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患关系论文范文

护患关系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患关系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患关系论文

第1篇:护患关系论文范文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重症患儿89例,其中男49例,女40例,年龄29d~8岁,平均(3.4±2.2)岁;患儿原发疾病为呼吸心搏骤停7例,哮喘持续状态1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0例,感染性休克2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发颅内出血3例,肺出血6例,重症肺炎50例。

1.2呼吸道护理管理方法

89例患儿在行对症治疗期间均给予呼吸道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环境护理:对病房内空气进行净化,定期进行通风换气,每日2次,每次换气时间不短于30min;每日利用紫外线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同时用含氯消毒剂对地面进行适当擦拭;确保病房温度和湿度适中;医护人员进入PICU前应根据规定更换帽子、佩戴口罩并换鞋,同时应对家长探视时间予以合理控制。②镇静护理:大多数患儿由于年龄较小或父母无法一直陪伴在身边,常会出现烦躁、哭闹等现象,可导致病情加重。护理人员需给予充分镇静,特别是对于重度肺高动脉压患儿,其吸痰时有剧烈反应,应在吸痰前给予适当镇静剂以避免患儿躁动。③心理护理:患儿在疾病刺激下及陌生环境中很容易出现恐惧、忧伤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保持亲切和善的态度,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患儿有效安慰,消除其恐惧,使其配合治疗与护理。④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护理:给予患儿氧气驱动雾化面罩吸氧,将30mg氨溴索与20mL灭菌水注入雾化罐中,与输氧装置连接并将氧流量调节为3~5L/min,当面罩中喷出气雾后将其扣紧在患儿口鼻上。每日进行4~6次吸氧,每次吸氧时间为10min~15min。⑤护理及吸痰护理:指导患儿抬高头颈取半卧位,使气道保持伸直状态;协助患儿排痰,每2h为患儿进行1次叩背或协助其翻身,每1h~2h为患儿进行1次吸痰且保持吸痰动作轻柔,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20s,压力在190mmHg以内。⑥叩背、震动护理:对于咳嗽无力、咳嗽伴随痰多等患儿给予叩背及震动,震动操作方法是将中指与示指置于需震动处,将掌、腕及指弯曲并伸直手臂,通过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对抗收缩形成振动。叩背时弯曲手背、并拢四指,利用空掌心对患儿脊背进行轻轻叩击。⑦呼吸道湿化、抗炎、解痉:利用高压气体作为喷射式雾化器的动力,在给药同时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给药,所用药物主要为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氨溴索及异丙托溴铵,同时给予祛痰、抗感染、抗炎及支气管扩张治疗。

2结果

本组89例重症患儿PICU住院时间为3d~9d,平均(4.3±1.2)d;进至PICU后所有患儿均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或痰液窒息,无死亡事件发生;1例患儿出现原发呼吸道感染加重现象,1例出现坠积性肺炎,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3讨论

呼吸道护理管理对于重症患儿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与患儿疾病治疗效果及抢救成功率均有密切关系。对PICU患儿展开呼吸道护理管理,其目的是促使患儿原发疾病有效恢复,同时对医院感染的出现予以有效预防,且后一目的在社区医院护理工作中更为重要。重症患儿因应用广谱抗生素、机体免疫力受损、糖皮质激素等因素很容易发生内源性及外源性感染,外源性呼吸系统感染中大部分为医源性感染,其感染途径为医护人员口鼻、手,损伤性操作或受污染医疗器械等,也可自病房环境或医院内致病菌侵袭引发。现如今,院内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对于住院患者,特别是对于重症患儿而言已成为十分严峻的问题,常见的肺部感染类型主要为呼吸机相关肺炎及院内获得性肺炎等。在致病菌耐药率不断增高及耐药种类日益增多的现状下,重症患儿肺部感染临床治疗难度日益增大,几乎已达到无药可用的地步,因此对肺部感染等医院感染加以解决的最佳方法,也是惟一方法即为预防。基于这一理论,我院在为重症患儿进行治疗时,均给予呼吸道护理管理,从环境护理、镇静护理、心理护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护理及吸痰护理、叩背、震动护理、呼吸道作者简介:卢艳芳,女,本科,主管护师。湿化、抗炎、解痉等方面展开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以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与规范化操作,确保病房空气清新、湿润、洁净,为患儿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与全面的护理服务,结果显示89例重症患儿PICU平均住院时间为(4.3±1.2)d,进至PICU后1例患儿出现原发呼吸道感染加重现象,1例出现坠积性肺炎,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事件发生。

4结语

第2篇:护患关系论文范文

一、民族风俗习惯

分住在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天然林的5个寨子里,土地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长期居住着村民400余户、2000余人。走进岜沙,随处可见茂密的森林。他们以稻作为主,狩猎为伴,尽管已经“无猎可捕”,但是,这里的男人仍然保留着标准的“背枪配饰”。这里箐黑林密,鸟道蚕丛,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千百年来极少有外人进入。“岜沙苗寨”面积不大,建于山梁坳口及面向都柳江一侧的半坡上。整个“岜沙苗寨”木楼古朴、简单,四周则为密林环绕、环境幽雅。“岜沙苗寨”全系苗族,衣着极为传统,发饰极为奇特。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岜沙人普遍认为,“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他们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产生活所需,其余概受制约。至今保持着一二千年前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着装依旧保持着强烈的原始色彩。岜沙人看待生死十分坦然,他们非常朴素的认为,人从生到死是生命的自然规律,让四季常青的树木延续人类的生命。在岜沙每出生一个孩子,家人都要为降临人间的小生命种上一棵树,并对这棵树进行料理保护,祈望这个孩子像这棵树一样健康成长。岜沙人的丧葬习俗是神奇的,岜沙人没有在生前就准备棺木的习惯,一个棺木,择地埋葬后,即在墓穴上同样种上一棵树,表示先人的生命与树同在,让生命在自然中继续延续。岜沙人把生命融于自然,融于村前寨后的每一棵大树,形成了岜沙独特的树葬风俗习惯,因此,在岜沙,只见古树参天,森林密布。禁止滥伐树木,很早就成为村规民约:只要发现有人盗伐树木,就要罚120斤米、120斤酒、120斤猪肉供全寨人吃,以示警告。村民们因生活所需,上山拾柴都自觉保护幼苗和树干。占里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城东北25公里,全村不足800人。是一个长时间保持人口低增长的侗族聚居村,这里古木参天,流水潺潺,景色迷人,民风淳朴。应该说,占里侗寨是一个深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村寨。在崇尚“多子多福”的中国,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子多福”的观念更是根深蒂固。而占里人自觉格守着古老的盟誓,维护着朴素的生态意识和独特的生育观,数百年来人口几乎零增长。任凭外界如何变化,这里依旧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对树木的崇拜也是占里人世代不变的信仰。神秘的树葬,更是一道独特的风俗习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结构都是由单个的家庭以及通过血缘及地缘关系组成的村寨、乡镇所组成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居住及其生活、生产单位就是族群生存的社会环境。人们在这种环境中生活,自然要受到各种习俗及规则的制约和影响。“岜沙苗寨”与“占里侗寨”人们的生活方式,充分说明了从家庭—家族(家支)—村寨(族群)的演变及放大的过程。也就是为了维护从个人到家庭、家族、村寨直至一个民族的利益。个人的生存就像是整个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而风俗习惯确实又把个人利益同家庭、家族、村寨以及民族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因此,民族风俗习惯对于个人的制约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成为习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类走向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二、敬畏自然才能保护生态环境是民族习惯彰显智慧的体现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告诉我们,人类的社会结构是由单个的家庭以及通过血缘及地缘关系组成的。大大小小的居住及其生活、生产单位就是族群生存的社会环境。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指出:“在一切有组织的动作中,我们可以见到人类集团的结合是由于他们共同关联于有一定范围的环境,由于他们住在共同的居处,及由于他们进行着共同的事务。他们的行为上的协力性质是出于社会规律或习惯的结果。这些规则或有明文规定,或是制定自动运行的。一切规则、法律、习惯及规矩都明显是属于学习得来的。”[1]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在这里所说的“规则、法律、习惯及规矩”指的就是风俗与习惯法,通常讲,风俗是“自动运行”的,而习惯法是强制实行的,具备法的特征和功能。岜沙人认为:“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他们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产生活所需,其余概受制约。至今保持着一二千年前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着装依旧保持着强烈的原始色彩。岜沙人的生活方式来源于他们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心理及其人类共有的“万物有灵”的观念。而对于大自然的崇拜实际又始终贯穿了岜沙人的生活方式。更为神奇的是,岜沙人在观察世界与大自然时,不是远离世界和自然,在世界之外去观察世界,超越自然去观察自然。他们认为,他们天然就存在于世界与自然之中,只是其中的一分子。因而他们总是以人为尺度去观察、体会世界和自然,并将世界和自然拟人化。对那些一时不可解释的现象、超人及超自然的力量,进而成为他们心目中各种各样的神灵。由于岜沙人非常接受“万物有灵”的观念。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着装依旧保持着强烈的原始色彩。即便是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他们的生活方式,依然相当盛行,时刻反映了他们的生活逻辑与规律。其中以树木的崇拜最具有代表性。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就是对树木无限崇拜最为鲜活的例证。岜沙人对树木的崇拜,听说起来让人难以自信,从古到今,岜沙人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产生活所需,其余概受制约。尽管321国道已于60年代修通过境,可就是没有汽车到岜沙拉走过一根木材。岜沙人绝无仅有的砍树“行动”的例外,是发生在1976年,北京修建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岜沙人怀着对无限敬重的心情,毅然决定将全寨一棵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用于修建纪念堂。尽管今天的岜沙人生活并不富裕,他们的生活水平仍然低于“贫困”线的标准。但是他们从不因生活所困,而砍伐树木。而占里人则流传有种种植树造林的传统,其中“嫁妆树”的习俗最为著名。即孩子出生之后,便为之栽种一百株衫树苗,作为儿女成家的嫁娶费用,甚至有的母亲还专门为女儿栽种“嫁妆树”,预备嫁娶费用。作为经济欠开发、欠发达、欠开放的贵州,无论是经济建设的规模,还是经济总量都是相对发展滞后的,但是,大家共识的贵州,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素有公园省之称。同时贵州也是一个森林覆盖率达42.53%的省份。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根据贵州省林业厅2012年的统计,贵州省黔东南州的森林覆盖率达63.44%,大幅度的高于全省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而地处在岜沙苗寨、占里侗寨的黔东南州从江县的森林覆盖率达68.24%,同样也高于黔东南州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贵州有70多种珍稀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目录,绝大部分珍稀植物在黔东南州都有生长分布。当然,从江县的森林覆盖率高的原因可能因历史、环境、地理、地貌、气候、经纬度等等因素的影响,但当地的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习惯应该说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三、岜沙人、占里人的风俗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法的功能和作用

从法理学上讲,法律渊源一般可分为法的正式渊源和法的非正式渊源。法的正式渊源是指可以从体现于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明确条文形式中得到的渊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尚未在正式法律中得到权威性的明文体现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习惯是否具有法的特征、法的功能、法的地位、法的作用,在学术界和实务界,是有不同看法的。从法的特征看,习惯显然不完全具备规范性、国家意志性、普遍性、以权利义务为内容、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但是,习惯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强制性,其规范作用、社会作用是明显的,通常讲,规范作用是社会作用的手段,社会作用是规范作用的目的。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性手段主要就是习惯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自觉地创建新的社会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日益多样化。当法律存在漏洞或者意思不清晰时,习惯就可以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法的渊源,来帮助人们找到解决法律问题的适当方法”[2]。岜沙人、占里人的习惯,在他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非常贴切地体现了这一特征。1.岜沙人、占里人的风俗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基本具有法的规范性即不特定性和反复适用性。他们对树木的崇拜和对大自然的敬畏,有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用文字的形式记录的村规民约。若有违反者,将受到处罚。2.岜沙人、占里人的风俗习惯具有法的特征普遍性痕迹。作为国家意志的法,其表现的形式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法,也可以表现为政策、甚至风俗习惯等。在岜沙人、占里人的心灵世界里习惯时刻调整和维系着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其调整的深度和有效性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强于国家法。习惯根植于他们的内心,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实施,社会秩序自然地维系与调整。3.岜沙人、占里人的风俗习惯具有法的特征,以设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调整村民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村规民约设定,对树木的栽种和对擅自滥伐树木的惩罚,都有严格的程序和措施,保证习惯得以完整的实现。以求达到保护环境,维系生态可持速发展的目的。不容讳言,尽管岜沙人、占里人对树木崇拜的风俗习惯具有法的某些特征,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承载着法的功能和作用,岜沙人、占里人对树木崇拜的风俗习惯,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是当地村民共同意志的体现,并且主要依靠口头传播和继承,与他们的祖先、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岜沙人、占里人的心目中,尽管从效力上而言,风俗习惯、村规民约没有神话传说和现行法律那样高效力,但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却远远不及风俗习惯、村规民约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还包括当法律存在漏洞或者意思不清晰时,习惯就可以作为来帮助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最适当方法。正如德国法学家阿图尔·考夫曼所说:“什么使得一种风俗习惯能成为习惯法?不是原始上的可强制性以及长时间的规律行使,而是相关规定的社会伦理内容,是针对共同福祉的。”[3]但风俗习惯、村规民约毕竟不是习惯法,更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法。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在社会管理过程中,不能将习惯的积极合理的因素、因子视同政策和法律,更不能代替法律。当然,我们对岜沙人、占里人对树木崇拜的风俗习惯的认识和理解是非常肤浅的,也存在不断认识、挖掘、整理的过程。

四、岜沙人、占里人的风俗习惯已经成为守护

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强制性规范从历史上看,无论是岜沙人、占里人,包括其他少数民族在贵州这块神秘的土地上生产、生活,形成了完全符合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风俗习惯,对水土的保持及气候的调节有着积极的作用,非常有效的抵御和防范了自然灾害的发生,确保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速发展。他们通过习惯有效的解决内部成员之间的冲突和纠纷。正因为如此,岜沙人、占里人尊重、崇拜树木,禁止砍伐树木的习惯,特别是禁止滥伐树木,普遍融入县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及新型农村建设规划等等规范性、制度性、强制性措施和手段的制定。在当地绝大多数村规民约的制定,尽管侧重面不一样,都将禁止砍伐树木作为村规民约的核心,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的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管理格局。由于岜沙苗寨、占里侗寨独特的自然生活习惯以及天然的立体生态环境,近年来,吸引了各类有识之士的目光。当今的岜沙苗寨、占里侗寨已经成为贵州的一张旅游名片,占里侗寨还入选“2013年中国最美田园”的美誉,是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保护民族村寨,特别是岜沙苗寨,被誉为苗族文化的“活化石”和“生态博物馆”,已经成为贵州独特的旅游资源,是人们到“多彩贵州”旅游的非常向往的必到之处。随着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岜沙人、占里人以传统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他们表演和展示自己的民族服饰、生活习俗,打理着以家庭为主要特色的“农家乐”,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发展原生态旅游,成为他们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的路径之一。可以预见,原汁原味的岜沙苗寨、占里侗寨的民族习惯,已经成为日益兴旺的原生态旅游的主打产品。随着旅游产业的提升,必然会引爆上下游民族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将超常规的为当地经济发展预留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民族特有的,才是自己的,也只有民族特有的,才可能是世界的。岜沙苗寨、占里侗寨的民族习惯是多彩贵州、神秘贵州的一朵奇葩,表现为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共同信守的行为准则,对当今社会秩序的维护、自然环境保护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建立奖励补偿保护

自然生态环境的法理机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今岜沙人、占里人生活的贵州省从江县经济建设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按照国家的政策标准核算,贵州省从江县仍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我们说,国家级贫困县没有歧视的含义。尽管他们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大都属于国家政策限制开发和限制利用的范围。从一定程度上讲,岜沙人、占里人尊重、崇拜树木,禁止砍伐树木的习惯,对自然、植被、水土保持、气候调节及生态环境保护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诸多方面,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的。谁都不会否认,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们经济建设发展的成就,经济实力有了大副度的提升,国力大为增强,经济总量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在世界范围内,有着非常重要地位和作用与我们国家的西部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换取东部的经济发展和腾飞,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是西部自然资源环境的保护,换取东部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二者相互依存,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离不开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环境的保护。从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看,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后,无疑应该返哺西部地区。在我国“封山育林,禁止砍伐”,当下已经成为国家的政策所导向的基本内容。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已经全面实行的“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草”的奖励和补贴政策措施,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可以说“功不可没”。作为长期栖息在西部贵州的少数民族村民,他们崇拜树木,禁止砍伐树木的风俗习惯,理应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从经济的、法理的层面讲,也应该享有适当的奖励和补贴,以解决他们温饱之忧,为自然生态的保护增添“助推器”。

第3篇:护患关系论文范文

一、临床资料

1998年神经内科收治脑血管意外病人370例,通过护理评诂,根据对自身疾病表现出的心理状况不同分为四型,焦虑抑郁乐观依赖。

二、护理

2.1焦虑型,多数病人年龄在60岁以下,由于生活工作紧张,突然发病,出现偏瘫,语言障碍,生活的突然改变,出现紧张、担心、疑虑、求医心切。我们采取主动介绍医院环境,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征求病人的需求,帮助病人联系各项检查,使病人焦虑情绪放松安心住院。根据病人接受能力与之探讨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使病人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制定相应护理计划,征求病人意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失语的病人出现的焦急,要帮助其适应非语言方式进行交流,如笔录,手势,询问等方法,护士要主动并且细心耐心,态度和蔼,满足病人生活要求,降低焦虑程度,帮助病人制定语言康复计划,定时进行练习,鼓励病人大胆发言,读报,树立信心。

2.2抑郁型:女性较多,病人由于疾病的影响对生活失去信心,压抑自己的情感,产生被生活遗弃的心理,出现喜怒无常。我们针对其特点,首先要树立自信心。曾有一位女病人脑血栓后出现偏瘫失语,整日泪流满面,家属对她很关心,但病人情绪低落,我们一面开导病人,一边讲解疾病护理的知识,教其恢复肢体功能的方法。让患相同疾病的正处于恢复期的病人现身说法,病人看到了希望很快振作起来,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有效的功能锻练使肌力恢复较快。另一女病人不慎出现了尿床,觉得尴尬痛苦的哭了,我们立即为她更换了床单并且安慰病人不要难过,并用屏风遮挡满足病人的自尊心的需要,避免使用容易产生刺激性的语言,病人情绪很快稳定,对于内心抑郁的病人,感情不能控制时,我们不是一味的劝解,而是守在病人床边采取倾听,病人提供生活护理。保护其安全,不勉强其作事,让其发泄心中的苦闷,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情绪稳定后征得病人的同意后再做各项治疗护理,重视家属的作用,在病人情绪不稳定时适当放宽探视要求,允许家属陪护,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感情交流,可使病人获得慰藉,减轻孤独感。增加安全感受利于疾病的恢复。

2.3乐观型:60岁以上病人偏多,部分病人能认识自身疾病,只需医护人员给予一定的指导,病情会得到好转和控制。另一部分盲目乐观者,没有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给疾病治疗和护理带来影响。在急性期易出现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护士除密切观察病情外,要把脑血管病的危害性和危险因素向病人及家属讲明,引起病人重视从而改变对疾病的认识,听从医生和护士的安排,积极配合治疗,遵照医护人员指导,进行功能锻练,达到早治疗早恢复的目的。

2.4依赖型:70岁以上老年人偏多,处于康复期间最多,在康复期,病人的体能锻炼,功能恢复非常重要,病人依赖家人及护士过多,缺乏独立性,首先要多与病人交谈了解心理特点,把恢复期的功能锻练重要性说明,还要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让病人从思想认识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有恢复健康的愿望,主动接受护士的指导,护士与病人和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划,生活基本自理,制定的目标要使病人易达到为宜,护士在旁指导帮助。发挥病人主动性在进行时不要催促,让其有充足的时间,病人看到成绩能增加锻练的自信心,鼓励病人自理生活,有利于下一步进行锻炼,在进行功能锻炼时要有护士在旁边,提供指导和维护,增加安全感,消除顾虑,在取得一定的成绩时要肯定鼓励病人坚持下去。锻练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