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鉴赏两位哲学家深邃的思想。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和难点:捕捉关键信息和对文中深邃思想的理解。
2、安排两教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教时
内容:学习《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一、导入,板书课题。
帕斯卡尔是法国17世纪有一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受另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蒙田的影响。蒙田认为思想很难保留和捕捉,“我把思想写下来,乐事,我写下的却是思想逃逸了”,因为人的记忆能力差,念头过多,要捕捉到有价值的思想全靠运气。于是帕斯卡尔追随蒙田《随笔录》的方式,记录下偶然闪现出的思想,并保持原貌,这就是《思想录》。这些零星无序的思想比逻辑演绎的思想更加真实、细致,是一种智慧而不是胡思乱想。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思想录》中有关思想价值的一个段落,来体会其思想的光辉。
二、要求学生围绕以下问题阅读课文,重点看看文章说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思考:“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说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又是卑贱的?如何认识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师生讨论问题;
①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第一段: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即: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②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形象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③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
④怎样理解“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作者认为,人的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是矛盾的。人,即使他堕落了,但也没有完全泯灭心中的灵性之光,所以他才会想表现为天使;但是这个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显意识,而在这一意识的冰山下蠕动的,常常是连禽兽都不如的邪恶,而人又常常由以示或者无意识地漠视这种邪恶。有一句老话:善良的愿望优势八人引导到地狱中去,这些善良的愿望可以用自有、民族、平等、博爱等名之,也可以用幸福、革命、富裕、正义等描绘,但在历史上,有多少罪恶都是凭着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其道。
⑤“思想由于他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他的缺点是何等卑贱啊!”这里的“本性”和“缺点”指什么?
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正是它使人如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使它使人高于其它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灵长;使它使人拥有了尊严,使它形成了人的伟大。这就是思想的本性。同时,它又是卑贱的的。帕斯卡尔认为“欲念和强力是我们行为的一切根源”,人们总是被许多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着,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得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怀,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这就是思想的缺点。
⑥第八、九两节反复强调了什么意思?第十节以“伟大的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又是强调了什么?
八九两节写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人是一个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贵的是,人能认识到他的可悲,其他万物,譬如一棵树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伟大的。
帕斯卡尔深刻地洞察了人类心灵的辩证法。他不像愤世嫉俗的人那样,只看到人性的黑暗;也没有如那些肤浅的乐观主义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对着人的心灵,他敏锐地察觉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在一切事物里都发现相反性。人的伟大与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点。
第十节以“伟大的君主”、“失掉位的国王”类比,仍然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三、总结:“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一著名比喻,不仅确立了思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也蕴含了帕斯卡尔对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与激情。帕斯卡尔认为只有同时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软弱无力才能看到真理。他在《思想录》中,反复论述:人是伟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达到幸福的,又是处于十分悲惨的状况的,所以认识自己至少是认识人的一部分,伟大与卑微的统一,高贵与贫贱的统一,幸福与不幸的统一。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得越深刻就越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
第二课时
四、阅读:
关于“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灰蒙蒙的心。
金灿灿的阳光,金灿灿的溪滩,金灿灿的笑容。
周围的东西影响我的心情,因为,我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容易触景生情。
——写在前面的话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是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告诉我的:“人只不过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她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所以人们能创造发明各式各样的奇珍异宝。人类居住的地球也比其他星球更富丽堂皇。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所以人类比其他的生物更高级,他们总是站得比其他生物高,看得比其他生物远,自然就成了整个地球的主宰者。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所以爱迪生能发明电灯。这样,人类在夜里就更觉得明亮,至少不用点着油灯,遭受滚滚的黑烟。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所以贾生能演绎出偷香的浪漫;李白的杯中酒能让他有无限的情思;曹雪芹的梦中泪能让他成就巨著《红楼梦》;多多少少的深闺女子为《牡丹亭》忧郁又痴狂。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所以我会感叹“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的那种潇洒;会惋惜宋代那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女词人;会感慨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和豁然;也会怜悯那位吟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多愁善感的葬花人。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所以我们人类周围的世界很亮丽很精彩,各个角落里会有个个感人的故事,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思想情感。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所以,我会欢喜我会忧,喜的是美丽的一切,精彩的一切,忧的是丑恶的一切。因为记不清哪位哲人告诉我“事物都是有两面性”,我相对于“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也是一样的吧!所以,和平天空上的阴云会久久不散,也神出鬼没,不计其数的无辜伊拉克人民会遭受战争的苦难。然而,我们最不愿看到的这一切也正是因为“人能思想”而引起的。这点我们还能否认吗?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所以,朋友,思想是尊贵的,是无代价的。我们要紧紧把握好我们的思想。“只要还能思想,就证明人是活着的”,这是一句值得我们深思的话。朋友,只要你是活着的,你就能思想,就意味着一切有可能发生。但是,聪明的朋友,我们要让我们的思想产生有益的作用,而不是有害的副作用。
寻找生命的价值
作者:熊怡莎
在心理学上有一座著名的"马斯洛金字塔":第一个台阶上,是人类的温饱;紧接着就是安全的需要;第三阶梯上写着"爱";爱之高处,就是第四阶梯的"尊严感";在金字塔的最高点,屹立的是自我价值的追求与实现。
记得数学家帕斯卡尔有句名言:"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确,人的生命与苇草一样渺小易逝,可是人的生命却比苇草要高贵,因为人在完成生命的一个阶段后,就会有一种熊熊燃烧的内在生命力促使他向上攀登。人只有在向上攀登的过程中才能丰富自己的人生,寻找生命的内在价值。
可是,这攀登的过程又是多么坎坷啊!有时还未开始攀登就已经遭遇挫折:知道邓亚萍的人很多,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她曾经因为身材矮小而被人否定?知道孙雯的人很多,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她因为身材而被人否定?知道杰克?韦尔奇的很多,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曾经因为口吃被人嘲笑?
一直佩服刘墉,他似乎总能以那么理智的心态看待生命:"我们要知命,造命,受命,惜命,救命,以积极的态度把握生命。所以我们不能认命。"细细品味,这竟是一番人生哲理:"人可以被打死,但不能被打败"。邓亚萍成了一个乒乓球时代的旗帜;孙雯成了美国人心中真正的"SUN";杰克?韦尔奇成了美国通用电器的首席执行官!他们始终坚信,人是不可以认命的。
"我简单而丰富,所以我深刻;我简单而丰富,所以我不简单。保持简单的心,走不简单的路。"这就是人生价值的追求与体现吧。"简单"不正是刘墉的"知命,造命,受命,惜命,救命,以积极的态度把握生命"的那种心态吗?而"深刻"的是那人生的经历,因此才会有了舒婷不简单的人生路。冰川横流,山岩上留下雄浑的擦痕;火山爆发,天地间留下丰厚的馈赠;挫折洗礼,生命的痕迹会更加深刻……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
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学建议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热爱生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本课属“热爱生命”教育,这方面内容很多,中高年级还有“爱护身体,积极锻炼,保持身心健康”等内容,逐步拓宽、加深。
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张明十分机智地摆脱坏人的纠缠。第二部分,讲述张明立即把遇到坏人的事告诉妈妈。第三部分,讲述张明再次发现坏人后,立即向老师报告,民警很快抓住了坏人。
教学重点
1.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2.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中应该讲清以下几个问题。
1.要提防坏,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2.遇事要主动向家长汇报,求得家长的帮助。
3.提高警惕,发现坏人报告老师。
教法建议
1为了使教学更有实效,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教学方式。具体操作步骤见“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提高警惕性,防止上当受骗。
2可以讲故事进行导入,并设置环节、增加悬念,让学生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加深记忆。
3 在讲上当受骗的实例时,最好播放一些已有的实例录像,音频或图片。更具有真实感。
4 在讲解遇见具体事情该怎么办时,让学生自己说并表演,老师给予归纳和补充。有利于学生学以至用。
教学设计示例
十二不上当受骗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社会上有伤害儿童的坏人。
2.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3.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情感: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
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学重点:
1.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2.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教学难点: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过程:
一、播放故事,导入新课
1.讲故事或播放录音故事:《狼和七只小山羊》(参见扩展资料)
当讲到“没过多久,“咚咚咚”,有人敲门。“小山羊乖乖,我是妈妈,我回来了,带来好多好吃的东西。”时,师问:“你们猜七只小山羊是怎么做的呢?现在你们就是这七只小山羊,以最快的速度讨论一下,你们会怎样做?(把学生分成七人一组,模拟七只小山羊)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用各种方法识破了大灰狼的诡计,没有上当受骗。可是,你们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向你们这样警惕,他们很容易就被骗了。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请看!
出示图片1或放录像《被骗的三个学生》(录像可根据情节自行拍摄)
师问: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回答
出示图片2和扩展资料2、3、4,展现被骗的可怕结果。(参见扩展资料)
师追问:我们怎么帮助这三个孩子,才能使他们不上当受骗呢?
板书:不上当受骗
学生回答:(1、问问家人叫什么名字?2、撒跟就跑。3、不吃陌生人的东西。4、不轻信别人的话。5、找警察叔叔帮忙。6、大声的喊叫等。)
师小结:仔细听、认真看,动脑筋想,识破坏人的诡计,不上当受骗。
过渡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坏人,怎样才能防止上坏人的当呢?
二、学习课文,初步明理
1.演示课件(课文1、2、3自然段的内容)
2.教师提问:
(1)张明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人?
(2)这个陌生人对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3.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张明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走,当陌生人强迫要带他走时,他大声呼救。回家后,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
板书: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大声呼救告诉家长
教师继续演示课件(课文第4自然段内容)
5.教师提问:
(1)张明遇到的陌生人是什么人?
(2)张明是怎么做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
6.教师小结:
张明遇到的是一个坏人,他把看到坏人的事告诉了老师,老师与派出所取得了联系,抓住了坏人。(告诉老师报警)
7.教师提问:
民警叔叔和老师是怎么夸奖张明的?
8.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交往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板书:提高警惕
播放儿歌并讲解:不轻信 不贪小
遇事情 要动脑
提高警惕不上当
安全自护记得牢
三、指导练习,深入明理
1.学生讨论:
举例说说坏人是怎样欺骗儿童。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坏人骗人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要想避免上当受骗,一定要提高警惕。
演一演
1.教师分发卡片,学生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1)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你拾到了一个钱包,正当你在寻找失主时,有人自称她是钱包的主人,向你索要钱包,你会怎么办?
(2)当你一个人在家时,有人敲门说要给你家修水管,让你给他开门,你会怎么办?
(3)有人跟踪你,怎么办?
(4)陌生人向你问路,怎么办?
2.学生分组讨论应该怎么办。
3.师生共同表演。
4.让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处理问题的学生,做得怎么样。
5.教师 小结:
当你拾到钱包时,一定要先把钱包收好,失主寻找钱包时,要寻问失主,钱包里有什么东西,经过核对后才能把钱包归还失主。
当有陌生人敲门时,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陌生人不走,要及时与家长、邻居或居委会取得联系,如果你发现这个陌生人确实是坏人时,可以打“110”报警。这样做才能避免上当受骗。报警时应该注意说清地点及情况。(但也要切记:不要随便拔打“110”报警电话玩。)
有人跟踪你时,大声喊叫并往人多的地方跑,可打110或直接找路边的警察叔叔等。
当有陌生人向你问路时,可以给他指路,但不带他去;或者干脆不理陌生人;赶快跑;等等。
请学生进行拔“110”报警电话的模拟活动。
四、全课总结
我们生活的社会上,是比较复杂的,有好人也有坏人,所以我们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要有很高的警惕性,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遇到坏人,要想办法保护自己,避免自己受到不必要损失与伤害。
板书设计:
十二不上当受骗
提高警惕
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不跟陌生人走
不给陌生人开门
大声呼救
告诉家长、老师
报警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看谁最机智
活动目的:检验学生课上学习的效果,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懂得只有提高警惕性才能防止上当受骗。
活动步骤:
1.在课间,教师找一位本班学生不认识的人,用各类手段骗学生跟他走,看学生反映如何?一定要录像。(找六、七个学生进行实验)
2.课上,播放录像,分别对警惕性高或低的学生进行采访,让他们谈谈当时的想法。
3.教师总结整个活动。(提醒学生平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2、对伤害动物的行为感到气愤。行为:
1、自觉爱护动植物。注意保护珍稀动物,不伤害它们。
2、见到有人伤害动物,加以劝阻、批评,或向有关部门报告。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遵守公德”德目中“自觉爱护动植物,注意保护珍稀动物”的要求编写的。这个年级段的学生,一般都喜欢玩小动物,但却不懂得爱护它们,因而,捕捉和伤害它们的现象常有发生。本课课文针对儿童这一特点和实际,从正面对他们进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法建议:
1、大自然中有益动物很多,各地的有益动物也不完全一样。本课中提到的,只是各地常见的几种。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当地的实际和儿童对有益动物的态度,进行教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为什么说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一问题是本课教学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可从以下两方面说明:(1)象啄木鸟、猫头鹰、青蛙等这些动物以害虫为食帮助人类做好事。(2>:请记住我站域名/<)动物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友好相处,它们给人类带来了快乐。(3)珍稀动物是人类的财富,受国家法律保护。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课保护人类的朋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稀动物是全社会的财富,要爱护它们。
2、懂得保护珍稀动物是国家的政策,保护它们人人有责。
情感:
1、喜爱动植物。愿意为保护动植物尽力。
2、对伤害动物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自觉爱护动植物。注意保护珍稀动物,不伤害它们。
2、见到有人伤害动物,加以劝阻、批评,或向有关部门报告。
教学重点:是学生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动物。
教育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1、同学们,你家有小动物吗?说说你和小动物之间的事好吗?(同学之间交流)
小结:在家庭中,在与小动物的亲密接触中,我们和小动物之间已经结下了比较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成为了好朋友。
板书:朋友
2、你还知道哪些野生动物,分小组说一说。
动物真是数不胜数、千奇百态。
3、大自然中如果没有了动物会怎样?
小结: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动物,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更重要的事,人类也会随之灭亡。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板书:保护人类的……
二、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让我们来看看动物们是如何帮助人类的吧。
(1)捕鼠能手----猫头鹰(录像片)
(2)森林医生------啄木鸟(录像片)
(3)壁虎捕捉蚊子的录像片。
2、你还知道哪些?请你跟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小结:象同学们说的这些能够帮助人类做事,对人类有好处的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有益动物。可别小看这些动物,它们真是给人类帮了大忙了。
录像资料片:《鸟小作用大》。
3、除了我们常见的这些有益动物,世界上还有一些稀有动物,我国有哪些珍稀动物呢?
(1)活化石----国宝大熊猫(录像)
(2)金丝猴录像
(3)丹顶鹤录像
……
4、你认识图中的珍稀动物吗?为什么称他们是珍稀动物?
(1)丛林之王——东北虎、华南虎,数量很少。
(2)金丝猴——全国只有60多只。
(3)扬子鳄——生活在淡水里,数量很少。
(4)丹顶鹤——全世界仅存1200只左右。
(以上内容边指图边讲。)
小结:所有的珍稀动物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它们是全社会的财富。它们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给我们的家园带来勃勃生机,但它们却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危险,森林被毁,剥夺了它们的栖息地;环境污染,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还有人类的大量捕杀……现在保护野生动物,尤其是珍惜的野生动物,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988年11月8日我国颁布了第一部野生动物保护法,人们已经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那些伤害珍惜野生动物的人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5、看了这些珍稀动物的录像片你有什么感觉?跟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小结:人们欣赏珍稀动物,人们喜爱珍稀动物。动物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珍稀动物是人类的瑰宝,一旦失去,不可再得。
6、人类为什么要保护动物呢?学生自由发言
扩展资料展示:
(1)研究动物可以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科研人员利用动物研究地质的变化录像)
(2)由于大量捕杀麻雀带来的蝗虫灾害。
(3)大熊猫传友谊(大熊猫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4)有益动物是人类的“功臣”
……
7、前些日子,英国首相布莱尔到中国访问,收到了一封信,这封信的部分内容已刊登在一些报纸上,老师给大家读一读信的大概内容:
一些不法分子偷盗我国珍稀动物——藏羚羊。据说,在贵国把披藏羚羊的皮毛被看作有身份的象征,而藏羚羊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希望阁下回国后同有关组织部门协调,制止这种违法行为。
(1)你知道信的结果怎样呢?
*那些偷盗者受到了惩罚。人们不在以穿此皮衣为荣。
(2)这个叫做梁从诚的人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呢?
小结: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不论是中国的平民百姓,还是外国的元首,对捕杀珍稀动物的行为非常憎恨,同时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个写信的人是个非常有勇气的、勇敢的人。提起勇敢的人,索南达杰就是众多为保护藏羚羊而献身的勇敢的人之一。
(介绍索南达杰及他的事迹。)(略)
小结:正是有许多索南达杰这样的英雄,才使珍稀动物有生存的希望,逃脱灾难。我们虽然不能向英雄们那样直接参加保卫珍稀动物的战斗,那我们能不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呢?动物对于人类来说至关重要,人 类离不开动物。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大家行动起来共同保护人类的朋友吧!
三、辨析导行
1、遇到下面的情况怎么办?
(1)、春天,你家的屋檐下有两只燕子搭好了窝,可大人怕脏想把它捅下来,不让它们在你家住。
*想办法既不影响卫生,也不赶走小鸟。
(2)、夏天,邻居家的阿姨看见窗户上有只壁虎就让叔叔把它捅下来。
*劝阻他们不要捅,
(3)、秋天到了,一些农民怕小鸟吃麦子就在地头支起粘网抓小鸟。
*告诉他小鸟是有益动物。
(4)在集贸市场你发现有人倒卖国家保护动物。
*报告有关部门
2、同学们都去过动物园,你们可曾想过动物园里的动物,是不是免遭一难呢?(放录音:管理员叔叔的话。)
(1)你听了管理员叔叔的话后,心里怎么想的?
(2)我们今后再去动物园,应该怎样做到文明观赏?
(学生回答中穿插提问:这些东西是谁扔的?若喜欢动物该怎样做?)
3、帮一帮:
(1)小红到动物园,在熊山,见几只黑熊正抬手向游客讨吃的,她真想扔点吃的逗逗它们,请你告诉小红应该怎么做?
小结:小红应该遵守园内的规定,不随便投喂食物,从而爱护动物。
(2)小军家的湖面上飞来几只白天鹅,请你告诉小军要注意什么?
小结:小军要爱护珍稀动物,不要伤害它们。
板书:不伤害它们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理论讲授 案例分析 多媒体课件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原则
案例教学法,又称情景教学法,情景仿真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和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的真谛与核心,在于让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把理论运用于实际,深化理论学习,真正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为发挥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需坚持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
一是案例分析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案例是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素材,必须运用的观点进行理性分析,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案例的选择与分析必须坚持以成功案例为主、正面引导为主的原则。
2.针对性原则。
案例教学既要因循教学内容的基本结构和脉络线索,又必须紧密围绕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案例的选择与分析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实际和心理需求,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从案例选择的事件来看,要选择那些比较符合大学生接受视域范围的典型案例,如知识阶层、管理阶层、高等教育等范围,这些典型事件对大学生的示范效应明显;从案例选择的典型人物来看,要选择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阅历有某些共同之处,能引起大学生思想、情感共鸣的人物,例如:有作为的知识分子,大学生身边的典型,等等。
3.实效性原则。
案例教学要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多媒体课件设计”等教学方法手段,着眼于帮助大学生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融会贯通地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并突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主旨。
4.实践性原则。
案例教学要通过“案例呈现”、“思考讨论”、“案例点评”等模块设计来实现“以案论理”这一理念,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双向互动的问题域的拓宽、发散思维的诱导、问题情境的建构等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必须摒弃“一言堂”的教法,而要综合运用案例、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动态体系和整体化的解决方案,尤其突出所学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引导学生知行统一。
二、案例教学模式探析
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积极探索并努力构建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多媒体课件“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理论讲授有助于学生明确概念含义、理解知识体系,案例分析则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则是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的生动形象的平台。
1.以理论讲授为主线。
理论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与讲授法结合进行。讲授法有多种具体方式。在案例教学中,理论讲授主要是通过讲解,对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概念、定理和原则等,进行较系统而严密的解释和论证。
在案例教学中,坚持以理论讲授为主线,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认真备课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对讲授的知识要点、系统、结构、联系等要进行精心组织,使之条理清楚,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二、语言要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水平。三、充分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讲授的内容须是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及重点、难点,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或讲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讲中有导,讲中有启,师生互动。四、讲授过程中要结合板书、直观教具及多媒体课件。板书可提示教学要点,显示教学进程。直观教具如图片、图表、模型等,可边讲边演示,以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多媒体课件既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所讲的一些内容,又可以提供大量的辅助信息。
2.以案例分析为主导。
案例分析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案例有两种类型:一是主题式案例。这是围绕一定教学主题(如教学的重点、难点或某一具体的知识点)而展开教学活动的典型案例。二是综合式案例。这是围绕教材中的某一课或某一章某一节内容进行教学的典型案例,一般多用在一课、一章、一节内容的归纳、总结部分。
案例分析在实施过程中,一般须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案例策划。主要任务是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精当地选择案例。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是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提出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思路,选择典型案例。第二个阶段是案例展开。这一阶段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思考讨论、案例点评三个基本环节。第一环节:案例引入。教师用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案例,并提出学生要思考分析的问题。第二环节:思考讨论。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先是各小组讨论,然后由全班同学共同分析案例。第三环节:案例点评。可以让学生点评,也可以教师自己点评,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长处与不足。在点评中,要揭示出案例中所包含的理论,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阶段是案例总结。主要任务是评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总结教学经验与教训。
3.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平台。
多媒体是集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和文字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种技术,它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景和鲜明的教学特点,备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2]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应该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以知识构建、教学互动、学生为主体为基本要素,实施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1)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知识构建过程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结构在人脑中不是直线的层次结构,而是围绕着一些关键概念所构成的网络。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要求,认真分析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各知识点的属性,即是属于概念、原理性,还是技能、应用性;是属于识记、理解性,还是分析、综合性;是属于事实、情景性,还是示范、探究性,等等。在此基础上认真思考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形成既有清晰知识点又完整、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同时也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2)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教学互动的课堂设计。理论讲授重在教师的教,案例分析则重在学生的学。多媒体教学课件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良性互动搭建了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所具有的表现性、受控性、参与性等技术,一方面把教学信息以各种形式传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另一方面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与展示的空间,并及时对学生的反应做出积极的引导、评价,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
(3)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情景设计。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又要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善于启发,因势利导,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非常自然地进入到相关知识学习的情景中。
三、案例教学法的价值与意义
1.案例教学法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的新的教学模式。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必将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案例分析是一种启发式、体验式的学习,它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落实,有助于推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主体”的双向互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灌输教育向自我教育的转化。
2.案例教学法拓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领域。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教学责任心及科研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比传统讲授方法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更加重视社会实践,不断地从社会实践中寻找适合教学的案例,并以之不断地丰富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探索和研究。可见,案例教学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随着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这一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将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但现在不少的教师、家长却有一个共同的苦恼,就是学生缺乏自信心。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学生不愿做可能有困难的事,遇到点困难就畏缩不前;在回答教师提问时,总说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经常判断自己的考试会失败;自习课做练习时,需要不时与别人核对答案,来确信自己的做法正确与否;部分学生喜怒难测,情绪起伏不定,易于和同学产生矛盾纠纷,会有孤僻沉默的表现,很难融入集体中;师生交流中,推卸责任不肯承认错误;甚至部分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学习较为滞后,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下,变得对学习愈发丧失信心,自暴自弃,出现逃课、逃学、辍学等一系列问题。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案的设计、案例的设置等环节中可以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教育和培养。
一、情感激励
【案例】“相识的快乐”中自我介绍的演讲环节。
这是初一入学的第一节课,面对着陌生的面孔,很多学生不敢上台进行自我介绍。也有部分学生在听了其他学生的自我介绍后,认为自己没有特长,不好意思展现自己。还有一些学生在下面蠢蠢欲动,但就是没有勇气走向讲台。在此过程中,我现对前面敢于自我介绍的学生进行了表扬,树立了榜样。再向学生介绍了我在初中、高中阶段面对此类情景时自己不自信的表现和种种克服的办法,给学生带来欢笑和放松,同时也激励大家每一个人都会有相似的经历,要敢于尝试,敢于表现。在这一番自我经历的展示后,终于激发了大家的热情,有几位一直不愿上台的学生,进行了自我介绍。在介绍后,我对每一个人的表现进行了点评,侧重指出了演讲中的一些精彩的细节和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又指出哪些地方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会做得更好。最后全体学生一热烈地掌声,为他们几位同学找到自信而喝彩。这几个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非常自信而且积极。
情感的激励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它不需要教师做多大的动作。有时课堂上一个赞扬的微笑、一个恳切的眼神、一次小小的精神或物质的奖励,就会让学生有自豪感和成就感,能激励其不断地进步,增强自信。
二、活动的设计要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威尔逊曾说过:“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很多的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开展我们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让他们全力以赴,发挥他们独特的创造性思维来设计活动。这样的活动必将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的实际,也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获得成功、收获信心。如,案例《筑起“防火墙”》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活动:“我家门锁被撬,有贼!”怎么办。我就把这个情景活动交给了一个小组,让他们来设计如何应对。他们设计出了很多的应对情景。如:
1.发现家中有贼,要保持冷静,装出若无其事、漠不关心路过的样子,迅速离开家门。
2.赶快去邻居家请大人帮忙拨打“110”报警。
3.如果进入家中,可以装成寻找同学的样子,迅速离开。
4.如果发现楼下或门口附近有可疑的车辆,一定要把车牌号码、颜色和车型特征记录下来,然后告诉警察或大人。
在教学中,学生的这个情景表演十分成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从创新性的活动中激发了自信心。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些可完成的任务,创设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创造中感受自信。在过程中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个性价值和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三、宽容过失
路易・锤斯说:“那些尝试去做某事却失败的,比那些什么也不尝试去做却成功的人,不知好上多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初中生有一个和成人不同的心理世界和独立的价值,思想认识、行为动作比较幼稚。他们对待事物没有教师设想得完美。但正如路易・锤斯所说,我们的学生尝试去做了,不论成功与否,都值得去表扬。因此,对待学生在我们的教学案例的进行时所出现的过失,我们要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失去自信,怀疑自己能力的时候,但可以用坚强的毅力克服它,要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有失败得很惨的时候,会告诉自己不论事前做了多少准备,思考了多久,真正着手做的时候,都有难免会犯错误。但要把失败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告诫自己:我自信我能行。我们要教育学生从失败中寻找方法总结经验,避免下一次又一次重复的失败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更不能紧揪学生的错误不放,这样记仇的行为会严重刺伤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有严重的挫败感,自信心自然无从谈起。
初中音乐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意义重大,不仅丰富了中学生的文化知识内涵,也从艺术涵养方面提高了学生个人素质。随着新课标准则日趋完善,初中音乐教学开始走向多元化模式,乡土音乐在实际课堂中得到了普及推广。为了更好地体会音乐知识乐趣,教师要根据乡土音乐教学实际需求,采用适合学生的音乐教学方案。案例教学法是课程知识教学的先进方式,将其用于闽南乡土音乐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第一,民族性。乡土音乐是富含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闽南乡土风情浓厚,其音乐也带有了很强的民族性,这些都为案例教学提供了现实指导。教师要立足于民族特征,展现出民族艺术的蕴涵。《灯红歌》、《王大姐》等诸多充满闽南乡土情怀的民歌,体现了闽南地区独特的音乐气质,彰显了闽南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以闽南语演唱的歌曲,同闽南戏曲、曲艺艺术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密切的关联。
第二,统一性。音乐艺术涉及领域广阔,主要体现于音乐题材的广泛性,案例教学过程要坚持统一原则,将艺术与教育相互协调起来,引导学生领悟闽南乡土音乐的潜在价值。例如,“天乌乌,要下雨,海龙王,要娶某(妻)”,这首唱响海峡两岸的儿歌童谣,成为闽南与台湾同根同祖、血脉相连的见证。唱着相同的儿歌,念着相同的童谣,两岸儿童从童稚走向青年,走向明天。
第三,艺术性。为戏曲、曲艺和民间歌曲的伴奏,以及传统民俗演艺活动而发展起来的闽南民间器乐演奏,展现出另一种独特风韵。案例教学要筛选出符合闽南地区特点的艺术元素,将这些艺术带进课堂教学活动,为初中生创建多层次的艺术平台。例如,“笼吹”、“十音”等民间器乐演奏已经成为闽南音乐的象征,在当今的街头还常能见到它们的踪迹,列举这些案例可以增强学生对乡土音乐的认知,奠定了乡土音乐内在的艺术感。
2乡土音乐案例教学应用流程
闽南乡土音乐是传统音乐艺术的构成,对当代音乐创作及思想革新具有指导性作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闽南乡土音乐教学选用案例教学模式,要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展开设计。根据笔者经验,乡土音乐案例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案例准备。闽南乡土音乐具有地域性特点,案例教学前要做好准备。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相关的乡土音乐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案例准备是为了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前期有足够时间熟悉闽南乡土音乐,掌握一些基本情况,这样可以减小音乐课堂的教学难度。教师选定某一乡土音乐曲目之后,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其收集相关资料信息,为课堂案例讲解做好前期学习工作。
第二,课堂分组。不同学生对音乐案例教材有不同的看法,案例教学需汇总不同的学习观点,从多个角度体会闽南音乐的艺术内涵。初中音乐课堂采用分组法,可将学生划分为由3-6人组成的几个小组,以小组形式对案例进行多方面探讨。例如,闽南包括: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等地区,分组讨论每一个地区乡土音乐的艺术特色,更加详细地认知乡土音乐。此外,小组成员要多样化,这样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就多些,学生对闽南音乐案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第三,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闽南乡土音乐讨论的结果和意见。这一过程为学生发挥的过程,这一阶段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此时的发言和讨论是用来扩展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的。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闽南乡土音乐,如:音乐特色、创作意图、表达方式等,讨论越多,学习到的知识越多。对闽南乡土音乐集中讨论,既发挥了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最大限度地表达个人想法,这是对闽南本土音乐学习的基本过程。
第四,学结。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闽南音乐本质上属于地区艺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总结闽南乡土音乐可以为其它地区艺术学习提供借鉴,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本土音乐艺术。例如,对探讨案例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回顾本次课堂所学到的知识,指出实际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为其它课程案例应用提供指导意见,不断提升乡土音乐教学质量水平。
3结论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案例教学 反思
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很密切,有利于教师从社会生活中选取案例进行教学,再加上传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枯燥无味、新课改的实施等原因,教师在教学中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所以,案例教学成为近年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虽然广大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经常使用案例教学,但是笔者在平时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上使用案例教学效果不明显的情况,教师有必要进行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新课改真正取得成效。
1.对案例教学的理解反思
笔者在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交流中发现,许多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并不明白什么是案例教学,其中绝大多数不知道案例教学的定义是什么,甚至有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应用举例形式教学阶段。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依据教育教学目标,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展示,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教给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举例是一种比较单纯而直接地提取信息的辅助教学形式,其作用是通过举例来说明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通过案例开展“研究式”学习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从两者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比举例更高级,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合理地使用案例教学,首先就必须明白案例教学的真实含义,其次还要明白案例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案例教学的关键是真实性,把真实典型的案例结合教材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之中积极展开创造性思维。案例教学对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2.对案例选择的反思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要想让课堂生动有趣,案例的选择与编写非常重要。只有选择好的案例,才能让学生感兴趣,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这一点在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教学中很少看到。有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所使用的案例僵化,结果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对案例不明白,出现了课堂教学进行不下去的情况,最终教师被迫舍弃了案例教学,重新走上了传统教学的老路。
还有的教师所选案例针对性不强,达不到教学效果。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选择那些具有针对性、广泛性、真实性、实践性、启发性强的案例,除此之外,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注意选择那些生活有趣的,没有那么多的抽象、复杂的概念、理论,而更多是人物、环境等合理情境牵挂着每一位学生的案例。同时,案例还要符合实际,发人深思,内容不要过长,要简明扼要,以达到使学生合作研究、掌握知识、发展思维、适时适量地讨论的目的。
笔者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发现选择案例的时候还要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点选择案例。
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与社会现实相近的特点,其教材内容大都来自社会现实,有利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因此,选择案例的时候,教师要选择那些有利于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案例,从而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和激情,让学生乐意学习、自主学习。案例教学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合作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案例教学要求把学习的知识置于鲜活具体的案例情境中,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多角度的理解和扩展,让学生能从以往的被动接受中解放出来,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高级思维活动,从而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其次,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担负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的重任。因此,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选择那些能够发挥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的案例。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以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三维目标”。
另外,教师还要对案例进行适当的加工与修饰,将一些案例进行一些简单的修饰,要根据不同教材内容,在调查的基础上精心加工、编写,以达到传承知识和训练思维的育人功能。
3.对案例作用的反思
一、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1.案例讲授法
教师运用案例,通过讲解来说明课程内容,使案例与课程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
2.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
3.案例模拟法
案例模拟法是指事先编好案例的“脚本”,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境,如小品、模拟法庭等,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模拟的案例进行评析。
4.案例练习法
在课上、课后和单元练习及考试时,引入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和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完全摒弃教材案例,苦苦搜寻其他案例
这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有时候执教者需要2周或者1个月的时间准备,节节这样上课根本不可能。
2.自编案例的质量难以保证
教师自己查找的案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限制,缺乏专业性的审查和研究,作为教学案例的价值不高。而把这样的案例应用于教学,很难保证它的科学性及与教材联系的紧密性,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思想品德教材中案例使用的策略
1.对教材中的案例资料要适当地选择使用
教材中的案例资料既不能全部照搬,也不能完全放弃或忽略。一般情况下,要选择性地使用教材中的案例资料,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使用
“教师要准确、深刻地理解知识内容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所选择使用的教材案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有些教材安排的案例与教学内容并不十分契合,就要弃用这则案例资料;有些案例资料很好地体现了教材知识点,就要恰当地使用。在选择使用时,前提是教材中的案例资料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不论是“弃”还是“留”,都是为了使教学更具有指向性。
(2)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来选择使用
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所以我们所选择的教材案例一定要与时俱进。如九年级第七课《时代的选择》,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得把第78页袁隆平杂交水稻20年增产3500多亿公斤的例子替换为袁隆平超级稻亩产突破900公斤,每公顷增产2吨,能多养活四五亿人,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杂交稻种植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水平。这种适当的选择、替代与补充既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时代性、社会化的特色,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并学会从现实中提升自身的心理和道德品质。
(3)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选择使用
“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学生对实际生活经验的感悟和认知”,因此教材案例的使用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2.允许课堂上有不同的声音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与个性的理解和表达,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理论、教材、教师和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质疑和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要勤于收集案例
内容摘要:“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案例”的选用和设计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选编案例谈谈个人的体会和做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案例;选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案例教学法因其高度的实践性、鲜明的开放性和充分的自主性,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成为课改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其中,“案例”的选用和设计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重点难点的突破和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启迪,能力的培养,乃至观念的转变。只有采用了恰当的案例,才能纲举目张,使各个教学环节有效地组织起来,从而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案例教学法要取得实效就必须从案例选编这一源头抓起。
下面,笔者就案例的选编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和思考。
一.唯利是图——追求案例选编的实效性
使用案例开展教学是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其最终目的是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可见,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案例的选编应着眼于它的实际功效,始终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根本依据,切不可华而不实、本末倒置。
从教学目标角度考虑,所选案例一定要有利于组织教学,开展教学活动;要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获得规定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教学内容角度考虑,所选案例首先应尽可能多地涵盖教材概念和基本原理。因为案例教学法是引导学生在分析、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学习、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学生究竟能掌握多少知识与案例本身涉及到多少知识直接相关。其次,所选案例应蕴含能够激起思维碰撞或亟待解决的疑惑和问题。因为案例教学法主要不是靠讲解灌输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而是让学生在发现、判断、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开启智能的。案例的内容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和观点的矛盾性,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都是非常有利的。
以《经济全球化》一课为例,笔者综合了知识、能力、情感三大目标的要求,仔细研读了教材内容,决定以当时刚刚闭幕的多哈亚运会为载体选编案例。
首先,笔者将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一一罗列,仔细分析其内在逻辑,明确了重点难点和疑点,然后搜寻与此关联度较高的信息加以编撰,紧紧围绕本课的基础知识和疑难困惑设计了以“中国商品走进多哈”为主要内容的案例,从而使掌握知识和探究案例有可能成为同一个过程。
为了实现“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笔者在案例中设计了一组中国出口的包括卡塔尔小国旗和吉祥物奥利在内的商品资料,充斥多哈街头的“中国制造”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经济腾飞,实力渐强,对外开放层次提高的现实,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而运用“耐克公司尽展容颜,成为中国亚运代表团领奖装备赞助商”的素材,对比中外产品在国际分工链条中的地位,又让学生意识到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支持国产品牌,振兴民族企业”成为同学们的一致呼声,有效地达到了案例与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二.有的放矢——加强案例选编的针对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对案例的选编应建立在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其中包括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所选案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澄清学生的思想误区。例如,在学习《经济全球化》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笔者以“猜猜亚运吉祥物奥利的生产地”导入,迅速激发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笔者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消费问题,在校园里选取了几个典型的消费片段,编撰成案例让学生分析和思考,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对正确消费观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去粗取精——体现案例选编的典型性
案例堆砌,为案例而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大忌。运用案例的目的是为了使抽象理论具体化,书本知识生活化,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活学活用。不加选择地大量罗列案例,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兴趣盎然,实际上根本就目不暇接,更谈不上对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容易冲淡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教育功能。因此,案例并不在多,而在于精。
“精”,一方面体现在案例的质量要高,辐射面要广。社会生活纷繁芜杂,新鲜事件层出不穷,而课堂时间有限,教材内容有限。我们应当尽可能挑选、使用那些能“最贴切地说明概念和原理、最大程度地引起学生关注、最集中地反映某方面社会问题、最具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件作为案例。
例如:去年上到《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正值我国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之际,学生对相关信息极为关注,国内外反响也非常强烈。笔者考虑再三,放弃了原先收集的大量材料,对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正在播放的系列片《追月人》进行剪辑,精选出几个“嫦娥一号”研发过程中的典型事例编辑了一段视频材料,启发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从案例中发现航天工作者的精神境界,以及这些精神对卫星发射成功所起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思考这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古往今来这些精神还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精神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何意义等系列问题,从而收到了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缩短了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精”体现在案例的数量要少,可挖掘度要深。案例不同于举例。举例是教师讲解知识的一种手段,既可以精心准备,也可以信手拈来的。而案例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生成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对象,它要能通过层层挖掘,尽可能多地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感悟。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是贯穿整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甚至能够一例多用,适用于多个章节。“嫦娥一号”这一案例就被一些老师从不同角度进行挖潜、剖析,应用于《生活与哲学》中整个第二单元的教学。
四.去伪存真——把握案例选编的真实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本课程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所选案例应该来自生活、贴近生活,不宜胡编乱造,随意杜撰。
引用真实具体的案例,尽量讲明事件发生的现实背景、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和结果等场景细节,至少有两点好处:一、真实感强,可信度高,有说服力,增进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二、使学生时刻意识到所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并且能够应用于实践,从而产生探究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因此,即便是出于课堂教学的需要必须对案例作出编辑和修改,也尽量要保证其真实性。
五.辞旧迎新——抓住案例选编的时效性
把握时代特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教材案例常常不被学生喜爱,不便直接用于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是缺乏时效性所致。所以,案例选编应紧跟形势,及时更新。新近发生的、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的重要社会事例是首选。上述例子中,学《经济全球化》选用刚闭幕的多哈亚运会做案例,学《永恒的民族精神》选用刚升空的“嫦娥一号”做案例都是基于这一点。
案例的时效性制约着教学的实效性,虽然一个案例会从不同侧面反映理论知识,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使用同一个案例也是常有的,但是经常单一地、反复地使用容易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平淡乏味、教师知识贫乏。所以,在今年学习《价值与价值观》时,笔者有意回避了“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雪灾无情人有情”等背景资料,而选择以最近奥运火炬在海外传播的曲折经历为切入点制作案例。这种充满新鲜感和时效性的案例切中了学生的关注点,有利于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完成学习任务。
六.舍远求近——实现案例选编的近距性
在案例教学中,尽量缩小教与学之间空间距离、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选择使用来自学生身边的真实生活的案例,使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的、直观生动的感性材料,才能让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讲”,增强主动探究的意愿。
例如,在上《体味文化》一课时,笔者编辑了一个乡土文化为主题的案例。课堂以一组江山古镇民居、土特产(米糕、粽子、茶叶、西砚等)、历史名流、传统文艺(莲箱、私塾、旱船、手舞狮、板凳龙等)的图片导入,启发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瞬间引发了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便在学生的议论中被感悟。然后,老师又引导学生对比须江上游文化和下游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区域文化各具特色。接着,引导学生发现文化的内涵,谈谈江山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和对江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由于本案例的选取“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也很感兴趣,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反,笔者曾经在教学《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时,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编撰了案例“奇瑞——东方之子”,但由于该案例距离学生生活遥远,学生对该企业的生产经营不甚了解,课堂气氛沉闷,未能如期展开探究活动,也就没能实现事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可见,舍远求近,发挥近距离效应,在案例选编中是极为必要的。
七.扶正祛邪——坚持案例选编的正面性
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是逆反心理较强、思维有一定的独立性但辩证性不够、易冲动、易偏激。这就需要我们在案例选择时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用积极的案例去激励学生,避免使用那些可能带来负面效应、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容易使学生思想上产生迷惑和动摇的反面消极案例。例如:在上《政府的权利:依法行使》时,笔者以为用《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上海允许小摊贩设摊摆卖”的新规定等正面案例要比使用“孙志刚惨遭毒打致死”、北京“小贩杀死城管”等反面案例好。虽然前者在吸引学生眼球方面也许不如后者,但如果经常使用一些反映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容易使学生把个别丑恶现象当成是社会普遍现象,分不清主次,进而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丧失信心。这样,不但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混乱,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违背了我们使用这些案例的初衷。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选编案例有如大浪淘沙,必须在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仔细甄别、精心筛选,才能寻找到真正适用的教学珠玑,为案例教学法成功地实施开启一扇宽敞的大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