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庄论坛范文

老庄论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庄论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庄论坛

第1篇:老庄论坛范文

关键词: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对策

将农民工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是保障其基本权益的措施之一。近年来我国每年进城农民工一般保持在1.5亿左右,由于农民工以中青年为主,大部分都还没有达到养老年龄,农民工养老问题目前还不突出,没有成为社会问题。但若现在不重视,在不久的将来,大规模的农民工年老体衰后的养老问题将发展为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农民工年老后在哪里养老,城市还是农村?谁将承担养老义务,是农民工自身、是其子女还是国家和社会?这些问题不解决,将给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解决好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刻不容缓。

一、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997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确立。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亿人被纳入该制度的覆盖范围。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范围包括各类企业及其全部职工,明确规定包括1年以下的农民工,而且农民工对于养老保险有强烈的需求。但从现实情况看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情况并不乐观,存在许多障碍。

(一)制度有缺陷

目前实行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参保农民工只要累计缴费满15年,达到了规定年龄就可领取退休金。但农民工从事的多数是体力活,多数是灵活就业,也很少有单位会这么长时间雇佣他们。由于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造成农民工大量退保的现象。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统筹层次低。二是转移办法滞后。三是省际之间缺乏协调机制。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遇到问题,迁出地省社保机构解决不了,迁入地省社保机构也不管,农民工不知找谁才能解决问题。

(二)立法滞后,执法不严

近年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国家和地方都制定了许多政策、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立法不足、执法不严和行政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我国劳动力市场长期处于严重供大于求的状况,劳动者必须依靠法律的武器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而我国现阶段法律法规的缺失和低“硬度”使维权工作缺乏力度,其存在的不少漏洞和操作性不强,以及缺乏明确的责任追究条款等问题,使该部法律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问题上显得软弱无力。对于涉及农民工报酬、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问题,大多都是出现了问题或投诉举报才进行检查处罚,主动监督不足。由于我国相关法律立法滞后、行政管理和执法的缺位,导致企业在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等社保费用时,是逃费的多,纳费的少,主动纳费的更是微乎其微。

(三)企业不愿参保

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城市脏、累、差的体力活和高危行业,这些企业人工费用所占比例较高,参加养老保险对企业的压力较大,大多数企业缺乏为农民工缴纳保费的积极性、主动性。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不给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农民工在就业市场上是弱者,只要能找到一份活干就行,几乎没有可能考虑是否参加养老保险等事项,农民工生存压力大,他们只能考虑当前的生存问题,因而产生部分收入低的农民工愿意企业不参加养老保险而给予一定的补贴,导致许多企业根本不给农民工参加任何社会保险。

(四)农民工自身缺乏保障意识

农民工自身方面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认识问题。虽然农民工普遍意识到以后养老是一个存在的问题,但认为自己现在还年轻养老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想法。二是生存压力。目前农民工工资收入一般不足1000元,在西部地区只有600元。三是就业压力。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劳动力供大于求,农民工为生计满足于有活干,只能放弃养老保险等权力。四是法律意识淡薄。对不签劳动合同,克扣拖欠工资,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等侵权行为,往往持克制,忍耐的态度,没有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也是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民工中推行不力的原因之一。

二、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措施

建立平等、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发展目标和当前的城乡差异现实,决定了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具备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的可衔接性,才能有助于逐渐消除人身差异,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才能提高国家、社会在老龄化高峰来临时承受风险的能力。

(一)加快立法、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至今尚未颁布《社会保险法》,制约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加快《社会保险法》、《职工养老保险法》的立法工作,已成为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和迫切要求。目前,农民工参保率在低位徘徊与参保后其利益得不到保障有直接关系。由于农民工流动频繁,单位和农民工参保缴费后,社会保险关系难以转移和接续。要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参保,就要设计适应农民工高流动性的养老保险制度。

(二)制定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与接续办法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劳动保障部门抓紧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与接续办法。2010年1月1日新施行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规定,农民工中断就业或返乡没有继续缴费的,由原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保留其基本养老保险(下转第14页)

(上接第39页)关系,保存其全部参保缴费记录及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继续按规定计息。农民工返回城镇就业并继续参保缴费的,无论其回到原参保地就业还是到其他城镇就业,均按前述规定累计计算其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其个人账户储存额,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与城镇职工同样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农民工不再返回城镇就业的,其在城镇参保缴费记录及个人账户全部有效,并根据农民工的实际情况,或在其达到规定领取条件时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出台实施,一有利于维护参保人员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二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特别是2009年全面实现了省级统筹,劳动者在省内流动就业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关系,有了制度和体制的基础。三是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暂行办法》规定,农民工在城镇之间流动就业或间断性在城镇就业,只要参保缴费并达到规定条件,与城镇职工享受同样的养老保险待遇。这对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就业,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具有深远影响。

(三)强化监督和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当前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严格查处各类侵犯农民工权益的现象。对于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工作,要走综合整理的道路,从用人单位这个源头抓起,从签订劳动合同入手,对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特别是不给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要进行严肃查处,杜绝企业不给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现象的发生,将在企业打工的农民工全部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四)加强社会保险知识的宣传培训,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第2篇:老庄论坛范文

一无声胜有声:论老子思想在设计艺术的运用

意境作为道家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国艺术设计的美学精神中,是东方人认识物象、品味设计的惯习。例如,传统的吉祥图案,比翼鸟、连理枝是“化景物为情思”,这种寄情于物的美感境界是一种虚静的心境,是抛开一切烦恼对自然的体会。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意境及效果,正是在老子思想的巨大影响力下达成的。

1大巧若拙———自然朴素的唯物主义

世界万物都由自然而来,艺术创造就是自然美的创造,表面质朴奇拙实质巧夺天工才是真正的艺术之美。正如明末清初画家傅山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审美倾向,巧不是表面的聪明技巧,而是顺其自然规律的真实体现,形拙而意巧便是“大巧若拙”。然而每个艺术家在设计作品时都会为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美学观所制约,忘记了美来自自然天成,来自平凡的劳动生活和景致,忘记了即便是杂乱无章的景物也能从中寻求那种敏捷流畅的画面。现代的艺术设计者也往往因思维的混乱或法则的束缚,只留于表面构成样式的多样性上,而丧失设计的简洁单纯及精神内涵。但也有的设计注重以简单粗旷的语言来体现平易近人的真实情感。这样的设计看起来没有什么精致华丽的图形画面,实质上却是自然淳朴、返朴归真,做到了真正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比起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一味狂怪渲泄、闹上加闹的全“效”设计更夺目。例如,曾经一举成名的酒鬼酒正是以极其质朴粗犷的个性包装,改变了名酒不可突破的历史。麻绳和麻袋构成的机理造形是古拙别致,泥巴随意捏制的材质色彩是大朴大雅,毛笔题写的书法字体是奔放洒脱。于是,一幅酒鬼披着麻袋的写意水墨画使产品包装形象格外的平易近人,实乃大巧若拙。事实证明,酒类包装设计若完全模仿洋酒既无特色也无生命力。很多融中国传统文化于设计而成功的中国酒包装看似传统“老土”,实际上是以至真至情表现得一览无遗,大盈、大巧由内而发。因此,在设计中只有真心领悟,抒发真实的情感,才能获得成功。

2以柔胜刚———有无实虚的辨证思维

中国的艺术实则都是间隔艺术、空白艺术。插花艺术要上松下密的间隔,绘画艺术要前实后虚的空白,音乐艺术要高低快慢的间隔,因此,任何艺术设计都要从间隔、空白中悟识到所有、所含、所用。容器中“容”才能盛水、房室有“无”才能容人纳物。所以,“无”是“有”的必要前提,“无”与“有”相互依存、互为利用。老子的“有无”辩证体现在设计中便是黑白、实虚、正负或满和空的对比关系。设计艺术中往往运用空间,空白来强化作品的表现力。例如,运用留白来突出主题是目前平面广告设计常见的一种表现方法,即通过大面积的空白,在有限的画面上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以取得惊人的宁静效果或强化主体的作用,这就是“无声胜有声”的效应。反之,被塞满了图形或文字的拥挤画面反倒造成了视觉上的困难和记忆上的障碍,不利于留住观者。因此,好的设计必须是有留白的“透气”设计。另外,一个文字或版面编排设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字里行间和版面分割空白的处理。如字的行距要比字距大,否则就会产生视觉方向和次序上的混乱。不同类的文字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或空白,以便区分各种字体的特点和作用。这正如构成设计练习中的疏密对比关系,没有疏就难有密的突显,没有虚哪来实的力度?因此,空白作为画面构成元素之一,其作用不亚于色彩、图形和文字。在设计中,要敢于留白。平面设计中的正负形也是“留白”的一种表现方式,常见于标志图形设计中通过正负形的相互依存共构一个完整形体。例如,联邦快递的标志,在看似简单的字母E和X之间包含一个“空白”箭头,其通过含蓄轻快的留白空间间接地传达“积极,迅速”的服务理念。在直接准确地表现出主旨内容的同时引导观者领会标志的信息内涵,从而获得“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和意境。老子思想中有无虚实的辩证思想和柔弱胜刚强的内涵实质是统一的。“柔”即为灵活性,“弱”为低姿态,“柔弱”是合乎天道,应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留白或间隔,犹如音乐中的休止符,是安排节奏的无形指挥棒,通过它的协调组织,才将各构成元素统一在一起,它在画面中带来的讯息和效应往往比实体的构成元素还要丰富和强大。因此,在设计中单纯简洁是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好的标志是易记易识的,它具有高度简化明快的视觉语言,需要设计者排除一切非必要的构成要素,反复提炼,以惜墨如金的笔调构成形象,以尽可能简洁的形式表述更丰富的内涵,发挥以一当十甚至当百的视觉传达力量。我们可以看到,在众多的现代标志中,那些以几何形体构成的抽象形态似乎更符合现代人的认识心理,因而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由此,我们更加不可否认“以柔胜刚”这个富有哲理的道家精神实乃艺术创作的最高智慧。

二下笔如有神:看庄子理想谈艺术设计的思维方法

1从熟能生巧到技进乎道

庄子认为“序是道的属性之一,任何事物不依循有序的原则就不能长存”。艺术设计之序即是法则、是技。任何艺术创作,技巧是艺术家首先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没有娴熟的技术手段、表现形式就无法表现出巧妙的构思与设计。“庖丁解牛”一文正是反映了古人对技术如何达于艺术创作过程的深刻体验,它告诉我们如何“由技入道”,如何通过“所见无非牛者”到“未尝见全牛”的经验积累和思维转变过程,领悟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艺术创作方法,而最终获得“技进乎道”和“下笔如有神”的境界。然而,艺术的追求不仅只为熟能生巧而停于表面技法的进步与熟练,而是“由技入道”,实现由物质向精神的转化和思维能力的升华。若止于技艺,只是一味地追求技法形式的作品,那么这个作品只有工艺的价值而没有艺术的价值。任何技艺超群之物都应该提升至道的境界。技艺的高深,进乎道,亦出乎道,即内在立足于道,又外在表现于道。因此,对于设计内涵的挖掘和研究尤胜于绚丽神奇的形式和技艺。所谓“物物———太极”,任何事物均有更深一层的东西等待挖掘。艺术设计应当在了解并灵活运用各种点、线、面,黑、白、灰等各种表现手段和技法之后,通过“神遇”超越形式美法则及设计要素等的“技”的束缚,探究其内在的玄机奥秘,最终获得作品更深层意义上的精神内容,到达“道”的深度。这种由技入道,轻技法、重竟境、轻形式、重内容的中国设计艺术即是真正达成了下笔如有神的高超技艺。

2从无象无形到无言无为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道无形无象,却以抽象潜藏的形式存在;道可知,但并非语言概念和感觉经验所能知的。道是任何艺术创作都必须道循的规律。因此,庄子主张随顺自然的无为态度,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的美就在于它最充足地体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大自然并未有意获得什么,却在无形中成就了一切。于是,在这种崇尚“逍遥虚静、无为顺应,淡泊自由、浪漫飘渺”的审美情致下,以自然仙境为题材的园林设计应运而生。我国的园林艺术设计大都受到“自然无为”思想的影响,在布置经营上,采取山水、建筑、景物相互穿插渗透的组合方式构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自然空间,从而获得一种道家仙境般的自然之美。正如苏州留园的“小蓬莱”即是这种飘遥仙境的体现。而今天日本的园林艺术也是源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无为”思想。日本的园林又称“和式园林”,它以其幽静、深邃、曲折的艺术风格盛名于世。其实,和式园林艺术是中国汉、唐时代形成的家居环艺风格在日本列岛上单独延续至今的结果。它以“原色”即非人工雕逐为审美理念,实则是根植于老子的无为思想。从今天日本园林艺术的优雅风貌中,我们仍可清晰看到“无为”之境的影子,尤其是其中布局方式的起、承、新、合,“枯山水”的拟意等,无不和我国的传统艺术理念如出一辙。所以,我们今天在民居环艺的设计上,应继承并传载“无为”思想,将传统风格与现代化家居结合,打造特有的中式艺术风格的家居建筑。

三民族化与国际化:老庄思想引领下的完美艺术

第3篇:老庄论坛范文

如果你旅行的时间宽裕,不妨在布林迪西选择入住类似“Hotel Masseria Relais del Cardinale”这样的家族式庄园酒店,除了可以体会浓重的历史感,同时享受种满百年橄榄树的花园。

布林迪西有不少私人橄榄油庄园,Pantuleo是最大的一间,主人家热情且好客,如果提前联系,就能如愿走进印象中神秘的橄榄油庄园,走在橄榄树林中,能闻到各种香草的味道,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庄主在每棵橄榄树之间种植了不同种类的香料,让橄榄果可以吸收香料的精华,如此就能培育出口感丰富的橄榄果,当然漫步橄榄树庄园之余,还能顺便还能品尝庄主亲自栽培制作的茄子酱或者各种天然果酱。

天堂小镇Alberobello 八道式的“轻食午餐”

从布林迪西驱车40分钟,就可到达阿尔贝罗贝洛(Alberobello)。阿尔贝罗贝洛是“美丽的树”的意思,因为独特的建筑,自然古朴的环境,被意大利人称作“天堂之城”。阿尔贝罗贝洛有1500多座白色墙壁并带灰色圆锥形屋顶的石头房子,这种特别的蜂窝状乡村建筑叫“陶尔利民居(Trulli)”,现在已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房屋的起源不为人知,它们是由地上收集的石灰石板建成,据说过去每当收税的人经过,陶尔利建筑的居住者就会将他们的石顶拆掉,这样就不需要交房屋税了,一旦收税人走得足够远,石顶又会被重新建起来。

沿街的石顶屋很多被改造成了餐馆、咖啡馆、或是别具特色的手工艺商店,走走逛逛,就能在这儿花费一整天。

虽然布林迪西和阿尔贝罗贝洛都是小城小镇,但和所有意大利人一样,当地人对于食材、香料都极其重视,因此无论是在市中心。还是连接两城的公路边。看似门面普通的小餐馆也可以出品让人“惊艳”的菜色。在阿尔贝罗贝洛的市郊,一家名为“di Marianna Palmisano”的餐厅就值得尝试,虽然提前预定的午市套餐被称为“轻食午餐(Light Luch)”,但看到菜牌上的足足八道式菜,不禁让人唏嘘,当地人当然见怪不怪,在三份前菜之后,还能完全不浪费的吃完两款意面,一份由香肠、培根和肋排组成的烤肉拼盘和两种甜品。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有“橄榄油浸香料鲜鱿鱼”、“喜相逢”和用大麦做的Risotto。当地是海港城市,新鲜的海鲜是特产,无论是鱿鱼、大虾还是海胆,都是最常见的开胃菜,用当季的香料稍加腌制后加入意大利调味醋和橄榄油,便是一道开胃清爽的前菜了。“兽相逢”则是用猪肚、牛肚和猪大肠层层套套叠加一起后,加入番茄酱熬制,起这个名字也算是应景了。在品尝完甜品后,当地人习惯喝上一杯柠檬酒(Limonce)或是用葡萄渣酿制的餐后蒸馏酒Grappa,最后来上一份Espresso浓缩咖啡才算正式完成整个午餐,而时间已然到了下午三点。

家族式餐馆众多的斯波莱托城

在游览了布林迪西和阿尔贝罗贝洛两个意大利南部小城后,可以从Bari机场搭乘意大利国内航空公司的航线北上罗马,在罗马车距2小时左右,就能抵达斯波莱托城(Spoleto)。斯波莱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家庭式餐馆,虽然规模很小,但名声远洋,经常有不少熟客从罗马或佩鲁贾过来捧场。“Osteria Philip the Fool”就是其中一家,店堂不大,当从踏入餐馆大门的一刻起,就会情不自禁被这家店所吸引,店内整墙都挂满了店主的收藏品和展示品,从大大小小的各式比诺曹玩偶,到店主的家庭照。餐厅至今由老店主亲自下厨,年过七旬的老太太每天亲自在厨房忙碌,制作一道道家族菜谱中的美味佳肴:撒入白松露油的胡萝卜汤加入了柑橘汁,清甜中带着微酸的香气;青椒碎、橄榄碎与烤山羊奶酪的组合让人一试难忘。

在斯波莱托除了有不少精致的小型客栈可以选择入住,还可以选择像“Frantoio del Poggiolo”这样依山而建的古老庄园式酒店。“Frantoio del Poggiolo”是当地知名的Monini橄榄油公司所属的庄园,只有7间客房,需要提前预定,有私人管家,家庭套房和大小起居室,庄园后山的花园种满了橄榄树和各式香料、野蘑菇。

维罗纳 朱丽叶与罗密欧的故乡

维罗纳(Verona)跟意大利众多古城一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一世纪就已经是占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驻防地,城中现有的古罗马建筑大多建立于此时。现在,维罗纳城中心的交通千道依然保留着古罗马时代的网状结构,罗马时代的三条主要大道:奥古斯图斯大道、高卢大道以及波斯突米亚大道都要经过维罗纳。因此,维罗纳被视作意大利第二大的古罗马化城市。维罗纳城内至今依然保存着从古代、中世纪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建筑如著名的圆形竞技场、大圣泽诺大教堂和罗马剧场、大量纪念碑和一座完好的斗兽场。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这座写满仇恨和战争历史的小城一直被人们看作军事重镇、历史古城。

维罗纳可以风靡全球也得因于莎士比亚的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维罗纳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乡。院内正面竖立着一尊真人高矮的朱丽叶青铜塑像亭亭玉立、深情而又略带哀怨,由于传说触摸塑像的右胸能带来美好的爱情,如今朱丽叶塑像的右胸显得尤为锃亮。

维罗纳菜属于威尼托菜系,与法国菜相近,多用乳酪、鲜奶。因毗邻加尔达湖(Lagodi Garda),许多菜肴都用到当地特产的番茄作调料。最传统的维罗纳菜肴就是炖牛肉配以Peara调料酱(Peara是一种由汤、面包屑和烤过的意大利帕尔马奶酪制成的酱),同时伴以大量的黑胡椒。其他还有炖马肉、红萝卜配巴多利诺葡萄酒饭等。维罗纳还是著名的葡萄酒产地,口味强烈带有芬芳香气的巴多利诺葡萄酒(Bardolino)、带有甜味的奇亚莱多葡萄酒(Chiaretto)及卢嘉葡萄酒(Lugana)等都是佐餐佳品。

帕尔玛 火腿与芝士的天堂

帕尔玛(Parma)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同时也是意大利的美食之都,很多驰名国际的美食都产自帕尔马。

在帕尔玛最出名的Parmesan中,最出名的要数硬奶酪之王的Parmigiano Reggiano,在当地,Parmigiano Reggiano奶酪被看作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奶酪,这种奶酪的制造配方已有七百年以上的历史,它除了饱满的奶香味外,还有明显的咸味:香气如同肉桂,咸味像是生蚝里的海水,甜味像是姜汁饼干,总之它就是各类极品奶酪完美的结合体。在意大利人的饮食习惯中,这种奶酪不仅可以擦成碎屑,还可以把它掰成小块,配以开胃酒,当作餐前小吃。

帕尔玛在制造火腿方面已经有二千年历史,现在城中有170间火腿厂,腌制火腿的第一步是在猪髀上反复抹上大量海盐,在1℃的温度下腌5天,再在2℃下存放两星期,跟着在12℃下腌三个月,然后把盐洗掉,将火腿在适当温度和湿度下风干,火腿的颜色和香味会随着风干日子的长短转变。

橄榄油的品鉴:

1 用绿色杯子盛装橄榄油,以免让各款橄榄油不同的颜色影响到判断。

第4篇:老庄论坛范文

摘 要: 《我们诞生在中国》是陆川和迪士尼影视公司首次合作的一部动物题材电影。导演在电影中采用拟人化诠释视角,揉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表达对生命与生长的思考,体现出大自然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和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使得影片蕴含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作者从叙事结构、角色设置、画面造型等方面入手探讨影片的文化隐喻。

关键词: 《我们诞生在中国》 文化符号 生态观念 文化隐喻

2016年,美国迪士尼影业推出了三部以动物为主角的电影,分别是《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和《我们诞生在中国》。其中《我们诞生在中国》是由中国导演陆川执导的,主要拍摄地在中国地域,片中展现了丰富的中国地理风貌和人文特色。导演陆川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拍摄中他选取富有中国特色的典型动物国宝大熊猫、川金丝猴、三江源雪豹作为影片主角,丹顶鹤、藏羚羊等则充当配角。通过三个动物家庭的故事,完整表达了出生、成长、死亡的生命哲理。影片采用拟人化的诠释视角表达对生命与生长的思考,体现出大自然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和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其特殊的叙事结构、具有象征意义的角色、富有诗意的画面造型都在不同程度上迭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折射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思维方式、等内容。

一、圆形叙事结构――生命轮回,生生不息

学者李显杰在《电影叙事学:理论与实例》一书中曾说:“艺术的功能并不在于对生活本身的故事记录,而是通过‘特定叙述方式’构造出一个崭新的故事(艺术)世界。”[1]《我们诞生在中国》为了表现大自然生命轮回、生生不息的主题,巧妙地运用一种圆形叙事模式,这种圆形叙事结构在过去中国传统小说中多有出现。所谓“圆形叙事”,指叙事由起点出发,经过一个叙事过程,过渡到叙事终点,但叙事由起点到终点并不是一个按时间顺序自然发展而成的直线式叙事,而是终点又回归到原点,形成一个近似的“圆”。当然,这回归不是简单地重现,也不是原地踏步,成为一个完全封闭的圆,而是有所超越,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近似的“圆”[2]。

影片开始就是丹顶鹤俊秀h逸、展翅高飞的画面,伴随解说词:“在中国神话中,丹顶鹤被称为仙鹤,是神仙世界的代表,当仙鹤展翅高飞时,它都会承载着一个逝去生命的灵魂,从人间去往极乐世界。”随之展开雪豹、熊猫、金丝猴三个不同的动物家庭各自的生活状态,另外辅助展现藏羚羊的迁徙与回归。临近结尾时,雪豹达娃死去,画面由僵直的腿部特写切换为全景,然后慢升为空镜头,音乐萧声响起,空灵而悠远。丹顶鹤再次翩翩起舞,解说词照应开头:“在中国的神话故事里,当一个生命逝去,被称之为仙鹤的丹顶鹤会承载着它的灵魂重新开始生命的轮回。从结束到开始,时间不断推动着生命的轮回。”紧接着镜头切转至熊猫丫丫,丫丫又有了孩子,一个新生命诞生了。这一情节运用交叉蒙太奇手法,镜头不断在仙鹤和熊猫之间切换。丫丫对新生儿小心呵护,不断舔舐,十分宠溺,群群仙鹤时而交颈低语,时而翩翩起舞,仿佛在传达对新生命的怜惜与珍爱、歌颂和赞美。到这里影片刚好完成“生命――死亡――生命”的情节循环,同时仙鹤的出现及解说词的反复和影片的开端遥相呼应,构成影片的圆形结构。这样的叙事策略也巧妙地暗合生命轮回的文化隐喻表达:世界上所有的生命形态都在微妙的平衡中生存,生命的轮回,万物的盛衰,一切都必然遵循自然规律。在时间上,作者采取的是线性叙事结构,利用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作为时空的构造和转换,既是按照事情本身的顺序向前发展,又在时间上表现了四季更迭、循环往复。中国自古就有循环时间的观念,当下包含着过去,过去蕴含着未来,圆形结构的叙事就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串联在一起,使得时间的延续性得到强化。这种表层的文本结构和深层文化内涵不谋而合,完美呈现影片主题,表现自然万物的生长荣枯、繁衍生息、变化不止。

二、角色的设置――中国文化符号的象征

在角色的设置上,导演选取的不仅是中国特定区域的稀有野生动物,还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符号的动物。这些动物和中国的文学、宗教、图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熊猫在中国被称为“活化石”、“国宝”。北京师范大学目前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报告》称熊猫是外国人认知度最高的中国文化符号[3]。影片旁白这样写道:“它皮毛上黑白相间的图案酷似一幅阴阳太极图,或许中国古人就是从它身上悟道了阴和阳、正和反的相对力量在宇宙间的存在。”中国哲学具有非常悠久的辩证思维传统,阴阳太极图集中了中华民族的“天道,地道,人道”思想,含有博大精深的宇宙生存论和生命运动法则,也是道教的标志和象征。导演通过这样的旁白暗示了中国人的哲学思辨或从熊猫身上获得启示。猴,在中国是十二生肖之一,位列第九,即所谓“申猴”。猴与中国人缘分深厚,自古便被视为显贵、吉祥、驱邪纳福的象征。因猴与“侯”读音相同,于是人们延伸出祝贺高升的美意。例如一只猴爬在枫树上挂印,寓意“封侯挂印”;猴子骑马,被看作“马上封侯”;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的背上,取“辈辈封侯”之意。古代很多文学创作中有很多关于猴的故事,《韩非子・外储说》中有个棘尖刻猴的故事;庄子《齐物论》里“朝三暮四”是和猴子相关的寓言;把猴子这喻人醒世的典范推向极致的是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是以猴为原型进行创作的。另外,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张华的《博物志》、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其中都有过关于猴的描写和故事。这些充分说明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中国西部高海拔地区的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2008年北京奥运会五福娃之一“迎迎”就采用了藏羚羊形象,它被当地人看作一种神圣的生灵,是大自然四季轮回的化身。其实导演陆川选择藏羚羊还有一层深意,他之前拍过一部生态电影《可可西里》,过去人类贪婪杀戮导致藏羚羊几近濒危,这次他侧重于表现藏羚羊的迁徙繁殖、婚姻爱情,暗示藏羚羊所处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丹顶鹤,中国的国鸟,在中国本土宗教道教里,丹顶鹤被称作“仙鹤”、“仙羽”、“蓬莱羽士”等。它通常既是仙人的坐骑,又是仙人的化身。在哲学领域,丹顶鹤的神韵与老子哲学有相通之处。老庄哲学思想的精髓是“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回归自然”、“适可而止”等,信奉老庄哲学的人,从丹顶鹤闲逸淡雅、悠然自恬、美妙圣洁的神态中得到心灵的感应和精神的净化,从而取得内在生命的流畅。

在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建构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上的一种农耕文化,是一种以户家为基本单元的自然经济型文化。影片以这几种动物家庭的变迁和细腻温婉的亲情为主要叙述内容,巧妙地映射了中国传统家庭的生活观念、育儿方式,同时几条线索各自独立交叉行进,呈现了传统家庭结构的不同侧面。熊猫丫丫有个可爱的女儿美美,丫丫对美美悉心照顾,百般溺爱。与无数中国家庭中的父母一样,丫丫希望女儿长大,又担心它长大远离自己,希望它独立,又担心它受到外界的伤害,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深深揪着妈妈的心。在美美学会爬树的那个场景中,我们看到美美兴奋地向更高处爬去,而丫丫却躲在另一棵树后,眼神复杂,既为女儿长大高兴,又为其即将离去失落不已。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神态,让人不由想到现实里中国父母对即将远行孩子的态度。金丝猴淘淘被塑造成典型的“浪子形象”,青春年少,叛逆张狂,自从妈妈有了二胎,他自觉减少对家庭的依附,整日在外游荡,和“不良闲杂人员”公鸡头们混在一起。直到危机时刻在苍鹰爪下救出妹妹,开始感受到自己的生存r值才“浪子回头”、重返家庭。雪豹达娃是一个母亲,独立支撑着单亲家庭,承担养育两个孩子的重任,她每天为一家人的生存而四处奔波捕猎,直到死去,达娃的眼神中始终流露出对孩子生活的担忧。在中国,很多父母都愿意一辈子守候儿女的生活,为了孩子省吃俭用甚至牺牲自我,这些动物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成为传统中国家庭伦理的生动再现。

三、富有东方神韵的画面造型――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由庄子提出的,在儒家学说中得以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智慧。中国的诗词、绘画等古典艺术都喜欢表达天人合一的自然生命观念,“它反映了中国人以生命为中心的独特意识,时空在心理中统合为一生命体,这是具有美学韵味的统一体。中国艺术直接将其化为艺术认识方式和意象创造方式,在艺术意象中展开时空合一的妙谛”[4]。尽管《我们诞生在中国》是一部纯然以动物为主角的自然电影,但导演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在影片制作过程中使动物产生了类似于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所以“人”的因素仍然贯彻其中,成为灌注影片灵魂的重要源泉。这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影片的画面营造。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创作者自觉地将生态审美和创作视角通过优美的画面、精巧的剪辑传达出对自然、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表现出一种万物自得、物我欣然相处的和谐之美,体现了众生爱物的生态意识和“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思想。

影片多处运用全景、航拍等多种拍摄技巧把镜头对准雪域冰川、修竹清泉、高山流水等自然景观,尽显中国土地的广袤和美丽。同时抓住四季景色的特征,完美再现了《林泉高致》中“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意境。这些空镜头的出现并非只是简单的过渡或毫无意义的视觉休憩,相反,在这部以自然万物为主角的电影中,这些极具地域特征的景观同样化身为影片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在表现自然界生死轮回的部分,雪豹达娃的死亡虽然令人伤感,但导演并没有对达娃的死亡做凄凉描述,相反,处理方式非常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镜头没有直接拍摄达娃凄惨死去的正面特写,只是选择僵直的腿作一个局部特写,紧接着闪过一个达娃去世的远景,镜头慢升至崇山峻岭的大全景,群山之巅,笼罩着一层轻纱,在缥缈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几笔淡墨,渲染在蓝色的天边,整个电影画面呈现出淡泊、空灵,近乎仙境,如同中国写意水墨画,仿佛将达娃融入苍茫的大山丛林之中,表现出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世界。不直接呈现死亡虽然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考虑到受众多为儿童,但其中“引而不发”、“点到为止”的含蓄自持更具深意。美国学者让・米特里认为:“电影的表意从不取决于(或很少取决于)一个孤立的影像,它取决于影像之间的关系,即最广义的蕴涵。”[5]导演通过这样的画面剪辑,虚实相映,巧妙地把老庄“归复其根”、“回归自然”的思想融入其中,让人回味。

另外,摄影师还不遗余力地用镜头放大了动物们独立的生存方式和极富美感的生命姿态。例如影片运用特写镜头展现出生不久的藏羚羊们和妈妈的舐犊情深、雄性藏羚羊夕阳余晖中独自在高原望眼欲穿的翘首期盼、金丝猴淘淘的妹妹第一次跳跃在雪地的惊喜和倒吊在歪倒的大树上喝溪水的顽皮等,这些镜头都由衷地散发出一种天然的快乐和原始的生命力,画面中动物天然本性的流露暗含了道家思想中所崇尚的生命纯净之美。另外,料峭山崖上矫健的达娃、葱郁密林上空悍戾的苍鹰、竹林深处呆萌的熊猫,甚至可爱的土拨鼠、秀逸潇洒的丹顶鹤,都散发出原生态的生命质感。这些和谐共处的画面不仅使观众体会到生命的纯真、自由及大自然对一切生命一视同仁的宽阔胸怀,同时激发他们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人道主义情怀。

导演选取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征的动物为主角,在故事中渗透中国抽象的哲学理念和价值观,巧妙地传递和输出民族传统文化,增强中国文化对国际观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与实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41.

[2]朱供罗.论《西游记》的圆形叙事模式[J].云梦学刊,2007,28(1):124.

[3]于丹,杨越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核心命题“供给”与“需求”双轮驱动――基于六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调查[J].人民论坛,2015(24):72.

第5篇:老庄论坛范文

一、借用故事新编创新

什么是故事新编呢?故事新编就是对人们熟悉的经典故事进行改造,在原有情节的基础上再创作、加工,即对原故事进行改写、续写,或者借用历史人物、经典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表达现实生活的内容和主题。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取材便利,方便构思,易于出新。可以起到借古喻今的效果。使文章显得轻松,风趣。

2008年芜湖市考生写的《让执著作证》一文,文章借用新编神话来演绎主题。小作者选取“夸父逐日”的神话为题材,进行故事新编,通过写它一路追赶的生命历程,也正是这种执著的精神,让他创造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神话。作者借用新编神话,不仅新颖独到,而且令人拍案叫绝。再如,2008年陕西考生写的《难忘那张生机盎然的脸》一文,文章运用童话来表现主题。小作者以一只“小小鸟”的视觉展现人们对“地球母亲的脸――美丽的大森林”肆意屠戮的场面和对人们进行批判,警示人们不要为了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就对自然环境进行污染和破坏。还如,山西的一位考生写的《孔夫子状告侵权》一文,文章以“诚信”为话题,采用故事新编的方法,借用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演绎故事,抨击了当今社会的某些丑恶现象。

二、借用帖子创新

在网上论坛里发文章就叫帖子,它是一种快捷的交流形式,很受人们欢迎。

2008年哈尔滨考生写的《都是“贪心”惹得祸》一文得了高分,其主要原因就是小作者成功地运用发帖的形式来揭示主题,令阅卷老师耳目一新。文中以渔夫的身份表达了不同的见解,最后又借“渔夫”的身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贪心“与贫富无关,却关乎人的德行”,文章告诫我们“切莫贪心,贪心只能自食其果”。

2007年河北省的满分作文《反省帖子A、B、C》一文,作者用“三个回复帖子”来演绎“反省”这一话题,文章形式别出心裁,独具一格,蕴含时代色彩,很值得效仿。请看该文的部分内容:

亲爱的各位网友、博客:我是周周,我今天正参加中考,今年的作文题目是以“反省”为话题作文。我一时找不到有关“反省”的材料,你们马上给我发几篇有关这方面的材料帖子。悬赏分:50。快告诉我,急!!!

发帖者:初三毕业生:

网址:.zhouzhou

回复帖子之一:

夏朝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博客评论:遇到失败或挫折,假如能像伯启这样,肯虚心地检讨自己,马上改正有缺失的地方,那么最后的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

三、借用实验报告创新

实验报告是学生完成一次实验后所做的简要说明和小结,书写实验报告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问题能力的提高,并且是规范写作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初步训练。

2008年河南省考生写的《关于“合作”重要性的试验报告》一文,文章运用了实验报告的形式,点出了合作中“放弃”“高傲”“努力”等不同态度得到的不同结果,指出了“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做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

四、借用现场演播创新

电视现场演播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的同时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式……是充分体现广播电视媒介传播优势的播出方式。”

如广东省一位考生以猪八戒奋不顾身下井救小孩儿为评论对象,让代表社会上种种不正确名利观的“嘉宾”一一亮相,以电视现场演播的形式演绎主题。作者设计的现场为“敢讲敢说”演播室,主持人为“崔人进”,主题为“猪八戒能否获得2004年度感动心灵奖”,“嘉宾”为“感动评委会成员、八戒亲友团、各界代表”,还特别注明“唐僧师徒亲自出席,高老庄乡亲组了团,嫦娥作为评委出席”,开始时还“先看大屏幕”,作为现场演播的程序都出现在文章中,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读后,我们仿佛置身于电视转播现场,被文章独特新颖的表现形式所深深吸引。

第6篇:老庄论坛范文

从一方水土说起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剑有剑道,连摔跤搏击也有柔道。在中国。饮食、玩乐等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

饮茶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之一。饮茶在中国,不像在日本那样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单单“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便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被称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这便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不论是在中国谈茶道,还是于日本讲茶道,茶道始终都还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那么讲茶道。该从何时说起呢?

“茶道”一词,最早在我国唐代就已出现,例如,《封氏闻见记》中讲到:“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不仅如此,唐代还出现了被后人尊称为“茶圣”的陆羽,即前文所讲到的“鸿渐”。

但是尽管“茶道”这个词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辞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那么,什么是茶道呢?

茶,由最初的药用到生活中的享用。由提神醒脑的天然功用到“致清导和”的精神作用,由自然的茶品到社会的人品,这种渐进的认识、升化过程,不仅表现出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历程,而且也反映出了人与自然高度契合、和谐统一的过程,同时也彰显出茶道精神的精髓。

茶道文化的本身特点正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时,佛教也认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给茶道下一个定义。把茶道作为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时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过用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

谁最符合中华文化的大观

从悠久的中国茶文化历史来考察,茶道体现的精神与儒释道三教思想体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茶道思想蕴涵着儒释道三教思想的精华,负载着三教的文化内涵。

茶道精神中,首先融合了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观念,主张以茶协调人际关系,实现互爱、互敬、互助的大同理想,并以茶的清廉、高洁之精神磨炼自己的意志。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培养廉洁之风,并用于明伦理、倡教化,茶道精神中这种注重“以茶可雅志”的人格思想,认为饮茶可自省、可审己,而只有清醒地看待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所以“以茶表敬意”成为“以茶可雅志”的逻辑连续,它表明了一种儒家的人生态度,就是从自身做起,落脚点在“利仁”,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化民成俗。这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的体现,其深层体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

其次融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茶文化与道家的渊源是久远而深刻的,“茶禅一味”的哲理概括所浓缩的深刻涵义,成为茶文化发展史上的思想精蕴。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人们体悟到,人必须顺应自然,符合大道,才能获得身心的自由。茶人认为,烹茶的过程就是将自己的身心与茶的精神相沟通的过程。“道”的性格像水,茶是吸收了天地精华的灵芽,茶处水之间才是最好的发挥。茶道是“自然”大道的一部分,茶文化从自然取得精华,在这里与老庄信徒们的求得长生不老的“仙道”发生了原始的结合。“自然”的理念导致道家淡泊超逸的心志,它与茶道精神的虚静恬淡的本性自然吻合。

在茶道精神中,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精髓似乎都较显而易见。而佛家“普渡众生”的思想显得有些隐晦。佛家以“普渡众生”的精神为宗旨,主张用茶的雨露浇开人们心中的堡垒,使人明心见性。要学习“清寂”态度,“和敬”精神,以澄明心境,洁身自好。佛教在中国兴起后,由于坐禅的需要,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同时在茶的种植、饮茶习俗的推广、饮茶形式传播及美学境界的提升诸方面,都有禅佛思想的体现。“自古高山出好茶”,“天下名山僧侣多”,历史上许多禅林寺院出产名茶,一系列茶礼、茶宴等茶文化形式的建立,具有高超的审美趣味,它对中国茶文化的持续的推波助澜,直接造就了中国茶文化的兴盛,促进了禅宗思想的发展。

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它们的思想都要求习茶者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有的“浮光耀金”,有的“静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浅鱼读月”,有的“月穿江底水无痕”,有的“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无声蛙自语”,有的“清江明水露禅心”,有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的则“雨暗苍江晚来清,白云明月露全真”,月之一轮,映像各异。“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在各个茶人的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美妙感受。

道,现代茶人如何说

人们通过饮茶,明心净性,增强修养,提高审美情趣,完善人生价值取向,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在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茶文化提出或阐扬了不同的人生价值思想,构成了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已故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释: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坤和研究员姚国坤主张中国茶德可用“理、敬、清、融”四字来表述。在此之前,台湾的范增平先生于1985年提出中国茶艺的根本精神,乃在于“和、俭、静、洁”。更早一点。在1982年,台湾的国学大师林荆南教授将茶道精神概括为“美、健、性、伦”四字,即“美律、健康、养性、明伦”,称之为“茶道四义”。茶道精神成为了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精神财富的升华。

其实,总结茶道精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数千年时间积淀下来的文化,要用寥寥几字概括,着实不易,除非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认知,对茶有着独到的体悟。尽管如此,从古至今关于茶道精神的讨论也从未停止过。中国的学者茶人对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又是怎样理解的呢?

童启庆(浙江大学茶学系博士生导师):我个人及国内众多知名的茶学专家,都很认可庄晚芳先生的总结。在

庄晚芳先生之后,有很多人也提出了自己对茶道精神的总结,追根溯源,多出自古籍,但基本都有相同的内涵。

吴雅真(中国茶道表演艺术家):茶道精神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自然、素朴、雅静、和谐。茶本身就是自然成长的植物,茶道精神也要从自然出发,追寻发自内心的精神追求;自然的往往是素朴的,发自本性的常常是最宝贵的;茶道是典雅而宁静的,荼道精神通过优雅的茶艺、荼事为人们达到内心的宁静;茶像和平使者,茶道文化也指导人通过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达到精神世界的和谐。

且饮且读(资深茶人):自然、平和、包容应是茶之道。对于荼我们是不能轻言“道”的,那是一种至为崇高的义理。茶当为饭后余事,不必让她承受太多我们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的所谓“道”,如若能于茶中得到一点形而上的圆融生趣,则离茶之本性近矣。而明人是最通晓这些道理的,尤其是明中晚期的文人,他们口中的茶,正如他们笔下的小品文,不再承担什么。对于这种回归,明人自知且颇为自得。

吕谏(青年学者):借于东方传统的礼法,融入“清、静、和、美”的精神,并在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等方面加于切入,在生活中提升精神,于人文中享受自然;道法自然,返朴归真,保持平常心,朴实味美,动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从而使人性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悟我”的境界,笑看天下事,勿忘一杯茶。

张丹(三醉斋论坛版主):通向茶道的路是静、真、通。静指身静、心静、思静,是一个习茶之人首先需要领悟的;真可归纳为:真茶、真器、真功、真味、真知、真悟;通,则是一种通达的世界观,作为一个荼人要追求的至高境界。由茶而心,由心而道,是一个从外而内的通达的过程。

解方(云南丽江秋月堂堂主):“公、和、静、道”为茶道的精神所在。公,公开、公平,和,和气、平和;静,心静、安静;道:对话、交流。所谓茶道,所谓茶道精神,不是停留在书本上、课堂里,不是拿来宣讲的,是要让大众能参与的、很生活化的东西。我告诉我的学生,我也只是在不断学习中,茶的海洋很浩瀚,我永远都是小学生。

也有茶人提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恰”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第7篇:老庄论坛范文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基础和条件

1、交通条件优越

**健康养老产业园位于南阳市郊,距市区仅有18公里,距镇平县城12公里,项目所在区域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已经建成的焦柳铁路(即焦枝铁路)和宁西铁路在此形成“十字”交叉,另外宁西复线(已建成),郑渝高铁(2019年底通车)、蒙华铁路(在建)、宁西高铁(规划)、呼南高铁(规划)、南驻阜高铁(规划)、济宁铁路(规划)等铁路也在积极建设和规划中;二广高速和沪陕高速两条黄金旅游线路在此交汇,南阳北绕城高速西沿至西峡双龙镇的伏牛山旅游快速通道从项目门前通过,207国道从项目西侧通过,另外,环湖23公里道路已经修通;南阳机场为中原最现代化的支线机场,是河南三大民用飞机场之一。**健康养老产业园地处郑州、西安、武汉三大国家中心城市的几何中心300公里以内拥有1.5亿人口,具有广阔的市场人口基础;

2、文化积淀浑厚

南阳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南阳“五圣”名扬天下,即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蠡、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医圣张仲景。**是以姜子牙文化为轴线,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进行景区建设。姜太公“亦人亦神、亦真亦幻”,文化旅游产品拓展的空间巨大。同时,姜太公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历史上姜太公的丰功伟绩,足以支撑**作为AAAAA景区的文化内涵,太公祠、兵钤阁、玄坛(财神庙)、比干垄、金台、灵台、封神台、天王岭、钓鱼台、西周大营、芦篷等景点都是围绕姜太公主线展开。另外,菩提寺是中原名寺之一,建于唐代,有1400年的历史,与白马寺、少林寺、香严寺齐名。张仲景中医文化和姜太公养生文化为**健康养老产业园奠定了厚重的文化元素,为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医疗保健、养老养生等多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文化基础。

3、养老资源富集

南阳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宜人,是中国十大最适合养老的城市之一。**四面环山,属于丘陵、半丘陵地区,森林覆盖率90%以上,空气负氧离子比南阳高出数倍。经过连续几年综合治理,**水质是全省水质最好的水库,达到地表二级水标准。**景区范围内及周边区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南阳地区乃至中原地区旅游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有“中国长城之父”楚长城,有万亩樱桃沟,有中原佛教文化圣地菩提寺,有北方“千岛湖”之称的以道教文化为主题的天王岭、飞熊山、八卦洲,有近代红色教育基地彭公祠,也有天然温泉等。

近年来,镇平县立足发展新时代、把握发展新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力实施“12535”行动计划,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良好态势。初步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完成261.4亿元,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8.5亿元,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4.9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7亿元,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60元,增长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70元,增长8.5%。

南阳**健康养老产业园所在地老庄镇,为打造全国知名健康养老基地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先后获得了“全省樱桃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南阳市生态性农业观光示范点”、“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称号。

(二)园区发展现状

1、总体情况

(1)空间范围:南阳**健康养老产业园位于镇平县老庄镇,园区北至二道河,南至环湖路,西至战备路,东至湖面,总规划面积约1.8平方公里。

(2)投资主体:政府引导,由河南**文化旅游集团投资。

(3)主要业态:

A、文化旅游:以姜太公文化为轴线,以文化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娱乐性旅游产品为重点,以丛林拓展和水上游乐为突破口,发展文化旅游业态。截至2017年底,文化旅游项目投资约14000万元,已投入运营的项目有水上游览、太公书院、丛林狩猎场、森林拓展、汽车露营地、休闲农庄等项目,并完善了文化旅游的基础设施。自2013年起,连续四年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治理湖水污染,目前已达到地表二级水标准。年经营收入约1200万元。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有五个采摘园(石榴、葡萄、冬枣、红参果、无花果)和生态餐厅以及十五个农家乐(渔家乐)。

B、休闲度假:

目前已经建成了**假日酒店,累计总投资约1000万元,正在规划建设的有钓鱼台度假村等项目。

C、健康养老:投资700万元,正在建设**疗养院,正在筹备建设**康复医院。

D、医疗服务(中医养生):与河南中医药科学研究院

和河南中医药大学合作,投资500万元已初步建成**张仲景国医馆,正在规划建设河南中医专家医疗服务中心。

E、教育培训:与河南中医药科学研究院合作,先后举办三期中医执业资格培训,营业收入30万元。

F、体育健身:截至2017年底,先后投资近1000万元,修建滨湖健身步道,完善天王岭森林运动基础设施。

园区刚刚起步,健康养老产业园部分业态发展尚未形成经济营业收入。园区建成后,健康养老及医疗服务和度假养生等主导产业的营业收入将占到园区总收入的70%以上。

(4)投资情况:南阳**健康养老产业园概算总投资约30亿人民币,目前已累计完成投入近2亿元人民币。园区内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初步形成了接待能力,在南阳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入驻企业目录及企业营业收入

序号

企业名称

企业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万元)

1

河南**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1500

2

南阳**生态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

620

3

河南奥林特药业有限公司

4600

4

河南中医药科学研究院

30

5

镇平县欣亚市政服务有限公司

210

二、功能定位

(一)发展思路

从南阳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于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大产业,以**文化旅游度假区为依托,以完善周边基础设施为突破口,以健康养老、医疗保健、文化旅游为重点,居家养老、度假养老和机构养老并行,高标准规划,多渠道融资,分步骤推进。

(二)功能定位

南阳**健康养老产业园项目,以健康养老产业为重点,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中医养生、健康养老、医疗服务、中医康复、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体育赛事等多产业,注重聚合效应和区域特色文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力争3-5年时间,建成环境优美、服务健全、配套完善、多业融合的高端养老养生基地和特色鲜明、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度假养老养生基地。突出健康养老、医疗保健、度假养生三个功能:

1、健康养老功能。园区内机构养老、度假养老(旅居养老)和居家养老寓一体,满足不同层次的老年人需求。按照建设规模划分:机构养老、度假养老(旅居养老)和居家养老的比例为20%、10%、70%。

2、医疗保健功能。以发展健康为目标,重点建设国医大学(学院)及附属医院、疗养院、康复医院、特色医疗门诊等,完善中医医疗养生产业链,实现医疗+养老+旅游的高度融合。

3、休闲养生功能。依托南阳**文化旅游度假区,重点发展滨水休闲、森林运动、农事体验等项目,促进休闲旅居、养生养老产业发展。

三、布局及目标

(一)总体布局

根据南阳**健康养老产业园功能定位和实际建设现状,健康养老产业园的空间和功能布局概括为:“一湾二带六区”。具体如下:

一湾:莲花湾;

二带:滨湖休闲观光带 , 沿战备路绿化景观带 ;

六区:机构养老功能区、居家养老居住区、度假养老(养生)功能区、医疗保健功能区、特色商业服务功能区(医疗保健和老年用品博览区)、文化旅游功能区。

1、机构养老功能区。重点建设养老院(养老公寓)、康复医院、老年大学等项目,规划规模3000张养老床位。设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

2、度假养老(养生)功能服务区。作为健康旅游时代的新概念,旅居养老追求旅游目的、旅游行为、旅游效果和健康环保舒适,已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能够满足老年人休闲养生精神文化、心理慰藉等多元化需求,“互联网+旅游+养老”的模式快速推广,从而实现了“候鸟式养老”和“度假时养老”的融合体。同时充分挖掘南阳张仲景养生文化,重点建设国医馆、张仲景国医大学、中药材种植体验园等项目,实现医疗康复与旅居养老的融合,规划年接待规模15-20万人(次)。

3、居家养老功能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85%以上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的意愿,功能区内依托医院、幼儿园管理服务中心及康体设施,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管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规划建设莲花苑养老社区共3500-4000户。

4、医疗保健功能区。医疗健康旅游发展十分迅速,南阳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中医养生、中医保健、中医医疗、中医服务等文化源远流长,功能区重点建设张仲景国医大学和附属医院。同时,在南阳选择50名民间名医,在功能区内建设50家中医特色门诊,把医疗健康产业与旅游业和养老(养生)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张仲景国医大学设置十五个院系,在校生10000人。附属医院按三甲标准建设,500-800床位。

5、特色商业服务区(医疗保健和老年用品博览区)。重点是为园区内老年人和家属以及旅客提供商业服务。同时,建设医疗保健和老年用品博览中心,定期举办博览会、健康养老论坛,规划规模20000平米,年交易额8-10亿元。

6、文化旅游功能区。重点实现健康养老产业园与南阳**文化旅游度假区的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和相互促进。

(二) 规划项目

截止目前,**健康养老产业园区已完成投资1.67亿元,基本建成4个项目,在建8个项目,规划建设16个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额(万元)

建设性质

1

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及相关旅游项目(水上游览、太公书院、丛林狩猎场、森林拓展、汽车露营地、休闲农庄等)

14000

基本建成

2

**假日酒店

1000

基本建成

3

**疗养院

700

基本建成

4

滨湖健身步道

1000

基本建成

5

**张仲景国医馆

500

在建

6

采摘园(石榴、葡萄、冬枣、红参果、无花果)

300

在建

7

生态餐厅

200

在建

8

十五个农家乐(渔家乐)

800

在建

9

钓鱼台度假村

500

在建

10

**康复医院

2000

在建

11

河南中医专家医疗服务中心

500

在建

12

天王岭森林运动公园基础设施

2500

在建

13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智能化设施、供水、供电、污水、公厕、垃圾、园林绿化等)

9000

规划建设

14

幼儿园

500

规划建设

15

园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项目(办公、职工宿舍、职工食堂及物业管理服务设施)

1200

规划建设

16

园区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家政服务、狐狸服务、接待服务、慰藉服务、文化娱乐服务、旅游服务)

1500

规划建设

17

张仲景国医大学(护理学院、附属医院等)

60000

规划建设

18

**老年大学

3000

规划建设

19

园区滨湖休闲观光带和老年健康体育设施项目

3000

规划建设

20

**国际养生度假中心(星级宾馆及度假村)

5000

规划建设

21

**中药材种植体验园

900

规划建设

22

**国际垂钓养生俱乐部

500

规划建设

23

**耕读农业休闲公园(开心农场)

300

规划建设

24

**养老院(养老公寓、全天照料中心)

25000

规划建设

25

莲花苑国际居家养老社区

160000

规划建设

26

**美食文化街项目

1000

规划建设

27

南阳玉街、水街

3000

规划建设

28

**国际医疗保健和老年用品博览中心

3200

规划建设

(三)发展目标

南阳**健康养老产业园,以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医疗旅游目的地和具有区域文化特色康养产业综合体为主要目标。产业园投资总额概算为30亿元人民币,项目分三期工程完成:第一期工程2018年7月-2020年6月;第二期工程2020年7月-2021年12月;第三期工程2022年1月-2023年6月。项目建成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是:

(1)近期目标(2020年):实现年综合产值2亿元人民币,安排各类从业人员500-1000人,实现税收1000万元人民币;

(2)远期目标(2025年):实现年综合产值8亿元人民币,安排各类从业人员1500-2000人,实现税收4000万元人民币。

四、发展重点

依托项目区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资源,重点发展健康养老、康复医疗,配套发展健康文化、健康旅游、健康管理和健康医疗创新研发,打造服务中部、辐射全国的高端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健康产业,建设集健康养老、康复医疗、养生保健、健康管理、健康产品展销、养生食品生产为一体的健康产业集群。

五、 运营管理与服务

(一)公共服务平台

    南阳**健康养老产业园是由政府引导,河南**文化旅游集团投资和运营管理。目前已与中国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联系洽谈,双方拟定在南阳**健康养老产业园搭建大健康养老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尚在筹建中。2018年底,**康复医院建成投入使用,平台建成后将提供以下服务:

(1)档案信息:老年人个人信息、家属信息、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信息进行动态统一管理;

(2)SOS定位:老人通过使用智能通讯,一键拨打服务热线进行求助,平台地图能迅速获取老人位置;

(3)生活服务工单:根据老人的需求类别,选择相应的服务商,生成工单、派单,系统以短信形式通知服务商家;

(4)呼叫中心:软电话技术,免安装即插即用,耳麦、手机转接都可以,自动来电识别、示忙、示闲、录音功能、话务报表。

(5)服务商家管理:服务商家信息的管理、服务项目管理、服务人员管理、工单接受、派单处理,可以使用手机APP完成;

(6)居家安全:对接各类安全设备,如烟感、红外、摄像头等设备,出现意外时,社区及老人亲属可能第一时间接到报警;

(7)远程健康监控:通过智能健康监测仪器自助测量健康参数,数据自动上传到平台,通过分析,数据异常平台自动报警;

(8)主动关怀:编辑群发短信,将天气情况、保健护理、疾病预防、政府养老政策、吃药提醒等发送给老人。

(二)其他服务机构

根据南阳**健康养老产业园的实际情况,园区管理机构是河南**文化旅游集团。下设三个专业机构,对园区所涉及到的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进行统筹管理运营,专业化运作。

南阳**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及医疗保健和老年人服务的运营管理。

南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文化旅游、医疗保健和老年用品博览会、及水街、玉街、美食街的运营管理。

南阳**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采摘园、农事体验园、垂钓养生、农家乐(渔家乐)等运营管理。

六、 基础配套设施

道路:园区位于**风景区,目前已经修通23公里环湖道路,并与外部道路联通。

航空:南阳机场为中原最现代化的支线机场,是河南三大民用飞机场之一,距项目地不足30公里。

铁路:焦柳铁路和宁西铁路在此形成“十字”交叉,宁西复线已经建成,正在建设中的郑渝高铁预计2019年底通车,另外宁西高铁已在规划之中。

公路:项目地周边有沪陕高速和二广高速、312国道和207国道双十字交叉,南阳北绕城高速西沿至西峡双龙镇的伏牛山旅游快速通道从项目门前通过。郑州、武汉、西安、南京等城市均有到南阳的直达班车,从市内乘坐公共交通可直接到达园区。另外,项目地方便的公路网,让自驾也成为一个好的选择。

给排水:生活用水由项目内打深水井作为生活用水水源,区内设水塔一座,项目区地下水能保证生活区用水水质、水量和室外消防供水的需求,室外采用生活和消防共用的环状给水管网。规划区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道路雨水口收集后通过项目区雨水干管统一排入**,污水管道基本形成系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建设。

电力:规划区内由周边电网引出10kV电力电缆引至变电所 (10/0.4kV 变配电),低压配电电压为 380/220V。规划区设置4个10/0.4kV 变电所,变电所变压器容量为 45000KVA。

通信:目前规划区内暂无电信端局,需在公共服务设施位置设置程控交换机房,该部分机房内设置数字程控交换机,拟由当地电信部门引来通信光纤,程控交换机房设置总配线架,采用通讯铜揽以放射和递减相结合的布线方式引至各单体。

第8篇:老庄论坛范文

关键词: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 发展现状 问题

一、目前国内设计教育的快速发展,源自所谓“大学教育产业化”的政策

经济发展得快,设计需求量就大,各个院校都意识到设计教育是美术学院的大专业,很多学院从纯造型艺术转向设计为主、造型艺术为辅的方向。全部这么转向,未必正确,但却是这二十年来的实际情况。目前国内的设计教育,问题很大。根源来自几年前国内对高等院校和其他义务教育进行的教学改革,来自所谓“大学教育产业化”的政策,这个政策的内涵其实就是“以钱为纲”,教育朝钱看。其方法一个是建造庞大的大学,或者几个大学合并在一起,或者把一个小小的、原本优质的大学突然扩大若干倍,从而大幅增加招生名额,多收学费。在所有大学增收学费的比例上,艺术、设计类的学费几乎都是最高的。因此,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全国各种院校都开设计学科,并且把设计学科做大,主要是增加学院的经济收入。全国一千多家综合大学,工学院不必讲了,连农学院、音乐学院,甚至医学院都开设美术设计专业。“扩招”、“大学教育产业化”等政策出台之后,全国的设计类学生总数以成倍的速度在增长,而教师人数、教材种类、教学设备并没有相应的增加。

二、培养内容和目标与新经济时代需求相脱节

就我国设计艺术各学科的发展现状来看,培养的内容和目标与社会各行业的需求特别是新经济时代下的新兴行业的需求脱节太严重,没有和市场直接挂钩。主要表现在:过于重视艺术表现,而轻视专业理论、技能操作和专业实践;专业课与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不衔接,缺少实际的项目课程;缺少实习基地,没有把产、学、研结合起来,虽有虚拟的项目设计,但安排的时间较短,敷衍了事。大多不遵循市场化、商业化和工业技术的要求和规律,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的应用专业脱离太远,没有扎扎实实地把设计教育与设计实际需求连接起来。应届毕业生空有书本知识,没有实际操作经验。所以我们近年来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有的改行从事其他行业,有的既从事本专业又是边干边学,积累经验。这是一个值得深刻反思的现象。

三、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一直落后于现代制造业的实践

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到了工作单位根本动不了手,是常见的现象。中国的现代制造业在迅速崛起,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几乎冲击着所有经济领域和制造产业。而高等设计教育产出与中国制造业需求错位的状况非常严重。从数量、规模上来讲,中国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确发展迅速,但是几年前的盲目扩招带来的设计教育过度膨胀问题,使专业设置与课程教学体系方面都出现严重的问题,大部分学校的专业设置基本集中在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所谓通用设计的专业中,经过四年不太合格的教育,毕业的大学生参与到设计行业中,有少数大学生用质量恶劣的设计污染我们的环境。国内的大、中、小城市的建筑与城市环境已经沦陷为广告、招牌、招贴的海洋,中国的“月饼”、“粽子”超豪华的恶劣包装已经成为国际包装设计中最恶俗的典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此庞大的高等设计教育体系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形成巨大的反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和制造大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与销售大国,家电制造与出口、家具制造与出口、服装制造与出口、玩具制造与出口大国。一直到今天,中国仍然没有培养出自己的汽车设计大师、家电设计大师、家具设计大师、服装设计大师、玩具设计大师。

四、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内容是影响学校培养层次的基本因素,社会在前进、科技在发展,而艺术设计教育却仍以不变应万变。不同院校根据不同的定位来决定其教学内容,但无论何种教学内容都必须以整个社会为背景,以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为前提,有针对性地加以改革和完善。而且,我国的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一直处于保守状态。一是对学生缺乏启发,相互间缺少对话,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忽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所采取的手段落后,使学生不能充分领会课程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培养出适应新经济时展要求的艺术设计人才。

五、新背景下的探索与创新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文化与教育的发展方面需要更多的选择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后现代思维给我们以丰富的启示,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工作者不能不正视这一现状。在这种趋势下,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使艺术设计教育更具有前瞻性,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通过上面的概略分析,我们是否可以整理出下面这样的思路:

1.实施艺术设计多渠道、多层次、渗透性教育,强化共同性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设计、装置设计等,在艺术设计这个大概念下、大范畴里,它们之间的总体共同性,远远大于个体差异性。从理论上讲,它们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更多地体现在它们各自的不同工艺上,而这又是它们各自学科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所以,加强共同性课程的设置,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所必需的。这种加大,不但要有广度,而且必须有相当的深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校受到更加完整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这体现了明显的市场取向意识。

2.加强艺术设计领域的传统教育和基础教育,使学生能够精通各种传统理论和技法,并能够灵活使用和综合应用这些技法。艺术设计创造人们的全新生活,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优秀的设计创意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与艺术基础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在艺术设计中能产生巨大的作用。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应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易学文化思想、老庄哲学思想和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中包含的意境美、语言美、形式美等。这些都可以为学生今后的艺术设计打下坚实的创造基础。

3.在学习和掌握传统艺术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对新媒体这个艺术设计载体的认识与应用,即要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使学生熟练运用高新技术工具和表现手法。比如,我们现在还把爬图板的手工绘图当成产品设计必不可少的手段。现在我们到处都在宣传艺术与科学的结合,科学家讲,艺术家也讲,设计师更讲,但体现在现代设计教育上,却还是各走各的老路。我们的艺术设计与市场结合得那么紧,与工业化结合得那么紧,这本身就要求现代设计教育者必须把最新的科技成果直接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来。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交融、开放和资源共享的世界,媒体、杂志、互联网等时刻提供着各种信息,设计师必须有基于深厚文化功底与修养的独特、敏锐目光,借助现代媒体从我们民族文化与艺术中引发出创造的灵感。

建设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归根到底就是通过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世界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的设计艺术与国际接轨,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的设计水平。实现这一目标,作为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我们则应该努力加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素质教育,调整课程知识结构,厚基础、宽口径,利用综合院校的强势专业优势,加强和边缘学科的联系与结合,突出高校办学特色;重视人文学科基础教学;重视人文精神内涵研究和民族文化精神的铸建;重视突出教育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只有这样,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才能顺应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步入世界教育发展大潮的前列;也只有这样,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的民族性、区域性和个性特色,才能以新的姿态、新的文化意义在国际艺术设计教育舞台中展现时代风采。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博士.建构新的设计教育体系,发展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D].清华国际工业设计论坛暨全国工业设计教学讨论会论文集,2001.

第9篇:老庄论坛范文

【摘 要 题】体育文史

【关 键 词】中西身体文化/健康/哲学观念/身体表现形式/标准/锻炼方法

1语境的选择

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了许多由西方语言直接翻译过来的对应词汇,“健康”就是英语“health”的直译。其理由有两:一是在罗竹风主编的《汉语大词典》中,对“健康”词条的举例都是现代文学作品,并无古代用法,说明“健康”一词的固定使用是现代以来才有的;二是在罗竹风主编的《汉语大词典》中表达与“健康”意思相近的词是“康健”,并列举出在古文《梦溪笔谈》与《儒林外史》中的用法。进一步说明在中国古代是没有“健康”一词,只有“康健”的固定用法。那么,中国人在直译“health”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使用“康健”,而采用“健康”呢?按照学者王德峰的观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浸润着西方思想,从其句法在一定程度上的欧化以及大量外来语的使用上可以见到这一事实。[1]”可见,“健康”作为现代汉语表达出其蕴涵的西方文化观念。

当我们审视富有现代意味的“健康”观念时,所要选择的语境只能是“现代”的。在现代语境下,我们将追溯中西文化中关于“健康”的历史形态与表现形式。不过,由于在历史文化中并无与“健康”直接对应的词汇或事物,因此,我们只能寻找与其相对应的文化观念。由于“健康”既是评判身体状态的标准,也是相应文化观念在身体上的表达,因而我们最终所要探求的就是中西不同文化中关于“健康”的身体文化观念。

2西方关于“健康”的身体文化观念

2.1哲学观念

纵观西方哲学发展史,身心关系的问题始终没有脱离二元论的争论,并且,身心关系的二元论也决定了西方思想的实体化倾向。二元论从灵魂和肉体两个方面来分别对待身体,旧哲学是将身体对象化为“一个仅仅思维的实体,肉体是不属于我的本质的”;新哲学则将身体对象化为可以把握的实体,即“一个实在的感觉的本质,肉体总体就是我们的‘自我’,我的实体本身。”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身体这个实体把握的“权利”更加强大,甚至趋向于“消解”身与心的二元对立。然而,这种“消解”也是建立在“非人性”基础上的、由技术来控制的身心“统一”[2]。仍未逃脱身心二元论这个基本预设。

身心关系的二元论哲学观及思维方式的实体化倾向,决定了健身思想的实体化倾向。健康标准、健身方法、对健身效果及方法的评价等都表现出身、心二维的、定量化的倾向。尽管现代健康观念已从以往的身、心二维,发展为身、心、社会三维,但它不过是在二元论基础上的多元演化,并未有根本的改变。从健身领域的实践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还是以生理学、心理学和数学这些传统的学科为基础,尽管现在已经在多学科联合方面有所发展,但仍未脱离多元演化的趋向。正如新现象学家施密茨所分析[3]:以往哲学家在心物、心身关系问题上提出各种见解,也为克服两者的分离与对立作了积极努力,但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直到当代,这种二元论的观点仍不时出现。

2.2身体表现形式

古代战斗的身体:古希腊时期,公共事务与战争对希腊城邦公民最为重要,为此需锻炼身体,造就体格最好、最能持久的斗士。这种风气导致对健美肉体的尊崇。锻炼身体的两个制度,舞蹈与体育,遍及希腊[4]。

中世纪宗教的身体:整个中世纪为宗教神学所统治,上帝/受造物、天堂/地狱、基督徒/异教徒、天使/魔鬼决然二分的世界景观带来的是二分的灵肉关系,身心问题与上帝一世界关系问题是并行的。因为世俗世界因上帝而存在,身体也同样为上帝而存在,上帝即真理,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身体形躯之强壮以及人间之美和尘世之爱都是对上帝的亵渎。所以,仇视身体、蔑视肉体的欲望,成为中世纪的身体特征。

近代复兴的身体:文艺复兴以后,文学、艺术恢复了中世纪前的繁荣,科学开始兴盛,人的理性由此开始复苏。技术给了人一种能力感:人类远不像在从前的时代那么任凭环境摆布了。对于身体来说,在遭受了整个中世纪宗教的压抑之后,此时获得了科学技术的支持,转而越发地关注身体的存在,身体的欲望得到张扬、个人主义得到了发展。不仅如此,人的身体也被看成可以加工的材料,可以被改造,这种状况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而愈显突出。

现代解放的身体:现代是高科技的时代,是崇尚个性自由与民主政治的时代,人从灵魂深处渴望着对身体的解放,而现代高科技也为人的这种愿望提供了可能。但是,现代高科技在满足人的种种欲求的同时,也使人感觉到了价值与信仰的迷失、个人与社会的冲突等诸多的矛盾与不和谐,更感觉到了高科技对人的过度控制,于是便开始进行自我反思,以获得行动的自主。这种通过自我反思而达成的自主行动,被称之为“解放理性”。“解放”意味着从外在于个体的存在中获得独立,是一种自主的而不是放任的状态,它整合了自主和社会的责任。“解放身体”是追求身体解放的明确表达,其目的就是要剔除所有加载在身体之上的文化内容,包括科学技术的作用,归还身体的本来面目。

“追求解放”的身体,伴随着商业资本的“侵袭”,又被强大的力量推向资本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产品之一,并被推向“商业文化”的主导地位。因而,身体又有被异化为商品的趋势。这样的结果则又违背了“解放理性”的初衷。

2.3健康标准

在西方哲学观念之下,身体的“健康”是以“健”为核心的,其标准与不同时代人的认知水平以及当时社会的公共精神相一致。

壮:强壮的体格是古代战争的需要,也是当时人们对自然力的效仿。所以,当时身体“健”的标准可以概括为“壮”。

美:是自古希腊以来所一直存在的身体“健”的标准,这与古希腊几何学的发端、发展有关。几何学构造出人体结构之美,同时角力、投掷构造出力量之美,舞蹈又构造出和谐、韵律之美。以美为“健”身之标准,还与古希腊“爱智”的精神有关,“爱智”就是爱知识,而知识最先来源于数学。因而数学成为评价身体“健”与否的基本方法。“锻炼身体,尊崇形躯之美,精神高贵与身体健美的统一,匀称、和谐的审美理想,是古希腊文化无穷魅力的重要方面。[5]”

康:科学兴起之后,人之身体的存在和身体的权利控制能力都得到关注。继之生理学、生物学、化学以及医学等各学科均迅速发展起来。合乎医学等科学规律的身体被认为“健康”,因而,身体之没有生理疾病、安康完好成为“健”的目的和标准。

娱:随着解放理性的萌芽与发展,人的身体志趣已不仅仅停留在自身生理欲望的崇扬,还考虑到社会责任和精神自由三者的相互和谐。身体,既不是被科技权力所掌控的物,也不是游离于社会责任之外的“非物”,而是超越于一切科学、宗教、本能的实体存在之上的“自我”。因而,精神境界的超脱带来身体的娱乐。

2.4锻炼方法

跑、跳、投掷——身体间的对抗:古希腊人的身体锻炼注重体力、体能、体质,强调力量和速度,系出于其军事肉搏与体育竞技目的,而表现为角力、射箭、投标枪、掷铁饼、拳击等运动方法。这些运动方法最初是用来围捕猎物和与敌人格斗,是人之身体与动物、敌人身体的直接对抗,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胜利。

肌肉、形体塑造——身体的自我对抗:因为“爱智”而遵守数学、几何的规律,表现为对匀称的身体构造和健壮的肌肉的赞美。因此,为了达到这种“美”的身体,便克服一切不足塑造肌肉与形体。这是身体对自身的对抗,其目的是为了趋向最完美。

运用器械——身体与物的对抗:科技发展带给人的是权利的扩大,这种扩大不仅表现为人对自然的控制能力的加强,还表现为人利用技术控制、改造自身。一系列健身器械的发明就是这种“权利”的反应。利用健身器械进行健身,其本质就是身体与无生命的物体之间的对抗。对抗的结果是人越来越依赖于器械,而人自身的主动性逐渐丧失。不过,这种情况并未全面发生,因为人之为人还有其理性的本质存在,不至于完全丧失人性的一面。

休闲——身体对抗的消解:随着理性意识的觉醒和对解放兴趣的追求,休闲运动日益占据健身运动的主流。休闲运动所崇尚的超越精神,其实质是

消解一切身体的对抗,而获得自主地存在。曾任美国国家休闲研究院主席的杰瑞·戈比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

3 中国关于“健康”的身体文化观念

3.1哲学观念

传统中国哲学观念的本质是“一元论”,即相信宇宙中只有一种主要的或基本的事物的思想。一元论哲学观在传统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中心与社会政治中心合而为一的倾向有着密切关系,且也深受传统中国的联系性思想模式的影响。[6]”

中国古代的哲学为“一种以身体为其根本的哲学,是一种身体本体论的哲学。”而“中国古人视域中的身体是一气流通的生命体,形躯、精气、心灵、神明诸层面,以显隐不同、明暗有别的方式涵育于实存性的身体中。”因此可以说,“气”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论:“气本体论解释了宇宙的起源、自然的形成、人类的生成、意识的缘起和人性的发端……。气是一个无限放大的哲学本体符号,它可以说明一切自然、社会与人类现象的终极原由。[7]”

“气”作为构筑生命体的基本内容,又有着象与质、体与用的不同表现:气的质性表现是可感的客观实在、物与物相互作用的中介、有形的物等;而气的象性表现是每物均有自己特殊的性,它使某物成其为某物,并具有类的属性,甚至表现为集体的象。气的质与象互为表达,有什么样的质便表现出什么样的象,反之,某物的象必然规定着某种特定的质。气的体是精、是神,精构成生命体之存在,而神则是生命力的外显特征;气的用是变、是化,“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气的生化使生命得以生生不息,气的变动不拘使宇宙大化流行。气的体与用共同展演着生命的力量。身体,既是存在又是虚无、既是个体又是集体、既是自然又是宇宙,它包容所有可能的信息,并与这些信息保持着永不终结的互动,即便身体之形消失,它也还会散入虚空,寻找着新的使命。

身体又“以实践的方式产生内在体验,并延伸至体外,乃有了‘身心和’的个体和谐、‘上下和’的人际关系和谐、‘天地和’的自然关系和谐的‘致中和’——三层面和谐均衡宇宙观及‘天人合一’境界。总之,是藉身体的和谐展演亲身体验,寻求内在超越。[7]”

3.2身体表现形式

在中国,处于哲学本体论地位的中国身体,以践形的方式体验自然宇宙、社会人伦。因而身体的一切表现都是为了合乎自然宇宙之道、遵从社会人伦之礼,并由大道化生引申出身体之气“象”,和对礼之权力扩大的理“敬”。

礼:作为一个融社会性、自然性、精神性于一体的身体,处于古代中国儒家统治占主要地位的境况中,必然受到权利、等级制度等的约束和规范,同时身体的生理欲望又与权力、等级制度之间产生抗衡和张力。不过个体生理欲望无法超越统治权威和天道人论的神圣性,在抗衡中受到制约。个体生理欲望、统治权威和天道神性之间的协调关系,最终集中于个体身体的存在形式之中,这种身体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礼。

从周公制礼以敬神、遵守神的法则,到西汉中后期等级身份的划分,及至宋明以后以理代礼的教化,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身体都没有离开礼所加载的意义[8]。以礼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身体,也因而为其自身找到了存在的意义。

道:老子《道德经》认为宇宙万物皆生于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因此,宇宙的一切存在都可归因于这种作为最终之因的道。道是身体存在的原因,反之,身体只有合乎道的标准才能存在并持久。因为天地宇宙为一气贯通的大生命,侧身天地之中的人,本身就是与大宇宙息息相通的小宇宙;人身小宇宙的外在形躯知觉,与内在心灵意识,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形体与心灵在精气化行中的相济相用,可以激发在己的神明之能,或推扩或虚化而与天地宇宙的根本大道相通。

理敬:宋明理学家提出“万物皆有理”,“理是表示事物自身及其与他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9]。人应该“穷理”,否则“如梦过一生”。人应当按照社会人伦来践行理,不仅如此,人还应当把理内化为自己的心性,成为内在要求,自觉地穷理、顺理、循理、返天理。对于人的身体来说,因为内心明理而表现出行为举止的“敬”。它不同于对礼的敬,那是权力意志下的规定行为,是生理欲望的先验性的驯服。因循理而表现出的敬,则是因自觉而自为的身体控制,以动而持守、静而明理的形式表现出来。“敬该动静”,“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而“独有义理之养心耳”。理敬之身体规范,代表了儒家正统的观念,其时所常用的身体修行词汇“中正”、“和合”等便是明证。中国的身体观始终都没有脱离一元论,所以对待理敬的身体当从身心合一的整体角度把握。

气:“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人之身体是由气构成,气脉相通,遍布周流;气分阴阳,二气升降、相互转化维持身体的平衡;精、气、神生化转换,均依赖气的输布作用。身体由形(实体)到象(实体之功能)皆表达为气。这种观念虽由医家、道家所发明,但由于养生家的推广与发展,则遍及于世,如“养气”、“爱气”、“和气”等皆是其观念的表现。

易:“易,变也。”身体所表达的是一个随时待变的不变式,既保持着身体行为的惯常的规范性,又可随时不囿于思维定式地对随身所遇和身临其境的千变万化的新环境应对自如。这种“身体的图式”构成了“世界的图式”[7]。

《周易·系辞上传》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是宇宙万物之所由生的开始与最高点,它预示着生机与变化。身体正以涵蕴万物生机并应待一切可能之变的方式与易之特性相通。故而“身体也正是以易的方式显示着它的特性:于立身处世中以不变应万变;立身于‘两仪’天地之中;向‘四象’之四方行为‘践形’;最终展演出‘八卦’之像。”身体由一端而发百,于变幻中而体悟至高无上的道,“立象以尽意”。如此的身体即是易的身体,是具有现象学意义,业已宇宙化、社会化的身体。

3.3健康的标准

西方思想往往以健来表达人对自然、自我的控制能力,而中国古代思想则以康来描述人与自然、自我及社会的和谐状态。康常常表示身心安宁的状态,故而康的标准就应当是安宁。安宁则是通过身、心、生活等方面表现。

不病:没有疾病,或有了病能及时祛除,是人的基本愿望。也只有在不病的状况下才能安宁。对不病的追求是最原始的,也是最基本的康之标准。从上古之人的巫,到大禹的舞,再到之后的仿生导引、医家导引,及至养生保健功等,反映古人求不病的基本生存需求。

长生:求不病的愿望直接导向求长生的理想。天地长在,日月长辉,人只有存同天地,辉如日月才能安宁。虽然人不能永世长住,但能“度百岁而去”,也算是尽了天年了。中医学的产生与发展、炼丹术的发展演化、导引术的“气化”发明,都是人藉求长生而求安宁的思想表现。

和顺:人与天、与社会相和合,构筑出一个整体和谐的宇宙;人与四时六气相映,与万物兴衰与共,则顺生逆死。因此,和谐与顺应就可以安宁、康健。医学“五运六气”的发明、道家“柔弱似水”的处世境界、儒家“中正”“养气”的立世基础,乃至佛家“坐忘”“性空”的生命哲学,无不是和顺宇宙、人生的价值感悟。故此,和顺俨然成为“康”的标准。

3.4身体炼养方法

静:这是发端于老庄,后由钟离权、吕洞宾等发展为内丹修炼方法,之后又被二程引入理学成为敬的思想来源。为了做到静,需要身心及道德伦理共同起作用:首先,在心理上要明白“道法自然”的道理,要能达到随顺自然的精神境界;然后是在社会道德伦理关系中要能做到柔弱、不争;最后,在心理与社会关系都顺达的情况下,身体如能做到守中也就自然静了。所以,心的清明是为了身之清静,前者为手段,后者为最终目的。此思想导致后来神仙家的产生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静的身体炼养方法,也还是身心合一观念的产物,只不过其落足点是与自然宇宙之关系的顺应。此一线索,由于所提倡的“不争”、“无为”思想与掌握主权的儒家政治思想相冲突,而流于非主流社会之中,但其思想却为中国人的哲学致思和生活处世产生深远影响。

修:这是发端于儒家,后佛教传入之后又改造了佛家思想,并一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思想的一条线索。修是首先通过对身体的修为来与人生境界和政治理想达成一致的。修身是手段,理想、境界的达成才是最终目标。佛家的宗旨是“明心见性”,其境界是“空”,包括肉体在内的世间一切存在都是虚幻的。肉体存在、生活处世,一切都不过是借以修

行的法门,是虚幻的“像”,只有“空寂”、“真如”的世界才是人的归宿。因而,人需通过对身体的修行来破除身的幻相,和由身所缘起的一切社会生活之幻相。无论儒家还是佛家的哲学观念仍然是身心一元论的,只不过儒家的落足点是政治理想,佛家的落足点是人生境界。

儒家修身的方法是“执中”,儒家以喜怒哀乐之未发为中,不同于道家以无杂念之正念为中。儒家“执中”的方法是“正心”、“诚意”、“修身”,其根本的做法是“定”。而佛家的修持方法是“空中”[10],佛家以凡世虚相为中。“空中”的方法是修“禅”、“定”。“禅”是指“静虑”,即在静中虑;“定”是指修禅后所得到的一种状态,称定境。“禅”与“定”似乎是只对心性提出了要求,而无关身体本身。其实“禅”之静是身之静、心之虑,“定”也是不离身之状态的。

养:“养”不同于老庄“无为”而“无不为”的超然境界,也不同于儒家追求政治理想的修身、佛家感悟精神境界的修持,而是对“静”与“修”的折中。养是对生命体之生命价值本身的尊重。如果说“静”是通过随顺自然达到精神超越,那么修则是通过对自身本性的决然反逆获得理想境界。而“养”则是从自身之所能与其所应能之关系出发,观照的是生命体自身的感觉、经验,这种感觉、经验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和社会关系所共同形成的情境之中的。即“养”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生反馈与变化的过程,它既是追求生命意义之目的,也是藉以获得生命价值永恒性之手段。

“养”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面相:躯体之完美、心理之超越、生活之自为、价值之自在。当“养”以某一种面相呈现出来时,却不失各种质素的共同作用。所以“养”的方法就包括了运动、饮食、生活起居、医疗卫生、情志调摄等等。它同样是一元论哲学体系下的产物,但是因为其立足点在于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肯定,同时医学的产生与发展为其提供了必要的方法学上的保证,所以养生便有了生命力。“养”俨然走了与“静”、“修”不同的发展道路。

4结论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身体文化,都是藉身体的展演表达着对“健康”的诉求。因此,“健康”即不同身体文化观念对身体之完美的内在追求。所谓“身体之完美”,在不同的身体文化观念下必然有着不同的标准。

西方以张扬身体之权力,中国以和谐身体之情境,各自诠释着对身体之完美的内在追求。两种身体文化观念会合于一处,便形成了今天的“健康”观念。当我们对这种“健康”观念加以审视时,不能因其现代性所内涵的西方观念,而忽视了中国传统身体文化对它的建构作用。不仅如此,我们还要从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所固有的精神品格,以为其现展寻找合理的资具。同时,也为在中国实施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健康促进计划”提供文化学的参照。

参考文献

[1]王德峰.简论中国文化精神及其在当代复兴的可能性[J].哲学研究,2005(5):101-128

[2]王礼平.心与身的交汇:柏格森“二元论”及其实质[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24(6):27-31

[3][德]赫尔曼·施密茨.新现象学[M].庞学铨,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9-10

[4][英]罗素.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M].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48

[5]周与沉.身体、思想与修行:以中国经典为中心的跨文化观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32

[6]黄俊杰.传统中国的思维方式及其价值观:历史回顾与现代启示[EB/OL].[2001-01-28].

[7]张再林.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J].人文杂志,2005,(2):28-31

[8]甘怀真.中国的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A].两岸青年学者论坛:人文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C].中华青年交流协会,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