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考理综知识点总结范文

中考理综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考理综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考理综知识点总结

第1篇:中考理综知识点总结范文

知识分子的标准,知识分子全都住在纽约的格林威治村,愤世嫉俗,行为古怪,并且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后一个知识分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选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选考地理知识点1河流

一、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考查多从区域图、等高线图、气候资料统计图和文字材料等切入,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①水位 补给、气候 流域内水库、湖泊的调蓄

(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2)以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径流量大)

(3)有冬季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形成春汛和夏汛——;东北地区的河流

(4)墨累—达令:上游流经亚热带湿润气候——;夏汛;下游流经地中海式气候——冬汛。

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③含沙量 植被土质 气候 流速(流水强度) 经济活动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尤其是上游山区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 例如:珠江,东北地区的河流。

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少,夏季暴雨集中,冲刷严重,含沙量大。

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从纬度位置、气候分析

例:东北――纬度高,中纬度,寒温带,秦淮以北――位于暖温带,冰期短,

秦淮以南――流经亚热带,冬季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无冰期

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⑤ 流速:从地形坡度(落差)分析山区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坡度小,河流的流速小。就河流某河段横剖面而言,河底与河岸附近流速最小,自河面至河底,流速先变大后变小,最大流速出现在水深1/10至3/10处。在曲流的凸岸和凹岸,流速与流向皆发生突变,导致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凸岸一侧坡度平缓。

东北地区的河流,包括黑龙江、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大部分位于中温带,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华北地区的河流,包括海河、黄河以及淮河北侧各支流,水量不大且季节变化明显,汛期集中在夏季(因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含沙量大,冬季结冰;

西北地区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与气温密切相关,水量小且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水位高,冬季断流,含沙量小,冬季结冰;

横断山区的河流,水量大,流速快,含沙量小,冬季不结冰;

华南地区的河流,包括淮河南侧支流,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支流,台湾省各河流,珠江流域大部分河流,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河流流量大,汛期较早且时间较长(5~6月受梅雨影响,7~8月受台风影响),但江淮地区有夏旱,南岭以南有秋旱和冬旱。

就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及季节变化(年内变化)而言,我国季风区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都较大,而且自南向北随纬度增高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越来越大,非季风区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小而季节变化大。

2.河流水系特征描述:(水系特征是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

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与地形最密切)水系特征和地形关系较为密切,对水系特征的考查多结合区域图和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常涉及流域内人口、聚落的分布,工业、农业、港口的区位分析等。在高考中还常出现以河流为背景,综合考查流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试题。

①河流长度、流向 受 地势 的影响 海陆轮廓、地形、面积

②流域面积 海陆轮廓、地形

③支流数量及其形态 地形和降水

水系形状是指河流的干、支流组成的形态特征,主要有扇形状、树枝状、向心状、梳状和羽状。(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

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

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

(2)水系与自然灾害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

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

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

扇形水系 海河五大支流在天津汇合,并经由同一条干流流入海洋,形似芭蕉扇的茎与柄,树枝状水系 长江支流众多,其与干流组成的形状像树干与枝丫

向心状水系 亚马孙河,刚果盆地、四川盆地四周地势高,支流从四周向中心汇聚

梳状水系 淮河的主要支流平行分布在淮河北岸且几乎都与干流垂直,形似梳子

羽状水系平行分布的支流在干流两侧对称分布,形似羽毛

属于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梳状水系和羽状水系的河流,若雨季来临,支流同时来水,干流在短期内不能有效泄洪,易导致洪涝灾害

④ 河网密度 指水系中干流和支流的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即单位面积上的河流长度,它可以说明水系发育程度和河流分布的疏密程度。

⑤落差或峡谷分布

⑥ 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河流的弯曲系数是指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长度的比值,弯曲系数越大,表明河道弯曲程度越大,对航运和排洪不利。

高中选考地理知识点2河流补给类型

我国河流五种补给形式的比较

河流的开发利用

开发方向:防洪、航运、灌溉、养殖、发电、供水、旅游等

(一)河流航运价值

1、自然因素:地形:地形平坦,流速平缓

气候:降水多而均匀,流量大,汛期长(水深)、流量平稳、含沙量少(少淤)、无冰期(通航时间长)

河道:干流长宽深、、支流多,水网密集,通航里程长、河海联运

2、人为因素------资源、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运输量大,河流流向与货物流向一致(俄罗斯不一致)、多种运输方式联运、水运优势

世界上航运价值大的河流:长江、莱茵河、伏尔加河、密西西比河等

世界上航运价值不大的河流:亚马孙河、刚果河、北亚三河、雅鲁藏布江

西欧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1)平原地形,水流平稳2)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3)经济发达,航运价值大4)运河沟通天然水系,形成发达的运输网

我国南方河流比北方河流航运发达的原因有:

(1)流经湿润地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利于通航

(2)河道深、宽,通航能力大(3)大小支流多,河网密,深入广大农村

(4)河水不结冰,四季可通航(5)农村经济较发达,货运量也大

11、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其干流通航里程2800多千米,是我国内河运输的主动脉,沿线的石化、冶金、汽车等原材料运输对水运依赖程度高达80%。近20年来,随着中部经济与东部经济差距的拉大,长江河道治理和基础条件未得到有效改善,其运输能力仍有70%未能发挥,和欧洲的莱茵河相比,其水量是后者的10倍。但年运量仅为后者的20%。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利用程度较低。

(1)对比莱茵河,说明长江航运能力低于莱茵河的自然原因

答案:气候原因:长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流量变化大;

莱茵河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气候,全年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流量变化小。

地形因素:长江上游落差大,水流急,不利航运;莱茵河流经地区大部分河段地势低平,水流平稳

补充:亚马孙河比莱茵河的航运价值低的原因?

莱茵河沿岸工农业发达对航运的需求大;而亚马孙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工农业不发达,对航运的需求小

(二)河流水能开发:

1、水能开发条件

水能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

(2)三峡与虎跳峡为什么都水能资源丰富?可是为什么首先建设三峡水利工程?

答案:都位于地势阶梯的交替处,落差大;都在长江干流上,径流量大。

自然原因:虎跳峡地质复杂,在板块交界处;三峡地质条件稳定,花岗岩坚固。

社会经济原因:虎跳峡处于西南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电力市场小(距离华中华东远)

水电开发需收集的资料

水电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三)水资源利用――跨流域调水

1、中国―南水北调

2、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3、东北―北水南调(嫩江辽河)

4、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印度河塔尔沙漠)

①概况:“南水北调”工程计划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往华北和西北。与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相互连接成“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

②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对比分析

③影响:可解决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有利于华北和西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河流与农业

1.灌溉水源

黄河: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河西走廊――弱水(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2。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东部的湟水谷地;黄河谷地

3。绿洲农业:西亚、北非、西北

(五)河流与城市

1、区位

①河运的起点、终点:赣州市

②河流交汇处:宜宾(岷江)、重庆(嘉陵江)、武汉

③河口:上海、广州、伦敦、鹿特丹(莱茵河)、亚历山大(尼罗河)

④ 河流曲流处或河心岛(天然河面利安全防卫),如伯尔尼、巴黎;

⑤ 位于过河点位置(渡口),如伦敦。

2.布局

:

上游――居民、自来水厂,下游――工业区,清洁水源――微电子

3.河流对城市的作用——供水,运输,旅游

高中选考地理答题技巧一、选择题答题技巧:

1、审题

很多同学答题的误区是:做选择题直接看选项,觉得只要看到“经济条件”或者“市场广阔”等,自己常见的一些词就是正确答案。其实认真审题才是答题的前提和关键,只有正确地理解题意,把握命题的指向,答题才能提高准确率。

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中心词,明确所要论述的对象是什么;其次是审条件限制词,这类词语往往是形容词,如“直接”、“主要”、“自然条件”等,从而确定答题范围,罗列答案要点;最后结合四个选项,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2、看图

近几年的选考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尤其是2020年一月的这次选考,这是浙江省第一次学选考分离考试。选择题难度增加,相比较全国卷题目数量增多,这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难度上,都对参加考试的考生有一定考验。

因此,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要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题目信息和我们日常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3.注意联系

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尤其我们浙江省的选考,很贴近教材。因此,在答题时应该回归教材,进行知识的联想、迁移,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选择出正确选项。

二、综合论述题考试技巧

1、仔细审题。

从选考阅卷的反馈信息看,学生审题不仔细导致失分的现象非常严重。在急于答题的心理影响下,考生匆匆审题,结果答非所问,事倍功半。还有一部分学生,审题时漏掉重要信息,导致答案不全面,也会扣分。

2、知识联系。

很多学生进入选考考场后,答题紧张,审题很仔细的情况下,答题往往局限于题目信息,没有联系我们日常学习的课本内容,导致失分较多。所以课本的知识要做到烂熟于心,且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具体应用。

3、综合表述。

第2篇:中考理综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课程标准;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065-02

为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师要改进策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我认为九年级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充分研读“课程标准”,以此来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教师也要研读好“学科说明”,做到胸有成竹,这样在上课时就能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教师要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讲课和复习。我省中考思想品德的命题依据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而不依据某一版本教科书。下面我分析一下2013年依据课标考查的题。

2013年中考文综试卷依据课标“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目标,第25题的第三问“材料三中的‘需求’反映出人与自然应是什么样的关系?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对自己的行为应有怎样的反思”进行了考查。依据课标“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的目标,第24题第二问“图二中的行为人应增强哪些意识来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质”进行了考查。依据课标“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的目标,2013河北中考文综试题第26题“探究二:在这些人身上,体现出法治社会对公民的哪些要求”进行了考查等等。

二、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

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向课堂要质量。在讲课时,教师要密切关注身边发生的事,尽力营造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氛围。我在讲解九年级国家安全时,讲到了“棱镜门事件”等。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强调标准答案,能自圆其说就行。主要是创造机会,让学生敢于表达。夯实基础,按照“课标标准”或“学科说明”,逐一落实。记住教科书上的关键知识点。开卷考试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记忆,现在中考主要考的是能力,而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适当的记忆,否则就是空中楼阁了。所以对于课本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必须让学生记住,例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解决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等。

三、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社会热点问题历来是我省思品中考命题的重点。准确把握住这一中考命题的脉搏,我们在学习和复习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2013年都是考查当年度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十、“光盘行动”、中国梦、美丽中国、新交规的实施、宪法颁布30周年、改革开放。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能将书本知识“教死”,对所教知识进行“活化”处理。要注重借助时政热点和学生所关注的实际生活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特别是分析具体问题、理解具体问题的能力。注意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让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热点、焦点,走进课堂,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视野,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进一步培养了主人翁意识。

四、加强试题的演练,提高学生的多方面收获

借助典型试题,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指导。平时的阅卷应严格依据评分标准,对于随意抄写课本内容而与题意不符的现象不能让学生心存侥幸。提醒学生只有在所给当前材料和具体设问的前提下,经过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思考,答出相关观点,才能与参考答案具有一致性。师生共同总结答案内容要包括教材语句、课标语句、材料语句和时政语句,然后再根据试题的材料和设问要求将这四种语句用恰当的连词进行遣词造句,就是一个完美的答案。能力是练出来的,为提高学生做主观题的能力,推荐两种上课方式:

1.上课要有材料,要有情境,可以把近几年的中考真题找出来让学生做,做之前要提要求,做完后,学生互相评分,给出评分标准,学生在评分过程中,知道了自己为什么失分,是审题不清还是材料没读懂,以后再做题就会注意这些。

2.讲热点,让学生自己结合材料找课本知识点,然后学生自己创设问题,学生自己作答,中间老师可以点评。

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教师要培养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学习习惯。中考试题材料的选取彰显着对每位考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考查。没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想做出圆满的中考答卷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从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关心国内国际大事做起,加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养成重视教材的习惯。不论是学习新课,还是中考复习,都应特别重视对学科教材的研读。凡成绩优秀者,都有一丝不苟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并且习惯于从练习题或试题中抽象知识要求。这样做不仅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备考的需要。

3.养成收集“社会热点”的习惯。中考试题背景材料,源于教材、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已成为命题关注的亮点。养成收集相关信息资料的习惯。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能深化对学科知识的认识,更能增强实践能力。

4.养成“自主研究”的习惯。对于教材中的知识,要善于研究思考,敢于质疑。

第3篇:中考理综知识点总结范文

各位新东方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王煜琨,我是XX届的中考毕业生,很高兴和大家分享英语学习方面的内容。

就中考而言,英语的分值在下降,但是英语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却丝毫没有减弱,对于想学好英语的同学们来说就竞争越发的激烈了。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英语学习的看法:

单词方面:

我认为词汇量是很重要的,但是生硬的背单词即累了自己也没有效果,所以在阅读英语短文或者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的时候,多积累一些生词会有更多的收获。所以就要在做英语作业的时候旁边放一本词典,把生词圈起来,勤于查找多多记忆就可以了。其次,词根、词缀是记单词的捷径,它既能是我们加速记忆也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单词的含义与构成

作文方面:

我们首先要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三个文体在心里有一个清楚的框架。说明文要说清楚how二议论文要说明why,至于记叙文就要说明时间、地点、人物等六要素。但是无论面对怎样文体和怎样的题目,都要善用写作方法,在考试的时候要避免简答的语法错误。在卷面上减少涂改。答题速度较快的同学可以事先打好草稿。

口语方面:

还希望各位可以再遨游题海的时候可以偶尔抬起头,练习一下自己的发音,因为口语是不能忽视的。提高口语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简单在我们可以听英文歌、看美剧或者和外国人聊天来提高口语;难在没有外国的语言环境,想要连一口地道的口语确实困难。

当然我们还是要把重点放在课本上,把他们烂熟于心,把学校的基础知识夯实,这样我们至少可以保证在85分以上;如果想要冲刺90分,就要加大词汇量,要储备一些别人没有的单词或者短语;对于想要冲刺95分甚至以上的同学,就不需要在增加学习难度了,因为高分是准备给细心的人的。

赵宏博:高考成绩665,报考哈工大航天学院自动化专业

各位家长、同学大家好,我叫赵宏博,来自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我今年的高考成绩是665分。今天说分享谈不上,就是这几年的感悟和建议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孩子与家长要和睦。我周围认识的好同学,没有一个家庭不和睦,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成才那就要尊重他,应该向尊重上司领导那样好,不应该想对待下属一样训斥、命令,只有这样对待他他将来才能成为这样的人。

我想说的第二点就是,要提高学习效率。我在三中高三的时候,我们校9:30放学,很多同学就不会背书包回家。到家10点多,和爸妈唠会儿磕,刷牙洗脸,11点多就睡觉了。大家都是在学校效率非常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时间而不至于浪费时间。

其实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没有那么复杂,引用我们小学老师的话就是道出了真谛——上课好好听讲、回家认真完成作业。如果这十来年你就做到了这一句话,学习不好是不可能的。

我想说的第三点对所有同学都是非常有用的一点,就是大家都会犯的马虎、大意的问题,我高三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总犯这种错误,我就咨询了很多同学和老师,最后总结出来的结论就是——增加你的熟练度,因为中高考题型是稳中有变,虽然变化较快但是还是老题多。老题练透了,节约出来的时间你心里就稳了,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新题,不但能做好新题,而且你心态也好了,就可以减少这种马虎、出错的概率,所以说他家平时要多错题多练。

第四点我想说说关于心态方面的看法,我先拿我自己举个例子,我高考时候测策略:数学、理综比别人略高点提提分,语文、英语正常发挥,不丢分。最终是数学考得不太理想,而语文和英语反倒是给我提分了,出乎意外的还一些。所以说大家不用考虑考试的时候紧张这个问题,因为适当的紧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紧张一点反而是好事,而且答题的时候分本就想不到紧张,因为你在答题的过程中没有时间让你紧张,全身心得投入答题了。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发挥失常和超常都是小概率事件,你不用想我万一考不好或者能不能超常发挥考好点,你都不用想,只要你以一颗平常心,你肯定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最后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谢谢大家!

李欣禾:哈三中毕业生,今年被哈三中校长直接推荐,点名保送北京大学

大家好,希望我介绍的学习经验中无论是自己觉得有效的方法还是我自己失败的教训都能给各位家长们提供帮助。

首先我想谈谈高中练习册的问题。高一我们没有分班的时候,我的班主任说了一句我认为很有道理的话,就是想学习好的话,每科都要给自己额外配备2本练习册。可能有的同学认为这个有点太多了,但是我认为练习册应该分为精做和泛做两种,首先应该把老师分配的任务也就是作业写好,自己回家的时候有一本练习册可以用来精做,另一本练习册可以选做或者在课堂上做,或者用作考前小测。练习册的选择上,我认为最好是同学们自己去书店挑选,因为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难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题型,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咨询老师。

我个人是从高一开始,就在做高考题库和5·3这类综合性的练习册,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当时会的题型做,因为我认为,高考这种经典题你是不用担心重做的,这总体必须自己反复做,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是否真的掌握了这种题型,如果不会的题就一定要问老师和小组讨论。

下面我想谈的是考卷的利用,我通常是考卷和练习册要用不同的笔多次标注,第一次使用黑笔或者蓝色的笔答题,第二次我会用红笔吧答案的详解自己理解后默写在旁边再重做一遍,然后再用其他颜色的笔吧公式和方法总结一下,复习的时候,我重点是看自己总结的公式和方法,自己总结之后就会把没到错题的作用发挥到最高,然后每次再看的时候把自己新的体会再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上。

下面我想谈的是高中上课的问题,我在高中有一段时间习惯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在下面做数学题,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效果是不好的,应该什么课就做什么科目的内容,笔记上应该几下老师在黑板上没有记下,但自己认为有用或者对自己的思路有启发的东西。如果课堂上老师留的内容做完了的话,就用剩余的时间做自己准备的那本练习册。

然后我想谈一下考试的问题,在平时学习的时候或者是复习的时候,如果是考完了的话,我认为应该看淡分数,重点应该在于查缺补漏上。每张考卷我也是用不同的笔标注。如果遇到新的题型自己没有见过的,可以整理在一起,弄一个错题本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学科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会重视薄弱的学科,同时也不要忽视自己强势的学科,我认为每天课后的学习应该有所侧重。数学方面,题量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每天可以做大量的题型来检验自己;语文方面,古诗文的背诵是基础;英语方面,每天做成套的小题,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文综理综方面,从高三开始老师让每周末做一套综合套卷,自己批改总结之后可以找老师一对一分析。如果大家想抓好提前量的话,我认为大家可以从高二的假期期末就可以开始了。

至于补课方面,我认为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应该盲目跟风,比较薄弱的科目或者是自己学的比较差的某一单元,可以找辅导,好好利用时间。

我认为不可以熬夜,但是也不要写完作业就早早睡觉。我一般是把作业写完就整理今天写的练习册、卷子和笔记;然后我会预习明天的课或者是下一星期所学的内容;然后再专科做一些自己买的练习册。我高中的时候大概是11点左右睡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生物钟自行调整。我最想说的是学校的时间一定要抓紧,把效率提高。

刘倩俐:雅思8.5分,保送哈工大研究生

各位同学、老师、家长,大家好!

对于雅思考试很多同学和家长可能会有一种无解,认为就是一种出国考试,其实,在大学里,很多不想出国的同学也会选择这样的考试,得到了雅思成绩,拿出去找工作相当于第二个证书证明您的英语能力,很多时候它其实比四六级证书更加的有效。

也许很多同学会觉得雅思考试考完一定要英联邦这样的国家去留学,其实现在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会满满的去接受雅思,可以提交雅思成绩申请。

关于英语学习方法,虽然在中高考中英语的分数和比重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到了大学,很多都是英语课堂,英语授课,所以英语还是很重要的。所以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大家也要注重自己的口语发音。

在阅读和听力当中,阅读和听力是输入项、写作和口语是输出项,大家经过不断的听音和阅读,词汇量才会上去,口语和写作也才会好。大家在联系阅读和听力的时候,特别是阅读,在座的过程中要积累一些词汇,找一些语义相同的词汇多做题换,国外比较注重原文的提花和改写。

初高中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用于的语法,一旦你走出了高中进入了大学,在没有老师会给你讲语法了,他们会认为你这个都会,在高中都学过,其实自己学没学会自己心里都知道。上了大学之后再也不会有人逼你学语法逼你背单词。所以初高中学好语法,到了大学无论是考英语四六级还是其他,你的底子都不会太弱。

最后想和大家说的一点是,我身边有很多同学都会有不满意现在的大学的一个情况,但是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保送也好、考验也好都进入了清华、北大、浙大、中科院等这样的知名学府,还有很多拿着自己本科的成绩加上gre、雅思、托福这样的成绩进入了国外的大学进行深入的学习。

想和大家说的就是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不是你人生的终点合适你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姚笑涵:哈尔滨市理科高考状元 701分

很高兴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

首先,在高三这一年,我的复习是以高考题型为主。一轮复习是以专题的形式来进行的,所以套卷这个时候还是不太建议提前做,主要是做专项的高考题,把所有的专题都练熟,在二轮复习的时候再复习模拟题。

数学方面,在二轮复习开始就要一直做套卷,一周少的时候3、4套,多的时候7、8套,个人认为看笔记看课本都不如此时做题练练手效果更好。

物理方面,和数学差不多,也是以模拟题和套卷为主。然后精细的复习一下实验,然后看书要看3到5.

在化学和生物方面:要以看书和笔记为主,尤其是生物,生物其实是理科里最简单的一科,几乎没有什么扩展的额内容,及时遇到了新的也是联系到课本内。所以书一定要看精、看细、看全。

第4篇:中考理综知识点总结范文

教师应将高三这一学年分为三个时间段,根据学生对教材熟悉与否的情况,合理安排政治学科三轮复习时间。

第一轮复习:从头年7月暑假补课开始――次年元月结束,分三步走。

1.复习经济常识上下两册书:从7月暑假补课开始――到9月底结束,约3个月。

2.复习政治生活一本书:10月初――11月中旬结束,约1个半月。

3.复习哲学两本书:11月下旬――次年1月下旬,约2个月。

这一轮复习主要是夯实五本教材基础知识,从微观入手,以框为单位,面面俱到,做到知识点的全覆盖,以节、课为单位构建知识网络。

第二轮复习:次年2月――3月底结束,主要是教材的宏观知识复习。

本轮复习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哲学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四大板块为主构建宏观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清思绪。这一轮复习以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构建知识框架进行知识整理和教师的指导相结合,学生兴趣更大,领悟更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第三轮复习:4月上旬――6月2日结束,前面两轮复习是理论联系实际,侧重于讲教材理论,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把握教材知识。第三轮复习是实际联系理论,重在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轮复习又分两步走。

1.时政热点复习和题型训练相结合(4月上旬――5月中旬1个半月)。教师展示热点材料,学生熟悉当年度国际国内发生的各种时政背景材料,答题时根据三种依据即教材依据、材料依据、相关的时政依据。此环节要把握好训练题的难度,以很好地检测学生掌握教材的程度,迅速提高其应试能力,以此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

2.回归课本和冲刺训练相结合:5月20日――6月2日结束加强研究,精选各地试题训练,大胆取舍教材知识,调动思维,揣测高考命题的思维角度和命题倾向,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看教材,做限时训练题,过好应考心理关。

二、教学重点规划

1.学科内规划:根据近几年湖北高考试卷和教学实际,经济常识和哲学常识是重点,在复习时间上要大量倾斜,多投入时间和精力。

2.学科间规划:根据地理八本书、历史五本书、政治五本书的内容,而且地理、历史知识具有客观性强、理解后不易忘记的特点,在平时的学习时间分布上,高三上学期多倾斜地理、历史,下学期地理、历史、政治三门学科再齐头并进,把文综高考150分钟相对分解到各科,即地理55分钟、历史50分钟、政治45分钟,平时分科考试并以此为限来相对衡量和要求学生。政、史、地三个学科教师要打总体战,做到相互协调、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备战文综高考。

三、规划备考方向,做到不偏离正确的航道,尽量少走弯路

1.研究近十年的高考题,特别是近五年的高考题。历年高考试题是好多命题专家的心血所在,是他们的得意之作,作为高三备考人研究它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教师明确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能很好把握高考政治的复习方向;二是有利于对考生进行规范化训练,消除恐惧心理,培养心理适应能力;三是防止来年重考同一知识点。通过研究历年高考试题,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中归纳总结高考命题的总要求、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研究前五年的高考题主要是看题型变化、看设问方式的变化、看考查知识点的角度等,对离得最近的五年高考题不仅是看以上内容,而且要求组内全体教师年年像学生那样亲自去做、去考、去体验,并有时间限制,以从中体会高考的难度和高度,把常规思维备考和非常规思维备考结合起来。今年高考题恰是反猜命题意识比较强的一年,如今年考的38(1)民族知识点曾在08年考过,今年又出现,只不过变换一种设问形式来考。怎样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这一知识点在近五年高考中考查频繁等等,不得不引起每个备考人对历年高考题的高度重视。

下面对比一下这两年高考题民族这一知识点比较相似的设问法:

2008年39题第(5)问: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分)

2011年38题第(1)问:结合材料一,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12分)

两设问的比较:首要的是所给材料不同,08年的题可以从材料中读出部分答案来,再根据“为什么类”的题型答法围绕“长期坚持”这个词作答即可,侧重于谈实践依据。2011年的题从材料中直接读不出来,从设问“根据”一词可以谈原因和意义,侧重于谈理论依据。

2.深入研究教材、教参和考试大纲。这三者是备考的纲和本,特别是每年国家考试中心公布的考试大纲更是高考备考的依据。教师要仔细研究它的变与不变、变多变少以及怎么变,并据此归纳出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板块结构等。这样备考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如哲学中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四大知识体系建构就可以以此为据。

3.新教材思想理念、内容和形式等的渗透复习。2011年是旧教材高考运行的最后一年,2012年新教材高考即将开始,2011年高考备考处于新旧教材交替时期,根据往年的湖北高考题,新教材必定要渗进2011年高考,问题是命题人怎么命题,备考人在有限的时间内怎么备考。在一番深入研究之后,我们确定以旧教材的体系为依据,把新课程教材的内容按照旧教材的体系融入进来,把经济、政治、哲学三本新课程必修教材大胆取舍改编成一本教材(40面)印发给学生学习、使用,这样学生一是学习有依据,二是思想上重视,三是系统学习便于学生全面把握新教材,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取、舍新教材的依据:①舍去新教材与旧教材观点相冲突的知识,如纸币的定义。②舍去旧教材没讲,但新教材有的新观点、新知识。③旧教材、新教材都讲,但新教材讲得更深入的内容非取不可,如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④取新教材中有可能对旧教材某些知识做归纳性、概括性讲解的知识,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和政治的关系等。⑤取新教材中和本年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际国内大事相关的一些新提法。

第5篇:中考理综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相对于2016年考纲在能力和知识内容上的变化

在对学生化学能力要求方面,将第三项“化学实验和探究能力”的第(2)条,从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上升到“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的新高度。

在考试范围与要求上变化较大,必考部分虽然仍从5个方面来阐述内容,但在内容表述的文字上变动很大,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变化也较大,其中了解层次变为掌握层次的有13处,新增(或替换)知识点有27处,许多都属于化学学科核心主干知识,在以往高考考查中较多涉及,复习过程中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次大纲的修订,将会使这些核心主干内容得到强化。此外,还有两处层次要求降低,6处予以删除。

具体如下:

1.2016年考纲中有但在2017年被删去的部分:

①理解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简单的化学计算;

②了解沉淀转化的本质;

③了解乙烯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④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⑤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⑥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2.与2016年考纲相比新增加或替换的部分

(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掌握电子式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相关计算;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增加了对化学反应转化率的计算,能利用电离常数和溶度积常数进行计算,要求了解活化能的概念,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等。

(2)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新增加了镁元素的考查,新增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并将其主要性质及应用上升到掌握层次;同样新增了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主要性质及应用也上升到了掌握层次。

(3)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新考纲对必考部分的有机知识考查要求提高了,新增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以及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应用,并将有机反应类型由了解上升到掌握层次。

(4)化学实验部分

新增加了正确选用实验装置,以及预测和描绘实验现象,同时将控制实验的方法由了解变为掌握。

(5)选考《物质结构与性质》部分

新增加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及1―36号元素的轨道表达式,增加了共价键的形成和极性的内容。新增了解晶胞、晶格能的概念和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还要求能够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组成并进行相关计算。

(6)选考《有机化学基础》部分

相比之前的考纲,这次修订标注了确定有机物结构的具体的物理方法(如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新增了解烃类及衍生物的重要应用以及烃的衍生物合成方法,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能够正确书写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并将有机物各类物质的性质由了解变为掌握。

其它的替换及能力层次提升部分不再一一列举。

二、针对考纲变化的复习备考策略

从考试模块的删减来看,这一变化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对备考复习没有太多影响,因为删掉的这两个模块中,一个模块一般为文科学生选学模块(化学与生活),另一个模块为绝大多数学校没有进行教学的模块(化学与技术),但在高考中“化学与技术”经常涉及到的以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载体的工艺流程题,可能会转移到必做题目中进行考查。

从知识内容的变化来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应对。

1.认真研究考纲变化,狠抓主干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对照考纲变化,在狠抓主干知识的复习的同时,要注重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明确删去的知识不必浪费时间,而增加的部分或者能力层次提高的部分就必须重点把握。本次考纲变化,由于考试内容增加较多,能力层次要求提高的内容较多,面对这些内容和难度的变化,复习课中,一定要把握好复习进度和节奏,不要被考纲变化所打乱,应结合各自复习课计划,对照考纲变化,查漏补缺,对变化部分在复习课教学时做出相应调整,一定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

2.认真研究历年高考试题,增强复习针对性

高考复习备考应注重近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研究。只有通过研究,才知道高考常考的题型、难度的分布、考试热点和命题趋势,并充分了解自己目前的知识掌握情况,找出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哪些容易出错,下阶段复习才有重点。所以,建议对近五年内全国卷及部分外省选用的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评析,并注重对一些经典试题进行衍生和拓展。

同时,本次考纲变动的内容有许多曾在以往高考中考查过,比如电子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溶度积常数的计算、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等,复习中可多研磨近年高考真题,体会这些知识点在试题中的应用,分析高考在这些知识点的命题趋势。特别是研究新增知识点在高考试题中的考查方向,这一点尤为重要,新增的活化能考点以及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等要引起高度重视,复习时要注意提高针对性。

3.抓好实验复习,注重能力培养

针对近年化学考题大幅度增加实验探究考查的趋势,复习时,首先要重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考查实验室制取氨气,卷Ⅱ考查Fe2+、Fe3+的检验都是课本里面的常规实验,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重新走进实验室,重做典型的实验;其次,要适当结合一些典型高考实验试题进行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另外,要通过实验原理和方法的多向思维训练,提高创新意识,尤其要注重提高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应对考纲变化中对学生实验设计和实践探究能力的要求。

4.夯实基础知识,注重规范答题

整个的复习备考过程要注重层次的逐步提升,第一轮夯实基础,吃透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第二轮突出重点,培养能力,构建立体知识网络;第三轮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加强理综三科的综合训练,找寻理综考试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提高应试能力。

第6篇:中考理综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研读考纲,认识高考]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能力要求”是考试大纲的核心内容,它引领着高考的方向。大纲中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2012年新课标考试大纲文综地理与去年相比没有什么变化,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内容均保持稳定。地理必考内容为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选考内容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

纵观近几年新课标文综卷,可以发现高考命题的特点是“稳中求变”。 2012年新课标考试大纲说明中“题型示例”更换为2011年新课标卷的两道必考综合题和一道选考综合题,反映了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保持不变,题型、题量、分数、难易程度基本稳定;反映了高考命题更加重视联系生活实际,更加关注热点,注重渗透新课标理念,对考生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但不会出现偏题和怪题。

建议:同学们在冲刺备考阶段,要深入研读考纲,紧扣考试大纲以及初中地理课程标准,逐一检查自己对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初中区域地理及选修地理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查补漏洞、解决困惑、夯实基础。同时,精练2011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卷,熟悉题型和试题难度,深刻领会大纲中四项综合能力要求的精髓和实质,重视提升自己的四大能力,把握好高考动向,做到有的放矢。

[二、设计专题,制订计划]

冲刺阶段复习专题参考——

自然地理专题: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规律及意义、光照图与时间计算),大气的运动(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候),水体的运动(洋流的分布),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等内容。

人文地理专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区域发展问题。

区域地理专题: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

地理图表专题: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等。

建议:在冲刺复习阶段,设计出符合自己实际、能切实解决自己学习困难的复习专题,以实现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进行专题复习时,要注意记忆、理解、掌握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精练不同题型的模拟试题,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学会空间定位、图文转换、图图转换,掌握解题技巧,学会分析和评价的方法,提升对资料中有效信息提取、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另外,一定要给自己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要合理安排好学习和生活时间,做到每天早半小时和晚半小时背诵记忆,并坚持做适当的文体活动,听听音乐、跑跑步、做做操,实现高效、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三、精练习题,总结技巧]

经过了多次模拟考试,同学们已做了大量的习题。这时,千万不能再搞题海战术,各类试题可精选一、两道,进行较透彻的分析,了解命题的原则及思路,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题规律,形成基本的答题模式。

建议:成绩较好的同学,精选近两年的高考题来做,注重答题技巧的训练,善于归纳和总结,掌握解题思路,建立解题模式。如地形描述可从海拔、地表起伏(相对高度)、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着手;河流水文特征要从径流量、含沙量、结冰期、径流季节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时,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或“天地人”三方面)综合分析。成绩中等的同学,不应求做难题,可选一些简单的基础题及中等题,经常看看自己的错题集,对做过的错题再思考,看难点是否真正解决、突破。尤其是概念理解应用题,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学会知识迁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实力稍弱的同学和艺术考生,应力求把基础题做好做对,学会放弃较难的题目。在做题时,要养成“二次审题”的习惯,以弥补一次审题的疏忽或迷惑。如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37题第(2)问,评卷老师反映在改卷时发现有些学生审题不认真,错误理解题意,没有举例,而是泛泛而谈这些企业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或对这些企业总部的分布特点进行分类分析,如:科技发达地区,如北京;交通便利地区,如上海……结果导致一分不得。因此,审题一定要做到“三审”,即审明题型说明,审清题干要求,审准选项内容。在解答综合题时,还应重视答题语言的组织和表述,学会用准确的地理语言,规范书写答案,要注意把握好设问的关键词来回答问题:对于用“列举、说出、概括”等设问的,回答时只答要点,不用分析解释;对于用“分析、简述、说明、阐述”等来设问的,回答时既要简明扼要,又要有适当分析;对于用“描述”来设问的,要准确把握图形信息,用简练的语言加以叙述;对于用“比较、对比”来设问的,要找出两个地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注意抓住主要特征来比较;对于用“评价”来设问的,要注意从正反两方面回答。

[四、针对热点,回归教材]

为了让考生们更多地了解社会、关注生活,热点问题发生地的相关问题往往是高考命题所青睐的重点。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1~2题(日本地震)就是以热点切入的。这两题从日本地震的热点切入,考查工业联系与工业区位。解题时应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在中国建的零部件厂是为中国的整车生产厂提供服务,以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就可以判断提炼出答案。从高考试题中看出:社会热点问题只是给命题提供背景材料,考试一般不会直接考查热点事件本身,而是通常以文字材料或以图示形式呈现出热点事件或热点事件的区域,从中考查热点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自然带等,人文地理特征如资源、交通、工农业、城市化等,还有涉及时间计算等内容。

建议:复习时,不要盲目追逐热点,应重视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联系实际、迁移应用能力的训练;考试组织答案时,要回归课本,多联系自然地理特征,找到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链接点,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

[五、关键时刻,把握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在即将收获学习成果的关键时刻,只有学习、生活安排得当,心情轻松愉快,学习效率才会更高,收获才会更大。

第7篇:中考理综知识点总结范文

带梦飞翔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考进北京大学就成了我的梦,带着这份执着的北大梦,我参加了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试。并获得了30分的降分。

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晚上十二点之前睡觉,这是我高三阶段雷打不动的作息时间,因为我觉得熬夜学习对身体和学习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足够的休息让我能够每天都保持好的状态,高效地学习。在高三的高强度和快节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契合点,就能实现高效低耗。

我是一个生活在光环之下的孩子,而我对这种光环有着自己的理解:这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前进的动力。但并不能为此而骄傲自满。在关键时刻心态平稳、发挥出色,在成绩面前不骄不躁、沉稳自信。高中三年,我的对手常常就只有自己,因为和第二名的差距很大,我必须让自己相信外面还有更强的对手,只有向前看而不是满足于现状,才能让我不断超越。终于,这样的机会来了,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我们学校和辽宁的青海班联考,很清楚地记得,成绩出来之后,我足足比人家的第一名低了76分,坐惯了第一把交椅的我来说,这个消息无异于一记耳光狠狠地抽在脸上。那段时间,真的觉得自己很狼狈,同学和老师总是拿我和第一名比,我的情绪非常低落,也开始怀疑自己。在各种帮助之下,我才敢于重新面对现实,我依然相信,在通向成功的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像是玫瑰上的刺,要想让手上沾满花香,就必须经历一次次的痛。因为不忘自己的信念,在后面的联考中,我一次比一次发挥得好,并最终在高考中实现了超越,我坚信,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

破茧成蝶

高三这一年,我可以用痛苦、充实、迷茫、惊喜、感动来概括。联考的打击,对我来说是痛苦的,那段时间,我也曾对未来感到迷茫,迷茫不是迷失,短暂的迷茫,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失利后,依然要不回头地走下去。回忆中学时代最难忘的日子,我会毫不犹豫地想到高三,这是充满泪水与汗水的一年,没有哪一个时间段能够抵得过高三的充实。这段日子里,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喜,一起悲,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是用文字不能表达的,经历了高考的人,都是上过战场的勇士。我很高兴自己有过这样一次经历,当然这不仅仅限于得知高考成绩之后的喜悦,更是对付出的肯定。还记得每天早上六点半被可恶的闹钟吵醒时对被窝的留恋;记得冬季里每天披星戴月的辛苦;记得满教室清凉油的刺鼻味道:记得课间也不肯出教室,趴在桌上对一道难题的执着……这些美好的回忆,只有高三才能带给我。

刚上高三的时候,我的英语不太好,我和家长都很着急,后来我慢慢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多训练听力,多阅读,并坚持下去,一年之内,我的英语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一下子从短板变成了优势科目。

临近高考的几天,我会坚持做模拟题,保持手热的状态,并且回归基础,不断巩固基础知识。那几天,为了给自己减压,晚上我都会出去运动,骑车、打球,运动确实减轻了不少的压力。长期的体育锻炼和比赛,也培养了我良好的心态,在高三这一年里,我的心路历程是起伏不断的。我庆幸的是好心态让我最终到达了风景更好的彼岸。不久之后的高考中,我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让我魂牵梦萦的北大,也实现了孩童时的梦想。

回顾自己的高三。坚定信念、注重效率、调整心态,这就是我最大的心得,希望我的这些想法能够给即将步入高考的同学们一点借鉴,也希望大家能度过一段精彩的高三生活,给自己一张无悔的答卷。

高分小诀窍

语文:高考中语文成绩一般拉不开档次,要按着老师的计划复习,老师毕竟有多年经验,知道高考的考试方向和答题技巧,因此会在复习过程中归纳出一系列答题模式,在反复做题后,自己需要慢慢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技巧。在平时要保证阅读和写作的练习量,因为高考中作文是分值最大的一道题,它的分数关乎高考的成败。高考作文不是作文竞赛,很多时候是有套路可寻的,在练习中,要总结出能抓住阅卷老师眼睛的写法。冲刺阶段,至少每周要有两到三篇的写作练习,把写作速度提上去。

数学:数学是高考中很能拉开档次的科目,对于理科生和文科生都是一样。数学和理综不一样,有非常多的题型和解题思路,所以在复习中要切忌题海战术,而是要学会融会贯通。每做一种题的时候,要把它完全消化,再出现这一类题的时候就能举一反三。复习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同学整天把自己埋在数学习题中,想尽可能地见识更多的题型,但是往往这些人在考试中遇到相同题型时就忘记怎么做了。所以我的建议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会做精有限的题;错题本一定是要有的,对于习惯性做错的题型,要反复巩固;在保证练习强度的前提下,杜绝题海战术。

第8篇:中考理综知识点总结范文

历史是一门知识点比较复杂的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难,记忆内容多,难理头绪,记不住又容易忘;答题也难,题能看懂,基础知识也掌握得好但是答案难做,容易失分。在中考时,文综的成绩和其他科目相比分数较低。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应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加强记忆。在总复习的时候教师应带领学生们融会贯通,将知识前后、横向、纵向联系比较,形成一个知识框架。

重视能力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也是深化改育改革的基本要求。能力是在接受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应用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并在应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的,历史课所要培养的能力,包括记忆、理解、思维、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而运用比较法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牢记历史教学的目标是"掌握分析、归纳、综合、比较、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这是进行历史复习时的指导方针,应侧重从这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应试性的历史复习,应注意把握模式与事例的结合,即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为答题的框架、结构,把各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事例充当这种模式的基本内容,即使用历史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此种方法的应用是进行各种形式逻辑的练习,以加强自己的应试技巧性。

在复习历史教材时,不仅按历史的具体面貌进行,还顾及抽象理论要前后一贯的原则。比较和分类,是我使用得最普遍也是最得心应手的方法、横向的,纵向的,比较始终是训练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选择、例举、材料、问答是历史的基本题型,它们的题目和答案中都含有归纳和演绎的万分,所以我在答量特别是答问答题时很注意前后的关联性、条理性和系统性。我总结的历史发散性思维和收缩性思维的并用,思路要开放,要全面,但观点要统一,要准确。即思想要受观点的约束。同时答题时应先有条理的列出答题要点,即观点,然后再根据观点来扩充历史事件,以事实来证论观点,图表始终是解答历史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所谓比较,就是将同类事件、人物、现象进行鉴别,找出异同、分清正误的思维方法,老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历史教学中的比较法,有以下几种。

一、横向比较

通常是对同一时代不同国家间同类性质的事件或人物的比较:如俄国彼得一世与中国康熙皇帝、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晚期美德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等的比较。通过比较,帮助学生区分个性与共性、本质特征与一般规律,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从而加深对各种事物性质、特点的认识,提同分析综合能力。

二、纵向比较

即对同一国象或地区先后出现的同类事件、人物的比较。如讲东汉的历史,可与西汉王朝的发展经历进行比较,讲隋末农民战争,可与秦末农民战争就背景、结果进行比较;讲美国南北战争,比较独立战争,明确这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对美国经济发展各自所起的作用:讲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富兰古林?罗斯福,可与分别领导了独立战争与内战的乔治?华盛顿、阿伯拉罕?林肯比较,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可与1823年的门罗主义,19世纪末的“大棒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金元外交”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历史事件的差异,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人类历史不断进步的规律性。

三、点面比较

即小环境与大背景比较。在讲述某一国家或地区历史的时候,联系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开阔学生的眼界,发挥历史教学古为今鉴的作用。

中国的古代史与近代史反差强烈,作为四大发明的故乡,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曾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更多地被用于节日敬神的烟花爆竹;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却被星占学家用于求神问卦。反观欧洲各国,却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造出具有杀伤力的武器,把自己从头到脚地武装起来;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开始了对大海、对世界的征服。在滚滚向前的历史巨轮面前,以泱泱大国自居的清王朝越来越腐朽没落,最终遭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坚船利炮的猛烈轰击……一部中国近代史,浸透了中国人民的斑斑血、字字泪,西方殖民者一次次将侵略的铁蹄踏上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一次次惨遭蹂躏,软弱无能的当权者一次次签订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这一切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第9篇:中考理综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注重能力培养

研究近年来的高考历史试卷不难发现,高考历史出题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1)纯粹考查基础知识阶段,侧重考查记忆能力。在这一阶段,只要把书背好,一眼就能找到答案。(2)前几年,命题范围更加细化,开始考查平时老师和学生不注意的地方,如教材中的小字和注释部分。(3)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常常设置新情境,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提升能力考查的层次,既立足于主干知识,又超越主干知识,进一步拓宽了学生视野。但是,也有部分试题学术性太强。(4)目前,高考命题在突出基本历史素养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鉴于目前的高考历史命题趋势,我们在平常的复习教学中,精心设计了一些新场景新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我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各种思想的火花相互碰撞。这种教学理念我们坚持了一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传统的三轮复习方法做一些改变

为使学生的复习更为有效,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适当改变传统的三轮复习方法,具体做法如下:(1)2008年9月―2009年3月仍是传统的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把握每一个具体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背景、经过、内容、结果、影响、意义等,理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和特定时期的阶段特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使课本知识结构化、体系化。针对本校大多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受文理分科情况影响,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相对薄弱、很多知识都已经遗忘的实际,我们把复习的重点放在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在细致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隐性知识。(2)在2009年3月―5月第二轮、第三轮复习相结合,以专题复习为主,辅以综合考试训练。(3)进入2009年5月,我们将剩余的20多天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回归课本,整理以前做过的习题,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

三、关注文史常识

从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Ⅰ考查皇帝谥号开始,文史常识被引入命题领域并且不断推陈出新,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是高考历史的一大亮点。这种做法与新课程改革相呼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针对这一命题趋势,在2009年的复习备考中,我们专门对学生进行相关文史常识的讲解和训练。因此,我校学生在应对2009年高考试卷中考查姓氏起源这一题目时能游刃有余。

四、注重历史观的培养

过去的历史观主要是史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包括:阶级分析法,以生产力为根本标准,用辩证的眼光看历史问题。现在的历史观不仅仅局限在这些方面,还出现了新的观点,如:(1)文明史观。人类社会逐渐走向进步、文明、开放,历史既是人类社会的创造史,也是人类社会的演进史。(2)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统一性去考查历史。(3)以人为本。把人类生存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强调人文主义、理性思考。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与复习备考中,融入这些历史观,开展各种历史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使其以新的历史视角来审视历史问题。

五、夯实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备考,无疑是“无米之炊”。只有牢固掌握了基础知识,才有可能进行各种思维活动,高考绝不可能脱离基础去考能力。因此,在高考备考复习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力求做到“面全、线通、点透”。面全,就是对各个历史阶段特征力求宏观把握;线通,就是对历史线索有全面而准确的把握;点透,就是对每一个知识点做透彻的分析,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力争让学生做到既知其一、其二,还要知其三、其四。

六、密切联系现实

鉴古察今是学习历史的基本作用,贴近时代潮流、不避社会热点是高考历史试卷的一贯传统,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大都与学科热点和社会热点紧密结合,体现了历史为现实服务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直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积极寻找课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确定新的历史专题;要求学生不仅要用历史的眼光留意生活中发生的日常小事,更要注意观察影响世界趋势的国家大事,从而引导学生传承惩恶扬善的人文精神,承担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社会责任,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理念,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将热点和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

七、掌握解题技巧,规范作答

掌握解题技巧、规范作答是提高得分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我们专门总结了《历史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技巧》、《答题规范》、《高考历史试题常见命题用语解释及应用》、《高考常见题型解题方法》等学习资料,印发给学生。每次考试结束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专门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总结。另外,通过学生互评、老师面评的办法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八、精选试题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