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学校的感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双基扩展为“四基”,“双能”调整为“四能”
《新课标》在数学课程的育人方面,进一步明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能力培养,把“双基”扩展为“四基”,将“双能”调整为“四能”,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我认为这正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体现。将双基拓展为四基,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注意切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由双能变四能;过去的“双能”指的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新课标指的“四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涉及的是已知,而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涉及的是未知。因此,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比分析与解决问题更重要,难度也更高。对小学生来说,发现问题更多地是指发现了书本上不曾教过的新方法、新观点、新途径以及知道了以前不曾知道的新东西。这种发现是一种自我超越,不仅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进步的信心,激发创造的激情。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需要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概括,因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的身心进入活动状态。
二、要准确把握教师角色
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改变了课程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成为学生真诚的合作者。
三、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的时空占领,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
2.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研究过程
1.研究方法
本调查采用随机取样法,选取了三所省属地方院校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6份,有效回收率为81.2%。其中,男生182名,女生224名,生源地农村的173人,城市的233人。采用SPSS18.0对调查结果进行录入分析。
2.研究工具
采用付桂芳、李歆瑶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4],该问卷信度为0.827,包括九个题目,每个题目共有五种选项:总是、经常、一般、偶尔、从不。其中,阳性选项为总是和经常;阴性选项是一般、偶尔、从不。有一到三项阳性选项者为轻度手机依赖,四到六项阳性选项者为中度手机依赖,七项及以上阳性选项者则为重度手机依赖。
地方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
1.智能手机使用普及化
随着网络的全面覆盖,手机功能的多元化,手机使用的便捷性、高效性、有效性以及手机消费对个性的彰显,使得智能手机深受广大青少年青睐,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几乎人手一机,甚至有的学生是双机或多机交替使用。运用智能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种常态,网络的强大魅力使手机依赖现象随处可见。
2.智能手机使用时间普遍较长
本调查发现,24.6%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在6小时以上,甚至有2%的学生使用手机时间超过10小时,也就是说他们几乎夜以继日地在玩手机。同时,调查还发现近乎81.2%的大学生在睡觉前看手机,35%的大学生在上课时使用手机,89%的大学生在课间玩手机。96.2%的大学生玩手机的主要目的是上QQ、微博、微信及浏览信息,46.5%的女生使用手机是在不断追剧,23.6%的男生喜欢用手机长时间玩网络游戏。
3.男大学生手机依赖显著高于女大学生
本次调查分析显示,地方院校男大学生对手机依赖一般以及严重的有24%,而女大学生为19%,T=-0.842,P=0.039
4.生源地农村的大学生比城市的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严重
调查发现,生源地在农村的大学生对手机依赖一般以及严重的占27.8%,而家庭所在地在城市的占26.3%,P=0.657>0.05。这可能与农村大学生相对较低的认知、自信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网络可以暂时躲避现实的冲击,甚至可以获得心灵的慰藉。
心理弹性对手机依赖的干预
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就是通过保护性因素来消除不利因素对个体的消极影响,使得个体成功应对逆境,达到良好适应的状态。构成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子非常庞杂,粗略地可以分为外部保护性因子和内部保护性因子,外部保护性因子有父母的监控、良好家庭氛围等;内部保护性因子有超强的自控力、合理的认知、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等。外部保护性因子最终通过内部保护性因子对危机进行干预。由于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子众多,在此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个体合理的认知有利于降低网络成瘾的倾向
艾利斯的认知行为疗法认为,心理与行为是由对刺激事件的认知、信念引发的,而不是由刺激本身导致的。也就是说,该理论认为手机成瘾是由不合理的认知、信念导致的,反之,如果我们能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合理的认知,则会促使个体产生积极情感,进而激发个体与之相应的行为,降低手机成瘾的可能性。合理的认知有利于影响个体正确认识手机,主动避免或减少使用手机对自己的潜在伤害,从而降低手机成瘾的倾向。
干预手机成瘾的合理认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对自我有较为清晰的认知,比如短板与优势、困境与出路,只有对自我有较为理性的认知,个体才会胸有成竹,未雨绸缪。其次是对手机有理性的认知,要明确它们都是为人类服务的,人应该是我们所发明的一切的主宰者,而不应受之操控。再次是对网络的理性认知,正确认识网络的虚拟性、放大效应,对网络信息有甄别能力[5]。总之,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层出不穷的网络软件以及五花八门网络陷阱等在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只有合理认识网络、手机以及自我,才能有助于我们合理使用手机。
2.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有利于降低手机依赖的倾向
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优势需要将决定人的意识和行为。人类的心理需要主要有归属与爱、尊重、自信等,大部分基本心理需要都可以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满足。拥有良好人际或社会支持的个体可以更有能力应对网络的不利影响,手机依赖较弱;而糟糕的人际关系会使个体缺乏归属与爱、尊重的需求,个体为了满足这种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心理需要,便会向虚拟的网络寻求满足、慰藉,他们会利用网络社交平台交友、发帖等,从虚拟中获取友情与关爱,从而形成网络依赖。
3.优良的学业成绩有利于降低手机依赖的倾向
学业成绩是我们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之一,优良的学业会给个体带来高自信、高成就与满足感,形成高心理弹性。而在关于网络成瘾与学业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发现,成瘾者学业成绩较非成瘾者差[6],网络成瘾会影响学业成绩,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学业成绩呈负相关[7]。优良的学业水平能够促使学生将时间、精力放在学习上,获得满足感,提高个体的自信心、控制力,从而降低网络的吸引力。如果大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感到挫败,网络游戏又恰好满足了其在学习中无法获得的成就感,那么,在现实中,他们便会用更多的时间上网,从中获取成功感、自信,长此以往,他们用于学业的时间就会减少,学业水平会更低。如此反复,就会陷入网络成瘾的死胡同里。
提升心理弹性,降低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策略
1.对手机及网络建立合理认知,提升心理弹性,降低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
认知决定行为与心理,合理的认知有助于良好情绪的养成,进而提升心理弹性,规范个体的行为。面对充满诱惑的网络,大学生很容易迷恋其中难以自拔。建构大学生对手机及网络的合理认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全面理性地认识自我。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及时调整状态,为查漏补缺做好充足准备。第二,有明确的方向。在理性的自我认知基础上,对未来有比较合理的规划,尤其是大学毕业后的职业方向,这样在大学里才能有奋斗目标,不至于让自己迷失于网络。第三,对手机有正确的认识。智能手机最根本的作用是有效信息的及时交流,它作为一部移动的网络平台,还兼具网络的虚拟性、放大效应,缺乏真实性、权威性。若一味地沉溺于网络,就会使大学生丧失自我,浪费大好青春。因而,只有建立对手机及网络的合理认知,提高心理弹性,才能降低手机依赖倾向。
2.建构良好校园人际关系,提升心理弹性,降低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
良好人际关系是心灵安慰剂,它能让远离亲人的学子从其他人那里获得关心、爱与归属感,满足学生由于远离家人而造成的心理需求缺失,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有助于降低个体对手机的依赖。良好校园人际关系包含良好的??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宿舍关系。对于大学生来说,宿舍就是他们大学的家,是他们温暖的港湾,是心灵的加油站。融洽的宿舍关系是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校园人际关系,它影响大学生整个大学生活的质量,是良好校园人际关系建构的基础。良好校园人际关系的建构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及时有效的沟通,消除误会分歧;二、制订公共守则,共同遵守,并按时履行各自义务;三、亲密但不失界限感。
3.丰富大学校园业余生活,提升心理弹性,降低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
在大学里,大学生拥有相对较多的业余时间,但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会合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由于缺乏自制力,很多学生喜欢利用网络消磨时间,从而导致网络依赖。因此,学校要根据大学生情况,结合自身资源,多为学生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让他们对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充满期待与自信,满足其心理需求,以降低他们的上网行为。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不知不觉的从小学升入初中。当面对新学校的时候,眼前的一切都是新的。
我们都会被这新校园所吸引,它是我们新的学习天地,它会为我们带来无限知识和欢乐。初中上学首日,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步入这在未来3年的家。
它如一颗希望的火种,用它那代表希望的火红种,传递给每一位来此的学者,让我们有青春理想;它如一个祥云花团,将用它那吉祥。
除了外,新校园风景线还有绿地风景线。进入校园内,教学楼前有两片绿地,绿的十分显眼,如果眼睛累了,或许还可以从教学楼内看看,可以使人神清气爽,让学生充满了学习的气氛。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要伴随着美丽的校园,一同相伴三年,一同成长,奋斗!
温暖感化每位同学的心灵,让大家快乐健康的成长;它如一座智慧的宝塔,可以让人们充满知识书囊,获得更多的世界奥秘,让我们用知识来净化自己。
我将融入到新学校的热闹气氛之中 , 我将成为这所新学校里的一员, 我将融入这激烈的学习竞争之中。
新的学期开始了,从现在起要独立自主,努力学习,团结同学,遵守纪律。一句句倍感受亲切的话语,犹如一杯暖暖的奶香茶,融入我的心田。的确,上了初中,功课明显增多,学习任务加重,与小学相比,不再轻松。我也深知,在这个水深龙多的优秀班集体中有许多同学都很棒,要想成为佼佼者,就需付出努力,毕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嘛。
校园是新的,环境是新的,感受是新的。这里的一切一切都是新的。我们要不负重托,要更加努力勤奋的学习。
有人说:“新学校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当我迈入新学校的那一刻,我将抛弃所有的包袱和以往自认为永不磨灭的缺点。在这新学校内我将重塑自我,迎接崭新的生活。
今天,我去到了新学校。迎接我的,是一张张新的面孔,一个个活泼可爱的笑脸和一个个和蔼可亲的老师们,还有一个新的,美丽的环境和氛围。我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走进教室,一股书香的气息扑面而来,宽敞、明亮的教室令人神清气爽。同学们陆续来到教室,虽然我觉得很陌生,却又感到那么熟悉。看着老师微笑着等候同学们的到来,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在小学升初中这个衔接的阶段,是极为重要的时期。我在翠园上的第一天课,是每位老师教我们做人的道理的课程。我虽然仅在翠园上了不到两个月的学习课程,但我深深的知道了翠园是引我走向辉煌的道路的学习基地。
似水流年,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在草地里玩过家家的小朋友;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大声朗读“床前明月光”的小学生;今天的我们已经告别童年,走向青春。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来到了翠园,走进了初一生活。开学已经两个月了,对新的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面对初一生活也有许多感受。
上初一了,第一个感觉是新鲜。校园是那样干净整洁、绿树成荫;老师讲课是那样富有活力、引人入胜;同学们的相处是那样和谐、愉快。
上初一了,第二个感觉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理想要通过行动才能实现,初中这三年,我们会给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朝目标一步步迈进。在中学,尤其是翠园中学,学习的竞争相当激烈,还会有一定的压力。稍不留神听课,成绩就不会名列前茅,所以不能放松。上初一了,既激动又紧张,但无论如何,从每一点滴做起,融入到新的集体中,让我们以昂扬的心态面对初一生活。
啊!在未来的初中三年里,我希望我能成为翠园的一棵榕树,点缀翠园的容貌!
翠园,您已45岁了。祝您生日快乐!
1. 初中思品课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开展的原则
1.1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传统教学论虽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但它却否定了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将教学活动过于简单化了。这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使得学生过于拘谨,思维定势、从众心理、信息饱和等表现较为严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讨论活动的开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课堂活动为中心的主要形式,针对某些问题或课文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1.2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课堂讨论式教学,同以往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相比较,讨论式教学更能激发、调动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有助于养成学生动脑、动手的好习惯。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师生共同创新,共同发展。
1.3 形成知识的互补性。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能紧紧把教师和学生连在一起,学生和老师都能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疑问,但同时又都在倾听别人对某一问题的阐述。这样以来老师在倾听学生发言的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法,并用自己的言行把讨论引向,同时也是在对课堂讨论进行协调。老师和学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师生之间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形成知识的互补。
2. 思品课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开展的方法
2.1 合理安排活动场所,营造民主的讨论氛围。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从而必定是异常的行为。对一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因此,在讨论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的讨论氛围。
2.2 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激发学生讨论兴趣 。讨论的题目不同于一般的问答题,它需要我们在研究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生活水平,研究教学的需要和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讨论题目不仅要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接受,而且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孩子有话可说。讨论题难易要适度,具有针对性、导向性和新颖性。如:在教学《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时,由于我们的学生都属于未成年人,这一课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课堂上我首先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结合你们的生活实际,你们觉得,我们未成年人都应享有哪些合法权益?”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父母应该要把我们养大成人”,有的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隐私,父母、老师不应该私自扣留和拆看我们的信件”,有的说“我每年的压岁钱都被父母没收,我觉得这是不对的,这些钱是亲朋给我的,就应该属于我自己”。学生们兴趣盎然,有的还有点愤愤不平,虽然他们的语言不够精练,表达不够准确,但是他们却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说出自己对“自己应享有的权益”的最深刻理解,这样,既拓宽了思路,又深化了他们的认识。这要比老师笼统地讲,学生机械地听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得多。
2.3 善于捕捉课堂亮点,把握讨论时机 。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讨论式教学也不是什么问题都讨论,从学生角度想主要是当学生产生疑虑的心理状态时或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要及时讨论。具体说来,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都最好能安排讨论。例如,在教学《养家的父母最辛苦》这一课时,在课堂上,我刚把课题展示出来,就听到下面有同学在嘀咕 “我觉得我最辛苦了”还有不少的附和者,看来学生对此有不同的观点,这时就是难得的讨论机会。我没有按照原先的预设开始新课,而是趁机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在家里谁最辛苦?”学生马上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有说是自己的,有说是父母的,有说是爷爷奶奶的……,最后通过大家的共同的讨论分析,我们终于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养家的父母最辛苦”,这堂课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4 适当的情感引导,延伸讨论价值。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孩子的情绪、意志或触及孩子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必须具备浓厚的情感色彩,我们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对学生的讨论活动产生影响。因为品德生活本身就有情感,课文一般都是通过美好的大自然、幸福的生活以及学生周围的事迹来感染教育孩子,所以我们首先在备课时要进入“角色”,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撞击出心灵的火花。例如教学《新学期,新学校》这一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场所,让他们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畅谈自己对新学校的认识,说一说新学校给自己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以及自己对新学校还有哪些改进的意见等。在活动中,我注意收集从学生那里反馈过来的信息并将它们进行分类如:针对老师的、针对学校环境的、针对教学设施的、针对课程设置的等,并根据这些信息深入展开讨论,让学生共同参与对新学校的发展规划,帮助学生养成爱学校、爱集体的好品德,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对新学期、新学校满怀希望。言语中我充分地体会到学生对新学期、新学校满怀憧憬,感情得到了升华,这不比我们单纯的说教来得更有意义吗?在教学完《新学期新学校》这一课后,我用这么一句作为结尾:“我们的新学校多美啊,同学们都这么热爱我们的学校,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努力、更积极的把我们的这个家园建设的更美、更好呢?”同学们都兴奋地喊道:“好!”于是就开始动手,构想着自己的伟大创意。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接受新的教育方法是每个教师尤其是一个山区教师的渴望。带着对新学校、新的教育环境的向往,我参观了新学校的校容、校貌,听了我有生以来的几节国学课,下面就国学课做一个肤浅的评价。
10月16日上午我们在xx实验学校听了三位老师的语文课,黄茜老师所教的识字课,首先老师教学生学习汉字金、木、水、火,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变成部首后汉字笔画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几个形声字,这样教有利于学生了解汉字音形义的联系,对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好处。在汉字的书写时该老师也为我们作除了榜样她先让学生观察汉字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引导学生描红,再到书写,老师指导到位学生练习到位。17日上午第三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徐素蓉老师所教的《房子》课。该老师首先复习朗读了《四季》,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新课,感受深的是该老师很注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能有效地分配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生如合共同学习,如何握笔及时纠正学生写字时不正确的姿势。在回答问题时及时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该老师甚至示范和别人交谈时彬彬有礼的姿势。在朗读课文中学生注意了节奏、重音和语调,这些让我开阔了眼界,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我们学校是一所山区学校,我们使用的是全国统一编印的义教版教材,我们从事的是大众化的教育,我看了xx实验学校的学习目标及教材,感觉教学内容针对我们农村来说太难,坡度太大,学生是否会不容易掌握。
黄老师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从街道、商店的标识上或其他书籍、资料中找一些同偏旁的字积累下来,在教室的一角建一个展示台。展示他们的成果,让他们体会学习的快乐,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还有徐老师的课女性化太重(不知是否与教学的内容有关我的错误想法),我们生活中需要沉静、温温柔尔的护士、心平气和的心理学教授,但更需要果毅勇敢的警察、解放军战士,教风‘“硬朗”的老师风格在徐老师身上体现有点太少。
时间太短,我对xx只是高山仰望,尽管我们是农村,可用xx先进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我会不断学习。
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什么叫自卑,从此,我不再奢望老师的爱,我知道正如阳光不能照到每一个角落,爱雨也不会普洒每一块心田。
上了小学,上课时,老师总是叫她喜欢的学生,被老师叫到的孩子高高兴兴地站进来,用清脆的声音响亮地回答着问题,而这时候,我总是低头地玩弄着衣角,自卑使我抬不起头来。偶尔,有一次老师叫我起来回答问题,但我当时毫无准备,涨红了脸用蚊子哼似的声音回答完问题后,便一屁股坐了下来,从此以后,每当她的目光掠过教室每个角落,落到我身上时,我的心总是??缰碧??嗝聪M?鲜δ茉俑?乙淮位?幔?墒抢鲜ψ苁侵逯迕纪繁愕艨?送罚?僖裁挥薪形摇
就这样我永远躲在角落里,变得越来越自卑,甚至我开始讨厌上学了。
直到有一天,爸爸妈妈帮我转了一个学校,从此我心中的太阳又开始升起来了,再也不感到孤单和自卑了。
每次教初三,总会在开学时发现班级中又多出几张陌生面孔。开学第一课时,他们大多比较沉寂,表情也很茫然;当其他学生因为新学期见面而兴奋时,他们要么趴在桌上睡觉,要么拿出书随便翻翻;当被问及名字时,他们也爱理不理,脸上写着“我是转校生”,和这个班格格不入。由于临近毕业,大多教师更加关注教学质量,只要新学生不违反纪律,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便不闻不问,漠然处之。然而,转校生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一现象引起我的思考:转校生,你们的心转来了吗?这几年来,我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调查并尝试一些辅导策略,帮助转校生把“心”转来。
一、转校生问题分析
我所遇到的转校生都是从城镇比较好的学校转到农村普通中学来的学生,班上的同学不会对他们产生歧视,也没有排斥心理,问题更多出在转校生自己身上。我连续三年来对初三转校生及其家长做追踪调查,累计48人,调查内容如下:
(1)自转学以来,家长和你进行沟通了吗?
(2)转校后你向父母谈过你的心理状态吗?
(3)你和新同学相处愉快吗?
(4)你是否适应现在老师的教学方法?
(5)你觉得老师关注你吗?
(6)如果让你打分(0~10),你对新学校的学习生活满意度是多少分呢?
调查结果发现,转校生对新生活的整体满意度不高,问题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双方都没有任何作为;在与同学、教师的相处中,转校生又极不主动,只是将问题滚雪球似地累积。转校生的心理状态几乎无人关注,在初三这个特殊时期,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青少年,家庭、学校、教师都没有给予转校生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帮助,这将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温州平阳一名刚转学的初二学生,在参加新学校模拟考试时,竟交了一份白卷,并在试卷上写下了“我不想读书了,开除我吧”几个字。备感意外的老师连忙找这位学生了解情况,这才发现原来是这名学生不适应转学后的新环境,于是产生了不想在该校就读的念头。
经研究发现,转校生身上所体现的共同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不适应新的学校生活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条件自然比较艰苦。有的初三转校生以前不用住校,现在需要住校,不习惯住校生活,很难适应;有的转校生以前所在的学校较有名,现在转到农村普通中学之后,戴着“名校”光环,成绩若不是很突出或进步较大,就会觉得压力很大。
(二)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
几年的学习习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面对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面对成绩难以进步的事实,转校生难免担心和紧张。如果他们不能很好地和教师沟通,不能主动去适应,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三)和新的教师相处不融洽
有的学生在以前的学校很有影响和人缘,可以说是个“红人”,现在到了新环境,不可能一下子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欣赏。大部分初三教师仍把转校生看作外校生,难以一下子接纳他们。这让双方难以和谐相处,一些转校生思想转不过来,就走入了死胡同。有的转校生不满“现在班主任一个星期都没有叫过我的名字”;还有一些人在调查中表示“不想适应,反正很快就要毕业了”,思想比较消极被动。
(四)没有建立新的朋友圈
当学生们都三五成群地聊着他们共同的话题时,转校生自然会想念以前的朋友,难免愈发孤单。这时,如果转校生不主动加入大家,别的学生也不愿主动邀请他们加入的话,这种差距会随着时间愈来愈大,久而久之,转校生就会和大家越走越远。有的转校生反映,“问题出在其他同学身上,他们谈话的内容太低级无趣,和他们说话没意思”;有的转校生“不想被打扰,想安静些省
点儿事”。
二、问题解决策略
转校生来到新环境,会有很多不适应。首先,他们面临着人际交往方面的考验,包括如何与新同学、新老师相处等。如果处理不好,教师又不能及时正确引导,转校生就会出现焦虑、恐惧、忧郁、神经衰弱、孤僻、自卑等症状。由于学生自身心理救治系统薄弱,这些有“心病”的学生若不能得到外界及时有效的帮助,一遇“导火线”就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其次,转校生在新学校里跟上学习,与新老师进行教学方式的磨合适应,也十分重要。不少学生因转校后学习无法跟上,心理压力很大。那么,转校生该以何种心态面对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家长和教师又该怎样帮助转校生消除心理阴霾?
(一)家长“归零”重定位
无论是从什么样的学校转校,家长和转校生都应学会使用“归零法”重新进行自我定位。要放下过去的荣耀或失败,在一个新群体中重新进行自我定位,认清自己,也认清他人。家长在心理上要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冷静看待孩子转校后可能会出现的“位置”变化,教育观念也要跟上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心理尚未成熟的孩子需要从家人的鼓励与赞扬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家长与孩子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悦,会达到1+1>2的效果。学生在遭遇失败、委屈、惊吓后,精神通常处于高度压抑紧张的状态,家长在这个时候以好朋友的身份与孩子沟通交流,引导孩子通过哭泣、倾诉、运动等方式及时宣泄紧张压抑的情绪,能够帮助孩子尽快脱离消极的心理漩涡。此时,他也许只需要你做他的倾听者。然而,大多数家长都忽略了孩子细微的情绪变化。家长们认为,供他们读书就算完成了任务,其实这是错误的。事实上,除成绩外,孩子的健康成长还需要完整的家庭情感疏导。作为孩子最亲密和最信赖的人,家长在应对新环境时的情绪和态度常常会影响到孩子。因此,家长应积极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过程,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做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有力后盾。
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自转学以来,家长和你沟通了吗”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0”,对“转校后你向你的父母说过你的心理状态吗”的回答也是“0”;同样,我把问题“自从开学来,您和您的孩子沟通过吗”“您了解孩子转校后的心理状态吗”让学生带回去给他们的父母完成,得到的答案也仍是“0”,这让我很惊讶!现在的家长和孩子之间太需要交流了,他们缺少的是一个平台。
对于转校生家长来说,一定要配合学校,及时将孩子的情况反馈给教师。家长可以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通过作业记录本、短信等方式告诉教师,让教师更了解学生在校外的另一面。
在和这些家长交流时,我给他们布置了一项任务:每周花半小时认真听孩子说,说什么都行,听时不要插嘴,要用心倾听,听完后问孩子需要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两个多月之后,有两个家长通过QQ向我反馈:“孩子什么都讲,一开始不想听,但还是坚持下来了,有时候他讲得很生气很激动,到了后来就平静了下来,等我听完问他还需要爸爸妈妈做什么时,他居然说‘我好了,没事了,谢谢你哦。’我感觉这样的方式还是有成效的。”当我问学生们最近有没有什么变化时,这几个转校生都一致表示喜欢和爸爸妈妈说话了,因为爸爸妈妈愿意倾听,还给他们帮助、鼓励。这种变化很快就体现在他们身上,他们的情绪变得更积
极了。
家长应该理解孩子转学后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他们一起正视这些问题。告诉他们每个人面对新环境,都需要一定的心理适应过程,这是正常的。如果孩子已经向你表露出对新学校不适应的想法,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对于那些适应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这样可以更早地了解他们的过激想法,进而做一些必要的干预。
(二)调整心态是关键
对于转校生而言,虽然家长疏导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新环境,但新环境毕竟还是要靠孩子自己。因此,学生心态方面的自我调整也很重要。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利用心理学的方法指导学生重新认识问题,认识自己。其中,ABC情绪疗法就比较适合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应用。
案例:小周,女,初三,从附近某城镇村中学转来,好动,脾气有点暴躁、激进。某天在英语课堂吵闹,被老师发现,老师当众点名批评,她感到不满,认为全班有那么多学生说话,老师不批评别人,就批评她,分明因为她是新转来的,好欺负,就是和她过不去,对她有意见。她很郁闷,讨厌这个老师,后来不想听这个老师的课,甚至公然与老师作对,早上全班学生都在早读时,她带头不读,还叫她的左右同桌也不要读,通过这种方式和英语老师对抗。
对此,我运用ABC理论进行辅导。A:上课说话被老师批评;B:她批评我就一定是存心和我过不去,我也要和她作对,我就是坏学生;C:郁闷,难过,激愤,极端,放弃,消沉;D:上课违反纪律,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而被老师批评是很正常的事情,其他同学也会遇到这样的事,他们也不会觉得老师是和他们过不去,重要的是我应该和老师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E:舒畅、开心等情绪以及积极、主动的改变行为。
通过理性情绪疗法,小周认识到英语老师并不是在有意批评她这个转校生,重新和英语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适应了英语课程,也融入了班集体中。
(三)合理评价促改变
并不是所有从城镇来的初三转校生成绩都不错,有的转校生成绩不是很理想,但用功勤奋,肯努力上进;有的也不是很遵守纪律,可能是原来学校的“刺头”,现在重新换个新环境,对他而言就是新生活的开始。以前的错误已经过去,现在的教师没有必要再去以前的学校打听学生的情况,以便找机会“修理”他。教师应该做的就是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展示平台,让他有一个全新的开始。学生转校,就说明他主观上有重新开始的愿望,教师要认真对待,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对学习、对生活的热情。学校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如有的学校对转校生实行“三优先”原则:优先提问、优先批改作业、优先辅导。很多学生来到新学校都会对学习没有信心,而教师的适当关注,可帮助学生在新环境中学习起来更有动力。这一做法能让转校生感受到更多的校园温暖,对学校更有归属感。另外,还可以通过转变评价方式来促进改变。
1.建立课堂学习卡
课堂学习卡是专门为转校生准备的,此卡夹在作业本中随作业本一起交给教师和返还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标”的部分了解本节课的目标;还可把自己一节课的体会,如掌握得好的地方、不明白之处或想与教师交流的问题,都写在卡中,方便与教师作进一步的沟通。
2.二次给分
即二次评价,就是在第一次评价的基础上,借助于课堂分析试卷,给他们一次补正的机会,二次给分。这样做可以给那些暂时因不适应而落后的转校生一种信念——你行,你可以的!
3.一事归一事
教师不能翻以前的老账旧账,让他们觉得自尊心丧失,没面子。有转校生来心理辅导室反映,他们换个学校是想有新的开始,没想到某老师因为自己的一次错误就把他以前犯的错一股脑地都搬了出来,让他在全班学生面前抬不起头来,他恨死老师了。所以教师应一事归一事,对转校生犯错也是如此,既不翻过去,也不否定未来,重要的是解决目前这件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引起某些适应性差的转校生的过激行为。
(四)教师关注是后盾
转到农村中学来的多是城镇学生,有的以前在班级里是“红人”,甚至是非常优秀的,但到了新环境,一切都变了,他们可能在新学校里表现并不突出。这会导致不少学生产生心理落差,使他们无法在新环境展现最佳状态。有的转校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觉得是这里的老师不好,同学不好,抱怨一切,与大家越走越远。有一些来自名校的学生,到了新学校,可能会被周围的同学和老师过度关注,以致学习中背负很大压力。
案例:小余,男,初三从某镇一中(比较好的学校)转到农村普通中学,成绩尚好,刚来时要求一人一座,学生反映他性格孤僻。他表示背负着“名校生”的压力,有老师对他这位来自“名校”的学生另眼相看,考试后会特别关注他的成绩。小余说:“每逢考试,总会有同学私下关注我考得怎样。要是考得好,大家觉得理所应当;如果考差了,大家就会议论纷纷。我压力很大。”
经了解得知,由于他和班级同学格格不入,学生们说他老是摆着一副臭架子;他却觉得和同学说话没意思,于是他要求一人一座。因此,对他辅导的目标主要是帮助他融入集体,慢慢增进对学校的了解,融洽关系,让“名校”压力随着同学、老师的对他的了解而减轻。恰巧某次班主任发现了他的唱歌才能,正赶上国庆节红歌比赛,为此教师特意安排他为领唱,还要他将班级同学排好队列。要做好这些事情,他必须要和老师、同学交流,在这一个月里,他不断和班主任以及其他同学接触,增进了师生情感和同学关系。现在他有了同桌,大家也觉得“名校生也和我们一样”,觉得他这个人还不错。
除此之外,这些转校生还会遇到另外一个问题:因为路远,以前不住校,现在只能住校了,放学后的时间他们不知怎么安排,觉得很孤单。开学一段时间后,针对这种现象,心理辅导室对各班转校生做了个小调查:“你希望在新班级里过怎样的学习生活?你需要获得哪些帮助?”收上来一看,比较集中的都是希望过轻松有趣、温暖关怀、学习氛围浓厚的生活,希望得到的帮助则是上有些老师的课听不懂,不敢去问,希望老师帮帮他们。
将他们的不同要求和帮助请求反馈给各班班主任之后,我们根据学生的要求开展了不同的活动:有的班级增设读书角,利用全班学生的图书资源建成小小图书库;有的班级组织一些有意义的体育团体小竞赛活动,合理安排转校生的住校生活,如打篮球、羽毛球等;有的学生则参加了“无线电”等兴趣小组活动……一段时间后,转校生都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并融入了校园生活。
(五)同伴互助显温馨
给转校生安排的同桌应该是能和他互补的。如果转校生是属于安静或木讷型的,就安排活跃点的同桌;如果转校生好动爱说,就安排文静沉稳的同桌。同时,要请同桌作好观察,有问题及时向班主任或心理老师汇报。
案例:小雷,由于中考失利,从某城镇三中转到农村普通中学;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大多沉默不语;据他自己反映,由于以前期末和好朋友玩,耽误了学习,因此不想再交朋友,故对现在的班级同学排斥;学习中等偏上,勤奋刻苦。
我通过小组的力量逐渐消除他的排斥心理。小组同学是从班级中精心挑选并经过心理教师培训的,具有一些简单的心理知识,所以他们在有意识帮助小雷时,并不是以普通身份和他聊天,而是要给予他心理上的帮助。因此,当小雷向小组成员间接表达“有朋友会影响学习”的想法时,小组成员及时给他做“辅导”,还向他列举了上届我校优秀毕业生小梁(该生在我校人人皆知)交友的事例,小梁的朋友中有一些是老师认为最头疼的学生,可他依然考入了本地最好的学校。借此告诉小雷学习的关键在于自己,朋友左右不了什么。小组成员的力量果然影响了小雷,他的观念开始转变。
轮到这个班排心理剧时,小组成员特地叫上了他。这次心理剧是以他为原型编排的,在剧中,他所处的角色正是他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当同样的事情再次“上演”时,他已能客观地看待问题,认识到自己的固执和排斥是没有道理的。
1、知识目标:懂得观察、感受、体验、参与校园生活是增强中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的第一步,尽可能多的了解有关校园环境的信息。
2、能力目标:掌握环境适应能力的一般技能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愿意并喜欢接触新的生活环境,主动维护和建设学校环境。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学会有意识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是教学的重点;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体验、参与新的校园生活,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三交流一反馈”教学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通过观察、寻访,尽可能多的了解我校的校园环境及历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步入中学校门,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有心的同学处处留心,用心观察、询问,对我们学校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我就有关咱们学校的一些问题考考大家。
1、我校的校名是什么?曾用名什么?
2、我校现任校长是谁?以往任校长的还有谁?
3、请准确说出我校的地址。
4、我校有几座楼?名称各是什么?
5、我校以往取得过哪些成绩?有过哪些杰出人才?
想一想:在新学校里,你有什么新的打算和愿望呢?
二、预习提示
1、走进中学,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任务是-------------。
2、学校的环境包括-----环境和-------环境。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和---------。
3、学校环境需要我们--------------。
4、---------------有助于尽快适应新环境。
三、合作探究
1、你能举出几种生物适应的例子吗?从中你有什么感悟?
2、我们应该怎样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适应新环境?
3、你准备为我们学校的环境建设做些什么?
4、你对我们的学校有哪些好的建议呢?请各小组收集意见和建议,写一份建议书。
四、展示交流(就合作探究的问题)
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生存的法则。我们也要学会积极适应新环境。
2、我们要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积极寻求方法解决问题,就能不断适应初中学习和生活的新环境。
3、学校是我们成长的乐园,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自己的学校,爱护桌椅,保护花草树木,使用文明用语......
4、略。
五、课堂小结
若学生在展示交流环节做的很好,教师简单加以小结并给学生以充分的赞扬和鼓励;若展示得不够,应给学生以引导,让学生总结收获。
六、拓展升华
播放我校校歌,学生听音乐,领会歌词含义。
各抒己见:从校歌中,你对我们学校又有了哪些了解?
板书设计
步入新学校
适应新环境
调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悉心维护和主动建设新环境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作为一名中学生,新的学习生活开始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任务是()
A、适应新的环境B、竞选班干部
C、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D、穿名牌时装,引起别人关注
2、步入中学校门,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新学校、新同学、新老师、新课程。要适应新环境,就要()
A、多与熟悉的同学交往
B、一门心思搞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
C、主动了解和适应新环境,自觉缩短适应期
D、顺其自然,得过且过
(二)多项选择
1、下列属于能积极地适应初中新环境的做法有()
A.主动了解和适应新环境B.自觉缩短适应期
C.尽快地进入中学生的角色D.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
2、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有赖于良好的校园环境。下列属于校园环境要素的有()
A、清洁的教室B、整齐的桌椅
C、良好的校风和学风D、老师的治学态度
(三)简答
进入新的校园环境,我们需要怎样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
[推荐作业]
你喜欢我校的文化墙吗?请收集一些你喜欢的内容,抄在你的笔记本上。
第二站结识新朋友
灵宝市第四初级中学:陈林静
学校审核人:骆姗姗、周秀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适应新的人际环境是环境适应能力的一部分。对于中学生来讲,新的人际环境是新的同学关系和新的师生关系。
2、能力目标:了解交结朋友的一般方法和技巧,能有意识地运用交往的礼仪与方法与同学、老师交往。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交往,欣然接纳新老师和同学的情感,积极融入新环境。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乐于交往、积极适应新环境的情感是教学的重点;
懂得热情、主动、宽容、理解、尊重、乐群的交往之道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三交流一反馈”教学法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歌唱友谊的歌曲、名言;熟悉本班学生的大致情况。
[教学实施]
一、活动导入:
活动形式见课本8页。
说一说:活动结束后我的感受是:——————————————————————————————。
教师: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从此开始。在这三年中,我们将手拉手,心连心,快乐共分享,忧伤共分担,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起进步。那么,怎样才能结交到好朋友,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呢?请先自己看书学习。
二、预习提示
1、到了一个新的班集体里,一定要改变------心理,积极结交------,感受--------,建立--------,提高------------。
2、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需要我们发挥------性,用自己的诚意换取他人热情的回报;还要通过------增进彼此了解融洽同学关系。
3、对于青少年来说,-----------关系是很重要的,真正的朋友可以互相------,互相------,互相--------,能够一起-------,一起---------------。同时,良好的-------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还要主动与------交朋友。
4、友谊需要我们用“心”来浇灌:-----之心,------之心,--------之心,-------之心,-------之心,-------之心等等。
三、展示交流
1、我对友谊重要性的认识:----------------------------------------
2、我的交友之道:------------------------------------------
小结,板书:交友之道:a、主动打招呼;b、善交益友;
c、参与集体活动;d、用“心”浇灌友谊。
四、分组活动
(一)各抒己见
益友应该是正直的朋友、宽容的朋友、博学的朋友。
当我们-----------------------------------------的时候,
他会-------------------------------------------------------------
(二)交往清单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下面的问题,了解自己的交往状况。
你现在能叫上班上多少同学的名字?--------------------------------
你交了几个好朋友?他们是:-------------------------------------
能写出几位老师的名字,分别是:------------------------------------
在交往中,我的收获有:--------------------------------------------
五、拓展、提升
你会唱哪些关于朋友的歌呢?学生自告奋勇唱,或老师起头大家齐唱《永远的朋友》。活动结束后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小结]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快乐生活的前提,也是我们学习和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我们应该善交友,交益友,团结互助,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精彩。
板书设计
a、主动打招呼
b、善交益友
c、参与集体活动
d、用“心”来浇灌
[巩固练习]
(一)、单选
1、中国有句老话:“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他给我们的启示是()
A、有几个哥们儿的班主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B、只要有一些好朋友的帮助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C、个人离不开集体,团结力量大
D、别人的帮助证明了自己的懦弱
2、进入中学后,下列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有()
A、小强家庭条件不好,但总是穿比较时尚的衣服,以引起别人的关注
B、小明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别人都不如他
C、小红认为自己是女生,不应该与男生交往
D、小婷热情地为新班集体做好事
(二)、多选
1、“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朋友。”对这句话正确理解的是()
A、真正的朋友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
B、真正的朋友有助于我们的事业成功
C、真正的朋友有助于我们的自我完善
D、真正的朋友有助于我们遵纪守法
2、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这是因()
A、它能够激活我们积极、健康的情绪
B、它有助于同学间的融洽相处
C、它有助于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合作
D、它会耽误学习,影响成绩
(三)、材料分析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生朋友你会懂……”
1、歌词反映的道理是什么?
2、在新学校,新环境中,你应该怎样去结识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