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理想的诗句范文

关于理想的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理想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理想的诗句

第1篇:关于理想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饮食;功能训练;心理

1前言

脑卒中患者易出现拒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常因禁食或进食方法不当,容易造成脱水、营养不良及吸人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对患者进行早期的饮食指导,可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脑卒中后拒食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2.1进食食物的选择:

通常给脑卒中病人进食的程序依次为:磨烂食物加糊,剁碎食物加浓液,最后是正常食物与稀液。因为磨烂食物最易吞咽,正常食物最难。糊最不易吸入气管,稀液最易。吞咽障碍患者的食物应以半流质为主,食物的种类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应选择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通过食道时容易变形且不易在黏膜上残留的食物给合理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饪和精心制作,使食物色香味俱全,同时注意保留纤维素,每次摄食入口量约5ml,固体食物应切成小块,餐具选择薄而小的长柄勺为宜,脑卒中急性期易并发应激性溃疡,因此应避免过热、过硬、刺激性强的食物。

2.2创造安静、舒适的进餐环境

温度适宜,空气清新,无呕吐物及排泄物,无便器和治疗车等。让患者在安静的状态下进食,并且精力集中,进餐时不要和人谈话,以免分散注意力,影响吞咽。对于刚清醒患者,其味觉和吞咽反射都很迟钝,因此,护理人员要给患者适当刺激,使其在觉醒的状态下进食。工作人员或家属在喂饭前应洗净双手,喂食勿过快,每次将食物放在舌面上要用汤勺压一下,促进舌的运动,等待患者吞咽完毕,再喂食下一口。一些口唇不能紧闭,颊肌收缩无力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将调拌好的食物直接放在舌根附近,以利于食物的下咽。

2.3饮食方法指导

①口头饮食指导,在接到病房饮食通知单后,查阅病例、了解病情,即到床头与病人进行沟通,并进行饮食指导。②书面饮食指导。在接到病房饮食通知单后,查阅病例、然后到病房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病人饮食习惯、饮食嗜好、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及当时对本病认知度等,收集完整资料后,进行综合分析,写出完整书面饮食指导。一般在24 h内发给病人、交给病人保管,并逐条解释,每星期跟踪1次或2次。根据病情各个阶段随时调整饮食结构,系统地、全面地、动态地指导。饮食指导内容包括目的、发病病因(特别指出由于饮食不当)、发病机制、饮食宜忌、注意事项等。

2.4进食准确

患者进食的要舒适,脑卒中患者因咳嗽,吞咽反射低下,若采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宜使腹腔内脏器上移,对胃造成挤压。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因人而异,予以调整。通常采取的是,30°仰卧、颈前倾的姿势。这种可以通过食物的重力作用利于下咽。但是对于咽期障碍严重的患者则易采取坐位下进食,具体为坐位,头稍前倾45°,或将头部转向偏瘫侧80°,使患侧通道阻塞,健侧咽部变大便于食物从健侧进入食管,以防误咽。

2.5加强吞咽功能训练

(1)舌肌功能训练。指导患者把舌伸出口腔做水平前伸、后缩及左右方向运动。若患者不能自主运动,护士可用无菌纱布包住患者舌头向各个方向被动运动,也可以用压舌板压住舌体,使之做抵抗运动。(2)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训练。用冰冻棉棒轻轻擦试软腮、腮弓、舌根等部位,刺激5一8次,然后嘱患者做吞咽动作。(3)做深呼吸训练、咳嗽训练对预防误吸有积极的作用。以上训练每日2次,每次15一20min。(4)喉抬高训练。让患者把手指置于指导者甲状软骨的上缘,在指导患者吞咽时,感觉甲状软骨向上运动,然后让患者面对镜子,将手指置于自己的甲状软骨上,模仿动作20次。当患者掌握了吸吮和喉抬高后,指导患者在吸吮后立即喉抬高。不断练习,直到唾液不再从口中流出。

2.6积极进行心理指导

心理康复比躯体康复更重要,由于卒中后吞咽障碍者多数同时存在肢体瘫痪和语言功能障碍,表达能力差,易出现烦躁、易怒、情绪抑郁、厌世绝望,甚至拒食。因此,护理人员要记住不同患者的不同特点,通过细致的观察判断其不同的饮食要求。同时应根据其性格特点、受教育程度、情绪变化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给予支持和关怀,解除其思想顾虑,使其建立生存勇气,增强信心,积极主动配合饮食护理。在患者进食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运用巧妙的语言积极暗示患者,增强其安全感。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提倡集体进食,以减少或消除孤独感。

3结语

总之,卒中病房护士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宣传员的作用,使高血压病人能够尽早的接受有关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的预防知识,帮助脑卒中患者配偶和/或子女尽早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建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适量睡眠、坚持锻炼身体和宽松、愉快、乐观心理状态的良好的生活方式,这对全面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篇:关于理想的诗句范文

2) 带到休息室时,需要向接待人员表示感谢。进入休息室,要安静地等待。关掉手机电源,不与他人进行大声交谈。如果需要等待的时间较长,可以浏览当天的报纸或准备的材料。不要利用等待的时间来做抽烟等事情。

3) 当被叫到名字时,要清楚地应答,然后从容迈步去往面试考场。进入面试考场前,先敲门两下,当听到「どうぞ(请进)时,要回答「失礼します,然后推门进入。向面试官点头致意后,用双手转动门把轻轻地关门。来到座位旁边,报上姓名:「~というものです。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当面试官说「どうぞ后,你在回答「失礼します后,方可入座。入座时,坐座位三分之二的部分,腰背挺直,身体稍向前倾。男生双腿平行放好,手自然放在腿上。女生双腿并拢斜放,两手相搭放在大腿上。如果不需要从皮包中拿东西,那么可以将它放在背后,也可以放在靠座椅右腿处。

4) 面试期间,一直保持微笑的表情。回答问题时要沉着冷静、保持适当的语速、不紧不慢。回答问题要紧扣提问内容,不用一句话来概括,也不长篇大论。回答没有考虑过的问题,不能作沉思状,要边考虑边说,显示努力回答的诚意。

当不明白提问的意思或没听清时,要说「すみませんが、もう一度お願いします。

第3篇:关于理想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 生活满意感;心理健康状况;城市居民

生活满意感是个人对生活经历质量的认知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生活质量的主观体验,它是衡量一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国内已有的研究认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满意感主要体现在对当前社会环境、政府政策、工作或职业,经济状况、自身健康、住房条件、休闲娱乐和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Fugl和Meyers等的研究认为生活满意感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感。郑雪等研究发现,个体的自我体验同积极情感、生活满意感存在着相关,对生活不满意者较少感受到幸福。以往研究中满意感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感之间的存在某种联系。据此,本研究致力于探讨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感与主观健康感之间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86名被试来自宁波市居民,男143名,女143名。年龄分布:在18~60岁之间,其中18~30岁107名,31~45岁125名,45~60岁48名。职业状况分布:企业主11名,政府部门员工40名,教师医生等事业单位职工22名,个体户51名,下岗及失业人员14名。文化程度,小学15名,初中61名,高中及中专83名,大专80名,大学47名。婚姻状况:已婚194名,未婚125名,其他4名。

1.2 研究工具及程序 本研究由3个部分组成。①人口统计学变量,如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文化程度等。②生活满意感量表,参考Neugarten等编写的生活满意感指数自评量表(LSIB)编写而成的,量表共有12个项目,因素分析抽取3个因子t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SSl)、人际关系和健康状况(SS2)、政府政策和自身受教育的程度(SS3),3个因素可解释的总变异量为0.563,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达到0.80,高分表示满意程度高。③心理健康问卷,采用SCL一90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为国内公认的心理卫生评定量表中最全面的一种。含有90个项目10个症状因子。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无该项症状反应评1分,很轻评2分,中度评3分,偏重评4分,严重评5分。分数越高,说明心理卫生的水平越低,心理健康的指数越差。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8.0整理和分析数据。

2 结果

2.1 不同群体总体生活满意度的比较 不同群体总体生活满意感的得分如表1:不同职业、个人月收入、家庭月收入的群体间在生活满意感的得分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失业和下岗人员总体满意度水平最低,个人月收入、家庭月收入水平越低,总体满意度水平也越低。而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的群体间地在生活满意感的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

2.2 各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指标基本统计值各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指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下表。各项满意度指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SSl)、人际关系和健康状况(SS2)、政府政策和自身受教育的程度(SS3)及满意感总分处在一般和较满意之间。满意度最高的是个体相对可控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状况因子。

2.3 城市居民生活满意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生活满意感各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SSI)与SCL-90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偏执及SCL-90总分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抑郁、偏执及SCL-90总分与这个因子的相关达到了差异极显著的水平。人际关系和健康状况(SS2)与躯体化因子相关极显著、政府政策和自身受教育的程度(SS3)与抑郁、敌意因子相关显著。

2.4 不同生活满意感水平者心理健康差异的比较 选择在生活满意感总分上得分最低和最高的27%的被试各77人,分成生活满意感水平高、低两组,对这两组在心理健康各指标上的得分情况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4。由表4可见,除恐怖、精神病、其他三个因子不显著外,生活满意感高、低分组在心理健康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偏执及SCL-90总分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抑郁、敌意、偏执及SCL-90总分上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生活满意感水平高组的城市居民在心理健康症状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偏执及SCL-90总分上均显著低于生活满意感低组者,本研究中高生活满意感水平预示着被研究对象会有高心理健康水平,低心理健康症状。

3 讨论

第4篇:关于理想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教育管理;信息化

现阶段,各大院校信息化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化业务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扩展,在不同程度上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随着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已进入大数据发展时期,此时,软硬件系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如何有效发挥上述海量数据的隐藏价值,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成为研究者重点关注、思考的问题。本次研究以大数据为研究视角,重点阐述大数据对教育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一系列有效开展教育管理改革的方法以期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一、大数据时代对教育管理信息化产生的影响

(一)赋予教育活动更大的灵活性

大数据是依据现代信息技术大规模、复杂的数据集合,其具有规模性、多样性的特征,信息处理和存储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于通过充分挖掘和分析数据,构建师生合作、互动平台,鼓励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教育教学效果。为尽可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新时期各类教学必须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从而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诸多因素的影响,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在提升教育活动灵活性等方面无法获得较好的成效。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受教育者可依据自己的需求挑选学习内容,如此就能有效提高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基于传统教育活动下,日常出现下列情况:老师不停地讲解、学生也在认真听讲,但很少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由此表明,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这种教学课堂无法获取良好的效果。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之后,学生答题、复习等信息可以及时被有关设备监测并记录,老师通过深入分析学生的各种信息,并第一时间向学生反馈其日常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进而改善师生的关系。大数据发展背景下,学校师生几乎处于“透明”的生存状态,每个人在数据空间内均会留下痕迹,展示师生的需求意愿等情况。管理人员只要收集和分析有关数据,便能真实掌握现实师生的行为,准确定位师生的实际需求,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三)有利于快速普及优质的教育资源

现阶段,我国计算机普及率达到较好水平,此时,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电脑展开学习。因每个受教育者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每个人偏向的课程有所差异。大数据背景下,人们可依据自身的需求选择课程,那些处在偏远地区的受教育者可享受全国乃至全世界优秀老师的指导,这种方式不仅达到按需教学的效果,也有利于快速普及优质教育资源,进而提升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

二、大数据时代如何开展教育管理改革

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无法预料,其覆盖面、处理能力等方面均无法准确掌握,但始终追求更加卓越的发展。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紧跟时展进程,在明确教育建设目标基础上,为提升教育管理效率保驾护航。众所周知,高校管理工作设计部门比较复杂,信息传递准确性、时效性不佳,此时,如何做好教育管理改革工作尤为重要。

(一)大力推行信息化改革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此时,每位教育人员要树立大数据思维模式,善于开展数据分析,以此制定最佳的管理,促使教育教育改革顺利进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者的经验和高校办学理念不再是教学的主导原因,利用数据辅助教学,以期提升高校的教学效果。同时,根据学校整体发展层面开展教育信息化改革工作,构建相互交流和共享的平台,满足大众对数据的需求。众所周知,构建信息管理系统是保障大数据技术顺利实施的基础,只有建立数据管理体系,方可充分挖掘大数据带来的有效信息,提高各方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创新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

使用大数据技术重点在于教会人们如何应对数据问题,即:追根溯源,找到引发问题的主要原因,以此提出恰当的解决对策。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中,数据存在完整性不足、连贯性不佳等问题,导致决策者制定的决策出现片面性、主观性较强的问题。使用大数据技术后,有利于及时克服以上弊端,更加民主地解决上述问题。教育管理信息需要教育者在管理手段上广泛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借助教育管理软件对日常教学管理中的选课、排课、教务等环节实施高效、准确的管理,以此适应院系和学院之间的管理要求。

(三)提升教师的素质水平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句简单的话就概括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必须付出十倍乃至百倍的精力加强业务学习和管理,使自己真正成为解惑者。想要成为新时代的学习者还应具有改革意识,在掌握原有专业知识基础上,不断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重点强化自身解答问题、查找资源、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等能力,利用一切机会了解各信息设备的运行原理,在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提升数据的检索、存储等熟练程度。必须注意,为尽可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头作用,学校必须设置科学的激励机制,事实证实该措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四)强化信息化管理各环节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建设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校园网在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师生进行教学、科学研究等环节中存在诸多隐患,如:病毒入侵、传播不良信息等。此时,做好高校网络安全的建设和防护工作,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内容。通过入侵检测系统,对系统中的漏洞进行扫描,及时督促商家更新软件,确保数据的安全。大数据发展阶段,数字化管理主要展现在数据的采集工作。强化高校对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采集,方可储备一定的的数据信息,以此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同时,利用已采集的数据信息,在合理的方式下获取真实的数据,实时掌握各项数据,以此提出更好的应对措施。加之,在大数据背景下对科研、管理等信息进行整合,如:教师的信息、学生隐私等,整合数据信息有利于维护师生的隐私,有效保护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三、大数据技术在教育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展望

通过对学校的各个信息系统数据、多方采集的信息资源(包括楼宇门禁、校园局域网、供电管理、音视频资源)、社交网络等信息的多维度融合,数据关联分析、挖掘,可以发现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够在以下领域得到深度发展:(1)学生管理:可以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心理情况、学习情况,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成长轨迹,通过多维度反映学生发展状态的数据,为学生辅导员多方面了解学生提供新渠道,为授课教师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服务、提高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挖掘学生的兴趣度提供可信依据,还能为学生选择就业方向等工作提供指导;(2)教学管理:结合教师在课程平台中的问题答疑及作业布置情况、上课学生出勤情况、登录无线局域网(Wifi)情况、学生考试情况、课堂的视频资源、学生评教信息等数据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有利于规范组织教学、示范教学;(3)院校管理:大数据时代,管理者可以通过学校师生员工在数据空间的信息痕迹,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借以洞悉兴趣爱好、需求意愿、性格特征等内心世界,预判现实中师生员工的未来行为,准确定位师生的需求,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4)后勤管理:通过学生的餐饮数据可以调整食堂的布局和用餐的品种以及用餐时间的保障,通过课表信息、学生进出教学楼的信息对教室电源控制管理起到节能效果等。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大规模数据使碎片化的数据转化为容易整合的主体,借助集成和分析操作,让更多人了解大数据的本质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展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论文以大数据技术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大数据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并提出大数据时代如何进行教育管理改革,以期为更好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借鉴和指导。

参考文献:

[1]李亚翠.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迎来大数据时代[J].大学教育,2015,11(3):181-182.

[2]曲遥.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4):253.

[3]潘安,徐玮.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J].东方教育,2015,15(2):226-226.

[4]倪雄师.基于大数据时代校园管理信息化的创新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1(10):8-9.

第5篇:关于理想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甜瓜(Cucumis melo L.);壳聚糖;采前处理;防御性酶

中图分类号:S652;S4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9-4679-04

“银帝”是甘肃省近年来主要推广的厚皮甜瓜(Cucumis melo L.)品种,其品质优良,但采后贮运性欠佳,腐烂颇为严重,致腐病原物可在采前和采后侵染果实[1]。通过诱导甜瓜果实产生抗病性来减少腐烂损失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2]。壳聚糖作为一种高分子阳离子多聚物,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农业的各个方面,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诱导剂[3]。大量研究表明壳聚糖能够有效诱导植物抗病性[4]。壳聚糖能够诱导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均产生防卫反应[5,6],还可以诱导辣椒叶片[7]、冬枣[8]、芒果[9]、脐橙[10]等产生防御性酶,从而使相应的植物产生抗病性。壳聚糖也可影响甜瓜果实品质[11],对伽师瓜有很好的保鲜效果[12]。

甜瓜体内的抗性酶与甜瓜的抗逆能力密切相关[13]。利用壳聚糖诱导植物产生抗病物质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目前报道较多,但通过采前壳聚糖处理甜瓜叶片,诱导甜瓜果实抗性酶的提高尚未见报道。为探明壳聚糖处理甜瓜植株后其果实体内相关抗性酶的变化, 试验分析研究了壳聚糖采前处理甜瓜叶片后果实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GLU)和几丁质酶(CHT)活性的变化, 并探讨了壳聚糖对这些酶类的诱导机理, 以期为壳聚糖在甜瓜防腐的开发与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银帝”甜瓜种子由甘肃省河西甜瓜研究所提供,果实采自甘肃省民勤县泉山镇露地栽培大田,单瓜套发泡网袋后入纸箱,运抵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常温下贮藏待用。壳聚糖[聚β-(1,4)-2-氨基-2-脱氧-D-葡萄糖]为济南海得贝海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工业级,n

1.2 方法

1.2.1 壳聚糖处理与采样 分别于甜瓜开花前7 d、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网纹形成期对甜瓜植株均匀喷洒1 g/L的壳聚糖(0.05% Tween20作展布剂),以清水处理作对照。每升药液处理甜瓜45~50株,每处理30株。在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网纹形成期和成熟期采样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

1.2.2 酶的提取及酶活性测定

1)粗酶液的提取。参照张正科等[15]的方法。

2)酶活性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参照李合生[16]的方法,以愈创木酚为底物,在470 nm下测定吸光度。酶活性以每分钟A470 nm变化0.01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表示。

多酚氧化酶(PPO):参照Chen等[17]的方法并做修改,以邻苯二酚为底物,在420 nm下测定吸光度,以每毫克蛋白每分钟A420 nm变化0.01为1个酶活力单位(U)表示。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参照Liu等[18]的方法略有改动,以L-苯丙氨酸为底物,在290 nm下测定吸光度值。酶活性以每分钟A290 nm变化0.01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表示。

β-1,3-葡聚糖酶(GLU):参照Bi等[19]的方法,以1 mg/mL昆布多糖(Sigma公司)为底物, 在660 nm下比色,根据标准曲线求出样品液中的还原糖量。以每分钟分解昆布多糖产生还原糖1 nmol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

几丁质酶(CHT):参照Bi等[19]的方法,以CM chitin RBV为底物,在550 nm下测定吸光度值。酶活性以每分钟A550 nm变化0.01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表示。

蛋白含量测定参照Bradford[20]的方法测定, 以牛血清蛋白(BSA)作标准曲线,计算蛋白质含量。计算结果用于表示酶的比活力单位,即上述5种酶(POD、PPO、PAL、GLU、CHT)活力单位最终表示为U/mg蛋白。以上每个试验都重复3次。

1.2.3 数据统计 采用SPSS 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图表制作采用软件Excel 2003;t检验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前壳聚糖处理对甜瓜果实POD活性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壳聚糖处理可显著提高果实POD活性,甜瓜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网纹形成期POD活性达到最高。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壳聚糖处理可明显提高果实的POD活性。例如壳聚糖处理3次后,在网纹形成期的POD活性比同期对照高151.91%,分别比处理1、2次高79.20%、36.44%。

2.2 采前壳聚糖处理对甜瓜果实PPO活性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PPO活性变化不大,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壳聚糖处理促进了果实PPO活性的提高。例如壳聚糖处理2次后,在膨大期的PPO活性与对照、处理1次相比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P

2.3 采前壳聚糖处理对甜瓜果实PAL活性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对照的甜瓜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PAL活性无明显变化。处理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PAL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壳聚糖处理均可促进果实体内PAL活性的提高。例如壳聚糖处理3次后,在网纹形成期的PAL活性达到最大,处理1次和处理2次之间差异显著(P

2.4 采前壳聚糖处理对甜瓜果实GLU活性的影响

从图4可以看出,壳聚糖处理可明显诱导果实GLU活性的提高,对照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GLU活性呈上升趋势。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壳聚糖处理可促进果实体内GLU活性明显上升,且酶活性随处理次数的增多而增大。例如壳聚糖处理4次后在成熟期的GLU活性达到最大,高出同期对照92.14%,也分别高出1、2、3次处理62.61%、18.95%、3.95%。

2.5 采前壳聚糖处理对甜瓜果实CHT活性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甜瓜果实CHT活性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对照CHT活性变化趋势与GLU相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壳聚糖处理也可促进果实CHT活性的提高,于果实网纹形成期达到峰值,之后有所下降。例如经壳聚糖处理3次的果实在网纹形成期CHT的活性分别高于对照、处理1次、处理2次53.83%、36.59%和19.97%。

3 小结与讨论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提高植物自身保护和生存竞争能力、协调与环境关系上充当着重要的角色[21]。在植物防御反应的次生代谢中,苯丙烷类代谢是重要的代谢途径之一,它可形成包括植保素、木质素和酚类化合物等在内的次生抗病物质[22]。壳聚糖处理可促进果实体内POD和PPO活性的积累,该结果与前人在辣椒[7]、冬枣[8]、芒果[9]、脐橙[10]、花生种子[23]上的壳聚糖处理结果基本一致。POD参与活性氧代谢及木质素和木栓质的合成,并催化木质素与细胞壁糖蛋白的共价交联[22]。PPO是植保素和酚类物质合成途径的重要酶,可将酚类物质氧化成高毒性的醌类物质从而可对入侵病原物进行毒杀[24]。采前壳聚糖处理可提高甜瓜果实体内PAL的活性,这与壳聚糖处理杨树[4]、太子参[25]后其叶片PAL活性显著增高结果一致。PAL是植物次生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它催化L-苯丙氨酸形成反式肉桂酸,这个过程涉及到很多保护性物质的合成,如植物体木质素和酚类物质的加速合成和积累、植物细胞壁的木栓化,PAL活性与植物的抗病性也密切相关[26]。

壳聚糖处理明显促进果实体内GLU和CHT活性的积累,并且处理次数越多诱导效果越明显。这一结果与刘锋等[27]壳聚糖处理诱导脐橙GLU和CHT活性升高的结论相似。GLU和CHT是两类重要的病程相关蛋白,这两种酶活性的提高是植物抗逆性增强的表现,是植物建立系统抗病性的标志酶[28]。GLU和CHT作用的底物是β-1,3-葡聚糖和几丁质,而这两种物质是真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物质,两种酶具有协同杀菌的作用,当二者协同表达时,植物可以显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29]。壳聚糖处理有利于提高发育过程中甜瓜果实抗逆性和抗病性,甜瓜在发育过程中形成并增强的抗性系统并没有因为果实的成熟而丧失。

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能诱导甜瓜果实体内POD、PPO、PAL、GLU和CHT等抗性相关酶活性的提高。壳聚糖采前处理对甜瓜果实抗病性的诱导会由于诱导时间和次数不同而效果不同,总的来说,在网纹形成期诱导抗病效果最好,处理4次效果最明显。壳聚糖作用效果受其脱乙酰度、分子量、浓度等的影响,试验仅选取了单一浓度对厚皮甜瓜进行了抗性分析,如果选取不同条件组合的壳聚糖处理,是否可以取得更好的诱导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葛永红,毕 阳,杨冬梅. 诱抗剂处理对“银帝”甜瓜采后粉霉病和黑斑病的抑制效果[J].食品科学,2006, 27(1):246-249.

[2] 谢东锋. 采前壳聚糖处理对厚皮甜瓜潜伏侵染的抑制及其果实抗病性的诱导[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7.

[3] 张 怡,刘 严,康静敏,等. 壳聚糖诱导植物抗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1(14):82-85.

[4] 薛盼盼,胡景江,徐 擎. 低聚糖激发子的制备及诱导杨树抗病性的研究[J].北方园艺,2010(11):31-36.

[5] ZHANG C H, FEVEREIRO P S, HE G Y, et al. Enhanced paclitaxel productivity and release capacity of Taxus chinensis cell suspension cultures adapted to chitosan[J]. Plant Science,2007,172(1):158-163.

[6] IRITI M, FAORO F. Chitosan as a MAMP, searching for a PRR[J].Plant Signal Behav, 2009, 4(1):66-68.

[7] 肖仲久,蒋选利,李小霞,等. 壳寡糖诱导和白粉菌侵染的辣椒叶片防御酶系活性研究[J].北方园艺,2009(8):16-19.

[8] 姜 桥,王金丽,荣瑞芬,等. 采前低聚壳聚糖处理对冬枣果实抗病性的诱导[J].食品科技,2011,36(3):26-29.

[9] 蒋侬辉,何万欢,孟祥春,等. 壳聚糖涂膜结合浸钙处理对芒果褐变及两种酶活性的影响[J].包装工程,2010(13):7-10,31.

[10] 邓雨艳,明 建,张昭其,等. 壳聚糖诱导脐橙果实抗病性、水杨酸及活性氧代谢变化[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4):812-820.

[11] 祁岩龙,廖新福,孙俪娜,等. 壳聚糖涂膜对甜瓜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116-122.

[12] 张有林,张润光,孙 刚,等. 伽师瓜采后生理、贮期病害及贮藏保鲜技术[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6):1220-1228.

[13] 毕 阳,张维一.感病甜瓜果实的呼吸、乙烯及过氧化物酶变化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3,23(1):69-73.

[14] 谢东锋,毕 阳,邓建军,等. 采前壳聚糖对厚皮甜瓜果实潜伏侵染及其采后主要病害的控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8, 43(2):96-99.

[15] 张正科,毕 阳,王军节,等. 采前苯丙噻重氮(BTH)处理对厚皮甜瓜果实防御酶及抗性物质的诱导[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41(6):122-125.

[16]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7] CHEN C, BELANGER R R, BENHAMOU N, et al. Defense enzymes induced in cucumber roots by treatment with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 and Pythium aphanidermatum[J]. Physiol Mol Plant Pathol,2000,56(1):13-23.

[18] LIU H X, JIANG W B, BI Y, et al. Postharvest BTH treatment induces resistance of peach(Prunus persica L. cv. Jiubao) to infection by Penicillium expansum and enhances activity of fruit defense mechanisms[J]. Postharv Biol Technol,2005,35(3):263-269.

[19] BI Y, TIAN S P, ZHAO J, et al. Harpin induces local and systemic resistance against Trichothecium roseum in harvested Hami melons[J]. Postharv Biol Technol,2005,38(2):183-187.

[20] BRADFORD M M. A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microgram quantities of protein utilizing the principle of protein-dye binding[J]. Anal Biochem,1976, 72(1-2):248-254.

[21] 阎秀峰. 植物次生代谢生态学[J].植物生态学报,2001,25(5):639-640.

[22] 陈年来,乃小英,张玉鑫,等. 植物源诱导剂对甜瓜叶片防卫酶活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0,30(10):2016-2021.

[23] 朱启忠,王春伟,单世华. 壳聚糖对花生三种防御酶含量的影响[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10):867-868,893.

[24] MOHAMMADI M, KAZEMI H. Changes in peroxidase and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ies in 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wheat heads inoculateed with Fusarium graminearum and induced resistance[J]. Plant Science,2002,162(4):491-498.

[25] 林丛发,翁琳琳,钟爱清,等. 太子参叶斑病抗性诱导因子筛选[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27(3):383-387.

[26] 苗则彦,赵奎华,刘长远,等.葡萄抗感白腐病品种PAL酶、PPO酶和SOD酶活性比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34(3):177-180.

[27] 刘 锋,陈 明,陈金印.壳聚糖处理对脐橙采后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0,31(20):439-443.

第6篇:关于理想的诗句范文

郭蓉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在现代派音乐家中,贝尔格是非常感性的一位,在他的作品里我们总是能看到超出音乐之外的象征意义。以贝尔格音乐中数字等象征意义为着眼点,探讨贝尔格音乐创作的奥秘,可以阐述贝尔格这种音乐创作特点形成的社会及个人原因。

关键词:贝尔格;音乐创作;象征意义;数字隐喻

20世纪现代派音乐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乐派是以勋伯格(Aronld Schoenberg)和他的两个学生韦伯恩(Anton von Webem)和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为代表的“新维也纳乐派”。他们的作品大多属于表现主义音乐的范畴,具有强烈的不协和效果和独特的表现力。贝尔格追随着老师的创作道路,其早期作品的音乐语言属于无调性音乐创作,后期转向十二音技法创作。

贝尔格现在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不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自己的前几部作品也没有编号,然而其完整作品几乎都堪称杰作,两部歌剧也在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超出音乐之外的神秘的象征意义,然而,由于贝尔格的早逝,他的大部分遗作及手稿都被其遗孀海伦娜固守,不为外人所知,给研究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直至海伦娜1976年去世,大量有关贝尔格的手稿及其第一手材料才逐渐为后世所知.为贝尔格的研究工作带来了丰富的资料和广阔的前景。

美国作曲家、音乐学家乔治波尔是一位研究贝尔格的专家,他不仅潜心研究了贝尔格的两部歌剧,还于1977年从贝尔格有关《抒情组曲》的手稿中,发现了贝尔格和汉娜福克斯一罗贝廷Hanna Fucks—Robettin)的秘密恋情以及作曲家本人对数字象征的酷爱。这个发现揭开了围绕贝尔格音乐创作的很多谜团,后来的研究者从这个角度发现了贝尔格音乐创作中对数字隐喻的喜爱以及贝尔格无法言明的情感体验。

所渭数字象征是指人们人为地将数字符号的表层结构赋予了与数字符号本身毫无关系的种种意义。数字象征手法在以往作曲家的作品中用得并不多,但是有些作曲家为了表现自己特殊的可能也是不可言语的感情,常在自己的创作中加入部分“秘密标题”的成分,如巴托克的《第三弦乐四重奏》,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弦乐四重奏》中对象征手法的应用等。而贝尔格却对数字象征如此感兴趣并且多次运用,这也是在贝尔格研究中值得注意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他的多部作品中找到贝尔格对数字象征的应用,并通过这种表象深入探讨贝尔格的情感世界和历史背景对其音乐创作产生的影响。

一、贝尔格音乐创作中的数字引用

1.歌曲《闭上我的双眼》

贝尔格的一生中有许多女人与他都有恋情,其中和汉娜的恋情对他的影响最大,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包含着对汉娜的暗示。汉娜是贝尔格出席在布拉格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现代音乐协会举办的音乐节时经阿尔玛介绍认识的,此后两人的友谊日益加深而转为爱慕。这段婚外恋情自然不能公开,但是,为了表达对汉娜的感情,贝尔格在创作音乐的时候常常将这份爱慕之情隐藏在音乐中。

《闭上我的双眼》一共两首,第一首创作于1907年,是贝尔格早期作品的一个代表,歌曲Ⅱ创作于1925年,是贝尔格运用严格12音序列手法对字母的应用最早来源于巴赫的作品,巴赫在《赋格的艺术》中最早使用BACH的音名动机,之后这种象征手法在许多作曲家的创作中都得到的同主题的序曲等。贝尔格创造性地将这种创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音乐中,不仅如此,1925年的《闭上我的眼睛》从1900年的9小节扩大到20小节,这个变化也不是偶尔得来的,它渗透着贝尔格数字的理解。在贝尔格看来,23这个数字代表自己,lo代表汉娜,这首歌的小节数是20,这是代表汉娜数10的两倍。这首歌曲是贝尔格在其十二音作品中融入秘密含义的最初尝试,在此后的许多作品中,贝尔格将这种方法更广泛地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2.《抒情组曲》

《抒情组曲》题献给曾是勋伯格老师的作曲家亚历山大冯策姆林斯基,但是它和之前的歌曲《闭上我的眼睛》的秘密题献者都是贝尔格的情人汉娜,其内容被公认为“贝尔格秘密爱情生活的音乐自传”⋯。《抒情组曲》和之前的歌曲《闭上我的眼睛》所采用的是同一个序列,其首、尾音分别是F和B,而且贝尔格在该作品中还不断强调这两个音。

1976年,乔治波尔发现了一本带有贝尔格亲笔注释的《抒情组曲》袖珍总谱,进一步揭开了围绕在这部作品上的谜团。在此之前,学者们然从贝尔格写给勋伯格的公开信以及其他的一些作品中知道了贝尔格某些作品的标题隐含的意义,但是,所有的发现由于没有更多的、更具体的史料论证显得“证据”不足而缺少说服力。波尔的发现打破了这种僵局,总谱上的标记清楚地表明作曲的最初尝试。贝尔格将这两首歌曲题献给维也纳环球出版社的社长埃米尔海尔兹卡,但这首歌曲的秘密题献者都是汉娜。

在设计这首歌的序列时,贝尔格巧妙地使用了“姓名一音名”字母转换法,将两人名字运用到其原始序中。这首歌所采用的统一序列的首、尾音分别是F和B(德语中的H),

暗示汉娜的姓和名,贝尔格在创作中还常常在序列进行中强渊F和B这两个音,以表示自己对汉娜的爱慕。

例:《闭上我的眼睛》的原始序列了贝尔格自己对数字的理解。

在这份手稿中,贝尔格对一些细节作了详细的注释。作者的照片下方有其亲笔签名,标题页的上方写着这样的题献:“为了我的汉娜”。在“12音作曲这个似乎很受限制的体系允许作曲家自由地引用了《特里斯坦》的开始小节。”一句后,贝尔格补充了如下注释:

我的汉娜,它也允许我有另一些自由!例如,在音乐中秘密地插入我们名字的第一个字母,H.F.和A.B,并把每个乐章和其中的每个部分与我们的数字10和23相联系。

我在这本送给你的总谱上写下这些,其中有许多是另有意义的。

这部作品的每个音符都是为你,仅仅为你而写下的——尽管上有公开的题献。但愿它是一次伟大爱情的一座小小的纪念碑。‘21

正如贝尔格所言,在《抒情组曲》整部作品中都渗透着作曲家对自己情感的暗示,而其中对于数字的暗示就更加明显。如第一章是69小结,是贝尔格数23的三倍。第二章共150小节,是汉娜数lO的15倍、第三乐章138小节,是23的6倍,第四章69小节,也是23的倍数。因此在这部作品中,贝尔格对数字的应用渗透在整部作品中,不仅在对乐章的整体布局上,对各细部的处理也是如此。

3.《沃采克》

歌剧《沃采克》的成功使得贝尔格第一次为人们所熟知,他本人从一位默默无闻的作曲家一跃而享誉乐坛。《沃采克》中所蕴含的巨大感染力和感情浓度来自于音乐和戏剧的完美处理,而在音乐中也饱含了许多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不像《抒情组曲》或者《小捉琴协奏曲》一样用数字表现得那么明显。《抒情组曲》中更是对汉娜二人世界的描画,而《沃采克》的象征意义更多时候是暗含在音乐之中的:贝尔格在这些作品中对于富有象征意味乐句或者动机的使用只求铭刻师生恩情或者钟情者心有灵犀,而在《沃采克》中作者使用的目的则是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象征下的巨大意义空间。【3 J

贝尔格在《沃采克/--幕一场很多的元素都由7组成,第一幕中代表开始和结束的两个主题部是由7小节组成,有7次变奏,双重赋格同样也是建立在7个音之上的主题,甚至有些动机也是建立在三幕一场的数字7的象征之上。虽然作曲家在谈到7时仅仅只是提到为了“结构的严谨”,但作拍都足7的倍数。

波尔则认为关于7的应用与作曲家更为私密的个人体验相关,卡纳认为玛丽读经一场中的7象征宗教感情,无论如何,关于数字7象征意义确实耐人寻味。有关贝尔格对于数字象征分析的方法,也许有些人认为带有牵强或者主观的色彩,是不管怎样,它也可以作为我们研究贝尔格作品的一种思路而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

4.《小提琴协奏曲》

贝尔格在音乐创作的最后十几年中一直采用十二音技法方法进行创作,但他在这些作品中使用的技法和勋伯格、韦伯恩都有很大的不同,许多程序都带着贝尔格音乐特有的印记。在此创作过程中,贝尔格感到无比困惑的始终是如何表现标题型内涵,甚至如何在音乐中隐藏自己的秘密,而同时又要遵循老师勋伯格的十二音的作曲规则。

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被称为是“纪念一位天使”——玛农格罗皮乌斯的安魂曲,描写的是玛农格罗皮乌斯生病、受尽病痛折磨以及后来通过死亡而获得解脱的生命痕迹。正如《抒情组曲》所隐含的秘密程序一样,在协奏曲的乐谱上又普遍出现了有关贝尔格个人的密码:数字28、23、lo以及作曲家本人和秘密情人汉娜名字的首字母AB与HF。贯穿于《小提琴协奏曲》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数字象征,它对这部作品的结构和内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贝尔格在《小提琴协奏曲》中将数字象征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在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中主要出现了23、28和10。这三个本来用于区别事物量度关系的数字符号,都被作曲家赋予了另外的神秘含义。在协奏曲一开始“行板”的1至10小节就被明确地记录为引子(10个小节),这与汉娜的数字相吻合,被当作贝尔格对自己秘密情人汉娜的暗示。“柔板”的变奏I和变奏Ⅱ均各有20小节,“兰德勒和克恩腾民歌的回忆”是从第200小节开始的,它与“尾声”即变奏Ⅲ相连直至第230小节结束全曲。贝尔格为何用10来象

征汉娜,学者们大多表示原因始终不详,不过彭志敏先生对一些猜测性的理解:汉娜虽然为复姓,贝尔格总是将其简称为Hanna Fuchs,这就包含了10个字母。

和《抒情组曲》一样,23这个数字在作品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协奏曲的第二部分有230小节(这是贝尔格数和汉娜数的结合),“主导节奏”首次于第23小节出现,第二部分157小节是众赞歌开始在第23小节的。其实数字10与23早就在《抒情组曲》中担当重任,该作品中多次出现的数字10与23一起被贝尔格称为“我们的数字”。仅仅从该作品的第五章来看,各个部分的小节数均为10的倍数,整个乐章是460个小节,是10乘23的两倍。

不仅如此,贝尔格在这部作品中又引人了一个新的数字“28”。第一乐章开始速度为J=56,第二乐章的开始速度为J:112,第一乐章的过渡从第28小节开始,第一乐章第84小节回到A部分,56、112、28、84分别是28的2、4、1、3倍。总之,贝尔格在第一、二乐章中使用数字28以表示女性,在第三、四乐章中使用数字23以表示男性,从而《小提琴协奏曲》整体上预先就分好的两大部分显然以潜藏的数字“28”和“23”分别暗示着“女人”和“男人”。[5】

贝尔格在抱病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时的不停地向妻子说:“我没有时间了”,作啦家在完成作品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去世了。《小提琴协奏曲》中所描绘的,从少男少女的无忧无虑,内心的挣扎与死亡的抗争,以及在宗教的慰藉中重生而实现新的生命的开始,这一切都具有普遍人性化的特征,因而既适用于玛农,也完全合理地适用于作曲家自己。在第二部分数字“23”的反复暗示下,这首众赞歌毫无疑问就是贝尔格为自己安排的。对数理结构的酷爱致使贝尔格在这部协奏曲中将形式设计得如此错综复杂,以至于“在表达一些普遍人性化的内容的同时,回顾了缠绕并影响自己一生的秘密情爱历程,并以将死的设想形成与玛农的‘共死’来达到解脱,这些内容通过数字象征,成为《小提琴协奏曲》极端严谨的形式布局下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秘密标题”【6 J。

二、贝尔格使用数字象征的历史原因

数字借助语言文字符号作媒介成为象征是一种文化现象,贝尔格对数字象征的偏爱来源于20世纪初人们与日俱增的对于数学、星占学、神秘学以及神秘主义宗教和准神秘主义宗教的兴趣"】,这些特殊的数字作为“秘密象征”在他的作品里面被赋予了独特和特定的意义。

在音乐创作中,是否使用数字象征与作曲家的知识结构和艺术趣味有关。在以往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中,也有一些作曲家表现了自己对数字情有独钟的范例,但在贝尔格的音乐创作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象征手法作为一种“隐秘的艺术”一直是贝尔格惯用的手法,在他早期的创作中就有体现。在为庆祝勋伯格五十寿辰而创作的《室内协奏曲》中,贝尔格将象征师生三人的“音名动机”融人各声部的主题之中。乐曲第二乐章的柔板一开始小提琴独奏部分便在勋伯格的音名动机之前加上B.G.F这三个音。除了应用音名动机的象征以外,还使用数字“3”作为象征,数字3音源自德文“一切好事皆成‘3”’,而作品中的3即表明师生人,象征了师徒3人的情谊。其实,贝尔格对数字的兴趣由来已久,早在1915年写给勋伯格的信中提到自己对命运的认识“总是与一个决定性的数字有关,那就是‘23’这个数字!”贝尔格对“23”的应用与他的个人理念和人生经历有关,尽管勋伯格并不赞同贝尔格对这些所谓幸运还是不幸数字的迷信,贝尔格对此却深信不疑。

贝尔格的数字象征观念是与其所在环境有密切关系的,在贝尔格生活的那个年代,虽然已经是工业社会。科学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来自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字象征”以及带有神秘色彩的“宿命论”和“占星术”在社会意识中一直占据着一席地位。1909年,维也纳出版的德国生物学家弗利斯的生物学报告论文集《论生与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弗利斯认为一切生命都有它们自己的运行周期,并被严格的规律所操纵。其中控制生命的周期数有两个,一个是23,一个是28。23代表男性或是雄性的命运指数,28代表女性或是雌性的命运指数。和其他同时代的同行一样,弗利斯相信在自然现象的背后存在着数字法则,这对贝尔格相信数字的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再加之实际生活中的种种巧合,这些都促使贝尔格越发笃信“数字法则”。

不仅如此,贝尔格对数字的迷恋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有着重要的联系。在那几年里随着货币的贬值,奥地利原有的一切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改变:“那是心醉神迷和天昏地暗的时代,是焦躁和盲从的一次混合。一切奇谈怪论和不可捉摸的东西,如通神学、神秘学、招魂学、梦游症、人智学、手相术、笔相学,印度的瑜伽和巴拉塞尔士的神秘主义都在当时经历了自己的黄金时代。”¨1而在贝尔格的社交圈中,和贝尔格一样崇尚这种神秘的象征主义的人不在少数。贝尔格对一些数字学说持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某几个有特殊意义的数字尤其感兴趣,并将它们纳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作用于形式和内容,以显示独特个性,这也成为了贝尔格音乐创作的独特风格。

注释:

彭志敏:,长沙:湖南文艺出社,2004年,第486,782页。

余志刚:《阿尔班贝尔格的生活与创作道路>,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1ll页。

马淑伟:

[5][6]张漪:,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66页。

[7]Jarmen,Douglas.Alban Berg.Wilhelm,,liess and the Secret Programme of the Violin Concerto,The Berg Companion,Doug—las Jarmen edited,Houndmills:Macmillan,1989,p3.

第7篇:关于理想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理想类型;差序格局;本土化

为使社会学成为真正的科学,马克斯・韦伯提出社会学应该像自然科学一样建立一套精确而严谨的概念体系来增强其自身的客观性。这套概念体系就是“理想类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理想类型”,一是理想类型是一个主观思维的构建,它不是基于对所有事实进行经验上的概括提出来的,也不是作为社会的理想而提出,而是价值中立的因而具有客观性;二是理想类型作为一种主观思维的建构,绝不是随心所欲的虚构,更不是一种概念游戏,它力求对社会现象做出成功理解和准确归因。与理想类型相似,我国著名社会学学者在《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一文中用到了“差序格局”的概念。

一、理想类型与“差序格局”

教授《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一文,在“究‘天人之际’”中,阐述了社会与人文是自然的一部分。从而论证了人与社会与自然应该统一起来,社会学研究也要具有一些历史与文化的哲学基础。在“精神世界”中提出人作为一个特殊体具有意识能力,即“精神世界”的观点。并指出社会学研究涉足“精神世界”领域研究的重要性。在“文化与‘不朽’”中,系统论证文化具有传承性、历史性和可塑性。文化正是具有了这种传承性、历史性和可塑性,所以是不朽的。在“只能意会”中,叙述了对社会关系的社会学研究,还有很多方面是只能意会且充满能量的。在“讲不清楚的我”中,介绍了公众之外的“我”,是驻扎在我们内心深处不易被发现的“潜我”,并断言这种“讲不清楚的我”同样是社会学可以深入研究的课题。在“将‘心’比‘心’”中,引入了能够阐释人际关系和含有很强道德伦理意味的“心”概念。解释了在东西方文化中具有普适意义的“心”的人文主义色彩。在“方法论与古代文明”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理学同社会学研究方法相结合,指出中国社会学研究应该不拘泥于时髦和流行,而向本土化方向发展。1

通过对这七个方面的论述,费教授认为中国社会学研究应该达到一个层次,这个层次的研究必须包含“我”和“心”等社会学还难以直接研究却是理解中国社会至为关键的重要概念。这样中国的社会学研究就一定要将社会学研究的传统界限扩展开来,因而中国的社会学研究不应该和西方社会过度重视实证主义的研究一样,在中国要更加注重人文主义的研究。

中国的社会学研究之所以不同于西方社会学研究,在教授看来,是因为东西方社会存在着“差序格局”。在这种差序格局下,中国社会学研究要具有中国的特色,我们要发展本土化的社会学。这种“差序格局”其实就是教授构建的“理想类型”。

二、“差序格局”之下的中国社会学

《乡土社会》一书中,费教授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经过分析中国乡村人民的“私”性即群己、人我的分析进而深化到中西方整个社会格局的分析得出。在整个社会格局的分析中,为了引出差序格局的概念,费教授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西洋社会像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在人类社会中,这些柴的单位就是团体,所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格局就是一种团体格局。与西方的社会格局不同,我们的社会格局不是一捆一扎清清楚楚的柴的关系,而是一块石头落在水面上一圈一圈激出去的波纹,当多个石子落到水面上时这些波纹互相交叉,形成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用此来表示社会关系的话,这无疑是复杂关系。所以在宗法制深深影响下的中国乡村社会的格局与西方社会相比显然是一个差序格局。

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差序格局”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通过水波纹的现象形象推论出中国社会“推己及人”的人际交往模式,是以己为中心的动态关系,强调血缘、地缘关系的重要性和群己、公私关系的重要性;二是差序格局中蕴含着纵向的作为社会格局的结构;三是人伦释义构成了差序格局的基本内核,人伦本位强调了中国社会最深层的价值基础与构建原则,人伦规范也就相应成为个体相互间的角色定位来形塑社会秩序的基本准则。2 “伦”就是有差等的次序,这里的人伦释义指在中国分析人们的社会关系格局时要注重差序的内涵。这三个方面的理解具有一定科学性,如果从某个方面来理解“差序格局”的涵义就难免造成断章取义后果。需要明确一点,费教授提出“差序格局”概念最终是要分析中国乡土社会“人之私”。在差序格局的视角之下,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能放能收、能伸能缩。所以在《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就是中国乡土社会“私”的重要体现。

如果从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角度来定义“差序格局”,差序格局是指一种在充分了解中国乡村社会整体格局基础之上,对中国乡村社会与西方社会格局差异,做出成功解释和准确归因的,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且属于主观思维构建的,较为精确的概念体系。

三、社会学本土化意义

社会学诞生于西方,并且在百年发展历程中,西方一直占据着社会学研究的主导地位。我们不断地学习西方社会学研究方法,这一点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应该将西方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主动融入中国社会中,为解决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贡献力量。所以需要中国本土社会学。以此出发,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可以明确一点,在中国社会要发展具有特色的本土社会学,意指社会学要本土化。

“社会学本土化”不是第一次提出,也不是一个新的社会学概念。郑杭生教授曾经指出,社会学本土化是使外来社会学本土成分与本土社会学实际相结合,增进社会学对本土社会的认识,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方法和学术活动、学术取向。并概括得出社会学本土化目的:增进社会学对本土社会的认识、增进其在本土社会中的应用、形成本土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3风笑天教授也曾指出,我国学者长期以来都在进行社会学研究方法本土化工作,并且在社会研究中创造了各种各样、普遍性的研究方式、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4因此再次提及“社会学的本土化”可能会被当做是一种老生常谈,不会被施以太多的重视。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老生常谈”非常有必要,至少在尚未形成本土特色的社会学之前,在我们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研究方法之前,在我们没有新理论能代表中国社会学研究方向之前,我国社会学的本土化,应该从一而终被我们从事于社会学研究的学者铭记于心。

正如西方社会学界有很多理论成果是受到了韦伯社会统治、科层制等理想类型的影响才发展成名的,在我们中国社会学的研究中,“差序格局”或者以其为代表的其他具有中国特色的“理想类型”当然可以向社会学的学者们提供新的思想启蒙,发展处真正适应于中国社会的本土社会学。

【参考文献】

[1].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2]夏玉珍,刘小峰.论“差序格局”对中国社会学理论的贡献[J].思想战线,2011(6).

第8篇:关于理想的诗句范文

一、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概述

(一)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的特点和优势

大数据时代下云会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集团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绩效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在内部管理决策方面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现在,人们基于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和基本需求,探索出了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这种新型的管理手段。它能将流程再造和标准化,运用在分散在企业各个子公司当中的那些较为标准化、且容易重现重复的财务工作当中,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实现企业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它还能使企业财务管理的可控性得到提高,管理风险得到降低。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绩效管理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推广运用,能够有效避免在绩效管理中出现的失序现象,使集团公司的管理层与职员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使企业和个人的绩效得到有效增长,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效果。

(二)现阶段我国在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方面的缺陷

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现在,虽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总的来说,我国现阶段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主要体现为对大数据、云会计格局下的财务管理研究力度还不足,导致其的进一步发展推广受到了影响。这是我们今后需要提高的地方。

二、管理框架模型的建立

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其运用于企业中所带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在保证了财务管理质量的同时,又能使财务管理流程得到有效精简,人力资源成本得到有效降低。特别是能够让集团公司总部和各个基层单位都能对相关的财务信息进行统一接收、统一处理,及时发现管理中的缺陷和漏洞并进行查漏补缺工作。为了让研究思路更加清晰明了,这里我们结合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的相关要点,构建了一个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的框架模型,并具体进行分析。

通过对框架模型的分析可见,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的一般结构,一共包括6个层次。分别由基础设施层、业务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用户层组成。

其中,基础设施层是其他层次的基础。它的主要功能是对于企业的外部数据进行采集,并具体运用于数据层及应用层。业务层直接涉及绩效管理工作,我们在策划绩效管理的相关方案时,必须从业务层当中取得相关数据。

数据层则是将基础设施层及业务层当中涉及绩效管理方面的数据(含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储存于ODS业务同步复制数据库里,然后以大数据的手段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送至数据中心,以备服务层和应用层之需。

服务层的数据来源于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中心,并在服务层中对数据进行再次处理运用,然后运用相关技术对数据进行整合。

在应用层中,其组织绩效管理分别来源于财务、客户、学习创新及内部流程。这四个维度又分别具有各自的具体要求。用户层即决策层。它由集团公司、子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方面组成。其作用主要在于挑选合适的财务决策措施,运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

三、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的具体手段

(一)构建起合理的绩效管理目标

财务共享服务在运作上应当自成体系。其服务对象也较为宽泛。对于集团公司及其下属的基层单位,以及企业的外部客户,都必须确保服务到位。

在确立绩效管理目标时,其指导方针必须立足于追求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最大化,来达到管理的最优目标。通过大数据与云会计技术,我们就能获得财务共享中心的内外部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调研分析,对管理、执行方面的目标都进行评估,寻求出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尤其是要重视对绩效指标的制订,这样才能确保绩效管理目标的准确性。

(二)完成对管理目标的分配

当我们完成了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此时就要下意识地将绩效管理目标,基于组织绩效与人员绩效的角度,来分别分配给不同的部门和员工,将明确的绩效责任落实到不同成员的头上。同时,我们还要针对这些工作指标,制订出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构建起赏罚分明的考核机制,以促进公司和员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三)建立起预警监督机制

在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有时财务部门同业务部门所接收的财务信息之间常常出现出入。这是由于财务部门所获取的信息通常是经历了一些中间环节的,导致它与原始信息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

通过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我们就能建立起有效财务预警监督机制。将管理方案同实际效果进行有效的对比、预测与跟踪。这样一旦出现信息出现某些出入,系统能够立即觉察到,对业绩完成不达标的单位与个人进行预警,并及时对管理方案进行的调整。使财务管理活动更具可控性。

第9篇:关于理想的诗句范文

一、关于B股保证金涉外收入和支出的申报

(一)经营B股业务的机构(以下简称券商)收到投资者从境外汇入的B股保证金时,在券商明确告知银行其款项性质的条件下,银行可代其办理涉外收入申报手续,填制涉外收入申报单(对公单位)时,交易性质为“证券发行”,交易编码为4211;同时在“交易附言”中注明“B股交易保证金”及受益人。

(二)券商应投资者的要求将B股保证金汇出境外时,须按照《通知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业务操作规程》(以下简称“操作规程”)的规定办理对外付款申报,填制非贸易(含资本)对外付款申报单(对公单位),交易性质为证券投资项下的“股本支出”,交易编码为4211,在“交易附言”中应注明“B股交易保证金”。该申报单可作为券商向银行申请此类对外汇款的凭证。

(三)登记结算公司通过境内清算银行与境外券商进行B股资金清算时,由清算银行代登记结算公司进行申报。填制相应的申报单,交易编码为4211,“交易附言”注明为“B股资金清算”。

(四)银行须审核券商填报的对公单位基本情况表,并确保其行业属性填写为“金融保险业”,代码为009.

(五)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须督促银行和券商于2001年5月31日前,将2001年2月20日(包括20日)以来发生的这类交易进行补申报。

二、关于非居民通过境内银行进行涉外收支的申报

非居民通过境内银行进行的涉外收支行为,均须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办理申报。具体操作如下:

(一)如非居民能够前往银行办理涉外收支业务,则应由非居民明确其款项的交易性质,银行根据其申报的性质,选择相应的交易编码,填制申报单;

(二)如非居民不能前往银行办理涉外收支业务,则可由银行代其进行申报;如果发生涉外收支的帐户属非居民个人拥有,涉外收入应填报涉外收入申报单(对私),交易性质为4000,对外支出应填报对外付款申报单(对私),交易性质为3200.如果发生涉外收支的帐户是非居民公司或机构拥有,涉外收入应填报涉外收入申报单(对公单位),交易性质为其它资本的其它项,交易编码为4360;涉外支出应填报非贸易(含资本)对外付款申报单(对公单位),交易性质为其它资本的其它项,交易编码为4350.同时,还应在附言中注明“非居民帐户收入/支出”。

三、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业务的申报

根据操作规程的规定,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我国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业务均须办理相应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

四、关于信息的传输

(一)银行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将申报信息及时传输到外汇局,即对于涉外收入信息,银行必须在本工作日内将涉外收入统计表的信息传输到外汇局,在第二个工作日结束前将本工作日发生的申报信息传输到外汇局;对于对外付款信息,银行必须于本工作日结束前,将关于当日发生的申报信息传输到外汇局。

(二)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须于本工作日结束前,将当日接收的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信息(包括基础数据和汇总数据)传输到国家外汇管理局。

(三)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须加强对银行和券商执行制度情况的核查,确保有关规定得以贯彻和实施,对于核查中发现的问题,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各分局接到通知后,立即转发辖内各分支局、外汇指定银行、券商,并督促执行。执行中如遇到问题,请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联系。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