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

犯罪心理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犯罪心理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犯罪心理学论文

第1篇: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设计图———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是培养目标的根本体现。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以台湾中央警察大学刑事警察学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①为例,探讨台湾地区侦查学专业课程设置特点,并结合大陆侦查学专业课程设置分析两者之异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完善对策。

一、台湾警察大学侦查学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目的

台湾中央警察大学成立于1957年,设有行政警察学系、刑事警察学系、公安安全学系、犯罪防治学系、消防安全学系、交通学系、外事警察学系、行政管理学系、法律系等系部,是培养台湾地区警察高级人才的最高学府。其中,台湾中央警察大学的刑事警察学系,与大陆地区警察院校的侦查系相类似,现设有本科、硕士、博士等多个层次,是培养台湾地区刑事侦查人才的地方。台湾警察大学侦查学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下列专业能力与素养:刑事侦查能力,刑事鉴识能力,刑事法学素养,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治安对策分析能力。

二、台湾警察大学侦查学专业主干课程设置情况

以台湾中央警察大学为例,台湾警察大学侦查学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分为侦查原理、侦查科技、侦查法学、现场侦查四大领域,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学术内涵。

(一)侦查原理侦查原理领域的课程组主要包括以下课程:犯罪侦查学、犯罪模式分析、犯罪剖绘、犯罪侦查案例研究、组织犯罪侦查、窃盗(盗窃)犯罪侦查、性犯罪侦查、谈判与危机处理、刑事警察业务、刑事警察勤务、行为科学、刑事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侦讯与社会心理学、侦讯实务与笔录制作等课程。台湾警察大学设置侦查原理课程组的主要目的是:1.通过全面分析台湾社会面临的多种犯罪类型,运用比较全面、系统的犯罪数据库,分析各类犯罪模式及犯案手法,并寻求最佳的侦查对策;2.深化特殊重大刑案侦查管理的探讨,强化侦查原理研究;3.研发人力、知识、装备、侦查思维之间的转化,提升刑事业务与侦查勤务的统合规划,以推动犯罪侦查与防范机制。

(二)侦查科技侦查科技领域的课程组主要包括以下课程:计算机犯罪侦查、通讯犯罪侦查、治安信息系统概论、网络通讯概论、科技犯罪侦查、计算机化鉴识、电子电路设计、法医学、验枪学、指纹学、刑事化学、文书鉴定、微量物证分析等课程。台湾警察院校设置侦查科技课程组的主要目的是:1.培养科学侦查及数字侦查人才;2.研究网络、通讯分析、数据库应用及鉴识科技等知识,强化侦查专业学生的科学技术侦查能力。

(三)侦查法学侦查法学领域的课程组主要包括以下课程:刑法、刑事诉讼法、刑事证据法、比较刑法专题研究、特种刑事法令、信息法、警察法规、侦查科技法专题研究等课程。台湾警察院校设置侦查法学课程组的主要目的是:1.加强学生研究并掌握侦办各类刑事案件的法律基础及法定规范;2.培育兼含法律知识与侦查科技的刑事侦查人员,在提升侦查人员技术层面的同时,降低这些未来侦查人员误触法网(执法违法)的可能性。

(四)现场侦查现场侦查领域的课程组主要包括以下课程:刑事摄影学、刑案现场处理、现场重建、科学办案实作、侦查实务、刑事昆虫学及犯罪侦查案例研讨等课程。台湾警察院校开设现场侦查课程组的主要目的是:1.培养刑案现场搜证与证据处理的专门人才;2.培养学生运用新科学器材与基础科学原理、研发新应用技术、强化刑事鉴识鉴定证物的能力,以达“现场重建”、“科学办案”的目的。

三、大陆与台湾地区警察院校侦查学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之比较

(一)大陆警察院校侦查学专业主干课程设置情况大陆地区警察院校本科侦查学专业主干课程主要有:专业必修课,包括刑事侦查学总论、现场勘查、侦查措施、案件侦查;专业选修课,包括侦查讯问、国内安全保卫学、经济犯罪侦查、痕迹学、刑法、刑诉法、犯罪学、公安应用文写作等。

(二)大陆与台湾地区警察院校侦查学专业主干课程之异同因课程较多,本文采用图表的形式表明大陆与台湾地区警察院校侦查学专业课程之异同②(见113页图表)。

四、台湾警察大学侦查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

(一)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和多元性首先,台湾警察院校侦查学专业主干课程内容包含侦查过程中所涉及法律层面的基本程序问题(其中以刑事诉讼法和刑事证据法为主)。其次,包含侦查过程所涉及的各项侦办技巧与侦查管理等内容,其中以侦查原理、刑案现场处理、各类犯罪模式、侦查科技与侦查组织管理为主。再次,涉及为讲究证据力所涉及的刑事鉴识的层面(如物理鉴识、化学鉴识与生物鉴识等)的内容。综合台湾警察大学侦查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可以看出其内容的专业性和多元性,学生所必须修读的科目涵盖法律、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生物学等范畴,专业性强且十分广泛。

(二)课程内容设置比较细化从大陆和台湾地区课程对比表可以看出,台湾地区的侦查学专业课程,大陆警察大学侦查专业绝大多数也开设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同样的课程内容,台湾地区可能是专门的、独立的一门课,在大陆警察院校则属于一门课程内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如台湾警察大学分别开设的“性犯罪侦查”、“组织犯罪侦查”、“窃盗(盗窃)犯罪侦查”、“计算机犯罪侦查”等几门课程,在大陆警察院校的侦查学专业则统属于一门课程“刑事案件侦查”。也就是说,大陆警察大学需要在“刑事案件侦查”这一门课程中既讲授“性犯罪侦查”,又讲授“组织犯罪侦查”、“盗窃犯罪侦查”、“计算机犯罪侦查”,而且要讲授如“抢劫犯罪侦查”、“绑架人质犯罪侦查”等内容。因此,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大陆地区课程相对课时较少,教学过程中只能相对较为粗略、相对笼统地介绍,而台湾地区因为分属不同的课程,课时充裕,讲授的课程内容相对比较系统、全面、细化,教与学相对比较充分。

(三)比较强调心理学在侦查领域的应用台湾地区侦查学课程开设了“刑事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侦讯与社会心理学”课程。其中,“刑事心理学”是以刑事办案的角度来教授普通心理学,对各种办案时可能碰见的问题以心理学的观点解析。例如,面对被害人,在采用其证人证言时的真实性,以及如何利用心理学的技巧引导被害人重建现场等。“犯罪心理学”课程,是运用心理学较专门的领域知识加上犯罪学知识来剖析犯罪者的心理,对犯罪者的罪行、现场、犯罪过程、犯罪动机作评估及推测,帮助重建现场及确定罪嫌。“变态心理学”课程,是通过了解犯罪者的心理,为何及如何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让准刑警的学生可以模拟变态犯罪者的心理,去推估其犯罪动机及犯罪模式。“侦讯与社会心理学”课程,是以心理学的角度,了解社会脉动和现今社会大部分犯罪者的心理,以及社会的诱发犯罪因子,将这些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在实务侦查上,以犯罪者的心理作假想,在侦查时增加破案的几率。大陆地区侦查学课程,则没有专门的刑事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课程,其中相关的内容也只是散落在犯罪学、侦查学的一些课程中。由此可见,台湾地区课程比较强调心理学研究成果在侦查领域的广泛应用。#p#分页标题#e#

(四)注重最新科学技术发展在侦查中的应用台湾警察大学侦查学课程中“通讯犯罪侦查”、“计算机化鉴识”等都是这方面的例证。台湾警察大学特别提出,近年来随着侦查技术的发展,除现场勘查、跟踪等传统侦查技术之外,几乎绝大多数案件都会涉及电话单分析、通讯监察技术、电脑犯罪侦查等技术,而且因其效果明显,越来越成为警方办案的首要利器。因此,台湾警察大学迅速地将研究成果引用并推及侦查学专业的教学中,使学生走上社会能够迅速适应当前侦查形势的发展。

(五)强调“犯罪模式分析”与“犯罪剖绘”“犯罪剖绘”的方法是利用统计资料和心理学来协助确定侦查方向,类似于大陆地区的“犯罪心理画像”。“犯罪模式分析”主要是讲授犯罪特征的分析思路和方法。“犯罪剖绘”、“犯罪模式分析”在欧美国家刑事警察侦查实践中非常流行并效果明显。台湾警察大学亦属于较早开设这两门课程的学校。

(六)注重侦查执法的合法性以台湾地区侦查学专业课程“侦查科技法专题研究”为例,该课程专门讲授侦查办案中侦查人员在借用各种科技的办案技巧过程中,如监听票的申请、通联(手机等通讯信息)的追踪等,都有可能侵害个人隐私权等法律问题。因此,该课程重点讲授各个侦查案例中的各种可能状况,教授学生在将来办案中如何使用侦查科技而不触法。此外,台湾地区侦查学专业还有专门的“警察法规”课程,专门教授与警察有关之法令的内容,使学生了解未来执勤执法时的法规,以及警察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依据此法规行使警察的权限等。

五、启示

目前,大陆地区警察院校正面临改制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而迫切的问题就是课程的设置问题。大陆地区警察院校侦查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指导思想是培养既有较强执法能力和管理水平,又有强烈的公共服务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刑事侦查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实践中从事刑事侦查工作以及在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的复合型人才。随着大陆地区侦查实践与理论的发展,大陆警察院校的侦查学专业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及教学方法、手段上都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侦查学专业课程设置也越来越科学、完善。考察台湾地区警察大学侦查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笔者认为,大陆地区警察院校的侦查学专业课程设置,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强化专业课程设置从大陆和台湾地区侦查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情况来看,两者大多数课程内容相同,主要区别在课时设置上。如台湾地区分别为几门课程的内容,在大陆则属于一门课程内容中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专业课时量少,讲授中无法充分、具体。考虑当前警察院校改制特别强调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建议在压缩公共基础课的同时,强化专业课程设置。

(二)引进科学技术最新成果随着网络的普及,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刑事案件中使用电子信息侦查破案的情况越来越多。基层侦查部门也不断探索出许多应用通讯(手机)信息、智能卡信息、图像监控设施、计算机网络信息等侦查破案的经验和模式。大陆地区警察院校应及时开设“电子信息侦查”课程,专门讲授电子信息的分类、电子信息的分布情况、电子信息的搜集、电子信息的分析、电子信息的运用,以及个案中电子信息应用的重点。这既是侦查实践的需要,又是侦查学专业课程设置完善的必然要求。

第2篇: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远程教育;法学;课程;改革

一、新课程设置的构想

新课程专科阶段最低毕业学分拟定为76学分,共1368课时。其中公共课程全部为必修课程共6学分,108学时;专业必修课程51学分,918学时;专业选修课程1分,342学时;取消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课程。

公共课程开设大学语文(3学分、54学时)、政治理论(3学分、54学时),取消开放教育入学指南、外语等课程。

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开设宪法学(3学分、54学时)、刑法学理论与实践(15学分、270学时)、民法学理论与实践(15学分、270学时)、诉讼法学理论与实践(15学分、270学时)、法理学(3学分、54学时)共五门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开设婚姻家庭法学、环境法学、法律调解学、中国法律思想史、司法口才、国家赔偿法、物证技术学、刑事侦查学、犯罪心理学等课程,学员从中选取至少1分的课程修读。

新课程本科阶段最低毕业学分拟定为71学分,共1 278课时。公共必修课程共6学分,108学时;专业必修课程55学分,990学时;公共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最低选修10学分,180学时;取消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开设应用文写作(3学分、54学时)、政治理论(3学分、54学时),公共选修课程开设外语、计算机应用、逻辑学等课程,取消开放教育入学指南课程。

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专业必修课程开设中国法制史(5学分、90学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理论与实践(15学分、270学时)、经济法学理论与实践(15学分、270学时)、证据法学理论与实践(15学分、270学时)、国际法学(5学分、90学时)共五门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开设世界贸易组织法、人权法、海商法、国际贸易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外国法制史、婚姻家庭法学、环境法学、法律调解学、中国法律思想史、司法口才、国家赔偿法、物证技术学、刑事侦查学、犯罪心理学等课程,学员从中选取至少10学分的课程修读。

二、新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一)取消毕业论文必要性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文章。它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文字记录,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毕业论文具有三个特点:指导性、习作性、层次性。

从目的上看,成人学员大多已经在工作岗位上撰写了论文,部分学员还参与了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的攻关。仅仅以本科课程、甚至专科课程是否可以应用到具体问题上来总结和检阅学员的学习成果,显然略失偏颇。

从特点上看,指导性做不好。远程教育师资的数量和质量不能保证学员的论文质量,甚至有些指导教师自己撰写论文都存在很大的困难。习作性没必要,前面说了,好多学员已经写了不少的论文,个别学员公开发表的论文无论其理论性,还是实践性都强于指导教师的论文。

(二)取消外语必修课程的必要性

学以致用是学习最根本的目的,远程教育专科培养的是低端的人才,这些毕业生在毕业以后几乎不会接触到外语,即使真的需要用到外语时,我们学的外语知识根本解决不了学员的需要,因为学员遇到的外语专业性太强,而我们现在设置的外语课程根本谈不上什么专业性。

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知识是必要的,但并不需要人人成为外语专家,也不可能人人成为外语专家,与其通过自己一知半解的外语水平学习借鉴外国法律知识,倒不如通过专业化分工方式,将那些有外语天赋的外语尖子培养成为职业地翻译人员,将国外先进的知识准确的翻译成为汉语文章,供工作一线的每一位人员参考、借鉴。

(三)减少专业课程数量而增加学分和学时的必要性

1.课程数量的设置要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通过对普通高校高等教育法学专业和现代远程教育法学专业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及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普通高校要培养国家级的高层次人才,甚至是国际级的高级人才,它是一种精英教育,其毕业生部分将成为法学专业的职业研究人员、教学人员,而非一线工作人员,另一部分将成为实务界领军人物。它要求学员知识面广,课程覆盖法学专业各领域;要求学员有较高的理论研究能力,课程理论性要强;要求学员具有比较法研究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外语课程必修。所以普通高校除了设置宪法学、法理学、刑法学、刑事诉讼学、民法学、民事诉讼学、行政法学、行政诉讼学、商法学、经济法学、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十四门主干课程外,各普通高校依据自身教育目标的侧重,设置了不同的课程,比如,邮电大学培养能在信息产业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认识和处理信息时代来临所产生的新问题,如计算机犯罪、网络犯罪和通信市场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等的基本能力。其在主干课程之外开设信息产业法律法规和相关信息技术课程。经济类院校法学专业在主干课程之外开设知识产权法、保险法、金融法、海商法、劳动法、公司法、国际经济法等课程。还有些学校开设律师实务、法律文书、秘书理论与实务、社交礼仪、计算机应用基础、文献检索与利用、专业英语等课程。 而现代远程教育培养的是有利于当地经济建设、留得住、用得上的具有一定法学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在固有单位发挥自己法学专长的基础人才,它是一种大众化教育,毕业生绝大部分是已经有稳定职业和一定的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另一部分还有稳定职业的毕业生也将成为基层人员。它不要求毕业生知识面广,更不追求毕业生有很高的理论研究水平。所以,现代远程法学教育课程设置应区别于普通高校法学课程设置。

2.课程数量和深度的设置要与学员求知状况和基础相适应

电大法学专业专、本科学员中不仅有在职人员,还有下岗、待业人员。他们为了调整知识结构、学习新知识,甚至是为了解决就业,选择了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内容个别化的学习方式继续其学业。这个群体的学习目的不是要成为国家高级人才,而是要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有用人才;这个群体,他们在选择专业时是有的放矢,并不盲目的,他们几乎全部是有过法律实践的法律实践者。

鉴于现代远程教育面对的群体自身的条件和追求的目标,以及中央电大的培养目标是“各类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就应该把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作为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课程数量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课程深度以能完全、彻底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被学员掌握、应用为原则。

3.课程数量的设置要适应教学方式和技术的要求

现代远程教育是通过提供视频和授课讲义,同步播放自主学习课件。课程讲解是网络课程的主体部分,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学习,它具有虚拟性、兼容性、开放性、支持协作和信息资源的丰富性,

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创新性,在教学手段上倡导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大力推动教学研究、教育技术应用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要求教师自行开发多媒体课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远程教学工具将日益完善,网络教学资源也将逐渐丰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多样化、层次化、专业化,万金油式的基层法律工作者将会被社会彻底淘汰。真正为社会培养大量的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才是现代远程法学教育的终极教学目的。只有对现在的远程法学课程进行彻底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体现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

参考文献:

第3篇: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儿童音乐艺术

迄今为止,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对儿童艺术各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儿童动漫、儿童影视、儿童广告、儿童游戏、儿童音乐、儿童美术等方面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使得儿童艺术越来越成为儿童精神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从近些年看,针对儿童音乐艺术的研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缩水现象。造成儿童艺术整体研究结构上的失衡。以下将简要评述儿童音乐艺术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从审美与快乐角度进行的研究

“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音乐与幼儿生活的联系,注重幼儿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的有机整合,提倡幼儿自主地感受、体验、探索和创造音乐,鼓励幼儿独有的个人感受和个性化的表现方式,并综合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帮助幼儿形成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等等。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为该课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有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李亚丽《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金亚文《音乐教学审美功效研究》、周洁嫦《音乐教学要善于创造美》、林白玲《从审美的角度调动学生音乐的兴趣》、程英《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陈岚《谈音乐审美教学法》、郑丽《幼儿音乐游戏中的审美体验》。

二、从教学策略角度进行的研究

在儿童音乐领域,如何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一直是儿童音乐领域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这方面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可以说也是最多的。为了能更清楚地呈现,笔者对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归纳:1.以国外著名教学法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覃晓宁《铃木音乐教学法给音乐教育的启示》、李琦《浅谈奥尔夫的元素性音乐教育》、刘文靖《奥尔夫教学法浅识》、娜仁其木格《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小学音乐教学》、梁燕《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影响》、徐颖《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给我们的启示》、陆建珍《美国综合音乐感在教学中的运用》、崔伟《探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教育观》、谢春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的启发》。察觉民《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构成》。2.以针对目前儿童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刘莉萍《音乐教育存在问题及创新途径研究》、张卫民《点击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的异化现象》、张占春《音乐课程改革中的“反音乐教育”现象》、赵大刚《谈幼儿音乐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误区》、吴欣光《小学音乐教学误区》、侯杰《对综合艺术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3.以教材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赵继红《幼师音乐教材改革初探》、韩天寿、吴霞飞《从幼儿音乐教材视角谈学前教育管理缺失――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教材错误问题调查分析》、《小问题、大思考――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教材错误问题的调查分析》、王信东《云南省小学音乐美术乡土教材建设与研究》。4.以儿童舞蹈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夏珊珊《浅谈幼儿舞蹈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吴婉媚《儿童舞蹈教育浅探》、陈波《浅谈幼儿舞蹈的童趣性》、王萍《浅谈幼儿舞蹈的学与教》、赵焕生《浅谈幼儿舞蹈的编排技法》、齐娟《幼儿舞蹈教学新探索》、商策《浅谈幼儿舞蹈的创编艺术》、杨秀敏《幼儿舞蹈教学的生命线》、樊星《论基本功训练与幼儿舞蹈教材开发》、文畅《兴趣培养―幼儿舞蹈教学的成功所在》、朱宝仙《少儿舞蹈活动的几点思考》。5.以儿童钢琴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张应辉《儿童钢琴现状思考》、康晓蕴《浅谈儿童钢琴教学》、姜晓琳《怎样培养儿童的钢琴兴趣》、张丹宁《儿童钢琴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初步研究》、陈宇兰《谈儿童钢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杨振《谈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的儿童钢琴教学》、罗魏《论儿童钢琴教学中创造性音乐思维的培养》、海宏《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几个心理问题》、李斯娜《学前儿童钢琴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薛瑾《儿童钢琴学习心理问题初探》。6.以儿童声乐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田丹《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臧欢《儿童声乐快乐教学初探》、魏桂珍《谈儿童声乐教学》、唐建平《儿童声乐教学的作用与训练方法》、赫嵘《关于从事儿童声乐教学工作的初浅探析》、张郁《儿童歌唱教学与训练》、李福《论赏识教育在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宁馨磊《声乐早期教育中的快乐教学》、秦玮蔚《儿童声乐教育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李宝秀《浅谈儿童歌唱教学及兴趣的激发》、陶小卫《儿童学习声乐的教学体会》。

三、从儿童音乐心理角度进行的研究

儿童音乐心理研究是儿童音乐教育的基础课题。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的:1. 从幼儿自身审美心理建构的角度,来说明幼儿音乐审美心理功能的发展与培育。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杜悦艳《论学前儿童音乐审美经验的建构》、薛瑾《钢琴教育与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郭蓉《关于音乐审美心理过程几个问题的研究》、宁晓芬《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培养音乐内心听觉能力》、魏欣《论音乐审美教育的心理功能》、尹娟《浅议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化教学》、孔起英《论儿童审美与艺术行为的心理机制》、印小青《论儿童审美心理结构发展的三个标志及特点》、张富生《音乐美育中的心理因素分析》。2.从幼儿智力发展的角度,来研究音乐教育对于幼儿智力发展的作用。王子婴《幼儿音乐创造力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郑虹《儿童音乐创造力培养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霍华德•加德纳《艺术•心理•创造力》、张琴《儿歌教学如何启迪幼儿智力》、何化均《音乐―开发幼儿智力的一把钥匙》、陈瑞委《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李芳《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杨望舒《幼儿多元智能中的音乐领域》、肖庆玲《舞蹈教育与多元智能发展的关系》、武艳《多元智能理论对舞蹈教育的启示》。3.非智力因素对儿童音乐心理的作用与影响。张静《在音乐活动发展幼儿非智力因素》、张双琴《歌唱于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王诗春《浅谈钢琴学习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孙伟《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李馨怡《幼儿钢琴教育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分析》,余红梅《挖掘音乐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4.从美育的角度探讨音乐教育对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作用。修海林《美育与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秦艳《幼儿音乐素质的结构与要素分析》、沈建洲《幼儿艺术教育的性质》,李小琰《童心•童话》,张殿柱《美育与儿童的全面发展》。

从上述研究成果看,我们可以看到从教学策略角度研究儿童音乐艺术教学的研究者是最多的。可以说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一般的选题范围。因为这一选题的研究者多是从事普通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在自己的研究或工作范围内选题,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从研究内容上看,大家研究的内容多是对儿童音乐艺术教学实践的思考与反思。当然,这其中不乏研究角度新颖、论述精彩的论文,但数量少之又少,绝大部分感觉难有新意。因此,要想在这一领域进行突破,必须要求研究者避免材料的堆积,避免对问题表面的分析,应突破传统儿童音乐艺术实践的研究模式,过于阐述具体而细微的问题,而忽略将儿童音乐艺术领域中的理性思考纳入到实践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去,利用理性层面的辩证性思维来看待儿童音乐艺术感性层面的问题,从而获得客观、深入的结果。其次,从审美角度进行的研究成果也是很多的。“审美”是这些年来音乐教育领域出现的热门词语,可以说针对音乐教育中审美层面的研究超过了任何一个时期,这是人们对音乐教育本质了解越来越清楚的表现。很多研究者纷纷从审美的角度展开对音乐教学的分析,其中又以对基础音乐审美教育的研究最多。在“审美”这个热点、焦点上选题,这本身就意味着更受人关注,因而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大。我们看到在2004年郭声健博士撰写的《音乐教育论》书中,就对审美教育做了深刻的分析,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此后,更多的著作与论文开始对音乐教育中的审美价值展开研究,获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针对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数量很多,但往往多是泛泛而谈或者说是现象罗列。许多论文有人云亦云,跟着别人跑的感觉。因此,如要从审美角度进行思考,必须要求研究者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或者在别人不同的层面上选题,或者要从新的角度选题。从学科边缘或交叉点上选题,已成为未来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的一个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试图从两门甚至更多的相关学科上进行较深较独到的研究,也形成了一批有一定水准的科研成果。比如郭蓉《关于音乐审美心理过程几个问题的研究》、宁晓芬《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培养音乐内心听觉能力》、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等论文中涉及的学科就包括了心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知识内容。其实,在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里,完全可以将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这样会有效避免撞车,较易获得突破和取得成果。比如湖南师范大学吴跃跃教授国家教育部课题《音乐教育对少年犯的教化功能及实践研究》将音乐教育学、犯罪心理学结合起来。魏豪扬硕士论文《社会音乐教育之音乐艺术培训市场营销研究》是将音乐教育学、文化策划学、市场营销学结合起来,对社会音乐教育活动中包含的客观存在的市场经营管理实践和现象进行解释和阐述。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当然,这类选题要求研究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跨学科综合与分析。否者,就会感觉一知半解而生拉硬扯,牵强附会。最后,从冷门和盲点上选题,也是目前儿童音乐艺术研究的一个方向。冷门和盲点,或是因为远离当时的焦点、热点,或是一时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问题。或是尚未被绝大多数人意识到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成果在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有,但还不多。比如以上列举的论文张琴《儿歌教学如何启迪幼儿智力》、何化均《音乐―开发幼儿智力的一把钥匙》、陈瑞委《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肖庆玲《舞蹈教育与多元智能发展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体现。这样的选题由于有其本身的价值所在,一旦其价值被人发现,研究出成果,便会向热门和焦点转化。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相信这类选题还不少。

综上所述,从审美与快乐角度进行的研究和从教学策略角度进行的研究,占据着勿庸置疑的主导性地位。这样的研究成为热点,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从国外儿童音乐艺术研究的内容来看,艺术与多学科知识的结合,特别是将心理学的实证方法运用于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已成为研究的常态。因此,开阔我们的研究视野,增加更多有价值的学术研究生长点,是我们儿童音乐艺术研究者急需要做的工作。毕竟,儿童艺术的发展,需要丰富的可能性;儿童音乐艺术的研究,亦当如此。

参考文献:

[1]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

乐出版社,2006

[2]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幼儿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第4篇: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监狱学;监狱人民警察;监狱制度

监狱学,是一门研究监狱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从内容上来看,它主要研究监狱制度和监狱管理人员。其次,是希望通过对其理论的认识后,更好地投入到实践中去。

监狱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指监狱学学科所要研究的内容。它主要包括监狱设施、监狱人员、监狱制度和监狱活动等。监狱学体现了刑罚性质,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学理念。从监狱学目前的研究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来看,监狱学应当是一门以监狱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监狱学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围绕广义的监狱法进行的。其次,监狱学的研究内容还扩展到监狱法之外的其他方面,例如还要研究罪犯改造后出狱的具体情况。最后,监狱学的研究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仅研究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还体现在研究的对象和程序上的综合性。

如今,监狱学的本科教育层次有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山东政法学院和上海政法学院。其中,重点介绍一下上海政法学院的学习模式。它主要包括监狱专升本、监狱学本科和监狱学社区矫正方向。监狱学专升本即干警班,是一种加强素质训练的模式。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必须具有顺利从事监狱工作所必需的身体健康状态,要经得起监狱里的劳累工作。因此,平日里锻炼身体就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比如要早起进行晨训,练习基本功。与其他专业比较,干警班还有职业体能课程以及警体课这样专业特色的课程。另外,“监狱人民警察还需要具备心理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以及文化素质。”而在大学里,干警班对这几项素质的培训也有很多,例如学习犯罪心理学课程等有专业性的课程。监狱学本科专业主要学习课程:监狱学基础理论、狱政管理学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技能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社区矫正专业学习的主要课程:社区矫正概论、社区矫正教育学、警务技能训练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技能毕业论文等。

然而,在专业学习中,也会出现许多问题。由于平日很少到监狱场所中去实践,因此学习的监狱学专业和现实状况有些脱节,无法完全适应监狱机制。另外,在学习中,一些非专业的课程可以不用学习、甚至是钻研,例如形势政策这门课程。当然,有些课程也必须加大强度。比如职业体能课,从而实质上的起到培养身体素质的作用。再者,教育学生的老师可能不够多方面。在教育实践方面时,请有经验的监狱人员前来指导学生是很有必要。但同时另一方面,在专业基础课时,还是应该找本专业的理论专家。由此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专业中的多样化知识。其次,学生也在学习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在练身体素质时偷懒,情绪低落,不能认真锻炼体魄,因此很难达到监狱人民警察的身体要求。另外,监狱学的教育机制不够健全,没有达到最好的程度。缺点相对突出,在于低层次运行。因为互动的圈子太小,所以观念冲击有限,对外界的交往变化往往充耳不闻,容易被时代潮流边缘化。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这种体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高等教育改革大潮的冲击下,毕业生就业就成了当前面对的最大难题。毕业生毕业后不一定会被分配到监狱里去工作,这也造成了许多专业人才的流失以及监狱干警的缺乏。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似乎是因为本身不太完善,所以容易产生诸多问题。到监狱去实践的时间和次数太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像是导致一个人生病的病源。这样就无法让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其次,理论方面也不成熟。虽然监狱学在历史已有很久的发展,然而在理论方面也一直未得到充分的完善。

由于这些原因,造成了监狱学专升本和监狱学本科专业的不同。其中,监狱学专升本专业与监狱学本科专业最大的区别在于,监狱学专升本学员已经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在大学里培训结束之后可以直接进入监狱机构工作,相当于被分配。而监狱学本科专业的学生想要进入监狱机构工作,还有参加公务员的考试,以及之后所进行的选拔,通过层层筛选,才能够进入监狱机构。当然,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在监狱学方面的特色实践和培训。这也就造成了两者存在的压力不同。监狱学专升本专业的学生相对而言就不存在那么大的压力,而对于监狱学本科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要面对这毕业考试,还要去参加公务员考试,更需要去面对监狱机制的选拔。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当下,燃眉之急的就是加强监狱学专业与监狱机构之间的联系。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尽量避免与监狱相脱节。其次,理论体系的完善也是很必要的,对于各种各样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好围绕监狱学展开,能够为以后到监狱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监狱警察人员需要必备的因素。在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应该要严格一些。比如说,在招生时,通过体能训练的测试之后才有资格考虑进入本专业。在平时的身体素质训练中,要严格把关,减少偷懒等情况,从而提高本专业人员的身体素质。至于监狱学机制不够成熟这一问题,就需要吸纳更多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来探究本专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很重要。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大学在招生时侧重有本专业资质的学生,此外,在培养的过程中,要竭尽全力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本专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监狱学是一门特色专业,培养出的监狱人才也就具备特别的素质。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监狱学专业都将成为着重打造的一门特色专业。并且,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某一时间段,必然会成为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 兰洁.监狱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 吴宗宪.监狱学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第5篇: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

小仙闹着要分手,玉川不同意。

玉川说:“你要分手行,给我20个理由,少一个也不行。”

小仙更气了:“分手就是分手,我不喜欢你了,这一个理由还不行?”

玉川不同意:“不行,这算第一个理由。”

小仙懒得理他:“好呗,你要折腾自己找难受,我成全你。”

小仙说着拿出一张纸来,把玉川的毛病写了一溜串儿。什么脚臭,袜子乱扔,睡觉打呼,喝汤吸溜嘴……都在里面。

玉川还是不同意:“你写这么多只能算一个,生活习惯不协调。”

小仙气得跺脚:“行,再给你加一条,为人死板不活道。”

玉川这次笑了:“好,那你再挑几条来。”

那个秋季的午后,阳光温暖,微风拂面,桂花香沁人心脾,两个人却在客厅里,一个坐着,一个站着,你来我往地一句接一句,为分手找理由。最后的结局是,小仙气得不干了,提了包就往外跑。

玉川站在阳台上,看着小仙的背影,嘴边的微笑又苦涩又无奈。青春撩开爱情的帘

小仙和玉川在一起5年了。他们读大学期间就相爱,且爱得像拍电视剧。

两人刚开始时,热烈的那一个其实是小仙。小仙每天骑着自行车在篮球场上晃,看玉川穿着球服三步上篮。看了大概两个星期,小仙就上前对玉川打招呼:“帅哥,请我吃个饭呗。”

球场上的那群男子汉们,一起大笑起哄,玉川就请小仙吃了顿饭。那时他们都是大二,要选选修课。小仙问好了玉川挑什么课,然后他们就一起上了犯罪心理学。

那课其实就是听老师讲一些犯罪事实记录,看看犯罪心理电影什么的,实在很轻松。但是小仙竟然每次下课后都会找玉川一本正经地借笔记。

玉川挠挠头:“我没记笔记。”

小仙笑:“我记了,借给你。”然后小仙又会说:“我借了你笔记,你就得送我回宿舍。刚才听老师讲那变态杀人狂,太恐怖,你一个男子汉,放心我一个小女子独自回去吗?”

于是玉川就又送小仙回去。一个学期下来,两人上课一起坐,下课又一起走,算是越来越熟悉。那便是两人爱情的最初了。

之后又一起准备选修课的考试,一起埋头在图书馆查资料,渐渐亲密。

连表白也是小仙提的,两人上完最后一节选修课,交完了论文。下课后,小仙骑着自行车慢慢地跟在玉川后面。后来,便骑着自行车围着他绕圈,绕一圈问他一个问题:“你喜欢什么颜色?”“你最喜欢吃什么东西?”“你小时候最喜欢看什么动画片?”“你曾经有过喜欢的人吗?”“现在呢?”“那杜玉川,我们谈恋爱吧?”

还记得那个疏影斜横的校园小路上,小仙大胆又动人的声音,玉川羞得红红又兴奋的脸,也是这样一个微风拂面的秋天。

小仙跳下自行车,走到玉川面前,揪住了他的袖子:“你同意不同意啊?”

玉川傻乎乎地轻轻握住了小仙的手,点头说:“不同意那我不傻了吗?”

小麻烦总比小幸福多

之后小仙就总爱说玉川:“你傻了吧!”

玉川其实是个慢热型,真正的喜欢到爱,是循序渐进,又丝丝入扣的。一旦确定,便死生契阔。

小仙是个急躁型,很容易就喜欢上了,着急了就去追,在一起了,又会因为很多小事而心有疑惑。

所有的情事大抵都是如此吧,对待另一半的特别之处时,先是疑惑,再是恼火,然后愤怒,接着无奈,最后习惯。

小仙虽然是急脾气,但是吵架却着实不是高手。每次与玉川争执,总是最后气得跺脚,说不出一句话来。玉川虽然不爱争执,但喜欢分析,头头是道,让小仙无话可接。于是,小仙就打他,抓起手臂就咬,放开,玉川的手臂上一排牙印。

两个人都不完美,所谓磨合,便是把对方的缺点全都纳入怀中。但是这个纳入,玉川快,小仙慢。因为慢,不习惯,便思虑委屈渐多。

闹分手,小仙不是头一次了。开始时,玉川总是惊慌失措,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只问:“你说我哪里不好,我改。”

小仙便哭,眼泪珠子似的掉:“你哪里都不好,全部都不好。”

嘴上这样说,玉川一抱她,一拍肩,说着“是我不好,委屈你了”,小仙就又原谅了。小仙是气来得快,去得也快的人。闹分手闹了十几次,还是在一起。

毕业后,因为玉川的工作要培训,两人分开了半年。那半年,两人每天打电话,倒像有说不完的话。后来终于能在一起租房子同居过小日子了,却发现现实中的小幸福远没有小麻烦多。

有一次,因为玉川洗碗没洗干净,小仙气得大哭,说玉川是故意的,故意洗不干净,好让她以后不让他洗。玉川解释自己从来没那想法,但不爱洗碗却是真的。

还有一次,小仙晚上睡醒了要喝水,玉川给倒了一杯,小仙迷迷糊糊地就往嘴里灌,结果太烫了,又哭了一场。诸如此类,鸡毛蒜皮。

这次分手,小仙好像是杠上了,只说一个问题:杜玉川没有给她程小仙想要的生活!

这个话一出,让玉川也蔫了,他张了张嘴很长时间都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任何一个男人被女人这样说,大概都无话可说了吧?

不如玩个游戏吧

小仙走了3天,玉川打她的电话,关机。但玉川也不着急,因为他知道小仙在哪儿。

小仙住在蔚蔚家。蔚蔚是小仙最好的朋友,每次一生气,就会找蔚蔚,雷打不动。蔚蔚其实也是玉川最好的朋友,所以通常都会第一时间通知玉川。

玉川甚至知道小仙在蔚蔚家每天都干了什么。她自然不会以泪洗面,做怨妇的样子。她每次都是嘻嘻哈哈地去,对蔚蔚说:“我在家待烦了,来陪你几天。”

那几天小仙就看韩剧,吃零食,什么都不干,把自己放空了,把他玉川也从脑子里心里放出去。然后,一切都会再回来,他会再回到她的心里和脑子里,像之前的每一次一样。

玉川笃信,当你相信你的爱人不会离开你时,她就一定不会离开你。

不过这一次,玉川请蔚蔚帮他一个忙,他要和小仙玩一玩爱的寻宝游戏。

蔚蔚是个每天窝在家里画插画的宅女,刚好她无聊得很,于是答应了一起玩游戏。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当你想要找到一件东西的时候,你需要好几个步骤才能找到。比如你想要找到一把剪刀,你去放剪刀的抽屉拿,结果却看见了厨房的调羹,你去厨房放调羹,你看见一把洗手间的梳子,你拿着梳子去洗手间,又看见洗手间里的书,你拿着书去书架,这下好了,果然在书架旁边找到了剪刀。

这就是玉川要小仙做的“爱的寻宝游戏”。

欢喜冤家

这一天,是小仙离家后的第五天,蔚蔚拖她去了公园。那天的天气很好,秋高气爽,桂花香扑鼻。两个小女孩晒着太阳聊着天。

小仙从来不跟蔚蔚讲玉川的坏话,蔚蔚说这是她难得的美德。若是蔚蔚骂玉川几句,小仙还会瞪眼睛跺脚呢。蔚蔚知道,小仙依然喜欢玉川才这样维护他。

逛荡了一下午,两人回了家,却不知道家已经被玉川布置过了。

蔚蔚到家就躺在沙发上,说自己累坏了,让小仙给倒杯水。小仙倒水找不到蔚蔚的杯子,却见到了蔚蔚的画笔。于是小仙拿着画笔去蔚蔚的书房也就是工作间,在工作间看到一个崭新的iPad。小仙问蔚蔚:“你新买的iPad啊?”

半天没听到蔚蔚反应,小仙就打开iPad,映入眼帘的是写字板上的几个大字:到窗边来。

小仙走到窗边去看,结果却看到了匪夷所思的一幕。那个傻蛋玉川,竟然站在对面的楼上对着自己招手呢。最郁闷的是,还有一条大条幅:你敢过来吗?

小仙气不打一处来,咚咚咚地下楼,跑到对面的楼上,玉川却不见了影子,挂条幅的地方,放着一个盒子和一部手机。打开盒子是两张去云南的机票。

小仙一直跟玉川闹着想去云南玩,两个月前他们还想着去云南旅行结婚。手机响了,小仙听到玉川的声音:“那你敢到顶层来吗?”

没什么是小仙不敢的,她拿着机票就上了楼。到了顶层,她立刻被惊呆了。顶层铺着一条红色的地毯,地毯旁边摆满了鲜花,而玉川站在地毯的另一侧。

没有音乐,没有掌声,但小仙还是从红毯上走了过去,走到另一侧,玉川单膝下跪,向小仙求婚。

小仙心底瞬间就乐开了花,但表面上还是挺严肃的:“杜玉川你别跟我玩这一套。搞这么多花样有用吗?平时别气我不就完了。”

玉川还跪着,语气诚恳:“我们在一起那么多年,你从来没变,我也从来没变。如果我们都喜欢着最初的对方,为什么不接受现在的彼此呢?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你,也没有人比你更心疼我。如果我们真是错误,那就将错就错吧。”

小仙想了又想说:“我不答应。”

玉川懵了。

小仙扑哧笑了:“除非你以后多陪我玩这个什么什么‘爱的寻宝游戏’!”

第6篇:犯罪心理学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在分析职业指导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职教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任务、要求和途径,结合实际探索了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方式、方法。

教育与职业紧密关联,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更有不解之缘,这反映着职业教育之本质。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职教院校责元旁贷的使命,然而,职教普遍缺乏与企业全面合作的办学机制,专业教学与实训环节薄弱,教学手段落后以及职业指导教育和相关工作、师资状况、职业准入、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的状况制约了职业教育及职教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法律职业学校与各职教院校一样,都面临着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当然,影响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不是单一的,笔者只想从职业指导及探索职教院校职业指导这一角度予以阐述。

1学校职业指导的由来

职业指导及学校职业指导始于19世纪末的美国。当时美国社会矛盾突出,特别是青年人就业问题引起各方关注,加之社会分工及个人择业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择业、就业问题。一些社会改良人士提出了职业指导的方法。

1898年,杰西·戴维斯校长在他的底特律中央学校开始了职业指导的最初尝试。1901年,费兰克·帕森斯律师创立了第—个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他从在波斯顿开设第一家职业指导机构到出任波斯顿职业局第—任局长,提出了包括在学校设置职业指导课程、配备职业咨询人员、职业指导程序以及职业指导人员能力要求等一系列职业指导的理论和方法。在其遗著《选择职业》中,他提出了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倾向等方面进行自我分析,使学生学会获得各种职业要求和现状的信息,使学生学会结合自身条件和职业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等学校职业指导三项基本原则。1917年波斯顿职业局并入哈佛大学,定名为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职业指导局。1918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也以报告的形式确认职业指导为美国中等教育组成部分。由此,职业指导在美国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牢固确立。

职业指导在中国起步较早。1916年清华大学周寄梅先生开始运用心理测试指导学生选择职业。1917年黄炎培先生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并将“为人择事,为事择人,使两者相适,以增进事之效能”定为该社社训和宗旨,并在1920年设置了中华职教社职业指导部。1927年起,中华职教社在我国多个城市举办了职业指导所,早期的职业指导对青年学生就业与升学起到应有的作用。建国后至上纪80年代,职业指导在我国基本上被人遗忘,学校教育中也根本没有职业指导的课程及相关教育内容,更没有职业指导的专门机构和专业指导人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随着以市场导向为主就业机制的建立健全,“职业指导”才得以复生。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教育、劳动部门分别制定了“职业指导纲要”、“职业指导办法”,确认为职业指导在学校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2职教院校职业指导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研究学校职业指导,首先应当明确什么是职业指导。帕森斯认为职业指导就是解决人的特性与职业因素相适应的问题,而追求人与职业的相互匹配就是他“特性—因素论”的核心。而霍兰德创立的“人格一职业类型匹配理论”的模式就是“通过把握人格特征进行职业选择达到人职匹配”。它通过自我评定和类型测定,将被指导者人格类型和相应职业群予以确定,由此为青年毕业生以及社会求职者进一步选择职业提供心理依据。这一理论被普遍地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职业指导理论。

美国全国职业指导协会对职业指导是这样认为的, “职业指导是帮助学生选择职业的过程,是为就业做准备的过程,是就业的过程,也是在任职中求得发展的过程。”其实,职业指导内涵极为宽阔,职业指导的对象也极为广泛,青少年、特别是职教院校和高校的青年学生就是职业指导的主要对象。因学校职能与培养目标的不同,各类学校职业指导的内涵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职教院校的职业指导相对而言就有别于以升学指导为主的普通中学的职业指导以及其它组织(劳动部门、职介机构等)的职业指导。

职教院校的职业指导是对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职业选择分析、职业心理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训,提供职业信息的过程。职教院校的职业指导就是帮助学生对已做出的第一次选择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对待,开展专业及职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需要与个人志愿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提高应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通过多种途径训练求职能力,为学生就业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以利学生就业目的的实现。

职教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实际为学生就业、创业以及升学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同时得到发展。首先,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增强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能力的自觉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及创业观,做好适应社会的准备,提高求职择业的适应能力,引导学生遵循从业者的道德规范,注重职业道德的养成。其次,提供就业指导和援助。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就业,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分析自身条件,选择就业或升学(专业)方向,帮助学生了解本、异地及国(境)外的就业信息,提供择业咨询,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方法。再次,开展创业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创业信息,选择创业方向,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咨询和跟踪服务与跟踪调查。除此,职教院校还应充分发挥师资、教学、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为社会担当起就业与再就业的职业指导,传授再就业技能、提供力所能及的职业培训。

职教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应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实际及学生自身特点,立足于教育与引导,突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知识教育和求职、就业、创业能力的训练,并注重与德育工作的结合,为学生择业、就业、创业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援助,尊重自主选择,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施普遍指导与个别指导齐行并重,加强与劳动人才市场、用人单位和学生家庭的联系、合作和沟通,注重与实习和社会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职业综合能力。

职教院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多种途径。首先,应充分发挥德育及职业指导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个眭化指导,帮助和指导学生获取相关技术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指导学生掌握求职书的撰拟、求职面试技巧、求职基本礼仪,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并从根本上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办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二,通过实践性课程及实习教学、入学及毕业教育、班主任及日常管理工作、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等形式将职业指导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实现职业指导的全员化、全程化。第三,加强与劳动人事部门、就业中介等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广泛收集并提供就业信息,建立和利用相关网站,及时毕业生信息和社会需求信息,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招聘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咨询服务。第四,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疏通毕业生就业渠道,适时组织或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供需见面会,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现双向选择创造条件。第五,组织形式各异的模拟创业活动,开展成功创业者典型案例教学或报告会等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信息、咨询及基本保障条件。

职教院校应加强职业指导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测试、鉴定功能,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等基本保障,并建立由校长负责,以德育及职业指导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为主体的校内外、专兼职及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职业指导体制,并将职业指导纳入学校专业技术培训的内容,建立一支过硬的职业指导专业队伍。

3结合学校实际,大胆尝试,探索职教院校职业指导的特色

职教院校行业与职业的差异,使其职业指导工作共性与个陛并存,各校可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本校特色。笔者所在学校依据本校特点、法律职业和法律教育教学的实际进行了一些尝试。

第一,结合重点专业(主要职业方向)建设,实施“诊所式法律教育”。涉法专业作为学校的“拳头产品”,在其建设和改造中引进“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设立“武‘汉市司法学校法律援助诊所”。学生在教师、律师的指导和监督下积极参与律师行为之中,如同医科学生在执业医生的直接监督和指导下围绕病人展开诊断和治疗的学习。法律诊所中,学生进行模拟角色的训练或真实的案件,感受律师职(执)业涉及的真实的社会、现实的生活,促使学生做出明智和可靠的职业选择,提高其职业技能,培养未来法律工作者的职业及职业道德情感。

第二,全过程指导,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和“三种能力”。新生入学就组织参观校史展览,听取“十佳律师”、“优秀法官”、“公司老总”等卓有成就毕业生的典型报告,邀请本(专业)职业对应群的成功人士现身说法,使学生明确职教院校是直接为经济、社会服务的,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热爱专业与职业的感情。注重创业教育、组织学生到律师事务所(改制后)和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考察本校毕业生的创业经历,了解他们创业的艰辛,知道他们怎样用质量、信誉——“本领”求得生存和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及创业意识。寓职业指导于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近年,通过开设“创造性思维”、“网络与办公自动化”、“犯罪心理学”、“企业管理学”、“信息检索”等课程及训练,在提高学生运用新科技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现代经营管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等方面收取了明显实效。

第三,改进“主渠道”方式,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及良好职业道德。重视德育课主渠道作用,必须改革德育教学传统的模式。在职业指导相关教育内容的教学中,采取表演小品、竞赛、社会调查与访谈、辩论会等方式,通过活动和训练以及学生自主创意达到职业指导的目的。如,由学生模仿职业人的言、行或表演在职业活动中出现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的差错,由学生演练招聘会小品,展示求职面试的着装、礼仪、言谈举止以及演示是否具备微机、外语等级证书和秘书、公关职业资格证书在求职中的作用。由此激发学生增强职业素质的愿望,培养学生乐业、敬业的思想。运用活动、典型实例进行现场教育,应注重针对性的现场职业思想教育。如演练或实习中出现失误,绝不可当场训斥或指责,而应采取围绕事例、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进行职业道德的现场教育,这样的诱导教育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四,依职业准入制,抓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职业鉴定工作。学校根据目前职业准入制度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行,将获取职业证书与相关课程能力考核评价衔接。结合本校涉法职业(法律、经济法、司法文秘、司法警察、律师事务等中高职专业)的实际需要,实施多批次秘书等职业资格的培训,一大批毕业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经职业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求职和实际工作中派上用场。学校也筹备与相关部门联系(合)共同设立职业鉴定培训机构,为学生及社会其他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及职业指导相关服务。

第五,专家参“政”,调查研究,摸索职业指导的新路。学校聘请了本地职业指导的权威人士担任学校名誉校长及职业指导顾问,指导学校的办学与职业指导工作。开展职业指导的调研,开始试验心理测评及心理咨询和个别咨询服务的方法。在相关课程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培养,引导学生学会适应社会、正确评价自己,告诫学生用良好心态去寻找“最佳”职业位置。学校还组织策划编撰求职就业指导的书籍、手册,努力用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事职业指导。学校正在不断试验与总结,寻找职业指导更恰当的形式与方式,培养能扮演各种角色的职业指导人员,建立畅通便捷的信息网络,加强和完善职业指导的过程管理与组织管理,努力创造学校职业指导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