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小学教师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师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师教育论文

第1篇: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一)教学认知理论有待改进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品低下,不能够针对当前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来组织安排教学,有的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研究教学环节设计、课后反思等活动。缺乏对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教法的研究和学习,总体来看教学认知理论乏善可陈。

(二)缺乏深造学习机会和科研能力提升

很多教师忙于课程工作量的完成及各类教学、教案的检查,不去对教学进行反思,不去参加深造学习,不去撰写科研论文,更不用说去通过教学科研来提升完善自己。因此,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提高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英语专业的文化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掌握转化知识的能力素质。在以下论述中,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即普通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

(一)教师普通能力培养

笔者将英语老师必备的教学能力素质称为普通能力素质,包括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1、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用语的的使用要有一贯性,要简单明了、规范准确,要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观摩示范课教学、英语教研讨论和教师素质竞赛等多途径和手段来进行。教研组要有固定时间集体备课,“统一口径”,规范课堂用语,互相听课,互相指正、互相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校外专家、外教来指导。

2、教学科研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对的策略和解决的方法。要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用理论进行思维并将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的能力。

(二)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专业能力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两个方面。

1、专业技能素质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口语和听力,这些都是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以语音教学为例: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根本,是学生以后的词汇、听力及口语的基础。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英语教师的发音带有浓重的地方特点,例如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大部分县和邯郸的魏县人分不清,四川、湖南、湖北和云贵地区以及江苏南京部分地区的大部分人不能够区别,大多数中国人不能够发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意自己的发音和学生的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词汇教学需要教师掌握词汇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词汇的来源,掌握音、形、意之间的关系;语法学习要系统全面,口语听力要多加练习。

第2篇: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作为高等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一名具有多年实习教学指导经历的教师,通过对实习教学的观察和调查发现,当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教学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授课模式僵化,教育理念陈旧

在持续多年的实习教学指导工作中,感受最为强烈的是“90后”大学生和即将退休的“60后”老教师授课几乎无区别。虽然教改、课改不断在改,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却依然固化。虽然学生、课标不断在变,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授课模式依然僵化。例如,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96%的授课学生依旧按照传统固定模式进行讲授。基本授课“格式”不外乎三类:之一是教师先领读一遍课文,然后让一个学生读第一段,另一个学生读第二段……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二是按座位分读,按性别分读,按小组分读,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三是把课文内容复制到多媒体课件上,一个或一列或一组或男女分读课文,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这三种教学形式看似有所不同,但教学理念、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无质性变化。只有不足4%的实习学生在“教语文”的同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小学生思考小蝌蚪为何有尾巴、小蝌蚪为何长的和妈妈不一样、小蝌蚪为何先长后腿不是前腿、小蝌蚪为何要找妈妈等问题,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灌输式”教学盛行,课堂启发诱导不足

随着教改和课改的持续推进,教育理念在不断变革,原本“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广受诟病,取而代之大为提倡的是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反对“满堂灌”式的讲授法,倡导“师生互动”,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还课堂于学生是当前教改的主旋律。诸如大力推广的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就是传统教学方式改革的典型代表。令人困惑的是,教育专业学生自己反对甚至反感的教学方式,实习教学中却频繁出现在其身上。调查结果显示,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90%的学生反对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93%的学生赞同还课堂于学生,师生互动、讨论和探究;9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失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95%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乏真正的师生互动;8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满堂灌”或者“变相满堂灌”。

(三)教学过度依赖网络资源,学科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脑和智能手机几乎成为人人必备之物,利用电脑、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上网浏览信息、收集资料或者学习,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便利的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现成的、可供参考的或者直接可拿来用的资料。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利弊共存体。不可否认,便利的网络资源也让今天的大学生养成了过度网络依赖症。教学资源“拿来主义”盛行,甚至已严重到无网络不能授课的程度。笔者多年观察发现,学生实习教学授课用的教案或者教学课件多是从网上下载,有的甚至照单全收,不做任何改动。因此,导致很多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授课过程中高度依赖多媒体,一旦多媒体出现故障问题,便手足无措不知或者不会讲课,或者不得不中途中断授课。实习教学授课成为网络资源的“代言人”,缺失本人的思想观点和教学特色的教学普遍存在。当前小学教师学历层次较以往有大幅度提升,由原来20世纪90年代中等师范学历到高等师范专科学历,再到今天高等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较短时间经历了一个快速提升的过程。虽然大学生学历提高了,但是学科专业素养仍然不容乐观。例如,高师院校小学教育语文专业实习学生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95%的实习学生不知道宙斯为何不让普罗米修斯把火给人类?宙斯为何不希望人类更好地生活?讲不清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为何会受到宙斯的惩罚?97%的实习学生照本宣科讲解。95%的小学生听老师讲完该课后一头雾水,仍然不知为何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会受到严酷的惩罚,有的甚至误认为做好事要慎重,因为有可能要付出沉重代价。这样的结果,从根本上背离了本篇课文的本意,甚至对小学生构成严重误导。

(四)课堂秩序失控,管理和沟通能力有待提高

没有良好有序的课堂秩序做前提,再好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作为实习教学指导教师,通过多年观察发现,当前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小学生的课堂管理问题,管不住、管不好、管不了呈现普遍态势。有的实习学生甚至必须请班主任老师坐镇课堂,才能顺利完成正常的授课任务。调查结果证实上述观点,实习学生中92%的认为其在教学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对小学生的管理;89%的认为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感到束手无策;85%的学生认为在小学生管理方面,自己和非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相比无明显优势;35%的学生实习教学中请过小学班主任教师辅助维护课堂秩序。

二、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问题成因与建议

(一)问题成因

通过对高校教师、实习学生、和小学实习指导教师三类人群的调查,发现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计比例失当,部分课程缺失,教师教育理念僵化

当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部分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与当前教改课改相脱节。课改和教改的理念、内容未能及时充实到高校的教学内容中,理论教学内容比重过大,重教育理论学习,轻实习教学实践问题依旧存在。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缺失,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方式仍然保守僵化。75%的实习学生认为,高校教师教育理念需更新;78%的实习学生认为,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陈旧;80%的实习学生认为,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的缺失是导致其课堂教学秩序失控的主要原因。

2.实习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窄,专业素养低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和发展的特殊阶段,社会功利心态和浮躁之风客观存在。“90后”大学生浸溺其中难以独善其身。80%的高校教师认为,当前在读大学生学习态度较以往大学生更加浮躁、功利和现实;83%的小学实习指导教师认为,其指导的学生知识面窄;86%的实习学生认为,专业知识薄弱、知识面过窄是导致实习学生教学照本宣科,难以做到旁征博引的重要原因;90%的实习学生认为自身专业知识素养有待提高。

3.基地学校实习制度不健全,指导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和认定,指导随意性大

据笔者观察发现,当前大多数实习基地学校没有针对实习学生的实习制度。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和安排随意性大,实习指导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资格认定。多数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教学任务、内容及考核标准不明确,致使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实习学生时随意性增大,以致出现同一所小学同一批实习学生实习教学情形大相径庭之怪现状。96%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教学能否授课及授课时数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90%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成绩的给定主要取决于实习指导教师与自己关系的和谐程度;85%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指导教师对其教学的指导主要依据自身教学经验,指导效果差异性大。

(二)建议

1.调整和修改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致力于课程

培养体系和培养方式的改进。增设小学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增设课改和教改内容;加大实习教学课时和学分比重;增强教师对当前教育教学热点、焦点及改革发展动态的关注度;设法降低教师教学的惰性和惯性;加快高校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2.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应

加大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核力度,拓宽在读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和考试的管理,努力营造和创设优良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浮躁和功利心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干扰。

3.实习学校制定和出台

第3篇: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识字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开展具有导向作用,是识字教学的主线,贯穿于识字教学全过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目标为: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量,小学低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识字量是1600~1800个汉字,占到小学阶段识字总量的60%,中高年级的识字量有所减少,占小学阶段识字总量的40%,这与“低年级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中年级教学重点是阅读教学,高年级教学重点是写作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思想是一致的;二是使学生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识字能力是对识字质量的要求,教会学生汉字,不如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应是识字教学的重点,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作用,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学生就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自主认识汉字了;三是对识字效果的具体要求,学生认识的字应该是在任何语境下,都能准确读出字音,理解字义,而不是只在课文的语境中才能认识这个字,识字不能对语境产生依赖。此外,独立的识字能力应该是看到生字,能够根据拼音读出字音,根据上下文内容,理解字义,利用工具书来证实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以后在任何语境中见到这个字,都能够准确把握。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对策

1.识字教学规律。识字教学应遵循汉字音形义的结构规律,每一个汉字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由一定的部件或笔画组成,呈现出指示、形声、会意及象形规律的特点,教师要发掘汉字的这些规律,用形旁帮助学生理解字义,用声旁记忆字音;识字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识字教学;识字教学还要遵循语文学科的规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识字教学要与词、句、文相联系,使学生在词、句、文中认识汉字,并能够将学到的汉字应用到词、句、文中。2.识字教学方法。标注拼音、提前读写法,这个方法是在儿童识字之前,借助拼音,进行读写,目前有大量的拼音读物,即标注拼音和汉子双行文章,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拼音、观察自形、理解字义,增强儿童的记忆力,帮助儿童认识汉字。韵语识字法,先将字组成词,再将词放在短文中进行识字教学,将分散的没有联系的字集中在一起,借助一定的语境来识字,实现“在词中学习字、在句中学习词、在文中学习句”,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字词的理解。[3]3.识字教学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就要对识字教学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识字教学作业要体现趣味性、渗透性、层次性及拓展性原则,既要达到巩固识字的效果,又要促进学生对语文文字的拓展和延伸能力。因此,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课后作业一定要精心设计,注重质量。4.识字教学评价体系。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的评价为: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的情况,在具体语境中应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工具书学习汉字的能力。新课程的评价标准,既注重了对学生识字量的要求,又注重了对学生识字能力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要综合运用这两种评价标准。此外,新课程标准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将识字习惯和识字态度纳入评价标准,使识字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结论

第4篇: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传播途径多、速度快,现代小学生接触信息的机会也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语文教学的视野,开阔语文教学的思路。汉语汉字的象形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汉语文的文化精神,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经验,遵循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变革的趋势是小学语文教学从以内容分析为重点转向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从以教师讲、教师问为中心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中心,从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向以发展思维能力为核心: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向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建立的趋势。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性质,逐步建立合理、科学、层次明确的语言教学新体系。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向

鉴于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是刻不容缓,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把握以下几个趋势:

1.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做到理论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互为印证。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寻找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语文课有这样一个课文小马过河,讲述的是一匹小马要渡过一条小河,但是却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于是就问松鼠和老牛河水有多深,结果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使得小马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没办法就去问自己的母亲,母亲告诉它要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必须自己去尝试。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生活化的任务,来学生去自己去探索,亲身体会小马所悟出的道理,从而使得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2.语文教学手段多元化趋势

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可以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也可以采用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堂上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图片,学生见其形,看其色,听其音,把语言和形象、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学生多种感官参加记忆,多种渠道输入信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和准确,语言技能更加熟练。?

3.语文教学评价模式动态化趋势

这种趋势是由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决定的,语文的学习终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以及写作技能,而这两个指标,尤其是语言的运用是很难通过成绩评价来实现的,鉴于此应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来不断地调整语文教学评价模式,使之与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保持一致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既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同时也需要实践层面的不断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在把握语文教学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现状灵活变通,毕竟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以及模式来借鉴,小学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在把握语文教学的三个趋势条件下进行适度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大幅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作为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语文教学理所当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身心条件和背景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接受语文教育的机会,并都能够达到最基木的要求。 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同时在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创造丰富而有序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课堂和自然环境中通过主体参与和体验,获得语言的发展。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内在需要,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求知和探索的过程。

第5篇: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美育

一、为学生呈现形象美

当教师为学生传递美和指导学生发现美的时候,学生未必能够体会到,这是由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是非常稳定,有时候注意力比较集中,有些时候不够集中。因此,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这不能够使学生有效地理解抽象的美。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运用一些比较形象的方式为学生呈现美,要么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要么通过配上音乐的形式,要么通过图画的形式,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图画在呈现美的时候显得比较直观。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时候,倘若一味地讲解爬山虎的脚、茎、叶,那么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鉴于此,教师需要让学生亲自参与,选出几个学生在讲台上画爬山虎。结果学生都很认真,在画完之后还相互找不足,并且按照教材上的讲解不断地修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爬山虎的认识与理解。接下来,教师让所有的学生在下面画爬山虎,然后再进行比较,看看是谁画得最美。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进行参与,一方面,使学生有了亲身的感受;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教材上的讲解,每个人都非常地快乐,并且也非常投入,在快要下课的时候,学生的手里都有一幅美的作品。

二、指导学生感悟情感美

在小学语文审美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感悟情感美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通常来讲,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审美教学中渗透情感,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有效地感染学生。其中,学生产生情感的重要因素就是感悟。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启发,以使学生感悟语言的美。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学生自主地探索、体验和实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并且渐渐地进入感悟的理想状态。事实上,只要是名篇佳作,都包含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需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且要为学生再现作者的创作激情,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课文丰富的情感,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整体建构的审美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所有课文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课文叙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展示了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审美、情感、思维、知识等教育要素的综合体。学生不能够对感知形象进行整体上的把握,就不会有独到的见解。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整体建构的审美教学:

1.从整体上把握词语

尽管课文中的词语是一种小的单位,可也是一个个的整体,教师一定要用心去发现和留意。比如,在《碧螺春》这篇课文中,形容碧螺春的词语是非常多的,教师可以通过词串的形式指导学生积累词汇,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碧螺春的形、味、香、色。教师一定要常常注意课文中一些词语间的联系,把一些相关的词语组成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在整体当中体会美。

2.从整体上理解内容

学生对美的体会来自于“知觉的整体性”,而需要从课文的整体内容所构建的氛围和意境层面上获得“知觉的整体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首先一定要从大处着眼,指导学生融会贯通。其次应当抓住课文的难点和重点知识;最后开拓学生的视野,把教材当成学生进行学习的向导,达到见木知林的目的。

3.整体回归结构

审美教学的实施一定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首先,纵观全文,对课外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和整体的感受;其次,化整体为局部,分别加以理解,明确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最后,化局部为整体,对课文的前后内容实施连贯的回归与思索,把握文课文的主旨。这样,学生就能够从整体上进行体会,从整体上进行审美,实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

四、拓展创造美

在小学语文审美教学中,拓展创造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事实上,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转变为一种能力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不断地增强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审美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方式就是创造美。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审美教学的时候,需要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且要因人而异,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提高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且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使自我得以完善,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审美教学,并且要渗透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发现美,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心理上的满足,从而让学生在享受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收获知识,以及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段昱宏.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加强审美教育[J].小学时代:教师,2010(04).

[2]王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3).

第6篇: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标 古诗词 教学

一、小学语文新课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是在国家教育改革和时展的要求下实施和颁布的。新课标指出应致力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小学语文是基础语言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它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语工具。

小学语文新课标是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教育三大教育理论发展下提出来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充满活力而又多元化的语文课程。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作为我国的一名公民应了解自己祖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小学语文是普及文化的一门基础课程,学好汉语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语文文化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小学语文强调引导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同时让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二、古诗的特点

古诗一般分为两大类:叙事诗和抒情诗。叙事诗以描写具体事件、人物为主的;抒情诗是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它又可以分为写景和写意两大类,但不少古诗既写景又写意,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其最大的特点可用于一个字来概括“美”:意美、语美、音美、形美。意境美,是故事中所描绘生活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美,正如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情。”作者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或最有意义的场景,或最典型感受来言志抒情,以启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会意境与情感,并从中受到熏陶。语言美,是指古诗的语言凝炼、生动形象,常常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法再现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和艺术的美。这些诗句读来令人感到美不胜收。音乐美,古诗讲究押韵和节奏。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产生了音乐美。形美,是指形式美与形象美。

三、新课标下古诗词的教学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含蓄精炼的语言、深邃优美的意境、丰富诚挚的情感,成为脍炙人口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古诗不仅能让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状态及古人的情感,还可以让学生在古诗中领悟到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的文学熏陶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⑴创设意境,感知诗意之美

古诗是诗人的感情在特定的环境下即兴地抒发,而此种感情往往是借助一些具体的形象而产生的,然后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古诗教学中,如果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能提供给孩子们鲜明、准确、丰富的感性认识,把学生较快地带入“智力发展区”,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一把金钥匙,而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特殊联系。如果在教学中把意蕴含蓄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乐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听觉中的“声”,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深入感受古诗中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从而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⑵赏词句,品味语言之美

古诗讲求“炼字”,其简洁精炼的语言含蓄深沉,使人时常回味。只有引导学生弄懂诗句中字、词的真实含义,揣摩出其精妙之处,他们才会真正理解诗句的意思,也才能真正品味出诗的韵味来。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每首古诗时应当先让他们找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进行讨论、交流,弄懂词义,理清诗句的意思。不过,这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显得有些呆板,学生学起来也感到枯燥无味。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反复琢磨,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

⑶启迪想象,感悟表达之美

诗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浓缩性,所以给读者留下很多的“艺术空白”。而新课标下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有效地启发学生去进行丰富的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切身感受诗的意蕴,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显然,作为一个老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尽管小学生在这一阶段正是知识的旺盛期,但也不能一味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填塞,以为越多越好。相反,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古诗教学,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如此才能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 徐国芹. 探索各种教学媒体和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3): 127-128

[2] 李志坚. 中小学数字电视教材后期制作方法初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第7篇: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小学英语语音的学习是小学生学好英语学科,准确用英语表达,说出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语句的基础,也是学生听懂对方用英语表达的基础。对于教师而言,英语语音教学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一堂英语课教学听不到半句英语的语句,那还叫英语教学吗?因此,没有英语语音的学习,英语学习将无从谈起。毫无疑问,学好英语语音是学好英语学科的基础。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英语语音教学的特殊重要性,必须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多用英语与学生对话交流,也尽量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教师的提问,让课堂充满英语语音表述、表达的浓烈氛围。这样是极有利于英语语音学习和掌握的。

二、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程度的语音教学

低年级可根据汉语拼音进行辅音字母发音规律的渗透,不能让初学者只单纯地靠行为习惯、机械模仿、鹦鹉学舌的方式来学习掌握英语,否则就将低估学生的认知能力,抑制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养成学习英语有口无心的习惯。初次学习字母,在教学了某个字母后可以给出一组由这个字母开头或含有该字母的单词,让学生在认读过程中,初步感知该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尤其是辅音。高年级则可渗透音标教学,这符合现行的英语课程教学标准。因此在教学新单词时不仅可以先让学生试读,教师还可以板书音标,划分音节,再带领学生一起拼读出新单词,对一个单词中发音有难度的音节尤其需要这样的引导。

三、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语音教学

1.以旧带新。对于刚学英语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认读单词对他们来说极其困难,读完就忘是常有的事,以旧带新、音形义结合是最适合他们的记忆方法。如,在低年级中简单的单词可先认读单词中的辅音字母,如教授park时,先让学生根据以前的单词pencil认读p这个音,根据单词bike认读k这个音。让学生有一个认读单词的意识,然后教授park这个单词。中高年级则可以引用一些字母组合来教授新单词。这样,一个词的音形义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迅速掌握了hear一词,产生了以旧带新的良好效果。

2.分音节记忆单词。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要求四会掌握的单词越来越多,单词也多由单音节词向多音节词转换,教师的引导更为重要。利用音节记忆,由此背出或听写单词也可以分步进行,教师边写单词便让学生读。久而久之学生能认、能听、能读、能写英语单词的水平会有很大的涨劲。

3.巧用诗歌。诗歌具有语言美、意境美的特点,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学生的普遍喜欢。在英语教学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自己编写或运用教材中的英语诗歌,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朗诵诗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就掌握了某些英语单词的发音,远比教师一味机械的领读和教授效果好得多。如:练习元音[ai]的发音,一年级的英语书上就有这样一首儿歌“Ilikemybike.Ilikemybike.Ilikemykite.Ilikemybikeandmykite.”在读的过程中,配上了节奏感强的音乐,学生不由自主地随着节奏打拍子,热情洋溢。满足了他们的娱乐愿望,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即使课后,他们也会背诵这些有趣的韵律诗,从而达到了练习语音的目的。

四、创造机会让学生用英语表达

英语课堂应当是师生互动交流思想情感、表达思想意愿的地方,作为教师应当创设情境、创造条件、构建平台,让学生大胆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内涵,从而在英语语言表达环境中,让学生牢固、准确的掌握英语语音。

1.创造条件让学生大声朗读英语课文。教师在讲解重难点英语单词、语句、段落的基础上,为学生范读一遍课文,让后让学生齐读课文。学生在大声朗读课文时,教师要仔细聆听,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发音错误。教学内容是对话的课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篇幅较长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分段朗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读的最好。对于读得最好的小组教师要及时进行口头肯定和表扬,让读的好的小组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2.利用早读课让学生放声朗读。在英语早读课上,教师及时到班进行早读指导,要求全班学生务必放声朗读,不允许默读,不允许做跟英语阅读无关的事情。如果大部分学生不会朗读课文,教师可以让班上英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领读,或让学生跟着录音机磁带朗读。

3.加强听力训练。教师要常态化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如听写英语单词、听对话回答问题等常规训练。教师可以利用上课时的前五分钟进行有针对性的英语听力训练,长期坚持下去,对学生的听力的提高大有帮助。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微型听力赛,并对获胜者进行表彰,以此调动学生参赛的积极性。

第8篇: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基础时期,也是巩固学生知识的重要阶段。语文既是小学时期的主要科目,也是促进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才能推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可以说,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主要基础。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时期,语文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充分发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让语文教学走在时代的前端,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才能体现出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代化的教育要求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语文作为主要科目,也是培养小学生知识和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将创新教学深入到小学语文科目中是当前众多语文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重点课题。素质教育是区别于传统应试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重点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最新要求,这种新型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让学生在学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向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可以说,素质教育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我们语文教师当前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渗透到教学中,敢于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可行性思路,争取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多的途径。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教师,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也就是说,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递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多的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是小学的主要科目,占用的课时比较多,语文教师也与学生接触比较多,对学生的思想变化了解的更加全面,通过语文教学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也是当前每个语文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任务。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新教材,ふ矣镂慕萄е杏氲掠工作相连接的关键点,挖掘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和优美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字和祖国大好山河的美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学生从各种题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其次,语文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安排,从精彩导入到深入分析课文、抓紧重点词句,再到最后的拓展延伸,在每个学习阶段渗透德育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这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最后,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加学生的阅历和经验,让学生从生活中得到引导和熏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多,真正意义上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将“一切为了学生”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也要及时作出调整,除了要充分利用新教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还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的权威几乎全部集中在教师身上,他们是学生的管理者,忽视了学生主人公的地位,这既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更多的教师开始反省自身的教学,他们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学生为本”成为目前教学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既可以帮助学生发扬个性,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采用新型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语文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保持持久的热情。小学生比较好动,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所以,教师要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教学方式既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另外,小学生对某种事物的热情度有一定的期限,所以在短时间内多种教学方式的转换也要融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可以以游戏、小组合作、比赛、讨论等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多媒体声容并茂的优势改善语文课堂的教学环境,对小学生多一点耐心和鼓励,让小学生对自己有一定的认可,秉着“爱屋及乌”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喜爱,只有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内动力,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将不再是一件难事。

四、提高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做一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有人认为语文教学质量其实就是语文教师的质量,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就必须下功夫提升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人格尊严等,从多个方面去熏陶和影响学生,我相信,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更多品学兼优的人才。所以,从教学技能上,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在讲课中能够独具特色、表达上铿锵有力,具备语文的专业性;从文化知识上,语文教师要知识渊博,除了对语文专业知识透彻,还要了解相关领域的一般性知识,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从情感上,语文教师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多一些耐心和尊重,做到严厉与热爱相结合;从道德上,语文教师要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注重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做好为人师表的榜样。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灵活、熟练的处理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建平. 基于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17)

[2] 盛伟. 让学生“有所为而作”――关于作前指导侧重点的思考[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15年09期

第9篇:小学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 小学古诗教学 意义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古诗是中国文学遗产中的宝贵财富。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精炼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渊源流传的艺术瑰宝。新课程标准进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教学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对小学古诗教学有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要采取一定的模式和策略。

一、古诗教学的意义

古诗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古诗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

古诗把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等诸多美学因素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由于知识、阅历和理解能力有限,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审美价值体系,对于好坏、美丑、善恶只是凭借表象去观察捕捉,而不能通过内在分析发掘实质的审美价值。古诗词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种缺陷,因为古诗词反映的往往是一种经过诗人内化的、比较含蓄的感情,诗人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意志和感情寓含在古诗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古诗的学习获得更深层的美的享受,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帮助学生了解正确的审美标准。

(二)培养个性化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我国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来抒发厚重的感情,由于古诗多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诗人在特定的心境下抒写的,在今人看来,肯定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不必拘泥于教师的特定理解。学生在诵读古诗词时,可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借助审美体验进行再造组合,进而在大脑中营造出一个新的画面。这样学生不仅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诗意,而且能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三)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通过古诗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逐积累古代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而且在一次次的学习和积累中,学生的语言和文字功底会不断深厚,领悟理解力才会渐渐地得到提升。此外,除了课堂教学的课后拓展阅读外,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对课本知识的兴趣出发,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当学生具备一定数量的知识储备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古诗的自我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品味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会一步步提高,从而感受到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激起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古诗教学的教学模式探究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教师可以借鉴以下教学模式。

(一)自主探究式。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防止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古诗教学更要充分运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去读懂诗文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感情,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

(二)以读为主式。

诵读法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古诗音韵铿锵,节奏鲜明,通过反复吟诵有助于小学生体会感情,进入诗的意境,在古诗教学中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古诗的诵读来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把诵读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进而加深对情感的把握。

(三)情境创设式。

情境创设式的教学模式多用于一些形象生动、意境清新的诗词。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营造出一个形象、浓烈的诗歌氛围,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感悟诗意、诗情。其主要方法有:通过教师描绘和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构造一个诗境的直观图;教师运用形象的、情感充沛的语言,营造诗境的氛围;引导学生对诗歌词句品味,想象诗境的美。这种模式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久而不忘。

三、古诗中情感教学的教学策略

目前的古诗教学,多半是填鸭式地讲解诗歌的字面内容,而忽略了对情感的把握。针对这一问题,我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一)注重诵读,在诵读中抒感。

诵读有利于学生增加对古诗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更有利于学生对古诗情感的深层体会。而且学生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

(二)抓住“诗眼”,在想象中体会情感。

我国古诗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而有限的文字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发挥想象力。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从语言入手,在理解句意、诗意的基础上,独具匠心地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使古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画面,将古诗变抽象为具象,变静止为灵动,从而感受其中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进而进行探求和艺术的再创。

(三)分类整合,抓住感情基调。

诗歌按年代、作者、题材、流派来分类,学生可以通过对其中有代表性的古诗的深入理解来推知同类诗歌,也可以对具体作品进行对比,进而发现古诗之间的不同。从年代来看,比如作于安史之乱期间的唐诗,多有一种感慨唐王朝的腐败、社会的乱离之感。从作者来看,李白的诗歌多豪放飘逸,有一股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气息;而杜甫的诗歌却有“沉郁顿挫”的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色彩。从题材来看,“送别”这一题材,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的题材,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是各有特色。从流派来看,又有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等独具特色的诗人团体和诗歌流派。通过分类整合,还可以将古诗学习进行课外拓展阅读,让学生把所学知识消化并学以致用,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江平,朱松生.小学语文教学论[M].上海三联教材文库,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