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工程师专业技术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师专业技术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师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工程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来说,从事机电安装及金属结构制作安装工作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刚刚开始工作的时间里,尽快适应了工作的环境,融入到公司这个集体中。在领导及各位同事的关怀、支持与帮助下,认真学习机电安装及水工金属结构制造安装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累经验。这期间主要学习了《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及安装验收规范》、《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金属熔化焊接接头射线照相》、《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等,特别是对于钢结构制造安装的理念,由初步的认识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水平。

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机电安装及金属结构制造安装的和无损检测的相关知识,通过做这些工作,对机电安装及金属结构的制造安装的认识逐步提高,各构件的安装及焊接变形控制更加合理、无损检测合格率相对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此期间,通过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质检中心学习培训先后取得了水利水电工程质检员资格证书、超声波II级、防腐蚀质检员、射线II级无损检测专业资格证书,整理个环节质检的资料,出具无损检测报告,锻炼了耐性,认识到做任何工作都必须要要认真、负责、细心、严谨,同时处理好同事间的关系,与公司各部门之间联系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逐步提高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领会质检工作的核心,本着“科学,准确,公正,合理”的质量检测宗旨,积极响应、倡导“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的企业信誉精神,为公司的发展多做贡献。

通过这些年的实际工作掌握了也些无损检测方面的知识,这些对我在从事的金属结构无损检测工作过程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通过这几年在对水工金属结构制造安装的检测工作的检测过程中,是我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也学到了更多的关于金属结构无损检测检测方面的工作经验,使我认识到自己的学识、能力和阅历还很欠缺,所以在工作和学习中不能掉以轻心,要更加投入,不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周围的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这样下来感觉自己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经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努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提高自身各项专业素质,争取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我们的部门是公司的窗口服务部门,工作就是跟业主打交道,服务上如果上不去就会影响公司的形象,让业主对公司产生不良的印象。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在2007年全职从事无损检测工作以来,经过古城,苗家坝、以及苏丹阿特巴拉水电站的机电安装的无损检测工作,得到国内外业主监理的一致好评,这样也督促我使我在工作上要更加精益求精,在服务态度上要求自己更加认真、负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质检工作是相对比较艰苦和枯燥的工作,在工作中将边学习边实践,要多动脑筋,认真看图纸、看懂看透,熟悉制造安装验收设计规范;

第二,自己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工作经验还是很欠缺的,应当更加努力的学习与实践。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自己决心认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加强责任心,为公司的快速发展,为公司经济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应该贡献的力量。

第三,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与相关的经验,多向领导及同事等有经验的人请教。加强无损检测专业方面的专业技能的学习、走向的了解,加强周围环境、同行业发展的了解、学习,对自己的优缺点做到心中有数;

第四,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拖拉;

第2篇:工程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本人2013年6月参加工作加入江苏省XX公司,曾先后参加了XX路项目、XX项目、XX等多个工程项目,下面对我在施工一线5年多的工作经历做一次全面的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思想政治上,我对自己严格要求,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自觉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认真完成党员每月的政治学习材料和学习记录,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工作中起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公平公正、公道正派、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能吃苦耐劳、不推诿不扯皮,讲求效率。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性,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组织观念,日常工作中以班组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摆正自己的位置,把道路工程的工作放在首位,努力为道路工程的安全可靠施工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业务能力方面

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的项目施工人员,还是作为一个项目的负责人,我感到要干好一个工程,不仅要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规范规程,还要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不断总结施工经验和管理经验,技术上不断改进和创新。我在工作中接触到许多技术改造工作,体会到只有技术上不断创新,设备上不断更新,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业余时间不同形式的学习,我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专业技能和驾驭工作的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工作经历及总结

自2013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在江苏省XX公司XX项目部、XX项目部、XX项目部、XX项目部、XX项目部及XX路项目部担任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一线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也收获很多。

作为一名项目管理人员,首先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与此同时,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自身很好的为自己定位。争取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各种有关质检、施工以及安全等方面的规定性文件和要求,并经常请教同行业的前辈和同事。工作中我时刻牢记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将理论与实际的工作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工作中不断地改变自我,适时地对自己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在这近五年多工作经历使得我在付出汗水的同时,获得了收获,在以前的实践工作当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有机融合,使自己的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以下是我在这阶段的工作体会:

1、认真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工程概况,有备而战。

要做好每项工作,都必须在工作之前对这项工作进行全面了解,这样才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对于道路和土建施工,也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熟悉图纸,了解工程概况。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了解工程情况,盲目工作,等于赤手空拳去打仗。要顺利开展工作,必须有备而战。施工前的准备:熟悉施工图纸---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设计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相关技术资料---工程质量要求等。其次,要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技术措施,弄清完成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最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了解,熟悉施工图纸,只是对工程的纸上了解,要清楚、全面了解工程,掌握工程概况,必须亲自到现场进行了解。认真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管理,落实施工方法,更好地完善工作。

2、实行可行性的施工工法,面面俱到。

施工管理人员工作总结实行可行性的施工工法是施工技术的一项关键的工作。做好施工准备,向施工工人交代清楚施工任务要求和施工方法,是为完成施工任务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最最重要的是在施工全过程中按照施工有关技术的要求,围绕着质量、工期等制定可行的施工工法,在每个阶段、每个工序、每项施工任务中积极组织平衡,保持的结合。其次关键部位要组织有关人员加强检查,预防返工现象的发生,要随时纠正现场施工各种违章、违反施工操作规程及现场施工规定的倾向性问题。还有,如遇设计修改或施工条件变化,应随时进行补充交底,同时办理工程增量或减量记录,并办理相应手续,要在图纸上表示修改的内容,要便于施工的顺利进行。不但要做好以上工作,还要严格质量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制度。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3篇:工程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综合实训;钢结构;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85-02

考核评价是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如何适应飞速发展的教学需要,切实起到对课程的导向和反馈作用,满足课程教学需要,成为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

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环节,指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钢结构方向)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主要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的主要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训练。

钢结构综合实训是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查,是学生毕业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为学生就业或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并最大限度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

二、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设计

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定位,遵循综合实训课程性质的要求,我院近年来对原有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从考核标准、方式、内容、方法等方面出发,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实训考核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一)考核标准

钢结构实训课程建立了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根据学生实施任务前方案的确定、工作计划制订,对于不同的实训项目规定不同的权重,参考行业标准,制定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项目实施的考核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考核内容,实行单项实训、口试、平时考核、实训考核的考核方式,理论测试注重实用性,实际操作以技能培养为中心,实现过程评价和课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的考核。实行过程性、阶段性的量化考核,当各项目的工作任务完成后进行项目评价与考核,当课程的所有项目和任务完成后,进行课程评价与考核,根据相应的课程考核标准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考评。

(二)考核方式

遵循综合实训课程性质的要求,考核评价应采取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多方位地考察综合实训的结果,全面评价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程度。在考核中,坚持能力本位的原则,在考核方式上,改变现有总结性评价,采用诊断性评价( 教学前的准备性评价) 、过程评价( 教学进行中的形成性评价) 、事后评价( 教学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考核主体上,也强调多元性,采用教师评价、考核小组评价、个人评价等多种形式。基于高职教育“以生为本”的理念,使学生在开课时就清楚地知道学习完成后要考核哪些内容,以什么方式进行考核,考核过程和决定公开透明,甚至可以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作为等级评定的参考。对于不及格的学生,采取个人申报的形式,给予更多的重修和补考机会以及更灵活的考核时间,实现考核时间全程化。

(三)考核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钢结构方向)考核标准的制定聘请企业专家作为考核组成员,参与课程考核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全过程对参与考核的教师进行资格评定,要求有考评资格将岗位实践能力的评价放在首位,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或参加实际岗位资格培训。此外,在过程性考核环节,对项目和任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使考核主体呈现多元化。

以门式钢架轻型钢结构体系(设计)为例,考核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工程投标报价和施工组织设计四个模块,按照工作过程,将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点与技能要求结合并进行综合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一般关键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计算能力、设计能力、检查与分析能力、软件应用能力等,一般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继续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应变能力等。其次,考核学生的工作态度与纪律性,从每个学生的出勤情况及每个项目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最后,考核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合作精神。在考核时,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小组的考核成绩作为该项目个人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核的时候,采用过程性考核分小组竞赛的方式。考核结束后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联合对各小组及部分组员进行点评。

(四)考核方法

综合实训成绩由阶段成绩和答辩成绩两部分构成,阶段成绩占60%,答辩成绩占40%;最后,按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小于60分)给出综合实训成绩等级。

1.阶段成绩构成。

门式钢架轻型钢结构体系综合实训分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四个模块,每一模块成绩必须达到及格,方可参加综合实训答辩;阶段成绩评定(见表1)不及格,不予参加答辩。阶段成绩考核内容包括:

(1)在综合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出勤、完成的工作量和工作态度。

(2)学生对课题涉及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学生平时独立工作的表现,如调查研究,采集资料情况等。

(4)学生在小组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表1 钢结构实训阶段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 组别: 班级:

实训

模块

指导

教师 时间

①过程考核(小组评价) 考核项目 评分标准 得分

出勤 有无迟到、早退现象(10分)

工作态度 态度端正、踏实肯干(10分)

方案及图纸 方案合理、格式规范、创新性、实用性(50分)

资料查验 规范、规程核检快速准确(20分)

团队协作 团队分工明确,团队合作意识

(10分)

分值 100分

②本人

自评 打分标准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③教师

评价

阶段

成绩

阶段成绩=①×60%+②×10%+③×30%。

2.答辩成绩评定。

综合训练答辩是综合训练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训练最后一个环节,对检验考核学生综合训练质量,综合业务素质和实践技能、动手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评定实践成绩的重要依据。

答辩小组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各阶段成果和答辩表现综合评定答辩成绩,内容包括:

(1)小组答辩。

按设计指导教师承担的辅导小组划分一个答辩小组。采用竞赛的方式,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由组长负责本答辩小组的相关工作。各个小组着重考核学生的设计或研究方案分析论证是否正确、合理;结构、工艺的合理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等,小组的考核成绩作为该项目个人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个人答辩。

每位学生参加答辩的时间控制在25分钟以内。答辩前,学生先填写一个钢结构实训总结与信息反馈表(见表2),自己对实训做一个总结,并给出建议,用于教师改进以后的教学。答辩时,首先学生自我介绍设计概况或需要说明的问题,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着重考核学生对课题的认识,能否充分分析、正确论证、清楚表达,考察学生能否掌握运用与专业有关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并鉴别学生有无创造性的见解。

答辩方式可采取提一个问题学生随即回答一个问题,或是集中提出所有问题,学生记录,然后按提问先后顺序回答。各答辩小组根据本组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表2 钢结构实训总结与信息反馈表

实训模块 指导教师 学时

班级 组号

填表人

1.本次实训过程中,你在本组内从事哪项具体工作,工作成果有哪些?

2.你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有何评价,不足之处在哪?

3.请评价一下你所在工作小组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

4.你对组长或组员在实训中的能力与表现有何看法?

实训心得体会:

意见与建议:

三、高职院校实训课程考核的几点建议

与原有的考核体系相比,我院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经实践检验,能合理评定学生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各个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阶段考核

综合实训成绩应考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平时成绩,激励学生将工夫用在平时,而不是期末突击,有利于学风建设。

(二)鼓励学生自我能力认定

课程考核可采用学生自我评价,课程考核小组考评,班级学生集体考评及教师考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

考核评价形式要理论和技能考核相结合,高职教育的考核应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能力考核并重,考虑岗位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反馈机制

在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反馈,帮助师生改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适应高职综合实训的发展,考核评价应采取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全面评价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程度,多方位地考察综合实训的结果,科学地评价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本文为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钢结构综合实训有效教学的实践”(编号NGJGH2014010)。

参考文献:

[1]俞敏燕.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构想[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第4篇:工程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本人自2011年07月任现职以来,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筑施工与验收以及工程设计、招投标、质量监督与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努力提高素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取得了良好的工作业绩。

一、努力学习,钻研业务知识

我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对工作投入了满腔的热情。任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以后,更加努力学习研究业务知识。我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了《浅谈混凝土灌注桩质量监督之要点》、《浅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若干问题》、《浅谈剪力墙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等若干篇论文。还取得一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一种便于调节的建筑用瓷砖切割装置。在钻研业务知识的同时,我也积极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努力学习,我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先后考取了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和消防工程师,进一步拓宽了我的知识面。

二、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工作中,严格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牢记“质量重于山,责任大于天”的思想,积极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

一是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加强工程质量巡查,重点监督工程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行为,对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工程以及影响使用功能的重点部位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以保证工程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二是对工程材料见证取样人员和施工技术资料人员进行备案,使用动态管理,要求持证上岗,并且不定期对见证取样人员进行考试测评,确保了见证取样的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加强了对施工技术资料员和管理和技术资料的抽查力度,要求各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山东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规程》,严格落实各方责任主体的管理职责,确保了工程技术资料的真实、有效、及时、完整。

三是加大工程创优的管理力度,大力开展“质量诚信,用户满意”工程活动,通过定期、不定期的监督巡查,利用事前指导、事中监督、事后检查的方式,对创优工程进行了监督检查,为创建精品工程创造了条件。

四是严肃竣工验收程序。在全县统一了竣工验收程序,明确竣工验收条件对资料未经审查或不齐全,验收人员资格、验收程序规定的一律不得进行竣工验收。严格落实各方责任主体的责任,严格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严肃了竣工验收程序,有效的防止了不合格工程投入使用。

五是在工作中,以检查各工程参建方质量管理体系与抽查工程实体质量相结合,坚持预设质量监督到位点以及巡回检查方式相结合,坚持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责令整改与对相关责任方进行信用评价相结合,在严格质量监督执法。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坚持原则不动摇的同时,注重工作方式方法,注重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辩证统一,坚持“监、帮、促”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了我站的质量监督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三、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若干优异成绩

工作中,我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紧紧围绕工作重心,积极发挥监督职能,不断扩展监督范围。

认现职以来共累计监督240多个单位工程,监督面积达120多万平方米,没有发生一起工程质量事故,对建设单位组织的竣工验收进行严格监督,工程全部合格,符合备案条件。其中,30个工程被上级部门评为优良工程,20多个工程荣获省市优质结构杯,万泰佳苑10#、比德弗5#住宅楼被评为“全省住宅无质量通病示范工程”。临邑县龙泉一号项目获得“2016年度德州市安全文明工地”称号,临盘中学教学楼、宿舍楼、风雨操场项目以及临盘第二中心小学项目、邢侗街道办事处凯旋小学教学楼项目荣获“2017年度德州市优质结构杯”称号,临邑县人民医院病房楼工程被评为山东省最高奖--省优质工程奖“泰山杯”。

2013年我被德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评为“全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先进个人”以及“临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3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2014年被评为“临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4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2016年被评为“临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6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

第5篇:工程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一、专业理论方面。

1.较全面系统在掌握了与所从事专业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如电工原理、计算机原理等与电力工作有关的基础知识,企业管理、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等与企业管理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较系统地掌握了所从事专业的专业知识。如电力系统分析、供用电网络规划与设计、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绩效考评、奖酬制度的设计、员工的培训与发展等专业知识。

3.熟悉并能正确运用与自己所从事专业有关的现行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如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变电所电气部分)、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管理条例、继电保护检验规程、城市电力网规划与设计导则、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办法、供电营业规则等电力工作有关的规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安全生产法、民法通则、保险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及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等与企业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

二、工作能力成绩方面。

(一)生产运行工作方面

1.能独立进行变电所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的设计、安装调试、检验工作。在任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检验工作期间,能按技术标准完成所辖110kv变电站和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年度检验工作,保证了检验质量和施工工艺,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为100%,从未发生误动或拒动现象。参加了新建35kv东林变电站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的设计。

2.按规定进行理论线损计算,每月进行分压、分区、分线线损统计与分析,编制了《xxx生产技术指标管理考核办法》和《xxx线损考核实施细则》,并适时进行修订,对照理论线损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线损的原因,提出降损的措施,并督促检查措施落实情况。按时完成供电可靠率与电压合格率的统计与分析,提出适时投切电容器、合理安排检修、业扩等工作,贯彻“应修必修,修必修好”方针,减少临修,尽力避免返修,提高了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井研电网线损率从1997年14%降至XX年的11.96%,于1997年荣获四川省电力工业局节能工作先进个人。

(二)企业管理方面

第6篇:工程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多维学术观;教师发展;专业化

作者简介:程宜康(1956-),男,江苏宜兴人,苏州市职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院校实践研究”,编号:2011-444-72,主持人:易森林;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资助课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性评价研究”编号:KT2011388,主持人:程宜康。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7-0059-04

当前,教师发展问题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关注和重视,在前期教育部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工作会议上就指出:要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引领,推动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教育部提出的“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意见,要求全国高等学校要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高职教育作为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的教育,教师发展同样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问题,并成为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战略性关键问题。但是什么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怎样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还需要从实践和理论层面予以进一步的辨析。

一、多维学术观――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注解

(一)学术――学问、研究、实践

学术即系统的专门学问。学术的英文“Academia”这个词用以指“知识的累积”,即学问、学识的意思。学术还有观点、主张、学说、法、术的意思,如(明)李贽就说过“墨子之学术贵俭……商子之学术贵法,申子之学术贵术,韩非子兼贵法、术。”笔者认为学术的内涵在“学”和“术”,学即学识、学问;术即能力、方法。学识与学问是指知识,包括理论与实践的知识;能力是指学习知识、研究学问与创新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与实践创造的能力。

学术即研究。学识、学问、方法、技能可以习得,即可以通过阅读、记忆、训练得到,但是知识的自我建构、发现、发展则需要研究,方法、技能、的发展和问题解决也需要研究。研究既是人特有的思维与认知活动,也是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和基本职业素养。

学术即实践。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术与实践不再是对立,因为教育教学的学问就是实践的学问,教育教学的学问最终回归教育教学的实践;因为学术研究的思维和认识与实践是统一的整体,高职教育实践的意义不仅仅是职业工作的实践,也是研究的实践。

(二)多维学术观――高职院校学术新视阈

高职院校的学术是怎样的学术?多维学术观为我们认识高职院校的学术开启了一个新的视阈。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欧内斯特・L・博耶(Ernest L.Boyer)在其著名的《学术水平的反思》(1990)报告中,对高等教育的学术内涵进行了重新诠释,它将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学术分列为四个维度的学术,即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教学的学术这四个维度的学术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博耶认为探究的学术就是知识的探索与追求,也是学术的最高宗旨,探究的学术需要以专业的方式前进;综合的学术是要通过建立各个学科间的联系,把专门知识放到更大的背景中去考察,对探究的问题给与综合的理解;应用的学术要求教师能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双向地往返,成为“反思的实践者”,问题的解决者,为社会提供学术性的知识应用服务;教学的学术则是把传播知识的学术称之为“教学的学术”,博耶认为“没有教学的支撑,学术的发展将难以为继”,Menges和Weimer(1996)强调“教学实践需要学术理论的支撑”。[1]在博耶看来,上述四个维度的学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的大学应该根据自身的教育使命来处理好不同学术之间的关系,并确定自己的主要学术任务。

高职院校及教师同样有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四个维度的学术价值取向和要求,但是四个维度的学术内涵与传统意义的大学是有差异的,需要与高职教育的内涵与特点相适应,而且学术追求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作为高职院校而言,学校对教师的学术要求的重点应该是教学的学术和应用的学术,就教师而言,在学术探究的学术和整合的学术方面,更多的应重在于“学”――学识的增长,在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核心方面,更多地应重在“术”――能力的提高。在一定意义下,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学问要比传统本科教育更为丰富和特殊,原因在于技术知识与科学知识的特征不同,技术能力形成的环境、条件不同,还有就是教育的对象不同。应用的学术则不能仅仅理解为理论应用于实践,而是指技术的运用和技术问题的解决,并且应用的学术需要技术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再者,探究的学术与整合的学术对高职教师同样具有意义,因为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都需要探究的学术的精神、态度、方法,应用的学术在技术领域中的开展也会发展为整合的学术――职业工作对综合的技术运用正成为职业能力发展的新要求。

(三)高职教育教师发展的学术话语缺失

在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反对知识导向、学科导向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主流话语,因此一个不争的现实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学术话语缺失,这种学术话语缺失表现在高职教育话语系统去学术化――教学的学术缺失,以及学术理解的科学理论化――学术概念完整性缺失。

教师发展的学术话语缺失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的学术评价以专业学科科研为主体――教学学术性被严重忽视,教学绩效在教师评价中权重极低;教师的教学发展的重要性被专业技术实践能力要求所遮蔽;教师信念和教师品质的独特性要求被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师”要求所淡化。我们不能因为强调职业技术实践能力,就忽视教师应该具备的关于教学的学问、方法、技术;不能因为强调技术知识的实践性,就忽视技术实践本身的学术性;不能因为职业的的实践性,就忽视教育的学术性。因此,高职院校面临着双重的教师发展任务,一方面要重树教师发展的学术话语,以提升教师发展的学术品质,另一方面要重新认识并大力提升教学学术的学术价值,促进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提高,真正让教师教学的知识、能力、态度能够得到不断成长和发展。

二、高职教育教师发展实践话语辨析

(一)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话语

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6 年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首次提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的观点,它提出:“应把教育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概念最初来自发达国家,最早在我国的师范教育中被引入。美国上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口号,目的是要提高公共教育质量,促使教师的教学成为真正的专业。1976年美国教师教育大学联合会报告指出,教师的教学能够实现为专业。在随后时间里,特别是本世纪的十多年来,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都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内涵。

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实践话语系统中,最初并没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提法,更多的是提出“双师型”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这样的要求既来自教育管理部门的文件,也来自于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职业技术实践经验的现实,更是由于高职教育学术话语缺失带来的一种教师发展话语理论变形。从概念上看“双师型”教师比较接近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概念,但是,“双师型”教师的提法只是一种基于我们传统思维方式的“和”思维和“合”思维:一般可理解为高职“双师型”教师就是“教师”加“职业师”,即既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如果我们由此认为具有基础理论知识者便是教师,或者认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动手能力者便是合格的教师,是对教师的职业内涵的极大曲解,而且在逻辑上也是不能被解释的。因此,“双师型”教师只能是高职院校的实践话语,而不能作为教师发展的代名词。从多维学术观看,作为高职教师的学术性不能被表述的话,“双师型”只能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特征描述,而不能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因为真正的“教师”或“职业师”内涵都需要在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等四个领域作出更为深入的解读,这也是高职教育教师的高等性所决定的。

(二)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命题假言

从逻辑上看,“双师型”教师是一个复合命题――联言命题,其中包含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专家”和非教师职业的“专业技术工作的专家”两个子命题。高职院校教师的内涵是什么,在“双师型” 教师这一命题下,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以下假言――事实上在高职院校的实践话语系统中已经成为真言。

1.假言之一――教师已经作为合格教师而寻求成为技术工作专家。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都取得了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并且具有相应的教师专业技术职称,从教师职业资格看,似乎已经符合高校教师条件。由于高职教育对教师应该具有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践经验的要求,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仍然普遍达不到要求。因此在这一现实下,教育管理者提出“双师型”教师要求的关注点放在了促使教师争取获得其他如“工程师”、“会计师”等专业技术职称上,在客观上,至少是认为当前教师已经作为了合格教师,而重点要促使教师成为技术工作专家。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师”问题与一线实践经验缺乏问题同样令人担忧,甚至教师的教学问题和学术问题远比“职业师”问题要严重和复杂得多。近十几年来高职院校教师数量的爆发性增长,教师的教学成长经历缺失传统大学要求的助教学习锻炼过程,以及学校职称的学科学术导向和工作绩效的课时量导向等,都使得现今的教师缺乏教师信念,缺乏与教学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没有教学的学术研究,没有与教学成长有关的学习和总结。

2.假言之二――不是专业技术工作专家,便不能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专家。在近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双师型”教师似乎具有某种隐喻,即高职院校教师首先应成为专业技术工作的专家,然后才能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专家。因为我们被告知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向传统手工业中的“师傅带徒弟”那样的进行教学,师傅当然是技术的专家,教师则应该先成为师傅,才能成为教师。

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也能够在教师职业生涯中成为具有技术实践经验的教育教学专家,教师的职业使命是让学习者在未来成为职业技术工作的专家,这也是由教师的职业特征和教育教学目标所决定。其中的关键词“经验”区别于“专家”,而且经验不仅只是工作的经验,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来说,将工作的经验上升为“应用的学术”能力和经验可能更为重要。事实上,多数发达国家对于教师要求的标准是,除了有学历上的一定要求外,特别强调的是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是“教学工作”的专家,而不一定是“技术工作”的专家,“教学工作专家”和“技术工作”经验是优秀教师的共同必要条件。相反地,专业技术工作的专家则不一定能够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专家。

3.假言之三――学校的教师能够成为专业技术工作专家。要求高职院校教师成为专业技术的专家,即意味着我们能够让教师成为专业技术工作专家。这一假言中的关键是过程可行性和目标现实性,过程可行要求教师的工作环境、政策、条件等满足教师的专业技术成长要求,目标现实则取决于“专家”的内涵界定及评价时效。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自身不可能成为非教师职业的其他职业技术工作的专家,这是教师职业性所决定的。教师的职业性包括教师的职业使命、教师的职业环境、教师的个人价值追求、学校价值使命。显然,从事教师工作的职业性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职业性是不同的,教师的职业使命是让学习者在未来成为职业技术工作的专家,而不是自己成为技术工作的专家。如果专业技术工作本身不能成为职业的,由于缺乏职业工作的环境、技术实践的动力、技术能力形成所必需的现场工作时间,也是无法成为专业技术工作的专家。事实上,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还必然的有学术追求,学校的多维学术价值使命与企业的价值追求也是不相同的,这些都将使得教师难以成为企业工作意义上的专业技术专家。

三、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辨析

(一)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研究现状及问题

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话语要比实践话语丰富得多,但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大致上有两种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一是完全从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概念的角度来理解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概念,二是注意到了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概念的特殊性,但更多的是强调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发展。例如:1、王小平(2008)等认为教师的专业化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教师的发展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而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定内涵包括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理论知识,不断更新的专业技能,丰富的职业教育理论,教育研究、科研开发能力。2、陈永芳(2007)也认为职教教师专业化的独特性是,既要有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也要有职业教育的知识和教育实践经验。3、吴全全(2007)认为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包括企业职业实践的训练、职教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增强教学实践效果等。4、赵志群(2002)认为职业的专门化需要具备特定的专业权威性和系统化的知识,能够提供独立而可信的服务,具有满足专门要求的职业道德。等等。

纵观现有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文献,笔者认为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对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缺乏高职教育的高等性思考,即学术话语的缺失。二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概念内涵的论证缺乏严密性和深度。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及向度

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范畴,其中的核心概念是职业、专业化、发展,而每一个核心内涵都具有两个展开向度,每一个向度上都有多个要素,每一个向度之间又有很大的张力――表现为紧密关联和相互影响。

1.职业――教师的职业与教育的职业。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面对两个向度的职业,即作为教师的职业和教育的职业(受教育者的目标职业),两个向度的职业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都有着相应的要求。特别地,两个向度的职业内涵中都包含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教学的学术,这是高职院校的高等性和学术性所决定的,因此学术性成为了教师职业的特有属性。在目前在教师发展的院校实践中,我们更多的是关注教育的职业,对作为教师的职业关注相对缺少,我们更多的关注教育职业的一般特征,缺少对教师职业的学术性的重视。

2.专业化――知识、能力专门化与态度专业性。就教师个人而言,高职院校的教师专业化同样具有两个职业向度上的意义:作为教师的职业向度的专业化,是指成为一名职业教师所需要的关于教学的专门化知识、能力和职业态度;作为教育的职业向度(在教学层面是教学目标向度)上的专业化,是指教师教学课程中所含的专门化(专业或学科)知识、能力。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高职教师职业向度的专业化内涵包含了对教师从业者应具备教师的信念、教师的道德、学术的科学精神、育人的人文精神,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在解读教师专业化时往往容易忽视甚至缺失的。另外,就教师以外的教育政策、教育换环境而言,教师专业化还指专门实施职技教育教师教育的机构、课程,职教教师资格认定、职教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等。

3.关于发展――教学发展与学术发展。首先,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基本向度有两个,一是教学发展(含经验发展),二是学术发展。

教学发展是教师发展的永恒主题和主要任务,这是由高职院校的教育使命和教师的职业使命所决定的,特别是当前教师的教学信念缺失、教学质量堪忧的现实下,教师教学发展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必须指出,经验发展是教师教学发展的必要条件,经验发展主要指与教学目标达成相关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业实践经验。

学术发展(多维学术发展)是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重要特征。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教师的学术追求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应该具备的专业精神,必要的学术能力是高等教育教师基本素养的要素。学术即研究,研究既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职业行为,也是实现专业化的主要途径,当然,对于高职教育,教师的研究最重要的应该是教学的学术和应用的学术两个领域,这也是符合高职院校的教育价值取向的。教学发展和学术发展的内涵具有重合性,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师成长过程中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进程。

其次,发展的意义在于必须认识到教师专业化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无论是教师职业向度的,还是受教育者目标职业向度的,教师的专业化都是一个从非专业到专业的一个成长过程,也是一个在多维度上学术成长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身不是一个可描述的确定性结果和终极性目标,而是一个需要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自我追求意识与自我超越行动。因为是一个过程,所以我们需要给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给予更多的指引、帮助。因为是一种状态,所以我们需要给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环境(政策、条件)与呵护。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含义应该包括:一是作为教师职业向度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即教师应具备专门化的教学知识、教学能力,并以良好的职业态度,持续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教育职业向度(或学科)的专业化发展,即教师应具备与教育目标相符的职业技术工作领域内(或学科)专门化的知识、能力、经验,并以科学的学术态度及能力,不断地更新知识和实践创新。

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师发展既是教学发展,也是学术发展,教师的学术既是教学的职业所需,也是教育的职业所需。高职院校不能没有学术,但是应以多维学术观重构自己的学术意义,应以多维学术观提升高职教师发展的学术品质,重建高职教师发展的教学学术追求,必须确立以教学发展为主旨的教师发展行动方针,使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发展和学术发展更加理性、科学。

参考文献:

[1]董玉琦等编.协调发展共同成长[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3.

[2]王小平,杨怡.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探讨[J].常州 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4-7.

[3]陈永芳等.职教师资专业化的培训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7):46-47.

第7篇:工程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作用是无庸置疑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各种教学资源的协调者,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资源;教师的学识人品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师,作为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者,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的执行者和实践者,只有通过教师有效的工作,这些理论和政策才能得到贯彻落实,发挥效用。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素质的提升承载了我国教育振兴和民族振兴的希望,决定了教师和学生个人生命价值的提升。

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工作,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首先应具备本行业所独有的专门知识和特别技术,所以,专业化是思想政治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核心。

一、提高理论修养

扎实的理论素养是思想政治教师素质结构的基础。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向学生传授本专业的基本理论是基础的工作,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过硬的理论功底,要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和中国化的理论;要了解与此相临近的西方各学术流派的理论,在比较中把握理论;要认识和中国化的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在实践中把握理论。有些思想政治教师认为,学生认知水平、理论水平都不高,教他们不用太高的理论水平。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思想政治课传授的是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这些知识比之于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更大的争议性和不确定性,教师要通过理论传授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必须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准确地把握理论,深刻地了解理论,这样思想政治教师才能在教学中登高望远、居高临下、深入浅出。

思想政治学科所传授的知识和观念发展较快,与之相适应,思想政治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思想政治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勤奋学习,适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这样才能使自己跟上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使自己能始终站在较高的理论水平上从事教育事业。

二、提高教学技能水平

教育是专业性的工作,它要求相应的专业技能。教师要选择所传授的知识,还要选择传授知识的方法。教师执业技能的科学与否、娴熟与否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和利用时间的效率。对于思想政治教师而言专业技能是多方面的,但本文认为下面四个方面的能力尤为重要。

第一,思想政治教师要有过硬的表达能力。教师的表达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科育人的力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既是知识和信息传递,又是思想和心灵的展现,恰当的表达是这种传递和展现的基础。教学表达有别于其他表达,其节奏要切合课堂的进程,层次要契合对内容的演绎;另外,教师还要注意表达的科学性。讲台不是舞台,积极的、有感染力的表达需要适时、适度、符合逻辑而不能过于夸张和偏激,要避免夸夸其谈而离题万里、前言不搭后语、言之无物等现象。

第二,思想政治教师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工作程序,它包括课前准备、上课、课后反馈和指导这三个相扣环节,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需要有了解和驾驭教材的能力、研究学生和组织学生活动的能力、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教学设计和时间管理的能力、课堂节奏的调控把握能力、处理突发教学事件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育技术和方法的能力等多种素质,教师要运用设计、组织、切入、演示、讲解、提问、总结、评价等多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思想政治教师要有一定的教研能力。教研能力是思想政治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是思想政治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必要手段。教研能促进教师思考和教育理性的增加,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见解,有利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科教学走出经验主义的狭隘,使思想政治教师走出“教书匠”的平庸,使职业生涯焕发出自主发展的生命力。首先教研需要长期的观察、发现、积累、综合、创新、钻研,不仅要勤修“内功”、不断学习,还要善于笔耕、不断总结,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有很大的精神动力来支撑;其次是增强自己的研究意识,培养自己的研究眼光。思想政治教师不把教研看成额外的负担,而是把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结为一体,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学习,研究成为一种工作的状态,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最后要提升自己研究的功力。教研需要有深厚的专业基本功,还要有科学研究的基本功。思想政治教师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原则、方法、程序,还要具备善协作、借鉴、学习、调查、研究的意志品质和敢于怀疑、敢破敢立的创新精神。

第四,思想政治教师要有反思能力。反思是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首先要积累经验,思想政治教师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自己教学的现状,找出教学中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探究学习,收集资料,概括总结,对自己原有的教学认知、习惯、理念进行重新建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教学实践中检验这些方法。思想政治教师在这种不断循环的自我知觉、自我分析、自我批评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

三、追求教书育人的艺术化

教书育人是科学、技巧和艺术的综合,工作的艺术化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高境界。当教育呈现为一种和谐、智慧、理性、自由的状态,当教育达到了尊重个性、关注生命、崇尚智慧、追求幸福的境界,那么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的理想都会从中实现。艺术化的教育是教师的职业理想的最高层面。

第8篇:工程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在工作和生活中,吴瑞军朴实无华,从不高谈阔论,总是尽自己所能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我不在乎别人怎么

看,只是做我应该做的事。”

1983年,17岁的吴瑞军高中毕业,进了黄龙滩电厂运行分场工作。初来乍到,吴瑞军对陌生的工作环境、生疏的操作规程,感到很不适应。但他没有被困难难住。他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反复熟读运行规程,熟悉设备,查阅图纸资料,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吴瑞军勤学好问,赢得了班长和师傅们的好感,师傅们无私地将技术传授给他。吴瑞军用笔记本记录下点点滴滴。多年来,他记下的笔记本就有几十本。

吴瑞军水电厂运行知识越来越丰富,技能也不断提高。由于他“脚勤、眼勤、耳勤、手勤”,运行分场巡检制度规定每班巡检两次设备,吴瑞军巡检的次数和时间远远高于分场规定。在巡检中,吴瑞军通过眼看,耳听、手摸、鼻嗅,能熟练准确判断设备运行情况。从一般人难以分辨的声响变化里,吴瑞军能分辨出设备细微的异常运行状态,准确判断故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吴瑞军1986年考取了湖北电大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函授),通过三年刻苦学习,取得了大学专科文凭。XX年12月31日,经省电力公司技师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吴瑞军具备电气运行技师资格。XX年12月,经国家电网公司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吴瑞军取得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

每当工作中有人违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时,吴瑞军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甚至批评。有人嫌他“多管闲事”,也有人劝他,“你那么认真干什么?”吴瑞军听了总是淡然一笑,说:“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只是做我应该做的事情,如果能让身边的人平平安安,个人受点委屈也值。”

有人说他是喜欢在“鸡蛋里挑骨头”

吴瑞军多次参加机组大(小)修、调试、恢复备用等工作。在工作现场,他总是任劳任怨、孜孜以求。他把工作进行总结,编写出《发电机励磁调节器运行规程》、《发电机励磁系统运行规程》;编写了黄龙滩电厂参加《湖北电网XX年度联合反事故演习》的演习方案与总结;配合十堰地调制定了两次十堰电网单电源运行事故预想实战方案;设计制作了中控室美观整洁的设备钥匙柜,完善了《生产场所及设备钥匙管理办法》;在贯标工作中,他改进设计了23种质量记录,使其充分详实反映设备运行真实状况;参与了黄龙滩电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第一次换版修订工作。

XX年,运行分场推行绩效管理。吴瑞军被分场领导安排负责制定绩效管理制度及考评细则。起初,被考评人员对他有意见,吴瑞军顶着各种压力在分场的支持下顺利推行绩效管理,使这项工作走上了正轨,有效调动了运行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你不努力跑,别人就会追上你!”

XX年,因工作需要,40岁的吴瑞军毅然辞别爱人和年幼的女儿,奔赴柬埔寨王国基里隆水电站从事商务运行工作。

吴瑞军被黄龙滩电厂项目部的同事们亲切称为“老吴”,因为他的年纪最大。学习新知识,练习新本领的热情,吴瑞军却丝毫不比年轻人差。项目部前期人员留下的,书页已经泛黄的《新概念英语语法》、《简明英汉词典》成了吴瑞军的亲密伙伴。在值班期间,他利用一切与柬埔寨电网调度edc联系工作的机会,练习电力英语口语。下班后,为了能快速提高英语水平,吴瑞军每天强迫自己翻查字典、背新单词,诵读句子,模拟与edc对话练习。

第9篇:工程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成长;内化;外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2-0056-04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指个人从事教师职业后,如何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成长或转变的过程。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提法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J.Dewey)就提出,希望能够像培养工程师、建筑师、医师和律师那样来培养教师。因此,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延伸,它要求从教者必须经过长期的专业培养与训练,具有较强的教育理念和师德风范,同时又能独立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去完成教育所赋予的各项目标任务。

然而,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普通教育的师资基本上都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养与训练,从教后能很快适应教师这一职业。职业教育则不同,全国范围内专门为职业教育培养专业师资的本科院校或应用型大学屈指可数,而且它的教师来源错综复杂,尤其是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没有经过教师职业培训的大有人在,往往是只要个人愿意从事教师职业,进入职业教育领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因此,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任重道远。

一、厘清“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涵

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没有全面深刻的认识,教师的成长就不可能体现出较强的自觉性、目的性和有效性。笔者认为,职业学校的“教师专业化成长”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二是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就是要把职业学校的教师职业视为专业性强的职业,把教师群体区别于社会的其他群体,把教师职业的一致性与专业学科的多样性相融合的过程。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是指教师个人成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后,如何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增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于在职业教育领域能够以高质量的专业技术水平为广大受教育者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既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又包括了学校为了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过程,它是教师“内化”过程和“外推”过程的有机结合。教师成长的“内化”过程就是指教师个人通过自主学习和自我实践,逐步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成长的“外推”过程就是指相关行政部门及学校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体制、机制,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施展才智的舞台,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总之,对于职业学校而言,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

二、强调“内化”过程,

使教师专业化成长成为其自觉行为

教师成长的“内化”过程要靠教师个人。如果广大教师能够将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自觉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那么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就越发平坦了。

(一)勤于学习,丰富知识

职业学校教师首先要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全面深刻理解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对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牢固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才能坚定职业教育的从教信念。其次,要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的、更高的主体知识和本学科或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与时俱进地了解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和有关学生知识等,努力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增强为职业教育服务的本领。第三,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在职业学校中,教师的专业知识越丰富,学生对你的认同感就越强烈,就越崇拜你,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也就能尽快地得以实现。目前,全省职业学校开展的“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就是广大教师学习的良好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丰富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

(二)善于思考,提升内涵

思考是学习的延伸,学会并进行思考是教师学习的最高境界。职业学校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的思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宏观方面主要思考个人在职业教育以及在职业学校教学中应当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在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对于教师所处的地位及应发挥的作用。教师只有思清楚了,想明白了,才能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才能使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微观方面就是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这是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有效方式。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现象的再思考,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回顾与总结,是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具体对话。教师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水平。教学反思一般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对教学设计的反思,由于是建立在预先设想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之上的,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就要求教师无论是在单元教学设计中,还是在整体教学设计上必须反复思考、精心设计、未雨绸缪。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是对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调控情况的处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这就要求教师应独立思考、善于比较、不断升华。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实际上是对于教师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总结评价,具有一定的批判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精于思考、总结得失、提高水平。

(三)勇于实践,积累经验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实践的过程,教师在不断更新自己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必须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来加以检验。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职业学校中的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过程都充满着无穷的变数,教师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发现问题,最终去解决问题。

从2010年起,省、市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与学校普遍开展了“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尤其是通过“两课”评比活动,使广大教师进一步规范了教学准备与实施环节,丰富了学校教学研究活动内容,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技能。这就是实践的硕果。

三、坚持有效“外推”,

是确保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职业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实行“四能并举”,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组织专业课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各类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同行之间的知识与技能比武来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

(一)根据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严把教师“入口关”

实行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是职业学校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根本。虽然目前职业学校尚未完全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但这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纵观国外职业教育比较发达国家的做法,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德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除了应具有政府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外,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理论知识,他们在大学毕业后,一般要修完与职业教育有关的3门专业课程并取得毕业证书,然后到工厂企业实践3~5年,再回到学校担任2年见习教师,最后通过国家组织的第二次考试,合格后才能正式担任职业学校的教师。澳大利亚的职业技术学院TAFE学院明确规定:学院的师资要求必须是“双师型”的教师,他们从教之前至少要有3年的实践经历。美国的职业教育则要求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一般应在所教范围内取得学士以上学位,并要求专业技术课教师必须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或者在合适的技术领域有5年以上实际经验,还要求应聘者学过教育学课程。由此可见,在国外,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领域,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对职业教育从教者的基本要求。

在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普遍缺乏的当今,一方面要积极支持职业学校从社会各行业中引进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鼓励从教者参加职业教育教师岗位培训,尽快取得教师从业资格。只有实行严格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才能在起点上切实保证职业教育师资的基本素质,为职业学校培养合格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二)根据教师专业化成长要求,严把教师“培训关”

目前,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师课程改革能力不足、实践教学能力不强,教科研能力偏弱等问题。因此,根据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要求,做好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

1.借助高校力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

在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结构中,教师的学历结构极不平衡,高学历师资人数严重匮乏。据我们了解,目前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教师不足30%,博士研究生更是凤毛麟角,这与我国职教形势的发展极不相适应,师资学历偏低的现状已成为困扰职业教育发展重要原因之一。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从事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中硕士研究生比例大多在80%以上,有的甚至是博士研究生。因此,要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学历偏低的问题,国家必须依托综合性大学建立本科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师范学院,重点为职业学校培养高学历师资。职业教育师范学院的教学内容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专业知识的应用以及教师教育为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突出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的训练,学生在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不少于1年的实践锻炼。学校要想方设法选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读研、攻博,支持鼓励广大教师参加各种高层次的教育教学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开拓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

2.依托行业优势,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知识和动手能力。

在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共同培养师资,打造“双师型”优秀教师团队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知识和动手能力,学校必须充分依托行业企业的优势,如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让教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开发项目,促进企业的技术更新和产品换代升级,同时在科研开发和实践中提高教师自身的技术素质,使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当然,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最终成为专业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学校还可以通过鼓励支持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承接课题,搞科研和技术开发,或者选派专业教师去相关专业的企业兼职,不断把行业和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国家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近年来颁发有关文件,明确要求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必须深入企业进行顶岗锻炼,而且每两年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时间不能少于两个月。这就为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证。

3.利用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提升教师的三大“关键能力”。

教师的三大“关键能力”是指教师的课程改革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这是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中必须达到或突破的能力。从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来看,提升教师的三大“关键能力”完全可以通过校本培训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广泛开展以课程为中心的校本研究,可以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能力。校本研究要结合职业学校特点,突出以课程为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应用研究,积极倡导“问题”即“课题”,要求全体教师结合自身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将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研究相结合,将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重点破解课程实施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4.发挥专业带头人作用,重点打造科研型教师团队。