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四年规划范文

大学四年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四年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四年规划

第1篇:大学四年规划范文

【关键词】声乐;学习规划;声乐学习的误区

中图分类号:G5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26-02

大学生刚步入校园时都是怀着一种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和成为一名大学生的兴奋劲儿踏进校园的。起初,对新鲜的学习环境、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以及全新的大学课程感到期待和好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劲儿过后就会感到失落,很多人开始怀念高中时期每天排得满满的生活,怀念那种在被“大人们”安排好的轨道上有条不紊地行进的路程,而步入大学之后,眼前的路突然变得宽广,它没有轨道,也没有路标,好比站在一个空旷的草原中央,不知道该向哪个方向奔跑。生活没有目标,正如帆船没有方向,必然会迷失自我。大学提供给我们的只是一个场所,我们今后该发展如何,关键还是靠自己。因而如果对大学四年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规划,很快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以至于到大二开始松懈,大三开始懒散,最后到大四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整个大学生涯就是逃课,借助网络、游戏等娱乐活动来消磨光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规划好大学的四年呢?本文将以声乐学生为例进行规划。

一、学会思考、明确方向

俗话说:“不要只会低头拉车,还要学会抬头看路”。在高三的暑假或者大一的上学期,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我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然后要清楚明白自己自身的优劣势,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我现在能干什么?以后要干什么?又应该如何做到我心中所想的这些?最后要更加细致地规划好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大一做什么、大二做什么……有了这些明确的方向,我们在行进路上才能毫不畏惧地奋勇向前。

二、学习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态度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关于心态的重大作用讲过这样一段话:“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 好的心态才能给予我们好的学习状态,但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心态不好,特别容易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而这样是不利于学习的。我们应该要耐得住性子、沉得住气。学习声乐更是如此,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细心做,在拥有好心态的前提下再持之以恒,我们才能有所收获。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说:“我抛弃浙江大学的工程学习,宁愿降班,转入杭州艺专学习绘画。我当然也顾虑自己的前程,但不幸而着魔,是神,是妖,他从此控制了我的生命,直至耄耋之年的今天。人生只能有一次选择,我坚持向自己认定的方向摸索,遇歧途也不大哭而归,错到底,作为前车之鉴。”这是多么坚定的毅力!有一个男中音学生第一周来上课时,我教会他应该如何正确运用气息歌唱以及做一些基本的发声练习。而他第二周来上课时就问我:“老师,我按您的要求练了一个星期,怎么还是没有进步呢?”学生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声乐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是每天都要坚持练习的事情,岂能一个星期就学有所成?还有一些学生每天在琴房用功,但是上课时,上节课同样的错误这节课还是犯,甚至一学期结束的时候还没有纠正过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走马观花,没有真正用心练或是细心练,而是完成任务式的走过程。这样的学习方法也是不得当的。

因此,结合以上这些情况,我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1.学习心态摆端正。把目光放长远些,克服枯燥的学习过程,每天坚持练习。给自己制定详细的学习任务,具体到每个学期要完成几首中国歌以及几首外国歌的计划。一般情况每个学期至少要学习12首左右的新作品,其中包括不同时期的中国歌和外国歌。2.注意学习方法。一定要做到细心严谨。上课时记住老师提出的建议,用心思考老师说的问题,谨记老师说的解决方法。在课下自主学习时切忌“尽兴而为”、随心情胡乱演唱,一定要尊重谱面,尊重作曲家的意愿,尽可能地诠释作品本身的内涵。学习歌曲的过程要放慢,一个音一个字慢慢地学,而且要熟记谱面上的每一个表情记号。比如,学习一首新歌,不能拿来就唱。要先从谱面开始学习,朗诵歌词、查阅词、曲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歌词的含义。然后先用一个熟练的元音去唱旋律,在旋律上没有负担后才开始加入歌词一句一句地练习。3.学习过程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不好高骛远。练习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高音和音量。在选择歌曲时应该从小作品开始着手,待基本功扎实后才可以演唱大作品。在练习演唱歌曲之前要做到先熟读几遍歌词,古人云:“言不尽则歌”,唱歌一定是建立在说话的基础上。在练习声乐作品过程中若遇到高音困难的问题时,可先采取降调训练。在选择声乐作品方面建议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应该多唱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和二十世纪初期中国艺术歌曲,例如《我亲爱的》、《我不再感到青春火焰燃烧》、《恒河上的太阳》、《问》、《思乡》、《我住长江头》等;大三的时候可以演唱一些巴洛克时期的咏叹调或者康塔塔,以及一些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作品;大四的时候再根据自己的能力,演唱一些莫扎特等作曲家的轻型、抒情的咏叹调和德奥艺术歌曲以及中国作品。4.学习要与时俱进,扩大知识面。多听!多看!多练!多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剧院观赏名家音乐会以及经典歌剧剧目的表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在网上搜罗各种类型的歌剧、音乐会、以及歌唱家的大师班等网络视频资料进行学习,尤其建议多听20世纪早期意大利美声唱法黄金时期的音频资料。

三、声乐学习过程中不可忽略的方面

歌唱艺术不是一门单一艺术,而是综合性的多元艺术,与歌者的文化修养、人生阅历等各个方面有着直接的关联。很多音乐学生只重视技能的发展,对学校开设的其他理论基础课,文化课不认真学习,就更不用说其他学院开设的公共课以及课外的文化知识了。考试前就临时抱佛脚,只背考试范围。这种应试性的记忆怎么能把知识牢记于脑中呢?又怎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呢?实践证明,没有良好文化素养是成不了表演艺术家或艺术教育家的。所以,除了追求声音的技巧以外还要重视以下方面:1.语言的掌握。语言是歌唱者情感表达最直接的方式,所以掌握好一门语言尤为重要。例如普通话、意大利语、德语、法语等,这些语言都有各自的特点,因而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就必须针对每种语言进行研究和区分,掌握每种语言的特性特征。2.音乐理论。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是行动的先导。学校开设很多音乐理论知识的辅修课程,而这些理论课程是我们不可以忽略的,掌握这些学科知识对我们的音乐素养以及个人的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3.注重舞台实践。好的声乐舞台表演要求歌者不单单要有扎实的声乐基本功,而且要有很好的舞台驾驭能力、表现力,能够很好地把握和掌控声乐作品的灵魂和内涵,并通过声音、生动的表演使所要演唱的作品更具生命力、更富有感染力,与观众形成共鸣,这些都是我们声乐舞台表演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也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因此,声乐舞台表演艺术中对歌者基本舞台素养的培养,被视为是通向成功不可或缺的环节。好的台风和好的舞台心态会直接影响歌唱质量,因而要敢于实践、勇于实践,积累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争取和珍惜每一次上台表演的机会。作为本科生以独唱上台表演的机会是很少的,所以要多参加合唱团、戏剧社、话剧团等,以集体的方式获取更多登上舞台的机会。4.钢琴基础和自弹自唱的能力。我们学习的乐谱不仅有旋律还有伴奏,旋律与伴奏的音乐处理是同步的。伴奏里包含更多的音程关系,即有更多的音乐素材,因而为了能更好地诠释作品,我们必须要有较扎实的钢琴基本功。比如,柱式和弦伴奏时,演唱多铿锵有力,强弱分明;分解和弦伴奏时,演唱多为气韵连贯,行云流水;在长音处理上,如果伴奏织体是上行支撑,大都为渐强处理,反之亦然;如果伴奏出现了休止,这就为演唱提供了二度创作的空间,演唱者可以根据个人的情感诉求和艺术趣味进行相对灵活的艺术表达。此外,还有“紧打慢唱”的处理,声乐旋律与伴奏的复调化处理,根据伴奏谱中不同的“节奏型”判断出作品的演唱风格等等,这些都需要具体作品具体分析。仔细研究伴奏曲谱中的和声关系以及音程走向是非常有必要的。5.自身的艺术及文化修养。没有文化底蕴的作品,不可能深入人心,没有文化底蕴的表演,也不可能打动人心。大学期间要多阅览书籍,阅读各方面不同类型的书籍,开阔眼界、提高知识面和思考的能力;多接触其他的艺术形式,包括绘画、书法、雕刻等等;要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要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

四、声乐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误区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很多人认为声乐学习者要保护嗓子,要少练、多睡觉、多喝水。我常常反驳道:“没有哪个歌唱家是睡觉睡出来。”声乐艺术是一门极其抽象的艺术,对于自己的发声器官和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声乐学习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多练、多听、多看、多比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想拥有美好的声音或取得不凡的成就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切困难才能达到的。另外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不用嗓子唱歌”。此话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很多学生会误解为不用声带发声,而躲着声带歌唱,不敢在声带上使劲,认为歌唱时声带必须完全放松,否则就会出现声带疲劳。所以坚持上述方法的学生都会出现漏气、气息不足、声音发虚的情况。声带就相当于钢琴的钢丝,如果钢丝是松弛的,再好的钢琴家也无法演奏出动听的音色。所谓“不用嗓”是指要求学生要把声音和气息结合起来歌唱,运用科学的方法找到“用嗓却不累嗓子”的科学方法。再著名的歌唱家也无法做到在演唱时嗓子绝对不疲劳。我们只能追求在积极的歌唱状态下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把嗓子的消耗降到最低。

第2篇:大学四年规划范文

首先是要检讨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学习上。大学的学习中我始终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特别是必修的学科的学习中。被动的学习使我学落后于班上的其它同学。另外就是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刻苦精神的不足也是导致学科成绩不佳的原因。今后的日子,要加快速度,充实自己的本专业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同时也成为一名对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有一定学识的人才。

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大学四年中。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此外,曾经做过班内的心理联络员,还做过协会的干事。喜欢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做过保健品派单、楼盘派单员、沙盘解说员和样板房解说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彼。使我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学到很多知识,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同时对于自身存在一些不足,也充分认识到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会努力走好每一步。

第3篇:大学四年规划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矫健的苍鹰扇动着双翅,无畏的目光点亮前行的道路。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让久储的梦想复活,让我们一起飞翔!信管04503班的杨国兴给您们带来最真挚的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而今迈步从头越》。大学的我们渴望收获才华,学富五车。我们渴望搏击信息大潮,收获才能,引领IT走向。先生说过:“学问是铸器的工具,放弃了学问,便摧毁了自己。”然而,我们校园中出现有背于学校主流文化的现象,却不由得让我们重新进行了思考。我们的学生是否还怀有拼搏、收获的心,对待生活。

在课堂上沉浸在电脑世界、手机世界里的同学们,我们是否想过我们每天收获了什么?

在校园的幽僻处,总有几个‘人约黄昏后’,动情处他们竟会旁若无人。我们那样就不觉得惭愧吗?

此外,在宿舍里的‘腾云驾雾’,‘快活似神仙’,考场中的照抄作弊,熄灯后的大呼小叫。作为中跨世纪新一代青年就是我们这样吗?

我们可知道这样做对自己、对同学、对学校有多大的影响。断送了自己的学业,剥夺了同学学习的机会,影响了学校的学风建设。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没有过硬的本领,没有丰富的知识,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

就在去年6月下旬,国家教育部在新闻会上公布,据初步统计,截止6月20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签约率约为50,比去年下降了15,其中研究生的签约率约为80,本科生的签约率约为50,专科生的签约率约为30。去年毕业的大学生总数是212万,也就意味着全国还有100万左右的学生尚未落实工作。面对就业形式的严峻。四年之后我们做什么?大学生就业难只是客观原因吗?让我们分析主观原因吧!

生活腐化,追求时尚,崇尚名牌。玩物丧志,沉溺于网络世界。理性侏儒,缺乏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学术精神的失落,道德低下,行为放荡,缺乏信仰,缺乏毅力,缺乏进去精神和承受力。如果您是老板,您会选择我们这样的员工吗?

同学们,看看吧!看看李开复教我们怎样度过大学四年。他说到:大学四年是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

同学们,醒醒吧!是该醒的时候了。不要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惑,被惰性所消磨。让我们问问自己,我们对得起含辛茹苦的父母吗?如果父母知道我们在学校中的表现,父母是多么的伤心。同学们让我们拿起笔算一算四年我们需要花费多少钱,我们是否对的得起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一切。

第4篇:大学四年规划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制度化

中图分类号:1164文献标识码:A

从1999年教育工作会议以后,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实行大规模扩招。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大幅度提高国民素质的同时,也伴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剧。为促使各高校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有关教育部门多次指出,对就业率一直低于某一水平的专业应当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这无疑增加了各专业、各学科、各高校之间的竞争程度。面对这样激烈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面对自身的就业情况,民办高校应主动地迎接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而近年来,就业工作中引进职业生涯教育,是其中方法之一。

一、民办高校职业生涯制度化建设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发源于20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并于九十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个人对职业的选择、职业的适应和职业的发展所进行的设计和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选择职业发展的道路,确定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时间和方案(杜林致等,2005)。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应当是对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发展规划,绝不等同于传统的学生工作。

精心规划职业生涯,正确面对现实生活。职业意识是我国学生最缺乏的一个方面。美国每年都有一个职业日,在这一天,美国的每个职员都可以带自己的孩子到公司上班,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这种职业意识。我们国家的学生则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被关在学校里,很少接触社会,很少去接触职业,职业意识非常淡薄。 大量实践表明,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要经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0~25岁,我们把它叫做探索期;第二个阶段是25~35岁,我们称之为职业的建立期;第三个阶段是职业中期,指35~50岁;第四个是职业后期,50~70岁;衰退期是70岁以后。职业生涯的模型表明了学生时代刚好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期,要不断地去了解社会的生存结构,领略现实社会各种各样的职业,不断地积累社会工作经验。探索期一过,进一步需要对自己从事的职业进行关键性的决策。所以,大学毕业生刚步入社会,会遇到很多与理想有差异的事情,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有耐心,能够承受曲折,对工作岗位的变动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吸取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掌握适应社会需要的生存技能,坦然面对现实生活。

二、民办高校职业生涯工作现状

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仅仅是挂靠在学工部门就业指导中心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部分,生涯教育并没有发挥其潜在的作用。比如,有些民办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隶属于学生工作部门中的就业办公室,定位在学生就业工作上。这样的结果是其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就定位为就业教育,安排在大四期间进行。工作重点是关于当年就业政策的分析、就业技巧、邀请一些著名校友或已经成功就业的同学讲解职业人生或就业技巧、举办一些招聘会,等等。从事这些工作的同志一般由就业办同志及各学院(系)该年毕业班的辅导员来完成。在资金配置上,也主要从学生就业工作经费中列支。

总的说来,民办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论从理论体系,还是从具体实施上都只能说是刚刚起步。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工作是对在校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而非职业教育,因此当职业生涯教育纳入到传统的学生工作后,职业生涯教育对传统的学生工作就形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从而造成了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诸多误区。虽然民办高校己充分认识到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但从目前来看,职业生涯规划只停留在个人层面,忽视了学校作为组织应尽的主体职责;大部分学校只行使了为学生提供自我决策的指导职能,缺泛学校作为主体应进行组织层面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具体说,应该从涉及到专业、课程、学制等教育、教学体制的变革入手,为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规划,给学生搭建一个充满选择机会的、信息以外的、真正的规划平台,使他们有一个施展自我的空间。目前,笔者所在的民办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师。因此,尽快建立一支专业的大学生职业咨询师队伍是民办高校现阶段在大学生就业工作方面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工作。

三、制度化职业生涯教育的具体措施

我国部分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是党政干部,他们在从事学生工作的同时兼做学生就业指导,并没有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学校还需要在职业生涯规划人员的专业化方面下工夫。同时,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该走综合化发展道路,即必须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综合教育机制。因此,为了使大学生职业生涯工作有效展开,克服对传统学生工作的路径依赖,制度化建设职业生涯教育是必要的,也应当是有效的。

(一)建立职业生涯教育制度体系。任何一项制度的实施首先应当有制度实施的主体与对象。就目前而言,笔者认为,制度实施的主体缺失是导致职业生涯教育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要形成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实施主体,必须引入相应的组织机构、人员配置与资源调配。

1、组织机构。在组织机构设置上,主要解决的是是否需要为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部门专门成立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比如,新设独立于学生工作部(处)的新部门,以专门从事职业生涯教育。在这个新设部门中,主要由专业教师兼职担任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这种做法的最主要特点是:(1)可以通过专业教师将专业与职业知识有效地结合在教学辅导中,并且贯穿于学生的四年学习过程之中;他们将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贴近职业发展现实的职业生涯教育。其提供的职业教育无论在知识面、宽度、深度上都较前述方式有较大的变化;(2)可以将学生职业、就业工作中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时反馈回教学管理中,促进学校的专业改革、课程改革与学科建设。彻底改变前述模式存在的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近乎脱节的局面。

2、人员配置与资源调配。笔者认为,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人力资源,广泛存在于各高校的专业教师中,因此在解决职业生涯教育的师资上不应当存在问题,关键在于组织体制上应当有所突破。比如,可以采用聘请制,邀请有关专业教师、校友、业界精英、外部职业生涯教育专业人士为各年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教育与辅导。

(二)从职业生命周期的视角规划大学生涯。职业是专业化的反映。大学的专业教育是每一名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教育视

角应当立足于大学生个人的一生,即从生命周期的职业视角为立足点。同一个专业不同的学生由于性格、爱好、能力不同,会有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比如,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来可以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也可以成为一名财务总监,还可以成为一名财务教师,等等。显然,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需要不同的知识架构、不同的能力结构,而其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需求是基础的,也是必需的。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存在不同职业、了解不同的职业差异、了解不同职业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从而引领学生专注于目前的专业学习、拓展职业能力;立足于一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来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而不应当将大学四年的学习教育看成是孤立的四年学习教育。

(三)注重生涯教育的层次性与递进性,不应片面强调短期性。四年的大学教育,具有阶段性、层次性和递进性特征,从而使大学职业生涯教育也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和递进性。

四年的“学涯”是未来职业发展的起点。大学四年制教育实质上是呈现梯度性的专业教育,它使每一位同学由专业的门外汉成为具有相当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它同样使每一位同学由对职业的不了解到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大学职业生涯教育天然地与大学四年教育的阶段性、层次性和递进性相匹配。大学四年中,每年均有不同的学习目的与任务,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应从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开始分阶段、分重点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不应当仅是针对毕业生的求职技巧进行一些培训,或者邀请一些成功校友做经验交流讲座的就业教育。应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不断修正规划,体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动态特征。借鉴国外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我国学校职业指导应实现制度化,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开设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由专职教师或职业指导专家担任教学工作,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职业知识,帮助学生探索自我,了解职业世界,合理地设计自己接受教育的计划和选定未来的职业;二是将职业指导渗透入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任课老师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传授具体的专门知识和技能,阐明这些知识与技能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所应遵循的各种规则。 (作者单位:三江学院商学院)

第5篇:大学四年规划范文

大家下午好!矫健的苍鹰扇动着双翅,无畏的目光点亮前行的道路。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让久储的梦想复活,让我们一起飞翔!信管04503班的杨国兴给您们带来最真挚的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而今迈步从头越》。

大学的我们渴望收获才华,学富五车。我们渴望搏击信息大潮,收获才能,引领it走向。先生说过:“学问是铸器的工具,放弃了学问,便摧毁了自己。”然而,我们校园中出现有背于学校主流文化的现象,却不由得让我们重新进行了思考。我们的学生是否还怀有拼搏、收获的心,对待生活。

在课堂上沉浸在电脑世界、手机世界里的同学们,我们是否想过我们每天收获了什么?

在校园的幽僻处,总有几个‘人约黄昏后’,动情处他们竟会旁若无人。我们那样就不觉得惭愧吗?

此外,在宿舍里的‘腾云驾雾’,‘快活似神仙’,考场中的照抄作弊,熄灯后的大呼小叫。作为中跨世纪新一代青年就是我们这样吗?

我们可知道这样做对自己、对同学、对学校有多大的影响。断送了自己的学业,剥夺了同学学习的机会,影响了学校的学风建设。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没有过硬的本领,没有丰富的知识,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

生活腐化,追求时尚,崇尚名牌。玩物丧志,沉溺于网络世界。理性侏儒,缺乏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学术精神的失落,道德低下,行为放荡,缺乏信仰,缺乏毅力,缺乏进去精神和承受力。如果您是老板,您会选择我们这样的员工吗?

第6篇:大学四年规划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自青春期以来到退休期,对一生理念,工作,生活,家庭及社会等目标所做的妥善安排及计划,用以追求理想之人生。具体来讲,就是个体在充分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愿景,兴趣,能力及价值观等内部因素,结合当前社会的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职业和组织环境等外部因素,进行合理决策,从而确定个人的生涯发展方向,目标和发展路线,并采取有效行动及合理调整来达成目标的过程。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当前环境形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计划安排,特别是对大学四年学习计划的合理安排。

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相结合,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以明确学生今后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为重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职业素质,创业能力,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具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将各阶段的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而形成的系统完善的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一 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课程,实施分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根据生涯发展理论的特点,我们把大学阶段分为探索期、准备期、强化期和实践期。

(一)探索期:大学一年级。经过紧张的高考,跨进大学的校门,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大一新生往往会感到迷茫和徘徊。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就应该从这时候开始,帮助学生快速完成从高中学习模式向大学学习模式的转变。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为:

1课程介绍。如专业、必修、选修课程介绍;与专业相对应的领域介绍;职业素质要求与培养等。

2导入职业规划理念。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

3自我评价的方法。如个人对自身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的认识;人才素质测评在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正确选择职业方向。

4依据方向制定“学习计划”,包括实施过程中的评估与调整。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初步制定好个人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并告知大学生在大学4年的学习与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规划。

(二)准备期:大学二年级。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同学们已经能够适应大学生活,遇到各种问题也能较为轻松的应付。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既要正确认识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大学二年级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置为:

1“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大学发展与人生职业设计”等此类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帮助学生自我定位,展望未来职业发展前景。此类课程重点讲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人职匹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

2开设“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科技创业”等课程,此类课程主要是针对有自主创业意向的学生。课程重点讲授创业概论、商业机会、公司创建、市场营销、竞争分析、企业战略、创业融资、创业计划等内容。

3职业技能的培训。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去单位实习,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第二学年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在大学学习期间实习、兼职或创业需要应用的知识,尤其是与用人单位交往方面的知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职业潜能和兴趣,从而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

(三)强化期:大学三年级。经过两年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和所学的课程已形成初步清晰的认识。进入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往往徘徊在考研、留学、或准备求职的十字路口,此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是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初步正确的选择或决策。

第三学年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可结合个人职业目标进行选择,帮助学生合理进行职业定位,以实现毕业时顺利就业或考研,并为今后个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

(四)实践期:大学四年级。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就业服务。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方法,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就业。

大学四年级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置为:

1“就业技巧”、“就业政策”宣讲、“面试技巧”、“就业程序与权益保护”、“进入职场”等课程,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2就业压力的心理调整,帮助毕业生缓解压力。

3求职技能拓展,主要是体验式课程,通过模拟面试,模拟招聘等,对求职技能进行全方位训练。

第7篇:大学四年规划范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265-02

0引言

近两年,大学新生群体逐渐由“80后”变成“90后”青年为主体,这种新生群体发生的变化使高校学风建设、学生管理、就业指导等方面出现了新情况,呈现出新特点,也引发了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新思考。众所周知,大学一年级是大大学新生由“高中生”向“大学生”角色转变的过渡时期,大学新生从备战高考的紧张状态到自由支配时间较多的大学,出现的突出问题是目标缺失和成才动力不足。而在大四学生的就业工作中,突出的问题是职业定位不明确,求职准备不充分等。作为从事多年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老师,笔者认为,高校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合理认知自我和职业环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正确树立成才目标;科学规划大学生活,为自己设计最适合的职业和职业发展道路,最终实现合理择业和成功就业。

为进一步剖析大学新生特点,调查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深入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对策研究,笔者组织人员于2011年4月在我校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5份,回收率90.83%。调查涵盖2010级24个专业的普通本科在校生,抽样调查样本数占样本总量的33.46%。调查样本中男女生的比例为1.2:1,北京学生与京外学生数的比例为1.3:1,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学生比例为1:1,其中学生干部的比例为59.27%。

1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结果

1.1 大学适应性情况在进入大学后适应问题的调查中,新生最不适应的是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其次是大学的上课方式与方法,然后依次是食宿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离家远想家和参加社团活动,有6%的学生还有其他适应问题。在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和大学的上课方式方法方面,各个群体的差异化表现不明显。而在想家、食宿和参加社团活动方面,女生和京外生源的不适应性表现的要强一些,在人际交往方面,男生、京外生源和农村学生不适应性要强一些。

在大学入学后适应时间的调查中,40.73%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一个月就能适应大学生活,29.91%的学生需要半个学期才能适应大学生活,而15.78%的学生需要一个学期才能适应大学生活,13.58%的学生第二学期仍在适应中。对比发现,大学入学后平均适应时间是男生比女生长,北京生源比京外生源长,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长,非学生干部比学生干部长。

在学生遇到适应问题时,76.33%的学生会主动求助,23.67%的学生选择不会主动向他人求助。各个群体的差异性不是很大。

1.2 自我认知情况在学生自我认知的调查中,50.28%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性格和兴趣非常了解,44.77%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了解一些,4.95%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兴趣。36.88%的学生认为非常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特长,55.23%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了解一些,7.89%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在了解自己在未来职业中的优势和劣势方面,11.93%的学生很清楚,58.53%的学生知道一些,29.54%的学生不清楚。差异化分析发现,女生、京外学生、农村学生和非学生干部对自我的认知要欠缺一些,学生对自我优势和劣势的认知相对兴趣、性格、能力的认知要欠缺一些。

在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中,学生最看重职业的经济报酬,其次是工作环境,然后依次是成就满足、安全稳定、独立自主、人际关系,最不注重的是声望地位和利他主义及其他。而女生对经济报酬、工作环境、安全稳定和独立自主的要求普遍比其他群体要高。个人成功的首选标准调查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生活幸福,其次是工资高,然后依次是对社会的贡献大、职位(地位)高及其它,各个群体差异不大。

1.3 专业认知情况调查显示,38.72%的学生高考填报专业的依据是符合自己的兴趣、性格和特长,24.95%的学生是由于专业就业好,21.28%的学生是遵从父母、老师的意见,还有18.35%的学生选择其它依据。其中,填报专业符合自己的兴趣、性格和特长的男生比例要高于女生,京外学生高于北京学生,农村学生高于城镇学生,学生干部高于普通学生。填报专业因为专业就业好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北京学生高于京外学生,农村学生高于城镇学生,普通学生高于学生干部。填报专业遵从父母、老师意见的女生高于男生,北京学生高于京外学生,城镇学生远远高于农村学生,学生干部高于非学生干部。

在选择所学专业方面,学生自选比例为76%,学校调剂比例为24%。有8.99%的学生非常了解自己的专业,72.48%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了解一些,18.53%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另外,对所学专业非常满意的学生比例是7.52%,满意是41.47%,一般是44.04%,不满意是6.97%。满意率仅48.99%。其中,男生对专业的满意度高于女生,京外学生高于北京学生。

1.4 职业环境探索情况根据调查,7.52%的学生非常了解自己专业对口的就业范围,65.14%的学生了解一些,27.34%的学生不了解专业对口的就业范围。其中,女生、京外学生、农村学生不了解专业对口的就业范围的比例要高一些。

在职业认知的调查中,61.83%的学生有自己喜欢的职业,38.17%的学生没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在有自己喜欢的职业的学生中,15.43%的学生非常了解喜欢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71.81%的学生了解一些,12.76%的学生不了解;9.2%的学生非常了解喜欢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75.07%的学生了解一些,15.73%的学生不了解;12.17%的学生非常了解喜欢职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68.55%的学生了解一些,19.29%的学生不了解。

学生了解职业和行业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调查中,64.59%的学生选择电脑或手机网络,25.14%的学生选择父母亲友,21.83%的学生选择老师或学长,17.43%的学生选择期刊报纸,还有3.85%的学生选择其他途径。

1.5 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调查结果显示,86.61%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13.39%的学生认为不重要。70.46%的学生对职业生涯知识感兴趣,5.69%的学生不感兴趣,23.8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可见,学生对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有较高的认识,对职业辅导相关的知识也有一定的需求。

大一新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非常了解的只有6.61%,了解一些的占57.98%,不了解的占35.41%。其中,北京生源、男生非常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比例要高一些,女生、农村学生和非学生干部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比例要高一些。大一学生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讲座或授课的学生占24.40%,未参加学生占75.60%。在中学阶段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占21.65%,未进行过的学生占78.35%,高考填报专业时进行过职业测试或咨询的学生也仅占27.71%。

在学生选课依据调查中,47.52%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33.94%是课程容易获得学分,12.84%是随大流,只有10.28%的是根据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毕业去向调查中,26.24%的学生打算考研,38.90%的学生打算工作,5.50%的学生打算创业,2.20%的学生打算出国,23.49%的学生不确定就业去向,3.67%的学生没考虑过就业去向。其中京外学生考研比例较高、工作比例较低,北京学生考研比例较低、工作比例较高,男生创业的比例较高,学生干部出国的比例较高,非学生干部没考虑过毕业去向的比例较高。可见不同群体的学生的就业意向有所差别,而27.16%的学生目标不清晰。

在对大学四年规划调查中,11.01%的学生对大学四年有详细规划,73.21%的学生有大概规划,15.78%的学生没有规划。在未来职业的发展规划上,9.91%的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详细规划,66.42%的学生有大概规划,23.67%的学生没有规划。在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确定程度上,47.52%的学生认识不清,对将来的职业选择感到困惑;26.49%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已经确定职业方向;13.21%的学生选择按照父母的愿望和期待去发展;12.48%的学生认为目前还不需要对来进行计划。

2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2.1 新生入学后适应时间长,影响大学规划和职业规划调查显示,70.64%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半个学期内能适应大学生活,其余学生都需要一个学期或以上的时间。新生最不适应的是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和大学的上课方式方法,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大学规划和职业规划。

2.2 职业价值观出现偏差,自我认知不深入,尤其缺乏对自身优劣势的分析分析发现,学生对自身兴趣、性格、能力和特长虽然有一些了解但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在未来职业中的优势和劣势缺乏进一步的分析,不能从职业规划的角度认识自己。而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选择上出现偏差,在职业选择时最注重薪酬待遇和工作环境,其中女生对经济报酬、工作环境、安全稳定和独立自主的要求都要高一些。自我认知的不足将影响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2.3 专业选择相对盲目,对所学专业满意度低调查显示,只有38.72%的学生高考填报专业的依据是符合自己的兴趣、性格和特长,8.99%的学生非常了解自己的专业,对所学专业非常满意的比例只有7.52%,满意的是41.47%。可见,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并不了解,选择专业时比较盲目,专业的满意度较低,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2.4 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缺乏,意识淡薄调查显示,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讲座或授课的学生只有24.40%,对职业生涯规划非常了解的只有6.61%,根据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选课的学生只有10.28%,对大学四年有详细规划的学生只有11.01%,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详细规划的学生只有9.91%,可见,大部分新生未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真正内涵,对大学四年和今后的职业发展并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

2.5 就业意向相对明确,但对职业认知不够,职业目标不清晰

分析发现,大部分同学对毕业后的去向有自己的打算,可见大家都比较重视自己的前途。但仍有38.17%的学生没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在有自己喜欢的职业的学生中,只有15.43%的学生非常了解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9.2%的学生非常了解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12.17%的学生非常了解职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从未来发展方向的确定程度上看,只有26.49%的学生已确定职业方向,大部分同学对今后的职业目标选择感到困惑。调查表明,学生对职业环境的探索比较欠缺,自身职业定位不明确,导致目标不清晰,就业准备不充分。

3新形势下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3.1 一年级第一学期重在加强适应性教育[2]大学一年级的适应性教育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要重点抓好大学的入学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到入学教育中。在入学教育阶段首先要强化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特点的认识,然后是具体详细地介绍专业的研究领域及对口就业范围,这两方面可以通过讲座、座谈、参观、案例分析等形式开展,有条件的话最好请学生家长也能参与,或者向学生家长告知和反馈。最后是学生的自我认知,可以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和实践活动开展,第一学期引导学生正确客观的认识自我,将为大学四年的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目前,各个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的安排上存在很大差别,据了解,首都师范大学的做法是将两个课程整合,为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必修课,目前其课程已经成功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笔者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应该整合成学生的必修课,贯穿大学四年,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布在各个学期完成[3]。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系统的课程可以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有效指导,深入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转化成规划主体的实际行动。

3.3 设立职业咨询和指导室,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大学生是社会关注的主要就业群体之一,大学生的职业指导相对其他就业群体要复杂一些,目前社会针对大学生的咨询服务有高校和职业介绍中心,而大学生主要的活动范围在高校,因此高校应承担主要的责任。大部分高校的咨询服务主要落在就业指导中心和学生工作人员身上,但这种咨询比较零散,也没有严格职业准入制度,因此,笔者认为在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职业咨询和职业指导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咨询人员应该是具备相关资格,可以是专职,也可以整合校内资源进行兼职。

3.4 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引进职业生涯测评系统[4],例如采用CETIC就业服务平台网络是“90后”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生服务平台的推广使用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学校的就业服务网络平台不仅要为学生提供重要通知和招聘信息,还要为学生提供自助式的网络测评服务,帮助学生科学认知和评估自己,供学生查询各类职业的信息,辅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例如采用CETIC就业服务平台,它包含就业服务需求监测系统、个人出路评估系统、职业素质测评系统和职业咨询平台。

参考文献:

[1]俞兰.“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J].2010(4).

[2]刘天.从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看大学生生涯设计体系的构建.教书育人・高教论坛[J].2011(1).

第8篇:大学四年规划范文

就业指导是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高校辅导员多具有教学和管理的双重身份,既是就业指导教学的主要师资力量,也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伴随他们度过整个大学时光。因此,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各个阶段的要求,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到辅导员管理日常工作中,在各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是提高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效途径。

首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往往是一个我们到了即将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才意识到的严重问题。大学四年,很多人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一片茫然,对于未来从事什么职业非常模糊缺乏定位。而大学四年转眼就过去了,因为缺乏定位,便缺乏相应的努力和准备,于是当站在求职的路口,便发现自己与他人相比毫无竞争力,但是此时才发觉,为时已晚。为此,大学生必须在大学期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有明确的定位,并为之努力,做好积累,这样在求职的时候,便更有针对性而不会感到迷茫失措。

其次,要学会心理调适。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求职之路从开始就注定是坎坷艰辛的,我们将会面对无数次的失败与被拒绝,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可能会使我们不仅身心俱惫,还是使我们自信心受挫,对未来感到彷徨无助,甚至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在这个时刻,我们需要正确地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面对种种挑战,应当采取正确的方法积极应对。可以选择跟朋友倾诉或者告诉自己不要灰心,重新找回自信心,坚持就会成功。

再者,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综合知识水平及人的自身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素质及专业外的其他技能。在招聘岗位有限的前提下,企业必会择优选择,故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从主观上是拥有一定优势的。此外,在就业大军沉甸甸的形势之下,许多高校大学生承受不住就业压力,表现出自卑、自弃,甚至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等等悲剧道路。一个真正优秀的高校大学生,应该是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应该能迎接困难的挑战,而非在挫折之下一蹶不振的。因此,在此严峻就业形势之下,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也是重要的一点。

第9篇:大学四年规划范文

关键词:需求分析;学生管理;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63-02

一、引言

大学生活对于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因为进入大学校园的他们不仅仅要面对陌生的校园环境、不熟悉的面孔,甚至还要面对学习方法、生活方式、人际交往、个人发展等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面对全新的变化,如果缺乏必要的心理调整、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管理,有的大学生会显得无所适从,无法及时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环境,这不但影响他们大学四年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严重的还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发展。

为帮助大学生及时调整自我,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现自我,正确定位四年大学发展目标,实现自我,努力成为社会有用人才,高校学生管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通过正确的引导、必要的教育和有效的管理,高校学生管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正确的生活观、学习观、法制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圆满完成大学学业和顺利实现社会就业。

二、需求分析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类需求是促使社会发展的动因。基于不同的视角、对象和背景,研究者对需求的定义、分类不完全相同。普遍意义上的需求指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缺失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人的生物机体本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需要在头脑中的反映。需求表现为个体的主观状态和个性倾向性,常以意向、愿望、动机、抱负、兴趣、信念、价值观等为主要表现形式。需求是个体行为的直接源泉,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需求越强烈,由它所引起的个体活动也就越有力。需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当个体通过有效活动使原有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又会产生新的需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作为高等教育主体的大学教育也正由公益事业逐步向产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为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同时促进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大学发展必须以需求为导向,即既积极研讨社会职场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又努力满足不同学生成才就业的发展需求。大学生是大学的主体,高校学生管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根据大学生对社会就业、专业学习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客观需求和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期望和态度,制订科学的规章制度,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引导学生形成和发展积极和合理的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实现学业成才和职业规划,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

高校学生管理以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和具体措施为依据,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有效的管理,帮助学生圆满完成专业学习后顺利就业。为此,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是市场经济大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

(一)以职业规划为目标的管理思想

职业规划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方式,是正确引导学生职业发展,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实践活动的重要步骤。伴随着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的态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据统计,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2009年至2011年每年均超过600万,到2011年,社会未就业的高校大学毕业生有近800万。空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必须贯彻以职业规划为目标的管理思想。

接受高等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实现顺利就业,为此合理的职业规划理所当然是在校大学生最普遍的需求。职业规划包括理论设计和实践操作两方面的内容。从理论上讲,职业规划就是帮助学生做好个性化职业生涯设计,从实践的角度上讲,职业规划就是有计划地通过具体实践活动,实现规划目标。鉴于实现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发展动力,高校学生管理一方面应帮助学生尽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业能力、专业方向、社会需求等客观实际,精心设计、适时调整、不断完善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包括总体目标、实现途径、具体步骤等;高校学生管理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组建功能各异的学校社团组织,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社团组织活动中,不断自我管理、自我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培养协调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陶冶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每当大学毕业之季,我们总会看到校园里有那么一帮忙碌而焦急的人群,他们要么忙于重修、补考,以修完足够的学分而顺利毕业,要么忙于散发各式求职简历,以求找到一份工作。这样的情况与学生本人大学四年期间求学目标不明等当然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如果高校学生管理部门能将满足学生合理需求视为工作重点,尽早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的职业规划,以便学生能在近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积极创造学业成绩、工作能力、组织发展等方面的条件以实现职业规划目标,以上情况即使不能完全杜绝,但至少也可以极大地降低。

(二)以专业学习为重点的管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