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用心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生去向分析
我校从2005年第一批学生毕业至今(2009年6月),已向社会输送了5届毕业生,共计199名学生。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这几年本专业的就业率并不高,就业行业分散。许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联系不大。据笔者具体的了解:最初以心理咨询和治疗为职业的的24人中,因心理咨询机构的不稳定,平均在岗时间不足8个月。在学校教育领域中的15个人,他们从事的是学生的课堂知识教学、学生的管理,有10位一直没有更换工作单位。34位读研的学生中3位改换专业。与非医类专业西北民族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相比,我校只有近20%的毕业生在从事心理学、心理健康咨询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3]。从我们的统计来看,不在教育领域的咨询岗位,本专业的稳定性极差。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与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劣势和失业风险,原因在于大学生实践技能训练过少[4]。而从我校这5届学生的去向来反思的话,笔者认为这个专业生存和发展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从社会大环境的角度来看。在全国16所中医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中,除了贵阳、陕西和河南中医药大学三所大学授予的是医学学士或者说可以授予医学学士之外,其他的因为教育部的规定所限,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即便是以医学作为第二学位,也不可能获得医学学士的学位,虽然学生将自己的目标定位在临床心理方向上,希望能够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工作,但是就目前的社会发展来看,并没有提供足够的平台为取得理学学士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安排职位,从而限制了这些毕业生向医学领域发展的可能。本科专业教育的价值亟待认可。尽管有调查表明,中国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的患者达1600万,1.5亿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青少年有3000万。我国心理工作者的缺口很大,但事实上我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机构只是一个虚假的市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繁荣。而且,国家对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认定的门槛低,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一,市场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大大减低了专业本科生价值的含金量。况且,作为心理咨询人员的晋升,也不象医生、工程师等行业那样,几乎不需要业务经验的积累和时间经历的沉淀,通过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就可轻而易举地获得,不同级别的资格没有实质意义的差异,资格本身就无法在社会上得到认同。因此,我们呼吁国家相关部门整理心理咨询队伍,严格规范专业人员的标准。
(二)从学校教育本身的角度来看。心理学本身就是一门“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的新学科[5]。而我国自2001年以来,医学院校才开始设置心理学专业。经验和现有模式的缺乏,导致开设该专业时会有意无意地模仿甚至是移植师范院校的办学模式,或是将师范院校心理学专业教育模式与医学生教育模式的简单相加。又因为医学院校承办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并没有凸显出自身的特点。计划在医学领域发展的毕业生又无法进入医学领域。也就促使了大学本科教育又回归到了师范院校教育的模式和轨道上,丧失了作为医学院校承担心理学这个专业的原本意义。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思考我校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尝试[6],虽然有了一点点经验,但从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来看,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问题值得商榷:
(一)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企业需要核心竞争力打入市场,占领市场。应用心理专业需要核心竞争力生存发展。与师大院校相比,我们的生命力应该是“应用”,有医学为依托的心理学专业,应该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让他们不仅仅是从心理的层面,而且能从生理的层面了解服务对象;与社会上的培训机构相比,我们能够有系统、有计划地让学生掌握心理学和相关的医学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心理咨询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应该是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生的重头戏。诸如催眠疗法、意象对话技术、箱庭疗法、音乐艺术疗法等技术性操作较强的心理治疗技能,应该走进我们的讲堂,成为学生的必修课。错位发展才能使我们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社会影响应用心理学心理与社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开始注重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心理学做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精神功能的行为的科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1]。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社会中应用心理学的影响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
一、应用心理学与社会之间的关联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应用心理学在社会中被逐渐應用,是一项新发展起来的重要学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因此,应用心理学设计范围广,包括临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工业心理学一集法律心理学等多方面内容,其与社会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临床心理学方面,心理学家会从不同方面对病人开展诊断治疗,不论这些病人的病情是多么严重,临床心理学医生都会选择出正确的方式对病人进行治疗,并在潜移默化中开发病人的运动潜能,帮助其找到生活真谛,正确认识到自己能力和聪明才智。其次,在工业心理学方面,由于工业心理学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心理学专家需要需要针对不同的工业职业开展不同的诊疗方法,心理学专辑爱可以对工业内容进行详细规划,从而让职员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完成工作目标。再次,在消费心理学方面,心理学家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细小事情进行研究,从而根据消费者的心理倾向设计出相应产品包装,保证其产品如何消费者信息需要,从而增加消费者购买欲望。最后,在法律心理学方面,心理学专家通过对犯罪人员的犯罪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出犯罪人员心理特征,从而绘制出犯罪人员肖像,帮助警察对犯罪案件进行侦查,同时,心理学家还可以对罪犯进行心理辅导,从而挽救犯罪人员,使得犯罪人员可以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二、应用心理学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一)人际关系方面
我国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好的相处,但是现阶段,还存在一少部分做事愿意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去考虑他人的想法,就会直接导致这部分人的人际关系弱化,从而影响我国人际关系交往质量[3]。因此,在此情况下使用应用心理学对自恋的人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构建一种新的交往体系,提升其追求意向,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自卑心理方面
当人们生活在一个大环境下,面对诸多条件影响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例如,在学校中,如果一个班级内学习好的学生占有百分之八十,那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的学生面对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学习就产生厌倦心态。
(三)积极心理方面
积极心理具体包括人的勇气、人的希望、人的感恩、人的公平公正等多方面积极的内容。人们在这些积极心理的影响下,可以克服掉以往的自卑心理,从而促进人们健康心态的形成。积极的心理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健康的咨询服务机制,从而帮助人们在社会中养成顽强的意志力,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三、应用心理学在社会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心理学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休闲方式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社会中被广泛进行应用。例如,警察在进行案件侦破过程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从而给警察办案增加难度,所以警察就会在进行案件侦破过程中使用犯罪心理学进行案件侦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犯罪心理专家会通过犯罪人员留下的线索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描绘出犯罪的人格特征,同时在将人格特征与罪犯的作案习惯、作案手法等内容相结合,从而刻画出罪犯的大致肖像,缩短罪犯追捕范围。其次,在罪犯抓捕归案后,有一些罪犯会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此时就需要范围心理学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帮助罪犯认识自己行为的错误性,悔过自新,重新做人。另外,在进行建筑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经常会请教环境心理学家一同对建筑进行设计,在建筑过程中通常会设置一些“防御空间”,从而保证建筑可以有效防止罪犯进行作案,保证人们的生活环境具有安全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心理学在社会中逐渐被广泛应用,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应用心理学对社会影响、应用心理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展开分析,并探索出心理学在社会中具体实践路径,以期为心理学在社会中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胡梦蝶
参考文献:
[1],张积家.学科比较视角下民族心理学的研究理路与发展趋势[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应用心理学考研科目: 政治、英语、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其中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普通心理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70分,实验心理学60分,心理与统计测量70分。
应用心理学考研参考书目推荐:《普通心理学》碰聃龄,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孟昭兰,北京大学;《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心理学》杨治良,浙江教育出版社;《实验心理学》朱莹,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张学民,北京师范大学等。
(来源:文章屋网 )
一、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
课程教学离不开大纲,它是教与学的出发点,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南。大纲适用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笔者先对本课程的相关国内外教材总结,然后结合本专业实际,拟订真正能把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方法与消费行为结合的教学大纲。
1.总结国内本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教材
首先,教材框架不完善、不科学,这就使得学生很难根据教材本身从宏观上形成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其次,教材内容陈旧、过时,一些前沿性的相关理论成果和方法没有补充进来。再次,教材的编者大多从事市场营销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却很少具有心理学背景,这在客观上也造成了教材体系的混乱。最后,教材内容不丰富,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这大大限制了学生主动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鉴于此,笔者从本国本专业实际出发并主要参考国外心理学研究者编写的教材,制定了体系相对科学、内容相对丰富、视角相对独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重点在微观曾面探讨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规律)的教学大纲和对应的教案。
2.制订适应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即第1章绪论讲述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为个体心理的相关理论及其在广告营销中的应用。具体包括第2章消费者的感知觉、第3章消费者的学习和记忆、第4章消费者的决策、第5章消费者的动机与情绪、第6章消费者的态度和第7章消费者的个性。第三部分是组织消费行为,包括第8章组织购买决策和第9章组织购买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论述环境因素对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包括第10章文化与消费行为、第11章社会与消费行为、第12章情境与消费行为。第五部分是市场应用,包括第13章市场细分、第14章品牌及其培育、第16章企业形象及其设计。
二、探索适合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课程教学方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配合讲授,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把理论原理与生动的实例紧密结合。这种教法直观、灵活、简单、实用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对知识有具体感性的认识。
2.案例法
案例是为适应教学目标需要,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在对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实际调查之后所作的客观书面描述。它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采取了首先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接着引出与之对应的国内外企业营销案例,再引导学生进行实例讨论,最后对案例总结点评的四步法。
3.Seminar
Seminar译为讨论法,是指教师通过定期会见学生并讨论他们的报告或研究成果来指导其学习。由于时间和精力限制,笔者在这里借鉴并适当修改了这一方法,通过让一小组学生阅读某一主题的研究报告,与他们讨论前人研究报告所探讨的问题和前人如何解决此问题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这一方法重在训练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科研训练法
科研训练法,即让学生从查阅文献或从实际生活出发――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解决问题――撰写小论文这一步骤进行科研能力的训练。通过这些训练,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并检验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同时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为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和开拓创新能力的新型心理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思考和总结
结合教学效果,本课程的教学按照以上思路基本达到培养面向应用型的心理学人才目的。然而,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如,演示法需搜集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要求更加形象地说明相关的理论和原理。案例法在实施过程中需学生积极地参与防止冷场,同时又要防止讨论过于激烈而无法控制局面。科研训练法需要把握研究计划指定的方向。
总之,笔者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了相对适合心理学专业的《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和方法,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大纲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相信一定会探索出适合应用心理学专业要求的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Schiffman, L.G., Kanuk, L. L. Consumer Behavior [M].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4
[2]王策三:教学论稿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宝臣等:课堂教学艺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5]梁祖晨 王 耀:管理案例教学法对推动高校教改的积极意义 [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4(5),103~104
[6]冷余生:从讲授为主到自学为主――论我国大学教学方法的历史性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1996,17(2),59~65
[7]郑金州:案例教学指南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8]马启民: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 [J].比较教育研究, 2003,21 (2),20~23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该专业的建设强调医学与心理学的结合,注重学生在医学模式下对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和技术实践。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精神压力日益增加,过去的精神疾病干预模式日益受到社会的质疑,并非所有人的精神问题都需要进行住院和药物治疗,大量的边缘性人群需要心理学的干预和技术支持。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是伴随社会需求的日益旺盛趋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作为教学基础设施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统领专业发展方向的基础性文件内容,同时,系统规范的教材也是突出专业发展特色和指导专业健康科学发展的基础性指标。教材的内容、技术指标、考核方向,直接影响着专业发展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标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很大的引领作用。
二、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教材建设的特色
1.教材数量大,涉及的课程范围广,作者结构丰富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从应用的角度为学科的建设内容提供了极大的扩展空间,作为辅助教学资源的教材在内容和数量上也将会有很大的储备空间,从第1版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的9本扩展到第3版的25本,几乎涵盖了应用心理学专业涉及的所有学科。在数量变化的同时,教材编写的内容、结构和编写人员的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最初的10所院校到目前的近50所院校的参与,涉及的课程日趋细化,教材兼顾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多样性,集中于最新的学科进展,尤其是在方法学的讲授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更大的操作空间。编写人员的学历、职称呈现正态化分布,不仅有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体现编写人员素质的提高,丰富的工作经历为教材的深度和广度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而且有刚刚步入高校的青年教师参与编写,能够提供新颖的思路,体现了时代性,更能够被广大学生所接受。
2.教材内容新颖、科学性强、系统性好、实用性突出
在教材内容中突出新颖性,学生能够在教材中接触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通过专业导读性内容,拓展本学科领域;作为本科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心理咨询技术的使用方面建立起层级化的知识传授体系,基础知识-发展理论-测量技术-预防技术-干预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介绍,使其循序渐进的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兼顾学生未来专业发展,按照:疾病干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基础学术研究方向,进行了教材体系的建设工作。与时俱进的开展教材开发和课程建设。在新一版教材中加入了《员工心理援助教程》、《性心理学》等,具有新的社会发展需求的教材,为新课程开发和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奠定了良好基础。
3.构建适合学科发展的教材评价体系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科研成果,更新评价理念,探索出适合学科发展的教材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学校内评价和学校外评价。学校内评价主要由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督导小组和教学部门协作完成,通过定期教学检查、督导听课反馈、授课教师自评和学生调查、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学校外评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与参编教材成员联系,探讨教材使用的普遍性和实际效果;二是调查教材知识在毕业生实习中和工作后的应用效果,从而发现教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校内外结合的教材评价体系应不断从教材建设、教材选用和教材管理等方面不断改进。
4.建立健全教材激励机制
为充分调动有专业背景和编写才能的教师加入到编写教材的队伍中,学校鼓励和支持高质量教材的编写,从而促进教材建设的发展。建立健全编写教材过程中各种费用的报销制度,编写优秀教材的奖励制度,为教材建设创建了牢固的经费保障体系。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建设成效
1.教材建设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突出了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特色
教材建设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教材作为衡量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愈加明显,为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深化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办学质量,从而造就更多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医学院校面临着重大的教材建设课题。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突出学生的医学特色,在本套教材中通过引入《神经心理学》,《心身医学》,《中医心理学》《行为医学》等独具医学特色的课程使学生对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知识运用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加熟悉和自觉向医学领域去发展自己的专业,其职业生涯规划在专业学习中逐步得到明确和技术支持。这种引导有效的区别了其与综合类院校和师范院校心理学人才培养的技术要求和未来发展定向,其特色更加鲜明,技术领域更加具体和专业化。
2.教材建设推动本学科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1)应用心理学教材的出版和使用情况
目前该套教材已经在国内全部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医学院校中得到广泛使用,初步推广院校达到34家,该教材在部分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也得到了选择性使用,教材内容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尤其是这些多样性的教材使教师和学生的选择更趋多样,教师以教材为蓝本为学生开设的课程更有特色性,学生的课程选择也更多,同时还兼顾到了院校的特点和本人的兴趣。全套教材作为一个系统的参考书目也得到了广大心理学教师和心理学爱好者的认可,很多社会培训机构也以此为基础进行专项的心理学培训。
(2)教材体现了医学背景的专业特色
教材是知识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是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工具;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教材体现了推进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也反映了医学院校的特殊专业背景。教材建设过程中,牢牢把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紧密结合,适合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系统而全面地为课程体系改革服务,既体现了医学背景,又符合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成果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寻找到一条教材建设的特色之路。
(3)教材建设促进了专业课程改革和学科发展
教材在编写之初是至于学科要求和最新学科进展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性内容,在此基础上专业课程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为专业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与学科发展紧密联系,推动了应用心理学向更大的发展空间迈进。在教授学生最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激发教学对教学内容和形式改革的探索,尤其是本套教材中更注重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应用技术的实施,使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入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学会主动关注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来服务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
(4)教材建设推动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教材是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扩展专业视野的重要途径和媒介,好的教材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相关的知识,提高了专业素养,而且为学生今后学习指明了方向。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可以获得更多的选择和知识甄别,教师在以教材为基础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授课过程中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促使其更多地阅读专业书籍,查询专业资料,教学相长,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整体素质也随之改善。
3.构建综合性教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视野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实践能力;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12-003
1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特色
按照人才分类标准,应用型人才是指区别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而言的工程型人才和技能技术型人才 [1],主要从事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一般由普通本科院校或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应用心理学人才即属于技能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将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运用于实际的咨询、治疗和心理教育等实践领域工作。 钦州学院作为一个刚升本的本科院校,在应用心理学人才的培养上,体现出了如下的两个特色。首先是应用性, 根据我院的功能定位,我院将重点打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也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是师范性,由于我校是由师范学校转型而来,因此师范教育是我们的强项,我院各二级学院都开设有师范专业,同时还有专门进行教师教育的教育学院,我院所有的学生都可非常便捷的报考教师资格证,这为毕业生将来的就业又拓宽了一条道路,目前全校每年报考教师资格证的学生人数日益增多,特别是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一边可以报考心理咨询师证书,一边可以报考教师资格证,这样毕业的时候就能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师[2],既可以从事心理健康工作,又可以从事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校培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将具有综合性大学、医学类院校和其他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不具有的优势,这将极大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我校作为广西沿海唯一的一所有师范专业的本科院校,每年都为钦北防三市输入大量的教育师资,为地方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应用心理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2.1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原则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遵循三个重要原则。第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对于应用心理学的人才需求,主要是各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师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的从业人员,因此我们在设置应用心理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时,主要开设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和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第二,以学校现有办学条件为前提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办学能力来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不盲目扩招,尽量做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需要,目前,我们每年的招生规模控制在120人左右,这是根据市场需要和生源情况以及我们的实践基地建设情况来共同确定的。
2.2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模式
在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上, 采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该模式一方面可促进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科学研究,有利用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比如,我们将实践基地建在中小学和各心理咨询机构,方便教师获取研究素材进行教育研究;另一方面,实践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在企事业单位中进行专业的见习和实习对于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从大一起,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中小学或心理咨询机构进行见习或实习,这对于他们实际掌握专业技能、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回到学校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等都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教师的科研成果对各中小学的实际教学和各心理咨询机构的理论指导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促进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也为各心理咨询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2. 3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其中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目标。应用型人才应做到一方面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具备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具备较强的二次创新与知识转化能力。 以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具备社会工作能力和进一步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能在中小学和其他教育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以及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从事人才测评、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和人员培训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素质方面,应用型人才除了要具备专业素养之外,还要具备非专业素养[3],即注重学生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精神气质的陶冶和身心品质的全面提升,注重人文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作用,注重科学精神对成人、成才、创新创业精神的涵育[4]。以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为例,我们对于应用心理学人才的人才素质要求为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应具备如下的心理和行为素质:具有良好的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洞悉他人心理的能力,能很好的调控自身情绪,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有完善的人格,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是一个乐于助人、有爱心、有耐心,遵守伦理道德、能为他人隐私保密,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2.4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
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考核机制中,我们按照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三要素并举,坚持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打造平台+模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我们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理论知识课、专业技能课和综合素质提升课。其中理论基础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以及为实现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素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而开设的文理结合理论课;同时,专业技能课分为两个模块,培养不同专业方向的应用型人才,此外,我们还设置了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任意选修课。
以下以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阐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
2.4.1 课程设置:理论知识课+专业技能课+综合素质课
理论知识: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文理结合的理论课
公共基础课:计算机、英语、体育、斟酌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专业理论课: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应用理论模块一:教育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婚姻与家庭咨询、精神病学基础、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心理咨询方向)
应用理论模块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经济学、劳动法、组织行为学 、企业文化、公共关系学、职场心理学、组织管理、消费者心理学、工业心理学(人力资源方向)
文理结合理论课:数学、生命科学、医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模块课+综合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模块一: 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与统计、 SPSS 、团体心理辅导、社会调查与访谈技术、心理咨询技术、幼儿智力开发
心理危机干预、学校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方向)
专业技能模块二: 社会调查与访谈、组织形象策划、人员培训、心理测量与统计、SPSS、人员素质测评、薪酬与绩效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方向)
综合专业技能:文献检索、科技论文写作、办公自动化
综合素质: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文化学、人类学、逻辑学、伦理学
2.4.2 实践教学。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我们的实践课程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内实践包括专业技能课的实践和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课外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和实习、见习。为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在很多的专业理论课程当中也加入实践环节,如 心理统计学、管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课内实践又分为实验和实践两部分,实验,如实验心理学、人体解剖学有专门安排实验课,在这些实验中既有验证性实验,也有综合性实验和涉及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是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外实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包括开展心理知识竞赛、 心理演讲、心理征文、校园心理剧、 团体心理辅导等多项活动[5] ,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为依托来实施。校外实践则是让学生到校外开展各种心理实践活动,除了定期的见习、实习外,还带学生参与社区、企业、学校、医院、部队的各种心理健康活动,通过公益讲座、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测评等,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4.3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在教学模式上,遵循“理论联系实际、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课内实践+课外实践”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可在课内进行,也可在课外进行,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校外进行,甚至可以一边进行实践操作,一边进行理论教学,如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学习生进行咨询理论、咨询方法技术的指导。在考核机制上,与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模式相对应,采用多样化、灵活性的考核机制。对于获得科技竞赛奖、获得专业证书如心理咨询师证书、人力资源师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获得实践创新学分,记入总学分。对于实践类课程,根据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分,如根据某一个案情况制定心理咨询方案,就某个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管理方案等,加大实践和创新环节在考试考查中的比重,考试中尽量减少记忆部分,增加实际运用部分的考试。为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教学体系,我们对评分机制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环节的考察。课程考核与评价的分值比例:课堂发言、作业成绩占10%,期中考查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总之,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心理学人才的培养上,既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又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使得毕业生具备高能力和高素质,以过硬的本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迎接社会的挑战和挑选,更好的服务新时期的社会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周谷平,徐立清.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3).
2程,王大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定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2(7).
3 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 高教信息参考, 2008( 1).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六种能力;五个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59-02
近些年来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指引下,各高校都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全面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突破点。作为以培养具备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应用心理学相关操作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如何在借鉴传统高校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首要且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因此总结传统高校实践教学特点,弥补其不足,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独立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途径。
一、传统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时间等增强实践教学的措施,但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大部分高校实践教学仍然是教学过程中薄弱的环节,普遍存在着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实践教学指导思想存在误区。许多心理学专业教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对实践教学目标理解肤浅,不能合理认识实践教学在实现教学效果中的作用,继续延续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的错误认识。
2.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薄弱。受制于学校经费等诸多因素,很多高校的应用心理学实验室设置单一,实验设备陈旧且数量、种类偏少;实训基地数目严重不足,即使在校内外有一些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实践基地,但基本都流于形式,很少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3.实验教学内容、手段和形式不合理。由于教师设计的实验项目不科学,或教学软件和实际脱节、操作性不强,加之实验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即使学校增加投入建设了实验室,也会使实验室利用率较低,实践教学效果也不容乐观。
4.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不规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常常依附于理论教学,既缺少专职的教师,也缺少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等。没有规范的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和考核办法,使得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1][2]。
以上问题反映出当前多数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既无特色,又无实际内容。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理应成为目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构建设想
独立学院自诞生之日起就定位于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培养能够直接进入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要有别于传统高校中的实践教学,构建起一套相对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得实践教学有目标要求、实施途径、具体措施和考核标准。
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对实践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规划,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前提。依据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全国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培养规范,结合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和特点,实践教学目标应当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包括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创业能力、资格证书等几个方面。
具体而言,实践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其具有从事心理咨询或人力资源相关行业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六个方面。一是认识能力,就是促使学生能够更自觉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及周围环境。二是专业能力,就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科学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了解心理学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情况,接触实际的心理辅导、心理教育工作,增强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特点的感性认识,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三是实践能力,即如何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的动脑、动手能力。四是综合能力,学生通过实践训练锻炼其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决策能力等多项个人综合素质。五是创业能力,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谋生本领的需要,也就是满足学生创业的需求。通过创业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择业能力和生存能力,这是高等院校推动就业的必然选择。六是就业能力。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基本保证。实践教学体系不是单纯培养实践技能,而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3]。
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根据普通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课外实践活动四个部分的传统实践教学内容,结合我校及本专业特点,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五个模块”:实验模块、实习实训模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模块、职业化教育模块和科研创新模块。
(1)实验模块使学生掌握专业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构建含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结合各科课程的先行后续关系,适当增加独立实验课的数量。除实验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之外,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也应合理设置、调整实验项目,改变实验内容陈旧、实验项目少、因人因设备设置实验项目的状况,精选经典实验内容,增加现代实验内容和技术,合理配置演示型、验证型实验比例,适当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2)实习实训模块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广度、强化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的;在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增强专业技能型课程,如心理面谈技术、心理诊断技术、心理干预技术等,并且在这些专业课程中强化课内实训设计环节,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增加模拟岗位训练,增强专业技能的可操作性,支持学生获得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见习、实习活动,体现针对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加强多门课程之间联系,形成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4][5]。
(3)毕业论文模块是在学生参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鼓励学生选择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实践性研究论题。
(4)职业化教育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增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包括沟通、协调、组织管理能力,时间效率管理能力、问题解决处理能力等;强化职业通用能力,包括计算机办公能力,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等。通过专项专题训练,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拓宽学生就业范围,使学生将来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5)科研创新模块则是根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内涵,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将其纳入到创新学分管理之中。
3.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需要完善的教学管理文件作为依据,可以从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场地与设备、教师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学生实践指导手册五个方面予以构建。
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主体由学生、督导教师和专家三个独立系统有机组合而成。学生和督导教师从教师的实验课程、实训课程和实习课程的内容与实施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实践内容与专业课程或实务的结合程度、实践过程记录、实践成果(实践报告)。主要观测点包括实践内容与专业课程或实务需要结合是否紧密,参与实践学生的实践记录是否详细,记录角度是否多样,指导教师批阅是否认真,交流是否充分,是否形成有一定影响的实践成果。专家对整个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水平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主要是看相关教学文件的内容是否全面完整,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否符合应用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6]。
三、构建2-1-1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多年办学经验和独立学院生源特点,以上实践教学体系以“2-1-1”人才模式进行展开,即两年夯实专业理论基础,一年打造专业方向,一年强化个性发展,四年贯穿开展职业化教育,形成“夯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强能力”人才培养特点。
参考文献:
[1]李晓,丁月增,郑航.高校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4).
[2]河北金融学院课题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1).
[3]夏焕章.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
[4]庞爱莲,孟维杰.实践教学:应用心理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7).
关键词:生本教育;大学教育;心理学
1何谓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最先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郭思乐教授提出,其核心涵义为“在教育中必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其特色是还原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的原有位置,力求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体现了教育的真正本质和规律,能让学生愉快学习,快乐成长。而反观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则可看作是一种“师本教育”,即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其课堂教学模式以讲授式教学为主,以成绩为最直接和最重要的考评依据,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因此容易产生各种教育问题。生本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课堂的中心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以及其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的指引者。因此,学生能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生本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终身学习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以这种理念为指导,自1999年开始研究者们已在国内、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小学、初中的生本教育体系,已形成一定规模,甚至有些科目配套编写教材。现在生本理念正逐渐渗入高中教育。大学教育同样必须实行生本教育。只是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还很缺乏。
2生本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大学教育至今并未完全被生本教育的理念所覆盖,但大学课堂本身又是一个极其需要生本教育理念的地方。大学生是一群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学习能力的人,并且在不远的将来就要进入社会独立生活与工作。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大学教育中贯彻生本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其作用和意义如下:(1)“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能对心理学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帮助教师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反思,以便进一步设计出符合学生兴趣以及现有水平的课堂教学内容。(2)让心理学学生在“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中更多地运用自身已有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发挥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学习能力。(3)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中,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能刺激他们思考。如果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接近现实情境,就能够帮助心理学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境间的联系。思考现实问题能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4)让学生多次陈述自己的观点看法,能帮助他们提高组织、沟通、操作、口头表达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心理学本科生教学中实行生本教育的可行性
本研究针对心理学本科生,在这个学生群体中尝试结合生本教育的理念,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并辅以初步的实践。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现有的应用范围,局限在中小学,在大学中尚未有应用。那么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特别是在心理学本科生中,生本教育理念是否适用?如果可行,其理论基础又是什么?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即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这便告诉我们,所谓的教育并不能只是去追求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改变学生的内在能力。就像爱因斯坦所说:“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当我们把理论知识忘却的时候,留给我们的只有精神层面的东西,正是这些指导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对我们的人生起到指引作用。因此如何在大学教育中应用生本教育的理念,这本身是个大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从两个基本的方面来展开,探讨大学教育与生本教育理念相结合的可能性的问题。一是在课堂中将原有的知识与实际的情境和需要相结合。
大学生需要学到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真正获益。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依靠学习、记忆课本知识点是不够的。但这些课本中的知识点又是来源于前人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因此,这些东西一定是有其价值的。因此,关键问题是如何将这些书本中的精华部分,还原成它原本的样子,可能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对所授课程非常熟悉之外,还要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应用更新,跟进社会发展的步伐,寻找到其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二是尝试采用较为灵活的教学模式,将老师讲授与学生讨论、讲演相结合。教师授课内容的变化会导致教学方式的变化。如果在课堂中增加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这部分内容,会加强学生将所学的理论进行应用的动力,提高他们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及讲演机会,将他们的所思所想进行展示,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锋与互动,让课堂氛围接近一次头脑风暴的会议。在讨论时,老师仍应保持规划、引导与管理的身份。
4应用心理学本科教育中实施生本教育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应用心理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实际需要,具有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教育、咨询、研究、管理等领域胜任专业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心理学人才。这个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学的实际效果。应用型的人才必须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锻炼实用的能力。因此,须依据生本教育的理念对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进行改革,着重解决下列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上的探索。如何为学生增加一些与实践相结合、符合其兴趣但同时又围绕课程内容展开的教学内容是重中之重。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教师需要将注意力转向引导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转换,与自身经验相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更进一步,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些问题情境,在这些情境中,学生要通过思考,结合前面甚至更早前学过的一些知识内容,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从而促进他们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培养其积极思考的习惯。这部分内容的把握要靠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并且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收集新的信息这些方法来进行完善。
二是对学生的评价模式进行相应的转变。既然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了问题讨论这部分内容,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应该在评价学生时对学生在这部分内容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反馈。以前的学生考核方式是以期末考试加平时分的形式给出,期末考试大多情况下都是紧紧围绕课本内容进行考核,学生们应对考试主要靠记忆背诵。而平时分中的大部分分数,主要以考勤、作业等项目为基础,虽然课堂表现也会有加分,但仅仅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并没有占据较大的比例。而如果以生本教育的理念来看,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应是对其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评价内容。学生在课堂讨论与讲演环节中的表现能非常充分地显示其真实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甚至合作意识。对这些方面进行评价能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明确努力的方向在哪里。因此,教师需要考虑如何对评价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增加学生课堂表现的相应分值。
三是课堂氛围的营造。加入学生讨论与讲演环节需要教师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可能顺利实施。大部分学生从前习惯的是听教师讲授,自己可能一直保持沉默,只有少数学生会比较活跃。而加入学生讨论与讲演的部分意味着学生们都要加入讨论,如何鼓励他们完成这项课堂任务是个难点。首先要给予这部分环节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展开充分的讨论,学习观摩他人的表现,让学生逐渐进入角色,并准备自己的发言,而后才能充分展现。这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学、有所悟。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歧视后进生,也不能偏爱优等生,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各抒己见,采众人之长,共同进步。
四是学生学习任务的变化。学生除了要完成现有的课程学习内容之外,还应投入一些精力到对课程内容的准备与总结上。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学生们并不满足于了解课本内容,他们原本就希望能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而且他们也有足够的能力去收集相关的信息。因此,如果想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可将与课堂讨论和讲演环节相关的内容作为课前作业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更加充分的准备,而在讨论后,要求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除了知识层面的内容,更要对自己的能力层面进行反思,督促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思乐.生本教育的意义.现代教育论丛,2008(139).
[2]梁尔铭.大学教学同样要从师本走向生本.现代教育论丛,2009(161).
[3]于明业.构建“生本”教师教育模式的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
关健词:心理学 复习 高校公体课 速度滑冰
前言
速度滑冰是技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其教学的一个比较突出特点是必须要将技术教学与教学辅导紧密结合。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术后,根据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及反馈信息,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形式进行辅导,这种辅导可以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课上辅导和课外辅导,使学生能尽快掌握动作,以便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和效果但教师的教学与辅导时间最终来说是有限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自己复习与练习,如何能提高复习与练习的效果?下面谈几点看法。
1复习与练习要适应
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通过长期的教改实验得出的结论之一认为,教学如果稍稍加快速度,使学生在新课中复习旧课,有更多的机会去应用知识,就会使他们在短时期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下去把握动作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不仅能理解得更深,而且也会记得更好,技术掌握得更完善。这个观点很值得我们去重视,因此我们课题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要求学生学习新动作技术之后进行及时、适量的复习与练习是必要的。这样我们就要求教师加快教学进度,促使学生有更多的复习材料,我们说加快并不是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去滑圈,或是加快教学速度,我们所说的加快教学进度是按照正常的技术教学顺序、教学步骤的情况下,在传授动作技术时稍稍地加快,杜绝出现过激现象。
2进行适当的超额学习
陆地模仿有利于冰上教学,它是冰上教学的一个基础性的教学内容,但是我们通过对学生大量向卷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是陆地模仿对自己冰上学习并没有多大的益处。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的出现呢?我们的研究认为是陆地模仿技术的超额学习程度不够。
所谓超额学习在普通心理学中是指记忆掌握一种材料的学习次数超过那种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度的次数。这是心理学家克鲁格(W . C . F. Ciueger.1929)用若干数字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这一理论同样也能应用到我们体育教学中,但在教学过程中大概会有很多教师说这是一个简单的间题,不用研究;广大体育教师也能理解、懂得,可在教学中,教师却不能善于利用这一简单,并被公认的道理。对此我们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实验:a.研究对象,是利用我校学生2001级公体学生;b.研究形式:将学生自然分成2组,一组是实验组,一组是对照组,采用2种教学方法,对实验组采用课堂增加教师技术分析、学生练习密度、师生、学生间的人际交往频率与密度。对照组采用老式教学方法。经过一个冰期看结果;c.实验内容:陆地模仿在冰上的应用效果。
通过超额学习的新教学方法,结果发现学生观点有了转化,因为他们体会到了陆地模仿的作用,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积极培养学生速度滑冰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总体来看,实验组绝大部分学生上冰后能在2-3周内基本适应冰性,掌握冰上的基本滑行动作技术,要比对照组提前1一2周;期末考试时,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的技术掌握水平具有显著性的差异(见表1)。但是要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并不能单纯地依靠超额学习,还必须正确地组织复习。
3正确组织复习条件
不是任何复习都可达到同样良好的复习效果。要使复习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正确地组织复习,具备相应复习条件,才能有较好的复习效果。
3.1复习要及时葬们知道速度滑冰技术的遗忘速度稍慢,但是大学生每周仅仅有一次体育课,也就是每人每周仅有$0 min的学习时间,即使他的遗忘速度再慢也会影响下次课的学习,以至于学生出现速滑技术学习进展慢的现象。如何能解决好这一问题呢?乌申斯基曾正确地指出,我们应当“巩固建筑物”,而不要等待去“修补已经崩溃了的建筑物”。这就说明我们在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复习安排,并且要及时。
3.2复习必须多样化并给予指导针对速度滑冰技术的遗忘曲线来看,不同的速度滑冰动作的遗忘速度也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的速滑动作不可能一次性地把完整技术教授完,我们通常是把一个完整的速滑动作分成几个部分或段落,按部分、段落逐个进行教学,所以我们在安排复习时就要有所变化,这样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学习阶段提出不同的复习重点。然而从速度滑冰技术特点来看,既可说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项目也可说是简单的运动项目,复杂强调速滑技术难掌握,简单则强调速滑仅仅是几个动作周期性的重复。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除了强调复习的重点之外,还必须加强整体动作技术的复习。在学生复习过程中教师也应加强指导,学生有积极性复习,教师再给一定的理论性指导,也就会达到事半功倍效果。教师的指导内容主要有复习时间、复习时的练习密度、复习的内容、复习的重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