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

第1篇: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焊接;培养模式;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175-0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人才的需求不但数量增加,质量也不断提高。目前,在我国工科教育中,存在着工程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足、职业精神的缺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无法满足行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尽管我国已成为工程教育大国,但还不是工程教育强国,目前培养的工程人才面临质量不高、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为此,教育部在2010年6月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促进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国家建设的需求。卓越计划的实施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追求卓越的原则,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实施的前提条件。因此,寻求合适的企业合作是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关键环节。沈阳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为实行卓越工程师计划,积极联系各行业企业,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工作,积累经验。2011年,经过双方协商,沈阳理工大学和和沈阳瑞能钛宇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焊接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试点。经过双方三年的合作,在焊接卓越工程师培养初步取得一些经验,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积累了经验。

一、焊接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选择与制定

目前,在学校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订单式、“三明治式”、项目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等模式。“三明治式”培养模式是一种学习-实践-再学习的教育模式,通常把人才培养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学生进行正常的学校内教育,第二阶段以在企业的生产实习为主,第三阶段为校内专业学习为主。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方案,借鉴以往校企合作的模式,根据专业及焊接方向的实际情况,选择“三明治式”培养模式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模式。确定培养的模式采用“3+0.5+0.5”方式,即在学校学习3年,在企业实习0.5年,最后0.5年,结合实习情况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充分考虑工程实践的重要意义,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内的实验课中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比例增加,在焊接工艺课程设计、焊接结构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焊接电源的课程设计,同时注意学校外的实习基地的建设,重视学生的实习工作。

二、焊接卓越工程师试点计划实施

卓越工程师试点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前三年为第一阶段,在该阶段加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以及部分专业课的学习,重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工作,重视生产实习工作。在教学内容上,尤其是专业课,重视焊接工程技术、焊接工程经验的讲授,培养学生的焊接工程认知能力和焊接工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对焊接工程技术的兴趣及对未来从事工程生产的认可与努力。第二阶段,为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重要环节,由沈阳理工大学和睿能集团共同承担完成。按照双方共同制定的培养计划,学生完成在睿能集团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在睿能集团经过前期3周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允许上岗实习。学生分别在焊接检验、焊接生产、物流、行政管理等部门工作。在每个岗位上,都有睿能集团指定的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辅导工作。实习学生和正常员工一样,工作日都要按时打卡上班下班,接受厂方的管理。同时,学校也派出专门教师辅助负责学生日常的管理工作。在实习阶段,学生也要完成一部分课程的学习,这部分课程经过和企业的共同商定,结合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把课堂搬到工厂现场,由双方共同派出指导教师承担完成,包括焊接检验、压力焊、焊接新技术、钎焊等。课程的考核由双方共同的指导教师完成。学生的实习成绩由厂方根据学生在工厂的实际表现、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指导教师的意见,在完成实习工作后由厂方负责给出。第三阶段,为计划的收尾阶段。根据学生实习的情况,指导教师负责给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题目。学生可以选择在工厂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任务,也可以选择在学校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任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题目都是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拟定的,具有针对性。学生在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同时,也是对前期的实习工作的一个理论总结。

在卓越工程师计划中,与企业的合作是计划实施的关键环节。因此,目前寻找卓越计划的合作伙伴是一件很关键的事情。沈阳瑞能钛宇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生产换热设备的企业,焊接技术是企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经双方商定,共同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方案,学生在学校完成课程的学习后,能够在企业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企业和学校共同负责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同时安排企业的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及学习情况,并负责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答辩工作。

三、焊接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质量控制

焊接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第一阶段在沈阳理工大学实施,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按照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负责实施教学计划的质量控制。焊接卓越计划第二阶段由沈阳理工大学和睿能集团双方共同承担。在计划的实施上,首先由睿能集团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沈阳理工大学负责监控计划的实施情况,确保计划按照培养方案落实实施。焊接卓越计划的第三阶段主要在学校内实施,主要由学校负责监控卓越计划的监督与管理。

四、焊接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效果

焊接卓越计划是在摸索中进行的,没有大规模的展开,只是在占焊接方向10%~20%的学生中展开。目前已经进行了三年。积累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为以后卓越计划的成规模展开实施奠定了基础。

1.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明显提高。在卓越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经过半年左右的工厂实践实习,学生的实践意识得到提高,实践的能力也得到锻炼提高。通过在工厂的现场实习,学生对现代企业的生产工作环境有了最直接、最具体的认识,对工厂的生产组织、生产工艺流程、焊接设备、焊接工艺、焊接检验有了初步直接的了解。而这些知识与经验比课堂教学更深刻、更具体。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工程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都得到锻炼提高。这些直接的工程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对学生未来的成才发展非常重要。

2.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协调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一道工序、每一步生产环节都需要不同的人共同努力来完成,只有很好的同自己车间班组的人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务。在现代企业中,每个人要发挥他自己的才智,需要很好地融入到团队中去,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卓越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关键的环节就是在工厂实习的环节。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学校的环境,要与工厂不同的人打交道,这些人的年龄不同、知识背景不同、个人性格气质不同,学会如何同这些不同的人打交道对学生是很好的锻炼。对于未来走上工作岗位,这段经历是很好的一笔财富,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3.学生职业精神得到培养与提高。通过卓越计划使学生对企业生产、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现状都有了深的认识。能够让学生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摆正位置,调整自己心态,正确的认识与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通过顶岗实习,培养了学生的吃苦精神、担当精神和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主动适应企业文化,努力向周围前辈学习,为自己未来成为卓越的工程师打下坚实基础。

4.教师的执教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实施卓越计划,教师对现代企业的生产、现代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生产技术,尤其是焊接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未来教学工作都有帮助。同时,在实施卓越计划中,对企业的人才需求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对未来人才培养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卓越计划实施中,教师需加深对工程实践的认识,改变执教的观念,在未来教学中更加重视工程实践教学。

五、结束语

通过实施焊接卓越工程师计划,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下,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团队意识得到加强,职业道德水平、语言交流和沟通能力也得到提高。为将来职业发展,尤其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焊接工程师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高校实施卓越计划面临不少困难,首先企业对卓越工程师计划了解不多,热情不高,适合计划实施的企业有限。满足卓越计划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多,学生对卓越工程师计划认可程度各异。将来大规模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目前看来困难很多,面临诸多挑战。但是,不进行卓越工程师计划,就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因此,不管有多大困难,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进行的工作,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尤其是各个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以期卓越工程师计划能够在工程教育中全面展开,为我国工程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传利.挑战探索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43,157.

[2]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若干意见[Z].2011-01-08.

第2篇: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顶岗实习指的是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在校学生到对口合作企业中进行的实岗操作带薪实习形式。”目前,各高职院校所采取的顶岗实习模式不一,根据本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的是“多学期、分阶段”的顶岗实习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分散时间模块,分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向学生输送相关信息。根据笔者近几年带毕业生顶岗实习的体验,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到,有一部分学生自我感觉学习能力还算比较强,虽然也接收了许多关于就业服务指导的信息内容,但到了毕业季节,还是有点迷茫,不知何去何从;也有些学生走上了就业岗位后反馈他们的“发现”:在学校所学的某一门课程让他在自己工作中得心应手,然而也有些学生抱怨说,自己在校所学知识用不上,要干好现在的工作还得被“继续教育”,其实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一个学生电话向我反映:“在实际工作中,觉得《电工电子技术》很受用,自己的工作离不开电工电子知识,只可惜当时没有好好把这门课程学精通。”很显然,这位学生找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是对口的,但他们在读书时,也许不知道所学的课程与以后的工作的关系,或者他们早就说过“不知道这门课能在哪些企业什么性质的工作上应用。”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输实际就业中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学期、分阶段”顶岗实习模式。具体的“多学期、分阶段”顶岗实习模式分为:第一学期的专业岗位认知实习;第三到第五学期的专业岗位技术性实习;第六学期的就业前的顶岗实习。

(一)专业岗位认知实习

大学第一学期,刚刚踏入学校大门的新生,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了好奇与疑惑。大家都想了解一下自己的专业到底是学习什么的,毕业以后自己都可以干些什么。针对这些疑问,需要我们的专业老师给予解答和指导。由专业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专业的相关知识。毕业以后该专业都可以从事哪些岗位,相应的岗位又需要哪几门相应的专业课程。指导老师安排时间和同学们座谈,专门解决同学对本专业的疑惑。另外,大一初期安排学生到工厂或是实习车间进行一次见习,让同学们对本专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专业岗位技术性实习

第三到第五学期,学生已经了解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这一阶段要进行相应的实训,我们称之为“专业岗位技术性实习”,机械工程类专业要开设相应的实训项目,如金工实训,钳工实训,电工实训,数控车床实训,数控铣床实训,普通车实训,PLC技能实训等,根据具体专业开设相应的实训内容。通过实训,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各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技术理论基础、较全面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必需的多种技能。反之亦巩固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三)就业前的顶岗实习

第六学期,学生基本掌握了必要的专业知识,略有一种“学有所成、想小试牛刀”的感觉。在就业前安排一次顶岗实习,对学校、学生的检验和企业的需求来说,意义显而易见。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作为主体在校内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联合指导下,主动融入企业的生产氛围,以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根据企业所需,返补专业知识所缺;学校总结企业的前沿生产力和学生的反馈信息,修正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做到教研与社会生产相适应。

二、顶岗实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未是真正毕业走向社会的企业员工,现时身份仍然是在校的学生,但人身却又实实在在离开了校园进入了企业,脱离了校园管理的视线。对学校或企业来说,在对学生的管理上都存在着些难度或矛盾。所以,学校作为“顶岗实习”中第一责任管理者,要协调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的利益,注重细节,规范管理,才能使“顶岗实习”可持续地顺利进行,使各方在当中收到实际的效益。

(一)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对学生的管控

在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务必加强对学生的管控力度和保证管控的不间断性。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具体管理和指导者分为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两者有着共同的管理对象不同的责任分工。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工作动态的管控。可以借助电话、网络等通讯手段加强保持和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要求学生填写实习手册、撰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等方式来控制“顶岗实习”的质量;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变动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在对学生的管控上一定要作出清晰明了的制度化文件(如《顶岗实习手册》、《实习鉴定表》等),对具体的联系频率都要有明确的规定,是每周一次还是有必要每天一次。企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顶岗员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和安全教育工作。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对于每一个人都是至上的。大多数机械工程类学生的工作环境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比如机械行业企业,常说“空中有吊车,地面有钉子,面前有飞屑”,对安全意识一时疏忽,可能就造成对身体的伤害。所以企业指导教师务必给学生进行入厂前的安全教育,提醒学生时时刻刻牢记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再者,企业指导教师负责实践环节的考核,注重纪律的重要性。在业务指导的同时还应提醒学生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维护学校、企业甚至是个人的形象和声誉三方共同努力,为“顶岗实习”的可持续性尽力。

(二)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自我要求

由于环境的变化,从校园到未来憧憬的企业环境;身份的变化,从“学生”到可能拿到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份薪水的“企业职员”,学生难免很兴奋,甚至是得意忘形。此时,尤其要注意自我的纪律性和谦虚的个人修养。保持平常心,不卑不亢,从基层做起,虚心请教前辈,按时完成自己企业的工作和实习报告。这些都是学生高质量完成成顶岗实习的关键。

(三)校企合作,符合三方利益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相关部门,优化区域政策环境,完善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通过地方财政支持等政策措施,调动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制度化”。可见校企合作是政策方向,明确各方职责和权益符合各方利益。校方应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走“顶岗实习”可持续之路。如校企在顶岗实习中的协议,应重点保护好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应有的劳动权益。由于顶岗实习时间短,校企共同为学生制定顶岗阶段性计划,有利于避免近几年新闻常出现的“使用学生廉价劳工”现象。当然,学校也应该维护好企业的运营利益,强调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纪律性,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企业成本。校企双方可以探讨顶岗员工的人才备案,制定就业优先双选机制;产研合作共同开发教材、开展项目课题,推动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总之,只有三方利益均得到保护,才能让“顶岗实习”可持续下去。

三、本校在顶岗实习中的收效

第3篇: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 现场教学 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基地

一、现象分析

笔者学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评价不高,多数家长和学生把读职业学校作为最末的选择。因此,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厌学现象日趋严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职业教育仍然按照“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和“两年在校上课一年下厂实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第二,实习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职校学生到了第三年,就直接送到生产厂家顶岗上班。这期间的学生往往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实实在在成了工人,理论知识和实践得不到有机联系。

第三,专业教学内容脱离生产实践。教师长时间不接触生产实践,所授知识往往与生产实际不符。

二、模块教学实施方案

综上所述,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又能满足以培养初、中级人才为目标,以知识为基础,以职业素质为本位,以职业能力为重点,分阶段、分层次的培养方式,笔者认为最好的教学模式就是采用模块式教学,而海水养殖业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模块教学的实施必须结合生产实际。根据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实施模块式教学法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修订内容如下。

第一、二学期:学生在校学习,主要学习《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语文》 《数学》 《专业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无机化学》《海水化学》《职业道德》《应用文写作》《德育》《就业指导》《公关礼仪》这些课程。主要目的为: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意识,加强学生个人修养素质的培养;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利用实验室认识几种常用的单胞藻,并能够进行小型培养。

第三学期:7-10月份学生下厂见习海带育苗,11-12月回校学习。主要学习《海藻增养殖》文化基础课与综合素质提高课。主要目的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让学生在接触到海带育苗生产的同时给学生授以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海带育苗生产技术。

第四学期:下厂见习贝类育苗,主要学习《贝类增养殖》和《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两门课程。主要目的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通过接触虾夷贝育苗、海湾贝育苗,初步掌握贝类育苗技术;掌握单胞藻培养技术,会自己培养单胞藻。

第五、六学期:9-11月学生在校进行职业资格证考试,12月至下年5月顶岗上班。学生在校期间要全面复习《贝类养殖》《海藻养殖》《养殖水化学》和《鱼虾养殖》课程内容,顶岗上班主要根据学生将来就业意向,学生可以选择进行鱼类育苗、贝类育苗或海参育苗实习。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细心观察的职业精神,为学生毕业就业做准备。

现以南美白对虾的育苗为例阐述一下模块式教学法的具体实行。

虾蟹类增养殖学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课,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可掌握对虾及蟹类的育苗和养殖技术,将来可以从事水产育苗和养殖方面的工作。从生产的实际出发,笔者把这门课分成三大模块,即饵料培养、亲虾培育、育苗生产模块。每个模块又根据生产的特点,分成若干个项目任务。饵料培养包括动物性饵料(卤虫和轮虫)培养和植物性饵料(绿藻、硅藻、金藻)培养两个项目。亲虾培育分成育苗前的准备、亲虾的选择、催产与孵化三个项目,育苗生产分幼体的培育管理、出苗及计数、苗种的运输等项目。每个项目都结合生产实际,在生产操作前给学生讲明操作要点、注意问题,再请工人给学生演示操作,然后学生实地操作。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在旁边予以指导,最后在生产结束后教师组织进行归纳总结。

三、实施模块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实行模块式教学,可以将部分理论课(如《贝类增养殖学》《虾蟹类增养殖学》)放到实习工厂进行现场教学,使部分专业理论课、实习课合为一体,教师边讲理论边指导学生在现场实际操作。这样学生容易理解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学习兴趣,最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课堂效率。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素质是实施模块式教学的关键。要求教师必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既能给学生授课,又能服务于生产。

第4篇: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实践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教学是高尔夫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校外实践基地是实习与实训工作的重要载体,高职培养目标是造就面向高尔夫行业服务、建设、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管理与服务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必须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了更好的充分满足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为了满足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及就业的需要,必须建设校外实践基地。

1 国际合作,股份制基地

学院与韩国酷伦株式会社联合办学,引外资金1.2亿元人民币,学院以二千亩土地入股,建成18洞球场作为实践基地,成立了股份制企业――铁岭龙山国际高尔夫培训俱乐部,学院院长任俱乐部副董事长,董事长任高尔夫学院名誉院长,基地充分满足了学生实习实训、社会服务的需要。

1.1 经营模式:企业全额投资,企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合同期限50年,50年后企业被学院无偿收回。

1.2 利益分配:球会经营利润的10%给学院,高尔夫学院学生学费的三分之一给球会。球会要完全满足高尔夫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

1.3 双方责任

1.3.1 企业责任:资源共享,企业保证学生正常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岗位满足学生实践要求,为学院免费提供实践场地、设备、耗材和实践指导教师,并给参加实践学生一定的报酬、免费就餐等,优先录用毕业生就业,配合学院完成大型活动的比赛、培训、技能鉴定、社会服务等活动。

1.3.2 学院责任:全力配合企业进行经营活动,对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技术指导,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任职,双休日,寒暑假等假期组织学生到期顶岗实践,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企业有大型活动学院如大型比赛时学院派出学生和教师参与服务、赛事组织及裁判工作。

1.4 实践过程管理

1.4.1 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并实施实践计划。专业教师与龙山高尔夫俱乐部管理人员共同负责学生实践的组织和管理,共同制定并实施实践计划,实践计划包括:实践教学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各实践环节、课题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分配、实践岗位、考核要求及方式方法等。学院设立了顶岗实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学生实践,学院通过与俱乐部的深度融合,创建了“前校后企、工学一体”――“教学、实训与服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1.4.2 学院和企业建立实习指导教师制度。学院与企业协商一致,由企业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学生实践工作,安排思想素质好、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学院和企业共同加强学生实践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安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1.4.3 学生到企业实践前,学院、企业、学生应签订三方企业实践协议,明确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顶岗实习协议详细规定了:安全措施;实习报酬;工伤保险;实习终止条件;学院和实习单位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等。

1.4.4 建立学院、实践企业和学生家长定期信息通报制度。学院向家长通报学生顶岗实践情况。学院与实践企业共同做好顶岗实践期间的教育教学工作。

1.4.5 实践指导教师建立实习日志,定期检查顶岗实习情况,及时处理顶岗实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正常秩序。构建信息化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1.5 实践基地效果

1.5.1 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培养出国家级高尔夫裁判员18名、初级裁判员390名、有1165人获得球童资格证书。获省级以上大赛冠军35人次、亚军28人次,就业率98%以上。

1.5.2 容量增大、效率提高:校内实训基地年实训24000人次,完成实训实习人学时42000学时,社会培训3100人次。参加十二届全运会等大型赛事服务1280人次。

1.5.3 功能拓展、服务社会: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球童职业能力考核培训基地、辽宁省大学生再就业培训基地、中高协裁判员培训考核基地、国家大学生高尔夫训练基地、山东南山集团、大连金石高尔夫俱乐部、大连红旗谷高尔夫俱乐部、大连湾山高尔夫俱乐部、长春净月潭高尔夫俱乐部员工培训基地。

2 校企合作实践基地

大连金石高尔夫俱乐部坐落在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东部景区内,占地3000亩,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有36洞球场: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实习就业空间,满足学生综合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需求,学院与金石俱乐部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以来,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年承担学院50人的实践任务,取得了校企双方满意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2.1 校企提前安排下一年度的实践计划,企业提前预留学生实践岗位,提前做好计划,学院根据企业预留的实践岗位,结合学生个人职业规划合理安排学生到企业去顶岗实践锻炼。

2.2 学院与高尔夫俱乐部管理共同负责学生实践的组织和管理,共同制定并实施实践计划,企业指派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企业选派运作总监亲自担任指导教师。

2.3 学院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每年寒暑假对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如:高尔夫球童服务方法技巧、高尔夫规则、高尔夫礼仪、球童服务心理、高尔夫竞赛组织、高尔夫草坪养护与管理等专业知识培训。

2.4 加强沟通,增进友谊,球会总经理,定期和高尔夫学院院长沟通联络,每年进行互访交流沟通。每年12月球会总经理带领球会中层领导来学院访问交流,学院每年暑假院长带领专业教师到球会考察交流。

2.5 合作效果:至2013年至今该俱乐部共接受实践学生200多人,完成顶岗实践3200学时,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 订单培养基地

大连湾山高尔夫俱乐部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盐厂新村,是一座总占地面积130万平方米,国际标准的27洞山地球场,总投资3.6亿元人民币。为了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借助企业力量办学,拓展学生就业空间,2009年高尔夫学院与大连湾山高尔夫俱乐部签订了 “订单培养” 33人的联合办学协议,并冠名“湾山班”,共同建设“湾山班”的人才培养模式。

3.1 学院和大连湾山高尔夫俱乐部共同从入学新生中选拔符合要求的33名学生作为“湾山班”学员,同时成为俱乐部的预备员工。

3.2 根据岗位需求和能力要求,学院和俱乐部做到“五共”,即: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指导实习实训、共同建设专兼教师队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验收标准。

3.3 要有核心的培训环节,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健全。能力素质、人品素质、职业素质要与学校文化、专业文化、企业文化相互融合。提供教学模拟情景课程,在实践中植入企业精神,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逐渐适应工作。

3.4 学院教师与俱乐部管理人员相互兼职,并由俱乐部高管对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指导、监控并验收。

3.5 “湾山班”这种培养方式的实行,实现了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实现了以就业为目标,以为企业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准确定位。

4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一些体会

通过多年的实践基地探索,高尔夫学院建立的“一个核心基地与多个校外实践基地相结合的模式”收到很好的效果,所有资金投入均由企业承担,国家和学院不用投入资金,而且高尔夫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应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和岗位实践操作技能为目的;以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改善实践条件、提高效率、强化管理为重点;以高尔夫球会投入为主;以行业发展与高尔夫球会发展水平为标准;利用职业实践环境,建设实践教学与服务相结合、培训与鉴定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群,充分满足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4.1 重点建立一个核心实践基地:要以企业投资入为主,由于国家投入经费有限,所以要大胆进行与国内外的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外实践基地用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4.2 结合专业特点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大胆走出去深入企业寻找合作伙伴,建立省内外的实践基地,目前来说,本省内的实践基地资源比较紧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高尔夫专业学生的课外实践。因此需要大力培养开拓性人才,在省外为学生专业实习寻找更多优质的实习基地资源。借鉴更多的行业信息资源,整合优质平台,努力培养更多的高尔夫专业队伍。

4.3 坚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课堂之外的生活:高尔夫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亲自参与,必须参与其中,才能有实际经验的提高。在特殊的项目运作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专业优势,使其在参与过程中逐步完善理论构建,做到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做好岗位的基础工作,为今后正式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4 要让学生实践与工作服务紧密结合:服务是专业价值的最终体现,也是人才培养计划目标的基本组成部分。专业的设置必须要与工作需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服务社会,实现学生培养价值。

4.5 充分准备职业资格能力评定鉴定:职业资格是行业的敲门砖,有了一定的学识、能力还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职业鉴定。资格证书是将来用人单位的重要参考指标,所以高尔夫专业学生要注意准备充分。

多年来高尔夫学院一直坚持以多种形式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为重点,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为标志,以创新求发展办学思路,构建了多种形式高尔夫特色校企合作实践基地运作模式,积极推进校外实践基地改革,形成了具有自己办学特色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宋佳.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2.

[2]任文杰.高职院校“校中厂”运行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工厂”建设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20).

[3]李国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

[4]杨舜伊,蒋高华,袁纯红.“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视界,2013(02).

[5]李梅香.试析公共实训基地运行中的企业方定位――基于国际国内的案例对比分析[J].天中学刊,2013(03).

[6]蒋琪,陈丽娟.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12(17).

第5篇: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财;安全;企业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0—0017—0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办学的主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一些学校衍生出了工学交替的方式,一些学校衍生了半工半读方式,多数学校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不管何种形式,均是为了减轻学校实训压力,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技能,适应企业用人需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对接,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技术与岗位的对接。本文就谈一谈中职生在实习前要做好的几方面准备。

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学校的实习生年龄偏小,思想尚不成熟,对于未来还没有明确的规划,一下子走进社会困惑很多。实习前学校应引导学生很好地设计人生规划。首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现实环境等因素设计合适的职业发展目标。定位要准确,目标要实际。其次要详细分解人生目标,把长远的人生规划分解为若干个短期目标,每个短期目标可操作性要强,实现的可能性要大。短期目标是环,长远目标是链,环环相扣形成链。最后要补充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方案。告诫学生根据个人发展和现实变化,不断调整职业发展目标与规划,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

二、制订好实习期的理财计划

实习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突变期,帮助他们理财既是塑造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也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助其理财十分必要。实习前学校要帮助实习生制定一个贴合个人实际的理财计划。计划的制定由班主任老师、家庭协助学生完成,计划的落实由驻厂老师及家庭督促实施。驻厂老师要以各种方式时时提醒学生节约开支,按月核算支出情况,超额支出者应及时告知家长,家校共管,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做好安全准备工作

初进工厂的实习生思维还停留在学生状态,员工角色意识差,安全观念不强,安全工作要未雨绸缪,应从两方面做好准备。

1.学生的安全教育。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从长期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必须不折不扣地遵守。实习前必须调取相关企业的管理制度,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教育其严格服从企业管理制度,确保实习安全。

2.法律层面的保障措施。

(1)落实国家政策,为实习生买“双保险”。“双保险”即学生平安保险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在企业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在册学生,又是企业的实习工人,身受学校与企业的双重管理,购买学生平安保险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均符合政策。学校应该督促家长为学生购买学生平安保险,并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在学费中列支学生实习责任保险金。这是为学生负责、为学校发展负责的表现,也是实习生安全工作的有力保障。

(2)签订“三个”协议。一是学校与学生安全协议。要交代清楚学生在企业必须遵守的制度纪律。二是学校与家长监管协议。学校要召集家长会,明确学生实习期间家长及学校的监管责任,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学校与企业兼管协议。协议中一定要明确甲(学校)乙(企业)双方各自承担的安全责任,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中职生实习的有关规定明确责任主体。把责任明确在事故前,把权益保障在事故后。

四、组织学生认识实习企业

实习前学校要组织学生对实习企业进行全方位了解。熟悉实习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精神、用人要求、生活规律等,使学生感性上熟悉所要工作的环境。首先要较为详细地对学生介绍实习企业的发展历史,其次要介绍企业的管理理念。让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对企业基本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走进企业便能较快地适应环境。

第6篇: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摘?要:笔者经过对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华银铝业公司等29家广西企业的调研,发现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安全培训课教学存在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安全培训课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笔者用自己的教学案例说明了中等职业学校如何组织实施安全培训高效教学。

关键词 :安全培训?中职学校?教学质量

近年来,不少中职学校依托行业协会力量,联合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了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学校为企业输送学生,解决企业用工紧缺的问题。企业开放车间和实验室,接受学生顶岗实训,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专业课的教学与指导,企业为学校解决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校企合作实现了平等互利、双方共赢,还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然而,随着校企合作的逐步推进,大量“学生工”涌入工厂,笔者越来越强烈地体会到安全培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校企合作的成败,必须高度重视。

一、中职学校安全培训课教学现状

历时一个多月,笔者奔赴广西各地,先后对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广西钦州金桂诺磷化工有限公司、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华银铝业公司等29家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主要有企业人事部门主管、安全员、车间主任、生产一线工人、中职毕业生、顶岗实习生。通过深入调研发现,企业对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工作态度等都十分满意,但对他们缺乏安全知识及对待安全生产的态度表示极大的担忧。例如,每个企业在顶岗实习生入厂之前,都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即企业安全教育、车间安全教育和班组安全教育,在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时,从来没有人做笔记,到了车间任何事故都可能发生。安全培训已成为中职学校长期的痛点,亟待“刮骨疗毒”,才能轻装前行。

二、中职学校安全培训课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分析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事故一票否决,没有哪个学校不重视安全教育。然而,目前中职学校安全生产培训课教学状况确实不容乐观,中职学校学生进入工厂后,就像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令人防不胜防。因此,分析影响中职学校安全培训课教学质量的因素,寻找提高中职学校安全培训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当前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造成部分中职学校安全培训课教学质量不高的因素是复杂的。一般来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主要因素。学生对该课程毫无兴趣,一上课就睡觉,这与安全培训课的性质有一定关系。安全培训事故的案例具有不可实验性,例如瓦斯事故、触电事故等,很难开展实验或实训。面对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索然无味的法规、条例、安全操作规程,学生自然兴趣全无,昏昏欲睡。

教师的教学效能对教学的质量影响也很大,主要表现为:教学只注重法规、条例、安全操作规程等理论的生硬灌输;过分强调技术参数、极限参数,这也不许碰,那也不许动,讲授内容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不能用现代的教学理论组织教学,导致学生对安全培训课的兴趣降低,学习效率低下。

另外,教学资源没有与时俱进,教师上课仍然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没有吸引行业企业参与、整合社会资源,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没有提供相应优质的学习资源,也大大降低了学习效果。

三、中职学校安全培训课高效教学的实施过程

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代表人物冯?格拉斯菲尔德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学习应该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互动过程。而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多媒体教学法的有机综合运用正好符合冯?格拉斯菲尔德的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经过笔者多次实践证明,在中等职业学校安全培训课中教学效率明显提高。现以笔者所在学校职业培训中心电工上岗证考证培训“触电及触电方式”课题为例,说明高效教学的实施过程。

1.学习活动一:视频导入案例

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某演员家装修工人触电身亡 ,责任难分,死者家属讨要70万的新闻报道视频。装修工人在为某演员家装修时,意外触电不幸身亡,死者妻子及三个孩子聚在演员家门外,在墙上挂上了写满大字的横幅,在家门口摆上了花圈。

此视频引起学生兴趣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事故源于新闻报道,不是众所周知的陈年触电事故。

(2)该演员曾在多部热播电视剧中扮演重要角色,属于公众人物,是许多年轻人的偶像。

(3)装修工人是意外触电不幸身亡死,触电方式比较离奇,与课本上介绍的均不相同。

(4)事故中的矛盾相当尖锐。

2.学习活动二:角色分配

老师担任主持人,根据案例中出现的人物,以及推断事后事故处理时可能会出现的人物,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分配角色。这些角色包括:装修工人、演员、装修工人的妻子、装修工人的孩子、安全生产监督局工作人员、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法官,共七个角色。每个学生各扮演一个角色,7人一组,剩下最后一组若有刚好7人则不设观察员,若不足7人的则全部作为观察员。

3.学习活动三:分配工作与学习任务

分组完成后,布置学习内容,分配工作与学习任务,每个人都要清楚自己学什么和做什么,具体见下表。

4.学习活动四:学习任务实施

角色扮演是人的天性,人们从小就学会了“过家家”,学生为了扮演好角色而竭尽全力。学生根据课本、老师提供的资料、网络等资源进入自主学习阶段,每个人都为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而认真学习,努力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有力证据,力图在表演中出彩。学习讨论也异常激烈,通过查阅资料、寻找证据实现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此时应巡回检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为后续的点评提供依据。同时,教师要学会掌控课堂,使课堂学习热烈而有序。

5.学习活动五:展示与评价

各组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具体操作如下。

(1)每组各角色扮演者依次上台表演。

(2)其他角色扮演者作为补充发言人,进行补充发言。

(3)其他组可以提出质疑。

(4)教师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规定学生选择不同的展示方式。

(5)教师总结升华。教师对各组学生的不同观点进行充分梳理,从案例处理中归纳出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注意对德育因素的归纳,从而让学生的知识得到迁移,思想得到启迪。

四、小结

教无定法。在中等职业学校安全培训课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只有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才能提高安全培训课的教学质量。教必有法。在安全教育中要积极寻找适合现代中职学校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安全培训教学高效率运行。

参考文献:

第7篇: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物流专业 实训课程体系 建设 成效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085-02

针对物流这一新兴专业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实训课程体系的状况,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总结了20多年交通运输管理、物资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经验及多年物流管理专业办学情况,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经验,依托交通行业优势,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物流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使物流专业的发展更能适应社会和行业需要,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顺利对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组建了研究小组,确立课题,在深人物流企业对其岗位能力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物流专业的核心职业技能,本着以培养核心技能为目标的原则,拟定物流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以进一步提高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本文拟对该校物流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情况及成效进行综述。

一、物流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

(一)做好前期调研与规划工作

围绕物流专业核心技能,要想在原来课程体系和模式下实现开发一套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物流实训课程体系,提高物流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比较困难。为此,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项目组首先进行市场调研,发放《广西中职物流专业毕业生岗位需求调查表》,分析并综合调查情况,同时通过学生实习与就业反馈、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对物流专业岗位群进行分析,确立物流专业毕业生所需的岗位能力与综合能力;其次,对专业教学方案、课程标准等进行规划,如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开发;最后结合实践能力需要,初步建立教学综合实训体系。这是进行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的前提。此外,陆续完善职业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师素质提高、学生学业考核认定、教学效益评价与反馈、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制度,以保证实训体系的顺利实施。

(二)建立一支实训教师队伍

能否有效地进行实训体系的开发和建设,教师是关键。因此,必须建立一支充满活力、全身心投入教育教改工作的教师团队,把握教改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为此,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做了以下工作:

1 选送教师参加企业一线的实践活动。这是教师建设与实施物流专业实训体系的重要一环。近两年,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项目组四名教师先后到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万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清楚地了解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熟悉物流企业各岗位对能力的具体要求及各岗位群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和企业文化。回校后,他们根据企业对专业的要求调整教学方案,设置实训环境等,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模拟与实际训练,使教学、实训与社会和行业良好对接。

2 选送教师参加培训学习。近两年多时间,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项目组成员先后参加全国中职物流专业国家级师资培训、新加坡一广西项目培训、广西中职物流专业师资培训等,特别是到新加坡学习“教学工厂、教学企业”的理念,不仅使项目组成员了解到省内外、国内外物流行业发展的概况,开阔了眼界,而且亲身体会到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和教学改革的紧迫性。该校物流专业项目组教师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其办学理念、实践教学思路也得到升华,在如何建设物流专业实训体系上得到极大的启发,从而使物流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 鼓励并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活动与专业技能比赛。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课题组教师大部分是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大学所学的专业均不是物流专业。为此,课题组经常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活动,如实训教学研究、教师间互相听课与评课、教师基本功比赛、课堂教学竞赛。同时,一方面让项目组老教师带领年轻教师进行教案撰写、实训教学指导、讲课示范等,另一方面邀请学校和企业资深教师及行业能手进行具体的指导。此外,鼓励并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比赛,如参加教学课件、说课、全区优质课等比赛。

4 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教改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增加教师间听课与评课次数,营造教师间互相探讨教学与实践经验的氛围。另一方面,引导教师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三)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从无到有、从有到完善,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2007年之前,学生的实训主要依托交通系统的企业,如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主要方式是外出参观;其次是采用多媒体实训教学,实训效果较差。该校项目组经过两年多的调研,走访兄弟院校,发现学校没有自己的专业实训基地,很难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因此,从2007年起,除与企业进行合作关系,充分依托海尔集团广西配件物流中心、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万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真实环境的专业训练外,立足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以我为主,借助行业”的模式,构建提高专业技能的教学情境,组建了3D物流模拟实训中心、超市物流、电子商务模拟实训及计算机操作能力实训中心,改造了海尔广西备件物流中心,完成了物流综合实训基地的规划、设备设施采购方案等相关工作,并计划尽快完成该基地的建设。到时,物流专业实训基地将实现模拟仿真与真实环境并举,集教学实训、培训、上岗考证、服务广西等的功能,保障模块化实训教学的实施。

(四)对学生进行多环境、多渠道、多角度的实训教学

实施模块化实训教学,能使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同时,集中时间在校内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进行专业综合实训,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领悟知识、掌握技能。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从物流2007级(三年制)开始,在3D物流模拟实训中心对学生进行物流各岗位模拟操作实训教学,在海尔集团广西物流备件中心进行真实岗位工作训练。教师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也较差,为此组织了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和实训效果、如何改善实训方式等的讨论会,大家认为,必须进行模块实训教学,并要有一定的实训标准等。于是将确立的实训模块及实训标准在2008级(三年制)学生中进行试验,发现实训效果有了明显提升;接着进行总结,结合物流行业工作流程和行业对各岗位能力的要求,对现有实训课程内容进行完善。将实训课程分为3个模块,确定每一模块实训项目(课程),修改实训课程标准,编写相应的实训指导书,初步构建物流实训课程体系。将修改和制定的实训课程标准、指导书等运用于2009级、2010级物流专业学生实训,取得较好效果。此外,通过一系列的实训工作。在总结2009级、2010级物流专业学生实训基础上,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完成了物流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

(五)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按照中职办学要求,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严格按照“2+1”模式组织教学,物流专业学生经过两年在校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第三年即走向社会、走向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一年后适应社会、顺利就业。

二、物流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校内实训教学取得新进展

在物流专业实训体系不断完善过程中,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通过不断改进物流专业的实训教学,近两年效果明显。一方面,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提高,表现在2008级学生实训比2007级学生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到课率、各岗位工作模拟完成情况、订单录入速度与准确度等方面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广西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技能大赛,获得个人多项二、三等奖及团体项目二等奖(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学生顶岗实习表现突出

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项目研究是从2007级顶岗实习阶段、2008级第三学期、2009级第一学期开始,通过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等20多家用人单位、班主任和学生本人的反馈,发现不同时段的学生实习情况大不相同,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越来越令人满意。具体表现在:适应社会的专业理论水平上升,实践技能水平得到提高;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弱势,虚心请教,适岗能力明显提升;积极投入工作中,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遇事善于思考,遇到挫折时不气馁,顺利时不骄傲;工作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大胆与同事、领导沟通与交流;遵规守纪,爱岗敬业。可用表1说明2007级~2010级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

(三)学生就业情况越来越好

第8篇: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POCIB;网络化

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1.02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1-0091-04

实施素质教育,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基于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实习毋庸置疑地成为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际贸易专业有必要合理组织和安排专业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习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国际贸易专业实了课内实习之外,可大致分为过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两部分。过程实习通常以专业模拟实习的形式开展,毕业实习的常见形式是集中参观见习和分散顶岗实习。每种实习方式都有自身的优势,但在提高人才培养成效方面也都遭遇了一些阻力。

(一)专业模拟实习

专业模拟实习是国际贸易专业开展过程实习的基础形式,它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用相关模拟实习软件,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熟悉进出口业务活动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保持同步。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都已开设专业模拟实习课程,通过购买和使用一些国际贸易模拟软件来搭建校内仿真模拟平台,如IMT出口模拟操作系统(Teach Me Trade)和世格Sim Trade外贸实习平台等。

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每位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过程中先后要接受三次专业模拟实习训练,这三次实训课程通常在大三上学期、大三下学期以及大四上学期开设,通过模拟软件实训平台进行外贸单证实训、国际货代实训及国际贸易流程实训的操作。学生在专业模拟实习中能够掌握成本核算、询盘、发盘和还盘等基本技巧,熟悉整个进出口业务的流程,提高英文函电写作能力及制单能力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此类软件的系统设置较为单一,是对外贸流程的静态呈现,远远无法全面反映外贸实际业务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所以,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机械地依照模板生搬硬套,虽勉强完成了模拟实习,却在个人实践能力方面收效甚微。

(二)集中参观见习

集中参观见习是组织学生到工厂企业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访问,听取企业员工对企业内部各机构和生产线的介绍,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经营管理业务。这种实地参观的模式可以使学生对企业工作流程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对专业知识的探索与探求。

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参观实习的方式较为单调,学生基本都是在企业相关人员的引导下,以旁观者身份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观察,无法介入其中亲历感受,进行实际操作,这对学生外贸经验的积累并无太大作用。二是学生基本都是在听企业人员介绍,大量工作方面的新信息不断出现,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接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提出个人疑惑和问题,对实际工作的认识仅停留于表层。三是企业参观时间较紧,无法满足学生全方位了解企业运作过程的要求;同时,企业也出于安全生产、商业机密等方面的考虑,不会向学生展示其全面的工作内容。

(三)分散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习的主要形式,学生可以自主寻找外贸企业进行实习,但由于外贸工作有着很大的连续性、迫切性及保密性,对从业人员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大多数外贸企业不愿意接收实践经历为零的实习生。于是,部分学生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与国际贸易专业不相干的单位进行实习,也有部分学生干脆放弃实习,出现了一些盖假章的不良现象。

近年来,为解决学生进入外贸公司实习难的问题,很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专业实习基地。校企合作是我国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创新型合作模式。理论上,它应该是最好的实习方式。一方面,学校可以实时充分地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并将其融人到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进而细化至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使其得到真正的锻炼,并在其实习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企业可以将学生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如某类知识或能力的欠缺)反馈给学校,以促使学校在日后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加以改进。 但目前校企合作在实际运行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已与十余家企业联合建立了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企业每年都会接纳一批学生进行实习。但由于学生实践能力弱,无法迅速胜任岗位,企业每次都需投入一定的时间和资源对学生进行培训。而实习的时间一般仅有2~3个月,学生刚通过上岗培训获得了基本的实践能力就已实习结束,很难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发挥较大作用,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益低,久而久之,实习基地企业便失去了热情。因此,虽然出于社会责任心或私人感情因素接受了实习学生,却只给他们安排一些与专业无关的打杂或跑腿之类的工作,学生无法直接参与到外贸工作中,使得顶岗实习沦为参观见习。

二、POCIB从业技能综合实训与传统实习模式的比较研究

POCIB (Practice for Operational Competence inInternational Business)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是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联合国际贸易杂志社和南京世格软件公司共同推出的互联网从业技能综合实训系统。重点针对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以及国际贸易行业新进人员,以提高学习者的外贸综合业务技能为目标,以仿真的在线国际贸易游戏为核心方式,为我国经贸人才培养引入创新、高效、务实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培训手段。与传统实习模式相比,POCIB从业实习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形式更加新颖

POCIB的形式更加新颖,且高仿真地营造了一个极接近实际外贸业务的场景。在POCIB中,每位学员都将经营一家独立的外贸进出口公司,这些公司分布在全球不同的国家,学员的任务是通过相互间的进出口贸易,给自己的公司创造利润。

首先,这是一种代人感极强的游戏式体验。PO-CIB最大的亮点便是模拟出了一个与真人交锋的商业市场,成百上千的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或企业的学员同时参与,从前的纸上谈兵即将变成运筹帷幄,这使得参赛学生在赛前就已对初进商海浮沉跃跃欲试。其次,由于POCIB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开放式实训项目,所以,学员们在比赛过程中所接触的汇率、进出口税率、退税率、产品成本等业务信息都来自官方机构并实时更新,采用现实国际贸易公司的预算系统,内置商务逻辑可以处理48种不同的流程组合,在业务流程中模拟体现各环节时效因素,这为比赛营造了更为逼真的环境。另外,在POCIB中,学员们需要在规定的24天内完成24笔业务(第一届的赛制是30天内完成30笔业务,自第二届开始缩短赛程),时间紧迫,工作量大,这也真实地反映出外贸行业高强度的特点。

(二)内容更加丰富全面

在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中,学生通常只能实际接触到外贸运作流程中的一两个环节。通过参观见习虽能够了解多个环节或全部流程,却仅限于认知,无实际操作机会。

而POCIB则涵盖了外贸的全部流程,从注册公司开始,到自主选择产品开拓市场,接着通过企业黄页、广告和信息等方式寻找贸易伙伴,再到磋商谈判、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等等,学员们将全面体验外贸企业的运作流程,运用各项外贸知识进行仿真的进出口贸易,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POCIB囊括了银行、海关、外管局、商检、税务、货运公司、保险公司等14个相关机构,学员需要与每个机构建立联系办理相关业务,这些过程中的贸易成交方式、结算方式、运输方式和路线以及险种等都由学员自主选择,期间可能还会遭遇破产、产品运输过程中遇险等突发状况,对学员的应变能力和风险防御能力也是一种考验。南京审计大学的参赛学生张某表示,他曾在交易中遇到对方违约的状况,气愤之余选择耐心冷静地跟对方沟通,虽最终未能挽回损失,但这次经历让他吸取了教训,认识到选择贸易伙伴之前进行风险考量的必要性。

(三)师生互动效果更显著

传统的实习甚少有教师介入,实习过程中发生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到教师那里,而且学生的实习通常安排在大学后段时期,实习结束后教师没有机会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总结并指导其改进。而且实习单位与教师通常无直接的沟通渠道,实习单位无法将实习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知识能力薄弱环节反映给校方,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校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与社会需求脱节。

POCIB比赛要求学员组队参赛,每个团队由1~2名教师和20名学员共同组成,教师在比赛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一方面,教师在过程中的陪伴和适当的指导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巩固,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比赛热情和成绩。学生初次接触信息量如此巨大的比赛时,会因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经验而产生畏难情绪,亟需指导教师的耐心引导。比赛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或遭遇突发状况引起情绪波动,指导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并对其进行心理调适。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比赛的同时,也可以发现学生在知识或能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赛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在日后的教学方案设计中加以重视,做好改进措施。

(四)评价机制更加合理

在POCIB比赛中,学员的初始分为零,系统每天都会根据学员在贸易各个环节的操作表现给予相应加分,这样学员就能够看到自己每天的进步。南京审计大学的参赛学生表示,每天凌晨守在电脑前等待系统更新分数和排名是最紧张和兴奋的时刻,看到排名下降便更能激发斗志,总结原因,做好奋起直追的准备。相较于传统实习由实习单位于实习结束后给予书面意见的评价形式,POCIB的过程跟踪式评分机制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实时激励学生。

此外,赛程结束后系统在给出总成绩的同时还会为每位学员提供一份实训总结和成绩分析图,具体从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单证能力三个方面解析其得分情况,更加有利于学员了解自身的不足和优势。

(五)成效更易被认同

POCIB大赛结束后,成绩达标者将有资格获得中国国际贸易学会颁发的“POCIB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合格证书”,证书中还会分别列出学员的跟单能力、业务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四方面的成绩。由于该比赛考核严格,颁证部门规格较高,所以,此项证书的含金量也比较高,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

相比于在五花八门的企业走过场式的实习,参加POCIB比赛的经历也赋予面临就业压力的学生更多的自信。南京审计大学学生李某赛后参加用人单位面试,被问及是否有外贸实践经历时,很有底气地道出自己参加了POCIB大赛并获得团队二等奖、个人三等奖的经历,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三、基于POCIB的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网络化的创新实践

(一)POCIB互动网络平台的推出

POCIB互动网络平台是2013年世格软件公司联合南京审计大学及外贸企业共同研发的POCIB系统的开放模块,是POCIB比赛的延伸,其内容与POCIB比赛大致相同,但无时间约束,即学员可通过账号在任意时段登录系统进行外贸业务流程操作练习。教师可将其作为专业课教学的辅助工具,也可作为专业模拟实习的课程软件。目前该平台正在南京审计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中试运行,并根据试运行隋况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网络化的优势

首先,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网络化可以有效解决外贸专业实习难的问题。利用POCIB互动网络平台进行国际贸易专业实习,打破了学生去外贸企业实地实习的传统观念,通过开放式网络外贸业务平台,使学生和教师在校内就能实现业务操作和顶岗实习,从根本上解决了外贸实习长期存在的外贸企业岗位少、外贸专业学生实习难的问题。

其次,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网络化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校企共赢的工学结合方式。传统的校企合作实习模式因利益所得不清晰而使企业缺乏积极性,进而导致双方合作的形式化,学生的实习流于表面,成效甚微。POCIB互动网络平台旨在将实训拓展到实体外贸企业,将传统的实习基地网络化,学生通过整合外贸资源,为现实企业做市场宣传和推广,从而实现学校、外贸企业和软件开发企业的三方共赢,形成校企长效合作的保障。

第9篇: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业技能大赛;植物组织培养;总结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119-02

2011年6月12~13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举办,植物组织培养项目共有33个代表队、66名选手,来自全国各个职业院校。各职业院校以技能竞赛为契机,在推动专业教育改革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业职业院校学生学农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

一、植物组织培养项目的内容

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农业技能大赛植物组织培养项目比赛的是高职生。参赛选手是经过各地选拔赛产生、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的高职院校在校学生。

植物组织培养项目比赛内容主要包括MS母液配制、MS培养基配制及马铃薯组培苗继代培养的无菌操作。技能比赛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植物组织培养的技能,能熟练使用组织培养相关仪器设备,能进行种苗的工厂化生产和管理。通过比赛,达到锻炼选手的心理素质、动手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能力的目的。

二、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推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的改革

通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有利于推动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专业的教学改革,推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以我院为例,以植物组织培养比赛项目为依托,围绕技能大赛的要求以及锻炼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在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改进。

1.教学模式改革

我院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根据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性强、技术环节多、操作要求高、各项技术之间相关性强、产业化应用突出等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1)采用项目式教学。课程以项目为教学单元,以工作为任务驱动、以产品为考核终极目标,将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教学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即按“溶液配制――培养基配制――无菌操作――组培苗室内培养――田间移栽驯化管理”的实际工作全过程,设计学习(实训)项目。所选的教学项目紧贴生产实际和市场,使教学实习由过去的“纯消耗型”变为“效益型”。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将综合职业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合,实训与生产相结合,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与教学考核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植物组织培养比赛项目,也就是基于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化学溶液配制、培养基配制、无菌操作及工厂化育苗和管理工作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个人发展能力而设计的。

(2)教学与行业、产业、企业、职业相结合。植物组织培养比赛推动了我院仿真工厂实训条件建设。为配合技能大赛,我院组培实施建设规模达到1000m2,设备仪器先进,拥有10万级净化室,自动洗瓶机、灌装机、大型灭菌锅和自主研发的培养装置等,这些实施设备为进行流水线式周年试管苗生产提供了保障。组培教学中,与行业、产业、企业、职业相结合,学生直接参与到脱毒马铃薯、脱毒草莓、兰花生产中,并组织学生承包经营实战演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工作积极性,激发学生发散式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本次植物组织培养比赛不仅训练了一批组培技能高手,其中选的学生不仅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得了一等奖,而且在训练的过程中生产了50多万株脱毒马铃薯试管苗、100多万粒脱毒微型薯和脱毒草莓原种苗100多万株,拉动了当地脱毒马铃薯和草莓产业的发展。

2.教学内容的改革

(1)采用自编教材和精品课程网站资源。教学内容改革首先从教材开始,采用我院教师王永平主编的《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该教材面向生产一线,选用当前组培行业的典型生产、研发项目为教学载体,强调实用性和职业性,突出就业能力培养。以“理论(principle)-实践(practice)―产品(product)”3P合一的教学内容设计,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单元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理实一体化,建设精品课程,开设网络教学,很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1]

(2)教学内容的整合。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分布在14个项目中,每个项目分为学习目标、项目介绍、工作流程、相关实践知识、问题探究、拓展知识、项目小结和课后作业等八个部分。为了便于有兴趣的学生深层次探求知识,在有些问题探究和拓展知识主题下插入了“相关阅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可有选择地讲授或引导学生自学。

3.教学方法的改革

按照高职高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让学生成为主体,在“做中学”,“做中教”,“学中做”,“所做所学”,紧贴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技术。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八步”式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具体教学过程为:第一步,教师布置工作任务;第二步,学生查阅资料,制定实施方案;第三步,师生共同讨论分析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第四步,教师讲授实践知识;第五步,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第六步,教师讲授理论与拓展知识;第七步,学生观察实验结果(产品),并写出项目的报告;第八步,考核学生成绩。[1]

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项目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学生从知识传授的受体到学习主体的转变,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主动性。改变传统的以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模式,加大技能考核比重,用以笔试、口试、专题报告、实际操作等多种考核形式,平时与集中、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合理权定学生的成绩。

三、以技能竞赛为契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职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竞赛中所体现的对选手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可引导教学改革。技能竞赛一般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进行,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素质。同时,竞赛也会考验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这就要求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届大赛,准备充分,组织严密,协调得力,服务周到,裁判公平,赛事圆满。通过比赛,检验了学生掌握技能的能力,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促进各院校进一步搞好职工学生技能培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将起到示范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