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病句修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

第1篇: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

    一、语法教学地位的缺失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教学。” 同时,从人教版的课本教学内容的设置看,只是在课本后面有一个“语法修辞知识要点”的附录。语法知识只是在书后的“附录部分”被提及,并没有相关的知识要点和例题巩固。这样的课程要求和课本设置,明确地把语法“踢出”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也导致一线语文教师对语法基本上不讲、不上。

    再从初中语文试卷题型的设计来看,语法已经不被列入考试的主要内容,顶多就是仿写句子和病句修改,而这些并不需要系统的语法知识,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即可。既然不考,那教师和学生就更不会去上繁琐的语法课。再加上,现在各种理论和研讨会对人文性的提倡,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倡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主体的感悟。从而使初中语法教学彻底陷入了低谷。

    二、语法教学缺失的尴尬

    但一个非常尴尬的现状就是,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并不能回避语法知识。

    考试尽管不靠语法,但要考病句的修改,修辞手法的仿写等。这些并不难的知识点在九年级语文总复习课的教学中却成了难点。因为学生一直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词、短语、句子等语法知识点。面对病句修改上的一些术语往往是不知老师讲的是什么。从基础开始重新讲语法,那是不现实的,但是不讲,让学生凭语感。凭语感,学生是会改但不知错误的原因,误人子弟。

    不教语法带来的弊病不仅仅是病句修改,还有很多方面。如:考试中句子的仿写,就涉及到修辞的知识;阅读中句子的赏析,就涉及到修辞的作用;综合性学习中的对联,也离不开语法知识;文言文学习中更离不开语法知识,一个词类活用就会让学生分不清东南西北。

    三、语法教学不能淡出

    那么,到底要不要教语法?我觉得淡化语法是有道理和应该的,那些过于繁琐的语法知识,过于机械化的语法训练是应该淡化,但淡化并不等于淡出,常用语法知识的学习是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的。

    首先可以减少学生的错别字,了解了中国汉字集声音、形象、词义于一体的特性,学生就不会因为形近、音近而写错字了。其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修改病句,学生了解了词性,句子成分以及句子的构成后,就能分析出句子错在哪。三是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掌握了修辞的用法后,阅读中句子的赏析,就能针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加以分析。四能提高学生学习古文、对联等内容的兴趣。

    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并不能完全不要语法,需要的是去建构合理的初中语文语法知识体系。

    四、构建合理的语法教学体系

    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梯度和具体的教学需要,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应该掌握的语法知识要点。在专题讲座之前,可以让学生阅读语法知识短文的文本材料,先自己探究、分析。接着教师采用讲解、启发、点拨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可以包括这些知识点:形声字、实词、虚词、短语的基本类型、常见的四种句式、常见的单句、复杂的单句、常见的复句。

    同时,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倡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活生生的语言中随文强化。

    例如:可以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学习词性和词类活用。如《童趣》中的“捉虾蟆,鞭数十”中的“鞭”,学了词性知识后,学生就很容易知道它是名词用做动词,做“鞭打”解释。在教学中,我就根据不同的文言句子,适当的引入词类活用的现象,强化学生对实词、虚词的理解。这样既完成了语法教学,也完成了文言文重点字词的落实。

    再如:在诗歌中的对仗学习中,可以强化短语和词性的语法知识。如《过故人山庄》中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句话就是对偶句。告诉学生对偶的基本要求:字数一致,词性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还有短语上下一致。在诗歌的教学中,有机的补充强化词性、短语的基本知识。

第2篇: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

一、字音字形

每篇课文中的“读一读,写一写”,注释中有读音或意思的词语,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弄懂,课堂上花三分钟再讲一下,重要字还要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或虚空处写三遍。每篇或每两篇课文的字词要听写一次,每个单元的字词要挑选最重要的出来总的听写一次并当堂由学生交换批改、订正抄写。月考等大考前再集中复习一遍。

二、词语使用

大多数课文应该都要有句子赏析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让学生把文中的四字词在句中圈起来,理解并熟读。因为试卷第二题经常考的是课本原文的句子并稍作修改,似是而非,极易混淆。

三、病句辨析

这是必考题,但在初中语文书中却没有相关内容。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应该在七、八年级时就逐步讲病句类型、修改方法。也可以在八年级的时候一次性把病句概括讲完,学生听不懂不要紧,在八年级时再分三四次重复讲一遍同样的内容,到了九年级复习后肯定就能轻易完成此类题型。

四、排序、仿写类

这类题在初中语文书中也没有相关内容,但又会拿来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定期地出这类题目给学生做,每学期要有至少五六次各花十分钟讲解。

五、概括提炼、拟标题

概括提炼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每篇课文几乎都要涉及,就不细说;而给新闻拟写标题这种题目主要是在八年级上册会涉及。在上《新闻两则》时一定要给学生阅读正规党报,一人一张或几人一张,体会报纸的标题、导语,并学会浏览,为现代文阅读打下基础。

第3篇: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

辨析并修改病句题是初中语文考试命题的常规题型之一,把握病句类型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辨识和修改病句。

一、成分残缺

句子的基本成分包括主语和谓语,有时谓语后还带着宾语;如果一句话里缺少其中之一,就是成分残缺。答题时,同学们只要按照“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模式去检查,就可以发现句子中缺少了什么成分。

二、搭配不当

句子中的词语要搭配正确,主、谓之间,谓、宾之间,主、宾之间,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之间,都要搭配正确。在判断一个长句是否为病句时,要细心检查句子中的前后词语搭配是否得当,以防顾此失彼。

三、词序不当

词语在一个句子中的排列顺序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规律;如果词序不当,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改变,或者表意模糊。解题时,应理清词语之间的逻辑联系。

四、重复唆

句子既要完整正确,又要简洁明了。如果不恰当地堆砌一些不必要的附加成分,就会造成句子的意思重复唆。解题时,应逐字逐词读句子,删除句中的多余部分。

五、错用关联词

关联词是复句中起连接各分句作用的词语,表达分句间一定的逻辑关系。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乱用,就会成为病句。因此,同学们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正确判断各分句间的关系,熟记一些常见的关联词。

【实战演练】

1.(2014年广东中考语文试题)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珠算“中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2.(2014年云南中考语文试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B.无时无刻都听见妈妈在召唤我回去。

第4篇: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

【关键词】阅读 能力 重点

初中语文阅读与分析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中考语文毕业考试的热点。根据2009年-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体型和特点,我认为在初中语文复习迎考时应关注突出复习以下七个方面内容:

一、整体感知语言能力的培养

整体感知语言能力包括:(1)语言概括能力。包括语言概括段意、层意;提炼观点;给选文加标题;总结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等。如鲁迅《故乡》,学生阅读后能感知文章主题,作者写作方法,对我们的启迪。(2)理清文章的思路。文体不同,思路考察也不同,如阅读记叙文要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行文过程能够透彻分析理解,对人物的思想、品行的发展变化进行品析理解。(3)能够理解上下文前呼后应、紧密相关的内容。包括:词义照应,如就某个词找出与之对应的描述句子;结构照应,如对过渡句的理解,开头与结尾的呼应等:选择照应,如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能还原到恰当的位置上。(4)能比较阅读。即对体裁和题材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文段,就内容、中心、结构、写作特点、语句理解等方面进行考查。

二、初中语文阅读实用文体和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的培养

记叙文:能对记叙文中的要素、顺序、线索、中心与详略、叙述与描写、议论、抒情、写作特点等进行理解和分析:说明文:能对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以及准确的说明语言等进行理解和分析:议论文:能对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式和方法、严密的语言等进行理解和分析。

值得强调的是说明文的复习,重点是事理说明文,在事理说明中,科技、科幻和环保说明文又是重点。需要我们耐心地阅读材料,读熟材料,能从材料中提取、组合有用信息回答问题。所以平时的训练,应从课外适当选取最新科技成果的文章进行训练。

文学作品的考查,主要是诗歌的闪亮登场,考察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诗歌的一般常识:如什么是诗歌?新体诗、旧体诗等:二是词语的含义及作用:三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解决第一点靠识忆:二、三两点靠理解,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三、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能力培养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三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如富兰克林《哨子》中“哨子”的不同含义是训练这类题的最好例子。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首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作出准确理解。三是重要的句子往往是关键词。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引用的句子:⑤起承转合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四、锻炼在动态的语境中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

复习时主要重视以下八个方面:①正确识记现代文中的字、音、意;②辨析使用常用汉字,特别是同音字和形似字;③分析句子的主干:④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及作用:⑤掌握八种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辨析单复句,分析简单的二重复句;⑦分析常见病句病因,修改病句:⑧理解选材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作品中的文学典型。

五、学生解答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能力培养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复习中应突出以下八个方面:①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②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④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⑤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⑥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⑦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容:⑧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六、中考现代文阅读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本质是对现存事物的创造性的“扬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中考现代文的阅读,教师要通过设疑、质疑、解疑等多种形式,有意识的创设问题的意境,正确引导学生去鉴别和分析问题,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七、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注重启发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第5篇: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

关键词: 语法知识 阅读识字写作 外语学习 高中学习 至关重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初中语文课本也对汉语语法知识部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减,语法知识被安排在了附录里;中考试题里也不再出现明显的语法知识题型。于是许多语文工作者,包括一些语法工作者,提出了“淡化中学语法教学”的观点。对此,我持不同意见,认为语法知识教学仍不

能放弃,因为它在培养学生识字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甚至在其它学科领域学习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了解造字法,减少学生错别字。

如今老师经常摇头慨叹学生错别字连篇,一再强调学生仍然改正不过来。如果我们根据汉字集声音、形象、辞义于一体的特性,运用语法中形声字的知识,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教给学生正确记忆的方法,纠正错别字,效果会好得多。比如, “粱”和“梁”,学生常会互相混淆取代,教学时我这样引导学生:“粱”与“米”有关,因为高粱可以作为一种粮食,让我们食用;而“梁”与“木”有关,因为我们造房子用的大梁,通常是用木头做成的,所以“梁”字下面是“木”。 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从不同角度启迪学生的思维,巧教,

巧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而且往往能够举一反三,掌握更多的类似字。

二、掌握语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如今的中学生极度缺乏语法知识,这些弊端严重影响了语感的培养及整体把握的能力,影响了语文能力的提高。首先在阅读中表现为不能捕捉到主要的信息,读不懂题,不能用恰当的句子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完成这类题,仅凭借语感是无济于事的,必须运用语法知识。如果是复杂的单句,就得让学生学会抓住复杂句子主干,理清“枝叶”,弄清各种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修饰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和意义关系,掌握分析句子的方法。这就需要给学生一点如何抓句子主干和如何分析句子的知识。比如:把下列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在法国隆重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际,一座由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6月3日在昔日诺曼底登陆战场揭幕。”懂得抓句子主干,就能概括出“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在法国揭幕”这一新闻主要信息。

如果是复句,就得教会学生分析复句关系。如竺可桢写的《哥白尼》一段开头句子是“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但带来了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如果知道这是一个递进复句,也就把握住了本段后面几句话所写的主要内容了:哥白尼学的地动学说开辟了各门科学的新时代,从而就能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了。可见,阅读中少不了语法知识。

三、学习语法知识,提升写作能力。

适当结合课文,讲授语法知识,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于帮助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有极重要的作用。如今的学生作文病句尤其多,这固然与学生的语言积累有关,但我认为深厚的语言积累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那就是运用语言的基本规律(语法),这才是能使学生创造优美精练语言的根本。由于淡化语法,学生作文中诸如生造词语、词语随意搭配、缺少主干成分、不合事理、不合逻辑、表意不清的病句随处可见。这就致使一些原本应该生动感人的文章却难以准确地表情达意。常见的病句类型如词语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在习作中也是常见的。

比如:①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使她很快恢复了健康。②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学生只有懂得语法知识,才能更容易判断出句①“对、通过、在”等,使作主语的词语作了介词和宾语,句子没有了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②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用紧缩法即可发现“事情”与“完成”不搭配。

修改这类病句,不是单凭“语感”就能完成的,必须熟练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逻辑知识。

另外,好的作文文采横溢,而适当运用具有对称美的句子,整篇文章整句、散句错落有致,读来才有一种韵律之美。能造出这种美的句子也离不开语法知识,记得学生做过这样一个题:用学过的课文题目,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上联梦江南,上联夸父逐日。如果学生不懂得词性、短语知识就容易出错。这类简单的对句都不会,我们也就很难想象作文中的很流畅的对偶排比句的出现了。可见,语法知识与写作能力息息相关。

四、懂得汉语语法,有助于外语学习,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从学生的后续发展来看,高中语文考语法、英语考语法,学生没有相应的语法知识基础,怎么能“万丈高楼平地起呢”?

强化语法教学必将大大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在当前国际上各国激烈竞争的时代,学习外语成为时代的需要。然而,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有许多相通之处。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必将促进外语学习,也必将加深对汉语的理解。近些年,在“淡化语法”论影响下,学生汉语语法水平下降,严重影响了外语学习。

淡化语法教学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以及走向社会。现在很多的高中生在读初中时用的语文课本涉及到语法知识的较少,导致他们在升入高中后,语文老师还得给他们补讲与语法知识有关的内容。高中学习本来压力就大,而本应在初中就学习的语法知识拖到高中才开始,不但影响了他们语文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还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学习负担。

综上所述,我觉得初中语文教学,对于最基本的语法知识、最起码的语法技能,是不宜“删”,不宜“淡化”的。其实初中的语文课本的编者也并非要刻意淡化语法知识,而是要把适宜的语法知识置于适宜的位置以适宜的方式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

关键词:语法 成分划分 修辞方法 基础知识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65-01

从2016年开始,福建省的高考将回归全国卷。最近一阶段,许多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都在学习由“福建高考卷”到“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所带来的变化。在初中淡化语法教学的今天,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也应该主动学习全国高考《考试说明》,瞄准“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加强探索和研究,提前为高初中教学衔接做准备。其实,不管“福建高考卷”还是“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考察的不外乎“默写”“古诗文”“现代文”“语言文字运用”“写作”这几部分,后四部分几乎都离不开初中的语法教学。那么,怎样重视初中语法教学,怎样具体落实初中语法教学呢?

1 句子成分划分

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高中语文要求“辨析并修改病句”以及“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要做好辨析并修改病句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题目,首先要学会句子成分划分。

在教学句子成分划分前,应先做四件事:(1)进一步了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词语的语法特征;(2)复习相关的短语,重点复习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补充短语等;

(3)帮助学生掌握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4)研究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的含义,比如: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并辅于相应的练习。最后,提醒学生总结句子成分划分的方法:(1)注重结构层次,也注重结构关系。(2)重视结构中心的作用,善于抓住中心语。(3)注意语义分析在句子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2 常用的修辞方法

高中语文,不管是语言文字运用、诗歌鉴赏,还是现代文阅读,或者是作文,都会涉及常用的修辞方法。

首先,要准确理解和掌握“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这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比如,比拟修辞方法:(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2)种类:拟人和拟物。(3)比拟的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其次,辨析易混修辞格。以比喻和比拟的辨析为例:(1)比拟是仿照“拟体”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如拟人,因人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所以通过联想和移情,变无情物为有情物;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依靠相似点把本体与喻体联系起来,以便形象具体地感知事物,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喻体必须出现。

第三,修辞方法教学的配套练习要适度,同时,要讲求趣味性。我的实践是,仿造句式和对对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修辞方法的兴趣。

3 文言文基础知识

2015年漳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就有一题文言文翻译题:“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惠子相梁”,“相”:当宰相,名词活用作动词。“惠子相梁”是一个省略句,也是一个状语后置句,“惠子相于梁”,译为惠民子在魏国(梁国)当宰相。可见,初中淡化语法教学,但还是绕不开语法。更何况高中要求:一要理解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要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用法(词类活用);三要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可见,文言文基础知识对初高中语文教学是何等重要。

要做好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学,必须做到:(1)分类归纳、加深理解。就是在文言文教学达到一定阶段,要将基础知识分类归纳,使之条理化。比如文言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作代词:①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②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作助词:①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②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③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④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作动词:译为“到”、“去”。又如意动用法①父异之 “异”是“以之为异”。②邑人奇之 “奇”是“以之为奇”。③父利其然也 “利”是“以其利”,译为“认为那样有利可图”。④吾妻之美我者 “美”是“以我美”。⑤渔人甚异之 “异”是“以之为异”。⑥不耻下问 “耻”是“以……为耻辱”。(2)反复练习、巩固效果:文言词汇,多抄写几遍;名著名篇,要反复诵读;文言翻译,反复练习,反复修改;注意选文的趣味性。

4 语法教学服务于写作

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写一般的记叙文,在作文中议论成份较少。而高中则要求学生完成复杂的记叙文和初级的议论文,也就是记叙文中要掺入议论,议论文中则要求表现出一定的思辨能力。由于语法知识贫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许多学生既怕记叙文也怕议论文,一提到写作文就唉唉大叫,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

其实,不管是初中“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还是高中的“作文观点要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材,合理安排结构,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能力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归根结底,要提高是语言表达能力。这时一味地反复练习写作是不够的。教师和学生要做的是回归基础,回归语法。通过系统的学习词类、短语、句子成分划分、复句、标点符号,提高遣词造句能力和行文组织能力。

第7篇: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

[关键词]:作文评改 自主模式 成效探究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绝大数教师对于作文的批改投入的精力是比较大的,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学生的错别字、病句以及其他结构方面的修改上面。我们不能否认教师工作的认真,但是实际成效究竟如何仍需深入思考。许多学生在拿到作文以后,并没有能够认真地对每一处修改的地方进行思考,好多学生关注的只是自己作文的等第,教师的劳动没有完全发挥出成效。所以对于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应当进行认真的反思,开展积极的探索与探究,以更加有效评改模式来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

一、开展初中作文评改模式创新的理念

在初中作文自主评改模式的探究中,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建立起学习小组,与语文教学的探究模式相类似,让学生在小组这样一个集体里面更好地开展作文评改。作文评改不仅要着眼于改出作文的毛病,还要能够评出文章的毛病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来改进,这也是采取小组模式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在评改中,学生不仅要将作文的毛病改出来,还要与作者见面点评出来,以相互沟通交流的方式提高作文评改的成效。

二、开展初中作文评改模式创新的内容

通过学生自主评改模式进行作文的评改,主要应该包括作文素材的选择、技巧的处理、结构的安排、词句、标点使用的准确性等。在学生开展自主评改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基础性与针对性相结合,一方面,要将标点运用、字词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回顾,让学生运用扎实的语文基础解决这些基础性问题;另一方面,应当强化作文评改的针对性,重在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间架结构、选题立意、手法运用等方面开展分析,不仅提高学生的分析评改能力,更要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之中学习到优秀的写法,全面提高自身作文写作能力。

三、开展初中作文评改模式创新的方法

一是揭示活动目标要求。在开展评改之初,教师应当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在素材的选择层面,着重要求学生分析作文的素材与主题思想的结合程度是否密切,是否偏离文章的中心;在写作技巧层面,主要看作文有没有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在间架结构方面,看文章有没有实现详略得当;在遣词用句方面,主要查看文章存在的病句和错别字;在标点符号方面,主要核对使用的准确性。

二是发挥示范促进作用。在自主评改指导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之后,还应当发挥示范的作用。教师可以随机选取1~2篇学生习作进行评改示范,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步骤进行逐项审核,在审核的过程还应当与学生共同讨论,在师生互动修改的过程中让学生熟练掌握作文评改的程序、要点,为接下来的自主评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要求开展评改活动。教师开展了评改示范之后,就应当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评改。学生的自主评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取个人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按照四个步骤来进行。首先,从文章整体上进行评价,文章的选材与中心表达是否和谐协调;其次,对文章进行仔细阅读,每一个字、每一词、每一个句、每一个标点,都认真阅读,寻找错别字、病句、用错的标点等;第三步是初步提出自己的评改意见,与学习小组其他同学开展交流研讨,对于差异性较大的还要进行集体研究,尽量提高评改结果的科学性;第四步是批改者与作者之间进行直接交流,重点要指出习作中错误的地方,还要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在学生开展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巡视点拨,解决学生交流过程中的一些疑问。

四是集体研究得出结果。在相互交流等环节结束之后,教师还要求学生,在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努力下,为所修改的文章评定等第。在等第的评定上,教师应当提出原则性的指导性意见,为学生决定粗框架等第评价标准。具体的评定过程,由各学习小组讨论研究依靠集体的力量来确定。采取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避免学生个体认识上的差异而带来的不稳定性。对于学生评定出来的等弟,教师还应当逐一核实。

四、开展初中作文评改模式创新的效果

一是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以往的作文评改中,都是教师进行评改,学生接受教师的评改结果,缺乏互动,学生的参与性也不高。在自主评改的模式中,学生成为了评改活动的主体,整个过程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被有效调动起来,整个评改过程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践证明,运用自主评改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积极性,以积极情感提高学习投入程度。

二是有效地实现了相互借鉴。开展学生自主评改目的,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参与到双边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评改过程中,在其他同学作文写作中学习值得借鉴的写作技巧,对于自己存在的问题深化认识,在取长补短之中不断提取经验、改进不足,提高作文写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优秀生的作文更应当能够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典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助于作文教学整体成效的提高。

三是明显地提高了综合能力。采取学生自主评改为主的模式,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能够让学生在作文的评改的过程中提高评价能力,对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开展初中作文评改模式创新的要求

一是要顺应发展规律。虽然学生对于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具有深厚的兴趣,但是从初步接触到掌握其中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推进这一模式的过程,当中应当循序渐进,逐层深入逐步加强,否则欲速则不达。

二是要掌握实施要点。在学生自主评改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发挥好启发引导与点拨的作用。在发挥学生自主评改与强化教师点拨引导的两者之间掌握好平衡,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更多的环节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又要教师全程掌控教学进度与成效,做到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

三是要营造积极氛围。在学生自主评定作文等第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好复核环节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班级处于中等位次的学生,更要灵活处理,在坚持整个标准不变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评价标准,让标准与这些学生的作文能力实际相吻合,以积极的评价和灵活的处理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

第8篇: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

语文教学的朗读,曾一 度被人们忽视,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朗读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在“应试教育” 怪圈的支配下,许多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注重讲解分析,轻视朗读,把朗读视作可有可无的东西,将时间挤压再挤压,只为做题再做题。殊不知“情动于衷行于言”,朗读对于语文教学,非常重要。

初中语文课上,我们会无数次提到“语感”一 词,“语感”从何而来?主要从朗读训练中获得。众所周知,汉语的的词法、句法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光靠学习语法、修辞、逻辑知识来把握这些规律是比较困难的。而朗读,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情动于衷行于言”大声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读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受到比默看更强烈的刺激,并通过反复诵读,使语言的词语要素、句式、情味、气势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感受到语言的丰富性、连续性,逐渐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有了语感,才能在听说读写中辨别出语言文字使用的正误与优劣。而不重视朗读的结果,便是学生语感差,不会读,不会写,而反过来这种状况又会导致学生不想朗读,甚至害怕朗读,形成恶性循环。语文各项训练,使学生形成了初步的语感,但这种语感不很明确,学生也可能不自知。经过高三复习课上理性的分析,“情动于衷行于言”并通过朗读加强,学生的语感会得到强化,这比单纯的传授解题技巧更有效。

“情动于衷行于言”在初中阶段,大声朗读在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人际交往的信心,培养健康人格心理等方面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记得有这样一 句话:“对于一 个语文老师,能够让学生读好书,让学生喜欢读书,那就是他最大的成功,”初中学生,生活、学习本来就紧张,各种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惜时如金,走路如风,没有时间聊天、谈心,于是造成心里压抑,甚至自闭自卑。而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可以使他们将心中的抑郁苦闷释放出来,调节课堂沉闷的气氛,而且可以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同时朗读过程中的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增强学习和人际交往的信心。寻找一 切朗读机会,我只知学习别人的经验,精讲多练。但我发现,时间长了,学生累了、疲了,他们无精打采,课堂上死气沉沉。近一 年,我试图改变这种局面,于是积极引导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我发现,只要有心,初中语文课堂上朗读的机会很多,可朗读的内容也很多

早晨是人一 天中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因此我充分利用晨读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加强识记积累。分阶段布置学生朗读背诵的内容,如1――5册要求背诵默写的名句名篇、文言散文、精美散文;指导大声朗读复习资料上的“多音多义字”、“易混形声字”、“易读错的成语”等,通过大声读,学生读音的错误会暴露出来,老师和同学,就能帮助他纠正错误。而且大声读,可以强化记忆效果,加强积累。

初中大部分课堂,于是,课堂上要么是老师滔滔不绝,要么是学生埋头苦做,而且往往一 上课,师生就仿佛进入了临战状态,气氛很是压抑。为了改变这种气氛,我特意从《时文精粹》、《意林》、《读者》等杂志上选取短小精美的散文,如《改变命运的“A”计划》、《理想的高度》、《一 生干好一 件事》等,或自己或请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读给学生听,抑或印发给全体学生让他们齐声朗读,感受美文的熏陶,然后稍作分析点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还积累了一 些作文素材。

指导诗歌鉴赏,我们必然会接触到大量的古典诗词,这可是绝好的朗读材料。大凡诗歌,都讲究押韵,富有节奏,具有声韵和谐的音乐美,韵味无穷。要体会到诗歌的美,必须反复诵读,这样,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种享受,是默读所体味不到的。因此,在指导诗歌鉴赏时,所提供的诗歌材料,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反复朗读,领会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从整体上形成初步的感知,激感,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材料,模拟试卷中的精彩时文也是好的朗读材料,“情动于衷行于言”可以让学生齐声读或分组读,声情并茂地读,抑扬顿挫地读,读中思,思中读,并且安排学生潜心揣摩要点――内容、思想、思路、语言等,在读书思索中加强体味,是可以极大的增强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散文虽篇幅略长,但学生朗读起来,兴味盎然,充满激情。

第9篇: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

一、注重观察,广泛收集作文素材

学生每天都在与生活打交道,生活中的人和物随处可见。由于学生没有仔细观察,而是匆匆而过,致使擦肩而过的人或物在心里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其实,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物和事都是写作的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与物。在观察人时,看他的身体,看他的表情,看他的行为,看了之后,想一想,猜一猜,他的身体怎样,他的表情怎样,他的行为怎样,然后,通过对人的一系列观察后,用几句话在心里把他描述出来。最后,通过自己的想象加以提炼,这个人的大致轮廓和形象便呈现了出来。由于学生在生活中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坚持这种做法,无疑就积累了关于写人的种种素材,以供写作时所取。把写人的写好了,自然事也能写好,因为写人离不开事,写事离不开人。写景和写物,同样也是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观察时,不走马观花,而是注重多问自己几个我看到了什么,我体验到了什么,久而久之,素材多了,写作起来也就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二、注重取材,选择侧重点展现

素材有了,不是简单地堆积,而是要将有利于突出主题的东西融进去,与主题无关的东西摒弃。如何让学生在有用和无用中作取舍。首先要让学生摆出素材,然后让学生问问自己,这篇作文我要表达什么,我要突出什么,让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最后让学生对这一两句表达主旨的话进行扩展。如果是记叙文,可以这样扩,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何人做了什么事。写这件事时,一定要对这件事进行反复斟酌,这件事到底能不能突出文章主旨。

如果是说明文,首先要让学生清楚,要说明什么,再根据对象选择材料,然后考虑采取哪种或哪几种说明方法。如果是状物写景的,要分清对象,适时采用相应的表现手法,让表述对象非常清楚的展现在读者眼前。

三、注重修改,竭力锻造好的篇章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道理。学生因年龄、性格等因素,大凡都是一挥而就,没有修改的习惯。为使学生注意这个问题,教可以在平时作文中要求学生写好作文后,把自己的作文认认真真地读两遍。学生只要一读便能自己发现一些问题,即便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教师也可以这样加以引导。

首先让学生看看题目有没有问题,有没有病句,有没有不连贯的句子,有没有过渡不自然的现象,有没有没打标点符号,如果有,便让学生改过来。然后让学生自我评价一下,作文写得怎样。这个环节结束后,老师可以抽一两个学生的作文,在课堂上念出来,让学生评一评。然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集体修改。倘若学生提不出问题,老师可以将发现的问题现场指出并让学生改正。像这样多次对学生进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养成了修改作文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