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工作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9-0080-01
【摘 要】药品抽验工作是药品监督执法的技术基础,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药品质量的提高、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加强药品抽验工作的力度,提高药品抽验的针对性和覆盖面,对于正确监管药品市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药品抽验 样品 针对性
药品监督抽验的管理是国家依法对生产、经营和使用的药品质量进行监督抽验。抽验分为计划抽验和日常监督抽验。计划抽验包括为保证辖区用药安全按计划对辖区内生产、经营、使用药品单位所进行的监督抽验和为掌握、了解辖区药品质量总体状况进行的评价性抽验等。日常监督抽验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药品监督管理活动中,为保证辖区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而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质量可疑药品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抽验。
在每年的计划抽验工作开始前,我们都要组织相关的业务人员学习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品抽样指导原则》,学习前一年的各期药品质量通报,掌握前一年本辖区内的药品质量情况及不合格品种的相关信息。
随着农村两网建设的逐步健全和规范,许多不法分子把农村作为制售假劣药品的重点,千方百计地变换手法逃避药品监督部门的查处和打击,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基层医药卫生单位的监管力度,加大药品监督抽验的力度,加大对药品抽验单位和抽验品种的覆盖率,尽力提高抽验的不合格率。
提高基层药品抽验的不合格率有助于提高药品抽验的工作效率,提高日常药品监管的针对性;扩大抽验覆盖面,对于规范农村药品市场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了尽量提高抽验药品的不合格率,就需要我们每一个抽验工作者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训,熟练掌握抽验程序,熟悉本辖区内的药品市场情况,尽可能地减少抽验的盲目性。
为了避免抽验的盲目性,抽样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品抽样指导原则》进行。在抽验工作开始前,要对抽验现场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熟练掌握国家、省、市药监部门的药品质量公告、质量信息;二是要做好对本辖区药检所近期检验不合格品种的登记工作,对近期不合格的品种、生产厂家、批号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在抽样时要有重点和针对性,抽样品种要做到有代表性和覆盖面;四是在抽样时首先要对抽样现场的存储条件、库存量、购销记录等进行全面、认真、仔细的检查。
在抽样过程中,要检查药品的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药品的内外包装是否完好,药品包装是否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字样是否清晰;标签或说明书的内容是否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内容相符;批准文号、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等项目是否完整。
为了保证抽取样品的正确性和样品信息的完整性,在抽验过程中务必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抽样人员要熟悉大多数药品的质量标准,基本掌握各种药品的检验项目、最低需要的一次检验用量,保证所抽验药品基本上都能够进行全检。
对于现场抽取中药材品种,要求我们的抽样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中药材性状鉴别知识,以保证抽样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内部管理;税务;实践;要点;风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13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01
因为教学改革的推进,各高校的涉税收入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工资,同时像实验设备外借、场地租赁等都会增加学校的税收类型,税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也随之变得更加多样化,增加了该项管理工作的难度。如何对高校内部的税务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已经成为了目前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各高校想要保证税务管理的工作质量,首先应对税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进行研究,以确保准确找到该项工作的开展要点。
1 各高校税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1 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
任何税务工作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且很难杜绝发生的概率,高校的税务工作也是如此,而税务管理岗位能够有效规避工作中的风险性,最大限度地保障单位的财产安全,在税务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部分高校仍然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单一的认为两者之间的工作内容是相通的,还是由财务人员兼职,且没有对财务人员的税务能力进行考察,致使高校内部出现了税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及管理效率较低等方面的问题,对高校的税务管理质量形成了直接的影响,很容易使高校进入较为被动的局面,增加了高校税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1.2 税务管理信息化不足
税务信息化在我国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发展至今已经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尤其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更是加快了税务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已经成为了目前税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开展方式。各大高校也开始使用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了税务管理的工作之中,但因为客观因素的限制,高校税务信息化的开展速度始终不太理想,始终还有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高校税务信息化应用程度不足主要反应在没有构建税务信息数据分享平台,校内不仅是税务人员,其他相关人员,像学校领导以及财务部门等也需要对税务信息进行相应的查询,无法及时、快速的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这就加大了税务管理的难度。税务人员以及相关人员必须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得到相应的税务信息,开展税务管理工作,这样不仅增加了税务管理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学校工作的效率,并不利于各大高校的发展。
2 高校内部税务管理工作的实践要求
2.1 对税务管理理念进行更新
高校相关领导必须要对税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认识,明确税务管理工作对于高校工作的重要性,并按照最新税法作为标准,本则及时纳税的原则,对税务管理工作的工作理念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满足高校改革标准的各项要求,保证高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2.2 设立税务管理岗位
针对部分高校内部没有设立专门管理岗位的问题,鉴于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各大高校必须设立专门的岗位开展税务管理工作,从而使高校即使是在新经济时代也应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管理岗位要进行高校所得税汇算清缴、个人所得税以及申报营业税等内容的工作,确保各项涉税工作的执行质量,同时要保证税务管理工作开展的独立性,降低税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在设置专门管理岗位之后,相关工作人员才可以对所有的税务工作内容统一进行管理与控制,为税务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2.3 强化与税务部门的交流
我国税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一直在进行改进,但随着经济形式的变革,始终还是存在的问题,一些问题概念的界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这就为高校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在实际的税务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很容易遇到难易进行划分的法律法规,而且各地的税务开展方式都不仅相同等,这些问题都使税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陷入了被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税务管理人员可以积极与当地的税务管理部门进行联系,按照税务部门的指导对模糊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根据本地的税务工作具体开展要求,制订出合理的税务管理计划,准确确定纳税实践及纳税相关事宜,避免高校承担偷税、漏税的风险,在社会中建立良好的纳税形象。此外,要对本校涉及上税的活动进行公开化处理,使税务单位能够及时对本校的税务工作进行审查与指导。
2.4 构建税务信息共享网络
高校要对自身的税务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审查,对信息系统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处理与完善,并在此基础之上,打造税务信息的共享网络,使高校内部的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以便高校领导层准确对本校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各大高校可以聘请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对本校的税务系统进行改进,并对校内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加固处理,按照本校的要求设置相应的税务查询权限,以确保内部税务信息的安全性。同时,要设置信息自动处理功能,使系统可以自动对税务信息进行分析,当税务风险可能出现时,会及时向税务管理人员报警。
3 结 语
各高校要认识到税务管理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对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正面地对目前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按照税务工作的开展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税务情况以及当地的税务相关要求,准确对本校内部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为高校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训练中心;建设
一、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理念
正在迅速发展中的我国高校工程训练中心,是在传统的金工实习基地的基础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它即为今天的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但金工实习长期教学模式和观念又成为工程训练中心发展的一种局限和障碍。因此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理念要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要求,以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与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大工程背景,把工程训练中心建成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基础宽,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的实践教学基地。
二、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实践教学是工科院校一个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它对大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训练中心应根据大学教学工作要点,围绕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习教学基地多年实习教学的成果,提出了新的建设目标:构建适合各自高校特色专业发展的实习教学体系,创造一流的教学条件,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一流的教学水平取得优秀的教学成果。
在新形势下,紧紧围绕着“培养目标上注重素质;教学内容上注重基础;思维训练上注重创新”的理念,提出了以学生工程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工程认识、工程实践、工程综合、科技创新”完整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同时,为专业、学科教育提供工程技术支撑,进而为培养一流的具有工程技术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支持。
工程认识课程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面对全校学生开设的,它的建立,将有助于提升我校大学生的工程素质,对高校校人材培养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电子实习是 “工程实践”部分的重要模块。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技术日新月异。引入先进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并改善教学环境,将改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电子工艺实践能力,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电子实习课程的品质,势在必行。
总之,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对高校校建设高水平的大学,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依据
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应根据各自高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确定的教学任务,面向专业及其它受益面;科研任务):进行规划设计。
如 电子实习面向全校电气类、机电类和电子类等专业,按照学校电子实习教学计划、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以及工程训练中心规划的工程训练课程体系和现代电子实习课程的基本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
电子实习场地建设以满足电子方向的“工程实践”教学为主,即目前开设的“电子实习”教学课程,以“电子技术设计与实践”开放性实习及选修课为辅,兼顾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工程综合、科技创新”部分。并为学生参加相关的活动、如科技竞赛等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继续开设电子、嵌入式等系列选修课提供必要的教学条件。
工程认识实训面向全校本科所有专业,对于非机类专业,可以普及最基础的机械常识和感性认识;对于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可以在普及最基础机械常识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学习,为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搭建一个实践平台。
工程训练中心课程应按照各自高校工程训练课程体系设置的框架和现代工程训练的基本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其教学任务是学习工艺知识,掌握机械相关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实习的模式进行。
关键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90-01
1.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仍建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基础上,这种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更像劳动人事管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目前许多高校仍在用最传统的手段选人、用人、管人,没有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作为高校发展战略的一个基本点来考虑。一方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对人力资源实行的是直接的"人头"管理,缺乏整体开发,难以真正实现各类人才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还没有被有效地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业绩考核和评价体系,造成了人才外流。一些高校的制度设计制约了人才的合理流动,造成了部分人才的浪费,现有的激励手段使人才难以充分发挥才干和实现自身价值。事实上,地方高校人力资源部门大多仍称"人事处",计划经济的印记由此可见。
1.2绩效评价体系不科学。目前许多高校教师工作考评和激励机制尚未完善,绩效考核普遍只重视考查教师的职称、职务以及工作量,而忽视其工作质量;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实质难以摆正,这一状况在职称评审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常常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作为考核因子的科研成果所占权重较大,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奖金评定和职称。从薪酬制度来看,现行的薪酬制度主要是基于职务和职称,其突出的弊端是个人实际贡献与激励政策脱钩,这样的分配制度易产生分配不公的现象,从而影响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2.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的创新策略
2.1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和目标创新。过去高校只是将教职工看作是学校的成本中心,没有视其为知识和价值创造中心。而在新的管理体制下教职工是处于高校教育服务生产过程中的人,是生产人和创造人。教职工凭借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在高校教育服务分工协作体系中成为创造知识财富的源泉。教职工都是高校办学的主体,是高校的资源而非成本。人事部门角色的转换,把人力资源概念真正运用在日常管理中。人事部门不再是过去的简单事务性、静态消极的管理,应把自己定位于高校发展战略的参谋部、执行和支持部;由执行层进入决策层,协助教职工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在教职工成长的每个重要阶段都预备好非常完善的培训机制。另外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就要变静态消极管理为动态积极管理。以人为本、激励、挖掘、凝聚、提升高校人力资源的创造力,鼓励和支持教职工持之以恒地打破常规、探索创新,为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服务。
2.1.1转变管理工作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将传统的经验型、行政型管理转变为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尽快进行全面的培训,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增强管理能力。还要吸收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以保证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
2.1.2 树立"以人为本,人才第一"的管理理念。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人文关怀在高校管理中的日显重要,"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方法成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应当遵循的根本方法。另一方面,高校人事工作的特殊性和高校竞争的新特点,也决定了人凑管理是高校人事管理必须重视的重要方法。人本管理着眼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求,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核心就是把对人、对物、对事的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并做到以对人的管理为核心、关心人、尊重人,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从而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在各种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中,人本管理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之间的竞争将主要不再是地域环境和经济待遇的竞争,也不再是办学设施、经费和办学传统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在高校人事管理中,必须树立以"教师为中心,人才第一"的管理思想,把教师看作是最有创造力、最有价值的资源,最大程度地挖掘教师的潜能,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将是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资源优化、管理优化的必由之路。
2.3遵循双赢策略和效能性原则,规范常规工作,发展人力资源。所谓双赢,就是利益相关的各方为了解决冲突而充分交换意见,相互磋商,最终达到最大程度地满足参与各方相关利益的一种行为方式。②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的双赢,就是教职员工个体与学校集体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人力资源的效能性原则指的是,要把人力资源中所蕴藏的有利因素最大潜力地挖掘出来,发挥作用,充分地体现人力资源的价值。如教学质量是高校工作的中心,那么充分实现人力资源在教学质量上的价值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
运用双赢策略和效能性原则规范教育常规工作,对高校发展和教职员工个人发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能。
(1)确定阶段发展目标和工作要点,包括奖励措施、每项奖励的资金分配方案和考核方案,告知全体教职员工。(2)通过协商,引导教职员工制订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的个人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3)联合督导、教务、科研、学工等职能部门联手规范日常工作。(4)提供层次多样、内容丰富、时序合理的各种培训机会,支持教职员工提升专业能力、拓展专业发展空间和开阔视野。
总而言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重心应该从事务管理转向人的智慧资源开发,从被动的人事纠纷处理转向人才流动的主动引导、有序进出,从为利益分配而考核转向以考核促人力资源发展,从经济上的纯消费投入转向高效能的投入产出,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使学校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推动学校高质量地快速发展。
注释
一、充分发挥办公室的组织协调和服务职能,为学院中心工作服务。
认真调研、多方协调,完成了对学院“十五”计划的调整工作。从年月讨论通过学院“十五”计划至今,“十五”计划执行时间已过去两年余,各项任务、指标究竟完成了多少,在新的形势下,过去制定的计划是否切合学院目前的实际,根据学院党委的安排,由办公室牵头,对“十五”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地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有些计划、任务确实难以完成,根据学院目前的实际情况,对“十五”计划的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势在必行,也符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办公室会同教务、科研、研究生、学生处、后勤、基建及相关二级院部在认真总结已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对尚未完成或根本无法完成的计划,反复研究后,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十五”计划更贴紧学院的实际,更有利于学院的发展,并在已经召开的学院第一次党代会上讨论通过。
需心学习、勤奋工作,认真做好党代会的筹备工作。学院第一次党代会,是学院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为了做好筹备工作,办公室先后在兰大、师大、农大、理工大学、兰州师专等院校进行了调研,学习了他们的办会经验,根据党委的安排,起草了党代会的主题报告及调整“十五”计划的说明,为党代会的顺利召开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
多方协调、统筹安排,圆满完成“防非”期间上级部门交办的任务,确保学院学习、生活、工作秩序正常进行。今年月传染性极强的“非典”突袭我省,因无有效地药物控制而使众人惶恐,学院因人群密集又是极易传播的地方之一,面对艰巨的“防非”任务,办公室多方协调,从月下旬至月中旬先后组织院领导、处级干部、科以上部门参加研究“防非”工作的会议有次,给上级领导及主管部门汇报次,上报日报表余份,给院内各部门、实习各年级学生制定下发各种日报表、统计表、登记表近份,上报“防非”工作总结份,统计全国“非典”疫情表张,确保了“防非”工作在学院有序进行。在这项工作中,办公室的体会是:学院领导重视、及时安排是关键。月日教育厅召开第一次在兰高校“防非”工作后,学院立即成立了“防非”工作领导小组,并按上级要求严格执行零报告制度,安排了学院总值班,实行小时值班制度。月日省教育厅召开第二次在兰高校“防非”工作会议时,根据会上通报的情况,大部分高校未安排小时值班,有所高校未实行零报告制度。及早成立领导小组并安排总值班,使学院的“防非”工作不仅从组织上得到了保证,而且总值班起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沟通内外的纽带作用,使“防非”工作一开始就有序可循,起到了开好头的作用。二是措施得力是保障。为确保“防非”工作万无一失,在制定学院“防非”予案的同时,实行了学院领导负总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责,各部门领导包干负责,机关各部门处级干部到有学生的院部协助,落实师生员工、家属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有力地保障了“防非”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狠抓落实见成效。“防非”期间,由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参加、检查工作的次数很多,涉及到的方面也很广,如学生宿舍的卫生、卫生间的卫生、通风,食堂的伙食、卫生,环境卫生,图书馆阅览室的通风等细节问题,也是多次反复检查的内容,体现了一个细字。对所发现的问题由相关部门在约定的时间内解决并要上报有关领导,体现一个实字,并有重点的抓了各部门的日报表。由于工作有重点,检查有落实,细小问题不放过,因此,在近两个月的“防非”工作中,不但给省防非办所报数据准确无误,顺利完成“防非”任务,而且还增强了全院师生员工抗击“防 非”的信心,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认真准备,踏实工作,以饱满地热情、积极接受省高校工委对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评估。今年全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估,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本着精心组织,及早安排,边评边改,以评促建的原则,学院自评领导小组成立后,具体工作由办公室负责牵头,宣传部、社科部及有关工作人员参加。原定月前即进行评估,时间紧,项目多,任务重,办公室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认真领会精神,逐条吃透评估内容的基础上,将任务逐条分解到各承办单位,并制定了详细地进度落实表,随机不定期抽查工作进度,协调解决各部门遇到的问题,并就有关问题在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作了认真的分析,按时上报了自评报告,由于前期工作扎实,月份省高校工委组织专家组来院考核评估时一次性顺利通过。
协助后勤总公司,完成了对办公楼二楼部分办公用房的装修。暑假前夕,学院决定对办公楼一楼南侧办公用房进行装修并改建南北两侧的卫生间,由办公室协助总公司利用暑假时间,组织施工队完成,开学前一周完工,以便于做好使用前的准备工作。办公楼建成使用至今已五十余年,各种管、线严重老化,墙体的改造难度、楼板的负重能力,装修后的整体效果均需认真考虑,面对这样一栋老楼和有限的工期,真正感觉到时间紧,任务重,许多人都认为不能按期完成。但经过两上部门的通力合作,最终还是按期圆满完成了装修任务。开学时,办公室和卫生间都能正常使用。回想起来有以下几点做法对装修工作的顺利进展,按时交付使用起到积极地作用。一确定装修方案是基础。好的方案,才有好的效果,因此,开工前我们组织了三个装修公司就办公用房的装修和卫生间的改建提出了详细的要求,经三方设计,从三家的方案中最终选准了装修办公室的方案,裕钱公司改建卫生间的方案,发挥了装修公司的优势,开阔了我们的思路。二是选准施工单位是关键。招标不但可以为学院节约资金,而且还可以选准信誉高的装修公司。这次招标最终选定了市一建公司公司和裕钱公司。实践证明,两家公司不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确保工程质量优良,而且也保证工程能够按期完工。三是办公室和总公司的密切配合,辛勤工作,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按期交付使用。施工过程中,在工程进度、材料使用、工程质量装修后的效果等细节问题上随时要和工程队沟通,因此,假期期间两个部门的相关人员基本没有休息,每天上、下午最少到施工现场看一次,及时协商解决有关问题。四是纪委的监督使工程质量和所购办公用品的质量得到了保障、纪委副书记白生智同志不仅在招标时给两个公司提出了要求,施工期间也经常到现场查看,发现问题及时提示改进。而且在购置办公沙发、桌、椅、空调的过程中,亲自到雁滩家具城、兰新市场等地多次调研,确保了所购用品价廉物美和装饰工程的公开公正性,上述几点也是以后类似工作值得借鉴的做法。
完成了对学院办公用房的调整工作,学院教学大楼竣工后,大部分二级学院和学生工作部门要搬迁至新楼内办公,根据学院的总体规划,对目前的行政办公用房进行调整,机关各部门的办公用房面积均有增加,布局更加集中和合理。
二、勤奋敬业,扎实工作,完成年初其它计划
按照“年有计划、月有要点、周有安排、日有任务、责人到人”的要求,完成了下列日常工作。
制定并实施了某省中医学院接待费管理办法,使接待工作有章可循。
对全院的电话费继续实行定额管理。
办公室从年开始即对全院各部门的电话费实行定额管理。五年来,为了使该办法能够落到实处。办公室做到了两个坚持,一是坚持每年都发文件,提醒各部门加强对话费的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部门的定额进行微调,使其更有操作性。二是坚持每月统计下发各部门的话费通知单,使各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话费使用情况,给它们的管理提供依据。从开始各部门的不太理解,没有管理办法,超额部门不少到现在大多数部门都能理解,各部门均有管理办法,少数一两个部门偶尔超额,该办法确实起到了控制话费过快增涨,给学院节约经费的作用。
办公室收发传阅文件余份,承办余件,发送传真余份,接受传真余份,寄邮件余份。收发室日分发报纸种年分发杂志种,各种信件余份,基本没有发生差错或责任事故,顺利完成了任务;机要文件的收发、保密文件的管理、清交等日常工作均接上级的要求,顺利完成全年工作。
展览教育科在完成教学参观任务的同时,还接受其它参观人员人次。假期前往河西为敦煌医学馆搜集展览资料,负责制作了某省中医学院医药文化博物馆简介,印制制册,并为敦煌医学馆的开馆做了前期准备工作。
档案统计科对学院党群、行政、教学、科研、财务等方面的件卷文档进行了整理,为各部门查阅档案卷,接待查询人员余人次。
打字复印工作。全年打印文件余份,油印万张,复印各种材料万张。
统计科按时上报了《高等教育统计表》、《国有资产清产核资报表》、《高校综合办学条件数据库》等报表。
电话班及时调整学院有关部门的内线电话部,安装直拨部。并对教学大楼电话线的布线方案进行了调整,整理了办公楼、、号教学楼通讯电缆及电话线,完成了全年的话务工作,无差错或责任事故。
关键词:师德建设;高校;教学;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76-03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评价体系和分配机制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整个社会对高校和教师的评价也体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同时,社会、经济、科技不断发展的同时,中西方文化不断融合,人们的信仰、观念、价值追求出现新的变化。高等教育处于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高端,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担。大学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其劳动价值体现在对学生心智的开启和人格的塑造上,因此,大学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则会直接影响对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也会影响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
一、师德的内容和内涵
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包括做人的基本道德和体现在职业上的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承担并履行其教书育人职责所应当具备的职业意识和行为规范,包括教师职业价值取向、职业情感、职业原则与规范等,可以概括为这样几句话:爱国爱校爱学生;守岗敬业肯奉献;治学严谨有耐心;因材施教甘为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特征及其专业特征的概括。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建设,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总书记曾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提出“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由此可见,教师要以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前提,立足本职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并要积极投身教育创新实践,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崇高的追求。
二、高校师德现状的调研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与教师、学生座谈两种方式,对部分高校目前教师职业道德的状况进行了调查,主要从教学、职业态度、对教学以外事物的关注、对师德问题的理解等方面做了调研。简单总结如下:
1.教学方面。同学们普遍认为老师能够做到为人师表,课堂教学质量总体较满意,学生比较认可。备课:80%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见过老师的备课教案。任课老师在授课时能讲解熟练、重点突出;50%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面貌:教师比较注重自身的言行和仪表;学生反映教师上课时精神面貌良好。教学态度:93%的学生对绝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态度是认可的,上课认真、不少老师多次主动安排答疑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十分关心。但也有的学生反映“少数老师只上课不育人,有的一门课结束,任课教师能叫得出名字的学生数不超过10个”。80%的同学提到了上机等试验课程时,老师的态度不太认真。不少学生提出,好教师应该是学识渊博、容易亲近、关心学生、讲课生动、热爱工作,能教书更能育人的人。
2.职业态度。调查到的教师,普遍对教师职业有感情,珍惜教师工作的岗位,表示自己有敬业精神。100%的教师能对自己的职业认识有明确的定位;当问及如果有重新选择职业机会时,选择“大学教师”占大部分80%,另20%的选择依次为:国家公务员、大公司、经商及其他;当问及若有机会让你在校内选择工作岗位时,选择“教学”占75%,其它依次为科研、行政、其他;当问及对自己工作态度的自我评价时,选择热爱教育事业,做好教学工作的占95%,另外的5%表示因为生活各方面压力,有时不能百分百的投入工作,但至少不会耽误工作。总体来说,高校教师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3.对教学以外事物的关注。时政方面:问及是否了解科学发展观?大多数人表示只知道基本内容,只有20%的人表示认真学习过。学校发展:当问及是否了解学校的发展规划?多数人表示并不是十分清楚。学生工作:当问及是否知道自己学校每年度的学生工作要点或共青团工作要点时,多数人表示不知道。学生培养上:当问及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毕业生时,教师认为依次是:忧患意识、具抗打击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学生认为依次是: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对学科发展的建议:当问及你认为学科或者专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时,依次建议为:有科学合理的学科规划、有良好的管理体制、争取社会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4.对师德问题的理解。高校教师认为师德在传授知识和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中都比较重要。当问及“您认为当前最需要倡导的师德是什么”时,52%的教师认为当前最需要倡导的师德是“严谨治学,勤以敬业”;27%的教师选择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11%的教师选择了“关爱学生”;另外10%的教师选择了“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理想”,“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学生普遍认为师德建设对于学风校风建设、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对于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要。他们认为当前最需要倡导的师德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和“关爱学生”,然后是治学严谨和乐于奉献。当问及您认为当前改如何做好高校师德建设,教师认为目前的师德建设工作需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确保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居第一位;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居第二位;尊重学生,重视对学生的培养排第三位。
三、高校师德现状的分析
以上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总体来说,教师在职业领域内有较高的道德,但是对于个人的道德素质的作用认识并不深刻。师德建设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社会对大学道德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道德建设疲软和滑坡的现象时有发生。留心一下可以发现,近年来各种教育刊物几乎期期刊登有关师德的内容,在说明对师德重视程度加大的同时,也说明目前的师德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2.高校对师德师德问题的认识不够清晰。从校领导到学院领导到教职工,虽然意识到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或者必要性,但是如何加强师德建设、保证师德建设的效果、具体实施师德建设的途径等问题都没有很好地开展。
3.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这使得大学发展过程中的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地位产生了困惑与失落感,从而使其在职业观念产生一定偏差。
4.对“高等教育”理解不深刻。大学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合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学识水平和高层次道德素质人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与大多数学生的接触多数限于课堂的短暂接触,课下接触交流交往的比较少。这使得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情都减少了,期望也降低了。另外,评职和晋升等各种压力,使得老师把教学看成软任务,科研视为硬指标,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教学与科研相分离的状况。
5.对教师精神层面关心不够。高校对教职工的思想状况关注,生活上的关心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对深层次的教师职业精神和对教职工的人文关怀深入的不够;高校工会在维护教职工权益方面也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教学管理长期以来一直以校院各级教务管理部门主观控制,忽视了直接创造教学质量的教师的职业心态、意识、观念对教学过程控制的作用。
四、加强师德建设的建议
我认为推进师德建设可以考虑从以前几个方面入手:
1.大环境的支持和投入。要想做好高校师德建设工作,需要社会、国家、学校都高度重视,加大经费的投入和各项师德建设工作的支持力度,营造倡导弘扬师德的良好氛围。
2.提高思想认识。师德师风是教师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教师是把从教作为一种求生存的活计还是看作自己的事业,会在自己的行动中表现出极大的不同。调查得知,教职工思想状况整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前面已经提到。针对这些,做好思想的教育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一要把思想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上来,提倡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意识。二要把思想统一到学校的改革发展的目标上来,树立大局意识。三要把思想统一到教学科研上,教师思教学、钻研学问,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带动师德的建设。
3.建立协调机制。高校师德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可以考虑从领导、评价、激励和监督四个方面来健全协调机制。首先,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可以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把师德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也可以在政策上给予引导,让高校教职工既重视业务,又重视师德。其次,根据师德建设的目标,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明确规定师德的底线,只要有教师滑落了底线就该受到相应的惩处。对评价的结果要及时应用,可以建立计入师德档案,作为晋升、进修和长期考核的依据。再次,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加大对师德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的奖励力度,努力营造崇尚师德的良好风气。最后,发挥校内民主监督的作用,可以借鉴教学督导组的工作经验,也可以建立师德监督网页和师德意见箱等,督促高校教师完善道德形象。
4.全员参与。师德建设的对象不仅是授课的教师,包括专兼职学生工作者、团的工作者、行政教工以及后勤工作人员,他们在学生课堂以外的时间与学生接触较多。这部分人是否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整个高校的师德建设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5.师德和学生德育建设相结合。目前全国很多高校都在准备德育评估,我们的师德建设可以结合学生德育评估体系开展和完善,积极探索师生德育协调发展的递进程序。根据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养成内容的结构特点,按照“基本道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价值观理想道德”的思路协调德育内容,设计德育协调发展的进程。在教学相长的同时,师生道德素质共同提升。
6.开展师德培训和实践教育。可以采用日常考核、定期的方式,加强高校教师在政治理论、理想信念、传统美德等方面的学习。我校组织青年教职工实践活动,让处于象牙塔中的老师走进社会,认识到社会对教师职业赋予的期望,会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
7.重视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教师作为一名社会人,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需要学校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大家的实际困难,帮助教师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掌握一些缓解压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方法。如我校开展的请心理健康中心的专业老师为全校教职工做如何缓解压力的讲座,就在一定程度上让教职工了解了心理学常识和排解压力的小技巧。
8.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加强师德建设。在教学管理上,变表层形式管理为深层质量管理,变“终端”控制为“源头”管理,变领导、专家管理为教师全员参与管理,变单纯的制度管理为教师职业精神保障管理,保证教学制度切实有效地转化成具体的管理行为,转化为教师的职业行为,从而加强师德建设。
综上所述,在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一件非常重要和非常有必要的工作。只有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将高尚的师德师风视为承载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坚强基石,才会使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发挥出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BD/OL].(2007-08-31).
http://news.省略/newscenter/2007-08/31/content_6638495.htm.
[2]习谏.新时期高校师德规范建设及其创新机制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8,25(5):81-84.
关键词:留学回国;高校科研激励;因子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教育部、人社部等有关部门先后下发多个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的政策文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再次将“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作为讨论重点,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教育部于2013年末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1],并在2014年的工作计划中再次提出“高层次人才培养集聚”的要求[2],突出了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2014年11月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中指出,回国人数占同期出国人数的比例越来越高,但回国留学人员的质量凸显出两大问题:高学历人才稀缺、职业选择与国内脱节。
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加大了海外留学人才的引进力度,但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设想。高学历人才稀缺和职业选择与国内脱节将直接降低归国人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国内部分学者对留学归国人员做了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研究,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吸纳归国人才有重要作用。但多数对留学人员归国原因、就业期望等方面的研究以定性描述为主,结论不够细致,难以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基于此,本文通过结合现有文献,筛选影响回国人数的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挖掘吸引留学人员回国的隐性因子,对激励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提出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3]。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等领域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中国正从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4]
人才回流以经济要素为内因、以市场为导向[5]。众多研究表明,知识分子的兴奋点主要是竭尽所学,充分实现个人价值[6]。留学回国工作者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社会声望、更多发挥专业特长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满意度也较高[7]。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大量留学人员的归国将对我国人才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一方面体现在留学回国人员学位层次集中在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在现有高学历导向的用人机制下不具备显著优势,使得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就业环境更加严峻;另一方面体现在留学回国人员所学专业和我国市场需求不匹配,留学回国人员往往选择相对热门、薪酬较高的专业,大量回国使得人才供应过剩,同时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相关研究表明,过半数的留学回国人员期望在高校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具备一定的就业优势。我国高校偏爱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高学历知识分子,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缺乏留学经历的本土博士已不能满足当前高校的用人需求。第二,高校工作环境较好,福利措施相对完善,工作稳定,没有企业过严的绩效考核、裁员机制,拥有良好的文化氛围,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较为舒适的物理环境。第三,专业对口。高校引进人才通常与其所学专业相匹配,并为其学术研究创造条件,如提供各项科研基金、竞赛机会、研究团队合作及交流机会,使回国人员“人尽其才”,实现自身价值。回国人员的高校工作期望符合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有助于提升学术起点、推动学科建设、造就学科带头人、提高科研能力与水平、繁荣国际学术交流。[8]
与此同时,部分学者对上述原因提出以下三方面质疑。首先,留学回国人员科研水平有限。据调查,回国工作和服务的留学人员大部分是非科研人员或不直接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优秀科研人员在其中所占比例甚少[9],不能满足高端人才市场对科研人员的需求。其次,留学回国人员就业目的功利化。任职或挂职者应具有强烈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愿意,根据自身优势和国内人才需求情况报效祖国[10],但受西方文化影响,目前留学回国人员就业的目的多有变味,更多的是在乎个人利益得失,而非学以致用。再次,有真才实学的留学回国人员鲜有“长袖善舞”的舞台。“海归”中的精英往往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科研技术,并期望在国内发挥所长、有所成就。运用国际一流科研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时间,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科研机构出现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足够的宽容与耐心来培育高端科研成果[11]。因此,造成大量的留学回国人员水平有限,抱着功利化的目的,寄希望于海外学历能找到高薪体面的工作,而仅有的小部分精英却没有适合的平台与环境展现才华。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明确影响留学人员回国的因素,解决如何协调未来回国人数不断增加与我国就业市场能力有限之间的冲突问题。大多数学者采用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受调查样本的限制,其结论本身过于宽泛,结论的有效性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证实。经济、科技等领域发展确实会吸引大量留学人员回国,但是具体哪些因素对留学人员吸引力更大则无法做出解释。因此,笔者借助因子分析定量法对上述问题做出更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数据库“国家数据”,以中国1949-2013年的数据为范围;考虑到定性结论、国家调研指标的年份范围以及分析的精确度,选择46项涵盖宏观经济、工资福利、教育科研等领域重要指标作为研究对象。
依因子分析要求[12],因子需由原有变量的信息重叠部分提取和综合而成,因而要求原始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基于此,我们需要对所选指标进行以下三个步骤的筛选,将所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1)(考虑到篇幅原因,仅保留回国人数的相关系数大于0.5的指标)。首先,删除低相关指标,从中剔除和留学回国人数相关性不高的指标,如“工业企业单位数”“医疗卫生机构数”等。其次,删除误导性指标,误导性指标是指该指标相关性高但回国人员参与度低,通过对参考文献重点关注领域的整理,本文剔除“第一产业增加值”等误导性指标。再次,删除存在包含、平行性质的指标,为了避免因子之间重合度过高导致因子分析矩阵正定性判断失误,本文剔除与回国人员相关性高,但存在包含、平行关系的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
经过对50余项指标的筛选和剔除,本文最终选取10项指标:出国留学人员、研究生毕业人数、普通高等学校数量、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普通高校生师比、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此部分指标与留学回国人数存在较高相关性。同时,各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且无明显包含、平行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计量结果与分析
基于相关系数矩阵选取的10项指标,我们利用Bartlett球形度检验和KMO检验来验证候选数据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检验发现,KMO检验值为0.814,Bartlett球形度检验p值小于0.05,故该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见表2)。
在尽可能不损失或少损失信息的情况下,将多个变量减少为少数几个因子,这几个因子应可以高度概括大量数据中的信息。通过公因子方差分析,发现10项指标中有9项指标的共同度大于90%,仅有一项指标的共同度略低于85%,为79.2%,说明本次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理想(见表3)。
根据表4初始因子解的情况,可以看出有两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第一个因子解释度为79.496%,说明该因子包含了绝大多数的信息;第二因子作为补充,使累计解释度达到了94.946%,说明这两个因子已经非常好地解释全部变量的主要信息。结合图1折线的斜率,在第二个点处明显趋于平稳,说明两个因子解释的效果很好。
通过表5旋转成分矩阵,可以对两个因子进行定性描述:第一个因子涵盖全部高校、科研指标,将其称为“研究因子”;第二个因子主要涵盖各产业就业人员情况,将其称为“就业因子”。这说明,与留学回国人数相关的因子主要是高校科研吸引力和对劳动力的需求。
五、结论与启示
结合经济发展、教育科研等指标的年度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回国人数骤增的很大一个原因是我国高校科研力量的高速发展和市场对优质劳动力的需求。从因子分析的结果上看,高校和科研投入指标归为第一因子,说明高校的工作环境已经成为吸引海外人才回国的重要因素。在已有研究文献中,多数研究者将高校作为吸引留学人才回国的重点因素来研究。
但是部分研究者也指出,高校科研存在对科研成果孵化耐心不够、科研环境不被认可、科研投入不足等问题。留学归国人员对科研的态度略显怠慢,以及投身高等教育事业存在功利化倾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对科研的重视不够。在我国高校,众多职称、荣誉评定以教师发表的论文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其科研精力。有限的科研经费、项目结题时间,很难支持需要长周期的高端、创新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海归”对科研的积极性。目前,高校用人机制依旧看重学历学位、,无法深入考察教师真实科研水平,容易造成部分“海归”“华而不实”。面对逐渐形成的归国潮,在充分了解影响留学回国人员就业的因素下,应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积极应对、促进留学回国人员理性择业。第一,政府应搭建留学回国人员交流平台,创造更多的留学回国人员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机会,为其创建更多的科学研究平台,营造公平、公正的聘用环境。第二,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公正、完善的用人体制和项目评估手段[13],以网罗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强化高校科研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国际竞争力。第三,健全高校科研激励机制及人才引进审核机制,对于高端科研成果的孵化,应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时间,在薪酬福利上有所区分和倾斜,加大高端创新科研成果在职称、推优评选中的比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教人厅[2013]7号)[Z]. 北京,2013-12-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人才工作协调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教人厅[2014]1号)[Z]. 北京,2014-03-12.
[3]林琳,孟舒.中国智力回流动因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09(17):94-95.
[4]陈怡安,杨河清.海归回流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实证[J]. 经济管理,2013(04):82-93.
[5]石凯,胡伟.海外科技人才回流动因、规律与引进策略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02):23-26.
[6]陈昌贵,阎月勤.我国留学人员回归原因与发挥作用状况的调查报告(二)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06):13-19.
[7]王东明,张文霞.留学回国人员的职业发展优势分析――以科技工作者群体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0(12):117-122.
[8]楼晓玲,陈昌贵,高兰英.我国高校留学人员回国后发挥作用状况与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03) :89-97.
[9]肖利,汪飚翔,张岩,朱斌.对我国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政策的另类评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0):90-94.
[10]明兴建,逄丹.留学教育目标的实现――鼓励优秀留学人才回国任职和挂职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3(03):59-61.
[11]陈何芳,冯洁.公派留学回国政策的改进:基于回国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J].高校教育管理,2012(05):45-49.
AACSB认证要求所有工作要围绕使命来展开,并且注重认证过程。办公室信息化管理是管理人员结合日常工作来提升管理效率,记录管理过程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保留认证过程的可行方法。本文就办公室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开展办公室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
使命;办公室;信息化;机制
一、背景
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ssociationtoAdvanceCollegiateSchoolsofBusiness,简称AACSB)是全美唯一一所对工商管理及会计专业有鉴定权的权威机构。2013年10月23日,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正式成为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的会员单位。这标志学院开始融入全球商学院的大家庭,为未来紧跟世界商科教育的步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AACSB标准依据战略管理标准,突出使命的重要性,强调每个商学院都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使命”描述,学院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为使命的实现而服务,并鼓励学校创办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围绕学院使命开展工作的重要性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国际商学院,目前,已确立了学院使命“践行社会责任,推动应用创新,培养商界骨干,服务区域发展”。AACSB认证标准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围绕使命”。参与认证的学院必须通过详细的使命陈述证明自己的资源和所有努力都围绕学院的教育使命而展开。学院的所有参与者(领导、教师、职工、学生)都应理解使命,明确认识。为了实现使命,学院所做的各种努力不仅仅体现在口头上,更应该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在发展国际商学院的目标下,商务学院管理人员正面临新的挑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管理人员应从AACSB认证标准及办公国际化角度出发,围绕“学院使命”落实,掌握其内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业务能力,紧跟学院发展,为学院的使命落实及实现而付出努力。
三、什么是办公室信息化管理
信息是高校行政管理活动中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控制的基础和依据,是内部各工作环节相互沟通协调的纽带。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仅将信息作为一种管理要素,信息的统计管理工作大多依赖人,各环节间信息交流不畅,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导致信息准确率不高、信息沟通不畅和资源的浪费。所谓信息化管理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将信息的产生、收集、处理和传递等作为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加强信息化建设是高校主动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是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需要,通过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既可提高管理的效率,又可减轻管理者负担,集中主要精力改善管理水平,促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AACSB认证标准另一特点是“重视过程”,体现在学院做的每一个具体的项目和活动,都需要围绕着使命实施战略管理,整合有限资源。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信息是其中的一项重要要素。“重视过程”,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留下痕迹,亦是信息资源的积累过程,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如何更好的为领导、师生提供最有效的、最新的数据信息等等,需要管理人员对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归类及规范整理。结合以上内容可见,办公室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管理人员增强信息化意识的重要性。
四、办公室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AACSB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基于证据”,即根据证据判断认证结果。AACSB认证所需的证据和材料必须全面反映学院的管理和教学水平。AACSB认证要求观测学院每个方面每个细节的原始材料,由于AACSB要求学院提供的证据涉及到整个学院的方方面面,所以学院须整合所有力量,包括教职工和学生,共同参与证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作为综合部门,信息管理工作是办公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学院管理人员有限,采集、跟踪、测量的数据和信息很不完整,很难提供认证所需的有效证据。这暴露了学院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
(一)管理人员信息素养不足。
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管理人员习惯于过去的管理模式,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度,信息化意识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二)数据信息不完整。
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局限于信息的收集,但缺少对信息的归类整理,为后期的文档资料查阅及档案借阅带来很大的困扰。
(三)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
统一规划的缺乏体现在横向部门间和纵向时间上。为适应新要求,管理人员需重点研究流程再造,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师生。
(四)对新信息渠道开发的不足。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有着来源广、数量多、传播快的特点,信息的来源已超越传统的模式,不仅仅是通过电视及纸质媒体、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微博、微信等新兴社交媒体的加入,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快捷,如何更好地借助这些媒体工具对信息进行科学有效及时地收集管理,是值得管理人员深入研讨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如何开展办公室信息化管理
针对高校信息工作的特点,为满足需要,必须建立来源广、内容精、速度快、成效高的信息工作机制,以实现信息服务的预期目标。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类信息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调整工作状态,有效地实行管理和服务。作为学院使命落实的参与者,结合自身的岗位特点,在工作管理上要不断改进,管理人员应从思想上、行动上都有所转变。因此,针对现有存在的现象,特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一)提高思想意识,加强信息化管理理念。
办公室是个中心枢纽部门,办公室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关系错综复杂,需要联系协调学院各个部门及其资源,以便为领导做好决策服务。在日常工作中,要把信息工作作为一项普遍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从思想上,就要增强信息化管理理念,方便随时提供所需的各种信息情况,这些都需平时工作的积累。管理人员面对新的形势,要转变观念。不能说过去怎样做,下一步还老样子;不能说要求太严了、做不到、受不了。要调整心态,主动作为。加强对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宣讲,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深入研讨,提高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动员管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信息化建设。
(二)借助新形势、寻求新信息。
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基地,首先是新信息、新知识的集散地。大量新知识的积累,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了高校的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同时在积累与探索中不断孕育出新的成果。在学院使命的目标下,广泛寻求新信息并传播信息成为领导、教师及管理人员的自觉行为。教学与科研是高校工作的两条腿,就教学而言,掌握各学科、各专业前沿动态并教授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引导学生攀登科学高峰,即各种新信息、新知识的积累,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就科研而言,掌握各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是科研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及时掌握了有关信息,才能准确评价和合理定位自身的研究活动,才能利用已有的成果进行发展创新,以实现研究的价值,可以说没有科研信息就没有成功的科研。办公室作为辅助管理部门,应注重新信息、新知识的收集与积累,与学院的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关注学院的发展动态,有意识地去了解师生所关心的学科及专业发展情况,以便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一定的辅助作用。
(三)努力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学院的价值追求是:立德力行,至能致用。要做到德行统一,并非容易,不仅要靠学知识、受教育,更要靠身体力行从点滴做起,靠不断自省、不断自求自得的锻炼,靠不断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只有身体力行的不断实践,才能养成知行统一,德行一致的良好习惯和品行,才能担负起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责任。办公室的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点线面相结合,既要有各单位纵向的信息传递,又要有各部门横向的交流;充分发挥办公室的特殊位置,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多进行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信息资源最大化,提高资源统筹、咨询服务、监督管理水平。例如:在学院的工作要点及年终总结报告里,经常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数据,如招生就业情况、师资情况、科研情况等等,对这样一些常规性的数据,能否进行前期信息统计设计,按月进行数据更新,做好日常的数据积累,使得在撰写报告时,各个相关部门随时可以提供近期的最新数据,不至于为了这些常规数据的搜集,增加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这些有赖于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日常的知行统一,互相的协同合作。
(四)要提高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
高校群体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对各类信息的灵敏度强、采集量大,其人均信息量高于普通群体。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明确各自职责,充分利用OA办公平台及大蚂蚁即时通信软件,除了提高办事效率外,还可以增加数据传递与收集的便捷性,逐渐积累数据,为今后AACSB的认证工作做好准备。依托AACSB协会的相关要求,对办公室相关业务工作进行梳理,形成规范的工作过程机制,以便更好地保障AACSB体系标准的顺利实施,保证信息资源规范化、系统化、准确化。要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对收集的信息,一是要正确区分有效信息与无效信息、长期信息与即时信息,同时进行合理取舍,去粗存精,分类处理,并依据其不同内容作不同途径的反馈与传递,服务于不同的工作领域。二是要对平时收集的零星信息注意进行积累,定期综合,提出带有全局性、典型性、倾向性、规律性的信息,为领导提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高层次信息,最终为决策服务。可见,推进办公室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必要性。
六、结论
【摘 要】作为学校运转的枢纽, 高校办公室工作既涉及宏观管理,又涉及微观运行,在学校内部及对外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办公室工作, 可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有效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形势;高校办公室;思考
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办公室作为高校的综合职能部门, 承担着联系内外、沟通左右、承上启下的桥梁枢纽作用, 是领导实现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机构, 其工作状态与水平的高下直接影响着学校办事效率,进而影响整体事业的发展。
一、新时期高校办公室工作的特点
学校领导决策的正确与否, 很大程度在于办公室的参谋作用是否发挥到位,而办公室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学校领导处理日常工作事务, 为领导决策、学校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制定和出台提供具体的资料、信息咨询和参考。与其他职能部门相比,办公室在落实学校决策部署、推动全局工作、实现领导意图等方面具有相对特殊的地位,是其他任何部门都不能代替和无法比拟的, 其主要工作特点有:
(一)内政外联, 工作任务繁重。办公室既是学校领导层的外脑, 又是学校日常事务的督促检查机构;既是高校各项工作得以正常有序运行的枢纽, 又是高校对外交往和联系、树立良好形象的窗口。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各高校办学定位更加明确, 学校与社会、各高校之间的联络和交流日益密切, 办公室的工作职能相应地进一步强化, 任务更加繁重。
(二)参与决策, 深化服务职能。办公室处在学校领导的身边, 是直接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的参谋助手。办公室不仅要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相关政策, 还要贯彻落实学校领导指示, 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凝练办学思想、更新管理服务理念等方面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促进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进而提升学校的整体管理服务水平。
(三)上传下达, 强化协调督办。办公室承担着联系上下、沟通左右的重要职责,要保证信息传递畅通无阻, 上下、左右关系融洽, 就必须做到协调不斜调、帮忙不帮乱、解难不增难、成事不误事。对学校领导已经决定的事项, 办公室必须及时落实经办单位;对各部门和教职工的请示、报告事项, 办公室要及时提交到领导手中, 并根据领导批示交由相关部门处理, 及时向当事人反馈处理结果。此外, 办公室还要定期整理汇总领导批示文件的办理情况, 及时督办未完成的事宜。
(四)迅速反应, 增强效能意识。在日常工作过程中, 不论是处理上、下行文件还是信息反馈, 办公室都要讲求时效,否则就会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 甚至会造成重大失误。高校办公室遇到的突发事件比较多, 这些事件的处理工作具有时间紧、节奏快等特点, 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做到快速反应、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不得有推诿拖延现象。
二、当前办公室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政之要,关键在人。人员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办公室的整体水平。同高校承担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重要职能与办公室自身的工作特点相比,当前,办公室队伍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
(一)办公室队伍业务水平、政治素质与工作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很多高校办公室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老同志在文化知识、业务素质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新进年轻同志虽学历层次较高,但在大局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学习方面较为缺乏,存在服务能力和水平不足的情况。在业务上,仅能满足一般的办文、办会、办事要求,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不够;习惯于收集汇总数据,缺乏调研能力;政治敏感性不足,解决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欠缺。这都与新形势下不断变化的办公室新职能不相适应。
(二)对办公室队伍建设的目标不清晰,尚未形成能力互补的格局。当前,很多高校办公室由于目标不明确,怎么建、怎么管依然不清晰,如何组织队伍也就比较盲目,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团队效率低,未形成良好的单位文化,团队合力和成员个体的互补效应无法发挥。这主要与高校办公室自身定位不准有关,领导的管理水平也决定了队伍建设的成效。
(三)管理制度与工作要求不适应,评价方式一般化,激励效果不明显。目前,很多高校办公室疲于应付各种日常事务性工作,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高校办公室依然沿用传统的垂直行政管理体制,缺乏扁平结构及时互通信息的优势,成员间信息往往不对称,导致工作合力不够,效率不高。队伍考核突出质的考察而淡化量的考核,结果主要取决于领导的个人意志和喜好,评价方式简单化,激励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有外界环境的影响,大部分领导对办公室工作都停留在一般性事务的解决上,没有对岗位职责进行细化和量化;也有人员自身的因素,个人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对改革发展所要求的自我提高、观念更新、方法改进等方面存在抵触情绪。
(四)个人发展目标不明确,潜能和积极性调动不充分。就个体而言,大多数办公室人员对自身的职业发展缺乏长远、明晰的规划,没有适应学校事业发展与个人自我发展结合以实现双赢的正确认识,自身努力与学校事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甚至出现脱节现象,直接影响了办公室人员自身潜能和积极性的发挥。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缺乏对高校事业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问题的深入思考,自身定位于做好一般性事务,个人的职业发展受限。
三、对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办公室工作的思考
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和需要,高校办公室必须在自我精准定位、加强团队建设和构建科学规范工作机制等方面狠下功夫,以不断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进而充分发挥综合服务效能。
(一)如何更好地为学校领导和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要对高校办公室的角色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这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前提。首先是改革发展的推进者。高校的改革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改革和建设中的许多问题和困难,办公室要直接面对,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学会站在学校发展的全局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听取各方意见,通盘权衡,才能提出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支持和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其次应是真诚的合作伙伴。学校的顺畅运行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办公室作为学校的管理运行“枢纽”,要率先与各单位和部门共事,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
办公室因其所处的特殊位置和工作性质,往往需要牵头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协同办理许多工作。为此,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坚持原则、规范履责的同时,注意低调行事、谦虚谨慎,在与其他部门协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枢纽”的综合协调职能,积极协助、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第三应是学校领导的“信息员”。学校办公室是高校中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内外沟通的枢纽,承担着“信息员”角色。信息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领导的决策及对全局工作的指导。办公室要抓好信息工作,多渠道多方式掌握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基础信息依据。要广泛收集师生员工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并主动做好校务公开,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奠定基础;第四应是综合服务的“勤务员”。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办公室对外的服务工作在不断扩展,学校与兄弟院校、上级机关、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当地政府的联系更加密切,服务社会成为办公室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因此,办公室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做好“勤务员”的思想认识,认真学习增强当好“勤务员”的业务水平。面向校内要把为学校事业发展服务、为领导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的职能融入日常工作中,体现在各项具体工作上。在对外服务中,要通过热情的态度、规范的服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最后应是决策落实的“督查督办员”。对学校研究部署的一些重要工作和重大决策,办公室要经常监督、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学校决定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坚决维护决策的权威性、工作的时效性。
(二)加强团队建设是高校办公室做好服务工作的基础。学校办公室工作项目多,事务繁杂,工作头绪多,岗位编制少,虽然有各自的分工,但是有些工作是不能靠个人的力量完成的,团队协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学校办公室要树立管理服务一盘棋的思想,发扬团队精神,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保证办公室的高效运转,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只有互相配合与协同,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体的能力。最大限度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突显整体优势和群体效益,才能使办公室从客观上朝着健康、高效、规范、有序的方向迈进。同时办公室工作具有复杂性、突发性和很强的时效性等特点,面对纷至沓来的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大事细办、急事稳办”,遇到复杂矛盾的问题,冷静思考,理顺工作思路,找准问题的切入点,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达到事半功倍、收放自如的效果。
(三)构建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是高校办公室做好服务工作的关键。办公室工作事务杂、头绪多,且经常要面对各种临时性工作和突发性事务,看似没有什么规律可言。要做好办公室工作,必须要善于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化被动为主动。要善于把总结的经验和规律以制度的形式显示出来。办公室工作要通过规范工作流程约束纷纭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保证忙而不乱;对可能发生的临时性工作和突发事件要未雨绸缪,早做预案。制度的贯彻在于落实,抓制度、抓机制必须体现严肃认真的作风,教育大家要有严明的组织纪律、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于各工作岗位要明确职责,不能拖延推诿,不能存在官僚主义和衙门作风,必须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把个人的发展和办公室的发展以及学校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营造一个富有生机、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队伍建设是高校办公室做好服务工作的保障。高校办公室的职能和任务出现了新的变化,工作人员也应根据工作的需要不断培养和提升自身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加强队伍建设,更好地胜任工作。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首要条件。办公室工作人员不仅应在日常工作中坚持系统深入地理论学习,着力提高政治理论素养,还应当注意在实践中培养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培养大局意识。同时,办公室的校内服务对象是高素质、高层次的教师和学生。其工作人员必须时刻注意通过加强学习、加强自身建设,培养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更好地与广大师生员工沟通,实现办公室综合协调、全面服务、参谋助手等职能。其次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一方面,随着高校行政管理民主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的加快,行政工作围绕教学中心任务展开的观念也逐步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大学校园是一个理想化的场地,氤氲其中的自由、批判和独立精神必然与上述规范管理、制度管理的理念产生某些冲突。办公室作为维护全校行政系统运行秩序的枢纽机构,应当有意识地组织培训,使工作人员及时更新观念,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并将其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更好地将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服务层次和工作水平,为学校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