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行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食品产业 行业分析 投资
一、定性分析
(一)宏观分析
自2008年以来,我国食品制造业就出现了快速的增长趋势。截止到2008年6月,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与2007年同期相比,我国食品产业累积工业生产总值实现增长35.43%,食品类产品销售额和总利润值都获得了极大提高,同时也给国家创造出了巨大的税收。同时,食品价格出现了大程度的浮动,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超过了3%的国际公认警戒线。物价由最初的结构性上涨逐渐向全面性的通货膨胀趋势发展,其中食用油的价格就出现了历史的新高,因而也出现了多方面的安全隐患。对于这一现状,国家本着稳定物价,维护市场秩序的角度出发,陆续出台了一些宏观调控的政策,其中包括《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大宗农产品金控报告和信息管理办法》等。我国出台的《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对乳制品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使得行业门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液态奶产品增长速度开始变缓。国内乳制品行业液态奶的主导地位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出现了奶粉、奶酪等产品为主线的综合性、多元化的乳制品产品模式开始成为我国乳业的一大发展趋势。近年来,食品行业并购的现象频频发生,行业呈现出一种整合趋势。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造成的成本压力以及国家政策的监督,使得产品行业不断向产业集中发展,我国食品行业也经历着以大型产业和外商独资为主的并购狂潮。
(二)行业分析
(1)食品行业的基本特征分析。目前我国产品工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但主要还是以农副产品的加工为主,具备比较低的精细加工程度。目前,食品行业具有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也主要是以一些中小型的食品制造企业为主,其主要特征就是:价格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严重,生产技术水平的低下,集中化程度也比较低。随着我国食品行业成熟度的不断提高,出现了行业利润逐渐的向大企业集中的现象,食品行业资源整合的重任最终还是落在了行业巨头企业的身上。
(2)我国食品行业的战略性分析。随着我国食品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食品企业的竞争关系日益激烈。从商业角度来看,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食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现阶段,零售产业也实现了迅猛的发展,国际上的一些大型零售企业市场也在不断向我国扩张,同时再加上一些区域性质的大型零售企业的快速崛起,使得零售产业在我国城市中的主导地位更加明了。目前我国消费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依靠的还是连锁经营的方式,现在也在不断开拓农村的潜在市场。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产业的重要相关产业,也在伴随着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而迅速的增长。
二、定量分析
(一)财务分析
(1)企业收益力分析。收益力其实也就是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投资者获利多少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企业收益力的分析,具体的可以从总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分析。现在就对康师傅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其收益力状况。从净资产受利率来看,康师傅企业具有较高回报率,说明了企业的资产利用率很强。企业主营业务的利润率时刻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也直接表明了企业在经营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总之就是康师傅企业还是具备了很强的收益力。
(2)安定力分析。对于测试企业的管理基础是否稳定,企业是否具有足够的偿债能力,企业的财务结构是否合理等问题,可以对企业的安定力进行分析。流动比率是在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概念,流动比率又称之为资金运营比率。从理论上讲,企业的流动比率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成正比例关系,流动比率越低,就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差,一般企业还是追求比较高的流动比率。但是流动比率也不一定就是越高越好,如果其值过高的话,很可能会使企业出现资金呆滞,造成资金的不合理利用。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康师傅企业中,2011年的资产负债率为7.97%,而2012年降低到了6.85%,这也说明在2012年康师傅企业的偿债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同时由于企业较低的资产负债率,使得企业的资产结构呈现出了一种不合理的现状。
(3)活动力分析。如果企业的资产可以得到最有效的应用,那么其经营效率是比较高的,也可以说企业的活动力比较强的。衡量企业资产的效率,主要还是根据销售收入,具体衡量方法就是查看企业全年销售收入净额与年初、年末资产总和一半的比值,这一比值越高就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率越好。康师傅这个指数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应收账款周转率在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也说明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方面是相当有效的。经过数据调查显示,康师傅企业的活动力水平还是比较低下,表明企业对于现有资产的利用能力还不够强,在经营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二)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的依据就是K线。康师傅本身属于一个大型知名的品牌,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企业同时积极地抓住了时机,建立起了强大的渠道优势,使其品牌的影响力能够渗透到市场中的每一角落。企业借助自身的品牌效应、合理价格和全方位的广告宣传,使得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步。同时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持续增长,导致了企业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康师傅企业针对这种情况,采取的措施就是压缩生产成本,减少原材料的使用情况,将之前16克的瓶重降低到现在的13克左右,在现在的国内瓶装水市场上,康师傅的成本是最低的。企业生产技术不断创新,现在已经达到了每小时生产36000瓶的规模,预计未来将达到更大的生产规模。
三、结语
在本次的食品行业资金投资分析研究中,我们选择了国内知名的食品生产公司康师傅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其具体定性分析过程涵盖了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分析以及产业形势的分析,在行业的分析中具体又分析了产业特征和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战略;而定量分析主要就是针对康师傅企业,对其财务包括收益力、安定力以及活动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还包括对康师傅企业的技术分析。由此,我们可以对康师傅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做出一个大概的判断。本次研究涉及的方面还不是很全面,所利用到的数据也只是康师傅企业几年之前的财务数据。因此,对产业的具体分析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也是需要后期不断去改进和完善的。
(作者单位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胡晓妹.行业分析在证券投资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05): 94-96.
[2] 张庚.转基因食品行业投资价值分析[J].中国企业家,2001(04):41-42.
多年来,食品级剂产品一直是福斯油核心竞争优势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福斯已开始研发和生产食品级剂,拥有GERALYN和RIVOLTA两个系列,超过两百多种产品。2010年收购壳牌食品级剂业务,进一步丰富了福斯食品级剂产品系列,并得到了众多客户的认可,并在进入中国市场2年多的时间中取得了不菲的业绩。为了进一步了解福斯食品级剂在国内的发展情况,我们有幸采访到了福斯油(中国)有限公司CASSIDA加适达食品级剂产品经理郭太勤先生,他向我们介绍了食品级剂在我国的发展及CASSIDA加适达品牌的优势,希望对企业选择食品级剂有所帮助。
记者:近几年食品级剂在中国食品生产企业中的地位发生了喜剧性变化,前几年食品级剂在中国市场还鲜为人知,而现在已被众多企业的认可与采用。近几年食品级剂在国内迅速发展背后的因素有哪些?
郭太勤:近几年,食品级剂在中国快速发展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政府法规的推动。2009年12月,GB23820-2009《机械安全 偶然与产品接触的剂 卫生要求》开始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国内食品生产企业必须使用经过NSF注册认证的NSF H1食品级剂,这对食品级剂在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让一些企业开始去认识、了解,并使用食品级剂。
第二,食品生产企业逐步认识到食品级剂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食品安全问题对企业品牌有着生死攸关的影响,使用有NSF注册的食品级剂能够有效杜绝食品生产中剂对食品的污染。
第三,普通消费者开始关注食品级剂在企业的使用情况。近几年,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增强,企业在生产食品时是否使用食品级剂也成为近年来民众普遍关注的焦点。此外,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和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都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在关键控制点使用食品级剂。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福斯油和CASSIDA加适达食品级剂发展历史。
郭太勤:福斯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油生产商,产品线非常丰富,包括车用油、工业油、矿山油以及特种油——LUBRITECH。福斯一直将食品级剂作为核心业务之一,于上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食品级剂的研发和生产,主要以GERALYN和RIVOLTA两个系列为主,包括液压油、齿轮油、压缩机油、脂、喷剂、清洗剂等接近200种产品。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食品级剂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福斯于2010年10月收购了壳牌的食品级剂业务——CASSIDA加适达食品级剂,并由福斯LUBRITECH特种油部门管理和运营。CASSIDA加适达食品级剂开发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在全球食品级剂市场处于领先位置。通过此次收购,福斯LUBRITECH不仅获得了CASSIDA加适达品牌,同时全面收购了CASSIDA加适达技术、生产、人员及全球业务。通过对CASSIDA加适达产品线的调整和丰富,2011年10月,福斯LUBRITECH推出了全新的CASSIDA加适达食品级剂产品系列。
记者:食品级剂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有哪些重要性?对保障食品安全有什么意义?
郭太勤:食品行业的竞争从根上说是品牌的竞争,在消费者中建立一个知名品牌是非常漫长的过程,而因食品安全问题导致一个大名鼎鼎的品牌的消亡则可以在一夕之间。在当今食品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食品原料、包装物、成品等与用于机器的剂的接触不可避免,因此非常有必要使用对人体健康无不良影响的食品级剂。
记者:据了解,目前我国也在酝酿出台食品剂的相关法律法规,以推动食品级剂在食品生产企业的使用,请您介绍下目前国外食品级剂相关法规及分类情况如何?
郭太勤:目前,全球很多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都有各自的食品级剂标准,但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最有影响力的仍然是美国的法规和标准。下面主要介绍下美国目前食品级剂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美国联邦法规FDA 21CFR中规定了食品级剂的组分和限量;美国农业部USDA建立了食品级剂的分类标准,将食品级剂主要分为H1可偶然与食品接触的剂,H2不可与食品接触的剂,3H脱模剂(可直接与食品接触)这3个等级。1998年之前,USDA负责食品级剂的注册认证工作;1998之后USDA停止该部分业务,随后NSF美国国家公共卫生基金会接手该项工作。
应该看到,NSF注册限定了食品级剂的组分和限量,并没有对剂的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等做出要求,因此较容易注册。目前全球有超过600家企业,1万多种NSF注册的食品级剂产品。
为进一步提高食品级剂的安全,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6年了ISO 21469《机械安全 偶然与产品接触的剂 卫生要求》,该标准不仅限定了食品级剂的组分和限量,同时对食品级剂的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生产车间卫生条件等都有严格要求。目前全球只有8家公司通过该标准要求,CASSIDA加适达食品级剂是全球第一个通过该ISO21469认证的产品系列。
此外,还有一些宗教对食品级剂的要求,例如HALAL(清真)和KOSHER(犹太)认证。
记者:CASSIDA加适达近两年在中国市场业务增长迅速,并且获得了较高的市场认知度,您认为CASSIDA加适达系列产品能够取得这些成绩的核心优势在哪里?
郭太勤:首先,在食品安全性方面,CASSIDA加适达系列通过了NSF,ISO 21469,HALAL,KOSHER注册和认证,这在全球为数不多,表明了我们对食品安全性的重视;此外,CASSIDA加适达食品级剂产品采用全合成基础油,相对于众多采用矿物基础油的产品来说,对人体的危害性更小,仅为后者的六百分之一。
其次,我们的优势体现在使用寿命和产品性能上。由于FDA 21CFR对食品级剂组分和含量的限制,一些优良的添加剂例如ZDDP被禁止使用或者限制使用,因此一般来说食品级剂性能较工业级剂要低,但CASSIDA加适达食品级剂通过选用高品质PAO、PE和PAG等全合成基础油,保证了产品的性和寿命,不仅满足工业油标准要求,多数产品甚至超过了同类工业油产品。相比于市场上的一些矿物基础油产品,无论是在性能上还是在使用周期上都更为优越。目前,有很多食品企业将原用的食品级剂更换为CASSIDA加适达食品级剂,例如某客户真空泵原来选择了某品牌的产品,使用中设备运行噪音大,使用周期短,平均1个月就需要更换一次,随后更换为CASSIDA FLUIP VP 100,设备噪音显著降低,使用周期达到13个月。
此外,CASSIDA加适达的优势还在于OEM合作模式的建立。CASSIDA加适达有超过300家食品机械制造商的OEM推荐和认可,例如SEW、KRONES、Angelus、Tetra Pak、BUSCH等。在设备研发阶段,我们就已经开始与设备制造商合作,这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设备的运行原理和工作状况,从而能够为企业推荐甚至研发最合适的产品。
再次,适应市场变化及法规的要求,持续为客户开发出满足市场和企业的产品,是福斯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福斯中国研发实验室作为福斯亚太区的研发中心,强大的研发能力将为食品加工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记者:CASSIDA加适达在国内发展如何,取得了哪些业绩?能否描述一下未来的愿景?
报告目录:
一、 报告分类、背景和思路特征
二、 中国休闲食品品牌生存发展情况分析
三、 中国大众食品品牌生存发展情况分析
四、 中国饮料品牌生存发展情况分析
五、 中国冰品品牌生存发展情况分析
六、 中国乳品品牌生存发展情况分析
七、 中国白酒品牌生存发展情况分析
八、 中国黄酒品牌生存发展情况分析
九、 中国葡萄酒品牌生存发展情况分析
十、 中国啤酒品牌生存发展情况分析
十一、 总结
赛立信竞争情报认为,现阶段食品企业除了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应对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外,还应该对竞争对手运营状况加以关注,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情报体系,利用情报分析得出最优市场运营策略,避免因为信息封闭落后导致被动挨打。因为整个食品行业运作涉及到生产工艺、物流体系、生产销售人员培训和激励、营销推广等众多方面,所以对于食品行业的竞争情报研究并未有非常完整的体系,更多的是聚焦于市场公开情报获取和对市场反应进行解读。诚然,对于情报研究人员来说,因为该行业涉及的专业知识非常广,如食品的配方和生产等这些情报非专业人士一时间也不能够很直观地理解,这样即使获得了该方面的情报也难以下手进行研究。所以在进行行业情报研究之时往往需要相关专业人士配合。赛立信竞争情报先构建出食品情报分析运作链:
在明确整个情报运营过程和方面,接下来就是针对由生产到销售整个运营过程的细分研究。
1.对手基本状况
为了对竞争对手有一个基本认识,令整个情报研究有明确参考方向,对手的供应商状况、资产规模、厂房数量、设备与人员数量、渠道数量与分布等等这些能够反应企业根本状况的信息都应该是第一时间需要掌握的,而且要持续监测,建立长期监控资料与数据库。
基本面分析虽然没有特定方法,强调更多的是信息收集和整理,但赛立信竞争情报认为这是整个情报研究的起始部分,如果情报有误或者出现偏差,那么将会对以后的分析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使到情报研究被误导、进入死胡同,所以对手基本状况信息务必要保证准确。
2.食品生产情报
食品生产情报分析涉及到配方、制造流程、用料参数等关键内容和指标,也是产品核心,企业必然会作为机密内容,尤其是拳头产品,所以要想在合法途径获得这些关键情报有一定难度。然而产品终究是要流通到市场上的,从市场上获取产品却是相对容易的事情,可以通过产品成分分析,再结合其供应商输送的原料与设备采购情况来研究其生产工艺。而对于产品方面可以利用基本的产品对照法和单产品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对于单产品研究,需要多参考消费者反馈以及食品生产专业人士的意见,这样能够提升对产品评析的准确度和客观性。
3.生产和销售人员培训与激励
这方面的情报属于内部管理范畴,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人力资源运作体系,通过比对吸收对手管理上的优秀手段,对自身运营作出调整、优化。
这方面主要可以运用对比法、管理制度关键要素排序等方法进行研究。
管理制度关键要素排序法:
采取管理关键信息和要点提取,再进行影响力量化排序,以此找出特定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可以实行的关键因素。例:
4.物流与分销体系
食品物流与其他行业物流有着几个根本区别,首先要保证运输过程中食品的卫生,然后是某些食品需要在特定温度湿度下保存,所以物流要求高。加上生产一样产品需要用到不同原材料,这些原材料有可能来自于不同供应商,这样产品从来料到分销整个物流体系相对于其他行业物流复杂许多。
赛立信竞争情报研究发现,通过了解研究对手物流监体系,一方面既可以清楚对方原料来源、产品流向、侧重地区、营销覆盖,另一方面也能够探索如何改善自身物流体系、中间过程哪里可以提升效率,而通过研究产品由出厂到达最终销售场所(超市、商铺等)这个完整的运输链条,也能够从中发掘出自身产品未覆盖的渠道、经销商等,有效扩大自身产品覆盖范围。
具体到每一个步骤可以考虑到的研究方法有分销点分布图对比法、区域出货量分布图法、经销商出货价格分析等。
通过分布图可以直观地看出对方我方在产品分销上覆盖范围对比,可以看出哪些区域覆盖到位、哪些区域竞争度高等。当然随着情报数量增加和细分,还可以把分销点细分到零售店、批发店、大型超市。
通过类似的方法还可以绘制出出货量分布、价格分布、销量分布等图像,进行直观分析。
5.营销政策
产品的市场定位、宣传口径、销售激励(抽奖、赠品等)都是需要监测的内容。营销优劣对比:
6.资金流
分析对方资金流动状况,以了解对方运营成本和盈利状况。在进行资金流向分析中,需要注意的是各项资金的细分占比状况、有效利用率(产品价值/投入资金)等。
其他资金监测分析方法,如历史资金投入规模曲线、各方面资金投入比例变化、投入产出比曲线、原料分类支出分析等。这一切都是围绕着资金运用这个核心进行分析的,目的在于得出对方整个资金流动过程是否有效利用成本、资金利用是否有值得借鉴之处、对方原料采购是否有更廉价途径这些问题的结论,避免出现对手类似资金利用不当的情况,同时对于对手更优秀的资金使用方案可以进行移植,更可以清晰地以资金状况配合其他方面问题如营销推广投入、设备投入、人员激励投入等深入分析,使到综合分析有更充分依据支撑。
7.综合分析
在得到对手全方位情报后,通过细分情报和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由于涉及情报贯穿整个生产过程,所以综合分析需要用到分析方法是最为复杂的,可以是其他细分部分的方法交汇融合,也可以是单一的全行业通用的分析方法,如SWOT、CMT三维分析、五力分析模型、价值链分析等。
对于食品行业情报研究许多方法还处于不断完善和探讨补充阶段,所以在进行情报分析时不需要拘泥于固有模式,应该结合专业人士意见和其他行业情报研究已有方法,配合食品行业特点探索,深化挖掘,相信随着研究深入和方法演变进化,食品行业情报研究方法一定可以出现百花齐放的景象。(赛立信竞争情报事业部 胡家耀)
【欢迎与赛立信竞争情报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赛立信研究集团旗下,广州赛立信商业征信有限公司竞争情报事业部,为企业提供专业优质的竞争对手调研、行业分析研究、竞争情报整体解决方案、竞争情报管理系统等竞争情报产品与服务。文章联系:E-mail:2427205941@qq.com;电话:020-22263632。更多竞争情报文章,请登录赛立信竞争情报网:sinoci.com.cn】
关键词:营销道德;食品企业问题;对策
一、认识现代企业营销道德
(一)营销道德
道德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体现在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经济日益发展,营销道德也就应运而生,具体是指用来判定市场营销活动正确与否的道德标准,即判断企业营销活动是否符合消费者及社会利益,能否给广大消费者及社会带来最大幸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由性、趋利性不可避免地带来非道德、非诚信营销,企业作为盈利经济体,应当在整个行业形成一种企业道德,以保证其良性发展。企业从产品、价格、促销、分销四个方面全方位实现道德营销,得到社会认可,获得正面评价。
(二)现代营销道德评价
现代营销道德评价,是指现代企业的某一营销行为是否合乎道德,是否为社会、政府、其他企业、消费者带来益处,是否能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在确定现代企业到底应当遵循怎样的准则进行营销活动,其行为是否合乎道德的基本规范上,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道德理念——“功利论”和“道义论”。1.“功利论”认为,判断某行为是否有道德主要看其行为所引起的后果如何,当某行为能够为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幸福便是道德。2.“道义论”主张侧重行为动机以及行为的规范和标准是否合乎道德,而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是否道德影响不大。也就是说,只要行为动机和行为准则是符合道德标准的,那么这个行为就是善的,突出了道义的理性地位。两种不同的道德理念对于现代企业的营销活动有一定的意义,在实际的营销中应当将两种理念结合起来,以“道义论”为基础,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后追求“功利论”中的有益结果,完成企业的最终道德营销。
二、现代营销活动中的道德失范现象
(一)安全问题
食品行业,相比其他行业来说对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更为直接的影响,其应当严格把控,但是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胆战心惊,儿童奶粉添加剂超标、人造鸡蛋、地沟油、毒生姜等问题一一暴露,严重影响了民众的生活。
(二)价格问题
1.价格欺骗,企业在价格策略中也反映出不道德的营销行为,例如虚假打折,以比原价更高的价格来欺骗消费者。2.利用信息不对称,将成本低廉的产品以昂贵的价格出售给消费者。例如,将进口食品价格猛涨或者以普通食品冒充有机食品,从而提高价格。
(三)分销问题
主要体现在企业和分销商之间的不合法关系,为了获取暴利,两相勾结,共同出售有毒有害或者不符合食品安全规定的产品,例如,上海联华超市被央视曝光,该超市出售由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染色馒头”——由过期馒头加上染色剂做成,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四)推销问题
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获取更多利润往往会在推销策略中运用一些不道德的手段,欺骗消费者,常见的有进行虚假信息的传播,在广告中提供虚假的效用,利用虚假的专家说法,以及虚假的消费者反馈来吸引消费者,除此之外还有误导和夸大宣传,夸大食品的服用效果,甚至因为食品本身安全问题,危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三、营销道德失范的根源
(一)期望差异
在整个营销活动中,包括消费者、企业、分销商、媒体等不同的个体,因此其期望从营销活动中获得利益也是不尽相同的,差异无可避免。比如消费者和企业在营销活动中更像是一种博弈,企业总是希望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利润,而消费者希望以最低的价格获得最优质的产品,两者的期望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这种差异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就是指经济行为人对同一经济事件掌握的信息量有差异。简单来说企业是最了解产品成本与产品质量的一方,而中间商和消费者只能获得一小部分信息。由于这种不对称的存在使得企业有着极大的优势为了牟取利益而损害消费者或者其他利益者的利益。
(三)竞争压力大
由于贸易壁垒,市场垄断的存在,企业间的争异常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提高企业利润,企业不得不从成本、科技、人力各个方面来形成优势,强大的市场压力更容易导致营销的不道德问题,从而促成了现代营销道德评价标准的形成。
(四)法律局限
我国现行《消费者安全保护法》《商法》《合同法》《经济法》等并没有完全囊括市场上现存的全部问题,并不够完善;其次,法律的执行力度相对较弱,并不能做到提前预防,大多数为事后补救,对公民的伤害值没有降低;最后法律相对滞后,社会不断发展,一些新型问题还没有补充到法律条文中。
四、如何实现企业营销道德的提升
面对现代营销活动中道德失范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改善,第一,企业自身自觉改变,根据罗斯显要义务理论的诚实、感恩、公正、行善、自我完善、不作恶的六大显要义务,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凭直觉就可以决定承担相应的道德义务,自觉承担其社会责任;第二,加强司法道德建设,完善现有法律制度,补充新型问题,具体规定不道德营销行为的实施方法及手段,针对新问题制定新的法律规定,建立有序市场秩序;第三,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指导,扩充对企业、产品的信息量,以及培养其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周林森.现代企业营销道德评价问题研究[J].江苏商论,2009(12)
题外话,先讲两个事情。
第一个是这次出差成都和重庆。很多高校都在大谈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我在母校重庆工商大学的校园道路、读书馆、教学楼看到很多诸如这样的横幅《2011稻盛和夫经营哲学战略研讨会/交流会/分享会》。开始,我几乎是不屑一顾的,因为我们的社会一贯,从来不缺“造神”的运动,国内的不行了,就我去国外请,请来就造出一尊“神”。在我的观点里,我一直非常敬仰先生的一番话,面对道德不断滑坡的严峻现实,不少有识之士都在反思: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怎样才能重建社会道德,增进文化自觉?先生说:“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都开始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人人都争当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都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但近距离看到、听到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的时候,发现,将人心,将道德和讲规则能结合紧密而不走极端,岂不是能发展得更好呢?这时,我的想法改变了。
第二个是在高峰论坛上听到白立新博士将“利他竞争”,早在08年就看过他的《消灭害虫好过冬》一文,颇有启发。其实,“利他竞争”的核心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四书五经、儒学经典,甚至是禅宗,简单地说,是善,是美,是社会责任和担当。白博士在演讲中提到了很多日本的企业家,他讲的最多的还是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作为人,何为正确”?
回到中国目前的现实中来,我们这片具有优良道德和文化传统的、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国土上,屡屡出现突破和践踏道德底线的行为:奶粉添加三聚氰胺,地沟油流向餐桌,用瘦肉精喂食的猪羊,黑心馒头,塑料粉条,还有人造鸡蛋、勾兑酱油、废旧轮胎做的牛奶无良企业肆无忌惮地污染着河流湖泊、摧残周边居民的生命健康,黑心厂家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想象力: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撞人逃逸、交警酒后驾驶还逃逸,见危围观而不施救等等。一个又一个离谱的行为一次又一次敲打着人们的良知和道德底线,深深触痛着国人的即将麻木的神经!不久前发生在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引发了数百万条微博愤怒的质问:“具有几千年道德文化传统的中国人,现在还有道德吗?”
当然,这些不单单是我们的道德沦丧,也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制度和监管的缺失。但仅仅靠制度和监管也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那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对人和生命的尊重。这需要整个国家从制度、规范、法制上的设计,也需要社会上的企业、个人共同的践行。
更具体点,我们说说食品安全,如果还要聚焦一下,我们可以说说中国的乳品行业。
有杂志的记者总喜欢问趋势,明天乳品行业会怎样?我说不知道,为什么说不知道呢?谁知道明天又发生什么食品安全问题,我们的企业不是首先考虑消费者,考虑社会责任,大家都紧盯着销售额。这是没有可持续性的。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核心其实很简单,可以总结为一句话:“作为人可为正确”。之后,才有敬天爱人,恪守做人原则、珍爱员工,社会责任等等。他还总结了一个人生成功的公式:成就=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比如一个杂志这样问我:
问:请您谈谈乳行业2011年的现状和问题?
答:三聚氰胺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整个食品行业的危机和不信任氛围凸显,尤其是中国乳品行业新国标中菌落总数的提高,被指是行业的大倒退,再一次将中国乳品的安全推向了风口浪尖。但乳品行业这两年总体是从恢复走向增加或较快的增长。
2011年或将来几年,大部分乳品企业都将是强者愈强,强者通吃的局面,纯牛奶,液态奶一定是这个局面,占据80%的市场,剩下的20%左右归属于常温奶,奶粉等。
安全、品牌(产品)、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是当前乳品大佬。乳品行业的最重要的问题。
首先,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而国家相关政策的模糊行业标准的缺失,表现上是袒护了企业,实际上是害了企业和消费者,一句话:保是保不住的,要靠竞争和规范。
其次,关于品牌和产品。蒙牛是乳品行业企业文化宣贯最好的企业了,但产品出了问题,产品不过关,一切的品牌和文化如空中楼阁。牛根生在《赢在中国》节目上的话依然在耳:产品即人品希望践行之,当然,不仅仅是蒙牛或者伊利。
再次,社会责任。这几年稻盛和夫的管理哲学甚为盛行,为啥?背后就是渗透着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作为人,何为正确?同时也表达了发自内心的对员工的关心和尊重。这就是社会责任,而不仅仅是做出了销量。
在产品上“坑爹”,那就是坑消费者,最后只能“坑”自己。
问:格局的问题:乳行业2011年的发展格局和变化?
回答:
第一,含乳饮料空前的发展,从利乐包走向了瓶装,所谓的瓶装化浪潮盛行。
第二,从低温向常温挺进,要做出销售量就必须满足购买的便利性。
第三,从大卖场走向了商场、社区、商业区的小店。
第四,中档或以下产品从纯牛奶向含乳饮料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
第五,两极分化严重,高端功能产品成功率不高,中档及以下含乳饮品蓬勃发展。
问:2012年,乳行业一线品牌企业、二线品牌企业、中小企业会面临怎样的问题,怎样克服?
答:一线品牌的问题是重塑行业食品安全及制定标准,以市场为导向,但要负担起社会责任。新产品尤其是高端产品的开发要注重市场的接受程度,否则花了大价钱,效果不堪。
二线品牌更加要注重新产品的成功率,一年新产品的开发不要过多,2-3个足够,将产品结合到品牌中去进行推广。
中小企业只能做利基市场,把区域市场做深做透,同时跟进一些畅销的产品,如含乳饮料,同时把低温产品市场要牢牢控制住,这是相对容易的,因为冷冻链不是任何大企业能做好的。原因是:投入大,回报低,销售量小,人员、物流配送等都是制约大企业投入冷冻产品的制约因素。
问:请您分析一下乳行业在2012年发展趋势如何?
答:其实,趋势最好谈,但也最不好谈的。本人最不想谈的就是所谓趋势问题,一个是几乎所有行业内专家都会失算的“陷阱”,专家都失算了,我们这些所谓的营销界人士就更加勉为其难。另外一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现在讲了,明年很可能完全不是这样,不能误导人家啊。
既然还要说,那我只能说说大致的判断,注意:不是趋势。
①新产品将更加如雨后春笋般的上市,而且越来越高端化,但成功率不到1成,如果大企业不是追求上市数量,而是上市的成功率,一年打造几个成功的新品,销售额将会增长更快。
②安全、标准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消费者在吵吵闹闹的环境中依然“侥幸”购买。
③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小企业生存压力更大,奶源争夺,资源的争夺也将更加显现。
④液态奶、含乳饮料、饮品(常温奶)保持高速的增长。
⑤低温奶,冷冻链将成为中小企业保持生存的根本策略。
⑥品类创新将成为乳品大企业摆脱残酷竞争的不二法宝,但成功率,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把握和引导非常关键。
⑦功能化的高端牛奶产品和饮料化的大众含乳产品。
结语:
喜欢造神的国人,不要仅仅依靠一种想法和哲学就可以获得成功;也不要仅仅依靠一种技术、模式获得了短期的效益就说明是成功。不希望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又成为一种企业界的时尚,大家每天必谈,开会必说,实际上就是不做。这样的“神”对企业界和中国商界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还是那句话:“作为人,何为正确”!从我开始了吗,以身作则了,身体力行了吗?
关键词:食品行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为全社会所关注。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与此相反,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则逐年下降。毕业即失业,每年会有很多毕业生待业或无业,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公认的社会难题。本文调研走访了红牛企业,针对食品企业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在职人员工作情况等问题进行了双向的相关调查,研究食品专业毕业生入职要求及在职情况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为食品专业学生的就业、高校专业建设以及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次调研共发放了17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5份,有效率为100%。调研对象主体为基层职位的员工,占了86%,其余14%为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学历涵盖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
一人才需求调研结果
(一)管理阶层的基本情况
1、对于食品专业学生的招聘接收情况
调研了解到红牛企业近几年均有招收食品专业毕业生,新员工任职阶层均为基层,需要的人才类型以食品加工、质量管理、食品检验、品控人员为主,占了总体的88%,对于员工来说职位与专业还是较为对口的,高达89%。
2、未来对食品专业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情况
红牛企业未来会加大食品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但并非无条件地加大引进力度,40%的被调查表示会因需而定。同样,红牛企业对我院食品专业毕业生的接受情况与专业人才的引进情况大体一致。新入职的员工多数会被安排到一线操作,高达78%,但未安排到高层管理方面。
3、企业对食品专业毕业生评价
企业方面认为食品专业毕业生专业水平高,高达54%,但也有少数的管理阶层人士认为专业知识不适用,职位定位模糊,占9%。其余27%被调查对象则认为培训周期短,能较快适应职位。在职员的各项能力中,管理人员比较看重的是团队能力,高于专业知识的比重,占21%。其余应届毕业生经验不足的占了80%,且20%的员工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二)在职员工的基本情况
1、在职员工的学历专业情况
在职人员学历普遍为中专,占63%.研究生以上学历占少数,仅有4%。其余为本科及大专,各占11%、22%。多数员工认为工作与专业并不对口,占78%,63%的员工认为专业技能不适用。
2、在职员工在岗位上的专业发展
有接受公司培养的员工占了多数,高达69%。多数员工有与管理阶层沟通意向,多达84%。但仍有不少员工表示没有培养员工的举措,不愿与领导沟通,分别占了31%、16%。
3、在职员工的未来发展职业愿景
绝大多数员工的职业目标是酬薪、其次才是企业前景,晋升机会和工作挑战性所占比重并不大。但对于公司发展目标方面,64%的员工对公司发展目标方向明确,也有不少27%的员工感到目标模糊,极少数的7%的员工认为无所谓、不现实。
4、在职员工的自我满足感来源及提高工作积极性的途径员工对公司的满足感主要来源于酬薪及自我实,分别占37%、25%。工作环境及福利相差不大,分别为15%、14%,剩余9%来源于情感归属。提高员工积极性最重要因素是提高收入,占72%。福利改善、领导认可、职位晋升等因素相差不大,分别为10%、9%、9%。
二食品专业在职员工人力资源情况
(一)就业规划不合理
综合调查结果显示的数据,食品专业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及吃苦耐劳精神等劣势明显,因此入职后主要在一线操作等岗位累积经验,但大多员工并不满足此岗位的现状(酬薪、福利等),过分看重酬薪短期利益,奢求专业与工作对口,忽视职位晋升的等长期发展。
(二)综合素质不高
调查显示,企业最为注重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这都是多数大学生所欠缺的。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岗位上表现出实现自身价值的强烈愿望,但对职位定位及企业目标模糊、应变能力差、团队意识薄弱、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择业时赚脏怕累,以上都是综合素质不高的体现。
(三)专业水平知识较高调查显示,食品专业毕业生拥有专业知识水平高、培训周期短等优势,这点为企业所赞赏。但是反之,倘若毕业大学生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在企业是引不起关注和进一步栽培的。
三提高毕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食品专业学生而言
1、扎实学好专业知识
教材无用论的流传在一定程度上错误引导了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太空洞,没实际价值,由此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大学生竞争力必备的核心因素,是动手实践的基石,是保证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在专业基础课学习中,首先做好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长期的学习目标及日后的求职方向;其次在专业课程上拓展自身兴趣爱好;最后,在自身爱好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素质的拓展,如是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调查显示,企业注重员工的专业知识及团队能力,但认为毕业大学生存在缺乏实践经验及吃苦耐劳的品质等方面不足。通过实习实践,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了解一名职业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团队意识、沟通交流能力的综合素质,然而这大都是一般大学生所欠缺的。因此,笔者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将工作经验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累积社会实践经验,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以此在就业过程中获得更多良机。
3、正确对待工作期望值
大学生竞争有限的就业名额往往会遇到工资待遇不高,福利保障低等情况,另外毕业生往往眼高手低,奢求专业与工作对口,寻求高薪职位却缺乏职位要求的经验素质。首先,大学生要明白这些情况的出现是自然。其次,对自身进行一次理性的自我评价。通过反复的定位,做出正确的判断,规划、明确长期的发展方向及目标,克服自身不足。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切勿过分看重短期利益(酬薪),应更加注重自身发展如职位晋升的机会。
(二)校方而言
1、不断优化课程结构
根据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实际及人才需求,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及招生人数:对于社会急需或是具有巨大社会需求潜力的专业,可以适当增加此类专业的招生数量;而对于那些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社会需求逐年降低的专业,可适当的减少招生数量。校方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把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心里素质等综合素质加入到课程学习中,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及正确的就业观念。
2、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活动
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后,校方应积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注重针对性及实际效用,在就业指导的方法及手段应多样化,根据学生个体特点进行专门的咨询及有效指导,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能力测评等工作。
3、开辟及疏通就业渠道
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大力加强实践教学,调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践、累积经验的平台。积极探索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新模式,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指导和检查,以此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其在实践中了解和发展自身,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
(三)企业而言
1、扩宽进修平台
调查显示,红牛企业有培养员工的举措,但接受调查的16%的员工表示没有接受此等举措,因此企业在这一方面还需更进一步拓宽进修平台,增强企业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合作,创造更多进修机会,每位员工都公平公正地享受深造的机会。同时还应多方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推动员工全面发展。
2、深度推行企业文化
据调查,员工满足感主要来源于酬薪及自我实,分别占37%、25%。情感归属仅占9%。公司应在日常工作安排中树立企业文化,举行各种业余活动,丰富员工情感精神生活,提高员工福利,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形成对公司的归属感及认同感,提高公司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黄卫萍,杨昌鹏,农志荣.食品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探析[J],广西轻工业,2007.(03):109-111.
[2]顾仁勇.中小型食品企业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与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04):257.
摘要:文章选择我国食品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从利益相关者角度验证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食品行业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食品行业企业利益相关方社会责任的履行对务绩效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重要性前三的排名依次是对股东、消费者、政府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财务绩效 结构方程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企业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生产改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14年全国工业利润增速比2013年回落8.9%的情况下,我国37 607家规模以上食品行业企业克服各种因素影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 933亿元,相比2010年的6.30万亿元增长了79.9%,同比增长8.0%,年均增速高达14.8%;实现利润总额7 581.46亿元,同比增长1.2%,年均增长18.2%,比2010年增长95.1%;上缴税金总额9 241.55亿元,同比增长7.2%。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测算,2014年全年食品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1.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对全国工业增长贡献率11.0%,拉动全国工业增长0.9个百分点,在保障供给、稳定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食品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企业数量多、分布散、质量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触目惊心。2015年的公众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跃居企业最该负责的社会问题第二位,公众对履行社会责任最不满意的行业前三名中,食品饮料行业以超过半数51.9%(数据来源: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企业社会责任公众调查报告(2015)》)的比例高居首位。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把食品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2014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虽然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取得了一定进步,企业300强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已经由2013年的26.4分提升至32.9分,由旁观者迈入起步者阶段,但是食品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在披露社会责任的行业中位于中下游水平,排名靠后,食品安全状况仍旧不容乐观,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有待提高。面对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与表现出来的问题,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将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挂钩,有利于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二、相关研究综述
从逻辑上看,学术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一直放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否应该需要履行的研究上,而实务中关心的则是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问题。迄今为止,主流的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当然也有部分选择规范研究或者案例研究。规范研究主要是梳理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进程,论述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产生的影响范围、作用等。案例研究以特定企业的社会责任实际承担情况为基础,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和影响,如徐金发、郗河(2009)对华立集团的研究,丁睿(2010)以苏州园区某外资企业为对象的研究,王海龙(2011)对中广核集团的研究等,均为学界提供了经验借鉴。
实证研究大多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出的研究结果不外乎为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研究区别一般在于选择的样本数量、时间跨度以及行业的差异。例如李菊、孔玉生等(2010)选取的是2006年至2008年三年间的121家公司,牛晓琴等(2012)以2011年度一季度百强上市公司为样本,彭荷芳、陆玉梅(2014)独辟蹊径,选择民营企业为样本,各自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国外学者的研究大多是借助不同的指标选取法或不同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Peters和Mullen(2009)选择的是KLD指数法,借助了时间序列模型对两者间关系展开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是正向关系。Laszlo(2003)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研究认为,员工和消费者的忠诚度会受到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Munasinghe等(2013)从社区、环境等四个方面直接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中有关资产收益的指标进行的回归分析,也发现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间的正相关性。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其财务绩效没有显著关系或者负向关系的研究时一般样本量都比较大,主要代表有Brammer等(2006)选择的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全部上市公司数据、Lee等(2009)选取的澳大利亚DJGI数据库中的数据、Abraha等(2012)选用17 465家企业的数据,这些研究发现财务绩效用市场指标表示时,往往检测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是负向的关系。当然,也有对不同行业的市场数据进行分析的研究,如李伟(2012)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在不考虑可持续增长时是负相关关系。
综合来看,学术界在分析讨论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时,在实证方面选取的方法主要是回归分析方法,数据来源选取的也以上市公司数据为主,得出的结论也是两者之间明显的正相关、负相关及不确定关系,对于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并不常见,目前仅有陈可(2010)、王晓巍(2011)、刘建秋(2011)、Xu(2011)等做的研究。更深入的涉及二者相互影响关系、是否存在时间序列上的滞后性以及衡量社会责任指标的数据是否完善等研究仍少有人涉及。本文选择了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程度较大的食品行业,结合路径分析,度量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贡献度,能够弥补一般线性回归只能研究两者之间相关性的缺陷,为两者之间的研究提供经验证据。
三、实证过程
结构方程模型(简称SEM)是可以放松对变量正态分布假设的分析模型,结合了多重回归分析、因子分析、通径分析、协方差分析等方法的优点,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变量,累计的统计误差也相对较小,在经济学、管理学、市场等社会科学领域中广泛使用。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衡量了我国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并测度了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时对企业财务绩效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影响程度问题。
(一)变量的选择
结构方程模型主要包括三种变量关系和两个基本模型。三种变量关系为可观察变量、潜在变量与误差变量。一般将潜变量分为内因潜变量和外因潜变量,表示潜变量之间的一定因果关系,内因通常为因,外因为果。
本文可观察变量是指可由企业财务报表和相关财务数据直接获得的财务比率等指标,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都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作为潜在变量由其他指标构建。根据企业社会责任内因和外因说,目前公认的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慈善责任、环境保护责任等内容,一般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衡量,主要构成如图1所示,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衡量企业社会责任需将企业社会责任看作是外因潜变量,其变量的选择和公式如表1所示。而企业的财务绩效一般由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等指标综合评价,这些能力被看作是SEM中的潜变量,衡量指标详见下页表2。
(二)模型的构建
SEM的两个基本模型由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组成。测量模型是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用于描述潜在变量和观察变量之间的共变效果,验证衡量指标对于测量变量的影响性大小。对于潜在变量的描述和衡量构成了测量模型,本文的潜在变量有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两个,因此测量模型的表达式也有两个,如公式1和2所示。
y=Λyη+ε (1)
x=Λxε+δ (2)
其中,y表示用砗饬坎莆窦ㄐУ母髦副昃卣蠹式;η为企业财务绩效的表示变量;x代表了本文中用来衡量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责任的指标矩阵;ξ表示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变量,如对股东责任、对员工的责任等;Λx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载荷矩阵,即指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程度;同样,Λy表示指标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矩阵;δ和ε表示测量模型的误差项。
结构模型表示了各变量之间的路径和因果关系,对潜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构建和验证,也可以看作是潜变量间的路径分析。一般的表达为公式3。
η=Bη+Γξ+ζ (3)
其中,B为企业财务绩效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系数矩阵,Γ表示企业社会责任变量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系数矩阵,表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贡献大小;ζ为模型的残差矩阵。
因此,根据前述变量指标选择,将本文的概念模型转换为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变量关系路径图,如图2所示。
在此模型中,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外因潜在变量有6个,分别是企业对股东、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员工和政府的责任,椭圆连接的箭头指向各自的观察变量,例如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由每股收益、股利支付率和每股净资产这三个观察变量来衡量,δ1,δ2,…,δ13为对应观察变量的误差项。企业财务绩效则有4个潜变量构成,向右的箭头对应的是各变量的观察变量,ε1,ε2,…,ε12是对应的误差项。图2所设计的结构方程关系图中,并没有将外因潜变量和内因潜变量自身的关系包括进去,但是可以通过结构模型转换的矩阵形式看出变量内部的关系,具体的结构模型矩阵表达式如公式4所示。
结构模型可以识别需要满足t法则,即模型中待估计的参数量t≤(p+q)(p+q+l)/2,其中p为内因潜在变量的观察变量数,q为外因潜在变量的观察变量数,在本文的模型中,p=12,q=13,简单计算得出所需估计参数的个数不能超过325个,而实际需要估计的参数分别为8个参数矩阵Λx、Λy、Β、Γ、Φ、Ψ以及两个随机误差项矩阵中的未知参数,满足t法则,模型可以识别。考虑到食品行业企业变量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假设不一定成立的情况,本模型参数估计过程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
(三)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根据研究需要,以沪深两市全部A股食品上市企业2011―2014年的公司年报为研究对象,手工收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数据,通过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得出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值,以此来衡量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表现。样本数据收集后按照以下标准筛选:剔除在样本期间因业绩过差被冠以S、ST、*ST的公司;剔除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剔除上市时间晚于2010年的公司(留下的为处于成熟期企业,这时企业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强的意愿向社会责任投入,排除初创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
最后按照筛选标准对样本进行整理,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数量为35家,有效观测值超过3 500个。本文行业分类标准采用的是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版)》,食品类企业隶属制造业大类之下,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以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三个门类的企业。数据主要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以及锐思数据库(RESSET),使用的软件程序为LISREL 8.80。
由于SEM模型中选取了大量的观察变量,不同的衡量指标往往量纲不同,为了消除指标间单位量度的不统一性,使用数据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对数据的观察发现其中存在离群数值现象,所以从两种处理方法中选择了z-score标准化,详见公式5。
Zi=(xi-xi)/Si (5)
其中,xi代表观察指标Xi(i=1,2,…,17),xi表示其平均值,S则是指标Xi的标准差。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SEM从设定变量间的相互影响路径开始,通过多次拟合结果检验和判断这种相互关系,并通过不断优化寻求拟合效果最好的模型,推断变量间的关系。SEM中常用的判断模型与实际拟合结果的检验指标有绝对拟合指数和相对拟合指数之分,绝对的拟合指数包括x2/DF、RMR、RMESA、AGFI等,而相对拟合指数以NFI、CFI、IFI等为代表。
模型拟合输出结果和常用拟合指标标准如表4所示。其中,x2/DF是测定系数,x2(Chi-Square)与自由度(Degree of Free,简称DF)之间的比值,也可以称之为差异度与自由度之比,一般样本确定后自由度根据独立随机变量的个数和样本统计量的大小确定,因此x2/DF的大小在拟合过程中改变量基本取决于x2的大小,x2检验的是数据间的相关性,对样本较为敏感,样本质量、数量以及模型的复杂程度都会对其影响较大,进而通过x2的数值大小反映出来。一般认为x2/DF指数的系数小于5较好。本研究中初始的x2/DF拟合优度指标为12.09,进行修正后值下降到7.14,虽然仍旧大于5,但是考虑到食品行业企业的上市公司样本数量较少,计算出来的自由度DF值较小,对模型的影响较大,与现实情况较为相符,这个拟合程度勉强可以接受。GFI(Goodness-of-Fit Index,简称GFI)是拟合优度检验,反映了设定的模型对实际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而像本研究中变量较多时可以用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标AGFI,这是考虑了自由度之后的模型拟合度,降低了模型本身选取复杂程度对模型结果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修正后的模型拟合优度在标准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说明模型与实际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平方平均残差的平方根RMR度量了拟合残差的一种平均值,说明样本方差和协方差在假定模型正确的情况下估计值的差异,一般RMR越小越好,最好小于0.05,说明拟合较好,如果RMR等于0,表明模型完美拟合。RMESA为近似误差均方根,是残差项的均方和平方差的算术平均根,反映了理论模型与完美适配模型之间的差异,数值越大越不理想,通常认为凡是在小于0. 08范围内的值是标准范围;还有标准化拟合优度指标NFI、比较拟合优度指标CFI、增量适配度指标IFI的数值最好要超过0.9向1靠近,越近越好。由表4第3列的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的各拟合指标基本都在指标标准的范围之内,拟合值较为理想,反映出模型的路径设定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的情况。而第2列中模型的初始拟合结果与拟合标准不符的原因在于:初始模型路径设置时,将外生潜变量企业社会责任和内生潜变量财务绩效之间默认为两两相关,设置了较为复杂的路径和变量间关系,且都是用财务指标衡量潜变量,内生和外生的可观察变量之间共线性情况较为严重,因果关系不能有效辨别。
表5是模型设定的企I对不同利益相关者承担社会责任的路径系数和t检验值,体现了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程度的贡献率,如在对股东承担社会责任时,股利支付率占有的相对比重较大,而在对消费者承担社会责任时,考虑主要业务成本利润率一般作用不大。整体而言,按重要性来看,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因素分别是股东、消费者、政府的利益,企业仍较为关注与资产和利润相关的指标,这与现实情况也较为相符,正因为企业主要关注的是资产和利润,进而关注对股东和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因此很可能会为一定的利益选择不履行社会责任,造成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成为隐患,环境污染和破坏较为严重。
表6结果显示,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履行责任对财务绩效提高的贡献程度(ξη)由高到低前三位分别为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结合现实意义来看,企业对股东的责任影响财务绩效的路径系数最高,即直接影响财务绩效,凸显了股东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密切关系,反映出资本在企业财务绩效中的重要性;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的程度,体现了食品行业企业消费者能力的重要性,因为消费者对企业利润的创造、品牌的建立和传播至关重要,因此当食品安全问题在消费者群体中爆发时,企业更容易出现财务危机;企业对政府履行社会责任时,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也较大,这也验证了在我国转轨时期下政府在企业社会活动中的地位,或者说企业对维持与政府良好关系的认识程度,政府的作用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不容小觑。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将原本无法直接测定的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指标量化,并以我国食品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和分析了食品行业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时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表明:食品行业企业向不同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的履行对财务绩效各方面都存在影响,对财务绩效影响程度的排名依次是:对股东社会责任的履行、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以及对政府的社会责任。此外,进一步理顺了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起到的促进作用,为食品行业企业重视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提供了实证证据。在研究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时,要考虑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付出成本的结构比例。不足之处在于选取样本时没有考虑时间序列的影响,选择模型中变量的衡量指标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等,这些均有待于以后进一步研究。
上述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一是整合相关国际社会责任评价标准作为参考标准,采取建立较为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建立与网络平动的动态监管机制等措施,完善和健全当前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二是加强食品安全法、卫生法等专门行业法律法规中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问题的规范和罚则量化标准的制定和出台,强化食品行业的市场准入和退出规范,扩大对社会责任的监管范围和监管对象,增加专项抽检和诚信规范内容,完善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法律法规;三是引进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和管理人才,积极引进组织管理团队研究和学习国内外社会责任履行的国际标准与案例,把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到战略规划高度,转变管理者利润为主的观念,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四是建立并完善利益相关者制衡的治理模式,协调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关系,优化企业资源配置。X
参考文献:
[1]M.A.T.K.Munasinghe,D.C.U.Kumara.Impact of Disclosur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s of Plantations Companies in Sri Lanka[J].Journal of Emerging Trend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s,2013,4(3):371-376.
[2]Lioui Abraha,Sharma Zenu.Environmenta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Disentangling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J].Ecological Economics,2012,78(3):100-111.
[3]Maria-Gaia Soan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the Banking Sector[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1,104(1):133-148.
食品企业的观念在转变
食品级剂对目前很多企业来说已不再陌生,而在几年前除了一些出口的企业,它还鲜为人知。曾听人讲起这么一件事,2008年,我国一位专家承担了个食品级剂的研究课题。当他拿着研究成果找食品加工企业试用时,却到处吃闭门羹,更不用说在他们的生产线上进行操作了。当时正是奶业界“三聚氰胺”事件时期,卫生部门的官员劝他说:“食品行业该头疼的地方多了去了,油的事儿能排第几?”
在5、6年之后的今天,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中那些“头疼”的地方被一一道破,并在一点点解决,同时食品企业对食品剂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记者在采访加拿大石油油有限公司中国区经理吕承光时他说道:“近几年,食品企业在对食品级油的认识上大大加深,以前他们只知道食品级剂的名字,现在他们了解了食品级剂的用途、作用等等,食品级油在中国市场上正处于转折时期,相信食品级油在中国食品行业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据了解,吕承光先生从3年前来到中国担任加拿大石油中国区的总经理,这3年他对食品级油在中国的发展深有感触,在2013年加拿大食品级剂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了一倍。
标准在完善 环境在改变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以前中国在对食品级剂的管理体系上几乎是一片空白。GMP(良好操作规范)是食品企业的强制性规范,而中国对出口食品和国内食品的GMP在剂问题上却是“内外有别”。2002年颁布的《出口食品企业卫生规范》中明文规定:确保厂区、车间和化验室使用的……剂和化学试剂等有毒有害物品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对食品、食品接触表面和食品包装物料造成污染。但面向国内的《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是于1994年颁布后沿用至今的标准,通篇并未涉及到剂。“尽管,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08年立项制定国标《机械安全与产品偶然接触的剂卫生要求》,并且该标准规定了国内食品行业NSF H-1食品级剂的使用,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任何个强制规定说在食品加工业中必须使用食品级剂。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食品级剂标准在中国食品行业的进步并逐步完善。为了给食品企业普及食品级剂知识及相关标准,国家食品安全HACCP应用研究中心和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完成了SN/T 3692-2013《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剂使用指南》,该标准已于2013年9月1日正式,将于2014年3月1日实施。国家HACCP研究中心提交了《出口食品企业剂使用指南》,不久将会获批,同时,国家HACCP研究中心正在编写《食品安全之化学危害控制系列丛书之食品机械剂危害及控制》,以帮助广大食品企业了解剂,指导食品企业正确使用和管理剂。
据吕承光先生介绍,目前在国外也没有部法律强制要求食品企业使用食品级剂,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控制是极其严格的,如果个企业不小心出现了问题其后果很严重,所以在国外些知名的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在使用食品级剂。
好技术创造好产品
食品级剂必须符合NSF的认证要求。美国农业部早在1998年就要求,由第三方机构――非政府组织NSF对食品加工业相关的油企业和产品进行认证。如今欧盟、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的食品级剂认证,都参考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的标准,而NSF也是世界公认的唯的食品级油认证机构。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一些国际化大企业或是涉及出口的企业对油的食品安全风险认识较早,会按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对食品级油进行使用和管理。而一些国内的食品加工企业因各个方面的原因,在过去会使用植物油或者动物油去代替食品级油,但在高温、高湿或在温度极低的冷冻食品生产的环境中,普通的植物油或者动物油要么融化分解,要么凝固,效果往往不好,甚至会滋生细菌。所以食品行业的特殊性对剂是一个极不寻常的挑战。目前市面上的食品级油从成分上来说要么是合成级的要么是矿物级,但无论是哪种对生产技术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加拿大石油采用的是获得专利的HT提纯工艺生产的,基础油纯度高达99.9%,是世界上纯度最高的基础油之一。加拿大石油是世界上最大的药用等级白油生产商,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加工行业,我们很早就为食品行业提供剂,在国外我们与雀巢、卡夫、好时巧克力等知名食品企业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加拿大石油的PURlTY FG食品级油不但在美国的NSF注册,符合加拿大食品检验局要求的标准,还拥有Kosher、Pareve和Halal的注册资格。”吕承光先生介绍道。
在采访中,吕承光先生向记者介绍了加拿大食品级油在国外应用的两个例子:Hershey好时公司是家领先的休闲食品公司,也是北美最大的巧克力和非巧克力类糖果以及巧克力相关食品的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该公司的产品远销北美以外的90多个国家/地区。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加拿大石油公司(Petro-Canada)对该工厂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向Rhoney提供了详细资料,并成功在整个厂房中换用了PURlTY FG油的全套产品。
Danish Crown丹麦皇冠是欧洲最大肉类加工公司,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肉类生产工厂销售网络遍布全球。在成功试用了PURlTY FG滑轮油之后,DanishCrown Saeby工厂停用了其他所有竞争品牌的剂,现在所有的设备――链条、轴承、齿轮和液压装置,都使用加拿大的食品级剂。
据了解,目前,加拿大石油在中国市场的产品主要有以下几个:
Purity FG WO食品级白矿物油:PURITY FG WO油是超纯食品级白色矿物油,专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制药行业和农业。加拿大石油公司采用获得专利的HT提纯工艺,生产纯度高达99.9%且晶莹纯透的白色矿物油,这是世界上最纯的油。PURITY FG WO油加入了高达10ppm的维生素E作为稳定剂,非常适合需要纯净、无毒的白色矿物油的应用。
Purity FG AW液压油:PURITY FGAW液压油是高级的食品级油,经精心配制,能为食品加工和制药行业中的液压系统提供出色的长效保护。他们在高压系统中具有极佳的性能。此外,也适用于食品包装应用中常见的防摩擦轴承、一般循环系统和气动系统中的内嵌式涂油机。
Purity FG EP齿轮油:PURlTY FG EP齿轮油是高级的食品级油,可为食品加工机械中在正常或重型冲击载荷状况下运行的闭式齿轮传动装置提供出色的长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