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跨境电商国际贸易论文范文

跨境电商国际贸易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跨境电商国际贸易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跨境电商国际贸易论文

第1篇:跨境电商国际贸易论文范文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

[DOI]10.13939/ki.zgsc.2016.42.189

1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互联网+”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进一步推动了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带动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传统对外贸易模式正在迅速地向互联网贸易方向转变,转变的途径是跨境电商,而跨境电商必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主要模式。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从规模到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就已超过5000家,境内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已超过20万家。图1表明,近5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迅猛,年增长超过30%。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预计到2016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6.8万亿元。跨境电商行业整体处于成长期,未来长期将保持较高的成长速度,急需大批人才。

2 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2.1 跨境电商的发展需要更多专业人才

随着我国外贸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人才的紧缺成为不少外贸企业的发展障碍。根据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联合阿里研究院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显示,近86%的企业认为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严重存在”,需求缺口约200万人。其中,小企业对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相对较多,且倾向于招聘专业具有复合型的知识和技能人才。

2.2 跨境电商对国贸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商企业销售的产品品类和销售市场更加多元化,企业对电商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根据《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显示,70.1%的企业选择跨境电商人才最多的倾向是来自国际贸易专业。这对国贸专业的发展无疑是非常好的机遇,但是65.1%的企业更多希望聘用复合性学科人才,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特征的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综合性需求较强。

2.3 跨境电商对国贸专业人才核心技能发生转换

由于跨境电商企业对各种综合性人才,特别对有外语能力和平台知识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比较强烈,这就要求高职国贸专业的核心技能随之发生变化。除了传统国贸专业要求的外语沟通能力、外贸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求网络运营技能、网络营销技能、网上交易技能和跨境作业技能一系列核心技能作为保障。

3 当前高职国贸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针对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尚未确立

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使用跨境电商平台,但高职院校尚未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只是作为国际商务和电子商务的专业方向来培养人才。许多高职院校仅把跨境电商作为传统外贸的一种新转型和新模式,仍然重点培养国际贸易人才。大多高职院校沿袭之前的培养模式,仍以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主,未能构建适合跨境电商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达到注重跨境电商的平台性、工具性及商业模式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及在能力培养上更趋于融合的要求。

现阶段,专业改造还处于起步阶段,改造的理念以及专业改造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还在进一步探索中。如果把当前国贸专业开设跨境电商方向增加电商操作类课程看作应急之策的话,那么从长远着眼,现在就应该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方面为将来成立跨境电商专业做好必要的准备,逐步厘清国贸专业和跨境电商专业的关系。

3.2 针对跨境电商的实践教学平台尚未搭建

传统实践教学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方面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已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求。跨境电商的教学不能拘泥于理论知识,需要大量实战经验,深入到工作中,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实践教学是重中之重。但现有高职跨境电商教学未改变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辅之以相关的实训的模式。在运用模拟教学软件进行实训方面,对于跨境电商教学软件研发不足,市场适合的教学模拟软件偏少,大多只能依托于国际贸易软件进行实训。由于实训教材内容缺乏实践操作性,缺少跨境电商相关内容,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从企业和行业的要求来看,高职普遍缺乏与跨境电商企业共同培养具有跨境电商核心技能的实践教W平台,未能充分利用国内外著名企业的优势资源,通过“厂中校”和引入企业专家等模式开展实习实训。

3.3 针对跨境电商的新的课程体系尚未构建

高职国贸专业经过多年建设,课程体系已趋成熟,但适应跨境电商方向的设置时间相对较短,并且跨境电商本身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在此背景下多数高职院校为了尽快培养人才,只是对原国贸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适当的改变,主要以“国贸+电子商务”的思路来构建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下,学生在学习原有国贸专业必须具备的内容的同时,还需完成电子商务所必备的网络客户服务、网络营销推广、图片处理、数据分析等课程内容,由于时间较短、课程体系缺乏关联性,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真正掌握跨境电商的核心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打折扣。因为课程体系还仅仅是原国贸专业的简单扩展,所以跨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没有真正完成,科学合理的有创新性的课程体系还未构建。

3.4 跨境电商的师资力量匮乏

目前,我国高职跨境电商专业方向的教师主要来自于国贸、国际商务等外贸类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只有部分兼职教师来自于跨境电商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参与教学和专业建设。

下表是国贸专业与国贸专业(跨境电商方向)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实训课程与核心技能在改建前后的比较。

4.4 多渠道校行企共同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4.4.1 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研修培训

高职院校应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质平台,把院校的教学资源与企业的实践平台相结合,打造教师培训体系。作为“全国高校跨境电商师资培训基地”,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2015年以来在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国际商务教育研究会的指导下先后承办了四期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师研修培训,搭建了专业学习和实践平台,加强了高职院校与行业协会、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及院校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参加电子商务培训、优化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供了成功的师资培训平台和范例。

4.4.2 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

高职院校要依托商贸流通全业态的龙头企业,通过参与企业资源课程改造、全真企业实践等方式,为院校培养以全球供应链和跨境电子商务师为主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通过企业实践和参加培训与企业专家和业务骨干互动和交流,教师能够提高素质标准,达到考核要求,成为“双师型”教师,胜任跨境电商和相关综合技能课程教学工作。

4.4.3 坚持企业兼职教师制度

积极引进拥有跨境电商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骨干和业务精英担任兼职教师,通过兼职教师的课堂教学、开设讲座、参与毕业论文和职业技能竞赛指导等多种灵活的方式,教师和学生了解跨境电商发展的最新动向、掌握平台实操技能,激发学生对跨境电商创业和就业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企业兼职教师教学中需与专业教师紧密配合,提升课堂教学管理质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寿华.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析[J].职教通讯,2016(11):25-28.

[2]沈通.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9):33.

[3]乔哲,张彦玲,胡文杰.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基于跨境贸易电商化背景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5(32):34-36.

第2篇:跨境电商国际贸易论文范文

关键词:跨境电商;大学生创业;创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4-159 -03

一、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根据海关总署和中国电商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 2015年1月至6月,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 2 万亿,同比增长 42.8%,占我国进出易总额的 17.3%。近几年来,跨境电商的发展已呈现出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的特点。目前,跨境电商主要的平台包括三类:国际B2C跨境电商平台,国际B2B跨境电商平台和综合类跨境电商平台。以速卖通、亚马逊和eBay为代表的国际B2C跨境电商平台,具有门槛低、启动资金少和操作过程简单等特点,十分符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的创业需求。相比之下,以阿里巴巴国际站、敦煌网、环球资源网和中国制造网为代表的国际B2B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以天猫国际和美国新蛋网为代表的综合类跨境电商平台,入门门槛、启动资金和操作要求都很高。

二、大学生创业模式类型

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创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业模式的选择是创业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在不断地摸索与尝试中,大学生创业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模式。

(一)依附式创业模式

依附式创业模式是创业者在与一些运营良好的大型企业或集团建立合作或依附关系的同时,借助公司的各种资源不断发展业务,开拓市场,实现自己公司的盈利和发展的一种创业模式。这种创业模式的优点是启动资金较低,相对来说风险较低,能够规避创业初期的很多风险。其缺点是,自己公司的自主性和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在公司创立初期使用和运行。

(二)网络平台创业模式

网络平台创业模式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产品营销的一种创业模式。这种创业模式的优点是可操作性非常大,对创业者的时间和空间要求不高。网络平台创业模式在传统零售行业和电子商务行业之间架起桥梁,并且促使二者进行独特的融合,有着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其缺点是:首先,大学生多采用粗放型经营模式,大多使用网络,没有十分明确的创业规划指导,在技术型创业上较为欠缺。其次,时间、认知受限。虽然经营网店在时间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在创业初期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做充分的前期准备。而很多大学生对网络创业的认识不够,创业时多属于试水性质,单枪匹马作战,难以坚持。同时,这种模式缺乏规范化管理。大学生网络创业个体经营居多,这就局限了店铺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发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最后,大学生在承受交易过程中的风险能力不强。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匹配、客羯矸萑现の侍狻⑼络欺诈等等因素都影响了网络平台创业的成功率。

(三)核心科学技术创业模式

核心科学技术创业模式是指大学生利用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和身边已有的资源进行创业的一种创业模式,多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创业。优点是:在集思广益的同时,最大地发挥团队成员的作用,产生很好的效益,从而可以积累资本,使公司可以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这种小型企业的业务量起伏波动很大,而且相对来说门槛较高,需要的启动资金也较多。在没有外部资金投入的情况下,难以成功运作。另外要求创业者既要对所踏足行业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要具备创业素质,需要很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和抗压能力。而大学生由于本身缺乏经验,对渠道信息的变动不是很敏感,很难做出迅速反应并提出对策。所以这一类型的企业存活时间不长或者短时间内就需要转型。选择这种创业模式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要对自己及团队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同时创业者需要有更大的决心和毅力。

(四)模拟孵化创业模式

模拟孵化模式是一种理论与环境相结合的一种创业模式,具体的有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比赛或入驻创业园。许多大学生创业者通过在校期间参加大赛的经历,熟悉了创业的基本流程,储备了相关的创业知识,从之前的创业者那里借鉴了创业经验,接触、了解了社会创业的大背景、大环境,从而在自我创业时能够从容不迫。其中也不乏一部分项目,由于在高校孵化园中运作较好,还会得到社会的赞助、合作等等。有的作为成立公司的资本,转到社会去发展。该模式的特点主要是在学校、社会普遍关注的孵化园中,信息的及时性和产品的流通性都能得到有效的保证,且风险较小。

(五)概念创新创业模式

概念创新创业模式是建立在大学生独特的创意之上的创业模式。这是一种全新的创业模式,是大学生在一些新兴领域运用自己的奇思异想所进行的创业活动。概念创新在艺术、装饰、网络教育培训等行业运用比较集中。该模式要求创业者拥有新奇的想法,能够抢占市场先机。该模式有资金需求低的特点,便于创业者进行创业。但要求创业者思维灵活,对市场的发展要有预见性,对行业动向有敏感性。在关键时候,要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六)积累演进创业模式

积累演进创业模式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基于行动的学习”项目提出,该模式倡导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选择资源需求少、易操作的项目。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最终实现自我突破,成就事业。这种模式对于创业者的专业技能、知识储备要求不高,适用于在创业的初期没有成熟的创业条件和运行机制的创业者。他们凭借个人极强的社会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事做起,逐步摸索出与自身相符的创业之路。该模式对创业者的要求不高,很适合由若干人组成的团队进行创业,并且创业者面临的未知程度也很低,通过逐步积累,成功率很高。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创业特点

(一)具备创业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已经在学校学习过有关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方面的课程,具备在互联网上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的能力。同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外语沟通能力普遍较好,善于开发国外客户。这些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极大优势。

(二)资金不足

由于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进货的途径主要是市场直接进货、厂家进货或者网店代销,资金不足就成为了最大的问题。尤其是前两种方式的资金压力比较大,同时创业者往往还要承担货物囤积,卖不出去的风险。就资金压力较小的网店代销来说,其购买的货物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收货时间不能保证,这些都是目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困境。尤其是在跨境电商平台下的大学生创业问题更是显著,收货周期较长、转汇成本较高等因素都是跨境电商平台下大学生网络创业所面临的难题。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跨境电商平台下的产品都是通过竞价排名来获得客源的,因此网络营销成本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网络竞价排名需要的是对某产品的点击量,而这就需要相应的网络营销费用。但是高昂的网络营销费用对于没有创业资金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再加上电子商务平台的门槛在不断提高,资金不足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不小的压力。

(三)选品资源在平台上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

大学生的进货渠道可选择性较少,其在产品的选择上极易出现雷同的现象。选品资源的无差异性也大大限制了大学生创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导致很多大学生在产品选取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缺乏差异性的产品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而大学生由于在相应行业产品知识上的缺乏,也并无其他的解决方法。

(四)综合能力相对缺乏

综合能力的匮乏也是大学生业的短板。创业过程依靠的是综合性的知识结构,而大学生没有行业专业认识度,也缺少企业专业培训的机会,缺乏对客户对象的分析和数据的整合能力。正是由于综合性能力的相对匮乏使得大学生创业举步维艰,只能依靠前人的经验,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摸索。

四、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

在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综合考虑自身的优势和条件限制,可以尝试选择以下两种模式进行创业。

(一)基于全球速卖通网络平台的创业模式

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发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国际贸易活动。该模式巧妙避开了大学生创业初期在行业门槛和资金等方面的劣势,其灵活的工作时间和较低的入门门槛更是对于大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在跨境电商背景下,该模式具有极强的嵌合度,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极为有利。全球速卖通是一个以海量产品和多店铺为主的平台,在操作要求和产品品牌方面要求不高,限制性较小,比较适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个人创业。全球速卖通前后贯穿了产品上架、下单付款、包裹发货、收货确认到最后的卖家收款一系列过程。速卖通相较亚马逊成本低一些,但是没有自建的海外仓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在创业时可以采用普通邮寄快递和第三方物流集运模式,在物流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借助速卖通“物贸一体化”和竞价排名,发挥发货速度和价格上的优势。

(二)基于学科竞赛的模拟孵化创业模式

模拟孵化模式是一种理论与环境相互结合的创业模式。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参加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和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参赛学生对交易磋商、客户开拓、平台运作、单据缮制等具体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外,很多高校成立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利的创业条件。许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熟悉了创业的流程,储备了充足的创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创业经验,可以沉着冷静的应对创业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其中也不乏一部分项目,由于在高校孵化园中运作较好,还会得到社会的赞助、合作等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参加学科竞赛积累业务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创业园的有利条件,组建团队,入驻创业园,开展跨境电商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袁丽. 跨境电商平台的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探析[J]. 江苏商论,2014,(12):35-36.

[2]胡玉玺. 跨境电商平台下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探究[J]. 智富时代,2016,(10):84.

[3]吴佳琪. 浅谈跨境电商发展现状与趋势[J]. 信息技术,2016,(21):180.

[4]万细梅 朱光喜. 我国大学生创业模式探析[J]. 青年探索,2017,(01):21-22.

[5]张磊. 跨境电商平台下网络创业问研究[J]. 商,2015,(18):99.

[6]谢海玲.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以速卖通为例[J]. 品牌,2015,(12):59―60.

作者简介:

张博,男,江苏宿迁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曹冬艳,女,江苏南京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老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第3篇:跨境电商国际贸易论文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性壁垒;电子商务;技术创新

本论文为课题《潍坊市外贸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2月5日

一、技术性壁垒产生的原因分析

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TBT)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是指WTO《TBT协议》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广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还包括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和检疫措施(SPS)、包装和标签及标志要求、绿色壁垒、信息技术性贸易壁垒等。现在一般均是指广义上的范围。与关税壁垒相比,技术性贸易壁垒更灵活多变、更隐蔽且针对性强,常用于国际贸易中各国保护本国的企业和产品,增加进口成本和手续。

随着近年来大量的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等贸易壁垒的取消和消除,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有所进展。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2005年开始就已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而201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首次超过4万亿美元。为了限制我国商品的出口,以保护本国同行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有意识地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我国产品出口。

在非关税壁垒中,如果直接采用进口配额等传统的措施限制进口,不仅常常要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而且容易遭到对方的报复。同时,随着当前企业经营国际化的发展,可以绕开对进口配额的限制,而技术性壁垒却很难对付。因此,在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逐渐失去贸易保护功能的情况下,在世界各国经济与科技发展有明显差距的现实下,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保护本国或本地区贸易利益的主要手段。欧盟各国、美国、加拿大、瑞士、日本、韩国等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实施了各种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由此导致我国出口产业的产品技术含量少、质量落后。据专家估计,我国产品质量实际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体现在出口商品结构上,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占主导地位,而附加值高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仍然占次要地位。而随着全球质量水平和档次的不断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性门槛也随之提高。仅就德国而言,目前应用的工业标准约有15,800种,大多数标准等同于国际标准,相比之下,我国标准体系混乱,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专业标准及企业标准,数目多且水平低下,使企业产品出口不畅。例如,我国农产品因违反添加剂使用标准、微生物、重金属超标等原因而被贸易对象国拒绝入境等。

二、信息技术性壁垒产生的原因分析

信息技术性壁垒是指与国际贸易有关的信息表述不标准、不衔接、不与国际通行表述方法一致,不符合进口国的要求,不利于商品流通所造成的贸易障碍。常见的信息技术性壁垒主要包括电子数据交换(EDI)标准和条形码等方面。

(一)电子数据交换(EDI)标准。由于近几年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有关电子商务的标准也正日益成为贸易技术性壁垒。随着电子商务的技术支持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成熟,一些国家开始强行要求以EDI方式进行贸易。从世界范围来看,电子商务的成功应用大多是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欧洲,他们从中获取了极大的利益。而发展中国家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相对落后,计算机软硬件设备、通信设施以及法规建设都不健全,很难达到EDI的硬性要求,还不能执行完全的电子签证系统。1996年,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已向美国政府提出建议,将彻底执行针对柬埔寨、马来西亚以及中国的电子签证系统,所以EDI实际上已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一种信息技术贸易壁垒。

(二)条形码。条形码是用数字和条码标志表达国家名称、制造厂名称、物品以及和物品有关的诸多特征的信息系统,以使其物品符合国外物流系统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为实现快速、有效的自动采集、识别、处理和交换信息提供了保障,为商品进入超级市场提供了先决条件。条码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仓储、邮电、图书、档案、医疗、票证、工业自动化等各个领域,而且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国际上条码发展很快,就目前统计来看,西欧各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的商品条码普及率已达90%以上。没有条码的商品很难进入已经使用条码国家的超级市场,商品没有条码,不能自动扫描识别,只能进入低档商店。过去,我国有些出口商品质量很好,就是因为没有使用条码,在一些使用条码的超级市场里却被放在货架下或角落里。因此,商品形码是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

目前,发达国家在电子商务技术水平和应用程度上都有明显超过发展中国家,并获得了战略性竞争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因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技术水平低、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市场不完善和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等而受到影响,在电子商务时代处于明显劣势,导致信息不透明,如合格认定程序;信息传递不及时,如技术标准更改、信息传递途径不畅通等。

三、信息技术性壁垒的突破方案

(一)企业服务拓展。我国信息技术基础薄弱,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以赶超。在我国信息技术和产业形成过程中,政府可以借助有形之手推动国产企业间的联合整合。比如,2013年在工信部和银监会的大力支持下,浪潮主导成立了国产主机系统产业联盟,成员涵盖了处理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产业关键环节,初步建立了主机产业生态系统。目前,联盟成员数量已经从初始的23家发展到38家。

打破信息产业链上下游的壁垒,加速电信运营商、内容和应用服务商、设备制造商、终端厂商、软件服务商等企业将自身业务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并围绕自身优势打造硬件、软件、应用服务的一体化特色服务。比如,小米科技用互联网方式涉足手机行业,短短三年内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而余额宝则在几个月时间内聚集了4,000亿元的资金。

同时,专家指出,政府还可以利用采购的优势和议价能力,引导国外企业加大对国内产品的应用支持。据统计,2013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有1/10以上的企业通过收购或并购海外企业,提升本企业的国际影响力。比如,华为在营收规模上超过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电信设备商,联想超越惠普成为全球最大的PC厂商等。

(二)信息技术创新。报告显示,国外品牌操作系统占据中国超过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一领域的自主创新大有可为。然而,2014年2月,国内装机量最大的国产操作系统红旗Linux的研发商――中科红旗公司却不得不宣布破产。一直以来,国产操作系统仿照Windows的操作界面和操作习惯来开发,没有突破,而苹果、安卓用全新的思路做系统,却大获成功,还改变了用户的习惯。以产品和用户体验为出发点,充分市场化。提供更容易使用、更有效,同时也更经济的产品,这才是突破国外技术壁垒的关键。

(三)移动端跨境电子商务。易观国际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网购市场规模达3,053.8亿元,环比增速达71.6%,仅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手机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1,680.9亿元,同比增长256%。这些数据都在表明,中国已经开始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同时,2014年被称为“跨境电商元年”。随着海关等政府监管部门将跨境电子商务政策进一步明朗,原先处于灰色地带的海外代购正逐步转变成更为规范化运作的跨境电子商务,天猫国际、亚马逊等都成为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佼佼者。在这背后,以电子商务平台、菜鸟物流平台、云计算以及大数据能力等为核心的全球化生态系统已经初步建立。

鉴于以上所述,移动终端或成电子商务的竞争高地,应用二维码来融合移动端和实体店,利用开拓的电子商务境外市场,设计移动端丰富且功能繁多的商务平台,推动交易量,以实现销售额和交易效率的增长新高点。

主要参考文献:

[1]傅华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征分析及其应对策略.中国科技博览,2012.10.

[2]朱榄叶编著.WTO国际贸易纠纷案例评析.法律出版社,2004.

第4篇:跨境电商国际贸易论文范文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跨境电商也叫外贸电商,是指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运用电子商务将传统外贸的信息、展示、洽谈、成交等环节电子化,并运用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实现交易的一种国际商务活动。跨境电子商务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跨境进口电子商务和跨境出口电子商务。按交易形式区分,跨境电子商务主要包括以下三类:外贸企业间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B2B)、外贸企业对个人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B2C)、消费者之间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C2C),其中B2C和C2C我们一般称其为跨境网络零售或者小额跨境电子商务。 

根据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等政府部门和艾瑞咨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跨境电子商务持续迅速发展,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份额越来越高,详细如表1所示。根据商务部数据,到2014年底,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已超过5000家,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超过20万家。 

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一)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基本情况 

2015年5月30日,《广东外经贸蓝皮书广东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研究报告(2014-2015)》,该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广东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列全国第一,占全国份额的70%,广州、深圳名列全国首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列。 

(二)广东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优势 

1.广东对外贸易发达。广东是我国外向型经济最发达的区域,1985年以来广东外贸总额已经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外贸总额占据全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左右,详细情况如表2所示。广东省政府部门和企业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和市场规则,对海外贸易伙伴和市场状况了如指掌,积累了丰富的外贸工作经验,为广东省内企业和个人开展跨境电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2.广东省电子商务基础好。广东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之一,电商交易额和发展质量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是我国电子商务的桥头堡。根据商务部数据,2014年广东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2.63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0%;2014年广东省网上零售额增长70.7%,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5%;2014年广货在全国网购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比第二名的的浙江高出30%;2014年广东省的网络购物订单量超过8亿单,全国排名第一;根据支付宝十周年账单数据,广东省十年总支付金额占全国15.5%,全国排名第一;根据阿里巴巴的数据,2014年“双11”购物狂欢节,天猫交易额为571亿元,广东省以61.01亿元交易额全国排名第一;根据广东省邮政物流局数据统计,2014年广东省快递总数为33.6亿件,人均快递32件,同比增长59%。 

3.广东省产业基础好,优质货源丰富。广东省经济实力雄厚,经济总量常年保持全国第一,广东所在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我国三大经济区之一,广东省工业门类齐全,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六大支柱产业在全国优势明显。广东发达的工业基础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品类丰富、各显特色、质优价廉的网货产品,广东是全国最大的电子商务货源地,广州、深圳、东莞位列全国电子商务十大货源中心之列,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了货源保障。 

4.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广东毗邻香港澳门,香港是全球著名的自由贸易港,粤港澳经济关联度高、产业互补性强,CEPA及其补充协议的签订和广东自贸区的获批使得粤港澳三地联系更为紧密。近年来,粤港澳三地的合作正由制造业、服务业过渡到电子商务业,香港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与深圳前海保税港区管理局正在商讨成立 “港人卖港货”的电商平台;在深圳等地已经出现多家陆港合作的电子商务企业,在淘宝、天猫等平台销售产品,2014年“双11”,一港资电商9分钟销售过100万元;广东自贸区成立之后,粤港澳协同建立一个跨境的综合平台已经纳入三地政府议事日程。广东可以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借鉴港澳地区电子商务成功经验,与港澳地区协同开展跨境电子商务。 

5.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广东省各级政府一直非常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为电子商务发展保驾护航。2012年开始广东省启动了“广货网上行”活动,大力推进广东制造内销,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三年,成效显著;2013年2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了《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见》,为电子商务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如放宽电子商务企业市场准入条件、允许企业在登记注册时冠“电子商务”行业名称、给予电子商务企业税收优惠、引进知名电商总部政府给予奖励等;2015年,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广东省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若干措施》,在该措施中明确提出全面推广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鼓励各地和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进口业务试点,从2015年5月15日起,海关实行“全年无休日、货到海关监管场所24小时内办结海关手续”。

(三)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是跨境电商的瓶颈之一。跨境B2B电商业务需要单证,清关时间较慢,交易时效性要求一般较低,依赖传统国际物流即可满足需求。跨境零售业务主要通过国际小包和快递、海外仓储以及聚集后规模化运输等物流方式,对于大多跨境电商企业而言,国际快递及海外仓等成本很高,以海外物流送往我国的商品为例,每公斤的成本价至少在百元以上,从澳大利亚、英国等地到我国的物流费更高,国际快递及海外仓未成为主流渠道;国际小包经济实惠且覆盖面广,占据跨境电商60%以上的物流量,但存在着时间周期较长,普遍需要14天以上的时间,物流信息系统还不完善,客户难以查询货物的物流信息,配送时货物损坏、丢包等状况出现频率较高,而且涉及环节多、国家多,理赔非常困难。因此,目前物流还难以满足跨境电子商务的需求,是制约广东省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之一。 

2.监管滞后,通关效率低下。原有监管机制主要针对传统贸易,传统贸易主要以B2B形式出现,是一般的货物贸易,是大批量、周期长、频次低的贸易,而跨境电子商务大多是小批量、周期短、频次高的交易,而且是直接面对消费者。按照传统的通关方式报检的话,会出现大量的问题:一是通关效率将会非常低下,以俄罗斯为例,俄罗斯海关按照常规进出关货量来配置人员和海关基础设施,面对大量境外小包裹,造成通关时间较长、大量包裹积压在海关,大部分通关时间长达40-80天,2014年下半年俄罗斯邮政甚至拒绝接收境外小包;二是由于传统通关难以享受税收优惠、通关周期过长等原因,电商无法正常结汇,无法退税,相当数量销售货款和商品通过灰色渠道出入境,这既有风险,也有违现行法规;三是通关周期过长,部分商品可能变质变坏,甚至出现货物丢失的状况。 

3.税收问题。跨境电子商务可以适用行邮税政策,行邮税是各国海关普遍对本国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征收的进口税,税负水平普遍低于一般贸易进口税收的30%左右,这样就使得许多第三方网站和个人卖家通过网购邮寄的方式,化整为零大批量进口货物,偷逃税款,在造成政府税源损失的同时,也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 

4.人才缺乏。电子商务在我国大发展也是最近十年的事情,电子商务涉及商务、计算机、管理、物流等方面的知识,对人才的要求较高,电子商务人才本就缺乏,而跨境电子商务要求从业人员在熟悉电子商务的基础上,还必须掌握外贸知识,需要一定的外语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商务规则、法律、各国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因此,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要求更高、培养周期更长,面对较为稀缺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广东省内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人才争夺较为激烈。 

5.跨境支付难以满易需求。支付是跨境电商的核心环节,可目前跨境支付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跨境支付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虽在广东省内有一些企业拿到了跨境支付牌照,但由于跨境支付收费、退单都有一些问题,因此真正运作起来的非常少;二是跨境电商面向的国家较多,各个国家的金融电子化发展水平、电子支付应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各国居民的支付习惯也存在较大差异,也使得跨境支付现实操作具有较大难度,以俄罗斯为例,俄罗斯仍然是一个现金主导的经济体,对在线支付不信任,信用卡的普及率较低,少数愿意开通在线支付的用户,还得面对银行的复杂安全认证流程,广东跨境电商在俄罗斯目市场同当地物流公司合作,由当地公司货、代收货款,然后再把资金划过来,跨境电商企业回款时间长达两三个月。 

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一)充分发挥自贸区优势,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 

广东自贸区已经正式挂牌,广东自贸区包括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珠海横琴自贸区三个片区,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广东自贸区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完善海关、检验检疫、退税、支付、物流等支撑体系,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广东自贸区获批之后,自贸区能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通关服务,通过保税区等形式享受更多税收优惠、降低物流成本,众多质优价廉的海外产品包括港澳地区产品可以利用自贸区平台更加便捷地进入国内市场,必将吸引大量国内和港澳企业进驻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发展跨境电商,也将吸引众多物流、报关、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企业进驻,广东省可统筹规划在三个片区分别设立功能互补、各有特色的跨境电商园区,建设国际一流的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 

(二)深化粤港澳合作,协同推进跨境电商发展 

粤港澳三地构成的珠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三地各具特色、产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随着国家政策的松绑,港澳服务提供商在粤电商持股比例上限扩大至55%,香港企业或资本已经进入广东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在良好的机遇面前,粤港澳三地可错位分工,充分发挥香港澳门的国际化视野、全球金融中心、全球物流中心等优势,结合广东地区的产品优势,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实现将更多的广东产品卖向世界,将更多的优质港澳和国外产品卖向国内市场;另外,建议三地政府尽快着手建立统一接口的粤港澳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粤港澳跨境电子商务报关、支付、物流、检验检疫等环节的电子化、便利化、协同化。 

(三)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开拓沿线国家市场 

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广东省被赋予“一带一路”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的重任。自古以来,广州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贸易中心之一,广东在开展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贸易方面具有得天独厚优势和底蕴。根据广东省商务厅、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的数据,在2014年,在广东省对外贸易总量同比下降的背景下,广东对海上丝绸之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1.1万亿元,同比增幅达15.5%。建议广东应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作为外贸转型升级的抓手,重点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市场,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合作,大力推动沿线国家的企业、海关、检验检疫与已经开通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跨境电商平台的对接,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成为连接粤港澳、东盟直到欧洲的国际一流电子商务平台。

(四)统筹规划,完善广东跨境电商生态体系 

跨境电商生态体系包括政策和法律环境、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跨境支付、跨境物流、交易产品等构成要素,是保证跨境电子商务顺利开展的生态链。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近年虽然发展迅速,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野蛮成长”,整个生态体系还需逐步完善。 

1.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为跨境电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广东省要发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为跨境电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要加大对跨境电子商务的资金、技术等扶持力度,引导企业积极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开展外贸业务,增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动力;成立省级跨境电子商务领导机构,科学规划,加强对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指导;成立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加强行业间的沟通交流、抱团发展。 

2.根据跨境电子商务需求,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和征信体系。广东省应结合广东实际制定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广东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规范化建设,逐步优化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体系,提高通关效率,形成与跨境电子商务要求相匹配的监管体系,打击假冒伪劣、侵权等违法行为。 

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尽早建立和完善广东省信用征信平台,推动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信贷征信信息系统在跨境电子商务应用,形成跨境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 

3.打开渠道,培育跨境电商服务企业发展。目前广东省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人才匮乏,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程度偏低,因此广东省有必要培育一批专著于为传统企业服务的专业化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尤其要特别注重大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跨境支付、跨境物流、网络服务等跨境电商服务企业的培育,以专业化的运作帮助企业完成在线交易、跨境支付、物流等一系列跨境电商业务,帮助广东省内众多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传统产业、互联网技术、对外贸易的融合,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 

4.培育优势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广泛合作。广东省要注重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培育,要在全省范围内选择跨境电商有一定基础、开展效果较好的企业重点培育,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标杆企业,吸引更多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广东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的合作,如天猫国际、敦煌网、阿里巴巴、E-Bay等跨境电商平台有着数量庞大的客户群、支付物流体系较为完善,可鼓励企业与相关平台合作,借助优势平台占领国际市场,实现广东制造更多更好的走向全球。 

5.加大广东名企的品牌打造,夯实产品基础。跨境电子商务的最终标的物是产品,产品本身的优劣、价格、知名度等是跨境电商企业之间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广东需培育更多的国际知名品牌和优势产品,为跨境电商开展打下牢固基础。 

6.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为企业提供优质人才储备。针对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的窘境,广东要下功夫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一要依托省内高校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在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领域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方向,保证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基本的需求;二是依托高校和电子商务企业面向在职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开展培训,培育中高端人才;三是在国内外引进跨境电子商务优秀人才,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补贴。 

综上所述,虽然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具有对外经贸发达、电子商务产业发达、货源丰富、政策环境较好、毗邻港澳等一系列优势,但也存在着监管落后、支付不畅、人才匮乏、物流效率和质量低下等一系列问题。有鉴于此,建议广东省从以下方面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充分发挥自贸区优势,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深化粤港澳合作,协同推进跨境电商发展;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开拓沿线国家市场;完善广东省内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跨境支付、跨境物流、交易产品的跨境电商生态体系。 

参考文献: 

第5篇:跨境电商国际贸易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常态 浙江 出口贸易 可持续发展

浙江是我国的外贸大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发挥地缘优势和产业优势,多措并举开拓国际市场,对外贸易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结构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近年来受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及外贸企业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的影响,浙江出口贸易增速持续下滑,外贸作为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将面临稳增长、调结构和提质等综合性挑战。显然,如何在“新常态”背景下保持浙江出口贸易的平稳有序增长和结构优化已经成为摆在政府管理部门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浙江外贸发展面临的“新常态”

(一)外贸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结束,中低速增长成为新常态

2002~2007年,浙江外贸易发展进入了飞速增长的时期,连续6年外贸增速保持在20%以上。但是,2008年以来,由于遭遇亚洲金融危机、外需复苏乏力、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竞争力持续走低等原因,浙江外贸增速已明显下滑,呈现持续低迷的状态,远远低于预期目标。2012~2014年,浙江外贸增速均低于10%,分别为1%、7.5%和5.7%。可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浙江外贸仍有可能处于中低速增长的状态。

(二)低成本比较优势逐步丧失,重塑竞争优势成为新常态

改革开放30多年,浙江出口贸易凭借成本相对较低的劳动力、资源与环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较多的加工贸易订单,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浙江出口贸易中占据半壁江山。然近年来,随着要素资源供给成本的上升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浙江出口贸易发展的比较优势日趋减弱,依靠低成本优势驱动、低层次产业量扩张的外贸出口增长方式已举步维艰。今后,浙江企业必须发扬工匠精神,下大力气提升技术创新、品牌塑造、质量提升、优质服务等,以适应新常态,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成为新常态

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不甚理想,国际市场表现疲软,而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在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贸易中,我国成为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主要对象。浙江是我国外贸大省,遭受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更是逐年增长。据统计,全国约7成的贸易摩擦案件涉及浙江,牵涉金额占国内涉案总额的25%,主要涉及到浙江的主要外贸出口地美国、欧盟、日本、南美等。2015年,浙江共受到来自美国、巴西等18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贸易调查案件91起,影响范围广,涉及金额大。可见,贸易摩擦持续加剧已然成为浙江外贸出口面临的新常态。

二、浙江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浙江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1.出口贸易规模。由表1我们可以发现,2008~2014年,浙江出口贸易规模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出口额从2008年的1542.67亿美元,2014年增加到2733.29亿美元。但从年增长率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受全球经济发展低迷的影响,出口增速整体处于下滑态势,在2009年出现负增长,之后,随着各经济体经济增长刺激计划的出台以及浙江省采取的一系列稳定外贸增长的措施,浙江外贸出口重新实现增长。然而近年来,由于浙江外贸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以及各种要素成本的制约,浙江外贸发展的比较优势不再,2012年和2014年增速均低于10%,分别为3.8%和9.9%。

2.出口商品结构。2014年浙江省出口贸易总额为2733.29亿美元,从主要出口商品情况来看,机电产品占主导地位,占外贸出口总额的41.2%;其次是纺织、服装、高新技术产品和农副产品,分别占出口总额的13.8%、12.2%、5.7%和3.8%。从表2我们还可以发现,家具、塑料制品、灯具、箱包、钢材、电线电缆、通断及保护电路装置等劳动型密集型产品增长态势良好。

3.出口贸易方式。浙江省出口贸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贸易方式不均衡,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2008~2014年,一般贸易额的占比在78%~81%之间波动,占据了浙江外贸出口的大部分份额,而加空贸易一直是浙江外贸的一个短板。从表3看出,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一般贸易有明显下滑,但在国家和省政府的各项政策的及时支持下,2010年以来浙江省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都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增速都在35%以上。2014年,一般贸易出口额为2167.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4%,推动全省出口增长8.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额为326.45亿美元,增长1.3%,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1.9%,比2013年下降1.1%。

4.出口市场分布。由表3和图2可以看出,2014年浙江出口的前三大贸易伙伴仍然是欧盟、美国和东盟三大经济体,出口额分别为3851.2亿元、2835亿元和1394.3亿元,分别增长14%、10.4%和11.6%,三大主要市场出口额占浙江省出口额的48%(见图2)。总体来看,2014年浙江对欧洲和北美市场出口增长较快,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放缓。

(二)浙江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1.出口规模稳步增长,但服务贸易滞后。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改革开放至今,浙江外贸发展很快,无论从规模还是增速上都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近年来,浙江凭借区位优势、民营经济及政策环境优势等,服务贸易出口实现了较快增长,2008~2014年,服务贸易出口额从82.6亿美元上升到244.32亿美元,7年时间翻了3倍。但在整个贸易总量中的占比仍然较低,2015年其贸易总量仅占浙江进出口贸易总量的11.4%,低于全国15.4%的均值,远低于上海32%的占比。服务贸易发展的滞后影响了浙江整个国际贸易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进程,也影响着浙江省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2.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但高新技术产品占比不高。浙江作为制造业大省,产品遍布全球,不过大多为中低端产品,这使得浙江制造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为充分挖掘出口产品附加值和品牌能力,2013年省委、省政府做出加快推进“四换三名”的重大部署,高新技术产品份额稳步上升。但总体来看,在浙江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中,劳动与资源密集型的低技术产品仍旧占据主导地位。2014年,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仅为5.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8.2%。由此可见,浙江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缓慢,和国际竞争不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提升。

3.出口贸易方式逐步优化,但方式仍然比较单一。近年来,浙江在巩固一般贸易优势的同时,积极推进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的发展,出口贸易方式得到较好的优化。但总体来看,贸易方式仍然比较单一,主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及其他贸易发展缓慢。2008~2014年间,浙江的一般贸易出口占比基本维持在79%左右,加工贸易出口占比则从2008年的20%持续下降到2014年的11.9%,其他贸易虽有所增长,但占比依然不足10%。另外,从加工贸易主体看,外资企业在浙江加工贸易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产品出口以进料加工生产为主,外资加工贸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浙江出口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整个产业链来看,本土加工贸易企业主要从事简单的制造,在开发、设计等核心环节几乎没有涉及,致使目前浙江省在国际贸易分工中仍处于价值链的中底端,盈利空间较小。

4.出口市场呈多元化,但出口地区较为集中。与以往相比,浙江出口市场集中度虽略有下降,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仍以欧盟、美国为主要重心。2014年,对欧盟、美国两大市场出口额占全省出口额的31%,对新兴市场非洲、拉美和东盟,虽出口增速较快,但所占份额总量仍较小,仅占全省出口额的8.1%、9.3%和8.3%。出口市场的过度集中,一方面增加了对外贸易的风险性,另一方面又削弱了其灵活性和竞争力。市场集中度越高,市场风险也就越高,一旦这些传统市场经济政治状况发生波动,导致市场需求度下降,浙江出口贸易势必受到影响,也容易导致恶性竞争并且因此引发贸易纠纷。

三、“新常态”下实现浙江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坚定信心、科学规划。出口贸易是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必须坚持出口贸易的重要战略地位不动摇。“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一大批出口企业和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同时政府应该大力实施自主出口品牌战略,努力做到思想上不动摇,工作上不失误,发展中不偏差。国际经验表明,实施自主出口品牌战略,是培育核心竞争力、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十三五”期间,政府要正确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产品梯度转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浙江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促进出口贸易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使出口贸易实现由大向强的历史性跨越。

2.出台政策、优化环境。进一步强化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基础性工作,加大对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示范工程”宣传力度,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提高全民创业创新和营销品牌意识;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综合型、专业型和企业型的示范基地。加快贸易促进平台建设,培育若干个国际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国家级会展平台,打造重点行业国际知名专业展会;依据国家战略,全面提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指导浙江外贸企业有序发展周边经贸的良好格局。

浙江要加快外贸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出台和完善改革政策。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至今,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型贸易方式和贸易体制基本确立。下一步要不断扩大义乌试点效应,争取在更大范围内凸显改革成效。

(二)企业层面

1.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浙江企业要在竞争中得以生存,一方面,企业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适时地调整产业结构,使企业更快适应社会发展,并提升产品质量,保证出口产品符合国际相关质量标准。另一方面,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度业、现代服务业和环保产业,促进产业的升级,让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高新技术型转变。同时,充分发挥服务贸易便利性的特征,突破贸易壁垒,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进程。扩大新型物流、金融、信息、咨询、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

浙江企业需要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在价值链核心环节上赢得一席之地,这对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国际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2.落实创新创业,打造产品国际竞争优势。转型升级是浙江外贸发展的必选路径。长期以来,浙江出口贸易依靠的是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家具等优势产品,近年来,这些产品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小,但市场需求相对比较稳定。高新技术产品领域主要依赖国外先进技术,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技术。可见,浙江企业一方面,通过创新创业,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提高创新成果转变为知识产权的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打造国际品牌。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因此,未来要想有所突破,浙江省出口企业应该重视机制创新与组织创新,升级和优化传统出口产品。加快技术产业化,走自主品牌之路。

2015年,“浙江名品店”在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枢纽香港国际机场亮相,浙江首个向全球宣传浙江品牌的项目正式启动。其中,首批入驻的两家企业――新秀集团有限公司和平湖美嘉保温容器工业有限公司。此外,企业要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展会,努力寻找新的外贸增长点,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015年6月,浙江了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一年来,试点工作成效显著,跨境电子商务的规模增速显著上升,促进了外贸企业在数量上的增加,有效推动地方外贸和经济发展。

总之,浙江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把“众创”作为浙江外向型经济突破的“新引擎”。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Z].国发〔2015〕9号.2015-05-12.

[2]王恩胡,杜婷.加入WTO以来中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的演变[J].先财经学院学报.2015,28(1):63-70.

[3]李国恩.中国对外贸易条件逐渐恶化的成因分析及对策[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2009.

[4]聂姝媚.对外贸易发展与自主品牌塑造――基于我过对外贸易结构的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2007.

[5]张莉.客观面对中国贸易“低速增长”的现实[J].中国经贸.2010(6):72-74.

[6]连娟.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6(1):9-11.

[7]张军,李君君.基于中美贸易数据的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2):119-122.

[8]蒋天颖.浙江省区域创新产出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J].地理研究.2014,33(12):1825-1836.

第6篇:跨境电商国际贸易论文范文

适用GATT还是GATS

现在有6种不同的电子商务媒体:电话、传真、电视、电子支付和货币转帐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和互联网。但是互联网处于支配地位,在国际服务传输方面其它手段无法与之比拟。从国际贸易多边规则及国内经济政策方面,这样的媒介提出了与其它媒介不同的问题。在何种程度上国家可以规范互联网上的贸易,税收如何,以何种方式在相同产品方面对本国供应者以优惠,这些问题取决于WTO成员是否同意采用规则。WTO指出了这种可能性,原则上,互联网上数字产品的贸易将视为产品、服务或其它事务。什么样的产品特点将决定这种贸易是受GATT规则、GATS或者两者综合或其它新协议的影响?现在,对于在互联网上定货及支付,但交货仍是传统方式的产品视为货物贸易,运用GATT规则。当产品在互联网上交货时则产生归类问题,产品在互联网上交货时,是否可以以服务对待还是被视为货物贸易论文。

一种极端的情况是,将所有在互联网上的传输产品视为货物,应用GATT规则。在这种情况下,对传输不征收关税,现在就是这样,等同于WTO成员承诺对互联网交易完全实行自由贸易。这是因为国民待遇是WTO的一般原则。在国民待遇原则下,成员方在国内税收上,将放弃对互联网进口的歧视。此外,不征收关税将使互联网进口关税为零。现在,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建议。成员方在乌拉圭回合及以后所做的承诺,是建立在假定大多数的这些交易是服务,而不是产品贸易的基础上。另一种极端情况是,同时放弃GATT和GATS,采纳新的互联网贸易规则。但是没有人赞同这样的观点,为电子商务建立新的规则没有实际意义。互联网服务,包括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及电话线路传输流动早就受GATS及基本电讯协定的管理。所有经互联网的电子传输,在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上都有其对应物,所以GATT及GATS中亦均有必要的规章措施。

实际上可以将GATS应用于所有的互联网贸易,或将GATT应用于有相对应实物的贸易,而将GATS应用于所有的其它电子贸易。为了平衡,将所有的电子传输定义为服务的意义将更大。问题是当电子传输跨越两国边界时,一般不存在相应的实物贸易,但是如通过电子传输的书或光盘等最终形成商品时,这样不能否认跨界传输没有实际的实物。在多数情况下,电子传输下的商品不能转变成实物贸易,例如,收货者可以将书存为数字形式,在屏幕上阅读,音乐在计算机上播放就属于这种情况。

即使如此,这依然不能成为建议将所有的电子贸易归类为服务贸易的理由。从这一点上看,需要制定一个全面性的定义,其优势在于可以使产生争端的可能降到最低,这种争端可能产生于一些国家将某些传输定义为无形贸易,而有些国家归类于服务。在一种综合性的定义下,在关于互联网贸易的争端上,工作小组将不得不首先决定争端的目标是货物还是服务,来决定是否运用GATT或GATS规则来估价争端。采用全面性的定义将自动解决这一问题。

全面性的定义要首先考虑关税,关税可以应用于以实物进口的产品,但对电子传输的产品则不能。只要电子传输的成本低于实物交付,关税对后者不构成问题。电子传输比实物交付的成本低得多,这种变化相当于一国的贸易条件的改善,进而改善福利。但是对于许多国家来说,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这是不可能的。在这些国家,大多数消费者没有计算机或不能接触互联网。

如果电子商务归类于货物贸易,不征收关税是有意义的,但现状及美国建议将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则存在疑问。目前,对电子提供的外国服务关税唯一可行的改变办法是,对其征收相对于国内提供的相同服务较高的税收。只要一国尚未承诺对外国服务以国民待遇,则对外国提供的服务征以较高税收是可以的。现在对电子传输不征收关税以及美国建议持久下去,不能避免一国对进口服务征收的增值税,或税收水平高于国内提供的服务。只有成员方承诺给予进口服务以国民待遇后,才不会出现歧视待遇。但是这样的话,现行的不征收关税以及美国的建议不会产生其它影响。在这两种情况下,禁止征收关税都是没有意义的。

在效率上,GATT和GATS不同在于,前者不允许使用配额,而后者则可以。如果成员方对电子贸易产品运用GATS规则,一国将限制通过互联网传输的CD的数量,如何限制现在不太清楚。但是假若这样做,贸易将转为以实物形式,这是一种次优的交付方式。如果这种方式变得可行,其结果将次于在GATT规则下的结果。

模式1抑或模式2

GATS是全球服务贸易规则,这些规则的目的是在透明及逐步自由化的条件下扩展贸易。GATS纳入WTO几年来,其服务分类的规则不足以处理快速发展的电子交易的发展。在电子服务的归类上存在模糊地带,并且各成员在电子服务所做的市场准入承诺上也存在模糊之处,实际上很难确定这些市场准入承诺是针对电子服务的。

GATS第一条的分析框架允许成员根据服务交付的4种方式来确定市场准入承诺。即:1、模式1(跨境消费);2、模式2(国外消费);3、模式3(商业存在);4、模式4(自然人的流动)。从GATS的分类角度,有必要决定这样的电子服务交付是跨国界的(模式1)或国外消费(模式2),或不在GATS现有分类中的其它模式。归类变得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了对服务提供者保证何种程度的市场准入水平。因此,互联网不仅使模式1和模式2的区分越来越重要,同时也提出了电子服务是否在GATS框架内的问题。

1998年5月25日,WTO建立了一个全面的工作计划来检查所有与电子商务有关的贸易相关问题。似乎存在一个一致,GATS涵盖了可能是与新的电子商务相关。但未列入现有承诺计划中的电子服务。但是在哪种模式中包含电子服务则不那么一致。将通常的模式1和模式2运用于电子服务时存在困难,是因为电子服务更多的是跨国界交易,更像是国外消费式的交易。

现行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说明,在许多服务类别中,大多数国家同意不对模式2限制(即在模式2中不作承诺),保留对模式1限制的权利(模式1中所列的非约束)。在这样的承诺水平下,电子服务的模式2归类意味着许多WTO成员将发现不会对电子服务加以市场准入的限制。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服务通过电子交付,成员将发现市场准入的承诺超出了原来承诺的范围。虽然一些人认为这样的市场准入扩展是一个好的进展,并且与在GATS第19条规定的自由化谈判一致,但是电子商务的自由化待遇将会出现问题,原因有两个:

第7篇:跨境电商国际贸易论文范文

关键词:德国二元职业教育;商务英语;内涵式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又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可见,我国高教领域又一重大改革正酝酿出炉——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机制,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的办学层次来看,虽然大致区分为研究型大学、应用型院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三类,同时也明确意识到各自的职责——研究型大学着力于培养理论研究性专才,应用型院校即地方性本科院校侧重于培养应用型通才,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着重培养应用型专才,但由于各类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层次、办学规模等不尽相同,所以各类大学想要尽善尽美地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满足区域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商务英语是适应时展而逐步兴起的一个新专业(方向),目前大部分地方性院校均设有该专业或方向。地方性院校在转型过程中如何来建设商务英语专业(方向)、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快速变化的形势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特别是我国提出“经济新常态”方针后,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日趋成熟,企业急需懂外语、精业务、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无疑为商务英语专业(方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么培养是摆在地方性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方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势头良好但面临转型我

国商务英语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得益于上世纪末商务英语研究会的成立。2003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商务英语研究会主任联席会议明确提出了“要将商务英语作为专业独立设置”的工作目标,会议决定成立若干个课题组,“就近十年来商务英语的招生就业、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理论研究等做进一步的调研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尽快递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学术机构,以便为以后的专业设置决策提供依据。”2006年教育部根据变化的形势对英语专业教育做出适应性调整,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增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此后,商务英语专业(方向)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在全国各高校设立,截至2012年,我国拥有商务英语专业的高等院校共有146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9201人,而仅在2014年全国获批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就有36所,可见商务英语专业和学生数仍保持增长势头。商务英语之所以发展迅猛,这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有关。随着现代物流、电商、网购等新型交易平台的成熟,全球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国际商务公司、外资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跨国公司中国分公司、境外中国公司、涉外机构、商场、宾馆、企事业单位办公部门等用人单位都青睐于既有专业知识又无语言障碍的商务英语毕业生。他们非常适合从事国际贸易、进出口贸易、跨境电商、商务谈判、翻译、涉外文秘和管理等工作。设想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也会越来越强,未来我国人才需求更加转向技术密集型和科技创新型发展,因此,传统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很显然满足不了现代产业升级和全球竞争加剧的需要,专业型、技术型和特色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成为商务英语转型发展的一大趋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才是地方性院校商务英语的办学思路。

二、借鉴德国经验、结合自身优势培养商务英语人才

1.德国二元职业教育的本质

欧洲国家自从2002年《哥本哈根宣言》签署后就启动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哥本哈根进程(Europeanprocess)旨在整合欧盟各个国家的职业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最大化地共享,打通教育体制,实现欧洲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建立欧洲职业教育区,以便于各个成员国的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成绩可以得到其他成员国的认可。”经过十几年的拼搏,德国的现代职业教育在欧洲日臻成熟,这与德国固有的行业传统分不开。本着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联合培养原则,德国职业教育执行的是“二元制”模式,即“办学主体有企业和学校这两元。其中,企业承担了职业教育的主要部分,职业学校作为企业职业教育的补充,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等适合以课堂形式进行的教育。双元制是一种极富德国特色的教育类型,在德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本质就是要利用校外资源来获取对校内课程资源开发的支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来培养技术含量高、又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满足行业、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长期以来,德国职业学校对教师的引进也相当严格,无论是博士还是教授,都必须要有行业知识或企业经验才行,甚至拥有企业、行业从业资格证书是准入职业学校从教的一大硬件。

2.德国经验对地方院校商务英语办学的启示

(1)转型发展是趋势如前所述,商务英语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个新专业(方向),当初只是为了缓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商务人才奇缺的国情下设立的,可以说在设立初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该专业(方向)自身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表现为同质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地方性院校,它们在师资、教学设备等方面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就随大流地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方向),既缺乏明确的学科发展规划或办学定位,又缺乏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联合培养的实际行动,结果也就体现不出办学特色,千所学校一个模子。正是基于此,党的十以后,我国明确提出了地方性院校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建立应用技术型大学联盟的设想,暗示将对已经或正在转型的院校给予重点扶持,大力推广现代职业教育。此外,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实操性很强的专业(方向),急需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学校与企业的联盟,采取联合培养、资助培养、订单式培养和课程交叉培训等模式来内化商务英语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培养既懂技术又有文化知识的内涵较高的专业人才。因此充分利用行业学院、网商商盟等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引进“学校”+“企业”的二元教育机制正是多数地方院校商务英语内涵式转型发展的趋势。(2)突出特色是根基如何转型?德国的二元职业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借鉴,但完全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往往是行不通的。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况且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与学校教育联系不是十分紧密,想要让企业迅速转变观念还得有一个过程,毕竟企业更注重的是利润空间,加上多数地方院校对地方企业的科技支持力度尚不够大,因此地方院校商务英语应考虑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而着力培育自身的特色,在掌握我国目前“经济新常态”以及“一带一路”的发展构想下对地方及周边人才需求做现状分析,有目标地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地域优势,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将专业设置与区域内相关行业、企业的需求对接,在把握地方和周边相关行业企业对商务英语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基本素质等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产、学、研融合的商务英语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解决地方或周边制约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以及完善地方性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高人才质量,突出地方院校商务英语的办学特色。(3)课程设置是保障过去,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英语应用能力为核心,以国际贸易能力为支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具有较强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掌握外贸知识与技能,能胜任对外贸易的随行翻译、涉外文秘、商务接待等岗位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课程资源只限于校内,很少关注校外资源的获取。但是,现代企业对商务英语毕业生有了更高要求,人员需求除了要具备以上基本素质外还需掌握一定生产技能和具有创新潜力。因此,地方院校商务英语在课程设置上应体现专业性、实用性、灵活性和可选择性优势,要让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协同教育中学到谋生的本领,而且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终身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由于市场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是“语言基础+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综合素质”,英语是获取、应用专业知识的手段和工具,因此商务英语课程配置应是“英语基础课+商务知识课+应用训练课+综合素质课”。借鉴德国的二元制教育模式,引进企业参与办学,建立行业学院,深度开展校企融合,聘请行业专家授课,整合校内外资源,以及引进双师型教师开设个性化课程,成为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首选。实践方面,合理分配时间安排学生到企业、工厂、服务性行业进行专业实践,利用实践期间完成学业论文也值得考虑。(4)教学改革是关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理论课教学上,淡化传统理论课与实践课程之间的界限,将一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融为一体,课程安排上讲究创新与特色。课程安排都要紧密围绕“英语+专业知识+实用技术”的主线,努力达到“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标准,形成严密而合理的互联网教学体系,通过开发校外课程资源来构建校内课程体系。其一,在实践上组织模拟商贸谈判及参与涉外服务活动,通过与校外实践基地以及合作单位的各种合作形式使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带薪实习,参与各种商贸洽谈、翻译和对外贸易工作,参与生产车间劳动等。其二,强调开放式的办学理念,高度体现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即“厚英语基础、通外贸理论、重操作技能”。其三,在考核方式上,实施形成性评价和终期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理论教学考试建立以综合测试、答辩、口试与笔试、实操等方式相结合的新型考试模式。

三、结论

在地方性院校向应用技术性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商务英语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但培养模式值得商榷。德国的二元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了若干年,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这对于我国正处于转型阶段的地方性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方向)内涵式发展无疑非常具有借鉴作用。但是,毕竟两国在教育体制和经济运行模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能有选择性地参考德国二元职业教育模式,又能结合自身的特点,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这恐怕是未来地方性院校商务英语主动适应我国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

作者:颜健生 单位:贺州学院外国语学

参考文献:

[1]梁美红.哥本哈根进程中英国职业教育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第8篇:跨境电商国际贸易论文范文

关键词:保税物流园区;港航物流金融;舟山群岛新区

中图分类号:F275.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ollowing the operation of Zhoushan port free trade zone and the port-shipping logistics system, shipping logistics has become the highligh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Zhoushan district. And the financial suppor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its development. At present, China port-shipping logistics financial development is in initial stage, there are still many imperfections in Zhoushan port-shipping logistics financial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in Zhoushan port-shipping logistics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oints out some affordable financing support sugges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Zhoushan port-shipping logistics finance.

Key words: bonded logistics park; port-shipping logistics finance; Zhoushan port free trade zone

1 港航物流金融相关综述

物流金融由于可以有效解决供应链中各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并且能够通过物流企业对货物的监控有效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从而迅速发展,成为了广受关注的一个新的学科。Poe[1](1998)指出存货和应收账款都应是融资业务所主要考虑的担保物,批发商、零售商等都是融资应考虑的对象。Fenmore[2](2004)对物流金融中新兴订单业务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流金融可以有效地帮助一些信誉处于中等水平的公司在出现不规律的资金需求时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Gonzalo[3](2006)通过对短期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明确提出了短期供应链通过其合理完善的管理模式提高了企业的运作和融资水平,最终使企业收益得到提升。在国内,罗齐和朱道立[4](2002)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融通仓模式,它不仅使银行与企业间建立有效合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且能有效融入中小企业供应链体系中,为其提供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随后,陈祥锋、石代伦等发表一系列研究文章,对融通仓的概念、机构、运行模式等进行了阐述。2007年,杨宇[5]提出了物流金融在制造企业和物流业共生关系中的介质作用。指出物流金融可以对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进行整合,为两者相互交流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纽带作用。同时,浦徐进和唐建荣[6](2007)提出在VIM系统中运用物流金融服务,认为VIM系统中不少中上游供应企业会面对资金压力,而物流金融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难题,系统运行也会更加高效。

对于港口航运业与金融支持方面的问题,早在1997年,K. C. Fraser[7]就研究发现,港口航运业是一个技术与资本都高度密集的产业,其发展离不开一国的金融资本支持。一旦缺少本国金融政策和资金的长期稳定支撑,港航业高度周期性波动的特点会使得港航企业很难获得长期持续性的发展。2000年,学者Khan[8](2000)进一步指出,国际港航金融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要为港航物流业提供相应的贸易、金融服务、信息等。而在国内,港航金融融资渠道多元化理论逐渐被认可。戴勇[9](2010)指出目前我国港航融资渠道匮乏、程序较为复杂,且银行承担了大部分的港航物流融资功能,认为应努力提升政府在港航物流金融服务中的职能,加大政策性投资,从而增强港航物流金融领域的吸引力。陈馨[10](2013)提出,形成一个多元化有效的港航物流融资系统,对港航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港航建设中应积极打造金融服务平台,引入有实力的金融服务公司以及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经纪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弥补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困难,不断丰富和完善港航物流金融服务体系。国内部分学者还对港航物流金融服务中融资主体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乔华峰[11](2013)撰文指出,单一的融资渠道会增大融资难度,增加融资成本,港航物流金融的发展不能仅简单的依靠银行获取融资,应推进港航金融多元化发展,形成多种融资方式并存的科学合理的港航物流金融结构模式。

对于港航物流金融中银行与物流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控制问题,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部分专家认为提供内部担保物,如应收账款、企业存货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Buzacott[12](2004)认为内部担保物能够使企业价值增加,而且相对于非担保贷款更能够解决投资不足的现象。同时他还注意到利率和贷款额度等重要指标会对物流金融业务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分析研究了如何确定这些重要指标以及这些指标如何影响业务风险。Dan[13](2004)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实现金融供应链的风险管理需要建立电子支付手段来获得物流和资金流的支持,同时必须以全面掌握供应链过程和特征为前提。于洋和冯耕中[14](2003)分别以权利质押和流动货物质押这两种模式为基础,介绍分析了物流金融业务的运作风险以及如何有效的控制此风险。李汉江[15](2005)研究了存货质押融资中质押品种选择问题,认为可以按照法律属性、价值属性、流通属性以及物流属性对质押品种进行归类,指出合适的质押品有助于控制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巫钢和姚伊娜[16](2007)首次把期权理论运用到物流金融中,提出如果在物流金融中引进期权,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金融运作中遇到的风险,同时促进期货市场的发展。

2 舟山港保税物流园区

舟山港港域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带,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与釜山、新加坡、香港等亚洲主要航运中心都相距500海里,是国际贸易重要的中转站,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舟山港域吞吐量达到2.61亿吨,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40个,2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深水泊位5个,已经确立了我国东部沿海原油、矿砂、煤炭和粮油等大宗战略物资储运、中转的龙头地位。舟山港物流产业以大项目、大平台导向的物流业态为主,资金密集、投资回报周期较长,这为开展港航物流金融提供了可能性。

201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舟山港综合保税区。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内,将涉及保税加工业、保税物流业、大宗商品仓储物流贸易产业、航运服务业和保险金融业等主要产业,重点培育船舶和海洋工程交易租赁、国际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和大宗商品保税交易三大市场。综合保税区是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将口岸、商检、税务、外汇结算等功能结合起来,除了拥有所有保税区的优惠政策外,还增加了三条优惠政策:一是给予园区内所有企业在税费政策和市场准入机制上的国民待遇。二是对进入保税物流园区的国内货物实行进区退税。这个政策颠覆了货物只有出口离港后才能享受出口退税的这一传统观念。三是适度放宽外汇管理。取消了货物在保税物流园区与境外之间流动的进出口核销手续。有了这些特殊政策,物流金融业可以借助保税贸易这样的平台,发展保税物流金融。

3 舟山港综合保税区港航物流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截至2015年末,舟山群岛新区金融机构对港口物流业发放的贷款总额达183亿人民币,其中海运业贷款98.86亿,港口码头开发建设贷款17.18亿,仓储及其它物流贷款66.97亿。表外融资42.61亿,其中海运业表外融资21.77亿,仓储及其它物流也表外融资20.84亿。全市港口物流业贷款余额占全市贷款余额比重达15.55%。虽然金融机构对港航物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但有限的金融机构数量和种类,仍然制约了舟山群岛新区港航物流业的发展。舟山群岛新区目前共有金融服务机构61家,其中各类商业银行25家(包括5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镇银行),保险业机构22家,证券业机构5家,小额贷款公司9家,外资银行处于空白。相较于国内外知名港区(如上海有各类商业银行100余家,其中外资银行就有60多家),金融服务机构欠缺。金融服务机构的欠缺导致了港航物流金融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较低。而且为港航物流发展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以商业银行为主,目前尚无专业的港航金融机构。2012年成立的定海海洋农商银行,虽冠名海洋农商银行,但其是在原舟山农村合作信用社基础上改建而成,主要是为增强“三农”服务能力,与通常所说的专业海洋银行存在较大差距。而传统商业银行没有独立的专业性具有海洋特色的分支机构或部门,处理和经营海洋特色业务能力十分薄弱。并且港航物流金融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抵押模式(库存抵押或厂房抵押等)向商业银行取得贷款,物流金融等个性化特色金融产品较少。这使得大部分贷款资金都流向国有或大型港航物流企业,而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融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从而造成港航物流企业发展不平衡。

目前绝大多数港口物流企业都没有实现物流经营网络化,银行和相关企业对接合作平台建设滞后,距离实现物流金融所要求的物流与金融高效配合相差甚远。信息管理手段的落后,银行和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舟山群岛新区信用评级机制不健全,导致舟山港航物流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方式狭窄,放缓了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创新的步伐。

港航物流业的顺利发展, 以及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融资行为等同样离不开保险机构的支持。舟山群岛新区有22家保险机构,但由于港航物流业的相关保险业务完全不同于传统保险业务,因而目前为港航物流金融提供服务的保险公司数量少,产品匮乏,港航保险业发展滞后,保险业机构承接的各类相关海上保险业务所占全球市场比重不足1%,不能充分发挥保险业为国际物流岛建设提供的风险保障作用。

舟山群岛新区是集合了铁矿砂中转贸易、国际粮油产业园区等六大基地的大型国际化物流基地,随着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的运行和“三位一体”港航物流体系的建立,会涉及大量的国际贸易和外汇结算业务。同时港航物流业务遍布世界各地,运费结算次数频繁,因而对相关企业而言,运费是否可以集中结算,大量的资金汇兑、支付、结算是否可以顺利安全的完成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舟山群岛新区港航物流金融业务中国际航运结算水平较低,各商业银行在技术层面上还无法完全适应企业资金集中结算和管理的需要。而且新型电子支付工具的应用、创新,以及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都有待进一步改进。

4 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发展港航物流金融建议

4.1 建立港航金融外包体系

由于港航保险业务实力不足,相关航运结算业务发展滞后,同时港航业融资规模小,市场份额低,使得发展金融外包服务业有了可能性与必要性。港航金融外包是指,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将自己所从事的航运金融服务的部分内容委托给本机构以外的第三方进行处理的经营方式。它可以有效解决由于人才,技术等原因带来的港航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压缩企业成本,简化企业管理,降低企业风险,从而保证企业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可以大力引进境内外在港航发展方面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租赁公司、信托公司、资金结算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尤其是在国际港航物流金融方面理念先进、优势明显的外资银行,为海洋经济引入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促进多元化金融机构集聚,为港航金融提供专业外包服务,为港口物流业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4.2 利用保税物流园区优势创新金融服务

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的运行,势必会吸引大批高水准的国际或国内的物流公司进入其物流园区,这些公司可以利用自身高水平的内部管理和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以及企业自身良好的信誉,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携手,进行各类具有海洋经济特色的金融业务的创新,推动涉海金融市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各金融机构可以创新涉海金融业务,探索大宗商品、航运等领域的金融产品,开办船舶融资业务和港口物流金融业务,在港口物流金融业务方面,可以开办授信融资、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买方信贷、仓单质押、保兑仓等业务,对港航物流金融重点领域、项目、企业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例如对于中小企业可以采用仓单质押的物流金融模式,中小企业只要提交仓单就可以先从相关金融机构获得货款,从而大大提高了资金的周转速度,减轻了企业的压力。而对于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则可以采用买方信贷的物流金融模式,结合保税贸易,解决手册核销,收付外汇等一系列加工贸易的问题,帮助企业及采购方解决在生产流通过程中资金积压的问题。

同时,结合保税物流园区特有的政策优势,由金融机构审核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资质以及根据交纳保证金的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融资授信额度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它缩短了企业获得融资的时间,提高了资金的运作效率,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舟山港还可以建立和传统的授信标准完全不同的自偿性融资服务。通过分析企业自身的经营规律、交易情况,如行业、商品以及交易对手等,在提交有效的质押产品的基础上,各金融机构可以作出富有针对性的信贷决策,从而实现对企业的风险控制。

4.3 建立良好信用体系

由于目前舟山没有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适应港航金融发展的专业信用担保和评估机构发展缓慢,使得银行惜贷,中小企业融资难矛盾较为突出。在港航物流发展过程中,为了有效地转移和降低商业银行的融资风险,有利于中小企业解决融资方面的困难,可以引进资质良好的担保企业和信用评估公司,鼓励专业化评级机构的发展,并加强对此类评估机构的监管,保证其评定结果的公正合理。这样,企业可以不直接通过银行,而先由担保公司和信用评估机构对相关企业进行评估,并由担保公司作保在银行获得贷款,由此有效地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同时,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提供相应的物流全程监控服务。这不仅提升了贷款方所提供的质押商品的信用水平,满足了物流产业链企业的融资需求,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银行质押物的存放处理问题,降低了银行自身的监管成本。与此同时由政府牵头,进一步扩大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使用范围,健全违约信息通报和失信惩罚制度,完善政府监管机制,优化社会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1] Poe T R. Subjective judgments and the asset-based lender[J]. Commercial Lending Review, 1998,13(2):67-70.

[2] Fenmore E. Making purchase-order financing work for you[J]. The Secured Lender, 2004,60(2):20-24.

[3] Gonzalo Guillen, Mariana Badell. A holistic framework for short-ter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tegrating production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lanning[J].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6(7):25-27.

[4] 罗齐,朱道立. 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 中国流通经济,2002(2):11-14.

[5] 杨宇,聂娜. 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金融价值增值作用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2007(11):249-252.

[6] 浦徐进,唐建荣. 物流金融服务创新与系统中的风险防范[J]. 物流技术,2007(11):34-36.

[7] K. C. Fraser. Reed's Dictionary of Shipping and Marine Finance[M]. America: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1997.

[8] Khan, A. The finance and growth nexus[J]. Business Review―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 2000,26(1):3-14.

[9] 戴勇. 我国航运产业基金的运行模式研究[J]. 上海金融,2010(4):31-34.

[10] 陈馨. 港口物流金融支持港口经济发展的机制与策略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66-68.

[11] 乔华峰. 港口融资多元化探讨[J]. 投资理财,2013(2):37-39.

[12] Buzacott J.A., R. Q. Zhang. Inventory management with asset-based financing[J]. Management Science, 2004(24):1274-1292.

[13] Dan S. Ironing out the kinds in the financial supply chain[M]. Asian Trade Finance Yearbook, 2004.

[14] 于洋,冯耕中. 物资银行业务运作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J]. 管理评论,2003(9):45-50.

[15] 李汉江. 库存商品融资业务的质押品种选择研究[D].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6] 巫刚,姚伊娜. 物流金融与期货交割相结合的价值创造[J]. 物流科技,2007(2):22-24.

[17] 颜宏亮. 舟山群岛新区港口物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模式研究[J]. 浙江金融,2013(2):36-41.

[18] 富鹏飞,汪长江. 舟山港口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