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给了我们生命吗?(妈妈)母亲节马上就要到了,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就是学会感恩。师生齐读课题并启发学生理解主题含义。

二、调查统计:

同学们,你能说出母亲节是哪一天吗?(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今年的母亲节是几号?(11号)今天是7号了,还有几天就是母亲节了。你给妈妈送过礼物吗?你知道妈妈的生日吗?有没有给妈妈过生日?妈妈给你过生日了吗?让学生都说一说。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调查可以看出,你们对妈妈的关爱还太少。

三、了解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妈妈对你们的爱不仅表现给你们过生日上,还为你们做过很多很多的事情,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从小到大妈妈都是怎样关爱你的?学生交流。

(我生病了,妈妈陪我去医院;我的衣服破了,妈妈给我缝补好)

教师简单讲解一下母亲从怀孕到养育我们长大成人,付出多少艰辛,让学生从中体会妈妈的辛苦。

四、说一说自己对母亲的爱: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她们为你们付出了这么多,你们又为她们做了些什么呢?学生交流

(我帮妈妈洗碗;我帮妈妈扫地;妈妈生病了,我帮妈妈拿药、端水)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说出了自己做的好事。但是老师也知道有些同学做的不够好。比如:回到家,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什么事都不做;做错了事情,妈妈批评的时候顶撞妈妈;在家乱花钱等等。

那么在母亲节到来之际,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感谢自己的妈妈呢?学生交流

五、实施回报方案

(1)给妈妈一份惊喜

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妈妈,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妈妈洗洗脚;汇报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一封感谢母亲的信

(2)帮母亲做家务

放学回家帮助干家务,向父母表示关爱。

(3)陪妈妈聊聊天

陪妈妈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听妈妈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卡纸,你们可以自己设计,制作一张卡片并写上祝福妈妈的话语。等你们回家的时候送给妈妈,好不好?

六、主题的拓展:

今天我们主要聊了妈妈对你们的爱,但除了母爱,还有师爱、亲人的爱、朋友的爱、社会上的爱。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接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别人。

播放课件:誓词

感谢我的父母,您给了我生命,教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让我健康地成长;感谢我的老师,您给了我教诲,教我学知识,教我学做人 ;感谢我的朋友,你给了我纯真的友谊,教我学会关爱,让我充满了希望。感谢社会,感谢人生。我一定自理、自立、自尊、自强,健康成长!

师生一起宣誓。

七、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活动,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有一颗孝心。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爱体现在一言一行中。去关爱自己的父母,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八、在手语歌曲中结束活动。

第3篇:给长辈写一封信范文

长期以来,孝道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很多都是人格不健全的学生,因此也就不难理解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孝的现象了。

传统孝道文化是孝道教育的宝藏,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加以创新。我们要加强推广,让孝道精神陪伴孩子一生。

一、加强孝道教育文化氛围建设,环境育人

利用学校的墙壁、楼道、文化长廊等地方,大力宣传孝道知识。可以张贴《孝经》《弟子规》等内容,张贴诸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百善孝道为先”等标语或名人名言,以此来营造浓厚的孝道文化氛围,使师生时时处处沐浴在孝道文化之中,时刻受到孝道文化的熏陶,以达到潜移默化、入驻内心的效果。

二、开设孝道课,使孝道教育进入课堂,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孝道文化的理解

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孝道教育课程,从《弟子规》《三字经》等孝道文化经典中选讲精华内容,让学生增强对孝道文化的认知。还可以列举历史上名人的孝亲故事,除了传统孝道故事中的精华,还可以讲诸如狄仁杰望云思亲、包拯辞官事亲、冯玉祥买肉孝父、李宗仁尊师若父、给老师让座等等故事,让学生从先辈的身上感受强烈的孝道意识。学校还可以利用本地孝道故事,大力开发“孝道”校本课程,用身边的人和事更能教育学生。此外,教师平时也要注重寓孝于教,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孝道教育。

三、寓孝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行孝,并在实践体验中得到升华,形成良好的孝道行为和孝道习惯

学校要依据自身实际,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孝道实践活动。

1. 组织学生写“行孝日记”。在日记本的扉页记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长辈的出生年月日。

2. 坚持开展家庭行孝“六个一”活动:①对父母说一句体贴或感激的话(当面或电话、每天或一段时间,记入“行孝日记”);②承包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③为父母洗一次碗、做一顿饭或一道菜;④为父母制作一件节日礼物;⑤与父母谈一次心,交流思想感情;⑥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一件倒茶、盛饭、洗脚、捶背等侍奉性的事。

3. 调查父母为自己“取名”的含义,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期盼,并通过班(团、队)活动交流感受。

4. 组织“行孝”故事会、朗诵会、歌咏会、演讲会。

5. 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妈妈辛苦了”“我听爸爸的话”“爸爸、妈妈少为我担忧”“爸爸、妈妈给了我快乐的童年”“请爸妈给我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请爸妈为我们创造和谐、宁静的家庭氛围”……

6. 为爸、妈等长辈制作“行孝”卡(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贺年卡、生日卡、节日卡。

7. 开展“节日访长辈”活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学校职工等),了解他们的学习、工作情况。

8. 定期到附近“敬老院”开展“行孝”活动。

9. 请当地“孝子”“贤媳”作报告,组织“接过行孝接力棒”座谈。

10. 同前辈续家谱,学长辈敬前贤,组织清明扫墓。

以上活动设计,可根据学生实际,选择组织活动。

第4篇:给长辈写一封信范文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学校向全体教职工传达县有关部门关于做好今年寒假工作文件精神,从而提高大家对做好今年寒假工作的认识,努力做到学校在开放活动场所的数量和质量上有新突破,教师在社区指导家访工作上有新突破,学生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机制上有新突破。

2、在散学典礼上对学生提出具体活动要求,特别强调安全和卫生。

为使社会各界共同关心自己子女在寒假中学习和生活,学校向每位学生家长发出《致家长的公开信》,通报学校在寒假中活动安排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呼吁每位家长高度重视关心自己子女在寒假中学习和生活。

3、学校主动向乡教委汇报学校寒假工作计划。

寒假第一周为教师家访周,要求每位教师利用假期对学生进行家访,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家访比例不得少于30%,对新生家访比例不得少于50%。对重点帮教对象,除班主任老师帮教外,还要由学校支部、行政领导、党员教师分别明确帮教责任,落实到人,经常了解帮教对象的活动流向。帮教中,坚持以情感人,坚决下大力气,化苦功夫防止出现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发生。对特殊家庭子女、孤儿、残疾学生、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心、帮助和指导,丰富他们的寒假生活,并主动联系村干部,具体落实对重点帮教对象的帮教措施。

4、重视家长在寒假中对孩子的指导作用。

召开好家长会,引导家长以健康的思想和品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督促子女完成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和读书计划。

5、在寒假中学校坚持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和电脑房等各种功能教室,丰富和活跃师生寒假文化生活,在这过程中加强管理。

6、继续关心四川地震灾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学校认真开展做好“与灾区师生共度新春”的通信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在农历春节前后给都江堰翠月湖九年制学校师生亲手写一封慰问信或自制一份写上勉励及新春祝福赠言的贺年卡。学习灾区孩子克服灾难、努力学习、坚忍不拔的勇气,鼓励他们继续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有慰问信、贺年卡统一寄至都江堰教育局,在寄信地址上标明“都江堰教育局转翠月湖九年级学校”,都江堰教育局邮编是611830,将新年的祝福以书信的方式寄到都江堰师生伙伴的手上,共同度过一个温暖的寒假。寒假过后,各班把情况及数据汇总政教处。

7、开展“知荣明耻好少年”系列实践体验活动,修身立德,树立崇明海岛好少年的形象,今年寒假的主题是:与交通文明同行。

通过组织学生“观现场、查自身、排隐患”的文明出行体验活动,教会学生安全步行、安全骑车、安全乘车,通过主题活动,达到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又提高学生自护能力的目的。学校开展五个一活动,开一堂主题班会,给家长长辈写一封信搞一次体验活动,当一回交通安全宣传志愿者,参加一次征文比赛,开学后每班交二篇征文给政教处,学校组织评选,并选出优秀征文参加县评选。

8、弘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从“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出发,要求每位学生为父母、长辈而为社区中的老人做一件好事,在回报家人、回报长辈的过程中增强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体会和谐家园的温暖。要求每位学生开展“和爷爷共享阳光,和奶奶齐声欢笑”主题活动,在寒假春节前后,为家中的父母、长辈和老人送上一份祝福,共享天伦之乐。也要将温暖带入社区,特别是敬老院等社会服务机构,让学生走进敬老院,走近“爷爷和奶奶”,用内容丰富的公益活动,用青春和活力感染老人,为他们送去关爱和祝福。

9、开展“品年味,看年俗,展形象”的民族传统节日教育活动。

春节是我们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大好时机,我们要抓住这一时机,开展各种实践体验活动。学校要求预备、初一、初二学生读好“中国传统节日读本,帮父母一起置办年货,参加家庭扫祭活动,学做一种春节饭食,与父母一起写春联,贴春联,陪父母一道守岁,聆听除夕的鞭炮声,给父母拜年,感受春节。从日记形式记下春节的见闻与感受,写家里过节饭食上变化,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变化,学校搞征文比赛,开学后交政教处,每班二篇。各班学生可自己制作灯笼,开学后带到校园参加评比活动。利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让人们从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善待他人做起。

10、要加大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工作力度。

重点要让学生知晓国家对燃放烟花爆竹的具体规定,知晓安全使用煤气、电器及防火、防盗、防骗等危及生命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技能。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要规范走路和骑车行为。教育学生不玩火、不玩鞭炮,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要开展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不违规进入网吧和营业性娱乐场所。

11、开展“与世博同行,以梦想成真”为主题征文比赛。

第5篇:给长辈写一封信范文

这是温州市鹿城区七都街道留守儿童黄伊凡写给远在海外母亲的一封信。

侨乡七都,许多远赴异国他乡打拼的父母,只能把年幼的孩子们留在长辈身边,他们往往连续多年见不到彼此。

邋遢、孤僻,留守儿童身上惯有的烙印,在这些孩子身上却全然不见。走进七都留守儿童之家,孩子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容。只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周奶奶。

周奶奶名叫周祥薇,抱着儿孙尽享天伦之乐,是周祥薇这个年纪很多温州老人的第一选择。66岁的周祥薇却“花钱买辛苦”,把所有能挤出的时间都给了七都岛上的留守儿童。创办“快乐之家”,为孩子们找回属于他们的快乐,周祥薇已经坚持了十年。

今年1月,在“最美浙江人――2016年度浙江骄傲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上,周祥薇成为温州地区唯一入选者。她此前还荣获“中国侨界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但在周祥薇看来,没有什么比“为孩子们弥补缺失的亲情,找寻到成长的快乐”更加重要。

为留守孩子寻找快乐

早在改革_放初期,周祥薇便开始闯荡市场。随着生意规模的扩大,周祥薇经常要远赴欧美国家。与在异国打拼的亲朋好友相聚时,大家最忧心的莫过于留在家中的孩子。

“家家是侨户,人人是侨民”的七都岛有200多名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率达100%。每逢周末或寒暑假,这些孩子往往只能与电视相伴。因为缺乏父母陪伴关爱,一些孩子的性格变得十分孤僻。

“老人家带孩子,对孙辈重养轻教,对他们的成长非常不利。”于是,周祥薇渐渐地萌生了一个想法,要给孩子们在小岛上建一个快乐温馨的“家”。听说周祥薇要完全免费做这件事时,大家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各种质疑声纷至沓来。

周祥薇用对孩子的各种关爱举动来回应质疑。她与镇里联系,将原来老村活动室腾出来做“快乐之家”,她和女婿带头出资40万元,并发动其他华侨侨眷纷纷解囊,募得资金135万元。终于,一幢450多平方米、带室外活动场地的三层小楼落成了,七都留守儿童有了“快乐之家”。

“我带孩子们烧烤,培养他们动手的能力;陪孩子们游葡萄园、赏荷花,告诉他们要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开设模拟法庭,让孩子们从小学习法律知识,懂得怎样做人;带孩子们观摹瓯塑、瓯绣,希望他们多了解家乡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要忘记自己是温州人。”周祥薇忙得像陀螺一样,整个身心围着孩子们不停地转动。

为了让孩子们真正感到快乐。周祥薇不断与温州大学协调,使“快乐之家”成为该院实践基地。大学生来这里教孩子们学习国学、美术、作文、英语等,每到周末或暑假,这里总是岛上最热闹的地方,朗朗书声、悠悠乐音在小岛上荡漾开来。

让儿女与父母重建亲情沟通

孩子们课余生活丰富了,知识长进了,但周祥薇发现了新的问题。她与这些孩子们交流中发现,他们的心理困扰还没有解除。在七都,许多留守儿童一出生就离开父母,对父母艰辛创业并不理解,还经常责怪父母不关心自己的成长。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父母的苦心,每个周六“快乐之家”开课的时候,周祥薇都会抽出时间给孩子们讲自己创业的艰辛经历,理解父母在异国打拼的艰难,使孩子们懂得珍惜眼下的学习和生活;利用各个节日教育孩子们给父母写一段话,主动给父母打电话问候。

“妈妈,我从视频里看到,你额头上刻上了一道深深的皱纹。原来浓密的黑发上,不知何时也爬上了几缕银丝。那是为我家日夜操劳的象征。妈妈,您辛苦了。”

“爸爸,其实我一直都知道,您对我的爱是无私的,就像一片大海,里面埋藏着许多珍贵的宝藏,可表面上却表现得那么平静。爸爸,我还要提醒你一点,不要再吸烟了。老师说过,吸烟有害身体健康。还有少喝酒,喝酒伤身体呢。”

……

“印象最深的是,我让孩子们在母亲节的时候,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后来我选了几封信现场念了一下,念着念着我就哭了,孩子们也哭了。那种对远在异国他乡的母亲的思念之情,流淌在孩子们稚嫩的笔尖。”周祥薇说,这些宣泄情感的举动,无形中也拉近了留守儿童和父母的距离。

周祥薇还主动向心理专家和老师请教有关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和温大的心理学系合作,给孩子们上集体心理辅导课,并因人而异进行心理辅导。

暑假快乐营中,周祥薇白天与孩子们一起上课,放学后则带着大学生到孩子家里家访,为每个孩子建立档案,了解困扰他们的难题,在孩子与父母之间重建一座爱的桥梁。

许多孩子的人生从此转变

留守儿童徐梓伟不到两岁就被父母从意大利送回七都,由爷爷奶奶抚养。常年缺失亲情的小梓伟性格孤僻。爷爷奶奶目不识丁,无法辅导他的学习,成绩糟糕又调皮的小梓伟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坏孩子”。奶奶记得,孙子近两年时间没有过笑容。当奶奶得知村里其他人都把孙辈送往留守儿童“快乐之家”时,也把徐梓伟送了过去。

很快,在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中,周祥薇注意到了沉默寡言的徐梓伟。

“我把他抱过来,坐到自己身上。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开心啊,他就哭,捧着脸大哭一阵。然后我说徐梓伟别哭,周奶奶很喜欢你。这里有很多的同学、老师都很爱你。你有什么事情同周奶奶说,周奶奶会帮你,有很多老师一起帮你。”

周奶奶真心的拥抱让这个不会笑的孩子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那一刻也永远定格在了小梓伟的内心深处。她还把徐梓伟接到了自己家里,吃住一起。

三个星期后,大家看到了徐梓伟最明显的变化:他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快乐之家,真正成为了小梓伟找寻快乐的地方:每到周六,小梓伟都会很早起床,盼望去“快乐之家”学习绘画、剪纸、书法......最重要的是每一次他都能得到慈祥的周奶奶一个大大的拥抱。小梓伟变得越来越开朗。

Children come and go, but averagely there are about 200 children left behind, all under the care of their grandparents. During weekends and spring and summer breaks, they spend a lot of time watching television. Some children tend to show some problems in their personalities due to the lack of proper family attention and care.

Zhou Xiangwei first noticed the problems about ten years ago. She knew she needed to do something about these children sent back home by their parents. She wanted to build a home for these kids.

At first, her idea drew some suspicion and misgivings, but she went ahead with her plan. She first convinced the village management to find a space for the children. She and her son-in-law donated 400,000 yuan. Many other people donated too. Eventually she raised 1.35 million yuan and had a three-story house with a playground built.

The children’s home works at weekends and provides a lot of fun for the kids. Here they learn how to barbecue; they take organized tours and visit vineyards and see lotus flowers, they learn how not to waste food, they attend the imitation court to see how law works, they see local artisans working sculptures and embroidery. With her arrangements, students of Wenzhou University visit the children’s home on weekends and summer and spring vacations, holding special classes and special activities.

Shortly after the home opened, Zhou discovered a problem that tortured all the children: they didn’t fully understand why they were sent home and they decided their parents didn’t care for them. Zhou herself had worked overseas and understood how difficult it was for people to survive overseas. So she told them her own stories working and living overseas and tried hard to enable the kids under her care to understand how a life their parents may lead overseas. She also encouraged the kids to write to their parents and make phone calls.

Xu Ziwei was one of these kids with difficulty handling his daily life away from parents. He was sent home when he was less than 2 years of age. He grew up on the island. His grandparents are illiterate, unable to offer support and help in his adjustment to his school life on the island. For about two years, he never smiled. Then his grandma learned about the children’s home and sent him there. Zhou Xiangwei noticed the boy pretty soon. He was silent while all the other children made huge noises laughing and running around. Zhou hugged him and sat down with him. She asked tenderly why he was so unhappy. The boy burst into tears, his hands up to cover his face. Zhou said she loved him and all the teachers at the home loved him. She later brought him home to stay with her. Three weeks later people noticed changes in the boy. He began to smile and he was eager to come to the children’s home at weekends.

第6篇:给长辈写一封信范文

1 在细节中凸显“自我感悟”

微型德育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取得实效,要用智慧,要让学生在细节中实实在在地感悟。要立足学生身边小事,传输学生应知应会的人、事和焦点新闻等,从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组织学生参与讨论,达成共识,自觉自悟自需地发展思想品德、道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等。例如,内容是自信的微型德育课,原来不自信的学生,后来慢慢地随着课堂的深入,学生自信起来了,声音响起来了,参与率也高起来了。例如“厕所里洗拖把要拧干”这个问题,老师告诉学生要拧干,可这个问题还是老大难问题,可以把湿漉漉的滑溜溜的厕所用照片拍下来,让学生自己说有哪些危害?学生感悟的肯定比老师一个人讲的理由还多,在实实在在的感悟中得到实效。又如学生放学前写出一天中的小结,通过短暂的实实在在的自我小结,达到发展自我的效果。又如为进一步提高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消防安全环境,进行“珍惜生命,消防自救”的微型德育课。先学习灭火相关知识,然后当场练习使用灭火器,接着大家分组,男生深入各班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学校灭火器能否正常使用,并当场汇报调查结果。通过学生的切身行动和实实在在的感悟,学习消防相关知识、技能。又如,在《逆风飞扬,直面挫折》微型德育课中,主持人播放了视频,让同学们明白了面对艰难险阻,我们民族没有屈服、没有放弃,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之后,同学们纷纷上台讲了自己个人心中的英雄是如何微笑面对挫折的。接着,同学们看案例,讨论挫折产生的原因,各抒己见;说烦恼,寻求解决挫折的办法,互献妙计。名人名言是灵药,普希金诗不可少。最后,活动在“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面是晴空……”的歌声中结束,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细节中受到感悟。

2 在细节中实现“内外转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长期的,反复的,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德育过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要抓反复,反复抓。以《感恩教育》为主题开展微型德育课的很多,教师精心组织,常用很有感染力的真实故事去感化学生,让学生感知父母、老师对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关爱,听课过程中,曾发现学生深受感动,有的甚至泪流满面,下决心以后要在生活中关心父母,以勤奋的学习感恩父母和老师。可是有些感恩是暂时的,维持不了多久。又如在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后观看《让生命充满爱》孝心教育专题片,在邹越教授正切动容的演讲中,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父母长辈们对自己无私的爱,都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可是听听激动,一时感动,时间长了就又恢复原样。所以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可以由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学背古代经典――《弟子规》。在母亲节,由语文老师组织,让学生给母亲写一封信,让母亲给孩子回一封信,进行了孝心、爱心交流。所以我们的微型德育课需要围绕相同的主题,以变化的形式,不同的内容进行巩固,让教育思想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烙下深深地印迹,以深深的“内化”去实现稳定的“外化”。

3 在细节中提升“心的教育”

第7篇:给长辈写一封信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优化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出更适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人才,我们国家开始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课改要求每门学科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语文作为一门重点学科,更是改革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新知识时,无论表现出积极地配合教师教学还是根本没有理解教学内容的情况,教师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作业设计对于教师而言,是检查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教师会根据语文教学内容而精心设计作业,达到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由于传统语文作业中存在作业量偏大、形式单一以及缺乏趣味性等特点,对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没有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而在本文中提出具体的作业设计策略,进而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达到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

一、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基本安排的内容都是以解答题目的类型为主,所以学生在长期接受这种作业训练中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新课改下,教师对作业设计需要注入趣味因素,使学生在解答问题中能够提升兴趣。

在《秋姑娘的信》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收到秋姑娘信的“人物”找出,对相关句子进行阅读。随后,教师可组织小学生模仿秋姑娘的口吻,重新给大雁、青蛙、小松鼠、山里的孩子等写一封信,将想说的话告诉他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对课本上的句子进行阅读的基础上,再要求小学生自己写句子,可实现“以读带写”,让小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对具有美感的句子进行自主创作,从而使小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对课本上优美的句子进行摘录并阅读,使小学生知识储备增加。比如,在《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如“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对于这些句子,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摘录与阅读,提高语文作业质量。

二、实践性的作业设计,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语文课程改革意见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所设计的各个教学模块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途径,从而在设计作业中体现出探究能力培养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把自主探究性的题目融入作业问题中,便于学生能够在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进行解题,进而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思考能力。

例如,《小露珠》这篇课文中,教师可将“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等句子摘出来,随后对小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回忆记忆中露珠的样子,随后对以上句子进行仿写,让小学生感受到文中的写作技巧。又如,《夕阳真美》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可要求小学生仿照课文结构,回想一下自己与长辈或小伙伴看夕阳的情景,仿写一小段话。仿写训练活动完成后,训练活动并未结束,教师还需引导小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句子念出来,让小学生共同分享自己仿写的句子。这样,不但能够让小学生在对课文进行阅读的基础上提升阅读能力,而且能够使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做语文作业,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促进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语文作业的现状不尽如人意,教师设计的作业量多且单调,机械地重复写作业过程,不仅压抑了学生思想,还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优化小学作业,提高小学语文质量,是教育者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多个不同角度分析了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方法,使教师能够在新课改中结合语文教学情况而有效突破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限制,体现出趣味性及开放性的特点,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帮助。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作业设计,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优化语文作业的设计思路,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彩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高小学语文|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4(34):60.

第8篇:给长辈写一封信范文

《我是怎样出生的》一课选自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的最后一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以生命科学领域为主题的教材,内容有:三年级(上)《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单元,三年级(下)《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四年级(下)《养蚕》等单元内容。本课学习是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以及本单元的前两课《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动物怎样繁殖后代》学习以后学习的。学生对生命的繁殖方法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习的是自然界最高级的生命体人类的繁殖后代的方式。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备初步的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尝试体验的学习方法,教学中要从指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胎儿发育的大致过程,结合体验活动,感受母亲怀孕时的重负和行动的不便,进而体会到母亲生育儿女和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从而升华到珍爱自己的生命,孝敬自己的父母情感。教材着重阐述了生命的由来问题,即人的生殖健康教育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这是本课的重点,要突破这一重点必须结合前面“动物和植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知识,学生便很自然地会联系到人是如何繁衍后代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

2.了解人生命的孕育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交流的方法,获取需要的信息。

2.整理信息,学会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收集到的资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母亲怀孕的辛苦,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意识到生命的珍贵。

2.知道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看视频。

2.教师讲述:春天到了,草木发芽,万物生机,许多新的生命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孕育、诞生。我们上两节课已经学习了植物可以用种子以及根、茎、叶等方式繁殖后代,动物可以以卵生和胎生的两种方式繁殖后代,那么我们人类是以什么方式繁衍生息,代代相传的?

揭示课题:今天来研究我们人类是怎样出生的。

板书:我是怎样出生的

(导入新知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屏幕展示春天的画面,教师旁白:春天到了,草木发芽、万物生机,许多新的生命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孕育、诞生。接着屏幕出现小草发芽、小鸡从破壳而出的画面,唤醒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这里,教师简单概括前两节课学习的内容:植物可以用种子以及根、茎、叶繁殖方式繁殖后代,动物可以用卵生和胎生两种方式繁殖后代,那么我们人类是以什么方式来繁衍

生息,代代相传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引入新课:我是怎样出生的,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二)汇报交流

1.师: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回家与父母或其他长辈交流,通过交流,你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

2.学生汇报。

(汇报交流,我首先给学生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我在妈妈肚子里呆了多长时间?(2)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哪些反应?(3)我出生时妈妈的情形是怎样?(4)刚出生我是什么样子的?(5)从小至今,爸爸妈妈养育我的情况?(6)了解我刚出生时的各项指标?让学生回家与父母以及其他长辈进行交流,让学生对自己出生的过程有粗浅的了解和认识,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埋下伏笔。在上课之前,我考虑到为本节课有一个好的效果,学生与妈妈的关系至关重要,怎样交流、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交流,妈妈能否把自己怀孕时以及孩子出生时的一些情形与孩子交流呢?我以科学老师的名义给五年级学生家长写一封信,让家长消除顾虑,同时让家长知道、孩子知道自己出生时的一些事情是孩子的权力。)

(三)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我们的小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在妈妈的肚子里成长,最后诞生的呢?请看视频。

2.看完了视频,问: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3.教师展示图片讲解:和卵子结合发育而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在妈妈的一个专门孕育我们的屋子――子宫成长,形成胎儿、胎盘、脐带的。

5.我们在妈妈的子宫里要待40周,在这40周的漫长时间里,我们是怎样生长发育的,妈妈的形体又是发生怎样的改变呢?请看在妈妈子宫里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图。

(探究新知,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在学生与父母以及其他长辈交流的基础上所获得感性材料,加以归纳处理,提升为理性认知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先采用课件动画播放视频人的生命是由和卵子的结合形成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的形成过程,直观形象,学生从交流所获得零碎的知识上升为系统完整的知识,为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我接下来的课件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胎儿在母体内每一个生长发育过程,这一环节的设计突破了学生认知上的盲点,把很多暗箱内的东西,很抽象的知识通过直观的图片加以展现,以此来突破重点,解决难点,使原因的模糊的认识更加清晰化、具体化。)

(四)巩固训练(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6页)

出示妈妈子宫里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图,请将他们按照从小到大的时期排序。

1.小组讨论。

2.学生板演。

(巩固训练,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排序,接着让各组汇报排序结果,最后将有代表性的排序结果张贴在黑板上,通过训练,加深学生对我们怎样出生的过程的了解,使知识得到巩固,形成能力,在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排序时,屏幕上滚动出现孕妇怀孕过程、胎儿成长过程的解剖图,背景音乐是《生命进行曲》让学生感受孕妇怀孕过程的艰辛、喜悦、神圣、自豪等种种复杂情感。)

(五)拓展延伸

1.师:刚才我们了解到我们在妈妈的子宫里一天天成长,妈妈的形体也一天天发生了改变,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把你们带来的沙袋绑在身上,现场模拟一下怀孕的情景,体验怀孕过程的负担。

2.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感受。

3.学生汇报。

4.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通过游戏活动体验妈妈怀孕的辛苦,那么,妈妈是不是生下你之后就了事呢?

5.学生回答:没有,还要精心喂养,才能健康成长。

6.教师总结:我们从孕育到诞生,从诞生到成长都凝聚着父母的心血和泪水,所以我们不仅要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生命,更要感恩生我养我的父母。

7.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我们的生命。

8.师:请同学们说说感受,写一段“珍爱生命,感恩父母”的真情

第9篇:给长辈写一封信范文

关键词:趣味性;综合性;实效性;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197-02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就像平静湖面上的一道涟漪,它如一剂催化剂,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呢?

一、挖掘语文教材资源,提高参与的趣味性

轻松愉悦的活动气氛是萌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实验教材开拓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每一册都安排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有社会调查、办各种小报、诗歌朗诵、演课本剧,故事会、调查访问等。因此,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上,根据语文教材资源和儿童的心理特点,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尽量把学生的自主性突出来,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如第五册的《我的课余生活》实践活动,我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课余生活以各种形式进行汇报,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有的学生以表格的形式,有的以手抄报的形式,有的以表演的形式,还有的通过图片讲故事的形式,不管是哪种方式,我都充分肯定他们,并鼓励每位同学,只要他们乐于参与,乐在其中就行。

二、整合语文教材资源,突出活动的综合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小型的实践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比如第六册第五单元是以“爱”为主题的学习,我们开展“感恩父母”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出这样几个活动:(1)用三天的时间来观察父母的活动情况,并写观察日记。(2)请你当一天的家,亲身感受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付出的辛勤劳动。(3)通过采访父母长辈等亲戚朋友,从侧面了解父母对自己付出的爱或父母对长辈付出的爱,并做好记录。(4)对父母说一句问候的话。(5)给父母写一封信,说说心理话。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就把习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中,进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三、依据学生生活实际,重视活动的实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是不容忽视的丰厚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第五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了解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知道多少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和孩子们先进行了一次“传统文化知多少”活动。我先把活动的要求通过校园网平台告诉家长,取得家长配合,让孩子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接着再进行“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学生带上剪纸、对联等实物以及一些照片和关于传统文化的小资料到学校来,课上,我先请孩子们说说自己了解的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简单介绍后,我再出示关于“年”来历的一段故事视频,然后我告诉孩子们大部分传统文化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或美好的传说,平时要多读、多看、多问,那样,才能真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最后让孩子们运用各种喜爱的方式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或现场制作,或展示对联,或讲故事……通过同学们的自由展示,加深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活动中我充分肯定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自己去感知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介绍喜欢的传统文化小资料。这样学生不仅习得一些生字词,掌握了一些典故,积累了知识,而且学生在收集、整理、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学会了探究,学会了合作。同时还实现了课堂与生活的沟通,注重了学科之间的渗透,让学生从生活走入课堂,再从课堂了解生活,使活动落到实处,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四、尝试多样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