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用医学范文

实用医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用医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用医学

第1篇:实用医学范文

依达拉奉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女童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分析

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2型糖尿病吸入舒利迭粉对血糖的影响

穿支皮瓣在修复足踝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功能障碍的临床回顾分析

自拟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394例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76例临床分析

系统护理干预在喉癌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因素与癌症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社区老年人家庭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广州中山两地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调查分析

全程化药学服务干预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分析

吉林市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

嘉兴社区高龄老人高尿酸血症状况分析

江苏省高邮市住院患者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调查

徐州市居民糖尿病的脆弱性调查分析

12例炎琥宁不良反应调查与分析

江苏省高邮市医疗单位门诊就诊患者现状调查

儿童专科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报告

盐酸四环素眼膏对全麻手术患者的双眼保护调查研究

社区离休干部健康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调查

90例“滑板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

手足口病患儿家长问卷调查及分析

天长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成效调查

放射治疗职业人员的防护教育

英国全科医疗与初级保健制度初探

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治疗的新进展

喉癌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纤维化粘连的研究概况

骨组织工程血管化实验技术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干预策略

脑挫伤及神经系统疾病与烯醇化酶活性的研究

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肩袖损伤的低场MRI诊断价值

肝血管瘤合并脂肪肝超声造影诊断价值

胃窗声学造影剂在下段胆管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螺旋CT一站式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外生性肝癌的螺旋CT诊断

院前急救安全性相关因素的探讨

急性百草枯中毒167例临床分析

标准化病人评价医学生问诊综合能力的公平性调查

多元化教学法在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应用

以示范教学的方式培养医学生的实习兴趣初探

护理学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探讨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

诱导性主动咳嗽在胸部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Pareto定律与PDCA原理在ICU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PDCI改进法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手术配合

结肠造瘘术后早期两种收集粪液方法的比较

腹部肿瘤患者手术后疼痛的临床护理

早产儿胃食管返流的护理体会

教学查房在ICU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临床和病理学研究

第2篇:实用医学范文

刊名: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主办: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周期:  半月

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6-5725

CN:   44-1193/R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实用医学杂志

创刊时间:1972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第3篇:实用医学范文

我国分子医学的发展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并不大。1998年,疾病基因组等研究被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的第一批项目,随后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成立了人类基因组中心,中国相继加入了国际HGP和HapMap计划。2000年4月,提前完成3号染色体短臂上3000万个碱基对的工作草图。2005年起,分子医学和个体化医疗的概念开始兴起,科技部设立了重大科技攻关专项《中国人口健康基因检测科学社会工程》(2005BA711A008)。该研究专项是为了适应我国人群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的发展需求,目的在于开发、集成和应用分子医学领域的科学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06年,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局先后五次组织国内相关院士和学者,以“基因位点图谱明确、基因位点分型明确、基因与疾病关系明确、临床指导意义明确、医疗干预手段明确”为原则,完成了200多个与中国人群健康密切相关的基因位点的评估、验证与认证工作,形成了一批可用于疾病预防、早期诊断、临床个体化治疗等的分子遗传医学检验项目。2007年,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中增加了“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检验项目,标志着我国分子医学技术开始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分子医学检验技术在妇幼保健与临床中的应用

2007年开始,包括“叶酸利用能力检测”在内的20多项分子医学临床检验项目开始逐渐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实施应用。这些检测项目的应用,可为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控制提供全新的路径,为妇幼重大疾病、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将预防妇女儿童疾病发生的关口前移,并且能够针对重点高危人群,有的放矢的实施各种干预措施,抓住更早的时机,以更高的水平控制和减少疾病、残疾的发生。这些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单基因遗传病的早期筛查分子医学检验技术最直接的应用是对于那些由于单一基因异常导致的疾病的早期筛查。譬如地中海贫血是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目前尚无根治办法的一种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病,当夫妻双方同为疾病基因携带者,其子女有1/4的几率基因正常,1/2的几率成为同样的疾病基因携带者,1/4的几率成为重型贫血患者。地中海贫血给千千万万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地中海贫血”防控的关键是建立地中海贫血的三级防控体系,其中一级预防是最积极有效、经济安全的手段。通过分子医学检验技术,可以筛查受检者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情况,将双方都是疾病基因携带者的高风险夫妇或情侣,作为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跟踪随访的对象,减少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目前在海南省根据地方遗传病发病特点,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中增加了地中海贫血分子遗传筛查项目,同时建立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分子医学数据库,为民政婚姻登记系统、计划生育准生证签发系统、妇幼保健孕前检查系统、新生儿筛查系统联网提供决策依据。根据遗传特征实施个体化的妇幼保健方案孕期保健是妇女保健的重要内容,宗旨是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1)》指出,我国出生缺陷问题日益严重,发生率由1996年的87.7/万,上升到2010年的149.9/万,增长幅度达70.9%。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借鉴欧美经验,实行孕前3个月至孕早3个月每天增补400μg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公共卫生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外人群干预试验证明,妇女围受孕期补充叶酸可以预防50%~80%的神经管畸形。美国、加拿大、智利、南非等国采用叶酸强化面粉之后,神经管畸形的出生患病率降低了31%~78%。但仍有相当比例的神经管畸形并未因增补叶酸而得到控制。目前,分子医学研究已表明,MTHFR、MTRR是叶酸代谢过程中的两种关键的酶,编码这些酶的基因存在多态性,可导致某些人群体内的这两种酶活性只有正常人群的20%~30%。这些存在叶酸代谢障碍的人群是神经管畸形[9]、唇腭裂[10]、先天性心脏病[11]等出生缺陷,以及复发性流产[12]、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13]等孕期疾病的高危人群。通过分子遗传医学检验,筛查出这些高危人群,然后通过在时间和剂量上增补B族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孕期监测红细胞叶酸等生化指标、加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强化健康管理等干预措施,可以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预防出生缺陷以及孕期疾病的发生。

国内学者分别报道了山东、河南、海南、四川、广东、江苏等地汉族女性MTHFR和MTRR的基因多态性分布,比较显示存在地区差异[16-20]。其中MTHFR677TT风险基因型在山东的分布频率为41.8%,而在广东只有7.4%。这些研究结果提示,由于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人群存在遗传差异,在制定相关孕期保健方案时应该考虑这些地域、民族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制定防控策略。根据遗传特征指导临床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支气管哮喘是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的常见肺部慢性炎症性疾病,全球约有3亿人受到影响,我国有3000万以上的哮喘患者,其中儿童患者超过2000万。哮喘已成为儿童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儿童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哮喘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多基因遗传疾病,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遗传度达70%~80%[21]。关于哮喘,家长关心的问题有:①有家族过敏史或哮喘史,孩子以后会得哮喘吗?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②孩子现在的喘息症状,是一般性的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还是哮喘的前兆?③孩子已经患有哮喘了,未来发展的严重程度会怎样?整个病程会持续多久?④哪些哮喘药物和治疗方案对我的孩子最有效?分子医学的快速发展,正在使这些问题的回答变得可能。2006年Ober等[22]组织了一项综合性回顾,在492篇文献报道中,找到了118个基因与哮喘或变应性疾病表型相关。其中54个基因在2~5个独立样本中得以重复,15个基因在6~10个样本中得以重复,10个基因在超过10个样本中得到重复。从而总结出,在6个以上独立样本中得以重复的这25个基因是真正的哮喘或变应性疾病的易感基因。另外,哮喘治疗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支气管扩张剂和白三烯调节剂的疗效有很大程度的个体差异[23],研究发现FCεR2、ADRβ2以及LTC4的基因多态性分别与ICSs、β2激动剂以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s)疗效相关[24]。针对这些基因位点,开展分子遗传医学检验,可以做到:①评估儿童哮喘发病的遗传风险,判断是否具有哮喘敏感性体质,实现早期干预、早期预防;②在临床上,区分哮喘与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尤其是针对3岁以下患儿喘息症状难以辨别的问题,实现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③预测哮喘儿童发生夜间哮喘和重度哮喘的风险,辅助临床实施前瞻性治疗;④根据儿童遗传特征,针对性的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案,实现个体化治疗。除了叶酸代谢障碍遗传检验和儿童哮喘遗传检验之外,乳腺疾病、骨质疏松、胰岛素抵抗、儿童肥胖、儿童钙营养、药物性耳聋等分子医学检验在妇幼保健系统中也有广泛应用。#p#分页标题#e#

小结

第4篇:实用医学范文

【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重要性;实用性;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60-01

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医学领域中有着较特殊的地位。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及现代医学的发展,预防医学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而学生往往对预防医学有片面的认识,认为这一学科不重要,没有临床学科实用。因此,为了使这门课真正让学生掌握而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本人总结了多年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的经验,谈几点体会,供同道讨论。

1 在教学中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针对医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临床医学的学习而忽视预防医学学习的情况,应自始至终反复强调此学科的重要性,尤其应高度重视第1次《绪论》课的教学。教学中,可通过一些例子强调预防医学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例如强调如果没有预防医学这门学科及其不断的发展,恐怕我们的卫生工作到现在还处在与传染病作斗争的第1次卫生革命运动中[1],“反应停”(Grippex)这种致畸率很高的药物还会被孕妇滥用,特别是曾威胁全球的“SARS”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等等,从而引起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高度重视。同时应让学生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化趋势,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加强预防卫生工作,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需掌握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社区保健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措施等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做到不仅会治病,更要会防病。启发学生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成为高素质的卫生工作者,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更需要学好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2 在教学中体现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新学期开始,就让学生充分认识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就业并非一般人理解的只有防疫站,其他像环保部门、城乡建设、建筑行业、饮水管理、食品卫生管理、气象局、职业病防治所、学校卫生管理等行业都需要用到预防医学的专业知识,就业途径相当广泛,从而意识到学好预防医学大有作为。在教学中突出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实用。例如,讲到三级预防的内容时,就可以结合国情适当举例。比方说,在我国“SARS”流行期间,便可结合当时“SARS”疫情,给学生讲明,造成“SARS”疫情的病源是人群普遍易感的,一旦有传染源存在,极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和流行。因此,为了控制疫情,必须做好“SARS”的三级预防工作,特别是重在防止疾病发生的第一级预防措施,如室内定期消毒、通风、注意个人卫生、适时戴口罩、适当体育锻炼、改善饮食等,以及重在早发现以控制疾病发展的第二级预防措施,如每天组织学生监测体温等。这样将学校制定实施的“SARS”防治具体措施用三级预防的思路一一列举、讲明,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自觉主动地做好“SARS”的预防工作。在授课中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趣味性的表达和例子以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介绍自我保健的内容时,就可以夸张地介绍说:“等大家都有了很好的自我保健能力,咱们医务人员就该失业了,各家都有齐全的诊疗设施,所有的健康问题在家就解决了,这多好啊!”学生一听就笑了:这不太可能吧?这时就可以接着点出,自我保健是一种有局限性的非专业性的卫生保健活动,要求“多依靠自己,少依赖医生”,强调的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积极主动的自我保健来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并非“全依靠自己,不要医生”,对于这样的小知识点使大家在笑声中掌握会更加牢固。

3 将素质教育贯穿到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医学生的素质决定着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如预防医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环境与健康,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环境、群体意识及爱国思想。结合现在环境污染的状况,让大家观察身边那些不环保、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如随地吐痰、自来水管一开就没人关、食堂里剩饭剩菜到处可见、一下课教室里粉笔头乱飞等等,体会自己身上有哪些可能增加环境负担的不良行为,教育学生环保行为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意识到热爱环境就是热爱生命。另外,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相关理论内容又恰恰在预防医学中有所涉及。那么在课堂上除了进行相应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可以结合不同篇章对学生实施适当的健康教育。如在饮食与健康中教会学生如何制定自己的食谱而做到合理膳食;在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中,教会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稳定情绪,才有利于健康,以及如何控制身心疾病在自己身上出现等等各方面自我保健的知识[1]。总之素质教育不是经过一时一事就能提高的,必须从小做起,而且确实可通过教师在传授专业技能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这种点滴的渗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可起到巨大的作用。总之,在当前社会和医学发展的大趋势中,预防医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预防医学的专业教师更应认清形势,在教学中注意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体现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随时总结经验,不断进取,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身心、高素质的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第5篇:实用医学范文

1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1.1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

医学院校学生和年龄层次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方面也处在非常敏感的时期。结合体育的特点,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1.2 不同专业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要有目的地增强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对体能的需要选用体育教学内容,发展提高职业技能的身体素质。

1.2.1办公型专业

在医学院校中医学影像和检验、眼视光等专业均属此类,长期坐在座位上,精神高度紧张等是这类专业的典型特征。因此在教学中就应有针对性的增加健身操和韵律操等锻炼项目。

1.2.2直立型专业

临床、助产专业属于这种类型。手术时长时间站立使人体协调机能变差,各器官的负担加重,易出现下肢淤血,血流不畅,静脉曲张和心血管疾病多发症状。因此要增加健身走、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等锻炼项目。

1.2.3 运动型专业

护理、药学专业属于这种类型。每天需要查病房,换药换针水,在药房配药,易出现过度疲劳、肺部以及心血管疾病。因此要增加耐力方面的项目,如爬山、长跑和游泳等。

2在体育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的举措

要使体育教学适合新时期的需要,就必须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探索新的知识,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使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以终身体育为宗旨

在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以终身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深化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师要注重教育形式的可行性和方法手段的多样性,突出人才的整体性发展。教学内容突出时代性,增加现代元素,考虑到医学院校女生占多数这一实际,除健美操外还要增加形体训练、体育舞蹈、瑜伽、搏击操等新兴体育项目,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以培养能力为核心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而能力的表现是对知识的运用,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的能力十分重要,这种能力使人终生受用。要树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观,必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教与学的改革,主要途径有:

2.2.1教学方法要科学、新颖、灵活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性,又要新颖有趣,活泼多样。教学过程融教学、竞技、娱乐、游戏为一体,要经常出新招,常教常新。在教学形式上要多层次、多形式的因材施教,使学生各得其所,使体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2.2.2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

体育教材内容可安排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养生、体育欣赏、形体训练、体育保健、健康教育等,也可以开设一些与体育、保健、娱乐、审美等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体育锻炼,形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理论、保健基础。

2.2.3以快乐体育为中介

快乐体育是指从终身体育与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情感入手,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与智能教育,它反映了一种新的体育教育思想。它的本质含义是寓教于乐之中,使学生能在学习阶段认识体育,热爱体育,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体育成为自身生活的一部分,相伴终身。

2.3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俗话说:素质靠练,意识靠悟。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素质的年轻人。要达到最佳的意识培养效果,单纯就意识而抓意识是很难奏效的,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3.1要加强对体育的宣传引导

发挥广播、电视和图片展等宣传媒介作用,在看、听、说中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激情。

2.3.2创造一个适应现代大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环境

借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某些原则,通过集资、有偿服务等形式,改善运动设施,增设休闲等运动项目,给学生从事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的选择。体育室可与院团委、学生会协调配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

2.4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和施教能力

体育教师应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集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于一身,注意讲解与示范相结合,通过体育兴趣和能力培养以及职业体育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达到终身体育的需求,使医学院校终身体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5优化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适应现代社会需要

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内容必须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融入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发展提高职业技能的身体素质。

第6篇:实用医学范文

1“学导一案例式”教学法的内涵

学导式教学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导为主线,以优化学生的学力(能力、智力、动力)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旨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批判传统的系统教育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与传统“说教式”教学方法相比最大优点在于:它将教育的主要任务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从单向的灌输变为双向的交流。“学导一案例式”教学法是指将学导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结合起来,以学导式教学法为主线,以案例教学法为核心而探索出的一种新教学法。

2运用“学导一案例式”教学法的基本模式

“学导一案例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以案例为核心”,所以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案例选择的好坏决定着教学的成败。我们选取的案例是乙肝病毒感染机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个案例典行、实用、针对性强,既来源于临床,又能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我们将这一案例与理论教学同步,一例到底,环环相扣,让学生透彻理解这个案例,并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在临床本科班的教学中反响很好。我们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2.1“自学”在免疫学开课后,我们每6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完成课外作业及讨论提纲。首先发给学生有关乙肝病毒的补充材料两册,上册是课外作业及讨论课提纲,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下册主要是国内外关于乙肝病毒的防治知识,是学生用来自学的。

2.2完成作业首先是直接完成课外作业,然后是自主学习完补充资料并完成组间讨论后,再重做一次课外作业。通过前后两次答案的比较,让学生亲自感知答案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为在课堂上涌跃发言做好准备。

2.3课堂讨论根据教学进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穿插了三次课堂讨论。第一次讨论课是在老师讲授完抗体,学生完成第一次课外作业之后展开的关于“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诊断”的讨论,让学生知道乙肝病毒作为一种抗原物质,其表面抗原、核心抗原、e抗原所刺激机体产生的针对这些特异性抗原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的含义及临床意义。第二次讨论课是在上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学生完成第二次课外作业后展开的对淋巴细胞的讨论。同学们根据讨论题纲每个组负责一个知识点,自已做课件,然后到讲堂上当小老师,从而掌握淋巴细胞的类别特征及其功能。这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接受被动接受教的传统式教学,代而取之的是以学为主体,以教为主导,学导并重的双边活动,强调双边积极性。第三次讨论是在讲完超敏反应之后展开的有关“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及综合应用”,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阐述乙肝病毒进入机体后,机体免疫系统里的免疫细胞是如何针对这个外来抗原展开清除活动的,激发了体内哪些免疫应答,这些免疫应答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通过课堂讨论,充分提高学生对免疫系统及其功能的理解和掌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2.4巩固提高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后,学生再对课外作业结合讨论题纲做一次修改和补充,看经过老师讲解后自己的答案是否有变化,从而提高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形成正确的医学思维。

第7篇:实用医学范文

正因如此,心身整合诊疗模式在以多病共存、强调危重、多重治疗、注重保健为特点的老年临床医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运用。老年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预防医学、精神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密切相关,而心身整合诊疗模式提出了心理、社会和环境状态(A)与大脑(B)、信号传导系统(C)和支配器官或疾病(D)相关模式,通过对4个水平的分析,整合多学科知识体系,对外把人作为自然、社会体系的一部分,对内将人看成心理、生物相结合的有机整体,这种整体性和全局观恰恰符合老年医学对于综合和多学科协作的需求[1]。

另外,心身整合诊疗医学模式中的理论与中医的众多观点不谋而合,形神合一论、五脏情志论、中医体质论、三因论、平衡观都是体现整体和融合的智慧,传统的中医学说也在方方面面表现出了心身整合诊疗医学模式的态度和观点。中医在中国老年群体中的广泛接受度也为心身整合诊疗模式在老年医学中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心身疾病是指那些因心理因素引发的躯体疾病以及躯体疾病引发的心理障碍。在临床中,心身疾病多达68种,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帕金森综合征等其实都可以归属其列[3]。因此,大多数的老年病都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心身整合治疗(mind-bodyintegrativetherapy,MBIT)根植于古代东方传统哲学中,旨在寻求思想、身体和精神之间的平衡,从而改善老年人的心身健康[4]。心身整合诊疗模式为老年心身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预防方面,孤独感是老年人非常常见的一种内在感受,它通常通过影响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认知功能和心理疾病来降低其主观幸福感和生命质量,增加死亡的风险。老年孤独是中国老年人群常常需要面对,但在传统疾病预防保健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5]。

其次,在诊断方面,很多老年病常常以躯体不适症状就诊,诊断治疗以某一专科的疾病为终止,而忽略了老年群体本身的特殊性,其疾病诊断思路应该抛开局部看整体。另外,一些老年人群的躯体不适症状在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或辅助检查后,结果却无异常或异常微小,病人、病人家属甚至各科临床医生都感到困惑,变成了疑难杂症,而这些疑难杂症有1/3可能就是心身相关疾病,由此可见,在老年疾病临床诊断中认识心身疾病的重要性[6]。最后,治疗上,老年病常常需要兼顾“心”和“身”两个方面,因为老年群体往往患有多种躯体疾病,使用多种药物,更易患上或共患心身疾病[7]。反过来,心身疾病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老年人的躯体不适,进一步增加用药种类、用药剂量以及用药困难程度,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而心身整合医学模式下的治疗方法不仅仅是单一的药物治疗,还涉及到了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中医理疗(针灸、推拿等),包含了诸如佛教禅修冥想、正念疗法、中医唱歌治疗、催眠疗法、芳香治疗、瑜伽太极等不同形式的绿色治疗技术,可调节老年病人躯体与情绪的平衡,辅助治疗,从而推进老年疾病治愈的良性循环[8-9]。

今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6亿,中国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一个人口老龄化时代。面对基数越来越大的老年人群体,怎样保证其心身平衡,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是现代老年医学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医疗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现代老年群体对于健康的需求,作为新一代的老年医学践行者,我们也许能从心身整合诊疗医学模式中寻求答案。

[参考文献]

[1]吴爱勤.心身医学整合模式:探讨心身交互发病机制[J].实用老年医学,2021,35(11):1111-1114.

[2]梅妍.中医学心身整合治疗观[J].实用老年医学,2021,35(11):1115-1117.

[3]刘晓云,胡嘉滢,吴爱勤,等.心身相关障碍的分类与处置[J].实用老年医学,2017,31(10):903-905.

[4]袁勇贵,李英辉.心身整合治疗技术简介[J].实用老年医学,2020,34(11),1107-1110.

[5]孙金凤,袁勇贵.老年孤独感与心身健康[J].实用老年医学,2021,35(11):1121-1125.

[6]袁勇贵.心身医学新理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

[7]袁勇贵.前言———提高对老年心身相关障碍的识别与治疗[J].实用老年医学,2017,31(10):901-902.

[8]袁勇贵,辛晓芸.前言———绿色心身治疗技术在老年心身疾病中的运用[J].实用老年医学,2020,34(11):1105-1106.

第8篇:实用医学范文

【摘要】:本文对现代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进行了探讨,从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事例学习和问题讨论、网络教学、偱证医学思维、临床技能、科研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生学习技能,该教学模式在培养创造型、开拓型、实用型医学人才的过程中,有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点。

【关键词】:教学改革;临床教学;医学生

培养为社会、为患者服务的医学生是医学院教学的目的,青年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一部分,需要良好的交流、合作技能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高等教育要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技能,还必须包括将要伴随学生终生的求知态度、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师应该激发和指导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积极态度。近年,西方高等教育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以往学生被动学习、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尤其是医学教育,更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学习、个性发展、以问题为基础、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理念[1]。

1、 在诊断学和内科学教学中采用难题为基础的学习、事例学习、小组调查与研、模拟、问题讨论、板报、概念图绘制以及小课堂与传统大课授课的结合等教学方法。PBL是指通过一定的教学情景的启发和老师的暗示诱导,使学生在不断自主地发现问题、评价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2]。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围绕病例的检验结果及老师提供的简单病史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从而判断病例的病理生理状态和脏器功能状态。通过要求学生对病例问题的确定、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把自己的策略与其他同学或指导老师的方案相比较,而产生自己的学习策略,促进自我调节式学习和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该教学方式运用临床实例,紧密联系临床实际,改革了原来临床见习课的教学模式,从只注重老师讲解和实验操作向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诊断能力改变。在培养创造型、开拓型、实用型医学人才的过程中,有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点。

2、 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偱证医学思维,提高其通过现代手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临床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学进度,引出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课堂讨论纲要,教研室提供中文CNKI检索系统、联机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MEDLINE),学生根据临床问题。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件,查询相关的临床研究证据,对收集的偱证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通过EBM教学实践,学生的病案分析能力、病历书写能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能力、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解决临床问题能力均明显提高。偱证医学思维教学法要求学生掌握实践偱证医学的各种知识与技巧,培养捕捉临床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运用期刊、网络和各种媒体广泛收集资料的能力,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等[3]。

3、 在临床医学专业的诊断学教学中,开展了基于网上资源的诊断学教学改革试验。网络化学来成为全球探索性学习的新模式,网络教学是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目前,广东省教育厅正在省高校推行“151”工程,目的是形成符合广东经济发展条件下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新型模式,建设一支适应新世纪教改需要的、熟悉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适应时代需要的、善于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协作交流学习的创新人才。我们在2002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诊断学教学中,利用学院网络教室的资源,开展了基于网上资源的教学改革试验。此教改试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技能。在电子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运用概念图绘制的方式,使学生对概念之间的关系条理化和直接化,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概念内容之间的关系。

4、 在内科实习过程中,改革教学查房形式,以学生为主,主要采取事例学习和问题讨论的方式。以往的教学查房是以老师为主的带教,老师讲,学生听,难以锻炼学生自主的临床思维能力,而事例学习和问题讨论是适用于教学查房的学习方式[4]。我们对2001级医本内科实习的教学查房进行了教学方式的改革,首先由教师对每组实习同学指定一个教学查房病例,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如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然后由学生充分运用其学到的临床医学知识,通过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综合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的结果,对该病例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诊断的思路,思考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并提出处理和治疗的方法。

5、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立,使医学生临床技能训练手段和方法从本质上得到改变[5]。目前,院校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受到很大的挑战,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某些病种在临床已罕见,教学资源缺失,医学生得不到实践机会;另一方面是病人的保护和维权意识增强,相当一部分病人不愿意配合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我校在2005年建成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设置了各种先进的医学教学模型,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难题,该中心可以模拟现实环境,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而且实现了实际操作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 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向研究型人才发展。从大学三年级起,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申报科研项目,医学院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资助。近年来本教研室采取了以上各种现代医学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医学教学,改革了医学教学的传统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穿于临床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了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实用型医学人才。目前该教学模式已经普遍地应用于本教研室的临床医学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熙.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和主导主体思想[J].教育研究.2000,27(4):19-23.

[2] 夏锋,王曙光.“问题教学”在外科学教学中应用初探[J]医学教育.2003,4(2):48-49.

[3] 曹梅,徐米清,陶怡,等.现代教育技术在诊断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 2007,27(4):56-58.

第9篇:实用医学范文

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往往涉及很多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知识,专业课程之间相互联系大,为使得预防医学学生能更好地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专业知识结合,并提高预防医学实践工作能力,文章探索了在该专业中实施纵深式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

纵深式教学模式;预防医学;基础知识;专业课程

医学生在学习阶段,由于课程学科很多,内容庞杂,往往会学完一科忘一科,在学基础学科时不知道有什么用,在学专业课程时又忘记了基础知识,很难做到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联系,知识掌握得不够深入。面对上述问题,我国的一些医学院校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整合模式的教学改革,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使基础与临床结合得到较好的解决[1]。课程整合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记忆[2]。但现阶段我国不少院校仍处于尝试摸索阶段,还未能大面积推开,仍存在较多困难和问题,主要问题是:缺乏相适应的师资、教材和考核体系[3]。总体上来说,打破学科的界限,注重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融合以及与医学实践工作的结合,是现今我国医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在现阶段我国开展大面积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程仍存在困难,并且在非临床专业将不能完全按照此模式开展,但在各医学专业都可以采用纵深式教学模式,其也是遵循了注重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融合以及与医学实践工作相结合的理念和思想,而实现起来相对更容易。

纵深式教学就是在进行某一专业课程教学时,不局限于教授该专业课程的知识,更注重将已学的与该专业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从基础知识出发结合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归纳,从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纵深式教学在各学科中都可以应用。在我国的大中专院校中,胡美丽等人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进行了应用[4],王瑞等人在《禽畜普通病防治》课程中进行了应用[5],王珊梅[6]、张敏敏[7]、李爱丽[8]等学者分别在临床医学、护理医学课程中实施了纵深式教学。通过纵深教学法可以教给学生如何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纵向联系,同时兼顾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便于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但上述学者都是在某一学科中进行应用,对整个专业的教学还没有学者进行过尝试。但是笔者认为在整个专业的培养过程贯彻实施纵深式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达到该教学模式的目的,才能达到更好地效果。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科课程多,在专业学习阶段也会出现对之前学习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遗忘而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预防医学专业知识的情况。因此我们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开展纵深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以达到厚基础、宽口径、强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1注重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课教学。

学生在学习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很多之前学习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而如果这些知识不是很清楚,就会导致专业知识的理解是基于表面的、模糊的,不深刻的,所以需要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深刻理解,但是课堂上老师再讲解却是比较费时而不讨好的,会导致专业知识的讲解不够时间,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好。我们将这部分的学习移到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复习。老师在课前就布置作业,提出关于本次课涉及基础知识的各知识点的问题,要求学生搞深搞透,在课堂上用点名或自由回答的形式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阐述,另外还要提出这些基础知识与专业课知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而这些问题是要完成课堂学习后才能回答的。问题的提出也可以是在学期开学时按照授课顺序提出所有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里,在营养学里会涉及到很多基础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已经学习过知识,我们就提出如:“骨骼的生长发育过程是怎样的?”“血红蛋白是如何形成的?”“蛋白质在机体内是如何代谢的?暗适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等问题。学生在课前复习了这些知识,在课堂上就能更好地理解了各类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也就能进一步地理解营养缺乏时对健康的影响作用。在进行《流行病学》授课时,卫生统计学知识就是流行病学知识的专业基础了,因此要求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学习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性研究时涉及到资料的统计推断,我们就在课前提出:“率的假设检验方法有哪些?这些检验方法要如何选择?每种检验方法具体是怎样进行的?”课前基础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很重要,而课后对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及解决实际问题则更重要。课后问题的提出要更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如提出“与维护骨骼的健康比较相关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对于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可以给予怎样的膳食建议?”。课后问题可以作为课后作业或者下次课的课题讨论、展示,将其评价的结果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2对不同专业课程部分内容进行融合,形成专题讲授

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有很多,但这些课程知识并不是完全割裂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需要将这些知识结合起来应用,预防医学实践工作就是一个连续的、环环相扣的过程,因此一环一环的知识相连结就形成一条很长、很深的知识链。为此我们选择了各课程中相关的部分内容,形成大的综合性专题进行讲授,如设置“社区人群糖尿病的预防控制”这个专题,这个专题包含以下部分:(1)糖尿病社区筛查的开展;(2)糖尿病的分布和流行趋势;(3)糖尿病的危险因素;(4)社区糖尿病预防控制的策略与具体措施(重点介绍健康宣传的开展,糖尿病人食谱的编制等)。这个专题就融合了流行病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课程的知识。

3改革实验课,建立预防医学专业综合实习课程

以往都是每个专业课程都设有理论课和相应的实习课,但是为了能将各专业课程的实践技能融合起来,我们将所有课程的实习融合在一起形成一门课程,就是《预防医学专业综合实习》。在这门课程里,有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操作性实验,把各门课程的实习内容更有机地融合起来,主要的设计思路就是要综合和实用,使学生把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加深理论知识储备的深度和连贯性。比如案例分析的实习课,采用PBL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师需要设计案例剧本,每个案例分为三幕或四幕,以在社区医院或者在工厂报告的卫生事件为案例,要求学生针对给出的事件材料提出问题,并且要不断地解决问题,但在材料中,老师也会根据事件的发展,不断地提出问题。这里面涉及的知识非常多,除了疾病的诊断,寻找事件发生的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即病因的探索程序和方法,另外的处理也是预防医学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这里面就涉及到现场取证、卫生法律的使用,还有就是卫生健康事件的控制、预防措施等等。整个案例的处理需要同学应用到很多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形成链状,前后衔接,知识链还会交织成网。而这些也是对实际工作的模拟,使学生能够提高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4纵深式教学在考试中的体现

在理论考试中,我们也注重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综合应用,在题目上更多地采用案例分析题、组合选择题等。而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实践能力,我们还进行实习课的考核,考题设置为综合应用题,一个大题包含数个小题,包括案例分析、自我防护、消毒处理、现场取样、现场测量等内容,如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有案例分析的部分即口述事件调查和控制的基本程序;还有操作部分:进入现场防护服的穿戴,污染物的取样和测量等。纵深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地使学生学得深,用得广,知识融会贯通,思考问题周到全面,解决处理问题能有条有理。不过在纵深式教学的实施中,我们也发现不仅对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有所提高,需要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和梳理知识,对老师来说要求也提高了不少。但知识就是在温故而知新和实践应用中才能真正地掌握。今后我们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的融合,完善课程考核形式和内容,使得纵深式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在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应用,培养出我国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公共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司道文,张宇新,杨林,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基础课程整合“三步走”的改革探索及设想[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14):2238-2240.

[2]赵丽晶,滕博,李扬,等.基础医学课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进行整合的探索[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5):167-168.

[3]李翠兰,王子介,邓依凡,等.SBL教学在医学本科生教育中的运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34-36.

[4]胡美丽,良勇.纵深式教学法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5):183-184.

[5]王瑞,刘涛,易本驰.通过纵深式教学法提高《畜禽普通病防治》课程的教学质量[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0):25.

[6]王珊梅,李婕.通过纵深式教学法提高内科学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4):69-70.

[7]张敏敏,李兆申,徐晓璐.纵深教学法在内科学教育中的运用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