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园区建设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一)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二)加强日常工作管理
1、及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将全区就业和社会保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是认真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今年以来共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28件,已结案17件。
(七)加强对区劳动保障系统计生与流动就业人口管理,对计划生育实行目标考核。
二、积极实施劳动保障民生工程
(一)开展城镇居民医保宣传和参保登记工作
(二)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费发放及时
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面加强再就业园区建设和管理
(二)成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2.08万人)和农村富余劳动力(9万余人)日益增多,他们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缺乏非农业生产的专业技能,就业竞争力较差,迫切需要技能培训;而我区境内的蚌埠市工业园区和商贸物流园区入驻的近百家企业,也迫切需要招收大量的熟练技工,这一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在我区日显突出,鉴于此,为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生产技能和就业能力,有效促进其转移就业,我局年初即积极筹建***区技能培训学校,并于今年3月经市局验收批准成立,开设了维修电工、焊工、机械加工、种植养殖、缝纫、玻璃制造、印刷、礼仪等十个专业,面向我区广大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免费培训,目前已培训学员2118人,其中种(养)植培训178人、餐饮培训150人、计算机操作培训503人、缝纫培训450人,焊工培训50人、粮油食品加工培训50人、劳动预备制培训707人。
一、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一)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城镇累计净增就业1963人,已完成全年任务的8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00%,其中就业困难对象31人,完成全年任务的310%,免费职业介绍1679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10%,小额担保贷款推荐成功4户,金额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33%,劳务输出总量1759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47%,当年新增4517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66%,城乡职业技能培训2118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3%。
(二)加强日常工作管理
1、及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将全区就业和社会保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2、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作用,一是根据“四有六到位”的要求和我区的特点,积极开展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劳务输出工作,规范了各所站工作方法、工作流程,二是为进一步提高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我局于开办全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班,重点讲解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三部新法律,《城镇居民医保实施细则》、《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细则》两个文件,以及有关就业、培训、退休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业务知识。
3、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一是积极实行社会保险援助,促进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今年全区申请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24人。二是扎实做好《再就业优惠证》和《安徽省就业服务卡》的发放管理工作。今年以来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8人,《就业服务卡》1460人。
4、认真做好劳务工作。今年以来,共签订劳务合同50份,代办退休53人,开具医保工龄等各类证明62份,接待政策咨询、档案查询等260人次。
(三)逐步规范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1、今年我区加强了退管服务费的规范管理,实行区级统管,各乡镇以报帐的形式使用退管服务费。
2、为实现辖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后“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我区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围绕社会化管理服务“六个到位”的工作要求,认真地开展服务工作,组织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退休人员的生活,并积极为其进行健康体检,今年参加体检的退休人员达676人。
3、按照《关于组织开展2011年企业退休人员“中秋、国庆、重阳”节日活动的通知》(蚌劳社秘[2011]42号)文件要求,根据我区区域广泛、企业退休人员居住分散的特点,我区分乡镇(街道)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慰问活动、参观游览等,充分展现我区企业退休人员生活充实、豁达开朗、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
4、认真开展“银发帮扶”工程。使得原“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原公益性岗位落聘有就业愿望的人员通过考核和上岗培训,成为我区“银发帮扶”助老员。我区现已安排4名助老员与有帮扶需求的退休人员进行了对接。
(四)消除零就业家庭行动计划全面完成
我区今年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并实现动态为零的目标。
(五)开展帮扶农村零转移就业家户调查摸底工作。
我区按照省市劳动保障部门的统一部署,从2011年6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消除零转移农户”活动,各乡镇正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全区暂无零转移农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区将努力实现动态为零的目标。
(六)加强劳动监察力度,维护企业和员工双方利益
一是通过劳动年审和劳动用工检查,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现已发放年审资料53户(年审工作尚在进行中),已审查16户,审查合格15户,限期整改1户, 劳动合同鉴证326份,办理社会保险156人。
二是认真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今年以来共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28件,已结案17件。
(七)加强对区劳动保障系统计生与流动就业人口管理,对计划生育实行目标考核。
二、积极实施劳动保障民生工程
(一)开展城镇居民医保宣传和参保登记工作
我局采用各种有效方式,积极做好工作。第一,我局把各乡镇失地转城人员列为此次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重点人群,以各劳动保障事务所站为平台,在人员密集地区进行经常性、普遍性的宣传;第二,积极与区教育局协调,做好在校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宣传工作,提高参保积极性;第三,我局会同淮滨街道,调查了解因家庭生活困难,有意向参保而无钱缴费的城镇低保户73人,需要参保资金14454元,正向区政府积极争取补助资金,使他们能够顺利参保。截止至9月底,我区已参保登记4175人,完成今年任务的139%,其中社区居民参保登记1127人,在校生参保登记3048人。
(二)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费发放及时
我局自2011年元月份,按月对享受生活费人员的生存状况和参加社保情况进行审核,并通过银行,对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费实行了按月社会化发放,1-10月份共发放生活费738人次139942元。
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面加强再就业园区建设和管理
目前,淮上再就业园区一期工程已建成四幢厂房,建筑面积约11400平方米;水、电、路、电信等基础设施也陆续建成,完成投资1500万元。目前1#、2#、7#、8#厂房已分别租赁给 “蚌埠市利特尔装饰有限责任公司”,“蚌埠市江淮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天林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和 “格锐叉车属具有限公司”。这几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已达1500万元,预计2011年销售收入均超过1000万元,可安置下岗工人、退伍军人和失地农民60余人。此外,新招商入驻的“蚌埠市永平丝印材料器材设备厂”和“易斯贝能生物科技公司”正在办理注册手续,预计两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可达500万元,可安置下岗工人、退伍军人和失地农民40余人。
(二)成立淮上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2.08万人)和农村富余劳动力(9万余人)日益增多,他们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缺乏非农业生产的专业技能,就业竞争力较差,迫切需要技能培训;而我区境内的蚌埠市工业园区和商贸物流园区入驻的近百家企业,也迫切需要招收大量的熟练技工,这一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在我区日显突出,鉴于此,为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生产技能和就业能力,有效促进其转移就业,我局年初即积极筹建淮上区技能培训学校,并于今年3月经市局验收批准成立,开设了维修电工、焊工、机械加工、种植养殖、缝纫、玻璃制造、印刷、礼仪等十个专业,面向我区广大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免费培训,目前已培训学员2118人,其中种(养)植培训178人、餐饮培训150人、计算机操作培训503人、缝纫培训450人,焊工培训50人、粮油食品加工培训50人、劳动预备制培训707人。
(三)做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摸底调查工作
为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切实推进我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我局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多措并举,并积极配合区建委、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做好征地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调查及审批工作。自XX年年7月1日至今,我区已经审批的被征土地有2557.1655亩,其中耕地1267.116亩;涉及小蚌埠、吴小街两乡镇所辖的9个行政村、3288户11545人,符合参保条件有5266人,其中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1283人(以上数据不包括XX年年7月1日之前被征土地的农民)。涉及被征地农民参保资金共计5055.36万元,其中我区应预留土地补偿金的70%为872.0935万元和提高的征地补偿费为1689.4881万元,两项资金共计2561.5815万元,不足部分由区政府兜底。截至目前,应领取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的有1283人,每年需要支出123.168万元。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街居平台建设及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尽管各乡镇(街道)根据区政府《关于建立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通知》(淮政办[XX]24号)文件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和工作站,事务所平台建设现已较规范,工作进展正常有序,但各乡镇领导对事务所和工作站的工作指导和重视程度不够,社区平台建设仍显滞后,尤其乡镇的社区平台仍未达到“四有六到位”的要求,社区工作也未正常开展。二是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尚需进一步提高。
(二)职业技能培训软硬件设施仍显滞后
对于繁重的培训任务(除众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外,全区每年新成长劳动力近XX人)而言,我区职业技能培训软硬件设施日显滞后,急需区政府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以确保培训任务顺利完成。
(三)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任重道远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这样一件造福农民的民心工程,推行起来远非想象之中那么容易,其中群众的思想顾虑、有关政策的缺陷及资金的筹措等问题恐将影响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行,并为日后的上访和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1、此次出台的《被征地养老保险暂行办法》针对同为被征地的农民却实行区别对待,XX年7月1日征地前后缴费和待遇均有所不同(7月1号之前的被征地农民参保,与之后的参保农民不同,他们必须按年龄补缴4800、6400、8000、9600元四个标准的费用,才能领取每月80元的基本养老金),我区失地农民的土地大都为XX年年7月1日以前被征用,这部分失地农民对《被征地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意见很大,可能将会形成一些不稳定因素。2、此次实行的“低标准缴费、低标准享受”政策,其发放的养老金难以对失地农民今后的生活、养老提供充实的保障, 因而其吸引力不足。3、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尚未设立,财政资金缺口较大且未到位。如果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将带来极大的不稳定隐患,也将给征地拆迁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五、2011年工作计划
1、加强劳动保障平台,尤其是乡镇、社区平台建设力度,主要领导亲自抓,真正做到“四有六到位”,即: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地做事、有制度理事;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落实到位。在下半年,依托劳动保障各级平台,继续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确保全年市区级目标顺利完成。
2、加强实施劳动保障民生工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确保我局“完善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机制”和“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两项保障民生的政策落到实处,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3、继续做好再就业园区建设和管理工作
4、督促区政府抓紧设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现在正在对涉及征地拆迁的乡镇进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登记工作,符合条件人员(男60岁女55岁)将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
关键词:智慧城市 城市流通 信息化
引言
城市是人类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和变现形式,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人口的骤然增长,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引发了一系列城市管理问题。例如,工业化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城市污染不断加重,雾霾等环境问题成为危害城市居民身体健康的首要问题。人口的增长,大大压缩了城市居民的生存空间,同时,也造成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攀升,提高了人们的居住成本。城市规模的扩大,外来人口的不断流入,给城市的治安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如何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建设宜居城市,“让我们居住的城市更智慧,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是城市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生活者对未来生活的构想和美好期待。
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理念源自IBM,“智”即指城市的智商,强调智能化与自动化,“慧”即指人的情商,强调人的灵性与创造力,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互联网、传感网等新技术,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化的新的生活模式,面向未来构建的全新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包括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智慧教育等方面,包括以下特点:
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而信息技术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和代表。
第二,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的运行。
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随着城市建设问题的不断突出,许多有识之士和机构意识到技术在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IBM就是这样的先驱者。2011年,IBM正式了IBM智慧城市智能运行中心(Intelligent Operations Center for Smarter Cities,简称IOC for Smarter Cities)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整合了IBM多款行业领先的软件产品,提供灵活的部署模型,适用于不同信息化水平的城市部署,能够帮助城市决策者协调城市内部的各种机构和各项资源,提供整合的数据虚拟化、实时的协作和深入的分析,帮助城市机构为问题做好准备,协调和管理响应工作,并持续提高城市运行的效率。
智慧城市建设对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20世纪90年代,“人口急速城市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城市千禧”成为明显的标志。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规模不断扩大,约有近4亿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一过程为我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无穷动力,也为城市管理部门带来了各种管理挑战,从产业结构调整到环境保护,从交通问题到城市安全、公众服务问题,都在制约城市向更智慧、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发展。
城市流通产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城市品牌形象和城市服务能力、竞争能力的集中体现,城市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在流通产业中都有反应。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已成为世界重要经济体。我国在经济发展政策中突出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业的产业地位在国家规划层面得以确立。2010年,我国物流市场总规模达4.9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一倍多。2011年我国物流运行形势总体良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5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2012年我国物流业平稳适度增长,全年社会物流总额为177.3万亿元。
城市流通产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密不可分。现代流通产业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智慧城市提出的目的是通过广泛的信息获取和全面感知,快速、安全的信息传输,科学、有效的信息处理,进而创新流通产业管理模式,提高运行效率,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品牌,辅助经济发展。
智慧流通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一)依托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创新流通产业发展理念
智慧城市流通产业的发展必然是城市设施智能化与城市市民的创造力协作与互动的结果,是一个由新工具、新技术支持的涵盖政府、市民和商业组织的新城市生态系统,在实现方法上,构建具有更透彻感知、更全面互联互通和更深入智能化的智慧型基础设施。智慧城市流通产业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流通产业的高度融合,是流通产业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例如,作为交通领域开发“智慧”的先行者,宁波智慧物流作为浙江省智慧城市首批启动的13个示范试点项目之一,于2012年7月份正式启动《宁波市智慧物流试点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并于2013年初上报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近日通过了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组织的专家评审。这意味着宁波迈向智慧物流的脚步加快了。据悉,《实施方案》主要分析了宁波智慧物流的发展基础,提出了以感知和网络传输为基础、以平台为核心、应用为目标、互联共享为纽带的宁波智慧物流试点项目总体设计思路,旨在建设以智慧物流公共平台为基础,打造各综合性、专业性应用平台互联共享的“1+N”智慧物流协同平台体系,并立足宁波港口物流特色,充分发展海铁联运及双重运输等口岸集装箱运输方式。
(二)提高流通产业物联网技术,推进物联网建设
我国物流信息化在产业升级的宏观环境下,信息化浪潮应时而动,围绕制造业、商贸业等行业企业通过信息数据的集约化管理推进内部物流资源整合与优化,以及物流企业与客户的信息数据整合推进供应链建设这两大主线,加快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在这一进程中,物联网的兴起引发物流信息化整合进入一个新周期,信息技术的单点应用将会逐步整合成一个体系,以追求整体效应,从而带来物流信息化的变革,推进物流系统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的发展,形成智慧物流系统。物流行业是物联网较早落地的行业之一,很多物流系统采用了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传感、RFID、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已经具备了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等先进技术特征。新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的集成应用就是物联网在物流业应用的体现。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对供应链反应速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促使全球物流行业不断探索可以提高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新技术。
目前,仓储管理系统通常使用条码标签或是人工仓储管理单据等方式支持自有的仓储管理。但是条码的易复制、不防污、不防潮、操作繁琐等特点和人工书写单据的繁琐性,容易造成人为损失,使得现在国内的物流仓储管理始终存在着缺陷。无线射频识别这一最新科技产品的投入应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RFID技术可以根据仓储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实现仓储物流智能化、信息化解决方案。在智慧物流解决方案中,电子标签被贴在每个货物的包装上或托盘上,在标签中写入货物的具体资料、存放位置等信息。同时在货物进出仓库时可写入送达方的详细资料,在仓库和各经销管道设置固定式或手持式阅读机,以辨识、侦测货物流通。利用RFID技术可选择性用于采购、存储、生产制造、包装、装卸、运输、流通加工、配送、销售到服务的各个业务环节和流程。使企业能够实时地、精确地掌握整个供应链上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向和变化。
(三)完善流通产业标准化和诚信体系工作
信息化时代也是标准化时代,流通产业发展与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密不可分。目前,上海港已代表中国将该项目核心技术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制定相关国际标准的工作提案《Freight Container–RFID–Cargo Shipment Tag》,并已获得了ISO授权,将由我国主持起草“集装箱货运标签”国际标准,编号为ISO/NP 18186。这是我国在航运国际标准领域一个重大的突破,代表了上海智慧物流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水平。此外,我国应加强产品、技术标准化建设,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发展,提高企业电子交易水平。
(四)加强对城市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流通产业规划需要从城市产业定位、政府法律政策支持、优良产业配套环境、高质量的基础生产生活设施与适用的人力资源着手,支持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客户竞争条件、市场吸引力,选定产业发展行业,在行业产业价值链上再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环节。例如,四川省在《关于印发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设规划2011年度工作计划的通知》里,明确规定在2011年四川省物流业增加值将达到增长14%的目标,并提出了七大物流发展重点:推进物流园区建设。推进物流集群建设。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应急物流机制建设。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优化空间布局。构建重点领域物流体系。此外,宁波将斥资逾50亿元推进信息网络基础工程、政府云计算中心、基础信息共享工程、智慧应用工程等30个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及19个智慧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由市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主要用于对智慧项目合作引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应用项目建设、智慧产业基地创建、智慧城市示范项目及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工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而《宁波市智慧城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则对资金的扶持原则、支持对象和方式、申报评审、项目确定进行了详细规定。由此可见,宁波智慧城市建设蕴含无限商机。
结论
智慧城市流通产业将成为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作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新引擎,达到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体现了更高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现代物流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并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职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
参考文献:
1.辜胜阻,王敏.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
2.李艳.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的物流化发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3.韩向军.我国物流业提速升级的发展趋势[J].现代商业,2008(17)
4.韩向军.浅析我国物流业升级的发展趋势[J].现代商业,20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