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教师德育培养范文

幼儿教师德育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教师德育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教师德育培养

第1篇:幼儿教师德育培养范文

关键字:幼儿园教育;教师;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5

一、 提高幼儿园领导的专业素养

领导的专业素质体现在其对幼儿的发展、幼儿教育本质和基本规律的正确认识,以及其通过从专业理念出发,结合当地与园所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指导方针的科学性程度,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领导者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使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师资配备真正与科学的幼儿教育相一致,从而带动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领导的管理理念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影响的途径和具体表现如下:

1、通过活动前的规划和计划

在学期伊始或各项大型活动开始之前,园所对整个阶段工作与活动的整体规划会为教师指明前进的方向,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增强计划性,帮助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分清主次,在有条不紊的工作和活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

2、通过活动中的监督和指导

领导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包括流动走班进行观察、开展例会进行反馈、审查提交资料等等。通常情况下,领导根据工作内容,对监督途径、时间、频次的选择都会通过能否更好的促进教师的改进、完善与主动学习影响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3、通过对特殊方案的制定和特殊问题的决策

对园所工作中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地方,园领导依据自身的专业眼光和判断,通过科学的管理理念制定特殊的方案与决策,影响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在幼儿园工作和任务进行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遇到与现行工作有冲突亦或影响现行工作与任务进程和成效的突发事件或临时情况,以领导管理能力为基础而形成的园所对此方面问题的解决处理方式会通过影响教师的工作实践重心影响其相应方面的专业能力发展。

二、 开展继续教育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

1、通过业务学习贯彻相关精神与要求

在业务学习中,领导结合上传递的理念与下达的文件,带领教师进行分析和学习,并结合园本实际,对以往的安排进行补充与更新,并经常对所强调方面的实践予以督促,在不断提升教师意识的过程中使教师形成实践习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在业务学习的落实方面,学习中有园长或相关负责领导的参与,会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并且,学习笔记的验收和学习内容的考核等相关内容也会有助于将任务落到实处,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2、通过培训学习更新理念与扩展视野

培训与讲座通过更新理念、提升认识、交流方法与提供策略等渠道,不但可以使教师了解适宜的工作方法,并且帮助教师了解正确做法背后的专业理念支撑和理论依据,使教师将培训内容摸索内化成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实践形成专业能力。 园所为教师提供的培训与讲座类型包括:组织园内培训与讲座、为教师提供外出培训与讲座的机会、提供网络平台使教师参与远程培训、请外出培训教师在园内进行“二次培训”并“老带新”的师徒帮带培训五类。

3、通过教研分享经验与解决困惑

通过教研,一方面,在任务和活动开展之前,以园所或年级组为单位就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如此减少或避免个人思维的局限性,总结出更多适宜的方式方法与活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各类问题,在更加顺利的实施计划与开展活动的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园所每阶段固定的教研活动就教师日常工作中的经历并遇到的问题、困惑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在分享自身经验的过程中进行优势互补,综合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吸收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4、通过观摩寻找差距与取长补短

在观摩活动中,教师通过观摩各类活动不同的组织方式与方法,了解自身的差距与反思自身的不足之处,汲取其他教师的优点并总结经验,长此以往,使教师能更加适宜、灵活的对活动进行组织、实施和调整,相应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园所组织的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观摩包括两类:园际间的观摩学习和园内相互观摩学习;其中,园内观摩学习的方式包括组织教师到专业能力较突出或任务完成较出色的班级进行观摩与通过走班的方式挨班依次进行观摩学习两种。

三、 从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行修正

1、提升任务布置和工作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切实保证已下达任务的落实

尽管园所设置的很多活动与相应要求会使教师在专业能力发展方面得到益处,但领导要格外考虑按照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注重布置任务和工作的劳动量、频次等方面的合理性,减少无意义的工作安排,使各类任务和工作布置科学有效,也为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活动预留时间。同时,也要及时对各项所布置工作的落实情况和完成效果进行切实的检查和指导,避免检查验收的形式化,促进所设置任务目标的最终达成,使教师在有效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专业成长。

2、保证保育员的全面有效保育,为教师的学习和研究工作预留时间

在现今的园所工作中,保育员常常做着与保洁员相同的工作,既无法得到全面有效保育的工作实践机会以提升相应的专业能力,同时也无法使主配班教师从一日繁忙与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时间利用在对幼儿进行观察与评价、对自我工作进行反思等与幼儿的有利发展和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具有相对重要意义的其他工作中。因此,园所在设置保育员岗位的同时,要合理的规定保育员的工作职责,保证保育员工作的全面与有效性,以使各个教师均可以获得落

实相应负责的工作并思考与学习的时间,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3、合理使用申津补贴,建立健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目前,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幼儿园每一年都可以缴收一部分正规来源的申津补贴款项,按规定,此部分款项需用于除大型公建等硬件设施建造外的其他方面,因此,结合园所具体情况合理有效的利用这部分款项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效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由幼儿园缺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健全机制所导致的教师缺乏专业发展动力的情况,可以合理的利用部分申金补贴作为激励机制中的激励经费来源,建立健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使其更加有效的效力于提高幼教质量、园所发展的同时,最优的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幼儿教师德育培养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合作意识;合作能力

幼儿在3岁进入幼儿园后,就面临着不断社会化的教育和改变。其中,教师对于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是其社会化进程中的一大重要因素。为此,本文将从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现状入手,分析幼儿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以供参考。

一、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现状

自从计划生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以后,国内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激增。在这些家庭中,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无论是其父母还是祖父母与外祖父母,均对其呵护有加与有求必应。如此一来,使得这些独生子女形成了过于自我中心主义的立场,当其离开家庭进入到幼儿园之后,这种自我中心主义的立场让其罔顾他人的感受,事事以自我利益为中心,无论是玩具还是餐点,均会第一时间据为己有。特别是在参与一些集体游戏的情况下,多数幼儿无法同他人进行有效地合作,也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长此以往,导致这些幼儿因无法融入集体、被其他幼儿排斥在外而抑抑寡欢。针对前述情况的存在,幼儿教师必须帮助其改变自我中心主义立场,使其能够融入集体,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快乐。

二、幼儿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为幼儿构建合作的契机,注重培养幼儿的人际交流、合作意识,注重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融入合作意识,切实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一)注重为幼儿构建合作的契机

幼儿教师要善于在带领幼儿进行日常游戏、活动过程中,为其构建合作的契机,如幼儿教师应当组织幼儿共同完成积木游戏、组织幼儿开展“过家家”等活动,从而帮助幼儿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领会到如何同他人进行友好的相处。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除此之外,幼儿教师亦应当发挥大班幼儿的示范作用,如组织大班幼儿对小班幼儿进行一对一的帮助,使小班的幼儿能够从中学习到人际沟通和交往的技巧等。

(二)注重培养幼儿的人际交流、合作意识

合作需要不同主体的协同参与方才能够得以完成。然而从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因幼儿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不一,极易使其在参与游戏活动中发生矛盾,导致游戏活动无法进行下去,为此,幼儿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幼儿的人际交流、合作意识。1.教会幼儿使用敬语。如“请你和我们一起玩,好吗?”“我们一起来商量商量吧!”“让大家一起替你想个好办法!”“你愿意参加我们的游戏吗?”“谢谢大家的帮助!”一次次的交流与沟通,孩子们渐渐掌握了交流沟通的技巧,也就完成了合作的第一步。2.教会幼儿如何同他人进行合作。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之前,应当让幼儿意识到与他人合作之前进行沟通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幼儿教师要先为幼儿进行示范,使幼儿通过对教师举止的模仿,逐步领会到如何同他人实现良好的合作。

(三)注重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融入合作意识

幼儿教师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实现合作意识的培养。如教师应当组织幼儿一起参与拼图游戏,组织幼儿一起进行积木的搭建等等,这样一来,幼儿将逐步领会到同他人进行合作的技巧,进而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自觉改变其先前所遵循的自我中心主义立场。例如,在幼儿美术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分组合作,相互协商,分工合作,以便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造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又如,建构游戏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合作,将幼儿两三个人分为一个小组,在小组内共同商量,友好合作,并且互相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与磨合,很多幼儿都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并且增强了合作的技巧。不仅是美术活动和建构活动,体育活动也可以训练幼儿的合作能力,比如我园经常开展的“两人三足”“火车过山洞”“拔河”等体育活动,都能使幼儿在活动时就不再自顾自的玩耍,而是会寻找合作伙伴来一起完成任务。

第3篇:幼儿教师德育培养范文

教师要有较高的口头语言素养,特别是幼儿园教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教师既是“妈妈”又是老师,而小朋友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老师的一言一行可以直接影响着孩子。教师的言传身教水平,特别是“言传”,也就是口头语言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语言发展。具备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每个合格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具备良好的口头语言素养的重要性;了解什么样的口头语言才是良好的口头语言,它有哪些特征;应怎样加强自身口头语言能力的培养。

一、幼儿园教师具备良好的口头语言素养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幼儿园语言目标的制定,侧重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新《纲要》指导下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更多的注重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关注的是幼儿的终生发展。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新《纲要》中语言教育 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从以上目标可以看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要落实这些目标,发展幼儿的语言,关键是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园教师承担的是母语教学任务,要让孩子们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幼儿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示范作用。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流畅的课堂语言应该是一本孩子们永远读不完的精美无比的书。因此,良好的口头语言能给幼儿学习语言提供示范,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富有条理的讲述、推理严密的阐释,不但能使幼儿自然而然学会正确表达,对发展幼儿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习惯等方面都直接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目前的现状是,幼儿园教师的口头语言素养有好有差,不容乐观。城市和乡村的教师因受教育程度差别而存在差别;不同地区的教师因方言口音的区别也存在差别;人和人之间也因为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差别而存在差别。幼儿教师的语言素养则是指教师本身在学前教育学院阶段通过接受语言教育与训练,在先天生理条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表达方面的一定的水平。因此,幼儿园教师的口头语言素养必定因人而异,参差不齐。这和原先他本人接受的教育与训练有关,也和先天条件有关。正是因为教师的素养存在差异,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就存在差异,教师的语言素养将会对幼儿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想方设法培养教师的口头语言素养极其重要,刻不容缓。

二、幼儿园教师良好口头语言素养的特征

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口头语言素养呢?除了一般教师所要求的口头语言要准确、明了、简练、通俗、流畅外,目前许多教育工作者都认为,最好能具备规范性、知识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凝练性六个特征。

首先,课堂口头语言要有规范性。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采用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要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使幼儿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夹杂着方言,教给孩子的不是规范的普通话,致使孩子们长大之后由于各种需要不得不为语言的不标准而烦恼。用规范的语言来讲课,孩子们听多了,习惯成自然,就学到了很多词汇,学会了怎样正确表达。

第二,课堂口头语言要有知识性。在教学活动中,你能否真正给孩子们传授知识,始终应是检验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师还需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深入的钻研和理解,必须精心准备,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传授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

第三,课堂口头语言要有形象性。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但要规范,还要形象。应彩云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情节时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得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成风趣。语言课就是这样,有时一个例子,一句比喻就能使孩子们的理解变得更具体、更深刻。有时候,为了形象,口头语言还要用望肢体语言来配合。

第四,课堂口头语言要有趣味性。大家都说幼儿教师就是演员,作为一个幼儿园教师,说话的语音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使孩子们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教师还要广采博闻,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等等均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孩子们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

第五,要善于应用激励性的口头语言。幼儿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孩子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孩子们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中,教师一句自以为无意的“评语”,往往会左右此后孩子的听课情绪,甚至一生的命运,这正是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幼儿的作用。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幼儿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幼儿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幼儿的兴趣,强化教学效果。如“你真棒!”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评语,会使幼儿的信心大增。这种“评语”既激励了被提问的孩子,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又鼓励了群体,也促进了课堂提问的尽快解答。由此可见,教师课堂语言的激励性作用是大大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第六,要注意课堂口头语言的凝炼性。即使课堂口头语言具备了知识性、趣味性、激励性,在课堂教学中的表达,若过于冗长复沓,就会造成语无重点、索然无味的结果,令幼儿听了摸不着头脑,这就要求教师尚须在教活动中注意语言的凝炼性,以便让孩子从教师精练的课堂语言中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 教师应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幼儿的吸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孩子们听懂并乐于接受。

总之,好的语文口头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所说:“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三、幼儿园教师口头语言素养的培养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在口头语言表达上能做到上述六点是不容易的。因此,幼儿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口头语言素养,熟练掌握教学活动中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那么,该如何去培养提高呢?

首先,要学好基本功,过好语音关、语法关、修辞关、逻辑关。要向所有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学习。听广播,跟播音员学;看电视,跟电视节目主持人学;听观摩课,跟其他语言表达能力好的老师学。尽量将普通话说得标准,掌握好语调语速。还要了解幼儿喜欢用什么样的语言语气来表达。也可以向语言优美的文学作品学习。

第二,要勤练苦练。就是要多实践,多读多说,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练。普通话不过关的,要在说普通话上下功夫;语调、语速把握不准的,要在抑扬顿挫上多斟酌。至于口头吐字不大利索的,则要下苦功夫练习,而不要信心不足,更不能灰心丧气。德漠斯劳和闻一多先生“练说”的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老师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和激励。

总之,口头语言素养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能够做到规范性、知识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凝练性六个特征;必须多学多练,勤学苦练;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并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让教师的课堂口头语言成为幼儿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

参考文献

[1]虞芳.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J].温州教育季刊.2007(2):15~16

[2]赵寄石.楼必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甘肃教育.2004(总135)

第4篇:幼儿教师德育培养范文

人格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概念,一般理解为个性的同意语。人格是一个人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包含了人的品德,又包含着知、情、意、行诸方面的特征。某人的人格特征,是通过他人对别人、对自己、对所从事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人格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尤其与一个人童年时代的生活坏境、所受教育及形成的行为习惯有密切联系,因而,早期教育对于建树子女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儿童的健康人格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首先,要培养儿童做事认真的习惯,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积极的进取意识。就成人来讲,心理健康的人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集中投入所从事的学习和工作中,通过自己所创造的业绩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这种事业心和积极的进取意识必须从小培养。这方面的教育是和人生 理想的树立及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相联系的,也是正确人生观的基础。美好高尚的理想是人生航程中的灯塔,但美好理想的实现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从小培养孩子做事认真的习惯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对于他们长大以后出色完成学习工作任务有重要意义。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动手,父母不要包办代替。当孩子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鼓励他们战而胜之,并给予必要的扶持。有的家长总怕孩子吃苦受累,凡事自己动手,结果助长了孩子的依赖性。从小懒懒散散、怕苦怕累的孩子,长大以后对挫折的承受力很低,极易形成消沉、颓废的病态人格,在事业上也很难有所成就。

其次,鼓励孩子积极与他人交往,和小朋友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与人交往是人所特有的社会性需要。善于与人相处,防止人际交往中病态人格也与早期的教育方式有关。心理健康的人与人交往时正面态度(如尊重、信任、友善、宽容)多于反面态度(如敌视、嫉妒、猜疑、憎恨),因而他会有许多朋友,从而是自己的生活变得愉快而充实。儿童从幼年起就在学习如何与人交往,正确的教育会使儿童学会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懂得尊重别人的权益,谅解别人的短处和失误。这样的人格特征,就会使别人乐于与他交往,他自己也就会有许多真诚的朋友。交往要有选择,人们不愿与那些品行低劣的人为伍是很自然的,但如果一个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可交,甚至认为人们都会与自己为敌,这就是一种病态人格了。有的家长总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关在家里,不让与其他小孩接触,这种与外界环境隔绝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极易产生“社交恐惧”、“赤面恐惧”等不健康心态。另外,在儿童的游戏和活动中,不要回避异性小朋友,让男孩和女孩很自然的在一起玩耍,有利于发展儿童的社交能力。有的青年,在与异性接触时感到面红耳赤、紧张、心慌,为此而苦脑不堪,这都与儿时的封闭状态有关。

其三,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自己

正确对待自己的态度是不骄傲、不自卑但却具有很强的自信心。每位家长都珍爱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优缺点也最了解。对孩子的优点应恰当地给以表扬和肯定,但不能抬高自己的孩子而贬低别的小朋友,以免形成唯我独尊、唯我独秀的骄傲心态。同样,对孩子的缺点、缺陷和失误也不能不讲方式不分场合地指责和数落,更不能以揭短的方式进行挖苦讽刺,这样很容易挫伤儿童的自尊心而形成自卑感。自卑感强的儿童,进入青春期以后缺乏竞争的勇气,自愧不如别人,因而退避三舍、回避社交。遇到打击和挫折还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早期教育应鼓励儿童积极参加集体的游戏和活动,从事力所能及的体力和脑力劳动,通过活动增长才干。当他感到自己能胜任所从事的活动,别的小朋友能胜任的活动自己也同样能胜任甚至干的更为出色时,就会看到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心。

其四,培养乐观的情绪和开朗的性格

心理学研究中将满意、愉快、振奋等情绪称为积极情绪或增力情绪,因为这类情绪能增强人的活力,促进学习工作的成效和身体健康。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或身处逆境之时,在这种情况下性格开朗情绪乐观的人一般很难被困难压倒,而情绪抑郁性格孤僻的人则难于承受精神上的压力。乐观开朗的性格是从小形成的。在和睦幸福的家庭中长大的儿童性格一般都较为开朗,父母离异或家庭不和易使儿童情绪压抑。另外,打骂儿童、苛求责备等压抑个性的教育方式也会导致对人的敌视、自卑、忧郁等消极的人格特征。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有民主的作风,允许儿童发表个人意见,尊重儿童的权益,从多方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这样,儿童的主导情绪就会是乐观和积极向上的。

第5篇:幼儿教师德育培养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 问题对策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R169.1 文献标识码:R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20401

前言

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首要地点,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学状况并不乐观,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还存在部分误区和弊端。因此,如何运用正确有效的教育方式来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是摆在我国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实际经验总结,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大体上有三点,具体如下:

1.将幼儿教育视为为小学打基础

幼儿园将幼儿教学当做为今后孩子的学习打基础,将小学内容强加到幼儿教学中,这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也许教师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对这样做的影响却考虑的不够全面。过早地将幼儿的学习模式化,反对孩子们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甚至用体罚的方式进行压制,这对孩子们的创造力的打击很大。采用不正确的方法强迫性的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们,极大地挫伤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应有的好奇心和发现的喜悦也不复存在,甚至使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厌倦。

2.忽略了孩子之间的差异

在幼儿园里,老师普遍将自己摆在成年人的位置去看待孩子,这是一种不自觉表现的习惯。于是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想法在老师的眼中变得那么的幼稚和可笑。老师这种心态一旦产生,就难以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尊重和关爱。刚刚进入幼儿园进行学习的孩子是一张纯真的白纸,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很多时候,幼儿园老师都对这一点视而不见,忽视孩子之间的差异,采用同一种要求和同一种方法来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是错误的。另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智力的发展存在着较快或较慢的差异。老师以简单的聪明和笨来进行定义,对孩子们进行横向比较,这不仅破坏了孩子的成长环境,更会导致孩子失去原有的个性。

3.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庭教育相隔离

父母是每一个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十分关键。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但是,很多家长却忽略了这一点,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高枕无忧,不需要履行教育孩子的义务,孩子的教育由老师去负责。父母一旦对孩子缺少关心和教育,会使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如果家长和老师也缺少交流,孩子的不健康心理得不到及时纠正或者找不到正确的方法来纠正,将会极大的影响孩子的成长。

二、解决幼儿教育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三个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和实际工作总结,相应的对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1.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

幼教老师是幼儿教育的灵魂,是执行者,好的幼教老师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新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对幼儿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提高幼教老师的准入门槛。幼教老师的知识面要适当拓宽,最好是心理学能力与专业水平并重,适当的懂一些医学知识,能够对孩子进行健康指导和心理帮助,使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更加专业化。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认真分析孩子间的差异,耐心的引导孩子,对每一个孩子都保有充分的尊重,运用纵向比较法,使孩子在健康成长的同时保留其独有的个性。

2.教学环境要多样化

孩子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不断形成孩子的认知结构和一些新的概念。因此,让孩子参与环境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点,可以让孩子有自由探索的空间。好的环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参与愿望,更能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感性知识。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并逐步培养孩子懂礼貌,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在这些活动中,要设立一些荣誉,培养出孩子的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以帮助孩子积极健康的成长。

3.注重家庭教育

如上文提到的,父母有时候忽略了家庭教育的作用。所以,父母们应该改变这种想法,不能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老师就应该对孩子的教育全权负责。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积极作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更是孩子终身的老师。父母应该多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包括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及时纠正孩子不正确的想法。而幼儿园方面,也应该更好的与孩子的家长进行联络,定期的将孩子一段时间来的表现进行记录,送到父母手中。还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父母还可以适当的在幼儿园跟孩子一起参与活动和游戏,将幼儿园的教育跟家庭教育更好的联系起来。这样,双管齐下,在老师和家长双方的关怀下健康的成长。

三、如何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幼儿的思维多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或家长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应让幼儿慢慢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

1、创设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保持并不断发展幼儿的好奇心。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天生对这个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而事实上,幼儿也正是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了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在幼儿学习科学活动中,教师首先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当幼儿的回答与教师的预想结果不同时,我们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活动。

2、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幼儿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兴趣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幼儿爱思考,有着无数个疑问,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刺激,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如,月亮为什么有时圆圆有时弯弯?秋天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为什么种子会发芽?汽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等等一系列幼儿身边所能接触到的现象,是幼儿通过向科学海洋的航船,兴趣是航程的向导。

3、随机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探索方法。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寻求问题的答案,帮助幼儿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比如,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幼儿发现许多蜻蜒都飞的很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蜻蜓?它们为什么飞的这么低呢”,这些幼儿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引导幼儿讨论这些问题,帮助幼儿理解蜻蜒低飞和天气的关系。

4、抓住时展的脉搏,扩展科学教育内容。让我们的幼儿不断的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符合幼儿的认识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生活,关注和尊重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求,顺应孩子发展的需要,适当安排体现时代特征和现代科技有关内容,让幼儿初步认识现代科技。知道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它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方便。以扩展幼儿的视野满足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如“神奇的电脑”、“能干的机器人”……

第6篇:幼儿教师德育培养范文

一、规则意识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栋梁,亲社会行为需要从小耳濡目染,这样对于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社会行为既能体现在对待身边的人和物,又能涉及到整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以及成年后如何协调社会关系。一亲社会行为是一种行为准则。需要从小培养孩子亲社会行为。随着孩子一点点的成长,接触的东西和事情越来越多,他们要逐渐学会去适应,去面对些事情。而且要伴随着亲社会行为,在社会中得到实践。因此,可以看出规则环境的重要性,如果不能适应,儿童想要健康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二是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很长时间的培育和引导,特别对于处于学前教育中的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讲,更需要日常监护人的提醒和监督,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模仿力很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作为监护人能够规范准守各种行为准则,那么对于儿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三形成和保持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可以表现为某些人或者团体的助人、慷慨和施与等等任何行为。[2]

二、学前教育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中的问题

1.忽视幼儿天性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如果监护人有不当的管教以及使用专制和禁止性规则去规定儿童的活动,会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剥夺孩子应有的活力与创造性。儿童都喜欢游戏,并能从中获得一些知识,监护人应在游戏和活动开始前,把规则跟孩子们说清楚,这样孩子能更好的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相反,如果孩子出现违反规定的行为时才给他们指出来或者惩罚,虽然他们能够亲身体会到对错,但是心灵容易受到伤害。

2.缺乏家园合作

每个孩子基本上都在两个区域活动,包括幼儿园和家庭,这两个区域都是为孩子服务的,都为了培养孩子形成好的规则意思,好的行为行为习惯。但是,有些学前儿童在幼儿园和家里表现出很不一样,甚至反差很大,这就让我们应该去思考一下原因。第一,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监护人的思想教育观念差距大,使孩子不能正确判断对错,观念规则产生混淆。第二,家庭方面和幼儿园方面缺少沟通,孩子在两个区域,表现不同,不能得到及时提醒和帮助。当他们面对不同的监护人时,就会表现出不一样,因为他们认为家长和老师是两个不同的规则行为规则。

3.规则意识欠缺

每个人的规则意识包含多个因素构成,例如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等。有规则行为的基础是意识,意识形成的第一步是正确的认识。第一,学前儿童的不同规则行为是因为对规则的错误认识,他们不懂定了规则要一直遵守下去。第二,幼小的儿童还没有感受到规则对他们是有利的,所以对规则没有感性的认识。第三,当儿童在情感上认识了规则后,仍要鼓励家长,儿童或老师一直遵守,做出表率,并坚定的遵守下去。

三、学前教育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途径

1.尊重天性,制定规则

大自然赋予了每个人不同的天性,因材施教,尊重天性,才能科学的教育。对学前儿童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就是要根据他们的天性来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制定规则,授予学前儿童执行这些行为的权利,并由监护人决定以许可的形式来表达是否同意执行,做还是不做。一旦这些学前儿童自己做出决定,则完全体现出学前儿童的自我中心思想、自身意愿和他们的能动作用。学前儿童天性就好动,所以作为家长和教师不可以完全的放任不管,可以让学前儿童自己活动,要让学前儿童在一定意义上,明白哪些是合理范围的事,哪些超出合理范围之外。例如家长和教师可以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但是具体的性质和属性,以及活动形式全交给儿童自己来选择,并由家长和教师来提供具有安全措施的环境,把对活动的选择自由权交给学前儿童,保证学前儿童天性,尊重了他们的本来意愿。

2.联合教育,合作家园

家园合作,为了更好的保证学前儿童教育,某些家庭和学前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来保护学前儿童的天性,建立联系,确立目标,在教育方式和途径上,共同寻求教育问题,并共同探讨和积极解决。合作家园发展潜力巨大,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家园合作模式,用现代化教育形式实现传播,在学前儿童家庭中发挥作用,学前儿童家长通过电子信息方式来管理、分享和传播互助实现合作家园效果最大化。学前教育机构和家长要及时互动沟通,同时对学前儿童也要做到尽量情感交流,达到共鸣。当然,最好的方式和互动的主题仍然是保护和热爱学前儿童,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爱是合作的基础,情感是共鸣的基础。老师要真心对待每个可爱的宝宝,家长才会真心感觉到老师对孩子的爱是真实存在的。

3.实践教育,形成规则

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方面要经常组织家长参加主题教学活动。活动目的是培养儿童的知识、情感和沟通技能,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设计,并且有家?L和教师共同组织主题教学活动。帮助学前儿童加深对社会生活规则的理解。围绕规则主题开展活动,了解一下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程度,家长帮助收集资料实物。多互动,让幼儿尽量去体验和感受,以便加深印象,在以后的生活中去实践和应用。对幼儿规则意识的教育内容,循序渐进,选择适合幼儿心理的内容进行实践教学。[3]

第7篇:幼儿教师德育培养范文

笔者认为,在学前教育阶段,应尊重幼儿的愿望,为幼儿创设一个赏识的氛围,鼓励和协助幼儿完成既定的目标,使幼儿获得成功,有效地激发幼儿求知、求新的愿望,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自我,使幼儿在自信、自强、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中成长,唤起幼儿美好的奇思妙想,使其萌发无穷的创造力。

一、尊重幼儿,激发创造潜能

创设赏识的氛围,是教师学会关注幼儿、信任幼儿、尊重幼儿的关键环节。有了这样的氛围,就会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幼儿身上蕴藏的无限潜能。把属于幼儿精神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还给他们,这样,幼儿的心灵才会舒展,思维才会活跃,创造的潜能才会被调动起来。

幼儿刚刚接触社会,刚刚适应集体生活,教师赏识的眼神、赏识的话语、赏识的动作,都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激情。

一次,在“美丽的天津”活动中,我园幼儿通过“议天津”、“说天津”、“讲天津”、“画天津”,把天津美好的景物表现出来。他们和家长一起参观津城,听家长讲述津城历史故事,幼儿从中了解了天津的风土人情、高大建筑和美丽的传说。幼儿通过画画、拼图、粘贴等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并将自己的作品讲给别人听,展示给别人看。他们为想象插上了翅膀,使创造思维得以充分的发展。教师在赏识幼儿拼、摆、画、贴的过程中,并没有规定统一的方式,而是尊重幼儿自己的选择,鼓励幼儿大胆地创作。

教师的尊重还体现在能否多方面正确地对待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幼儿园里常常遇到这样的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他们往往不根据教师的要求去做,在构图与用色上有自己的特色,想象奇特。他们的画儿在我们成人看来感觉有点乱七八糟,不整洁、不漂亮,看不出画面的内容。如:在画“海底世界”这幅画时,男孩洋洋的画看起来有点凌乱,颜色很多,看不出是什么内容,教师看后并没有责备他,而是耐心地听他讲画。洋洋说:“我画的是海底超市和蓝色通道,人们可以在水中购物、观赏。”听了幼儿的讲解,我们顿时感到这幅画极具想象力和创意。又如: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练习投掷,让幼儿把纸折成飞机进行练习,玩了一会儿,有的幼儿将纸团成一团,一边投掷一边喊着:“子弹飞来了。”教师没有阻止他们,而是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引导他们继续想象:“还有什么飞来了?”这时幼儿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有的说宇宙飞船,有的说太空飞人,有的说航空母舰,有的说人造卫星,等等。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果我们常以淘气、不听话和破坏教师原定计划为由,否定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的探索创新,就会扼杀幼儿的创造性萌芽。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以赏识的态度,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用鼓励的眼神给幼儿的创作以肯定、欣赏,让幼儿体会到“我行,我能行,我真行”,从而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那么,他们的创造力就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协助幼儿,鼓励大胆表现

从年龄特点看,幼儿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萌芽时期。四到五岁的幼儿最富于幻想,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提问题,探究问题,喜欢拆装东西,有时能别出心裁地搞出别人意想不到的花样。针对幼儿的这些心理特点,教师要充分信赖幼儿,让幼儿自己去玩、去探索,将幼儿无意中的想象和创举变为有意的,把自己看作是幼儿的协作者,帮助他们完成既定的目标。如:在制作车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和教师共同搜集各种废旧材料制作车。开始的时候,幼儿们只是制作静态的车,经过教师的多方引导,并与教师一起观察车、讨论车,幼儿的兴趣大增,积极地想办法让自己的车动起来。在教师的鼓励、引导和协助下,幼儿在自己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制作出了一辆辆动态的车。幼儿还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他们喜欢的车,如:奔驰、宝马、奥迪、尼桑、QQ、比亚迪、本田、丰田等。幼儿畅所欲言,说起了自家车的良好功能和乘车游玩时的感受。又如:班里的自然角养了许多小鱼,幼儿很喜欢这些小鱼,每天都来看它们,给小鱼喂食吃。一次换水的时候,男孩鹏鹏将自己喝的热水倒进了鱼缸中,这下子班里沸腾了,幼儿们说不该把热水倒入鱼缸中,边说边用眼睛看着教师,希望教师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教师没有批评鹏鹏,而是启发幼儿一起讨论,让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情景,并协助幼儿一起寻找答案,说明鱼可以在多高温度的水中生存。教师的鼓励、参与激起了幼儿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愿望。一段时间里,班上一直围绕这个话题热烈讨论,教师启发幼儿将不同的鱼进行分类,如:热带鱼、深水鱼、浅水鱼,等等,使幼儿在游戏中逐渐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和不同的种类。

在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及热烈讨论的行为给予肯定和赞扬,在教师的帮助和鼓励下,幼儿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幼儿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讲述着一幅幅精彩的画面。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他们提出的问题,体验幼儿的情感,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决定,协助幼儿完成既定的目标。教师的鼓励、帮助使幼儿的创造思维更加活跃,探索意识更加强烈,更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潜能。

三、营造氛围,引导幼儿创造

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要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不失时机地为幼儿的点滴进步喝彩,努力营造一种自由、宽松、赏识的氛围,使幼儿自由地思索、想象和再创造。教师要鼓励幼儿的创造行为,向幼儿提问,并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实践,开拓思路,活跃思维。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要解放儿童的嘴巴、空间、时间、眼睛、头脑和双手。”为幼儿创设一种师生和谐、平等的良好氛围,赏识每一个幼儿,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在一次建构活动中,引导幼儿合作搭建“美丽的立交桥”。我们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幼儿去想象:如何把桥面支撑起来?于是,幼儿们开动脑筋:有的用三根桥柱,有的用两根桥柱,还有的幼儿仅用了一根桥柱就支起了两个桥面。紧接着,教师又问:“怎样才能使桥更漂亮?”幼儿们再次进入了想象的空间。教师给幼儿充分的时间,让幼儿用眼睛看、用嘴巴说、用耳朵听,大胆地动手去做,“美丽的立交桥”就这样在幼儿的想象、创造和动手操作中建成了。在搭建的过程中,幼儿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相互赏识,在富有创造激情的氛围中,一座漂亮雄伟的立交桥搭建成功了。桥的整体设计为“飞机”造型,“飞机”的周围则是“绿树”环抱,用亮光纸制成的灯柱环绕在桥的周围。教师对幼儿们的作品给予高度的评价,赏识的目光,投射到每个幼儿的脸上,使幼儿们更加兴奋,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在这种和谐、赏识的氛围中,幼儿更有自信了,又一次点燃了创作的欲望,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展。

四、激励成功,展示幼儿风采

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而从小给幼儿树立自信,培养其成功感,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将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愿意表现自己,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功。

每个幼儿都有成功的天分和优势,发展过程中也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师要为每个幼儿提供广泛的具有个体适宜性的锻炼机会,为每个幼儿创造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条件,并给予积极正面的反馈。既帮助幼儿认识自己,又锻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游戏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敢于表现自己。如:在活动区开放的时间,许多幼儿选择了表演区域。在这里,幼儿可以聆听动人的音乐,表演自己喜欢的童话剧,如《七个小矮人》、《白雪公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很投入地演出,不仅锻炼了表演的技能,更丰富了内心世界,学到了很多真、善、美的优秀品质。

第8篇:幼儿教师德育培养范文

【关键词】融合教育;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7/08-0057-04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再次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2013年,《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草案)》指出:大力提高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接受残疾儿童的普通幼儿园应当实施融合教育,为就读的残疾儿童提供适当的教育与康复训练。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指出:各地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山东、浙江、陕西、湖北等省市在下发的《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也都提到了积极发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积极推进残疾幼儿随班就读工作。这些学前教育的政策文件无不渗透着融合教育的理念。融合教育倡导“零拒绝”,主张所有儿童都有权利接受高质量的、适合自己特点的、平等的教育。〔1〕这就意味着学前融合教育在中国不再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和理念指引层面,而是开始强调实践应用了,具体地说,就是强调融合教育理论与学前教育实践的相互促进了。

学前融合教育,是指为3~6岁特殊幼儿创设正常化、非隔离的教学环境,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及相关服务,从而促使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达到真正的融合。〔2〕以融合教育为代表的新型教育思想和实践, 正以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的教育形态惠及广大残疾儿童。〔3〕但是,当前我国各地学前整合教育发展的水平并不均衡。例如,李伟亚曾在对浙江省269名幼儿园教师所作的调查中发现,特殊幼儿参与幼儿园活动和课程的类型有限,尤其是社会、科学和体育活动方面的参与程度较低;在社交活动中容易遭到同伴的拒绝;尽管27.3%的有发展缺陷的幼儿和26.9%的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幼儿能得到与其发展水平和特点相适应的教育,但参与的质量仍存在极大的问题。〔4〕这表明,作为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融合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在大力倡导幼儿园教师教育一体化的今天,作为承担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深入思考在培养学前融合教育师资、促进学前融合教育良性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体现自己的价值。

一、学前融合教育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挑战

当前,融合教育在我国的具体体现是随班就读。〔5〕学前融合教育也倡导“残疾儿童的随园保教”,即普通幼儿园接纳特殊儿童,幼儿园教师在关注正常儿童的同时,也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宜的个别化教育服务。但是,据叶小红2014年对江苏省9个地区的调查发现,普通幼儿园的融合教育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的“合”,即只是提供了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儿与普通幼儿一起学习的空间,而没有考虑如何让两者在融合教育中获得最大效益。〔6〕要保证学前融合教育的质量,就必须要配备符合学前融合教育所需要的师资。这就要求普通幼儿园的教师既要掌握促进正常发展幼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要掌握促进特殊儿童发展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职前培养是教师教育的重要阶段,学前融合教育对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机构――高校提出了挑战。

(一)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模式的挑战

高校通常对学前教育专业和特殊教育专业进行分别设置。两者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专业活动等方面基本无交集。学前融合教育要求依托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能科学开展融合教育的普及型人才,让普通教师具备开展特殊教育的技能;依托特殊教育专业,培养能科学开展融合教育的专业化人才,让特殊教育教师具备开展普通教育的能力。〔7〕依据当前融合教育倡导的“幼儿园开展残疾儿童随园保教”的具体要求,学前教育迫切需要培养“融合教育的普及型人才”,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根据时代要求和行业需要,创新教育模式,主动与特殊教育专业在课程教学、实习实训、学生活动等方面进行交叉与融合,培养具有学前融合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的学前教育人才或管理人才。

(二)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资源的挑战

学前融合教育兼具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两个专业的特点,在教育理念、教育知识、教育能力等方面都对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为达成这一人才培B目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须在师资配备、课程体系、实习实训、就业体系等方面作出调整。不仅如此,学前融合教育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现有教育资源也提出了新挑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需要配置符合学前融合教育理念的各类教育资源,为顺利组织学生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前融合教育普及型人才提供支持。

二、渗透融合教育理念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

学前融合教育能否真正促进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而这一专业知识和能力需要在职前培养阶段习得。何叶曾对成都市开展融合教育的幼儿园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在职前并没有接受过与融合教育相关的培训,不具备融合教育的专业能力。〔8〕因此,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需要结合学前融合教育的实际需求,依托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中渗透融合教育理念,以培养出既可以教育正常发展儿童,也可以兼顾特殊儿童发展需要的学前融合教育师资。

(一)确立渗透学前融合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设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建构实践体系、规划就业体系的依据。与特殊教育专业不同,学前教育专业不是培养专门学前特殊教育人才的专业,而是培养具有渗透融合教育理念的幼儿园教师,即要让学生在理解掌握正常发展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同时,掌握特殊儿童的教育知识与教育技能。与传统学前教育专业不同,渗透融合教育理念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在保教正常发展儿童,促进正常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兼顾特殊儿童的发展教育,推动所有适龄儿童真正享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二)开展渗透融合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活动

融合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掌握实施融合教育的能力。〔9〕特殊儿童能否在普通幼儿园享有与正常幼儿在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平等的权利,取决于幼儿园教师是否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观念与技能。渗透融合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需要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师资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1.设置融合的课程体系

2002年,教育部等部门提出要在高校师范专业开设与融合教育有关的课程及讲座。〔10〕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也建议提供特殊儿童教育的课程模块。2014年颁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2014-2016)》鼓励高校在师范类专业中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的全纳教育理念和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11〕但是,目前国家并没有对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开设特殊教育课程作出强制性要求,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依据教育部下发的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核心知识领域和核心课程的要求自主设置课程,很难形成学前融合教育课程体系。

对此,我们建议可以借鉴某些国家的做法。如英国教育与科学部规定,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学生必须学习一定的特殊教育课程,高校的教育学院必须有能力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特殊教育课程;〔12〕日本的特殊教育学和特殊儿童心理发展都是教师职前教育的必修科目;〔13〕2001年以后,瑞典实施的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方案规定各类师范生都必须修满60个学分的公共基础课程,其中就包括专门的“特殊需要教育”模块。〔14〕就目前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现状而言,学前教育专业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可以重点注重两点:一是要帮助今后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的学生具备融合教育理念,了解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具备初步设计课程的能力。各高校要在充分调研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细化、深化课程设置,以原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为核心,优先设置部分实际使用频率高、实际效果好的特殊教育课程,如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特殊和教育诊断与评估、学前融合教育的环境创设、特殊儿童沟通、特殊儿童班级管理等,同时开设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二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可设置学前融合教育方面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必修课程可以保证所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接受学前融合教育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职前培训,专业选修课程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有关学前融合教育的专业素养。

2.选择实用的课程内容

在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幼儿园教师是否认同融合教育理念、能否胜任融合教育工作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选择紧密相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考虑学前融合教育课程内容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课程内容应渗透融合教育理念的培养。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了解并认同融合教育的理念。二是要确保融合教育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渗透融合教育理念的课程既要强调其自身课程内容的逻辑性、完整性、前瞻性,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三是注意加强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如将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特殊儿童的沟通与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建立起相对密切的关系,产生交互影响。

3.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可多种多样,关键是要根据课程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实地调研等都可根据课程特点加以运用。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也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育质量。如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异地互动教学,贯通高校与特殊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开展高校与特殊教育学校、学前融合教育机构之间的互动教学,为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提供技术支持等。

4.建设合作的课程师资团队

一般说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特殊教育师资相对缺乏。要开展渗透融合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需要构建一支合作的专业团队。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配备有关特殊教育课程师资:一是“请进来”,也即学前教育专业与特殊教育专业、特殊教育机构、融合教育机构通力合作,师资共享。如果本校既有学前教育专业,也有特殊教育专业,则同一学校两个专业可以相互协作,实现师资共享;如果本校没有特殊教育专业,则可以联合特殊教育机构或融合教育机构,特别是学前儿童特殊教育机构,如儿童康复机构,实现师资共享。“请进来”的专业师资需要根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设计课程内容,以确保课程教学能够符合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请进来”的专业师资在讲授课程内容之外,还可利用自身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解特殊儿童、观察特殊儿童、学习与特殊儿童沟通的教育实践活动。〔15〕二是“走出去”,培养本校特殊教育师资。如果本校既没有特殊教育专业,也不易找到对口机构的特殊教育师资,则可考虑选派校内专业接近的教师,如具有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师进修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相关课程,为开展渗透融合教育理念的教学培养和储备师资。

(三)建立渗透融合教育理念的实习体系

幼儿园教师教育态度、教育理念的形成,教育实践技能的掌握,都需要通过教育实践积累。通常情况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选择实习基地时,较少会考虑特殊教育机构。架构渗透融合教育理念的实习体系时,必须增加到学前特殊教育机构开展实习的内容。

(四)开展渗透融合教育理念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所谓“第二课堂”,是指邀请融合教育研究者、优秀的一线教师或者有专业特长的特殊儿童家长为高校学前教育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儿童康复机构、特殊教育机构等开展志愿者或义工活动,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由组建“融合教育”社团,组织成员阅读融合教育书籍、观看融合教育视频、进行融合教育讨论、开展志愿者活动等等。“第二课堂”对学前融合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实施学前融合教育既有利于保障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也有利于推动普通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学前融合教育对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了迎接挑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需通过整合资源、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增设融合教育课程、优化实习实训工作、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等,在职前培养中渗透融合教育理念,开展融合教育实践,提升未来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教育能力,以培养真正符合实际需要的学前融合教育师资,提高学前融合教育实效,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景时,刘慧丽.芬兰融合教育的发展、特征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3,(8):54-60.

〔2〕张国栋,曹漱芹,朱宗顺.国外学前融合教育质量:界定、评价和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5,(4):3-8.

〔3〕罗洁.推进融合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在北京市残疾人融合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特殊教育,2013,(6):95-96.

〔4〕李パ.普通幼儿园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在园生存现状〔J〕.学前教育研究,2011,(12):34-40.

〔5〕展雷蕾.融合教育的教育融合,支持教育的教育支持〔J〕.现代特殊教育,2012,(1):5-8.

〔6〕叶小红.江苏省学前融合教育的现状及应对建议〔J〕.早期教育,2015,(12):2-7

〔7〕邓猛,赵梅菊.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教育学报,2013,(12):75-81.

〔8〕何叶,彭韵潼.全纳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3-16.

〔9〕汪斯斯,邓猛.印度教师融合教育能力的培养及问题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5,(10):85-91.

〔10〕万莉莉.本科师范生对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5,(1):28-3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EB/OL〕.〔2015-03-09〕.http://.

〔12〕姬彦红.全纳教育视野下的幼儿教师培养〔J〕.中国特殊教育,2012,(2):17-20.

〔13〕周念丽.中日幼儿园教师学前融合教育意识比较〔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352(12):35-37.

第9篇:幼儿教师德育培养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多种形式;感恩意识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4-0082-01

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也就是说得到别人的恩惠,自己也要回报他人,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关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是学会感恩的前提。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从小学会感恩呢?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的问题。我园“十五课题”——“幼儿积极生存、安全自负教育”和“热爱生命教育”的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开展“学会感恩关爱他人”的教育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上学期开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与关爱教育,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在幼儿园特色活动中进行关爱他人的教育

烹饪活动是我园进行生命教育以来一直坚持开展的特色活动。多年以来在各班教师的努力下,这项活动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增多。刚开始这项活动作为“幼儿积极生存 安全自负”科研课题的操作活动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如今烹饪活动又有了新的教育内容。

去年秋天,大二班的孩子们种植园地里的南瓜丰收了。孩子们精心制作了南瓜饼请全园的孩子们一起品尝。他们来到了小班,亲自喂小班的孩子们吃。并告诉想爸爸妈妈的小班孩子不要哭,哥哥姐姐爱他们。吃着甜甜的南瓜饼,弟弟妹妹们擦去了脸上的泪珠,对大班的哥哥姐姐们露出了笑容。通过活动,小班的孩子得到了大班孩子的关爱,而大班的孩子们也学会了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春季是蚕豆大量上市的季节,大三班的孩子们剥好了蚕豆在老师的帮助下煮熟后,自己浇上调料制作成美味蚕豆。他们请弟弟妹妹一起品尝,从弟弟妹妹们满意的笑声中他们感受到了分享的乐趣。

二、开展“大带小”与“玩具分享”活动,引导幼儿关爱身边的朋友

九月,新生入园了。他们到了新的环境很不适应,整天哭着要妈妈。老师们常常是安抚好这个孩子,那个孩子又哭了。针对这种情况,大二班的孩子们开展了“玩具分享活动”,他们从家里带来了自己喜爱的玩具。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小班,当小班的孩子看到哥哥姐姐们拿出了好玩的玩具时不再哭泣,高高兴兴和大班的孩子们一起玩耍。而哥哥姐姐们也手把手地教弟弟妹妹们玩玩具。

玩具分享也是我园一直以来开展得最好的活动,孩子们刚入园时,受到大班孩子们的关爱。到了他们上大班时,又会把自己的爱传递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就这样周而复始孩子们学会了感恩。玩具分享活动可以在不同的年龄班之间开展,也可以相同年龄的孩子中间开展。

三、围绕孩子们周围熟悉的亲人进行感恩教育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尤其是爷爷奶奶那一辈更是这样。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爷爷奶奶有一点好吃的东西,哪怕自己不吃也要留给孙子吃。可是现在的孩子呢?有好吃的能够想着爷爷奶奶的确实很少很少。

于是,九月九重阳节我们开展了“敬老月”活动。全园孩子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了解了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后,用自己的方式来向爷爷奶奶们表达自己的爱,有的给爷爷奶奶们制作了代表自己心意的小礼物,有的为爷爷奶奶做一件事,例如:给他们捶捶背、捏捏肩;为他们包饺子;给他们唱首歌。学习在公共汽车上给其他老人让座等等。一个月过去了,孩子们学会了把自己的爱回馈给爷爷奶奶们,从中受到感恩教育。

四、利用榜样人物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

雷锋是懂得感恩和默默地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典范,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今年,是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我们开展了引导幼儿向雷锋叔叔学习,用实际行动来帮助别人的教育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