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孙子兵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孙子兵法》 造势 研究
通过仔细研读,笔者认为,《孙子兵法》的精髓所在是《势篇第五》,作者的核心观点是陆战造势,谋取胜利。“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强调胜利的极端重要性,胜利与失败不是反复无常的。就陆战造势而言,同样可以印证的是“孙膑贵势”。所以说,《孙子兵法》的核心之篇是《势篇第五》。陆战造势可谓耗费《孙子兵法》的大量篇幅,其中,论述地形的有四篇,论述造势的贯穿十三篇。现代科技战争中以核武器为主的科技造势的论断是对孙武思想的延伸和发展,“核武器兵法”指导下的国际政治军事,人才竞争成为核心内容。《孙子兵法》虽然论说陆战造势,但是深刻影响到海战、空战、及太空战,甚至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核武器的出现使《孙子兵法》的造势理论的战略价值真正体现出来,更加要求核爆之势与科技人才的紧密结合。势孕育于人民之中,成长于科技之中,人和势实为有机整体。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战例和政治军事科技事件也证实了这一论述。
一、兵,“其势险”,战,“其节短”
“势如弓弩,节如发机。”势,即实力。“是故善战之人也,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圆石,兵也,在前,易得;千仞之山,势也,在后,难造。“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形与势为同义描述。战斗的节奏是非常短促的。特别是现代战争的节奏更加短促,长途奔袭,高空轰炸,破坏网络,瘫痪通讯,使被打者瞬间乱如麻,散如沙。
1.势能太高,质量太大
一般情况,敌人对手,无法阻挡,致使灭亡。如,火箭和导弹的发射,质量越大,燃料越多,行程越远,效果越好。大功率火箭和大功率飞机发动机是目前的科技制高点。“土星”系列火箭的发射质量最大达2910吨。英国有人已经提出坦克过时论。
2.破坏性大,速度快时间短
现代核战争,非常符合孙武的思想要求,核武器造而非用,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和平目的。如,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就迅速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二战以后,随着美苏中英法等国掌握核武器制造技术,世界大战基本终结,只有小规模的局部战争爆发。世界政治版图的演变速度和程度远远低于二战以前。非洲的许多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独立建国。世界各国不惜一切代价发展核军工,制造导弹,跻身有核国家。而且,围绕制造核武器,世界各国出现许多人口在5~10万人左右的匿名城市,制造核原料,造原子弹。这就是现代科技战争现象:科技造势。求之于核导弹之势,以备不测。
二、“求之于势,不求责人”
《势篇第五》强调,“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木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势先于人,谋势造势,而不对人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势力强大,实力雄厚,人员训练,居于其次。如,导弹的精确制导与发射后不管就是对士兵精确瞄准难题的解放。当代各国主要任务是谋求科技造势,“不求责人”。
三、后勤之势,重中之重
有人甚至提出,“现代战争是后勤之战。”此话不假。后勤科技含量大规模提高。军事后勤会消耗大量的国家财政。《作战篇第二》“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也。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十去其六。”《军争篇第七》说,“是故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四、陆战之势,基本态势
孙武在全书十三篇中都是围绕“陆战造势”而论述的,强调利用地形增势,致使敌人损势,达到容易胜利的目的。其中涉及地理环境的有四篇:《军争篇第七》、《九变篇第八》、《行军篇第九》、《地形篇第十》。近代以来提出的制海权、制空权、制太空权都是陆战造势的演绎和发展。作者留下许多关于战争的哲理名言和千古警句。
五、情报之势,先知先觉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无穷。强调学习敌人,制定对策,花费小钱,得大情报,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扭转战局。
六、计谋之势,主帅之神
作者强调,谋略和进攻同样重要。《谋攻篇第三》,“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七、团体规模,超前支付
结论,《孙子兵法》的核心之篇是《势篇第五》陆战造势的论断是成立的。现代核武器背景下的科技战争造势和全球人才竞争的观点也是成立的,“谋造强势,科技强军;思想武器化,科技实体化,军工民用化。”这是我们对孙武思想的深层次认识,更重要的是理论之快乐在于实际运用中。孙子贵势的思想是非常伟大的。我们、人民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也是非常伟大的。国家实力归根结底在于人才实力,在于科技实力。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竞争归根结底在于保持核武器威慑下的国际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时间竞争。军事竞争更是如此,依赖于核武器,不待时日,此乃现阶段现象“核武器兵法”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孙子兵法.
[2]中国古代兵书.
1、《福五鼠之孙子兵法》是《福五鼠》系列的第二部动画。剧情承接《福五鼠之三十六计》,续作为《福五鼠之战国风云》。剧情以《孙子兵法》为蓝本。
2、该动画讲述了鼠国的福福鼠和伙伴们使用孙子兵法夺取被猫国侵占领土的故事。已完结,全26集。
3、剧情:贼贼猫归隐山林后,过了几年,猫王小气猫又想攻打鼠国……猫国动员了十个军团的庞大兵力,前来进攻鼠国。很快就打下了鼠国的要塞雷云关,鼠王吓的想要投降,福福鼠和他的朋友们决定和猫国决战。经过研究,他们认为猫国的军队数量虽然多鼠国三倍多,但他们有很多缺点。福五鼠决定运用孙子兵法的谋略,决定在锁龙山的困龙谷埋伏,歼灭猫国军团。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孙子;孙子兵法;司马穰苴;“诈变”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165-03
一、“诈变”是孙武军事思想的特色
在《孙子兵法》中,孙武最突出的一个军事思想便是全胜思想,“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1],孙子把不损失一兵一卒称为“全胜”,称为最上之法,在书中的许多地方孙武都有所论述。但如何能够全伍全军,有道:“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1]。“伐谋”是为最上乘方法,它的作用胜于用外交手段取得胜利。因为有外交就有盟约,虽说避免打仗,却不得已要用城池或其他资源换取,用谋略、诡道取得战争胜利,可减少兵力损失和资源消耗,甚至可以不损一兵一卒,以“威势”取得战争胜利。强调“兵者,诡道也”[2]的“诈变”思想,这在之前或是同时期的的军事论著中,是看不到的。孙子的“诈变”之术很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究。它能够成为《孙子兵法》和孙子兵学思想的重要特点,不仅与春秋后期争霸愈演愈烈的历史特点有关,更是与孙武所处的国家文化特色分不开。
孙子所处的吴国虽然在当时还只是一个新兴国家,地处南部还不具备争霸中原的实力,但是它作为国家已然立国有几百年的历史。泰伯、仲雍奔吴建立句吴,地处南部,远离中原,受到所谓中原正统文化影响较少,加上原有的荆蛮文化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形成吴国特有的文化特点。史载:“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3]吴国兼容并蓄的文化特点,吸引众多有志之士前往吴国,孙武就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孙武所具有的独特军事思想,不但与以往众多军事家不同,与他同时代的军事家,也表现出不同。司马穰苴是春秋后期齐国一位著名军事家,他因退却燕晋军队,解了齐国燃眉之急而闻名于世,被齐景公尊为大司马。他比孙武大概早三十年出生,大致属于同时代的历史人物,虽然两人都深受齐军事思想的影响,但是两人的军事思想却体现出很大不同,尤其在“伐谋”、用诈方面。孙子讲究的是“兵以诈立,以利动”,司马穰苴受到自西周以来齐国正统“军礼”文化影响,更加注重道义,认为军事也是一种“礼”。
司马穰苴将他的兵学思想编成了一部兵法叫做《司马法》。对于《司马法》一书学界至今仍然有着很多争论,其中的很多思想是来源于西周早期的军事思想,注重“军礼”,部分学者认为这些内容不符合当时的战争环境,不是其所作。但是这些重“礼”的军事思想,在齐姜尚的军事思想中就能找到来源,司马穰苴继承了这些思想。司马穰苴与孙子在年代上是一先一后,但都是齐军事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我们可以以《司马法》和《孙子兵法》者两本兵学著作,来分析探索二人军事思想的变化发展。孙武与司马穰苴军事思想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军事政治思想和军事战略思想这两个方面:
二、孙武与司马穰苴军事政治思想的比较
首先,两人对“道”的阐述不同。《司马法》载:“战道:不违时,不历民病,所以爱吾民也。不加丧,不因凶,所以爱夫其民也;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也。”[4]司马穰苴认为,战争要遵守一定的仁义道德,不只体现在对于本国百姓要不违农时、不乘灾疫疫病时打仗,也体现在敌方百姓身上,有丧事不发兵,更不能乘别国遭受灾害凶患时发兵;同样,打仗应该避开冬夏两季,不适宜的气候环境不适宜发兵。
在司马穰苴看来,战争应该遵守一定的作战原则,尤其要怀抱一份仁义之心,在战争这般使百姓受灾受苦的情况下,也要尽可能地保证百姓受到最小伤害。对于敌军也要拥有一份仁义之心,战胜是目的,但不能乘人之危,胜之不武。战争是所谓“为王者”行使的一种行为或者说是一种权利,其目的多是称霸、降服异族等。但这与普通百姓其实并没有太多关系,百姓最重要的是安居乐业、和平生活,所以司马穰苴虽然不反对战争作为解决一些国家政事的手段,但坚决反对影响百姓的正常生活。“战道”也应该是在“民本”和“礼”的基础之上。
[关键词] 《孙子兵法》; 胃痛; 用药如用兵
[中图分类号] R322.4+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381-01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近年来随着其在各领域的巧妙运用,以兵法指导治病越来越受关注。胃痛,是上腹胃脘近心窝处被病邪入侵而疼痛,如同敌军觊觎已久的领土被敌军占据、改革而变动。这些改革同时会引起领土上其他方面的反映,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敌军的精兵强将有寒热湿诸邪、生冷辛辣、肥甘厚腻之食物、忧思恼怒、劳倦等。现代西医学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都属于胃痛范畴[1]。
《孙子兵法・地形篇》有言:“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想要打败这些敌军,就必须深谙兵法上的战略。辨证论治,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原则;属实者,治以祛邪为主,有温胃散寒、消食导滞、疏肝理气、清热化湿、化瘀通络诸法;属虚者,治以扶正为主,有养阴益胃、温中健脾之法;虚实并见者,则扶正祛邪之法兼而用之。[2]只有掌握胃痛的种类、部位、程度,熟知药物的特性、剂量以及病人的身体状况,才能巧用药物,战胜疾病;只有用药符合时间规律,切中病机,辨明经络,选准攻守的部位,胃痛的治愈才会无往而不胜。
1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孙子兵法・地形篇》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远近,上将之道也。”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辅助条件,正确判断敌情、积极掌握主动权、考察地形险要、计算道路远近,这些都是智慧的将领必须掌握的要点。由此治疗胃痛用药前,正确判定病情病证是关键。
案例[3]:许某,女,45岁。主证:近半年来,胃脘经常胀痛,伴有饥饿感,喜热食,进食痛减,饭后半小时目痛加重。平日食量很小,常暖气,夜晚胃痛影响睡眠。舌质淡红、舌体胖,舌尖红,苔薄白,脉濡数。钡餐透视为胃窦炎,心电图提示为心肌炎。
《伤寒论》言:“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患者胃脘胀痛而进食痛减,属“满而不痛”,为“痞”,分析以上症状属寒热错杂,气机不畅,且寒重于热,并兼气血不足。故用半夏泻心汤,干姜加至9g。
2 战胜无复,形于无穷 《孙子兵法?虚实篇》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用兵打仗没有固定刻板的态势,正如水的流动不会有一成不变的形态一样。如果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机动取胜,就可以叫做用兵如神。同理,胃痛病情也是不断变化的,所用的药物和治疗措施都不该是简单的重复,而应根据不同的阶段辨证论治,随患者的具体症状加减药物、变换治疗措施,才能得到满意的疗效。所谓“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临床上患者的病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当抓住主证与兼证用准方药。嗳气者,选加柿蒂、沉香、枇杷叶、刀豆壳、枳壳、竹茹;反酸者,选加莪术、五灵脂、甘松、乳香、没药、乌贼骨;胁痛者,选加白芍、白术;虚痞者,选加南北沙参、党参;便秘者,选加莱菔子、火麻仁、白芍、枳实、沉香、桃仁、麦冬;脾虚便溏者,选加白术、炮姜炭;便血者,选加槐花、地榆;口苦、口臭者,选加藿香、山栀、豆蔻;口干者,选加天花粉、葛根、升麻、黄芪、桔梗、玉竹;伴胃癌前病变者,选加白花蛇舌草、莪术、半枝莲、三七粉、薏苡仁等。
3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 《孙子兵法・虚实篇》曰:“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我专而敌分”指把众多的敌人分割开来,我方集中兵力专攻一处,如此我方兵力在这一处就远远超过敌军。因而这样分阶段地逐步各个击破敌军,达到“敌虽众,可使无斗”的目的。在治疗胃痛的过程中,分清轻重缓急,分阶段地逐一治疗,用药集中对症,使敌方前后不能互相救援,其战斗力就会消弱,就可以少胜多,取得良疗。
案例[4]:冯某,男,16岁。初诊:中脘疼痛,历时三四年,发则剧痛不可忍,头上冷汗出。诸医多作虫治,罔效。诊见患者形体瘦弱矮小,面色萎黄无华,纳少神疲(每餐仅能吃米饭30g左右),爪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此属脾胃虚寒,第一步当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治宜黄芪建中汤加味。方用:炙桂枝6g,炒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3g,大枣30g,炙黄芪9g,炒当归9g。6剂。
二诊:中脘已不觉痛,每餐食量增至60-90g。然仍面色萎黄,爪甲无华,脉缓,苔薄白。经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故第二步当建立中气,原方将炙黄芪加至12g ,炙甘草加至9g。7剂。
三诊:中脘舒适,纳食正常,面色、爪甲亦有华色,脉缓,苔薄白。第三步增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二方将炒白芍加至12g。10剂。
四诊:面色红润,纳食正常,中脘舒适,脉略数,苔薄白质偏红。阳气已复,第四步宗前方善后,三方将炙黄芪、炒白芍减至9g,川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减半,5剂。
4 合而攻之,斗众如斗寡 孙子认为军事指挥当做到“斗众如斗寡” “治众如治寡”。对敌军,合而攻之使之成为乌合之众;对我军,紧密团结,万众一心。如《用兵如用药》所云:“数病合而治之,则并力捣其中坚,使离散无所统。而众悉溃。”几种病症如果综合治疗,就好比集中优势兵力进攻敌人的要害,使敌人各自离散,失去统帅,那么敌人便会全线溃败。
案例[5]:黄某,男,53岁。初诊:胃痛、胃胀3年,近胃脘痛胀,发作明显,大便色黑如柏油状,空腹痛显,得食痛减,烧心,泛酸,近来失眠严重或彻夜不眠,口干,苔薄黄,舌质暗,脉细滑。去年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Hp(+)。查有脂肪肝、高脂血症。
本病有很多症状,表现为湿热中阻,胃弱气滞,络伤血从内溢。同时有失眠等胃气失和,心神不安之证。治以清热和胃、泻肝理气、收敛制酸、宁心安神,全面进攻,药证相对,故取效速。组方以左金丸为主,以白芍和里缓急、加强敛肝和胃之效;以制乌贼骨、煅瓦楞子制酸止痛;以茜草炭、仙鹤草收敛止血;以霍香、苏梗、玄胡、香附、法半夏芳香化湿、理气降逆;以北秫米、合欢皮、熟枣仁安神健胃宁心。虽药味多,但布阵合理有序,清热与开郁并重,止血与安胃并调,辛开苦降,气血同治。
5 不用乡导,不得地利 药引子是引药归经的俗称,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作用。清代医家尤在泾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张睿亦云:“汤之有引,如舟之有楫。”这些都强调了药引的重要性。用药要辨明经络,药引好比派出的侦察部队;有了向导,就能熟悉行军路线;请向导指路,就可以取得地形上的优势。故《孙子兵法・军争篇》云:“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案例[6]:陈某,女,46岁。初诊:胃脘不舒,时时泛呕,偶或夹痛,胸闷满,涎沫多,口淡(经医院检查为胃窦炎),脉迟,苔白。以温胃降逆为治。方用:党参12g,吴茱萸6g,旋覆花9g(包),姜竹茹9g,姜半夏9g,沉香曲9g,川朴3g,生姜3片,大枣7枚。5剂。
胃脘不舒,胸部满闷,时时泛呕,符合“呕而胸满”之证,故投茱萸汤温胃降逆,方中吴茱萸辛苦大热,入厥阴阳明经,温中散寒,降逆下气。加姜半夏、旋覆花、川朴、沉香曲,均系阳明降药,更增强了降气止呕的治疗作用。
6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孙子兵法・军争篇》云:“军将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争夺制胜条件最困难的地方,在于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把不利的条件转化为有利。
案例[7]:张某,男,60岁。曾患十二指肠壶腹溃疡、肺心病、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等多种慢性疾病。一周前因受凉旧疾复发,症见脘腹作痛,纳差食少,心悸气急,腰膝酸软,夜不平卧,浮肿唇紫,咳嗽痰多色白,大便溏薄,舌质胖白边有齿印瘀点,苔腻,脉细数。此为五脏合病,虚实相间。
李东垣曾论:“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以受气而俱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应先扭转脾胃不利,调理脾胃,培土以滋化源。脾胃健旺,可以权衡五脏,灌溉四旁,生心血,养肺气,柔肝血,滋肾精,散精微而运湿浊。拟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7 以正合,以奇胜 《孙子兵法・兵势篇》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作战用兵,以“正兵”合战,以“奇兵”取胜。
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的学说:凡是疼痛性疾病,只要经久不愈者,均可考虑有血瘀在络的可能。他治疗血瘀胃痛出奇制胜,一是采用昆虫类药物,如蜇虫、蜣螂虫、地龙、九香虫等;二是采用丸剂,认为络病的治疗不可急攻,只可缓图,所谓“缓逐其瘀”,丸药便于经常服用,同时,虫类药中所含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在丸剂中更易发挥效用。[8]
8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 《孙子兵法・军争篇》云:“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军队作战要以严谨、镇静对付敌军的混乱、浮躁,所以作战心理状态尤为重要。军队的士气和决心在作战时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内经》有言:“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由此,病者的心理状态当十分重视,这影响着治疗胃痛的整个过程。治疗时既要指出胃痛的潜在危害性,又要告诉病人是可以治好的,调动主观能动性,使其配合治疗,并耐心讲解具体措施与调养方法,解除病人的焦虑与担忧。病人的苦恼、恐慌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加重胃痛病情。只有保持乐观的情绪、良好的精神状态与疾病斗争,药物才能更好地发挥疗效,使病体迅速痊愈。
古语曰:“治病如对仗,用药如用兵”。《孙子兵法》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严谨,将其巧妙地运用于治胃痛,探讨胃痛的治疗策略,对医者的治疗思路、胃痛的治愈有着巨大的帮助。正如清代名医徐大椿所言:“孙子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86-187.
[2]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90-192.
[3] 魏睦新.实用经方[M].北京:人民中医出版社,2009:146-147.
[4] 魏睦新.实用经方[M].北京:人民中医出版社,2009:145.
[5] 顾勤,王志英.跟周仲瑛抄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83-84.
[6] 魏睦新.实用经方[M].北京:人民中医出版社,2009:152.
关键词:《孙子兵法》;教师修养;教育管理;教学创新
在浩瀚如烟的中国古代典籍中,《孙子兵法》这部被誉为兵家圣典的经典著作,在当代仍然熠熠生辉,之于现代,已经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战争著作,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对国内乃至国外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由于本人从事教育行业,在细读此书时,深感对教育教学也有相当大的指导意义,以下是自己的一些心得和拙见,还请多多斧正。
一、结合《孙子兵法》谈教师修养
《孙子兵法》开篇就从一个高度论述了战争对国家、对人民的重大意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始计篇》)。类推教育,同样有着战争甚至超越战争的地位,当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与人才的竞争,谁占领了教育的制高点,谁就占领了竞争的主动权。所以,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始终坚持优先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师者,帅也。我们应从智、信、仁、勇、严这五个方面要求自己。智,智慧也,打铁先需身板硬,这就要求要做好一名老师,就必须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独到的教育学思想,故此老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把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当作自己人生终极追求的目标。信,威信、诚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首先育人,其次学识。学生只有品质高尚,将来求学成才才能对国家对人民有益。仁,仁慈、仁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总是会犯错的,用体罚来对待犯错的孩子不足取,我们应该用宽爱仁慈的心态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孩子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根源上杜绝再次发生。勇,勇气。教育应该是一个探索求学的过程,所以老师不应该故步自封,因循守旧,而应大胆尝试,破旧立新,与时代同步。严,严谨、严格。老师求学做学问要严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老师教育孩子要严格,严师出高徒虽片面但也有其合理性。综上所述,我们能从以上五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相信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二、结合《孙子兵法》谈教学创新
《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兵势篇》)其意为:大凡作战,一般都是以正兵抵挡敌人,用奇兵夺取胜利。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他的战术方法就像天地那样变化无穷,像江河那样奔流不息。由此可以看出奇字了得,奇正结合变化无穷,做一个善出奇者,之于教育,更有实际指导意义。在教育上善出奇就要求老师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做一名合格教师,必须要有探索创新的精神。教学方法要推陈出新,不能简单一味去传道授业解惑,要大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和实践式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完全互动起来,让学生的创新精神、灵活应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完全地调动和释放出来。在教学上出奇,在管理上也应该出奇。看到犯错误的学生,我们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错误,从根源上杜绝再次发生,看到头脑不甚灵活的学生,我们应该百问不厌,百讲不烦,给他自信、给他激励、给他希望、给他关爱,信任是学生成功的良种;激励是学生发奋的助推器;希望是学生燃烧腾飞的火焰;关爱是学生永久的回忆。笨鸟也能先飞,孙子曰: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也能后人发,先人至。
三、结合《孙子兵法》谈教育管理
在如何管理学生方面,《孙子兵法》也有真知灼见。孙子曰: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行军篇》)管理学生在平时就要下功夫,校纪校规严格执行,班纪班规严格执行。坚决杜绝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不良现象,一次两次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一次两次不能按时到校,必须严加管理。当然,学生所犯错误,我们必须客观对待,或许他的这点出格就是一个新发明、新创造的开始。促使学生少犯错误的一个基本途径就是在平时注重学生好习惯的养成。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士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吧,从一个行动开始。
管理学生要文武兼有。令之于文,用科学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孩子;齐之于武,用同样的班纪班规校纪校规约束每一个孩子,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待他们该严的时候一定严格,该爱的时候放手去爱。严要以爱为目的,爱要以严为基础,刚柔并济,宽严有度,有张有弛,这样学生才能有一个和谐的成长空间。
读圣贤书,长聪明智,读《孙子兵法》真有一种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受益甚丰,感触颇多。世界如此大,事情如此多,有《孙子兵法》做指引和教导,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少一些迷茫和彷徨,多一些理智和坚定。
《孙子兵法》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思想和用兵法则,如五事原则、全胜原则、利动原则、先知原则、胜战与权变原则,可供用于指导战争,被誉为“用之者胜,弃之者不胜”。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求得自身生存、获得长期发展,也必须遵循这些原则,现分述如下:
一、五事原则
《孙子兵法·计篇》首语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接着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日法”。并指出“凡此五者,将莫不闻,不知者不胜。”就是说,掌握了“五事”,就能获胜,否则将招致失败。随后,孙子又推出了判断胜负的基本标准,即“七计”,以“经五事”、“校七计”来探索战争胜负势态,并以此进行庙算策划。
商场如战场,经营者在做出每项决策前,也必须周密筹划。首先,就要综合分折这“五事”:即“道”——经营观念与企业文化。“天”——时机,进入市场的最有利时机。“地”——竞争环境。“将”——经营者和主管干部的专业知识、领导能力等。“法”——企业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等。通过“校七计”,分析自身优点和缺点,捕捉市场环境中机会,并预计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威胁,才能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正如企业管理中SWOT分析,同样体现了孙子的庙算思想。若外部条件不明,自身情况不明,就无法对后续经营活动做好计划。
正如日本企业家土光敏夫曾说:“计划就是走向未来的意志,计划本身应该具有面对困难,向困难挑战的性质。”土光敏夫洞察“五事”,使得濒于破产的东芝电气公司重振雄风。相反,我国企业,如“巨人”集团,在缺乏对外部市场和内部经营能力的了解的情况下,贸然发展业务领域,结果昙花一现,使得“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所以企业经营不可不察“五事”。
二、全胜原则
孙子在《谋攻篇》中说:“用兵之法,全国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段话讲了谋胜、柔胜、全胜的关系,强调的是以柔取胜,方法是以谋取胜,追求的是以取全胜。孙子这种全胜思想应用在现代经营中,主要体现为从宏观上整体筹划经营的战略战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夫勒曾说:“对于没有战略的企业来说,就像是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风雨中飞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
企业要想获得全胜,首先必须有正确的战略。在事业开展前,先谋就一个好的产业发展投向,设计好经营方针、经营方式,以做到不战而全胜。日本企业十分重视自己的发展战略,当松下电器公司还只是街道小厂的时候,松下幸之助就确立了自己的发展战略。他认为:“家用电器产品将丰富日本人的生活,它像水管里流水一样,无穷无尽而又成本低廉,这就是我们今后的使命。”正确的战术,使松下飞跃发展。日本企业采用全胜战术,在战后初期,基本避开美国竞争激烈的市场,先占领亚洲市场,随后是亚非拉各国市场。避免了久攻不克的自身消耗,等日本经济技术实力雄厚了,抓住美国市场某些空子钻了进去,一举大获全胜。不战而全胜的精髓在于尽量避免与强硬的竞争对手作正面交锋,应以谋取胜,另辟蹊径,采用迂回战术,从而达到不战而胜。当然,企业在力争全胜的同时,也应努力提高自身实力,以争取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做到刚柔相济。
三、利动原则
《孙子兵法·火攻篇》中说:“夫战胜攻取而修其攻者凶”,“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在此提出了利动原则,意思是说:如果进行战争所付出的代价而不能使国家获得功效是危险的。在战争中应做到在不占有利条件下不行动,不能赢得胜利时不用兵,不是处于危急情况下不开战,强调了以有利与否作为军队行动与否的客观准绳。经营活动中,企业也应以有利与否作为决定经营决策的原则。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效费比”。对企业来说可以理解为利益、效益,以效益为准则的思想。
80年代中期,国家提出经济工作要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思想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片面追求产值、速度,不重效益的计划经济旧观念。要走投入少、产出多、产出快、高效益的路子。这里所运用的即是“利动”原则。众所周知,日本丰田汽车成功的秘诀,除了设计新颖和质量超群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丰田公司有效地降低了产品成本,从而提高了产品效益。丰田注意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在保证和优化产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追求功能与成本的最佳匹配,以提高产品的整体价值,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未战先胜”。“利动原则”对于指导我国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注重企业与社会整体效益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四、胜战原则
《孙子兵法·形篇》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意思是说,善于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先创造致胜的条件,然后才同敌人交战;十分明确的指出不打无把握之仗,反对侥幸求胜的冒险作战思想。作战如此,经营亦然。面对苍茫商海,要想稳操胜券,必需内部自强。首先必须学会保护自己、培养自己、提高自己、充实自己。然后,进一步了解“天”情、“地”情、“敌”情、“我”情。做到知彼知己,这样必能百战不殆。海尔集团从20余年前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厂一跃而成为当今世界知名企业,处处体现了“胜战”的谋略思想。建厂之初,即培养员工“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精神,努力向员工灌输创名牌意识,紧紧抓住以创名牌为核心的产品定位、品牌定位和公司定位。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海尔不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注重科研开发的投入,注重追踪世界最先进的科技信息;海尔不仅在海外办厂,还与国际知名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建立了自己的市场营销网络和电话服务中心等,做到信息畅通,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这些措施促使海尔持续迅猛发展,也充分体现出“先胜而后求战”的思想原则。
五、权变原则
《孙子兵法·九变》中说:“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即表明用兵打仗,不应墨守成规,而应主动应变,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灵活多变;否则,必招致“覆军杀将”的后果。
作战如此,经营亦如此,今天是畅销货,明天就有可能卖不出去;今天是领先的技术,而明天就有可能落伍。此外,企业所处的环境,人们的观念,对商品的需要,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因此,经营亦贵在灵活多变,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寻找潜在市场。当企业经营应及时调整策略,采取应变措施。号称假发业元老的香港商人刘文汉,1958年从饭桌上的一条信息预见了假发业的前景,即创办了假发工厂,一举获得成功。70年代后期,面对着急剧消退的假发市场,他不失时机地急流勇退,去开创葡萄酒酿造厂,在其它假发业萎缩衰退的情况下,他却丝毫不受影响。
【英文摘要】The Art of War by Sunzi is not only a book concerning wars,but amasterpiece on shi.From the comments on shi,we can easily find out theinfluence which the book has had on the development of art aesthetics.Shi is used by Sunzi as natural condition,inner strength and war-situation,embodying the beauty of noumenon,reason and strength.From an aestheticperspective,the great value of shi is the transcendence over the traditional viewpoints,and the aesthetic transition form nature and human to thesociety including wars.Due to the continuous explanation by many theoristsin later generations,shi finally becomes a typical aesthetic catalogue with profound significance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孙子兵法/势/本体美/理性美/力量美/the Art of War by Sunzi/shi/beauty ofnoumenon/beauty of reason/beauty of strength
提起《孙子兵法》,人们都知道它是一部研究军事谋略和作战技巧的古代兵书,具有 很高的地位、深刻的价值和广泛的影响,以至于人们把这部著作奉为“兵经”或“武经 ”,而把其著者孙武封为“兵圣”。事实上,从文本的价值阐释和实践品格来看,这些 评价绝非溢美之词。然而,《孙子兵法》对后世的影响绝非仅限于军事领域,在哲学美 学特别是艺术美学领域内,它的影响同样不可低估。但目前很少有学者愿意涉足甚至根 本不屑提及,这确乎是一种已被长久“遮蔽”了的“存在”。《孙子兵法》对后世艺术 美学发展的审美向度上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最鲜明而集中地体现在对“势”范畴的论述 上。
一、“势”在《孙子兵法》中的多重所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势”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重要范畴之一。《孙子兵法》从军事 学的角度,较早提出且颇为系统地论述了“势”的各种类型及其特点。从《孙子兵法》 全书来看,直接提到“势”字的有15处之多,涉及《计篇》、《势篇》、《虚实篇》、 《地形篇》等篇章,其中《势篇》是论述“势”的专篇。尽管在其他篇幅中并未直接提 到“势”字,但都程度不同地和“势”相关联,讲的都是治军策略、用兵技巧、军事实 力、虚实关系、战场地形、攻守方式、间谍运用等对军势、战势直至战争结果所产生的 深刻影响。我们不妨说,“势”才是《孙子兵法》的核心范畴,《孙子兵法》其实就是 一部论“势”的兵书:作战前应善于判断形势、驾驭局势,作战中应巧妙地利用地势、 山势、水势、火势,善于造势、积势、任势、变势、化势,调动全军的气势,占据战势 的主动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最大可能地夺取战争的胜利。显然,《孙子兵法》并非 是在同一个层面上用“势”,由此便形成了《孙子兵法》中“势”范畴的多重所指。
一指自然之形势,具体表现为战争中应巧妙地运用地势、山势、水势、火势等。这是 孙子论势的第一层次。《行军篇》提出了处于不同地形情况即“处山”、“处水”、“ 处泽”、“处陆”条件下不同的“处军”方法,得出了“好高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 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的驻军原则,强调了“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 、天隙”等地形的隐患,这些旨在说明作战时要巧妙地利用地形地势。《地形篇》从军 事地理学的角度,详细地考察了“通形”、“挂形”、“支形”、“隘形”、“险形” 和“远形”此“六地”的利弊,并探讨了应相应具备的战术原则,说的也是地势对战争 形势的巨大影响,孙子认为此乃“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九地篇》在开 篇便提出了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和死地等“九地”,论 述了战场地形地势对士兵心理、诸候态势和敌我形势的影响。《火攻篇》虽然表面看来 是在讲“以火佐攻”,实际上是说火攻同样可以对战争局势产生重要影响。可见,在孙 子那里,“自然之势”已成为影响战争结果的不可低估的重要因素。
二指内在之气势,具体表现为为赢得战争的主动权而具备的全军的向心力、凝聚力和 战斗力。这是孙子论势的进一步深入。
如果说自然之形势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外部因素的话,那么“人”才是战争中起决定作 用的内在因素。《孙子兵法》从内部因素即人的素质、人的心理等方面加以阐述,认为 从将帅到士兵必须打出气势、拿出信心,同时应消解和压制敌人的气势。
“用兵任势也。”(曹操语)孙子认为,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将帅就必须善于激发全 军的气势。一方面将帅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即谋略 冷静而幽邃、管理公正而严明等)和运筹帷幄的指挥能力(奇正变化、避实击虚等),给 全军做出表率,从而激发士气;另一方面又要靠深入敌军(“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 主人不克”)、重击敌军(“故杀敌者,怒也”)和激励奖赏(“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 其先得者”)等手段,做到“与众相得”(《行军篇》)。在他看来,“齐勇如一”(《九 地篇》)才是真正的为军之道;只有戮力同心,才能得战争之“势”,进而取得战争的 胜利,因为“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
全军内在气势的获得,既要靠“我军”士气之激发,又要靠对“敌军”士气的消解和 争夺。《军争篇》深刻指出:“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善用兵者,避其锐气 ,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作为将帅,必须善于“观势”,即所谓的“相敌”。孙子 在《行军篇》中列举了32种“相敌”方法,包括饥、渴、劳、虚、恐、扰、乱、倦、穷 、失、窘、困、不精、乏、怒,以及静、挑、安、来、隐、伏、覆、车来、徒来、薪来 、营军、敌卑、辞强、陈、谋、期、诱等。在孙子看来,“任势”必须“观势”,正所 谓“知彼知己,胜乃不殆”(《地形篇》)。
三指战争之局势,具体表现为由自然之形势和内在之气势而形成的对作战形势的控制 力与对敌人无形的打击力。这是孙子论势的核心和落脚点。
“势”在虚为“气”,在实则为“力”,体现为作战时的一种爆发力、冲击力。有的 学者指出:“‘势’就是在军事实力的基础上,由于实行正确的作战指挥,从而在战场 上所表现出的实际作战能力。”[1](P54)孙子也提出:“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势篇》)在孙子看来,“势”具有“转圆石于千仞之山”和“激水漂石”所形成 的“势能”,依靠此“势”,“其战人也,如转木石”(《势篇》)。但这种“势能”究 竟缘何而来呢?除了前述的巧妙利用自然地势、调动全军内在气势以外,孙子还作了进 一步的论述。他认为,“势”贵在“变”,“战势不过奇正”,要善于在“奇正”之间 寻求不断变化,“以正合,以奇胜”,唯其如此方能“不可胜穷”。“势”贵在“造” ,造出声势,给敌军以假象,“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 近”。“势”贵在“化”,《用间篇》讲的就是化势的问题,即通过用间和反间扭转战 争形势,化被动为主动,达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效果。“势”贵在“度 ”,即审视实力、把握时机、巧妙安排。孙子在《地形篇》论述“远形”时提出“势均 ,难以挑战,战而不利”的观点,在论述“六败”时又提出“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 ”,也就是说在地势均等、平分兵力、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作战就非常不利。“势”还贵 在“积”,经过长期而有准备的蓄积和贮存,就如同火山爆发、剑拔弩张般蕴藏着极大 的动力和能量,所以他说“势如弓广弩”,王皙则提出“势者,积势之变也”。总之, 作战应“求之于势”,“择人而任势”,方能形成“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般之“势”或 曰对敌打击力。转贴于
基于上述理解,很显然,孙子之“势”绝非简单的“形势”二字可以全部说清。它固 然最终指向战争的局势,因为《孙子兵法》原本就是谈论战争的,孙子就是想证明应通 过一切办法取胜战争,但同时还要看到,把握战争的局势、赢得战事的主动权,不可能 唾手可得,而应善于利用自然之势,巧妙地营造内在之势。只有做到内外结合,才能真 正得“势”,“因利而制权”(《计篇》),否则只能落个“用之必败”、吾乃“去之” 的结局。孙子以其气派非凡的“论势”,给予当时的为政者和后世的军事作战以深刻的 启示。
二、《孙子兵法》中“势”范畴的美学意蕴
《孙子兵法》的军事学价值自不待言,但其美学价值却常常为学者们所淡漠和忽略。 从审美角度来审视《孙子兵法》,我们不难发现,其所反复论及的“势”范畴具有深刻 的美学意蕴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孙子兵法》之“势”首先具有显明的本体美。《孙子兵法》一书的核心是什么?可能 更多的学者都倾向于一个“计”字,认为全书都是讲谋略的,“先计而后战”理应成为 全书的核心。但笔者以为,事实并非如此。如前所述,《孙子兵法》全书直接或间接论 “势”的篇章占据相当的比重,甚至可以说,全书13个篇章都与“势”有关,或造势, 或用势,或变势,或积势,或观势,论述的焦点或终极旨归直指对战争总体局势的驾驭 和把握。也就是说,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势”是一个更具本体意义的范畴。有的 学者甚至从“势”本身所蕴含的强劲锐利的力量进一步推论,“势”这个概念“既来自 于对生命形式的感悟,又概括着生命的基本特征”[2]。更有意味的是,《孙子兵法》 还将“势”与中国古典文化中另外两个经典范畴“道”、“气”联系到了一起。在孙子 看来,得“道”者方能得“势”,得“势”也就是寻得了作战之“道”。《计篇》有“ 存亡之道”、“五事”之“道”,《谋攻篇》有“知胜之道”,《九地篇》有“齐勇如 一,政之道也”,《火攻篇》有“安国全军之道”,说的都是“势”与“道”之间的相 互影响和渗透。此外,孙子还将“势”与“气”勾连在一起,认为得“势”就要长我之 士气、灭敌人之威风。孙子还在“自然之气”与“内在之势”之间找到了逻辑契合,认 为“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他还进一步指出,占据作战的有利态势就是要善于“ 治气”:“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其实,《九地篇》、《地形篇》等篇章对自然之势 的重视,不恰恰能够印证作战要善于得自然之“精气”吗?如此看来,孙子之“势”的 确非简单之“势”,而颇具本体性的美。
《孙子兵法》之“势”同样具有辩证的理性美。中国古代的辩证法非常发达,这可以 从《孙子兵法》、《易经》、《老子》等著作中清楚地感受到。但与古希腊哲人的思辨 美迥然不同的是,后者更多地体现为抽象、空洞、玄奥的逻辑推演,一种言语式的论辩 甚至是诡辩,一种神性、顶礼膜拜和遥不可及。从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为代表的一 批古希腊文论著作中便足可窥见一斑。相比之下,《孙子兵法》所体现出的辩证法思想 更具世俗性而少了些神秘性、更具理性而少了些非理性。正如《用间篇》所言:“先知 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或许是出 于对战争特有性质的深刻认知,尽管孙子生活在神秘主义依旧盛行、科学思维还很不发 达的时代,但他却能够在论“势”时体现出高度的理智与惊人的警省。他论敌我、虚实 、奇正、强弱、勇怯、众寡、动静、进退、治乱、攻守、胜败等,总能给人以纵横捭阖 、滴水不漏之感。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对战争经验的厚重积累与长期积淀,如果没有对 战争的入微洞察与深刻领悟,恐怕难能以这般气势写出如此之“势”。应该说,孙子之 “势”更自然实在,更具亲和力,更能体现出一种旷达的理性美。李泽厚先生在论及《 孙子兵法》时深刻指出,该书最值得注意的便是表现在兵家思想中的理性态度,即“一 切以现实利害为依据,反对用任何情感上的喜怒爱憎和任何观念上的鬼神‘天意’,来 替代或影响理知的判断和谋划”[3](P83)。这一点恐怕也正是孙子论“势”的独特高明 之处。
《孙子兵法》之“势”还具有流动的力量美。孙子之“势”是一个流动的范畴,具有 不确定性和可转化性。对此,孙子多有论述:“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 穷也”;“勇怯,势也”;“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正因为如此,“势”可以造、可以化、可以积、可以变,因而在变化中呈现着“美” ,体现着“用兵如神”,并最终指向战争的胜利。这分明是孙子所着意描画的运筹帷幄 、指挥自如、势在必得的审美境界,鲜明地展现了孙子的战争美学和军事美学观。此外 ,“势”原本就是一个与“力”有关的范畴。《说文解字》对“势”的解释便是“盛力 权”,显然与“力”有关。其实,在孙子看来,无论是“自然之势”还是“内在之势” 抑或是“战争态势”,都内含着一种无形的“力”。“自然之势”总是蕴藏着天然的势 能,并能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为战争的有利态势;“内在之势”可以摧枯拉朽,以弱胜 强,制敌于死命;而依靠巧妙地运用自然之势和内在之势,就可以占据和把握有利的“ 战争态势”,进而形成强大的爆发力和对敌人致命的打击力。综合运用这几种势能和力 量,战争的结局便可胜券在握。无疑,这是一种强悍的美、力量的美、颇具冲击性的美 。
三、《孙子兵法》“势”论在美学史中的地位
在中国古典文化传统中,“势”起初被广泛地应用于哲学、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 ,但“势”范畴最为成熟也最具影响力,却是在它被移植、拓展到艺术美学领域以后的 事情。《孙子兵法》在“势”范畴的发展历程中无疑起到十分重要的“关节点”作用。
首先应引起关注的便是《孙子兵法》对传统“势”论的多元化突破。有的研究者指出 :“孙子之势已经生发成熟。其系统所涉及的领域是从自然界现象到人类社会,从具体 到抽象、从形而上的最高境界到形而下的具体度、量、数等,显然是一个完整而庞大的 体系。”[4]从前文论述来看,《孙子兵法》的“势”论已不仅涉及地势、山势、水势 、火势等“自然之势”,更把视角拓展到人本身,关注战争主体的“内在之势”,并把 它应用到社会实践领域即战争实践中。俨然,孙子是在“自然—人—社会(战争)”的逻 辑构架中展开其“势”论的。从另外一个层面来审视,孙子还把“势”范畴进一步由“ 实”(自然之势)变“虚”(内在之势)再变“实”(战争之势),从而给予“势”的虚实特 性以较为完整的揭示。
不容置疑,任何范畴都是过程性的,都要历经不断的发展才日臻定型、走向成熟。如 果用今天的眼光回视“势”范畴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势”范畴的鼎盛期出 现在艺术美学领域,但“‘势’这一范畴的发展,首先在政治军事等领域中,然后是书 论、文论、画论”[4]。也就是说,“势”范畴的发展、成熟和壮大,与此前的《孙子 兵法》等著作的重视、阐发有着紧密的关联。我们不难看到,孙子之“势”对后世“势 ”论的拓展与深化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可以从两方面得到直接体现和印证:一是后世论 “势”的范围已由孙子的“自然—人—战争”进一步转入艺术实践领域,从而大大拓展 了“势”范畴发展和艺术发展的新空间,凸显了“自然之势”向“人文之势”的转变。 顾恺之的一席话足以佐证:“《孙武》……若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 也。”[5]二是顺着《孙子兵法》的“势”论,后代的理论家都不约而同地围绕“势” 范畴进行理论抉发、体系建构和意蕴拓展。卫恒的《四体书势》、刘勰的《文心雕龙》 、顾恺之的《画论》等,都对“势”范畴的完善与成熟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随着“ 势”在书论、画论和文论中的广泛应用,“势”逐渐成为与“意”、“气”、“神”、 “韵”、“味”等同等重要的、具有深刻审美蕴含和华夏民族特色的经典美学范畴。我 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是《孙子兵法》使“势”范畴进一步走向自觉。从这个意义上说 ,《孙子兵法》不仅孕育了大智慧,也推进了“势”范畴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黎波,王新华.孙子兵法今读[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2]杜绣琳.论《四体书势》中势的生命意蕴[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
[3]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上)[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关键词] 《孙子兵法》 造势 研究
通过仔细研读,笔者认为,《孙子兵法》的精髓所在是《势篇第五》,作者的核心观点是陆战造势,谋取胜利。“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强调胜利的极端重要性,胜利与失败不是反复无常的。就陆战造势而言,同样可以印证的是“孙膑贵势”。所以说,《孙子兵法》的核心之篇是《势篇第五》。陆战造势可谓耗费《孙子兵法》的大量篇幅,其中,论述地形的有四篇,论述造势的贯穿十三篇。现代科技战争中以核武器为主的科技造势的论断是对孙武思想的延伸和发展,“核武器兵法”指导下的国际政治军事,人才竞争成为核心内容。《孙子兵法》虽然论说陆战造势,但是深刻影响到海战、空战、及太空战,甚至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核武器的出现使《孙子兵法》的造势理论的战略价值真正体现出来,更加要求核爆之势与科技人才的紧密结合。势孕育于人民之中,成长于科技之中,人和势实为有机整体。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战例和政治军事科技事件也证实了这一论述。
一、兵,“其势险”,战,“其节短”
“势如弓弩,节如发机。”势,即实力。“是故善战之人也,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圆石,兵也,在前,易得;千仞之山,势也,在后,难造。“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形与势为同义描述。战斗的节奏是非常短促的。特别是现代战争的节奏更加短促,长途奔袭,高空轰炸,破坏网络,瘫痪通讯,使被打者瞬间乱如麻,散如沙。
1.势能太高,质量太大
一般情况,敌人对手,无法阻挡,致使灭亡。如,火箭和导弹的发射,质量越大,燃料越多,行程越远,效果越好。大功率火箭和大功率飞机发动机是目前的科技制高点。“土星”系列火箭的发射质量最大达2910吨。英国有人已经提出坦克过时论。
2.破坏性大,速度快时间短
现代核战争,非常符合孙武的思想要求,核武器造而非用,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和平目的。如,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就迅速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二战以后,随着美苏中英法等国掌握核武器制造技术,世界大战基本终结,只有小规模的局部战争爆发。世界政治版图的演变速度和程度远远低于二战以前。非洲的许多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独立建国。世界各国不惜一切代价发展核军工,制造导弹,跻身有核国家。而且,围绕制造核武器,世界各国出现许多人口在5~10万人左右的匿名城市,制造核原料,造原子弹。这就是现代科技战争现象:科技造势。求之于核导弹之势,以备不测。
二、“求之于势,不求责人”
《势篇第五》强调,“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木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势先于人,谋势造势,而不对人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势力强大,实力雄厚,人员训练,居于其次。如,导弹的精确制导与发射后不管就是对士兵精确瞄准难题的解放。当代各国主要任务是谋求科技造势,“不求责人”。
三、后勤之势,重中之重
有人甚至提出,“现代战争是后勤之战。”此话不假。后勤科技含量大规模提高。军事后勤会消耗大量的国家财政。《作战篇第二》“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也。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十去其六。”《军争篇第七》说,“是故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四、陆战之势,基本态势
孙武在全书十三篇中都是围绕“陆战造势”而论述的,强调利用地形增势,致使敌人损势,达到容易胜利的目的。其中涉及地理环境的有四篇:《军争篇第七》、《九变篇第八》、《行军篇第九》、《地形篇第十》。近代以来提出的制海权、制空权、制太空权都是陆战造势的演绎和发展。作者留下许多关于战争的哲理名言和千古警句。
五、情报之势,先知先觉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无穷。强调学习敌人,制定对策,花费小钱,得大情报,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扭转战局。
六、计谋之势,主帅之神
作者强调,谋略和进攻同样重要。《谋攻篇第三》,“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七、团体规模,超前支付
结论,《孙子兵法》的核心之篇是《势篇第五》陆战造势的论断是成立的。现代核武器背景下的科技战争造势和全球人才竞争的观点也是成立的,“谋造强势,科技强军;思想武器化,科技实体化,军工民用化。”这是我们对孙武思想的深层次认识,更重要的是理论之快乐在于实际运用中。孙子贵势的思想是非常伟大的。我们、人民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也是非常伟大的。国家实力归根结底在于人才实力,在于科技实力。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竞争归根结底在于保持核武器威慑下的国际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时间竞争。军事竞争更是如此,依赖于核武器,不待时日,此乃现阶段现象“核武器兵法”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孙子兵法.
[2]中国古代兵书.
孙子兵法里有很多以善战求全胜的论述,其根本法则就是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企业文化谋势的法则,其实也是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效益。企业文化的全胜境界,就是让全体员工全心全意地付出全智全力。在《谋势之道——孙子兵法与企业文化》一文中说到,企业文化谋势有五种手段——以理服人,以利诱人,以礼待人,以例示人,以力制人。其中,以理服人是投入最少效益最好的手段,而以力制人则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与孙子兵法中“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两者之间是何其相似。所谓以理服人,就是与员工达成利益共识,明确什么是好歹利害是非善恶。要让员工从内心认同企业和理念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企业付出。这就是企业文化追求的全胜境界。相比之下,其他手段都换不来全心全意四个字。但是,员工的思想境界和品德素质是有差别的,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一种手段。因此必须结合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要么是等价交换,要么是礼尚往来,要么是尽本分而为,要么是不得已而为。这样,企业文化就能尽量使全体员工都能全心全意,而不是只有部分人才能做到。这就是“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企业文化就是要综合运用上述五种手段,以追求这种“必以全争于天下”的理想效果。
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一般规模的企业;绝大多数老板,都是一般水平的老板;绝大多数员工,都是一般素质的员工。指望企业建立非常完善的规章制度,提供优越的薪酬福利;指望老板领导能力卓越,指望老板特别重视人才;指望员工素质非常高,自觉性非常强,都是不太现实的。企业要善于用企业文化谋势,通过建立良好的机制,让老板和员工都能在合理有效地机制下,发挥自己正常的能力和素质。总是相信员工干部自觉自愿是不可能的,总是依靠严刑峻法管理是不能长久的,总是运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伎俩也是靠不住的。只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机制,才能确保企业长治久安。机制就相当于孙子兵法中的“形”,是企业立于“不可胜”地位的条件,也是企业追求“胜于易胜者也”的前提。孙子兵法说:“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最好的管理,不单是依靠某些个人的超强能力,也不单是依靠严刑峻法的规章制度,更不单是依靠极其丰厚福利待遇,而是在良好的机制下的正常平稳运转。所以有人说,最好的管理是没有管理。乱世才能出英雄,而太平盛世只有一般的普通人。凡是需要强力领导强人管理,又特别强调执行力,需要强化规章制度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必然都是不好的。
孙子兵法说:“故善动敌者,形之。”建立企业文化良好机制,就是造形造势,推动员工全心全意努力工作。一个企业无论大小,只有达到用企业文化管理的阶段,才是最高的全胜境界。孙子兵法说:“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企业文化机制是无形的,也是非常灵活的。企业文化之活,在于随时适应企业实际情况,为企业目标服务。企业文化千万不能变成僵死的教条,固定的形式。企业要时时事事掌握企业文化主动权主导权,不要被教条化形式化所束缚。孙子兵法说:“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文化要简约实用,不要繁琐华丽,思想性高于行为性,原则性高于条文性,抽象化高于具体化,精神化高于物质化,这样才能适应变化而变化。企业文化一切之变,都要围绕营造有利态势,追求企业管理全胜目标。一旦企业文化失去灵活性,就只能谋求一时之胜,一事之胜,一地之胜,而不能谋求全胜之境界了。
企业实行文化管理的成熟标志是品牌化。品牌是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最佳抓手。品牌可以外塑形象,内塑精神,并以品牌之名带动企业文化之形,也就是形成良好的机制。这是企业谋求全胜之道的最佳途径。孙子兵法说:“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品牌之形名,是企业实行文化管理的最有效手段。以品牌带动企业文化建设,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符合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效益的原则,因此也是谋求全胜之道。品牌理念就是企业文化理念,品牌行为就是企业文化行为,品牌制度就是企业文化制度,品牌形象就是企业文化形象,反之亦然。在所有的经营要素当中,品牌塑造最具有全局性、整体性、宏观性、长远性;同时又最为具体、细致、实效、显著。站在品牌的高度检验企业经营,如同“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又“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通过品牌塑造带动整个企业经营水平提升,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益。“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品牌不仅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而且可以“因粮于敌,务食于敌,取敌之利,是谓胜敌而益强”。这是因为品牌本身具有聚集资源和人才的额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