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发学习计划范文

美发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发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发学习计划

第1篇:美发学习计划范文

有的同学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只是写上什么时间做什么,比如:6:00,起床;7:00,早读;7:30-11:30,上课;12:00-1:30,午睡;1:30-4:30,上课;7:00-9:00,晚自习;10:00,熄灯。这样得一份计划太空洞,太无个性,任何人都可以适用。我们在制定计划时,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于自己的学习目标相配合。自己各科学习的基础不同,因而制定的各科学习目标也不尽相同,那可比较薄弱,就应该作为重点攻克的目标,那么,在做计划时就应该分配较多的学习时间。因此,在制定计划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重点突出。

学习目标一般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应地,学习计划也应分为学期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及每天学习计划。学期计划于学期目标相对应,订出一个学期学习的重点及各自的计划要点;月计划要与单元目标相对应,订出一周的学习重点及每天的计划要点。

2、学习计划要与教师的教学计划相配合

在制定每天具体的学习计划时,要与老师的教学计划紧密配合。具体说就是要与每天课程表上计划要上的课相配合,与每门课老师讲授进度相一致。例如,早晚自习时间学习计划的安排,不但要于当天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内容相配合,而且还要与前一天和第二天老师的教学内容挂钩,不要抛开教师的教学进度计划,另搞一套。

3、学习计划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有的同学将每天除吃饭、睡觉以外的全部时间都安排了学习的内容,排得满满的,连周六、周日都不安排一定休息的时间。这样的计划要执行起来就相当困难了。比如,星期天,同学一来玩,必然要陪同学一起玩,计划就打乱了。因此,计划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要把时间排的太满、太死,要留出必要的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还应留出一点激动时间应付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第2篇:美发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水墨画;传统文化;美术教学难题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47-02

水墨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并已形成了融合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思想哲学观念的完整艺术体系,是我国民族文化璀璨耀眼的瑰宝。小学美术教学要想让国画真正的走进课堂,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水墨画面临的困境

在长期的传统教学的模式下,水墨画教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小学阶段,一是由于学生年龄问题,他们较难掌握笔墨的运用技巧,并且无法理解国画的价值所在;二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教师教水墨画仍停留在教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或临摹范画的状态,一节课根本无法独立完成一幅作品。并且小学生的耐心有限,学生不可能一节课都跟随教师画画。另外,教师教授的水墨画一般是以成人的眼光选择模板,小学生无法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用成人的眼光去理解这些成人化、模式化的美术作品。从而,让学生走进一个莫名其妙的专业美术圈,成为美术教育的牺牲品。而这些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许多学生索性选择与国画绝缘。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成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2.从兴趣入手,唤醒水墨画的新源泉

在美术水墨画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水墨画的技巧能力。

2.1 游戏入手,以小见大。谢赫强调"气韵生动、骨法用笔",而用笔用墨恰恰是水墨画的根本。教师要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小学生感受到水墨画的笔墨情趣,逐步掌握水墨语言,体验水墨画的乐趣。如:组织一场水墨游戏,让学生用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天马行空的"乱涂乱画"自由挥运,直到笔墨干涸,然后继续蘸墨、蘸水继续挥运,直至教师喊停。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随心所欲"的作品放到投影仪上展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他们所创造的各种墨色,以及墨色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水墨画的一些笔法和技巧,激起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创作水墨画的热情,为学好水墨画打下基础。

从简单的作品入手,让学生慢慢的接触水墨画,从而对其产生兴趣。教师的教学内容要以小见大,最大程度上拉近学生与水墨画的距离,让学生易学、乐学。俗话说的好:"一花一世界",所以小小的一朵花、一片树叶都可以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一朵花可以展现夏天的妩媚;"一叶可知秋"并不是一句空话,一片小小的树叶也可也展现出秋天的唯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美,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这种美好。

2.2 不拘教材,故事引入。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生正处于喜欢故事的阶段,所以,教师不妨从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入手,打开美术水墨画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发现艺术,让艺术丰富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艺术的魅力,从而发现美、创造美。

"书画同源"指的是传统水墨画和传统书法是异名同源的,是中国绘画的基本理论之一,水墨画吸收了书法线条的韵味,同时,一些文字明显地具有一定的图画形态。因此,在水墨画的教学中,可通过童话故事将水墨画和书法的教学融合。先从简单地线条入手,让学生逐渐掌握运笔规律;到能通过"画"古象形文字渐悟水墨画,再到将二者进行深层次融合,使学生在练习书法的同时,又能体味到水墨的韵味感受以书入画的乐趣,又可同时继承两种传统文化,又可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民族艺术并将其发扬光大。

2.3 自然之美,补写生体验。中国传统水墨画绘画中的笔墨依据就是写生的观察及自然体验,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教师在水墨画教学中要将生活的真情实感融入进去,学生并非只能待在狭隘封闭的空间进行创作,让学生亲身接触大自然,或许更能触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从而主动进行写意创作。如,教授《水墨画--燕子》时,正值春季,小草初露,柳~青青,让学生走出教室去亲近大自然,看燕子归来。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燕子的各种形态,通过观察对比,学生会有更直观的视觉经验和深刻体验。到时,不用教师刻意提醒,学生便主动的投入写生,用笔下这幅初春燕归来的水墨画。

2.4 鼓励肯定,激励创作。美术教育家伊顿曾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冒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水墨画的发展也离不开创造性思维。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干",所以,要培养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激发他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其次,不能遏制学生的想象思维,随意的扼杀学生与众不同的作品。水墨画的美具有多样性,需从不同视角去欣赏。所以,不论学生的水墨画作品是热情粗狂还是平淡细腻,是夸张奔放还是朴实含蓄,只要是学生心灵的真实再现,那都是学生创作的结晶,教师要给予肯定。

2.5 审美教育,产生共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个人有个人的审美标准,小学生也不例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心境及情感体验。因此,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切勿给审美材料定下统一审美标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自己独特视角去感受水墨画,从而使学生和作品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学生的审美意识自然会得到发展。可以肯定的是,小学生的经历并不足矣审视理解古名画之作,这些让孩子有个初步了解,但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跟生活紧密联系的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即可。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小学生对水墨画产生极大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水墨画,才能真正领略到国画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晓旭著《美学原理》299页 310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09年第1版

第3篇:美发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脑出血;脑心综合征;心肌酶谱;心电图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所选30个病例均符合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经头CT确诊,并筛除原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及严重肝、肾功能衰竭患者。年龄52~83岁之间,男20例、

女10例。对照组:20例为健康体检者,年龄45~80岁之间。

1.2 方法 30例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第2 d晨采血检测CK 、CPK、LDH、GOT,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速率法测试。并做常规心电图,对照组同时做上述检查。

2 结果

30例脑出血患者伴发心电图异常的25例(冠状动脉缺血为主,其次为心律失常),对照组心电图异常3例。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出血患者心肌酶谱增高20例,对照组2例,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2。

3 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其致死率、致残率均占脑血管病的首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1]。心脑血管病存在着共同的病理基础,脑部病变可诱发心脏病变。脑出血可导致颅高压,下丘脑、脑干等植物神经中枢受累[2],加之血液、血凝块及水中的刺激,交感-肾上腺髓质活动异常,儿茶酚胺合成增加,导致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心肌缺血、缺氧,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可导致多种心律失常。脑干下部是心血管运动中枢,其功能障碍可直接导致心功能障碍,血清 GOT、CK 、LDH 、 CPK、广泛存在于脑细胞内,当脑出血患者脑细胞受到破坏时,细胞内酶释放,血清酶升高,以 CK升高为主。

结果显示,脑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酶谱结果和心电图改变差异均有显著性。脑-心综合征发生较普遍。

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变化可达66.67%。由脑出血尸检报告发现心脏弥漫内膜下出血,左心室多灶性肌细胞肿胀,间质出血及纤维变性,这些改变与应激状态下中枢性心功能不全有关。因此对脑出血患者,尤其是丘脑、脑室、脑干出血者应全面兼顾,加强对心脏功能的监护,治疗脑部疾病同时,积极采取保护心脏功能措施,避免盲目脱水和过量输液,使患者能顺利度过急性期,争取获得最好的恢复机会。

参考文献

第4篇:美发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 初发; 去甲氧柔红霉素

Clinical efficacy of VICP for treatmentprimary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LIU Xiao-lian, LIU Zhi, ZHU Wan-shou,et al.Gaozhou People’s Hospital,Guangdong 525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 of the VICP onprimary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Methods 15 patients withprimary acute all were treated with VICP(VCR 2 mg/d,d1,8,15,21;IDA 10 mg/d, d1-3,d15-17;CTX 600 mg/d, d1,15;d22-28;Pred 40-60 mg/d,d1-28).Results Complete remission (CR) rate of 15 patients was 80%, the total response rate was 86.7%, and two patients were non remission.Conclusion The chemotherapy combined the idarubicin can treatprimary acute ALL with higher CR rate and slight side effects.

【Key words】 Leukemia;Myeloid; Acute; Refractory; Idarubicin

去甲氧基柔红霉素(善唯达,IDA)系新一代蒽环类抗白血病药,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应用含去甲氧柔红霉素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15例成人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5例ALL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男9 例, 女6 例, 年龄18~49 岁, 中位年龄35 岁。其诊断依据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分类、骨髓细胞化学。白血病诊断标准见参考文献[1]。

1.2 化疗方案 所有病例应用VICP方案(长春新碱 2 mg/d, 第1,8,15,21天;IDA 10 mg/d, 第1~3天, 第15~17天;环磷酰胺 600 mg/d, 第1,15天;第22~28天;泼尼松 40~60 mg/d, 第1~28天)。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指标 化疗前后详细观察并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情况,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化疗结束后14~21 d复查骨髓。当患者中性粒细胞值低于0.5×109/L时,根据情况应用重组促人粒细胞生长因子(G-CSF,300 μg/d至中性粒细胞值大于0.5×109/L),合并感染者及时用抗生素,贫血、血小板低时酌情输红细胞或血小板。

1.3.2 疗效判定 按照全国血液学会议制定的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外周血象及骨髓象情况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具体内容分别为CR: 临床无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的症状和体征, 生活正常或接近正常;血象: Hb ≥100 g/L(成年男性), 或≥90 g/L (成年女性及儿童),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 5×109/L,血小板≥100×109/L,同时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 骨髓象, 原粒细胞Ⅰ型+ Ⅱ 型(原单细胞+ 幼稚单核细胞或原始淋巴细胞+ 幼稚淋巴细胞) ≤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正常。PR: 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核+ 幼稚单核细胞或原淋巴+ 幼稚淋巴细胞) > 5%而≤20%; 或临床血象中有1 项未达完全缓解者。NR: 骨髓中原始细胞加幼稚细胞经过治疗后仍≥20%。

2 结果

2.1 疗效 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共15 例,第1疗程获CR 12例, 有效率80%;PR 1例,总有效率86.7%;NR 2例。

2.2 血液学毒性

中性粒细胞NEU平均最低值分别为(0.09±0.11)×109/L,NEU

2.3 其他不良反应 以IDA为主的联合化疗的不良反应除骨髓抑制外, 主要有恶心、呕吐66.7% (10/15例),胃肠道不良反应86.7% (13/15 例), 所有治疗患者化疗前均加用止吐剂。15例患者中出现肝脏损害、肾脏损害、皮肤黏膜出血、心电图异常的例数分别是8例、5例、4例、1例。

3 讨论

去甲氧基柔红霉素( 善唯达,IDA ) 系新一代蒽环类抗白血病药。它是柔红霉素糖苷基C4 位置上甲氧基因被氢原子取代,使IDA的脂溶性增加,半衰期延长。IDA 通过嵌入DNA 双链碱基之间抑制DNA 链的延伸、复制及转录,还影响了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2]。因此IDA与其他蒽环类药相比具有细胞摄入量增加,抗肿瘤作用强,可透过血脑屏障,心脏毒性小等优点。IDA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与其他蒽环类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与Ara-C有协同作用。善唯达静脉注射后, 迅速达血浆峰浓度, 但快速分布, 肝、肾、肺中浓度较高, 广泛代谢, 代射物为依达比星醇; IDA 和IDOL 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7% 和94%。该品经肝脏代谢, 主要以IDOL 的形式从胆汁排泄, 少部分经肾脏排泄(5%)。

本院应用含IDA的VICP方案治疗15 例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个疗程达CR为80%。笔者研究结果表明, 应用含IDA联合化疗方案第1个疗程即可获得较好的CR。IDA 对初发白血病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骨髓抑制是IDA 最突出的不良反应[3], 一般在用药后8~ 13 d, 中性粒细胞数降到0.5×109/L 以下, 但在此期间应用G-CSF, 一般在化疗停止后7~ 16 d 外周血细胞数可望恢复正常。笔者的体会是,IDA其疗效是通过强烈的骨髓抑制作用而达到的。因此在IDA 治疗后必须积极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以缩短骨髓抑制期;在进行化疗时要严格消毒、隔离, 加强口腔、皮肤、会卫生;预防内源性感染也非常重要, 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在骨髓抑制期口服斯匹仁诺, 以预防霉菌感染。积极给成份输血, 预防性地用静脉丙种球蛋白, 以助其渡过致命性感染及出血的危险期, 争取获CR。

本组15例患者中, 无明显心脏毒性作用, 仅有少数病例出现轻微心悸、胸闷, 与文献报道相似, 远低于其他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对初治ALL 可选用VICP方案,会取得较高的CR率。

因IDA与其他蒽环类药无交叉耐药, 故对复发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用IA方案再诱导[4,5], 亦可使部分患者获再次缓解, 相关的研究国内已有报道。总体来说,IDA 联合化疗治疗ALL具有较高的缓解率, 但其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52-191.

[2] Ho llingshead LM, Faulda D.Idarubicin.D rug,1991,42: 691.

[3] Seipelt G, Hofmann W parison of toxicity and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 ia treated with high-dose cytosine arabino side conso lidation after induction with a regimen containing idarubicin o rdauno rubicin.Ann Hemato l, 1998,76(3): 145.

第5篇:美发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工作本位 评估

应英国威尔士斯拉格.赛莫德学院(Coleg y Cymoedd)邀请,我们一行人赴英国参加了“以工作为本位”评估体系的学习和培训。本次学习培训在英国威尔士的Coleg y Cymoedd学院完成。

在学习培训期间,我们通过参观Coleg y Cymoedd学院、走进课堂听课、跟随学校评估人员实地评估等方式,比较充分的了解到了英国的职业教育特点,并被英国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制度所吸引。

一、英国现代职业教育特点

英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包括: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高效实用的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系(Modern Apprenticeship);遍布全国的职业教育中心(Centres of Vocational Excellence)和先进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NQVs & GNQVs)。

其中,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系是英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他为14岁至26岁的青年提供了一种边学习、边工作,既获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又获得一定工作报酬的学习方式。学员们可以在当地的职业教育公共服务机构网站上检索提供现代学徒制学习岗位的企业目录,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向企业提出学徒申请。企业通过考试和面试等程序接受学徒申请后会和学员签订为期18―24个月的学徒合同,并为学员设计符合个人能力发展的学习计划,同时要求学员在当地选择一家优秀职业教育中心完成相应的理论学习。学员在完成所有课程后可以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委员会的考试获得NVQ3或者GNVQ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证书的学员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通过招生考试重新回到普通高等院校完成学位教育。这一教学方式为年轻人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是以能力培养和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式。

而英国的国家职业教育认证体系(NVQs & GNVQ)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最成功、最具特色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它根据接受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分为六个等级,英国政府通过教育法案明确职业教育资格证书与相应等级的普通学历证书具有同等地位,等值互通。任何获得NVQ3以上职业资格认证的青年都可以凭此参加普通高等院校的招生考试,从而继续完成高等学历教育。这为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建立了立交桥,为青年人成长成材提供了更加广泛、灵活的选择。每年有很多14―26岁青年考取NVQ3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他们中有些青年人升入普通高等院校继续完成大学学业,其余的青年人都可以顺利就业,并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欢迎。

二、英国现代职业教育给我的感受及启示

(一)兴趣是最大的老师

在参观Coleg y Cymoedd学院时,我们随机走进一些课堂,看到学生们都在认真的听课、记笔记;走进阅览室,看到学生们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有上网查资料的,有低声讨论方案的,有的正在向组员阐述自己观点等等;走进实训场地,看到学生们在积极主动的动手操作。走完Coleg y Cymoedd学院的教学楼,我们发现学生们的学习都是主动的、自愿的,我们没有看到睡觉、玩手机等开小差的学生。我暗自惊讶于同为十多岁的孩子们的认真与投入。我们事后了解到,孩子们能做到这些,全是因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充满了兴趣。在英国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并不是因为成绩不好的无奈选择,而是因为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而选择了职业学校的相应专业,这完全不同于我国职业教育的生源类型。

这让我想起了哈佛大学的一句箴言:能够改变你的命运,让你成为富翁的唯一出路,就是做你喜欢的事情,对学习永远都保持热忱。而目前,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生源类型,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一年级新生尽量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得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上好一门课的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多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分组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转换师生角色,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多动手实践,教师将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去。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校企合作,加大教学改革,实现所学及所需

Coleg y Cymoedd学院的教学突出其实用性,我们看到: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精心设计他们的作品;食品专业的学生在做糕点;美容美发专业的学生在互相设计或修剪发型等等,相应的教室被装修成设计室、厨房、美容室、美发厅等。更为实用的是学校的美容美发厅可以对外营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顾客进行发型设计及操作;学院开设了对外营业的餐厅,从服务生到厨师均为相关专业的学生。这些都有利于实现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零距离接轨。

而我们的部分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有所脱轨,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了解企业不同工种对学生的具体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所学及所需,帮助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这样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对学生进行跟踪考核,帮助学生成长

英国职业学校的学生第一年在学校进行专业理论及文化课程学习,第二年受雇于企业,成为企业的员工。企业委托学校或评估机构对学徒进行评估,整个评估过程近两年;第三年学生以“4+1”方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即每周4天在企业,1天在学校。“评估”作为整个“学徒制”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起着关键的作用,其费用由英国政府承担。

第6篇:美发学习计划范文

[新闻背景]

2003年,从“中国第一人造美女”郝路路“出炉”后,美容之风横扫全国,到现在为止,势头依然没有减弱。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艰难,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在就业前夕都希望通过整容来获得一份工作。据北京某权威机构调查,大概有86%的女大学生认为容貌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而52%的学生则认为如果有可能,自己会通过整容来改变命运。

事实又是如何呢?那些整容过后的“美女”们命运真的如大家所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吗?

本文主人公张静是2003年红极一时的新闻人物,她因为“丑”,千次求职均宣告失败,后来先后在天津和上海进行了三次整容。美丽后的张静却就此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那么,整容后的张静最终事业成功了吗?她的生活到底发生了改变没有?

新闻回放: “丑女”千次求职失败全记录

1978年10月,张静出生于天津市南开区万德庄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在张静长大成人之前,一家人主要靠父母1000多元钱的工资维持生活,但不幸的是,张静的母亲患有尿毒症,每天靠药物维持生命,这点钱对这个困难的家庭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初中毕业后,张静就退学了。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变家庭经济状况。但是她很快就发现这个世界对她是无情的。她先是在家附近的万德庄市场上卖鱼虫子,看着别人家的生意都不错,她这里却愣是没人买……

此后几年,张静一直奔波于天津几大人才市场。从1992年底到2003年初,张静整整奔波了10年,却没有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且大部分单位都没给她面试的机会,一见面就直接拒绝了。

2003年,张父一直觉得眼睛不好,去医院一检查,患了脑萎缩,视力已经到0.1了。怎么办呢?从医院回来的时候,张静大哭了一场:自己已经25岁了,还无法独立生活,以后怎么办呢?难道因为长得丑,就失去了生存的权利了吗?

2003年7月的一天,痛苦无助的张静给天津的一家地方报社打了求助电话,痛诉了自己10年来的遭遇。记者劳楠对张静的经历非常同情,2003年7月23日,《我很丑但我很能干――用人单位以貌取人,女青年千次面试无一成功》在该报发表了。张静在报道中说了自己的心愿:“我就是希望我走在大街上,你过去了,我也过去了,平平常常的一个人过去了,不会引起人注意。”

让张静和劳楠意想不到的是,见报后,这条消息立刻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被各大网站纷纷转载,新浪还迅速开辟了“丑女张静”专题,而“丑女”“10年求职”则成为当日点击率最高的字眼。第二天,全国共有30多家媒体对此事进行了追踪报道,仅中央电视台,就有《讲述》、《社会记录》等栏目对她进行预约采访。与此同时,张静的心愿引起了天津一家美容院的兴趣,该美容院提出:要免费为张静做整容手术。

接下来的事情就朝着张静的心愿前进了。按照张静的话说,她几乎可以“心想事成”了。

2003年9月22日,张静开始进行她的第一次整容手术。很多媒体都对张静整容进行了跟踪报道。2004年1月14日,张静的第二步整容计划开始了,对眉毛、鼻子和皱纹进行了整理,丑女张静离美丽越来越近。2004年6月25日,张静在上海进行了最后一次整容手术,将原来老化萎缩的肌肤进行了彻底清理。一个月后,脱胎换骨的张静出院了。在整容过程中,张静一共花费了40多万元,全部由几家整容机构承担。

整容后, 我依然一无所有

丑女张静整容的故事被热炒了三个月之后,媒体终于逐渐冷淡了。但是,张静在干什么呢?整容后的张静生活有无变化?

在家里安静地休息了半年后,张静基本上适应了新的生活和变化。她不但可以正常上街,而且还赢得了不少回头率。看着镜子里自己的新容颜,张静欣喜若狂,她想,以前因为太丑找不到工作,这次应该不会了吧?

养老院是张静第三次整容前在媒体帮助下找到的第一个工作单位。以前,养老院的薛院长对她不错,觉得这个女孩细心,体贴老人;但是自从去了上海之后,张静就老耽搁上班时间,后来索性辞去了工作。

2005年4月的一天,北京电视台《真情互动》栏目的编导元元在听说了张静的情况后,对她非常同情,邀请她参加了该节目――这个节目是由民政部门赞助的,所选取的拍摄对象全部是急需帮助的特困人员,每个参加节目的嘉宾都会有福利性的捐助――或钱或物。节目结束后,有关部门资助了张静1万元人民币,同时不少星级酒店等单位还“捐”出岗位,元元问她想到什么单位,张静说自己想去做服务员。结果在一家四星级酒店面试时,因为身高问题,人家不乐意她在大厅里工作。元元希望她到厨房去先锻炼着,张静想了一会儿,说了句让人大跌眼镜的话:“厨房太脏!我不去!”

对于一个10年来因为找不到工作到处哭诉的人来说,张静的行为的确让人不解。不可否认的是,在整容之后,张静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以前一直强调着“丑”,她忽视了自己其他方面的不足,现在,她觉得自己漂亮了,肯定有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等着她。

从北京回来之后,天津市民政部门的有关领导去看望了张静,并给她联系了一些免费的培训机构,她可以选择学习服装搭配、裁剪,或者电脑打字……这些地方还包吃包住,但无一例外地被张静以家里急需钱她要工作为由拒绝了。第一次采访张静的记者劳楠曾经就工作问题与她进行过一次谈话,希望她实际一点,但张静对劳楠的劝告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浮躁地说:“我会有工作的,我的待遇也不会很低!”

但是现实很快给了张静一记响亮的耳光。整容后的张静自信了很多,从北京回来之后,她每天都会打扮一下,化下妆,涂满口红才出门。从2005年6月开始,每天一大早,张静就会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天津市最大的人才市场找工作。张静在人才市场的第一次出现,引起了很大的骚动,当时很多人都专门从展台后面跑出来看她。但是看热闹的多,邀请她去工作或者愿意询问她需要的职位的人并没有。

张静并没有泄气。第二次去人才市场的时候,她专门看一些薪水比较高的职位,别人也给了她交谈的机会。但是常常有人问她:“你会不会打字,一分钟打多少字?”或者“你外语几级,有没有证书?”这些问题常常问得张静脑袋发晕。初中毕业的她根本没有摸过电脑,对外语更是一窍不通,而几乎所有的单位在问过这两个问题之后,就无一例外对她说了“对不起”!

6月底的时候,曾经有一家电脑销售公司通知她去试用,但是由于知识欠缺,在客人问她电脑内存多大的时候,她竟然哑口无言。老板那是第一次看到张静,就说:“这不是张静吗!这么大的腕,我们可用不起,万一让她受了什么委屈,她还不上电视台告我去。”张静就这样在上班的第二天就丢了自己的工作。

她突然又有了一种回到过去的感觉,她开始意识到,在容貌的背后,她还有那么多欠缺的东西,她的能力并没有因为这张脸的变化而变化,除了这张稍微好看一点的脸,她依然一无所有!走投无路的张静禁不住放声大哭:“以前我没有工作,现在做过整容,可是工作还是没有找到。我的将来怎么办呢?”

在最茫然的时候,张静又把目光投向了媒体。新华社天津分社一位记者一直关注着张静,在了解到她的困境后,他推心置腹地对张静说:“你不可能靠媒体一辈子养活你,你最终得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那么,最简单一条就是一定要学一些能够养活自己的技能。”

顿悟: 脚踏实地才是幸福

张静把前前后后所有的事情都想了一遍。她是那么怀念以前的自己。那个时候,她丑,找工作艰难,可是她坚强、能吃苦,有很多朋友;可是整容后,她变了,她想走捷径,想依靠别人,却失去了很多朋友,生活也差不多一地鸡毛。张静和一位朋友说:“手术后,我依然一无所有。手术前我一直认为一切失败的根源是来自我的脸,当手术基本完成时,我才发现,有了长相,并不等于有了一切。”

从那以后,张静的心也慢慢平静下来。2006年初,因为那家话务公司经济困难,需要进行一些成人对话,被张静拒绝后,她又一次失去了工作。但是,张静这次非常平静,回到家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她开始看书,并学习打字。周末的时候,她就去家旁边的大学旁听一些营销课,并在一家美发学校学习美发,日子依然贫困,但是张静觉得非常充实,有意义。

有一次,张静去上课的时候看到天津市一家三星级酒店――宝丽金酒店招洗衣工,月薪六百元,张静报了名,并顺利被录取了。工作后,张静就把自己所有的培训学习计划改到了星期六星期日。

宝丽金酒店的洗衣房任务不是很重。每天上午主要是熨烫衣物,下午整理浴巾、浴衣。酒店经理在了解了张静的经历后,也很照顾她,虽然她还是临时工,每月仍为她交保险金,考虑到张静以前找工作曾屡遭失败,经理还特别关照员工:“谁都不许欺负张静!”每月五六百元的收入,在天津已经算是不错了。现在她的生活有了保障,但更重要的是,她第一次在工作中交到了许多平等的朋友――洗衣房的同事大多比她年龄大,平时都特别照顾她。空闲的时候,她也经常参加同事的聚会,和她们一起逛超市、商场。现在走在大街上,已经不再有人嘲笑她,除了偶尔有人会悄悄议论:“我在电视上见过她。”或者“现在真的比原来漂亮多了。”张静对这些议论已经习以为常,她懂得了感激。但是她说,她不会再去整容了,每个漂亮的人都希望更漂亮,她也是这么想的,但是现在她明白了,根本没有必要。

三个多月前,一位从山西来天津打工的28岁男青年偶然听说了张静的故事,为她的坚强和诚恳所打动,最后通过一些朋友联系上了张静。这是一个恋爱故事的开端,两人见面后,感觉都非常好,顺理成章地发展成为恋人关系。

男朋友对张静也很好,他现在是一个装修队的搬运工,生活相当节俭。张静幸福地说:“那是我生平第一次被男孩子这样追求,从来没有人像他对我这么好。”

【编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美丽的正当追求是应该受到鼓励的。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美丽只是美好人生和优质生活的点缀与陪衬,如果有人把美丽当成生活的全部来追求,无疑是本末倒置的。美好人生除了美丽,还应该由自信、从容、善良、坚强……这些东西共同打造,缺一不可。

第7篇:美发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创业;创业教育;高校模式

【Abstract】As a global topic,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from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The paper explores the basic rule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of American exploration. It aims to rich the theories of entreprenuership education at home and provide theori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ing entreprenuership education. It also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establish the mode of entreprenuership education.

【Key words】Enterprise; Entreprenuership educatio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mode

美国较早开展了创业教育,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1]。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Myles Mace早在1947年第一次开设了《Management of New Enterprises》课程,一直以来该门课程都被视为是美国高校的创业学课程的首门课程,这也是大学里第一次提及创业教育。美国百森商学院是在率先在本科正式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1968年开创了创业方向 (Entrepreneurship Concentration)的课程[2]。在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业教育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底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首次提及了关于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并指明必须在学校“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1 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经历阶段

通过各种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可划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

一般认为萌芽阶段是从1947年至1970年,主要以青年商业社和创世人霍勒斯・摩西为标志。该商业社自1919年创立以来,对美国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对商业实践教育在高中生中的实施,可以说是催生了创业教育在美国高校的开展。但由于在1945-1970年间,美国正处于大工业时代。这这段时期,美国的大公司逐步迅速繁荣并发展成为大型寡头企业,而小公司则面临过大的竞争压力而导致直接破产。美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创业教育仅仅处于萌芽状态,没有社会支撑发展的环境,要推行创业教育受到了阻碍。

2)起步与发展阶段

该阶段是从1970至2000年,当时世界经济复苏,美国涌现了大量的新型中小企业,因此在这种境况下“创业革命”促进了创业教育的迅速向前发展。1979年美国就有127所本科层次高校新开设了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到了1986年迅速上升到590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而1999年则达到1060所高校, 2005年初美国有共计超过1600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3]。与此同时创办了一些有影响力的关于创业教育的期刊杂志,《小企业管理期刊》创办于1963年;1988年更名为《创业理论与实践》的《美国小企业期刊》创刊于1975年;1985年《企业创业杂志》创刊等。

3)完善阶段

一般认为该阶段是从2000年开始延续到至今,完善阶段可认为是逐步迈向成熟的创业教育时期,并由该国的管理学会以及创业学部率先提出了“创业学博士”项目,并开设 “博士论坛”,以此来促进创业人才能积极从事创业研究、开展创业教育,创立创业课程等多方面的发展。美国著名的考夫曼基金会积极同一些高校加大合作机会,同时新创了“创业教育者终身学习计划”的课程,因此美国高校这段时期涌现出大量的创业教育教师。

在此阶段美国社会对开展创业教育也尤为关注,比如一些期刊杂志《成功》、《美国新闻》及《创业者》等经常报道有关于高校的创业教育成功及发展动态,并对高校的创业教育发展状况排名。以至于排名现在已成为衡量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的新标准,高校的经济收入以及招生就业率都有受到排名的影响。

2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

2.1 教学研究体系

在美国的大部分高校都把创业教育划分成一个专业研究方向,学校设有创业课程教学大纲和外延拓展计划,创业教育领域都具备完整系统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依据创业课程教学计划,来开展创业教学,授课的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来组织完成,模块通常由基础理论教学部分以及模拟练习部分、案例分析部分等组成。通过系统化的创业课程教学引导,逐步实现了创业教学目标,落实了创业教育理念。

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组织由创业家协会、家庭企业研究所、创业教育中心、智囊团以及创业研究会组成。创业家协会一般由优秀的创业家构成,并由他们来指导创业教学,同时还要定期给创业中心一定的捐助;家庭企业研究所定于每年开设家庭企业研讨会和一系列的创业讲座,推荐杰出家庭企业奖,推动家庭企业的迅速发展,并为家庭企业培养接班人。智囊团是由一些大型公司的首脑人物参与,并每年召开会议,提出一些促进发展的措施,实施咨询反馈;创业研究会主要开展一些创业方面的学术交流,专门为从事创业研究者和教育者创建交流平台,并定期出版会议文摘、交流论文;创业教育中心是制定和实施创业教育研究计划、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计划、以及外延拓展计划的机构。

2.2 创业教育体系

当前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具备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以及社会创业体系,特别强调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在整个创业教育体系中,有计划地开设了创业学课程、并建立创业教育研究会、高校创业合作中心、设立本科和研究生创业管理专业等,创业合作中心同社会形成有机整体,可以通过风险投资机构、科技园、创业培训与资质评定机构、创业者联合会的连接,逐步地形成高校、企业、社会三者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教育体系结构,社会的各类创业资源充分发挥出有效的引导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大环境,一直也来美国社会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发展的条件。首先,从小学的教育开始,一直强调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为大学的创业教育打下了基础。其次,大多数美国大学均设有创业教育基金,其为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再次美国所有大学对创业教育非常重视,积极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各种便利。最后,美国高校注重与公司企业的合作,各级企业为师生到企业进行调查和项目研究提供机会。

随着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快速推进,与之对应的监控机制、评价体系也逐步完善。从1990年起,美国著名期刊杂志,如《商业周刊》、《成功》、《创业者》等每年对全美的高校创业教育评估。现在评估涉及到以下几点:高校教师相关创业教育研究的论文和著作的数量、高校设置的创业课程内容、高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交流、创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开展的创业教育有关的创新项目、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创业成成就以及校友的创业反馈,该评价方式有效地对美国各高校的创业教育项目进行评估。利用这种方式,促进了美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竞争,直接影响高校的报考率,通过有效的引导机制实现了高校创业教育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3 启示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2002年我国指定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首批创业教育的试点高校,成为了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里程碑[5]。随着教育部对创业教育的重视,高校的创业计划大赛及社会的创业大赛目前正在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政府有关部门也加大了社会创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认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分析研究美国创业教育后,得到以下结论:

1)树立创业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出现了误区,不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创业潜能,误导学生定位高薪职业[6]。这就造成了每年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涌入人头攒动的招聘会寻求稳定的职位,不敢冒风险推行自主创业,缺乏创业精神。因此首先各高校要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创业观,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与社会就业培训有着根本区别,更不同于“企业家的速成教育”。创业教育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创立作为标志“创业革命”发展的环境下,对创业人才大量需求的新型教育理念。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者。其次,要增大宣传自主创业的思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的就业观念,具备既能参与就业又能开展创业的素质。各高校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高校的领导要重视并积极支持创业教育的开展,在教学计划的建立、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充实、人才培养计划的规划及教学措施和方式的实施等各个方面贯穿于创业教育工程实施。

2)增强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创业教育不能只重视技能培养和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实际的帮助和指导。在美国,高校一直注重推进学生的创业体验,参与创业体验能让学生建立创业的感性认识。通过美国国家独立企业联盟的研究报告证明,美国有三分之二的企业家是来自于拥有企业的家庭[7]。这也再一次说明学生通过创业教育实践,不但加强了学生的创业意识,还丰富了学生的实践体验,并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技能。而我国这方面的教育比较落后。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高校应注重多提供学生创业实践机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有规模的创业企业、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创业计划竞赛、积极举办各种创业沙龙、建立模拟企业管理模式等实践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创业经验,又引起了学生的创业兴趣;还可以检验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能进一步丰富创业课程的考核。

【参考文献】

[1]欧阳跃军.地方本科院校实施创业教育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0(9).

[2]彭钢.创业教育学[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3]Hernandez-Gantes, Victor M: And Others. Fostering Entre Preneurship through Business Incubation[Z].

[4]赵淑梅.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Z].

[5]翟惠根.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6(6).

第8篇:美发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德国音乐学;博洛尼亚进程;教学路径;教育模式;人文精神

德国在世界教育史上最先开辟了现代意义上的“研究与教学结合”的大学教育模式,学术自由,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德国大学的特色。音乐学这门发源于德国的学科在这样的一个教育体系中,长期以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它的教育模式与人文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结合自己在德国长达17年的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两个专业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在介绍欧盟“博洛尼亚教育改革”的基础上,以笔者学习过的维尔茨堡大学和工作过的埃希施塔特天主教大学为例,就德国音乐学教育模式与理念做一介绍,以此为中国音乐学教育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反思。

一、“博洛尼亚进程”下的德国音乐学建构制度

1999年欧盟29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在意大利博洛尼亚联合推出欧洲高等教育改革一“博洛尼亚宣言”。这一改革的目的是:整合欧盟的高等教育资源,育体制,最大化的推动欧盟各大公立大学的教育合作,提高欧盟与国际的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计划到2010年实现“欧洲高等教育区”(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加速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整体教育水平和科技发展。由于47个国家的参加,计划庞大,耗时漫长,因此该计划被称为“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Process)。德国作为欧盟的发起国与核心国,深知欧洲一体化的实施为提高欧洲整体与国际抗衡能力的战略重要性,而教育是提高欧盟实力和推进欧洲一体化的必经之路,对此德国义无反顾地推动“博洛尼亚进程”,并对其教育体制进行改革。这一改革的推出,也是德国自二战结束后40年里的最大一次教育改革。音乐学这门在德国具有百年历史的学科随着改革的推行,无论是学制还是考试制度都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具体的措施是:

(一)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

德国的教育犹如它的制造业属于慢工出细活。在“博洛尼亚进程”之前,德国大学的两级学制是硕士和博士,没有学士制,大体分为理科和文科两种。硕士学位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学习阶段,在积攒够学分后才可进行初级升高级阶段的考试,以及最后的毕业考试。通常硕士阶段的学习需要4-6年,但一般学生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业,造成延长学习时间的弊端,致使德国劳工市场人才短缺。“博洛尼亚进程”推出的三级学制,既3-4年的本科教育和1-2年的硕士教育,以及之后的博士研究生学习,类似美国的三段式体制。这个改革对于只想掌握专业技能,之后很快进入社会工作的学生提供了快速通道,也有助缓解德国长期以来人才匮乏的市场需要。

(二)欧洲学分互换体系(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简称ECTS)

为了使欧共体参差不齐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欧盟建立了容易理解的、统一的、可以相互比较、互认学分和学位文凭的体系,其中欧洲学分互换体系就是这一体系的基石。一个ECTS学分需要花费25到30个小时,这其中包括上课时间,课外作业和社会实践,老师辅导与考试。针对不同的学位对其学分的要求也做出了规定:(1)学士学位三年期180个学分,4年240个学分;(2)硕士学位一年60,两年120学分;(3)博士学位,没有具体的学分要求,通常是3-4年的全日制学习。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应该在国外学习一学期。

在“博洛尼亚进程”之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除了学习一门主专业外,还必须选学与主专业不同的两门副专业。所选的专业跨度可能很大,即使主专业是音乐学,在一些综合性的大学里,在没有特别前提条件约束的专业范围内,选学理工科作为副修专业的也大有人在,例如笔者的同学主修音乐学,副修数学和哲学专业。通常情况下,以音乐学作为主专业的学生相对选修文科类的专业较多,例如笔者本人主专业音乐学,副专业神学伦理教育和德语作为外语。主副专业只是学习强度和要求上略有不同。这种制度为的是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对不同专业的学习,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利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交叉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主副专业,所以每个学生的情况也就不同,开学时学生要自己花一定的时间为其制定本学期的课程安排。完全没有国内的同班同学和同年级的概念。所有的学习计划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量身定做,有很大的自。

由于整个学习以学分制为主,每个学生所学专业又有所不同,所以没有像国内专门将学士、硕士和博士的课程按部就班的分阶段统一安排出来。除了专门给硕士与博士生开设的研讨课有要求之外,学士、硕士与博士阶段的学生同时一起上课,尤其是同上研讨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只是考试要求不同而已。

“博洛尼亚进程”后,德国各个大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以180个学分为标准的制度下,推出了不同的学习方案供学生选择,例如笔者学习过的维尔茨堡大学就有几种:(1)将180学分只用于一个主专业的学习,(2)用于两个主专业,(3)一个主专业和一个副专业的组合。对学士学位需要4年也就是240个学分的学习也做了相应的要求。硕士学位的学习方案也像学士学位一样,可只修一门120个学分的主专业,也可修两门主专业或是一门主专业加一门副专业。相对维尔茨堡大学来说埃希施塔特天主教大学的音乐学专业只提供180学分的单专业学习,在这里由于篇幅有限就不在详细介绍。

通过欧洲学分互换体系可以对不同国家的同一个专业较容易的进行比对,为欧洲高等教育领域引入了竞争机制。学生在这个体系下可以自由的选择大学,为教师的交流也扫清了障碍。不同国家的高校间也可共同创建一个硕士课程,学生可以同时获得两个大学共同颁发的学位证书,为培养跨国型人才开创了一个新的教育模式。

所有必修部分的课程,都可以在选修课部分深入和展开。在1-4学期时建议先选学“音乐史”的基础课程,以及“体系音乐学导论”和“民族音乐学导论”、“乐器概论”、“文化语境化”、“音乐与媒体”、“音乐与区域”和“音乐社会学”模块中的课程。对于模块“历史句式”课最好在学过调式必修课后再进行学习。

多种多样的模块选修课大部分放在3-6学期学习。在对音乐媒体和文化历史、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民族音乐学和音乐原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后,就可以通过应用音乐学提供的实践课深入到文化实践和具体的工作中。除此之外还要参加相应的学习小组为毕业论准备。课程中有一半必须有考试分数,剩下的没有具体分数只是考试通过与否来评定。论文必须是有成绩的。在选修课中一共要写8篇论文,3个有分数的课堂记录,在那些除了没有分数要求的讨论课上也可以以写论文的形式代替课堂记录。如果学生完成了考试要求之外更多的带有分数的考试,将选取11个最好的考试成绩作为总分。至于学士的毕业论文,一般必须在考试中心申请,从申请之后算起8周时间内必须提交论文,毕业论文字数要求在65000到80000字之间。

硕士120学分由必修15学分、选修75学分和最后的毕业论文20学分以及口头答辩10分组成。前提条件是:(1)大学毕业(通常学士180个学分或者等同的成绩)或者即将毕业的学生,在申请时已有120个学分或者最迟在硕士的第三学期入学时出示证明。(2)必须在历史音乐学,和/或者体系音乐学和/或者民族音乐学领域已有10个学分,在音乐学和/或者音乐教育和/或者在音乐专业(例如,乐器,声乐和乐理)板块有20学分。满足这两项条件可申请硕士学习,无需入学考试。前3个学期的必修课是研究生专门的研讨课。除此之外,在覆盖24个学科模块以及一个职业实践模块和一个其他专业模块的总共26个模块中必须选修15门课程。每个学期要完成30个学分的学习,一般安排是1个模块的必修课和5个模块的选修课。第4学期主要是毕业论文的写作和口头答辩。24个学科模块要涉及5个不同的学术视角,既历史、作曲技术、文化与交叉文化、美学、社会学与心理学,或者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重点选择去发展。一个必修模块。15个选修模块,一个职业实践模块和一个其他专业模块总共18个模块都要通过考试完成。其中一个必修模块,两个选修模块的考试必须以有分数的论文形式完成,其余的15个模块的考试形式多样,不必有分数。在此也提供机会在必修和选修课部分中可以选择多个有考分的课,最后的总成绩则可选各科最高分来计算。

对于3-4年全日制的博士没有具体的学分要求,但是在申请论文答辩之前,必须完成6个高级研讨课的口头报告和论文写作,每篇论文必须在25-30页之间,口头报告30分钟。只有通过后才允许提交博士论文,博士论文被学术委员会认可后可进行论文答辩。当博士论文正式出版后,才可得到博士学位证书。由于很多人博士论文不能及时出版,所以出现即使博士论文和答辩通过也不能马上得到博士学位证书的现象。由于繁重和严格的要求。一般在德国的博士学习3-4年很难完成,通常情况下需要6-8年,这也导致了很多人无法坚持,半途而废的局面。与国内博士学习不同的是,在德国没有博士入学考试,学生只需提供硕士学位证书以及提交导师一份非常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书,如果通过就可入学。

从课程的设置、安排和学分要求上,可以看出选修课在整个学士180学分和硕士120学分的学习中占了主要比重。这充分的说明大学有足够的实力,提供充足的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将培养有个性差异,独立学术人格的学生放在首要地位。正是由于以科研带动教学,鼓励扶持老师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的创新研究,才可以在课程的不断更新,资源的积累上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得供需环节达到良性循环。

(四)以著作论文为主的学习教材

由于上课的内容以老师的研究为主,所以每门课上很难找到统一的教材,而是做研究必不可少的资料,诸如学术专著和各种论文。通常在课程开始时,老师会发给学生与这门课相关的参考文献,少则三五十个条目多则百种不等,阅读书单的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课程本身,对这门课有启发的书籍和论文也会被收集进来,跨学科的特点非常强烈。老师会对参考文献逐一作出介绍,也会对该领域当前的权威人士,研究水平,关注重点等等进行综述。

在涉及经典原著的课上都是围绕问题进行原著选读,并作课堂讨论。一般意义上的材被与之相关的大量针对性强的学术专著和论文替代,一两本教材的观点和知识含量被多角度和富于思辨的学术文献覆盖。其实这种大量阅读文献的要求在中学就以开始,因为德国的中学本身就没有所谓的全国材,而是各个中学由老师自己从种类繁多的教材中挑选和编写符合自己学生情况的教材。甚至国内统一的高考在德国也不存在,除了巴伐利亚州统一的高考制度外,其他各州的高考都由中学自己负责出题和考试。

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在课下不做大量的阅读,就无法参与到研讨课上的讨论中来。所以广泛大量阅读是德国大学的特点,课前准备,课后复习是学生必做的功课。由于没有材,反而扩大了获取知识面的可能性,调动和锻炼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能力,在每一节课中练习着查找,阅读和逻辑分析的能力。

(五)从理论到实践为主的应用转化

为了教育兴国,重整普鲁士雄风,洪堡在当年建造柏林大学时。就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理念。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以致用才会为社会做出贡献,所以提出了“实习”这样一个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学习方式。“博洛尼亚进程”更是将培养学生的重心放到应用性人才上来。在笔者工作过的埃希施塔特天主教大学,从2006年起将音乐学专业与音乐教育合并,推出德国唯一一所提供“应用音乐学与音乐教育学”专业的大学。

在这个课程设置中,突出的一点是一方面音乐学与音乐教育专业的结合,另一方面的重点是课程的应用。所谓的应用重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项目实习获得实际能力的考验――例如独立掌握乐谱制版,音乐会的组织策划,实施介绍音乐的项目活动或者自己创立一个网络视频节目等等。除此之外,在第一学年学生就已经与相关的职业实习单位取得联系,做过一个小实习并且在第5学期的实习学期中完成工作实践。音乐学和音乐教育的结合不只是为了很多德国音乐厅和歌剧院新近推出的教育计划或者介绍音乐的节目而显得重要,学生们在这里一方面从老师那里学习如何将他们的知识有目的的传授出去,另一方面在掌握了两个专业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使之相辅相成的利用起来。

“应用音乐学和音乐教育”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包括:(1)历史音乐学、体系音乐学、民族音乐学以及音乐理论;(2)音乐教育方法与理论导论;(3)贯穿学习期间的音乐表演;(4)职业实习;(5)交叉学科的补充。课程的设置力求根据学生对音乐相关活动的兴趣,结合科学理论,音乐实践,以及通过对音乐活动的策划,项目实践和实践学期中的职业培训完成。

除了以上的领域外,学校还为学生配置了自己的电脑音乐实验室,学习合成器的使用,各种音乐软件的操作,录音录像装备的使用等等。尤其那些在学校或业余时间一直与音乐表演打交道的学生,可以很好的演奏一种或两种乐器的学生,让他们的音乐实践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为了落实“博洛尼亚进程”中,学生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这一改革措施。老师在学期末时,会对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征询他们的意见和今后想听到的课程内容。在整个教学计划中,还有一项是学生直接参与到科研项目中,例如在笔者2013年开设的民族音乐学课程“传统音乐与音乐工业”中,就将对巴伐利亚国家广播电台传统音乐频道的调查项目交给学生负责。学生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到对该栏目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收听率的调查、听众的反馈等等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并直接参与栏目的播出,整个项目调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极大的调动起来。

同样维尔茨堡大学在4/5学期也有相关应用音乐学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参与到与音乐有关的行业领域的实习中。例如广播电视、网络媒体、音乐厅/歌剧院、书籍与乐谱出版社、音响工业、文化机构、职业学校和大学。

结语

以上是“博洛尼亚进程”后德国音乐学教育模式的一个简短梳理。虽然德国作为此项改革的发起国,坚定的推行这项计划,并对自己的教育制度进行了调整,但之后的反响并不令人满意。在这项计划推行后的几年,欧洲各地大学就纷纷出现了大学生抗议游行的事件。奥地利与德国这两个原先教育体制基本相同的国家,大学生们对“博洛尼亚进程”的三段式体制提出强烈不满,认为将原来4-5年的学习内容压缩到3年,学生疲于应付考试,缺少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去消化内容。原先一直推行的主副交叉跨学科专业学习越来越被单科学习所取代。同时大部分人质疑这种以市场化为导向,只注重成绩和结果的教育是否已经偏离了教育的目的。虽然“博洛尼亚进程”在某种程度上暴露出他的弊端和问题,但就笔者的观察,这一改革并未动摇承载德国教育体制的核心思想和驱动力――“人文关怀”。

通过对德国音乐学教育模式的分析可以发现,与国内大而全的,单一的通史概论课相比,德国音乐学注重小而精的,灵活多样的专题选修课;与国内老师讲,学生听的大课相比,德国注重学生参与的研究讨论课;与国内教材的统一,全面性相比,德国更注重学习材料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与国内注重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相比,德国更重视的是学生综合研究能力的培养。而这种教育管理制度和学科的建设没有围绕个人价值,自我意识,自我超越等等人文思想是很难展开的。正如德国著名音乐学家汉斯・亨利希・埃格布雷特(Hans Hein-rich Eggebrecht)在他的旷世名著《西方音乐》一书的自序中提到的,他书中的音乐史并非是尽最大可能完满地写书本里的东西。而是他多年来自己与历史事件打交道后的体验音乐史,“最后是体验音乐史所促发的反思”@。在提到他书中强调主观介入,也许有人会对此提出异议时,他写到“科学不允许错误,谬误,出轨,任意和曲解,它们(在科学里)没有机会,但科学也许容忍有人出来抵制作为最高箴言的所谓客观”。我想这种尊重研究者特立独行的人格和思想环境也许是造就德国大学涌现大批影响世界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一个原因。就像中国哲学家邓晓芒认为的那样,自由的研究是建立在好奇心上的。当人将自己的好奇心作为探索的目标时。才有自我超越的可能。

除此之外,让笔者感触最深的是德国大学老师传递给学生的工匠精神,精炼有效的大学行政管理机构,设施一流,服务周到的图书档案馆,丰富灵活的交叉学科学习,全民读书,资源共享的社会意识和自我反思的公民责任感等等,这些也都是促成德国教育长盛不衰的条件,也是成功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

今天,当笔者多次被国内的同道们问及德国的音乐学或民族音乐学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安排和教材等等问题时,都不能马上给出一个满意的回答。因为我的回答是:“没有统一课程表”,“没有材”,“没有学士、硕士和博士统一课程”。这样的回答都满足不了同道们的提问,就像没回答他们的问题一样。当我多次解释德国教学管理模式的操作流程之后,不得不开始思考,为什么德国的这种模式很难与中国的对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难道只是规章制度及操作环节上的不同吗?

第9篇:美发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职业体验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4-0090-04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空前巨大,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因此,构建全方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就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阶段通过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认知,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特别是大学阶段的学习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的过程。.[1]而全方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指的是高校或社会以满足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要求为目标,以传统的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职业实践体验,从面、线、点三个层面由浅入深地形成全覆盖、全过程、全员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构建全方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能够有效解决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工作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视不够

自教育部颁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高教司〔2007〕7 号)后,虽然各高校陆续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纳入了教学管理体系,但是,仍有许多高校误把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混为一谈,其表现是只面向毕业年级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很少着眼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引导学生系统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部分高校虽然面向低年级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但大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的。在课时量、上课时间安排、课程内容衔接等方面均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使得这门课程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也无法满足多数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需求,对学生的影响有限。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形式单一

虽然个别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工作已经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但由于受师资等因素制约,目前的服务形式略显单一。如多数学校仅仅停留在举办讲座和单纯的课程理论讲授上,课程内容陈旧,只是完成了对基本概念的阐述,缺乏必要的方法和技巧的传授与训练.[2],不能把西方传入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供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仅仅完成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面上的普及工作,而真正能对学生产生触动的团体辅导、工作坊、个体咨询等服务形式并没有得到普及。

(三)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手段落后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90后”的大学生,微信、微博、QQ是他们与外界沟通、联系的主渠道,网络成了他们提升自己、学习知识、开阔视野的主要平台。然而,高校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还停留在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上,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这就缩小了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范围,也制约了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作用的发挥。

(四)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缺乏必要的实践支撑与检验

目前,各高校因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和职业实习比较困难,从而导致了学生的职业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因而,对职业认知模糊是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就使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工作缺乏必要的实践支撑与检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决策、行动以及反馈调整等五个环节,其中,职业认知尤为重要,这是个体认知职业世界的手段。如果缺少实践环节的支撑与检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处于一厢情愿的理想状态,高校为其提供的服务也无法落到实处,最终必然造成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构建全方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的路径

构建全方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要从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网络服务、实践体验四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质量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对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努力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1.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要落实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提高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要使大学生在以下三个层面达到教育部的要求:第一,在态度层面上树立起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把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树立相关的职业意识,愿意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社会发展努力奋斗。第二,在知识层面上基本了解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点、职业的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的特点;了解就业形势与国家的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等。第三,在技能层面上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职业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以及各种通用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3]

2.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作出必要规定

笔者认为,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应当对该课程教学作出一些必要的规定。如,为提高对这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建议将这门课定为必修课。又如,因该课程教学的主要模式是体验式教学,所以,应当实行小班授课,课堂规模控制在40人左右为宜。再如,因该课程是一门融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所以,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要灵活。要采用以研究性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坚持课上与课下同步,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要坚持师生之间的互动与研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积极参与的体验式教学方式为主。应采用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社会调查法、情景模拟法、视频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具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3.课程教学的实施阶段与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一门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和指导意义的课,为此,课程教学应贴近、贯穿大学生的现实生活,面向一至四年级学生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年级教学的重点是启发学生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并完成对自我的认知。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性格、兴趣、技能、价值观、学习风格等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进行认知,了解并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正确、客观、理性地认识自我。

二年级教学的重点是对相关职业进行认知。学生可结合所学专业,结合社会大环境(国家对产业、行业的划分及概述,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状况,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等),对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定位,初步确定专属于自己的职业群,通过对职业群中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技能要求、薪资待遇、从业人员共有的人格特征、未来发展前景等信息进行搜集整理。还可以开展职业人物访谈、职场体验活动等,完成对目标职业群的认知。

三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进行决策训练,提升职业素养。通过对科学决策理论、方法的教学,帮助学生认知自己的决策风格、了解影响自己职业发展决策的因素、选定自己的职业方向。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年级教学的重点是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推进求职行动。通过前三年的课程学习,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方法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合理的修正与评价,从而形成科学的就业观。此时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课堂集体辅导、求职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勇敢地面对就业。

(二)加大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课外辅导力度

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开展课外辅导。这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对学生而言,课外辅导更具针对性,更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外辅导可采取以下方式。

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达到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的目的,以便调整并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团体辅导可以促进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提高职业目标定向能力、职业决策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等。

2.开办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

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是以小团体的方式,在辅导教师的引领下,运用职业咨询、职业发展等方法,带领学生共同参与、体验、探索、分享和建构职业生涯规划。在工作坊中,学生通过讨论、演讲的方式和大家一起探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拓宽思路,平衡职业和生活发展,提升生命质量。

3.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个案咨询

个案咨询是职业规划师和来访者建立一对一的关系,来访者在规划师的帮助下,进行自我深入认知,激发内在潜能,明确职业选择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独特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形成了其独特的兴趣、性格、价值取向,所以,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千差万别,具有鲜明的个性。而课堂教学能起到普及理论知识的作用,但具体到个人,仍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与咨询。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网络服务体系

网络是当代大学生广泛使用的信息传递工具,网络的普及为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提供了新载体。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学生更易于接受,更能使这一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有效开展,也能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关注度和受益面。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网络体系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网上课堂

现实课堂受时空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量有限,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最大程度的满足,而网上课堂不受时空限制,信息量大,涵盖内容多,可以将现实课堂无法展示的视频、文档等在网上课堂进行展示。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自由交流、分享感悟、进行思想碰撞。同时,网上课堂还可以为没有在现实课堂中学习的学生提供服务,扩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范围。

2.建立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体系

职业测评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等手段,对人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测评。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和评估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对其潜力、不足及发展规划提供指导。.[4]通过职业测评,辅以个案咨询,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

3.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网络体系

如果把学校比作工厂,那么,学生就是工厂的产品。对产品质量的了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进行质量跟踪调查。高校应建立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网络体系,一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跟踪调查,比较他们的修正规律,从中积累案例;二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后续跟踪调查,建立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相适应的毕业生跟踪反馈制度。

4.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网络咨询平台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应用,大学生越来越喜欢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沟通。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网络咨询平台是对传统的面对面咨询的有益补充,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沟通特点。通过网络咨询平台,学生可以就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选择、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与规划师进行在线交流,规划师可为学生提供实时化、个性化、专业化的职业咨询服务。

(四)拓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体验的渠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应大力拓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体验的渠道,多组织一些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因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和深化职业认知的重要途径,对增强大学生的职业感性认识和职业适应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行动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在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学的同时,还需要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体验,如此才能凸显社会实践的作用。拓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体验渠道需做好以下工作。

1.开展职场人物访谈活动

职场人物访谈活动是在大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内选择数位资深人士进行深入交流,获取职业信息的一种方法。开展职场人物访谈能帮助在校大学生印证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了解与未来工作有关的问题,如潜在的入职标准、核心素质要求、晋升路径和日常工作等。通过开展职场人物访谈,大学生可以了解自己与理想职位的差距,明确努力方向,也可以检验自己的规划是否科学,是否真正适合自己,从而制订更加合理的大学学习、生活和实践计划。.[5]

2.开展行业、企业调研活动

开展行业企业调研活动是指大学生通过深入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行业或自己感兴趣的行业,采访行业内有代表性的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专业人士,主要调研以下内容:行业概述、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入职条件、福利待遇、工作状态、发展机会、著名公司、竞争对手、典型案例等,以便完善或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友会,学校可通过校友资源,帮助在校大学生开展行业、企业调研。

3.开展职位体验活动

现在,企业都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这样既可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又对员工的个人发展十分有益。企业实习经历对学生了解职场、提高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大学生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在岗体验,能更好地认识社会、学习为人处事、学习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还能深刻理解岗位职责,提高思想境界,增长知识才干。因此,学校可与企事业单位签订相关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确保有足够的职位接纳大学生进行在岗体验。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提高大学生就业数量、提升就业质量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全方位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个人、学校、社会全员参与、协同合作。高校作为大学生踏入社会的最后加油站,应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高度,深入研究、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队伍的建设,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为构建全方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提供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钱建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6.

[2] 张小光,周坚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2):101.

[3] 葛长波,孙鹏燕,杨蕊.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