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操作论文范文

计算机操作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操作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操作论文

第1篇:计算机操作论文范文

关键词甘草酸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lensis的根及根茎,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为我国着名的大宗常用中药材和工业原料,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都很大,为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中草药之一。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通经脉,利血气,清热解毒,止血祛痰润肺的功效,广泛地被用丁保肝、降血脂、抗癌、抗干扰素诱生剂及增强细胞免疫调节等方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甘草中含有100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其中以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元和甘草多糖为主。甘草酸(GlycyrrhizicAcid,GA)是一个最重要的甘草甜素类化合物,有显着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用丁人体抗衰老、抗炎、降压、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它以18-H的两种差向异构体存在(α体和β体),两者均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如甘草酸_铵(甘利欣)为α体制剂,具有明显的降酶、抗炎和保肝作用;而强力宁和复方甘草甜素则为β体制剂。甘草酸在临床上的应用表明了其确实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对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1抗肿瘤作用

体内外抗肿瘤药理模型的研究中,GA对不同肿瘤细胞株均显示了较强的细胞毒作用,通过致细胞变异及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发挥细胞毒作用。利用细胞胞质溶胶混悬培养液以及完整的结肠细胞培养物两种模型体系研究后发现,GA通过抑制人体结肠肿瘤细胞中N-乙酰基转移酶活性和DNA-2氨基芴的内敛可产生抗该肿瘤株增值的药理作用,显着降低乙酰转移酶类在人体结肠肿瘤细胞清除系统的Km和Vmax的有效值[1],在亚细胞毒性浓度时,显着性抑制芳香胺N-乙基酰转移酶在人体结肠肿瘤细胞瘤株(colo205)的活性,且这一抑制作用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同时,DNA-2-氨基芴内敛结构也受到了有效的抑制。该研究首次阐明GA通过抑制乙酰转移酶活性和DNA加合物生成来抑制肿瘤的恶化,为临床上GA的应用提供厂新的思路。另外,GA可通过刺激黑色素瘤细胞B16所含的黑色素生成,加速肿瘤细胞的“老化”。GA可剂量依赖性增加酪氨酸酶的表达信使RNA(mRNA)在细胞间质中的水平,进而提高蛋白质、酶活性、黑色素含量。研究过程中还发现,GA能增加络氨酸酶依赖性蛋白质-2(tyrosinasc-rclatcdprotcin-2,TRP-2)的mRNA的表达,对TRP-1却无显着影响,说明GA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无细胞毒性,因此在无毒性浓度内等量使用GA对正常黑色素生成无影响,以上结论表明GA通过转录激活机制进而诱导刺激黑素产生,发挥抗黑色素瘤的作用[2]。

GA的抗肿瘤药理作用是多样的,CHUNG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后,得出的构效关系结论为进一步以GA前体结构开发新药物提供丁思路:①GA能减灭细胞癌变刺激物(如乙醇、丙酮、醋氨酚、CCl4等)活化:酶学测定,通过抑制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lA,)活性减少前致癌物的活化,GA具有化学性防癌的作用,可对抗四氯化碳、半乳糖胺及丙烯基甲酸盐等化学物质所致肝细胞癌变性损伤。α构型既抑制“增毒”的细胞素P450同工酶活性,减少致癌物的代谢活化,又显着诱导口相酶活性,加快毒物和致癌物的排泄。α和β构型GA的抗癌变和急毒实验比较研究显示,α体抗D-氨基半乳糖肝损害作用优于β体。α体分子结构与泼尼松相似,易与类固醇激素的靶细胞受休结合,抗癌变作用也大于β体。研究还表明,两者均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抑制、阻碍杆细胞癌变的作用,并且α体比β体作用更强[3]。②GA在体内可被葡萄糖醛酸酶水解成为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前者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细胞毒活性,后者可与毒物结合而增强解毒功能,使其迅速从尿中排出而降低致癌性有关。③GA有抑制肿瘤细胞生成的作用,很可能是变异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进而限制肿瘤细胞的增长。④GA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拮抗肝糖原的蓄积作用,加快毒物和致癌物的排泄。另外GA的三萜糖甘在小鼠肝线立体中能诱导渗透性的跃迁使薄膜电位消失、吡啶核甘酸氧化、细胞色素释放和吞噬诱导作用产生因子,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4-6]。

2抗病毒作用

病毒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日常生活,严重地甚至能夺取生命。经过药理学研究,GA作为甘草中的主要抗病毒有效化学成分,抗病毒作用显着[7-13]。GA可明显减轻肝细胞脂肪变及坏死,减轻肝细胞间质炎症反应,抑制肝细胞纤维增生以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等,且副作用少,是一种治疗乙型肝炎值得重视与推广的药物。在对乙肝表面抗原表达的人肝细胞癌细胞系PLC/RRF/S’的研究中,发现甘草酸可以抑制异免疫体抗原(I-IBsAg)向细胞外分泌,并且具有剂量相关性。通过阻碍唾液酸的补充,GA抑制T-msAg的表达,从而抑制肝细胞被以乙型肝炎病毒破坏,改善了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障碍,增强和改善对IBsAg的抑制及I-IBV的免疫状况。深入研究GA抗病毒的作用机制,主要可以被划分为2种类型:①通过抑制病毒DNA复制产生抗病毒作用。据文献报道,GA能剂量依赖性地有效地对抗二重感染拉古细胞(Raiicells)中EB病毒(Epstcin-Barrvirus)的复制。病毒抑制和细胞生长抑制的IC50分别是0.04和4.8mmol?L-1,选择性指数高达到了120,显着地抗病毒同时都正常细胞毒性很低。GA不影响EBV病毒对于细胞表面的吸附,也不使其微粒物钝化,只是干扰EBV向细胞内的穿透,阻断进一步的复制循环。所以,GA代表一种新的抗EBV化合物的作用方式,不同于核苷类似物抑制病毒DNA多聚酶的方法[8]。②GA可抑制黄曲霉毒素-B(AflatoxinB1,AFB1)在细胞内成活力从而减少其在肝细胞瘤细胞中的毒性[1]。AFB1有强烈的腐蚀氧化应激性,能强烈地诱导受到细胞发生癌变。研究表叫,在人体的肝癌细胞系(HepG2)中,GA能降低AFB1的细胞毒性,增加在细胞后处理过程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表现出对抗性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效应能抑制肝毒素代谢活化,对于化学诱导细胞癌变性具有显着的保护作用。

80年代,日本学者首次报道了GA抗艾滋病病毒HIV的作用,曾引起轰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治疗原则是阻止病毒增殖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实验证明GA可明显抑制HIV增殖,并具有免疫激活作用。1.23mg?ml-1浓度下即可对HIV增殖抑制率达到50%,但抑制HIV感染的有效浓度高,范围狭窄,若要维持其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须持续人量给药。Watanbe等给小鼠感染HIV病毒制成艾滋病模型后,观察了GA治疗效果,发现治疗后的小鼠存活期明显延长,并且这些小鼠脾、淋巴结肿大被明显抑制;对肛细胞、脾细胞和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后,发现它们的增殖能力增强。GA临床用于治疗艾滋病患者已收到一定效果,虽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甘草已被称为战胜AUDS病的“仙草”[13]。

GA以其显着的抗病毒效果以及丰富、独特的抗病毒机制,将在抗病毒的临床应用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抗血清作用

近年专家们又发现GA可以治疗血液疾病的物质,为人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又一新的途径。GA可显着性减女血液中睾酮的含量,口服GA后,血清中的浓度睾酮浓度减少,其机制是干扰促成睾酮向雄烯二酮转变的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hydroxysteroiddehydrogenase,HSD)活性,且这种增强呈显着的递进式[14]。在治疗哈斯氏疾病时,GA可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的增加,但其抗血清的作用仍不容小视:研究表明:GA在22-26岁的健康妇女的黄体期周期中对雄性激素的新陈代谢有影响。口服给予GA300mg?d-1,且不使用其他药物方法时,血清肾素活性、血清肾上腺素、性激素,醛固酮和氢化可的松含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的血清酮第一个月从(27.8±8.2)增加到(19.0±9.4),第二个月的治疗开始显现显着性的差异(P<0.05),为(17.5±6.4)ng?dL-1,停药后,雄烯二酮,黄体素和LH水平都不同程度的恢复;血浆肾素活性和醛固酮在治疗期间被抑制,血压和氢化可的松没有变化。由此可以得出结论,GA可通过阻断17-HSD和17-20分解酶的活性减少血清酮[15]。同时,GA能有效的抑制3α,20β-HSD,直接抑制酶作用结合物的竞争性拮抗作用,抑制11β-HSD和15-羟前列腺素脱氢酶发挥抗血清的活性[16]。此抗血清机理具有以下特点:极性更低,吸收更好;体内分布更合理,肝脏靶向性更强;抗炎作用更强;对肾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抑制更弱,不良反应更小;毒性更低,因而在临床上GA的抗血清应用越来越广泛。

4免疫调节作用

GA具有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其主要是增强细胞免疫作用,可增强MNnψ吞噬功能,消除抑制性Mψ的抑制活性,还可选择性地增强辅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活性。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在小鼠免疫系统腹膜内使用GA后白细胞总数(WBC)计量增加了5倍。当使用熊果酸、齐墩果酸等药物对动物治疗时最大白细胞总数只能持续6天,而使用GA尉动物治疗时最大白细胞数可持续9天以上。熊果酸、齐墩果酸对动物使用后WBC总数的白分增加量分别为91.48±4.6%,135.75±6.4%,而使用GA后WBC总数增加量为114.9±18%。骨髓细胞和α-酯酶阳性细胞在用GA后也有增加,GA与抗原作用可增加脾内特异性抗体滴度和空斑形成细胞,显着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DTH)。以上结果表明GA等对机体的免疫调节活性有影响[17]。

5其他药理作用

抗炎,抗菌作用:GA具有皮质激素样抗炎抗菌作用,能够抑制磷酯酶A活性,阻止组胺等活性物质的释放,降低活性因子的反应性以厦抑制抗体生成,临床上多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痈疽疮毒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据研究报导,GA的抗真菌活性作用惊人,具有巨大的前景[18]。

6心血管方面作用

GA具有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通过动物模型证实,灌胃给于GA,对实验性小鼠、大鼠血脂增高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高脂饮食诱发的家鸽血清胆固醇升高也有明显抑制作用。离体及在体研究表明:GA可延长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潜伏期,减少室颤率,增加哇巴因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阐值口,推测GA可能具有影响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作用,应用膜片钳技术观察其对L型钙通道电流(I-L)的影响,对探讨GA对心肌细胞电生理作用机制提供厂很有意义的指导[19]。

7抗氧化作用

GA的抗氧化作用也是其新颖的作用领域之一,且表现出的显着效果逐渐引起科学家的重视[20,21]。类胡萝卜素中的β-GA为超分子复合体,具有罕见的抗氧化还原的特性。EPR的白旋捕获技术证明,络合结构的GA可增加对斑蝥黄和胡萝卜素的体内清除速率,比过氧化氢清除速率快10mmn[22]。

本文将GA丰富的药理活性和作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及相对深入的构效关系的研究,为以GA为先导物,合理地进行分子设计合成新化合物的研究确定了重要方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GA也将被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Chung,JG,ChangHL,LinWC,etal.InhibitionofN-AcetyltransferaseactivityandDNA-2-Aminofluoreneadductsbyglycyrrhizicacidinhumancolontumorcells[J].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2000,38(2-3):163-172.

[2]JungGD,YangJY,SongES,etal.StimulationofmelanogenesisbyglycyrrhizininB16melanomacells[J].ExpMolMed,2001,33(3):131-135.

[3]陶春祥.甘草酸的药用研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15):2285.

[4]HaseKJ,XiongQB,BasnetP,etal.Inhibitoryeffectoftetrahydroswertianolinontumornccrosisfactor-α-dcpcndcnthcpaicapoptosisinmicc[J].BiochemicalPharmacology,1999,57(12):1431-1437.

[5]MauroS,CristinaF,ArmaniniD,etal.Glycyrrhctinicacid-induccdpcrmcabilitytransitioninratlivermitochondria[J].BiochemicalPharmacology,2003,66(12):2375-2379.

[6]TuckerGR.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intheaetiologyandregressionofneuroblastoma[J].MedicalHypotheses,2002,59(2):117-128.

[7]李翠芹.甘草有效成分甘草酸和甘草酸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研究与实践,2004,2(3):48-51.

[8]LinJC.McchanismofactionofglycyrrhizicacidininhibitionofEpstcin-BarrvirusreplicationinVitro[J].AntiviralResearch,2003,59(1):41-47.

[9]ChanHT,ChanCandHoJW.InhibitionofglycyrrhizicacidonaflatoxinB1-inducedcytotoxicityinhepatomacells[J].Toxicology,2003,188(2-3):211-217.

[10]LinG,NnaneIPandChengTY.Theeffectsofpretreatmentwithglycyrrhizinandglycyrrhetinicacidontheretrorsine-inducedhepatotoxicityinrats[J].Toxicon,1999,37(9):1259-1270.

[11]RomcroMR,ThomasE,ScrranoM,A,etal.Effcctofartemisinin/artcsunatcasinhibitorsofhepatitisBvirusproductioninan“invitro”replicativesystem[J].AntiviralResearch,2005,68(2):75-83.

[12]ChengJM,LinHJ,HsuYH,etal.AquantitativebioassayforHIV-1geneexpressionbasedonUVactivation:effectofglycyrrhizicacid[J].AntiviralResearch,2004,62(1):27-36.

[13]史桂兰,胡志浩.甘草.酸药酸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01,13(1):10-12.

[14]RobcrtAJ,GuinnJS,HarpcrML,etal.Liquoriccconsumptionandsalivarytestosteroneconcentrations.TheLancet,2001,358(9293):1613-161.

[15]ArmaniniD,MattarclloMJ,FiorcC,etal.Licoriccrcduccsscrumtcstostcroncinhealthywomen[J].Steroids,2004,69(11-12):763-766.

[16]DuaxWLandDebashisG.Structureandfunctionofsteroiddehydrogenasesinvolvedinhypertension,fertilyty,andcacer[J].Steroids,1997,62(1):95-100.

[17]RaphaelTJandKuttanG.Effectofnaturallyoccurringtriterpenoidsglycyrrhizicacid,ursolicacid,oleanoliicacidandnomilinontheimmunesystem[J].Phytomedicine,2003,10(6-7):483-489.

[18]StattiGA,TundisR,SacchettiG,etal.VariabilityinthecontentofactiveconstitucntsandbiologicalactivetyofGlycyrrhizaglabra[J].inpress.

[19]仰礼真,姚望,祁小燕,等.甘草次酸对豚鼠心室肌单个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床药理,2002,13(3):161-163.

[20]PolyakovNE,LeshinaTV,SalakhutdinovNF,etal.Antioxidandandredoxpropertiesofsupramolescularcomplexesofcarotenoidswithβglycyrrhizicacd[J].inPress.

第2篇:计算机操作论文范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也日趋普及。计算机辅助高等教育评估是其中一个比较新的分支,它的出现不仅改善了教育评估方式,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传统教育评估方法向高效率、高质量和更加准确可靠的方向转变,促进了教育评估系统的改革,推动了教育评估方法的更新。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则是本科生培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做好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工作,有助于改进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遗憾的是,多年来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工作普遍重视不够,或者虽然重视,却仅仅停留在定性评价的阶段,缺乏准确可靠的评价标准,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将计算机引人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活动中来,可以大大改善这种状况。计算机具有存储量大、可连续工作等特点,而且利用计算机处理评估材料,获得评估结果,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结果可靠的特点,只要指标体系建立合理,计算机能不受任何人为因素的干扰,提供给教学管理人员实事求是的结果,成为他们工作中得力的助手。为此,我们开发研制了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以下简称评估预测系统)。

二、评估预测系统的开发研制

(一)基本原理与方法

如何实现评估过程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是开发研制该系统的关键所在。我们依据高等教育评估的原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的量化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毕业设计(论文)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为教师、学生、选题、客观条件四个方面。各方面再细分则为二级指标,如:教师方面分为准备工作、课堂讲授、出勤率、答疑情况、教学方式、教师职称等六个方面;学生方面分为学习态度、平时成绩、计算书完成情况、图纸完成情况、创新情况、译文完成情况等六个方面;选题方面分为结构类型、课题新颖程度、计算机应用合理程度、题目性质、外文资料、创新性等六个方面;客观条件分为设计教室、绘图仪器及图板、机房及出图设施、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等四个方面。

2. 设立评价等级V,V=1好(VI),较好(V2),—般(V3),较差(V4)|。

3. 构造单因素评判矩阵R,

其中,R中每一个元素rij表示第i个评价因素对第j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

4. 设立各评价因素权重集A,例:一级指标权重集八=(0_35,0.35,0.15,0_15),八的取值可根据经验,并依据以往各届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结果经反复试算确定。

5.计算综合评判矩阵

    

6.对各级指标体系重复步骤

     7.计算测评结果

    

求得最终评判矩阵B该量化模型针对毕业生总体进行评估,评价毕业生的综合质量,改变了过去仅片面地对个人进行评估的状况。

(二)评估预测系统的计算机开发语言

系统采用流行的Windows人机交互式界面,力争做到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根据本系统的特点和具体要求,我们选用了Windows环境下的VisualBasic5.0可视化编程语言开发本系统。VisualBasic5.0是微软公司开发的功能十分强大而又简单易用的可视化编程环境,编程速度快,界面质量高,是编写Windows应用程序的最佳选择。使用VisualBa¬sic语言开发本系统充分体现了本系统处理数据、信息快捷方便的特点。

(三)评估预测系统的总体结构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安装本系统后,启动系统,进人主菜单,依据界面提示您就可以轻松完成评估工作,系统主框图如下:

三、评估预测系统的优点

1. 量化评估,提前预测,动态管理。该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能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案可能取得的效果进行预测。教学管理人员只要依据该系统的提示输人各项有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案的参数,系统随即能计算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成绩,从而对各项工作方案的结果作出预测。通过反复改变参数——计算成绩,教学管理人员就能够发现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即哪一项安排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有利的,如果实施下去会取得好的工作效果;哪一项安排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不利的,实施下去必将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成绩下滑。这种预测如果安排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之前,管理者就能有效地对毕业设计(论文)方案进行调整,从而获得满意的效果。我们将99届与往届的工作方案作了一下比较,发现由于老教授退休较多,本次毕业设计年轻教师比例上升,但年轻教师职称偏低,讲师居多,教授、副教授比例严重下降,用该系统初步预测发现毕业设计整体质量将要下滑。根据这个信息,系学术委员会马上采取措施,对年轻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指导教师中讲师一级必须具有硕士学历,且应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在课题选择及指导上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最后经系学术委员会严格审查后方可上岗。再用本系统预测后发现,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最终得分并未降低,反而稍有提高。目前,99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已经结束,最终得分的确较98届有所提高,与系统预测结果吻合较好。

2. 有效监督,对症下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时,系里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监督管理,一般要求安排一次中期检查。该检查能发现一些问题,但对这些问题造成的结果却很难预知。这样的话,发现缺点往往不能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导致不良后果。这时,如果用该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进行一下“中期评估”,各种问题可能导致的结果将一览无遗,且该系统会帮助教学管理人员清楚地发现各种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成绩偏低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对缺点进行纠正,对优点给予肯定,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顺利进行,最终取得优异成绩。例如,99届某老师所带设计组,由于指导教师出勤率过低,中期检查时系统评估预测该设计小组成绩偏低,系领导马上对指导教师进行了批评教育。由于纠正及时,最终这个小组成绩达到了总体平均成绩。

3.总结校核,公平合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系里要对指导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成绩进行评定。由于诸多非客观因素的影响,结果往往难以做到公平合理。此时借助该系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成绩进行校核评估,可使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1:作更加公平合理。该软件是“诚实的检查官”,只要输入的各项参数正确,系统将实事求是地予以评分,这就摒弃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第3篇:计算机操作论文范文

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现阶段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由基础部或公共计算机教学部门负责日常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困惑,比如:教材统一化,教案统一化,课件统一化等,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⑴教学内容缺乏合理性。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各个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公共部门负责教学,教案与课件统一,这使得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对文、理、工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进一步的重点引导,无法与他们的专业课程学习进行融合以达到辅助学习效果。

⑵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相同专业的学生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相对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要高一些;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给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中带来困难。

⑶教学的方式、方法单调。由于基本上是采用案、统一课件,故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大同小异。大多数教师仍采用课堂集中授课一次与机房上机操作一次相结合的授课模式。缺乏在课堂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⑷教材建设相对落后。这几年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而不少的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文化基础授课内容依据市面的教材,而已经出版的教材内容均滞后于现实需求。以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等为例,部分高职院校仍在介绍WindowsXP操作系统,Office2003等内容,而目前较为主流的Win7、Win8、Office2007及以上的版本却不予介绍。诸如此类的问题应在公共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过程中及时得到解决。笔者认为教师自编讲义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弥补教材的一些不足之处。

⑸教学考核方式有待进一步探索。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考试是以浙江省一级计算机水平考试为依据,采用上机操作形式,甚至有些院校以省计算机水平考试成绩替代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而这样的教学考核方式难免会让人理解为应试教学,失去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最基本意义。考证只是水平的象征和检验,绝不是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学好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作用是辅助学习其他专业课程。

2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模块学习的需求统计与分析

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分为以下模块: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模块、Windows操作模块、中英文字录入模块、Office办公室自动化模块、数据库使用基础模块、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多媒体技术模块、信息安全模块。同时对电子、化工、建筑、会计、英语、市场营销等涵盖工、理、文、商科不同专业教学内容进行调查。调查发现,不同的专业学生对不同的模块需求各不相同。

3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实施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

根据上述的统计数据,我们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如图7所示。图7中,分别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模块、Windows操作模块、中英文字录入模块、Office办公室自动化模块、数据库使用基础模块、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多媒体技术模块、信息安全模块,进行了学生学习需求统计和分析。从图7我们可以发现,各个专业对Windows操作模块、Office办公室自动化模块、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这四个模块的需求比较大,因此我们在设计课程时对上述的四大模块加强教学。不难发现理工科学生相对文科学生而言在数据库使用基础模块、多媒体技术模块、信息安全模块等方面要求高一些;同时发现会计专业的学生对数据库使用基础模块也同样有着像理工科学生一样的需求;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对中英文字录入模块、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要求比其他专业都要高,我们认为这与学生未来就业定位有一定的联系。我们探索了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实施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

⑴合理规划教学内容。课程组授课教师根据所授课的对象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根据调研分析结果对文理工科在内容上做相应的调整和拓展,达到有的放矢。

⑵教学团队分工与协作。从原来的教研室案、统一课件、材,到教学团队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模块备课,并将模块备课的授课资源相互分享。同时每位教师也依据不同专业班级有选择性地对模块内容进行增减。

⑶突出实际教学效果。对每一次课程授课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从内容上更加突出计算机的实用性,结合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及时补充授课内容,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的结合,课堂边学边做。授课地点选在实验室,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先理论后操作有一定的区别。

⑷考核方式创新。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辅助其他课程学习。考核不应只是将省一级计算机水平考试通过率作为教学目标,而更应重视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提高效率。比如,每年毕业班的学生都会因毕业论文格式而纠结和烦恼,课程组成员在讲授Office办公室自动化模块时就以我院的毕业生论文及论文格式要求为例进行排版,让学生提前学习论文排版。毕业生就业求职简历的制作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素材,这样的教学可以很好地提高该课程的学习实用性。

4结束语

第4篇:计算机操作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51-02

随着知识领域的拓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的有力助手,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也是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启蒙计算机知识的重要基础课程。由于在各地的中、小学中已开展了计算机信息化教育,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更加深入和系统,本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等几方面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其与《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相辅相承。

1.硬件实验。《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课教学详细讲述了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如系统主板及各部件的作用、常用的外部接口及功能、存储器的安装及用途、总线及其分类和常见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与使用等。理论教学结束后,如果没有相应实验教学的辅助,这些知识将只能成为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开设了一个硬件实验机房,由20台计算机组成,每台计算机配有相应的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和数码相机等。将学生三人分成一组,60人一次课,进行计算机的拆装、外部设备的连接和操作系统及驱动程序的安装。硬件实验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好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2.Word实验。Word应用软件许多学生在中学时就接触过,因此,在大学的实验课里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我们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Word实验里除了介绍基础知识,还注意在其实际应用方面的涉猎,分别加入了报刊杂志排版、科研论文排版、毕业论文排版及传统流程图、N-S图、个人简历和课题申报等表格制作模块。每个模块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在报刊杂志排版中,使用一本近期发行的杂志中的一页作为模版,让学生从文字输入,图文混排等基础方面入手,完成文档从无到有的创建,感受排版的全过程。在大学生活中同学们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科研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排版问题,因此,以往届优秀论文及教师的科研论文作为样例,熟悉在论文排版中经常遇到的标注、脚注、尾注及公式编辑等操作,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通常在学生二年级时要学习程序设计课程,涉及程序流程图的绘制,因此,在Word实验中加入了流程图的画法这一模块,为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另外,在学生毕业时还要制作个人简历,参加工作后申请项目时还需要制作课题申报表格,我们使用人才市场中用人单位发放的个人简历和本校的课题申请书作为样本,教学生不规则表格的制作,满足了学生的实际的需求。改革后的Word实验,与中学的Word课程有很大的不同,更贴近实际,将Word应用逐步推向深入。学生真切感到了它的实用价值,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Excel实验。在Excel实验中使用了“案例教学法”,先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Excel的各种操作。如在讲解Excel的公式与函数时,给出一个表,表中包涵一个班30名同学的学号、性别、姓名及五门课程的成绩,在不讲公式与函数的情况下让学生求出每位同学的总分、平均分、分数等级及在班级中的名次,统计出各科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和及格率,计算出班级总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男生平均分和女生平均分等。开始学生信心十足,使用各种方法,但很快就发现这些方法非常烦琐,这时,引入Excel的公式与函数的概念,引导他们使用相应的函数得到结果。学生顿觉眼前豁然开朗,兴味十足,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4.Powerpoint实验。在Powerpoint实验中让学生自己拍摄照片,搜集素材,制作以美丽校园、我的大学生活、我的室友们等为主题的演示文稿。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不仅学会了Powerpoint的操作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校园的了解,也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最后,每人10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的作品。在作品欣赏时,我们还为学生提供了历届毕业生的优秀毕业论文答辩的演示文稿,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有了榜样和目标,同时,对Powerpoint的应用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5.Access实验。在Access实验中,采用了“项目驱动法”做数据库的开发,如建立“图书管理”数据库。先建数据表,如“职工基本信息表”,再针对这些表设计查询、窗体和报表。项目的完成贯穿教学的始终,结合课堂上关于数据库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关系数据库、关系、属性等概念有了具体的认识,也对Access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随着项目的完成,学生普遍拥有了成就感,对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极大鼓舞。

6.网络实验。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效利用互联网,迅速、快捷地获取信息已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我们在网络实验中首先教学生如何浏览网页,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查找需要的内容,其中包括利用网上图书馆查找专业资料、检索国、内外期刊和下载论文等。其次,让学生在网上申请邮箱,学会收发E-mail,并通过E-mail交实验报告。然后,教学生申请QQ号,通过QQ发送在线和离线文件,并在QQ上建立“大学计算机基础”群,随时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学生制作网页,并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将网页组织在一起,形成“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站。通过网络实验,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互联网,并能正确对待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利用网络扩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经过几年的努力,《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模式的改革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受到学生和专业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活跃了思维,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使学生将来能紧跟时代步伐,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凤英,刘若慧.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天中学刊,2010,25(5):83-84.

[2]胡绪英,何明瑞.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5):4066-4068.

[3]刘艳,李晓安.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12,15(1):40-41.

第5篇:计算机操作论文范文

Photoshop是由Adobe Systems开发和发行一款功能强大的图片处理计算机软件,目前其已广泛应用于户外平面广告设计、影楼摄影后期处理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等领域,其功能强大且操作便捷,目前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图片处理软件。本文就该软件在医学论文图片整合中的一些应用技巧做一简要介绍,旨在为医学工作者在论文撰写图片整合方面提供针对性的实践参考。

【关键词】Photoshop 医学论文 图片整合

1 医学论文图片整合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医学工作者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常常遇到图片的调色、图片格式的转换、像素的设置、多个单幅图片向一副图片的整合等诸多问题,由于图片处理技巧的缺失,往往造成图片处理不符合期刊的要求,延误论文撰写和发表的进度,笔者就医学期刊论文图片处理要求,就多个单幅图片向一副图片的整合(包含序号和标尺的添加)处理技巧做一针对性的介绍。

2 Photoshop在医学论文图片整合中的应用

2.1 Photoshop版本的选择

本文软件选择Photoshop cs2.0简体中文版,cs2.0版虽然是Photoshop较为早期的版本,但具有该软件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功能,cs2.0中文版的优势是软件本身只有数百兆,占用内存小,删减了不常用的功能,对计算机配置要求较低,且已被汉化便于操作使用,完全能满足对医学论文图片处理的要求。

2.2 多个单幅图片向一副图片的整合

本文以四副单个图片整合为一副图片为例,在软件中依次将四副单个图片打开,任选一幅图片点击菜单栏图像-图像大小,并记录图片的宽度、高度及分辨率;空白背景图层构建:点击菜单栏文件-新建,参数设置:高度和宽度设置约为单幅图片的二倍多一些(空白图片上放置四幅图片),像素设置与单幅图像素一致(图1);四幅图片移动至空白图层:选择工具栏移动工具,依次拖动四幅图片至空白图层,形成一个多图层图片,同时关闭原四副图片,在活动图层面板分别点击“图层1-4”文字给每张图片针对性命名;图片的排版:以四副图片平排各两张为例,使用工具栏移动工具分别移动各张图片至大置,在软件上、下刻度线上拖动形成交叉参照线用于精确定位(参照线不会被保存至图片),图片与图片间的距离根据期刊要求参照刻度线确定,操作同时可使用放大镜功能放大图层,使用键盘上下左右进行微量精准调节(图2)。

2.3 图片序号和标尺的添加

序号的添加:点击图层面板下部“创建新图层”,选择新图层,点击“排版文字工具”并选择字体和字体大小,在空白图层上依次键入ABCD,并分别拖动文字至图片右下角,可使用参照线进行准确定位;标尺的添加:标尺是医学论文表示图中显微结构大小的参照线,新建空白图层并双击文字重新命名“标尺”,选择“标尺”图层,点击选择“矩形选框工具”,在标尺图层中建立矩形空白选取,然后点击菜单栏编辑-填充,颜色使用黑色(可根据需要变换颜色),Ctrl+D取消选区,快捷键Ctrl+T可通过控制滑块调节标尺的长度和宽度。

2.4 图片的保存

图片保存常用格式有三种:JPEG、TIFF和PSD,三种格式各有特点。JPEG格式压缩量较大,图片数据容量较小,为常用格式,TIFF格式压缩量小,图片数据容量较大,但图片显示细节较好。PSD格式是多个图层并存能够被Phtoshop识别的一种图片格式,严格来说并不是图片,但它能保存图片的图层原始状态,其优势是为图片的修改做了备份储备。

3 结语

Photoshop软件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在各个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医学领域尤其是医学形态学领域使用最为常见,熟练掌握该软件的操作技巧在医学工作者图片处理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除了以文字形式介绍外还制作了相关操作屏幕录像视频供交流学习(https:///cknZu4Xy9Dk9w 访问密码 d954),旨在为医学工作者论文图片处理提供一些基础性操作帮助。

(通讯作者:李明)

参考文献

[1]陈瑛,龚著琳,苏懿,等.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06):79-80.

[2]蒋斌.Photoshop实用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5-18.

[3]马月进.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案例教学实践[J].计计算机教育,2010(02):87-89.

[4]张昌林,陈 素,李 彬,陈健美.多媒体技术及其医学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1-161.

[5]张屹,黄欣,谢浩泉,等.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05):48-54.

作者简介

高欣(1977-),女,山西省吕梁市人。现为长治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第6篇:计算机操作论文范文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渐得到普及和覆盖,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网络的覆盖为人们的生活、娱乐、办公提供了便捷的网络环境。但同时也存在计算机网络操作的漏洞,使得不法分子利用相关技术,在网络中传播病毒、窃取重要机密信息,严重危害了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维护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稳定安全,需要对威胁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因素进行了解,并针对这些因素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确保计算机网络运行可靠性。 

2 网络计算机安全的概念及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种类 

2.1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念 

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指的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管理中,运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及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运行的数据完整,并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安全性、适用性。计算机的安全在网络环境下需要得到两方面的保障,也就是计算机物理安全及计算机逻辑安全。其中计算机物理安全是指计算机的系统设备中跟数据相关的设施,应受到物理相关原理的保护,以免设备元件丢失或损伤;计算机逻辑安全是指计算机在网络环境下,其运行要符合逻辑,确保数据的完整、可用及保密性。 

2.2 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威胁的原因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三种类型,包括自然因素、突发因素、人为因素。其中,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中的安全隐患和自身带有的薄弱性对计算机网络的自然因素及突发因素具有重大影响,而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人的刻意行为引发的,是威胁计算机网络环境安全的最大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是通过非法入侵的手段,对计算机数据和编程进行篡改、窃取、破坏,或病毒传播。另外,因计算机网络自身的特征,使其存在一定的潜在威胁,易导致信息泄露、非权限访问、资源耗损或被窃取、破坏等。其特征及危害如表1所示。 

2.2.1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项全面开放的技术,其网络环境容易受到各方面的攻击,特别是物理方面的威胁。物理威胁主要指的是身份识别发生错误以及间谍行为、偷窃行为等。其中偷窃行为就经常发生,使得一些含有国家、企业等重要文件的计算机机器设备被偷窃,造成了机密信息的泄露和严重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在使用互联网时需要有用户名及用户密码,若身份识别没有顺利进行,就会使计算机网络在运行中失去保护屏障。身份识别包括口令破解、算法考虑不周、口令圈套、随意口令等。 

2.2.2计算机网络的全球性 

因计算机网络不限国籍,具有全球连通性,使得计算机网络会受到局域网、本地网甚至更宽范围的有害程序入侵。有害程序入侵包括病毒入侵、木马危害、软件的更新或下载等。另外,因网络系统的各项设备相互连接,当某一设备遭受病毒入侵,容易形成整个网络安全环境的破坏。 

2.2.3计算机网络的共享性 

计算机网络资源可供人人共享,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在网络上或搜寻信息。网络的连接需要依靠线缆,而线缆连接和系统会存在一定漏洞,容易对网络环境造成安全威胁。线缆连接包括拨号进入、窃听、监控、冒充等节点,所形成的每个节点数据信息都有可能被搭线窃听。系统漏洞主要是指在不安全的服务、配置及系统初始化等,使得计算机在网络运中因自身的漏洞,对网络安全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 

3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的安全现状 

3.1 计算机网络管理不全面 

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已被得到广泛应用,但依然存在一些操作系统上的缺陷,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缺陷。计算机网络管理类型多样,有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安全硬件及软件、内存的安全管理等。计算机网络具有连接性,若某一程序管理出现问题,就极有可能致使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出现故障,甚至瘫痪,让黑客有了更多机会攻击、破坏计算机网络的电脑程序,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3.2 互联网络中的漏洞 

计算机的互联网功能,使其在为用户提供某一网络服务时,易遭遇非法入侵。在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在传输信息、安装软件、加载资料、执行操作功能等时候会遭到不法入侵,那是因为计算机本身具有传送信息的功能,而传输信息的时候经常会存在一些可执行的文件,这些可执行的软件需要通过编写才能形成电脑程序,而编写程序难免会存在人为疏忽,让计算机网络遭致破坏甚至瘫痪。此外,可执行软件在传送运行中,若受到远程监控或被安装间谍软件,就会使相关信息造成丢失,使编写程序受到侵害。

3.3 计算机网络的病毒侵害 

计算机网络的操作系统可以被重新创建,其进程具有一定的支撑性和维护性,所以程序软件在运行或远程操作中,容易遭到病毒的入侵、破坏,对计算机硬件设施和软件功能造成损伤。另外,计算机病毒具有长短不一的潜伏期,可进行自我复制,若某一计算机系统遭到入侵破坏及监控,其他计算机也有可能遭到病毒入侵,使其程序在黑客计算机中被监控,或由于用户下载了带有病毒的软件、浏览带病毒的网页时,同样会给病毒入侵有可乘之机。 

3.4 不具备计算机安全意识 

计算机网络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时,很多人不具备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由于普遍用户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不足,且相关操作知识有限,所以在浏览网页、传输信息、和相关联网操作时,不注重对信息的保密,也没有安全意识,很容易误判一些网络信息或软件,接收别人的传送文件或下载带病毒的软件,致使计算机出现中毒现象,形成信息的外泄等。 

4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4.1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物理措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物理措施是指在网络背景下,计算机的运行要具备健康、安全、稳定的物理环境,包括计算机的机房安全、硬件设施安全。在计算机机房中,要确保其不受电磁干扰和地震危害,保证机房环境具有防火、防潮、防水等功能。另外,实施计算机物理措施,还要对安装计算机设备的周边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记录、处理,检查计算机机房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对电缆的正常指标进行检查,观察机器设备在运行时是否存在杂音或异常情况,对机房人员的进出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免一些非授权人员对机房设备进行人为破坏。 

4.2 健全政府管理机制 

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对相关企业甚至国家安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还需要通过法律手段对网络非法侵入和网络犯罪行为加以约束、制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络操作行为做进一步的规范,并注重提高计算机管理人员的的管理技能及法制思想,使其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平。政府管理机制要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规范,例如计算机网络安全资料管理机制、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管理制度、网络维护管理制度等,确保和规范计算机的网络安全,使得计算机网络操作有法可依。 

4.3 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技术水平 

4.3.1加强计算机的病毒防治技术 

计算机病毒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操作存在较大的威胁,并逐渐呈现智能化病毒的趋势。因此,一定要提高计算机的病毒防治技术,通过有效的杀毒软件和预防病毒入侵的手段,提高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安全。通过提高计算机防病毒手段,使计算机网络在运行中防病毒软件能够准确、及时地发现病毒并删除危险。当前,计算机网络防病毒软件一般常见的有瑞星杀毒软件、360杀毒软件、卡巴斯基杀毒软件等。 

4.3.2加强计算的防火墙技术 

防火强技术也叫隔离技术,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第一道屏障。防火强技术通过控制访问权限,阻止黑客攻击,并预防病毒侵入服务器,使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数据信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防火墙技术是一项独立于其他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工具,加强防火强技术对防火强的硬件设备进行设置,可以提高计算机服务器的运行安全。 

4.3.3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加密技术 

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加密技术主要是对计算机储存信息和网络传输信息加以重新编码,使其具有一定的破解难度。计算机网络的加密技术包括连接端口、网络节点、网路连接等的加密,不同的加密方式具有不同的作用。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四种类型:计算机数据完整性的辨识、计算机数据的传送、计算机数据的存储、计算机密钥管理技术,其中计算机密钥管理技术又分为解密密钥技术和加密密钥技术。 

4.3.4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 

计算机入侵技术与防火墙技术相比较更加新型,不仅对防火墙的弱点有补充作用,而且可以以最快的时间检测到入侵者,并对其入侵行为加以分析、控制,做出必要的应对措施,以保全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计算机入侵检测系统技术,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节点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检验计算机网络在运行中是否已被入侵,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具有较全面、及时的保护。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运行安全也受到一定威胁。为了在网络环境下,维持计算机的运行安全,需要对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有所了解,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正确的应对措施,有效控制、防范非法入侵行为,对计算机出现的系统漏洞及时修补,维护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稳定、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振美.分析计算机安全问题[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4,06(27):13-15. 

[2] 韩锐.计算机网络安茜的主要隐患及管理措施分析[J].信息通信,2014,01(133):152-153. 

第7篇:计算机操作论文范文

0 引言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的应用已成为信息化社会对当今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高校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其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的应用计算机常用软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更好地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手段单一,很难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完成对学生的课后指导。并且对计算机软件的实践操作在日后需要应用时很容易忘记之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微课作为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通常以微视频资源为中心,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画面完成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从而提高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1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由于全国各个地区和学校的信息化教育程序的差异,学生接触计算机的程度不同,导致刚入校的大一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非常熟练,有的学生又很少接触到计算机,甚至还有少数同学几乎没有使用过计算机。然而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教授的内容却是完全相同的,这种统一化的教学内容,对于计算机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对于计算机水平较差的学生又显得难度过高,很难使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

1.2 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的教学多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一般都是教师对知识点进行统一的讲解和演示,再安排学生上机操作练习。由于上机时间有限,很多同学无法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课后练习又没有教师的辅导,这样的情况会严重的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差。

1.3 教学课时少

在学校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普遍减少,以我校为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由原有的60学时压缩到现在的45学时,在这些课时中不仅要学习计算机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常用的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和操作。由于课程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距明显,部分学生会明显跟不上教学进度,在课后练习时又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问题逐渐积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

如何在学时少、知识内容多、任务重的情况下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的教学水平是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将其与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相结合,能有效解决所面临问题。

2 微课的特点

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微课教学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短小精悍、授课形式多样、主题突出、易于传播等特点。其中短小精悍是微课最主要的特点。由于最容易被接受且学习效果最好的时间是5-10分钟,所以微课视频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其次微课授课内容明确,主题突出、设计合理、简洁而又完整。微课以微视频为主要实现手段,讲授过程多以知识点和教学主题来呈现,使讲授内容碎片化、点状化,和传统的课程中错综复杂的教学内容相比更加精简。最后微课基于网络,可以在线播放观看,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保存到移动设备,有助于网络的传播与使用。微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碎片,结合课堂教学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3 微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不是单纯地将传统课堂的知识内容进行切片并加工成视频,制作微课应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时间和内容进行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安排和规划,重新组织教学信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对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出趣味性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自主观看和学习。本文以使用Word制作长文档目录为例,阐述微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 教学内容选取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中,使用Word进行长文档排版是其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但是从学生后期的应用情况来看,特别是在对课程设计报告或毕业论文等长文档的排版时,很多学生对长文档目录的制作都存在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靠手工录入的方式来完成的,并没有使用到Word自动生成目录的功能。使用手工录入的方式来编制目录不仅不规范,也非常容易出错,如果对论文的内容稍有改动后还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更新目录。笔者针对这一现象,对我校高年级学生做了调查,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大一学习完之后由于长时间没有使用,到具体应用时对相关的知识内容几乎没有太多映像。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毕业论文排版为案例,制作微课讲解如何使用Word完成长文档目录的制作。

3.2 教学设计

根据选取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微课的时长进行教学设计,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

本次微课采用了场景再现的导入形式,微课的导入部分显示一位学生正在使用手工录入的形式制作毕业论文的目录,在制作过程中发现这样的方法不仅繁琐并且很容易出错,于是询问老师使用Word制作目录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这样的导入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本次微课要解决的问题,也明确了本次微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整个教学内容以我校毕业论文的排版格式为案例,从分析一个完整的目录结构开始,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要制作出一份目录,必须要先设置文档各级标题的样式及正确的为文档插入页码。由此展开分析Word中的样式、分节符、制作不同页码、插入目录等知识点,在分析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再通过实例演示具体的操作过程,整个教学内容结束后也就完成了毕业论文目录的制作。

3.3 微课的制作

微课视频媒体呈现形式多样,制作工具也有很多选择。本次微课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课件,尽量采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形式以更好地展示要表达的知识内容。微课的录制和后期制作使用的软件是Corel VideoStudio。

准备好微课要使用案例素材和PPT课件之后,就可以启动屏幕录制软件开始录制视频。录制的过程中一边讲授一边演示,PPT课件用以展示相关的知识点,尽量使讲解的过程生动有趣。最后再将录制好的视频进行后期的编辑和整合,并制作微课的片头和片尾。

3.4 微课的应用

微课视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共享给学生,不仅可以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的参考,也可以作为课堂资源进行引入,这样的引入方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微课作为视频资源可以长期保存并且易于传播,在课前可作为学生预习的引导,课后可辅助学生巩固练习,即使是学生因为长时间未应用和学习而遗忘相关的知识内容,也可以通过微课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微课可以实现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使传统课堂得到延伸和扩展,应用微课教学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第8篇:计算机操作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安全,节能控制ATX

 

1 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是能源的巨大消耗与安全方面的问题。计算机业高速发展,正在使用的计算机遍及每一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消耗着大量电力能源,同样使人类面临环保节能方面问题,此外在计算机管理领域还存在数据保密安全方面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

2 剖析问题,重点考虑节能与数据安全

计算机领域的环保节能与数据安全,应从计算机的AT/ATX控制管理模式入手,通过分析关机状态下ATX管理模式计算机的耗电情况,同时分析Windows等广泛应用的系统与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重要数据安全问题,提出对计算机管理控制模式的合理化建议和相对应实施方案,规范计算机在节能环保与数据安全的管理与操作。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人员已研究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领域在原基础上又会出现许多关于环保节能、数据安全方面等新的问题。由于节能与电源有关,我们就从电源管理方面入手网络安全论文,对环保节能、数据安全方面,进行剖析如下:

研究计算机领域的环保节能,首先要分析计算机对环境的干扰、污染、能耗。计算机工作中,对周围产生微波干扰、辐射污染,工作人员长时间工作对眼睛的损害、在低频率声音环境中时间长了容易引起疲劳,长期静坐在计算机前工作会引起各种相关疾病等等。这一些问题已有许多人员在研究,并已在计算机中使用了ATX管理模式及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是在具体的计算机领域中还是大量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这是由于计算机的大量普及造成的。正是由于计算机的大量普及,我们就应该认真考虑计算机的节能问题。由于ATX电源管理模式在计算机中占的比重很大,对ATX电源管理模式的计算机进行节能分析就成为必要。ATX管理模式的计算机只要接通交流电源,即使在关机状态也会消耗电能。使用ATX管理模式的计算机又是如此之多,因此,重提和研究节能环保,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计算机操作人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少在关机后,再去关闭交流电源开关,实施断电,浪费了大量的电能。还有,由于大多数计算机没有断开交流电源,关机后的时间内一般无人看管,可能会引起一些事故,是一个安全隐患。因此在不使用时,应该让计算机完全断电。以前,采用AT管理模式的计算机,由于采用直接的断电控制模式,不会存在此类问题。但以前的AT管理模式无法实现计算机的智能化管理。

计算机领域的数据安全方面的研究:关键词)的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唤醒已关机的计算机,远程控制此计算机实现盗窃机密数据的目的。

通过以上剖析,结合AT与ATX管理模式的优点,考虑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与安全以及节能,探索找出了问题之所在,我们可以用如下具体方案克服和解决上述问题。

3 具体方案及效果分析

3.1、充分考虑环境及工作要求,对于一些使用AT电源管理模式可满足要求的计算机,则不要使用ATX电源,改用AT电源。

ATX电源关机状态下维持了一个比较微弱的电流,计算机并没有彻底断电,因而在关机后的这段时间里存在消耗电能的现象。对不需要使用ATX智能化电源管理或对电源的智能化要求不高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论文,完全可采用AT模式电源做计算机电源。这样可彻底节约计算机关机后的电能消耗,杜绝了计算机关机后的安全隐患,并能防止其他人通过网络远程唤醒控制已关机的计算机,保护了计算机上的数据。

3.2、在ATX模式电源中增加断电开关及控件,在计算机系统关机后,计算机电源自动或由手动控制断电开关,切断电源。

该方案简单可行,研究开发与生产的费用也很少,适应所有具有智能管理模式功能的计算机终端。在一些电器设备中已使用,如长虹电器产品的电源就应用过此类电路,效果理想。此方法需要在电源电路中增加相应的电路及元件。此方案具有ATX管理模式节能的优点,增加了断电控制功能,即在节能降耗上节约了计算机“关机”的这段时间里所消耗的电能,当电网异常时,在关机的状态下,也能起到保护主机,防止损坏的作用。在数据安全方面,别人(包括自己)无法利用网络异地开机,保证了此计算机上数据的安全。当然,如果计算机操作员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关机后再按插座上的断电开关(一般的计算机电源插座上都有开关)的习惯后,也可以达到节能及安全方面的效果。但操作人员一般都较懒散,所以考虑在计算机ATX电源中增加断电开关及控件,这样,在节能及安全方面效果也就明显优于原来的ATX模式或AT模式的计算机。

3.3、进行产品研究,综合AT/ATX电源管理模式,适当改变电源的受控电路,使计算机管理兼具两者的功能。

ATX电源管理模式除了具有自动关机的功能之外,还能够支持系统休眠和STR,如果使用的是在线式UPS,当UPS蓄电池电量即将耗尽时还会自动报警和关机。ATX电源管理模式在节能环保方面的管理之所以优秀,这主要归功于计算机的智能化程序管理模式。但由于人们操作计算机时的不良习惯,才使ATX模式得在节能及数据安全方面不尽如人意,也让研究节能环保的人员在这方面还有可研究的空间。而AT模式不存在软件开关机器、键盘开机、网络唤醒等功能,与ATX模式相比,在计算机关机后的数据安全及节能方面具有小小的优势。

综合AT、ATX电源管理模式的优点,研究ATX管理模式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适当改变ATX电源的受控电路网络安全论文,再在计算机系统的关机控制程序模块中增加一“断电”功能模块,使电源既具有智能电源管理功能,也兼有AT/ATX电源管理模式的优点,增加关机断电的功能。这样,计算机就具有了两种关机状态(“关机”与“断电”)可供操作者选择。在节能及安全方面效果也就明显优于只具有ATX模式或AT模式的计算机。这种电源,可以成为符合节能降耗环保与数据安全方面新的计算机部件。

4 结束语

在计算机无法实现微功耗,系统无法真正实现数据安全的情况下,有必要结合现阶段的具体情况,重新分析原来的管理模式,在原管理模式的基础了进行研究改革,对已研究的成果进行必要的补充研究分析,在应用技术成果的基础上,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研究。本文针对计算机目前在节能环保及数据安全方面的问题,做了一些简单的研究和探索,虽然是简单的研究探索,但对于计算机研究机构和生产厂家,应是一个不错的参考与选择。这对于当今在计算机行业就如何实现计算机的节能环保及数据安全,具有较高的指导和利用价值,具有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向文.计算机的节能管理[J]. 科技广场, 2008, (01)

[2]高山,徐秀军.计算机省电方法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 2009,(08)

第9篇:计算机操作论文范文

一、建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实践操作,老师在运用案例法进行教学时,所用的案例应当以教学任务以及目标作为根据,通过丰富多彩的案例来为学生建立学习情境,从而让学生可以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老师建立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建立问题情境,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与运用知识,得到更多更好的动作操作机会,并且还有利于激发出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是运用案列教学的关键,学生的是否积极参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例如,老师在讲解word的有关知识时,可以依据教材上的小案例,设计出一个毕业论文的案例,把文章用论文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论文中的文字、段落、页眉等问题。学生一般都对毕业论文比较重视,因为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可以使得学生真正进入到情境式的学习中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探索能力

计算机老师在运用案例法进行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关键的参与者,因此这就需要老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应当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还应当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老师所组织的教学案例应该突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通过转变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老师在上课时,为了让学生对图像处理软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案例,设计出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比如让学生做一份学校宣传海报、那学生熟悉的任务或事物利用软件展开处理,制作出一份精美海报,展示给学生。当学生看到利用软件处理过的图片竟然有如此漂亮时,便对软件处理有了浓厚的兴趣,都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操作起来,这样,就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老师所组织的案例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相关,充分挖掘出学生优势发展学生的个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与自主思考能力,通过探索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突出了案例教学法的开放性与探索性。

三、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步骤

1)教案的设计。

老师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时,如何设计案例是十分关键的,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老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学生的特点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应该如何设计案例,并且保证案例的实用性与先进性等。同时老师还应当建立与学习主题有关的情景,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案例中,让学生在完成案例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老师所设计的案例应当包括所有的知识点,基础的知识点作为主要部分。比如,老师在讲解Office的有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用Excel制作通讯录、用PowerPoint制作动感宣传片等等。

2)实施步骤。

在上课前,老师应当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预习,让学生对案例有一定的了解,真正讲课时就不会生疏。在运用案例教学法展开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向学生展示案例,并引导学生展开有关的讨论。在向学生展示案例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建立教学情境来激发出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其次,老师应当把教材作为主要根据,设计出的案例应当与教材紧密相关,在学生分析案例时,老师从旁指导,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来作出思考,还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结果展开归纳,并且要求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进行汇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结论的纠正与评价,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系统,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查缺补漏,保证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老师应当要求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老师应当考虑在已经完成的教学中,所用的案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针对性等,从而使得老师对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做出总结,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

四、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计算机老师在选取案例过程中应当选取一些比较真实、生动有趣的案例,这样才能够激发起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老师选取案例是否成功直接影响了案例教学法的成功。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老师就必须通过自己搜集材料、选取案例,这就要求老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经验知识与调控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要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知识上运用,这样才能通过老师的引导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老师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那些计算机成绩较差、不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应当着重对这部分学生做出积极的引导。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对案例的选取,但是如今我国大部分高校对计算机这门课程尚未建立有关的案例资源库。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技艺,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老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还应当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融合,使得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

五、结束语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